2021-07-07 00:47:26藥王﹐小沈 & 非頑童

卷4-8大道無為

白話醫道還元

 

卷四天地心詳解-8大道無為

 

聲臭皆無,旋來妙機一點。

【原解】

呂真人曰:此節就氣化之莫測而言。

 

何謂聲臭皆無?有音可聽謂之聲,有氣可聞謂之臭。天地之化育,見于物則有聲臭,然不過物之聲臭耳。

 

言其化育之流行,未嘗有聲,而四時之號令自行;未曾作氣,而萬物自翕然變化。故道君1云:“大道無為”。觀此便可恍然大悟。

 

又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亦即此理也。于其無聲無臭,自可想見天地之心,亦即可見天地以無為成其變化,此其中有機焉。

 

機者,真常之活潑、機動自動。上文若無主宰而主宰存,亦可于此窺見。蓋天地化育之機,非同人間之機宜機變。

 

人之用機,實有所為而為,甚而矯揉造作,故可言惡機,而不可謂妙機。

 

聖人過化存神,頗得天地妙機,然于天地莫可名象之妙用。正未易全契,故聖人亦有所不能盡,必造到道之圓成,其景象頗似之。

 

天地生人,全授此妙機一點,造到圓成,自是與天地齊一,非阻人以不能造,人自不為耳。

 

果能保此心之真常,使之常應常靜,不害不悖,則妙機日暢,依然旋轉周流,漸臻至道,將希天之境地,亦無不可由漸而達,又何無極之真不到耶?人各有心。勿自暴棄焉可。

 

【白話解】

呂真人曰:此節就氣化之莫測而言。

 

呂真人曰:這一節針對氣化的不可預測而論述。

 

何謂聲臭皆無?有音可聽謂之聲,有氣可聞謂之臭。天地之化育,見于物則有聲臭,然不過物之聲臭耳。

 

什麼是聲臭皆無?有聲音可聽就稱為聲,有氣味可聞就稱為臭(音同秀)。天地所化育的萬物,能看的見的東西都有聲音和味道,這不過是物質的聲音和氣味而己。

 

言其化育之流行,未嘗有聲,而四時之號令自行;未曾作氣,而萬物自翕然變化。故道君1云:“大道無為”。觀此便可恍然大悟。

 

要說到化育萬物的流布盛行,不曾有聲音號令,萬物自然有著春夏秋冬的變化;不曾發出氣味,而萬物自然一致的變化。所以老子說:「大道無為」2。從這裡就可以恍然大悟。

 

又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亦即此理也。于其無聲無臭,自可想見天地之心,亦即可見天地以無為成其變化,此其中有機焉。

 

又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聲音到了極大的境地幾乎聽不到聲音,萬物的本源也無形質可稽),也就是這個道理。由於天地的化育過程聲臭皆無,自然可以從此處想像天地之心,也就可以看見天地用無為(自然法則)來成就其變化,這其中是有機密的。

 

機者,真常之活潑、機動自動。上文若無主宰而主宰存,亦可于此窺見。蓋天地化育之機,非同人間之機宜機變。

 

機密,指的就是真實本性的活潑,機動而自動,上文說:好像沒有主宰,而主宰卻存在,也可以在這隱密的細節當中發現。因為天地的化育萬物的機變,與人間的機宜(權謀)機變有所不同。

 

人之用機,實有所為而為,甚而矯揉造作,故可言惡機,而不可謂妙機。

 

人所用的機變,實際上是刻意的行為,甚至矯揉造作,所以可以稱為是「惡機」而不可以說是「妙機」。

 

聖人過化存神,頗得天地妙機,然于天地莫可名象之妙用。正未易全契,故聖人亦有所不能盡,必造到道之圓成,其景象頗似之。

 

聖人過化存神3,頗得天地妙機,然而在天地這不可理解又很難表達(天地之心)的妙用,正因為它不容易完全契合,所以聖人也有些地方不能完全達成,一定要修到「道之圓成」的境界,才能達到非常相近的境界。

 

天地生人,全授此妙機一點,造到圓成,自是與天地齊一,非阻人以不能造,人自不為耳。

 

天地生人,完全授予人這個妙機一點,修到圓成,自然是與天地合一,不是要阻止人修行,是人自己不願意修行罷了。

 

果能保此心之真常,使之常應常靜,不害不悖,則妙機日暢,依然旋轉周流,漸臻至道,將希天之境地,亦無不可由漸而達,又何無極之真不到耶?人各有心。勿自暴棄焉可。

 

如果能常保持心的真實常住,讓心常保持在平和的狀態,常常寧靜,不受到妨害、不悖離,那麼心中的妙機每日都覺得順暢,依然旋轉周流,漸漸到達無上的大道,追求希天4的境界,也不是不可以慢慢地達成,又有什麼無極的真靈修不到呢?人各自有一顆真心,不要自暴自棄就可以了。

 

原註1道君:即指老子。

 

2大道無為:大道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根源,也是一切事物的表現。從產生的過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任何外來因素干擾,所以說大道是無為的。

 

但從其產生萬物的結果來看,一切都是大道所生,因此又可說大道是無所不為。

 

“大道無為”的完整說法應該是“無為而無不為”;不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放棄,而是按規律、按邏輯自然發展和變化,不去強求。

 

3過化存神:聖賢的德行感化眾人,其所過之處或所居之地,均受其教化移俗,神妙莫測,永遠受其精神影響。

 

4希天:仰慕上天,是指使道德、修養等達到最高的境界。

 

上一篇:卷4-7靜虛之靈

下一篇:卷4-9寂無所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