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5 10:21:34藥王﹐小沈 & 非頑童

薑蜜




話說入秋後天氣轉涼,腸胃的氣化功能也因天候而漸漸變弱,秋金燥(秋季在五行屬金)這乾燥且涼爽的氣候同時會讓腸內的津液乾燥,進而導致消化不良,腸液不足通常會引起眼睛澀、喉乾、腸沾黏、便秘…等毛病,要保養腸液且又能強化腸胃消化功能的飲料,就非它莫屬了。

這種飲料可以從立秋開始一直喝到立春,也就是從否卦一直喝到泰卦,這種由秋到春的保養法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否極泰來】。

否極泰來的原料很簡單,只有老薑及蜜,但要做出好喝又有效的薑蜜就必需在製造過程上小小地龜毛一下,現在就讓咱們來看看如何地龜毛法:

1生薑最好是台灣本地薑(竹子薑),竹子薑長的比較瘦小,秋冬交接時是它的產期。(先買個五斤來試試,一斤約五十到六十個大洋。)

2蜂蜜要選聞起來有發酵酒味的那種,如果聞起來有花香或沒味道的大多是用香料及糖漿做的假貨,可千萬別上當喔。(買一桶二公升的蜂蜜約五百到一千個大洋,五斤的薑約配三桶蜜。)

各位看倌材料選好了就讓咱們瞧瞧製造過程:

1老薑直接用沙子(海沙亦可)伴炒,炒到生薑水份消失變的乾扁時就算大功告成,約要炒個二小時左右。

2再將其篩過濾掉沙,把薑洗淨切成一段一段,就可以丟到鍋子裡熬煮,水要淹過薑多一些以利長時間的熬煮,剛開始用大火將水煮沸,水沸後改用小火慢熬,慢火起碼要熬八小時以上,以熬二天為最佳。

3把薑都熬出來時離火,放冷濾渣,渣就不要了。(放冷時不可超過十二小時,以免薑汁臭酸。)

4濾渣後用中火再熬,約熬到鍋裡的汁剩下二分之一時會呈現黏稠狀,汁變的稠了,就可開始加蜜,加蜜後改用小火慢熬,起碼要熬三小時以上。

5剛開始一次加半桶蜜、一碗水,十分鐘加一次,加到三桶時等水沸騰,水沸後再加一碗水,待其再次沸騰即可撈去浮在水面上黑色的泡渣(雜質)。

6慢火熬到看起來不再是希希的水狀時,就要開始倒數計時了,薑蜜熬好時會自動滿出來,所以要注意是否有泡泡滿起來,此時如果稍不留神它就會溢到鍋外。

7蜂蜜熬的時間夠久就會變紅,細小紅色的泡泡滿起來時就離火,若離火還是滿溢就是火太大了,可以加水止其滿溢,但加水後就要再回鍋去熬,熬到泡泡要滿時才離火。

8離火後拿根筷子插進蜜中,對著有光的地方拿起來,看蜜是否呈褐紅色,然後滴在衛生紙上,滴到紙上的蜜以不擴散為準,不擴散表示沒有多餘的水份了,以後放著就不會壞,千萬不要煉過頭了,若煉過頭水份流失太多,放冷後就會像糖果一樣凝固成一團。

9一般冬天熬練的時間會比夏天來的短些,因為蜜在冬天會變的較硬,要注意收膏之後,要放在地上等它冷,而且不可加蓋,以免水氣凝於蓋內,回滴入鍋中,冷之後要將鍋子半浸在水裡,水要流動的或一天換一次,就這樣子泡三天,這就是所謂的水浸法,水浸法是為了要去火毒,去火毒後再來就可飲用了,要用溫水希釋來喝,如果喝下去會胃酸或發脹,那就是買到假的蜂蜜了。

10去火毒是指被火長時間熬煮的薑蜜,會有火氣,喝了會使人有喉乾、齦腫、燒肛等上火現象,所以要用水浸法,消去火毒使薑蜜的功效更好。

11龍眼蜜或其它蜜都無妨,不要用到糖做的假蜜就好,好的蜜在熬的時候會產生細小的氣泡,摻糖的蜜會冒較大的泡泡,而且會有焦味,要用溫水或常溫的水希釋來喝,隨時都可以喝。

12蜜可以補中益氣 薑可以止嘔逆、反胃是調中的第一聖品,薑蜜還可以加在黑逍遙丸或黑逍遙膏等各種配方裡,惟甜會令人中滿,中滿者不宜。

13還有感冒、喉嚨痛及腸胃有潰瘍的人不宜服用,因為這種飲料是秋冬的補養聖品,感冒時是絕對不可吃補的,誤吃會引起高燒不退,而薑的辛辣對發炎或有破洞的腸胃會造成剌激,明白了它的特性,才能好好的運用它來補養身體。

14薑蜜喝起來的感覺是肚腹溫暖、突然燈變亮了,那就是您做對了,如果喝起來辣辣剌剌的,那就是薑的水份去的不夠,如果會胃酸反胃,那就是藥工不夠及原料不純。

各位看倌咱們藥王門最擅長的就是經絡學,最後提供個小穴道讓大家預防暈車,用老薑片二片重疊貼在內關穴(在手掌心下七指處),再用布把薑片包起來固定好,男左女右,只貼一邊即可,上車前貼即可預防暈車,若已經暈車者可以口含薑片或喝溫的薑水或薑蜜即可止嘔,希望這小小的常識可以令素有暈車的看倌否極泰來。







圖:左為生的竹子薑約有五斤,右為炒乾的竹子薑約有四斤,上為海沙。
發表時間:2004/12/24

大怪物 2015-12-28 06:03:12

哈!小兒跌倒了,感君扶起!待潛研閣下文章之後,再思跨步!

版主回應
2015-12-28 07:35:40
大怪物 2015-12-27 18:40:31

毒爺您好:
1.請問乾薑製好是否可以不用冷藏?
2.如何判定乾薑已經製好?
3.在下日曬乾薑色白無味,老婆鍋焙乾薑色黃味濃,是否正確?
4.毒爺所言甚是,飲食調配是大學問,在下一直想學習如何把中藥配伍關係運用到三餐飲食上,經爺一提,晚餐蒸地瓜、山藥、葛鬱金、豆皮好像都是滋膩之品,大小怪物都是脾虛濕冷體質,故加砂仁矯偏。
5.砂仁性溫,為何會有辛涼之氣?
6.炮製書提及砂仁生品化濕行氣,醒脾和胃,故生用,如此有犯生冷之忌嗎?
7.食後似有氣虛之感,如果再加白朮粉適合嗎?小兒無知初學步,膽請閣下不吝賜教!

版主回應
1只要注意不受潮,可不必冷藏。
2水分去盡了才叫乾,依此判定。
3你的叫乾薑,汝妻的叫焙薑,因為火候的差異故性味有所不同,皆正確。

※砂仁性溫,屬芳香的辛香藥物,您所謂的辛涼是因為砂仁內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右旋樟腦....等。
1藥材生用就有犯生或犯冷的問題,所以才有將砂仁炒至香透的炮製法。
2食後氣虛除了生用外,還有芳香藥物因辛竄化濕的特性會傷血。
3再用白朮補脾,嗯有見地,敢情說了一個謊言,下次再用一個來圓謊。

用砂仁、白朮這些藥物企圖來除濕,就好比拿砂紙磨鏽鐵鍋,好比沒錢就借高利貸,試想其結果如何。

何不轉念從食材下手,一有毛病就吃藥,殊不知藥吃多了會把人給吃軟掉,毒某深怕怪爺步(牛病)的後塵,建議從主食再來米(台秈10號)著眼,此米除濕,健胃,補脾,且可常食。

藥食同源不是搞藥膳,而是從日常食物找出致病的與有益的,進而趨吉避凶,這才是藥食同源的真諦。
2015-12-27 21:13:30
大怪物 2015-12-25 20:22:08

毒爺您好:
敬請叨問
1乾薑不去皮,是否就較無保存問題?.
2.日曬法利害嗎?不是最簡單的嗎?在下初學炮製,火候總是抓捏不準,土炒白朮時,灶心土沾附看不到藥材,往往就炒成炭了,後來只敢保守土炒後,再日曬補強,曬再久也不怕曬成炭,小子奇想,貽笑大方了!尊駕言下之意,日曬法似乎是易行難精之法,是嗎?
3.如果悶潤是為了好切塊,薑也算好切,應該無須悶潤,在下魯鈍,不解閣下所說:當大批薑一起炮製時難免有些過期或變乾扁的,悶潤法就可以派上用場。膽請釋義!
4.相對的,黃耆經過浸泡悶潤之後,仍是砍得刀缺人乏,請問黃耆切片眉角為何?
5.如果來年的薑母通常會爛掉,那何來二年以上的老生薑?薑母鴨只是說說而已囉!昨天採收去年年初種的薑,能否煩請尊駕解說是否有二年生部位?但回應好像無法傳相片。
6.為何沒炒透的乾薑會生冷傷胃?在下無知揣度,為何不是溫中行中焦之氣或是溫中解表?尤其生冷二字令人不解。感覺愈來愈複雜,但也越來越有趣,幸遇閣下,否則炮製不當只當無效,不知還要傷人!今日中醫多不知藥,要靠醫藥分家的中醫看好病,還真要運氣哪!
7.領悟改為:生薑與乾薑年分越久,發散與溫中之性越強。
8.麥冬獻曝,百倖中ㄧ,尊駕客氣了。
9.喜歡藥靈概念,即知即行!炮製好的藥材可置於常溫,那原藥材是否也適用呢?是否也要通氣?密封罐是否就不合用了?若以一層一層的竹篩收藏可行嗎?久久是不是也要曬太陽?之前將紅棗、枸杞久放室內,想以見不見其發霉來判斷是否燻硫或有防腐劑,看來不可行了。
10.在下孤陋寡聞,未見過茶農炭火焙茶,找時間看過後,再向爺請教!
11.老婆失眠,中醫師斷陰虛加陽虛,開灸甘草湯去麻仁,加酸棗仁、附子、生薑,熬半天,一下子咕魯咕魯就下肚了,隔天又要再熬,不知是否可有更有效率之法?
12.承蒙不棄,願意撥冗指點,已屬萬幸,絕不敢有不敬之意,毒爺見笑之說,折煞在下矣!

版主回應
1乾薑不去皮,當然比去皮好保存。但切片後仍有保存期限問題。
2日曬法很利害,日光自然萎凋,發酵完全,沒有火毒問題。白朮建議用酒炒法較佳,它的藥性為燥,所以炒到微焦香透才妙。
3悶潤之前把薑浸水中,再拿出悶潤,所以悶潤的意思是用容器裝著濕的薑。
薑浸水後會因吸水而發脹,再悶過它的皮就較鬆,這樣來對付幾百斤甚至幾千斤的薑會容易些,尤其是那些乾扁掉了的薑,所以之前說這是一般的工法。
4藥材切片稱為(飲片),除了利於包裝運送,也利於日後的炮製。
5薑在土裡種植的時間長短,才是薑分老、嫩的依據;每年12月底是種薑的時間,然後5月中旬到8月採收的叫嫩薑,9月到11月採收的叫粉薑,12月到隔年5月上旬才是採收老薑的時期。這是一位薑農說的,您可參考。
6水分為生冷會傷脾胃的說法,必需親身體會,或者找個脾胃差的一試便知,這也是古時醫藥分家的原因,醫生負責開方看病,藥房負責依方炮製,各司其職,才不會浪費時間,到後來因為藥房生意上競爭,才有炮製不良或假藥出現,於是有的醫生乾脆也自己製藥。所以您說的沒錯,看醫生的確得看運氣。

7原藥材的保存也需通氣,久久也要拿出來曬,這法子您可到中藥房常看便知。紅棗枸杞是必需冷藏的藥材,不適用常溫保存法。
8每天煎藥是對的,千萬別嫌麻煩,但對症的藥應該在三帖後就見效,別傻傻地一直喝下去。
9夜不眠則神不寧,神不寧則胃不和,故知失眠為胃不和的病,胃不和當節飲食,藥石為第二義矣,怪爺何不從飲食下手來調其脾胃,一來就算治不好也不會被藥石所傷,二來萬一治好了還會斷根,此藥食同源之義耳。
2015-12-26 0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