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4 06:25:26sunlady

實習第一週

實習,就一定得全部賣給機構嗎?這是昨天我聽完社工員針對實習日誌寫法後心中最大的納悶。

 

我可以接受日誌不僅記錄當天實習收穫,且要將收穫與專業知識結合,這是實習很重要的一部份,但天天的收穫當中,就一定有專業知能可以結合嗎?就我目前的認知與經驗,這答案是未必,但就昨天二位社工員一致的說法是:「一定可以且一定要做到,否則會過不了關。」對於這樣的答案,我充滿抗拒,因就我這一週來每一天的生活作息與體能狀況,我覺得這是沒有人性的要求,或許做不到是我個人因素所致,也必須自己去克服與找到二者間的平衡點,但這樣的要求,無論是對實習生或是專職的工作人員,我都覺得這是過份的要求。

 

我不排斥與否定實習原本就是將實務與理論結合的過程,書寫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環,然而在機構設備不足,沒有電腦、網路可供實習生使用,卻要求實習生利用下班與週末時間準備實習所需資料,並且告訴實習生說:「我們也是這樣在工作」來強化要求的合理性,我無法接受這種不具人性化的說法。

 

如果社工員的工作,真如這二位社工員所說,必須將個人下班時間與週末都送給工作,那這樣的工作我不想做,因為太沒有生活品質可言,別說每個人不是為了工作而存在,就助人品質而言,社工員也是人,一個助人者長期沒有充分休息,我不知助人品質從何而來。助人工作也是份照顧工作,當各類照顧工作者的身心負擔被成為注目焦點時,社工員的身心負擔是否也該被正視呢?

 

我不認為帶實習生的督導就該要求實習生照自己的價值做,課本上教導我們不能將個人價值觀強加給個案,那為何卻強加個人價值觀給實習生,是因為「實習生」的身份嗎?這當中存在權力不對等的問題,我無意批判督導的權威,但不合理的要求就得當磨練嗎?

 

從這事件來看我自己的反應,我發現自己真的與過去非常的不一樣,雖然我的叛逆性(挑戰權威)依舊,但判逆的思考點已與過往不同,我不願自己為工作或學業付出過多而影響健康或生活品質,說白一點,就是我不肯付上攜牲健康的代價去滿足我自認不合人性的要求,我清楚這是選擇的問題,因此我也做了最壞打算,在我的生活品質與實習表現間,我的取捨還是以身體與生活品質為重,因我認為那是維持助人品質之根本。

 

我會有這種體悟乃因在許多助人者(有學者、心理師、社工師、社工員)身上看到,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但他們對人沒有耐心,會莫名的發脾氣,罵人,其對待人是隨著心情而定,倒霉的人就會去掃到所謂的「颱風尾」,而這是件弔詭的事,他們的專長與所從事的工作,無論是社工或是心理諮商,皆牽涉情緒管理與控制,但他們身心早已呈現bunt out狀態,卻未見自我覺察的調整、改善,從某部份而言,他們自己也是個案,我不禁好奇,專業的權威又為他們帶來什麼助益呢?我不明白也不需要知道,但從他們身上,我看見的還是那句「先把自己照顧好,再來照顧別人」。我不否定這些人都是好人,也都有助人的熱誠,但我更相信「專業」不僅適用在個案身上,同時更適合用在自己身上。從此看來,我真的喜歡我家牧師的風格,緊抓住基督徒生命的重點,天天清晨45點起床讀經、禱告,將牧會重點擺在關心人的身上,所謂教會增長該做的事,就全交給上帝,不會做侵佔上帝權柄的事,我想這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