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5 07:17:15雅蜜拉

雞同鴨講

沒想到我也會被催稿?真是有點受寵若驚。

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對「聊聊天」先生/小姐的留言解讀是否正確,還是我想太多了呢?

那麼,以下就來閒聊一些關於溝通的陰錯陽差吧。

一、良好溝通大不易

前人的研究已經把溝通分成了許多不同的階段,建立溝通動機(Develop Intention)、建立溝通語言(Encode)、訊息釋出(Transmit)、訊息接收(Receive)、訊息解讀(Decode)、了解訊息(Understand)、回饋(Feedback)。聽說無論是溝通的場合、使用的語言(包括肢體語言)、使用者的身分等等,當時相互溝通者腦子在想啥,都會在不同的溝通階段起了一些作用。有些有助於表達,有些則扭曲了原意。最近參加了一個教人如何做好簡報的課程,看一位英國同學游刃有餘地隨意時而靠在桌沿,時而走動,輕鬆完成簡報,心中真是佩服無比。沒想到在最後的檢討時間裡,她表示其實是因為緊張所倚靠桌子比較不會發抖,真的和想像差很多。不過這裡的肢體語言雖然傳遞了錯誤的訊息,至少給觀眾的感覺是正面的。於是她的簡報內容,大家也都認真有興趣地聽了進去。

深究起來,溝通動機之後的每個步驟都有可能把溝通的動機給扭曲了,那到底我們說的話別人聽懂了幾成,還真是叫人汗涔涔淚潸潸啊。

二、您說英語嗎?

人在國外,再加上不熟悉的語言,感覺上溝通的障礙由女兒牆的等級提升至高高築起的城牆。說不定上頭還有纏一些帶電的鐵絲網,不小心就被狠狠地電擊!!後來我發現就算都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因為口音或地區用語的關係,也有著種種障礙。曾經在課堂上,我發現我的指導教授正在翻譯(解讀?)蘇格蘭同學的問題給英格蘭的老師聽。因為這位蘇格蘭先生問題重複了三遍,老師都聽不懂。每次觀察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讓我這個在亞洲地區受美語教育的 Non Native Speaker感到其實自己也沒太糟。

別以為自己說英語,就能在英語國家暢行無阻,有時還是會有些狀況地。以下簡單說幾個英語與美語用詞上的不同,這些差異讓我剛來的時候常常丈二金剛摸不著頭。

(1) Lift還是Elevator?

美國的電梯是elevator,英國的可是Lift。你若問人elevator在哪,會得到一陣沉默的四目相對,好一點的會在空白時間後給你答案,否則只有摸摸鼻子走人。不過如果人家問你:would you like me to give you a lift?他可不是要給你一個電梯,是在問你要不要送你一程。

(2) Toilet還是 Restroom

一個比電梯更重要的地點,我發現restroom在美國比較常用,Toilet則是歐洲人心目中的廁所。所以如果想詢問廁所在何方,請先確認您目前所處的國度,否則找不到方便之處也只有乾著急囉。

(3) My Love還是Honey (Sweetie)

如果今天你走在英國街上,有人對你說:Excuse me, my love,請不要以為有人煞到你了。英國人說my love就如美國人說dear, honey, sweetie一般稀鬆平常。所以,她/他可能只是希望您借個光罷囉。這種愛,真的很單純。

(4) XXX還是kind regard

好了,我沒有說髒話。這x, xx或xxx都是您有可能在英國/歐洲私人email結尾可能發現的問候辭。就像是美式書信的最後我們也會加個sincerely, kind regard等等。至於x嘛,不過就是送你一個吻囉!所以x的數目越多(目前看到最多的是三個),就是給了你越多的吻。現在感受到熱情了嗎?

在真正的肢體語言上來說,英國人還是以握手與擁抱為主的。歐洲人則是有可能會親吻臉頰,或是臉頰碰臉頰,有些區域國家的習俗要親三次,有些則是兩次。別誤會,不是那種讓人臉紅心跳的吻啦,快速碰一下臉頰就好了,別想趁機佔便宜!!

(5)cheers還是thanks

如果想說謝謝,英國人傾向於使用cheers。我剛來的時候有點不了解為何英國人總愛為人加油,(cheer up是為人打氣時的常用語。)後來發現又是烏龍一場。

有時我覺得演化論真的不只可以用在生物學上,語言學也是這樣吧。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區域各自傳承一陣後,總會多多少少產生一些自我特色,而與其他區域的同種語言發生一些溝通上的小差異。

再加上其他語言對於單字與厘俗語的解讀,那就更是五花八門了。不知道以下傳言是不是真的,但是聽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可真的是由中文的「人山人海」所直接翻譯而成的,不過現在許多說英語的人也用這個詞了。還記得我剛到美國時,一位學姊曾經說過她所鬧的一個笑話。曾經也是留學新鮮的人她,在吃麥當勞時向服務人員討tomato paste,搞了半天,店員才知道她要的是蕃茄醬(catch up)。如果店員懂中文,大概馬上就能了解學姊的意思吧。

順帶一提,tomato paste可是真有其物喔,它是那種內含一顆顆煮爛番茄的罐頭,常用於義大利料理中。我每次在克里夫蘭的小義大利看到那罐頭時,就想起了現在研究工作已經做得有聲有色的學姊……

三、我好喜歡你的南方口音!!

現在來說說我的母語吧,無論您是喜歡說它是國語、漢語、華語或是任何其他我不知道的稱呼。反正它就是我在這新聞台裡大量使用的語言啦!!

小姐我對於自個ㄦ的中文發音一向頗有信心,這自信一直到在美國遇到了兩位由北京來的同學才產生了變化。話說我們同上一門課,也都住在學校,所以下了課常一道走回家。其實我們的共同話題並不多,畢竟過去生活的環境差異不小,多半是兩位北京同學聊天,我偶爾插上幾句,然後大家就會為一些不同的地方見聞稍微表示驚奇;有時候我們也會一路無話。

這一天,我們又一起走在風和日麗的回家路上。已經忘記聊的是什麼,唯一記得的是,其中一位北京同學用那純正的京片子告訴我,「我好喜歡聽你的南方口音」。當時,我的腦子大概空白了三秒,老娘在台灣可從沒人說過我的國語有口音耶,有沒有搞錯?當我的腦子又開始運作時,北京姑娘們已經開始稱讚南方口音聽起來溫柔好聽。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奇,在我的台灣朋友圈裡,哪個人會說我說話溫柔,恐怕是有點問題。但是鎮靜下來一想,其實這很合理,對岸的同胞們是以普通話為標準溝通工具,與我們說的國語還是有差別地,自認為標準的國語,對他們來說也就是口音了。在南方視做大喇喇的說話方式在北邊也成了溫柔的吳儂軟語。

四、你是農民還是豬八戒?

說著北方人對南方口音的溫柔誤解,我就想到另一個類似的小故事。話說吾妹於上海工作了一陣子,有一天她在辦公室裡與台灣的同事通電話,說到令人生氣的事,語氣不免激動,還順口罵了句「豬八戒!!」(如果時間往現在推幾年,可能就會罵「豬頭」了吧?)。待掛上電話後,她的大陸同事正如我的北京同學一樣,讚許她說話溫柔有禮云云,然後才不解地詢問,為何電話中會有與豬八戒相關的話題?也就是說,在大陸地區,豬八戒並非罵人的常用詞彙。這種在台灣習以為常的說話方式,不免成為一種需要解碼的新式文言文。

那麼,大陸人罵人時常用詞彙是哪些呢?我對此尚無深入研究,只聽說如果在城裡的人要罵他們看不起的傢伙,還挺常用「農民」或「鄉下人」這類詞彙。在這種場合,鄉下農民成為教育水準不高、經濟狀況不好的粗俗代名詞,可能比在台灣說人家是鄉下土包子還更有輕視的意味。這多半也說明了大陸城鄉差距的確可關。在台灣,農民兩個字這麼用,恐怕會引起示威遊行吧?想到可口的高麗菜與甜美的蓮霧等等品質世界讚的台灣蔬果,如此罵人,我實在也說不出口。

一口氣寫了一堆,希望多少還了這一陣子的文字債。寫文章時總喜歡說些特別或極端的事情,所以此處所提及的溝通或語言用詞或許也算是特例。無論如何,我最想表達的是,既然知道溝通可能出的差錯極多,下次覺得被虧、被罵、被諷刺時,或許可以告訴自己別急著先生氣,說不定只是溝通不良的問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是可能發生的。

希望這一點訊息真的有傳遞給大家。(不過若是真的確定被虧了,該怎麼做,就自己看著辦吧。)

恨光陰 2008-03-08 15:50:27


既然這麼多X
當然妳想得到的都囊括囉
^*~

版主回應
Excuse me, My Love,

如此多種排列組合還真是不容易解碼耶.
那我就選自個ㄦ開心的解釋囉^^.

Cheers,
2008-03-09 19:30:15
恨光陰 2008-03-06 15:10:07

盼了些時
版主總算重出江湖了
而且照樣是言之有物
認真看了喔
不信嗎.........XXXXXXXXXX
...^^

版主回應
ㄟ,可以問一下現在你用&quot台式X&quot還是&quot歐式X&quot嗎?^^ 2008-03-06 16: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