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0 23:17:17高木

我看中部縣市資優招考一事


對於台中縣市及彰化縣舉行資優生會考,我個人感到非常的反感。我當然不是反對資優班的設立,教育本來就要因材施教。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超前的教學進度並無不可,泛道德的追求全部的學生齊頭平等才是不實際的,可是這一個政策至少有三個地方值得我們檢討:

一、從教育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資優班(前段班)與資源班(後段班)的設置必須同步進行,而且資源不能過份傾斜。目前的教育資源分配,大張旗鼓、毫不吝嗇地大幅傾向對於前者的資助,後者幾乎完全沒有任何資金、人力的挹注,始終維持在「勉強能夠運作」的狀態,前後落差不斷拉大,塑造出社會資源分配不正義的一面。

二、從資優教育的角度來看,資優班的目的並不是在招募考試取向的學生,它的對象應該是學習能力比較強、屬性比較明顯的學生。我認為應該有更嚴謹的審查機制,而不是透過單純的筆試作為丈量標準(目前是說不單看筆試,但補習班資料全部都是書面為主)。當一個學生「資優」與否,要用補習來作努力的話,這一個所謂的資優也太廉價了,充其量不過是一群想要搶食較多教育資源的一般學生罷了。

三、從多元教育的角度來看,教育的養成應該同時具備多個層面,對於中學的課程就寄望孩子能夠成為智育的領先群是一件既偏激,又可能揠苗助長的父母本位期望。我一直認為父母不應該試圖掌握操縱孩子的人生,當我看到大批父母「陪同」(還是用押解比較好)孩子在補習班作最後的衝刺時,我一直懷疑多少孩子自己期望成為資優的一份子?我也懷疑在國中階段,除了智育之外,父母都不在乎其他的養成教育了嗎?為什麼其他部分,似乎都沒有看到有兩萬五千人汲汲營營?每當我聽到一群大人責備社會的種種亂象的同時,我都會有一種怒火油然而生,當我們只把重點放在後面的亂象與處罰的時候,到底第一道防線「教育」我們作了什麼?

註:照片是新竹市軍公里第一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