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世界馬利亞心
http://www.cap.org.tw/C/bk15-about-06292004.htm
每個女人的故事
◆韋喬安(Joanna Weaver)著 ◆宋宜真 譯
馬利亞的內心
關於馬利亞和馬大的事蹟,聖經並沒有多做交代,只有在以下三處提及她們的名字: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約翰福音十一章1-44節、約翰福音十二章1-11節。裡面的描述都很簡短,不過從中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她們在伯大尼家中的生活情形,這也是我們今天常有的生活形態。
有人說,變化是生活的調味料。或許這就是神常常將個性不同的人放置在同一個家庭的原因(要不然,就是為了讓我們為婚姻生活先做準備)。馬利亞如果像一道陽光,馬大就像一聲雷鳴;如果馬大是車頭,馬利亞就是跟在後頭的車廂。馬利亞能夠優游自得地漫步在生命的花園中,為了嗅聞一朵玫瑰而駐足留連;至於馬大,她會明快地將玫瑰花採下,俐落地修剪花枝,然後搭配著滿天星和蕨葉插在花瓶裡。
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表現,沒有誰對誰錯。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神造我們就是這樣。每一種性格、每一種天賦,都有它的過人之處和弱點,它們會獲得應有的讚賞,也會遭遇不同的試探。
有趣的是,當耶穌糾正馬大的錯誤時,祂並不是說:「為什麼妳不能學學妳妹妹馬利亞呢?」祂知道馬大永遠不會變成馬利亞,馬利亞也永遠不會變成馬大。不過,當她們面對同一個選擇—該去工作還是去崇拜?—耶穌的回應是:「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馬利亞和馬大都可以獲得這上好的福分,也意味著不論我們的個性和天賦為何,每個人都可以獲得這上好的福分,就看我們怎麼抉擇。
當然了,基於個性的緣故,馬利亞要作出這個決定比馬大來得容易。馬利亞生性似乎較為沈穩,寧可在清晨的露珠中散步,也不願被生活中的責任義務追著跑。
我可以肯定的是,當耶穌出其不意地造訪之時,馬利亞就開始忙著接待祂們,像她平常接待賓客一樣。當這些門徒湧入這個被馬大打點得井井有條的家,馬利亞便領著僕人忙裡忙外了。就在她幾乎要被客人的衣物和行李淹沒的瞬間,她抬頭瞥見了這位以話語擄獲以色列民心的大人物。祂真是令人愉快又令人著迷,而她就不由自主地被祂吸引了。
耶穌真的就是其他人口中的彌賽亞嗎?馬利亞很想知道。她知道祂是一位了不起的夫子,但現在這位頻頻讚賞她的女紅、讓她忘卻羞怯而把祂當作親密好友的人,真的會是神的兒子嗎?
她把眾門徒的行李丟在牆角,為這些口乾舌燥的人斟了些酒。這些人令她感到很自在,而且十分真誠。她提了一些水來,讓他們洗去路上的塵埃,而他們則趁機談笑一番。待一切就緒,他們便坐在房間四周的墊子上,等待耶穌開始教誨。
祂所說的,她從來沒聽過。祂的一字一句都帶有磁性,好像有氣息和生命在裡頭,而她從來不知道自己需要這些東西。她越聽越靠近,靜靜躲在角落聆聽耶穌講話,雙臂還摟著空空如也的水罐。
她可以察覺身旁的人影來來去去,好幾個僕人正自顧自地忙著為客人洗腳,而另外一些僕人則在房間的另一頭擺開餐桌,準備開飯。馬利亞知道要做的事情還有一大堆,但她卻身不由己地越挪越靠近。
當時的風俗並不允許婦女坐在一群男士中間,但祂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在召喚著她。她雖然生性嫻靜,還是忍不住越挪越近,終於來到耶穌跟前。她沈浸在祂的教導之中,飢渴的心不斷吸吮著真理。
耶穌到達伯大尼後,是否第一個就造訪這個家庭,聖經並未明說。馬大對耶穌的態度這麼坦率,想必他們早就熟識。不管情況如何,那一天,馬利亞已經下定決心,接待的事情就讓別人去忙了,她想好好聆聽教訓。神可不是每天都會降臨的,所以她罔顧傳統,打破成規,想盡辦法靠近耶穌。
就算遭人誤解,她也不在乎,她對門徒投過來的奇異眼神幾乎沒什麼感覺。她聽到遠處有人在叫她,但卻被另一個呼喚她的聲音掩蓋過去。她的「夫子」呼喚她前來,呼喚她聆聽。
於是她便在那兒聆聽。
這是關於每個女人的故事
這個發生在伯大尼、突然有客人造訪的場景,讓我想起了每天在工作與崇拜之間所面對的掙扎。
部分的我是馬利亞。我想要好好地崇拜,我想要坐在祂跟前。
但另一部分的我卻是馬大—總有忙不完的事!
我身邊有這麼多不得不做的事情,逼得我去執行。我聽到神溫柔的呼聲要我近前,而我也回答了:「是的,主,我會去的。」結果電話就響了起來,再不然就是有人跑來提醒我,昨天就該把支票存進戶頭了。剎那間,所有想要崇拜的好心情都沒了,就如韓默爾(Charles Hummel)所言,被「急務這個暴君」給吞沒了。
韓默爾寫道:「我們常活在急務和要事的拉扯之間。問題是,真正重要的事很少是今天或是這禮拜就得做完的。要禱告、看聖經,時間還多得是;但緊迫的任務卻要求我們立刻行動,而且時時刻刻都有綿延不絕的壓力。」
這聽起來很熟悉嗎?對我來說是的。一天二十四小時,用來應付我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嫌勉強。我有家事要做、有丈夫要愛、有孩子要照顧,還有一隻狗得養。我在教會有事奉、寫稿有截稿日期、午餐要赴約,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很久以前,我就已經把我認為不重要的事情給剔除了。這就是我的生活,每分每秒都排得滿滿的。
不久之前,《今日基督徒婦女》(Today's Christian Woman)雜誌對一千多名基督徒女性進行一項調查。其中超過六成是全職的職業婦女3,她們每週工作四十小時,還有家事要忙,只得面對無窮的疲憊。選擇待在家裡的人,也覺得生活被填得滿滿的:她們得在小孩後面追著跑、到學校做義工、幫鄰居看小孩……生活似乎亂得不可開交。
這樣看來,我們哪有時間跟馬利亞一樣,坐在耶穌跟前?我們哪有精力去服事祂?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把該做的都做完,又能得到那上好的福分?
耶穌就是我們最好的示範。祂從來不匆忙。祂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要往哪裡去。祂從未對屬世的要求妥協,也不對屬世的需要低頭。耶穌對門徒說:「我只遵行天父的旨意,作成祂的工。」
有人曾說,耶穌總是從一個禱告之地,到另一個禱告之地,並且在兩地之間施行神蹟。祂竟能如此貼近神的步調,不浪費任何一個行動,不徒然說出任何一句話,真是不可思議!
耶穌就是邀請我們與祂分享這種親密關係。祂邀請我們去認識祂、將祂看個仔細。當我們定睛在祂身上時,也就能清清楚楚地看見神。
耶穌不僅邀請馬利亞坐在祂的跟前,又邀請馬大暫時離開廚房,一起分享這上好的福分;祂也呼召我們前來。
只要順從祂的邀約,我們就能找到滿足自己一切渴望的要訣,超越日常生活的壓力,而不被壓力撕碎。因為,一旦了解親近基督的上好福分是什麼,我們就會逐漸改變。
這種轉變並不是硬生生的切割或雕塑。耶穌接受我們原本的樣子──不管是像馬大還是馬利亞,或是兩者的組合;不過,祂太愛我們,不會讓我們停留在原本的狀態。祂可以讓我們生活在馬大的世界中,卻賜我們馬利亞的內心。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這種轉變。我們會看到,馬大的性格並未就此消失,她也沒有放棄原本的嗜好,把食譜通通燒掉而敬拜耶穌;她更不必模仿馬利亞,成為一隻小綿羊的模樣。她只是單純地順服,接受了耶穌的責備,了解「工作有時,崇拜有時」的道理。我們稍後在福音書中還可以看到,馬大不再手忙腳亂、也不再憤憤不平;她變得充滿信心、懂得依靠。惟有花時間坐在耶穌跟前的人,才顯得出這樣的信心和依靠。
馬利亞也有了改變。雖然她喜好沉思的性格很自然就引導她去敬拜神,但這也會使她容易變得脆弱而陷入絕望;這點我們待會兒也可以在福音書中看到。當災難來襲,馬利亞便陷入憂傷的泥淖,被懷疑困住,動彈不得。不過到最後,當她了解到耶穌的時日不多了,她便立刻採取行動,把她在敬拜中學習的道理實踐出來。她勇往直前,以一種美麗而悲壯的姿態抓住最後服事的機會。
這就是我在聖經中所看到的伯大尼姊妹倆的畫像。兩種完全不同的女性,兩種不同的轉變,就在我們眼前上演,如同一段神聖的改造歷程。魯莽的,變得柔和;溫順的,變得勇敢。在耶穌面前,沒有可能不被祂改變。
當妳閱讀以下幾章時,我希望妳能讓聖靈進入妳生命中每個隱藏的角落。不管妳是像馬大一樣被事情追著跑,或是像馬利亞一樣喜好沉思,神都在呼召妳,要妳透過耶穌基督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
神讓這兩位個性迥異的姊妹面臨選擇,並使她們經歷轉變;祂也要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
(摘自伊莉莎白‧喬治著《馬大世界馬利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