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6 14:43:19文化護照小天使

台北古廟行:艋舺龍山寺

      台北古廟行:艋舺龍山寺

時間:2011/8/21()  10:30-12:00

帶路人:李乾朗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122

參加人數:56

活動紀錄:

  今天十點半大家於龍山寺大牌樓內集合,準備聽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老師的介紹。一開始老師先從前殿門面的建築來介紹,廟正門兩旁兩個烏黑發亮的龍柱是全台唯一的兩座銅鑄龍柱,外觀色澤看來釉黑莊重,上頭的龍雕、人物雕刻活靈活現,上頭的人物有的張大了嘴、文武皆具,廟宇屋頂飛簷上的白釉底交趾陶,更是吸引著大家的目光。老師從龍柱、飛簷、支樑、雕刻來和大家分享龍山寺之美。

 

  從外面走近龍山寺,老師說了許多龍山寺建築的小故事,像是某個屋頂的木樑斜度和其他的不同,老師告訴我們一句老一輩常說的話:「石匠差分,木匠差寸」,意思就是石匠的差異以分計算,而木匠一差可差一寸,龍山寺這個木樑可差了有三寸之多,而這種無法統一機械的尺寸也是手工藝術的特色之一了。而香爐也是個有趣的改變的改變,若到故宮博物院參觀會發現裡面展示用的古香爐都是只有鼎座,而現在因為怕下雨淋濕現香,所以會在香爐上加了帽子,龍山寺的香爐也是如此,還特地經過巧思設計,在鼎上做了四個小金人作勢扛著香爐帽蓋,十分逗趣呢!

 

  老師帶大家看天井往正殿的階梯,若把僅五公分的第一階和最末階算入共有七階,但第一階有人會稱為燕台,通常不會做足一階梯的高度,所以有人不會把它算入,而最末階是和正殿同平,所以也有人說那不是階梯,扣掉了這兩個也有五個階梯,老師說到傳統建築的階梯,正殿用的階梯數通常為奇數,側殿像是廁所或是其它廂房則用偶數,就是人家所說的「奇偶相生」。

 

  接著,往正殿上走,看黃土水先生所做的釋迦苦修像。爾後,再往後殿參觀,先看了正殿後面的牆堵,釉黑的石牆,民國四十幾年的作品,石頭和石頭的接縫,也是可以看的地方,做到縫最少也是當時的技巧,二戰以後的水準,李梅樹來看後,三峽祖師廟誇下海口說要人看了找不到石縫,是在這個為基礎去改良的石接縫技巧,往更高的技巧邁進,現在也鮮少人可以超越了。

 

  龍山寺不只是有明代清朝的建築風格,更可以找到西洋和現代的結合,水瓶狀的圍欄、西洋式柱頭等在廟宇中隨處可見,成了龍山寺建築豐富的一夜。老師不只是介紹龍山寺的現有建築風格、修築過程,還有許多關於觀音、媽祖等神祇的小故事,讓在場民眾聽得津津有味。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