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6 14:40:13文化護照小天使

中元節食俗文化體驗

       中元節食俗文化體驗

時間:2011/08/14

地點:台北市師大路8010

主講人:韓良露

參加方式:報名費400元,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19

參加人數:10

活動紀錄:

        農曆七月鬼門開,民間習俗始有諸多禁忌,例如,不可晚上曬衣服,不要到溪邊戲水,晚上最好不要出遊…等等,這些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雖然看到現代人眼中有些不合時宜,但還是寧可信其有才是。究竟中國人眼中的鬼是什麼樣的呢?是否像泰國鬼片那樣恐怖,令人寒毛直豎?或著像日本電影中,長髮遮臉,給人飄忽陰冷之感?世上的宗教種類甚多,信仰雖不同,但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

 

       中國民間鬼神信仰起於商代,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佛教傳入後,民間信仰變成道佛不分,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傳統中國,純粹道教或是純粹佛教信仰是相當少的。有人說中國宗教體系的嚴肅性不夠,相對於西方,除了阿拉和耶穌之爭,或著基督教、天主教間的認同不足,甚至連新舊教都會因教義不同而起衝突,反倒是中國內部並無明顯宗教衝擊,甚至是宗教戰爭的發生。

 

        齋醮是道教相當重要的信仰活動,又因時節分成上元、中元、下元,再依五行的說法,上中下元各代表了天、地、水官的祭祀,也形成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補運的三官崇拜。一般來說,中元節的民間習俗中元普渡,就是道教的儀式。道教提倡祭祀祖先,並將祭祀祖先的觀念擴大為祭祀鬼,讓沒有後代祭祀的孤魂野鬼也能獲得普渡,轉化為人。在道教的觀念中,人鬼的界線模糊,中國文學也深受此觀念影響,例如牡丹亭裡的人鬼戀,或是聊齋異誌裡各個故事,說道這,老師為大家說了一則聊齋裡的小故事,並道出道教裡鬼的形象,和道教溫馴的生死觀有關。

 

        除了普渡外,中元節還有另一個大儀式--盂蘭盆會。很多人會把普渡和盂蘭盆會畫上等號,但其實兩者是不一樣的,盂蘭盆會是佛教的儀式,這天佛教徒會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其典故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佈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今天中元節,南村落雖然不舉辦普渡,也沒有盂蘭盆會的儀式,但也準備了小點心,讓大家度過一個歡樂、溫馨、不一樣的中元節。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