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6 14:38:29文化護照小天使

老屋新願: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老屋新願: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時間:2011/8/14 () 10:30-12:00

帶路人:韓良露

集合地點:將於確定報名活動後通知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206

參加人數:68

活動紀錄:

   居住在台灣的首都台北的我們,常常感嘆台北不如紐約巴黎東京等大城來得漂亮,來得吸引旅人探訪、停駐。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的,南村落總監韓老師帶了一本紀錄日治時期台北的書籍--《日治時期的台北》。裡面登載了許多有關日治時期台北城的街景與地圖等老照片。

 

   到京都旅行過無數次的韓老師說,日治時期的台北,比當時的京都更漂亮。京都是日本天皇宮殿所在地,整體規劃完善,規模宏偉;但當時的台北因為本身的地理位置,比起京都更加得天獨厚,北面有大屯火山、觀音山。內有彩帶河,如淡水河、大漢溪、新店溪貫穿其中。從前這些溪上都有昭和橋、明治橋等,若能保留到現在,相信台北市能成為不輸給威尼斯的百橋之城。

 

   日本明治、大正時期,日本官方提倡西化,社會風氣開放,是民間創意發揮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時期的日本建築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與意義。很榮幸的,台北市也參與了這個黃金時期。當時的台北城西,如大稻埕、艋舺等地方,都已經被漢人先開發完成了,基隆河支流附近的地區,如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等,因此日本人便選擇開發台北城內與台北城以東和東北的地方。他們選擇在城內開發新生地,將城內的空間規劃成商圈,城外則是提供如教育、水電等公共服務。當時的日本人並非把台灣當殖民地,而是以移民地來看待,認為日本會在台灣久治,因此許多政策與建設都朝向長期規劃。當時許多來台的日本人,離鄉背井20多年,原以為可以長治久安,卻沒想到日本戰敗,台灣回歸。20多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但這段時間長得足以讓人切斷與家鄉的聯繫,卻短得不夠建立起和移民地的關聯。回去,不回去,已經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了,因為怎麼選擇都不對,自己的身分在兩邊也都不被承認。

 

   今天的齊東街地區在清代時稱「三板橋庄」,是艋舺到基隆的米道,也是當時煤炭與生活必需品運輸的主要道路。日本人當時選擇在此建立官署宿舍乃是看中她的地理位置,雖位城外,卻又不至於離城內政府機關太遠,因此現今所見的齊東街日式住宅區即為當時的「幸町職務官舍群」,約建於1920年代至1940年代,此區為日治台灣總督府所屬單位不同階級職務官舍的分佈區,目前大部分資產隸屬於臺灣銀行所有。

 

  走進齊東街的巷道,熱鬧喧囂的忠孝東路完全被隔離在外,舉目所見的是茂密的大樹及一幢幢日式黑瓦屋,走在其中更能體會其寧靜清幽之氣氛。這些木造建築群多無經過改建和破壞,連在日本都已難以復見的情景,在台灣卻奇蹟似的保存下來了。雖然齊東街的老屋在都市發展過程中,多次險被拆除,還好民眾自發性的呼籲保存,使得這樣充滿庭園氣息的老街屋得以留下其美麗的身影,繼續隱身在台北這都會叢林裡,讓人們有可以喘息與呼吸的小角落。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