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新願:千秋街町屋
老屋新願:千秋街町屋
時間:
主講人:莊永明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143人
參加人數:41人
活動紀錄:
千秋街町屋,光聽到這名字就覺得這地方很美。果不其然,這裡的街景很漂亮,這幢紅磚建築更是因歲月而越發美麗。這幢町屋位在現在貴德街51和53號,昔日曾是大稻埕知名的茶廠,外牆的紅磚皆是用古法製造,一個一個模子燒出來的,由於火侯和土質的不同,所以每塊紅磚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都市計畫當道的時代,這樣漂亮的建築也曾因地理位置良好而受到建商覬覦,熟悉台灣歷史的莊老師,深刻了解這棟建築和這條街的歷史價值與意義,抱著讓街坊鄰居埋怨的罪名,仍然極力保存這棟建築。
千秋街町屋是建於1928年日治時代末期的紅磚建築,比起早期像是西門紅樓、建中紅樓還有總統府建造的時間更晚,雖是商店但卻不失其典雅韻味。30年代開始出現貼磁磚,紅磚建築的工法逐漸沒落,戰後更是大量用洗石子來替代。加上都市變遷許多老建築都已改建成大樓,千秋街町屋算是少數保存良好的紅磚建築。
千秋街的豐富街史可以從清代劉銘傳治台時期開始說起,1885年,清政府派遣劉銘傳治台,劉銘傳雖是一個技術官僚,卻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來台後開始建構台北港,為台灣經濟發展佈局。他有建造世貿大樓的概念,並且將貴德街劃分為洋人街,當時的大使館也都聚集在此,但由於劉銘傳並未離開中國,因此所見有限,加上當時並無都市計劃的概念,造成日後有一些不便。但整體來說,劉銘傳是推動台灣現代化的主要功臣之一。
在街屋對面的是李春生紀念堂,李春生是大稻埕知名茶行老闆,從販賣煤油燈起家,後來和外籍商人杜德合作,從事茶葉烘培加工事業,並開啟大稻埕茶行滿布風光。除了開港帶來的商機外,開港也迎來基督教傳教士們,南部有馬雅各,中部有藍大衛,北部有馬偕等等,他們不只帶來文明,也帶來醫療技術,對當時台灣發展幫助甚大。台北馬偕醫院也在這個街區附近。日本治台時期,許多來台的日本官兵,都因為水土不服染上疾病死亡,因此日本政府相當重視衛生與醫療保健,並在這附近建了大日本台灣醫院,剛開始醫院的規模很小,到統治中期後才遷至現址,並成為較大規模的醫院。
以上種種,只是這街區的一小部分故事,街區上的每塊磚,每個角落都有他的歷史價值與意義,這也是為什麼
上一篇:老屋新願:台灣博物館
下一篇:老屋新願:二條通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