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聽而不聞」的工作噪音危害!
千秋報【蔡本文/報導】統一編號:26433832 噪音危害是目前我國特殊危害作業中最常見的項目,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受到影響的勞工,預防不可逆的聽力損失,並減少未來可能的勞資糾紛與賠償。但目前勞委會統計資料顯示噪音作業健康檢查的工作相關異常檢出率偏低。
甲科技公司因製程中具有噪音暴露風險,安排員工接受噪音作業特殊作業檢查,經過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詳細的診療後,發現原先被認定與工作無關的異常員工中,有三成無法找到合理解釋,可能與工作有關;乙公司屬於傳統製造業,在今年健檢回診追蹤的員工中,約有七成出現噪音性聽力損失的症狀。
根據行政院勞委會統計資料顯示,歷年特殊作業健康檢查中以「噪音作業」比例最高,去年全台灣約有七萬四千位勞工朋友接受勞委會補助進行「噪音作業特殊作業健康檢查」。然而,其中有近20%異常屬於與工作無關的第二級管理,而判定後分級屬於與工作有關異常者只有142位,佔所有接受檢查勞工的0.19%。
上述勞委會統計結果與醫院診療實務情況相差甚遠,顯示許多疑似工作噪音危害的勞工朋友未能得到適當的診斷與協助。
長期暴露職場噪音或突發性的音爆,都可能損害內耳的毛細胞,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並常伴隨耳鳴的發生。除聽力損失外,噪音也會對心血管、神經、精神及睡眠等造成影響。聽力檢查測試頻率應包括500至8,000 Hz 範圍的純音氣導聽力檢查,典型噪音性聽力損失特徵為早期由3,000至6,000 Hz開始,再波及至鄰近頻率區段;但合併年紀老化的影響後可能呈現非典型的特徵。
前述甲乙兩公司疑似受到噪音影響的勞工,應納入噪音防護計畫下追蹤管理,透過工程改善、個人防護具或行政管理等方式來避免聽力的持續惡化,並接受每年定期健康追蹤檢查。若健檢後判定為第三級管理無法確定與職業的相關性,或有任何診斷或判定管理上的疑問,建議應進一步尋求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的協助。早期發現並積極預防管理才足以避免後續無法挽回的健康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