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美,讓我往內心更走去,卻好像也走向雲霄
我現在聽著原住民做出的新音樂
Message的這張專輯
會買這張唱片的緣由,感情上不覺得久遠
但是也是十年前
在情緒幽谷徘徊那幾年
在台大圖書館聽到了角頭音樂
四分衛樂團,夾子大樂隊,陳建年
然後聽到了巴奈
然後
我起了共鳴,在內心那種談不出也解不開的 自己造成的人生無力感, 透進很多的感動
她很蒼桑, 而且音樂很好聽 , 不芭樂
當我聽到Ho-Yi-Na-Lu-Wan
勾起了我的鄉愁....
但是
我是漢人,混雜一些平埔族(我也不了解這家族的事蹟)
我的故鄉呀... 照理是我求學的地方
突然羨幕起了巴奈的.陳建年的 那種對祖先.對家族.對家人的
濃濃的歸屬感...
我是漢人呀
不是照理是資源最多,最不邊緣的一份子嗎
然後,巴奈的很多歌,嗅到很多我不熟悉的音樂方式
和那種真誠直達心底的歌詞內容
她說
她不想要唱歌 為了舒解你/妳的壓力
你要面對你自己
她也問自己哪一天會不會發現自己複雜
她說 生活.夢想.現實 sometimes驕傲.遲鈍....
我喜歡她好幾首唱爵士(?也不管什麼樂風了)的歌
我喜歡
是因為
我一直被豢養在"大眾煤體"中,(或許受惑於它們便宜又免費吧)
雖我知 我從小就不喜歡 那些大部份大眾喜歡的音樂
但我也不積極地找到我愛的音樂 或是去學習
在她的歌曲中
我好像得到不只是一縱而逝的感動或情緒
而是找到一種共同的頻律
然後
我在好幾年的浮沉後 沒有長進
然後在花蓮的二手書店
聽到她的新專輯
還有她在台東都蘭組的Message
我喜歡
我已分不清
它們歌詞中我聽不懂的
伴著半古半新的音樂
產生出的 是我對自己內心(潛意識?)的再度闖蕩而生的新意
還是它帶領我去進入到 真的未知的 真實的地方
我喜歡原住民
有很多是因為 音樂的關係
我體內 很多原始的 似乎被壓抑的
(或許人類就愛唱歌 跳舞 狂喜 也因為生存有敏感的存在感危機感 )
在這裡透出一些光
這也或許是人們說的 音樂 和 救贖感 之間的些微關聯吧
因為 角頭音樂 我也認識到了陳建年
很不一樣的個性 但很陽光 很恬淡
每次聽歌 像是在聽故事
聽他告誡部落的某個男人不要整天喝酒 又不教條 很有幽默感
也聽到 鄉愁
他一首很短的歌
說 鄉愁 不是在別離後才湧起的嗎
我如今踏在 故鄉的土地上 情緒 卻不停地翻滾
只因為 這片地 原本不是我們的嗎?
很有感受的一首歌
我似乎
深深地進入了 音樂 歌詞中 原住民的認同了
因為 我自己本來就失去信仰嗎?
但無論如何
有很多的美感 因為感動被激發出來
美感是在那種感動之後 湧出來的
美感 也讓我撫平自己的自悲
雖然 現實
生活
夢想
還在前頭
但 還能有 陪伴 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