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3 14:55:14札西達瓦
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
以下四句話就是每天可以唸的一段經文..
願一切眾生具樂及樂因[慈]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苦因[悲]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喜)
願一切眾生遠離分別愛憎,住平等大捨 [捨]
慈無量心:
給予眾生一切樂,名慈無量心。發願不但今生,乃至盡未來世,都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隨著願力給予一切快樂,因為眾生無量,所以菩薩行也是無量,起這種慈心,就是修慈無量心。
悲無量心:
救拔一切眾生的苦,名悲無量心。眾生有種種的苦,要盡我們的力量,用自己的悲心,想辦法把眾生的苦除掉。不但這一生要去做,生生世世都要去做,起這種悲心,就是修悲無量心。
喜無量心:
見人行善或快樂時,心生歡喜,名喜無量心。見眾生有種種的成就或得樂時,心生喜悅,心量廣大,念念如此無有間斷,就是修喜無量心。
捨無量心:
對一切眾生,不論是冤或親,都能一律平等,不起愛、憎,名捨無量心。能捨內在種種心境、外在種種境界、物質等,而不起分別、憎愛,就是修捨無量心。
以下四句話就是每天可以唸的一段經文..
願一切眾生具樂及樂因[慈]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苦因[悲]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喜)
願一切眾生遠離分別愛憎,住平等大捨 [捨]
慈無量心:
給予眾生一切樂,名慈無量心。發願不但今生,乃至盡未來世,都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隨著願力給予一切快樂,因為眾生無量,所以菩薩行也是無量,起這種慈心,就是修慈無量心。
悲無量心:
救拔一切眾生的苦,名悲無量心。眾生有種種的苦,要盡我們的力量,用自己的悲心,想辦法把眾生的苦除掉。不但這一生要去做,生生世世都要去做,起這種悲心,就是修悲無量心。
喜無量心:
見人行善或快樂時,心生歡喜,名喜無量心。見眾生有種種的成就或得樂時,心生喜悅,心量廣大,念念如此無有間斷,就是修喜無量心。
捨無量心:
對一切眾生,不論是冤或親,都能一律平等,不起愛、憎,名捨無量心。能捨內在種種心境、外在種種境界、物質等,而不起分別、憎愛,就是修捨無量心。
修慈心可息瞋恚,修悲心可除惱害,修喜心可除嫉妒,修捨心可對治貪愛,普緣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切有情,可獲得無量福德。
四無量心的修行依修行者根性,或是修行方法而有異,並無一定的次第。
一般凡夫修四無量時可感得梵天的果報, 修悲無量可感得虛空處;修喜無量感識無邊處;捨無量感無所有處。
修習慈心,初學者首先要從基礎做起~如同父母一樣,為了孩子的快樂和喜悅,而以自己的身、口、意努力的去承擔一切的困難。
一切眾生為了自己的喜樂,以身、口、意,用各種的方法,努力地想要得到快樂,卻除了痛苦外,什麼也沒得到;對這樣的眾生,要如同母親憐愛自己兒子般,不斷地想讓他們得到快樂和喜悅。進而從身、口、意來學習,也就是從以身行慈、以語行慈、以意行慈,三方面來學習慈心
(1)以身來行慈:一切身體行為平和、柔軟、令人心生歡喜、不傷害他人,且努力地幫助人。例如:眼睛看別人的時候,不要有輕視人或不屑等憤怒的表情。因為雖然自己沒有仇視他人的心,但眾生心中郤可能會產生煩惱。所以,首先需從身的行為上學習。
(2)以語來行慈:心中無自利的心念,而說真實、和悅的話語。所說的一言一語,必須能令眾生心得快樂。再者,對自己年長者,口氣要恭敬;對自己年幼者,要儘量用溫和的言語來引導、幫助他們,這些都是必須學習的地方。
(3)以意來行慈:從意念上去幫助他人,不冀求他人有好的回報、不期望別人的讚嘆、美言。內心只想著利他,想著使他人快樂。特別是對依我而生活的動物、僕從等,不輕視他們。
對無依怙的眾生、沒有父母的孩子、長期生病的病人、無食物的窮人….等,從心底想到必須要幫助他們,進而配合身、語的行為,真正的去做。像這樣子從身、語、意三門來行慈,無量的慈心在心中就會漸漸地生起,終至,除了利他之外,沒有一剎那的自利之心。
四無量心的修行依修行者根性,或是修行方法而有異,並無一定的次第。
一般凡夫修四無量時可感得梵天的果報, 修悲無量可感得虛空處;修喜無量感識無邊處;捨無量感無所有處。
修習慈心,初學者首先要從基礎做起~如同父母一樣,為了孩子的快樂和喜悅,而以自己的身、口、意努力的去承擔一切的困難。
一切眾生為了自己的喜樂,以身、口、意,用各種的方法,努力地想要得到快樂,卻除了痛苦外,什麼也沒得到;對這樣的眾生,要如同母親憐愛自己兒子般,不斷地想讓他們得到快樂和喜悅。進而從身、口、意來學習,也就是從以身行慈、以語行慈、以意行慈,三方面來學習慈心
(1)以身來行慈:一切身體行為平和、柔軟、令人心生歡喜、不傷害他人,且努力地幫助人。例如:眼睛看別人的時候,不要有輕視人或不屑等憤怒的表情。因為雖然自己沒有仇視他人的心,但眾生心中郤可能會產生煩惱。所以,首先需從身的行為上學習。
(2)以語來行慈:心中無自利的心念,而說真實、和悅的話語。所說的一言一語,必須能令眾生心得快樂。再者,對自己年長者,口氣要恭敬;對自己年幼者,要儘量用溫和的言語來引導、幫助他們,這些都是必須學習的地方。
(3)以意來行慈:從意念上去幫助他人,不冀求他人有好的回報、不期望別人的讚嘆、美言。內心只想著利他,想著使他人快樂。特別是對依我而生活的動物、僕從等,不輕視他們。
對無依怙的眾生、沒有父母的孩子、長期生病的病人、無食物的窮人….等,從心底想到必須要幫助他們,進而配合身、語的行為,真正的去做。像這樣子從身、語、意三門來行慈,無量的慈心在心中就會漸漸地生起,終至,除了利他之外,沒有一剎那的自利之心。
捨無量心
一般而言,任何教派都以具有善良的心,在行為上來利益他人為根本。然而善良的心是無法自己生起的,所以必須學習使之生起的方法。那麼,要如何學習呢?要從慈、悲、隨喜、平等捨這四點來學習。
按照這個順序學習的時候,如果不先學平等捨的話,慈、悲等會成為狹隘、有限度的,無法完全地清淨。所以首先應學平等捨。
平等捨者:捨棄對冤敵的瞋恨、與對親眷的貪愛,對一切眾生無怨親愛憎的分別,稱為平等捨。
在這一生中,我們不斷地對自己的父母、眷屬等親人起貪愛,對仇敵冤家起瞋心。這都是由於不了解平等捨的過失。為什麼這麼說呢?任何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仇敵的。那麼仇敵從何而來呢?仇敵是由朋友轉變來的。剛開始,在沒有善惡分別的時候,有很多幫助我的、與我想法相合的朋友。不久,當這些朋友與自己的想法不合的時候,縱然是親朋也會變成仇敵。同樣的,也有一開始是仇敵,後來卻變成親眷、朋友的。所以,朋友、敵人不是從他處來,是由自己的貪愛、瞋恨而起的。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讓自己的貪愛、瞋恨能平等是很重要的。如果怨親愛憎不能平等的話,貪愛與瞋恨就會不斷地產生。由此故,朋友與敵人,痛苦與快樂也就不斷地生起。法友們,這一生中,當面對任何的快樂、痛苦、朋友、怨敵時,心中不要起好惡的分別,這是非常重要的。
心如果能平等的話,自己就不會去傷害其他人。不去傷害他人,則世界自然快樂、和平,國家自然安樂、家庭中互助和樂。尤其是自己內心喜樂,又能幫助其他有情。
ps:突托仁波切
一般而言,任何教派都以具有善良的心,在行為上來利益他人為根本。然而善良的心是無法自己生起的,所以必須學習使之生起的方法。那麼,要如何學習呢?要從慈、悲、隨喜、平等捨這四點來學習。
按照這個順序學習的時候,如果不先學平等捨的話,慈、悲等會成為狹隘、有限度的,無法完全地清淨。所以首先應學平等捨。
平等捨者:捨棄對冤敵的瞋恨、與對親眷的貪愛,對一切眾生無怨親愛憎的分別,稱為平等捨。
在這一生中,我們不斷地對自己的父母、眷屬等親人起貪愛,對仇敵冤家起瞋心。這都是由於不了解平等捨的過失。為什麼這麼說呢?任何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仇敵的。那麼仇敵從何而來呢?仇敵是由朋友轉變來的。剛開始,在沒有善惡分別的時候,有很多幫助我的、與我想法相合的朋友。不久,當這些朋友與自己的想法不合的時候,縱然是親朋也會變成仇敵。同樣的,也有一開始是仇敵,後來卻變成親眷、朋友的。所以,朋友、敵人不是從他處來,是由自己的貪愛、瞋恨而起的。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讓自己的貪愛、瞋恨能平等是很重要的。如果怨親愛憎不能平等的話,貪愛與瞋恨就會不斷地產生。由此故,朋友與敵人,痛苦與快樂也就不斷地生起。法友們,這一生中,當面對任何的快樂、痛苦、朋友、怨敵時,心中不要起好惡的分別,這是非常重要的。
心如果能平等的話,自己就不會去傷害其他人。不去傷害他人,則世界自然快樂、和平,國家自然安樂、家庭中互助和樂。尤其是自己內心喜樂,又能幫助其他有情。
ps:突托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