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4 20:04:44JESY

南郭先生的權謀


上周建築史時,老師稍微提到了這件事....
那時我四周的同學都轉過來用疑惑的眼神看我....
而我也同樣已困惑的表情回應....因為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是老師的學生....

以下文章,摘自:

十三行以外_孫德鴻
「要如何成為建築高手?」

最近有個學生問我這個問題,倒不是她突然想這麼問,而是因為前幾天上課時,學生表現太差被我訓了一頓,話中約略有提到這麼一件事,原意應該是勸勉他們好好做紮實的努力,不要將來即便成為建築界的一份子,本職學識卻還無法被同儕認同云云,其實當時我真正想說的是:「如何變成建築高手不重要,不要變成權謀高手就好了」,只是這句話的背後包含了太多感慨,跟學生的表現無關,倒是跟最近一則房地產新聞有關。

這則新聞所報導的活動叫做「貢寮國際建築PK賽」,當時我看了差點噴飯,後來仔細一讀才知道原名並非如此,只不過我們台灣的媒體喜愛八點檔類的重口味,光寫個「NEXT GENE」怕沒人要看,所以還是套了一個比較聳動的名詞,不過換個角度想,要是真的變成PK賽倒也不錯,我還真想知道遊戲規則是什麼,是一對一還是打群架?比輸了的建築師可不可以領設計監造費?或者說,敗下陣來的房子還能不能賣?當然這則新聞最令我百感交集的,要算是下面這段新聞摘錄了:

「參與這項計畫的十位國際建築師,個個來頭不小,包括日本的隈研吾(Kengo Kuma)、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韓國的徐惠林(Hailim Suh)、來自日本的哈佛大學建築系主任森俊子(Toshiko Mori)、來自大陸的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張永和,以及荷蘭建築團隊MVRDV、義大利建築團隊IaN +、西班牙Fenando Menis、德國建築團隊GRAFT和北歐丹麥的Julien De Smedt。台灣的10位建築師為龔書章、曾成德、姚仁喜、邱文傑、楊家凱、簡學義、黃宏輝、陳瑞憲、黃聲 遠和劉育東」

不管是媒體照抄還是主辦單位誤導,假如這份新聞稿所言屬實,想必眼尖的建築界人士會對整件事情有點遲疑,遲疑的應該不是這場派對的建築正確性,而是名單裡面有個悄悄混入而且令人不解的名字,而我應該算是一堆遲疑者裡面最為有感而發的那一個,因為這個悄悄混入者正是我二十幾年前的大學同窗。

我的這位同窗,當時父親在警界服務,好像職階頗高,因此家境不錯,加上能言善道出手大方,在我們那個開始瘋烏龍茶卻沒錢買的窮學生年代,還經常提供一些高檔茶葉給同學品嚐,因此人緣很好,照道理講沒什麼人不喜歡他,但也就是因為他外交手腕太好,太懂得利用優點遮蓋缺點,即便設計能力非常普通,靠著舌燦蓮花的本事還是都能順利甚至高分過關,這樣的事情以我那個時候的純樸標準來看,簡直與詐欺無異,但是學生終究是學生,一位長袖善舞的學生畢竟只是為了把課業完成,算不上什麼了不得的行徑,只是當年的我實在非常疑惑,心中覺得這一套 玩法在現實社會中一定行不通。

結果證明我錯了!

畢業幾年後,這位同窗先是以驚人的速度拿到了美國某大學的博士學位,過程我不清楚,歸國後趁著電腦運用在建築設計上越來越普遍之際,向當時略顯矇懂的建築界宣稱有一種新品種的建築叫做「數位建築」,然後趁著大家都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努力宣揚,弄得好像「數位建築」是他的專利還是禁臠什麼的,等到大家回過神來的時候,他老兄已經成功打響名號並進入一所還沒有建築系的國立大學任教,短短時間內還協助該校成立了一所學院,自己當然後來就成了副院長,而且還是校長身邊亦步亦趨的紅人,只是人生變幻莫測,這位同窗在一、兩年前突然卸除副院長資格,原因不詳,可能跟他的個性或是校內權力重組有關,本以為他會沉潛一陣子,至少好好做點學問,畢竟這才是一個學者的本份,孰料他在短短時間內東山再起,最近竟然跑到中部某私立大學幹起副校長,還不忘順便扮演他向來擅長的國際建築仲介角色,說服了校方邀請日本那個被台灣人捧上天的妹妹頭建築師來台蓋一棟藝術館 ,當然再來就是這則「PK賽」的爆笑活動了。

往好的地方想,應該說他本來「可能」 真的打算為台灣建築的窘境略盡棉薄,所以才會不斷聲明這場活動跟商業無關,不是一場房地產促銷活動,但是這種劃清界線的心態,恰巧說明了我這位同窗對於業界的一知半解,事實上房地產就是房地產,沒什麼好可恥的,世間沒有一個房地產公司的盤算不是將本求利,我不相信有任何一家開發或建設公司投資個幾十億的目的竟然只是要讓各個建築名家來到澳底一顯身手,而不是要賺個好幾億回來,至少我所知道的國人精神文明尚未臻此化境,所以他大可不必忙著撇清,好像怕髒了他的手似的,反倒忘了自己才是最大的爭議,把整個建築界當笨蛋,以為沒人看出整個活動的主要目的在於將他自己悄悄置入(建築系同學最愛用的詞兒),也就是所謂的置入性行銷,因為他太清楚我們國內媒體的習性,知道下次再有相關新聞時,大部分的媒體記者不會也不可能再度求證,一定會直接把他的名字納入新銳或是主流建築師之行列,這樣他就可以少掉很多年的努力,直接利用媒體把自己擠進所謂的主流設計圈,真是巧奪天工絕不滲漏,只要這麼輕輕撥弄一下,一個新的頭銜竟然就此誕生,未來還可能進化成「台灣未來建築的領航者」、「台灣現代建築的催生者」,或者乾脆叫做「超偉大趨勢導引建築師」好了,就算不好意思印在名片上,就算沒有那張開業證書,反正人家叫多了就會變成真的,甚至還可高個一截直接稱為「建築大師」,去他的事務所養成、去他的建築師考試,去他的實務經驗、反正媒體說了算,實在高明極了,連我都佩服得痛哭流涕,因為儘管我知道建築師有很多種,但從來沒想到竟然有一種叫做「媒體養成」建築師。

掌握媒體的本事這麼優秀,我這位同窗其實可以去從政,如果他在那個行業卓然有成,我絕對認為是實至名歸,可喜可賀,要我送他十個匾額都可以,但是他偏偏要染指這個多少得有點建築實力的行業,而不敢明著扮演適合他的角色,難不成他終於發現「數位建築」沒搞頭、仲介業務沒賺頭?如果他對建築師這條路這麼有興趣,而不是「建築師」這個頭銜所賦予的虛榮,大可以再花個幾年時間進入業界,好好的在真槍實刀的環境中磨個幾年,就算最後不想考、沒有考上,或者是不屑考建築師,還是可以找個合夥人開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然後實實在在參與一些建築實務,贏個幾場乾淨的競圖,再拿個幾個獎,這樣的成功案例在國內比比皆是,擔任過多次建築獎評審的他應該不陌生,況且以我這位同窗的特異資質,只要本事用對地方,過個幾年應該也能卓然有成才對,偏偏他就是要用這種操弄媒體與愚弄大眾的方法來個速成,讓人不由得聯想到金庸小說裡許多有趣的教訓。

以「笑傲江湖」為例,假如你有嵩山派左冷禪的功夫本事,就算你努力鑽營不怕醜,甚至搞個封禪台發表會來玩玩,大概也不會有人敢小覷你,最要不得的是像裘千丈之流,悄悄的在水下打一堆木樁,然後踩水過河,唬得別人一愣一愣的,以為他就是「鐵掌水上飄」裘千仞,問題是故事裡的裘千丈是個丑角,是個插科打諢的傢伙,騙起人來無傷大雅,反而會讓故事更加豐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這位同窗可是來真的,才編個幾本建築作品合集、仲介幾個外國建築師來台執業,外加辦個幾場建築派對,竟然打算就這麼與國內建築師齊名,甚至完成他與外國建築師平起平坐的千秋大業,也不想想這些被他邀來的建築師個個都是奮鬥多年,實務經驗豐富之人,而我這位同窗卻不知曾在哪個事務所紮紮實實學習過,僅憑早年練就的一身八面玲瓏,外加幾張企圖證明正統的「與大師合作定裝照」,不知何德何能可以一併入列?甚至還學人家社交名流擺起架子,在發表會上用那種讓我頭皮發麻的口吻訴說他的建築情操,而媒體竟也乖順的配合以低角度拍攝,一場原本應該談談何謂新的住宅建築概念的發表會,至此徹底走調,變成一場牛肉場級的個人秀,各種慾望在此赤裸橫流,偏偏他又不敢承認自己就是波拉斯之流(前洋基隊三 壘手Alex Rodriquez的經紀人),搔首弄姿只顧著膨脹自己,這就好像畫廊老闆賣多了畫便以為自己也是畫家,書商賣多了書便以為自己也是個作家一樣,如此混淆的社會價值觀讓我頭暈目眩,學生問我的話,我一定會說這個世 界瘋了。

所以我們要告訴下一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他們將要面對些什麼?那些小時候父母及長輩幫我們建立的價值觀,像是做人處事要堂堂正正、要腳踏實地的八股道理,或者是我在學校裡極力推廣的「不要只會出一張嘴」的設計倫理,如今看來不僅一文不值,而且只是一個又一個經不起現實社會檢驗的笑話?當年以為只會發生在學校裡的小聰明,如今竟然演變成現實社會裡成果豐碩的機關算盡,那我還要不要鼓勵我的建築系學生從基本功著手?站樁或 馬步還練不練?

一場被媒體捧得老高的建築派對,本來也不過就是一場派對,反正台灣建築界這幾年忙著為富人服務,本來就無聊得可以,偶而熱鬧一下也無妨,但若莘莘學子看出了名堂,以為成龍之路莫此為速,將來每個人都來比盤算或是比佈局,那建築系乾脆早早廢掉算了,反正幾年之後就學人口將會嚴重短缺,大學招生只會越來越困難,長痛不如短痛,而且從比例來看,還會少出幾個像我同窗這樣的人,只可惜人生不是一部DVD影片,要不然我還真想把這齣鬧劇快轉,看看這場PK派對最後誰會被KO,會是建築界殘存的基本尊嚴嗎?

古之南郭不會吹竽卻要充數,不曉得這裡面可有今之南郭?如果有的話,那麼我還真想問:「南郭先生,這次你到 底吹是不吹?」

上一篇:渺小

下一篇:END OR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