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2 22:22:58JH.S

IT精英落戶僻壤圓博物館夢

  IT精英落戶僻壤圓博物館夢
  來深打拼成功“轉型”後重拾舊業,應聘當上大萬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館館長
  
  鄰家人物
  龍崗區坪山街道
  
  一個博物館專業的大學生,在深圳成功“轉型”從事了4年IT工作後,卻選擇放棄前景廣闊的職業平台和優厚待遇,來到遠離都市中心的坪山大萬世居,守著一座200多歲的客家古宅,開始了自己艱難卻堅定的尋夢之旅。對許多抱著精英夢、淘金夢來深的年輕人而言,這一決定未免讓人費解,但在他本人看來,自己也和其他年輕人一樣為尋夢而來,隻不過這是一個許久以前就有的文化夢。
  
  “光杆司令”每日工作樂此不疲
  李光文的新身份是正在籌備中的坪山大萬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館館長,可目前除了保安和清道夫,那裏的行政工作人員只有他一個人。
  不到30歲的他此前在某知名通訊公司上班,業績表現優秀,拿著高額月薪和年終分紅。他說,自己雖然“幸運”地轉了行,卻一直懷有求學時代的“博物館”情結,所以今年6月看到報上那則招聘博物館館長的啟事,立刻來了興趣。但是這種最初出於好奇的舉動在看到大萬世居的一剎那間變成了震撼,繼而使他立刻做出決定:到這裡來工作。“我在深圳的時間不短,從沒想到這個城市裏還有這樣一座保存如此完整的城堡式古建築,更不用說它所代表的深圳客家文化的豐富內容了。”李光文日前接受采訪時說,想到能有一個完全空白的平台讓自己實現以前的種種設想,就覺得特別興奮。
  兩個多月來,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從南頭的住處搭3個多小時車趕到大萬世居上班。現在,他正著手將圍屋內的東西逐一整理編號,並開始制作大萬世居的網頁,為博物館做的規劃方案已上報到市文物局,元旦在大萬世居的客家文化演示晚會也在籌備之中……工作是忙碌的,對著空蕩蕩的400多間屋子,他從不會覺得寂寞。
  
  他是個實幹派的理想主義者
  李光文的同學說他是一個理想主義濃厚的人。大學時,他聽說三峽要建水庫,大一、大二的兩個暑假都泡在了三峽邊的村子裏,蒐集整理了大量民俗資料。後來,民俗專業的老師們要搞一個三峽的調查,看了他手裏豐富詳實的資料,硬是花100元買了下來。
  1998年大學畢業後,李光文被分配去了國家文化部,這個體面悠閒的工作,他隻幹了不到半年,“地方上有個雜技團的團長跟我談過幾次,當時覺得很多想法特別投緣,就主動申請去了那裏。”但後來發現自己設想的很多東西根本不能去做,他來到了深圳。
  李光文所學的專業在深圳幾乎是找不到工作的,幸運的是他有機會進IT公司做了文案策劃類的工作,算是沾上了IT業的邊。他回憶說,當時深圳電子通訊類的專業人才還不像現在那麼多,所以才有機會轉型去做技術。有一陣,他的工作壓力特別大,因為對於電子通訊基本一無所知,遇到特別簡單的專業問題,怕被笑話也不好意思去問同事。 “我是個有了想法就一定要落實到行動上的人,自己努力學習和摸索,不久便算是漸入佳境了吧。”李光文說。
  
  深圳在他眼中並非“文化沙漠”
  對於很多人所說的深圳是個“文化沙漠”,李光文非常不以為然。他認為深圳隻是缺少對城市文化的整合與提煉。大萬世居作為客家文化和深圳本土文化的身份和豐富內涵,正好可以在城市文化的積澱和凝聚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因為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文化其實也是一種廣義上的“客家”文化--以客地為家的文化。
  李光文下一步計劃完全搬到圍屋中去住,“我必需完全融入進去,讓自己充分感受客家文化的真切氛圍。”
  在給記者的郵件中,李光文寫道:大萬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用名、利以外的東西報答你。我非常感謝深圳、坪山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和平台,在見到大萬後,我一直在想,我不做,誰做?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
  李光文說,自己其實也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借大萬圓自己一個文化的夢。 
  本報見習記者 王瑩(http://www1.nanfangdaily.com.cn/b5/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dd/dsb/sz44/200509200529.asp)

圖片來源:南方報業
http://www1.nanfangdaily.com.cn/b5/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rb/szgc/20041124093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