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30 10:09:25JH.S

(贛州)石城 .木蘭 .陳坑圍

石城縣木蘭鄉陳聯村陳坑村小組,有一座99間半房屋的大圍屋,俗稱陳坑圍。

陳坑圍屋始建於道光18年,迄今已有167年的曆史。這是一座構思精巧、風格獨特,卻又塵封多年,蒙著一層神秘麵紗的古宅。

2004年11月,世客會前後,才陸續有客家研究的專家、作家、攝影家走進這座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古宅。然而,凡是進過這座圍屋的人,無不感歎它建築結構的豪華大氣、精致雅韻,也無不為這座龐大的建築物沒一人居住的奇怪現象納悶。

距縣城30公裏的陳坑圍,坐落在盆地之中,背靠青山,翠竹環繞。從外觀上看,這座房子和普通的民居沒有太大的差別,僅是更高大寬闊而已。因為房屋的外牆全是用泥土夯成的,就連窗戶也是常見的木窗,任何陌生人都不會想到土牆裏麵會是一座高牆大院的豪門富宅。令人奇怪的是矗立在土牆圍屋盡頭的白色建築物特別醒目,外來的人會認為是這座房子旁緊連著的一座祠堂。因為這座白色的建築物與這座圍屋的牆體不成一條直線地往內斜進去了。其實這極不協調的白色建築物就是陳坑圍屋的門樓。

一進這白色的院門,我們驚訝無比——我們進入
了牆內牆外兩重天的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座堅固結實、設計典雅、用料講究、做工精細的清代建築。整座房子匠心獨具地融中原府第式、蘇州園林式和客家天井式的建築風格於一體。呈“回”字形磚木結構的房子長49米、寬49米,上下2層,建築麵積達4916平方米。整幢房子用同一色的青磚青瓦砌就,飛檐翹角的風火山牆竟有前後左右的好幾麵。我發現,陳坑圍屋裏凡是有屋檐的地方都用凹凸造型的鬥拱形成一種立體狀,凸起的麵上全都雕塑了一尊觀音半身像。古宅內有十分氣派的正廳和中廳,牆上描繪的花鳥山水、人物群像栩栩如生,庭院各條巷道的牆體上用石材砌出的窗戶有好幾十扇。

陳坑圍屋的窗戶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小窗戶是扇形、菱形、圓形,甚至有花藍、花瓶各種形狀的造型,大窗戶中镂刻的窗花圖案也各不相同。我到過贛南和閩西的一些圍屋,還從未見過客家人居住的屋子裏的窗戶造型有這麼雅致的,它極容易讓人聯想起蘇州的園林和水鄉周莊的建築風格。

依照九井十八廳模式構建的這座圍屋,共有99間半房屋,房間數量不超過100間是客家人的一種習俗。這是一個用圍牆全封閉著的古民居,但它卻全然沒有龍南圍屋那樣的防禦功能,這可能和石城淳樸的民風有關,比如石城人的木式糧倉至今都是建在門前屋後的露天處。

陳坑圍內回環轉折的通道全采用大理石砌成圓拱形的門樓,廳堂的柱子也是采用大理石,且是一根到頂,長有4至5米。真不知道這麼長的大理石是從哪兒運來的?也真不知道當年的工匠是如何把這些沈重的柱子立起來的?

從石城客研會朋友的介紹中我們得知,這座圍屋是由兩位溫氏兄弟合建而成,當年住進這座房子的溫氏家族人丁興旺,有200多人,之後這房子裏的人竟越來越少。封建迷信的緣故,到上世紀90年代,陳坑溫氏後裔就全部搬出了這座房子。如今這座圍屋裏,只零星地堆放著柴火、稻草、風車、石磨之類的雜物。

曾在圍屋居住過的溫良珍告訴我們,他們的祖先溫榮衛、溫榮章,原本是兩位讀書人,是因為挖到了“窖”(埋藏的金銀財寶)才發了橫財的。用這錢,兩兄弟開始置田產、做賣豬崽和賣木頭的生意,還耗時十幾年地做起了這座大圍屋。他們的這兩位祖先在太平天國軍隊進入石城前,把做房子、置田產後剩余的財寶匆匆埋掉。然而,太平軍臨走時還是把溫氏兩兄弟殺害了,余下的家人驚恐萬分,紛紛出逃,陳坑溫氏家族從此一蹶不振。

查看《石城文史資料》,發現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鹹豐年間,太平天國軍隊確實進入石城。這個時間和陳坑圍屋建好後的時間基本吻合。太平天國的軍隊也正是鹹豐年間在石城木蘭鄉被清軍追剿而全軍覆沒的。

如此,這座圍屋的謎團便有點輪廓——圍屋外觀寒酸,是因為房屋主人得了橫財怕露富而遮遮掩掩的結果;房屋的構造設計及花卉圖案很有藝術性,是因為房屋的主人是兩位讀書人;而溫氏兩兄弟的暴死當是直接導致這座豪宅衰落的根本原因。

陳坑圍屋最奇怪之處為把明堂擋住的白色門樓,此門錯斜了5度,傳說是房東克扣了工匠的工錢,工匠故意在門樓上做了手腳,從而導致陳坑圍內生人愈來愈少。這一傳說很有傷害性,終於在流傳了百余年後,在人口越來越少的圍屋裏生活的溫氏後代徹底喪失了對祖屋的崇敬,他們絡繹搬離了這豪宅。

其實,陳坑圍地勢低窪、潮濕、寒冷,才是造成人口減少的根本原因。不過,我樂觀地認為,這些遠離陳坑圍的溫氏後人,他們從精神意義上戰勝了自己——遠離不義之財的陰影。(龔映華)

圖片:
http://hakkaonline.com/forum/thread.php?tid=29629&sid=LKYFm0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