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7 23:22:11思惟學苑
吉祥語
壹: 離惡止惡業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此兩句話是佛門的口頭語,也是佛教的首要教條,為每個佛徒必須履行的任務。止惡行善亦是所有宗教鼓吹的共同點。因此,就有人將其共同點論為統一的教義。事實上,佛教的教義還不止於這二句,它的特點即在於「自淨其意」。
「自淨其意」的旨趣是注重於自身的修養,自身的體証及自身的解救。故此,它無須假借於外在的神力或靈異來作贖罪及赦免罪惡,完全講得是自力也。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
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會字。」
無論何人作了多大的罪過,只要他能 「知」錯「悔」改,就是一個得於重生機會的人。這知與悔就是憑著他個人的知覺性或理會的能力,將他從絕路中扭轉過來,從失落中得到提攜,為生命中的一大轉折點。中國的六祖慧能禪師對洗滌罪惡說法為:
「罪由心造從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告解」
所謂的求神贖罪還不如「自淨其意」來的實在。
畏罪是人類皆有的心態,但造惡卻是各人毫不猶豫,不假思索的一種作為。無惡不作,必然是得到滔天大罪的結果。以因果論,造惡為因,得罪為果。不造惡就沒有畏罪的必要。所謂的惡,有些什麼樣的惡?
惡由何處來?佛陀講述惡為人心迷惑所引起。迷惑的作祟,故眾生會因此受到「十使」的驅使而造諸惡。十使為人心裡的惡性使者,它能驅動心思於惡,牽引發業,使人陷入無邊的罪淵。這十使又分為鈍與利二類,即:
五鈍使:貪、 嗔、痴、慢、疑
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五鈍使:貪、 嗔、痴、慢、疑
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五鈍使為人性的主要惡根性,當心思受到它的左右就會心不由主的受到驅使,再加上五利使的配合,就一拍即合,弄的思路陷入混淆不清,隨接著就是顛倒造業。所謂擒賊就得先擒賊王,要避免造惡就得認識惡王而遠離之,了解十使自可免中其計,而得無罪之患。
「嚴以責己,寬以責人」是止惡行善的根本概念。學佛之人宜時時作是念:我亦是有諸貪嗔痴,仍有是習氣毛病的人;怎可於他看不順眼?豈能於他諸多挑剔?只要時時抱著寬容之心,對他人則能諸多包含和生憐憫之心,於己則能發起慚愧心,削薄邪心惡意。
常言道:「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能無」欺人之心為惡也,防人之心亦非善也!終日防他護己,難保有日會患上懷疑症,生活在畏首畏尾的陰影下。
要生活得悠閒自在,就得學習修持七種上人法---------------
- 具備信、戒、慚、愧、多聞、精進、捨、智七法
- 處事不會傷害雙方。
- 不會思索邪事而傷害人。
- 出言不會傷人。
- 謀事不求自利。
- 有正見思惟。
- 好行布施 。
離惡近善,為的是不讓心滯留不前。止惡行善目的是要使臻善之心發揮善良敦濃的人性。故佛陀說出遠離諸惡及止息惡行是通向吉祥之門。
「莫輕視小惡 以為無所謂 就如盛水盤
少許點滴滿 愚人亦如是 逐日累積之」
貳:禮佛增福業
常聞經典有說:「禮佛一拜 ,增福無量」什麼福呢?佛陀講說有五種利益。即:
- 端正相貌:見佛相已,發歡喜心而行禮敬。由此而得端正之福果。
- 聲韻和美:禮佛時稱念佛號而得悅聲之報。
- 發財饒益:以佛前施燈、點油及奉獻諸纓絡,作大施捨。
- 生長者(貴族)家:禮佛時心無染著,跪拜得體,得此勝果。
- 命終生天:由於恆常作禮佛之動作,緣佛功德,得往生善趣。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 ;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參:飲酒過失業
佛陀有詳細說明飲酒引起的過失有以下六種:
- 現財物失︰酒費昂貴,消耗不盡;有說酗酒可以消一間華廈。
- 引生疾病︰酒精之毒、侵害肝胃,弄損身心。
- 引生諍鬥︰酒廊是非地,常鬧借酒行凶事件。
- 隱藏發露︰所謂酒後吐真言,故有迷灌一計。
- 不為稱護︰受人唾棄,得惡名節,冠為醉貓一隻。
- 滅慧生痴︰好酒損精,神虧智滅,變成懵懂遲鈍。
肆:發奮勤正行 「人生始而困窮,乃由悔奮,進由悔奮而習勤苦。因勤苦而知節儉,由節儉而能積儲。自積儲而漸至於富,富足之後,即生驕滿,習豪奢,姿淫暴必至招禍變,而仍歸困苦。理極透澈,讀之當有所警惕也。」
勤奮在佛法裡稱為精進,其目的是對治放逸懶惰之心。佛陀教導四精進不懈法有:
- 精勤學習。
- 消除懶惰。
- 提升敏捷力能對事物善於辨別其真偽。
- 處事盡責盡力以赴,不假手於人。
安逸舒適的生活,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人窮奢極欲,若是富貴人家必然會盡出玩世不恭的紈絝子弟。人喜歡懶惰安逸,定有極困苦的日子到來。為防生活陷入腐敗墮落,就得發奮勤正行,藉此削減使人盡失錢財的四非正行。即:(一)極度注重享受的奢侈生活;(二)喜好杯中物;(三)沈迷於賭博;(四)好結惡伴。
學佛者,除了在謀事上發奮以外,還要在自己的道業上發精進勇猛的心。所謂無常迅速,人生有著許多預測不到的事情會發生,古人道:
「努力今生須了卻,莫教永劫受餘殃」
於道業上來論,學佛者在發奮勤正行上,有著二種正行法,即事修與理修上的四正行。所謂事修上的四正行即:
- 親近善士︰善人則親近之,能助德行於身心。學道者應當好學不倦常常親近善知識,基本上能了知善知識的德行,二能恆常思念善知識的功德,三必須如法親近。
- 聽聞正法︰求法之心須急切,凡有聞法之緣當趕赴之,不得等閑視之。二須恭敬說法者,三當尊重正法。四聞法後心生樂意。
- 如理作意︰聞法後已內自慶慰,並且要細心審察觀照其要義。
- 法隨法行︰法是指涅槃,隨法是指能証入涅槃的法。亦即是對佛法能一一體証。
至於在理修上的四正行就有:
- 諸根不掉:即攝收六根,以四正勤為主,即勤於心念思想上著手,促使能達到警策、 攝心、 護心及定心的功夫。
- 受學學處:於戒法上的逐一逐一效行學習。
- 悲愍有情:對眾生常起憐憫愛護之心。
- 於三寶所,勤修供養:護法齋僧之心不斷不乏。
「花開花落又一年,人生幾回月當圓;
打開名利無栓鎖,精進修行好種蓮!」
「人生始而困窮,乃由悔奮,進由悔奮而習勤苦。因勤苦而知節儉,由節儉而能積儲。自積儲而漸至於富,富足之後,即生驕滿,習豪奢,姿淫暴必至招禍變,而仍歸困苦。理極透澈,讀之當有所警惕也。」
「努力今生須了卻,莫教永劫受餘殃」
「花開花落又一年,人生幾回月當圓;
打開名利無栓鎖,精進修行好種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