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22 12:24:44尚未設定

舞動人生的社會學意涵

在舞動人生片中可作為社會福利領域探討的有家庭型態、性別角色、個人性取向和價值意識形態等等的主題,出現以「個人」-「家庭」-「社會」的連帶結構和因果關係,以下分別就各項目進行分析。

家庭型態部分:

有「單親家庭」以及「失業家庭」兩種類型,在這裡先不論單親家庭,僅就失業家庭加以論述。片中的失業家庭,父親失業在家且酗酒,妻子在外教舞,而夫妻分房睡的家庭狀態。受社會結構影響造成個人的失業,因個人失業而引發的酗酒行為,最後形成家庭經濟負擔和家人互動的危機。社會制度僅對失業的個人提供經濟援助、職業媒合和職業訓練,然其執行成效有限,也並未對失業的家庭提供福利服務,使得因長久失業而導致的經濟及家人相處問題未獲解決,反而隨時間拉長而更加嚴重。應實施的處遇則為針對失業家庭而設計的家庭福利政策,以幫助家庭的角度來真正解決所有問題,並加強對個人服務的效果。

性別角色:

「興趣」-「職業」的相互關係,在在呈現性別角色在家庭規範和社會價值底下的二分現象。男生對應足球、摔角和拳擊﹔女生對應芭蕾舞等舞蹈。這種情形,具體反映在興趣、求學、職業等等選擇上,父母會依其社會價值及其所塑造在本身的價值觀念賦予在小孩身上,認為這是傳統的傳承,例如片中的拳擊手套。這樣的性別角色定位的界線,除了考量兩性在生理、心理上的差異外,社會性因素更是關鍵。隨著時代變遷,社會性的因素已經慢慢消除,然而意識形態仍然明顯,似乎已經成為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對孩子而言,是極大的挑戰與超越﹔對職業者而言,是極大的認知包袱負擔。

個人性取向:

「異性戀」、「同性戀」的相異選擇,在社會價值下呈現檯面上和檯面下兩種狀況。相對於具有主流價值的異性戀而言,同性戀在社會上的認知地位和權利都是低落的,雖然在現在同性戀已經慢慢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然而還有很多制度層面上的限制和權利的保障需要克服和解決,像是結婚權、收養權、工作權等等。另外,關於性別層面的扮異性癖等心理癖好,也應加以重視,維護其福利和基本尊重。

意識形態:

「資方」與「勞工」之間的對立和衝突﹔「工賊」與「工兵」的選擇取捨。這是時代下的產物,特別是在資本主義下,勞工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和剝削而引發的罷工行動﹔以及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捨棄價值型態選擇繼續為雇主工作和為爭取勞工本身最佳權益而採取罷工行為的兩類勞工。在此所隱含的是勞工薪資和福利的保障及其相關制度上的制定以及勞資雙方的相處和協調等問題。整合性的勞工政策除了法律的依據、配套措施的執行,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回歸到意識形態的統合,如何在兩極中找到讓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