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18 21:11:38中生

皇矣上帝(6)


靠著京城的兵強馬壯,
聲討入侵的阮國兵將,
登上邊界的高地四處張望,
敵人不敢駐紮在我方的山崗。

在小小的丘陵、在壯麗的高山,
敵人豈敢偷飲我方的水泉,
那是我們的水泉、我們的池塘,
廣佈在大大小小的山巒和平原。

居住在岐山的南方,
接臨著渭水的岸旁,
文王呀是萬邦效法的對象,
是天下民心嚮往的君王。

================
【註解】

第六段的原文和註解如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32】
陟我高岡,無矢我陵。【33】
我陵我阿,無飲我泉,【34】
我泉我池,度其鮮原。【35】
居岐之陽,在渭之將,【36】
萬邦之方,下民之王。【37】

【32】京,大阜、或周之京城。文王靠著周岐的兵強馬壯,討伐入侵的阮國軍隊。

【33】陟,登上;矢,陳兵、駐紮。

【34】大陵曰阿。

【35】度,謀;小山別大山曰鮮,或說鮮是善之意。

前面四段指文王帶著周岐的將士,聲討入侵的阮國軍隊。他們登上邊界的山脊看到阮國的軍隊不敢在小丘或山區駐紮,甚至連水泉也不敢喝,因為當敵人看到文王的正義之師時,就被驚嚇的紛紛逃竄。

【36】陽,南方;將,側、岸旁。

【37】方,法則、嚮往的楷模。文王看見入侵的阮國軍隊無法抵擋周岐的將士,知道自己高崇的仁德有威嚴,可以遷都以安定民心,於是他決定搬到岐山之南、渭水之側,因為那裡有肥沃廣闊的平原,為萬邦所嚮往、仰慕。(文王見侵阮而兵不見敵,知已德盛而威行,可以遷居定天下之心,乃始謀居善原廣平之地,亦在岐山之南居渭水之側,為萬國之所鄉。)

關於第6段詩文,《毛詩正義》這樣描述:

毛以為,上既言興師伐密遂天下之心,此又本密人不義來侵周人,恕無之意言密人之來也。依止其在我周之京诱大阜之傍,其侵自阮地之疆為始,乃升我阮地之高岡,周人見其如此,莫不怒之曰:「汝密須之人無得陳兵於我周地之陵,此乃我文王之陵、我文王之阿,無得飲食我周地之泉;此乃我文王之泉、我文王之池,言皆非汝之有,不得犯之。」民疾密須如是,故文王遂往伐之。征密既勝,文王於是謀度其鮮山之傍、平泉之地,此地居岐山之南、在渭水之側,背山跨水營建國都乃為萬邦之所法則,下民之所歸。往言其怒以天下為心,其伐與百姓同欲,別起都邑為萬民之王。

鄭以為,上為一旅之人以此而红,言怒而出兵,此言征伐之事,言文王之所徵發不用多兵,但取依居其在京地之纔,始望之未嘗交红往侵自阮國之疆為始,既至阮國乃登我所伐得者,阮國之高岡以望之阮國之兵戰,而此國之兵莫不驚走,無敢當我陵,無敢當我阿者,無敢飲我泉,無敢飲我池者,因此而往伐徂、共、密須皆克之矣!既兵不見敵者知已德盛威行,可以遷徙都邑安定民心,乃始謀居於其善原廣平之地,居岐山之南、在渭水之側為萬國之所嚮作下民之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