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5 00:33:59尚德
Le Mime Marceau est mort
馬歇馬叟 22日病逝巴黎 享年84歲
睡覺時放著 RFI online radio已經是回台灣後養成的壞習慣 這樣的睡眠品質不好 所以在夜裏反側輾轉也成了習慣 吱喳的聲音在夜裏不斷播送 半醒間 會以為是鬼魅 是回到了法國的夢 在不斷醒來睡去的頻率間 一夜度過一夜 晨起偶有疲累 但竟也覺得莫名踏實
今天起得晚些 不知昨天是電腦跳掉 還是我半夜爬起按掉 十點多 線上廣播靜音 只有難得一見的太陽從落地窗灑進來 把我頸後逼出一堆汗在枕頭上 下樓倒了一杯水 才想起 昨晚廣播依稀聽到的名字Marcel Marceau 突然開始不安 趕緊上網查看Le Monde 世界報的角落 馬歇馬叟那張扮演Bip有名的劇照 在所有一小格縮簡的新聞相片中 格外顯著 而標題的那一排文字 卻像是遠方射來的箭一般 直中心口 Le Mime Marceau est mort 默劇馬叟走了
MIME是法文的默劇 源自古希臘文MIMOS 初譯為模仿或自然的再現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談到 悲劇中 透過演員的模仿詮釋 在真實生活與角色間形成一種藝術的間距 而觀眾在兩著間若能找到一種認同 則那有名的Catharsis淨化作用產生 共感經驗油然而生
戲劇系大二哲學概論 那個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男老師 在開始莎士比亞亨利五世的課程前 慎重提出這個悲劇理論的概念 坐在巴黎三大階梯教室裏 我戰戰兢兢地邊作筆記邊錄音 一來因為剛入學法文根本不行 二來 對於我們這種求學生涯中沒有任何哲學養成的台灣學生而言 這樣的一堂課簡直要命 筆記變成即席聽寫 而能聽懂的字大概就是那些 有時寫了一陣全都是一樣的字 索性放空 仰賴手邊的錄音機 回家後再來幾次聽寫 不過 效果往往相同
記得我就是在Stephane家裏 花了整個下午請他幫我解釋那段錄音的內容 我們在Mimesis跟什麼Diegesis間迷失 在柏拉圖跟亞理斯多德 在哲學與詩學間搔破了頭 然後他找了那本大Robert字典 才有點眉目 Stephane說 這個課太難了 別說你們外國學生 連我們法國人都可能不太懂 他說的沒錯 那堂課 在我努力借同學筆記來看跟苦讀苦聽錄音帶之下 才低分過關 而班上被當掉的人 竟高達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這個艱澀的小插曲是否預告了我與默劇結的不解之緣 兩年之後 當我放棄學費昂貴的偶戲學校然後無意間看到默劇學校的傳單時 自然作了選擇 毫無疑問
當時家在Montrouge 每天上課必須轉兩三趟車到地鐵站Faidherbe Chaligny 然後沿著一段上坡路到底接著Rue de Charonne 66號的木製鐵藍色大門推開後是中庭 鋪著尺寸切割不一的石頭路面 走起來特有老巴黎的姿態 中庭三邊三合著相連的樓房 那五層矮樓呼應著石頭路磚 以低沉的色彩佇立 而外面小小的陽台相通卻以深紅色醒目的欄杆作為屏障 煞有一股簡單的東方味 走到底 你可以選擇彎轉的樓梯 或搭乘那台半手動式的簡陋電梯 這種電梯隱身在現代化的巴黎城中不多見 遇到時 我總是興奮 喜歡那種手拉門操縱電梯走動的快感 不同樓層不同藝術工作者進駐 把這個小小的世外桃源添加了自由隨性 Hippocampe 這個小小的默劇中心就位在左側其中的兩層樓內 寬敞的教室有點幽暗 大白天點起燈還是昏黃 不過 我就在這經歷一段不長卻漫長的默劇啟蒙之路
Hippocampe師承法國默劇大師Etienne Decroux體系由Decroux學生Thomas Leabhart於97年所創 回到Mime歷史 Decroux早期於Jacques Copeau創立的Vieux-Colombier(老鴿學校)就讀時 藉由不斷研究並以身體揣摩Rodin(羅丹)的雕像時 發掘人體的物質可能性 亦即將人體從人的概念撥離 人體成為一種具有塑膠性的中性物質 不受人的喜怒哀樂所牽引 所有關節的運動肌肉延展與緊縮時的線條 都是獨立於人並存在 然而這種獨立並不遺棄人的價值 反而更是藉由物理性來找回人的立基點 這是Decroux所謂的Mime Corporel(肢體默劇)
我以為默劇就是馬歇馬叟
第一次上課 作完一個小時令我中途數度斷氣的暖身以及兩個小時的基本動作後 我喘著大氣 心裏納悶 那馬叟呢? 默劇不就是馬叟扮演的那個BIP會作的拿一朵隱形的花 拔繩 摸牆等等動作嗎 為何我們花了三個小時在活動背部 在走路 在呼吸 對 尤其在呼吸上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有表情 為什麼我們要對著眼前的雕像圖片 再三揣摩到精準? 為什麼馬叟儘管想哭卻可以一直笑? 當我逐漸明白對於默劇的認知可能就像很多人一樣淺薄時 我慶幸自己的選擇 而 後來 當我從默劇中找到自己 嗯 應該說找到那條屬於自己的基軸時 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體悟
Decroux的教學強調線條 所有身體可以建構出的大大小小的線條之上 有一個從脊椎延伸至天下達於地的中心軸 這條軸線將我們人穩穩立於天地間 無論怎麼移動傾斜總會回到原點 當然 那時我還沒接觸太極跟瑜珈 否則將會發現無論太極的站樁 瑜珈的體位 其實都是中軸線的概念 而這條線要找回多麼不容易 我們的身體長期習慣傾斜彎曲 習慣偏向執著於浮面的事務上 這點 我從Decroux和老師Luis的教學和嚴謹的生活裏見識到默劇精神的中心
2004年 一邊寫著三大的戲劇系論文 一邊上默劇課 每天四個小時的課其實不輕 回家後還要不斷對著連身鏡練習 身體處處瘀傷 而感情的困擾本來就沒停過 04那年 更推到了極點 我試圖在信仰間尋找快樂 結果發現快樂竟然是每天一大早起床 換三趟車 推開66號大門 走進默劇教室的那一刻 也是下午一點放學時 大汗淋漓與同學走到對面的咖啡廳喝上一杯的暢快
班上同學不多 十來個人卻像個地球村 法國 德國 巴西 葡萄牙 越南 以色列 當然還有台灣的我以及我那個親愛的黎巴嫩同學Patricia 我們喜歡在作完第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到教室後方的小小販賣機投杯熱咖啡 然後坐到外面階梯或是貼著紅欄杆三三兩兩閒話家常 Patricia這時會拿出她的Tabac(捲煙)然後在剩下不到的幾分鐘內吸完那幾口通體舒暢的焦油
Decroux的學生之一就是馬歇馬叟 馬叟在Decroux任教的Charles Dulin學校中學習默劇 後來學校來了大馬叟十餘歲的Jean Louis Barrault 兩人成為合作的好夥伴 一同鑽研默劇藝術 後來雖然都離開Decroux體系 但兩人卻都帶著深深的默劇底子開創自我的藝術風格 馬叟以不同的觀點切入 將默劇變成更大眾化 情緒更外放的戲劇形式 而Barrault則成功地塑造了電影Les Enfants du Paradis(天堂的小孩)中那個默劇演員的角色
為了區隔Decroux與Marceau 戲劇界一般細稱馬叟的默劇為Pantomime
Pantomime與Commdedia dell’arte(義大利喜劇)相像 都是藉由肢體及外在裝扮來加重角色的分明性格 commedia dell’arte 使用面具而馬叟的pantomime則以誇張的白臉及紅唇黑眉替代 馬叟最著名的角色BIP先生 穿著條紋式的水手服在街上行走 他在隱形的空間中創造一種苦中作樂 樂中帶苦的小丑世界 也將全世界帶入他肢體的豐富詩境中
對於馬叟 我的認知就僅止於此 我繼續在Decroux的系統中學習 也時常聽到馬叟的消息 後來馬叟學校因為國家不再資助而面臨停辦的消息傳來 我跟Patricia還特別到那去繞了一下 當初的舉動 不知道是好奇還是惋惜 我只記得Patricia語重心長地跟我說 L’ecole Marceau est morte 馬叟學校死了
Patricia的話映照今天Le Mime Marceau est mort的新聞標題 真令人恐怖 當然馬叟的學校可能沒了 表演默劇的馬叟也走了 但就他扮演的BIP先生還在 馬叟的默劇也在
不知怎麼 我竟覺得殘愧 當初的堅持反觀現在的努力卻不及百分之一
我的脊椎許久未動 我的肌肉不再有力 而那條好不容易找到的中心軸眼看也逐漸偏頗 馬叟的BIP先生永留人間 而我還在尋找什麼?
睡覺時放著 RFI online radio已經是回台灣後養成的壞習慣 這樣的睡眠品質不好 所以在夜裏反側輾轉也成了習慣 吱喳的聲音在夜裏不斷播送 半醒間 會以為是鬼魅 是回到了法國的夢 在不斷醒來睡去的頻率間 一夜度過一夜 晨起偶有疲累 但竟也覺得莫名踏實
今天起得晚些 不知昨天是電腦跳掉 還是我半夜爬起按掉 十點多 線上廣播靜音 只有難得一見的太陽從落地窗灑進來 把我頸後逼出一堆汗在枕頭上 下樓倒了一杯水 才想起 昨晚廣播依稀聽到的名字Marcel Marceau 突然開始不安 趕緊上網查看Le Monde 世界報的角落 馬歇馬叟那張扮演Bip有名的劇照 在所有一小格縮簡的新聞相片中 格外顯著 而標題的那一排文字 卻像是遠方射來的箭一般 直中心口 Le Mime Marceau est mort 默劇馬叟走了
MIME是法文的默劇 源自古希臘文MIMOS 初譯為模仿或自然的再現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談到 悲劇中 透過演員的模仿詮釋 在真實生活與角色間形成一種藝術的間距 而觀眾在兩著間若能找到一種認同 則那有名的Catharsis淨化作用產生 共感經驗油然而生
戲劇系大二哲學概論 那個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男老師 在開始莎士比亞亨利五世的課程前 慎重提出這個悲劇理論的概念 坐在巴黎三大階梯教室裏 我戰戰兢兢地邊作筆記邊錄音 一來因為剛入學法文根本不行 二來 對於我們這種求學生涯中沒有任何哲學養成的台灣學生而言 這樣的一堂課簡直要命 筆記變成即席聽寫 而能聽懂的字大概就是那些 有時寫了一陣全都是一樣的字 索性放空 仰賴手邊的錄音機 回家後再來幾次聽寫 不過 效果往往相同
記得我就是在Stephane家裏 花了整個下午請他幫我解釋那段錄音的內容 我們在Mimesis跟什麼Diegesis間迷失 在柏拉圖跟亞理斯多德 在哲學與詩學間搔破了頭 然後他找了那本大Robert字典 才有點眉目 Stephane說 這個課太難了 別說你們外國學生 連我們法國人都可能不太懂 他說的沒錯 那堂課 在我努力借同學筆記來看跟苦讀苦聽錄音帶之下 才低分過關 而班上被當掉的人 竟高達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這個艱澀的小插曲是否預告了我與默劇結的不解之緣 兩年之後 當我放棄學費昂貴的偶戲學校然後無意間看到默劇學校的傳單時 自然作了選擇 毫無疑問
當時家在Montrouge 每天上課必須轉兩三趟車到地鐵站Faidherbe Chaligny 然後沿著一段上坡路到底接著Rue de Charonne 66號的木製鐵藍色大門推開後是中庭 鋪著尺寸切割不一的石頭路面 走起來特有老巴黎的姿態 中庭三邊三合著相連的樓房 那五層矮樓呼應著石頭路磚 以低沉的色彩佇立 而外面小小的陽台相通卻以深紅色醒目的欄杆作為屏障 煞有一股簡單的東方味 走到底 你可以選擇彎轉的樓梯 或搭乘那台半手動式的簡陋電梯 這種電梯隱身在現代化的巴黎城中不多見 遇到時 我總是興奮 喜歡那種手拉門操縱電梯走動的快感 不同樓層不同藝術工作者進駐 把這個小小的世外桃源添加了自由隨性 Hippocampe 這個小小的默劇中心就位在左側其中的兩層樓內 寬敞的教室有點幽暗 大白天點起燈還是昏黃 不過 我就在這經歷一段不長卻漫長的默劇啟蒙之路
Hippocampe師承法國默劇大師Etienne Decroux體系由Decroux學生Thomas Leabhart於97年所創 回到Mime歷史 Decroux早期於Jacques Copeau創立的Vieux-Colombier(老鴿學校)就讀時 藉由不斷研究並以身體揣摩Rodin(羅丹)的雕像時 發掘人體的物質可能性 亦即將人體從人的概念撥離 人體成為一種具有塑膠性的中性物質 不受人的喜怒哀樂所牽引 所有關節的運動肌肉延展與緊縮時的線條 都是獨立於人並存在 然而這種獨立並不遺棄人的價值 反而更是藉由物理性來找回人的立基點 這是Decroux所謂的Mime Corporel(肢體默劇)
我以為默劇就是馬歇馬叟
第一次上課 作完一個小時令我中途數度斷氣的暖身以及兩個小時的基本動作後 我喘著大氣 心裏納悶 那馬叟呢? 默劇不就是馬叟扮演的那個BIP會作的拿一朵隱形的花 拔繩 摸牆等等動作嗎 為何我們花了三個小時在活動背部 在走路 在呼吸 對 尤其在呼吸上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有表情 為什麼我們要對著眼前的雕像圖片 再三揣摩到精準? 為什麼馬叟儘管想哭卻可以一直笑? 當我逐漸明白對於默劇的認知可能就像很多人一樣淺薄時 我慶幸自己的選擇 而 後來 當我從默劇中找到自己 嗯 應該說找到那條屬於自己的基軸時 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體悟
Decroux的教學強調線條 所有身體可以建構出的大大小小的線條之上 有一個從脊椎延伸至天下達於地的中心軸 這條軸線將我們人穩穩立於天地間 無論怎麼移動傾斜總會回到原點 當然 那時我還沒接觸太極跟瑜珈 否則將會發現無論太極的站樁 瑜珈的體位 其實都是中軸線的概念 而這條線要找回多麼不容易 我們的身體長期習慣傾斜彎曲 習慣偏向執著於浮面的事務上 這點 我從Decroux和老師Luis的教學和嚴謹的生活裏見識到默劇精神的中心
2004年 一邊寫著三大的戲劇系論文 一邊上默劇課 每天四個小時的課其實不輕 回家後還要不斷對著連身鏡練習 身體處處瘀傷 而感情的困擾本來就沒停過 04那年 更推到了極點 我試圖在信仰間尋找快樂 結果發現快樂竟然是每天一大早起床 換三趟車 推開66號大門 走進默劇教室的那一刻 也是下午一點放學時 大汗淋漓與同學走到對面的咖啡廳喝上一杯的暢快
班上同學不多 十來個人卻像個地球村 法國 德國 巴西 葡萄牙 越南 以色列 當然還有台灣的我以及我那個親愛的黎巴嫩同學Patricia 我們喜歡在作完第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到教室後方的小小販賣機投杯熱咖啡 然後坐到外面階梯或是貼著紅欄杆三三兩兩閒話家常 Patricia這時會拿出她的Tabac(捲煙)然後在剩下不到的幾分鐘內吸完那幾口通體舒暢的焦油
Decroux的學生之一就是馬歇馬叟 馬叟在Decroux任教的Charles Dulin學校中學習默劇 後來學校來了大馬叟十餘歲的Jean Louis Barrault 兩人成為合作的好夥伴 一同鑽研默劇藝術 後來雖然都離開Decroux體系 但兩人卻都帶著深深的默劇底子開創自我的藝術風格 馬叟以不同的觀點切入 將默劇變成更大眾化 情緒更外放的戲劇形式 而Barrault則成功地塑造了電影Les Enfants du Paradis(天堂的小孩)中那個默劇演員的角色
為了區隔Decroux與Marceau 戲劇界一般細稱馬叟的默劇為Pantomime
Pantomime與Commdedia dell’arte(義大利喜劇)相像 都是藉由肢體及外在裝扮來加重角色的分明性格 commedia dell’arte 使用面具而馬叟的pantomime則以誇張的白臉及紅唇黑眉替代 馬叟最著名的角色BIP先生 穿著條紋式的水手服在街上行走 他在隱形的空間中創造一種苦中作樂 樂中帶苦的小丑世界 也將全世界帶入他肢體的豐富詩境中
對於馬叟 我的認知就僅止於此 我繼續在Decroux的系統中學習 也時常聽到馬叟的消息 後來馬叟學校因為國家不再資助而面臨停辦的消息傳來 我跟Patricia還特別到那去繞了一下 當初的舉動 不知道是好奇還是惋惜 我只記得Patricia語重心長地跟我說 L’ecole Marceau est morte 馬叟學校死了
Patricia的話映照今天Le Mime Marceau est mort的新聞標題 真令人恐怖 當然馬叟的學校可能沒了 表演默劇的馬叟也走了 但就他扮演的BIP先生還在 馬叟的默劇也在
不知怎麼 我竟覺得殘愧 當初的堅持反觀現在的努力卻不及百分之一
我的脊椎許久未動 我的肌肉不再有力 而那條好不容易找到的中心軸眼看也逐漸偏頗 馬叟的BIP先生永留人間 而我還在尋找什麼?
dodo
2007-10-08 21:29:02
je suis enchantee de vous connaitre, je parle aussi le francais ,je veux faire des amis avec vous !
尚德
2007-10-01 21:15:54
親愛的芊芊
是的 以前聽你說過妳爹爹的這件事
我想看看那張油畫
馬叟是走了 他知道 有個充滿感性的父親帶著女兒去看過他的表演 在這東方小島上 然後還靈感泉湧地畫了一張畫 好美的啟程轉合
謝謝妳 幫我跟妳爹爹問聲好
enchante dodo, ton nom me rappelle mon chien, enfin, mon ex-chien...c`est chouette de rencontrer des gens qui parlent francais sur mon blog. je viendrais sur le votre.
me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