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2 17:59:58sunnyfang

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 ?

開學第一天,教室裡擠滿來選修「領導」課程的學生,這一群兩年後就會變 成企業競相爭取 的名校MBA, 心中難免興奮地等待教授的出現。教室門被推開後,走進三個人,教授後面 跟著一個年輕的 陌生人,還 有一位則是大家都認識的企業名人,年紀與教授相當,大約都在六十歲左右。

教授先介紹這位年輕的陌生人,說他是去年以第一名畢業的MBA學生;另外這位企業名人則是教授的高中同學,學歷只有高中畢業。教授說明他今天會請這兩位來賓分別用二十分鐘來說明什麼是「好的領導」,然後要同學寫出這兩人的差異何在。

第一名的畢業生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領導經驗,這五人包括奇異的傑克威爾許,英代爾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與台灣的郭台銘和張忠謀。聽來似乎這五人的領導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領導。

年輕人講完後,很有信心地將麥克風交到這位企業名人手中,企業家微笑說,他本來可以用六個字就說明完「什麼是好的領導」,他語氣停頓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學說我在混水摸魚,因此必須把六個字講成二十分鐘,希望大家未來不要學我把領導複雜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只是不斷地想做到一個境界:那就是如何讓別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於『心』甘情願,而非出於『薪』甘情願。雖然只差一個字,我卻練習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願比較簡單,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辦得到,但要做到讓別人『心』甘情願,就必須要讓員工從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認為,領導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領導等於做人』這六個字而已」。

「我把職場分成從什麼都不懂、初階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老闆五個階段,為了把人做好,我不斷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因此總共要練習五件事,雖然只有五件事,但它們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時間」。

「在我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練習的第一件事是:『少不多是』,也就是我從不會去問公司給的任務有多困難,我只問自己要如何去達成而已,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長」。
「後來自己變成了初階主管,我練習的第二件事是:『少說多聽』,也就是可以聽的時候我絕對不開口,讓自己不斷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練習久了,自然學會以後講話只需講重點的智慧」。

「當自己成為中階主管後,我練習的第三件事是:『少我多你』,也就是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凡是以別人的角度來想,練習久了,自然培養出更大的雅量。」

「成為高階主管時,我練習的第四件事是:『少舊多新』,也就是我不再重覆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否則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練習久了,就會不斷產生新的創意。」

「最後當自己變成了老闆,我練習的第五件事是:『少會多讀』,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從什麼都不會的階段再開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閱讀,書讀多了,自然會看到自己還有很多本該謙虛的地方。」

老教授最後向學生解說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沒經驗的管理者,與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來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簡單的事實,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因為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
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

待人處事固然需「得理」,但絕對不可以「不饒人」,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不但不會吃虧,反而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

曾經有位留美歸國的碩士應聘到一家貿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學歷高,且口才極佳,業務能力也強,在會議中屢展頭角。可每當他聽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較不成熟的企劃案,或是某些時候得罪到他時,他總會毫不客氣地破口大罵。

在他的觀念裡,這樣並無不妥!因為這一切都是「師出有名」,如果不是別人有誤在先,也輪不到他開炮。然而,他的態度卻讓他在同事間成了隻孤鳥,再過沒多久,他選擇離開了公司,當然,不是因為能力欠佳,而是因為人際壓力。而一直到他離職前,他仍不斷地問自己:「難道我的觀點錯了嗎?難道我發的脾氣都是沒有道理的嗎?」

一句名言:「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人硬講理,是一個盲點。」

可不是嗎?很多時候,理直氣「和」遠比理直氣「壯」更能說服、改變他人。

聖經上曾誇讚:「性情溫良的,有聰明。」在日常生活當中,切記:

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給對方一個台階下,少講兩句,得理饒人,否則,不但消滅不了眼前的這個”敵人”,還會讓身邊更多的朋友因而膽顫、疏遠您。值得嗎?相信聰明的您心中已有了答案。

留一點餘地給那些得罪我們的人,是您我該學習的美德,該培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