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9 18:01:10sunneydog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之1
翻拍網路
在心靈茶會看了「無名問無明」VCD覺得很有意思,就上法鼓山的網站去找文字檔,雖然作者並非一字不漏的紀錄所有的對話,但基本上已經掌握對話的菁華,真的很不容易!。
※以下轉載網路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2003、9、6、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當揚名國際的巨星,遇上了知名宗教界的法師,他們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無名問無明,世間種種猶如過眼雲煙,如果心有佛法,利益也將擺兩邊,
真正的菩薩,是自利利他並行。
座 談 人:聖嚴法師、李連杰。
主 持 人:葉樹姍;紀錄整理:齊秀玲。
葉樹姍(以下稱主):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無名,就是沒有名字。事實上我們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是假名、符號,並不一定真的能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因此追求虛名實在是很愚癡的事。但是大家都叫無名也很麻煩,所以名字還是要有,不過要把它視為假象、虛有的幻象。而無明則是煩惱的意思,因為沒有智慧、沒有慈悲心,所以常常會作繭自縛、自害害人。
【知足感恩從名利中解脫】
主:李連杰先生您是大眾所謂「有名」的人,能否談談您一路走來對「名」的體會?
李連杰(以下稱李):從小,無論是老師或是教練,都不斷告訴你:要出名、要努力拿冠軍;後來去拍電影,同樣也是要你努力追求成功。因此年輕的時候,成功、成名可以說是我奮鬥的唯一目標。
後來年歲較長了,我開始反省,其實「名」就像師父講的,不過是給人的一個符號,如果你反過來被這個符號套住了,陶醉其中,那一輩子都會為名所累。尤其我們演藝界,因為傳媒和觀眾的愛護,不自覺會把你推到一個滿高的社會地位,很不容易下來,不能夠面對失敗或輿論的壓力。
學了佛以後,會很清晰地知道,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應該以開懷的心態來看待無常,所以我很開心地面對著、等待著失敗。但這不是被動或消極,而是不理會結果、不執著結果。
我經常告訴友人,我經常在天堂、地獄之間來回走。譬如最近我去日本做宣傳,因為是以明星身分出現,所以受到相當的禮遇。可是回到上海時,沒有人接機,我們夫妻倆抱著孩子、坐著出租車。不過我並不覺得有任何差別和障礙,同樣都很開心,這就是佛法給我的智慧和力量。
四十歲以後,我的精神和體力已不能和二十歲相比,讓我深刻體會到「人身難得」的意義,而現在經濟上也沒有問題,因此我決定今後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以及傳揚佛法上。
師:我想請問李連杰菩薩,剛才您說因為經濟上沒有問題了,所以要把時間拿來弘揚佛法、好好學佛。但很多年輕人他們現在沒有名,也沒有錢,是不是也應該學佛呢?
李: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才會有前途,並且常以這個價值觀來評價你。結果我們常常比較,常常埋怨周圍的世界,比如說我們埋怨父母:你怎麼沒有錢?你怎麼不把我生得跟林青霞一樣漂亮?
其實事物本身是沒有價值分別的,是我們自己為這些東西貼上有名或有利的標籤。有的人有幾千塊就很開心,有的人賺幾千萬都還不開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重點是你內心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當人知足的時候,你會感到開心,開心不是物質可以取代的,而是來自於內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麼,直到死亡的那天還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夠有名、有錢、有權力。所以對於權力、名望,必須用佛法的智慧瞭解生命的價值。
師:李連杰菩薩指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不是為名利而生活的;人的快樂並不是來自名利的大小,而是內心的知足。知足,就是不管個人擁有什麼、擁有多少,都很快樂;但若沒有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品質的提昇。學佛的人,不一定排斥名利,但是當沒有佛法時,不管有錢、沒錢都很痛苦。
我的人生很快樂。當我遇到無助、困難的時候,我不會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我不跟人家比,不跟過去和未來比,也不跟自己比。我會想:「我現在還不錯、我還能活、我現在還有呼吸。」我也常常告訴自己:「船到橋頭自然直!任何事情到後來,還是可以過去的。」這就如同我常說的,碰到任何問題,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現在我能夠做的,我盡我的力;能夠解決的就解決,不能夠解決的就接受它。我就是這樣面對我的生命,所以我始終很快樂。
主:我們都知道要知足、感恩、把握當下,但常感到力不從心,能否在修行上給大家一些具體的建議?
師:一般我們以為念佛、持咒、拜佛,或是談論與佛法有關係的事物才算修行,其實只要我們的心能夠正直而不扭曲,沒有貪念、欲念,清清楚楚地活在當下,不論做什麼事都是修行!因此修行不能光看表相,而是用我們的心來體驗。當心中常常保持清明安定,我們的行為就不會有偏差,不但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也會帶給他人安全、安定,這就是修行。如在家中,如果讓太太、孩子們快樂,你自己也覺得很快樂,那也是修行。
心要保持清明安定,不要心隨境轉,也就是說,有狀況的時候,你的心不要立刻被當下的環境所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佛和持咒,如果運用禪修的方法,最基礎的則是觀身受法,譬如觀呼吸和觀心。觀呼吸是觀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觀心則是觀自己心的感受,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觸受和感受上,心情就會安定下來。
李:基本上我也是一種生活禪的修行方法。不論我在等待工作,或者是坐飛機、坐車,我都會持咒或念佛。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同樣的一個小時,如果光是等待就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如果是持咒念佛,時間便很快就過去了,這都是因為心安定的緣故。
還有,有時在生活中看著每一張臉,你會發現生活的無常所帶來的喜怒哀樂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無常不僅是寫在佛經上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把學佛和生活分開了。其實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佛法不離世間法,你每天都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佛法,只看你體會事物的方式。而事物本身並沒有變,它沒變好沒變壞,只是你的情緒在好和壞中不斷地起伏。
【把握當下走出菩薩大道】
主:雖然兩位分別屬於不同領域,一位是在宗教界、一位是在武術界,但不管是學習武術或宗教,都必須靠非常強的意志力來鍛練自己。二位都有一段長時間自我鍛練的過程,是不是可以分享這段歷程?
師:我沒有什麼修練,只是我堅決不放棄初衷。所謂「初衷」,就是最初的心願,或是人生最初的方向和目標。
我的人生目標在我十四歲出家時建立的。在這個目標之下,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把和尚這個身分做好。至於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和尚,我從來沒有預期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一部分是過去世帶來的福報,一部分則是自己今生的努力,以及環境狀況的配合。因此,人不能夠一開始就說希望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只能夠想,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狀況,以及名利的誘惑時,該如何面對、處理。以我身為出家人的身分而言,還有女色的誘惑需要考慮。而我把這些誘惑視為一盞紅燈,這個燈永遠亮著的,提醒我不能碰它,這是我的堅持!
李:我是常常改變的。八歲開始習武時,我根本不瞭解什麼是武術,因為老師說我有才華,就去練了;大人要我拿冠軍,就很努力去拿冠軍。後來發現拿冠軍有獎金,有獎金就可以養家糊口,所以我也很開心。到了拍電影時,我覺得武術是中國的文化,而且不論那種宗教、政治理念和膚色,都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所以我希望藉著電影將武術傳播給全世界。
但是到了後來,我反思發現人如果光是強身健體,而沒有解決自己心靈的障礙和煩惱,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的,所以現在我覺得心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一個美滿的理念,對身體、對家人、對社會才是有益的。
主:能不能再談談您從習武到學佛的過程中對生命的體會和突破?
李:我很小就拿了全中國的武術「全能」冠軍,可是我經常想,武術已有幾千年歷史了,我怎麼可能做到全能呢?因此我便去拜師學各種武術。可是我每拜一種師父,他都要我學一輩子。我心想,如果真的要做到全能,花好幾輩子都很困難達到。所以我便放棄了拜師,開始往內心去尋找,從理解、理論上去了解武術。
談武術,自然會提到陰陽。陰陽,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所謂相對的世界。後來我把陰陽相對的理論套到生活中去,對人世間各種矛盾和困擾便有了一個基本的理解。所以在我沒有學佛以前,便已經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事情,所以思路變得比較開闊一點,這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更大的突破,還是在成為一個正式的佛教徒以後。本來我在1997年想放棄演藝事業,專心修行、深入佛法。但是我的上師堅決反對我退休,他希望我能繼續拍電影。他認為我有很大的責任,我也不知道這個責任是什麼。經過五年的學習佛法,見過很多名師大德,我真心感到,原來我是要跟大家分享喜悅。
我有一個很美滿的家庭;至於事業,我看得很透,一部電影完成後所得的評價,不是好就是壞,要不然就是還可以,各有不同的評論。我並不去追求結果,在意的是過程,因此我每天都很開心地面對。所以佛法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改變。
在心靈茶會看了「無名問無明」VCD覺得很有意思,就上法鼓山的網站去找文字檔,雖然作者並非一字不漏的紀錄所有的對話,但基本上已經掌握對話的菁華,真的很不容易!。
※以下轉載網路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2003、9、6、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當揚名國際的巨星,遇上了知名宗教界的法師,他們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無名問無明,世間種種猶如過眼雲煙,如果心有佛法,利益也將擺兩邊,
真正的菩薩,是自利利他並行。
座 談 人:聖嚴法師、李連杰。
主 持 人:葉樹姍;紀錄整理:齊秀玲。
葉樹姍(以下稱主):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無名,就是沒有名字。事實上我們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是假名、符號,並不一定真的能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因此追求虛名實在是很愚癡的事。但是大家都叫無名也很麻煩,所以名字還是要有,不過要把它視為假象、虛有的幻象。而無明則是煩惱的意思,因為沒有智慧、沒有慈悲心,所以常常會作繭自縛、自害害人。
【知足感恩從名利中解脫】
主:李連杰先生您是大眾所謂「有名」的人,能否談談您一路走來對「名」的體會?
李連杰(以下稱李):從小,無論是老師或是教練,都不斷告訴你:要出名、要努力拿冠軍;後來去拍電影,同樣也是要你努力追求成功。因此年輕的時候,成功、成名可以說是我奮鬥的唯一目標。
後來年歲較長了,我開始反省,其實「名」就像師父講的,不過是給人的一個符號,如果你反過來被這個符號套住了,陶醉其中,那一輩子都會為名所累。尤其我們演藝界,因為傳媒和觀眾的愛護,不自覺會把你推到一個滿高的社會地位,很不容易下來,不能夠面對失敗或輿論的壓力。
學了佛以後,會很清晰地知道,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應該以開懷的心態來看待無常,所以我很開心地面對著、等待著失敗。但這不是被動或消極,而是不理會結果、不執著結果。
我經常告訴友人,我經常在天堂、地獄之間來回走。譬如最近我去日本做宣傳,因為是以明星身分出現,所以受到相當的禮遇。可是回到上海時,沒有人接機,我們夫妻倆抱著孩子、坐著出租車。不過我並不覺得有任何差別和障礙,同樣都很開心,這就是佛法給我的智慧和力量。
四十歲以後,我的精神和體力已不能和二十歲相比,讓我深刻體會到「人身難得」的意義,而現在經濟上也沒有問題,因此我決定今後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以及傳揚佛法上。
師:我想請問李連杰菩薩,剛才您說因為經濟上沒有問題了,所以要把時間拿來弘揚佛法、好好學佛。但很多年輕人他們現在沒有名,也沒有錢,是不是也應該學佛呢?
李: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才會有前途,並且常以這個價值觀來評價你。結果我們常常比較,常常埋怨周圍的世界,比如說我們埋怨父母:你怎麼沒有錢?你怎麼不把我生得跟林青霞一樣漂亮?
其實事物本身是沒有價值分別的,是我們自己為這些東西貼上有名或有利的標籤。有的人有幾千塊就很開心,有的人賺幾千萬都還不開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重點是你內心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當人知足的時候,你會感到開心,開心不是物質可以取代的,而是來自於內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麼,直到死亡的那天還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夠有名、有錢、有權力。所以對於權力、名望,必須用佛法的智慧瞭解生命的價值。
師:李連杰菩薩指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不是為名利而生活的;人的快樂並不是來自名利的大小,而是內心的知足。知足,就是不管個人擁有什麼、擁有多少,都很快樂;但若沒有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品質的提昇。學佛的人,不一定排斥名利,但是當沒有佛法時,不管有錢、沒錢都很痛苦。
我的人生很快樂。當我遇到無助、困難的時候,我不會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我不跟人家比,不跟過去和未來比,也不跟自己比。我會想:「我現在還不錯、我還能活、我現在還有呼吸。」我也常常告訴自己:「船到橋頭自然直!任何事情到後來,還是可以過去的。」這就如同我常說的,碰到任何問題,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現在我能夠做的,我盡我的力;能夠解決的就解決,不能夠解決的就接受它。我就是這樣面對我的生命,所以我始終很快樂。
主:我們都知道要知足、感恩、把握當下,但常感到力不從心,能否在修行上給大家一些具體的建議?
師:一般我們以為念佛、持咒、拜佛,或是談論與佛法有關係的事物才算修行,其實只要我們的心能夠正直而不扭曲,沒有貪念、欲念,清清楚楚地活在當下,不論做什麼事都是修行!因此修行不能光看表相,而是用我們的心來體驗。當心中常常保持清明安定,我們的行為就不會有偏差,不但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也會帶給他人安全、安定,這就是修行。如在家中,如果讓太太、孩子們快樂,你自己也覺得很快樂,那也是修行。
心要保持清明安定,不要心隨境轉,也就是說,有狀況的時候,你的心不要立刻被當下的環境所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佛和持咒,如果運用禪修的方法,最基礎的則是觀身受法,譬如觀呼吸和觀心。觀呼吸是觀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觀心則是觀自己心的感受,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觸受和感受上,心情就會安定下來。
李:基本上我也是一種生活禪的修行方法。不論我在等待工作,或者是坐飛機、坐車,我都會持咒或念佛。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同樣的一個小時,如果光是等待就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如果是持咒念佛,時間便很快就過去了,這都是因為心安定的緣故。
還有,有時在生活中看著每一張臉,你會發現生活的無常所帶來的喜怒哀樂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無常不僅是寫在佛經上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把學佛和生活分開了。其實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佛法不離世間法,你每天都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佛法,只看你體會事物的方式。而事物本身並沒有變,它沒變好沒變壞,只是你的情緒在好和壞中不斷地起伏。
【把握當下走出菩薩大道】
主:雖然兩位分別屬於不同領域,一位是在宗教界、一位是在武術界,但不管是學習武術或宗教,都必須靠非常強的意志力來鍛練自己。二位都有一段長時間自我鍛練的過程,是不是可以分享這段歷程?
師:我沒有什麼修練,只是我堅決不放棄初衷。所謂「初衷」,就是最初的心願,或是人生最初的方向和目標。
我的人生目標在我十四歲出家時建立的。在這個目標之下,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把和尚這個身分做好。至於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和尚,我從來沒有預期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一部分是過去世帶來的福報,一部分則是自己今生的努力,以及環境狀況的配合。因此,人不能夠一開始就說希望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只能夠想,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狀況,以及名利的誘惑時,該如何面對、處理。以我身為出家人的身分而言,還有女色的誘惑需要考慮。而我把這些誘惑視為一盞紅燈,這個燈永遠亮著的,提醒我不能碰它,這是我的堅持!
李:我是常常改變的。八歲開始習武時,我根本不瞭解什麼是武術,因為老師說我有才華,就去練了;大人要我拿冠軍,就很努力去拿冠軍。後來發現拿冠軍有獎金,有獎金就可以養家糊口,所以我也很開心。到了拍電影時,我覺得武術是中國的文化,而且不論那種宗教、政治理念和膚色,都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所以我希望藉著電影將武術傳播給全世界。
但是到了後來,我反思發現人如果光是強身健體,而沒有解決自己心靈的障礙和煩惱,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的,所以現在我覺得心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一個美滿的理念,對身體、對家人、對社會才是有益的。
主:能不能再談談您從習武到學佛的過程中對生命的體會和突破?
李:我很小就拿了全中國的武術「全能」冠軍,可是我經常想,武術已有幾千年歷史了,我怎麼可能做到全能呢?因此我便去拜師學各種武術。可是我每拜一種師父,他都要我學一輩子。我心想,如果真的要做到全能,花好幾輩子都很困難達到。所以我便放棄了拜師,開始往內心去尋找,從理解、理論上去了解武術。
談武術,自然會提到陰陽。陰陽,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所謂相對的世界。後來我把陰陽相對的理論套到生活中去,對人世間各種矛盾和困擾便有了一個基本的理解。所以在我沒有學佛以前,便已經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事情,所以思路變得比較開闊一點,這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更大的突破,還是在成為一個正式的佛教徒以後。本來我在1997年想放棄演藝事業,專心修行、深入佛法。但是我的上師堅決反對我退休,他希望我能繼續拍電影。他認為我有很大的責任,我也不知道這個責任是什麼。經過五年的學習佛法,見過很多名師大德,我真心感到,原來我是要跟大家分享喜悅。
我有一個很美滿的家庭;至於事業,我看得很透,一部電影完成後所得的評價,不是好就是壞,要不然就是還可以,各有不同的評論。我並不去追求結果,在意的是過程,因此我每天都很開心地面對。所以佛法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改變。
上一篇:蹭蹭蹭飄過水.....
下一篇: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