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6 00:51:51Welly

勿用借貸資金方式,從事金融投資或金錢博奕(二)

一般投資人不宜利用借貸資金的途徑來投資金融商品。

前兩天在新聞上看到一則報導,是有關一個破碎的家庭;夫妻因為利用信用卡及各種借貸方式取得資金後,投入股票及地下期貨操作失利,負債壓力所致,夫妻留下年幼就學的小孩,相繼自殺!

這種相關新聞,一陣子就會在電視新聞上出現(特別是接在台股多頭市場之後的崩盤或緩跌整理),相關例子實在不少,有利用信用貸款的、房屋扺押的、信用卡借貸的、地下錢莊借的、標會來的....,在股票或期貨慘賠後,無法解決負債,因而自殺、搶、偷、騙、投入酒店、賣淫......,不勝繁舉!

試想之前的信用卡借貸的利率成本,普遍都在年利率20%以上;假若投資人的投資資金都是來自於借貸,以股市而言,融資要付手續費、利息,而且槓桿的可能風險就己經是兩倍,如果連自備成數的資金,都是來自信用卡、信貸、錢莊,甚至投入地下期貨,所隱含的資金風險更是高的令人畏懼!

再者,股市賺一根漲停板不過才7%,在不融資進場的假設前提下,如果資金是來自於信用卡借貸,借貸的成本為年利21%,亦就是買進的標的股票,在一年內的漲幅需超過21%+市場一年期定存利率2.5%,才有冒險投資的價值。 但試問在70%的商品,在70%的交易日,可能會大格局區間整理的假設情況下,能有多少機會,可以出現那種冒大風險借貸資金去投入股市的機會? 連這最基本的資金控管知識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這樣瘋狂的賭客又怎可能會做出最合理、合控管邏輯的操作行為?

---------------------------------------------------------------

我在去年因家裡緊急事故,請了一段假日回家照料;後來亦因為這件事及業績的壓力,不得不又再一次離開這份我一直很努力去經營的行業。 離職後至前陣子,約有近半年時間,都在一位以前同事的客戶(y先生)家裡進出;有次y先生夫妻倆大吵大鬧,y太太莫名地打電話叫我去.....聽他倆吵。

吵架的內容,當然有一部份是關係到「錢」。我聽得出來y太太心裡,其實很不願意再讓y先生做任何金融商品的投資。一方面是y先生早就從職場退休,另一方面是y先生是近六十歲了,又續弦y太太,目前有一個才七歲的小孩。

而y先生進市場多年來,可說是賠多賺少。單是花在某電視投顧老師那的學費、投顧費,就幾十萬元了。所學得是「十條由短而長、參數有算過、適用各種股票、期貨的線形操作法。」

y先生除了最近一年多前,委託該投顧代操的資金有獲利(因為台股從去年至2007年,算是期待已久的多頭),後來年初合約到期解約,當時獲利約一成出頭。y先生自己的操作,累積下來還是大賠。

或許有網友會問,那你怎不試著去教y先生?這是y先生個性的問題;在y先生的心裡,只有那位投顧K老師才是股市真神!只有技術線形才是市場漲跌的唯一。其他人、其他理論都是屁!包括巴菲特、索羅斯都只是錢比較多,禁得起輸,才在市場上出名的!也就因為y先生那種老大個性,只有他說你聽。所以.....,我根本幫不上忙!

話說回來,那次y先生夫妻倆吵架,y太太流著淚水,泣訴y先生種種不是時,一直提到她覺得y先生那種個性,根本不可能在市場贏得到錢。所以....她其實想表達的是希望旁人幫忙勸y先生放棄金融市場,做個小本生意。 我的立場此時就很尷尬,雖然y先生從來就不曾是我的客戶,我亦不曾賺過他一毛錢。但畢竟亦曾是業內人,亦一直有不少業內朋友往來;碰到那種情況真不知如何是好?!

---------------------------------------------------------------

或許就是那一幕,讓我在想重回營業台職場之時,至今一直猶豫不前的原因! 同是業內的朋友們,是否亦曾面對過那樣的畫面呢?經紀不應只是純經紀,金融投資人員從業人員,實應該要「秉一份執業良知,對自己所屬客戶多一份關心,對自己的專業和風控、資控知識要多用心。」

對自己過去執業期間,自己給了自己六十五分。原因在於檢視自己雖然過去整體表現還是有所缺憾,業績結構亦不是令自己滿意。 我只好安慰自己,想想自己至少曾短暫登上分公司的top、在入行一年升上襄理、不斷利用下班時加強專業的努力、整理資料、寫作、授課..................;可也就是那些因為「金錢投資」,所引發的社會問題畫面,挖掘出我心中那份缺憾,就是對所屬客戶那份出於內心的真誠關懷,以往都只是一種職場道德責任的問侯。 我亦感受到期貨公會謝秘書長所言的那句「這不是一個大眾化的市場、是小眾化的市場,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進入這市場。」之想法,是一位老前輩看盡市場百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