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6 00:12:42欣蕙

萬華--龍山寺

龍山寺總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坐北朝南,面呈日字形,為中國古典之三進四合院傳統宮殿式建築

早年漢人前來台北部墾植,為求心靈更安定,清乾隆三年(1738) ,三邑人士乃合資興建龍山寺,並恭請家鄉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此奉祀,是以龍山寺不僅為居民之信仰中心,更與其生活有密不可分關係。

民國三十四年(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仍端坐蓮台,寶相莊嚴,當時空襲,附近大多數居民均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果然這次中殿遭受嚴重之摧毀,當日竟無一居民避難於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而倖免於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的庇護而奔相走告,亦讓信徒更加對觀世音菩薩之崇敬。
  

龍山寺和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外國觀光客來台灣旅遊三大勝地,民國七十四年(1985) 為政府列管保護之國家古蹟,艋舺龍山寺可說是一座由清代、日據時代與光復後三段時期綜合表現的寺廟藝術。龍山寺不僅是台灣頗據代表性的大寺廟,它在台北的發展史上也佔有一席地位。因為龍山寺一直是艋舺地方之公廨與核心象徵。





記憶追到很小很小的時候~~

老爸老媽很喜歡到萬華. 尤其每年的元宵節我們一定會去看花燈. 每年的那個時候, 人潮真的可以用滿坑滿谷來形容毫不為過.



萬華附近周圍廟寺真多. 早忘了逛了幾間, 唯一記得的就是龍山寺. 好不容易擠到裡面, 香火鼎盛的廟堂裡, 濃煙密佈, 我常被燻的張不開眼睛, 眼淚直直流. 四週的迴廊掛滿各式各樣的花燈, 讓人看了目不暇己. 小孩子的我, 從來是爸媽的跟班, 他們不論去哪, 都會帶著我. 記憶裡~~哥哥姊姊好像沒一起去過!



說我愛跟, 不如說是跟去吃東西.

萬華的夜市可是聞名海內外. 想要買便宜時尚的衣服, 來這就對了. 這裡還是大盤的批發中心, 絕對可以買到低於市價2成的好東西. 有時過年前, 媽媽也會帶我來買新衣新鞋呢! 當然, 逛玩街, 吃是一定要的. 裡面的蚵阿湯, 米糕粥, 燙魷魚, 鼎邊銼……好多都是一定要出去吃的.



在夜市裡, 殺蛇堪稱一絕, 真的是聞名國外. 好多老外, 尤其是日本人最愛來這裡看殺蛇, 再來盃蛇酒. 蛇店裡的毒蛇種類繁多, 讓人看了怵目驚心, 尤其是店家在要殺蛇之前, 總要逗弄著毒蛇. 我是愛看又怕, 深怕蛇脫離鐵籠, 撲向我.





萬華更是著名的風化區. 我曾因為好奇走進那條短短的巷弄. 或許是因為是白天, 街上沒什麼行人, 三兩個濃妝豔抹的女生, 就刁著煙坐在門口, 看我們走過, 還斜著眼憋著嘴. 看起來好像很不削的樣子. 現在想來, 他們應該是早習慣了人們的 “觀光”. 每個人都要尊重職業, 當初年幼的自己, 只是好奇, 到沒有看不起他們的意思. 不過, 這塊享譽國際, 代表萬華另一項生機的風化區, 也早走入歷史, 不再代表台灣萬華.



說來我已經多年不曾再到萬華了.

這兩年捷運上路, 早聽說已經規劃的很不一樣.

站在龍山寺前, 當年人潮聚集的小吃市場不在, 取而代之的是捷運龍山寺站,現代化的建築. 看起來感覺很進步, 很乾淨. 沒有早期龍蛇混雜的模樣, 少了些當年萬華的特色. 尤其是龍山寺門前, 沒有三五聚集拉客的流鶯, 感覺真的乾淨清爽多了. 還規劃著盲胞按摩區, 就在寺廟前. 只是不知這樣有合法嗎! 當然算命師在其中也是一大特色.





當年的小吃, 據說都已經遷到捷運站裡的地下街. 倒是捷運站邊所設立的水舞噴泉, 相當的不一樣. 噴泉隨著音樂跳躍, 與其他捷運站的特色相異別具一格. 這該是捷運在規劃時, 為捷運周圍所規劃出每站的不同特色. 有時間真的可以好好的參觀一下.





龍山寺香火還是鼎盛, 沒有因為時間的過去而改變. 這正顯示龍山寺在我們台灣人的心目中, 屹立不搖的地位.



外地人要到龍山寺來, 不論是觀光或是祭拜, 現在交通可以說非常的方便. 不論是公車, 或是搭乘捷運. 都有非常多的車子可以到達. 想要來這的人, 可以利用晚上的時間走一趟. 晚上的龍山寺燈火通明, 祭拜參觀過龍山寺, 對面的捷運站水舞秀也開始, 只要花上半個小時欣賞, 也不需到中南部或國外了. 觀賞完, 再走一趟觀光夜市, 除了受保育動物學者抨擊的殺蛇沒有了, 現在開了不少腳底按摩, 走累了還可以麻上一節. 至於吃的可是零朗滿目, 大宴小酌都有. 其中, 我最愛的米糕粥, 兩位老夫妻都還在經營. 算算他們從我爸媽時代到現在, 至少也有4-50年了.





花上2-3個小時, 到這吃吃看看走走, 絕對是值得的!



萬華! 代表的就是台灣近代的歷史.

很多行業在此發達殞落.

其實, 我說出來的只是我經歷過, 知道的.






台灣的成長史!






上一篇:關渡宮

下一篇:漫遊朴子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