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滋味-花蓮大同街39號招待所vs北投大同街153號拾米屋
歲月可以是歷練 也可以是摧殘 更可以是褪變
最近 去了兩個都市裡的大同街
一個在花蓮的'39號招待所' 一個在台北北投 '拾米屋'
前者餐飲兼具 後者只有點心飲料巧克力
前者不以古早味著稱 後者號稱古早北投穀倉改造
不以餐飲論述 因為不同類 也高下立見
純以歲月來說
可惜了拾米屋' 委屈了'39號招待所'
我很喜歡北投大同街那種氛圍
是街道不是巷弄 但異常狹窄
旁邊是台灣農會農特產銷售 對面是一間小廟 總有老人坐在長條凳上定望
路的形狀完全反映住家的凸出或凹進 不是老街 卻有雞犬相聞的古早味
拾米屋應是北投穀倉原址,兩旁還是一大堆北投農會地
屋舍沒了屋頂,用最簡單的鐵皮當頂 盡頭有一長條透光玻璃 大雨時清晰可見可聞
桌椅不多 錯落有致 但是餐點極度簡單 只有手工巧克力 蛋糕和飲品
要求至少點一杯飲料
我點了美式手沖{100元}和最被推薦的在地創意甜點"薑香橘瓣溫蛋糕"{130元}
咖啡沒有美式一貫的濃稠難分 但是還不錯
蛋糕賣相好
但是一入口 老天 這不就是發粿嗎 造型比較美麗時髦吧
很多客人因穀倉之名而來, 站定就猛照相,
我在大雨滂渤之際 一身濕地走進來
這是個古蹟再造 可是毫無古意 很像模特兒伸展的舞台 有特意的燈光 有錯落的空間
還是台北人就愛這樣呢? 我不愛
尤其桌上小紙張寫了"如有候客 每桌以一小時半為限 請約束小朋友..."
哎呀, 我在午後大雨中來,可以享受清幽,
如果是假日,小人四竄,大人高談,別說古意,耳根清靜都不得,苦喔
另一個大同街的39號招待所,是在花蓮最熱鬧的金三角商圈,
但是隱於市,一不留神就過頭了
老闆原來在政大附近開間革命之家,後來來東部開了這小店,
外頭用兩個穿著原住民服飾的人偶當門神,再加上反核標語,還真是只度有緣人阿
裡頭的擺設很難定義,
吧檯像pub,鋪著各國國旗的桌面就是個餐廳樣,
牆上用舊報紙糊滿整片牆,巴台椅子卻用客家花布包裹
桌子後面書架上一大堆書和雜誌,很有估嶺街的氣氛
頂多只有八張桌子,我們進去時已經過了用餐時間,但是還有人在聊天.
這裡是賣江浙菜的. 我們人不多,叫了幾個菜,她的菜飯用梅干菜不是青江菜,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毛豆蒸臭豆腐好吃是意料中事,但咖啡奶茶也強就厲害了!
老闆溫文低調,熱情卻不張狂.交遊廣闊.不是當地人,卻嫻熟在地的一切.
沒有名店的頭銜,卻屢屢上旅遊雜誌被報導,
不是老店,不在老街.卻充滿了歷史的足跡與人文關懷的氣息.
同個年代, 同樣的街名,在不同的都市,有著不同的發展,
繁華的都會區,年輕族群當帥,只要一個古蹟的名,不要歲月的痕跡.
被隔絕的後山,即使鬧區,只要有心,還是可以營造出一片伊甸園美景.
上一篇:河童咖啡店
下一篇:往事只能回味-一條龍餃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