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6 23:53:24英國留學達人

留學,遊學,英國留學,廣招外生 台灣補助越給越多


【記者游婉琪專題報導】為了追求卓越,教育部鼓勵大學招收國際學生,視為一種「進步」標準,搭配上高額補助,使得各校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招生。然而,缺乏細膩配套規畫的「國際化」,幾年下來,凸顯出為人詬病的現實:遠道而來的僑生是「親人」;帶有外交考量的外籍生是「客人」;爸媽都是納稅人的台灣學生,卻感覺自己變成了「外人」。



▲僑生與外籍生到台灣的升學方式不盡相同,待遇也有所差異。圖為今年韓國地區僑生回國升讀大專院校學科測驗,漢城華僑中學考場裡的考生靜聽考場守則。 (圖文/中央社)

教育部自94年推動國際化政策,制定「教育部獎勵大學院校擴大招收外國學生補助計畫要點」,目標訂在民國100年,外籍生總人數要達到12,830人。各校包含修讀學位生、交換生、學華語生等學生,人數經加權換算後達50人以上,即可提出申請。

教部重量輕素質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坦承,當初制定補助計畫,確實有「衝量」的意圖,素質不論,先把人招進來再說。計畫推行5年以來,大學院校正式修讀學位的外籍生人數,自94到98學年度已成長超過3,600人。何卓飛表示,當「量」衝到一定程度後,就要開始朝「質」的方面考量。

去年底,教育部修正補助計畫要點,引導學校朝「質量並重」的方向前進。高教司科長廖高賢表示,申請的學校必須有外國學生人數達50人、校園雙語環境建置達90%等條件之下,提出推動國際交流的具體成效,如設置辦理國際化事務專責單位、建立外籍生輔導系統等,教育部將依各校前一年度國際化成果及計畫內容核定補助金額。

即使補助金額審查指標從過去以量為主變成質量並重,對於招生不易的後段大學,因為擔心少子化衝擊逐年加劇,選擇將門戶洞開廣收學生,導致不少批評與弊端。

高額獎學金太誘人

國籍越南、就讀於南部某國立大學研究所的芳草(化名)剛來台灣滿一年。目前就讀傳播系所的她,因為中文不熟練,上課經常聽得一知半解。芳草表示,因為台灣的大學提供的獎學金相當誘人,很多在越南考不上大學的學生,選擇申請到台灣念大學。

芳草表示,比起歐美國家,申請到台灣唸書較容易,不僅沒有語言門檻,學校還會提供免學雜費、保障住宿的優惠,幾乎人人都有獎學金,只是多寡不同,幾乎不必花錢就能讀書,相當有吸引力。

強化外生品質

不過,芳草也擔心,因為台灣的薪資水準較高,即使教育部有規定時數限制,很多越南學生在台灣還是忙著打工無心念書。她認為,如果學藝不精,卻可以拿到一張台灣的大學畢業證書,對於台灣的大學和外籍學生都不是好事。

何卓飛表示,國外有些大學雖然申請入學容易,但要取得畢業證書卻很難。教育部評鑑國內大學推動國際化成效時,除了要求學校強化國際學生品質外,也會提醒學校做好嚴格把關,別讓台灣大學「好進也好出」。

不再「以量計價」後,教育部開始鼓勵各校開設全英語授課學程,一位不願具名的國立大學教授表示,台灣學生想到歐美國家留學,都必須努力學英文、考托福,可是台灣吸引外籍生來台,卻反而要求教授使用英文授課,讓人覺得台灣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台灣語言不夠強勢

對此,何卓飛表示,各國招收外籍生時,必須先考量本國的國際學術地位,以及使用語言的強勢程度。即使台灣的大學在某些領域進國際百大不是問題,但整體而言,和歐美先進國家相比還是有落差。

他舉例,教育部推動南進政策時,東南亞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都表示,如果台灣的大學開設英語課程,他們願意送更多優秀學生來台。為了提升外籍學生的品質,台灣高等教育勢必得提出更好的誘因。

國際化政策推動5年來,何卓飛表示,外籍生確實對台灣學術研究帶來貢獻,他舉例,中央大學曾有一名大陸交換生,在短時間內突破過去中央以為10年才可能突破的資訊軟體設計限制。何卓飛指出,由台大、清大、成大、交大等校和中研院共同成立的「國際研究生院」,有3、4成比例是外籍生,產出的學術成果相當驚人,對於提升台灣學術能量,功不可沒。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