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06:51:32stevenqiu6690

培養生技人才,雖然有業者找上他合作,但是曾驥孟不為所動。

產業上游:研發導向的生技公司曾驥孟(微晶生技總經理)用研究把台灣的生物科技做起來。「美國好端端的研究不作,好日子不過,幹什麼回台灣做生物科技公司?」微晶生技總經理曾驥孟博士的母親,把曾驥孟的小孩哄睡之後,喃喃自語。 深夜,曾驥孟跟太太馬菁田(曾任美國著名生物科技公司Clontech與 Affimetrix)從實驗室回到家中,看到等門的母親,以及熟睡的小孩,滿心歉意。 把台灣的生技做起來  兩年前,曾驥孟回台灣,純粹是相信台灣可以發展出國際性的生物科技公司。 1998年,政府高喊發展生物科技產業,當時才32歲的曾驥孟,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孔柏格領導的生化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在病原菌與人體間基因體,蛋白體及生物資訊學的研究能力很受孔柏格激賞。他雖然在台灣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但是在美國,他證明了台灣學者絕對不比洋人差。 台北翻譯社年輕一輩的學者,通常都會選擇繼續留在國外繼續作研究。但是,這時候,中研院生農所所長楊寧蓀以理念說服曾驥孟回台灣。耿直、單純的曾驥孟覺得,如果人才不回台灣,台灣發展生技產業注定是空談,因此,即使妻子並不贊成,他仍然決定回台試試。 原本台北翻譯社,他只是想要在中研院作研究、培養生技人才,雖然有業者找上他合作,但是曾驥孟不為所動。 直到有一天,他打開電子郵件信箱,看到一份理念契合的企畫案,從此,曾驥孟就走上創業的路。 寄企畫案的人,就是微晶生技副總經理黃國城。黃國城曾是生技業界的創投工作者,對國內外產業瞭解透徹。他與董事長曾榮燴說服曾驥孟擔任微晶的總經理兼技術長,共同台北翻譯社把台灣的生技做起來。 創業路煎熬 曾驥孟的創業路,並不輕鬆。 年輕的曾驥孟沒有商業經營經驗,無法像其他公司一樣,取得大財團的投資。目前微晶資本額不到一億,對於以台北翻譯社研發為主的生技公司來說,這種資金規模實在太小。 比起技術,微晶的技術雖強,但是,國內創投業者偏好 投資外國公司。而且,剛創業時,微晶的產品與獲利模式還沒有被證明,因此台北翻譯社,短時間無法說服創投來投資。把自己的身家財產都投進微晶的曾驥孟,每想及此,就更自我鞭策,白天拜訪客戶與投資人,夜深人靜時在實驗室咬著牙作研究。 有一次,曾驥孟的美國老師寫信來,要他回美國帶領實驗室的研發團隊。當時,曾驥孟欲哭無淚,徹夜難眠,但是,想到微晶員工,他覺得「這不只是我的公司,這關係到30幾個家庭,」有雨台北翻譯社的深夜,路面晦暗不明,曾驥孟開著車說著。第二天,他把老師的信件刪除,繼續扛起責任,不再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