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 04:10:25stanleyvqy
運彩店家 經銷商證號運彩 霞喀羅古道賞楓一日遊
台灣運彩網球,台灣運彩網路投注,台灣職棒有幾隊,中信兄弟球,中華職棒第七戰,樂天職棒,富邦悍將毛巾,味全龍多力,美國職棒有幾隊,mlb紅襪,日本職棒手遊時序是北台灣熱門賞楓地「霞喀羅古道」最適合健行的季節,昔日泰雅族獵徑變身國家級的賞楓步道,不止有楓樹林還有豐富的歷史故事,最後走到建於日治大正10年的白石吊橋返程,吸引無數山友前往賞楓。
橫跨新竹縣五峰鄉清泉部落與尖石鄉秀巒部落間的霞喀羅古道,全長約22公里,此行選擇輕鬆的一日遊路線,從養老端進走到白石吊橋,來回18公里的賞楓路程充滿挑戰性。
參加一日遊霞喀羅賞楓行程,早上搭乘高鐵至新竹,再搭乘專車直達養老登山口,全程由專業登山嚮導陪同,一起探尋霞喀羅古道的楓葉之美。
霞喀羅古道滿山微紅的楓樹林,交織紅色與橘黃色的美麗山谷,沿途還有竹林與吊橋等景緻。
出發前傳送通知,提醒注意事項,保暖外套、雨衣、市集買香腸的現金也要準備…
一早從新竹車站出發。新竹車站是全台唯一沒有招牌的火車站,建築樣式融合了西方建築特色, 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俱是古蹟。
新竹車站是清朝時「劉銘傳鐵路」的終點。前往六家車站在高鐵站集合出發。
霞喀羅古道賞楓一日遊在新竹高鐵站接載同行山友,直奔尖石鄉秀巒村養老部落。
沒有到內灣老街一遊,從竹60縣道進入山區。竹60線(尖石-新光),全長46.5公里,為新竹最長的鄉道,全台灣第二長的鄉道。
先到超商補給行程的行動糧(午餐)。
那羅部落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600至1800公尺。是通往司馬庫斯及鎮西堡兩大巨木之鄉的必經之路。
油羅溪是頭前溪的分支。日治時期村民在吊橋上碰面會說「油羅溪谷」(日語多多指教),是油羅溪名的由來。
尖石鄉公所在那羅櫻花文學林舉辦「文學在尖石」的活動,重現那羅的文學風采。
高鐵站出發至登山口超過65公里,沿路經那羅部落、宇老觀景台、泰崗部落等,雖然沒有司馬庫斯的遙遠,也要重重山路後才能抵達目的地。
竹60縣道旁出現楓紅,沿途佈滿了賞楓的氣息。
海拔1450公尺的宇老派出所是全國最高的鐵馬驛站,是北部車友練腳力的鐵騎路線。
宇老派出所位於尖石鄉玉峰村,宇老門牌1號。
往山下眺望,應該是竹東與新竹市,天氣好還能看見台灣海峽。
宇老是尖石鄉前、後山地區的分界。派出所前方有景觀台,可盡覽前後山的景緻。
往下俯視深峻谷底,遠處峰巒高聳,冬季最美雲海正在湧現…
續行出發,錦屏後山產業道路通往賞楓景點-霞喀羅國家步道。
道路環山而上,來到田埔教會,可看到對面山頭泰崗觀景台。
海拔將近1600公尺的魯壁山。泰雅族語的「魯壁」為供歇息、坐下休息的草皮之意。
為管制遊客人數,外來車輛依管制時間憑通行證進入部落,無通行證不得進入部落。
入口與部落有段距離,有統一收信件的信箱,郵差不必走太遠。
領隊集合同行山友檢查裝備,不帶上山的裝備或衣物都存放在車上。
整裝暖身後,往霞喀羅養老登山口前進。
養老端步道口設有市集、停車場及新建的公廁。
市集為當地族人販售蔬果等農產品。先預訂,回程再取也行。
停車場滿滿車輛,可見霞喀羅是人氣很高的健行路線。
國家歷史步道標示非常清楚。每五百公尺就有標示。第一路標先賺200公尺距離。
今天由養老登山口(22K)往白石吊橋(13K)前進,來回18公里的賞楓之旅。
養老(Yoro)不是「待退等退休」的地方,是泰雅族基納吉群的部落音譯,原意為「穀倉的防鼠板」。
霞喀羅古道在日治時期修築警備道路,沿途經田村台、松下、楢山、朝日、柘楠、白石、見返、馬鞍、武神、栗園等10座駐在所。現僅保留田村台、楢山、朝日、白石、武神、馬鞍、栗園等遺址。
古道早期是石鹿清與養老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用於社交、通婚、貿易等用途的交通要道。
登山口里程樁標示22K。二端都能當起點,也是終點…
霞喀羅古道海拔高度1,600至1,900公尺,可參加全程及原路折返行程,也能規劃二日行程(白石駐在所野營)。
今天參加一日賞楓行程從養老登山口至白石吊橋來回,約5小時能完成。
霞喀羅古道有標示的登山口。
網路接駁行程大多從養老端上山,離賞楓點比較近。
霞喀羅(Syakaro),泰雅族語意為「烏心石」樹木,可惜路上已不多見。
出發走上歷史古道,沿路較為泥濘的山路外,大致都平緩好走。
遠方山頭是標高2260公尺養老山,是冷門的中級山。
有賣烤香腸、關東煮的小店,回程吃碗熱熱的黑輪湯或馬告香腸再下山,不妨捧場一下。
古道昔日為泰雅族獵徑,日治時期開建林道,硬炸的山壁不少,足見工程之艱辛。
林蔭撒在林道上,放鬆心情慢走先熱身。
進入古道都是好走的泥土步道。
很快走完500公尺。
迎面是小竹林,對粟園的竹林來說,這只是小菜一碟。
粟園的孟宗竹、馬鞍的楓香林、薩克亞金溪的白石吊橋,三者構成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的三大奇景。
有時緊貼山壁而行,容易落石處請加速通過…
隨海拔漸高,偶見藍天與山景。期望今天都是好天氣。
國家級步道除了美景,還有昔日駐在所遺留的土牆、酒瓶、電話桿(線)、礙子等歷史痕跡…
美景與步道走來很愉快,不知不覺走了1公里。
沿線棧橋都有編號,一路賞景快步走,很快就抵達楓樹林。
橋連在一起,橋上就能看見瀑布。
瀑布旁有水源,擦臉提振精神,再出發。
路面出現機車痕跡,傳說的「野狼機車隊」隨時會現身…
古道有刻意整理,寬平好走,沒有太陡的坡,便於健走與機車通行。
較危險路段有輔助網及繩索確保安全,避免發生摔落事件。
首次看見楓紅在群樹裡現身。
楓林區染成一片通紅。
紅色的楓葉緩緩飄落,相當浪漫…
二公里走完,正好有山景可看。
偶有展望點,雖然不能細數山頭,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500公尺就有里程樁,沒有迷路的機會。
出發3公里來到木炭窯遺址。
木炭窯遺址設置解說牌與休憩點。曾在能高越嶺道、浸水營、中之關都發現木炭窯遺址。
木炭窯提供駐在所日警們溫暖的來源,利用燒紅的炭火暖身、煮開水,是寒冷的日子裡,最幸福的事!
燒製木炭的原枓就地取材。
路旁出現九芎樹。樹皮褐色夾雜著白色的塊斑,光亮平滑,是當燒製木炭的上好原料。
出現高聳的桂竹林沿著古道向遠方延伸,粟園駐在所到了。
粟園駐在所在古道上方,也是無敵竹林景觀的起點。
粟園駐在所原名是「塔拉卡斯駐在所」。泰雅族語「塔拉卡斯」是小米之意。
「粟園」顧名思義是「栽種小米之地」。如今植群已被桂竹林取代。
竹林對泰雅族非常重要,從族人建造房舍、取水的竹管、編製竹簍還有武器等,更見證部落生活發展史與竹材息息相關。
粟園的桂竹林令人驚艷,猶如走入電影「臥虎藏龍」場景。
竹林密境形成一條天然靜謐的綠林隧道。
昔日駐在所編制有警官、眷屬、警手等,仍能從遺跡圖中了解「駐在所」的規模與警力。
霞喀羅古道是目前所有古道中,駐在所密度最高的一條, 平均三、四公里設有一座,可知當時泰雅族人抗日力量之強烈與頑強。
現僅餘地基、疊石供遊客回憶。
駐在所選址都在古道上方,能隱藏不被發現,還能監視過往原住民動態。
竹林高約一、二十公尺,抬頭望見陽光閃爍於竹梢間。
聽到由遠而近的機車聲,馳騁在古道上野狼機車出現,應是協作趕運物資,還有氣力不佳的山友。
續走來到18公里處。
古道完全沒有階梯,還沿等高線緩升緩降,據說能便於運補與威嚇原住民的砲車行進。
走累了,路旁倒木是最好的座椅與休息區。
有時能找到人為遺跡是昔日通報訊息的電話線礙子。
「礙子」還留著電話線,昔日駐在所通報使用的電話線部件。
竹子圍起來的柵欄,千萬別走過去,上方高繞才是安全的路。
17公里,馬鞍駐在所到了。
馬鞍駐在所入口像是馬鞍的地形。
二側有高高的疊石。
賞楓聖地馬鞍駐在所到了。
剛好位在二座山頭間的馬鞍駐在所,昔日有五間夯土屋。
走上夯土屋平台,遺址上空無舊物。
離武神駐在所2.1公里,距目標白石吊橋還有3.1公里,約一小時就能抵達。
部落昔日以栽培椴木香菇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在駐在所舊址一帶栽植椴木所需的楓香林。
隨著部落養菇產業式微,大片成林的楓香意外成為古道上賞楓的絕佳地點。
抬頭是大片的楓葉林,陽光照射下天空變成了青黃一片。
每到秋季,楓葉逐漸轉紅,馬鞍是古道上美景。
滿山遍地楓葉片片,這片世外桃源的景緻,是冬季限定版!
臺灣要觀賞到滿山楓紅的景色,必須氣候由暖乍寒,日夜溫差超過15度以上。每年頭兩波寒流來襲後的三、四天,正是楓葉轉紅的時機。
標示往白石吊橋與登山口正好都5公里、2小時。
山友們遺址旁下休息,在飄落楓紅間,以楓林為天,休息後整裝繼續未完旅程。
小休息吃點行動糧。
脫下中層保暖衣,能更輕鬆的走…
四週都是楓香林。
最佳賞楓處楓紅大呈現。
略事休息,往薩克亞金溪深處前進。
走出楓樹林,隨古道山壁前行,一回頭馬鞍楓葉林又整片映入眼眶。
綠樹襯墊著青黃楓葉,大自然調色盤,藍天白雲青黃綠多彩....
這楓紅美景就是剛才馬鞍駐在所的楓林。
一抬頭,楓葉乘風緩緩而下。
紅橙色的楓葉相當浪漫。
橋上遠眺有名氣的老楓樹。
過橋後發現登山路條不少,是往布奴加里山的登山口。
拐個彎看清楚剛經過的橋,悠美的溪谷景觀。
重返古道,倒樹切開便於通行。
倒樹切成座椅,供遊客休息。
15K來到武神駐在所遺跡。
武神駐在所有上、下二層駁坎,依舊無任何遺跡留下。
吊橋只剩一公里,加油…
小空地沒有座椅供山友休息,林下涼爽舒適野餐。
空地一角發現1983年份的礙子,是40年前中華電信的舊品。
過了武神駐在所,平緩古道要高遶通過才能抵達吊橋,被告示封起來的舊道千萬不要走 !
野狼機車停車場,協作揹負物資走到白石駐在所,供應二日行程的遊客晚、午餐…
陡上到白石吊橋約30分鐘。當日往返的遊客能把背包暫置,吊橋折返後記得取回。
全程唯一陡上,是使用登山杖的地方。
緊接是垂直90度的下坡,有木梯繩索協助下坡。過繩梯再小段上坡,就能抵達吊橋。
此地曾經發生摔落溪谷的不幸事故,一定要站穩再踏下坡,登山杖收起來比較安全。
最後一段陡上木梯,聽到溪流聲,白石吊橋到了。
在歷史遺跡看著趕往白石駐在所露營的山友,從石鹿登山口走全程遊客們,都必須走過白石吊橋完成旅程。
吊橋建於日治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今年吊橋剛好滿102歲。
白石又稱「薩克亞金」,泰雅族語意為:可做鋒利刀鋒的亮白石頭。
解說板說吊橋是一日遊的終點。
吊橋橫跨塔克金溪,橋長145公尺,深達90公尺,昔日能通行砲車的橋面遭縮減。走到橋中央會搖晃,膽小的遊客要直視,不要往橋下看…
吊橋上靜覽群山環繞的壯麗山景。
走過吊橋,略走小段是僅存的白石駐在所(取自網路照)。
終於要走回程了…
午餐自理,吃麵包、八寶粥比較有飽足感。
來時是陡下,回程變爬天梯陡上。
原路折返,古道沒有很多特色景點,走全程不如挑楓葉的季節來走半段…
回程能慢慢走,蒐集路旁植物照。
發現黑色天南星植物。
台灣紅榨槭。
古道沒幾個展望點,想看大景的山友會失望。
走不動的女山友由野狼機車直送,不到半小時就能抵登山口。
回程變身下山急行軍,也許歸心似箭,一路直達登山口…
出發時答應要光顧的關東煮,要好好犒賞自己。
聞到誘人烤肉味,用馬告灌製的部落香腸。
馬告在夏季結果,黑黑的果實,被美食家形容是「山林裡的黑珍珠」。
老闆讓大家「馬告」吃到飽,那就別客氣了…
黑色小點是馬告(山胡椒),老闆說是純天然的調味料,或是家常菜的調味品,拌炒肉片去除腥味。
回到養老登山口,來回18公里,含休息用了5小時完成「賞楓觀竹走吊橋」的行程,國家級的霞喀羅古道,一路平緩好走,適合全家老少共遊,遊客隨時調整遠近距離。
平安圓滿完成霞喀羅賞楓行,大家快樂而歸…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橫跨新竹縣五峰鄉清泉部落與尖石鄉秀巒部落間的霞喀羅古道,全長約22公里,此行選擇輕鬆的一日遊路線,從養老端進走到白石吊橋,來回18公里的賞楓路程充滿挑戰性。
參加一日遊霞喀羅賞楓行程,早上搭乘高鐵至新竹,再搭乘專車直達養老登山口,全程由專業登山嚮導陪同,一起探尋霞喀羅古道的楓葉之美。
霞喀羅古道滿山微紅的楓樹林,交織紅色與橘黃色的美麗山谷,沿途還有竹林與吊橋等景緻。
出發前傳送通知,提醒注意事項,保暖外套、雨衣、市集買香腸的現金也要準備…
一早從新竹車站出發。新竹車站是全台唯一沒有招牌的火車站,建築樣式融合了西方建築特色, 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俱是古蹟。
新竹車站是清朝時「劉銘傳鐵路」的終點。前往六家車站在高鐵站集合出發。
霞喀羅古道賞楓一日遊在新竹高鐵站接載同行山友,直奔尖石鄉秀巒村養老部落。
沒有到內灣老街一遊,從竹60縣道進入山區。竹60線(尖石-新光),全長46.5公里,為新竹最長的鄉道,全台灣第二長的鄉道。
先到超商補給行程的行動糧(午餐)。
那羅部落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600至1800公尺。是通往司馬庫斯及鎮西堡兩大巨木之鄉的必經之路。
油羅溪是頭前溪的分支。日治時期村民在吊橋上碰面會說「油羅溪谷」(日語多多指教),是油羅溪名的由來。
尖石鄉公所在那羅櫻花文學林舉辦「文學在尖石」的活動,重現那羅的文學風采。
高鐵站出發至登山口超過65公里,沿路經那羅部落、宇老觀景台、泰崗部落等,雖然沒有司馬庫斯的遙遠,也要重重山路後才能抵達目的地。
竹60縣道旁出現楓紅,沿途佈滿了賞楓的氣息。
海拔1450公尺的宇老派出所是全國最高的鐵馬驛站,是北部車友練腳力的鐵騎路線。
宇老派出所位於尖石鄉玉峰村,宇老門牌1號。
往山下眺望,應該是竹東與新竹市,天氣好還能看見台灣海峽。
宇老是尖石鄉前、後山地區的分界。派出所前方有景觀台,可盡覽前後山的景緻。
往下俯視深峻谷底,遠處峰巒高聳,冬季最美雲海正在湧現…
續行出發,錦屏後山產業道路通往賞楓景點-霞喀羅國家步道。
道路環山而上,來到田埔教會,可看到對面山頭泰崗觀景台。
海拔將近1600公尺的魯壁山。泰雅族語的「魯壁」為供歇息、坐下休息的草皮之意。
為管制遊客人數,外來車輛依管制時間憑通行證進入部落,無通行證不得進入部落。
入口與部落有段距離,有統一收信件的信箱,郵差不必走太遠。
領隊集合同行山友檢查裝備,不帶上山的裝備或衣物都存放在車上。
整裝暖身後,往霞喀羅養老登山口前進。
養老端步道口設有市集、停車場及新建的公廁。
市集為當地族人販售蔬果等農產品。先預訂,回程再取也行。
停車場滿滿車輛,可見霞喀羅是人氣很高的健行路線。
國家歷史步道標示非常清楚。每五百公尺就有標示。第一路標先賺200公尺距離。
今天由養老登山口(22K)往白石吊橋(13K)前進,來回18公里的賞楓之旅。
養老(Yoro)不是「待退等退休」的地方,是泰雅族基納吉群的部落音譯,原意為「穀倉的防鼠板」。
霞喀羅古道在日治時期修築警備道路,沿途經田村台、松下、楢山、朝日、柘楠、白石、見返、馬鞍、武神、栗園等10座駐在所。現僅保留田村台、楢山、朝日、白石、武神、馬鞍、栗園等遺址。
古道早期是石鹿清與養老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用於社交、通婚、貿易等用途的交通要道。
登山口里程樁標示22K。二端都能當起點,也是終點…
霞喀羅古道海拔高度1,600至1,900公尺,可參加全程及原路折返行程,也能規劃二日行程(白石駐在所野營)。
今天參加一日賞楓行程從養老登山口至白石吊橋來回,約5小時能完成。
霞喀羅古道有標示的登山口。
網路接駁行程大多從養老端上山,離賞楓點比較近。
霞喀羅(Syakaro),泰雅族語意為「烏心石」樹木,可惜路上已不多見。
出發走上歷史古道,沿路較為泥濘的山路外,大致都平緩好走。
遠方山頭是標高2260公尺養老山,是冷門的中級山。
有賣烤香腸、關東煮的小店,回程吃碗熱熱的黑輪湯或馬告香腸再下山,不妨捧場一下。
古道昔日為泰雅族獵徑,日治時期開建林道,硬炸的山壁不少,足見工程之艱辛。
林蔭撒在林道上,放鬆心情慢走先熱身。
進入古道都是好走的泥土步道。
很快走完500公尺。
迎面是小竹林,對粟園的竹林來說,這只是小菜一碟。
粟園的孟宗竹、馬鞍的楓香林、薩克亞金溪的白石吊橋,三者構成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的三大奇景。
有時緊貼山壁而行,容易落石處請加速通過…
隨海拔漸高,偶見藍天與山景。期望今天都是好天氣。
國家級步道除了美景,還有昔日駐在所遺留的土牆、酒瓶、電話桿(線)、礙子等歷史痕跡…
美景與步道走來很愉快,不知不覺走了1公里。
沿線棧橋都有編號,一路賞景快步走,很快就抵達楓樹林。
橋連在一起,橋上就能看見瀑布。
瀑布旁有水源,擦臉提振精神,再出發。
路面出現機車痕跡,傳說的「野狼機車隊」隨時會現身…
古道有刻意整理,寬平好走,沒有太陡的坡,便於健走與機車通行。
較危險路段有輔助網及繩索確保安全,避免發生摔落事件。
首次看見楓紅在群樹裡現身。
楓林區染成一片通紅。
紅色的楓葉緩緩飄落,相當浪漫…
二公里走完,正好有山景可看。
偶有展望點,雖然不能細數山頭,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500公尺就有里程樁,沒有迷路的機會。
出發3公里來到木炭窯遺址。
木炭窯遺址設置解說牌與休憩點。曾在能高越嶺道、浸水營、中之關都發現木炭窯遺址。
木炭窯提供駐在所日警們溫暖的來源,利用燒紅的炭火暖身、煮開水,是寒冷的日子裡,最幸福的事!
燒製木炭的原枓就地取材。
路旁出現九芎樹。樹皮褐色夾雜著白色的塊斑,光亮平滑,是當燒製木炭的上好原料。
出現高聳的桂竹林沿著古道向遠方延伸,粟園駐在所到了。
粟園駐在所在古道上方,也是無敵竹林景觀的起點。
粟園駐在所原名是「塔拉卡斯駐在所」。泰雅族語「塔拉卡斯」是小米之意。
「粟園」顧名思義是「栽種小米之地」。如今植群已被桂竹林取代。
竹林對泰雅族非常重要,從族人建造房舍、取水的竹管、編製竹簍還有武器等,更見證部落生活發展史與竹材息息相關。
粟園的桂竹林令人驚艷,猶如走入電影「臥虎藏龍」場景。
竹林密境形成一條天然靜謐的綠林隧道。
昔日駐在所編制有警官、眷屬、警手等,仍能從遺跡圖中了解「駐在所」的規模與警力。
霞喀羅古道是目前所有古道中,駐在所密度最高的一條, 平均三、四公里設有一座,可知當時泰雅族人抗日力量之強烈與頑強。
現僅餘地基、疊石供遊客回憶。
駐在所選址都在古道上方,能隱藏不被發現,還能監視過往原住民動態。
竹林高約一、二十公尺,抬頭望見陽光閃爍於竹梢間。
聽到由遠而近的機車聲,馳騁在古道上野狼機車出現,應是協作趕運物資,還有氣力不佳的山友。
續走來到18公里處。
古道完全沒有階梯,還沿等高線緩升緩降,據說能便於運補與威嚇原住民的砲車行進。
走累了,路旁倒木是最好的座椅與休息區。
有時能找到人為遺跡是昔日通報訊息的電話線礙子。
「礙子」還留著電話線,昔日駐在所通報使用的電話線部件。
竹子圍起來的柵欄,千萬別走過去,上方高繞才是安全的路。
17公里,馬鞍駐在所到了。
馬鞍駐在所入口像是馬鞍的地形。
二側有高高的疊石。
賞楓聖地馬鞍駐在所到了。
剛好位在二座山頭間的馬鞍駐在所,昔日有五間夯土屋。
走上夯土屋平台,遺址上空無舊物。
離武神駐在所2.1公里,距目標白石吊橋還有3.1公里,約一小時就能抵達。
部落昔日以栽培椴木香菇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在駐在所舊址一帶栽植椴木所需的楓香林。
隨著部落養菇產業式微,大片成林的楓香意外成為古道上賞楓的絕佳地點。
抬頭是大片的楓葉林,陽光照射下天空變成了青黃一片。
每到秋季,楓葉逐漸轉紅,馬鞍是古道上美景。
滿山遍地楓葉片片,這片世外桃源的景緻,是冬季限定版!
臺灣要觀賞到滿山楓紅的景色,必須氣候由暖乍寒,日夜溫差超過15度以上。每年頭兩波寒流來襲後的三、四天,正是楓葉轉紅的時機。
標示往白石吊橋與登山口正好都5公里、2小時。
山友們遺址旁下休息,在飄落楓紅間,以楓林為天,休息後整裝繼續未完旅程。
小休息吃點行動糧。
脫下中層保暖衣,能更輕鬆的走…
四週都是楓香林。
最佳賞楓處楓紅大呈現。
略事休息,往薩克亞金溪深處前進。
走出楓樹林,隨古道山壁前行,一回頭馬鞍楓葉林又整片映入眼眶。
綠樹襯墊著青黃楓葉,大自然調色盤,藍天白雲青黃綠多彩....
這楓紅美景就是剛才馬鞍駐在所的楓林。
一抬頭,楓葉乘風緩緩而下。
紅橙色的楓葉相當浪漫。
橋上遠眺有名氣的老楓樹。
過橋後發現登山路條不少,是往布奴加里山的登山口。
拐個彎看清楚剛經過的橋,悠美的溪谷景觀。
重返古道,倒樹切開便於通行。
倒樹切成座椅,供遊客休息。
15K來到武神駐在所遺跡。
武神駐在所有上、下二層駁坎,依舊無任何遺跡留下。
吊橋只剩一公里,加油…
小空地沒有座椅供山友休息,林下涼爽舒適野餐。
空地一角發現1983年份的礙子,是40年前中華電信的舊品。
過了武神駐在所,平緩古道要高遶通過才能抵達吊橋,被告示封起來的舊道千萬不要走 !
野狼機車停車場,協作揹負物資走到白石駐在所,供應二日行程的遊客晚、午餐…
陡上到白石吊橋約30分鐘。當日往返的遊客能把背包暫置,吊橋折返後記得取回。
全程唯一陡上,是使用登山杖的地方。
緊接是垂直90度的下坡,有木梯繩索協助下坡。過繩梯再小段上坡,就能抵達吊橋。
此地曾經發生摔落溪谷的不幸事故,一定要站穩再踏下坡,登山杖收起來比較安全。
最後一段陡上木梯,聽到溪流聲,白石吊橋到了。
在歷史遺跡看著趕往白石駐在所露營的山友,從石鹿登山口走全程遊客們,都必須走過白石吊橋完成旅程。
吊橋建於日治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今年吊橋剛好滿102歲。
白石又稱「薩克亞金」,泰雅族語意為:可做鋒利刀鋒的亮白石頭。
解說板說吊橋是一日遊的終點。
吊橋橫跨塔克金溪,橋長145公尺,深達90公尺,昔日能通行砲車的橋面遭縮減。走到橋中央會搖晃,膽小的遊客要直視,不要往橋下看…
吊橋上靜覽群山環繞的壯麗山景。
走過吊橋,略走小段是僅存的白石駐在所(取自網路照)。
終於要走回程了…
午餐自理,吃麵包、八寶粥比較有飽足感。
來時是陡下,回程變爬天梯陡上。
原路折返,古道沒有很多特色景點,走全程不如挑楓葉的季節來走半段…
回程能慢慢走,蒐集路旁植物照。
發現黑色天南星植物。
台灣紅榨槭。
古道沒幾個展望點,想看大景的山友會失望。
走不動的女山友由野狼機車直送,不到半小時就能抵登山口。
回程變身下山急行軍,也許歸心似箭,一路直達登山口…
出發時答應要光顧的關東煮,要好好犒賞自己。
聞到誘人烤肉味,用馬告灌製的部落香腸。
馬告在夏季結果,黑黑的果實,被美食家形容是「山林裡的黑珍珠」。
老闆讓大家「馬告」吃到飽,那就別客氣了…
黑色小點是馬告(山胡椒),老闆說是純天然的調味料,或是家常菜的調味品,拌炒肉片去除腥味。
回到養老登山口,來回18公里,含休息用了5小時完成「賞楓觀竹走吊橋」的行程,國家級的霞喀羅古道,一路平緩好走,適合全家老少共遊,遊客隨時調整遠近距離。
平安圓滿完成霞喀羅賞楓行,大家快樂而歸…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