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7 11:42:56terese shan
治療師的反思七: 我孩子何時會好?
寫在前頭:
畢業後,雖然變換不同工作地點、工作領域,但卻一直從事職能治療的工作,算算也已15年了;在每天看似千篇一律的工作內容中,因為需面對不同的家屬、老師、醫事人員、孩子等,所以使我每日的工作充滿挑戰;在與每位個案互動,不覺的也走進他們的生命故事中,有的相處短暫,僅是主雇、服務醫療的關係,也有的卻成了長久的良師益友,感謝與他們互動,使我從中學習到許多。
一直想將與他們互動的點滴及生命的故事,一一寫下來,作為一個臨床工作的告解及記錄,也希望藉由每篇文章分享給其他同業及身障家屬,告訴他們,其實我們醫療人員也是人、我們也需要不斷從經驗中成長學習、我們同樣也需要被支持…。
註:秉持個案隱私及醫療倫理,文中人事物都有更改、隱藏、錯置,寫文的目的,僅想抒發及公益分享個人臨床心得及感想,並非揭發個案隱私,因此請勿對號入座或做過多聯想。
我孩子何時會好?
“我孩子何時會好?”臨床上已經數不清聽了幾遍家長問我這個問題了?
當肉毒桿菌第一次在某間教養院發表時,看著有一位下肢原本無法站立的腦性麻痺的五歲女孩站起來,步行幾步時,有位白髮斑白的老爸爸情緒激動的說:我就知道有一種藥會治好我腦性麻痺的孩子,雖然我孩子30歲了,但我願意等下去…”。那時聽到這話,看到這場景,身為療育人員的我們也很激動,但原因不是和他們一樣,而是眼前會走路的女孩,可是我們及家長共同努力多少年所訓練出來的結果啊!藥物只是其中之一的小因素啊!
但同樣的夢想也同樣發生在自閉症、智能障礙等家長身上,當然剛開始也發生在還是菜鳥治療師的我身上….
“老師,要用什麼方法或是技巧才能使自閉症強迫性的自我刺激或是自我傷害的行為完全消失掉….”我問臨床督導很資深的職能治療老師。
“自閉症其中一個臨床的行為特徵就是自我刺激或是自我傷害的行為,如果能完全改善消失,就不是自閉症的診斷了…要轉化及改善此行為對孩子日常生活的影響…”資深的職能治療老師平靜的回答道。
多年後,我也平靜的用這個答案回答問問題的學弟妹、家長、老師等;究竟“我孩子何時會好?”我想身為當事人且深受其困擾的孩子,其實應該比我們更想知道吧?
治療師的反思:
1.活在當下,我想比一直追尋著“我孩子何時會好?”還要來得踏實吧?在我們陪伴身障孩子成長之餘,別忘了其實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教導我們許多的事,透過孩子,我們發現平凡、簡單的快樂、透過孩子,我們有勇氣去面對我們平時不敢去做的事、我們認識到更多的人、我們學習到更包容、更感恩。
2.不去追問“我孩子何時會好?”,並不代表我們要消極的去面對孩子因疾病所帶來的不可逆的動作行為,相反的,我們要更積極去面對這個挑戰,善用輔具、改變作息習慣、豐富生活內容、移轉注意力等;孩子都充滿生命力的活著,我們怎可輕言放棄呢?加油!
(悄悄話)
2016-02-21 09: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