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30 11:13:48逸嵐

寶藏巖

繁華的台北市區之中潛藏著「寶藏巖部落」。
  寶藏巖寺建於清乾隆年間,後有少數住戶形成,聚落曾一度劃為軍事地; 1970~1980年間為擴張期,1993年公告拆遷後戶數漸漸減少。房屋有所損壞也因經濟及拆遷問題而少有整修,有些國內外藝文界的人與台大師生,對當地的人文活動做了些努力,因此幾年前,此地終被劃歸市定古蹟,免於被拆除改建公園。

第一次看到「寶藏巖」是民視的專題。第一次拜訪則是整建時走入,看到一整排層疊的信箱、半開的民房有人正在吹著頭髮,隨即被保全人員請出場,當時的寶藏巖正因為台北市政府的介入……

  沒有跟著風潮拜訪寶藏巖,而是選在政府大拜拜完後,還遺留什麼……



 乍看汀州路會以為它是繁忙的公館,不過它隱身在深處,我從河濱自行車道進入。


服務人群的崔媽媽也設有辦公室


地標 簡易風車



從河濱自行車道看寶藏巖


部落前的白千層


自給自足的農民


潔淨的睡蓮


裝置藝術對政府而言是破繭而出還是作繭自縛

損及文化面


居民的信仰中心


以紅線維持居民的生活自主


敗落的民房說明他們的弱勢


並排的信箱一個信箱一個弱勢家庭


假日時分總可看到實驗劇團商借排戲


防空洞


實驗劇團



道具


巷弄


窄小的巷弄 其上為裝置藝術


呼喊 抗議 無盡的想像


傾毀的場景


繁華與貧困自給的對比


悠閒的貓


令人懷念的領袖


破壞原有幽靜的寓言


芭樂的果實說明原本寶藏巖人的一生

有新生了綠色果實

有日暮的黃色果實

有以完成生命歷程的枯果

出生回歸的都在自己部落裡

 

走訪寶藏巖勿喧嘩靜靜的用相機記錄屬於自己的感受






上一篇:旗山生活體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