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 04:00:00天光

【思科學】真理如何能夠越辯越明?

【思科學】真理能夠越辯越明?

 

壹、【實證是好的,但是..】

 

當代科學研究本身,首先重視的是「嚴謹審慎的做學問態度」。由此態度出發,產生「實事求是」與「踏實、務實」的研究精神。

 

這樣的態度,最大的優點在於有效去除「誇大、虛構性想像、過度解讀、結論的不確定性」。

 

因此,這樣的態度就會鼓勵並引導學人培養出「實證精神」,並減少許多容易不小心踩入的科學誤區。

 

由於重視實證,知識的累積將從最堅實的基礎開始,比較少出現一推就垮的「空中樓閣」。

 

但由於個人的智能及所知都有侷限性,每個研究者都要花費龐大時間精力用來強化「早已十分確定的結論」,只是為了補強證據,讓結論的地基更堅硬,累積的學問樓房能夠更不容易被風暴與地震所擊潰。這樣就會導致幾個問題:

 

第一、做研究來累積學問的速度變得極慢。(因為時間大都耗在舉證了)

 

第二、「未知待詳考」的領域越變越大,無限膨脹。(正所謂越研究,知道越多後,發現自己的無知也越多。)

 

第三、專業分工越來越細,通才型人物越來越缺乏;「整全式思維」變得十分珍貴稀有。

   

這主要是因為碎片化、原子化的科學研究,容易產生「局部過度理性」以及「整體性盲點」;前者近於成語「鑽牛角尖」或「關在象牙塔內」;後者則近於成語「見樹不見林」或「執著枝微末節、捨本逐末」。

 

第四、「無證據」或「證據稀少」或「證據不直接」的領域,被主流學術研究圈所忽略、邊緣化、甚至貶抑與排斥。

 

由於許多人無法辨認「無法證明為真」及「證明為假」的區別,由此衍生出許多誤解與雞同鴨講的狀況。

  

(前者指「無足夠證據能證明為真」,後者指「有足夠證據能證明為假」,兩者截然不同,且中間有龐大的「真假未明」灰色地帶。)

  

例如這樣的對話,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A:「我昨天祈禱後,病就好了!可見神是存在的!」

 

B:「無任何科學證據證明鬼神存在,你的病好了,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A:「你不是我,無法體會我的感受,如此真實。那樣但神蹟不可思議,不會只是心理作用。」

 

B:「我數十年來研究幾百例這類心理現象,你的案例並不稀奇。我還不曾從這幾百則案例中找到鬼神真的存在的證據。連祂們的一根毛髮或指甲也找不到!」

 

A:「鬼神是靈體,不是一般的物質,怎可能有毛髮指甲這類物質讓你找到?」

 

B:「如果靈體不是物質,那就是純粹內心的事了!根本不能說真的存在!」

 

A:「所以,你認為所有內在心靈的事物,都是不存在囉?」

 

B:「就算存在,也只是一堆腦電波、血壓、呼吸頻率、生理激素分泌的變化數值罷了!你若硬要說這樣就叫做“存在”,我也尊重。但在我的定義裡,這就叫做“不存在”。」

 

A:「你這個死硬的無神論者,你沒救了!」

 

B:「我不信神照樣活得好好的,還需要什麼救不救?倒是你如此狂熱迷信,你才沒救了!」

 

兩人於是不歡而散。

 

(以上2024-06-30 FB)

 

 

貳、【真假的無常性】

  

您或許會好奇:上例當中的兩人,誰比較正確?誰比較有邏輯?比較有邏輯的一方是否就是正確的一方?或說至少是錯誤較不嚴重的一方?

 

  

筆者的回答是-

 

1.兩人結論都錯、都沒邏輯。兩人推理過程也都犯了邏輯上的謬誤。

 

2.有無邏輯和想法正確與否,無直接相關,但有間接相關。

  

尋常人所說的「有或沒有邏輯」,都只是局部特定時空中、特定條件下,在某個封閉且有規則的推理系統中,才能運作(例如數學)。

  

然而,真正的宇宙人生,不會是簡單封閉的推理系統,且通常沒有固定不變的運作規則,屬於開放且複雜的思維,必須考慮到不確定或非具體的各項因素。

 

在這樣複雜的世界裡,是非對錯與邏輯的有無關係很微小。

 

3.這二人根本在雞同鴨講。彼此的言論交鋒沒有聚焦在同一點;全都是誤把「無法證真」錯認為「已經證偽」。

 

想讓對話有意義、有營養,避免陷入上例那樣的雞同鴨講,有以下三點要件-

   

 

首先,必須放下對於「真假」的既定成見。

  

因為你認為的「真」,有可能是對方眼中的「假」,反之亦然。真假是無常的,必須符合特定因緣條件,才能判斷何謂真、何謂假。

  

 

其次,對於他人言論要有真正的「尊重」。

  

不應只流於表面化的尊重。

 

也就是說,不應只滿足於「你有言論自由,我尊重你,雖然不同意你所說的話」這樣的低層次標準。而是要打從心底尊重對方言論的「存在合理性」。

  

這裡的意思是說,要去尊重對方的結論「在特定前提條件下具有合理性」,並承認自己的想法與結論「只是特定前提條件下的合理答案,而非終極永恆的真理;一旦前提條件或運作規則有所變化,則此刻的暫時合理結論也可能有變化。」

  

 

第三,對於他人想法要有真正的「包容」。

  

也不應只流於表面化的「我願意接納不同的想法」;而是要真正深入體會何謂「不同想法」?不同的原因為何?何謂「接納」?有限度嗎?如果接納有限度,是由於什麼原因?哪些想法被你認為超出限度而無法接納?哪些想法你不僅接納,更願意「欣賞」或「認同」?

  

如果你能確實做到以上三點,那麼,類似上例當中的雞同鴨講情況,就能夠減少至極低;如此也才能讓原本無意義、無營養的口水爭論,轉變成為有意義、有價值的「對話」。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就是指這樣的轉變而言。

 

「用同理心智慧來思維」正是這種轉變的核心基礎。

  

凡是具有「同理心智慧」之人,就會依照對方的思考模式,在對方設想的前提條件下,依照對方認為的規則,整個推理一遍,看看這樣思考後,自己有何感受;如此才可能較完整地理解對方在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會有怎樣的結論。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一過程可能要花一些時間,必須仔細揣摩,才能逐漸看清楚對方的想法大意;但對於某些開悟者、聖者、大思想家來說,這個過程可以十分直覺,看一眼就徹底明白,如同本然的洞見一般。)

  

筆者認為,這樣的思維,有助於體悟佛法八正道當中「正念」、「正思惟」的精神。

 

因為當你運用「同理心智慧」來對話時,你的發言動機必然是真誠、無欺、無私、良善、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事情、不會對他人的不同意見產生瞋恚,同時你必然清楚明白對方的思維模式、情感狀態、性格習性、知識程度、思考前提條件、想法結論的適用範圍與侷限性或無明盲點、獨特性與開創性或言語中流露的亮點..等等。

  

由於「同理心智慧」的存在,你對任何人事物的「實證」,從此超越表相式的「真假」,避免了「感官經驗唯物實證主義」缺乏靈魂、泯滅人性的流弊;但也沒有唯心論者缺乏客觀性的問題。

 

從此你才能夠「直指人心,明見本性」!

  

(以上2024-07-06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