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08:00:00天光

【院士辭審委】蔡總統的信任危機?還是轉機?

【蔡總統的信任危機?還是轉機?】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請辭國產疫苗審查委員,讓國產疫苗的公信力危機雪上加霜。
 
這件事讓人聯想到蔡總統當年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曾打電話拜託環保委員的事情。當時在輿論上也引起一陣波瀾。
 
也許這樣的「拜託」是英早年的行事風格,身為總統後是否仍延續此風格不得而知。
 
但大家都該明白:總統的意志不能影響到任何牽涉客觀公正的獨立專業審查。即使只有暗示,都已是政治大忌,這一步完全不該跨出,何況跨越。雖說蔡總統很可能不曾主動施加壓力給陳培哲,但陳感受到壓力,卻是事實。
 
原因不難理解:蔡總統宣示七月就有國產疫苗上路,如此導致原本應該客觀公正的專業審查委員,忽然感覺到政治壓力。
 
這壓力並非總統親自施力造成,而是因為底下的官員必會有人揣摩上意,積極促成運作,而給審查委員造成非過不可的氣氛,形成心理壓力。
 
這樣的壓力背後的考量,主要是擔心萬一自己在審查時投下反對票,自己要承受其他投贊成票的委員的異樣眼光。或者萬一投票結果是否決,恐造成嚴重的政治後果,不僅是疫苗股價暴跌,更可能嚴重打擊國人對蔡政府的信任,而遭遇國產疫苗支持者或蔡政府支持者的指責。
 
然而,自己明明就「知道」(認定)國產疫苗的研發進度很難趕上七月,尚未開始三期人體實驗的疫苗,自己審查時若要放行過關,這樣的疫苗到底有沒有足夠保護力?很不令人放心。萬一沒有,自己豈非從此要背負歷史罵名?
 
簡而言之,陳認為:要是不能好好審查把關,顯然會違背自己的良心。
 
在這樣的心理下,陳培哲選擇在低調保密的前提下,請辭審查委員,然後透過媒體向蔡總統喊話。這樣的舉動,就不難理解。因為陳自認是在「拯救」一場可能的悲劇或危機。
 
周玉寇批評陳違反專業倫理,有道理嗎?
 
這就見仁見智。因為陳擔任審查委員之事,是周自己爆料出來,大家才知道。陳在請辭後公開對媒體發表「唱衰」的意見,或許不妥,但既然已請辭,就難說有直接違反專業倫理的問題。反而周玉寇自己不當爆料,則明顯違反媒體專業倫理。
 
陳培哲滿腔熱血,自認是在挽救一場悲劇或危機。這樣的心態,到底是浪漫的英雄騎士義舉?還是唐吉軻德的妄想症發作?
 
這裡同樣見仁見智。
 
陳培哲請辭並向蔡總統喊話後,必然進一步重擊國產疫苗的公信力、股價,以及人民對蔡總統的信任。
 
然而陳說的話在其他專業人士看來,未必絕對正確,甚至有人可能認為是毫無意義的愚蠢魯莽之舉,不僅無法挽救人民對國產疫苗的信任感,反而會惡化這樣的信心危機。
 
但陳的發言造成的後果,未必是危機,也可能是機會,這端看蔡總統自己如何面對。
 
陳等於是「拋球」給蔡總統,看蔡總統如何「接球」,接球後如何進行下一步動作。下一秒是得分或失球,完全取決於蔡總統能否做出最正確的回應。
 
假如蔡總統只把陳當成一個瘋子,任由綠營網友去圍剿,則顯然只會把他推向藍營的懷抱,成為替藍營加分的另一個媒體英雄。
 
然而,假如蔡總統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則有機會借力使力,逆轉整個形象危機。
 
必須明白:如此的學術權威不惜犧牲自己與當權者的良好關係(甚至似錦前程),發表罕見的「諍言」,絕對值得蔡總統嚴肅看待。
 
這是蔡總統展現格局與高度的絕佳機會。
 
遭遇這樣的公關危機時,最正確的因應方式,就是總統要親自出面宣示保證:
 
「我已經透過蘇院長轉達給衛福部食藥署同仁知道:絕對要維持國產疫苗審查過程的客觀、專業、與公正性,不能為了趕在七月上路而放水,必須絕對尊重每一位審查委員的獨立意見,做出最合乎科學的決議。」
 
同時務必做好萬一「解盲不過」或「數據不漂亮」的最壞打算。
 
萬一專家們有多人專業判斷時,認為確實不該進行緊急授權,這一可能性必須提前準備好。
 
應該設法聯絡歐美疫苗原廠,提前運來更多疫苗,穩住局勢。或者循美日贈疫苗的模式接洽其他疫苗過剩的國家,加贈一些疫苗給台灣。
 
另外,面對親共陣營不斷運作中國疫苗叩關的壓力,應該正面對決,不能閃躲。
 
中國疫苗的安全性以及保護力,都有很大的疑慮。多數不太願意打中國疫苗的台灣人,只是出於模糊的疑慮感,未必知道其危險與要害所在。政府既然掌握更多國際上有關中國疫苗的正確訊息,就該把相關資訊整理、簡化,透過輿論放送給國人知道。
 
光明正大陳述清楚「為何台灣不會接受中國疫苗?」的具體理由,直接阻斷親共人士炒作輿論的空間,將輿論炮火引回親共人士自己身上,這才是最有力的回應。
 
2021-06-08 11:04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