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3 08:00:00天光

【果位起修?即心是佛?】

 
很多人對佛法中的「即心是佛」、「自性如來」、「果位起修」、「即身成佛」、「眾生本來是佛」....這些觀念搞不清楚,感到疑惑。
 
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某些其實是民間信仰的附佛外道信仰者,喜歡把「你是佛,我也是佛」掛在嘴邊,然後一談到修行時就說自己「無修而修」,結果在日常生活言行中,處處起貪嗔癡;怎麼看都不像是「清淨、尊貴、福慧、圓滿」的佛。
 
這樣的人,其實是所謂的「口頭禪」。嘴巴上喜歡講得好像自己很自在,如禪師一般,但業力現前時,就原形畢露。要對治這類人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去體會廣欽老和尚的「老實念佛」四個字。人一旦發自真心誠意面對自己的無明與業障,就會老實,因此就不會貢高我慢,未證言證,墮入「野狐禪」。
 
「即心是佛」、「自性如來」、「果位起修」、「即身成佛」、「眾生本來是佛」....這些觀念,說穿了,就是一種方便法,讓眾生體會、觀想自己與最尊貴的佛陀平等無二,讓眾生體會自己也能擁有如同佛菩薩一般的慈悲願力、甚深智慧,念念不離利益眾生,無私無我,無求無得。透過這樣的體會與觀想,眾生逐漸感受到自己的心量變大、智慧開顯、煩惱減少、諸事圓滿....因此離真正的佛菩薩果位,就更接近了。
 
這種修行法門,因為常被福薄智淺的眾生誤解;所以,現代佛教在傳布時,面對初發心的大眾,一開始很少講這個。會講到這個,傳布對象幾乎都是已發菩薩道願心的精進修行者。事實上,也唯有「菩薩願力行者」有能力修行這樣的法門。沒有這樣的大心大願,就很難產生菩提道的實踐力,很容易被魔障給阻礙,走入邪路,輕則墮入野狐外道,重則墮地獄。
 
修行人,一旦開始修行,就永遠要記得「老實」就是真正的「果位起修」。想想看,諸佛菩薩豈有不老實的?豈有好高騖遠者? 
 
看似平淡如水的廣欽四字訣「老實念佛」,其實與看似口氣很大的「即心是佛」,同樣是了不起的「修心」法門。只是對治的眾生心病,現象不同罷了。平等無二,沒有高下。
 
 
註:「老實念佛」四個字最早提出的,並不是廣欽上人。只不過廣欽上人大力弘揚此一觀念,影響現代佛教深遠。
 

圖:釋演音(弘一大師)墨寶「老實念佛」。來源:網路。



天光 2018-03-23 11:43:03

【眾生本來是佛,還需要修行嗎?】

要回答這問題,與其思考或翻閱經典,不如好好去參(體會)這個公案:

----------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
(有個童子名叫神會,年紀雖輕,對禪法卻很有心得,他是襄陽高家的小孩,從玉泉來參禮六祖惠能大師)

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
(六祖說:善知識啊,你歷經艱難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是不是有把你的本心帶來呢?若有,應該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誰。不妨把你的體悟說來聽聽。)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神會年紀雖小,談禪法卻很伶俐地說:無住為本心,見性是主人。)
(這其實是六祖講過的話)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
(六祖:你這小沙彌專撿別人說的話來講!)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神會問六祖:和尚您坐禪,見還是不見?)

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
(六祖拿起拐杖往神會打三下,問:我打你,痛還是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
(神會:是痛,也是不痛。)

師曰。吾亦見亦不見。
(六祖:我是見,也是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
(神會:「是見,也是不見」是怎樣的境界?)

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六祖:我的見,是常見己身的過失,不見他人的是非善惡,所以叫做見也是不見。那你所說的,是痛,也是不痛,到底是什麼?如果你不會痛,那你和木頭、石頭豈不是一樣?若是你會痛,那你便是凡夫,會升起瞋恨心。你之前所言,又是見,又是不見,這已經是落在二元對立了。痛或不痛,這就是生滅法。你根本尚未見到自己的本性,還敢賣弄佛法!?)

神會禮拜悔謝。
(神會禮拜,表達懺悔與感謝)

(神會跟在六祖身旁,日後大悟,成為佛教史上弘揚六祖頓悟禪法的關鍵大師,使南方六祖禪法超越北方神秀的漸修禪法,大興於世,成為禪宗唯一主流)

以上出自【六祖法寶壇經、頓漸品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