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7 12:00:00天光

【影評】尋找費里尼:尋找的是費里尼還是愛情?

 

【《尋找費里尼》旅程:尋找的是費里尼?還是愛情?】

 

《尋找費里尼》(In Search of Fellini)是片有著獨特美感風格的電影。它融合了一些常見的吸引人元素:例如,美景、美女、帥哥、愛情、裸露、旅行、冒險、異國情調、追尋夢想、真實故事改編;但它也存在一些某些觀眾可能未必全都「看懂」的成分,例如,夢幻式的情節,透過光影與敘事手法,讓想像與真實交錯難分、多處恍惚迷離的場景,前後敘事邏輯跳躍、多次傻氣白癡般錯過班車而失約,機率極低、帶有懸念未明確解答的結局、向大師致敬而故意引用大師的電影元素….

 

本片的目標市場,大概鎖定的會是:喜歡看電影、具有文青品味、對費里尼有基本了解或喜愛費里尼這樣的觀眾。這樣的觀眾在歐洲與北美地區較多,在台灣就可能比較少。

 

對台灣觀眾來說,除了極少數對影史有研究者外,絕大多數對費里尼不熟;也極少人看過費里尼的電影。因此,在欣賞本片時,許多人可能難以體會:究竟費里尼是何方神聖?有何魅力?為何值得女主角千里迢迢去見他一面?

 

費里尼,作為影史上最知名的導演之一,得過眾多國際獎項。包括五次奧斯卡金像獎、二次威尼斯影展銀獅獎、一次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義大利的Rimini作為費里尼的出生地,感到與有榮焉,遂將一座機場命名為「費里尼機場」。

 

雖說不能僅憑獎項來定義一位創作者是否偉大,但能獲得國際大獎的殊榮,畢竟表示其作品水準受到藝文界重量級評審的認可。其作品的影響力因此不可忽視,它參與建構了當代社會文化的重要層面。

 

費里尼對當代電影創作的影響力極深。許多知名導演都曾表示深受費里尼影響,例如:上一代的伍迪艾倫、大衛林區,以及前一陣子來台灣取景的馬丁史柯西斯等等。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旗艦級大導演-侯孝賢-曾列出個人心目中影史「最佳十大」電影;排名第一的就是費里尼的《阿瑪柯德》。由此可見費里尼在侯導心目中的地位。

 

當好萊塢電影在戰後數十年中,如日中天,佔據地球上多數觀影人口的眼球時。歐陸地區悄悄發生了一股抗拒好萊塢式文化帝國主義的電影運動;重鎮就在法國與義大利。法國誕生了「電影新浪潮」,義大利則發生了「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

 

費里尼代表了義大利電影從戰後初期的「新現實主義」開始,逐漸轉向「新現代主義」的風格,帶有「抽象主義」色彩。從寫實的角度來看,就是從強調「外在的社會寫實」轉向強調「內在的人性心理寫實」。

 

本片編劇是一位美國知名配音演員。她把自己親身經歷改寫成電影劇本。

 


圖片來源:https://vuedb.com/storage/app/media/_mediathumbs/bb9ae028bab4fdc3b60da961efdb41e4-789925534c520e90670928c73a4b8b09.jpg


請試著想像,假如你/妳是本片中年僅二十的女主角,妳生活在1990年代美國俄亥俄州鄉下小鎮,那是好萊塢電影的全盛時期,「好萊塢」就是電影的代名詞。妳打開映像管電視,播放的電影全都是說著英語且不需要字幕的好萊塢電影。

 

然而,受母親影響從小就愛看電影的妳,看膩了通俗愛情電影;胃口越來越大的妳,想看一點國外的不同風格作品。由於那個年代不流行網際網路,妳只能費盡心思到圖書館或錄影帶出租店尋找,透過放影機,在電視播放。當妳好不容易才借到「歐洲知名導演費里尼」的作品時,妳必須利用有限時間,在短短期限內,全部看完。

 

這些作品中一大半是黑白畫面,說義大利語,妳只能盯著字幕,一開始會有點不習慣;但久了覺得還好,逐漸習慣了看電影就是要盯著字幕。

 

妳夜以繼日趕工,努力看著電影。有時可能看到睡著,一邊打盹一遍看,看到一堆馬戲團,卻分不清楚究竟在做夢還是看電影….;妳深深被費里尼的電影風格所吸引,逐漸習慣於看到分不清是在做夢還是看電影的畫面。妳跟著電影情節一起又哭又笑,旁人乍看以為妳瘋了,仔細看才知妳盯著電視機螢幕正在傻笑。

 

妳從費里尼的電影中,解讀出眾多符號寓意,妳覺得妳聽得懂費里尼在說的話;妳覺得自己是費里尼的知音;妳彷彿看到費里尼透過電影畫面,在向妳邀舞、對妳表白、當眾示愛。妳忽然間臉紅,害羞猶豫著要不要接受費里尼對妳特別關愛的眼神。妳打開電視機就想著費里尼,妳關掉電視機還是想著費里尼;妳連睡覺做夢也都是費里尼….

 

妳愛上了費里尼!

 

圖片來源:http://www.animationmagazine.net/features/nancy-cartwright-goes-in-search-of-fellini/


(本段劇透,還沒看電影者請跳至下一段)

在決心出發前往義大利見費里尼一面後,旅程中,美麗的女主角和帥哥擦出豔遇的火花。這時,她追尋費里尼的目標,還能算是「愛情」嗎?但她毅然決然放下眼前的帥哥,繼續走向追尋費里尼的旅程,出發搭火車前往羅馬。然而,迷糊的她錯過與費里尼的約會時間,搭錯火車,在另一座城市-優美的水都威尼斯,遇見另一個男人。這男人卻成了野狼。僥倖脫離的她,幸運地遇到費里尼的故友,取得費里尼的地址。於是,原本迷惘的她,表情忽然變得決絕,堅定不移走向費里尼住家門口去敲門。影片的結尾是,一位白髮老頭兒出現了,帶她去餐廳用餐聊天。但下一段畫面卻是她又再度出現在費里尼住家門口,這次來帶她走的,卻是旅途中豔遇的帥哥。他們兩人一起看著費里尼的電影,感動落淚。結果,到底這趟旅程中遇到的費里尼,是女主角的想像或真實?成了懸念。

 

 

探討:為何一名雙十年華的青春女子會因為看了一堆黑白電影而「愛上」費里尼這樣一位年逾七旬的白髮老頭兒,還千里迢迢跑到異國去追尋這位「老偶像」。(他又不是金城武、劉德華、或五月天!XD)

 

本片的女主角雖然自覺認為「愛上」費里尼,但她在踏上從美國飛往義大利的旅程時,她對費里尼的真實情感,究竟是單純的崇拜仰慕之情?還是確實帶著如同戀愛般情愫?本片沒有明確交代,而只是在劇情中點到為止,輕輕帶過,因而留下想像空間。

 

其實,古往今來,青春女子因崇拜年長男人,受到其魅力吸引,進而發展成戀情的案例,不在少數。魅力的來源可能是才華、性格、事蹟、名聲、財富、權勢、外表等等。儘管年齡差距引人側目,但當事人自己不覺得這構成問題,而將心防撤下時,這樣的「忘年之戀」確實可能出現。(反之,如果是年長女人與年輕男子,較少有這樣的戀情,但也不是完全沒有。)

 

設身處地去想,假如你()是女主角,妳會不會在看了這樣一位大導演的諸多作品後,深受感動,進而產生仰慕之情,想去追隨他、陪在他身邊,到後來連自己也分不清楚這算不算一種戀愛般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在現實中產生難以滿足的缺口,因而在另一段戀情中獲得補償?

 

在本片的故事中,費里尼從沒出現過,卻也無所不在。

 

當帥哥對女主角說出:「妳是我的費里尼。」經典台詞時,「費里尼」這個名字,不只是指一位大導演,也成了愛情的象徵。從此,愛神名字不叫邱比特,改叫費里尼!

 

(請注意,費里尼不是巧克力品牌。^^)

 

(悄悄話) 2017-11-20 12: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