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7 04:00:00天光

【日輪倒映在蓮池】

日治時期,日本來臺人士與出生在臺灣的日本人(灣生),在臺灣藝文界留下大量作品、評論、活動、教學、思想、觀念、技法。對臺灣文化注入豐富的內涵。但戰後至今,無論臺灣或日本,對這些人所產生的文化資產,始終欠缺足夠的關注。這情形直到21世紀才有明顯改善。


立石鐵臣,這個在臺灣與日本美術史上都有重要角色的一代大師,戰後在日本卻只能卑微地每天畫著插畫與封面,勉強養家活口。而其在臺灣的作品大多也已不知去向,因而使他留下的,絕大多數是為了工作所需而十分寫實的「細密畫」。

我之所以注意到他,最初是因在國美館看畫時,看到這幅1942年的「蓮池,日輪」傑作。它是國美館的常設館藏。

它是日本人作品,卻放在臺灣美術史相關展廳,且在畫作中讓我感覺到強烈的象徵寓意。





1942
年,太平洋戰爭已全面爆發。日本於1941年底偷襲珍珠港,引發美國宣戰。

太陽一向是日本的國家意識象徵。而日蓮宗又是鼓吹日本帝國擴張的宗教。

這幅畫讓太陽倒映在蓮池。而池中大部份的區域只見綠葉,帶著些許枯萎,卻不見蓮花。唯一的蓮花只位在畫面右上角。

這明顯不會是歌功頌德之作。因此,其象徵寓意已昭然若揭。


戰後,立石鐵臣的一些超現實風格畫作,也間接透露他對象徵符號的運用功力。他的寫實作品中含有深刻寓意,就顯得理所當然。


日前,當我觀賞郭亮吟導演的紀錄片『灣生畫家
-立石鐵臣』時,片中出現的這幅畫,使我回憶起當初看畫時的深刻印象。


影片中,提到一段立石父子的對話,很有意思。兒子問:每天重複機械式地描繪寫實畫作,不會太枯燥嗎?

立石鐵臣答:如禪僧,每日靜坐,不會覺得無聊,而是一種修行。


(憑記憶,只能寫出對話大意)


圖片來源:文化部網站。

2017-02-28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