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1 04:00:00天光
《從「陳為廷事件」看輿論蝴蝶效應》
(以下文章寫於2012-12-05,曾貼於本人臉書)
----------
【從「學生嗆部長事件」看輿論的蝴蝶效應】
學生陳為廷嗆教育部長事件發生後,「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臉書網友輿論,呈現一面倒支持陳為廷的風潮,而且多位文化界或社運界名人也按讚支持。
網路上目前流傳著陳為廷當日事件的完整版,網友們的主流輿論是認為媒體抹黑陳為廷。當中有不少人認為幕後有黑手操控。
有沒有幕後黑手在操弄輿論在「故意抹黑」陳為廷?看過完整版影片的我,知道陳為廷的說話內容遭到媒體斷章取義,但有無幕後黑手,仍不能就此確定。但我很確定的是,「抹黑」的結果,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一開始是電視新聞為了炒收視率,對整個過程斷章取義,刻意凸顯激烈語言。→然後就是不知情的其他記者,依照主編的指示,在隔天的平面媒體上根據有限的資訊進行批評。→之後就是一些名人,包括作家、文化界人士等...又根據已經扭曲的二手資訊發表評論,而登上電視新聞畫面,進一步強化這種資訊扭曲。→而清大代替學生向部長道歉,使整件事情激化到了最高點!...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應」。
很多被媒體用放大鏡檢視過的人,容易陷入一個思考盲點,就是以為必定有一個幕後的真兇或集團在惡意操弄。固然有時候確實有,但很多時候卻是沒有,單純只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透過蝴蝶效應,而產生的「輿論擴音器」現象。
以《「反媒獸聯盟」學生嗆教育部長》這件事情來說,聯合報主編看起來比較像是沒有看過完整版影片,僅憑前一天晚上電子媒體的片面資訊,而採取的批判立場。批判的原因則是因為聯合報向來屬於「保守」的思維風格。其他平面媒體大多就沒有像聯合報這麼激烈批評陳為廷,大多用小篇幅版面處理。只有自由時報頭版刊出「教長支持反媒體壟斷」算是令人意外的標題,說不定是自由的主編有意藉此逼蔣部長表態。
因為當代的文字訊息已經被要求「濃縮、精簡、即時傳達訊息」,讀者都是被標題吸引才會閱讀「落落長」的內容;因此,標題本身就變成以提升「注目度」做為目標,至於「與內容的一致性」則變得次要。讀者大多習以為常,也形成了鼓勵「標題與內容分裂」的媒體生態環境。
一面倒的輿論,有點像股票集體追漲或金融擠兌那樣,當中很多人都是一窩蜂跟著別人行動。所以帶頭操作輿論議題的那個人,心態很重要;如果心術不正,就可能引發「三人成虎、曾參殺人」的效應;而如果這個帶頭的人本身是個傑出且有道德素養的政治家,往往會因此而帶動社會改革。
由此可見,媒體真的很重要!掌控媒體的人,決不能是財大氣粗卻毫無民主素養的人!更不能是為了賺錢而可以出賣良心、出賣國家利益的人!
如余英時先生所言,反媒體壟斷的社會運動,「此其時矣!」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