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身公害」談起】關於「遊民公害」與「政府公害」】
第一、單身為何成了公害?
前一陣子與一位網友在即時通聊到關於單身者的這段:摘錄於此:
--------
社會上有家室的人,有時會把上了年紀卻單身的人當成「單身公害」;我覺得這詞很傳神地表達出人們對單身者的疑慮。
以往我只覺得這詞只是在表達單身者可能成為有家室者的第三者之類的風險;現在想來,這詞其實也反映出,社會上不少人對單身者的認知是:他/她不太正常。
(要嘛是太窮不敢結婚、要嘛是離婚、要嘛是長得太醜或個性古怪而找不到對象、要嘛是有前科混江湖或下海去撈的、要嘛是同性戀、要嘛是感情受創的異性戀、要嘛是只交往而不結婚;要嘛是對性欠缺興趣....
難怪會被稱為「公害」。
---------
前述言語是一種自嘲的戲謔口吻,或許說中了某些社會大眾內心中隱而未宣的秘密,但因時代在變,現代人晚婚不婚者多,因此現實情況並不是那麼嚴重。
本文真正的用意,是以這一段話為引子,讓讀者們思索「公害」這回事的成因。這是因前一陣子看到的台北市議員應曉薇發言不當的新聞,和公視「有話好說」節目所探討的遊民社會現象議題。有感而發。
單身者為何被當成「公害」?
雖然嚴重程度不同,但這原理就好像為何「遊民」雖被社會大眾給同情,卻會引起當地住戶的排斥類似。因為遊民被當地住戶當成「公害」了。難怪會有台北市議員應曉薇主張應該用水驅趕遊民。
第二、遊民為何被當成公害?
遊民因為缺乏收入,衣衫襤褸,無處沐浴,因而身上往往髒兮兮而有臭味,加上有些遊民精神狀況不穩定,長期酗酒或經常打架鬧事,自我放棄,養成隨處大小便、亂丟垃圾等壞習慣,社工苦勸不聽...如此而導致附近居民將之視為「公害」,避之唯恐不及。
而社會上有些人對遊民的認知是「他們好手好腳卻不工作,等著被救濟」,基本上是把遊民當乞丐,而且也嚴重背離事實。(多數遊民並非自願不工作,而是長期找不到工作,而淪為遊民,而在遭到社會大眾對其認知貼上負面標籤之後,就更找不到工作了)
反過來想,遊民儘管生存環境惡劣,但他們至少不偷不搶、不搞反政府暴動,實在只是一群溫馴的良民而已。
第三、政府官員面對遊民問題的態度是如何?
從應曉薇市議員發言不當這回事,仔細寬察,可以理解是她站在當地里民的立場想,急切著要去解決這種「公害」的心態。
然而,這種不當發言,卻也反映出高高在上的議員對弱勢者欠缺同情心的人性冷漠。她不曾深入體會過遊民的處境,不願去積極提出解決改善的方案,卻面臨選民要求她去反映遊民問題的選票壓力;如此,自然而然會想到如此「快速有效」的做法,以為這招可以解決問題。
這不就和許多專制國家遇到人民「上訪」時,一律定調為「群眾事件」,派出「武警」橫加鎮暴,強力「維穩」,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是完全類似的心態?
這些專制政府不去考慮人民之所以必須上訪,之所以有群眾事件,還不都是生存環境惡劣到忍無可忍而不得已群起反彈?
民主國家有這樣的市議員;專制政府有這樣的黨委書記,都同樣是「在上位掌權者欠缺對基層弱勢族群同理心」的具體案例。
只是,因為民主制度有輿論、司法、立法、反對黨...等權限可以監督制衡執政者;但專制政權卻沒有;因此,民主制度使得這類上訪事件的壓力可以隨著社會進步而逐漸緩解;但專制政權卻只是一味壓抑社會反彈的能量,累積到最後,有一天不得不產生更強烈的爆發,那時,政權就垮了。
(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浪潮,至今已推倒幾個獨裁政權,原因不也是如此?中國或北朝鮮又能好到哪裡去?)
如果遊民也像單身者那樣,被稱為「遊民公害」;那遊民可不可以也跳出來抗議政府施政不當,害他們變成遊民?
政府本身,不就是「政府公害」?
第三、遊民問題有何解決之道?
前一陣子,公視「有話好說」節目,請了遊民、社會團體、里長來上節目,談遊民問題。當中,里長的觀點非常鮮明,他確實將遊民當成是必須解決的公害問題,只差沒用公害這個字眼。有時我會想,里長一個月所領的薪水、所接受的餽贈其實也很高(一個里長的所得如果捐一半出來,至少可以養活十幾個遊民沒問題),如果里長自己願意出點金錢或時間精力,組織當地住戶來共同解決此事,何以會任令事情惡化至此?
我曾在影片中看過日本的遊民,有帳篷可睡、有公共浴室可使用;穿著也不至於讓人一眼就看出是遊民;為何他們的社會可以做到這地步而台灣的遊民卻必須在寒流的夜晚露宿街頭?為何連騎樓都必須驅趕遊民?...這實在是台灣社會「人權觀念與互助意識」不足的具體反映。
在社會問題方面,對「個體的案例」而言,群體的統計數字
即使是簡單的微笑,都對遊民是一種無比溫暖的善意!
如果有哪個路人願意停下來對遊民問候一聲:「新年到,祝你快樂!」都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因問候遊民而遭到他人白眼或吐槽,甚至咒罵,或者被人伸手要錢,也請你不要感到困窘,因為這些行為也只是人在極度困苦的情境當中,遇到問候者所可能產生的本能情緒反應)
能感受簡單問候的人,是有福的;想想社會上多少人日夜奔波勞碌,早已養成太過注重實用效率的性格,而忽略柔軟問候的重要。如果人人都能給予他人真誠的祝福,這個社會就不會有遊民,因為遊民正是因為四處碰壁,走投無路,發覺整個社會都不關心他了,他才淪為遊民。當遊民獲得無數人給他的祝福後,原本自暴自棄的封閉心靈,也將開啟,而接納這個世界所賜與他的無盡的愛;當他感受到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愛他時,他才會重拾自信和尊嚴,也才能迎向每一天清晨的陽光,朝氣蓬勃地去融入社會。他的磁場因此而改變,命運也因此而改變。換言之,「心靈的佈施」之重要性,對遊民而言,可能不亞於飲食等物質層面的佈施。
結論:
貧富差距就會造成人權問題,自古皆然;而弱勢者被誤解為
目前的政府官員,每個都是既得利益的強勢階層,很難去
雖然抗爭者往往會令追求穩定生活的人感到厭惡,
(草稿寫於2011年12月28日FB網誌和留言,2012-02-02 20:21整理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