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9 01:05:53splashing

站在歷史洪流的漩渦中-不知所措

透過「歌雅畫作下的女孩」看見悲劇又一樁

還記得以前看過嚴浩導演的「滾滾紅塵」,對於動盪不安時代的亂世兒女,感到既無奈又同情。站在紛擾亂世洪流的跟前,小如一己無力抵抗,只能隨波逐流,終被歷史的漩渦吞噬(像是馬桶裡的屎,一沖就被沖到下水道去了)。無常,是人生的寫照,在亂世裡,更是。看完「歌雅畫作下的女孩」也出現了類似的心情,沈痛。你無力、也無法告訴紛亂時代的人-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說了,顯得矯情和不切實際。命運,像是操控傀儡的手,人的一舉一動全由不得自己;人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不能接受的,只好選擇結束(自殺)或遺忘(發瘋)。

「歌雅畫作下的女孩」-一個正直青春年華、美麗、家境富裕的單純少女-揭開了時代悲劇的序幕。在1800年的西班牙,社會秩序是由掌有絕對權力的教會所維持的。然賴以維繫社會秩序的「道德制約」本來就和「個人自由」的概念相抵觸,教會為了鞏固其核心價值,必須要更強化道德制約的部份,使包附於核心之外的社會不分崩離析。宗教法庭於焉誕生。不過,任何同化「異己」(異教徒或和自己信念不同的非我族類)的訴求和手段,往往也成了迫害的托辭,尤其構築在絕對權力的濫用下,迫害可至如何泯滅人性的地步,大家也都不陌生: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共產黨迫害非無產階級...等宗教迫害、政治迫害、文化迫害,歷歷在目,無須贅述。歌雅畫作下的「女孩」-歌雅的繆思-這個名叫茵涅斯的少女,就是因為被教會懷疑是「異教徒」(猶太教的信奉者) ,被宗教法庭收押、拷打成供,而枉做了十五年的苦牢。茵涅斯牽出了電影敘述的主軸,從年輕貌美、家世良好、無憂無慮的的茵涅斯為起點,到出獄後歪嘴斜臉、皮癬斑駁、老態龍鍾的她,最終是一手牽著小baby(錯誤期待)、一手牽著死去的修道士(滅亡的宗教幻象),喪失心智走在英軍入侵的馬德里街上的茵涅斯為終點,反映了時代的興衰,讓人不勝唏噓。以一個富裕家庭的小女兒反映了大時代的動盪,凸顯了人無力操控命運的渺小;嘲諷、控訴「宗教信仰」殘酷的一面,呈現了再怎麼堅毅的人性,在價值觀渾沌的亂世裡,都不免脆弱搖擺(修道士羅倫佐)。

電影另一主軸,則是影帝Javier Bardem(<<險路勿近>>、<<點燃生命之海>>、<>)所飾演的修道士羅倫佐的角色延伸出來:從服膺宗教法庭,到受湯馬士(茵涅斯之父)之托(註解一)去鐵牢裡拯救女兒(註解二);信仰不堅被教會通緝而逃亡至法國,而後在法國大革命時,接管西班牙宣揚拿破崙的理念(註釋三);最後在英國威靈頓將軍接手,西班牙回歸宗教傳統,而以教會叛徒之名被處以死刑(註四)。今日的被迫害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加害者,昔日的當權派,也可能淪為今日的階下囚,讓人感嘆。

畫家歌雅,則是連結茵涅斯和羅倫佐的橋樑,編劇似乎有意暗示,歌雅在歷經時代動盪、人間的悲歡離合後,醞釀焠鍊成他的留名青史之作-十二幅「The Black Paintings」列。 劇末呈「黑暗氛圍」滿溢的十二幅畫作,彷彿那個紛擾亂世就像條麻繩,吊死人們賴以生存的一絲希望;數度套在觀眾的脖子上,讓人想窒息。

http://www.theartwolf.com/goya_black_paintings.htm

註一:為了搶救女兒,茵涅斯之父湯馬斯設局邀羅倫佐來家裡用餐,問羅倫佐在教會嚴刑逼供下,會不會屈打成招。羅倫佐回應,只有對上帝信仰意志不堅的人,才會如此。湯馬斯立即寫了一張自白書(寫道:羅倫佐是黑猩猩雜交所生云云...)要羅倫佐簽名,羅倫佐不肯,於是湯馬斯嚴刑逼供,不到兩分鐘,羅倫佐就簽名,證明在身體受到巨大的痛苦時,為了避免痛苦折磨,人們連最荒謬之事都願意承認。湯馬斯全家都相信女兒茵涅斯是因為如此,才承認自己信奉猶太教,而被關。

註二:羅倫佐受湯馬斯托,入獄開導被監禁的茵涅斯,因受不了恩涅斯青春肉體的(脆弱心靈)誘惑,而近水樓台讓茵涅斯懷孕,生下一女(女兒一出生就被迫與母親分離,送至修女院撫養,在11歲的時候,逃離修女院,而從此淪為妓女,在公園賣娼)。

註三:羅倫佐簽了自白書後東窗事發,被教會視為叛徒,而逃亡至法國,而在法國大革命時接管了西班牙。法國大革命信奉自由、人生而平等,所以,廢除了令人髮指的宗教法庭。革命份子羅倫佐與歌雅重逢,得知茵涅斯的消息,在茵涅斯遭到釋放後,騙她要替她找親骨肉(茵涅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而把她囚禁在瘋人院(此時羅倫佐已成家,並育有三女,他不想因為過去的錯誤,而聲敗名裂,故出此策)。而同時間羅倫佐也從歌雅那兒得知女兒在公園賣娼一事,而動用權力將娼妓一往打盡,欲送至美國為奴。然途中遇見接管西班牙的英軍,解放了她們,茵涅斯之女還搞上了個軍官。

註四:被捕的羅倫佐,在教會勢力復辟後,當然是首先被處以死刑的對象。茵涅斯抱著撿到的小baby(false hope,茵涅斯始終活在遺棄骨肉的罪惡感中),在圍觀死刑人群中看著羅倫佐嚥下最後一口氣;而恩涅斯的女兒,則站在觀禮陽台上站在英國軍官旁,開心地看著自己的父親(她不知道羅倫佐是她生父)被處死。電影最後的畫面,就在發了瘋的茵涅斯牽著被放在推車上羅倫佐的手,一手牽著小baby、一手牽著死去的愛人,漸漸遠離。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