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08:46:11阿楨

對中貿易戰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1軍售2軍費3不能阻止中國崛起,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和製造業是種泡沫4,中國的製造業5又如此堅強,那就發揮美國的柔軟戰力6,對中國展開貨幣戰爭7
  可惜中共土匪、匪性堅強、軟硬都不吃,不只對人民幣,對所有金融炒作如影子銀行、第三方支付和比特幣等都強控8
  敬酒不吃,那就聯合全球對中國展開貿易戰爭9
  不就是中共的老本行「統一戰線」,看以下相關新聞便知老共更會玩。
  相關資料
1. 以上詳參【圖博館】:連中國維和救災也能炒作?
2.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4. 以上詳參【圖博館】:炒作美國頁岩氣
5.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業
6. 以上詳參【圖博館】:《柔性權力》《中國模式》
8. 以上詳參【圖博館】:對中貨幣戰
9. 以上詳參【圖博館】:貿易保護
  相關新聞
反傾銷調查最多國家 陸蟬聯18年
美通過含涉華歧視條款法案 陸反彈
美中太陽能產品貿易戰  美太陽能發電業恐重創
中2014-2-17對美歐四氯乙烯展開調查 
反擊美對中太陽能電池之反傾銷/壟斷
陸對美科技巨頭 祭國安調查
陸反壟斷揮刀 高通面臨調查
外企「挨棍棒」 中國夢變噩夢
歐盟多晶矽 陸課「雙反」稅
陸歐大和解 貿易戰可望停火
中歐光伏案可成解決貿易爭端范本
習近平3月底訪歐伴手禮 買150架空巴
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詳參【圖博館】:習李三中全會  ) 
歐元區首例 德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  
習近平訪歐豐收 中歐洽簽FTA  
歐盟力挺陸 參加國際服貿談判
WTO首個全球貿易協議 成了(詳參【圖博館】:中國
印度反對農業補貼協議到底 WTO貿促協議破
習朴會 中韓自貿協定拍板 馬心急如焚(回應:民進黨不急 你急啥? 詳參【圖博館】:中國與 攻占馬桶府 中日釣之爭  東協加三  中日筷箭之爭  救災軍事學  別再捨台灣  啥米ㄟ擱發
WTO裁中對美鋼品稅勝訴 美25起對陸雙反違反WTO規則
(楨:勝訴又如何?美帝老大不甩!詳參【圖博館】:貿易保護主義)  
限制稀土出口陸上訴失敗  
防範走私 大陸將繼續推動稀土業整治
中西爭霸 掀第二次稀土大戰
美媒:中國大量購一稀有金屬 2年後或用於新航發 
(楨:失敗又如何?中國自有對策!詳參【圖博館】: 中國戰機研發史
大陸認定奧迪壟斷 重罰90億  
陸反壟斷出擊 掃到賓士車
陸嚴打壟斷 兩日企罰14億 
大陸「新國家保護主義」出鞘
大陸反壟斷戰略 打算走出新路
反傾銷與反壟斷-美中國際角力的續集

大陸「新國家保護主義」出鞘【聯合報記者林克倫2014.08.07 
 
大陸官方針對微軟、蘋果、奧迪等全球大品牌,發起歷來最大規模的反壟斷調查,從反制角度看,因為歐美敢對中動輒訴諸反傾銷,陸方就採反壟斷回應;然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北京的「新國家保護主義」要昭告各方,西方的資本主義價值不能有雙重標準。
  給予港台、歐美等外資超國民待遇以招商引資,對甫改革開放的大陸經濟有其必要性;然改革已卅多年,中共十八大工作報告稱,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非是轉型時間到了。
  二○○八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讓北京看到原頗自豪的「世界工廠」稱譽,實乃「世界的生產線」,中國大陸只是以犧牲本國自然資源與人力為代價,幫其他國家「打工」;溫家寶曾言,買一架波音客機,中國大陸要多賣數億雙襪子,即是有感而發。
  讓北京嘔氣的是,中國大陸犧牲自己,讓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得以享用物美價廉的生活品,卻換來美國、歐盟對大陸產品訴諸傾銷戰;況微軟、蘋果等美國產品已被懷疑有後門程式,美國竟放任不管,還指責中國大陸是駭客帝國。
  再以現處調查風頭的歐美豪華車為例,其在母國循規蹈矩遵守各項法律、對消費者誠實以對,到中國大陸卻漫天要價、大賺暴利;這意味中國犧牲子孫未來環境賺取的外匯,又被以暴利轉回歐美。
  從北京角度看,這無疑是西方社會、資本主義經濟下的「雙重標準」,中國在世界經濟是「兩頭犧牲、兩頭空」;更與官方不斷強調的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相違背,只能落入低度發展的「奔小康」。
  中共發起「新國家保護主義」,絕非要扼殺外資在大陸的商機,目的是宣示外資在中國不能有雙重標準;能夠為中國經濟帶來向上提升的「正能量」,才是「好貓」。北京的戰略思維早已轉變,台商外資豈能再守成守舊。
  回應
對,走美國人的路,讓美國人無路可走!最好再弄一部中國版的“301”沒事就拿出來嚇嚇美國人.
  這是大陸中國的和平崛起,以法論法、以法制法、以法鬥法,這是大陸中國引導世界大同的起點…當王道開發拉美、亞非!

大陸反壟斷戰略 打算走出新路2014/08/09中央社

中國大陸近來大刀嚴查壟斷,包括高通、微軟、賓士等跨國企業榜上有名,這些跨國大廠挾著技術及資金赴大陸拓銷,如今遭查,透露大陸欲建立商業新秩序,走出自己的路。
  回顧2003年,在中國大陸政府的邀請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前大陸國家主席江澤民會面。江澤民當時告訴蓋茲,「歡迎微軟公司和中國加強互利合作關係。」
  2006年,前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正式訪問美國期間,去了西雅圖,並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Gates)的家中進餐。
  短短幾年,大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7月28日卻對微軟公司在大陸的4個經營場所,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8月6日又再次突檢微軟公司的經營場所。
  除調查美國科技龍頭公司微軟外,也對外資汽車業展開全面性的反壟斷調查。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查明克萊斯勒、奧迪及日本的12家汽車零組件公司有壟斷行為,預告近期將開罰。
  另外,發改委8月4日突擊查訪賓士上海辦事處,多名賓士高階主管被約談。
  大陸各產業近年已非昔日阿蒙,企業家也展現出高度的企圖心,積極併購國際大廠,例如吉利汽車併購富豪汽車(VOLVO),就是鮮明的例子。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表示,中國大陸近年來產業發展迅速,隨著科技、汽車業逐漸壯大,累積雄厚資金,技術也追趕上來,擺脫以往欠缺技術、行銷及策略的窘境。
  他指出,從大陸近來的反壟斷調查,透露大陸欲建立商業新秩序,想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吳中書建議台灣企業邁向跨國發展時,首先須先清楚自己的「產業定位」,再擬定出「發展途徑」,並以「技術創新」引導前行。
  他也提醒台資企業,如今企業的競爭已從商品競爭,擴大到生產鏈的競爭,強調供應及服務一體化,台資企業應把握住兩岸「競合」的機會,拓展商機。
  財團法人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平沼認為,大陸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企業逐漸壯大,如今陸企足以與歐美大廠相抗衡,因此近來「反壟斷」的調查頻頻。
  他希望,當前的一連串「反壟斷」調查不要淪為報復性的調查。
  張平沼建議台資企業,面對大陸的快速發展,應把握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機,提升技術,致力轉型,立於不敗之地。

反傾銷與反壟斷-美中國際角力的續集2014.8.22工商時報社論  

太平洋兩岸的超極強國美國與中共,關係錯綜複雜,從早先明顯的敵對、冷戰、圍堵,到體育互相交流、外交相互承認,甚至互相提升為「重要戰略伙伴」。這七十年來兩者的關係,外觀看來似乎漸入佳境,然而在背地裡,雙方爾虞我詐,笑裡藏刀,互相爭作霸主,卻又各自否認。其實,美國自詡為「世界警察」,以維持全球和平為名,動輒出兵他國,實際上是為了維持其經濟利益與霸主地位;至於中共長期支持不結盟國家組織,也積極援助亞非落後國家,而且中共不像美國動輒干涉他國內政,因而更得到亞非國家的支持。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之後,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原本更加固若金湯,但隨著中國快速崛起,讓美國有芒刺在背之感。尤其中國與東協國家關係緊密,開始先建立「東協加一」(後來加入日、韓,成為「東協加三」)的自由貿易區,最近東協與中共更擴大建立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組織,截至目前已有16個國家談判加入,中共幾成盟主。美國也不甘示弱,對於在2006年由新加坡、汶萊、智利與紐西蘭發起的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由消極的冷處理,轉為以龍頭老大身份積極推動,由最初的4國(P4)迅速擴大到目前總數12國談判加入,雙方分庭抗禮可見一斑。
  為了牽制中共,美國更積極表態支持日本對釣魚台的主權,與菲律賓、越南也積極軍事合作,呼籲中共在南海的西沙、南沙群島及鄰近海域要節制,對於中、越在南海的鑽油平台糾紛表態支持越南,也與南韓合作協防北韓,藉此節制北韓背後的支持者中共。
  換言之,經由籌組國際經濟組織及與個別國家的防衛合作,美國正在強化對中共的圍堵。圍堵之目的,除了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更鞏固其全球經濟利益。在經濟利益上,中共已經不再只是仰人鼻息的「世界工廠」,逐漸成為與美國、西歐三足鼎立的「世界市場」;面對同時是「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中共,美國採取從各方面加以打壓的策略。
  長久以來,美國一再鼓吹全球化與自由化,除了在經濟學理論上證明全球化與自由化能夠增進全球民眾的經濟福祉,美國本身更是全球化與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表面上好像為了自由貿易而付出重大代價,事實上是美國以美元特殊的鑄幣權地位,換得來自世界各地超額的貿易與服務。然而,美國除了印鈔票換得實體資源之外,也關切國際貿易對其本身產業與就業的影響,並分別由三個途徑處理:在外匯匯率上,經常監視其貿易對手國政府是否有操控匯率的不公平競爭手段;在產品價格上,監視其國內產業是否受到國外競爭者以低價傾銷(dumping)手法進行不公平競爭;在進口產品的價格結構中是否有外國政府以任何形式的補貼,壓低產品價格形成不公平競爭。
  開發中國家產品輸美,經常被美國政府指控匯率操控、傾銷與補貼。對於匯率問題,美國常透過政府間談判處理,以其強大的國際政經優勢地位施壓;對於被指控傾銷與補貼的產品,則課以極高稅率的「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俗稱「雙反」稅)。幾個月前,盛傳美國對中國輸美的太陽能產品進行「雙反」調查,極可能課以顯著高稅率,因而讓台灣的太陽能業者,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因「轉單」效應,營收與獲利大幅提升。
  然而,7月26日美國商務部「初判」台灣與中國的太陽能面板與電池都有低價傾銷的現象,因此判定台灣業者平均加課35.89%的稅率,雖然低於中國業者47%的稅率,但台灣廠商對美國的判決都感到出乎意料。
  其實台灣廠商是被美國政府拿來墊背的,以中國政府的強悍,美國對中國太陽能產品課反傾銷稅時,把台灣廠商也拉進來,顯示其無預設立場。台灣廠商應該只是鴻門宴上「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時的陪客,在反傾銷稅的「終判」可望不致再陪榜,最後被課徵的反傾銷稅應可望大幅低於大陸廠商。
  由於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動輒施以「雙反」調查,甚至課以重稅,中共方面最近也還以顏色,祭出早於2008年8月1日生效的「反壟斷法」反制,並且為了顯示沒有針對性,對於歐美知名企業都進行調查;舉凡高通、微軟等美國資訊業者,賓士、奧迪、寶馬等知名歐洲汽車業者,都進行反壟斷調查。在汽車產業方面,據傳日系的豐田、本田和日產也遭到池魚之殃。依照中國反壟斷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廠商,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因此被調查的廠商都忐忑不安。
  事實上,這一波的反傾銷與反壟斷是美、中兩國在國際政經角力之後,各自在其國內繼續捉對廝殺的續集;不過,雙方為了顯示大國風範及無針對性,這一架打來卻使許多無辜的「路人甲」也都受傷了。
  回應
  美國的反傾銷策略向來是一網打盡,全面追殺的,因此,一旦發現被課稅的調查國廠商有規避或貿易轉向時,其多半會繼續提告或採取反規避調查。因此,台灣的貿易商或不肖廠商若貪圖小利,替中國大陸「洗貨」很容易讓台灣整體出口蒙受不利益。
  洗貨?你乾脆要求台商不去大陸做生意好了。把台灣生產的貨物賣出到美國。
看看美國是否會對台灣再度祭出301條款。到時台灣經濟又要倒一票廠商

中西爭霸 掀「第二次稀土大戰」2014.6.14中時

南韓《朝鮮日報》指出,中國居稀土市場霸主地位,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對其再次進行牽制,中國和西方國家展開了「第二次稀土大戰」。
  朝鮮日報說,世貿組織(WTO)今年4月裁定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之措施違反規定,中方5月份宣布要大幅上調稀土稅即資源稅。也就是說,為了抗衡美、日等國主導的世貿組織的裁決,中方將提高稀土價格,間接限制出口。
  稀土是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資訊科技(IT)產品以及混合動力車、彈道飛彈等高端產業、武器所需的17種稀有礦物。目前中國稀土產量約為世界產量的85%。
  朝鮮日報表示,中國壟斷稀土市場,2009年至2010年曾爆發過第一次稀土戰爭。中國當時因釣魚島主權問題在東海與日本發生爭端,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高度依賴中國稀土的日本為了得到堪稱尖端產業維生素的稀土,只好舉旗投降。當時全球IT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需求量猛增,生產智慧型手機所必需的稀土需求量也隨之增加,但中國卻以保護資源為由限制稀土出口,從而導致稀土出口價格瞬間提高4、5倍。海外IT企業購買稀土的價格高達中國企業的3倍以上。中國當時在稀土供求領域占據絕對優勢,第一次稀土大戰中方獲勝。
  但是,美國、日本、歐盟(EU)立刻反擊。看到中國想長期限制稀土出口,西方國家於2012年6月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世貿組織爭端解決委員會經兩年審查後做出有利於西方的裁定: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是優待本國產業的措施,這是不正當行為。
  據分析,雖然中國打算上訴,但推翻裁決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外部環境也對中國不利。稀土價格2011年大幅飆升後,中國中小企業大幅提高了稀土產量。中國稀土企業中有80%是中小企業。但隨著全球經濟長期低迷,稀土需求量開始下降。部分稀土價格去年甚至暴跌至2011年的五分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去年報導稱,中國300多家稀土企業中有25%因陷入經營困境而停產,沒有停產的工廠開工率也只有30%至40%。
  另外,美國等西方國家有過中國停止出口稀土的教訓後,紛紛制定出自救對策。過去因環境汙染等原因不積極生產稀土的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都開始開採稀土。
  但是,中國並不打算放棄稀土霸權。今年5月參加稀土資源稅相關會議的中國官員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說,有鑒於資源的稀少、開採的環境成本,應提高稀土資源稅、提高稀土的市場價格,以應對因WTO敗訴而導致稀土管理鬆弛的負面效應。
  回應
  不賣也不行嗎?鴨霸的西方國家。美國最賤,自己有石油封存起來,不開採,為了控制中東石油,假化武之名出兵伊拉克已十餘載,邪惡美利堅。
  中國大陸大量採購稀有金屬---錸 2年後或用於新發動機
中國大陸即將批量生產更為優秀的航空發動機。新發動機將適應更高的內部溫度,擁有更出色的性能或耐用性,很可能被安裝在作戰飛機上。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週刊》6月16日(提前出版)一期報導稱,這一動向之所以被曝光,是因為有消息稱中國大陸正在市場上詢價購買大量錸,而錸這種稀有金屬能夠提高渦輪葉片的耐熱性。不過,中國大陸生產新型或改進型發動機的時間,尚不得而知,但採購需求將從2016年開始,其中部分需求將很可能用於儲備。
報導稱,除軍事效用以外,此舉還將威脅到西方三大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廠商(GE公司、Rolls-Royce公司和P&W公司),因為這些企業有許多重要產品需要用到錸。全球錸供給和錸需求,保持著微妙的平衡,生產商會迅速做出反應,滿足中國大陸等新客戶的需求。
《航空和空間技術週刊》記者從海外金屬市場業內人士那裡獲悉,中國大陸的需求似乎會達到每年5噸,從2016年前後開始發貨。這一購買量大約相當於全球產量的10%。假如Lockheed Martin公司的F-35戰機項目全力投產,與之配套的P&W公司F135發動機項目的錸消費能力,大概也就如此。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自從2000年《數位時代》和美國《商業週刊》取得獨家授權合作,採取相同4項指標:營收總額、營收成長率、股東投資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於每年7月定期推出世界、台灣、中國「科技100強」排行,紀錄三地頂尖的科技公司以來。
  最令人感慨的是,2001年《數位時代》結論所呼籲的「台灣設計,香港服務,中國製造」的模式(p.250),遭台灣當局的戒急用忍、積極管理破壞了,但受害的只是台灣自己,中國成了世界製造工廠,香港彈丸之地卻成了亞洲甚至世界的旅遊尤其金融中心。
  台灣自以為「兩兆雙星」的晶圓廠奇貨可居,2000年整個中國27座晶圓廠產值才6百億台幣、不到台積電1662億的一半,但卻不知上海和北京分別都有上百億美元的一、二十座八吋晶圓廠的計劃(p.175),在中國龐大市場、競爭者紛紛前往中國設廠、以及代工客戶要求從中國工廠出貨等因素下,《數位時代》問道:「阿扁總統產業政策的下一步,到底還有多少蹉跎的本錢?」(p.241)
  他連自己的大位都快保不住了,還管企業的死活!大陸別說八吋晶圓廠、連十二吋也有了。在2004年第三季時,中芯國際產值已經正式超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晉身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僅落後台灣的晶圓雙雄。最近又傳出日本的半導體大廠爾必達將捨台灣的力晶、改向和大陸的中芯合建十二吋七十奈米晶圓廠(十二月七日力晶與爾必達公佈投資五千多億台幣在中科蓋四座十二吋廠)。
  還有台灣自傲的面板廠,大陸也將合併成一、二家大廠,並生產七、八代LCD面板,準備與日韓台拼一高下。
  不只晶圓和面板,依大陸2006年8月《數字商業時代》所言:「與海外大型的科技企業相比,核心技術能力歷來就是國內科技企業的軟肋。但對于21世紀全球性的新市場、新需求而言,中外雙方卻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一次國內科技企業再沒有輸在起跑上,包括太陽能技術、MP3芯片技術,國內企業都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無錫尚德、天威英利的太陽能電池、珠海炬力的 MP3主控芯片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還只是個別項目的表現,整體而言,「與國際百強差距明顯」:
研發差距巨大。「研發投入不足是國內科技企業的陳年舊疾,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但與國際一流科技企業相比,仍相形見絀。海爾和三星電子分別代表了中韓兩國消費電子的最高水平,從研發投入來看,2005年海爾投入45.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而三星電子投入53.7億美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9.4%。」
品牌建設裹足不前。「2005年《商業周刊》全球最有價值品牌100強前十名中科技企業占據5席,可見國外科技企業品牌影響力何其巨大,而目前國內還未有企業躋身該榜單的100強名單。」
  行政壟斷企業仍占優。「較為典型的就是電信行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國內電信巨頭近幾年始終處于百強名單中。」
  依然處于低端競爭中。「2005年,全球科技百強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達25.16%,而國內科技百強僅為12.35%,不及國際巨頭們的一半。」
  相關新聞
中國蟬聯全球最快電腦 (詳參【圖博館】:超級電腦大戰) 
美國安局研發量子電腦 破解加密
習夫人加持 中興有信心  2013獲利大增147.8%至人民幣13.58億
華為亮眼 2013獲利大增34.4%至人民幣210億
任正非:華為2018年銷售收入 衝800億美元
華為反抹黑 決和思科殊死戰 2012-10-23 旺報
買華為設備 台灣卡關 郭董嗆出走不繳稅
NCC禁華為 郭台銘2014-5-9不要用國安虛無縹緲的帽子來壓,請白紙黑字引用法條,給出不准的理由(回應:美國會和政府是為了保護華為的對手思科Cisco以國安為名,要求美國廠商不考慮(不是禁止)使用華為的產品。所謂國安,也只是好用的藉口。沒有任何證據,只是利用敵我意識,方便商業利益。詳參【圖博館】:貿易 高科技資匪無罪  對中貿易戰  對中網絡戰  中國手機 )
安全考量…陸封殺蘋果 替華為展開報復
中方反擊美起訴中國軍官  美是最大網路竊密者(回應: 作賊的喊捉賊的美國) 
陸中止中美網路小組運作  
陸官方採購電腦禁用Win8   陸銀棄IBM伺服器  黨政軍應禁iPhone  
美國Win8  IBM伺服器被踢出中國 俄也緊急選用中國裝備
中美網戰升溫 拒美軟體成風氣  阿里雲進補  禁Win8後 陸中央停用office
陸禁Win8後 微軟碳排放超額被罰  美國賽門鐵克竊密?傳陸官方禁用
憂資訊遭竊  黨政軍應禁iPhone  高通壟斷翻版 陸突襲微軟4處辦公室
小米承認!蒐集台灣用戶資料傳到北京(回應:蘋果,臉書,google,youtube也是這樣,沒有見過一個公司不保留客戶資料的, 小米就成了情蒐?)
德抓內奸防俄 誰知竟是美間諜(回應:德方早己懷疑美方了,但此非全劇懸疑的焦點;焦點在於德國領導竟選北京:高調揭開這芝麻小事!)
非法反監控國會 CIA道歉  
不只史諾登 美:出現新洩密者
史諾登2014-8-7取得3年期俄國居留許可
打擊網絡謠言2014/7/21大陸再關停三批網站 整治APP淫穢色情訊息
壟斷+侵權風暴2012-12-21三星股價重摔
韓國神話也破滅? 手機難突圍 LG在陸裁員
2013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全球第一  東非市占衝50%
2013年全球智慧手機品牌 宏達電跌出10大之外:中興,聯想,華為,酷派,分別第4名至第7名。
PC紅潮滾滾 中國品牌攻占全球五部曲
三星智慧機2014.08.06 痛失在中印兩大市場的龍頭寶座,讓位給小米與印度的Micromax Informatics。
三星風險…財閥依賴症
「美國唯一智慧手機廠」摩托羅拉德州手機廠2014.5.30收了,將繼續在成本較低的中國和巴西研發Moto X。
專利流氓狙擊陸手機(詳參【圖博館】:專利權
專利訴訟判決 美韓都很愛國
中興專利申請量 冠全球
超越美國 中國專利數量躍居世界首位
華為專利戰升級 以質代量  
高通 遭控收取過高專利費
聯發科 可能漁翁得利
台灣在專利戰中具優勢  
考試旅行團 赴陸拚專利代理人證照  
大陸專利案件「多到做不完」陸未全面開放 憂台搶走業績 (回應: 台灣加入WTO都十幾年了,到現還違反當初加入WTO承諾,直到現在還有幾千項產品禁止從中國進口,連這個台灣都做不到,人家為何要開放給台灣?台灣沒開放是因為台灣競爭不過人家!楨:還反服貿呢!詳參【圖博館】:中國 攻占馬桶府
聯想併購摩托移動的啟示 
施振榮復出 宏碁恐淪小5 (詳參【圖博館】:企業競爭力那去了 全球PC 
平板電腦銷售減緩 華碩全球No. 3:蘋果1但市占率已由2013年初的40.2%下降到32.5%。第二名為南韓三星,市占22.3%,但也比去年同期的32%來得少。台灣華碩排行第3,市占5%;大陸聯想第4,市占4.1%。
台灣高科技大廠高獲利的真相(楨:高科技也高污染!詳參【圖博館】:高科技高耗能 看見了灣又如何

美大選最後一役 主打中國崛起 2012-10-23 旺報 

 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羅姆尼在政策上屢屢將矛頭指向中國,但前美駐中大使洪博培認為,不管誰最終當選,都會認清中美關係的現實。美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會將於美西時間22日晚間登場,而主題之一正是「中國崛起」,這場決勝局已引發空前關注。 

為何説美大選打“中國牌”得不償失 2012-10-21 中國網

奧巴馬宣稱,要為美國人“重新奪回”流失給中國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所謂“不公平競爭”加大追查力度;羅姆尼亦叫囂,入主白宮首日定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在就業、軍事、人權等領域均抨擊奧巴馬對華政策太軟弱。
國際媒體分析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之所以肆意攻擊中國,除了中國國力上升快,比較扎眼外,更多則是因為兩黨政客對美國當前經濟頹勢拿不出好辦法,故而將中國作為“替罪羊”,企圖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撈取更多選票。有關專家也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與其拼命攻擊中國,不如直面美國民眾的期待,把美國經濟整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失業者不再失業。如若不然,只會令選民大失所望。 

美大選炒作 對華貿易鬥「強硬」2012-07-13

 據美國商務部前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整體貿易逆差下降,但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從4月的246億美元,進一步擴闊至260億美元。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近日為11月的大選積極拉票,紛紛大打「中國牌」,貿易逆差擴大很可能成為政客炒作「對華貿易強硬論」的藉口。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中美貿易是全球產業分工和調整的結果,美對華貿易逆差部分源自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轉移,而美限制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亦是主因。 
 繼年初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在進口美國汽車、鋼鐵等貿易有「不公平」外,美國亦對中國公司徵收懲罰性關稅,影響中國製造的風能和太陽能儀器出口。奧巴馬上周亦聲稱,華對美汽車徵收關稅「不合理」。 


美國政府限購中國IT產品被指濫用國家安全措施 2013-5-4 人民網

  在中美貿易中,美方不斷採用各種方式打壓中國企業。最近,美國國會限制政府部門購買中國資訊技術產品,這一做法,不僅受到中國商務部的嚴厲批評,也引起美國國內一些商會和行業組織的強烈反對。中方表示,美方應儘快摒棄這樣的做法,多做有利於中美互信和兩國關係發展的事。專家指出,美國濫用國家安全措施,將破壞中美正常貿易關係,不利於兩國在高技術產品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國將積極採取應訴和反制措施。
  以安全為由打壓中企
  據報導,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最近簽署的一個政府開支法案中,要求美國各政府機構考慮購買資訊技術系統時,必須諮詢執法部門,並就網路間諜活動或破壞的風險進行正式評估。評估必須包括資訊技術系統由中國擁有、主導或資助的一個或多個實體生產、製造或組裝相關的任何風險。
  該法案還規定,美國商務部、司法部、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不得利用任何撥款採購由中國政府擁有、管理或資助的一個或多個機構生產或組裝的資訊技術系統。
  美國自以為保護了本土企業利益,其實不儘然。最近,反對這一法案的美國遊說組織美國商會和10個科技行業組織發佈公開信,要求國會領袖確保未來的支出法案不會包含該條款內容。這些科技行業組織代表著包括惠普和英特爾在內的眾多大型美國科技公司。他們認為限購條款將影響其中國分公司和分包商對美出口IT設備。
  中國不會任由打壓
  中國也有應訴的可能。蔡翠紅指出,世貿組織《政府採購協定》允許締約方出於保護安全的需要採取特定的針對供應商的限制條件,但美方法案針對所有來自中國的企業,而非經調查證明確實具有安全威脅的企業,因此有違世貿組織的精神和相關規則。中國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中國有理由指明該法案所存在的問題,要求其儘快作出修正,並積極準備就此案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上訴。

法國“經濟愛國主義”擾亂IT行業並購

新華網巴黎2013-5-3電(記者李明)法國生產振興部長阿諾‧蒙特堡近日再次揮起經濟愛國主義大旗,導致美國網際網路服務公司雅虎收購法國視頻分享網站每日視頻的計劃泡湯。法國政府對IT行業這樁重要跨國並購案的非理性干預也受到廣泛批評。

WTO料保護主義加劇 下修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率 2013-4-10 鉅亨網

《路透社》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三下修 2013 年全球貿易增長預測,係因顧慮今年貿易保護主義升高可能減損貿易活動。
  WTO 將 2013 年貿易增長率預估從 4.5% 下修至 3.3%,至於去(2012)年貿易量增幅僅 2%,創下 1981 年貿易量開始登錄以來最弱的成長幅度。
WTO 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示警,2013 年貿易量增幅恐遜於預期,特別是歐元區危機不褪,許多國家將以限制進口來達到保護國內出口商與經濟成長之目的。
  拉米在 WTO 秘書長任期將於今年 8 月屆滿,儘管他期望今年貿易量能快速增長,也預期 2014 年貿易量估增 5%,不過仍舊低於以往歷史平均水準。2008 年金融海嘯發生前 20 年,全球貿易量以每年 6% 的速率成長,金融海嘯後後增長放緩,拉低平均成長水準至 5.3%。

美國 又搞保護主義?【經濟日報2013.08.05 

歐巴馬政府推翻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蘋果產品的禁售令,是美國政府25年來首次推翻準司法機關的裁決,已引發各界擔心美國保護主義是否開始升高。
  白宮這項決策顯然是依據所謂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視」(FRAND)原則,其目的在於避免專利持有人濫用權力、或妨礙新對手進入市場。
雖蘋果公司一直主張,三星電子持有的專利屬於業界「標準關鍵」專利,且三星試圖濫用專利。但愈來愈多人擔心,美國政府是不是走回保護本土大企業的老路。
5月初當ITC的終審結果尚未出爐前,美國國會曾致函呼籲ITC應該把公共利益納入考量。ITC雖面對壓力,仍裁定蘋果侵害三星專利,並要求部份舊款產品禁止販售。
  不少人將此視為測試美國政府能否公平處理跨國專利官司的關鍵。反對者主張,美國政府推翻ITC判決是出於保護主義,而美國貿易代表傅洛曼的解釋,凸顯美國政府重視ITC裁決的影響、更勝於裁決本身是否恰當。
  美國政府否決ITC裁定之後,預料將對ITC 9日針對蘋果指控三星侵權的終審,造成負面影響。根據美國政府這次的決議,ITC可能做出有利蘋果的判決,要求三星舊款裝置(包括Galaxy S2和Galaxt Tab 10.1)不得繼續販售。
  專家對美政府推翻ITC判決意見不一,不過他們都同意消費者將從中獲益。專利專家穆勒說,這個結果可保障業界標準關鍵專利不被濫用,「這是消費者和公平競爭的勝利」。
  相關新聞
東亞日報社論:三星和蘋果的專利紛爭,擔心美國的保護主義
  回應(詳參【圖博館】:專利權
  南韓自己搞保護主義就很大
  什麼公平貿易? 什麼普世價值? 美國這個說一套作一套的偽君子! 一切胡作非爲都只是為美國自己的利益. 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英媒:奇特的美國“保護主義之狗” 2013-7-18 中評社

  據英國《金融時報》刊登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文章指出,這些警告不應掩蓋更大層面上一個近乎奇跡的事實:過去十年間,工業國家沒有出台過重大保護主義措施,儘管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給它們帶來了巨大的結構性貿易衝擊。 
  即便在貿易領域,世貿總幹事拉米最近也敲響了警鐘,他指出,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在過去7個月裡累計實施了100多項貿易限制措施。 
  但這些警告不應掩蓋更大層面上一個近乎奇跡的事實:過去十年間,工業國家沒有出台過重大保護主義措施,儘管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給它們帶來了巨大的結構性貿易衝擊。 
  最近的貿易談判主要圍繞一些新倡議,包括覆蓋美國和亞洲的“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美國和歐洲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此外就是多哈貿易回合談判的緩慢進展。 
  但是,所有這些都忽視了最大的貿易政策故事——那既是一個謎,也是一個奇跡——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2010年,來自中國的進口占美國內需的比例從1990年的0.5%大幅上升至5.2%。然而,除了個別反傾銷和反補貼舉措以外,如此史無前例的飈升並未引發重大的保護主義回應。 
  對比美國歷史上的兩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謎。美國國內沒有針對中國吵鬧成一片,而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國內卻就美國與墨西哥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掀起了激烈而尖刻的辯論。相比上世紀80年代針對日本發起的大規模嚴厲舉措而言,美國針對中國實際採取的保護主義舉措不值一提。 
  換言之,在美國,“保護主義狗”會(對墨西哥)狂吠、(對日本)亂咬,(對中國)卻只是低吠。令人更加困惑的是,中國給美國帶來的貿易衝擊,比墨西哥或日本帶來的威脅都多出了好幾個數量級。這只狗本是一只羅威拿犬,結果卻成了一只可愛的拉布拉多犬。 
  對於這種現象,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一個是,在對華貿易給美國帶來衝擊的時候,美國國內主要使用非熟練勞動力、與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形成直接競爭的工業已經所剩無幾了。例如,美國服裝業從業人員從1990年的90萬下降到了2013年的15萬。因此,當初廉價墨西哥商品給美國帶來的問題要大於如今中國商品帶來的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與貿易的性質以及貿易夥伴的影響力有關。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對日貿易完全不同於對華貿易。前者代表著鋼鐵、汽車和半導體等具體行業的直接競爭。而對華貿易的基礎是技術上的差距,中國出口商品是由相對低技能的工人生產的。當自身利潤受到日本競爭對手的威脅時,在政治領域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美國企業發起了反擊,要求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並且成功了。相比之下,北京方面鼓勵美國企業在中國進行直接投資,拔去它們的“獠牙”,有意拉攏。結果是,美國企業在龐大且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有了利益關係,針對中國的貿易舉措就會遭到他們的反對。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達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提出,可持續的貿易要求具備社會保險機制,以緩衝自由化帶來的調整成本。研究表明,日益依賴中國進口以及隨之而來的勞動力市場薪資下降和就業減少,導致了來自政府的近150億美元的轉移支付,比如失業、傷殘、退休和醫療福利。這或許有助於減弱保護主義者的反應。 
  保護主義可能像拉米警告的那樣正以模糊的形式重新出現。但目前的宏觀局面有令人放心之處。如果美國國內政治能夠經受住中國帶來的那麼巨大的貿易衝擊,如果中國的經歷不太可能重現,或許我們有理由對貿易的未來感到樂觀。世界經濟近幾年來最好的好消息很可能是沒有傳出保護主義的壞消息。

外企「挨棍棒」 中國夢變噩夢【經濟日報2013.8.14 

在新一屆領導上台後,不少外資企業近來已經明顯感受到大陸官方頗具爭對性的各類嚴厲審查,包括六家奶粉業者被以反壟斷為由遭到鉅額罰款,英國知名藥廠葛蘭素史克(GSK)遭指控行賄等等,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已經讓外商的「中國夢」正變成「噩夢」。
  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習近平今年3月接任大陸國家主席的談話中就已暗示,將採取強硬立場反映大陸經濟力量,此後對外資企業的調查與透過媒體披露不當行徑,開始成為家常便飯。
  大陸國家發改委上周對六家奶粉企業,開出總額達人民幣6.7億元(約新台幣33.5億元)的反壟斷罰單,成為大陸史上開出金額最大的罰單。
  被開罰的六家奶粉企業就有五家是知名外商,包括美國的美贊臣(台灣稱「美強生」)、法國的多美滋與紐西蘭的恆天然等奶粉企業,均被認定違反大陸「反壟斷法」第14條規定,分別處以人民幣4,000萬至2億元不等的罰款。
  上月中旬,大陸公安部調查GSK一起經濟犯罪案,並拘留公司四名高層,同時查出該公司虛報會議帳目,向醫師、醫藥協會等行賄,金額高達人民幣30億元(約新台幣150億元)。
  儘管沒有一家受到罰款的奶粉企業對大陸政府的懲處表示異議,GSK也坦承部分員工確實違反大陸相關法律,但有外資企業高層認為,以習李為首的大陸新領導階層就任以來,指責外資的聲音如此密集,很難相信都是巧合。
  不過,大陸否認這些行動是意圖打擊外資。大陸發改委8日發表聲明,指出相關猜測純屬「空穴來風」,強調歡迎外國投資者在大陸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外資企業在大陸接連受挫,仍有觀察家認為,這是大陸致力解決商品品質與壟斷價格的積極作為。
  回應
  很正面。反壟斷法不能讓歐美壟斷。而且間接警告大陸國企。
  美國和歐盟一直帶頭在玩這種把戲,北京只能算是牛刀小試吧。

陸對美科技巨頭 祭國安調查2013-08-20 工商時報 

 近來外國企業屢遭中國大陸政府大動作調查,繼乳企、藥企、車企後,大陸現針對美國獨霸全球的3大科技公司IBM、存放裝置公司EMC和軟體巨頭甲骨文公司(Oracle)展開安全調查。
 因華為、中海油等業者前進歐美市場屢遭挫折,外媒稱此為中國的「報復性調查」。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將對美國科技3巨頭展開調查,情節與美國政府對待大陸華為科技的手法如出一轍,以國家安全為出發點展開行動。除真正過濾美國透過資訊進行對大陸政府的情蒐外,也為大陸企業前進海外市場留下談判本錢。
 報導稱,「這聽起來像是自食其果的橋段」。畢竟一直以來,美國政府對大陸國有網路設備巨頭華為採取幾盡「封殺」的手段。美國國會和總統歐巴馬政府均對華為表示擔心,稱美國部分政府機構之所以尚未批准使用華為設備,是因為這些設備可能被大陸政府用於間諜活動。
 對於美國對華為的多次安全審查,儘管美國政府一直沒有給出定論,且華為也堅稱公司設備安全可信,並非政府的間諜工具,但美國政府的堅持連帶讓華為、中石油、中石化、中興科技等大陸企業的向歐美市場的發展頻頻碰壁。
 諷刺的是,美國政府不但調查不出華為對美國的資安疑慮,反倒在今年年中讓「自己人」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雇員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逃亡香港,指控美國侵入大陸主要網路系統,攻擊並擷取大陸政府的各種資訊。
 對此,大陸內部也累積相當的不滿聲浪。今年從蘋果公司,到跨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再到乳製品企業恒天然等外企均因品質和行賄等問題接連道歉。華盛頓郵報指出,未來幾個月,與大陸政府打交道的美國科技公司,或許會遭遇更多類似的安全調查。

中國強硬否決西方一項壟斷提議:展現強國風采  (詳參【圖博館】:中國造)

法新社從哥本哈根發回的報導稱,因擔心行業壟斷,中國2014-6-17終止了世界最大的三家集裝箱海運公司的聯盟計畫,這三家公司分別是丹麥的馬士基集團,瑞士義大利的MSC集團和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
  世界第一大集裝箱運輸公司丹麥馬士基,週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當天接到了中國商務部的拒絕通知。因此,合作各方同意按此前達成的共識停止合作聯盟的準備工作,而且原計劃的P3航運網也不會實現。
  歐洲的三家公司在2013年6月宣佈成立“商業和非商業”聯盟。在分享產業資源的同時,保持行業競爭。 原計劃今年推出的 P3航運網,在第一階段將連接亞洲、歐洲和美洲的29條航線的255艘船隻結為一體。目的是在目前海運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向載重船隻提供更多的港口和更多的運輸機會。
  儘管三家公司堅稱這一聯盟不會損害行業競爭,但是有行業分析師預測這一聯盟很難獲得相關當局的許可。要知道這三家公司是執行業牛耳的巨型集團公司。
  今年三月,美國主管機關,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已經對這一聯盟計畫開了綠燈。之後,歐盟委員會在六月初也批准了。但最後,北京拒絕批准。
中國方面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一聯盟將導致“市場集中顯著增加“,將“對全球集裝箱運輸業產生重要的影響和高度壟斷的疑慮。
  馬士基航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對這個決定感到吃驚,因為在合作各方努力下,聯盟滿足監管機構的所有疑慮。
  中國希望在全球定價問題上擁有更多話語權,所以越來越多地訴諸反壟斷法。按進出口規模衡量,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使其成為全球重要航運線路的主要客戶。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銅、大豆和鐵礦石進口國,目前正在挑戰美國的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地位。
  中國的一線航運企業依然存在運能過剩問題。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sco Holdings Co.)是中國最大的國有航運公司旗下的上市子公司,2011和2012年,該公司共發生虧損人民幣200億元(合32億美元),去年則依靠向國有母公司出售資產勉強盈利。位居第二的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ipping Container Lines Co.)去年虧損人民幣26.5億元。這兩家公司週二均表示未參與商務部對上述事宜的決策。
  代表中國主要航運企業的中國船東協會(China Shipowners' Association)的常務副會長張守國週二稱,該組織對P3聯盟表示擔憂,因為該交易可能使全球最大的三家集裝箱運輸企業在一些主要的國際貿易航線擁有主導性地位。
  對於不時出現高通脹的中國來說,定價可能是一個頗受關注的問題。
Winston & Strawn LLP.合夥人H. Stephen Harris Jr.稱,大多數其他主要經濟體都更廣泛地依靠市場機制來確定價格和有效分配資源,中國也在朝市場定價的方向發展,但進展緩慢。
  去年,中國政府在嘉能可(Glencore PLC, 0805.HK)同意剝離秘魯的一個大型銅礦後,才批准嘉能可與Xstrata這兩家礦業公司合併。今年,合併後的新公司同意作價58億美元把秘魯的銅礦出售給一個中國財團,並同意按特定價格向中國客戶出售銅精礦。
  曾經在中國商務部工作過的年律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 LLP)駐北京合夥人Fay Zhou指出,中國的這種做法也反映出了中國經濟與美歐經濟的根本性差異。中國既是一個大型消費國,又是一個大型製造和出口中心,使其行業和相關政府機構在反壟斷談判中有了更大的優勢。
  Zhou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因此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可能有不同利益考慮,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b0dddf0101f1os.html?tj=1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自從2000年《數位時代》和美國《商業週刊》取得獨家授權合作,採取相同4項指標:營收總額、營收成長率、股東投資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於每年7月定期推出世界、台灣、中國「科技100強」排行,紀錄三地頂尖的科技公司以來。
  最令人感慨的是,2001年《數位時代》結論所呼籲的「台灣設計,香港服務,中國製造」的模式(p.250),遭台灣當局的戒急用忍、積極管理破壞了,但受害的只是台灣自己,中國成了世界製造工廠,香港彈丸之地卻成了亞洲甚至世界的旅遊尤其金融中心。
  台灣自以為「兩兆雙星」的晶圓廠奇貨可居,2000年整個中國27座晶圓廠產值才6百億台幣、不到台積電1662億的一半,但卻不知上海和北京分別都有上百億美元的一、二十座八吋晶圓廠的計劃(p.175),在中國龐大市場、競爭者紛紛前往中國設廠、以及代工客戶要求從中國工廠出貨等因素下,《數位時代》問道:「阿扁總統產業政策的下一步,到底還有多少蹉跎的本錢?」(p.241)
  他連自己的大位都快保不住了,還管企業的死活!大陸別說八吋晶圓廠、連十二吋也有了。在2004年第三季時,中芯國際產值已經正式超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晉身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僅落後台灣的晶圓雙雄。最近又傳出日本的半導體大廠爾必達將捨台灣的力晶、改向和大陸的中芯合建十二吋七十奈米晶圓廠(十二月七日力晶與爾必達公佈投資五千多億台幣在中科蓋四座十二吋廠)。
  還有台灣自傲的面板廠,大陸也將合併成一、二家大廠,並生產七、八代LCD面板,準備與日韓台拼一高下。
  不只晶圓和面板,依大陸2006年8月《數字商業時代》所言:「與海外大型的科技企業相比,核心技術能力歷來就是國內科技企業的軟肋。但對于21世紀全球性的新市場、新需求而言,中外雙方卻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一次國內科技企業再沒有輸在起跑上,包括太陽能技術、MP3芯片技術,國內企業都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無錫尚德、天威英利的太陽能電池、珠海炬力的 MP3主控芯片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還只是個別項目的表現,整體而言,「與國際百強差距明顯」:
研發差距巨大。「研發投入不足是國內科技企業的陳年舊疾,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但與國際一流科技企業相比,仍相形見絀。海爾和三星電子分別代表了中韓兩國消費電子的最高水平,從研發投入來看,2005年海爾投入45.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而三星電子投入53.7億美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9.4%。」
品牌建設裹足不前。「2005年《商業周刊》全球最有價值品牌100強前十名中科技企業占據5席,可見國外科技企業品牌影響力何其巨大,而目前國內還未有企業躋身該榜單的100強名單。」
  行政壟斷企業仍占優。「較為典型的就是電信行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國內電信巨頭近幾年始終處于百強名單中。」
  依然處于低端競爭中。「2005年,全球科技百強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達25.16%,而國內科技百強僅為12.35%,不及國際巨頭們的一半。」

  相關新聞
中國蟬聯全球最快電腦 (詳參【圖博館】:超級電腦大戰) 
美國安局研發量子電腦 破解加密
習夫人加持 中興有信心  2013獲利大增147.8%至人民幣13.58億
華為亮眼 2013獲利大增34.4%至人民幣210億
任正非:華為2018年銷售收入 衝800億美元
華為反抹黑 決和思科殊死戰 2012-10-23 旺報
買華為設備 台灣卡關 郭董嗆出走不繳稅
NCC禁華為 郭台銘2014-5-9不要用國安虛無縹緲的帽子來壓,請白紙黑字引用法條,給出不准的理由(回應:美國會和政府是為了保護華為的對手思科Cisco以國安為名,要求美國廠商不考慮(不是禁止)使用華為的產品。所謂國安,也只是好用的藉口。沒有任何證據,只是利用敵我意識,方便商業利益。詳參【圖博館】:貿易 高科技資匪無罪  對中貿易戰 對中網絡戰 中國手機 )
中方反擊美起訴中國軍官  美是最大網路竊密者(回應: 作賊的喊捉賊的美國) 
陸中止中美網路小組運作  陸官方採購電腦禁用Win8   陸銀棄IBM伺服器
壟斷+侵權風暴2012-12-21三星股價重摔
韓國神話也破滅? 手機難突圍 LG在陸裁員
2013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全球第一  東非市占衝50%
2013年全球智慧手機品牌 宏達電跌出10大之外:中興,聯想,華為,酷派,分別第4名至第7名。
PC紅潮滾滾 中國品牌攻占全球五部曲
專利流氓狙擊陸手機(詳參【圖博館】:專利權
專利訴訟判決 美韓都很愛國
中興專利申請量 冠全球
超越美國 中國專利數量躍居世界首位
華為專利戰升級 以質代量  
高通 遭控收取過高專利費
聯發科 可能漁翁得利
台灣在專利戰中具優勢  
考試旅行團 赴陸拚專利代理人證照  
大陸專利案件「多到做不完」陸未全面開放 憂台搶走業績 (回應: 台灣加入WTO都十幾年了,到現還違反當初加入WTO承諾,直到現在還有幾千項產品禁止從中國進口,連這個台灣都做不到,人家為何要開放給台灣?台灣沒開放是因為台灣競爭不過人家!楨:還反服貿呢!詳參【圖博館】:中國 攻占馬桶府
聯想併購摩托移動的啟示 
施振榮復出 宏碁恐淪小5 (詳參【圖博館】:企業競爭力那去了 全球PC 
平板電腦銷售減緩 華碩全球No. 3:蘋果1但市占率已由2013年初的40.2%下降到32.5%。第二名為南韓三星,市占22.3%,但也比去年同期的32%來得少。台灣華碩排行第3,市占5%;大陸聯想第4,市占4.1%。
台灣高科技大廠高獲利的真相(楨:高科技也高污染!詳參【圖博館】:高科技高耗能 看見了灣又如何

從聯想崛起與宏碁式微看兩岸IT產業消長2014-02-22郭正亮(文大國企管理學系副教授)

中國大陸的聯想與台灣宏碁,分別代表兩岸最有價值的電腦品牌,二者在最近幾年的迅速興衰,頗能反映兩岸IT產業的消長。
  2014年前夕,聯想連續發動兩次併購,先是以23億美元買下IBM伺服器部門,然後又斥資29.1億美元,從Google手上買下摩托移動。2013年10-12月財報,聯想營收首度突破100億美元大關,稅前獲利也創新高,達2億6531萬美元,比前一季大幅成長30%。作為主力產品的PC全球銷量高達1530萬台,市場佔有率也首次躍居全球首位。除了個人電腦之外,聯想智慧手機也躍居世界第三、平板電腦躍居第四,對韓國三星和美國蘋果構成空前挑戰。
  反觀曾一度躍居全球筆記本電腦第二、全球PC第三的宏碁,2013年竟然暴虧台幣205億(約6.6億美元),加上2012年虧29億、2011年虧66億,總計3年失血台幣300億,董事長王振堂因此被迫辭職。宏碁全球電腦市佔率已經只剩下8%,下滑到全球第四,股價也從105.5元跌到20元,市值從2836億跌到578億,反觀聯想則在2014年1月市值突破港幣1000億,晉身香港十大市值上市公司。2013年甚至傳出聯想有意收購宏碁遭到拒絕,讓長期領先的宏碁情何以堪。
  宏碁也有過光輝歲月,早年不但是兩岸電腦先驅,還曾長期遙遙領先聯想。宏碁創立於1976年,1988年在台灣上市,迅速成為台灣最大電腦公司;1998年已經成為曼谷亞運資訊系統贊助商。至2004年,宏碁已經超越美國惠普,成為歐洲筆記本電腦最大品牌,PC市佔率躍居全球第五。2007年筆記本電腦市佔率更躍居全球第二,PC也在併購美國Gateway之後成為全球第三,登上宏碁創業以來最高峰,當時董事長也是王振堂。
  聯想1989年才成立,直到1994年才在香港上市,1996年首次在中國大陸電腦市場躍居第一,但當時中國大陸電腦市場才剛起步,數量不大,聯想銷售量與宏碁相差甚遠。1997年,聯想曾邀請宏碁合作,但宏碁受限於李登輝“總統”的“戒急用忍”政策,無法將先進技術轉往中國大陸,兩岸電腦產業合作因此破局。
  兩大公司從此分道揚鑣:宏碁主攻歐美市場,聯想深耕中國大陸市場,但從2000年起,中國大陸電腦市場開始迅猛崛起,每年銷量成長率高達30%,反觀全球電腦銷量成長率只有10%,儘管宏碁在2000年後也轉向中國大陸市場急起直追,但受限於大陸政府保護民族工業政策,中國大陸市佔率只排名第五,聯想則始終保持中國電腦第一品牌,市佔率高達30%以上。
  中國政府的民族工業保護政策,在2008-10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對全球電腦產業起了關鍵作用。2008年聯想陷入創業25年以來最嚴重虧損,裁員高達2500人,營收直落到148億美元,虧損高達2.26億美元。聯想創辦人柳傳志決定復出,說服中國政府提供採購補貼和訂單。相對於全球電腦訂單銳減,聯想獨享中國大陸市場繼續暢旺利多,從此逆轉崛起成為全球電腦大廠。
  更重要的是,聯想比宏碁更重視擁有自主技術。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2000年全球科技100強評選中,聯想是全球第八,台灣入榜的鴻海和華碩都落在聯想之後,反觀宏碁根本沒進榜。宏碁不重研發、偏重銷售,充分展現在2006-11年期間,研發費用僅佔營業收入0.2%,反觀三星電子高達8.3%、惠普2.9%、蘋果2.8%、戴爾1.1%。2011年宏碁研發費用只有11億台幣,反觀聯想早在2006年,研發費用就高達3億美元。
  聯想重視技術的創業思維,也展現在利用中國大陸市場賺取的雄厚資金,訴諸“國際併購取得技術和通路、累積全球化管理經驗”策略,首先在2005年以17.5億美元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歷經多次重組與挑戰,終於漸入佳境。對國際併購更有信心之後,2011年聯想進一步收購NEC個人電腦業務51%股權,以及德國個人電腦策劃與銷售巨頭Medion過半股權,2012年更收購部份巴西家電巨頭Digibras Group經營權,不管在取得技術或建立通路方面,都大有斬獲。
  聯想的國際化策略也表現在董事會組成,高達一半董事來自海外,除了索尼前社長出井伸之、美國IBM等公司的前高管之外,2013年還迎來了ARM創始成員之一的前董事長佈朗,美國雅虎創始人楊致遠也出任聯想董事會觀察員。甚至在2011年被宏碁解職的前CEO蘭奇,也在2012年被聯想延攬為EMEA(歐洲、中東、非洲)業務主管。出井伸之即表示:“聯想除了深耕中國大陸市場之外,很擅長從收購企業中學習技術和混合經營。”
  宏碁(Acer)創始人施振榮面色凝重
宏碁不但在中國大陸市場敗陣,也因為輕視研發吃到苦頭。2012年12月,宏碁產品設計與創意等研發部門只有1000人,儘管計劃在2015年擴增到1700人,但恐怕為時已晚。即使在台灣,華碩也一步步取代宏碁成為電腦標誌,該公司的超薄、超輕型個人電腦非常暢銷,與美國谷歌聯合開發的Nexus 7也取得市場領先。華碩合併銷售額,在2012年第三季超過宏碁,同年利潤也創歷史新高。
  聯想的反敗為勝,迅速崛起為全球電腦龍頭、乃至未來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全球品牌,已經顯現出兩岸IT產業消長的警訊。中國大陸企業在政府保護民族工業政策下,相對容易掌握市場優勢,如能在本土市場和雄厚資金的基礎上,善於利用國際併購取得技術和全球通路,顯然更有機會成長為全球製造龍頭。
  更重要的是,隨著大陸IT產業的迅速發展,聯想的中國大陸市場利基也將更加根深蒂固。正如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所言,電子商務、IC、遊戲、4G將成為撐起中國大陸IT產業的四大支柱,未來成長空間極為寬廣,但隨著中國大陸IT產業崛起,受創最重的將是台灣,台灣原本最強的產業群聚效應,正在被中國大陸全面取代。陶冬更警告,一旦台灣IT產業鏈被中國大陸同行沖散,台灣經濟前景堪憂。
  聯想的豪情崛起,對照宏碁的黯淡式微,可以看出台灣IT產業邊緣化的壓力。宏碁和宏達電在品牌方面走不出去,恐怕只是邊緣化的初期徵兆,未來台灣可能連代工產業都會面臨腹背夾擊壓力,這才是台灣IT產業的更大危機。

  相關新聞
遠見雜誌:大陸科技大躍進台灣如何再續燦爛榮景
兩岸科技勢力消長 聯發科投資大陸IC設計公司啟示錄
小米喧嘩,HTC迷醉 兩岸手機品牌競爭力消長
龐建國:反服貿聲中的兩岸消長(詳參【圖博館】: 攻占馬桶府
明報:馬王政爭牽動藍綠消長兩岸關係 (詳參【圖博館】:君子的下場
美中消長與世界格局大轉化  (詳參【圖博館】:中國()  G2
展望大陸經濟變動趨勢與全球經貿版圖消長
兩岸薪資水準消長的後果 (詳參【圖博館】:《誰偷作》 中國
從江蘇採購團看兩岸生醫業消長(詳參【圖博館】:開放賣台
兩岸經貿消長研發策略應有的思維
30年海峽兩岸經濟實力的消長與變化
兩岸貿易之消長看臺灣貿易之潛在危機
石齊平:兩岸關係消長 台價碼大不如前 (詳參【圖博館】:攻占馬桶府
兩岸EMBA勢力消長輸贏在人脈
從繁體字與簡體字之消長看兩岸情勢變遷(詳參【圖博館】:論語 《漢字的故事》ABC在中國失寵了?
從海峽兩岸兒童文學整體格局的消長演變看中國兒童文學的未來可能(詳參【圖博館】:《中國兒童文學研究》

中國雷達處理器換國產晶片 戰時可擺脫對外依賴: 2014年第九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於5月8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此次展出了包括多款加固軍用電腦、雷達電子設備等在內的諸多防務電子產品,吸引了很多軍事愛好者和電子愛好者的眼球。在展會現場,記者在北京理工雷科電子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展臺看到,該公司展出了多款雷達系統、衛星導航、資料獲取/存儲/處理產品。在一款雷達信號處理器主機板上,記者發現一塊處理器核心部件上寫有“魂芯”二字。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研製的這款BW100_4DSP_VPX系列雷達信號處理板卡採用的是國產晶片,實現了雷達信號處理核心設備從進口到國產化的轉變。 (回應:我們根本不相信中國人可以自己造出芯!是不是又在吹牛逼!忽悠老百姓啊 處理器用外國的晶片你要噴,現在用國產的晶片仍然要噴,尼碼 基因遺傳啊! 如果不懂,就不要去噴,而是去先瞭解。晶片的原材料?呵呵,那是矽。矽來自哪裡?地上的砂子裡面就有大量的矽。把矽提純得到單晶矽,然後在上面蝕刻出電路,就成了晶片。中間不需要進口其他任何原料。或許有些人會問了,那這個蝕刻電路的機器才是最關鍵的,它是國產的嗎?呵呵,的確,製作晶片最最關鍵的就在這個蝕刻電路的機器,這個機器叫做光刻機,是電子行業最尖端最頂層的設備。世界上能製造光刻機的廠商非常稀少,全球有影響力的只有五家:荷蘭ASML、日本尼康、中國SMEE、日本佳能、美國ultraTech。中國目前排名第三。啥,你問intel、nvidia、高通、三星這些牛逼的公司到哪裡去了?呵呵,我們日常聽到的intel、nvidia這些所謂的牛逼公司,其實都是晶片產業的中下游而已,他們嚴重依賴於最頂層的光刻機生產商,intel的光刻機是採購自ASML的,nvidia自己根本不能生產晶片,晶片是交給TSMC代工,而TSMC的光刻機是採購自ASML和尼康的。高通自己也不生產晶片,交給其他晶圓廠代工,三星的晶片依靠採購ASML和日本的光刻機。沒有光刻機,這些廠商半個晶片也造不出來。光刻機才是一個國家晶片產業最核心的競爭力,而在這一點上,中國是有相當實力的!不要太妄自菲薄了。詳參【圖博館】:)

中國可成為世界最強國家嗎?2014/04/29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歐巴馬總統訪日本,向安倍承諾,中國如出兵釣魚島,將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美國將協助日本防衛釣島。美國表面雖說無意圍堵中國,但承諾協防已有聯日抗中的實質涵義。美日聯防事關重大,令人聯想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即使北京向來自稱,無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但中國崛起,最終能否成為世界最強國家?
  中國能否成最強國家,有兩個最重要元素,一是中國在經濟上能否超越美國,何時超美?二是中國軍力和政治影響力能否世界第一?討論世界最強國家,必須分清中國經濟力量和其他力量(軍力和政治影響力),因為只有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國,即國民生產總值(GDP)超美成為世界第一,並不等於就是世界最強國家;只有像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無論經濟、軍力和政治影響力都世界第一,才能算是世界霸主或最強國家。
  先論經濟超美。經濟超美如定義為GDP超越美國,應屬指日可待。中國政府日前宣布,今年第一季GDP成長率7.4%,已是連續18個月放緩,跌至最低點(上一季為7.7%);中國經濟放緩已引起全球經濟界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的拉加德日前就警告,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
  7.4%的成長率,與中國改革開放頭30年平均每年約10%的成長率已相差甚遠;2009年和2010年,中國GDP是否超美問題全球曾熱烈討論,那時中國成長率仍有約10%,而美國則陷入經濟大衰退,成長率只有約1%,兩國相差8%至9%。以這種差距計算,中國十年內就能超美,所以那時有預測說,2016年或2019年中國經濟規模就可超美。
  但2012年底開始,形勢轉變,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政府政策變「保七」,甚至可能降為「保六」,而美國經濟則開始復甦,成長率增至2%至3%,雙方成長差距大幅縮小,只差4%至5%,幾乎縮小一倍,何況美中的基數和計算基礎有別。
  由於差距縮小,西方的研究紛紛預測,中國超美的時間會延後。總部設在倫敦的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就說,2013年中國GDP為8.93兆美元,美國為16.72兆美元,從這個數字推測,中國GDP要到2028年才能超美,理由正是兩國成長差距縮小。德國的Prognos研究更預測,中國未來20年至30年的成長率,每年只有約4%,而美國成長率約3%,兩國成長差距變小,中國要超美將遙遙無期。
  基本上,目前西方國家仍傾向認為,中國的GDP最終能超越美國,但出現的時間延後。
  (楨:數字會說話?中2013年進出口總額4.16兆美元 超美3.91兆 躍全球最大貿易國。大陸2014年超美國 成全球最大經濟體:世界銀行國際比較計畫(ICP)以購買力平價(PPP),換算;國際貨幣基金(IMF)根據匯率計算估計美國2012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為16.2兆美元,中國則為8.2兆美元。IMF預估中國經濟從2011年到2014年將成長24%,而美國經濟將只成長7.6%,因此若以PPP計算,中國經濟規模今年就可能超越美國。詳參【圖博館】: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G2 )  
  兩國軍力方面,中國軍事實力能否超越美國,成世界霸主,美國評論界有正反截然不同看法。去年出版的新書「侵蝕」(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可代表贊成意見;此書作者認為,中國經濟必將超越美國,且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將積極擴軍,最終必改寫世界秩序;當中國在世界事務擁有話語權時,釣魚島和南海主權紛爭將可在新秩序下獲得解決。
  去年出版的另一本著作「中國崛起vs.戰略邏輯」(The Rise of China vs. The Logic of Strategy)則代表反對意見。此書作者認為:第一,中國不斷擴軍,必引起鄰國不安、反抗和結盟,甚至引起戰爭;過去的世界歷史證明這一點,因為每有大國崛起,必引起鄰國反抗,已成為必然的戰略邏輯。第二,日本、越南和印度等中國鄰國有可能結盟,聯手抗中,日印越三國加起來的人口和GDP超越中國。第三,中國沒有真正的盟友,因為中國每與鄰國發生衝突,例必以策略應對(譬如遠交近攻之類),施展策略的後果就是沒有真正盟友。作者的結論是,崛起的中國,必與鄰國產生衝突,而衝突則使中國難以成為霸主。
  總括而言,習李體制的經濟轉型政策雖導致成長減慢,但仍可達到保七或保六的目標,中國GDP最終仍可超越美國,但時間將延至15至20年後,惟國民產值、平均所得和國家綜合實力,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另一方面,軍力不斷擴張則難以避免與鄰國衝突。眼前的中國,卻不能不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和增強軍力,因為發展經濟是維持社會安定和提高國際地位的基礎,而擴軍雖不一定用於戰爭,卻是應付鄰國結盟和美國聯防,並增加本身國際影響力的必要之舉。
  回應
  此文所講的都是負面的,正面的都沒講。 完全站在(和引用)西方反華媒體及台灣綠媒的立場和說辭來貫穿全文,所講的都是片面之詞,說服力很弱,說大陸沒有朋友就是如此,以本文所列的條件,美國、日本和台灣,不是也沒有任何朋友嗎?!
  廣土眾民,勤勞聰明是中國終將勝出的原因與結果!歐美從19世紀起掠奪全球資源,富甲天下,落入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到今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窘境,看歐美債台高築,只有靠不斷印鈔延命可知!
  格局上 美國已經輸了 首先 美國的國力在下降 中國的國力在上升 美國和中國敵對最後輸的是美國 韓戰時 美國的國力是中國的60倍  60倍國力的美國都被中國打敗 現在只有2倍 未來變成1/2,1/3,1/4 美國應該要讓中國覺得不需擴軍 
  西方國家成為三流國家越來越多1980~1990年失落的歐洲 1990~2010年失落的日本 2010~2030年失落的美國 
  中國要恢復成為世界最強國家 應該還蠻容易 首先 除了近代500年 傳統中國都是世界最強國家 除了具備面積人口的規模優勢外 還有優秀的人種 高智商的民族 所以科技一直都很強 目前只欠缺政治 。西方政治經濟矛盾越來越嚴重 西方國家國債佔GDP普遍都在100%以上 日本國債還佔GDP200%以上 所以西方國家普遍都是豬國 中國不選擇西方的代議政治 是正確的決定 
  未來20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二,到時中國將具有五個以上具有充分作戰能力的航母戰鬥群,美國需要至少2到3倍的航母力量,才能在西太平洋遏制中國,問題是以這個海域離美國本土遙遠,美國的經濟力根本無法支撐成倍軍費的開銷。中、美根本不需要交戰,只需要比經濟消耗就可以了,屆時必會左右美國民眾的態度。 美國到時只有一個選擇,就是主力退回夏威夷,放棄日本,讓出西太平洋,與中國結盟來維持世界秩序,以保障美國最大的利益。美國政府對未來並非盲目,只是它實際作法跟表面上漂亮口號差距太大,往往無法直接說出真相,但在關鍵的時候,美國政府仍會顯露出真正的政策。 
新加坡前內閣資政李光耀卻點出中美台3方的現實政治面。他認為,台灣無論得到美國援助與否,都將無法抗拒中國的統一,中國視台灣回歸為不可動搖的目標。日本、韓國、印度和整個東協,這些國家加起來都不可能對中國抗衡 

活在真空包裝裡的台灣【聯合晚報社論2014.05.10 
 
台灣對國際事務不太關心,這一陣子從學運到反核,「內憂」頻仍,更加無感於世局變化。世界銀行上月底,用購買力平價計算,預測中國大陸今年就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台灣對此事少見報導,但其具有里程碑一般的重大政經意涵,我們能繼續視若無睹?
  世銀的購買力平價計算法,當然也有西方學者批評意義不大;若按正常匯率法計算的GDP,中國仍僅及美國的一半。就連中共都用官方媒體反宣傳,強調中國在科技與製造水準上仍遠遠不如美國。但事實上,中國的工業科技能力,早非想像中的落後,創下574公里極速的高鐵,已在全球各地推銷;台灣正在反的核電,中國也已可全部自製。
  中國超越美國,已經從「純屬想像」,一步一步接近真實。全球心知肚明,中國成為最大經濟體,是遲早會發生的事,現在反而是中共官方如履薄冰,低調反應,擔心樹大招風。
  中國變世界第一這件事,具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涵。從歷史的時間點來說,「西風壓倒東風」的歷史格局正在扭轉;空間上的意義則是,地緣政治學出現新局面,美國各種動作宣布「重返亞洲」,反而更加凸顯東亞區域的當今份量。
  這在兩岸關係上,可能意味著許多不如台灣期待的發展,雖不滿意,卻難有太多選擇。包括在區域經濟整合情勢中,如果不願被大陸磁吸,就可能只好邊緣化;一切依賴美國老大哥的保護,已未必可靠;兩岸「先經後政」已踏入深水區,政治談判初期試探必須展開。
  美國學界近年多次出現「棄台論」,是很大的警訊。正走向衰落的美國,很難會想跟最大經濟體宣戰。美中彼此磨合「兩強」的關係,台灣更加「難為小」,從戰略上到底如何為自己綢繆、布局?尤其近來反服貿、反核、反示範區的調子,跟外頭世界的風潮完全逆向而行。就以南韓積極簽FTA和全球相連結為對照,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大談反服貿,聽任學生指揮國家。台灣是抽離於地球之外的真空之地嗎?僅僅靠「內需」便能自給自足、自立自強嗎?真令人憂心啊!
  回應(詳參【圖博館】:攻占馬桶府)
「學運」這個名稱根本就是錯的 .二十幾歲的成年知識份子, 在校外, 在立法院, 高度政治性的地方, 搞反政府政治活動, 叫學運 ? 台灣的職業學生到社會上搞政治活動, 二十幾歲的成年人, 不僅享有立法委員的言論免責權, 更有總統的刑事法律豁免權, 孰令致之, 無能的政府 民粹的政客, 和名嘴
  台灣繼續搞「文革式」、「民粹式」的社會運動,終於有一天見到玩死自己的時候!
  活在真空包裝裡的立法院太陽花小台獨們


上一篇:對中貨幣戰

下一篇:對中網絡戰

阿楨 2024-08-04 16:07:54

英特爾的崩塌,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波音多了個伴 陳經

1.2024-08-22,英特爾單日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英特爾的晶片還是PC機最常用的,季報居然虧損了,要裁員1.5萬人!怎麼回事?
2. 擊垮英特爾的,就是美國製造業的大毛病:成本過高,人素質低下。英特爾員工13萬人,年營收約540億美元。英偉達才2萬人,年營收要衝擊千億美元了。
3. 區別在於,美國晶片公司一般擅長設計,但英特爾相反,幹的是晶片工廠製造業,必須有相當的知識水準才能幹活,人工成本不會低。
4. 同樣賣CPU的AMD,市值已經是英特爾2倍多,只有26000員工。它就聰明地用Fabless模式,只設計不生產。英特爾是自己設計加生產的IDM模式。AMD年營收220多億美元,但是人少多了,利潤就還行。給台積電代工費沒問題。
5. 英特爾新CEO就想辦法,把晶片製造部門拆分出去變成代工廠,剩下的就是fabless部門。
6. 美國製造業壞典型,原來是波音,現再加英特爾。都找了不少印度人,但是印度高管和員工幹製造業不太行,東亞人厲害。
7. 晶片製造業,需要很多耐心細心又能學習的人,長時間加班維持很複雜的產線正常運營,還夜班,上班時手機上交。美國白人肯定不願意幹,但是又得幹,就找些低學歷的人來,逐漸就不行了。CPU生產的晶圓,良率不行成本立刻高上去了,代工部門虧損不奇怪。
  回應
美國包括西方製造業大企業衰敗的通因是, 1、管理層金融化。2、一切為了股市表現。包括提高產品毛利率,砍掉不掙錢的部門,減少研發經費,製造外包,服務外包(印度call center)。最後核心競爭力所剩無幾。3、政治正確橫行。往公司要害部門塞lgbt,塞印度拉美非洲裔,印度人很能幹的。但是好大喜功,口頭比實際能幹。4、本土人才匱乏。全靠其他人種來讀理工科,外國的留學生總有一大半是要走的。留下的又有幾個是和美國人一條心的?

阿楨 2024-07-19 01:30:46

美國大選鳴槍 晶片戰術上膛 抗議台搶美生意 川普喊收保護費 2024/07/18 工商時報

在13日遭遇槍擊之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於6月25日受訪時表示,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業務,若是在今年總統大選勝出,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保護費,美國多年來為台灣提供保護,台灣並未為美國做任何事。
  相關新聞
科技股重傷!那指暴跌逾400點 輝達下殺6%、台積電狠摔7%

川普嗆收台灣保護費!最新2萬人投票網炸鍋:民進黨負責 2024/07/18 中時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媒體訪問認為台灣應該多付更多錢,換取美國的保護,他還稱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雙方之間過去友好關係,努力維持往好的方向走,雙方之間對於台海印太地區共同的責任,我們願意付出更多的責任,這是保障我們的安全。一份2萬人的最新網路民調顯示,有85%的民眾認為「川普講真話,美台關係要花錢買」,許多網友更是紛紛炸鍋留言表示「這是民進黨政府的責任,自己負責」、「100分的商人心態,勒索台灣=無底洞」,引發討論。
資深媒體人范琪斐表示,「我覺得他(川普)真的會做的,就是賣武器吧!」
  回應
同范女士這個塔綠班御用美國走狗過去不是都說美爹很挺民進黨的嗎?現在被美爹丟包,照樣硬拗到底,現在要死忠仔出來從軍抗中保台了??快看看1450敢不敢出征這垃圾!

阿楨 2024-06-08 02:44:00

再為「鐵桿兄弟」說話 普亭:中國經濟模式比美國有效 2024-06-07 世界日報

繼日前駁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中國產能過剩論」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亭5日再為中國發聲,他表示,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企圖以某種方式阻礙中國經濟增長,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並指中國成功創造了一種獨特、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比美國模式更有效。美國能源專家也指美總統拜登的「中國產能過剩論」可能是「致命錯誤」,因為世界需要中國來應對能源轉型挑戰。
  相關新聞
俄總統普京:中國經濟模式比美國更有效,已成為俄專家的普遍共識
拜登:中國經濟快崩潰 一帶一路「討人厭」
拜登再覇大夢:先打敗俄國,再打敗中國!
  回應
拜登的正確說法是:美國經濟快崩潰 一帶一路「討人喜」
拜登的打敗俄中比川普的「讓美國再偉大」 更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