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6 08:39:37阿楨

ABC在中國失寵了?

  英(美)語(文)在中國未寵過,何來失寵?
  反帝的中國當然不可正式承認寵愛「英語帝國」1和「資本主義」2,但由改革開放3後官民追求英語教育和市場經濟來看,確實寵過。
  即使寵過也是舊愛,漢語(普通話/國語/華語/中文/漢文)4已成新歡,這是利之所趨。「英語帝國」之形成雖有各種軟硬實力5,但根本仍在學習有沒利益。當中國「世界工廠」6轉向「世界市場」7,別說中國國內的學習會轉向,就連國外也是,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8便是明証。
  啥「孔子學院」?怕是「馬列毛學院」吧!
  對!歐美日台在世界各地的「xx學院」是「文化中心」、中共的就是「政治中心」,誰叫它帶個「共」(產黨)字呢!就好賣台中國」國民黨、統媒中國」時報
  相關資料
1. 詳參【圖博館】:《英語帝國》 
2. 詳參【圖博館】:《現代資本主義理論》 
3. 詳參【圖博館】:《中國對外開放通論》 
4. 詳參【圖博館】:《漢字的故事》 
5. 詳參【圖博館】:力》 
6. 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
7. 詳參【圖博館】:中國
8. 詳參【圖博館】:論語 

ABC 失寵了2013-11-17工商時報 【林殿唯】

   北京日前宣布考慮調降英文在高考(大學聯考)總成績的比重,可能讓許多考生舉手相賀,但對英語補習班來說,這意味著每年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的英文商機大餅將越來越小。
   北京市政府日前宣布,計畫從2016年開始下調高考與中考英語科目在總成績中的比重,而且考生還可以多次參加英文考試,取成績最好的一次記入總分。就連小學的英語課程開始時間也將從目前的一年級延後到三年級。
   支持降低英文考試重要性的民眾認為,近年來學生漢語(中文)能力明顯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過於重視英文教育。
   補習業者憂心忡忡
   對於北京調降英文考試成績比重的計畫,新華社報導指出,上海、山東、江蘇等地也在考慮跟進。英文在考試中的重要性正明顯弱化,對於英文補習業者來說,這可能是今年最糟糕的消息。
   大陸最大的綜合性補習機構新東方的總裁謝東螢坦承,英文成績比重降低的趨勢對於公司來說不是一個有利的動向,但預計對新東方的影響不會太大,因為英文能提升就業機會。
   華爾街日報引述外商英文補習企業英孚(EF Education First)的報告指出,與亞洲其它國家或地區相比,大陸民眾的英文水準還排在「後段班」,韓國、印尼、日本的英文表現都遠比大陸優秀,而且印尼、越南等地的英文水準提高程度也高於大陸。
   英孚教育負責人Christopher McCormick指出,部分小國家的英文基礎程度較差,所以進步較快,而且考慮到大陸人口眾多的因素,英文能力的提升相對較慢。他強調,在提升英文程度方面,大陸不能自滿。
   補習業者的擔憂並不令市場意外。根據北京中智林信息機構的數據,2011年大陸的英文培訓市場規模達到463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商機有很大的比重要歸功於國家考試對於英文的重視,但如果國家考試中英文重要性降低,大陸的英文培訓市場怎可能面臨成長減緩的局面。
   除了補習業者,反對大陸官方調降英文考試比重的人士則認為,現在正是大陸經濟崛起、逐漸轉型面對國際的關鍵時刻,民眾更需要提升英文能力來走入國際社會,官方弱化英文考試成績的措施反而是在走回頭路。而且在網路氾濫與鍵盤文化的潮流下,就算是西方英語系國家也面臨學生英文能力下滑的問題,弱化英文考試不一定能提高中文水準。
   就連新華社也對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給與肯定。新華社認為,在大陸進一步向世界開放之際,英文有其重要性。而新的措施只會改變英文的傳授方式,從「考試取向」轉變為「實用取向」。
   學習需求轉為實用取向
   駐香港教育顧問David Graddol指出,以前學生學習英文的動力來自於國家考試,這樣的動力將會減弱,但為了提升溝通能力而補習英文的需求將會增強。
   而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具備良好的英文能力的確是找到好工作的要素,但隨著工資提升、所得增加,民眾在工作能力上已經擁有更多選擇,英文或其他外語能力已非唯一關鍵。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白領指出,現在很多民企與國企職務的薪資並不比外商差、也不需要面對國外客戶,就算不會說流利的英文也能夠爭取到高薪。

「漢字聽寫」節目 掀中國漢字書寫熱 ‧新華社 2013/10/14

今年暑假以來,收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檔電視節目幾乎成了廣西南寧市民章麗一家四口的「必修課」,以前很少看娛樂、競猜、選秀節目的父母對這檔節目「癡迷」頗深,就為了享受和電視上的小選手一起挑戰每一個漢字書寫的樂趣。
  這檔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從開播之初的「毫不起眼」到幾個月後「收視飄紅」,甚至在中國中小學生、青年人中掀起了一場漢字書寫高潮。
  節目中,學生選手聽到考官念出一個詞彙的讀音和釋義後,需在規定時間內寫出相應的漢字,寫錯則出局。被列為考題的詞彙涉及歷史人物、地名、農業生產用具、動植物等多個領域,既考察漢字書寫熟練與準確度,也間接考察了選手的知識面。
  看著有備而來的選手們正確寫出答案,章麗急了,因為她發現自己雖為碩士學歷,很多詞彙竟然完全不知如何「下筆」,有的雖然記著漢字的結構輪廓,但很難正確書寫,還要靠拿著手機通過輸入法尋找對這些漢字的記憶,一時間每天都在運用的漢字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但由於漢字本身特有的複雜結構,正確拼寫每一個漢字顯得略為困難。加之近年來電子產品的普及,通過輸入法「打字」成了人們寫作、交流的主要方式,越來越少在紙上書寫大量漢字,催生了相當多人的「提筆忘字」現象。
  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電視節目中,場外觀眾的書寫正確率也一度偏低,很多孩子能寫出的漢字大人未必寫得出。這也激發了章麗重拾漢字記憶的興趣,一家人越來越多地收看這檔節目。
  觀看中,章麗60多歲的母親表現出了對漢字的「超強記憶」。這位老人只有高中學歷,從未接觸過電子產品,更不會打字,但節目中被列為考題的漢字她能正確寫出大部分,遠勝於年輕的章麗夫妻。
  「漢字雖然書寫有難度,但漢字的組成很有意思,包含著讀音和字義,有一定規律,這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章媽媽說,她很樂意看到漢字書寫被重視。
  節目中,來自不同省份中學的代表隊進行書寫比賽,廣西代表隊發揮出色,成績靠前,這讓當地不少師生信心大增。
  廣西南寧市教育局甚至下發相關通知,要求學校組織學生收看此檔節目,鼓勵平時加強漢字書寫訓練。
  告別喧囂、靜心書寫。不少專家認為,「漢字聽寫」類節目展現了手寫漢字的魅力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喚起了中國人的漢字書寫情懷,值得肯定。

中國在116個國家建立了430多家孔子學院2013-9-3國際線上

  國際線上消息:據中新社電,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王永利3日在天津表示,目前,中國在全世界116個國家建立了430多個孔子學院,還有650多個孔子課堂,成為漢語教學推廣與中國文化傳播的全球品牌和平臺。
  當日,2013年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研修班開班儀式在南開大學舉行。來自全球22個國家的34名孔子學院外方院長3日彙聚南開大學,開始為期10天的研修。
  王永利表示,今年年初中國政府發佈了《孔子學院發展規劃2012——2020》,為孔子學院發展事業指明了方向。在新的起點上孔子學院應當有新的發展,要讓孔子學院融入當地的大學和社區。王永利還表示,要全力推進“新漢學計畫”,培養一些未來的新一代漢學家;此外,計畫還支援當下社會各個方面對中國感興趣的一些傑出的領袖人物,讓他們通過該計畫到中國考察研究。

中西學者談孔子學院和中國軟實力 2012-5-25

上周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中國問題學者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在《星期天泰晤士報》發表文章,他指孔子學院是中國的國家宣傳工具。
他還批評倫敦經濟學院接受中國資助建立孔子學院,他說該學院犯下同上次接受卡扎菲之子的捐款一樣的錯誤。
  雙重標準
倫敦經濟學院商務孔子學院執行院長盧紅博士對BBC中文網說,指責中國的孔子學院有失公允,英國文化委員會,法語聯盟,歌德學院都在做同孔子學院一樣的事情,它們都是同樣的傳播語言、文化的平台。這種做法並非中國孔子學院首創。
她還說,作為嚴謹學者,胡克禮應該把事實搞清楚,孔子學院在英國共有18所,並非如克里斯托弗•休文章中說的11所。
另外她還說,「如果學院接受來自中國大陸資助該受質疑,那麼胡克禮也曾接受過台灣的研究資金,比如蔣經國基金會的資助,又該如何?」
  宣傳軟實力
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姚樹潔教授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西方右翼指孔子學院是宣傳中國軟實力的工具,他說軟實力並非貶義詞。隨著中國經濟強大,中國文化、外交也要強大。
他認為,孔子學院有助於加強中國理念,加強同世界溝通,是好事。
姚樹潔說,西方一些人批評中國的孔子學院,卻閉口不提西方也在中國做同樣的事情,比如英國文化協會;另外西方還有傳教士去中國傳教,這些西方人似乎不知道傳教對中國的巨大影響。
雖然孔子學院總體上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對國家利益有好處,做比不做好,但姚樹潔也承認孔子學院做法上也存在問題,比如有些地方把國內的官僚作風和管理方法帶來,有些做法很浪費,這對中國這樣一個有大量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國家來說並不恰當。
  冷戰思維
姚樹潔說,這次孔子學院受到有些人指責,中國能夠從中吸取教訓。首先,詰難者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人,並不代表所在國的全部。中國崛起受到非議是正常的,中國應該冷靜對待,要允許有不同看法。
《星期天泰晤士報》批評孔子學院的文章說明某些英國人有冷戰思維。他說有些學者發文章是為了吸引眼球,需要關注,因此要語出驚人。
姚樹潔認為,這次孔子學院捲入爭議背後的根本原因是,「西方人認為中國還是中國,不是像中國宣傳的那樣的中國。中國還是老的中國。我們要做的是,把中國變成像自己宣傳的那樣的中國。」

大陸官民熱情擁抱孔子 2013-10-20中國時報 【謝劍】

 一度被冷落的孔子及其學說,近來在大陸被熱情擁抱,無論其學說、故居,乃至種種有關的遺跡都重新受到重視。
 這一興起固然主要出自民間,由於道德淪喪,世風日下,引起有識之士覺醒,以之匡正社會不良風氣,但官方的幕後配合,卻令外人感到驚奇。最近美國《大西洋》雜誌就有作者賈菲(G. Jaffe)披文,列舉各種數據,令人省思。但他畢竟是外人,全文讀來,隔靴搔癢,筆者感觸良多,寫此文加以評述。
 按2012年,前往孔子故鄉山東曲阜的訪客,竟高達440萬人左右,該地紀念孔子的公園附建有一座三千座位劇院。近來新開的旅社甚多,包括五星級的香格里拉。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投資建設都是政府在推動,僅2010年官方就花費了380萬美元(下同) ,修繕曲阜孔廟及其墓地,另外還有座陳列與孔聖人有關文物的博物館。
 因工程浩大,一再延期開放,到2015年正式落成時花費要高達0.74億。目前已開始大作廣告,是一處「必遊的東方聖城」,而京滬高速鐵路也特別為曲阜設站,以方便遊客。
 眾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爆發,孔子及其後代首當其衝,孔府被破壞,其後人被掃地出門。問題是這一反孔狂潮逐漸消失之後,中共當局何時開始重新尊孔並重視其學說?賈菲認為30多年前就開始了,其實那時剛開始改革開放不久,還顧不到這一問題,直到1994年官方才一反過去作法,重新恢復尊孔儀式,於每年的9月28日即孔誕日舉行,並且從今年開始,正式這一天為教師節,與台灣相同。今年不僅行古禮,正式參與的人還著祭祀古裝,特別隆重。由山東省副省長擔任主祭官,並獻花環於孔子像前。
 更值得注意的是,尊孔不再只是一項國內的重大事件,大陸同時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作為一種「軟實力」發揮中國正面的影響力。其主要功能是教授漢語,並宣揚中國儒家立國精神,作為一位聖賢和腳踏實地的教育家,具有十足的象徵意義。
 曲阜的孔誕紀念活動為時長達一週,由當地政府主持頒發「孔子文化獎」及「聯合國文教組織孔子藝文獎」。以吸引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獲獎者除獎金外還授以孔子金像。禮成後由山東省的另一副省長發表談話,把孔子理想和中共中央一再宣揚的「中國夢」聯繫起來,說明紀念會的意義。

訪曲阜 習說要好好讀論語2013-11-28 旺報

 大陸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專程前往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並對儒家文化多所肯定,中共歷來領導人雖不乏赴孔府致意者,但習近平此番特別取了《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兩本書,還說「這兩本書我要好好看看」,表示中共對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已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習近平26日來到曲阜孔府考察,並來到孔子研究院。孔府位於孔廟東側,是孔子嫡裔子孫世代居住的官邸。現存孔府院落創建於1377年,經明清數次擴建,占地200餘畝,有樓軒廳堂463間。孔子研究院是1996年大陸國務院批准在曲阜設立的儒學研究專門機構。
 習近平在與學者座談時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台灣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齊茂吉表示,儒家文化自漢武帝以降即「尊而不用」,有利於社會控制和社會動員。但儒家最終的理想是「仁政」,他認為大陸重新講究孔子學說,期此建構安和樂利社會。

習近平讀孔子尊儒家 2013-11-28 旺報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山東考察時,專程前往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他特別取了孔子研究院展示的《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兩本書翻閱,還說「這兩本書我要好好看看」。台灣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齊茂吉表示,大陸重新講究孔子學說,是期待以此建構安和樂利的社會文明。

尊孔重儒 中國盛世固定節奏 2013-11-28 旺報

 大陸重新回到老祖宗的思想庫取出孔子儒家思想,或是拜兩岸交流之賜。台灣自兩蔣時代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中學課本重要內容,甚至今年還被大陸中華書局引進大陸,這說明,習近平肯定孔子,並非神來一筆,而是有其脈絡可循。其中或許還受到台灣的啟發呢!
 回顧2011年元月,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訪美前,北京天安門前立起一尊孔子雕塑,當時各方議論紛紛;其實,這說明大陸社會必須在經濟發展伴隨而來的諸多矛盾和衝突中,找出一條安和樂利的和諧之道。
 過去的意識型態拒斥宗教,道德教化也向來非中共的主訴求,現在認識到在黨和國家機器以及經濟和企業之外,必須有一套穩定的社會治理系統。當局對來自西方的「公民社會」疑慮甚深,抬出老祖宗的孔孟儒家道統,相較之下更為名正而言順。
 所以習近平多讀《論語》之說,所透露的其實是統治者對孔子象徵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安和樂利社會的想望。這對當前的大陸社會何等重要!而且從歷史角度看,每逢中國盛世,儒家思想都受重視,大陸愈來愈尊孔,並不令人意外。

    柔軟戰力:和平瘋爆5/99

中國老子雖最了
柔弱勝剛強之道
但美國老大最行
柔軟戰力之實用
好萊塢的電影
矽谷的軟體業
像根蜜谷矽棒
普世橫行價值

詩人也太鹹濕了
什麼塢啊谷地矽膠棒
人家是民主自由人權之軟實力
藉電影和網路來實踐
別忘了美國的哲學是實用主義

別瞧不起霉帝實賤哲邪
只要能達到洗腦之目的
靠電影寓教於樂又如何
只要能達到反恐之目的
靠網路監視監聽又如何
老大哥安全和利益至上
管它民主自由人權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阿楨 2023-09-06 06:54:24

4班百人僅1人聽懂 雙語教學雪崩 2023/09/04 中國時報

蔡政府推出「雙語政策」2年8個月以來,教師、家長與學生都反彈,甚至有老師說「4個班、逾百人,只有1人聽得懂英語上課」。教師團體要求立即停止實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說,不論2024誰當選總統,都應立即停止現行的雙語政策,不要再以英語去教其他專業學科,否則將造成學生英語及學科都學不好的「雙貧乏」現象。
副總統賴清德2017年接任閣揆後,開始規畫「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發會和教育部推出「2021年至2024年雙語政策」。政策目標很宏大,但在中小學執行時,出現不少亂象。例如,目標之一是在2024年培育6000位雙語教師,現僅培育出1001位。
  回應相關新聞
吹牛的政策 下一代賠上競爭力
英語焦慮 家長拚命送孩子去補習
雙語政策加劇學習落差
雙語50載 新加坡母語文化漸失傳

搶救台灣母語 民間團體怒吼

「搶救台灣母語!」關心台灣母語教學的民間社團發出怒吼,痛批民進黨政府漠視母語教學,讓原住民語、客語、台語等台灣母語已經快要送進太平間,台灣母語教師協會等民間社團更號召全國民眾共同發聲,明天將發動陳情活動,要求教育部正視並挽救面臨生死關頭的母語教育。

陷入大台灣沙文主義的母語教學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多元文化成為社會追尋的典範,在此過程中,原先唯我獨尊的國語政策也逐漸被挑戰,過去幾年,原住民母語、客家、福佬話已經成為國小正式課程的一部份。但是

阿楨 2023-03-09 09:36:03

學古文,只學譯文足矣,類比外文翻譯著作...
  回應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任何人翻譯的白話文,都不可能完整而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內涵與真諦。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自古至今,一百個大家就有一百種釋義和見解,相互之間各執己見,百家爭鳴,莫衷一是。唯有自己了悟了、參透了的東西,才有那種醍醐灌頂,一生受用的獲得感。
 這兩天連續在社區看到反對古文的評論,是有用心的,通篇都是漢字落後,英文先進,雖然沒有直說廢漢字,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和人辯論之前首先要確認對方的屁股,這種一看就知道別有用心之人,多說一句都是在給他存在感
 同樣的觀點,請發到外網去,請西方精英們廢除拉丁文/法語/義大利語/德語…..,扔掉拜倫、莎士比亞、狄更斯原文,因為他們都是用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寫的,早就沒有普通人看得懂了。一併扔掉荷馬、但丁、歌德、雨果、泰戈爾、托爾斯泰、高爾基們的原著,因為他們不值得一讀,看看英文的不好嗎?

阿楨 2022-10-14 08:30:25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

【本文來自《中國人要是老早就反封建,至於封建社會長達1300多年?》評論區】
中國的科舉固然害人不少,卻是世界至今最“民主”的選賢制度!拿封建、獨裁、民主幾個由後來人發明的詞來定義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無異於盲人摸象!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當然放在歐洲依然是好制度,現代公務員選拔制度,都是脫胎於科舉制度。
南宋或晚明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是都被戰爭打斷了,晚晴資本主義又要發展了,結果還沒起來,帝國主義就進來了。
  回應
唐代科舉制度缺陷不少,文壇裡基本上誰出名誰就會中式,直到宋代中期把學子的名字遮蓋了,主考官不預知試題,批改試卷的官員和考官都是集中封閉的,這些措施才完善了科舉制度
我不這麼認為,明清不行了,不是因為考試內容有問題,而是皇權太過強大,文官集團毫無牽制力。
科舉一直是個好制度,問題出在考試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