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500與空警3000
上一篇:運-20
中國突破5000千瓦渦槳:福建艦的預警機,發動機已經有了 2022-11-15
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是運-9、空警、電子戰高新機的未來動力,福建艦的艦載預警機,也可能選擇它作為動力。它的輸出功率達到了5000千瓦,有了它,中國航母艦載預警機就不會再有“心臟病”。這就是中國航發最新公佈的AEP-500渦槳發動機。
AEP500是一款5000千瓦級的三轉子渦槳發動機,也是我國在渦槳發動機領域最新最強的作品,它的預裝機物件包括新舟700支線客機、運-9運輸機、AG600水上飛機、空警-200/500預警機,以及各種以運-8和運-9為平臺的特種機。
渦槳和渦扇其實系出同門,兩者都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渦槳發動機一樣有進氣道、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和尾噴管,因此乍一看,似乎是像渦噴但又不太像渦噴。
不過渦槳並非通過噴氣來提供推力,而是將渦輪的高速旋轉通過傳動裝置,輸出給螺旋槳,利用螺旋槳的旋轉來提供拉力。
相關新聞
【傅前哨】運-8換裝大功率新渦槳發動機,中國軍用發動機邁入“自由王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mzyXDCaw&t=84s
回應
大陸近年在渦扇發動機, 燃氣輪機, 渦槳發動機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突破!
中國彩虹-9曝光配套巨型飛彈,是21型空射高超音速彈道飛彈嗎?2024-10-01
不管是類似轟-6K上掛載的全尺寸型高超音速飛行器,還是用於戰術飛機的袖珍型高超音速飛行器,能掛在彩虹-9型無人機上已經非常驚人了。
彩虹-9型是一款大型的、可以用於戰略打擊的無人機,它的飛行性能非常好,機體長度達14米左右,翼展25米左右,在作戰載荷下最大航程超過10000千米,當巡航速度250千米/時,最大滯空時間在24小時左右,最大起飛重量大於10噸。
作為對比, MQ-9無人機,機長度只有10.97米,翼展19.51米,飛重也只有4.54噸。
彩虹-9型機翼至少有3個大型掛架,機腹中線還有一個掛架一枚一噸,最大外掛重量大於3噸。包括航太科技的FT系列精確導引炸彈,空對空飛彈,AR系列空面飛彈等,AR-3型重型巡彈射程達到100千米,除了可以遂行非瞄準線打擊,還可以作為彩虹-9無人機本身的忠誠僚機,承擔輔助性質的戰場偵察任務。
彩虹-9的武器與各類吊艙的攜帶能力都令人生畏,四個方形吊艙是電子戰吊艙,而圓形吊艙很有可能是對面甚至對空警戒雷達吊艙。不僅可以承擔常規的察打一體使命,甚至還可以作為長航時電子戰機,在空承擔信號偵察、電子對抗等職能,同時還可以兼顧作為對空預警機或對面監視飛機,承擔起空域監視、戰場態勢感知、合成孔徑雷達(SAR)測繪等功能。可以維持對200到300千米範圍內的空域監視,完全可以滿足集團軍甚至方面軍戰役地幅的監視任務。
彩虹-9的定位超過了MQ-9、翼龍-2這種等級的無人機。
以上這兩種無人機,基本上不具備防區外攻擊能力,攜帶的空面彈藥基本上都是在防區內實施攻擊的,這也決定了它們的戰場生存力比較有限,使用的模式更類似於近距離空中支援(CAS)機型。而彩虹-9這一掛雷達吊艙,帶上高超音速飛行器,頓時就不一樣了,咱們這就具備了遠程防區外攻擊能力了,可以在數百千米外突施冷箭。
因此,彩虹-9的裝備運用模式可能更類似於殲-16甚至轟-6K,可以作為對面打擊機型使用,這讓它在裝備層級上相比常見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就高一層。
美軍E-6B「末日飛機」塗層斑駁 似乎已經歷世界末2024/01/29 中時
1架有著「末日飛機」之稱美國海軍E-6B空中指揮機,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的白色塗層斑駁不堪,露出米黃色底漆,被動力-戰區(The Drive-The Warzone)網站戲稱「似乎已經歷世界末日」。
這架序號164387的E-6B的機身、尾部大部分區域都已經缺少了原本的白色漆,戰區的記者打電話給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 (NAVAIR),得到的說法是:「那架E-6B的塗漆,沒有黏附在底漆上,感謝你們告知,我們正在調查原因,並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
對方補充說:「這架飛機仍然可以安全的執行任務,也能繼續支援所有分配到工作。」
這架飛機的白色塗層應該是抗輻射與強電磁波的功能,據悉應用了大量的鈦化合物,為何出現剝落,目前還沒有答案。
不過,在過去幾年,美國海軍的好幾艘軍艦,因長時間海上部署,造成艦身積鹽與生鏽,引發不小的關注。一種看法認為,這顯示美國海軍預算的困窘,從歐巴馬時期就出現維護預算不足的情況,使得原本的例行養護工作,選擇能省就省,因此原本對軍艦除鹽、防鏽、補漆,變成久久才一次。
E-6B可能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既然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明顯的核武衝突危機,那麼E-6B表面的抗輻射白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尤其特殊塗料的成本,一定是普通塗料的好幾倍。
E-6是以波音 707 客機為基礎,加上各種機密通訊設備的核戰通訊機,這些飛機的通訊器材主要是提供了關鍵的中繼節點,如果需要,最高指揮者也可以從過這些節點,傳達「實施核打擊」的命令,也稱為緊急行動指令(EAM)。
E-6B 擁有大量專業的通訊設備,以支援這項罕見的任務,比如釋放8公里長的長波拖曳天線,才能直接與水下的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戰略潛艦進行通信。它也能在飛行時,指揮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井。
E-6的操作成本偏高,因此美國海軍正在尋找後續機種,可能會以通用運輸機C-130J-30 「超級力士」(SuperHercules)擔任載台,安裝重要的通訊設備以取代 E-6B 機隊。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 在陸正式投入商運 2023/12/06 旺報
中國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2012年12月開工),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喪失所有冷卻能力的情況下,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反應堆都能保持安全狀態,不會出現堆芯熔毀和放射性物質外洩。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站集聚了設計研發、工程建設、設備製造、生產營運等產業鏈上下游500多家單位,先後攻克多項世界級關鍵技術,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
依託這一工程,大陸系統掌握了高溫氣冷堆設計、製造、建設、調試、運維技術,中國華能和清華大學共同研發了高溫氣冷堆特有的調試運行6大關鍵核心技術,培養了一批具備高溫氣冷堆建設和運維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並建立起以專利、技術標準、軟體著作權為核心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
15至20年換燃料 陸發佈全球首型最大核動力貨櫃輪設計
央視2023/12/05,中國發佈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級核動力貨櫃輪船型設計,每15至20年更換一次燃料,不用擔心綠色燃料價格波動以及加註等問題。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第四代堆型熔鹽反應堆解決方案,提出了超大型核能貨櫃船船型設計,以在該型船運營週期內真正實現「零排放」。
彈射小紅車殲35同時現身 福建艦新裝備將陸續亮相測試 2023/12/08 中時
下水一年半的福建艦,近日旅客們拍的福建艦照片除了測試電磁彈射的小紅車仍持續進行之外,甲板上又多了一架體形較小的殲-35戰機,應還會看空警-600預警機和直-20通用直升,殲-15艦載戰機與幾款無人機。
相關新聞
陸殲16掛霹靂17導彈首次曝光 400公里超視距截擊預警機2023/12/08 中時
陸殲16掛霹靂17導彈首次曝光 400公里超視距截擊預警機2023/12/08 中時
《中國軍網》2023/12/08照片,展示4架殲-16戰機編隊飛行,掛載了高達10枚不同型號的空對空導彈。其中2架殲-16在左側機翼下各自掛載了一枚巨大的空空導彈,按照霹靂-15近4米推算,霹靂-17至少超過5米。配備雙向數據鏈系統,能實現「A射B導」的功能,亦即由預警機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目標後將目標座標等資訊傳輸給殲-16,由殲-16戰機發射後,再由預警機和大型無人機等對導彈進行中繼制導。
霹靂-15射程已超200公里,霹靂-17會到400公里,已超了俄R-37M,也大超美國AIM-120D約200公里,在美新一代AIM-260尚未完成研發前,中共率先亮相霹靂-17,對美軍展示遠端打擊實力的用意非常明顯。中共目前已列裝數十架配備相控陣雷達的空警-500預警機,也擁有長航時的大型偵察/預警無人機,足夠對霹靂-17的作戰提供充足的支撐。
陸平流層飛艇南海現身 2022/12/21 中時
中方研製了可發揮多種性能的平流層飛艇,其中「圓夢」號據說能上升達18公里高,並滯空48小時。
最近曝光的照片顯示,靠近南海的菲律賓北部呂宋島附近可能出現了高空、常航程平流層飛艇。
據《動力》(The Drive)網20日報導,解放軍和其他國家一樣,都在探索比空氣還輕的高空飛行平臺,以長距離、長時間執行搜集情報,監視和偵察等任務,而這正適合在南海執行任務。
這些臉書(Facebook)照片最初似乎在上週末出現,儘管原Po已被刪除,或被隱藏,但照片已被四處轉傳。據說這些照片是在呂宋島龐加辛南省(Pangasinan)拍攝的。雖然從照片看來,它呈半透明狀,但分析認為,這比較可能是金屬反射造成的。
陸企至少研製了「天恆」(Tian Heng)和「圓夢」兩款太陽能無人飛艇,據說它們至少都試飛了一次。所謂平流層高度約在地表上方 23,000—66,000英尺(約7010—20116公尺)之間,而根據個人特定位置的不同,測量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有些人說,這和座落在中國新疆自治區博斯騰湖南部的大型飛艇機庫有關。衛星照顯示,自從它最初約在2013年出現以來,無論大小或範圍都顯著擴增。
無論如何,對解放軍來說,在南海部署飛艇,就算是實驗性質,整體來說也是很有道理的。南海人造島相當分散,飛艇能提供情監偵、通信和資料共用與中繼支援。而近年中菲為了南海主權爭議不斷,摩擦愈演愈烈,因此飛艇出現在菲律賓附近,其實也不令人意外。
全球唯一的雙座版5代戰機殲20將發威 在資訊戰中成為敵方惡夢
《南華早報》2022-11-01報導,原本廣泛認為,雙座版殲-20是用來指揮無人機蜂群,但《兵工科技》指出,近年來由於5代戰機能執行的任務比以往更多,5代機還可以作為戰術電子幹擾機、小型戰術預警機和高速隱形偵察機等,並成為無人機蜂群的指揮機。殲-20的前座駕駛負責飛行,而後座駕駛則負責幹擾。可以解決單一駕駛在飛行時,無法同時和其他戰機駕駛溝通戰術,又執行預警任務的問題。後座駕駛可以負責溝通和指揮,徹底和前座駕駛分工,大大提升雙座殲-20充當小型預警機的效率。
回應
山寨機 什麼都抄美國的
黴國何來座版五代機?
酸哦~酸死皇民了
1450,塔綠班們又崩潰了。
不是模型是原型!陸殲20無人僚機疑現身
廣東珠海航展11月8-13日登場之際,出現了一架新式隱形無人機,《動力》(The Drive)網報導,各方推測,這可能是殲-20的無人戰鬥僚機首度亮相。採用單引擎,機身中央左側一個大開口,可能是某種彈艙,而機頭大到足以裝置某種雷達、其他感測器,或是飛行系統等。
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 2022-11-01 中國航空報
【導讀】3個月完成詳細初步設計、6個月完成全機製造資料集發佈、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了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全新的設計思想、數百項關鍵技術攻關、新一代機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瀋陽廠所技術、管理、設計手段以及研發模式借此都實現了跨代提升。
回應
13個月首飛,然後10年大改?這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嗎?
你不瞭解軍方政策,由於沒有充足的預算同時支撐發,J31不是軍方專案,而是J20!憑藉一己之力且在J11系列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自我搞出J31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大改是為了改造成為新一代隱身艦載機!定位和目的不同。J20是重型類似美國F22,而J31為中型似F35。J20偏空優,而J31從一開始就兼顧艦載機的需求。J20採用不計成本的高科技設備,而J31考慮到與J20的高低搭配和外貿需求,性能會有所降低。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雖然機載IRST系統也能夠進行旋轉,但無法進行360度的環向探測。“遼寧”號航母上安裝的多台艦載IRST系統,或者是依靠多艘護航艦上的多台艦載IRST聯網,就可以通過三角測算算出來襲目標的定位資料。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為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則在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向指控系統提供10批來襲目標的資訊,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美軍正在裝備大量的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巡航導彈就被美國海軍視為未來針對中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重要武器。但是,這些隱身巡航導彈主要是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及少量隱身塗料來規避常規艦載雷達和探測系統的追蹤,在艦載IRST系統面前,其隱身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 AGM-158C為0.95馬赫左右,如果沒有隱身性能加持,那麼1130近防炮就可以對其展開攔截。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對AGM-158C進行2-3次的攔截。
現在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水面戰艦的體積比戰鬥機更大,如果兩者的資訊溝通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戰艦可以直接為戰鬥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以直接為戰艦提供火控諸元。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遭到加拿大製裁PW150C後,新舟700裝上“中國心”AEP500渦槳發動機【傅前哨】
回應
aep500 發動機同時裝運30 艦載空警600和新舟700,渦槳市場很小 之所以搞這個飛機實際是為了打掃這個發動機,湊齊批量。
中國航空發動機從國外禁運與技術封鎖,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刻苦研製與技術累積,厚積薄發,現在成果出來了,渦扇、渦軸、渦槳、渦噴,一一批產裝備了,中國加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kiCu1q7tQ
為何外國斷供新舟700客機航發?卻不敢斷供C919客機的航發? 2022-01-19
是外國供貨商仁慈嗎?絕對不是,那是因為我國的渦扇20已經成熟!渦扇20直徑2.34米,比美國F117-PW-100的2.18米還要大,推力可達18.3噸以上!
雖然比不上進口Leap-1C,但用來應急完全沒問題,足以保證至長江CJ-1000A成熟!這似運20初期用D-30KP-2和渦扇18應急,隨後換裝渦扇20徹底解「心臟病」問題!
同時研發至少9款航空發動機,中國未來將不再被發動機拖累! 2020-06-19
渦扇-10B至少13.5噸的加推力,8的推重比,已有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等換裝了。專門為殲-20戰機打造的第四代大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渦扇-15,或許還要再等3年。基於俄制RD-93的渦扇-13,最大加推力8.5噸,接近8的推重比;還研製中推渦扇-19,會安裝到在梟龍/FC-31。小推力渦扇發動機「岷山」,推力4.7噸,已以安裝到L-15教10/9或無人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扇18/20,CJ-1000A。
中共戰力8優勢 國防部提犯台8劇本 2022/04/28 中國時報
根據國防部最新送抵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在比較兩岸軍力裝備優劣情勢,坦言包括中共地面部隊打擊火力較佳,中共水面艦制海戰力超越國軍,中共戰機制空作戰稍占優勢,及中共潛艦戰力大幅超越國軍等8大優勢。報告指出,國軍持續建立立即作戰能力因應威脅。
中共目前各型艦船接近900艘,持續建造航空母艦、055型、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潛艦及登陸艦數量,強化遠海、水下及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共軍新型戰機已配賦相位陣列雷達且飛彈射程最遠120公里,優於我戰機的112公里,具制空及數量優勢。
儘管我方E2T/K預警機性能優於共軍(楨:? ),但台海空域狹小、我預警機數量有限,整體空中制電磁能力優於我軍。
中共8種對台可能行動。包括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占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全面進犯等。關鍵在於優先奪取制電磁權、制空權、制海權三權,續以統合運用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及三軍戰力,對台行大規模三棲進犯,併用信息化作戰、癱瘓打擊、抗擊外軍、打擊東部防禦、聯合空機降突擊及登島作戰等多重手段,力求速戰速決,瓦解本島防衛體系。
回應
那台灣還剩什麼有優勢的?
草螟弄雞公,醜中仇中,把台灣變成烏克蘭
大陸最新型預警機「空警500」 對決 台灣E-2K 2015-03-25 中央社記者胡立宗
大陸空警500航程5700公里,滯空時間8小時,監控範圍為470公里,指揮調度對象達100個。結構雖小,但圓盤狀雷達罩內藏3組相控陣列雷達,整體性能卻與空警2000相當。
台灣E-2T/K有6架,其AN/APS-145機械掃描雷達範圍250公里,可追蹤2000個目標,並指揮調度其中40個目標,滯空約5小時。
空警500和E2D鷹眼,誰是地表最強預警機?專家:我們領先美國一代 2021-08-16
空警-500的雷達更加先進,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全數字陣列雷達技術,通過「小平台、大預警」,探測能力、跟蹤目標的數量、情報處理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
儘管美國的E-737和E-2D等最新型預警機也號稱採用了數位技術的主動相控陣,但都是在信號處理方面採用數位技術,而在信號的生成、發射和掃描等方面仍採用傳統舊式的模擬器件(APY9採用了電子掃描+機械旋轉的混合模式),這就造成雷達天線重量偏大、線纜連接非常複雜、功能的可重構性能較低,而且雷達信號的損耗難以克服,降低了全系統的探測性能。
中國貼片雷達技術成熟,無人預警機亮相2021珠海航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gqP29kjz8
中國電科38所天哨無人預警機JY300亮相,機頭兩側出現貼片雷達 2018-11-05
天哨世界首次實現了雷達與無人機一體化設計,傳統預警機多背圓盤型雷達,而「天哨」的UHF保形天線能大增天線孔徑面積,提高雷達探測性能。有阻力小,航時長,載荷威力大等特點。
https://kknews.cc/military/6zje2al.html
中國軍方為何突然曝光一超級雷達? 2017/03/02
韓國新聞網稱,中國將在東部沿海上空部署戰略氣球預警雷達,中國已有空中和陸基、艦載預警雷達,浮空器成本非常低,懸停空中,比普通陸基雷達延伸數倍,美國JLENS探測達400千米,美已設置了多型浮空器。
https://read01.com/knGNP2.html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在俄羅斯墜毀的安-26運輸機 如何在中國重生
2021年7月6日,俄251航班機齡高達39年安26客機在堪察加半島的帕拉納機場降落時失事墜毀,22名乘客和6名機組員無一生還,。
帕拉納機場9年前的空難與本次空難有些相似,降落時沒有按照進近航線飛行,過早降低高度且低於規定的高度。而且由於天氣較差目視條件不好,無法與地面形成穩定接觸,由此導致撞山。
本次空難調查發現兩名飛行員血液中有酒精,酒精含量分別為0.92%和2.03%。
安26誕生超過50年,產量高達1400餘架,中國的運7運輸機以及新舟60支線客機,與安26有血緣關係。
與安26相似,運7也發展客運,即運7-100/運7-200A。2000年6月22日,運7在武漢墜毀,縱使調查是人為與天氣因素導致的,但旅客依然喪失了對運7的信心,以及新舟60開始投入使用,運7-200開始退出了民航市場。
新舟60是從運7-200A發展而來,但其航電設備、發動機等主要系統使用了歐美先進產品,縱使新舟60在國內外使用中出現了不少事故,但由於飛機原因導致的重大事故並沒有發生。
新舟600相較新舟60每一個航電設備都是獨立的系統,新舟600將各個航電系統集成在一個平臺上,使其航電性能及集成度有了不小的提升。
而新舟700除了整體佈局與新舟60/安26看著還有些相似之外,完全沒有一樣的地方,甚至連機體結構與操縱系統都與新舟60/600不同(起落架從機翼移到了機身,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使其能更貼合西部地區的情況,如果新舟700在同樣的天氣條件下在帕拉納機場降落,哪怕天氣能見度極差,飛機上所搭載的TAWS也能正確感知到有撞山的風險並提示飛行員進行規避。
相關新聞資料
空警-600 維基百科
發展自運-7
2020年8月29日首飛
預計2022年服役003型航空母艦
資訊化水準超強的下代戰機為何不能替代預警機? 2021-04-28 新浪軍事
主張四代機可以取代預警機的論據:1、現代戰機的雷達和資料鏈性能極為強悍;2、戰機隱身性和機動性遠強預警機;3、航母上載機數量有限。
戰機對氣動佈局和重量的要求十分苛刻,雷達掃描角度通常不超過120°,而為了保證較高的刷新率以防止出現目標丟失,會選擇60°甚至30°,要大量戰機組網才能360°。
其次,由於雷達波長越短精度越高,戰機火控雷達的波段選擇至少是X,甚至Ka、K和Ku。預警機多採用L、UHF。而波長越小,損耗也就越大。UHF波長為X的5-50倍,探測距離2-7倍。此外,UHF有很好的反隱形效果。
預警機的人員配置也比戰機更適合進行情報處理:E-2C/D共5人:飛行員、副駕、雷達官、戰情官和空管官。相比之下,四五代機均為單座配置,飛行員要負責從操控戰機到操控武器,很難對戰情進行分析和對其他空中編隊進行指揮。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攔不住
美要斥資177億美元研製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空警600裝半油就能從遼寧艦起飛 但無法全天候預警 2021-01-18 兵工科技
如果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有足夠大的推重比就可能滑躍起飛,專家認為,採用WJ-6C渦槳發動機的空警-600,如只裝一半左右燃油的輕載低負荷模式,是可以從遼寧號和山東號上滑躍起飛的,但作戰航程和滯空時間受到極大限制和壓縮,必須使用空中加油機對其進行加油,才能保證其正常工作。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18/doc-ikftpnnx8735542.shtml
相關新聞
藏不住了! 003航母機庫分段曝光 噸位居亞洲史上最大
大陸003航艦2021年下水2025年服役,裝電磁彈射系統.004在建 邁向2035年6艘目標
為何拖曳聲呐也很難發現後方的敵艦?2020-10-12
第一。聲呐的陣元本身沒有分辨聲音方向的能力,所以一般的艦艏/艇艏聲呐才會用大量聲呐陣元組成球形的或圓柱形的聲呐陣列,相控陣雷達一樣,在一個聲音來源方向上的聲呐陣元越多,其接收聲音的能力也就越強。
以美軍的AN/SQR-19拖曳聲呐陣列為例,其外觀類似於蚯蚓:浮標——減震模組——水聽器陣列——降噪模組——減震模組——電纜——船。只有中間才有水聽器組成的聲呐陣列,頭尾幾乎完全沒有收音能力。如果不改變拖曳方式很難在艦艇行駛方向的正後方有多好的表現。
另外一些國家的拖曳聲呐外形類似於一個浮標,可以覆蓋360°,不過較難以收放,所以常見於水面艦艇而少見於潛艇。
回應
現代新型潛艇兩側都有聲呐,平時巡邏走Z字型就可以防對方潛艇跟蹤。
每秒36千米|科學家給出聲速極限 2020-10-12 中國科學報
自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以來,任何一種波——無論電磁波還是引力波,在真空中傳播的宇宙速度極限已為人所知。
但是,聲音在固體或液體中移動的最大速度近日才首次被計算出來——約為每秒36千米,僅為真空中光速的1/8000。
不要再迷信相控陣雷達了 我們其實已有了更好的選擇 2020-10-12 兵工科技
機載相控陣雷達儘管有掃描速度快、多目標能力強以及同時多功能的優點,但仍需佔用機內空間,不僅影響了飛機的氣動和隱身,也限制了電子設備的性能。
為此,人們提出“共形陣”設想,把雷達天線和飛機的外蒙皮結合起來,優點有二,一是不引入附加的空氣阻力,二是增加了天線可用口徑,探測距離可以至少延伸一倍以上。
之後則是智慧陣,即不局限于只把雷達天線集成在蒙皮之上,而是會接入光導纖維和各種感測器,使蒙皮起傳感、通信、電子戰、防冰等功能,戰鬥機將具有“電子變色龍”特點,能將機體的信號特徵淹沒在地物回波之中,被評論“未來30年世界航空電子技術發展的巔峰”。
回應
不管是共形陣還是智慧陣,雷達還是相控陣,只是佈置方式和資料處理方式不同。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2/doc-iivhvpwz1537253.shtml
擾台運8運9非運輸機 電子情蒐能力威脅不小 2020/10/13 中時
大陸解放軍從9月以來頻繁派遣戰機由西南方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或是由福建方向穿越海峽中線後折返。運8反潛機對海面為主,類似美軍P-3C;運-9電子偵察機,除反潛與情收外,還具備電磁壓制、干擾等電子戰功能,類似EP-3A/B。運-8內置武器艙較大,除了魚雷和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外,可能會搭載空射反艦導彈,這是P-3C目前還不具備的能力。運-9航程由運-8的3000增至5000公里,在電戰功能的改進上進行了「高新8號」至「高新12號」工程,其中高新10號又稱空警-500。
運-9曾多次前往日本進行電子偵察,讓日本防衛廳大為緊張。日媒曾報導,某次大陸轟-6轟炸機航經日本鄰近海域時,跟隨一架運-9電偵機,並對日方雷達進行電子干擾,讓日方誤認為有大規模空中編隊逼近。日本為此緊急啟動防空雷達、通信網,同時大量戰機預警機升空,這些動作反被運-9收集到各機場電磁頻譜與戰機運作與通訊數據。
因此,運-8接台灣海域問題不大,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運-9一旦靠近,台灣機場與地面雷達、已啟動的防空飛彈系統的電磁頻譜可能會被偵測並記錄。以美軍EP-3抵近廣東偵察為例,最初大陸都會啟動地面防空系統與戰管通訊等設施做為防備,現在解放軍學乖了,在美軍靠近時會暫時關閉或保持雷達與通訊靜默,否則可能反被收集各種武器的電子通訊數據。
中國艦載預警機性能如何:探測距離550公里不輸美軍E-2D 2020-09-29 兵工科技
近日,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空警-600首次試飛,成為繼美國後,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自主研製出艦載固定翼預警的國家,其預警探測能力究竟如何呢?
目前世界圓盤狀預警機的雷達主要有以E-3A為代表的機械掃描式脈衝多普勒雷達、以ZDK-03為代表的機械掃描式無源相控陣雷達、以空警-2000為代表的固定三陣面和以E-2D為代表的將機械掃描與有源相控陣結合等幾種體制。
固定三陣面具有可靠性高、掃描範圍廣、多目標跟蹤能力強、探測速度快等優點,但相應的,該雷達也有體積和重量較大,造價高等缺陷。而空警-600由於是艦載機,…….
不過,我國已在空警-500上創新使用了數位陣列雷達技術,傳統的有源相控陣為產生足夠高頻率的發射信號,必須一級一級地進行變頻,電路多,複雜度高,可靠性也相對較低;數位化雷達直接以數位的方法產生一定頻率的發射信號,省卻了多級複雜電路,重量大幅度減輕,體積大幅度縮小,性能卻大幅度提升。因此,空警-500在重量、雷達天線口徑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反而實現情報處理能力、抗干擾能力的大幅提升。不光在整體技術性能上更先進,探測隱身目標和高超音速目標的探測能力、多目標跟蹤能力、敵我識別能力也比空警-2000更強,探測盲區大幅度縮小,偵察距離、跟蹤目標數量以及引導戰鬥機的頻次都大幅度提升。
機械掃描+有源相控陣電子掃描雷達相比於固定三陣面,具有刷新率低、機械掃描設備可靠性低等缺陷,但也有體積、重量較小等優點,具備上艦優勢,其可以實現探測性能和體積的完美平衡。
而我國早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14所就展出了一款KLC-7預警雷達實現了三大升級:一是從純粹機械掃描發展為機械掃描+有源相控陣電子掃描;二是從PD處理(脈衝多普勒處理)發展為STAP時空自我調整處理,在信號處理技術和能力上大幅提升;第三是將雷達整機上的速調管發射機這樣的電子管器件,全部用固態器件替換,實現了全固態化、全數位化,雷達尺寸和重量進一步減小,功耗進一步降低,綜合性能進一步提升。
KLC-7相比於ZDK-03上的雷達,探測距離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並增加了重點磁區增程搜索和高機動目標跟蹤的能力,將探測波束集中、高頻率地照射到這重點區域,以前10秒掃描該區域一次,現在就2秒甚至1秒掃描一次。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29/doc-iivhuipp7101535.shtml
空警500出海軍新改型 機頭上方加裝長長針狀探管 2020-09-11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節目,解放軍南部戰區某海軍航空兵基地,出現了一架新型的空警-500中型預警機——在機頭上方加裝了一支長長的針狀探管受油裝置,特別適合南海區域這樣遠離大陸數千千米的遠海區域作戰。
運-9使用4具渦槳-6C渦槳發動機,時速550千米/小時,最大航距7800千米。空警-500在運-9的上加裝了大量機載設備,由於加裝碟形預警雷達天線,飛行阻力大幅增加、飛機油耗顯著增大,因此航程僅為5700千米,留空時間12小時。
對於南海防區而言,距離大陸1500~2000千米,光往返就需要六七個小時,超過了留空任務時間的一半,真正的滯空只有2~3個小時,這對於需要長時間滯空為戰鬥機群提供C4I支援的預警指揮飛機而言,是遠遠不夠用的。
因此,這就是海軍航空兵裝備安裝了加受油裝置的新型空警-500H預警機的主要原因。
空警-500固定式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比早期空警-200採用的兩陣面“平衡木”式預警雷達天線設計更為有效,由於空警-500達到了全年運行和作戰能力,老式的預警機已於2018年停止生產。
相關新聞
西安衛星空拍照曝光艦載預警機「空警-600」首飛:AESA雷達能夠遠距離(約321公里)檢測隱形飛機,使F-22和F-35無所遁形。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11/doc-iivhvpwy6121010.shtml
全球預警機數量對比,美國173架俄羅斯16架,中國65架 2020-07-11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情報戰,而要彈指敵人動向,通常是利用雷達進行偵察,因此預警機就顯得十分重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預警機的功能愈加豐富,資訊分發、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等高端技術,更是被外界稱為“空中大腦”,是當之無愧的作戰樞紐。有了它之後,空軍的戰鬥力可以說是成倍提升。
美國擁有34架E-3,139架E-2C/D,韓日及歐洲部分國家的預警機都是從美國購買來的。
俄羅斯擁有A100和A50兩款預警機,僅16架。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擁有4架空警2000,11架空警200,50架空警500,加起來差不多是65架,按照我軍的作風,真是數量或許比這要多很多。
相關新聞
美國批准向法國出售3架E-2D 要價高達20億美元
巴基斯坦花11億美元購買4架中國空警500出口版ZDK-03,實戰表現出色,直呼物有
俄將造第二架A100預警機 俄軍工:全球第一無法干擾
俄羅斯《消息報》2020-07-08報導,A-100的研製工作將在2024年底完成。研製單位表示,這款配備了先進雷達和電腦設備的預警機將是世界上同類預警機中最好的。專家認為,想要通過電子戰“干擾”這款預警機幾乎是不可能的。
回應
言過其實!矛與盾永遠是動態平衡的。
不說的這麼厲害三哥怎麼下單?
殲16電子戰機有多強:干擾距離翻倍 優於美軍EA-18G 2020-06-27 兵工科技
近日,有媒體稱,中國殲-16戰機已經進駐高原地區。
殲-16是一款高性能重型雙座多用途戰鬥機,整體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四代半戰機的後期改進型水準。此外,殲-16擁有多達12個外掛點,可以滿足大量電子戰裝備的內部改裝和各類電子戰吊艙的掛載,同時還可保證攜帶必要的空空、空地武器的能力,這點甚至比美國海軍的 EA-18G還要強。
殲-16電戰機翼翼尖處的掛架被取消,出現了一種外形與EA-18G的AN/ALQ-218(V)2戰術偵察告警系統接收機。AN/ALQ-218(V)2系統體積、重量更小,因此可以佈置在機翼翼尖處,加之採用了更先進的短基線干涉儀原理,實現了對電磁發射源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每個接收機前後有2個接收器,分別可以實現90度共180度的監視範圍,管理、控制機載電子干擾吊艙對多個雷達電磁信號源進行“跟蹤一瞄準式干擾”,目前也只有中美具備獨立研製生產的能力。
殲-16電戰機將會使用新一代大功率機載戰術干擾吊艙,覆蓋頻率將會進一步擴展到0.05〜20吉赫,發射功率也將由現有的30〜40千瓦提高到接近100千瓦,有效干擾距離將由現階段的幾十千米提高到150千米以上。
殲-16電戰機上還將裝備新型戰術通信干擾、壓制系統,具備對陸基、海基、空基通信系統(甚至是資料鏈系統)進行欺騙、干擾、壓制的能力。
由於釆用了開放式設計,殲-16電戰機未來的改進、升級十分方便,能有效應對未來戰場複雜的環境變化和技術發展。
鷹擊-91反輻射導彈射程超過100千米,速度超過3馬赫。CM-102重量只有鷹擊-91的60%,射程仍達100千米,速度超過3馬赫,使用新一代寬頻率被動雷達(頻率覆蓋範圍為2〜18吉赫),具備發射後不管、記憶攻擊和先發射後鎖定的能力。
結語
殲-16電子戰機對於提升我國的電子戰能力和防空壓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我國或還將在運-20、C-919等國產大型平臺上研製新型大型電子戰飛機,從而實現我國電子防禦體系的全方位發展。
隨著隱身戰鬥機的出現,預警機會被淘汰嗎? 2020-04-01
傳統預警機在面對隱身飛機時也有探測距離大幅度縮短,沒有穩定跟蹤的能力,而隱身戰鬥機擁有三種探測預警機的方法:1.紅外探測器;2.電子戰系統;3.雷達系統。預警機也只有主動出擊了,將傳統的S波段雷達換成相控陣米波雷達,以提高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不會被淘汰的。
先來看看隱身飛機探測預警機的三種方式。
第一,紅外探測器。F35,殲20,蘇57,F22的升級版(計畫中)都裝有紅外探測器, F35的EODAS系統可以在90千米精確測量迎頭飛來的F16,也在2011年跟蹤到了1300千米處的運載火箭。所以說,隱身戰鬥機使用EODAS或者EOTS探測到大型預警機也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相比探測戰鬥機而言,探測距離會近點。
第二,電子戰系統。蘇57是否完成了射頻隱身還不好說,殲20,F35,F22是具備這種能力的。這種系統可以在本機雷達靜默的狀態下,發現遠達480千米處的輻射源,能夠在200千米處準確定位被測輻射源。也就是說,當預警機的的雷達開機掃描時,隱身戰鬥機就可以大概確定其位置,在200千米處既可以準確的定位。
第三,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跟蹤目標時可以分出極窄的波束,而不會觸發被測目標的雷達告警系統。只不過現在的預警機不僅僅是起到預警的功能,還兼顧指揮,電子戰等能力,機載系統比較容易起反應。
由於預警機本身的RCS值較大,機動性較差,當被導彈鎖定時是難以逃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的,所以被擊落的概率是極大的。為了避免被擊落,預警機完全可以加裝功率強大的電子干擾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提升對抗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事實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較小,抗干擾能力並不強,在受到干擾時很容易丟失目標。
另外,預警機還可以加裝反隱身雷達,但口徑普遍較大,如縮減探測距離,減小口徑,也可裝到預警機上的。畢竟A100就使用上了UHF波段的反隱身雷達。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30533168_17f4a263000100r1qm.html
巴空軍花20億買了4架中國飛機 對空戰勝利至關重要
最近,敘利亞和土耳其發生衝突,空戰結果幾乎一邊倒,土F-16在E-737空中預警機引導下,輕輕鬆松擊落了敘多架戰機。
這和去年年初,印巴空戰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印具有數量和品質優勢,但卻遭到可恥的失敗,一架米格-21和蘇-30被擊落,關鍵就是一款巴花費20億人民幣購置了4架中國ZDK-03預警機!
ZDK-03和空警-500預都是採用運-9平臺,但是雷達天線陣面尺寸更大一些,探測距離更遠,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種設計和美國E-3完全一樣;弱點是,這種單面預警機雷達,轉速較慢,整個空域掃描一圈需要時間比較長,一分鐘可以看6-8次全空域。
空警-500則具備電掃描功能,掃描速度可以比較低,也可以調速變得很高,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而且可以針對特殊區域採用凝視模式,可以實現對特殊目標高精度即時監控,這是一個很尖端的功能,但是對於巴來說,還是過於奢侈了。
中國預警機擠壓了瑞典廠家一半訂單,憑藉的是性能優勢
瑞典薩博-340飛機,雖然採用了電掃描技術,但是飛機前後60度存在明顯的死區,這是這種平衡木式的空中預警機存在的根本弊端,中國類似技術的空警-200,也採用了類似設計,很快遭到降級,大量型號轉為海上使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10/doc-iimxxstf7776582.shtml
俄軍A-100預警指揮機亮相 使用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 2020-03-08 新浪軍事
A–100和它的前型的A50/A50U預警指揮機安裝了更多的電子天線。
A100機頭駕駛艙上面裝有小型的雷達天線(可能是探測低空目標)、並且機身處也有眾多的“刀片狀”天線,這說明它具備了電子信號截收功能,也就是將敵方的電子、電磁信號截獲以後,進行篩選、儲存在機載大型伺服器的硬碟裡面進行即時破譯、解析,或者回到基地以後再分析!
上面兩張照片的對比,顯示出A100伊爾–476更加先進一些!“玻璃化”顯示設計以數位形式直觀的表現飛行資料和飛行姿態,是數位化電傳飛控的一部分,甚至具備“語音提示功能”…對比於機械儀錶和機械飛控是革命性的!並且使駕駛員更加舒適、輕鬆的駕駛飛機。伊爾476對比于A50伊爾76換裝了新型發動機,據說功率大了25%,航程也提高了1500㎞,這樣一來伊爾476的滯空時間要比伊爾76長出2個小時左右。
從上面的圖片對比可以看出,A100的雷達採用了數位式“有源相控陣雷達”主動天線;而A50U則採用老式的機械式“無源相控陣雷達”天線。
A–100模型,仍然是大型旋轉式天線,但它由兩塊S波段和UHF波段背靠背佈置在一起,是世界上第一型使用雙波段雷達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
空警2000採用是“全固態數位式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就是雷達並不旋轉,雷達罩裡面的三塊數位雷達天線120°佈置,可自行掃描…而A–100不知為何還是採用旋轉掃描。
回應
反映了俄電子技術落後,需要旋轉才能使雙波段雷達都能夠照射目標,另外價格也可以低一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8/doc-iimxxstf7408061.shtml
中國開發世界最大反射鏡 可在靜止軌道看敵情直播 2020-02-26 新浪軍事
最近中國航太取得重大進展,中科院旗下長春光機所最近研製一款高精度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口徑達4.03米居世界第一,比美國哈珀望遠鏡的2.4米大了66%,將用在中國新型高分衛星上,而且軌道高度特別高,在36000公里高空軌道上靜止不動,不像普通光學衛星大多在300-1000公里高度層。
哈勃太空望遠鏡選用了康寧公司的超低膨脹係數石英玻璃,毛坯重量高達828公斤;長春光機所於2013年研製的2.4米口徑重量僅為420公斤,4米口徑也只有1700公斤,但若採用傳統的玻璃材料將是碳化矽材料4米鏡坯的3倍以上。
中國這一次開創了世界第一
衛星相比人飛機,人員,車輛,軍艦最大的優勢就是高度,衛星軌道在200公里以上的高空,僅僅2個小時就可以繞地球看一圈,敵方嚴格保密的基地,交通中心,戰機,潛艇,船廠等等,甚至包括軍艦,航母,以及導彈發射等等,都可以通過衛星快速獲得資訊。
但是目前偵察衛星有個最大問題是離得近才看得清,所以高解析度的偵察衛星軌道都不高,不能任意停留在一個位置盯著某個重要目標或者區域長期觀測,必須按照軌道不停旋轉,對任何一個固定目標或者區域,過頂時間一般也很短,一般是幾十分鐘,而且最快的重訪週期也需要2小時,而且太快的重放時間,造成衛星軌道阻力大,壽命短。
這款4米直徑的超大型鏡頭,放到靜止軌道後,對地面海面解析度大體有2.5米,雖然不能看清汽車,但是對大型軍艦,比如航母卻是卓卓有餘,配合中國東風快遞,可以對整個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做到一覽無遺,一聲令下,就可以迅速擊沉。
這款衛星有如此大的戰略意義,但是研製並不容易,比如高精度零位檢測精度標定、調整誤差分離、投影畸變校正,最終實現了整個4米直徑鏡片,加工精度優於16納米,除了加工精度高之外,還進行反射鏡鍍膜,可見光至長波紅外全譜段反射率優於95%。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26/doc-iimxxstf4414488.shtml
英軍因經費不足 新航母預警機竟然要用幾十年前老貨 2020-02-06 新浪軍事
眾所周知,當今的整個歐盟,尤其是英國人在軍費開支上一向十分的小氣,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也不為過。你說他們好不容易造了兩艘航母,結果倒好,連彈射器攔阻索都捨不得裝,主機功率也要摳,甚至航母一造好就急著把造船的龍門吊給賣了,你說這國家怎麼窮成這樣了?
造船時摳門也就算了,艦載機也不放過,你看那艦上的2架預警直升機雖然換成了新的EH-101,但配套的“鴉巢”預警雷達據說還是二手翻新的,就這樣的戰鬥力還想來插手南部海域事務,不是找死是什麼?
EH-101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可用於反潛、護航、搜索救援、空中預警和電子對抗等。該機尺寸較大,機長22.81米,高度6.65米,最大起飛重量14.6噸,比他們上一代的“海王”大了50%以上,甚至比我們遼寧艦上的直-8還要略大一些,用來擔任航母預警機的平臺再合適不過了。
EH-101另一個特點就是航程較遠,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926公里,留空時間比老款的直-8A長一些,這也是艦載預警機所必須的性能。
“鴉巢”老舊的機械掃描雷達元件被做為主承包商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泰勒斯公司這個分包商拿去翻新,搭配上一個“刻耳柏洛斯”感測器系統就成了一個全新的預警雷達系統,更可笑的是這個“鴉巢”機載雷達居然被稱之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新型的空中預警感測器,真是讓人笑出了豬叫聲。
如果能夠及時完成交付使用還好,結果這花費了2.69億英鎊的神奇玩意兒居然還拖了後腿,改造過程一直都不怎麼順利,感測器陣列居然還出現過於靈敏的問題解決不了,後來軟體又出了問題。
搞到最後,“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來我們南海找事時居然還是裸奔狀態的,光帶了2個飛行中隊的F-35B,卻沒帶眼睛出來,幸好這不是在戰時,要不然豈不是成了不遠萬里的跑來給人家送人頭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6/doc-iimxxste9257730.shtml
38所再傳捷報,成功試驗一全新裝備,全球僅此一例,連美國都沒有 2018-10-26
「天哨」飛行器首飛試驗成功
中電科38所作為國家一類研究所,其在軍事電子、信息產業等綜合電子信息技術研製、生產方面有著不俗的成績,我國多款先進的反隱身雷達就出自中電科38所之手。足見38所在雷達技術領域的浸淫。近日,從中電科38所傳出消息稱,其自行研製的傳感器飛行器「天哨」的首飛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中電科38所就展示這款,全球唯一的空中無人預警監視系統,只不過當時它的代號是「JY-300」。以中電科38所在雷達平台的優勢來看,一旦這款無人機交付部署,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空戰中,我國每架戰機都能配一個反隱身雷達全程跟隨了。
從公布的照片看,其外形與「翼龍」無人機頗為相似,同時也不像傳統的預警機一樣搭載著一個「蘑菇盤」。按照38所的話稱,這種一體化的設計具有阻力小、航時長、載荷威力大等特點,而這也將成為未來空中預警系統的一個發展方向。
在現在這個信息化、網絡化和體系對抗的大環境下,未來的空中戰鬥將是「有人-無人」混編作戰的模式。在這種狀況下,人與武器將達到一個新的融合高度。此前網上有評論稱,「殲-16將是殲-20的最佳搭檔。」現在這款無人預警機出現後,「天哨」就將成為殲-20不怕被擊落的「黃金搭檔」。畢竟它的造價肯定比殲-16低,同時人也比設備值錢多了。
同時「天哨」的出現,也我國遼寧艦沒有先進艦載預警機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憑藉這體積小、成本低的優勢,這款無人機也能為我國多種類型的戰艦提供服務,也將極大的提高我夠艦隊發現敵方軍艦、飛彈甚至是戰機的能力。
中國神雕無人機再次現身 換裝渦扇19航發即將服役 2019-03-15 新浪軍事
早在2015年,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神雕”無人機就已經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近日,“神雕”雙體無人機再次現身網路,引發外界關於該機即將裝備部隊的猜測。
作為重達15到20噸的無人機,神雕已經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高空偵察無人機,傳統的渦槳發動機和中推力渦噴發動機不能滿足要求。新中推渦扇-19,推力達9500公斤,推重比到達了9,其性能已達西方先進的中推渦扇發動機EJ200和F414。
神雕的最大亮點不僅僅是因為其獨步天下的尺寸和起飛重量,它還是一款將偵察探測和預警兩大功能合二為一的無人機。雙機身上安裝有分散式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可以提供360度無死角的早期預警,它的雷達可能採用了雙波段設計,可以在X波段和UHF波段工作。其中,X波段可以提供精確的火控資訊,UHF波段則被認為具有反隱身能力。
在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為代表的國產預警機服役以後,中國借助神雕進行無人預警機的研發將使海空軍整體的早期預警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神雕一旦服役,解放軍就可以獲得一種可攜帶更多燃油,安裝更多樣化的設備,完成幾乎所有的的偵測和探測任務,比如電子偵察、雷達成像偵察、紅外/可見光偵察、包括導彈在內的空中目標預警以及通信中繼指揮等任務。這種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能夠提供的靈活性和即時性是包括衛星在內的所有探測和偵察手段無法相比的,只要燃料能夠保證,幾乎沒有時間限制,可以說想飛多少時間就能飛多少時間,能長時間在目標區附近偵察,這就是“神雕”無人機在未來解放軍作戰體系中關鍵地位的保證。(作者署名:兵工科技)
回應
亂扯,高空偵察無人機都是渦噴作為動力,美的,翔龍都是。
全球鷹是渦扇
空警-600將被用於搜索、探測、識別和跟蹤距離450-600千米以內的空中和水面目標,接收、分析並向地面、空中、艦載指揮所傳輸關於空中和水面情況的情報,以及引導戰術飛機。這些任務部分將由從俄購買的“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擔負,但由於探測距離不足(對空中目標小於150千米,對大型水面目標為250千米),巡邏時間短(小於2.5小時),飛行速度慢(小於25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小(小於680千米),卡-3”不能確保真正完成上述任務。與此同時,中國也有國產Z-18J艦載預警直升機。
預計與美國一樣,中國航母將有3-4架空警-600,確保進行遠端探測,並指揮空中的“殲-15”和“殲-31”戰術殲擊機。中國計畫到2035年前一共建造2-4艘航母,這就要求最少製造8-16架空警-600。
以“運-7”為平臺的JZY-01試驗機從2001年開始進行試驗。
“運-7J”(03)是運-7J的下一研製階段、改進後的WJ-6C渦槳發動機和中國運-9、空警-200及ZDK-03已經在使用的JL-4六槳葉螺旋槳。
空警-600的飛行技術性能將與E-2D相當,最大航程將不小於2500千米,巡邏時間為4小時(距離航母300千米)。
空警-600的釐米波脈衝多普勒主動相控陣雷達對有效散射面積為5平方米的戰術飛機的最大探測距離為450千米,對採用隱身技術、有效散射面積為90平方米的水面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為300千米。
空警-600將於2019-2020年進行陸地機場首飛,2023-2024年進行甲板首飛,研製造總開支15-20億美元。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空警-3000型14架,空警-600型12-16架。
綜上,中國正在實施採用三種平臺的大規模預警機研發計畫,其中兩種(空警-600/3000)是主要型號,空警-900是補充型。潛在的載機型號有五個:運-20、運-7、CRJ-200、C-919和CR-929。
預計中國未來預警機的戰術技術性能將與美國E-3和E-2D相差不大,而綜合性能,包括無線電和無線電技術偵察能力甚至會超過後兩者。此外,中國將擁有世界上第二種短距起降艦載預警機,加上價格便宜,其在世界市場上將頗具競爭優勢。(作者署名: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回應
中國自己有ARJ21,怎麼會用龐巴迪的CRJ200造預警機?
小編繼續胡編,CRJ200跟運20根本就不是同一級別的飛機。
不是小編胡編是俄作者胡編,他是翻譯過來。CRJ200是商用機而且有不能改裝成軍用的規定,更重要的是CRJ200跟運20不是同一級別的飛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4/doc-ihqfskcp5169511.shtml
俄媒:中國正研發3款新型預警機 空警900是補充型號 2019-02-14 新浪軍事
[知遠導讀]本文原載於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雜誌2018年第9期,作者為俄軍中校M•塔利寧。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正在研發的空警-3000陸基預警機和空警-600艦載預警機的載機方案、構造特點、基本性能和存在的問題等情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除現役預警機(空警-200、空警-50、空警-2000)外,還正在積極研發兩個預警機型號:空警-3000和空警-600。其中空警-3000可能以兩種國產飛機——“運-20”重型軍用運輸機和CRJ-200支線客機(楨:?)——為原型。
此外,中國正在研究在未來飛機上部署採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遠端雷達警戒與控制系統的可能性,例如國產C-919支線客機(楨:?)和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遠端寬體客機。CR-929第一架樣機的飛行試驗計畫2023年進行。
北京認為部隊必須裝備國產預警機(包括載機和機載電子設備),這樣才能避免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同時,在科學研究和試驗設計工作過程中,計畫最大限度地利用在研製以前型號(空警-200/500/2000和ZDK-03的過程中獲得的技術儲備和經驗。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借用美國E-3和E-2D預警機的使用經驗和設計方案:空警-3000和600將分別與前兩者相仿。此外,國家領導層計畫組建航母艦隊,指揮其艦載機的任務將被賦予未來的“空警-600”。
由西安飛機從2009年研製的運-20在2014年珠海國際航展上首次正式亮相,運-20在2018年之前生產了不少於6架,而中國空軍計畫一共訂購12架空警-3000,最大探測距離不小於500千米,戰術技術性能將優於美國E-3預警機。同時,該機能發現採用隱身技術的飛機,包括美國的F-22和F-35多用途戰鬥機,以及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小型低空目標。
未來以CRJ-200為平臺的空警-3000是第二個出口方案。CRJ是加拿大龐巴迪生產的50座雙發支線客機。選擇該機型是因為該公司被認為是世界支線飛機和商務飛機製造業的領袖。此外,2015-2016年中國空軍購買了機號為В-4005和В-4006的2架CRJ-200飛機(另一種說法是5架),計畫用它們運輸中國軍方高級指揮人員。
“空警-600”艦載預警機
從2001年開始研製的空警-600計畫在航母上使用。
中國首台國產核心機成功驗證 或將用於艦載預警機上 2018-9-29 新浪軍事
一直以來,航空發動機技術就被稱為是“皇冠上的明珠”,它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美國的《2020年聯合設想》中提到的,美國未來戰略基礎的九大技術優勢中,航空發動機甚至還排在了核技術之前,居於第二位,可見航空發動機技術的重要性。
儘管中國在飛機研發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中國航太工業卻一直存在著一個心病,那就是發動機問題。所幸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渦扇-10、渦扇-15的出現也讓我們對這個心病的解決,充滿了信心。而近日,我國航發又迎來一個新的里程碑,進入了一個新的節點。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AEP500渦槳發動機首台核心機,在中國航發動研所實現轉速達標,工作狀態穩定,達成了測試目標。作為航空發動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由發動機系統中溫度最高、壓力最大、轉速最高的元件和系統構成。也就是說,只要這種核心機成熟,發動機的發展也就不在話下了,因此核心機也被稱為是發動機的心臟。
作為一款我國自主研製的5000KW級的渦槳發動機,其具有油耗低、壽命長、可靠性高等技術特點。憑藉這個功率和技術特點,AEP500未來將會應用到艦載預警機上面,這是個好消息。因此有網友表示,有了這款發動機,也將使我國海軍迎來屬於自己的C-27。
目前我國的第三代預警機空警-500所使用的還是渦槳-6C發動機。從這一方面判斷的話,AEP500未來將有可能應用在空警-600上。(作者署名:前沿哨所/智忠)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29/doc-ihkmwytp9323970.shtml
俄A100預警機號稱領先中國雙波段雷達 遠不及空警500 2018-08-30 新浪軍事
巴基斯坦裝備的ZDK-03式預警飛機,是我國空警-500的減配版本,採用旋轉式雷達天線替代了空警-500使用的三面式固定電掃相控陣雷達。ZDK-03的雷達罩直徑約為8.5米,厚度約為1.5米,雖然比E-3的雷達罩要小(E-3的雷達罩直徑約9米,厚度約2米),但是由於採用S波段雷達,其精度非常高,雷達天線副瓣電平低於-40DB,接近APY-1的-50DB水準,這一點顯然要優於俄。
俄制A-100綽號“首相”,是未來俄空軍空中指揮核心,在相控陣雷達方面吸收了以色列“費爾康”系統的技術,因為A-100依然採用傳統的回轉式雷達天線,但是卻獨闢蹊徑的採用了雙面陣列設計,一面安裝一部S波段雷達,另外一面則為一部UHF波段雷達。S波段雷達用於預警,UHF波段雷達則用於反隱身。平臺採用新式的伊爾-476重型運輸機,由於優化設計,並換裝新式的PS-90A型發動機,A-100的平臺性能明顯優於ZDK-03。
ZDK-03在印巴對峙中,不止一次和印度的A-50EI遭遇,A-50EI的電子設備方面比ZDK-03並沒有優勢,而A-100僅是多了一套UHF波段反隱身雷達,在預警能力上和ZDK-03相當,而且就目標掃描上說,ZDK-03是雙面S波段雷達,A-100僅是單面S波段雷達(另外一面是UHF波段雷達)所以,對空掃描能力反而弱於ZDK-03。
如果和我國自用的空警-500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因為空警-500是固定式主動相控陣雷達,可以直接通過改變雷達波束形狀實現反隱身,不需要額外配置UHF波段雷達。另外,空警-500採用的是固定式相控陣雷達陣列,每個陣列“視角”120度,三個陣列完整實現360度環繞偵測,不需要旋轉,讓A-100對目標的持續監視能力不如空警-500。
客觀上說,A-100已經把回轉式雷達預警飛機的性能發揮到最大水準。但是自蘇聯時代開始,在電子技術和元器件方面就一直和西方有較大差距,我國從2005年開始在電子元件方面開始超過俄,由我國最新技術研發出來的空警-500不僅是電子元器件,還包括電腦和軟體程式方面,都比俄有較大優勢。而俄從自用版蘇-30SM開始,甚至還要進口印度生產的機載電腦才能滿足需求,電子技術衰落至此,實在令人扼腕。
只是因為運-9平臺本身是中型運輸機,所以,我們還要加快運-20大型運輸機的生產,平臺性能提升起來,才能真正和A-100以及其他西方先進預警飛機進行對抗。(作者:利刃/龍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30/doc-ihikcahh2161996.shtml
俄預警機裝雙波段雷達 反隱身能力將超中國空警2000 2018-08-20 新浪軍事
去年底,俄新一代預警機A-100原型機實現首飛。預警機在現代空戰中意義重大,A-100可以說是俄在蘇聯解體後在航空技術領域取得的一大重要成果。
最初,大家都認為罩內無非就是用一部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性能也不可能有啥突破。不過外界或許嚴重低估了A-100的旋轉式天線罩技術水準。
A-100採用單部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俯仰方向電掃、水準方向機掃,雷達天線轉速較高達12轉/分鐘,是A-50雷達天線轉速的2倍,資料率有提升。
不過, 這可能只是錯覺,A-100或許已經突破了人們現有預警機的認知,尤其是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A-100很可能採用背靠背天線設計,兩部天線分別採用S波段和UHF波段(探測隱身目標有先天優勢)設計,理論上將會是世界上單機反隱身最為出色的預警機(UHF波段預警、S波段準確跟蹤)。(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旋轉的資料刷新太慢了,而且還不可以凝視。如果旋轉 能解決資料問題,那麼還來什麼4面陣戰艦? 大家又不是人傻錢多。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20/doc-ihhxaafz3421476.shtml
中國航母將配空警600預警機港媒稱可從滑躍甲板起飛
2018.1.24發表了克麗斯廷·黃的題為《為何美國的隱身戰鬥機應該害怕中國的新型預警機?》的報導。
軍事觀察人士說,中國正在研製一種新型預警機,旨在從該國最新的航母上起飛,這種軍機還配備了能偵測敵方隱身戰鬥機的雷達系統。
官媒1月22日首次證實,中國正在研製首款艦載預警機,該機也被稱為空警-600將配備先進的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這使其能夠發現像美國F-22和F-35之類的隱身戰鬥機,還可以成為空中指揮中心。
李傑說,空警-600可能被用在正於上海建造的中國第3艘航母上,能與後者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EMALS)兼容。同中國前2艘航母所使用的滑躍式甲板起飛相比,電磁彈射系統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彈射艦載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海事安全項目的研究員高瑞連表示,研製空警-600表明中國想讓它的航母戰鬥群在遠離海岸的地方發揮作用。
不過,在空警-600能否被用於中國前兩艘航母的問題上,李杰和周晨鳴意見不一。李傑認為,偵察直升機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周晨鳴則表示,可以給空警-600配備一個一次性火箭助推器,從航母的滑躍式甲板上發射起飛。
回應
運7改裝的空警600,應該也可以在遼寧號和001型航母滑躍起降,就是滑跑的距離長點,190米處是可以滑跑起飛的,可能做不到滿油狀態,半油也可以在空中巡航4個小時的.
只能說我們很多的專家都是偽專家,誤導了大家,新浪就刊登過很多(楨:?)艦載預警機,不用彈射就能起飛的文章,可以搜搜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1-25/doc-ifyqyesy1268609.shtml
高新4號為何成我軍空中通信站可指揮數十架飛機作戰2018.1.24新浪軍事
2017.7.30,運-8指揮通信機在建軍90週年閱兵上公開亮相,現在世界上僅有幾個航空強國才具備。
指揮通信機是電子戰飛機的一種,俄美都裝備有指揮通信機,如E-4B和伊爾-80,指揮機最早的研發目的和作用,是在核大戰爆發後當國土在核導彈破壞後無法進行有效地面指揮決策時,在相對安全的空中設立臨時指揮所。由於指揮通信機在核戰爭中的功用,因此也常被稱作“末日飛機”。
隨著空戰中信息化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指揮通信機的功能和作用也越來越大。從早期的“末日之戰指揮中心”,拓展為空戰的空中指揮所。
運-8指揮通信機,是由運-8C改進而來的,擔任指揮、通信任務的電子戰飛機,目前已經有多架服役於空軍和海軍,也被稱作“高新4號”。
在高新4號下頜部,有一個保型設備艙,其中安裝的應是對地對海探測設備,包括光電探測設備和合成孔徑探測雷達,這使得其可以對下方目標進行探測,指揮協調對地對海打擊飛機打擊目標。高新4號的另一個鮮明外形特徵,是由於機身上下有大量的刀狀通信天線,幾乎從機頭一直分佈到機尾,意味著高新4號具備進行多通道通信和管理的功能,因此該機相當於大規模空中行動中的“通信總站”,起到戰場協調的作用。
高新4號內部佈局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和重新分割,劃分為多個功能區,比如辦公室、會議室、參謀人員工作區、通信控制中心和休息區,其中通信控制中心是空中指揮機的核心分區之一,裡面有幾排工作台,通信人員們分別管理多達數十個通信頻道,與各個作戰平台進行交流和聯絡;而參謀人員工作區則是將通信和偵察系統獲知的各種信息匯總,進行分析和討論,最終為指揮員提出決策參考方案和依據,並供會議室討論或直接呈送指揮員辦公室供其決策。
只要有幾架高新4號同時升空,配合空警-200和空警-500預警機,就可以組織上百架規模的海航作戰飛機在遠海進行大規模協同訓練和作戰,這是此前空海軍部隊很難做到。除了日常戰術指揮外,高新4號也與E-4B等同類型號指揮機一樣,具備“末日之戰指揮所”的功能。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4/doc-ifyqyuhy6092564.shtml
俄3座新雷達投入使用為何要對準中國?美媒說出真相2018.1.17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又整了一出么蛾子,據美媒報導,俄羅斯受美國經濟制裁影響,各種問題漸漸凸顯出來,俄為了防止預算問題對國防安全造成影響,預先採取措施,加快了部署新“沃羅沃日”系列早期預警雷達。
俄在2012年部署的首座“沃羅沃日”,用於監視來自歐洲方向的彈道導彈。按照計劃,原本是打算部署10座,起初很多人認為,其中7座至少要到2018年完工。而令外界震驚的是,在2017年底,有3座新的雷達將投入使用,主要用來“監視”中國和中東地區的軍事活動,這麼算起來俄羅斯目前一共部署了7座。
眾所周知,在全球霸主美國的逼迫下,中俄緊緊地靠在了一起,所以就算俄拿中國當擋箭牌,也沒多大關係,在這種環境下兩國都心照不宣。
其實,美媒指出,俄真正的意圖並非針對中國,而是防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俄羅斯發動核襲擊。
“沃羅沃日”可以在8000公里範圍內能夠探測到和籃球一樣大的目標,而其中升級的“沃羅沃日-DM”雷達探測目標高達1萬公里,能同時跟踪監測500個目標。
然而,有網友表示,不用著急,相比“沃羅沃日”,中國還有更厲害的P波段戰略預警雷達用來探測飛行目標,相比更高一級的S或X波段,在有效探測範圍內所需的T/R組件更少,僅為X波段的十分之一。
看似犧牲了探測精度,但從經濟、技術方面更合乎軍方的需求,至於精度問題,我國全球領先的超算技術完全可以彌補,反而該雷達傳播信號明顯,對美軍F-22和F-35隱身戰鬥機有致命威脅。(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中國航空軍工產能有多強:先進預警機4天就生產1架
中國航天軍工陝飛集團12天內生產下線了3架空警-500預警機!國內軍事論壇最新發布了2017.12.17衛星照片,陝飛兩個停機場中,僅南停機場就出現了8架空警-500。而在12月5日的衛星照中,南停機場有5架空警-500。預警機這種高價值特種飛機如此快節奏地下線,第一說明中國空、海軍航空兵需求量極大;第二得益於陝飛從去年4月開始採用的脈動式生產線,以及配套先進管理流程。不過從生產環節來說,還有第三個重要原因,就是整個預警機生產全鏈條蘊含的巨大能量。
這款飛機俄僅造5架封存20年後又升級 後悔賣中國1架2018.1.17新浪軍事
伊爾-976 SKIP(空中測量及控制站之意)與A50預警機弄混了,兩者在外觀沒什麼區別,都是由伊爾76MD型運輸機發展而來,也都是採用背負式大型雷達天線,只不過它的雷達針對太空中的目標,主要用於監測載人火箭飛行試驗和各種國內外軌道無人駕駛飛行物的飛行數據和應急處置,如果火箭發射出現故障,由該機發出自毀命令。也用來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彈頭測試過程中進行雷達觀測和記錄遙測數據。
俄方研發該機屬於一種特別的需求,主要是地廣人稀,許多地方建立地面測控站太費力氣,維持成本也太高了,於是想到空中測控平台,且其使用的靈活性高。
伊爾-976 SKIP僅在上世紀80年代生產了5架,隨後由於經費問題,無奈之下,其中的4架先後轉入封存狀態,1架在拆除雷達系統之後,於2001年出售給中國,現為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空中試驗平台。俄軍後來也將封存的一架改裝為空中試驗平台,以測試新發動機。這屬於俄方實在沒錢了,造不了新機,2017年8月才無奈升級2架伊爾976飛機。
中國空警500預警機突現產能高峰一批5架同時交付2018.1.4新浪軍事
2017年4月,陝飛正式打通運-9飛機平台脈動生產線,成為繼成飛和西飛之後,第3個。飛機總裝脈動生產線是一種按節拍移動的裝配線,運用精益製造思想,對裝配過程進行流程再設計、優化和平衡,實現按設定節拍的站位式裝配作業,達到縮短裝配週期、滿足客戶要求的裝配生產形式。
運-9飛機平台(包括此前的運-8),是目前唯一的國產特種飛機平台。空警-500空中預警機,運-8反潛巡邏機,高新系列電子乾擾/對抗飛機、電子偵察飛機、心理戰飛機、戰場指揮通信飛機等,都採用此飛機平台。
空警-500空中預警探測距離超過400公里,並且集空中預警、指揮引導、電子偵察和情報蒐集等多種功能於一體。與個頭大得多的空警-2000相比,空警-500的雷達性能和系統集成能力反而大幅超越,在雷達探測距離、反隱身和抗電子乾擾能力、跟踪目標數量以及引導戰機批次等方面代表了當前中國預警機的最高水平。
暫時只有運-9這一型適合改裝,中這是能力的體現,卻仍有些無奈。畢竟運-9為渦槳式飛機,飛行速度比不上噴氣式飛機。(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相對預警機五百公里的探測控制範圍來講,移動速度的快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飛得慢,滯空時間上還有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4/doc-ifyqincu1595657.shtml
中國出口預警機引入一全新模式令美俄歐無可奈何2017.11.21新浪軍事
現代作戰中空中預警機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所謂“戰力倍增器”之稱,自然成為主要裝備之一,目前全球的預警機總數不足300架,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擁有預警機,形成相當大的市場,保守估計在100架以上。
灰白色長條形物件即為ZDK-06用的平衡木式預警雷達系統。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中國推出了ZDK-06預警機,這是ZDK-03之後的第二款外貿型預警機,也許我們可以把它視為空警200的外貿型,也一樣採用平衡木式雷達天線,但是已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以電子掃描的方式工作,其掃描速度更快、雷達波束的指向性更好,具備對海、對搜索能力。同時採用了S波段,可以具備一定反隱身能力。
據稱:ZDK-06最大探測距離為450公里,對於戰鬥機類目標,即雷達反射面積5平方米的目標,有效探測距離為280公里,對1000噸級水面艦艇的探測能力可達300公里。與同類採用平衡木式雷達的國外型號相比,綜合性能上都處於領先地位。
當然了,“平衡木”式雷達也存在不具備360度全向掃描的能力,一般方位角掃描角度為300度左右,其實在使用中,通過載機不斷改更飛行軌蹟的方式,也可以實現360度範圍掃雷,更重要的是,其結構簡單,安裝方式,配置非常靈活,大飛機、小飛機都能裝,幾乎不需要對載機平台進行大改,通用性比較強,成本也對要低許多。
也因此,目前“平衡木”式預警機對中小國家相當有吸引力,瑞典“愛立眼”,印度的EMB-145I“天空之眼”,甚至連美國也推出E-737。
ZDK-06以運8為平台,可以在多種機型上改裝,快速形成戰鬥力,成本也比較低廉。也就說,中國製造的外貿型預警機技術引入一全新模式:可以將雷達單獨出售,安裝到客戶指定的載機平台之上,這下中國這招又挖了美俄歐牆角。(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無論什么生意,只要咱們中國入圍了,其它什麼國家都得慘敗收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1/doc-ifynwhww5773288.shtml
殲20運20服役後中國空軍距離世界第二還差哪些裝備2017.11.08新浪軍事
近年來,隨著殲-20、運-20、殲-16、殲-10C等一批先進戰機的入列服役,中國空軍的實力突飛猛進。金頭盔、紅劍、藍劍等一系列高強度、高級別的對抗演習,使得中國空軍的作戰經驗有了極大提高。隨著中國空軍作戰能力的不斷提高,很多軍事愛好者的自信心也逐漸高漲起來,甚至喊出了“中國空軍世界第二”的口號。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空軍距離真正的世界第二,還差的很遠。雖然中國空軍在打擊能力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其他方面,中國空軍的短板還很多。例如在對縱深高風險目標有效打擊方面,中國空軍就缺少一款合適的武器,仍需要火箭軍的支援。美國在海灣戰爭中使用F-117隱形攻擊機深入伊軍防區打擊雷達站、指揮中心等嚴密設防的目標,在科索沃戰爭中使用B-2隱形轟炸機轟炸南斯拉夫重要軍事、經濟目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雖然中國空軍的殲-20即將大批量加入現役作戰部隊,
除了對縱深高風險目標打擊,在電子戰方面中國空軍也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目前運-8、運-9平台上改進而成的高新系列飛機中,已經有了多型號的中大型電子戰飛機,但是對作戰編隊直接支援的電子戰機方面,目前僅(楨:?) 有在殲轟-7戰鬥轟炸機上改進的一款。美國海、空軍在F-111、A-6、F/A-18F與F-35等平台,開發了多款電子戰機,可以伴隨攻擊機編隊執行電子壓制等任務。目前中國空軍能執行此類任務的戰機仍然屬於“稀缺資源”,只有未來在殲-15、殲-16等新型戰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電子戰機服役後,這種情況才能得到緩解。
在這些問題之外,遠程力量投送也是中國空軍面臨的主要問題。目前中國空軍只擁有二十餘架從俄羅斯進口的伊爾-76運輸機,即使算上自行研製的運-20,具備遠程力量投送能力的大型運輸機也僅有不到30架。如果說大型運輸機數量嚴重不足的話,那麼遠程力量投送的另一件“力量倍增器”空中加油機的數量更是不足。目前中國空軍除了少量載油量不能滿足需求的轟油-6加油機以外,只有3架伊爾-78,嚴重不能滿足中國空軍的遠程力量投送需求。只有在未來由國產運-20與在其基礎上改進的加油機投入使用後,這種遠程力量投送能力不足的情況才能得以解決。(作者署名:迷彩派)
中國國產大客機終於首飛了卻沒讓我空軍真高興起來2017.10.14新浪軍事
2017.5.5,中國國產C919大型客機終於成功首飛,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值得紀念的一天,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已踏入大型客機的製造領域!
盼望獲得許久的國產大客機飛了起來,讓國人高興,尤其是讓中國軍迷看到一個新的希望,現代空軍不僅僅大量作戰飛機,更需要各式各樣的特種飛機,許多人主張將國產的C919客機改裝為軍用特種機,甚至有人製作的C919空中預警機的想像圖。
可惜C919客機在軍用領域不合格,所以解放軍對該機成功表示慶祝,卻沒有真沒有高興起來!有關C919的說法源於網絡,卻沒有軍方或軍機研發單位表態:可以軍用。也許有人又要扯技術原因,不對,C919在技術領先的,也不是什麼國產化問題,我軍使用特種機其實有數款就是純進口平台,比如:圖154,波音737,既便如此,那麼為啥技術領先卻被評為軍用不合格?答案:無法滿足需求!
人們只是按客機能改軍機的想法來支持C919軍用化,卻無視一個現實:C919的身板太弱了!所謂增程型,其機長加長到38.9米,翼展35.8米,最大起飛重量提升到77噸,扣除空重42噸,可以商載16噸,以及載油19噸。如此數據指標僅與現役軍用運9型運輸機,或油轟6相當。
現代空中預警或加油機追求大型化趨勢,如果把C919改裝空中加油機,那麼其載油量不會比轟油6多什麼,也就沒有價值改為加油機了,大型加油機才是我軍的目標。空中預警機也一樣,大型預警機才是發展方向,中國發展空警500屬於沒有辦法的辦法,如今有了更大的運20,一款200噸級的大型平台,那麼自然也用不上C919平台了!
目前對C919的軍用特別機改裝需求實在是太小了,主要優勢不夠明顯,C919比運9最大優勢就是速度更快,可是軍用特種機並非速度競賽機,僅一個速度快不具決定性,至於經濟性好,舒適性也好,也缺少說服力,軍用機是用於作戰的,主要性能中經濟性排不到前面,舒適性更排不上名次。故而難以形成更新換代的效果,沒有足夠的優勢不足以促使軍方採用C919。(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民航機燃油經濟性,舒適性更好。好的預警機反潛機平台是民航客機改裝,中俄用運輸機是沒有辦法的折中方案,c919不需要比專用的運9載貨多,只需要航程比運9遠滯空時間長就可以了.
運20完成首次人員空運試驗:乘客均為研發團隊成員
據航空工業一飛院官方微信消息,2017.9.22,運-20迎來了自己的“首批乘客”,“胖妞”載著乘客們平穩飛行,出色的表現獲得了總設計師唐長紅院士和大家的一致好評。
據悉,這是運-20進行的首次人員空運試驗。運輸裝載試驗是今年試飛任務的重中之重,人員空運試驗為其中的一項重要科目,存在“規模大、風險大、組織難度大”等突出特點。
该试验的顺利完成,有效验证了飞机的运输性能、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给用户建立了信心。此外,此次飞行也是截至目前我国自主研制飞机搭乘人员最多的一次飞行。
本次參加人員空運試驗的乘客們大多為大飛機設計團隊的成員,小編採訪了部分參加人員空運試驗的乘客,以下為採訪對話:
.......
回應
真有點不明白,一款已經投入現役的運輸機,怎麼在定型交付之前就沒經過載人的試驗呢?
你都說是運輸機了,運人叫客運了,運20本就是貨運,雖然可以改成運送戰鬥人員,但是這不還在改麼?
強烈反對這種拍屁股的決策行為!這些設計人員是未來幾十年的中堅人物,比100個將軍,1000個書記都珍貴,怎麼能讓這些國寶級人員空運試驗,應該讓那些負責指揮的“幹部們”試飛!
強烈反對這種用民族脊梁試飛試驗,讓貪腐人員上。
官僚主義害人害誤國!這算是表決心嗎?拿國家的航空工業前途開玩笑。
既有對自己研發的飛機的自信!又有願為中國軍工付出一切的獻身精神!都是橫梁!都是國寶啊!感動!致敬科研工作者!
網友的反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說明科研團隊和決策者的自信。
空警200試飛時墜毀的事情忘了?砸死5名特級試飛員和30多名技術專家。中國科技人員生命就這麼不值錢么?
上次預警機一鍋端叫沒辦法,科研團隊必須跟。這次叫無腦不要臉的冒險,傳感器,模擬裝備這麼齊全的今天還這麼亂來。
科學家上去,才能體會到飛機哪裡有問題,哪裡還有不足,你上去體會體會能知道?
飛行數據是靠儀表和傳感器採集的,然後發送到數據庫進行分析。難道是把人綁在飛機前面測得的?還是說你坐在機艙裡就能知道飛機的飛行高度?
理盲濫情的噴子,這是必要的階段性過程,東西弄好了之後要收集各種數據,這都需要專業人士,就像我們工廠搞得各種設備一樣,都需要我們去才行,別人還真沒法做。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9-24/doc-ifymesii5257853.shtml
以色列故技重施?印重演中國買預警機悲劇攪局者換人2017.9.13新浪軍事
印度空軍計劃購買兩架新型預警機,該預警機的平台為俄羅斯的伊爾-76,雷達預警系統為以色列的“天空之眼”,但是目前印度空軍不得不擱置該項目。
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購買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時也遭遇了這樣的尷尬,當時以色列已經為中國造好了三架預警機,中國也支付了預付款,但是在美國的干預下,以色列最後沒有將預警機交付給中國。
與中國那次被美國干預導致購買失敗的遭遇不同的是,印度空軍這次是被俄給坑了,印度空軍的人士稱,俄單方面將伊爾-76的價格上漲了三倍,這讓印度無法接受。
但是,以色列為印度設計的雷達是以伊爾-76為平台設計的,因此這兩套系統必須安裝在伊爾-76上。印度總理在前幾個月訪問以色列的時候試圖解決該事,但是沒有成功。
印度國防採購委員會為此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計劃採購兩架空客330飛機,使之可以安裝以色列的預警系統,建立一個新的預警機,但是這將使得這筆交易變的更加複雜。
印度在2003年購買了以色列三架預警機,費用為11億美元。不過,以色列為此退回中國1.9億的預付款,並支付了1.6億的違約金。
不僅在新型預警機問題上印度遭遇漲價尷尬,在採購教練機、四代戰機以及最新五代戰機方面,印度都遭遇漲價、售後以及維護的諸多問題。而且,印度空軍擁有多種不同國家不同系統的戰機,印度空軍面臨的奇特景觀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空軍都無法想像的。
與印度相比,中國空軍在遭遇挫折之後變的幸運起來,2000年的費爾康預警機事件之後,中國奮發圖強,在這十幾年內,中國相繼研發交付了空警-200、空警-2000、空警-500預警機20多架,而為新型航母研發的空警-600近期也亮相,除了空警-2000使用了伊爾-76平台,其他預警機平台和系統均為國產,中國預警機不再受制於人,並開始向兄弟國家出口預警機。(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人家阿三人緣兒好!誰都願意給它東西,所以天天吃剩飯。中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只好自己做自己的吃食兒了,所以天天吃新的,吃好的。
獨立自主好,買租主義害人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3/doc-ifykuffc5526362.shtml
電子戰分析人士指出,美空軍的F-22“猛禽”、F-35“閃電”和F/A-18“大黃蜂”等戰鬥機都可搭載這款新型電子戰武器。美軍已經對這些戰鬥機搭載的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進行改裝,使它們能夠更好地與新型電子戰系統協同工作。
令敵方預警機“中毒”
“新蘇特”將主要用於攻擊敵方的空中作戰編隊,它號稱能滲透敵機的控制系統,令敵機“如同中毒般”失去作戰能力。具體來說,它能捕捉敵方戰鬥機的雷達信號,然後反向發送電磁波和數據流實施入侵。一旦入侵成功,它就會以“系統管理員”的身份接管敵機的控制系統,從而使敵機完全喪失戰鬥能力。“新蘇特”甚至可能控制敵機的武器系統,從而令它倒戈,對友機發動攻擊。據稱“新蘇特”的滲透能力較強,除了能癱瘓敵方的戰鬥機,還能對地面上的防空系統進行入侵,從而令其失去作戰能力。
“新蘇特”的出現可幫助美軍升級攻擊敵方預警指揮機的方案。美軍認為,“新蘇特”使反預警機作戰從“硬件消滅”上升為“軟件摧毀”,即通過電子滲透實施癱瘓戰。“新蘇特”將成為美軍最理想的“預警機殺手”。
據美國《航空周刊》報導,“新蘇特”採用的技術並非美軍所獨有。報導援引美軍空軍一位高級軍官的話稱,中國空軍可能也在研製同類系統,甚至可能已經給某些飛機裝備了相關的測試系統,模擬攻擊執行預警、電子偵察、指揮控制和蒐集情報等任務的敵方飛機。
有美軍空軍參謀部官員認為,中國的電子戰部隊已初具實力,其陸基和機載電子戰系統可用於攻擊美國的E-3預警機、E-8偵察機和P-8海上巡邏機。不排除解放軍開發更先進的電子戰系統,包括與“新蘇特”類似的“預警機殺手”,這將對美國空軍構成威脅。
目前“新蘇特”項目由美國國防部官員卡特全權負責。他披露:“美軍空軍的反電子入侵能力並不令人滿意。中國和俄羅斯可能都在開發專門的電子戰平台,以攻擊美軍主力飛機,特別是預警機,很可能被敵方植入'電子病毒'。”卡特表示,美國空軍必須搶在中國空軍之前完善“新蘇特”系統的性能,以率先具備獵殺預警機的能力。(作者署名:國防時報排頭兵)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8-08/doc-ifyitapp2772754.shtml
所以如上所述,很明顯,這些地方的任何空中活動,都可以被中國的預警雷達方便地進行監控。
印度不僅要提防這兩個雷達站點,還要考慮中國空軍一些其他的雷達站。除了採取誘騙和迴避手段對付這些雷達偵測外,印度空軍和其他有關機構還需要擁有良好的電子乾擾能力,以確保印度空中活動雖然被追踪,但卻難以評估。(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08/doc-ifyitamv7191387.shtml
外媒稱中美研發新型電子戰武器專為癱瘓敵預警機2017.8.8新浪軍事
綜合美國《航空周刊》等媒體報導,美軍正在開發一種新型電子戰武器,目的是滲透敵方戰鬥機的控制系統。據稱這種武器可使敵方的大型預警機癱瘓。美軍認為,中國空軍也在開發類似的“預警機殺手”。
小型化電子戰武器
有美國空軍官員表示,美國空軍的技術團隊正在研究“用網絡戰的方式來戰勝飛機”,開發一種能入侵敵方武器控制系統實施“軟殺傷”的新型電子戰武器。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空軍早在數年前就開發出類似的武器,其代號為“蘇特”。它能將電子攻擊與網絡攻擊結合起來,利用其所配備的天線發射特殊的電磁波和網絡數據流,侵入敵方防空武器和戰鬥機的探測和控制系統,從而將其癱瘓。該系統的一個缺點是結構過於復雜,體積比較大,必須由美軍EC-130電子戰機或RC-135偵察機搭載。據稱美國空軍在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上使用的EC-130就搭載過“蘇特”系統。
EC-130和KC-135體積都比較大,其飛行速度較慢,飛行高度較低,這使“蘇特”的應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美軍擁有“絕對製空權”的戰場上,使用“蘇特”沒有任何問題。但在由先進防空火砲、導彈和戰鬥機組成的強大作戰系統面前,上述兩款飛機就成了明顯的目標。它們可能在“蘇特”發動有效攻擊之前就已被敵方火力擊中。
雖然美軍沒有對新型電子戰武器進行具體說明,但有武器分析人士猜測,它就是經過小型化改進的“新蘇特”。它可由隱身戰鬥機或無人機搭載,從而能夠攻破敵方的防禦網,對其飛機和其他武器發動攻擊。
中國高原雷達可監視近半個印度印軍將運輸機轉移2017.8.8新浪軍事
根據德里防務評論報導,自1988年至今,解放軍部隊(PLAGF)就開始修前往亞東地區的道路,中國在春丕河谷有2個主要目標:首先,佔據春丕河谷的高脊線。第二,通過向洞朗地區修建公路,縮小與印度戰略神經線西里古里走廊之間的距離,擴大解放軍向南方向的覆蓋面。
春丕河谷
德里防務評估根據現有情況,分析了解放軍空軍(PLAAF)的防空(AD)態勢。本文主要針對中國的預警(EW)雷達部署地點作分析。
由於該地區是山區,因此在雷達部署上需要選擇地勢較高的地點,雷達覆蓋面需要考慮兼顧難以探測到的地點。中國選擇了兩處相互靠近的地點部署預警資產。中國地空導彈(SAM)營的早期預警和目標追踪就由這兩處的預警雷達站點組成。這2個站點位於春丕河谷的入口處。
圖1:春丕河谷預警雷達站的位置
一個預警雷達站位於4750米的高度,該站點既可進行早期預警,也可以進行電子乾擾(ECM)。據推測,該雷達平台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部署一些機動的無源雷達系統。
圖2:第二處預警雷達系統地點
該雷達站點位於海拔高度5200米的地點,於2013年建成,是新近才建成的1個站點。第二處站點有兩個約50米長的天線陣列,可以直接監視印度第二大城市加爾各答。
這兩個站點都裝備了尺寸類似的EW雷達天線,既有低/中高度的雷達,也有高空雷達。中國國產的UHF 2D/3D雷達,可以覆蓋750至800公里的範圍,類似於YLC-4或JYL-1。無源雷達類似於YLC-20,也有定位雷達。這兩處站點的5個雷達天線能夠覆蓋所有頻段,並提供不同程度的覆蓋範圍,以便為中國的防空系統提供該地區印度空域的全部情況。
圖3:中國YLC-4 2D遠距離監視雷達
圖4:中國雷達覆蓋範圍
兩個預警雷達站點連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空軍完整的雷達單位,可以對印度中部和東部形成完整的覆蓋。由於它們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這些站點對於印度中東部地區最重要的機場都可以進行直接的監視。比如,這些雷達系統可以輕鬆地監控勒克瑙,德布魯加爾,伊夫爾,加爾各答和帕納加這些城市之間所有的空中交通。最近有報導稱,印度空軍一個中隊的C-130超級“大力神”運輸機已經從新德里附近的欣登空軍基地,轉移到西孟加拉邦的巴納格爾空軍基地。
圖5:雷達站點提供的印度空軍基地的縱剖面圖
俄稱中國在閻良測試空警600艦載預警機用烏克蘭航發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網站2017.7.25報導稱,中國與烏克蘭企業在製造現代化航空裝備上正加大合作,在西安閻良機場測試了空警-600艦載預警機。它採用的似乎是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生產的D-27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因安-70軍用運輸機而聞名。
報導稱,公開照片顯示,空警-600的發動機採用共軸螺旋槳,這將提高飛機在裝備彈射器的航母上短距離起飛的效率。機艙可容納5名雷達操作員,飛機的探測範圍達到600公里。鑑於中國在預警機上取得的顯著進步,中烏企業在製造現代化航空裝備上的合作值得研究。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7月13日稱,空警-600重達25至30噸,由雙引擎FWJ-6C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動力,它採用了平直折疊機翼與4個小型垂尾的設計(類似於美國的E-2“鷹眼”) 。
空警-600可以追溯到JZY-01艦載預警驗證機,後者是運-7的4垂尾機型。
空警-600將可能搭載5至6名飛行員、1名副駕駛和少數操作雷達和作戰控制系統的人員。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26/doc-ifyihrit1470264.shtml
美阻擾中國獲預警機技術使印度撿漏但結果大跌眼鏡2017.7.27新浪軍事
其實,中國預警機研製工作起步並不晚。1969.11.25,空軍司令部下達了用1架從蘇聯引進的圖-4重型轟炸機和1部843型測高雷達,改裝為空警-1號空中警戒機的任務。這架飛機頂部增裝了雷達天線罩,將飛機中艙改為雷達艙,配裝小型化的843型測高雷達和多普勒導航系統、領航計算機、坐標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但由於該機載雷達無法消除地物回波干擾,不具備探測陸地上空低空目標的能力,加上圖-4已經過於陳舊,1979.7.12,空軍決定停止空警-1的研製工作。
空警-1號之後,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自行研製生產空中預警機。上世紀90年代,以色列與中國打成協議幫助中國使用以色列“費爾康”雷達改裝預警機,但由於美國從中作梗,最終交付給了印度。
外購道路受阻後,不得不再次回到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在購買的伊爾-76運輸機基礎上終於研製出中國的空警-2000。
同時,借鑒“愛立眼”平衡木雷達的設計思路,還研製出了空警-200。此外,近年又在運-9的基礎上研製出了空警-500。
除了空軍預警機外,海軍艦載機裝備有俄製卡-31和直-18,還在發展雙引擎的固定翼預警機,未來將裝備海軍航母編隊。(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7/doc-ifyinvyk1361065.shtml
中國新型無人機完成2萬米高空飛行可留空數月(圖)2017.6.1央視新聞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圓滿完成臨近空間飛行試驗。
太陽能無人機具備超長航時特點,未來留空時間可長達數月至數年。此次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已成為繼美、英之後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回應
这个装上雷达就牛掰了,全天候的眼睛盯着国疆……
20000万米,角度150度,射角确实牛🐮
俄在敘缺無人機為何不從中國進口俄官員稱不好意思2017.6.1 新浪軍事
近日,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KDR)在馬來西亞LIMA航展上,就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缺乏無人機,導致攻擊成本上升、效能較低等問題採訪了參展的俄羅斯有關人員。當問及為何不找中國、以色列購買無人機時,俄官員稱:想過,有些不好意思!
回應
不早點習慣,這往後還有更多讓俄羅斯不好意思的。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對於中國來說,六代機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執行各種形式的空對空作戰——即奪取制空權作戰的能力。因此,中國的下一代戰鬥機的基本任務仍然是完成近距離空中支援、超視距作戰、空中遮斷、視距內空中格鬥和導彈防禦等任務。換句話說,中國六代機應有更快的飛行速度、更長的續航時間和更大的作戰半徑、更全面且強大的隱身能力、更好的機動性能、更全面的態勢感知能力等,同時現代空戰越來越重視信息通訊優勢和作戰體系的建立,因此六代機還必須有更強的協同能力。同時,六代機極有可能採用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能會成為第六代機的標配,它們可以輕鬆對來襲導彈實施直接殺傷。
(圖)中國六代機效果圖
而從現有武器裝備來分析,即使殲-20大批量生產裝備,但由於產能有限,中國先進戰鬥機的缺口仍然會很高。同時,美國空軍正在爭取資金用於預言下一代的PCA滲透空防戰機,以替換F-22。美空軍已宣布六代機最早將於2028年試飛。因此,中國需要加快研發六代機的腳步,在2035年左右形成戰鬥力,填補戰鬥機數量上的缺口,並保持在六代機及相關裝備上與美國不產生跨代差距,繼續保持對其他國家的空中優勢。(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31/doc-ifycwymx2976555.shtml
中國或已開始研發六代戰機配兩科幻武器可殺傷導彈2017.3.31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稱,美英德日等多個國家都已經進入“第六代”戰機的預研階段,並提出了新一代戰機的若干設計概念和性能標準。相比於五代機已經明確的標準,六代機的概念目前只是初露端倪,概念設計和性能標準還沒有完全確定。儘管如此,各軍事強國均已爭相啟動研發六代機項目,美國為保持航空武器裝備的領先優勢,已經大量開展六代機的預研工作。2016年11月1日珠海航展開幕當天,美國波音公司正式公佈其六代機的效果圖。輿論認為,波音急匆匆地公開六代機概念方案,顯然是害怕喪失“隔代技術差距”。那麼中國是否也有六代機的研發計劃?如果有,進展如何呢?
(圖)波音公司公佈的第六代戰機概念圖
2013年,FC-31“鶻鷹”和殲-15的總師孫聰首次對媒體透露中國正在對2030年的作戰飛機進行預先研究。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他說:“我們現在早就在研究二十年以後要用什麼飛機,我們叫做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無獨有偶,在今年的兩會上,殲-20總師楊偉接受采訪時表示,殲-20只是走向“中國製造2025”的途中完成的一個小目標。大家都知道,殲-20是中國的五代機,既然它都是一個小目標,那麼更大的目標應該就機即六代機。其實在殲-20已經入列解放軍空軍之後,中國開始對下一代戰機開展研究是個必然的事情。
對於中國下一代戰機的進展情況,俄媒早在2014年10月時曾報導稱,在打造六代機方面,從組織工作看,俄也許落後於中國。據一些報導,中國航空集團已在瀋陽成立了項目小組,從事相應的研製工作。而且,已經為這個小組建立了必要的物資基地,其中包括配備專門的自動化設計系統。而從國內媒體的公開報導來看,中國確實有可能已經啟動了六代機的預研項目。2015年12月,《中國航空報》在報導中航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玉海一行到中航工業沈飛、瀋陽所檢查年度工作進展情況時提到,“李玉海指出,瀋陽所要重點關注新一代機研製工作,將任務系統、飛管系統納入風險考核點。”報導中提到的“新一代機”應該就是指外界所說的六代機。
(圖)網友繪製的中國六代機想像圖
△T-50是俄羅斯喜歡“獨樹一幟”的又一案例,但背後總有一些難言之隱
從進氣道佈局來看,F-22的設計還真的逼得隱身戰機不得不跟進。如果想要用機腹進氣,那機身跟進氣道就不是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時候如果要用S型進氣道,就會出現多種工程上的難關:
1。發動機如果跟進氣道在同一水平面上,又不與進氣道共享橫截面積,那就會增加橫截面積,阻力會增大。這種設計目前還沒見過。
2。發動機如果跟進氣道在同一水平面上,與進氣道共享橫截面積,阻力較小,但這時如果不是筆直進氣道,就必須是拐兩個彎的S型進氣道。在有線長度下那麼劇烈的拐彎,對氣動力應該有害。米格1.44疑似就是這種設計。
3。如果發動機跟機身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就可以跟機身共享橫截面積,阻力較小。這就會是YF-23的設計。只是這樣的設計下,就可能出現類似YF-23這樣複雜的上機身曲線。設計YF-23的諾格公司可是設計B-2的,對他們來說要讓那麼複雜的形狀符合隱身外型或許是小兒科,但是對絕大多數設計者來說可不是。
△YF-23的隱身性能或許是最好的,但並不是誰都能玩得轉
由此可見,F-22的兩側進氣+緊靠發動機+S型進氣道還真是難以突破的經典。如果不是俄羅斯出了個另類的T-50(它的隱身方式後面我們另說),現在看到的五代戰機大概也是類似F-22這樣,或許會加上一些前衛的氣動設計變成類似殲20這樣。
外形隱身當然還不夠,你還得把武器內掛,否則所有的努力有事百搭,那怎麼辦?觀察F-22,主彈艙前面已經是進氣口前緣,後面緊鄰發動機,已經沒有空間伸長了,這就注定武器的長度只能與AIM-120相當。如果用YF-23或T-50的設計,就可以把武器塞在機身裡,長度與深度都好安排,然後用分離雙發通常就會設計成升力體,油量也夠,一切都很完美的解決。只是YF-23的設計有點複雜,T-50又是熬了十幾年改造的成果。
△殲-20和F-22的側彈艙對比
可見在過去近30年的時間裡,要設計隱身飛機,幾乎難免跟進F-22的進氣設計。然後為了增大武器艙,就要走增胖加長設計。而這些對重量與阻力都不利,怎麼辦?那就靠氣動革新與發動機。這樣看來,殲20的外形設計也就不意外,而且可以說,除了發動機以外能做的都做了。(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31/doc-ifycwyns3979501.shtml
共形天線對雷達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和容量的要求,比現在要高出很多,但這對中國並非難事。早在2015年中國就曝光了一款使用共形天線的預警機原型機——神鵰空中戰略無人預警機。它的功能就是戰略、戰役反隱身預警。它的巡航高度為20000米,留空任務時間為24小時。首次採用機身共形相控陣雷達,具有分米波、米波以及合成孔徑預警偵測雷達技術。能有效探測美軍的隱身戰機。
早期的空警-2000採用伊爾76為平台,因為飛機數量有限,因此空警-2000到現在也只裝備了4架。隨著運-20和C919等大型飛機的問世,中國有了更多的選擇。若以運-20為平台,其航程和留空時間將會大幅提升,同時中國預警機的性能將達到世界水平的前沿,更有利於中國空軍執行多樣化的任務。(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31/doc-ifycwyns3981019.shtml
殲20外形為何神似美F22 一半是必然一半卻是不得已2017.3.31新浪軍事
目前問世的隱身戰機方案中,除了YF-23、T-50、米格1.44比較奇葩外,機身設計幾乎都是源自F-22。探究以後不難發現原因,也可以看出殲-20的機身設計是時代之必然。
戰機發展到第四代以後,大多采用機腹進氣佈局。這是因為四代戰機強調高攻角性能,而機腹進氣可以用前機身幫忙整流,高攻角時進氣較平順,提升高攻角性能。
到了第五代戰機,要求隱身,隱身設計與氣動設計有多方面衝突。
而F-22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範本,戰機正面最大的雷達反射源之一就是發動機,因此隱身戰機一定要解決發動機隱身的問題,不然哪怕是用外星科技把機身其他地方的雷達反射面積都降到0,全機的RCS還是跟普通戰機差不多大。
△第四代戰機普遍將氣動水平發揮到了極高的水平
F-22用類似F-15的兩側進氣,發動機僅靠設計,然後用S型進氣道來供氣。這樣發動機正面就可以被機身屏蔽,敵方雷達幾乎無法直視發動機。這種設計相對“簡單”,只要把F-15這樣的傳統飛機“打歪”,避開垂直反射面,就成了機身線條可以很簡單,這又有利於隱身。例如F-15的機身橫截面幾乎是長方形,YF-22幾乎是梯形,沒有復雜的曲線,隱身性能就容易掌握。
那高攻角問題怎麼辦?F-22為了隱身,進氣道雖然放機身兩側,但機身側壁傾斜,因此有一點點導流效果。這樣的進氣道配置先天上高攻角就比F-15好。F-22這種各方取捨的成果,成為典範。於是當時一度有評論認為,蘇-27、F-16這一代的飛機把氣動力發揮到極限,但是跟隱身衝突,所以都落伍了。
中國正研製新一代預警機要在300公里以外發現F22 2017.03.31新浪軍事
2017年1月,中國派出6架轟6、一架運8電子預警機和一架運9偵察機穿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日本自衛隊多個基地飛機升空應對。但實際上這架運8並不是預警機而是警戒機,它負責給轟6的空艦導彈進行中繼制導,同時探測周圍空中和海上的情況。中國沒有派出預警機反應出中國預警機數量仍有不足。
預警機是現代空戰的眼睛和大腦。世界上能獨立研製預警機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自主研發預警機的速度令世人驚嘆,空警-2000自2000年立項,到2007年交付使用,一共只用了7年時間。中國現在裝備的預警機有空警-2000、空警-200和空警-500。
近日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中國電科14所透露,中國正在研製下一代預警機。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中國下一代預警的研發週期將進一步縮短。現在空警-2000及空警-500是集預警、情報、控制和通信於一體的空中指揮部,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站在這麼高的起點上,下一代預警機更值得軍迷們期待。它將會有那些性能提升呢?
首先,它將具有反隱身能力。我國目前的預警機在反隱身目標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對它隱身目標的發現距離還比較短,因此不能形成強大的威懾能力。據預警機之父王小謨院士介紹,下一代預警機的目標就是要能發現F-22,而且發現距離要達到360公里以上。
其次,它採用新型天線,使探測距離更遠。新一代預警機要具有更遠的探測距離,更強的抗干擾性。就必須增大雷達天線的尺寸。但大型雷達天線一是受飛機尺寸所限,二是影響飛機的氣動佈局。因此下一代預警機的雷達天線將採用“貼磁磚”的辦法,將雷達天線緊緊貼在飛機機身表面,最終實現和機身融為一體。
把天線安裝在飛機蒙皮內,被稱為共形陣雷達天線技術,天線的形狀和機身的形狀是一樣的,做得好的機身表面就是天線。被稱為靈巧蒙皮。現在的圓盤天線只能向前方探測,兩側和後方都是有死角的。做成共形天線後平台飛機的四面都可以安裝天線,將形成360度無死角探測。同時因為天線面積的增長,使得探測距離也變得更遠。
巴軍慶ZDK-03服役
該機外形與隨後才服役的空警500相似,主要差別為雷達系統不一樣。因趕進度,機載雷達系統為中國國產第二代空中預警雷達系統,屬於機械轉動的相控陣雷達,其圓盤式天線罩直徑為8.5米,厚度大約為1.5米左右,小於美製E- 3A的雷達罩,不過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其性能不比E-3A差什麼,特別是對目標跟踪數量、處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除了雷達系統之外,應巴方要求,對載機也進行少許修改,其它機載設計也進行了調整,包括,加裝巴軍制式的數據鏈系統,以及巴空軍的F16,梟龍戰機利用數據鏈協同作戰。
ZDK-03項目研製工作從2007年開始,2010年底,首架原型機出廠,2011年,首架飛機交付巴方。到了2015年初,第四架交付巴空軍,至此全部交付完畢。這樣的交付速度相當快,不比印度的費爾康預警機交付時間晚多少,以方直到2009年才開始交付,實際讓印方的所謂優勢並沒有維持幾天。
中國優先交付了ZDK-03預警機,自用的空警500交付則要晚不少,到2014年才完成,不過因時間寬鬆一點,安裝數字陣列相控陣雷達,已屬於國產第三代預警機。
ZDK-03預警機為中國空中預警機出口的開始,為進入高端裝備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標誌,中國軍品不再只是便宜的代名詞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7/doc-ifycnpiu8912945.shtml
印度3億美元買1架預警機巴鐵用同樣價格從中國買4架 2017.03.17 新浪軍事
十多年前,印度以10億美元的價格從以色列引進3架費爾康大型預警機,這事讓印度相當滿意,這可是大型預警機,花3億多美元買1架,對於印度來說相當便宜了,那可是花多少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的東西,性能也不錯,畢竟為以色列精心打造的產品,還有一點,那就是自認佔了中國便宜,原來這款預警機就是當年因美國干涉,沒給交付中國空軍的訂貨,以色列取消合同後,積壓在以色列手中的。
印度自認3億多點便宜,其實已漲價1倍多
印度原以為這樣可以對巴基斯坦形成空中優勢,沒料到夢想被打破了,沒過多久,巴鐵也列裝了中國製造的ZDK-03大型預警機,一連交付了4架之多,又將印度所謂的優勢打回原形,一點便宜也沒占到。
更重要的一點為:根據海外報導,巴國空軍採購4架ZDK-03的價格不到3億美元,也就是說,同樣價格中國一次賣4架給巴鐵,考慮到ZDK-03採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絕對不比費爾康預警機遜色什麼,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優惠的價格,這也是只有巴鐵才能享受到的優惠價格。
ZDK-03的原型機
原來巴基斯坦為了反製印度,向中國求援。那時中國預警機研發工作剛剛攻克難關,空警2000與空警200剛研製出來,由於前者為大型預警機,受其載機平台供應的問題,中方無法向巴方供應,空警200性能並不理想,與愛立眼預警機並沒有太大優勢,故而決定為巴方研製一款新型號:ZDK-03預警機,實際採用空警500的設計方案及主要設備。
為了搶時間,不待運9平台完成,即以運8F-400運輸機為平台製造了原型機,配備新研製的雷達系統。稱為:ZDK-03,量產型則採用運9平台,空重36噸,最大起飛重60噸,機長34米,機寬38米,採用4台渦槳-6C發動機,單台功率5300馬力,巡航速度為550公里,航程達到5000多公里,續航時間8個小時以上。
目前各國開發的第五代戰機和第五代技術驗證機,例如美國的F-35和F-22,中國的殲-20和殲-31,俄羅斯的T-50,日本的心神,都不約而同的沒有雙座改型。
第五代戰鬥機沒有雙座型,原因有好幾個:
一是目前第四代戰鬥機的信息感知系統足夠強大,這樣就不需要後面坐飛行員進行瞭望、領航和操作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取消雙座還可以騰出一個很可觀的空間,這對於戰機來說十分寶貴。五代機的航電,態勢感知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很大,加上機載武器的進步,基本實現了發射後不用管,比如JDAM、SDB\JSOW和JASSM。
二是第五代戰鬥機造價十分昂貴,拿這麼金貴的飛機來培訓新手,非常劃不來,還不如在成熟的飛行員中挑選精英,然後學模擬器,以目前飛行模擬器和高教機的進步發展,基本能完成訓練任務就可以直接上機飛了。
三是第五代戰鬥機要考慮隱形,雙座會大大提高隱身飛機被雷達和光學探測的可能性,所以外形設計成本較高,而且也不容易進行雙座型改動。因為雙座突起不太好處理,單座的隱身設計難度和成本就已經不低了,再為雙座調整成本太大。此外殲-20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系統也相當複雜,除了機頭裝備的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之外,還有側視雷達和各種光學傳感器,各種電子天線則集成在機身各處,如鴨翼與主翼間的電戰天線,主翼前緣CNI天線陣,進氣道外側電子乾擾天線等。改裝雙座型,勢必會造成機身結構的大改,這對於一架非常複雜而且昂貴的頂尖戰機來說,大規模的全新改動,而且裝備數量極少的雙座型,經濟上是得不償失的。
殲20無需雙座型,無論這架先進戰鷹是否有雙座型,都會不影響其戰鬥力的發揮。殲20的綜合航電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是高度集成的戰場信息系統,通過一款大尺寸液晶屏,結合戰場信息網絡,會將數字地理信息,以及戰區網絡中預警機、偵察機和其他友機所採集到戰場信息集中融合處理,並直觀顯示,而三代機的大範圍戰場信息需要友軍之間互相通報,再經過飛行員大腦的整合處理。有了先進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的減少以往飛行員必須分散精力的工作,讓他們得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飛行、戰鬥和任務上。不像三代機受航電水平限制,武器多為激光或電視制導,不能發射後不管,得有武器官。也就是說,由於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前需要兩個人的工作,現在一個人能把活都乾了。(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2/doc-ifychavf2499432.shtml
有資深軍迷的質詢:我軍大部分戰鬥機都有雙座型,然而殲20到正式服役為止,仍然沒見到雙座型的任何消息,這會不會影響殲20進入部隊後的試驗和訓練,影響殲20戰鬥力的迅速發揮?
戰鬥機搞雙座無非是兩種需求,一是戰鬥教練型,二是戰鬥轟炸型。戰鬥機的雙座戰鬥教練型本質是一機兩用,典型的就是中國空軍曾經引進的蘇-27UB,以及殲10的殲-10S雙座型戰鬥機,其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了突出教練任務,亦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亦可以用於加強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中國的殲11系列也發展了好幾個雙座型,例如殲-11BS雙座殲擊教練機,殲-16雙座雙重任務戰鬥機,以及殲-16電子戰飛機。
以往的各國第三代戰鬥機,例如F-14、F-15、F-16、F-18、Su-27、Mig-29、颱風、陣風、幻影-2000、殲-10,普遍在開發階段就有了雙座機型。
早期的第四代戰鬥機,在進行技術驗證機和初始設計的時候,因為技術上和認識上的局限,也有考慮過雙座型。例如美國空軍在1983年公佈的先進戰術戰鬥機(ATF),就明確要求研製雙座型。這個計劃催生了諾斯羅普/麥道公司的YF-23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YF-22兩種技術驗證機,這兩種機型都有雙座型的設計。美國空軍甚至還在YF-23的基礎上提出一種雙座的FB-23 RTA轟炸機的設想。美國當初在研製F22原型機的時候,也曾經有F22B雙座戰鬥教練機和FB22雙座戰鬥機轟炸機的計劃,但後來都被砍掉了。最終發展出F22戰鬥機量產型的時候,這些雙座型都已不見踪影。
到了美國F35戰鬥機的早期技術驗證機JSF時代,仍有考慮雙座型。這個計劃是在2000年開始的,那時候美軍曾經認真考慮過雙座型。當時洛克希德馬丁JSF團隊成員BAE系統公司的研究表明,考慮過包括空氣動力學、重量和平衡等問題以後,為JSF研究雙座版本,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雙座型的作戰半徑只減少了125公里。空軍常規起降型(CTOL)和海軍常規起降艦載型都可以很方便的設計雙座型,只是短距起飛垂直著陸型(STOVL)因為升力風扇的死重和空間限制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然而16年過去了,美國的JSF驗證機早已經變成了F35戰鬥機並大批服役,但還是沒有看到任何雙坐型F35出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著名的臭鼬工廠部門,在幾年前也有提出過F35C的雙座型設想,但就只是設想,然後沒有然後了。
當飛行員把駕駛桿向後、向自己胸腹部拉動時,拉桿的效果會讓機頭會開始翹起;而當他把駕駛桿向前方推動,使其遠離自己時,推桿的效果會讓機體變隨之下俯;就如同飛行員拉動的並非駕駛桿,而是在直接拉動飛機頭部一般。而將駕駛桿向左側、或者右側傾斜壓倒時,壓桿的效果會使飛機順著駕駛桿的方向而傾斜、翻滾。而腳蹬的作用則是調整飛機的偏航方向,左蹬則偏左,反之亦然。而油門桿則控制著動力的強弱——或者說縱向的速度變化,就像汽車油門和剎車那樣。
飛機上無論何種先進的氣動控製手段,最終都要靠與外界的空氣進行力學上的交互作用而實現,這些措施在本質上,全都是對於桿槓原理的應用。比如對於一架常規佈局的飛機來說,它的水平尾翼向下偏轉到極限;這時候飛機尾部的水平尾翼上形成了巨大的向下的負升力,而飛機中部的機翼仍然在持續產生向上的正升力,結果就是飛機出現猛烈的抬頭趨勢。就像蹺蹺板一樣,用力踩下一頭,另一頭必然就要翹起來。
其它控制皆同此理,飛行控制說到底就是一套非常複雜的蹺蹺板遊戲。飛行員不僅要保證在不斷有外界因素搗亂(空氣流向、流速、密度,飛機的重心、姿態、軌跡都始終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還能保證蹺蹺板兩頭不觸底(超過極限就意味著失控,極有可能陷入非常危險的情況甚至是絕境),始終維繫在一個可以平衡的範圍內,而且還要至少同時控制三條蹺蹺板——飛機的俯仰控制、滾轉控制、偏航控制。
在上世紀6、70年代以後,隨著各種電子電氣器件不斷對飛行員的駕駛起到輔助作用——特別電傳飛控系統興起以後;很多後期三代機,以及四代機——包括F22、殲20,都已經實現了程度極高的自動化控制和安全限制功能,飛控計算機會自動切斷和過濾掉飛行員給出的超出安全極限的操作動作,因此不管飛行員怎麼去做動作,正常情況下飛機都不會進入失控狀態。(作者署名:候知健航空知識)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3/doc-ifychhus0942193.shtml
殲20戰機為何沒有雙座型一個小細節暴露型號秘密
2017.3.10,中央電視台7套在節目證實:空軍運20,轟-6K,殲-20等一批高新武器裝備進入人民空軍序列!從去年下半年就有消息傳出,殲-20首批量產型已經進入空軍序列,根據曝光的殲-20機身編號,首批裝備的部隊為空軍某試訓基地某旅。而中央電視台此次報導,則是以官方身份首次證實殲-20已經進入空軍服役。
近年來,解放軍的聯合演習重點放在試驗性地研究聯合指揮的方法和建設C4ISR系統上,經常邀請高級觀察員指導指揮和控制協調和一體化的C4ISR系統運行過程,雖然演習中許多聯合任務的指揮工作似乎仍由地面部隊擔任,但空軍和海軍也在一些聯合演習中擔任指揮工作,從而探索了新的聯合作戰理論,並對執行這一理論的聯合作戰指揮官和參謀人員的教育培訓進行改革。
俄羅斯《潛望鏡-2》雜誌分析,通過多年的努力解放軍已經初步具備了聯合行動能力聯合作戰的目的,是實現“精確作戰”:最主要的是目標選擇更加精確。通過聯合作戰,遍布於陸海空天電多維空間的立體感知體系,能夠實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對方作戰體系中的各類目標信息。指揮員及其指揮機關,能夠充分利用指揮決策輔助系統,將對方作戰體系中各種目標進行精細化的定量分析和綜合排序,從突破對方體係出發,精確選擇對方作戰體系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的關鍵目標,形成聯合作戰目標打擊清單。
另外,打擊行動更加精確。在聯合作戰中,根據打擊目的、目標性質和結構、戰場環境等因素,結合各種作戰力量和武器裝備的優勢,精確選擇打擊力量、精確確定毀傷程度、精確區分打擊任務、精確確定打擊次序和規模,再者,效果評估更加精確。在聯合作戰中,在強大的多維立體戰場感知系統支撐下能夠實時、精確掌握對目標的打擊情況和相關信息,對目標打擊效果評估的指標更加系統細化評估的手段更加先進多樣,評估的方法更加科學合理,目標毀傷效果的評估更加實時精確。(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1/doc-ifychihc6281849.shtml
深度:殲20氣動面複雜繁多飛行員怎麼開這類戰機?2017.03.13新浪軍事微博
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來說,高效率的操縱設計來源於兩個方面:盡可能契合人類的本能習慣,讓操縱動作在多次練習以後很容易就固化成熟練技能;而且它必須盡可能使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兼顧完成各種基本操縱動作。在歷經淘汰和優化以後,今天絕大多數戰鬥機上都採用了兩杆一蹬的基礎操縱佈局,即駕駛桿、油門桿、方向舵左右腳蹬,分別交由右手、左手、雙腳。
由於俄羅斯近期經濟不振,造成A-50U項目進展比較緩慢,2013年首架A-50U才交付俄羅斯空軍,至今才有4架飛機裝備部隊,勉強能夠在一個戰略方向執行全天警戒任務。另外就技術水平來講,它比中國空警2000要落後一代,比空警500要落後2代,也難以適應2020年之後的戰場環境,所以俄羅斯空軍也啟動了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預警機A-100項目,載機採用伊爾-476飛機,原計劃A-100應該在2015-2016年首飛,2020年裝備部隊,但是現在看來,這個進度已經無法保證,最新消息說A- 100首飛時間可能已經推遲到2018年,對於俄羅斯來說,2020年之後,歐洲國家將會大規模換裝F-35戰鬥機,如果到那時A-100預警機還沒有研製成功,可能就要考慮引進中國空警500預警機了。(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2/doc-ifychihc6279434.shtml
信息化建設三管齊下我軍已具備精確聯合行動能力2017.03.12 新浪軍事
近期,俄羅斯《軍事平等》雜誌、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等媒體報導了作戰指揮“聯合作戰司令部”這種形式,認為解放軍正在致力於發展這種能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強調解放軍有建立聯合作戰體係以前“樹狀”指揮體系的需要。
的確,扁平狀指揮有利於集中指揮,可以改變指揮層次過多、週期過長、橫向信息流動不暢等問題,防止軍隊建設和作戰指揮職能交叉,不能集中精力研究、籌劃作戰指揮。近幾年,解放軍的信息系統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上建立起信息獲取、處理、傳遞系統,並在一定範圍內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為初步建立聯合作戰體系創造了條件。
軍事專家巡航者稱,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揣測,解放軍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發展“更複雜的作戰模式”,謀求建立聯合作戰體系,而且形式是“三管齊下”,實施專業軍事教育改革,以便培訓聯合指揮官及參謀;建造一體化的指揮、控制、電腦、通信、情報監視及偵察系統(C4ISR);在聯合演習中試驗並檢測理念及系統。解放軍在自我評估中認為,聯合指揮方法和綜合通信是存在問題的領域,限制了聯合行動能力的發展。
但是,解放軍已經開始強調最大化地發揮垂直指揮框架的作用,同時發展更優秀的指揮網絡,減少指揮層級,用一體化C4ISR體系更有效地整合軍隊,實現聯合行動能力,培養聯合作戰指揮官和參謀。
空警2000採用了二維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在高低、水平兩個方向實現了電子掃描,也就是說當雷達探測到目標之後,可以迅速調轉波束對目標進行再次探測和確認,目標識別和確認速度快捷,有利於目標跟踪關聯,適合對付高速機動目標、集群目標,而A-50熊蜂雷達採用機械掃描,探測到目標之後,只能暫存起來,天線旋轉一圈再次探測到目標之後,才進行確認和識別,這樣目標跟踪關聯就比較困難,就雷達戰術技術指標而言,空警2000要遠高於A-50。
需要指出的是空警2000上面的雷達已經是中國上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中國相關單位已經研製成功第二代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備在空警500上面,它採用了數字化技術,例如數字T/R模塊、數字波束形成技術,系統靈敏度更高、探測能力更強,尤其適合在新世紀戰場探測隱身目標,目前空警500已經批量裝備中國空軍。
俄羅斯對於A-50缺點也是心知肚明,早在前蘇聯時期,就計劃對其進行改進,這就是A-50M預警機,它採用了經過改進的熊蜂2雷達系統,由於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不振,這個計劃沒有進行下去,進入新世紀,隨著西方國家空軍裝備新一代戰鬥機,例如F-22、F-35和陣風、EF-2000等,俄羅斯空軍感覺A-50已經不能適應新世紀戰場環境,所以著手對A-50進行改進,這就是A-50U。
考慮到美國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威脅,俄羅斯一度也希望為A-50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是研製工作遲遲沒有取得突破,最終A-50U決定只對機載雷達信號/數據系統進行改進,根據相關資料,新的系統運算速度得到成倍提高,重量由數噸重降低到200公斤,不但改善了雷達性能,飛機性能也得到改善,例如飛機可以裝載更多燃料,提高了飛機續航時間和留空半徑。A-50U配備新一代機載任務工作站,它配備了液晶顯示器,相比較之下老工作站採用了比較笨重的CRT顯示器,通信/數據鏈方面採用了俄羅斯新一代戰術數據鍊和AT-2E終端,它相當於美國的LINK-16數據鏈,提高A-50U的指揮引導能力。
不過傳統圓盤狀雷達罩採用的是旋轉天線, 它主要是可以沿著直徑佈置天線,從而最大限度增加天線孔徑,但是旋轉天線的目標更新速度較慢。所以出現了三角排列的電子掃描天線陣,它的優點就是飛機始終對目標區進行電子掃描,掃描速度快、精度高,目標關聯迅速。
空警500採用圓盤狀三角形雷達罩說明它強調對於目標區的掌握能力,未來我軍的作戰環境十分惡劣,戰區可能充斥大量目標,包括高隱身高速高機動目標。所以需要雷達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對目標的關注,同時迅速的識別、鎖定各個目標,在這個方面固定二維電子掃描天線自然是不二的選擇。
http://www.armystar.com/wqzb/2017-03-12_50637
俄羅斯預警機技術落後中國兩代可能要引進空警500 2017.03.12新浪軍事
簡介:俄羅斯預警機雷達性能比較落後,難以適應2020年之後戰場環境,需要研製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預警機
2017.3.8,俄羅斯空軍接收了第四架A-50U預警機,它是此前A-50改進型,對機載電子系統進行了改進和升級,提高飛機探測和指揮引導能力。
從海外資料來看,A-50U主要改進包括升級機載雷達信號/處理系統,另外顯示系統、導航系統、通信/數據鏈也進行了改進,從各方面來講,它相當於美國E-3A雷達系統改進計劃(RSIP)。
A-50是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空中預警與指揮飛機,首架飛機於1978年首次試飛,1983年交付部隊,它配備了熊蜂機載脈衝多普勒預警機雷達,工作在S波段,雷達和美製APY-1雷達一樣,採用開口波導平面陣列天線,高低方向電掃,水平方向機掃,堆積多波束測高,對於低空戰鬥機可以提供300公里探測距離,可以通過數據鏈與戰鬥機進行聯接,指揮後者攔截目標,性能與美國E-3A相近,不過它的缺點就是信號/處理系統比較落後,體積、重量偏大,可靠性低,限制了雷達性能進一步提高,到前蘇聯解體的時候,大約有25架A-50預警機交付使用,目前還有超過15架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本世紀初,中國空軍向以色列採購A-50I費爾康預警機,以方在美國壓力下取消合同,中國空軍一度對A-50進行評估,結果認為A-50信號/數據處理系統性能較低、人機界面也比較差,難以滿足中國空軍要求,最終沒有採購A-50,轉而全力發展國產預警機,這就是空警2000以及後來的空警200和空警500預警機。
同時在接收時也進行數字波束形成,與傳統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它取消了大量的線纜,降低了天線的重量,同時也降低了系統的損耗。
提高了靈敏度,這些都有助於增加雷達的探測距離,王小謨先生在研製空警500提出的“小載機,大預警”的設想應該就來源於此。
還有一點就是空警500採用圓盤狀雷達罩而不是空警200的平衡木雷達罩,圓盤狀雷達罩的優點是可以獲得較大的前向、後向面積,在全向范圍內雷達探測性能如距離、精度較好,不過圓盤狀雷達罩的缺點就是天線孔徑受到限制,這是因為要降低飛機的空氣阻力。
另外增加的阻力比較大,對飛機的飛行性能和狀態影響較大,根據國內外預警機改裝的經驗來看,圓盤雷達罩的直徑一般要在載機長度的0.3以下。而厚度需要在直徑的0.2以下,以E-3A為例子,它的機長為45米,雷達罩直徑只有10米左右,大約0.25左右,而厚度為1.8米,大約在0.18。
這樣對於小型飛機來說,其機長較小,雷達罩的尺寸有限,相應的雷達天線孔徑更加有限,所以出現了平衡木天線平衡木天線的優點在於最大限度的得到側向天線面積。象瑞典的SAAB-2000平衡木預警機,它的載機比E-3A要小的多,天線孔徑卻與後者相近,這樣就保證它的探測距離。所以它也被稱為側視雷達,同時它引起的空氣阻力也比較小,對於飛機飛行性能和狀態的影響也比較小,平衡木天線的缺點是全向覆蓋能力不足。
平面相控陣天線的缺點就是覆蓋範圍有限,一般在120度左右,這樣兩個天線只能覆蓋240度的區域還有120度無法探測。通常只能用航線機動來彌補。但是這樣做的缺點就是當預警機飛離目標區的時候,對於目標區的探測能力在下降,相應的對於目標區空情信息的掌握能力也在下降。對於作戰飛機的指揮引導能力相應也要降低,所以出現了楔尾這樣的預警機,它增加了一個前後向的端射天線來彌補這個距離,但是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一些國家的新型預警機仍舊採用傳統的圓盤狀天線罩,如美國的E-2D,巴基斯坦從我國引進的ZDK-03也採用圓盤狀天線罩,它們的優點就是當預警機飛離目標區的時候,仍舊可以旋轉天線緊盯目標區,從而保持對目標區的掌握。
央視曝中國預警機部隊空警500內部座艙2017-03-12環球軍事網
近日,央視報導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空軍某航空兵師空中機械師技術檢查主任張峰的事蹟,報導中,中國國產預警機空警500的內部畫面被曝光。
空警500雖然和空警200大小相仿,但是技術卻有較大的進步,空警500實際上可以算國產第三代預警機,它主要是為對付新世紀威脅而研製的。空警200屬於國產第二代預警機,而更早的空警1號屬於第一代預警機。
從相關資料來看,空警500和空警200相比,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在於它們的目標參考雷達反射面積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經常說的雷達探測距離實際上指對給定典型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目前軍用機載雷達的典型目標通常指的是小型戰鬥機,其假定的雷達反射面積大約在5平方米左右。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隱身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各種隱身飛行器開始廣泛的使用,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F-22戰鬥機,一般認為它在X波段,主要姿態角度上的RCS比現役戰鬥機要下降2個數量級左右。
此外大量巡航導彈、隱身防區外彈藥撒佈系統也開始廣泛裝備發達國家空軍,並開始向全球擴散,這些武器的RCS比此前的空地武器也有較大的降低。
RCS降低首先影響的就是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我們知道雷達探測距離與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根據這個關係,我們知道RCS下降10倍,雷達探測距離要降低1/2左右,如果下降100倍,降低2/3,目前預警機的巡航高度在10000米左右,雷達視距大約在400公里左右。
根據這個指標來算,現在的預警機對於三代飛機探測距離為400公里的話,那對於F-22這樣的隱身戰鬥機只有150公里左右。
在這個距離上F-22已可憑藉AIM-120D中遠程空空導彈對其進行攔射了,所以目前國內外雷達廠家均認為新一代雷達的典型目標需要調整,認為需要下降到0.1平方米左右。
不過降低RCS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孔徑*功率是雷達探測距離兩個比較重要的參數,機載雷達的孔徑受到限制,只有提高雷達的功率,但是探測距離與雷達功率的四次方根呈現正比,這意味著提供雷達功率提供1倍,探測距離也只提高19%左右。
同時提高功率意味著飛機電力系統、冷卻系統都受到更大的壓力,所以一味的提高功率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從現在來看,空警500採用了數字陣列技術,它的核心是數字收/發單元,它通過對信號進行直接數字合成,完成移相和幅度加權,從而實現波束在空間的掃描。
長征六號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三級液體運載火箭,動力系統採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具有無毒無污染、發射準備時間短等特點,主要用於滿足微小衛星發射需求。2015.9.20,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長征十一號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型四級固體運載火箭,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型號,主要用於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小衛星發射需求,能實現24小時以內的快速發射。2015.9.25,長征十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點火發射,成功將4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
長征七號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也可用於發射人造衛星等其他航天器。長征七號2016年6月發射。火箭採用了液氧煤油發動機等新技術,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起飛質量約597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
長征五號
作為我國目前起飛規模和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2016年下半年首飛。長征五號火箭首次採用5米大直徑的箭體結構,總加註量達到780噸,起飛時共有10台發動機產生1078噸的推力,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長征五號將直接服務於我國探月三期工程、載人空間站工程和火星探測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並用於不同軌道大型載荷及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
長征九號
我國重型火箭長征九號2030年有望首飛。長征九號直徑9米、長100米、起飛重量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
002年首發的美國德爾塔4火箭的RS-68的推力344噸
用於登陸火星的SLS火箭動力RS-25發動機,在2015年已經進行了500秒和650秒長程點火試驗,預計2018-2020年發射。
就連軍迷們一直不屑一顧的阿三,也在這方面的實際應用上暫時領先中國。2014.1.5,印度成功發射GSLV-D5運載火箭,該火箭的第三級首次成功應用了印度國產氫氧火箭發動機CE-20,推力達到了20噸。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除了70噸級的YF-77,中國還有沒有更大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呢?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1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國未來將發展重型液氫液氧發動機:即推力200噸級,推力為2460千牛、比衝為425秒的液體發動機。該型發動機預計2030年將用於長征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二級級動力。
http://news.ifeng.com/a/20160603/48909099_0.shtml
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全解析2016.6.22新華社
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1970.4.24,長征一號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二號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是中國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1975.11.26,長征二號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任務。長征二號先後有長征二C、長征二D、長征二E、長征二F等改進型。其中長征二F是我國的載人航天火箭,截至目前,已將我國10艘神舟系列飛船和10名航天員安全送到太空。
長征三號
長征三號是在長征二號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了第三級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為了適應通信衛星容量和重量不斷增大和變化的要求,此後我國相繼研製出長征三甲、長征三乙、長征三丙三種運載火箭。“長三甲”系列不僅拓展了我國火箭使用範圍,也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長征四號
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一號、長征四號、長征四號A、長征四號B等火箭,主要擔負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備份火箭、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等任務。
中國最強火箭發動機獲突破推力仍落後美日2016.6.3鳳凰軍事
中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最早要追溯到1960年代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1957年,蘇聯贈送給中國2枚R-2型導彈,我方將1枚留作研究,另1枚投入測繪仿製,發展中國自己的第一個彈道導彈型號:東風-1。1960.11.5,東風-1試射成功,最大射程600公里,彈重20.5噸。東風-1採用單級液體火箭發動機,氧化劑為液氧,推進劑為酒精。後來,中國逐步研製了一系列航天用途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代號均為YF(即“液體”和“發動機”兩個詞的拼音首字母)。從推進劑方案來看,包括以下四個分支:
分支一:硝酸-27S(HNO3-27S)+偏二甲肼UDMH
25-30噸級推力的YF-1,YF-1,YF-3;100噸級的YF-2,YF-2A等等(YF-2/A由四台YF-1捆綁而成,因此實際上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發動機型號)。
分支二、四氧化二氮N₂O₄+偏二甲肼UDMH
70噸級推力的YF-20,YF-20B,YF-21,YF21B,YF-22,YF-22B,YF-24,等等。這個分支的液體火箭發動機, 經過了數十年的研製歷程,成為中國大型彈道導彈和航天發射的主力發動機。雖然中國其他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燃料已經逐步固體化,但民用航天發射至今仍然採用該類型的液體發動機。而且,在過去的所有飛行發射試驗中, 這個系列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保持了極高的成功率。
介紹了前兩個分支,下面就是我們此篇文章的重點——氫氧發動機。
分支三:液氧LH2+液氫LOX
氫氧發動機,採用252℃的液氫和零下183℃的液氧分別作為燃料和氧化劑,因此被稱為“冰箭”。中國氫氧發動機的主要型號如下:
YF-73,推力4.5噸力,真空比衝425秒、總工作時間750秒。1984年首發,用於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第3級動力。
YF-75: 推力8噸,真空比衝438秒。1994年首發,用於長征3號甲、長征3號乙及長征3號丙第3級。其改型YF-75D於2006年開始研製,2014年進入驗收階段,準備用於長征5號的二級動力。
YF-77:推力約70噸,真空比衝約430秒,發動機500秒長程熱試車成功,用於長征5號的芯一級動力。其70噸推力雖然已經比YF-75幾乎高了一個數量級,但與國際主流液氫/液氧發動機相比,還是有巨大差距。比如,
日本H-IIA/B火箭上LE-7A的推力112噸;
歐洲阿麗亞娜5的火神2 (Vulcain2)的推力137噸;
蘇聯1980年代研製成功150噸級的RD-0120液氫液氧發動機;2000年代研製成功200噸級的RD-10120液氫液氧發動機
美國1960年達研製百噸級的J2氫氧發動機
用於美國航天飛機的SSME氫氧發動機推力達到了213噸
未來有望成為第一 SLS火箭
SLS計劃早在2011年就已經公開,由NASA主持。其早期型號的發動機使用的也是與太空梭相同的RS-25D液氫液氧燃料火箭發動機和同樣的固體助推器。該系列中最大型火箭起飛時總推力可達880萬磅(約合4000噸),相比之下,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研製的此前世界最大火箭「土星5號」的總推力也只有3340噸左右。美國計劃後續再研製取消可回收要求和簡化部分結構後的RS-25E/F發動機,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最終計劃研製出可將13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的型號,這將超過「土星5號」創造的12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的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
https://read01.com/GBm4zK.html
世界知名火箭發動機_百度百科
美國F-1液體火箭發動機
美國研製的世界最大推力單室液體火箭發動機,用於土星5號火箭,單台推力700噸,使用煤油做燃料,液氧為氧化劑。直徑3.645米;長度5.598米;總重8451.66公斤.
俄羅斯RD-170液體火箭發動機
俄羅斯研製的世界最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使用煤油+液氧,單台推力800噸(採用四燃燒室,四噴嘴設計,也有人認為它是四台發動機並聯,但共享燃氣發生器和渦輪泵) ,用於能源號和天頂號 (RD-171,RD-170的改進型)第一級。其衍生型號有RD-180,推力400噸,相當於把RD-170一分為二,雙燃料室,雙噴嘴,用於美國擎天神II和擎天神III運載火箭的第一級。RD-191,單台推力200噸,單室單噴嘴,相當於把RD-170再一分為二,用於俄羅斯安加拉運載火箭。RD-191的衍生型號RD-151被出售給韓國,用於羅老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
美國RS-68液體火箭發動機
美國研製的世界上最大推力液氫液氧發動機,推力300噸級,用於德爾它四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
美國航天飛機液體主發動機(SSME)
美國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使用液氫液氧,推力200噸級,最大的特點是可重複使用。
美國航天飛機固體火箭發動機
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單台推力高達1200噸,可重複使用10次,用於美國航天飛機捆綁助推器,其改進型用於戰神1號火箭主動機和戰神5號火箭捆綁助推器。
http://baike.baidu.com/view/49000.htm
第二名:俄能源運載火箭
捆綁式單級重型運載火箭
高度60米
質量2400噸
低地軌道載荷:105噸
第三名:蘇聯N1運載火箭
五級重型運載火箭
直徑17米
高度105 米
火箭重2735噸
低地軌道載荷:75噸
第四名:美國德爾塔4重型
捆綁式兩級重型運載火箭
直徑5米
高度77.2 米
火箭重733噸
低地軌道載荷:25噸
第五名:阿麗亞娜5EAC火箭類型: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5.4米
高度59 米
火箭重777噸
低地軌道載荷:21噸
第六名:中國長征5號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5米
高度63米
火箭重850噸
低地軌道載荷:25噸
2016-12-23 09:51:55
圖博館
第七名:日本H-2B運載火箭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4米
高度49米
火箭重531噸
低地軌道載荷:14噸
第八名:中國長征七號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3.35米
高度53.1米
火箭重597噸
低地軌道載荷:13.5噸
第九名:中國長征2F運載火箭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3.35米
高度62米
火箭重464噸
低地軌道載荷:8噸
第十名: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高度45.6米
直徑10.3米
質量308噸
低地軌道載荷:6.4噸
中國的運載火箭技術落後美歐,尤其是比不過日本的H2,H2A地球同步軌道最大發射能力3.7噸,H2B火箭的近地發射為19噸,地球同步8噸,H2發射成功率為94.4%。
看看咱中國長征系列:長征3號地球同步軌道為5.4噸;長征5號近地發射為25噸,地球同步為12噸;長征九號2030年有望首飛,直徑9米、長100米、起飛重量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1957-2015,全球共發射5400多次,長征系列成功率是95.5%,而全球是91.5%。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8-03/doc-ifxunyxy6391011.shtml
相關新聞
長征7號2016.6.25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 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推力12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可提高東風5投擲能力到5噸
長征5號9月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 液氫液氧發動機YF-77推力7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
長征9號2030年有望首飛 ,重型液氫液氧發動機推力2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
中國重型火箭驚艷亮相:世界火箭排名被徹底改寫 2016-03-23
2016.4.10,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重型火箭長征九號2030年有望首飛。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已經完成了5000多次運載火箭發射,將6000餘顆太空飛行器送入了太空。按照運載能力劃分,運載火箭分為小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噸及以下)、中型(2-20)、大型(20-50)和重型(50及以上)四類。
第一名: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
三級液體燃料重型運載火箭
高度110.6米
直徑:10.1
質量3039噸
低地軌道載荷:119噸
(美國土星5號火箭是目前人類唯一的載人登月火箭,高110.6米,直徑10.1米,起飛重量303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9噸,月球軌道45噸。中國重型火箭也應該達到這個量級。長征九號直徑9米、長100米、起飛重量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
綜上所述,長征九號重型火箭,將為我國提供一種涵蓋35噸到100噸以上近地運載能力任務的運載火箭。它可以滿足中國未來載人登月和火星取樣返回任務的需要,也可以發射大型空間站核心艙段,以及處於概念階段的中國巨型太陽能太空電站等等。
我們可以自豪的認為長征九號與美國SLS各有所長,長征九號甚至在部分性能上更為出色。它將使我國獲得大量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突破,帶動廣泛範圍內的科技和工業能力發展,並以出色的性能保證重大航天項目的成功,極大的鼓舞我國人民群眾。在這裡,我們應當給我國航天人豎起大拇指,祝他們儘早研製成功這一巨型的運載火箭!
我國火箭發射成功率位居世界首位在軌衛星數暫居世界第二
2016.12.06《空間態勢評估報告2016》顯示,我國航天運載器年發射次數已經連續13年位居世界前四,連續6年穩居世界前三,在軌衛星數暫居世界第二,現役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位居世界首位。
長征火箭發射 成功率超美俄2016-09-17
我國長征系列火箭從1965年開始研製已經走過了五十多個年頭,目前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17個不同型號的大家族,能夠將衛星、飛船、空間探測器等送入地球周圍的各類軌道。自1970年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以來,發射成功率高達95.73%。
發射的成功率是展現火箭素質的硬指標。截至2015年,美國運載火箭共發射1021發,成功951發,成功率為93.1%;俄羅斯運載火箭共發射2743發,成功2604發,成功率為94.9%。雖然在總量上中國的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和美俄還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國長征火箭的高成功率已經證明了自己。尤其是我國在2015年完成19次航天發射成功率更是高達100%,不僅在量上與美俄比肩,成功率更是遙遙領先。
中國首台3米直徑航天發動機點火成功 打破外國壟斷
2016.8.3下午14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研製的直徑3米大型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取得地面熱試車成功。這是國內迄今為止直徑最大、工作時間最長、動力最強達150噸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回應
印度的固體火箭推力最大有400噸,歐洲600噸,美國1300噸後續提高到1880噸。
你居然信印度自己研製的,阿三先把基礎工業弄清楚,先解決光輝和阿瓊和那個啥啥啥航母再說。
太空發射系統-維基百科
太空發射系統(SLS)預計花費180億美元開發,2012年至2017年間,每年將編列30億;其中100億用於太空發射系統本身:20億改建發射台及甘迺迪太空中心:60億用於獵戶座載人艙組的研究、製作。根據美國宇航局的預算,從2014年到2017年首次試射前,建造測試版本的SLS火箭需要投入約70億。到2019年,經費投入將達到180億左右,而這筆資金還只是用於研發和設計,並不涵蓋火箭的製造成本。新型火箭研製計劃的總估計投入將達到360億。)
二,SLS的技術是否真的比長征九號超前很多?
在SLS最終成功前,土星五號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因為SLS採用模塊化、系列化總體設計,預計要到2032年才會以超越土星五號的13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狀態實施發射任務。這也是SLS優於土星五號的關鍵之一:土星五號沒有模塊化能力,用途非常有限。這種模塊化能力,使得SLS可以適應更為多樣化的任務,而不是只用於執行對載重量要求很高的少數任務。
長征九號目前公開信息較少,並沒有特別提及模塊化的問題。但如果沖這一條就說SLS技術更先進,那就錯了。如果我們細看SLS的指標就會發現,它運載力最小的基本版Block 0的近地運載能力仍然達到了很高的70噸——從經濟適用的角度來說,這是個壞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只有接近70噸的貨物,才較為適合用運力最小的SLS發射,而大多數任務根本達不到70噸。也就是說,哪怕SLS的模塊化能力再出色,它的最小運力仍然太大了,能接的任務變少了。
而長征九號則好多了,假如它使用沒有助推器的最基本配置,近地運載能力為35噸,也就是說長征九號能夠比SLS接納更多的發射任務。當然,實際運作上長征九號會不會使用沒有助推器的布局,還有待揭曉。但無論如何,長征九號的最低運力要比SLS更為合理,所以在這方面上SLS並沒有真實的技術優勢。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長征九號的第一級芯級將使用四個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搭配四個固體助推火箭。如果需要最大運載能力,則使用多個以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為核心的液體火箭助推器,可以是四個一組,也可以最多達到六個。第二級採用兩台氧氫發動機,各自200噸推力。第三級使用兩台50噸級氧氫發動機。
有人會質疑,那麼中國為什麼要研製長征九號重型火箭呢?
原因也很簡單:美國已是「曾經擁有」,中國則是「從無到有」。
美國通過土星五號等一系列重型、大型火箭,阿波羅飛船與太空實驗室空間站的輝煌成功,以及太空梭的研發使用,獲得了堅實的航天科技基礎與實戰能力。這是中國目前還未能達到的高度。
對應著SLS的情況來說,長征九號的研製背景有這些差異:在科技上,中國需要加大投資,走完掌握相應航天科技發展的全過程,其中包括了最為核心的一個環節,研製重型運載火箭。在經濟上,中國將通過這一系列高精尖科技項目,獲得大量技術突破,提高國家整體科技水平,將航天科技轉化為創造社會價值的先進生產力,這也是美國當年耗資龐大的阿波羅計劃帶來的最大回報。在政治上,極大的鼓舞人民群眾,增強凝聚力,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長征九號與SLS火箭技術上的微妙差異
一、SLS的研製成本是否比長征九號更低?
SLS在經濟性上有深入的考慮,一方面美國經濟狀況不允許過大投入,另一方面太空梭等成功項目留下了許多可以直接利用、降低研發成本的技術遺產。SLS採用了不少成熟設計,例如它的巨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氫氧主發動機,來自於太空梭技術。在固體火箭助推器方面,SLS採用太空梭固體火箭助推器的發展型號,推力創下了1630噸的世界最高紀錄,在最近進行了地面試驗。氫氧發動機直接用了太空梭項目的RS25D發動機,它性能非常出色,堪稱現有氫氧發動機中的霸主。在用完所有的RS25D發動機後,SLS將改為實用RS25E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不能像D型那樣反覆使用,所以成本進一步降低,使得SLS總成本有望繼續下調。在這一背景下,SLS只在6年內就完成了基本設計。
因為這些原因,我們已經可以得知長征九號的研製投入很可能超過SLS。這主要是因為長征九號是中國首個重型運載火箭,幾乎所有部件都是第一次研製。
所以必須指出SLS與長征九號哪個研製成本更低,是一個需要考慮歷史因素的問題,不能給出「長征九號成本比美國火箭還高」等等簡單粗暴的結論。
(研製長征9大概需要多少成本2016-11-15
回應
有傳言,前年有載人登月立項,耗資2XXX億,被上峰否了,不知
幾千億肯定沒有,100億大致夠。
100億,打發叫花子呢。土星五號就花了60億美元,中國的成本確實要低,橫向參考一下,載人空間站工程批复的規模大概是500億,這個大概也就是10~15年的錢。
中國長征九號挑戰美國SLS火箭,結果讓老美眉頭緊皺
2016.8.1,中國重型運載火箭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進行試驗,研製工作取得第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
中國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在世界上推力也排在最前列。與之相比,俄羅斯行銷美國、正在試圖推銷給中國的著名RD-180火箭發動機,推力則為400噸。下一步該發動機將進行單體推進器組合點火試驗,今年內有望全面實現技術突破。
固體助推火箭,是世界大多數重型運載火箭起飛階段的重要輔助動力手段,它與液氧煤油發動機聯合起來將長征九號推上大氣層邊緣地帶。固體助推火箭推力大、簡單可靠、便宜易用,但是它無法像液體火箭發動機那樣具備長時間高比沖的優點。所以兩者的結合,令運載火箭可以在大推力和經濟性之間得到最佳平衡。
長征九號 vs SLS火箭
那麼長征九號火箭,與美國最新的重型運載火箭SLS相比,有哪些優缺點呢?
簡單的說,SLS要比長征九號更大,但兩者定位有所不同,長征九號有著更好的經濟性和任務多樣化能力。美國登月工程使用的土星五號,基本與長征九號運載能力相當,但它使用的許多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21世紀的長征九號火箭。
長征九號使用8米直徑芯級,3米35直徑的助推器,總直徑高達15米。通過八個發動機並聯工作,能將3000噸重的火箭推上高空,低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25噸,近地運載能力超過100噸以上。
美國SLS火箭要比長征九號大不少,但它更大的區別在於研製背景、技術基礎與目標定位。美國在2000年後,一度提出了戰神V重型火箭,但因為經濟不景氣,項目被取消。很快因為美國國內政治需要、利益集團鼓吹等等原因,美國又上馬了3000噸級的SLS運載火箭項目。
一個對老美來說略尷尬的事實是:美國對於重型運載火箭,並沒有非常迫切的需求——政治上,美國仍然在太空技術上遙遙領先,並不需要用重型火箭來證明自己;科技上,這一火箭並不會給美國太空探索帶來超前的能力,無論是載人登月還是火星取樣返回,都不會給美國航天科技發展帶來顯著突破;經濟上,美國有許多可用的、出色的大型運載火箭,很大程度上相關利益集團為了自身追求利潤的目的,通過國會投票手段強迫政府上馬了SLS這一耗資巨大的項目。
重型火箭哪家強?俄將研製全球最大超重型火箭2016-08-23
美國NASA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SLS一直讓人困惑並存在爭議。NASA堅稱SLS最大運力型號可將130噸的物資送入低地球軌道(LEO),這也正是爭議的由來。根據2006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上世紀60年代NASA最為著名的土星五號火箭低地球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0噸。
SLS目前設想有三種型號,這三種型號結構相似,中間為核心級,兩側各捆綁一枚固體火箭(SRB)作為助推器。SLS的第一種型號是Block 1,低地球軌道運力為70噸,更強大的Block 1B版本會將運力提升至105噸,最強大型號被成為Block 2,低地球軌道運力達130噸。但是SLS並不是為低地球軌道任務設計的,該火箭是NASA載人火星任務重要的一環,NASA希望在2030年代結束前將太空人送上紅色星球,但其在宇航局無人探測項目中也能大有作為。相比較目前在役的火箭,例如NASA計劃在2020年代發射探測器前往木衛二,這顆星球表面冰層下的海洋很可能潛藏著生命。如果以目前美國在役的宇宙神五型火箭發射,探測器要花費6.5年的時間從地球抵達木衛二,而使用SLS的Block 1B型號火箭僅需兩年。探測器飛行時間可縮短4.5年,而且能夠攜帶兩倍重的科學設備前往木衛二。
俄將研製全球最大超重型運載火箭考察月球
俄羅斯國家航天事務集團22日確認,該機構決定以蘇聯太空梭所用的火箭技術改進現有火箭發動機,在今後5年至7年間研製出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60噸的超重型運載火箭。這將是全球最大的運載火箭。首批超重型火箭的運載能力將達120噸。
此前,俄專家主張全新研製氫燃料的「安加拉A5B」型運載火箭,但「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商議後認為,研製「安加拉A5B」火箭需開發新技術,耗資巨大,因此這兩家機構最終決定捨棄氫燃料火箭研發,轉而採用較成熟的液氧-煤油運載火箭。
將借鑑1988年蘇聯發 射太空梭時採用的「能源」運載火箭的技術,當時這種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00噸。改進俄「格魯什 科」科學生產公司製造的RD-171型火箭發動機,使其能夠驅動新的超重型運載火箭。
上世紀蘇聯的「能源」和美國的「土星V」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都達到100噸級,但目前全球已沒有這一量級的超重型運載火箭。
原先航太總署原先將在明年年底進行SLS的第一次無人試射,至於第一回的載人任務會在2021年之後。
川普似乎迫不及待看到載人任務,因此他對載人太空任務工作室直接下令,要求他們對於SLS巨型火箭的首次載人任務做可行性評估。不過航太總署不建議現在更改進度內容,,假如更改計畫把人放到太空船上,絕對要變更設計,既會增加成本,也會拖延任務時間,欲速則不達。
美國下一代重型火箭生產廠房遭龍捲風襲擊
美國航天局2017.2.8日說,位於紐奧良的「米舒」裝配廠7日遭龍捲風襲擊,造成5人受傷,近一半建築遭到破壞。這座裝配廠負責建造美國下一代超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的「核心級」。
美國計劃於2030年前後實施載人登陸火星任務,正在研製的SLS和「獵戶座」飛船是其中重要一環。SLS和「獵戶座」飛船計劃於2018年年末從甘迺迪航天中心首次發射升空。
中國新一代重型火箭超過美國SLS火箭運力2016-06-25文匯網訊
重型運載火箭是指火箭起飛推力在3000噸上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100噸左右的火箭。上世紀6、70年代,美蘇兩國曾分別研製土星五號和N1兩型重型火箭,用於載人登月任務和發射大型深空探測器。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對重型火箭的研製陷入沉寂。然而,美俄近年來再次啟動重型運載火箭研製,分別開始進行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瀑布號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
中國一直未曾研發出重型火箭。業界認為,研製重型運載火箭可加速推進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帶動一系列高新技術以及國民經濟相關產業技術的集群突破。從航天任務的角度看,重型火箭可滿足中國在2030-2050年間載人登月和宇宙空間探索的需求,這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進入、控制及利用空間的能力,確保在新的實力比拚中,保持中國在空間的優勢地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重型運載火箭已完成深化論證。在目前的設計藍圖中,重型運載火箭箭體直徑近10米,全箭總長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有火箭運載能力的5倍多,超過正在研製的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SLS)的運載能力。
據介紹,新一代重型火箭完全可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多種深空探測任務需求,保障中國在未來宇宙探索和更大更遠空間的話語權。航天科技集團表示,計劃通過四五年的時間,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為重型運載火箭工程研製打下基礎。如果相關工作進展順利,15年內有望實現首飛,這將大幅提升中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
先乾活再吹牛 土星五的F1發動機 59年就研製成功了,我們現在是再補課而已,
土星5那麼厲害,美國人怎麼就扔了?
土星早已不存在。而且長征九號成功後會有改型,超越土星完全可以。另外,美國的新型重型火箭貌似也沒達到土星的水平。
美國的新型重型火箭SLS預計今年首飛,第一階段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0噸,最終型號運載能力130噸,超過土星五號的119噸。
然而推力再大,也只能載重100多噸上天,我們達到同樣的載重只需要2000噸的火箭就能實現,難道不是說明技術和材料更牛逼了嗎?
SLS火箭的第一個版本,起飛重量將達到2500噸,有能力將重達70噸的載荷送上近太空,發射時將產生3810噸的推力。SLS火箭還有更強大的版本,借助先進的捆綁式助推火箭和更高能的火箭上面級,SLS將有能力產生4170噸的推力,將130噸載荷送上近太空。這種火箭的起飛重量將達到2950噸。
美國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單台推力1700噸,已經做過一次地面試驗了,我們的480噸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別吵吵了,繼續努力吧。
那是固體助推火箭,不是火箭發動機。連著都沒搞明白。這次480噸是驗證技術,目標是研製600噸的主引擎。長9的助推固體火箭的研製目標是1000噸級的。
美國新一代重型SLS火箭預計今年首飛,上面的固體推進器由航天飛機推進器改裝,推力1630噸。
那個時候的技術跟現在是兩碼事,航天又不是只看推力,只要中國按自己科研步驟來就是!作為一個對人類文明走著輝煌貢獻的民族,終將為人類的未來,頭上的蒼穹和浩瀚空間盡一份自己的力!中國祇需要做好自己就夠了,妥妥的最頂級的!無需去跟別人比!
兩碼事?呵呵,美國新一代SLS火箭運載能力比土星五號還大,今年就要首飛了。上面的從航天飛機固體推進器改裝的助推器一台推力1630噸,中國現在最大的YF100推力120噸。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03/doc-ifyazwha3642725.shtml
美國NASA強力火箭 川普希望趕快載人飛行2017.02.26
美國航太總署(NASA)正在考慮在他們巨型太空火箭(SLS)的第一次飛行任務,是不是可以直接裝載太空人駕駛,以加快火箭的研發進度。這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計畫就是由SLS巨型火箭來往返。
東風又送快遞!中國成功發射天鯤一號試驗衛星2017.03.03
開拓二號採用的是東風31導彈的技術。
回應
發射輔助都不用,就一個小台子支一下,豎起來就射
還是這個好,發導彈太浪費,同型火箭還能帶個衛星,還能震懾敵人
換句話說,體現的是戰時臨時補射偵查(或其他功能)衛星的能力。
中國重型火箭發動機技術攻關獲突破載力或世界最大
新華社2017.3.2電(記者白國龍、姜瀟)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研製工作已正式啟動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目前火箭發動機技術攻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譚永華說,當前,世界航天強國紛紛重啟重型運載火箭研製計劃,歐洲、日本、印度競相推進新型大運載火箭研究論證。 與此同時,中國航天人也加緊研製自己的重型運載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總體部主任設計師秦旭東說,我國重型火箭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工作於2016年6月正式批復立項,主要的攻關內容為“一總三大”:一總即重型火箭的總體技術和方案優化;三大即10米級大直徑箭體結構的設計、製造和試驗,480噸大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220噸大推力的氫氧發動機。
目前,兩種大推力發動機的攻關進展順利。 譚永華說,48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已經完成了首次發生器-渦輪泵聯試,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試驗驗證了發動機系統和組件方案的可行性,標誌著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 而220噸級高性能氫氧發動機也已完成了多個組件方案詳細設計,進行了組件的研製試驗工作。
此前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曾介紹,我國重型運載火箭擬命名長征九號,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現首飛。
譚永華介紹,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方案設計的推力超過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00噸以上,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50噸以上,可滿足未來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和更遠的深空探測需求。 如果首飛成功,有望成為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回應
坐等噴子來噴美國當年的土星系列
相比較美俄3000噸的大推力火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一階段,2015年,在軌衛星4顆,其中2顆視頻星,1顆推掃星,1顆實驗星。
第二階段,2016年,在軌衛星14顆,完成首次組網,實現對全球任意地點3~4小時內數據更新。
第三階段,2020年,在軌衛星60顆,可實現全球任意地點30分鐘內數據更新。
第四階段,2030年,實現在軌運行138顆衛星,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數據獲取和全球任意點10分鐘以內重訪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的航天信息產品。
一旦138顆衛星組網建成,中國在太空真的具備全球任意點10分鐘以內重訪能力,那定位間隔就只剩幾分鐘,這是比0.1米分辨率更恐怖的能力。想想看,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速度和靈活性低於直升機,體積又大於汽車的目標,在沒有遮蔽掩護的情況下,都將難以擺脫來自太空的跟踪,不但會被拍照,還會被拍小視頻......
未來各大國衛星偵查的時效性愈來愈強,這樣的新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中國將是走在相關領域前列的一員,這才是吉林一號與長光衛星壯志雄心的真正啟示。
本可以上遼寧號航母!俄羅斯安-71噴氣預警機2017.03.02
安東諾夫安-71預警機(Antonov An-71)北約代號“ Madcap”(狂妄)是在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安-72雙發短距起落運輸機的基礎上改裝而成的,為蘇聯研發的空中預警與控制飛機,準備服役於航母上。
回應
安-71現在說應該是烏克蘭的,是前蘇聯研製的但是分家以後連設計局和飛機都是烏的,當時烏研製好了在庫艦進行了很多的實驗,但是俄沒有錢沒有買所有把烏克蘭好頓坑,烏看沒有買家就下馬該項目,我在這裡只想說小編不要把俄說的很神很牛,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不比俄差很多,甚至有的技術比俄還強,不要一粘上什麼美日俄的東西都是神器。也太看不起自己國家了吧。要是覺得中國不好可以移民啊。我相信國家科研力量。你們信不信在你們。
昨日黃花
費油!噴氣式發動機速度很快,但滯空時間短,作為偵查警戒的航母艦載機並不適合。
太高了,而且機翼不能折疊
其實翼上放置發動機還是很高明的設計。翼面上方產生高速噴射流,機翼上表面靜壓很小,上下表面壓力差巨大,產生的升力也很大。
但是高溫噴流對機翼的損耗巨大,壽命怕是長不了,但已經無法證實了。
但是他有巨大的障礙,那就是高度太高,很難進入機庫,除非你專門為他空出一塊區域。
垂尾可以折的,折了以後比蘇33還矮半米
預警機垂尾上的圓盤可折進機庫?我想拿棉花撞死!
中國衛星可10分鐘不間斷動態凝神航母和隱形戰機2017-03-03
最近,一段最新吉林一號米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視頻在各大網站引起轟動,內容是吉林一號拍攝的哥倫比亞波哥大機場一架飛機起飛動態視頻,這段視頻很快引起了網友關注。吉林一號雖然是民用小型衛星,但具有神奇的動態監控功能,可10分鐘不間斷動態凝神地面汽車移動,飛機起飛包括空中飛行姿態以及海上航母軌跡,這一切皆源於吉林一號衛星具有神奇的動態凝視功能!
已知公開的民用小型視頻衛星,最早應該是印尼與德國合作的LAPAN-A2,質量50-76kg,但分辨率只有6米左右,2007年發射。中國在2014也發射過實驗性的天拓二號,67kg,五米分辨率,但只是實驗星壽命較短。
跟吉林一號衛星比較接近的是美國在2013年發射了SkySat-1,在2014年發射了規格相同的SkySat-2,這兩顆衛星,都具備較高地面分辨率的HD視頻的拍攝能力。
長光衛星的吉林一號衛星組2015年10月發射,由一顆450kg的光學主星,一顆65kg的靈巧實驗星,以及兩顆95kg的靈巧視頻星組成,軌道為650km左右太陽同步軌道,其中光學主星分辨率為全色0.72米,多光譜2.88米,兩顆視頻星靈巧01和靈巧02分辨率為多光譜1.12米,視頻觀測範圍4.6 x 3.4 km,可拍攝4k彩色視頻,最長拍攝時間不明,傳輸速率為600Mbps。
吉林一號小衛星相比傳統的大衛星,雖然極限分辨率略遜,但成本較低而靈活性卻得以大大增加。
吉林一號小衛星在指定時刻取得特定地點的衛星圖片甚至視頻,並且不斷地獲得更新,對於偵查追踪大型移動目標尤其海上航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衛星分辨率再高,也很難在指定時間拍攝指定地點,拍攝週期往往是一天甚至更長,這樣很容易被敵方提前隱藏。但如果用小衛星組網,就可以形成10分鐘不間斷接力跟踪。
小型衛星通過多條帶的拼接方式,在保證高圖像分辨率的同時,能夠實現東西方向的大範圍的寬幅曲線成像,從而真正意義上地實現高時間分辨率和高空間分辨率。
實現這種敏捷指向的一個核心部件,磁力矩器。
根據近期規劃,吉林省計劃在2020年之前發射60顆民用小衛星;而遠期規劃則是在2030年左右,要有138顆衛星在軌。
具有攜帶副油箱的能力也意味著殲-20能夠在外部掛架上攜帶其他大型載荷,例如中國最近測試的那種跟“飛行電線桿”一樣的超遠程空空導彈。這種導彈顯然不能裝在殲-20的彈倉裡面,但這並不意味著殲-20不能使用它,相反,它可能成為殲-20的重要裝備。
只要殲-20互相合作,就可以成為使用此種武器的完美編隊。例如,出動一個4機編隊的殲-20,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採用隱身構型,另外兩架攜帶超遠程空空導彈。隱身雙機編隊可以悄悄的前出,悄悄蒐集目標信息。同時攜帶超遠程導彈的殲-20則充當武器發射平台,通過數據鏈獲得隱身前出分隊提供的支持。美國空軍在內利斯基地“紅旗軍演”中已經嘗試讓F-22和F-15C組成類似的“空中統治編隊”。這樣一來,隱身的殲-20可以使用它們的被動探測器(電子情報蒐集和紅外觀瞄)在攜帶外掛的殲-20編隊前面很遠悄悄尾隨目標。同時,非隱身狀態的殲-20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雷達,通過數據鏈將信息發給前出的隱身編隊,加強他們的態勢感知能力。同時,非隱身狀態的殲-20也可以成為誘餌,吸引敵人戰鬥機,讓它們更容易遭到隱身殲-20編隊的伏擊。美國已經在紅旗軍演中讓F-15和F-22採用類似戰術進行配合。
儘管,中國也可以讓他們的蘇-27系列也可以和殲-20編組執行類似戰術,但殲-20的傳感器融合和信息融合技術相比於他們現役的任何飛機都有著飛躍性的進步,因此讓殲-20自身編組編隊會更有效。最重要的是,殲-20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同型機之間的配合為基礎的。而且如果讓這一戰術全由“自家人”共同進行,那麼戰術配合就會簡單得多。至少,或許還要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訓練,我們才能看到殲-20和中國空軍的其他平台高度配合作戰。即使到那個時候,“側衛”畢竟不能通過扔掉外掛變成隱身戰鬥機,更不用提殲-20就算拋棄外部掛載後,依然具備機內的中短程導彈武器可以用來空戰。
回應
吹子們又高潮了
多虧了是“美稱”,要是中國自己說的,噴子們早就炸開鍋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5/doc-ifyavvsk3359767.shtml
美稱殲20帶副油箱不只是增加航程正好克殺美戰機
2017.2.22,美國《戰區》網站(www.thedrive.com/the-war-zone)發表文章《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照片顯示大型副油箱》,稱近期出現的殲-20攜帶4個大型副油箱的照片引起關注,不少媒體紛紛分析安裝副油箱可以讓殲-20航程增加多少。但該文作者認為,從美國F-22和F-15C在紅旗軍演中嘗試的新戰術來看,具備攜帶大型外掛物能力意味著殲-20可以使用的戰術更加豐富。文章稱,中國空軍發展速度驚人,或許10年後,中國空軍的面貌相比今日將會讓人完全認不出。
美媒文章稱,殲-20似乎是針對美國空軍空戰能力缺陷研製的。這其中首先就是美國空軍缺乏遠程戰鬥機,導致高度依賴“力量倍增器平台”,例如加油機、預警機、空中指揮機或其他容易受到攻擊的大型飛機。中國的隱身戰鬥/截擊機可以在遠離中國大陸的位置消滅這些支援飛機,同樣也能對抗戰鬥機,這看起來是一個很可靠的戰術。從更高層次角度來看,殲-20是一種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這可以將解放軍空軍的防空作戰範圍大大外推,同時為其空中力量的戰鬥機部隊帶來全新層次的作戰能力。
通過攜帶大型副油箱,殲-20可以比今天飛得更遠,這絕非僅僅用來進行轉場飛行,但同樣也可以用於爭奪制空權作戰,就好像F -22在阿拉斯加進行的演練一樣。此外,額外攜帶數千磅燃料將讓殲-20可以在空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再次期間,這種戰鬥機可以作為一個傳感器節點,並未其他中國戰術戰鬥機充當後衛。事實上,這種戰術F-22已經在探索,即使它們的導彈已經打完,“仍經常繼續留空,為友軍其他飛機提供指示,不僅僅可以讓幫助友軍飛機靠近攻擊敵人,也可以讓他們避免與優勢敵人接觸。
儘管攜帶大型副油箱會破壞殲-20的隱身外形和機動性能,但可以推測,這些副油箱應該可以連同它們的掛架一起被拋棄,就和F-22一樣。這樣,它們就會立刻恢復隱身外形,並且使它們的能量特性得到恢復,重新恢復空戰能力。大型油箱還將允許殲-20飛到比原來僅用內部燃油的時候可以抵達的地方遠數百英里的基地。這意味著殲-20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必依賴加油機,在某些任務中這將很有意義。而且即使攜帶4個副油箱,殲-20仍具備使用機內武器的能力。
紅旗9導彈敏感時期現身南海軍演回擊美闖島礁挑釁
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於2017.2.12在南海某海域“協同航空兵、岸基防空力量進行的一場聯合防空作戰演練”。
報導還提到,“紅方構築了遠中近三層防空網:外圍,海軍航空兵某部2架戰機巡航待戰;中層,長沙艦和海口艦雷達飛旋,艦空導彈、艦炮蓄勢待發;近程,地面防空火力嚴陣以待。”根據文字稿相關報導,我島礁防空力量應多為近程火力。
2016年7月,英國《簡氏》依衛星圖像分析稱,位於西沙永興島上的紅旗-9已於當月10日撤出永興島。海軍專家李傑當時表示,撤出紅旗-9,可能是對美國在7月5日決定撤走航母的一個善意回應,顯示中美雙方都有意給軍事對抗的可能降溫。但從根本上講,裝備的調整都是出於維護國家主權與利益的需要。
美叫囂航母闖南海島礁12海里中國9大武器嚴陣以待2017.2.17新浪軍事
中國的東風21D、轟6K、殲10、殲20、蘇30、S300、航母、核潛艇、反衛星武器等,“嚴重威脅到了美國在全球公域的力量投送和行動自由”。
日本媒體披露,美國新政府正在考慮採取比奧巴馬時期更積極的南海行動,具體措施就是比以往更加頻繁地實施“航行自由作戰”行動——將軍艦派往中國修建的人工島12海里以內進行“震懾”。
一、美軍想讓被“淡化”的南海對抗復燃!
二、五味雜陳:美軍在南海的心態,具體表現在:1是,不甘心。2是,不懈怠。3是,不空談。
三、推崇霸權政治的美國註定不會讓南海平靜
中國海軍前任司令員吳勝利2016年7月18日在會見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德森時,早已表明了中國的立場:我們絕不會犧牲南海主權權益,絕不會讓島礁建設半途而廢,我們絕不會放鬆警惕而不設防,那些企圖通過展示軍事肌肉迫使我們屈服的做法,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這就是中國的回答。 美國好自為之吧。
美航母敢來?首曝中國空軍蘇30巡航南海永興島2017.02.16
近日,在一個名為《轟炸》的中國空軍歌曲宣傳MV中,首次曝光了空軍蘇30MKK戰機巡航中國南海永興島的畫面。可以看到雙機編隊的蘇30低空飛過永興島,永興島機場也清晰可見。此前有報導稱,美軍航母將前往南海,並進入南海島礁12海裡,意在向中國施壓。(來源:大國之翼)
我軍新老神盾艦聯手巡航兩洋或沿九段線進菲律賓海2017.02.16新浪軍事
近日,由《解放軍報》刊發題為《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啟航》的一篇報導引起關注。據報導稱,由海軍南海艦隊導彈驅逐艦長沙艦、海口艦和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組成的遠海訓練編隊於近日駛離三亞某軍港,開始遠海訓練。編隊極有可能會穿過馬六甲海峽,而後莫非又折返回來,沿九段線右段進入菲律賓海海域。
然而,這並沒有完,中美在“薩德”部署韓國的問題上依然在進行著激烈博弈。未來,當韓國選出新總統後,“薩德”依然會存在變數。不過,在韓國薩德還未落實的情況下,日本已經做好了引入“薩德”的準備工作。
對美國來說,用“薩德”遏制中國的計劃不僅在韓國還未得到落實,其計劃的第三部在菲律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也遇到了重大挫折。2016年新當選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深知,再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可能給菲律賓帶來戰爭的災難,所以他上任後即調整政策,正常情況下如果杜特爾特執政,美國基本沒可能在菲律賓部署“薩德”,這也意味著第一島鏈南端部署“薩德”暫時沒希望了(除非拿下杜特爾特,但難度較大),這對美國的遏制中國戰略無疑是個重大打擊。
雖然菲律賓沒希望了,但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並沒有變,所以美國一定會積極推動先在韓國和日本部署“薩德”,接下來就是想在中國台灣部署“薩德”,如此雖然缺了南海菲律賓的部署,但中國東部和東北部依然在美國的反導網監控之下。
據2017年2月最新一期的香港《亞洲周刊》登出台灣前海軍艦長呂禮詩的文章稱,台灣軍事界推測美軍計劃對台出售“薩德”系統,因美國可能利用台灣人民恐懼,透過軍售拉攏台灣,擴大形成東亞的“小北約”。
台灣既然開始公開討論這個問題,那就表明美國在這方面一定和台灣蔡英文政府已經有了溝通,別忘了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在蔡英文上任半個月後就造訪了台灣,並與蔡英文深談,這種接觸絕不僅僅是軍售,必然涉及到美國的軍事戰略佈局,否則麥凱恩何必親自跑一趟?
現如今,新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又是對華強硬態度,如此接下來就不排除不久的將來美國搞出一個在台灣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行動出來。對此,佔豪認為,中國應該對美國的這一手保持高度警惕,並做好應對預案。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韓國總統選舉出了結果,反對“薩德”部署的文在寅當選,美國為了給韓國施加更大部署壓力和分散中國的注意力,就可能實施在台灣部署“薩德”的行動出來。一旦如此,中國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關於奧巴馬政府在積極推動有“小北約”之稱的美日韓聯盟,我們幾年前也分析過,當時還是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執政。李明博一度差點邁出這一步,開始搞美日韓軍演甚至準備在情報系統上與日本對接。但最終李明博在離任前夕將這一步又收了回來,2012年8月他不顧日本反對登上了韓日爭議島嶼——獨島,這一下子讓韓日關係開始緊張,從而將美日韓聯盟的推進議程遲滯。2013年2月,剛一就任的韓國總統朴槿惠就和中國開始了互動,朴槿惠通過與中國拉近關係、與日本惡化關係遲滯了美日韓聯盟的推進。
雖然韓國一直拒絕美日韓聯盟,但美國卻一直沒有停止對中國佈網,其中在經濟層面的大網是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軍事層面的大網是基於美日韓聯盟的“薩德”反導系統。記得至少兩年前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曾做過分析,美國針對中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計劃是:先在韓國部署,接著推動在日本部署,再接著就是在菲律賓,待這些計劃都落實實施,當就剩下台灣這一個缺口時,開始落實在台灣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若真按計劃部署,中國東北部、整個東部和東南部,縱深兩千公里之內都將在美國反導系統的監控之下,美國將會獲得對中國的軍事控制優勢。到那時,再和中國談各種條件,美國將會有更強的話語權。所以,兩三年前佔豪不止一次警告,一定要在“薩德”部署上強硬,並且應該在每一步上都做出對沖策略以避免在第一島鏈對中國形成針對中國的反導網絡。
2015年底,朴槿惠在9月3日出席完北京閱兵式後遭到國內親美勢力的彈壓,十多萬人的大規模示威讓其意識到總統寶座不穩,迫於多重壓力朴槿惠在政治上開始對美讓步。2016年1月6日,朝鮮不顧各方反對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這給了朴槿惠接受美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藉口,於是她決定引入“薩德”。
引入“薩德”應該是朴槿惠政治生涯中走的最“臭”的一步棋,這步棋很可能讓其身陷囹吾。在朴槿惠決定引入“薩德”後,其支持率從2016年初的五成左右快速跌至2016年四季度的5%以下,並最終遭到彈劾。
韓國內政之所以出現如此劇烈的變化,就是因為朴槿惠的決策打破了中美在東北亞的博弈平衡,中美較量的合力本來日本是最重要的焦點之一,朴槿惠這麼做一下子將這股力量引到了韓國身上。兩股強大的外部政治力量的較量傳導到韓國內部,與韓國本來就尖銳對立的政治力量形成共振,並轉化為內部的政治鬥爭,兩股鬥爭的力量最終導致朴槿惠提前下台。
解放軍看了會生氣!俄軍校火箭炮保養水平堪憂2017.02.16
近日,俄軍軍校開展了火箭炮發射訓練,多種火箭炮進行了實彈射擊。但從鏡頭中看,這些火箭炮不僅砲車保養欠佳,而且彈藥也鏽跡斑斑!無法想像這還是俄軍軍校的保養水平。如果讓解放軍看到這一幕,肯定會生氣俄軍不拿裝備當回事!
回應
別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戰時能用才是王道,解放軍再牛逼也50年沒打仗了
1毛子確實不重視武器保養,2毛子沒錢
這一點我國做的確實好,我在部隊的時候深有體會,每次槍支和火砲或者觀測器材使用完必須得擦拭保養才能入庫,然而就算沒有使用每週都有一個下午會對各類裝備進行一次保養,解放軍對裝備的保養可以說沒有任何國家能與之匹敵了,簡直到了極致了!
美軍布反導網包圍中國大陸台灣或成為第一個犧牲品2017.02.16新浪軍事
自奧巴馬2010年開始執行“亞太再平衡”之後,美國先是和日本聯手在東海釣魚島搞事,中國頂著美日壓力落實了釣魚島常態化巡航、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和中國軍隊出島鏈訓練常態化。這塊壓力頂住後,美國又加大力度在南海搞事,挑起南海局勢緊張。前幾年,在阿基諾三世的配合下南海風高浪急,一度有擦槍走火的風險,中國最終還是頂住了美國的壓力。
2014年11月,我國台灣地區進行“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出乎預料地潰敗。當時,這已預示著接下來國民黨選情告急,幾乎可以肯定將敗選。最終,結果也的確如此。國民黨2014年“九合一選舉”落敗後,2015年的4月1日,美國海軍一批2架次F-18“大黃蜂”戰鬥機從琉球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其中一架以“機械故障”為由在2015年4月1日下午1時19分許向台灣民航主管部門申請獲准緊急降落在台南機場的台灣空軍基地。對於這次事件,佔豪當時就分析,這是美國時隔7年之後,再次開始醞釀打台灣牌。事實上,白宮也預估到民進黨將在2016年上台,美國將會獲得再次打台灣牌遏制和訛詐中國大陸的機會。
果不其然,如當時佔豪分析,一切從那時就開始醞釀。待蔡英文上台前後,一切都清晰明朗,美國要對中國打台灣牌了。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一彈未發,要嗎被干擾無法使用,要嗎被入侵謊報軍情,總之就是個坑爹系列,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中國預警機可以在250公里內發現隱形戰機 2017-02-16
2000年美國成功地迫使以色列和俄羅斯不向中國出口預警機技術,促使中國大力開發先進的本土預警機雷達技術。只有當KJ-2000在2005年服役時,中國才有能力在大規模空戰中協調空軍,同時跟踪許多敵機和艦船。中國預警機發展的速度超過了其他國家獲得預警機的速度,中國完成了在預警機研究上趕上並超越西方的道路,到2012年,中國在隱形目標檢測範圍方面成為預警機世界領先者。
偵測範圍:雖然美國的E-3望樓預警機可探測範圍是第3代軍用飛機約400公里,第四和第五代隱形飛機只能檢測到至150公里。另一方面,中國KJ-500(或KJ-2000)可以在250公里的範圍內檢測到第四和第五代隱形飛機,然後馬上向作戰飛機傳遞目標信息。
固定雷達設計:中國空軍目前頂級的預警機系統中,空警-2000,被認為是一個完整的領先美國的E-3預警機和E-2鷹眼飛機一代技術。雖然美國預警機仍在使用旋轉的雷達,中國預警機使用固定雷達減少磨損和撕裂。
中國新興的C4ISR革命
中國人非常勤奮,幾十年前中國不能做到的現在終於突破了。今天中國是高科技和能力的大爆發時期,建立了一個能夠廣泛涵蓋主要功能的預警平台。雖然美國是預警機技術和其他一切的集成的王者,但美國預警機是上個世紀機械掃描雷達,目前是有效的。在預警機技術上,雷達大而強大是很重要的,但確實失去了一些靈活性。最新的EC E3雷達已經非常先進非常現代。
俄開始為中國生產S400導彈 印度也要在年內敲定合同2017.02.16新華網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國際合作與地區政策部負責人維克托•克拉多夫宣布,俄方已開始按2015年4月簽署的合同,為中國製造S-400防空導彈系統。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2月14日報導稱,克拉多夫正率團參加2月14日至18日在班加羅爾舉辦的2017年印度國際航展。他表示:“目前我們有對華供應S-400系統的合同在身,已處於生產當中。我們還希望與印度簽署合同。”
回應
估計有人要說,中國這不行那不行,不然怎麼還會買別人的等等。
中國進口外國武器裝備,我這個中國人感到丟人。
中國發展高科技武器,是美國發動海灣戰爭。以前在於吃飽飯和搞經濟開發,這其中的差距,技術不是說來就來了,需要時間,需要人才,需要錢。學習,借鑒,超越,這就是大中華崛起之路。自己想一下吧。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16/doc-ifyarrqs9863471.shtml
新加坡又對中國出損招一旦實現威脅比薩德入韓還大2017.02.16新浪軍事
東南亞國家十個,它最小,曾被台灣鄙視的稱為“鼻屎大的國家”,沒錯,它就是新加坡。在被我借裝甲車事件敲打之後,現在又開始上竄下跳了。香港亞洲時報在線日前發表題為《美國應建立汎亞洲導彈防禦體系》的文章,作者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員理查德•比青格。鼓吹亞太反導系統的同時,還不忘跪舔日本。
文章稱,導彈防禦系統已成為亞太地區的現實。2007年12月,日本成為該地區首個對導彈防禦系統進行操作試驗的國家,擊落了一枚飛行中的彈道導彈。10年後,韓國初步同意部署由美國操控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鑑於朝鮮日前展開的潛射彈道導彈試驗(很可能是一枚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現在很可能是最佳時間考慮幾年前在技術上和政治上還不可實行的一種做法,即建立一套從日本延伸至澳大利亞的聯合導彈防禦系統。
雖然新加坡沒敢提中國的事,可是該說的不該說的,它都表達清楚了。新加坡這時扮演的就是“狗頭軍師”的角色,向美國建言,應該弄個類似的反導系統對付中國,並且目前已經很成熟了,就差美國進行整合。
不過,新加坡顯得有點無知,即便在該地區,中國的反導技術絕對遙遙領先於日本。
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牛頭馬面,此時,我們是否菩薩心腸太多了,而缺了點霹靂手段?以至於什麼國家都認為我們“好欺負”,而沒有最起碼的尊重和敬畏。或許,我們也該適當反思下自己的“好”,在國際關係的角色扮演中,學會主動給對手製造麻煩,這樣,反而可能會少點麻煩。
新加坡只有716平方公里,還沒有香港(1104平方公里)大,竟然還把自己當回事了,試圖攜美遏中。只能說,這是一種奴性文化的延續,需要我們再次出手,教教它怎麼做個“正常”的國家。(作者署名:大國之翼)
回應
一個人發了篇文章就代表新加坡官方觀點了?
你這個是奴才本性,美國重返亞洲就是因為李光耀請求的美國奧巴馬的才有這麼多事的,不能太老實了拳頭才是硬道理。
沒辦法 新加坡只能舔美 只有美國能保護他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6/doc-ifyarrqs9861072.shtml
漢和稱解放軍部署戰略氣球雷達全方位監控台灣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2017.2.5報導,最新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爆料,大陸的空軍情報部和總參三部(現為戰略支援部隊)近期開始在台灣海峽部署大型戰略氣球搭載雷達,全面監視台灣海峽。
《漢和防務評論》是加拿大一個軍事雜誌,經常刊發有關中國及東亞地區的軍事、外交、國防等相關的新聞和參考報告,儘管內容真真假假,但大都會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此次該雜誌有關大陸開始部署戰略氣球搭載雷達的報導其真實性暫時無法證實。
報導聲稱,比起預警機,戰略氣球不受時間限制,可以定期、全天候監視低空目標,穩定性相當強。據報導,根據大陸的綜合戰略預警計劃,大陸軍方最終有可能在台灣海峽部署多個戰略氣球預警網。而大陸方面已經研製了比較精密的合成孔徑雷達、機械掃描雷達。
漢和的文章分析稱,除了戰略預警氣球,從空警-500、空警-2000預警機投入更多使用的狀況分析,大陸方面已經完成了對台灣海峽實施24小時預警機監視體制。這些預警機配合戰略預警氣球、高敏感度的“尖兵”系列偵察衛星形成聯網,應該就是聯合參謀部的綜合戰略預警計劃的一部分。
文章稱,通過衛星圖片,在台灣海峽的大陸一側,至少發現3個以上的大型地面接收中心,這裡部署了大量的數據接收天線。報導還稱,由於偵察手段的多樣化,大陸相關部門獲得台灣情報的渠道越來越多,且人員編制一直在增加之中。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07/doc-ifyafcyx7266059.shtml
現在,中國率先把這種作戰利器部署到印度周邊,也是有針對性的。 尤其近些年來,印度正在抓緊研發自己的“無畏”級遠程巡航導彈和“烈火”“大地”地對地導彈,儘管“無畏”目前只有25%的成功率,距離實戰還差距太遠。 但是從印度空軍基地的部署來看,印度空軍基地最近的距離中國的核心樞紐-三峽大壩只有1600公里。 而“無畏”的射程可達2000公里以上,如果把“無畏”集成到蘇-30MKI上,甚至不需要深入就可以對三峽大壩發動打擊。 由於“無畏”的彈頭質量最大可達500公斤,已經可以容納核彈頭了,這個潛在的威脅必須需要警惕。 而且印度已經成功試射了“烈火-5”,射程可達5000公里,從印度腹地打擊中國三峽大壩完全都在有效射程內。
當然,很多朋友都認為如果偷襲三峽中國會率先進行核反擊。 可實際上,這個仍然有前提,最有效摧毀三峽大壩的手段還是核武器,而三峽本身建設時就考慮過核武器直接打擊的情況,當時是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郭永懷先生進行的論證,認為百萬噸TNT當量以內都可以承受,所以三峽的堅固程度完全可以放心。 而且,對方一旦動用核武器,勢必會引發中國的核反擊作戰。 所以,目前來看,針對三峽區域的防禦主要還是針對常規武器的防空和防導彈偷襲。 而印度、日本都是潛在想要進行類似打擊的“假想敵”,甚至還有越南未來也可能具備這樣的打擊能力,
因此,中國除了建立起長時間滯空的戰略氣球監控體係以外,還把空警-200和空警-500預警機進駐到高海拔機場進行戰備巡航,確保對印度方向24小時預警不間斷。 同時,中國還有大量的偵察衛星每天都在這一區域進行略過,還有民用級的“高分“系列衛星可供使用,綜合來看,中國的區域戰略預警體系一直都在完善中。 再加上之前中國曾經在這一區域試射過10發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齊射和紅旗-19反導導彈打靶實驗。 因此,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國不僅僅建成了針對印度的大規模數據情報的匯總中心,同時攔截、反擊網絡都已經建成,防禦能力在不斷提升中。 (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所謂久守必失,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加快雅魯藏布江大型水利樞紐的建設才是真正的攻勢戰略,不要理會印度的反對,印度都從不理會下游國家的反對。
有戰略眼光!估計一動工三鍋就給跪了!
畏恐天下不亂,四鄰全搞成怨仇!
喲,以毒攻毒!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3/doc-ifyafcyx6823255.shtml
印度雷達緊盯中國空軍發現一最新動態印軍十分憂慮
根據《印度斯坦時報》2016.12.14.報導,引述印度陸軍防空部隊的一名匿名中層軍官的消息稱: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印度雷達多次偵測到在中印附近區域有慢速空中飛行物在活動。 根據雷達顯示的回波圖像判斷,不像是無人機或者小型固定翼飛機,更像是一種大型浮空飛行器。 由於這些目標的出現跟中國空軍的訓練大體時間段重合,這位印度軍官對此深表憂慮,認為中國正在增強針對印度的空中偵察活動的手段和次數。
根據印度方面這個消息,再結合之前中國在2014、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一種新型飛行平台綜合判斷。 此前一直被外界懷疑中國正在組建的“大型綜合戰略預警平台”已經初見雛形,而這一平台核心就是大型戰略氣球搭載雷達-也被成為“浮空器”。 這一平台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在空中定點懸停,甚至可以抵抗10級颱風和雷暴天氣。 除了搭載雷達,還可以搭載大型紅外光電設備和通訊中繼設備。 使得中國可以隨時監控對方的一舉一動,7x24小時保持不間斷,一個氣球可以系留15到30天,關鍵還可以多個輪替使用。
浮空器限制少 維護相對簡單 人員可以直接在地面進行監控
相對於空中預警機,這種大型浮空器不受機載操作人員的限制-換班和輪替可以在地面進行;針對固定方向穩定性更好-“平衡木”類預警機需要按照8字型飛行軌跡才能完成對固定方向的偵測;掛載載荷豐富-由於“大型浮空器”只是個平台,上面無論是搭載有源相控證雷達、機械掃描雷達、還是合成孔徑雷達,都不過就是更換任務載荷就可以完成,通用性相當的好,還可以搭配使用。 例如:針對敵方重點活動區域可以在高空使用相控陣,中空使用機械掃描,確保無死角、無盲區,甚至具備一定的反隱身目標能力。 而如果針對敵方地面活動比較頻繁的區域,使用精度更好的合成孔徑雷達,效果更佳,甚至多個攜帶合成孔徑雷達的大型浮空器,可以起到美軍E-8戰場聯合監視機的效果。
中美都研發了類似的浮空器都具備戰略預警能力
當然,這樣的氣球並非只有中國在研製,美國也有類似大型浮空器,並在出口給了科威特。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正是這類氣球提供的預警信息,使得科威特王室得以在伊拉克軍隊到達前成功逃離。 因此,實戰效果俱佳。 甚至連日本也看好這種準戰略級裝備,在2013年,撥款5000萬日元研究能否在日本諸島上部署相應的氣球,彌補預警機數量的不足。
“流星”沖壓式空空導彈已經成為歐洲新一代戰機的製式中遠程空空導彈 “流星”沖壓式空空導彈已經成為歐洲新一代戰機的製式中遠程空空導彈
看到這,很多人想必會推導出“俄羅斯法最新導彈也比照美國了,所以之前的R-77跟MICA是過時的”的結論。 實際上,這些俄羅斯、法國最新導彈的射程都在100千米以上,而在AIM-120、R-77、MICA問世的年代,戰機最遠也不過看到100-150千米,跟踪鎖定距離又只有最大探測距離的約60%,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基本上不可能在100千米發生空戰,相對比較可能的是60千米以內。
特別是法國地處歐洲大陸,鄰國多距離相對小,地理條件基本上也不允許太遠就發動攻擊。 這些情況下並不能說R-77、MICA的設計是錯的,反倒是AIM-120在當時是否是過於理想的設計? (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17/doc-ifxzqnim4736307.shtml
但是大家都“可以”打格鬥,不代表大家的格鬥能力都“一樣好”,反過來說,大家都“可以”打超視距,不代表大家的射程都“一樣遠”,這涉及到每個國家的設計思想。
假設動力一樣,那麼純就外型論,導彈的外型越“乾淨”,也就是翼面越小,阻力就越小,這樣速度與射程表現就越好。 反之翼面越大,機動性可以更好,但阻力大,速度與射程就比較小。
如果以AIM-120的設計為基準,那麼R-77的主翼大很多,反而很像現代短程導彈的主翼佈局。 而格柵控制尾翼有極大的等效面積,而且失速攻角又很大,控制力遠優於AIM-120甚至優於許多短程導彈,這樣的先天設計等於就是射程延長的格鬥導彈,格鬥能力應當優於AIM-120,但另一方面速度與射程就較不利(一樣的火箭發動機情況下)。 因此AIM-120與R-77其實只是射程等級接近,也一樣是主動雷達導引,除此之外兩者算是不同思想下的產物。
用AIM-120的觀點看,R-77明明是超視距導彈卻去加強格鬥實在很“蠢”,反過來用R-77的觀點看,AIM-120格鬥能力較差,無法應急,也很“蠢”。 其實兩者都不“蠢”, “蠢”的是不明白設計思想的差異硬要在裡者之間找一個標準答案的“評論家”。
MICA更極端,它的發射重量只有約110千克,跟現在的短程導彈差不多,而且AIM-120跟R-77的最大射程都可以到80-100千米的情況下,MICA是50-60千米。 所以用AIM-120的眼光來看,MICA根本就是短程導彈,那是不是也“蠢爆”了呢?
邁入21世紀,在法國“陣風”戰機上的MICA反而變成短程導彈,中遠程用“流星”,而俄羅斯最新的“產品180”導彈雖是基於R-77修改而來,但也捨棄了格柵尾翼,改用傳統翼面,以追求更大的射程,但網格翼仍用於RVV-SD。 因此無可否認的,要追求高速遠程,AIM-120的方向是正解,但R-77跟MICA的設計在中近程仍是很好用的。
深度:霹靂12讓俄導彈顯愚蠢? 這得看依據哪國標準2017.01.17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國際上每種武器的研發都存在不同的“流派”,其中又以美國和蘇/俄為主。 此外,法國以及現在逐漸自立門戶的中國也常有一些獨特設計。
那麼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同類武器中最先出現的,尤其是美製武器往往就會被視為“標杆”、視為“國際法”,比如殲-20、T-50,外界一方面認為它們“模仿”美國F-22的一些設計,另一方面又認為它們不像“完美”(當然,確實也完美)的F-22,顯得“不倫不類”。
其實武器設計通常是各個國家在自己作戰環境、技術條件所作出的選擇,不該一概而論。
AIM-120無疑是中程空空導彈的標杆,但以它否定其餘則有失偏頗 AIM-120無疑是中程空空導彈的標杆,但以它否定其餘則有失偏頗
談到空對空導彈,用八股文的方法,就是先介紹一下美軍的空對空導彈,然後視之為“正統”,再去檢視其它的空對空導彈,如果符合美軍路線的,就是“先進”,反之就是“不符合時代潮流”。 近年比較有名的例子,是中國出了霹靂-12後,由於其設計路線比照AIM-120,俄R-77常常被貶成不入流。
但是,是哪一條“國際法”? 還是哪一條物理定律規定美國的方向就是唯一的方向? 美國的設計就是最先進的呢?
如果用AIM-120的方向去“證明”R-77設計很蠢,那麼依據同樣的邏輯,法國的MICA也是蠢上加蠢。 所以曾經有一段時間世界3款可以打中程又可以打格鬥的主動雷達製導導彈裡面,有2款是“愚蠢”設計?
來看看現代中程導彈的來龍去脈。 在不短的時間裡,AIM-120、R-77、MICA是僅有的3款能超視距又能格鬥的主動雷達製導空對空導彈,它們問世時間接近,所以一直被視為同級產品。
這個時代的中程空空導彈發展思路有兩個主軸,一個是要用主動雷達製導,這樣可以“發射後不管”;一個是要能兼顧格鬥。 以往的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的機動性不好,雖然像R-27紙面上說可以打8G目標,實際上卻大有問題。
一個主要原因是,半主動雷達導引頭的追踪視野很有限,與目標角速度稍微提高就會失去目標,也因此不管是R-27還是AIM-7,控制面都靠近重心,就是為了在機動時能降低角度變化,因此這樣的導彈要打高機動目標就很困難。 而AIM-120、MICA、R-77的控制面都在尾端,控制力矩大,所以機動能力遠優於AIM-7、R-27,也因此更適合打格鬥。
解放軍一超級空空導彈實戰射程超現役霹靂12四倍
參加“紅劍-2016”的空警-2000預警機。
參加演習的殲-8F戰鬥機腹部攜帶了電子對抗吊艙。
演習中殲轟-7A戰鬥轟炸機攜帶了電子對抗吊艙。
此前網絡流傳的殲-16攜帶超遠程空空導彈/殲-11B攜帶霹靂-15導彈照片,可見霹靂-15導彈尺寸明顯比超遠程空空導彈小。
2017.01.16,中國軍網英文版貼出一系列“紅劍2016”軍事演習照片。 據報導,這是在中國西部鼎新基地進行的大規模實戰化對抗演習,被認為和美國“紅旗”系列空軍實戰化演習齊名。 在這組照片中,出現一張殲-11B戰鬥機攜掛不久前曾在網絡曝光的超大型遠程空空導彈的畫面,這可能表明該導彈已經參加了實戰演習。
據相關資料,這種導彈不僅能攻擊最遠達700公里的預警機、加油機、轟炸機之類的大型目標,也可以打擊400公里外進行超音速巡航並大幅度機動的目標。 換言之,這種新型超遠程導彈的射程超過此前已經亮相的霹靂-15兩倍有餘,比現役霹靂-12或美軍AIM-120C8射程更是提高4倍以上,並且理論上可有效打擊類似F-22這樣具備超音速機動能力的目標。
英國宇航展示的AIM-120B,AIM-120D(定型後改名為AIM-120C8)和“流星”空空導彈,射程分別為70、100和200公里。 由於沖壓發動機技術不適合打擊高機動空中目標,目前中、美、俄都放棄了類似“流星”的設計思路,在新一代空空遠程導彈上不約而同採用了雙脈衝火箭技術(AIM-120C8,RVV- AE和霹靂-15)。
有消息稱,新型空空導彈代號為霹靂-1X,該導彈的研製單位並非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採用變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指標要求攻擊400公里距離外,以6個G過載機動的速度1.2馬赫的小型空中目標;而打擊機動性較差的大型目標時,採用衛星中繼制導,射程可達700公里,該導彈最大飛行速度可達5馬赫。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17/doc-ifxzqnim4745683.shtml
“94華南空情異常事件”發生後,讓當時的中國十分震驚,下令國防科工委進行研究。據說,經過18天的努力,終於搞清楚干擾的原理,也就是美軍利用主動雷達波的副瓣進行的干擾(將波幅和相位變換後再發射回去欺騙對方雷達)。國防科委並研製了樣機進行驗證,發現30日確有一架飛行器入侵領空達50公里,飛到了江蘇鹽城地區上空。
由於這件事關係到軍隊能否打勝仗,解放軍認為未來戰爭形態不太可能發生全面性的大戰,應以打贏高科技的局部戰爭(有限戰爭)為建軍策略,所以應特別重點研究電子戰。1996年,痛定思痛的中國從英國雷卡爾(Racal)電子公司購買了6~8套“空中霸王”遠程機載雷達系統,探測範圍縱深320公里、寬有640公里。
運-8海上警戒機正是中國利用從英國引進的電子技術,改裝國產專用電子戰機的嘗試。該機的典型特徵正如大家給它起的綽號一樣,機頭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大鼻子”,裡面安裝了從英國進口的“空中霸王”。之後,中國又繼續發展更先進的運-9等電子偵察機,先前也曾飛進硫球空域,顯然是在執行針對沖繩美日軍事基地的情報蒐集工作。
在遠程電子偵察和電子對抗方面,中國空軍已擁有了圖-154、運-8、運-9等中大型機載電子戰平台,建立起了與美軍EP-3、RC-135、EC-130對等的遠程電子戰體系。這次運-8與運-9伴隨6架轟-6出海,外傳就是利用主瓣轉發式多假目標,搭配雜亂脈衝偽裝大機群,才讓日韓的雷達幕辨認錯誤。
但是,大型電子戰飛機因速度較慢,往往無法即時提供殲擊機必須的電子戰支援,為此,解放軍近年積極研發“咆哮飛豹”殲-16電戰機。該機使用太行發動機,航電全面更新,翼下掛載了2具電子戰吊艙,性能應與美國EA-18G電子偵查機相去不至太遠,具有讓敵方雷達“下雪”的能力。(作者署名:戰略觀察員)
回應
以其道還治其人之身,現在PLA能入無人之境、把美日聯軍玩弄於掌股之上,證明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中國現在的電子技術世界一流水平。
吉林的發展水平在中國也是一流的...
現在在網評上有三種人搞地域攻擊!一種是弱智,不細說他為什麼弱智了,只要不傻都懂!一種是十足的漢奸,受人指使挑起民族矛盾,出賣自己的國家替外國做事,從中漁利!還有一種是敵特,大肆鼓動我無知國民搞地域攻擊,瓦解或遲滯我們崛起!這三種人危害很大!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12/doc-ifxzqnim4028641.shtml
台媒稱解放軍前出日本海運9電偵機成功戲弄日本雷達
解放軍海軍2017.1.98架戰機進入日本海,日本航空自衛隊卻有30架軍機起飛警戒。由於雙方戰機“數量懸殊”,外傳可能是運-9電子偵查機(高新-8號)發出“大機群巡邏”的信號,成功誘騙日本“緊急應變”,因為1994年中國也曾遭美軍EA- 6B“徘徊者”電戰機以類似手法“戲弄”,這段歷史被稱為“94華南空情異常事件”。
1994年10月下旬,中國海空軍在舟山群島附近進行“神聖94”海空演習,號稱20年來規模最大,美國“小鷹號”航母從日本橫須賀海軍軍港出發,先向東後向南,準備進行情報偵查。中國潛艇對美艦隊實施了跟踪,美反潛機又來驅逐中國潛艇,中國又派戰鬥機驅趕美反潛機。
10月27日,航母行至距中國約380海浬處,起飛多架次EA-6B電子戰飛機實施了大規模電子乾擾。當天上午,駐山東等地的空軍雷達上發現了200多架飛機(一說120架)由東北至西南飛行。駐青島某空軍基地派出特級飛行員張軍生駕駛蘇-27前往公海攔截,另有一架殲-7伴隨;海軍航空兵也有4架其他戰機起飛支援。
兩架前出較远战機中,蘇-27的雷達上什麼也沒顯示,反而是殲-7的雷達發現一個空中目標,飛行員也用肉眼發現了一個亮點,這個目標就是美海軍的電子乾擾機。從27日起,東、南兩個地區的航空師紛紛進入一級戰備。28至31日,美國航母艦隊繼續南行,南京軍區空軍雷達上又出現了與27日類似情況,這次“數量”誇張到多達700多架,飛行軌跡仍是由東北向西南,不過這次空軍只有2架戰機象徵性升空,在江蘇鹽城一帶發現一個空中目標,但未確認目標到底為何。
根據報導,在10月27日至11月5日之間,解放軍軍事演習幾乎被多架次美軍EA-6B“徘徊者”電戰機徹底亂套,簡單說,幾架電子乾擾機就讓當時的解放軍濟南軍區和南京軍區的防空戰力失靈。這段讓解放軍難堪但又發憤急追的交手過程,就是著名的“94華南空情異常事件”,又被稱為“黃海事件”。
據媒體稱,1996年的台海軍事危機中, 4架EA-6B又從“小鷹號”航母甲版起飛,再次干擾大陸東南沿海的雷達、通訊網路。另外,美軍還故意以電子信號偽造一個中隊的F-16正飛向內陸,企圖誘使導彈火控雷達開機而獲取參數,但隨即被解放軍電子戰部隊識破,並向美機發出“這裡是中國,不是伊拉克”的警告。美國兩次“壓境”暴露當時中國電子戰能力的嚴重落後。
也就是說,當AN/APY-9雷達採用機械掃描方式發現可疑目標之後,可以交由電子掃描方式對這一可疑目標所在的較窄空域進行連續監視和識別,而且掃描精度更高。 當然,E-2D預警機擴展防空任務的一個關鍵是協同作戰能力,通過數據鏈將來自各種平台的雷達跟踪測量數據融合為一幅高質量、實時合成的跟踪圖像,實時地參與到軍艦和飛機的信息網絡中。 比如,E-2D能與美軍航母上的F/A-18E/F和F-35,以及航母編隊中的導彈巡洋艦和宙斯盾戰艦採用組合的作戰方式,也就是當E-2D發現隱身目標後,可以通過協同作戰能力讓上述兩種戰機和兩型水面戰艦實現信息共享,然後由指揮中心決定由哪種平台來應對。
很明顯,這次美海軍在新年之際宣布將具有反隱身能力的E-2D部署到日本,可謂來者不善,這應該是在幾天宣布將把更多的F-35部署到中國周邊之後的又一新舉措,其目標直指中國開始服役的殲-20戰機。 不過,由於F-35在對付殲-20不佔上風,而E-2D又面臨殲-20的不對稱打擊,甚至還可能遭到殲-11BS攜帶霹靂-15超遠程空空導彈的獵殺。 因此,最近美軍宣布的這幾項戰機部署還可能還有後文,那就是不得不直接調派最厲害的F-22前來西太。 否則,美軍的優勢很小,或者沒什麼優勢,而F-22才是中國殲-20以及精心打造的反隱身雷達網的最大勁敵和最優先對付的目標。
回應
中国也有反隐身雷达,理所当然也有类似反隐身预警机,高度机密,未公开而已。
这都是矛和盾的关系。如果美国预警机能够对我们的隐身机构成威胁,同样我们的预警机也会对他们的F22 F35构成威胁。不要忘了,我们的反隐雷达,特别是预警机的雷达,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能发现就能击落。
殲20隱身威脅讓美日難受美國一機型或改不利局面2017.1.8新浪軍事
新年伊始,美國海軍宣布了多項亞太地區重大軍力部署。 軍事專家們說,這是美國已經實施了好幾年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跟美國正在進行的政府權力交接並無直接關聯。
美國海軍當地時間1月5日宣布向日本部署美軍目前最先進的一批E-2D型“先進鷹眼”空中預警機,取代目前部署在那裡的E-2C。 目前部署在美國東岸的第125航母機載預警機中隊是第一支已經改飛新型E-2D,它將在今年2月調派美國海軍陸戰隊駐日本岩國市的航空基地,替代目前部署在那裡、仍然使用E-2C的第115中隊。 據美國國防部專家說,在日本部署E-2D將大大提升美軍預早偵察到中國隱型戰機的能力。
自從中國的殲-20傳出服役的消息之後,美國和日本就有些驚慌了,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感受到隱身戰機的威脅。 由於中國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殲-20,而且據傳還是同時開動三條生產線同步生產,因此預計中國會在不到三年時間內,就能裝備四個團約100架殲-20。 而目前,日本雖然接收了所訂購的第一架F-35,但要想將其投入部署並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這不是2017年能辦到的事。 而美國儘管也開始考慮要向中國周邊全面部署F-35,但是前提是必須具備發現殲-20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與之對抗。 所以,在美軍中服役不久的新型E-2D就擔負起了這一重任,因為據說該機具備發現隱身戰機的能力。
新型E-2D安裝的AN/APY-9型UHF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發現殲-20等隱身戰鬥機的能力。 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AN/APY-9雷達採用機械/電子掃描複合方式工作,在UHF波段雷達的工作頻率為300MHZ~1GHZ之間,且具有16個工作頻段,其波長為10厘米到1米之間,可以有效的對抗現有戰機的隱身技術。 據稱,這種波段的雷達可以發現中國殲-20和殲-31、俄T-50和美國自己的F-2/2F-35。 可以說,與E-2C上的APS-145雷達相比,AN/APY-9雷達在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提高。
但僅具備探測和發現能力還不夠,E-2D還具備非凡的組合掃描優勢,其不但能進行360度的全空域掃描,又能對重點區域、重點目標進行重點觀察。
而且,中國正在基於運-20改進自己戰略預警機平台,這個消息最早是2016年9月份被證實披露,外界相信“空警-3000”就是運-20預警型。由於具備更長的續航能力和更好的巡航性能。空警-3000將會比空警-2000有成倍的提升。
還有一種裝備不容忽視,臨近空間預警飛艇和預警氣球。在上個世紀60到90年底啊,美、俄都在研發類似的高技術兵器。主要設想是在平流層以上相對平緩的空間內,放置無人氣球攜帶大型雷達,起到低成本預警衛星的作用。而且這類氣球和飛艇可以返回地面更換載荷,並且不需要發射場支持,是非常理想的預警平台。
這項技術的難點主要是在內部氣囊的材質選擇和如何進行姿態控制,因為是要以月為單位進行待機而不是日,因此諸多技術難題尚沒有完全被攻破。俄曾經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主動要求跟中國進行相關技術合作。但是中國現在的預警氣球已經成型,而俄還在摸索中。差距明顯。
預警飛艇可以按照航線巡邏反省更迅速
在中國未來的“綜合戰略預警計劃”中, 攜帶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紅外攝像機、激光傳感器的大型預警氣球和飛艇,將會成為中國彈道導彈預警、空中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裝備大型相控陣雷達的偵察氣球,在3萬米高空可以對300公里以外的超低空突防的隱身戰鬥機目標進行有效的探測,還可以對固定區域內的地面目標進行掃描。而且還可以跟預警機形成互相支持的聯網。首先利用預警氣球率先發現目標,隨後派遣預警機進行查證。
可能有人認為,如果中國要研發這類預警氣球,是否能夠媲美裝載了高精度紅外探測儀在10萬米高空對敵方彈道導彈目標進行探測的天基衛星呢?如果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只能把氣球前移,中國有這樣的技術能力嗎?其實,遠不需要如此高的要求,中國周邊有很多具備中短程地對地導彈發射能力的對手,這些對手只要發射,就可能被探測到,還可以跟戰略偵察衛星形成互相補盲的作戰思路,提供更準確更及時的情報。
這一整套最新科技組成的”戰略級聯合指揮體系“是組成中國戰略防禦力量的中樞神經。而且,由於核武器只能起到平時威懾,戰時毀滅的作用,並不能用於常規作戰。因此,這套體系的日常應用的實用性,遠勝於核武器。當然,核武器是“矛”,戰略級聯合指揮體系才是真正的“盾”,所有防御手段都是在聯合指揮體系下,才能發揮最大的作戰效能。(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7/doc-ifxzkfuh5976327.shtml
中國將美俄絕對不賣的系統向外出售比核武器實用2017.1.7新浪軍事
戰略系統美俄概不外售不過中國出售的是子系統平台
中國在2016年的馬來西亞航展上對外公開展示了一套名為“國家戰略防空聯合指揮中心”系統,這套系統作為國家級的戰略預警指揮體系平台,可以統轄管理全部的防空武器系統,這也是全球最高端的武器系統。這種平台現在有研發和體系整合能力的只有美、俄、英、中等少數大國。而中國這次對外公開銷售這套系統,無疑把中國外貿武器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戰略級聯合指揮體系。這可是美、俄絕對不會賣的東西,因為這是涉及整個國家防禦最核心的要素。那麼,中國肯出售這套系統,顯然自己裝備必然會遠勝於出口版。現在中國自己的”戰略級聯合指揮體系“發展如何了呢?是否可以做到”隨時盯緊目標“呢?
在一張圖上統領全國的防空體系這比遊戲給力多了
其實,中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構建“綜合戰略預警計劃”,後來隨著中國國防軍事技術實力的提升,主要構想變得越來越宏偉。其中包括發展戰略導彈天基預警衛星、更大續航能力更強的預警機、超遠程相控陣雷達、新一代天基紅外和可見光偵察衛星、還有戰略級臨近空間預警飛艇等全球最前沿,最高端的系統化防禦裝備。因為中國擁有全套研發、空天一起的裝備體系,才能對外推銷這些系統。而且現在對外銷售是中國10多年前的水平,按照近些年飛速發展,中國已經擁有了全球最高端的防禦系統。
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之前10多年的水平甚至跟現有系統完全2個思路
根據中國近些年在這些高端裝備上的投入,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正在積極發展“戰略預警”能力,並提升到了最優先的水平。尤其中國正在開發的戰略預警衛星,類似於和美軍使用的天基彈道導彈偵察衛星,能夠在太空中連續工作長達10年,解析分辨率不小於0.3米。而現在,中國的各種光學偵察衛星,包括民用衛星組成的天基圖像體系,已經可以做到12小時掃描亞洲區域並傳回的能力。也就是說一天內能夠掃描兩遍中國的周邊區域,這樣的預警能力在亞洲幾乎無人能夠匹敵。別說有什麼風吹草動,對方大部隊稍微異動都可能被偵測到,這就可以做到隨時緊盯目標的作用!
目前,關於此型雷達的具體型號和性能尚不可知,但結合目前主流預警直升機的預警雷達性能情況,以及近年來我國在雷達系統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綜合來看,該雷達的探測距離應該有望達到甚至超過法國“地平線”系統的水平,即150千米或者200千米以上。這一探測距離,已經超過目前所有直升機載武器的射程,也超過了坦克裝甲車的火砲射程,能夠滿足我陸軍對敵方直升機及地面裝甲車輛的預警和偵查需要。此外,預警版米-171也在尾樑下方安裝了一部光電轉塔設備,具有採用通用化四軸穩定平台,穩定精度高、環境適應性好;採用標準化、通用化設計,具有較低的成本;採用超長焦距的熱像儀和可見光攝像機,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作用距離遠等優點,可用於遠距離監視、實時視頻偵查和圖像採集等。
預警版米-171的出現,著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在此之前,我國並未有裝備同類陸基預警直升機,從這一點上來說,該機的出現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陸基預警直升機的國家,也豐富了我國航空預警平台的家族譜。不過,預警版米-171最大的意義還是其作為武器裝備給我國陸軍訓練以及作戰帶來的變革。儘管我國海空軍都裝備有性能優異的固定翼預警指揮機,而且在此前的聯合軍事演習中也可以看到海空軍預警機的身影,但是畢竟不是陸軍專用的預警直升機,在性能設計的特點和體制上難免存在差異,並不能隨時伴隨陸軍部隊的作戰行動,而米-171預警直升機的出現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我陸軍缺乏專用伴隨預警平台的不利現狀,大大提升陸軍部隊對敵方直升機尤其是武裝直升機、以及地面力量的偵查預警能力,同時對提高陸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和指揮作戰水平也是大有裨益。
總體來看,預警版米-171的出現充分顯示了我國在預警平台技術上的最新發展成果,與我國建設信息化的新型陸軍部隊戰略十分契合,將大大提高我陸軍部隊的信息化作戰水平,也為後續預警直升機的研發奠定了相關的技術和使用經驗。而從世界範圍來看,隨著陸基預警直升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各國對陸基預警能力的不斷探索和追求,陸基預警直升機這一機種也將繼續向前發展,並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57121.shtml
除了預警作用以外,預警直升機還可利用其雷達良好的探測能力和信息優勢,與地面指揮部互聯互通,將其所偵查的情報傳給地面指揮系統,以便於對戰情進行快速分析,決策並實施下一步行動,甚至還可以承擔一定的空中指揮部角色,將指揮部從地面搬至空中,提升指揮效率。
從目前曝光的圖片來看,此款預警直升機以我國陸軍裝備的米-171運輸直升機為平台,並加裝了相應的偵查預警系統。而根據央視節目的報導發現,南部戰區陸軍已經裝備該型預警直升機。米-171是由俄羅斯米里設計局設計,烏蘭航空生產聯合公司生產的運輸直升機,該機1988年開始研製,1991年開始生產,之後又發展了多種型號。其是著名的米-8T和米-17的現代化改進型,性能和可靠性相比米-8T和米-17均有顯著提高。該型運輸機機身長度為18.42米,機寬2.5米,機高5.6米,旋翼系統採用5片槳葉,裝有BR-14主減速器、槳轂和旋轉傾轉盤、傳動軸、中減速器和尾減速器,以及3片槳葉拉進式抗扭尾槳,旋翼直徑達21.29米。起落架為前三點式設計,動力裝置採用兩台1545千瓦(2070馬力)的伊索托夫TV3-117VM渦軸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2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5000米,最大航程495公里,最大起飛重量為13噸,是典型的中型直升機。由於預警版米-171並未在機身結構上做太大的改動,且仍採用原版的發動機,因此可以推測其飛行性能將與原版運輸型基本相當。
據悉,預警版米-171為了安裝雷達顯控設備,將原有的內部油箱拆除,考慮到此舉將使直升機的航程大打折扣,因而加裝了外部油箱以增加航程。而最引人關注,也是決定其性能水平的雷達部分,從圖片上分析,該機在機鼻兩側加裝了雷達告警天線,在直升機遭到導彈攻擊或者地面雷達鎖定等威脅時刻下,告警系統將向駕駛或操作人員發出警報,並提供關於威脅的主要信息,以便及時採取相應的規避及對抗措施,避免造成嚴重後果,是預警版米-171直升機最基本的電子戰裝置,也是重要的自衛設備。該機在機尾貨倉下方加裝了一部戰場監視雷達,從外形上看,該雷達與之前我國曝光的另一款直-8J艦載預警直升機的雷達頗為相似,都採用了刀片狀的設計,平時向後上方收起以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可減小直升機的飛行阻力,提高飛行速度。
解放軍陸軍已裝備預警版米171 性能先進超越法軍2016.11.25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導,我國一款新的預警直升機正在試飛,從報導的圖片來看,該機是在陸航米-171運輸直升機基礎上改裝而來的的一款預警直升機。也由此引發大家的討論,為什麼用陸航的飛機改裝,陸軍也需要預警直升機嗎,其性能又如何?
相對於奪人眼球的海軍艦載預警直升機,陸基預警直升機則要低調的多,甚至是鮮有人知。以致於存在一個誤區,即陸軍並不需要配備預警直升機。實則不然,預警直升機對於提升陸軍部隊作戰效力也有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目前,不少國家的陸軍已經配備各種型號的武裝直升機,可攜帶多種反坦克和對地攻擊武器,越來越多的“樹梢殺手”,對地面目標,尤其是大規模的裝甲集群的安全構成了不可小覷的威脅。武裝直升機可憑藉其優異的低空乃至超低空飛行性能,躲避地面雷達的偵查和探測,在到達機載武器打擊距離之時,對地面目標發起一擊,而且目前武裝直升機所裝備的打擊武器都是“發射後不管”的精確制導彈藥,投擲完以後可快速撤離發射陣位。以美軍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為例,其一次性可最多搭載16枚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達到8千米。除了反坦克導彈外,該直升機還可發射火箭彈,打擊能力可見一斑。而地面雷達由於受到部署位置和地球曲率的影響,在接近地面的高度內存在探測盲區,導致對敵方武裝直升機的預警和反制能力不足。同時,儘管美軍已經率先研發並裝備了直升機載毫米波雷達,俄羅斯也開發出了同類裝備,不過,礙於毫米波雷達的技術難度較高,大部分裝備武裝直升機的國家並不具備研發此雷達的能力,而且也缺乏打擊武裝直升機的機載小型空空導彈。因此,對武裝直升機的空中反制能力不佳。如果配備了預警直升機,這一情況將得到極大改觀,預警直升機可憑藉其所裝備的預警雷達,對任務空域進行實時偵查和探測,由於其也具備低空、超低空飛行能力,因此幾乎不存在所謂的低空探測盲區。當發現有來襲武裝直升機或有敵意的空中目標時,可將目標信息,如飛行方位、速度和高度通過數據鏈實時反饋給己方作戰力量,快速實施應對和反制。
在地面力量的對抗中,預警直升機可以為己方搜尋敵方裝甲車輛的出動情況,並報告給己方裝甲集群,便於己方掌握作戰態勢,以展開對敵打擊,這將大大增強己方裝甲力量的作戰優勢,可以先敵發現,為先敵打擊創造機會,擴大己方優勢,獲得戰場主動權。
中國最新雷達有多牛:可探測敵方雷達天線是否轉動2016.11.22新浪軍事
在今年珠海航展上面,中國展出了JY-201A機載合成孔徑/動目標探測雷達,執行戰場偵察、監視、攻擊引導、毀傷效果評估等任務,可以提高空軍遠距離對地、對海目標探測和掌握能力。JY-201A展出,表明中國已經具備研製E-8A聯合星對地監視飛機的能力。
我們知道,探測地面小型、移動目標是雷達界公認的難題,這是因為這些目標都被地面雜波所掩蓋,一般認為天線橫向尺寸越大,分辨率越高,但是飛機上面空間有限,難以安裝較大的天線,所以合成孔徑雷達就出現,它是通過後端信號/數據處理系統虛擬出一個尺寸龐大的天線,提高雷達系統的對地分辨能力,尤其是JY-201A具備聚束-SAR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可以對各天線陣元信號之間的相位差進行補償,從而得到更加的陣列綜合,也就是說它的探測能力更高。
從航展相關單位發放的資料來看, JY-201A最高分辨率至少可以達到0.5米,與英國皇家空軍哨兵式對地雷達監視飛機相當,並且JY-201A在這個模式下探測距離可以達到100公里,接近E-8A上面的APY-7雷達150公里。並且在高低探測範圍方面還要優於APY-7,JHY-201A高低探測範圍達到180度,而APY-7只能實現120度覆蓋。
合成孔徑模式雖然探測可以探測地面小型目標,但是它不能探測地面移動目標,這樣就出現了,地面移動目標探測(GMTI),JY-201A可以探測速度在15公里/小時以上的目標,而哨兵是10公里。通過SAR/GMTI相結合,就可以清楚的地面戰場態勢,特別是對方移動目標運動方向、數量等,由此確定對對方的佈署、企圖,引導我方火力系統進行打擊。
JY-201A還具備微動目標探測模式(MMTI),例如雷達天線轉動,車輛處於靜止怠動狀態,通過調取這樣的微動狀態,可以對目標的性質、動向進行進一步的識別,可以探測這部雷達的天線正在雷動!
JY-201A只有290公斤,可以安裝在大型無人機、中小型飛機上面,例如翔龍無人機、ARJ-21支線客機等。
因此JY-201A合成孔徑/地面移動指示雷達的研製,讓中國空軍擁有了遠距離地面目標探測和監視能力,可以對戰場各種固定與活動目標進行連續、精確的探測,並且對這些目標進行識別、跟踪和鎖定,為火力打擊系統提供目標指示,特別是時間敏感性目標,例如各種導彈發射車,它要求打擊系統能夠迅速對目標作出反應和打擊。(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2/doc-ifxxwrwk1681382.shtml
軟肋等於易於打擊的目標
不談,我軍的防空導彈對美空中預警機的威脅問題,僅就我們三代戰機來說,打空中預警機也不算難事。以前的空對空導彈射程至多100公里,這對於預警機難以構成威脅,如今即出現了超遠程空對空導彈,俄羅斯搶先研製出KS-172導彈,最大射程300-400公里,專門對對付空中預警機等大型空中目標。中國已同樣開發了超遠程導彈,現有的霹靂12導彈已達100公里的射程,其改進型的霹靂12D,採用了沖壓發動機,另有一個霹靂21,一種更大型化的導彈。近來又傳出中國成功試射霹靂15的消息,並稱其採用沖壓式發動機,其射程可高達150-200公里。
以目前的技術及戰術,三代機接近到敵預警機200公里左右的距離屬於很正常的事情,現在又了超遠程的空對空導彈,這將對對預警機的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即便無法擊沉它,也將迫其脫離戰場,直接影響到對F22有支援,如果預警機不能提供及時與準確的信息,那時F22將不得不主動啟動機載雷達,自己搜索目標,這等於在漆黑的夜裡打著手電,這等於告知對方:“我來了”。戰鬥機的雷達性能再好,也無法與預警機相比,不可能準確的掌握整個戰場的情況的情況,漏洞自然也會不少。
現代戰爭的要點:體係作戰,所有的作戰力量組合到一起構成完整的體系,各單位之間進行信息互通,相互彌補不足,單一一件先進部件在其中所能發揮的作戰上非常有限的。每個部分都是一個節點,其中某一個節點被破壞了,那麼它的影響就是全局性的。(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7-28/doc-ifxunyxy5803963.shtml
深度:中國三代機能否打敗美F22 一新戰術專打美軟肋2016.7.28 新浪軍事
我軍現役戰鬥機主力三代機,比如:殲11、殲10,蘇30等,那麼它們能否打敗美軍的五代機那?也許有人認為,這不可能,F22屬於最先進的五代機,對付它只要使用與其一樣高性能的戰機,比如:殲20,其實這一想法過分強調了單機性能,沒有考慮到現代戰爭的特戰為體系化作戰,雙方僅憑單機性能進行交戰,只是存在於理論上的交戰。
也許有人依然接受不了,那麼再簡單一點,加上一個前提:周邊,把問題變成:中國三代戰機能否在周邊打敗美軍五代機?那麼就容易多了,周邊作戰,等於主場作戰,這將為我們發揮優勢創造了條件。我軍三代機將擁有強大的體系支援,其中地面的雷達網等可以提供信息支援,地空導彈則提供區域掩護。比如:我軍的地面雷達系統 已經成功的跟踪到了F22,讓F22的隱身優勢成了過去式,更讓我們的戰術可以變得多種多種,其中有一新戰術可以專打美軍軟肋:空中預警機。
F22為經典五代機,擁有所謂S4標準:1,超音速巡航,2,隱身,3,高機動性,4,高信息性。其中,1與2條有利於超視距空戰,3有利於近距格鬥,4則為這一切的保證。這個高信息性即它可以容入作戰體系之內,共享各類信息,而不是依靠自身力量去收集信息,其典型作戰模式之中,有關敵情信息,通過數據鏈獲取,選中目標之後,可以先發射雷達製導導彈,然後再讓雷達短促開機,以提供中繼制導,直到導彈進入自導段。
美軍軟肋
空中預警機不僅是一個預警平台,更是信息處理與傳送中心,兼備指揮協調的功能,這自然也就成了美軍的軟肋。如果它被打掉,或活動,特別在中國周邊地區,F22的優勢也就發揮不出來。
對付空中預警機確實不容易,但是機會也不小,特別是技術進步的現在。空中預警機的預警區域遠沒有想像的大,對戰鬥機一類的小型目標預警距離,即便最理想狀態下,也不會超過400公里。如果採用低空,電子乾擾等方式,這個距離還可以大大壓縮。由於它需要對戰場形勢進行監視,那麼它也不可能遠離戰場,也沒法隱身,僅自身的雷達系統即太顯眼了。
深度:中國版雙身惡魔現身居高臨下讓美戰機無處遁形2016.7.10 新浪軍事
雙身惡魔,本是二戰時期對P-38戰鬥機的稱呼,用在中國的神鵰無人機上顯得霸氣十足。中國這款神秘無人機出現已有多年,隨著技術不斷走向成熟,逐漸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對此,可能有兩個問題要解釋,首先為何採用雙機身?其次就是神鵰無人機是何種用途?
採用雙機身的目的有兩個,首先是增加留空時間,然後是為了攜帶一部相控陣雷達。神鵰無人機也被稱為解放軍的雙頭鷹無人機,是由中國大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院設計,是中國第二款大型高空長時間滯空的戰略級的無人機,留空時間長達30多個小時,可探測距離達到七千公里。如果不採用雙機身是很難做到這一點,也就稱不上是戰略級別了。其次雙機身的中間前部位置安置了一塊可向下掃描的反隱身相控陣雷達,眾所周知隱身戰機十分注重正前方的雷達回波隱身設計,目前已經可以做到雷達反射截面0.01平米的水平,但是機背,垂尾的雷達回波就比較大了,使用精密的相控陣雷達依然可在較遠距離探測到信號,因此,為了攜帶平面相控陣雷達,採用雙機身也是必然選擇。
上圖為中國神鵰無人機作戰示意圖,利用高空長時間巡航優勢,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戰場,據英國軍事媒體預測,中國神鵰無人機對F-22的探測距離可達到500公里,對B -2轟炸機也有200公里的探測預警距離,對現役第三代或三代半戰機的發現距離在1000公里以上,可以這麼說,中國的神鵰無人機只要在中國沿岸高空佈置起來,日本沖繩和菲律賓蘇比克灣的美日動態將盡收眼底。
上圖我網友繪製的神鵰無人機機頭特寫CG圖,可以清晰的看到,神鵰的雙機身頭部位置安置的相控陣雷達。在左右兩個機頭整流罩內各有兩部衛星天線和數據鏈傳輸裝置和航電設備,可互為備份。
在垂尾中間安置的大型渦扇發動機,目前該發動機型號未知。(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7-10/doc-ifxtwiht3458089.shtml
深度:遼寧艦每天起落戰機超百架次殲15已彈射試驗2016.6.30新浪軍事
美國人沒把遼寧艦當回事,理由很充分,第一次踏入航母大門的中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學習與掌握艦載機的使用。國媒體更是刊登多不少文章,其一致的觀點是目前的遼寧艦沒有戰鬥力,中國在航母使用方面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話似乎有相當的道理,中國在航母俱樂部中確實是新手,不過美國人忘了一件事,人們常說的“中國速度”,不僅適用於工程建造,也同樣適用於其它方面,比如軍事訓練。
數月前,曾經報出這樣一條新聞,遼寧艦曾在兩個月內起落訓練8600多架次。幾乎同時又曝光了一張遼寧艦的照片,飛行甲板上的兩條非常明顯地輪胎印象帶,那是艦載機著陸時,機輪與甲板猛烈撞擊的結果,當能從空中看到,清楚地看到大片黑色印記,只能證明進行了大量著陸訓練。這回算是有了直接的證據。這樣的情況,只能讓美國人重新評估中國航母的發展進度了。
2個月,8600架次是什麼樣的概念?相當於,每天100架次以上,這差不多是一艘美軍航母的戰時出動強度,相當高的水平了!不過要注意的是,美航母擁有艦載機在80架左右,我們是多少?目前最多的一張照片中,飛機甲板上只有10架,以如此之少的飛機,完成如此之多的訓練架次,說明每天每架飛機都必須飛多個架次,那麼只有採用換人不換機的方法才能實現,我們已經擁有大量艦載機飛行員了,也就說,我們已經儲備好了大量艦載機飛行員。同時,如此大量的飛行訓練也會積累下相關的運作經驗。如何調度,如何安排等等,所以從人員素質上說,我們的艦員已經不再是新手了!
高強度的訓練更說明了一個問題,殲15的狀態極好,既已顯得相當成熟,進入了量產階段,據說,除了早期9架試飛型號,量產型號也已達到20架以上,同時,繼續發展新的改進型號,包括:殲-15S雙座教練攻擊機、電子對抗機等等型號。現同時,正在研究夥伴加油機技術。與此同時,殲-15也進行了彈射試驗。
如此一來,遼寧艦,顯然不是非常理想的作戰航母,但是把它當成紙老虎也是可笑的。(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深度:國產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方案出爐比肩美軍E-2D 2016.6.30 新浪軍事
目前只有兩個國家的航母能夠操作固定翼預警機,分別是美國和法國,中國和俄羅斯及英國的航母還只能採用預警直升機,它的整體作戰效能顯然要低於艦載固定翼預警機。
從目前來看中國相關單位已經掌握了預警機的研製技術,包括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任務系統、數據鏈/通信系統,另外國產5200馬力渦槳-6C發動機和6葉複合材料螺旋槳已經大量裝備在運-9及高新工程飛機上面,它的性能與美國E-2D預警機採用的發動機相近,後者配備T-56A-427A渦槳發動機和NP2000螺旋槳,功率也在5200馬力左右。
不過國產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尺寸可能要比E-2D要小一些,這是因為中國航母升降機的尺寸20*15米要小於尼米茲級航母26*16米,E-2D長17.6米,翼展25米,折疊後9米。
國產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將會是第二種配備數字化相控陣雷達的國產預警機,空警-500是第一種採用這種技術的預警機,數字化相控陣雷達是中國相關單位針對新世紀戰場隱身目標越來越多而發展的新一代預警雷達,它大量有用了數字化器件,避免了傳統相控陣雷達大量採用的線纜,不但降低了體積和重量,還提高了系統的靈敏度,增加了探測距離,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更強。
至於滑躍航母是否操作固定翼預警機,答案也是肯定的,美國曾經做過試驗,12度跳板,E-2C以23噸起飛,約160米就可以升空,而遼寧號也是12度,第三起飛點195米,問題在於,如果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從這個起飛點起飛,那麼整個前甲板要全部清空,並且也會影響前一個攻擊波的降落,所以對於甲板的調運要求較高,也會影響航母的作戰能力,所以最終遼寧號航母還是選擇了艦載預警機直升機作為空中預警戒系統,現在如果有用雙航母編隊,那麼就可以騰出一定的時間來空間來操作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從而增強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
當然從根本上來講,還是要研製彈射器航母,讓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可以從短點起飛,這樣就可以更加發揮了它的效能,從而進一步增強國產航母的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軍內人士分析國產航母建造進度:最快年底就能下水2016.6.29 央視
圖為正在大連建造的001A型國產航母,目前近日完成第6、第7個艦艏分段,第5個左舷分段,第5、第6個右舷分段吊裝。速度真是一天一個樣!
軍事專家曹衛東在接受央視《今日關注》採訪時表示,按照媒體報導的國產航母建造進度看,今年年底或明年應該能下水。
英國《簡氏》網站日發文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飛行甲板和艦首部分完工以後,它就安裝內部系統、電子設備、傳感器、武器和其他相關裝備。因此,該航母的艦艇今年不太可能出庫。美國《大眾科學》近日稱,2016年年初以來,這艘航母已經安裝了多個模塊,並據此推測其將在2017年下水。
談到這艘在建的國產航母何時下水和裝備部隊的話題,曹表示,建造艦船一般分三個階段,即開工、下水及服役。細化來說,開工就是切鋼、鋪輪轂以及建造船體。然後是下水,艦船在海裡漂浮,但並不離開碼頭,並加裝相關裝備及設備,也叫舾装。之後要進行海試,試驗艦船的速度以及武器的精準度能否達到要求。只有通過海試,各項指標都達標,才能交裝,也就是服役。
曹說,一般來說,飛行甲板造好後,基本再經過半年或九個月可能就要下水進行舾装。所以,按照媒體報導的航母建造進度看,今年年底或明年應該能下水。
相關新聞
深度: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001A是仿製蘇聯?內部已沒類似
001A參照遼寧艦設計有何優勢:2年後就可成軍
深度:中國同時研發兩款航母彈射器進度不比美軍慢
我軍少將曝001A或將裝備電磁彈射器
001A立項時間曝光不會採用電磁彈射器
中國企業研發全球首架全太陽能無人飛艇試飛成功
2016.5.27,一架太陽能飛艇CA-21R在南非試航成功。這架由中國企業達天飛艇公司作為設計及製造商,與挪威、英國、法國、美國、南非、德國、日本等國家科技人員合作。動力完全來自其背部安裝的太陽能板轉化的電能,是飛艇中的“新能源”成員。對於主要在平流層“活動”的飛艇來說,太陽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在這架全太陽能飛艇之前,不少痴迷於飛艇的研究人員就曾經進行過類似的實驗。2011年,加拿大太陽能飛艇公司研製的太陽能動力飛艇擁有奇異的三角形外形,其背部鋪滿了太陽能電池板。他們對外宣稱這種太陽能動力飛艇綜合了飛艇的輕快特性和有翼飛行器的優點,不需要任何道路或軌道。所以,它可以在沒有著陸點或飛機跑道的偏遠地區完成醫療急救、野生生物監測、軍事偵察以及運送重型貨物的任務。
不過,之前的太陽能飛艇都會和燃油發動機一併混合使用,所以屬於混合動力的太陽能飛艇,但是全太陽能飛艇的全部動力則都來自太陽能電池。
全太陽能飛艇擁有極大的優勢,一直以來,不論哪種飛艇,其技術的瓶頸都是材料、能源和浮重平衡,但是,全太陽能飛艇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其中的後兩項。沒有燃料消耗減少後產生的額外升力,不用擔心越飛越輕,而造成難以操控。。
在動力方面,全太陽能飛艇的能源系統構成相對簡單,既有利於對能源的索取和轉換,也能讓太陽能電池構成的飛艇能源系統保證飛艇在高空長期工作。隨著高度升高,油動機功率都呈下降趨勢,全太陽能艇可有效降低該趨勢。比如在海拔8000米以上,飛艇常用的不添加增壓功能的活塞和渦槳發動機都無法正常工作,但電動機則可以。
除了上述優勢,全太陽能飛艇在災害救援中也提供了新思路。因為,當自然災害發生時,救援力量如何能夠盡快到達災區,提供應急電力、應急通訊等服務,無疑是一項生死攸關的重要問題。較之比較常見的救援直升機,全太陽能飛艇不僅可以在災情發生後迅速升空,避開損毀的地面道路,快速抵達災區上空,還能利用遍布全身的太陽能電池,為災區提供應急電力、通訊等服務。
綜合來看,全太陽能飛艇具有升空高度高、續航時間長、用途廣泛、生存力強、可重複使用、使用維護成本低等特點,可搭載任務系統,執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等多種任務,在國家軍事和經濟建設方面應用價值很高。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6_17_364399.shtml
深度:日本運載火箭剛發射就能被中國高新機鎖定2016.6.2新浪軍事
目前中國空軍正在極大強化自己電子作戰的整合能力。尤其是通過高新工程,中國空軍正在形成完整的無線電、雷達信號收集系統並且通過數據鏈與電子作戰力量加以整合。而中國高新工程機是其主要的電子戰機型:其主要裝備側面雷達信號收集天線陣列,同時在垂直尾翼上方佈置了數據鏈系統。具備抗干擾的能力,能夠對無線電信號實施收集、分析。裝備了側翼雷達,用於彈道導彈的發射監視,或者戰場監視。
美軍專家認為在日本在發射埃普西隆遠程固體火箭的時候,剛剛起飛後中國高新機就用側翼雷達進行了全程監控。而日本埃普西隆遠程固體的火箭,說白了很有可能是日本在發展洲際導彈技術。中國高新機很可能發現了日本方面在使詐:打著科學實驗的幌子,進行洲際導彈發射。
目前所有的專家都在強調,中國高新機具備了無線電信號情報收集功能,飛機至少存在6組以上的無線電接收、分析天線。並都強調中國在數據鏈作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配備的數據鏈意味著高新機可以把信息傳輸給空警-2000預警指揮機或者直接傳輸給攜帶反輻射導彈的攻擊機。這種戰機裝備部隊後,意味著中國空軍電子作戰能力大大加強。
電子戰機是一種專門針對敵方地面、空中、海上的各類型雷達、火控制導系統以及無線電設備進行電子偵察和乾擾的飛機。掛載反輻射武器後可以對上述目標直接打擊,從而使得敵方防空指揮系統徹底癱瘓,保證己方飛機完成任務。中國電子戰機在戰役、戰術級別發展採用的是平行推進模式,滿足了不同作戰需求和用途的要求。
同時中國還在發展飛豹電子乾擾機、殲-16電子戰機。目前中國殲-16電子戰機已經完成,它與飛豹電子戰機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設備和技術上。目前殲-16已經研製成功,對中國海、空軍的防禦和攻擊作戰能力的提示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中國殲16電子戰機再配上合適的鷹擊-91反輻射導彈,將進一步增強載機的硬摧毀能力。
目前中國高新機平台主要是以運-8和運-9兩種中型運輸機平台作為改裝機,而國外更多的採用舒適性更好的民用大飛機改裝。總體來說中國未來發展大型電子戰機,必須使用大飛機。而這個問題將會隨著運-20、C-919客機的研製而陸續完成。中國大型電子戰機會隨著新型平台再次邁入一個高得階段。(作者署名:突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02/doc-ifxsvenv6373743.shtml
什麼,解放軍要入住預警機到高海拔機場?這等於架了把望遠鏡到印度家門口,這個望遠鏡還是會飛的!這事讓印度如坐針氈,畢竟自己的A-50I預警機還做不到24小時全天候巡邏值守,更不要說在高海拔機場上起降作業了。而且中國還出口了ZDK-03預警機給巴基斯坦,這種多普勒和相控陣結合的雷達使得巴基斯坦也具備了全天候空中指揮作戰的能力。新仇舊恨加在一起讓印度對中國的預警機恨之入骨。
但是到最終印度只是心機白費,花了大價錢未必能得到真殺手鐧, 更別說拿來應急了。印度自行開發的“阿斯特拉”中距空空導彈現在還不堪大用,購入俄羅斯KS-127S-1或許能適配蘇-30MKI戰鬥機,但印度的機載雷達都看不到300公里遠,拿什麼鎖定目標呢?數據鏈?俄羅斯會賣印度嗎?冒險前出,難道印度會不知道中國預警機周邊都有重兵把守?除了空中的巡邏機隊以外,地面可還有紅旗-9和紅旗-16地空導彈部隊呢!(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預警機預警到,先乾掉你
導彈打預警機哪有這麼容易,導彈的導引雷達還不如機載雷達強大,機載雷達都被預警機干擾致盲,別說導彈!當然,用反輻射導彈行不行,但它還沒發射,飛機已經被干擾致盲或被幹掉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9/doc-ifxryhhh1804859.shtml
深度:印度求購超級導彈裝備蘇30 要擊落中國預警機2016.5.9 新浪軍事
這枚外形長相怪異的導彈是俄羅斯的壓箱底寶貝,在以前屬於“超級武器”項目。超級在什麼地方呢?一枚空空導彈竟然可以打300公里遠!這就是俄羅斯現在對外展示的KS-172S-1的前身KS-172超級空空導彈的實力,這種導彈長3.7米,彈體直徑有200毫米粗,在空空導彈中算中等身材,發射重量在175到225公斤之間,具備全方位、全天候、發射後不管的作戰能力。整個彈體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能夠打的更遠,整體設計和西方主流中遠程導彈有異曲同工之妙,採用彈體尾部4個小型控制面,明顯追求的不是近距離格鬥彈的高抗過載能力,專門用來對敵方預警機、轟炸機、加油機,發動超遠距離的精確打擊。由於使用了兩級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最高末端速度3馬赫!並且彈頭採用22公斤的高爆預製破片彈頭,採用主動激光近炸引信,別說大型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甚至巡航導彈挨上一發也能被摧毀。
在以前,俄系的空空導彈大約射程都在70千米左右,這個射程應對戰鬥機還算馬馬虎虎,但是要去打預警機或者加油機就是鞭長莫及了。不過這種超級空空導彈給了人們另一種選擇,畢竟能夠在超遠距離打摧毀敵方的空中中樞神經這實在是相當愜意的事情。不過KS-172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完成空中試射後,被迫封存。原因很簡單,沒錢!但是在2013年的莫斯科航展上,蘇-35戰鬥機上竟然意外掛著一枚KS-172導彈,不過是經過瘦身優化後的KS-172S-1。根據俄羅斯設計師透露,這枚導彈是在國外客戶的資金支持下基於原版改進而來的。而這位神秘的用戶其實就是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畢竟能夠拿出真金白銀資助俄羅斯重啟舊項目的,除了中國就剩下印度了。中國目前正在研發PL-15遠程空空導彈,自然用不上這個,只能剩下印度了。
至於印度為什麼對這個感興趣,還要從如下一則消息說起:根據中國軍事媒體的報導,中國空軍正在海拔3000米的高海拔機場上進行緊張的練兵,除了使用戰機進行各種武器的試射工作以外,還在加緊測試自己最新的C4I指揮系統,這其中就包括讓空警-200預警機進駐高海拔機場執行長時間的警戒工作。以前這個工作都是交付給高山上的遠程雷達站上的值班人員進行的,為了保證效率就必須要駐守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上,條件艱苦不說,經常還要面臨風雪的封堵,無論是從作戰需要上還是實際駐守來說,高海拔入住預警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下面,以軍事新聞截圖為大家展示一下空地,步炮協同作戰的流程。
首先,地面坦克分隊將目標位置標定在車載數據鏈終端顯示器上,該信息直接發送給戰區內執行對地支援任務的飛豹編隊。
而後,由地面坦克指揮員呼叫飛豹請求火力支援。
99式坦克部隊放緩速度保持距離以避免進入轟炸區誤傷。
飛豹編隊受領任務後即開展攻擊,為地面部隊清除障礙。
地面步兵分隊受到敵砲兵火力威脅後撤併標示位置。
反砲兵雷達同時探測敵砲兵彈道並結算數據。
砲兵指揮車將接受到的敵砲兵陣地位置標記出來發送給遠火旅。
03式遠程火箭砲營根據目標優先級和目標規模實施單車或齊射,對目標實施覆蓋。(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不大相信,話說CPU、DSP等高等級芯片國內還不能自產。量子通信還在試驗階段,傳輸距離上不去,而且只是起加密作用,和傳輸帶寬一點關係也沒有。
國產的不是有龍芯嗎,而且還出了第二代
無知無謂...誰告訴你量子通信只能起到加密作用的?量子通信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傳輸中的量子態是多態的,即一個量子態可以代表多個數字.效率是普通通信的數倍.另外少年你太孤陋寡聞了...合肥量子通信網早建成驗收好久了.
量子通訊可是目前最前沿的技術,中國在量子通訊方面目前是世界領先,外國很多間諜都在搞中國量子通訊技術
中國的月亮比外國圓
那不又是一個全球第一…
核聚變世界第一 -.-
嚇死寶寶了,不鳴則已,一鳴敵人皆默,複合中國軍隊的作風!多放點料,免得網上、社會上那些“大V”、顛覆者整天詆毀中國軍隊,加油!國旗
軍捧官吹、民噴眾黑!
深度:中國一武器比航母更強大可讓坦克指揮轟炸機2016.5.7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猶如兩個巨人之間的拳擊賽,你來我往拼的就是系統作戰實力,每個士兵,每件陸海空軍武器裝備可以看做是身體的細胞和骨骼,雷達,衛星是眼睛和耳朵,各級指揮中心是大腦,那麼如果沒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將大腦和各部位聯繫起來那麼所有的一切的都將是無用的。我軍目前建立的三軍通用數據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2年左右,我軍調集了8000多全軍無線電研究所科研人員集體攻關而成,圖為某所王建新少將查看相關數據筆記。我軍科研人員採用不同於美軍的全新數據鏈方案,雖然要多花出幾倍的力氣,但它的安全可靠對戰場至關重要。這其中也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的突破性進展帶來的成果。未來,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通用數據鏈不但帶寬瞬時傳輸容量是美軍現役LINK-16數據鏈的好幾倍,而且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軍用通信網絡。這是8000多軍隊科研人員不眠不休無數個日夜奮戰出來的。
我軍這套三軍數據鏈將實習動態接入,空地實時數據交換,以最簡單例子來說,飛豹戰機飛臨戰區上空後自動與地面部隊接通,接受當前地面目標信息並支援作戰,就算是進入北斗衛星的盲區,無法實現實時語音和畫面傳輸,依然可以通過北斗衛星獲得地面部隊發來的短信息來確定目標坐標位置,而後發起攻擊,為地面部隊進攻掃清障礙。
三軍數據鏈作戰示意圖,只要安裝數據鏈終端的作戰平台都可以作為信息節點,即便是預警機或指揮中心被打掉,整個系統依然可以有效運作,而且戰區內,空地之間,空海之間,地海之間可實時直接聯絡。
圖為美軍及北約現役的LINK-16數據鏈使用的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LVT輕型車載終端機。
Link 16 於80年代問世,應用範圍從單一軍種擴展為三軍通用,是美國,日本和北約部隊廣泛採用的一種具有擴頻、跳頻抗干擾能力的戰術數據鏈,也是美軍用於指揮、控制和情報的主要戰術數據鏈。筆者用大家熟悉的家用網絡寬帶速率來打個比方,在LINK-16之前美軍使用的是LINK-4A和LINK-11數據鏈,前者相當於電話撥號上網的256K寬帶,後者屬於增大容量的512K寬帶,而LINK-16則在此基礎上使用路由器直接聯網的1兆的寬帶,美軍計劃研發的下一代LINK-22數據鏈則相當於10兆寬帶。而我軍2012年研製成功的三軍數據鏈相當於100兆的光纖寬帶,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深度:中國為何不怕打陸戰造出美俄都沒有的新殺器2016.4.19新浪軍事
最近國外媒體轉載了來自於中國網絡上的圖片顯示,中國陸軍正在部署一種外觀奇特的直升機。這種米-17直升機在兩側攜帶兩個非常“臃腫”的大型副油箱,可以看的出來並非是原裝貨,容量應該與內置副油箱容量差不多,這意味這其航程增加到1000公里以上。更大的特點是在它尾部一部可折疊天線,從外形上來看這應該是一種採用相控陣天線的戰場監視雷達。
把戰場監視雷達搬到空中是上世界90年西方國家陸軍部隊的主要研究方向,尤其是當機械化摩托化程度越高的部隊,對於戰場監控能力要求更高。
中國這次對外展示的是一種基於米-17為載機的平台的空中戰場監視系統,因為米-17的最大起飛重量大可達12噸,高度也高,最高2.5米,能夠放入一整套的雷達工作站設備,同時還可以搭載更多的數據傳輸設備,確保第一時間能夠把機載相控陣雷達獲得數據分發出去的能力。位於機尾部的相控陣雷達,應該是具備合成孔徑能力,可以直接合成雷達影像,配合數字地圖直接展示相應的目標信息。機體尾部有大型的衛星天線,說明了它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把自己獲得的戰場實時信息上傳,也有利於指揮機關,對相應戰場態勢理解。
這種空中戰場監視系統,對移動目標和固定目標都有相當好的探測效果,最大探測距離可達200公里。對於各種車輛,低空的直升機還有水面艦艇都具備良好的探測性能。可以用來為我們遠程火力打擊群提供精度打擊目標。還可以作為戰場控制指揮平台,對一場旅一級的戰鬥進行實時空中指揮。
未來還可以和大型的高空無人機,例如翔龍無人機組成聯合探測網,覆蓋區域更廣,最大探測距離可達上千公里。而且我們研發的是一種單獨分體獨立的系統,並不像美國人那樣大集成。有利於更好的保存,縮小信息中樞的體積,增加個數,使得整個指揮網絡冗餘度更高,更有利於在單一節點遭到打擊後,其他節點直接接替它的工作,不至於造成整個指揮網絡的癱瘓。
隨著我們現在直升機平台的越來越廣泛的引用,戰場也越來越透明,從裝備到武直-19上的毫米波目標雷達,到裝備在米-17的空中監視系統,還有由米- 17擔負的戰場衛星中繼等等新一代的裝備服役,使得陸地戰場上敵人對我們的透明度越來越高,這才是說打陸戰中國誰也不怕的根本所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19/doc-ifxriqqv6314323.shtml
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
新概念浮空器試驗外場
新概念浮空器放飛準備
新概念浮空器回收中
新概念浮空器示意圖
據上海觀察2016.3.30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據此前報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發的“圓夢”號飛艇曾進行相關試驗。
離地20至100公里的臨近空間(Near space )基本沒有飛機也沒有衛星,只有火箭偶爾直穿而過,其開發應用價值在國際上引起廣泛的戰略重視。目前,美歐日等已出台多個型號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研製計劃,並進行了多次試驗,但尚未取得完滿成功。理想的臨近空間飛行器,可在接近空間的空域作長期、持續飛行,或者是亞軌道飛行、高超音速巡航飛行等,具有傳統航空、航天飛行器不具有的特殊優勢,特別是在通信保障、情報收集、電子壓制、空中預警等方面極具發展潛力。除了成為不眨眼睛、不知疲倦的高分辨率“高空哨兵”,還能作為空中通信基站覆蓋上萬或更大範圍的平方公里,多種用途充滿了想像空間。
經過十年左右對持久留空飛行器的研製,來自交大航空航天學院的臨近空間研究團隊,已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的往返飛行,並且飛行器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此次飛行高度達19.3公里,也就是2萬米左右,基本抵達臨近空間的底部,也就是大氣層的平流層。
他們在以往飛艇式的浮空器基礎上,創新採用了形如飛碟的“歐拉體”構型,浮空器最大直徑在數十米尺度範圍上。放飛後,可利用氣球原理的浮力做到指定區域駐留,並利用自帶太陽能動力做到抗風懸停。項目負責人透露,目前最好的飛行器留空時間也在30小時左右,而平流層浮空器的留空能力可以達到數日,甚至數週、數月。在完美往返臨近空間的試驗之後,他們將進一步延長浮空器的這種空中駐留能力,首要目標是達到一周左右。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4_03_355893.shtml
配備探測系統的DA42MPP飛機
根據相關介紹:察騎兵電子系統可以用於無線電信號偵察、雷達信號偵察、通信偵察、廣播信號探測,它的電子偵察系統採用了數字測向儀、寬帶接收機和數字寬帶存儲系統,其中數字測向儀是新一代電子偵察系統的標準配備,它通過採用先進的信號處理系統、算法如快速博立葉轉等,提高了系統對於短時間信號的探測和分析能力,眾所周知,現代雷達、通信系統普遍採用跳頻、頻率捷變、猝發等技術,間歇信號等技術,降低信號的被截獲概率,而數字測向儀則則可以迅速探測到大範圍內工作頻率信號,特別是對暴露時間極短的無線電信號的探測能力大為提高,而寬帶接收機則可以提供高截獲、高靈敏度和近實時的信號處理能力、數字寬帶存儲則可以對信號進行存儲和復制,並且數字器件的採用,避免採用了眾多的模擬器件,包括各種線纜、開關等,降低了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所以可以裝備在DA42這樣的輕型的飛機之中。
通過新型電子偵察系統的運用,偵察騎兵電子偵察飛機對於間隔信號和隨機信號具備較強的探測和分析能力。可以對付現代防空系統和通信系統,並且它的價格低廉,對於第三世界國家來說,的確是一件效費比較高的”力量倍增器“,對於國產飛機及電子戰系統,通過偵察騎兵電子偵察飛機這個項目,不但可以為國產飛機參加國際市場的競爭提供一個新的機型,還可以向潛在用戶展現中國在相關領域的進展,提高國產飛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另外這種飛機還可以裝備中國空軍用於中低規模作戰行動和電子戰訓練等用途。
配備探測系統的DA42MPP飛機
需要指出的是中電集團已經在DA42MPP飛機研製一系列的ISR飛機,包括海上監視與偵察飛機、航測飛機,這些飛機的研製標明國產飛機的出口領域已經由向作戰向ISR飛機擴展,從而增強國產作戰飛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作者署名:鼎盛小飛豬)
回應
奇瑞發動機,牛啊!
奇瑞果然有幾把刷子
奇瑞發動機很棒!
不如叫QQ偵察機。
性價比很高,完全可以提供給亞非朋友使用。
中國人就是有這樣的人讓任何一個高技術高精尖的東西變得廉價化的地攤貨,估計估計美國看著中國不停的出這種雖然縮水但是性能也不太弱的很崩潰,美國自詡放眼全世界絕逼高大上,買一發就有逼格,秒天秒地秒空氣的東西瞬間爛大街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3-08/doc-ifxqafha0495262.shtml
深度:中國向兄弟國推銷電子偵察飛機看一眼全知道2016.3.8 新浪軍事
電子偵察飛機一向以技術和資金密集而著名,也是各國保密最強的機型之一,因此國際市場上的電子偵察飛機基本上被西方國家所壟斷,並且價格昂貴,許多發展中國家可謂望機興嘆。
不過這種情況現在有了改變,中電集團下屬的四川廣漢特種飛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向國際市場推出了偵察雄兵電子偵察飛機,它打破了國際市場上發達國家對於這種飛機的壟斷,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的電子偵察手段,讓發展中國家也擁有一定的電子/信號情報偵察能力。
偵察雄兵電子偵察飛機
從相關單位主頁可以看到,偵察騎兵電子偵察飛機採用了DA42MPP飛機為載機,DA42是奧地利鑽石飛機公司研製的一型活塞4座輕型多用途飛機,可以用於通用運輸、航測、搜索、救援等多種用途,DA42MPP是這種飛機的多用途改進,MPP意為多用途載機之意,它可以配備探測系統執行對地探測和監視任務,根據相關資料,已經有多個國家採用DA42MPP飛機用於偵察、監視與情報收集任務,其中還有英國皇家空軍,它曾經在伊拉克戰場上採用這種飛機,用於對地監視,並且還為部署在肯尼亞的英國陸軍訓練部隊執行情報、監視、目標搜索與偵察任務,通常一架飛機白天或者晚上將執行六個小時的任務。
奧地利鑽石飛機公司的DA42飛機
目前奧地利鑽石飛機公司已經與中電集團組成合資公司,在國內生產DA42飛機,根據相關新聞報導,國內生產的DA42系列飛機有可能配備奇瑞汽車公司生產的活塞發動機,因此公司的生產基地設在了安徽蕪湖,從中電蕪湖鑽石飛機公司的主頁來看,國內引進生產的DA42系列包括DA42MPP、DA42NP和DA20等多個型號。這樣就為國內自行改裝DA42MPP電子偵察飛機提供了物質基礎。
從中電廣漢特種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主頁介紹來看,偵察騎兵電子偵察飛機的載荷佈置在機頭,為此換裝了通用型機頭,此外還可以在機腹增加一個吊艙,以容納更多的電子偵察系統,機組人員包括1-2名飛行員和1名電子系統操縱人員,後排人員座奇椅將安裝一個多功能顯示台,上面有兩個多功能顯示器,用於顯示電子偵察系統獲得的圖像,此外飛機還可以配備數據鏈將電子偵察系統獲得的圖像,發送給地面指揮中心,偵察騎兵電子系統還可以配備其他的電子系統還包括:光電吊艙、多通道信號分析系統、衛星通信系統等。
中國反隱身雷達發現F22 美軍出一新招對抗稱永遠有效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6.2.29報導,美國五角大樓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負責人阿拉提-普拉巴卡爾(Arati Prabhakar)表示,該項目基於一種全新的“電子戰”方式。研究人員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實時的了解敵人雷達的動態,然後立刻編寫出一種新的干擾配置文件。整個感知、學習和適應的過程將是連續不斷的。
美媒稱,當前的飛機包括F-22和F-35隱型戰鬥機都有一個威脅庫,專門儲存敵方雷達信號和乾擾配置文件的數據。但是如果這些飛機遇到之前從未見過的信號時,系統將自動將其識別為未知,這意味著此時戰機將易受攻擊。普拉巴卡爾表示,當美軍飛機出動執行任務時,它們都預先裝載了一套干擾配置文件,這些特殊的頻率和波形可被發射以乾擾或阻斷敵人的雷達以保護自身安全。當美軍飛機在衝突中遇到陌生的頻率或波形時,將有可能暴露在敵人面前。
文章稱,在和平時期,美軍通常使用像RC-135V/W這樣的信號情報飛機來收集新波形的數據。這些數據隨後被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針對其編寫新的干擾配置文件,然後更新F-22、F-35、F/A-18等飛機的數據庫。最終,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後,美軍飛機才能夠對抗這種新型的雷達信號。
普拉巴卡爾稱,在信息革命之前的時間裡,這種方法可能足夠了,那時雷達的波形很少會改變,但是在目前,使用一個小軟件就能修改波形,這讓美軍變得脆弱。她表示,你可以將連接數十億人的互聯網與其相比,敵人正是使用這種技術來修改雷達的。目前美軍只有EA-6B和EA-18G飛機有一定的實時分析敵方雷達波形能力,因為只有這兩種飛機搭載有電子戰軍官(EWO),他們能夠根據經驗識別和分析未知的敵方雷達波形,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實時干擾的辦法,但這遠遠不夠,因為這種方式完全依賴電子戰軍官的技能。
文章稱,如果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電子戰系統有效的話,將拯救五角大樓的時間、金錢,並在未來遭遇敵人新型防空系統或戰鬥機雷達時拯救機組成員的生命。普拉巴卡爾稱,這意味著美軍飛機在未來不必等待成年累月,在實時戰鬥中就能夠適應和乾擾敵人的新型雷達。
回應
世界上是沒有一種武器可以永遠無敵的,尤其是這種高科技產品,被破解的更快
說實話,越新的技術,中美差距越小,在雷達技術上,中國已經更勝一籌。
事實上美國EA-18G“咆哮者”也擔負著通訊干擾的任務,在打擊利比亞防空系統的作戰中就發揮了作用——更早的時候,美國海軍的EA-6B對付南聯盟、伊拉克時也執行了類似任務。
總體來看,中國對手的技術水平,遠比美國對付的那些只有70年代技術水平的弱國強大,這就讓殲-16電子戰型必須冒更大的風險,必須在各方面比EA-18G更加“強悍”才能生存下來,所以我們選擇了與F-15E“攻擊鷹”一個檔次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作為平台,而沒有選擇殲-10或者殲轟-7飛機。
當然,由於我國在專業電子戰飛機方面現在才剛剛起步,要說殲-16電子戰型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EA-18G的水平,話就說得太滿了。尤其是,美國正在研製NJG吊艙,一個就能實現以前5個ALQ-99的功能。未來EA-18G裝備這種吊艙後,性能會有很大的提高。此外,台灣的防空系統近年來也在繼續升級,很快將獲得美國提供的霍克-21導彈系統,火控系統升級為相控陣雷達,而其自己生產的“海劍2”導彈也計劃裝備台灣海軍許多艦艇,這種導彈也計劃採用小型相控陣雷達。對於我國海空軍來說,研製類似NJG的新型電子對抗吊艙,也將是可以預期的新動作。
干擾吊艙還只是殲-16電子戰型的一個方面,作為專用電子戰機,接收和分析敵方無線電信號的能力也至關重要。殲-16兩側翼尖上的吊艙就是類似美國EA-18G翼尖ALQ218吊艙的長基線接收測量系統。
可以說,殲-16電戰型和EA-18G看起來配置是相當相似,只不過當然了,“魔術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其中的細節差距,我們就無法詳解了。
本週末,我海軍“遼寧”號航母上,我軍第二批海航艦載飛行員著艦成功,我軍的航母距離具備實戰能力又近了一步。而殲-15作為與殲-16性能相似的平台,移植殲-16電子戰型的相關設備,成為海軍艦載電子戰機是順理成章的。作為海軍艦載電子戰機,未來殲-15S電戰型將可能更強調針對“宙斯盾”系統的壓制,應該會在系統上有所區別。對於可見的未來還沒有隱身戰鬥機可用的我海軍艦載航空兵來說,電子戰機的重要性將可能比空軍更加突出。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5_12_27_346093_2.shtml
相比之下,我國空軍裝備的電子戰機就要“寒酸”得多。我軍之前裝備的運-8高新機上裝有功率強大的電子壓制設備,但是由於飛機過於龐大笨拙,無法深入敵方防空空域——即使在有電子對抗掩護的前提下,機動仍然是躲避防空導彈的必要動作——所以只能用來壓制敵方的空情監視雷達,無法直接對抗防空導彈系統。我海軍為了掩護對海攻擊任務,為殲轟-7“飛豹”配備了兩個電子對抗吊艙,但由於殲轟-7並非專業電子戰機,兩個吊艙中只能一個負責接收,一個負責干擾,實際上只有一個是乾擾吊艙,干擾源數量有限,不足以覆蓋所有敵方雷達可能工作的頻段,因此對抗能力也很有限。
而殲-16電子戰型,則可以輕鬆攜帶5個乾擾吊艙——電子戰接收系統是裝在機內的,不必再額外安裝吊艙。這甚至超過了EA-18G在攜帶兩個副油箱時就只能攜帶3個吊艙的水平。
在對付現代新型雷達,尤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時候,需要使用數量更多、在不同頻段工作的干擾源才能使之失效。美軍現役EA-18G飛機如果要對付擁有更先進雷達的對手,就需要攜帶5個吊艙,此時由於飛機尺寸重量的限制,就不能再攜帶副油箱了,因此航程顯著縮短,實戰中很少見到它這樣出擊。而對於機內燃油很多,本來就不必攜帶副油箱的殲-16,就沒有這個問題,帶上5個吊艙後還可以再攜帶反輻射導彈和用來自衛的空空導彈。從這一點上來說,殲-16倒像是“完美版咆哮者”了。
同時,據消息,殲-16電子戰型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Link 16數據鏈實施近距離干擾。眾所周知,由於採用了數字跳頻、跳時等多種複雜的抗干擾手段,Link 16數據鏈很難被干擾,這也是美軍將其運用在包括導彈制導、無人機控制等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領域的主要原因。但這種“不可干擾”只是對技術比美國低一個檔次的對手時才有效,查閱國內公開論文,研究干擾Link 16系統的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美國國防部也曾表示在“某些情況下”,遇到過Link16數據鏈被干擾的情況,只不過現在干擾LINK16依然有距離等方面的一些限制因素,還不能用地面乾擾站或者大型飛機在遠距離上實施。
這就意味著具備強大機動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殲-16電子戰型有了一項新的任務——直接突入敵防空系統,切斷Link 16數據鏈通信,這將讓台灣防空導彈部隊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尤其是那些等待著“基德”艦和E-2T預警機通過數據鏈提供目標數據,而自身保持關機的“天弓”和“愛國者”系統的火控雷達,將不得不暴露出來,成為反輻射導彈的目標。
為了瓦解台灣的防空網,解放軍的第一想法是依靠我們絕對優勢的項目——彈道導彈。2014年珠海航展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裝有特殊引導頭的B-611彈道導彈,它安裝的是反輻射引導頭。據透露,這類導彈的設想正是在1996年前後提出的,當時的設計目標就是利用反輻射引導頭讓彈道導彈可以精確攻擊對岸防空導彈陣地目標。據說這受到了以色列地面發射的“狼”式反輻射導彈的啟發。有外媒報導稱,伊朗也在開發類似的系統——據稱他們打算在反輻射彈道導彈上裝子母彈頭,這樣在敵方雷達關機轉移的情況下,來不及逃出子母彈覆蓋範圍。這種導彈能得到繼續發展,足以證明這種想法確實很有吸引力,也有技術實現的可能。只不過,以1996年時我國的技術水平,要短時間內為彈道導彈裝備反輻射引導頭,就勉為其難了。
隨著我軍21世紀初引進的以色列“哈比”反雷達無人機和俄羅斯Kh-31P反輻射導彈到位,反輻射彈道導彈的研製也就被擱置了。
至今,我軍對敵方雷達系統的“硬”殺傷手段,主要還是“哈比”無人機、鷹擊-91反輻射導彈,以及退役殲-6改裝的反輻射無人機等幾種。
硬殺傷手段在防空壓製作戰中固然重要,不過如果光實施硬殺傷卻不需要殲-16電子戰型這樣專門設計的機型。事實上,美國空軍現役F-16CJ“野鼬鼠”戰機就是在F-16 Block 50\52系列戰機上裝備AGM-88導彈和ALQ-184自衛電子吊艙,來獵殺敵方防空系統的。解放軍空軍現役殲轟-7飛機也能攜帶自衛電子對抗吊艙和“鷹擊91”導彈執行相同任務。
而對敵方雷達進行“軟殺傷”,也就是乾擾,則是在硬殺傷之外,癱瘓敵方防空系統的重要手段,它通常可以用來為“硬殺傷”開路,也是防空-反防空對抗中技術最複雜、最重要的一種作戰方式。專業的電子對抗戰機主要就是通過“軟殺傷”來作戰的。
80年代,美國空軍的EF-111和海軍的EA-6B開始裝備ALQ-99干擾裝置,成為實施“軟殺傷”、干擾敵方雷達的主要裝備,它正是傳說中在我軍雷達屏幕上製造“數百架大機群來襲”假象的那個“罪魁禍首”。時至今日,最新改進型的ALQ-99F也裝備了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是美國海空軍海外作戰行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殲-16電戰型中國的“魔術師”登台了 2015-12-27 席亞洲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週五報導,網絡消息稱,中國殲-16電子戰型飛機12月首飛。從目前流出的照片來看,殲-16電子戰機明顯是瞄準美國EA-18G電子戰機的技術水平針對性研製的。
關於中美兩國最當紅的“魔術師”,殲-16電子戰型與EA-18G的性能差距究竟在哪裡,現在只看到外形的我們自然還說不出個道道。
讓我們從頭說起。1996年海峽危機時,台灣防空導彈系統的主力是美國的MIM-23B“霍克”導彈。雖然這種導彈相當老舊,但就如同大陸裝備的“紅旗-2”導彈及其原型S-75導彈一樣,在對手缺乏電子對抗能力的前提下,依然具備相當的作戰能力。在當年兩伊戰爭中,伊朗裝備的“霍克”就擊落了不少伊拉克飛機。尤其是台灣裝備的“霍克”導彈數量很大,台灣自稱擁有7700枚地空導彈,加上其地幅較小,因此號稱是除了以色列外“世界上防空導彈火力密度最高”的地區。
此外,1996年時,台軍還部署了一個營的“天弓1”型防空導彈。天弓1是台灣在美國技術支援下研製的一種防空導彈,項目從1979年開始實施,負責研製的台灣“中科院”稱,他們獲得了美國“至少85%”的“愛國者”導彈的相關技術。後來又獲得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AN/SPY-1雷達的相關技術。1993年開始正式服役的天弓實際上差不多是愛國者加上標準2的引導作戰系統構成的混合體。客觀地說,這種導彈技術水平不低。
當時我空軍的電子對抗能力相比之下則大大不足,唯一較先進的自衛電子對抗設備只有蘇-27戰鬥機翼尖掛載的電子對抗吊艙。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要攻台,我軍只能依靠數量優勢,不畏犧牲,強行實施突擊。
可以說1996年如果強行攻台,電子對抗能力和反雷達、反防空系統打擊能力幾乎完全缺失的我空軍傷亡慘重是必然的,更不要說我軍還要分心面對台灣空軍大量的F- 5E、F-104戰鬥機乃至IDF戰鬥機的攔截,美國當時還有很大的可能出兵干涉……
切膚之痛讓我軍從那時起下了很大的功夫,建立自己的反雷達、反防空系統打擊能力——這也是現代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回應
自從揚基弄了個殲-16電子戰機的專題之後,各種同題材的文章層出不窮啊。
但凡聽到:重大突破、試飛成功、手掌表彰、甚至是研製成功,這都還處在研究開發階段,處在要項目、撈政績、評職稱、分經費的階段;此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田朝科研學術圈情願把它一直留在熱點問題階段,雖然一時研究不出來,但時不時通過炒作一下,即:慢火燉成聚寶盆,項目、政績、職稱、編制、經費,啥都有了!
最重要的區別是:你永遠都只是聽和噴,別人卻真正在做。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原來只要研究就可以成功,只要花錢就可以得到成品,那請問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那麼多項目和研究中斷或是失敗怎麼解釋?
說的沒錯,很多科研項目就是那樣在消耗金錢和實現,卻沒有什麼結果.
太行?十多年前就听說研究成功了的嘛!此後每年都再次聽說,但每年依舊從俄熊那買N多的31發。我己做好準備繼續聽太行成功的好消息。
公知大V噴子,您噴的時候動點腦子,中國這麼多戰機,太行的產量跟的上嗎,再說了,買毛子點軍火也是讓他活下去,別被美國一棒子打死了
裝機數百台了好吧!
跟前幾週摔下的飛機一個塗裝難道也是太行麼
前幾週摔的是殲10,用的是三姨夫!
電子戰型殲16用增推版太行首飛多出8個刃狀天線2015.12.22觀察者網
近日,網絡上傳出一張照片顯示,中國沈飛公司研製的殲-16電子戰型飛機已經實現首飛。這是一種技術水平接近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現代化電子對抗飛行平台。
據了解情況的相關人士透露,殲-16電子戰型的主要改進之處是取消了包括機關炮在內的許多設備,增加了電子對抗用的相關設備。該機採用類似美國EA-18G裝備的APG-79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電子戰能力。從外形上看,該機兩側翼尖上安裝的吊艙從前到後各有4個刃狀天線,可以推測這一吊艙的作用和美國EA-18G“咆哮者”翼尖吊艙類似,具備寬頻信號感知和識別功能。此外,由於殲-16本身屬於具備強大外掛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因此該機可能最多可以攜帶5個乾擾吊艙。相比之下,我國海軍航空兵此前裝備的轟電-7“飛豹”電子戰型飛機只能在左右兩側機翼下各掛一個吊艙。且由於殲轟-7飛機本身載重能力有限,飛機內部無法加裝太多額外電子設備,因此很多設備不得不安裝在吊艙內,因此實際上吊艙功能也受到一定限制,與殲-16電子戰型的多個吊艙不能相提並論。
殲-16電子戰型飛機的另一個重要改進之處在於採用增推型太行發動機,推力可達13噸,這可以保證殲-16電子戰型飛機在掛載大量武器彈藥和電子吊艙後仍有較強的機動能力,必要時可以進行自衛空戰。
殲-16電子戰型是我國空軍首次裝備的類似美國EF-111、EA-6B或者EA-18G這樣的伴隨電子戰飛機,此前我國空軍所裝備的轟幹-5、運-8高新型等電子戰飛機都採用大型飛機平台,無法伴隨攻擊機群提供電子戰支援。有了殲-16電子戰型,我國空軍對高密度現代化防空火力網的突防和摧毀能力將有很大提高,該機屬於填補我國空軍裝備空白的新型裝備。
除了與美國海軍EA-18G類似的伴隨干擾能力,殲-16電子戰型還可能具備壓制敵方數據鏈通訊系統的能力,在現代網絡中心戰戰場上,這一能力將有巨大的威力。
此外,有報導稱沈飛目前還在開展殲-15S基礎上研製類似的艦載型電子戰飛機,其配置可能也與殲-16電子戰型類似。殲-15S電子戰機和殲-16電子戰機可能根據中國海空軍的不同任務需求,在功能方面也有所區別。
我空警500彌補空警2000不足 讓隱身目標無處遁形2015-8-28 中國網
空警500將在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上亮相,中國網特約軍事專家點評。
一般把上世紀60年代研製空警-1型看作我國第一代預警機,本世紀服役的空警-2000、空警-200看作第二代預警機,而空警-500則是第三代。
空警-200預警機更多是作為地面防空指揮引導系統的低空補盲雷達使用,而用大型預警機空警-2000又劃不來,因此,建造一款具備強大空中預警和指揮能力的中小型預警機很有必要,空警-500便應運而生。
空警-500預警機以運-9運輸機作為載機平台,外形與中國出售給巴基斯坦的ZDK-03型預警機相似。最大起飛重量77噸,巡航速度約每小時550公里,航程約5700公里。
空警-200在一定角度內無法觀測到目標,主要通過側面偵察的手段。而空警-500採用圓盤狀的相控陣雷達,探測的盲區可大幅度縮小,其偵察距離、跟踪目標數量以及引導戰鬥機的批次都會大幅度提升。
空警-500雖與空警-2000採用同樣的相控陣雷達,但空警-2000在數據傳輸和後台處理方面還有不足,空警-500採用數字陣列雷達概念,降低了系統的重量、體積,降低了損耗,增加了天線的輻射功率,提高了接收機的靈敏度。另外數字陣列雷達幅相控制精度高、探測複雜目標能力強,為提高探測隱身目標能力提供了條件。
配備衛星通信系統空警-500雷達罩有一個明顯的突起,現役的預警機之中,只有空警-2000配備有衛星通信系統,空警-200只能依靠微波數據鏈與地面指揮所、水面艦艇和作戰飛機進行通信,微波數據鏈的通信距離在數百公里以內。在更大範圍內支持作戰系統已經成為新世紀數據鏈發展的一個趨勢,如美國海軍就在LINK-16數據鏈之中引入衛星界面,從而將其升級為星鏈,甚至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數據共享和交換。
在預警機技術上,中國的技術能力已經逐步接近美國,除在載機性能、使用經驗、元器件水平和軟件適用能力上存在差距外,中國的新一代預警機與E-737不存在技術代差。空警-500的入役將進一步充實中國的預警機家族,中國空中力量將獲得更多探測距離遠、低空探測能力強、機動範圍大的空中預警平台。在大型預警機、中型預警機、預警直升機、無人預警機都得到充分發展之後,將著重解決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缺乏的問題,從而開闢解放軍海空作戰的新領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28/0800837996.html
空警500現身閱兵彩排機腹細節清晰可見(圖)2015年07月30日 新浪軍事
近日,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的空中編隊在北京郊區進行了數次預演彩排。與之前彩排不同的是,被稱為“空警500”的新型預警機開始出現在飛行隊伍之列,機腹的部分細節也清晰可見。
相比直升機和戰鬥機,此次參與抗戰閱兵的大型戰機雖然數量不多,但絕對“夠分量”。中國“高新工程”的多款機型集體亮相,其中就包括空警200預警機、空警500預警機、運-8J警戒機,高新8號情報偵察機等。
空警500預警機以運9作為載機,採用渦槳6C發動機,六葉複合材料螺旋槳,最大起飛重量可達77噸,採用4具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巡航速度約每小時550公里,航程約5700公里。
空警500的外形與中國出售給巴ZDK03相似,根據最新照片,該機的圓盤狀雷達罩上出現3個尺寸相同的遮罩,推斷採用3組新式相控陣列雷達,具備360度監控能力。相關資料顯示,空警500監控範圍為470公里,最多可指揮調度100架戰機。
有分析稱,空警500採用了數字陣列技術,它的核心是數字收/發單元,它通過對信號進行直接數字合成,完成移相和幅度加權,從而實現波束在空間的掃描,同時在接收時也進行數字波束形成,與傳統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它取消了大量的線纜,降低了天線的重量,同時也降低了系統的損耗,提高了靈敏度,這些都有助於增加雷達的探測距離。
AH-64E與武直10
2013-11-4抵台的AH-64E引起兩岸熱評,阿楨館長回應如下:
1.就軍購戰略而言,售台AH-64E不只貴了上千萬美元、且有為美國測試好用與否之性質,此種李陳式呆子凱子軍購,多數磚家竟說為了國家利益不能算貴。若非兩岸緊張,台灣何須當美人看門口還要付保護費、如新竹之遠程預警雷達。如今二蔣外來政權給台的淹腳目之錢、被李陳本土政權敗光了,加上兩岸和緩,美人遲暮,就怕2016會回春!
2.就反登陸戰術而言,據監委調查,AH-64E航電系統不適用台灣的聯合作戰環境,有多項介面無法和國軍現有的介面整合,影響作戰效能,譬如直升機油彈數量,不能採數位鏈結,只能改用人工登錄。另外,國防部要求美方把陸地使用的直升機,增加對海上目標辨識功能,但美方研發不出來,幸好國防部將預算撤回,否則又要當軍購凱子。
3.如此一來, AH-64E即使能躲過共軍多波次的轟炸,在喪失海空優之下,少數殘存AH-64E又能躲過海空攻擊,面對、從外海廿公里便能快速渡海且射擊的兩棲裝甲車、如何反登陸?登陸後共軍裝甲車又有多種探距幾十公里野戰防空導彈協同(十公里內的短程和五十公里以上的中長程不論)、AH-64E探距才8公里的長弓雷達又奈何?所以AH-64在伊拉克的戰績,不能引用在兩岸,沒海空優、AH-64E妄想渡海攻擊對岸、只能當靶機!
4.至於AH-64E與武直10之拼比,AH-64E是重型武直、機動性不如武直10,部分雖有長弓雷達(武直19也有毫米波雷達、武直10加強引擎後應也會加裝,本文草稿2013-11-26,當時還沒清晰圖,2014-1-9才見長弓版武直19),但武直10體積較小、機身兩側又參考了未服役RAH-66匿蹤直升機的匿蹤稜線、且有專用空空導彈,雙方各有優勢,空戰勝負要看戰場的戰術和戰技之運用。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735821
E-2D即是相位陣列天線,外型不變但戰力提升(美國海軍換裝中)
陸單日試飛2種6代戰機 2024/12/26 中時
全球首架6代戰機試飛畫面,兩者都為6代無垂直尾翼構型,成飛的由殲-20S(J-20S)伴飛,全機採用三發動機,2個機腹進氣道,背面還有一個,無尾翼構型,機尾採用無垂直尾翼構型向量推力,機翼構型為全動翼尖,機頭可塞入非常大的等效直徑雷達,機身還有共形相控陣列天線。前緣後掠翼推測為55度左右主打長航程、超音速巡航以及大載彈量。而隨後曝光的瀋飛專案,雙發動機,而機身比較小,後掠翼機身。
空警-3000首飛 2024/12/28 中時
空警-3000以運-20改裝的,「主動電子掃瞄陣列」(AESA)雷達,渦扇-20發動機提供更大的推力和燃油效率。尾部的隆起暗示整合了先進通信系統的可支持網路中心作戰,鞏固了北京實現綜合空優的雄心,以與美國E-7,或E-2D等最先進的系統相抗衡。
福建號測試空警600起飛 2025/01/02 中時
空警600(KJ-600)空中預警管制機(AEWC),類似美國的E-2D預警機,內置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能實現360度全方位偵測,追蹤多個空中與海上目標,對抗如F-35等5代戰機至關重要。AESA也提升了抗干擾能力與數據處理速度,顯示出高度可靠性。
相關新聞
新型電磁彈射076兩棲攻擊艦「四川艦」下水
藍擬刪潛艦預算! 顧立雄:會被懷疑「沒決心」
回應
潛艦預算水很深,可以撈的錢非常多
所以花了大把錢只是買個別人的懷疑決心而已
「海劍羚」作戰測試未過 立委放話:未達標不能收 台視新聞
中科院研製的海劍羚飛彈系統,是軍艦防空最後一道防線,但先前作戰測試時,面臨諸多問題,原先預計2024年底前結案,並進行補測,但海軍坦言,補測結果還有精進空間,立委要求,沒有達標就不能收。另外同樣也是中科院研發的紅隼火箭彈,重量比六六火箭彈還重一倍,單兵使用太重,甚至鑑測時還一度無法擊發,朝野立委聯手要求凍結2億預算。
回應
不達標不收不是常識嗎?還需要立委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