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6 06:45:17阿楨

《還有人在看廣告嗎》

《還有人在看廣告嗎》?當然有!只是騙術改變罷了!另參本館:啥是無聊產業 《NO LOGO》 行「騙」天下 《說謊是必要之惡》


還有人在看廣告嗎》 (臉譜文化出  2004)

  內容簡介

大眾媒體廣告還有效果嗎?品牌擁有者如何接觸現今分眾化、逃避閃躲、又具批判性的觀眾呢?品牌如何進入一個科技已經引爆媒體管道與選擇的新傳播環境呢?這是第一本提供一個二十一世紀的藍圖、描繪在一個消費者對品牌態度劇烈改變、抗拒行銷訊息到處盛行、媒體成本等速上升的反覆無常世界中,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全面性連結的書籍。

  它顯示了品牌擁有者可以如何實際管理上百萬種行銷領域與管道的排列組合,以達到品牌成長。它也說明了如何在本地的、區域性的、與全球化的環境中,達到他們行銷傳播投資可衡量的報酬。「媒體」與「創意」是廣告代理商服務業的兩大要角,兩者已經分開運作了很久,但總是搭配得不錯。  

  近來有許多論著與爭辯指出,廣告和行銷產業已逐漸迷失方向,它們顯得落伍過時,對品牌的商業現況、行為不斷進化的人們(通常他們被稱為消費者),以及科技對行銷管道所產生的重大影響,都有所脫節。

  品牌擁有者逐漸凝聚出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成長。這本書想討論的,便是在這個美麗新世界裡,我們該如何透過夥伴關係的合作,讓品牌擁有者與各領域的行銷專家,攜手打造最大的成功。  

  而本書,正是由一位媒體人與一位在亞洲最受推崇的創意人合作撰寫,此舉饒富意義。這意味著我們企圖在現今這個時代,致力尋找正確的方法來重新凝聚這兩個角色,以達到成長的潛在可能性。畢竟,成長是唯一的選擇,在專業與個人方面都是。

  作者介紹

馬克.奧斯汀Mediaedge:cia亞太地區執行長暨董事長,被譽為是亞洲行銷傳播業的媒體大師。他曾被美國同業雜誌《廣告年代》提名為1998年最佳媒體改革者。出生於英國,奧斯汀在亞洲地區熱烈提倡媒體在品牌建立上的重要性,他同時也是傳播管道規劃的主要倡導者。奧斯汀擁有超過二十年的媒體經驗,其中他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在經營專業媒體公司上。1995年,他在亞洲成立了CIA專業媒體公司,建立了橫跨香港、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的網絡,他也曾是上市公司Tempus集團的總監。在2000年,CIA獲得《媒體與行銷雜誌》頒發的「最佳年度媒體代理商」。

  吉姆.艾齊生澳洲人,曾經在亞洲地區的The Ball Partnership、百帝廣告等主要廣告代理商擔任創意總監達二十餘年。他曾獲得許多獎項,包括他以中文寫的廣告文案。他現在為全職作家,他所寫的《亞洲如何作廣告》(How Asia Advertises)曾被充滿傳奇的大師傑克.屈特(Jack Trout)形容為「我所讀過關於廣告最好的一本書之一」。他的國際暢銷書《新銳創意180》(Cutting Edge Advertising)則被英國的創意大師大衛.亞伯特(David Abbott)讚譽為「平面廣告的最佳書籍」。艾齊生發表與廣告創意有關的演講、舉辦創意研討會、撰寫兒童讀物與幽默文學,並為廣告與紀錄片配音。

 

(文摘自臉譜出版社《還有人在看廣告嗎?》一書)

 

消費者具有行銷免疫力。沒錯,今日每一個主要品牌都在衰退當中。而創造這些品牌的廣告代理商,則宛如瀕臨滅絕的恐龍。

  這是誇大還是事實?我們正處於改變紛至沓來的第三十個年頭。這場變革的起因,是消費者的行為和態度發生了革命性轉變,而新出現的傳播管道以及銳不可擋的科技發展,則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想要當一個成功的行銷者,就必須了解這些改變從何而來?最終將把我們帶往何處?以及我們該如何回應。

  過去的快樂時光

在過去,想將品牌傳播給消費者,相對來說是簡單且符合成本效益的。例如,1980年代早期,在英國長壽肥皂劇《街頭巷尾》(Coronation Street)的尖峰時段播放廣告,大概有50%以上擁有電視的英國家庭都可接收到訊息。

  在那個時代,人們收看電視的方式,通常是全家人一塊坐在電視機前面,彼此沒有互動,因循慣例的看著節目內容。那時沒有電視遙控器。行銷者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接觸到幾乎所有的成年人口。當時,每一個市場通常都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電視頻道,而且,通常整晚都不會切換頻道。電視台擁有為數眾多的觀眾,他們對節目非常死忠,除了吸收電視告訴他們的訊息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相信。因此,大品牌便經常傳達大量廣告給這一大群觀眾。「就跟你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這句話變成品牌保證的宣傳口號。於是,在主要品牌的打造策略上,透過大眾媒體將訊息傳遞給大眾的這種做法,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

  在這種情況下,行銷者所要做的,就是指示他的廣告代理商製作廣告,然後購買一些高收視率的廣告時段,外加稍前稍後的一點時段,以便增加廣告播出的頻率。到此,行銷者的工作便告完成。可惜到了今天,除了極少數例外,類似的互動過程已經停止,不再發生了。

  電視遙控器-消費者的反撲

媒體管道不斷演化,電視遙控器出現,與此同時,更具獨立思考能力和受過更良好教育的消費者,也跟著一併誕生。

  錄影帶、行動科技、電腦、電腦遊戲與網際網路,從此永遠改變了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的互動。時間切割的現象很快就產生了,觀眾開始在不同的時間於家裡的不同場所從事這些科技活動。如今他們手上握有消費者的終極武器——電視遙控器,可以對大量無聊的品牌訊息展開回擊。美國廣告業者安迪.柏林(Andy Berlin)指出,廣告必須變成「一種交易:用注意力來換取報酬」。有一種結合個人電腦科技與硬碟的有趣裝置,可以暫停實況轉播的電視節目,因此「你可以吃晚餐、或做愛、或去洗手間,你可以快轉30秒並跳過廣告。除非廣告棒到人們想看,要不然根本不會被看到」。

  科技發展讓變動的速度更加劇烈,進而造成觀眾更快速的改變與分眾化。同時,消費者也更加意識到他們在品牌擁有者眼中的價值。他們開始熱中於一些過去非常不願做的事。他們不高興時會開始抱怨,不滿意時會要求退錢,甚至還會跟家人朋友大肆宣傳。他們知道自己有選擇權,有其他替代品,也做了更好的準備,有能力評估自己的品牌忠誠究竟有無價值。可笑的是,大約同時,行銷者卻創造了「品牌混雜」(brand promiscuity)這個名詞,用來定義這種消費者轉換品牌的現象,好像他們是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膽敢挑戰有如父母般的品牌權威。

  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媒體管道的增生,出現了更多的傳統媒體,更多的電視台、無線電視、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更多的新報紙與雜誌加入市場。此外,還有新媒體的出現:網際網路、MP3、行動電話、電腦遊戲。在二十世紀結束之前,行銷者又玩起了捉迷藏遊戲,拚命想捉住愈來愈難以捉摸的消費者。才一眨眼,我們就看品牌訊息充斥各地,而且經常是以新的形式出現。傳統媒體變出新的選擇──增加贊助、產品置入與名人代言。新的平台也不斷冒出。 

  最後的結果是:資訊爆炸,或是反行銷極端分子口中的「行銷污染」。在《注意力行銷》(Attention!)一書中,作者肯.薩可瑞(Ken Sacharin)觀察到:「的確,人們都認為媒體受到了污染,資訊簡直像垃圾般堆成一團。處於這個資訊時代,雖然我們都希望有所提升,超越這些雜音,然而諷刺的是,最後卻創造了更多垃圾。」  

  這些噪音所導致的後果是,在每天高達一千五百個訊息的砲轟下,消費者已鍛鍊成「廣告退役老兵」。強納森.龐得(Jonathan Bond)與理查.克沈堡(Richard Kirshenbaum)在兩人合著的《在雷達下》(Under the Radar)一書中寫道:「消費者就像蟑螂,我們用行銷術噴灑他們,一開始非常有效。然後,不可避免地,他們逐漸發展出免疫力與抵抗力。」

  消費者別無選擇,只能盡力避免被這些訊息飛彈瞄準。薩可瑞指出,行銷者試圖打破消費者的防禦機制,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創造了更多的噪音污染,結果反而提高了消費者的訊息免疫力:完全是一種糟糕透頂的惡性循環。就像《破繭而出》所提的第七十四個宣言,消費者認為:「我們已對廣告免疫。根本忘了它的存在。」

  想要在這日益複雜的情境中管理傳播產業,就需要徹底了解消費者、傳播管道與品牌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內部關聯。要弄清楚傳播管道對消費者的行為與態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消費者的行為如何衝擊到行銷與品牌活動?以及傳播管道又是如何改變了行銷者與消費者的接觸模式?

  品牌影響力江河日下

品牌真的如此神通廣大?大眾真的這麼容易被操弄?《經濟學人》在二○○一年九月八日,提出一個略微溫和但更顯複雜的事實。「許多領導品牌正遭逢困境,他們的顧客忠誠度和品牌價值正在流失當中。」知名品牌如家樂氏、柯達、萬寶路和雀巢咖啡等,都已經不在排行榜前十名之內。根據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的調查,不到十年前,家樂氏的品牌價值還高居世界第二,如今卻滑落到第三十九。而在二○○○和二○○一年同時入選百大的七十四個品牌當中,也有四十一個品牌的價值是處於衰退狀態,他們的價值總和減少了5%,大約四百九十億美元。

  「品牌」這個概念正在發生變化。不過幾年前,製造業和服務業都還普遍把品牌視為珍貴無價的資產。可口可樂前行銷長瑟吉歐‧柴曼(Sergio Zyman)曾說:「品牌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它賦予產品和服務超乎其本身的重要性。」然而到了今天,這樣的觀點並非全無爭議,品牌擁有者本身對這問題的看法也很分歧。聯合利華(Unilever)董事長奈爾‧費哲羅(Niall FitzGerald)認為:「品牌是信任的寶庫」;雀巢領導人彼得‧布拉貝克(Peter Brabeck)表示:「在技術掛帥與缺乏特色的時代,品牌帶來了溫暖、親密與信任」。另一方面,迪士尼董事長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則形容:品牌是一個「被濫用、枯燥又缺乏想像力」的詞彙。

  品牌正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壓力。這些壓力來自於全球反企業的說客,來自於消費者,來自於零售商,甚至來自於企業內部。與此同時,品牌卻也擁有前所未見的成長和發展潛力,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然而,傳統的品牌建立方法已經失靈,不再像過去那麼有效,可是品牌擁有者卻似乎還不知道,他們應該向誰求救。

 

廣告  維基百科

 

廣告,可以泛指一切不針對特定對象的公告,包括公益廣告、旅遊廣告、商業廣告等等。然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廣告」往往特指商業廣告,即用於推廣貨品、服務、或理念的付費公告。因此,以下所說的「廣告」特指其中的「商業廣告」,即狹義的「廣告」,除非特別說明。

  廣告的目標在於勸說大眾,以引發購買、增加品牌認知、或增進產品的區別性。

  每則廣告由訊息與傳遞訊息的媒介構成。廣告僅是全部行銷(即營銷,市場營銷)策略中的一環。行銷其他方面包括宣傳,工關,推銷,競銷等。

  英文中advertising指整體的廣告行動。而為了達到廣告目的所刊登的每一則廣告則用advertisement這個字表示。

  廣告史

  西方

古代廣告的通常形式是口頭傳播。然而商業性質和政治競選的廣告已經在龐貝的廢墟中有所發現,但還不是最早的。公認的最早的廣告應該是在古希臘發現的《尋奴》。

  當印刷術在15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廣泛運用時,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廣告出現了。英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紙介印刷廣告,當時是用來宣傳販賣教會圖書的。17世紀,廣告開始出現在英國一些每周出版的報紙上,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廣告日益流行起來,成為社會生活和商業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逐漸成為世界廣告大國。

  美國廣告協會對廣告的定義:廣告是付費的大眾傳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傳遞情報,改變人們對廣告商品的態度,誘發其行動而使廣告主得到利益。

  中國

  古代

中國不是現代廣告的發源地,但有廣告性質的宣傳方式很早就出現了。《詩經》的《周頌·有瞽》一章里已有「蕭管備舉」的詩句,據漢代鄭玄注說:「蕭,編小竹管, 如今賣餳者吹也。」唐代孔穎達也疏解說:「其時賣餳之人, 吹蕭以自表也。」可見西周時,賣糖食的小販就已經懂得以吹蕭管之聲招徠生意。而春秋末期孔子的周遊列國也可以說就是一種個人廣告的形式。除了口頭廣告,中國古代最常出現的是懸掛式廣告。北宋時期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描寫了北宋東京繁華的街市景象,裡面的懸掛式廣告隨處可見。 到了清末民初,租界遍地的上海等地區成為中國現代廣告的發達地區。

  改革開放前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為市場經濟的消失(1978年以前,中國大陸實行計劃經濟),現代廣告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現代廣告才出現在中國大陸真正的繁榮,但當時的廣告與外國相比較還有很大距離。中國原有的廣告人材,在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前往港澳台地區發展,加上從海外歸來的學子,廣告業的發展也蓬勃得多了。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這些廣告上的新概念亦漸漸地影響著中國大陸的民眾。現今,中國大陸的各種廣告也逐漸地走向了專業化,也誕生了諸多廣告傳媒公司。

  現今

在現今的中國大陸,各種類型的廣告(主要是商業廣告)已經很泛濫,大量良莠不齊的廣告通過各種媒介傳播(電視、網際網路、報紙、雜誌、傳單、行動電話短訊息、海報、廣告牌等)。在電視方面,不僅中國的官方媒體CCTV每天都會收費地播出大量的廣告(商業、公益、預告、宣傳廣告等),而且中國大陸的眾多地方媒體、交通工具移動電視[1]也是如此,其中也不乏有許多虛假的、具有欺騙性質的廣告[2]。眾多的中國公司、企業、商家等往往會花費高昂的廣告費用在收視率很高的電視媒體上(如中國大陸CCTV、香港鳳凰衛視)播出他們的廣告達到宣傳產品的目的,電視台往往稱這些公司、企業為「某欄目、節目的贊助商」。廣告也是許多電視媒體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在現今中國的大多數城市,在其大街小巷有種類繁多的廣告,有些是通過正規渠道宣傳(例如海報,大型廣告牌,大型LED顯示屏、公車車身廣告等),也有些被稱為「小廣告」,中國的「小廣告」大多都自由張貼、刻寫在街道的牆壁上,一些「小廣告」公司(大多為未經註冊的非法公司)則在街頭分發紙質的小廣告,還有的(例如泛濫的「辦證刻章」)則在街道的牆壁上蓋章來宣傳廣告。

  在中國大陸也有一些被政府視為非法、反動的政治廣告在傳播(在街道張貼、網路電子郵件等)

  分類

由於分類的標準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各異,導致廣告的種類很多。

最常見、最簡單的分類標準,就是以傳播媒介為標準對廣告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報紙廣告、雜誌廣告、電視廣告、電影廣告、幻燈片廣告、包裝廣告、廣播廣告、海報廣告、招貼廣告、POP廣告、交通廣告、直郵廣告、電郵廣告、互動廣告等。隨著新媒介的不斷增加,依媒介劃分的廣告種類也會越來越多。

以廣告傳播範圍為標準,可以將廣告分為國際性廣告、全國性廣告、地方性廣告、區域性廣告。

以廣告傳播對象為標準,可以將廣告分為消費者廣告和商業廣告。

以廣告主為標準,基本上可以將廣告分為一般廣告和零售廣告。

以手法、內容為主的可分為資訊式廣告和透導性廣告。

  廣告的形式

普遍商業廣告媒介包括:廣告欄,印刷傳單,廣播,電影和電視廣告,網路橫幅,網頁彈出式廣告,空中廣告,公共汽車站台,雜誌,報紙,推銷員工,公共汽車側身,計程車車身,日常用品,商品標籤,音樂和視頻,以及某些票券背面等等。廣告主願意付費以宣傳其企業和商品達到其預期目的的任何媒介都是廣告的形式。

而廣告主的產品定位則通過廣告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如:單位代碼你,都沒某些廣告只刊載在娛樂性媒體上,促成消費者在養成的潛意識指導下購買商品。

  電視商業廣告

電視廣告CF(Commercial Film)一般是面向消費市場的最大兼最有效的廣告形式。這也說明了必須出高價費用才能通過電視網路在重要黃金時段播放廣告。

網際網路上的廣告是一種新近興起的形式。網路上的廣告空間費用多少並非是由網頁的訪問率決定的。電子郵件(E-mail)廣告是另一種網路廣告形式。但未經允許的電子郵件廣告,通常被稱為「垃圾郵件」,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某些公司現在甚至已經提議,將本企業的廣告和企業標識置於火箭推進器和國際太空站上,在外太空做廣告。

不付費廣告(也稱口頭宣傳)能夠使商品以最小的支出達到最大的暴光率。個人建議形式(和朋友一起帶來成為該品牌的忠誠者,在愛好者中間出售相宜的商品),重複的對話傳播形式,甚至讓該品牌名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慣用詞彙(如康師傅成為方便麵的代名詞),這些看似簡單卻對企業形象和產品銷售有關鍵影響的細節,需要廣告主付出巨大的努力。

  爭論的焦點

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10年4月1日)

請協助添加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廣告日益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關於廣告的利弊引起了諸多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廣告的潛意識養成(Manipulation)和信息洪流(Information)兩個方面。

  目標

廣告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刺激甚至創造對某一產品,服務和想法的需求或者態度改變。除了廣告,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還有價格和替代品。廣告要達到目的的主要途徑是創造產品品牌。當足夠的品牌忠誠度建立之後,不用花費過多的廣告費用卻將使消費者很容易忽視本產品的價格,忽視競爭對手的產品,只關注本品牌的產品,並且很高興向該企業提供建議和意見。也就是說該企業擁有了品牌特權,只要該品牌一在消費者頭腦中掠過,很快他們就把該品牌和企業生產的一系列產品聯繫起來,並且和其他的產品區分開來。耐吉,比如說,這個品牌就象徵了年輕活力的運動系列產品。最成功的品牌建設是將該品牌名稱和標識融入日常生活中,融入生活用語中,成為一類產品的代名詞。

品牌建設的程度大小與否取決於產品和市場。比如說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本地人通常把含氣軟飲統稱為Coke(Coke為可口可樂於1945年註冊的商標[3]),不管這種飲料是不是可口可樂的出品。

然而,品牌最大的危險就是當品牌變得家喻戶曉之後,進入了每個人的日常用語之中,以至於品牌商標很容易失去保護。阿司匹林(aspiri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他的目標包括短期或長期的銷售增長、市場分額、盈利、產品信息以及觀念態度的改變。

  技術手段

反覆宣傳

信息洪流

質量證明

品牌社團

兌現口號

爭論

潛意識養成

  內容編寫技巧

生活方式

認同感

性感

恐懼心理

名人

科學證明

幽默感

比較心理

  著名人物

大衛·奧格威代表作:《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威廉·伯恩巴克

李奧·貝納

詹姆斯·韋伯·揚

雷蒙·羅必凱

泰德·達比斯

  大型市場傳播集團

自1970年代開始,廣告業出現了不同的聯盟及併購,隨之而來的,是大型市場傳播集團的誕生。市場傳播集團內除了廣告公司,也包括媒介公司、工關公司及其他相關公司,目的除了控制成本,也為了加強議價能力及整合性。傳播集團的成效向來有不同的意見,但無可置疑,這大大改變了多年來廣告業的生態。

Interpublic 旗下包括FCB、Lowe及McCann-Erickson

Omnicom集團 旗下包括BBDO、DDB及TBWA

陽獅 旗下包括李奧貝納、陽獅(Publicis)及盛世(Saatchi & Saatchi)

WPP集團 旗下包括Grey、JWT、Ogilvy and Mather、Bates 及Y&R

Havas集團,法國第二大的傳播集團,包括有Euro RSCG廣告公司、Arnold、Media Planing Group、Havas等廣告公司。

  相關

廣告角色列表 (英語)

廣告節和廣告獎項

廣告倫理學

行銷

電視廣告

資訊型廣告

橫額

海報

宣傳單張

置入性行銷

  參考來源

^ [1]公交車車載電視廣告太多

^ [2]高新區樓盤百商又一城標榜政務區 虛假廣告誤導購房者

^ Coca-Cola History - Invention of Coca-Cola. The Great Idea Finder [2009-05-29] (英文).

  外部連結

廣告教育基金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B%A3%E5%91%8A

 

廣告

 

所謂廣告,從漢語的字面意義理解,就是“廣而告之”,即向公衆通知某一件事,或勸告大衆遵守某一規定。但這並不是廣告的定義,而是對廣告的一種廣義的解釋,說明廣告是向大衆傳播信息的一種手段。從狹義解釋,廣告則是一種付費用的宣傳。

  廣告一詞,據考證是一外來語。它首先源于拉丁文AdA verture,其意思是吸引人注意。中古英語時代(約公元1300—1475年),演變爲Advertise,其含義衍化爲“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別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直到17世紀末,英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活動。這時,廣告一詞便廣泛地流行並被使用。此時的“廣告”,已不單指一則廣告,而指一系列的廣告活動。靜止的物的概念的名詞AdverA tise,被賦于現代意義,轉化成爲“Advertising”。就古代中國而言,廣告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在1906年(光緒32年)刊行的《政治官報章程》。該章程對當時的銀行和實業團體通過報紙做廣告的事宜作了規定:“如官辦銀行、錢局、工藝陳列各所,鐵路礦務各公司及經農工商部注冊各實業均准送報代登廣告,酌照東西各國官報廣告辦理”。而曾是中國文化附庸的日本則在1872——1877年左右就使用了“廣告”一詞。據此,中國“廣告”一詞是開埠後的“舶來品”,並極有可能是從日本引進或移植的。

  廣告的定義甚多:

  中國1980年出版的《辭海》給廣告下的定義是:“向公衆介紹商品,報導服務內容和文藝節目等的一種宣傳方式,一般通過報刊、電臺、電視臺、招貼、電影、幻燈、櫥窗布置、商品陳列的形式來進行。”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廣告的解釋是:“廣告是傳播信息的一種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銷商品、勞務,影響輿論,博得政治支持,推進一種事業或引起刊登廣告者所希望的其他反應。廣告信息通過各種宣傳工具,其中包括報紙、雜志、電視、無線電廣播、張貼廣告及直接郵送等,傳遞給它所想要吸引的觀衆或聽衆。廣告不同于其他傳遞信息形式,它必須由登廣告者付給傳播信息的媒介以一定的報酬。”

  美國小百科全書的解釋是:“廣告是一種銷售形式,它推動人們去購買商品、勞務或接受某種觀點。廣告這個詞來源于法語,意思是通知或報告。登廣告者爲廣告出錢是爲了告訴人們有關某種産品、某項服務或某個計劃的好處。”美國人格林沃爾德在1973年出版的《現代經濟詞典》一書中,對廣告一詞作了如下解釋:“廣告是爲了達到增加銷售額這一最終目的而向私人消費者、廠商或政府提供有關特定商品、勞務或機會等消息的一種方法。它傳播關于商品和勞務的消息,向人們說明它們是些什麽東西,有何用途,在何處購買以及價格多少等細節。”

   廣告的廣義定義,有各種說法。例如,美國《廣告時代周刊》在1932年曾經征求廣告定義,最後確定爲:“個人、商品、勞務、運動以印刷、書寫、口述或圖畫爲表現方法,由廣告者出費用作公開宣傳,以促成銷售、使用、投票或贊成爲目的。”

  美國廣告主協會對廣告下的定義是:“廣告是付費的大衆傳播,其最終目的爲傳遞情報,變化人們對廣告商品之態度,誘發行動而使廣告主得到利益。”

   社會學家、評論家艾君在1994年由現代出版社出版的《當代生意經》對于廣告概念問題這樣闡述,讀完一些挂廣告定義,你不難發現有的還可以說是個較爲完整的定義,有的則只是對廣告的簡單判斷。更值得商榷的是有的定義還沒有解釋清楚廣告是怎麽回事,解釋中又重複出現了“廣告”之詞。或將廣告當成修飾詞語出現,如廣告語,廣告客戶、廣告者、廣告信息……這好比張三問李四:“什麽叫藝術?”李四答:“由藝術家創作或表演的作品……”。人們便會問:沒有講明藝術的定義,不知道什麽叫藝術,怎麽會出現藝術家?

   艾君認爲,在弄清廣告定義之前,首先要看看生活中的廣告活動是怎樣運轉的。他解讀爲,組織或個體(廣告主)爲了目的(樹立形象、推銷産品、求購、聲明、招生、求職等)依靠(付出費用)確定媒體,按規定時間、要求,真實地傳播信息的活動。從廣告運轉的規律、程序,艾君爲廣告下這樣一個定義:

   廣告,即確定的組織或個人爲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費用,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體,將真實信息傳播出去的一種交流活動。(1994年,現代出版社《當代生意經》165頁,艾君著)

   他認爲,這個定義從實踐中來,必然能反映廣告的本質屬性,也能夠解釋通除商業廣告之外的一些廣告現象。如“征婚啓事”、“政府通告”、“聚會通知”等一些與經濟無關的公益廣告。

還有下述提法,廣告是:“被法律許可的個人或組織,以償款的、非個人接觸的形式介紹物品、事件和人物,借此影響公衆意見、發展具體的事業。”

“凡是以說服的方式(不論是口頭方式或文字圖畫方式),有助于商品和勞務的公開銷售,都可以稱爲廣告。”

“廣告是有計劃地通過各種媒體介紹商品和勞務,借以指導消費,擴大流通,促進生産,活躍經濟,建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手段。”

“廣告能直接發生銷售的效果,確立商品和制造者的聲譽,並能擴展市場,排除障礙。”

“廣告是廣告主有計劃地通過媒介體傳遞商品或勞務的信息,以促進銷售的大衆傳播手段。”

“廣告是一種說服性的武器。”

“廣告是一種傳播信息的說服藝術。”

“廣告是有計劃地通過媒體向所選定的消費對象宣傳有關商品或勞務的優點和特色,喚起消費者注意,說服消費者購買使用的宣傳方式”。此種解釋可使初學者注意到廣告的幾個關鍵問題:

(1)如何了解商品或勞務的優點、特色。(廣告內容)

(2)如何選定消費對象。(廣告對象)

(3)如何向選定的消費者廣而告之。(廣告手段)

(4)如何喚起消費者注意。(廣告技巧)

(5)如何說服消費者購買使用。(廣告目的)

廣告工作者對這五個問題了解後,會有助于設計制作和刊播出有效的廣告。

  廣告的定義,至今尚無統一的解釋,初學者不必急于對此求得確切答案。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播信息手段的多樣化,廣告的定義,其內涵與外延也將不斷變化。

  廣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其定義的特性範圍也是不一樣的。

  廣義廣告的主要特點是,廣告的內容和對象都比較廣泛,包括盈利性廣告和非盈利性廣告。經濟廣告是爲了推銷商品和勞務,獲取利益,屬盈利性廣告;非經濟廣告則是爲了達到某種宣傳目的,屬非盈利性廣告。非盈利性廣告的例子很多,如西方國家的競選廣告,屬政治宣傳廣告,中央電視臺的“廣而告之”節目屬于道德教育廣告,而中國古代設置烽火臺,當國家受到外來入侵時,在烽火臺上燃起狼煙,以召喚各方諸侯前來支援,屬于軍事廣告。

  狹義廣告是指盈利性廣告,或稱經濟廣告或商業廣告,如報刊、電臺和電視臺的廣告節目,以及招貼、幻燈、櫥窗布置和商品陳列等。狹義廣告的定義爲:“廣告是廣告主以付費的方式,通過公共媒介對其商品或勞務進行宣傳,借以向消費者有計劃地傳遞信息,影響人們對所廣告的商品或勞務的態度,進而誘發其行動而使廣告主得到利益的活動。”這樣的盈利性廣告的定義,說明了如下問題:

(1)廣告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

(2)廣告活動的主體是廣告主,而廣告活動的對象是廣大消費者;

(3)廣告活動是通過大衆傳播媒介來進行的,而不是面對面的傳播,如推銷員的推銷;

(4)廣告活動的內容是經過有計劃地選擇的商品或勞務信息;

(5)廣告活動的目的,是爲了促進商品或勞務的銷售,並使廣告主從中獲取利益。

  廣告 - 要素

商業盈利性廣告的定義,是從廣告的動態過程來說明廣告是一種促銷商品的傳播手段的。對于具體的某一則廣告而言,它僅是廣告活動的結果或表現。

  對于一則具體的廣告,它有這樣一些基本要素:(1)廣告主;(2)信息;(3)廣告媒介;(4)廣告費用。所謂廣告主,即進行廣告者,是指提出發布廣告的企業、團體或個人。如工廠、商店、賓館、飯店、公司、戲院、農場、個體生産者、個體商販等。

  信息是指廣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商品信息、勞務信息、觀念信息等。商品和勞務是構成經濟市場活動的物質基礎。商品信息包括産品的性能、質量、産地、用途、購買時間、地點和價格等。勞務信息包括各種非商品形式的買賣或半商品形式的買賣的服務性活動的消息,如文娛活動、旅遊服務、理發、浴室、照像、飲食以及信息咨詢服務等行業的經營項目。觀念信息是指通過廣告活動倡導某種意識,使消費者樹立一種有利于廣告者推銷其商品或勞務的消費觀念。諸如旅遊公司印發的宣傳小冊子,不是著重談其經營項目,而是重點渲染介紹世界各地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迹和異土風情,使讀者産生對自然風光和異域風情的審美情趣,從而激發他們參加旅遊的欲望。再如有些大型企業的企業形象廣告,也並不著眼于介紹其産品性能,而是不厭其詳地介紹其企業的悠久曆史、先進的設備、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現代化的管理,從而誘發人們産生“這樣的企業的産品必定是優質名牌”的觀念,進而産生消費定向。廣告的觀念信息,其實質也是爲了推銷其勞務或商品,只是采取了不同的表現手法。

  廣告活動是一種有計劃的大衆傳播活動,其信息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技術手段,才能得以廣泛傳播。廣告媒介就是這種傳播信息的中介物,它的具體形式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國外把廣告業稱爲傳播産業,因爲廣告離開媒介傳播信息,交流就停止了。可見廣告媒介的重要性。

  所謂廣告費,就是從事廣告活動所需付出的費用。廣告活動需要經費,利用媒介要支付各種費用,如購買報紙、雜志版面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購買電臺、電視的時間也需要支付費用。即使自己制作廣告,如布置櫥窗、印刷招貼和傳單等等,也需要一定的制作成本。廣告主進行廣告投資,支付廣告費用,其目的是要擴大商品銷售,獲得更多利潤。爲了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在進行廣告活動時,要編制廣告預算,有計劃地進行廣告活動,以節約廣告費開支,獲取最佳廣告經濟效益。

  廣告 - 宣傳

廣告是一種傳播方式或傳播活動。在社會中同樣普遍存在的另一種傳播方式或傳播活動,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宣傳”。在廣告業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之前,廣告與宣傳這兩種傳播活動,似乎難以區分,公衆都將宣傳視作廣告,或視廣告爲宣傳。

根據《辭源》的解釋,宣傳是用語言或文字公告大衆。與廣告並無什麽區別。但現在普遍認爲,宣傳和廣告有明確的區別。

  所謂宣傳,就是持有一定的社會政治立場的人——宣播者,通過大衆傳播媒體,將自己所信仰或支持的政治主張公布于世,以謀求激起大衆的思想感情,使之采取一定的行爲和表示一定的態度,支持宣播者的政治立場。宣傳的主要特征,是其所特有的煽動性和政治目的性。它的最根本目的,是爲宣播者謀取政治利益服務。宣傳不需要付費用,它的目的也不一定是爲了推銷商品或勞務。

廣告是以廣告主的名義,通過大衆傳播工具,傳播商品或服務的優點、特色和顧客所能獲得的利益,謀求激起大衆的購買欲望。廣告是以擴大商品銷售爲目的的,是要支付費用的。這一點是與宣傳的重要區別。

  將宣傳與廣告的區分歸結于政治動因和經濟動因,把宣傳歸諸謀求政治利益,把廣告歸諸謀求經濟利益,這樣做更符合實際。這樣,西方社會的競選活動和存在于現實社會中的普法活動,歸類爲宣傳;而爲推銷商品和勞務所進行的種種活動,應歸類爲廣告。廣告不能使大衆采取一致的行爲和表示一致的態度,這是它同宣傳之間的區別,但是,在廣告顧及到消費者的直接的和切身的利益並對這種利益作出承諾之後,即可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行動。

在這裏,“顧及到消費者的直接的和切身的利益,並對這種利益作出承諾”這一句話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指導廣告主在進行廣告活動時,應該重點說明所銷售的商品或所提供的勞務對消費者有什麽樣的好處。或者,應該讓消費者明白,購買了這種商品或勞務之後,自己會得到什麽利益。例如,有一個關于冷暖風機的廣告,其廣告詞這樣說:“調節氣溫,使炎熱的夏天變得涼爽,使寒冷的冬天變得溫暖。”就不如改爲:

  “您家購用後,夏天滿室清涼,使您不覺炎熱;冬天全室溫暖,使您不感天寒。”這樣,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讓消費者感到自己所能得到的利益,從而産生購買欲望。

  在社會工業化早期,市場中的很多新産品,都是在爲生産而生産的情況下生産出來的。生産廠商並不先調查消費者是否需要,而是僅僅依照本身所具備的條件和想法,制造新産品供應上市。這時,消費者也由于剛剛接觸到工業社會,因對許多新商品感到好奇而購買,並不計較買了之後,能得到什麽利益。在那時,買賣雙方都帶有盲目性。可是,在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新商品充斥市場,形形色色的商品相互競銷。在這時期,只有那些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的新商品,才能激起消費者産生購買欲望。

  于是,“賣方市場”轉化爲“買方市場”,新的商品轉而爲“滿足市場需要而生産”。這些爲市場而生産的新商品,都是經過市場調查,爲消費者所需要的。正因爲如此,更需要在廣告上說明消費者所能得到的利益,否則,便吸引不了消費者的注意。

  事實上,現階段的宣傳亦需要顧及到宣傳對象所能得到的利益。如西方國家的競選活動,競選人總是要以滿足選民的利益作爲承諾。不過,這種在政治宣傳中所要顧及的利益承諾是屬于遠期性的,類似于支票中的遠期承兌支票。而在廣告中,任何利益承諾都必須是即期性的,是在顧客購買了商品之後,馬上即可獲得的利益。

  廣告 - 原則

正因爲如此,廣告活動必須遵守一些最基本的原則。這些原則是:

(1)真實性原則;

(2)主題鮮明性原則;

(3)計劃性原則;

(4)藝術性原則;

(5)思想性原則。

(1)真實性原則,主要是指對廣告所傳播的經濟信息要真實的要求。廣告文稿要真實准確,客觀實在,要言之有物,不能虛誇,更不能僞造虛構。

(2)主題鮮明原則,也就是在進行産品宣傳時,要突出産品的特性,而切忌一些與主題無關的詞語和畫面,避免不著邊際的空談。對于具體的廣告産品,在進行市場定位之後,要旗幟鮮明地貫徹廣告策略,有針對性地對廣告對象進行訴求,做出符合事實的頗有吸引力的承諾。

(3)計劃性原則,具體指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廣告宣傳活動的計劃性,二是廣告制作的計劃性。前者是指廣告活動必須有計劃地與廣告主的商品生産和銷售計劃結合在一起,成爲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有機整體,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後者是指廣告制作必須有計劃地進行,廣告從設計、制作到刊播都必須按計劃工作。商業廣告是市場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爲了創作好廣告,必須對市場進行廣泛的調查、分析和預測;爲了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和欲求,必須了解和掌握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和購買習慣;爲了配合市場營銷活動,必須掌握市場營銷規律。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有一個完整的廣告計劃。

(4)藝術性原則,是指爲了加強廣告的感染力,激發人們的審美情趣,從而引發人們的興趣和欲求,在廣告創作中進行必要的藝術誇張,以增強消費者的印象。廣告的真實性、思想性、主體鮮明性要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廣告是傳播經濟信息的藝術作品。要運用美學原理,通過美術、攝影、歌曲、音樂、詩詞、戲劇、舞蹈、文藝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表現廣告主題,以其藝術性來增強廣告的趣味性、欣賞性。這樣既豐富了文化生活,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加強了廣告的感染力,提高了廣告效果。

(5)思想性原則,是指廣告內容與形式要健康。廣告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而且也是一種政治宣傳活動。廣告主題和藝術形式必然涉及宣傳什麽鼓勵什麽等社會問題,所以廣告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還要負起社會責任。因此,廣告絕不能以色情的和頹廢的內容來吸引消費者注意,誘發他們的購買興趣和購買欲望。思想性作爲廣告的靈魂,通過獨特的形式和藝術手法表現出來,思想性寓于廣告藝術性之中。 

  廣告 - 曆史

  世界上最早的廣告

廣告是商品經濟的産物,自從有了商品生産和交換,廣告也隨之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廣告是通過聲音進行的,叫口頭廣告,又稱叫賣廣告,這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廣告形式。早在奴隸社會初期的古希臘,人們通過叫賣販賣奴隸、牲畜,公開宣傳並吆喝出有節奏的廣告。古羅馬大街上充滿了商販的叫賣聲。古代商業高度發達的迦太基——廣大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區,就曾以全城無數的叫賣聲而聞名。

商標字號也是古老的廣告形式之一。商店的字號起源于古城龐貝。在古羅馬帝國,人們用字號標記來做角鬥和馬戲團表演的廣告。商標字號都是象征的,如古羅馬的一家奶品廠就以山羊作標記;一條騾子拉磨盤表示面包房;而一個孩子被鞭子抽打則是一所學校采用的標記。在中世紀的英國,一只手臂揮錘表示金匠作坊;三只鴿子和一只節杖表示紡線廠。倫敦的第一家印地安雪茄煙廠的標記,是由造船木工用船上的桅杆雕刻出來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廣告的國家之一。早在西周時期,便出現了音響廣告。《詩經》的《周頌·有瞽》一章裏已有“蕭管備舉”的詩句,據漢代鄭玄注說: “蕭,編小竹管, 如今賣餳者吹也。”唐代孔穎達也疏解說:“其時賣餳之人, 吹蕭以自表也。”可見西周時,賣糖食的小販就已經懂得以吹蕭管之聲招徠生意。

在中國古代繼音響廣告之後而出現的則是“懸幟”廣告。《韓非子·外儲說》說到“宋人有詁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爲酒甚美,懸幟甚高著。”這是中國酒家和酒旗最早的記錄。酒店開設在固定場所,爲了招徠顧客,抛出“一面酒旗,這也就是吸引主顧的廣告形式。這種形式後來沿用不斷,如唐代張籍有“高高酒旗懸江口”,杜牧有“水林山郭酒旋風”等詩句。《水滸傳》裏也有這樣描繪:“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迹:‘三碗不過崗’。”《元曲·後庭花》中“酒店門前三尺布,過來過往尋主顧”,不但說明了酒旗的尺寸,還說明了酒旗的作用。除了酒旗外,其他行業也有各種標志性的廣告形式。據《費長房》中說“市有老翁賣藥,懸壺于肆頭”。就是用胡蘆作爲藥鋪的象征性標志,懸挂街頭或藥鋪的門前。這裏的“懸旗”、“懸壺” 給人以非常醒目的視覺效果,用現代話說,就是“招牌廣告”。

  印刷術的發明開創了廣告的新紀元

中國畢升最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最早的工商業印刷是北宋時期(公元960年—l127年)濟南劉家針鋪的廣告銅版,現存于上海博物館。這是至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廣告物。印刷術從中國傳到西方後,使西方廣告進入了新的階段。

1473年英國第一個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許多宣傳宗教內容的印刷廣告,張貼在倫敦街頭,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廣告,比中國北宋劉家針鋪印刷廣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國尼古拉斯·布朗和托瑪斯·珂切爾創辦了第一份英文報紙《每周新聞》(Weekly News)在倫敦出版。在這一年中,有一則書借廣告。 1650年在有關“國會的幾則訴訟程序”一欄裏,登出某家12匹馬被盜的尋馬懸賞啓事。以後,在1710年阿迪遜和斯提爾又在《觀察家》雜志中刊登了有關推銷茶葉、咖啡、巧克力、書刊、房産、成藥拍賣物品、以及轉讓物品的廣告。

美國獨立前,于1704年4月24日創辦的第一家報紙《波士頓新聞通訊》(Boston News Letter)就刊登了一則向廣告商推薦的報紙爲宣傳媒介的廣告。被認爲是美國廣告業之父的本傑明·富蘭克林, 1729年創辦的《賓夕法尼亞日報》,把廣告欄放在創刊號第一版社論的前頭。首次刊登的是一則推銷肥皂的廣告。在整個殖民地時代美國的報紙中,《賓夕法尼亞日報》的發行量和廣告量上都居首位。在這家報紙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有推銷船舶、羽毛制品、書籍、茶、等商品的廣告。富蘭克林既是一個廣告作家,又是廣告經理和推銷員,他所選寫的一篇最著名的廣告作品要算爲賓夕法尼亞壁爐廠所作的推銷廣告了。這種壁爐後來定名爲“富蘭克林爐”。

  廣告是這樣寫的:

帶有小通風孔的壁爐能使冷空氣從每個孔源鑽進室內,所以坐在這通風孔前是非常不舒服並且是危險的——而尤其是婦女,因爲在家裏靜坐的時間比較長,經常因爲上述原因致使頭部受風寒、鼻流清涕,口眼歪斜,終至延及下頜、牙床,這便是北國好多人滿口好牙過早損壞的一個原因。 從上述的廣告裏可以看到:富蘭克林和當代巧妙的廣告作家一樣,強調使用産品的收益,而不是單純介紹産品。

到1830年,美國已有l200種報紙,其中65種是日報。許多報紙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廣告。從1830年—1850年間是便士報時代,因爲每份售價一便士,價格低廉,銷路增加,對廣告的效力,也相應提高。在報紙廣告盛行的同時,雜志廣告也不斷增加,並出現了廣告代理商和廣告公司。

  現代廣告業的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大生産的出現,商品生産的高度發展,交換規模龐大,市場擴展到世界範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加上科學技術的昌盛,廣告可以利用各種先進媒體與技術傳遞經濟信息、促進銷售,已成爲發達國家工商企業的重要推銷手段。但在廣告中也不斷出現弄虛作假、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因此,各國制訂了有關法令,建立了有關組織加以監督。1938年創立的國際廣告協會,是一個國際性組織,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2640名個人會員和大批企業會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于競爭進一步加劇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推動了廣告業的迅速發展。電視機、錄象機、玻璃屏幕投影電視、印刷油墨、紙張、複印技術和彩色印刷方面的重大改進,各種雜志、報紙的大量增加,電子廣告、霓虹廣告、路牌廣告、街車廣告、售點廣告、郵遞廣告及廣告書刊大量湧現,使現代廣告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美國人說:“你隨便拿起一份報紙或雜志,打開電視,拆閱郵件,甚至走在路上,接一個電話,都會受到廣告的疲勞轟炸”。僅 1946到1959年,美國廣告業就增加了2倍,這個時期廣告業務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個國民收入增長的速度,購買廣告工具的資金有了明顯的增長。七十年代以後發展更快,據統計,美國1977年在廣告上的費用高達370億美元,在每一元銷售額中約有三分錢是用于廣告費用。目前,美國注冊的廣告公司有3800 多家,工作人員20萬,占中國人口的千分之一,總投資額153億美元,占全世界廣告業的首位。

  廣告 - 本質

廣告的本質有兩個,一個是廣告的傳播學方面,廣告是廣告業主達到受衆群體的一個傳播手段和技巧,另一個指廣告本身的作用是商品的利銷。總體說來,廣告是面向大衆的一種傳播;藝術的高雅性決定了它的受衆只能是小衆,而不是絕大多數人。

   所以成功的廣告是讓大衆都接受的一種廣告文化,而不是所謂的脫離實際的高雅藝術。廣告的效果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它究竟是不是成功。腦白金的廣告是成功的,因爲它的禮品觀念定位在打工階層是非常成功的,市場的銷售份額也說明了這一點。可從根本上來說,因爲它的廣告中沒能與保健品的觀念和功能聯系起來,導致它只可能短期成功的。

  廣告 - 特點

 廣告不同于一般大衆傳播和宣傳活動,主要表現在:

1.廣告是一種傳播工具,是將某一項商品的信息,由這項商品的生産或經營機構(廣告主)傳送給一群用戶和消費者;

2.做廣告需要付費;

3.廣告進行的傳播活動是帶有說服性的;

4.廣告是有目的、有計劃,是連續的;

5.廣告不僅對廣告主有利,而且對目標對象也有好處,它可使用戶和消費者得到有用的信息。

  廣告 - 分類

由于分類的標准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各異,導致廣告的種類很多。

以傳播媒介爲標准

報紙廣告

雜志廣告

電視廣告

電影廣告

網絡廣告

包裝廣告

廣播廣告

招貼廣告

POP廣告

交通廣告

直郵廣告

隨著新媒介的不斷增加,依媒介劃分的廣告種類也會越來越多。

以廣告目的爲標准

産品廣告

企業廣告

品牌廣告

觀念廣告

以廣告傳播範圍爲標准

國際性廣告

中國性廣告

地方性廣告

區域性廣告

以廣告傳播對象爲標准

消費者廣告

企業廣告

以廣告主爲標准

一般廣告

零售廣告

  廣告 - 形式

通過報刊、廣播、電視、電影、路牌、櫥窗、印刷品、霓虹燈等媒介或者形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刊播、設置、張貼廣告。具體包括:

(一)利用報紙、期刊、圖書、名錄等刊登廣告;

(二)利用廣播、電視、電影、錄像、幻燈等播映廣告;

(三)利用街道、廣場、機場、車站、碼頭等的建築物或空間設置路牌、霓虹燈、電子顯示牌、櫥窗、燈箱、牆壁等廣告;

(四)利用影劇院、體育場(館)、文化館、展覽館、賓館、飯店、遊樂場、商場等場所內外設置、張貼廣告;

(五)利用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設置、繪制、張貼廣告;

(六)通過郵局郵寄各類廣告宣傳品;

(七)利用饋贈實物進行廣告宣傳;

(八)利用網絡Email、BANNER等進行廣告宣傳,數據庫營銷的一種

(九)呼叫中心,數據庫營銷的一種

(十)利用短信(sms)、彩信進行廣告宣傳,數據庫營銷的一種

(十一)利用其他媒介和形式刊播、設置、張貼廣告。

  廣告 - 作用

①宏觀上溝通産供銷,加速流通,促進經濟發展;

②對消費者而言,廣告引導刺激需求、滿足消費者需求:首先,廣告向消費者提供豐富的信息,引導、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其次,廣告能改變消費觀念和消費心理,影響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爲。最後,廣告是消費者進行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謀。

③對廣告主而言,廣告是企業營銷的重要手段,廣告推動整個企業的運行發展:首先,廣告對企業維持現有市場占有率和擴大市場占有率起著關鍵作用。其次,廣告促進和支援了企業的人員促銷。再次,廣告對推銷企業積壓商品有一定作用。最後,廣告有助于企業形象的建立。

④廣告在社會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首先,美化社會環境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其次,傳播高尚觀念,培養人們正確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情操。再次,傳播政策信息,協助政府工作。最後,推動大衆傳播事業發展。

  廣告 - 傳播要素

一類是基本要素,又稱爲顯性要素。它通過信源、信息、媒體、通道、對象和反饋,擴大廣告文化的氛圍,強化廣告的全面功能。

另一類是隱性要素。它通過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時空環境、文化背景、權威意識進一步拓寬廣告文化的功能。構成廣告文化顯性要素的新源,是指信息的發布來源,即廣告客戶,要發布廣告信息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主要是公司和企業。

顯性要素中的信息,是指廣告客戶要向消費者宣傳的商品、勞務、觀念或公共關系等方面的信息。顯性要素中的媒介,是指以記錄和保存廣告信息並隨後由其重現廣告信息的載體。媒介與廣告信息密不可分,離開了媒介,廣告信息就不存在,就談不上廣告信息的交流和傳播。顯性要素中的信道,是指信息傳遞的途徑、渠道。不同的廣告信息可以選擇不同的廣告媒體。如廣告信息是文字類,可以選擇印刷媒體;如廣告信息是聲像,就要選擇電子媒體等等。顯性要素中的受衆,是指廣告信息的接受者和利用者,即特定的廣告對象。顯性要素中的反饋,是指廣告對象接受廣告信息後的反應。在傳播過程中,這是一種信息回流。廣告傳播者可以根據反饋來檢驗廣告宣傳的效果,並根據反饋的信息來調整改進自己的廣告活動。

  廣告 -  中國廣告問題

  其一,是如何維護産業持續發展的問題。由于世界整體經濟疲軟,網絡泡沫的破碎,以及9.11事件的波及,全球的廣告業都在衰退。據說,美國廣告今年頭一次出現負增長,這是40年從來沒有過的。亞洲的廣告更是不堪一擊,有的國家和地區甚至連增長也沒有。雖然對外公布數字說我國廣告在此情況下還是有9%的增長,但這個9%裏面也有泡沫,實際上打多少折,誰也不知道,維持産業持續發展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問題。

  其二,是廣告從業人員素質方面的問題。我國廣告業的隊伍還比較年輕,專業廣告出身的人還比較少,一般都是工藝美術界轉行而來,專業性不強,中國的本土廣告企業還面臨著廣告專業人才、國際化經驗和資金不足與管理相對落後等問題。

  其三,廣告業學術研究發展還不夠,中國比較深入的廣告市場和經營研究從現階段來看,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數據支持,還都處在較低水平。最後,目前在中國廣告産業中,還存在著競爭無序、本土廣告公司發展緩慢且規模較小、4A本土運作力度不大以及廣告行業相關的法規不健全等問題。

  廣告 - 中國廣告之最

中國最早的廣告記載出現于戰國時代宋國韓非子的《外儲說右上》“宋人沽酒者 升概甚平 遇客甚謹 爲酒甚美 懸幟甚高著”。

中國最早對“口頭廣告”的記載出現于南宋孟元春的《東京夢華錄》中。

中國現存最早的實物廣告是宋代“濟南劉家工夫針鋪”的“白兔搗藥”針的廣告牌。

中國現存最早的印刷廣告的銅板是宋代“濟南劉家工夫針鋪”的“白兔搗藥”針的廣告牌。

中國現存最早的廣告語是“收買上等鋼條,夷做工夫針”“不誤完院使用,客轉興販”(宋代“濟南劉家工夫針鋪”的“白兔搗藥”針廣告)。

中國最早的報刊是唐朝早期,《邸報》有官方主辦,主要內容是發布皇帝詔書、命令、皇室動態,以及封建王府官員的升遷罷黜、任免、賞罰等方面的消息。明代使用活字排版.清代將其改爲《京報》。

中國現存最早有廣告的報紙是1872年4月30日創刊于上海的《申報》,當時以油光紙鉛字排印。

中國現存最早的報紙廣告是《申報》上的“全泰盛信局啓,衡隆洋貨號啓,縵雲閣啓”,上海圖書館收藏。

中國現存最早的報紙廣告廣告價格是每50字第一天250文銅錢(作價2角5分),第二天至第七天1角5分,第8天1角3分5。

中國最早的印刷廣告出現在1904年的《東方雜志》中。

中國最早的“廣告”一詞出現在1906年的《政治官報章程》中。

中國最早的車身廣告出現在1908年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上。

中國最早的廣告公司是上海廣告裝潢廣告公司。

中國最早的櫥窗廣告出現在1920年名爲“勒吐精”牌奶粉。

中國最早的戶外霓虹燈廣告出現在1927年上海大世界屋頂,名爲“白令機”廣告。

中國最早開播的電視臺是1958年的中央電視臺。

中國最早的承接外貿廣告的公司是1961年成立的上海廣告公司。

中國最早刊登廣告的報紙是《天津日報》。

新中國最早的報紙廣告是1979年1月4日(星期四)天津牙膏廠的“藍天”高級牙膏廣告。

中國最早的國內影視廣告是上海電視臺于1979年1月28日下午15:30爲上海藥材公司制作的名爲“參桂養容酒”廣告。

中國最早的外商影視廣告是1979年3月15日下午18:00上海電視臺播放的名爲“雷達表”廣告。

中國最早的公益廣告是1987年的《別擠了》。

中國最早在國外發布的戶外廣告牌是1994年設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三九胃泰”廣告。

中國最早獲得基奧廣告節平面設計銀獎的是1995年5月12日在第36屆基奧廣告節,廣州白馬廣告爲深圳威索景觀錦繡中華創作的宣傳冊--《家,中國人的故事》。

中國最早獲紐約廣告節銀獎的是1997年1月31日梅高廣告策劃公司爲桂林天和制藥創作的《天和骨通廣告營銷策劃案》。

中國最早公認廣告界唯一的政府獎是公益廣告獎(1997年)。

中國最早獲“終身成就獎”的廣告人是上海的徐百益(1997年)。

中國最早獲得第41屆紐約廣告節獲入圍獎是1998年蘇夏導演的《矮將軍液體電蚊香—肥佬篇》。

中國最早獲瑞士蒙特利爾國際廣告節金獎的影視廣告是1998年10月浙江華林廣告公司爲浙江信聯軋鋼創作的影視廣告“浙江信聯軋鋼”。

中國最早獲美國美國權威雜志《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最佳廣告獎影視金獎是1999年廣州泓一廣告公司廣告爲海南航空創作的,廣告導演蘇夏導演的影視廣告《雲篇》。

中國最早獲紐約廣告節的THE GLOBALS AWARDS全球獎是2000年蘇夏創意並導演的廣告片《宮頸康藥栓—“Penis/Sperm”篇》。

中國最早獲莫比廣告獎(電信·網絡類)影視金獎是2000年3月,陽獅·恒威廣告公司爲廣東移動通訊創作的影視廣告《牽手篇》。

中國最早出現一批廣告方向專業博士生的時間是2000年。

中國最早的廣告管理收費辦法是1979年上海電視臺制訂了第一份廣告管理收費辦法。

中國最早的廣播廣告是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春蕾藥性發乳”廣告。

中國最早的統一的《廣告價目表》是1979年10月上海舉行的中國部分地區廣告業務第一次交流會,制訂的《廣告價目表》。

中國最早的外商影視廣告是1980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日本“西鐵城”廣告。

中國最實用的實體店或者網路促銷活動是砸金蛋,吸引人氣關注,特別適合知名度和銷量提升。

中國第一本專業性的廣告雜志是1982年《中國廣告》雜志在上海創刊並出版。    

  相關文獻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 基于用戶行爲的競價廣告效果分析 -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 2011 48 ( 1 )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 基于活躍用戶特征的論壇廣告投放 -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 2009 46 ( z2 )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 計算廣告:以數據爲核心的Web綜合應用 - 計算機學報 - 2011 34 ( 10 )

http://www.baike.com/wiki/%E5%B9%BF%E5%91%8A

上一篇:《沃爾瑪王朝》

下一篇:《廣告文化》

阿楨 2023-10-12 09:39:44

年輕人愛上“國貨”,不只是因為自信 2023-10-12 環球時報

近日,搭配自動駕駛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問界新M7”上市25天訂單量累計超過5萬的消息引發了熱議,國產新能源汽車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肯定。與此同時,大量的商業資料都證實,從服飾到美妝,從手機再到汽車,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目標在日趨“國牌化”。
不少人認為,導致我國年輕人越發青睞“國貨”的原因是中國消費者更加自信了,還有人說這背後有愛國等民族情感因素的驅動。這些分析不無道理,但也忽視了消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理性決策,國貨日益受到青睞,正是市場規律的結果。
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製造雖行銷世界,但一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都不算高,這也導致中國產品價格低廉但品質低劣的刻板印象。
但近十年來,利用產業集群優勢,中國製造保持世界第一;同時,國貨也在產品的品質把控、品牌行銷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控上不斷取得質變。中企更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再加上年輕消費者幾乎沒有多少對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他們也更加天然地接受中國本土品牌。
中企也越發理解如何用品牌故事來打動消費者。很多中企品質不輸外企,但西企更懂得行銷。如今,中企的行銷策略也越來越具有創意。
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在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上不斷取得突破的華為,以及在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生產方面取得領先地位的比亞迪等企業,是目前這一方面最為突出的案例。
中國市場巨大,國貨也越來越爭氣,未來不可限量。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需要保持清醒,消費者感情上或許傾向於國貨,但理性決定了他們不會盲目追求國貨。此前的“花西子事件”就充分說明,國貨身份值得驕傲,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擋箭牌。未來的中國品牌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內外競爭,因此在更具創新性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放眼世界,讓中國製造業的成長和中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都邁入新階段。

阿楨 2023-10-12 09:39:35

年輕人愛上“國貨”,不只是因為自信 2023-10-12 環球時報

近日,搭配自動駕駛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問界新M7”上市25天訂單量累計超過5萬的消息引發了熱議,國產新能源汽車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肯定。與此同時,大量的商業資料都證實,從服飾到美妝,從手機再到汽車,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目標在日趨“國牌化”。
不少人認為,導致我國年輕人越發青睞“國貨”的原因是中國消費者更加自信了,還有人說這背後有愛國等民族情感因素的驅動。這些分析不無道理,但也忽視了消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理性決策,國貨日益受到青睞,正是市場規律的結果。
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製造雖行銷世界,但一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都不算高,這也導致中國產品價格低廉但品質低劣的刻板印象。
但近十年來,利用產業集群優勢,中國製造保持世界第一;同時,國貨也在產品的品質把控、品牌行銷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控上不斷取得質變。中企更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再加上年輕消費者幾乎沒有多少對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他們也更加天然地接受中國本土品牌。
中企也越發理解如何用品牌故事來打動消費者。很多中企品質不輸外企,但西企更懂得行銷。如今,中企的行銷策略也越來越具有創意。
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在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上不斷取得突破的華為,以及在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生產方面取得領先地位的比亞迪等企業,是目前這一方面最為突出的案例。
中國市場巨大,國貨也越來越爭氣,未來不可限量。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需要保持清醒,消費者感情上或許傾向於國貨,但理性決定了他們不會盲目追求國貨。此前的“花西子事件”就充分說明,國貨身份值得驕傲,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擋箭牌。未來的中國品牌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內外競爭,因此在更具創新性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放眼世界,讓中國製造業的成長和中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都邁入新階段。

阿楨 2023-02-22 06:25:44

收納、整理術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為何放棄維持整潔了? 2023/01/31 邵蓓宣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風靡全球的收納女王、以「怦然心動整理術」從日本紅到全球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近期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坦承,在生了 3 個孩子後,自己的家現在可能「亂七八糟」,「我已經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是件好事。現在我意識到,對自己重要的是享受在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相關新聞資料
近藤麻理惠「整理魔法」的第一批信徒有被打回原形嗎?

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好療癒?這真的誤會大了!你必須知道的3個真相 2023.01.30 劉宇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
觀念一:「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一種整理方法
觀念二:整理的本質是「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觀念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從近藤麻里惠的爭議,看現代人的生活外包觀 2019-01-24 主婦的碎念日常

她很厲害,但她不是鐵則
就算近藤麻理惠有說「每個人只要照做,生活都可以改善」,也不代表你就要相信她,更不代表真的適用每一個人,就算真的適用,也要看如何使用,當中有太多變數,這也不全然是她能夠掌控的,在她沒有一對一諮詢之前。所以,她的書,只能說是通則,很厲害,但絕對不是鐵則。
除了你,沒人能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只想付錢外包,不想費心經營:花了錢就可以推卸責任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一開始不要買這麼多東西不就好了?最好的收納,就是不用收納。

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2022-02-28 加恩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