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倖存者》
總覺徐璐的《暗夜倖存者》和前評《我的乳房》《哀悼乳房》《生之歌》《一公升的眼淚》,都是女人的「假xx之名」之作。
無情之評!
不能「就x論x」嗎?性侵何時才能脫性別迷思,像其它傷害罪一樣,訴諸司法就是了,何必老是媒體/宣傳化呢?如此怎可能「放空自己」?
徐璐《暗夜倖存者》(平安文化,1998)
她不是英雄,也不是沈溺悲情的受害者,只是不想在自己生命中,有段缺席的記憶!徐璐本是人人稱羨的女性成功典範。可是,六年前的一個暗夜裡,一個歹徒闖入了她的公寓,接下來的是黑暗、黑暗與黑暗……被強暴的陰影幾乎淹沒了她,使她只能不斷地自責、逃避和偽裝。但如今,她親筆寫出她經歷的一切,她知道她必須停止逃避,看清楚並接受所有她曾逃避的一切,勇敢面對這些傷口,並且去思考它們對於生命所帶來的意義
徐璐自序︰走出內心的黑洞
有一位詩人曾寫一封信給一位寫作出現障礙的年青作家。這位詩人在信上告訴這位年輕人:『因為你拒絕內在的召喚,不敢去面對它,所以你的寫作才會出現障礙。』
開始有念頭寫這樣一本書,真正追溯起來是我內心深處開始逐漸走出遭遇強暴的陰影之後。有人說,『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災難有時往往可以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創造出一段空間──一份沈寂及內在的召喚,只要你順勢而行面對它,如此類似的召喚往往成為一種轉型或開創的歷程。』
我開始提起筆及大量地閱讀和搜集資料,但寫作的進度卻十分緩慢。因為聽到內在召喚是一回事,但要真正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讓寫作的素材和自己有共享的感覺,往往又是另一回事。有人說,回到內在的世界,聽到內心的聲音就像找對了頻道,但大多時候每個人的內心常有無數個頻道以及各種雜訊,要確定你要聽的究竟是哪個頻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直到一九九七年秋天,和我一直維持著一種並不黏膩但非常知己關係的朋友──奧美廣告的總經理莊淑芬寄了一本《新中年主張》和一小張卡片給我,書上的副標『繁華四十,閃燦五十,和諧六十』提醒了我,在一九九八年,我就要邁入『繁華四十』了。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完成這本書。
就在此時,我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因發現了一個良性腫瘤而需住院開刀,並在家休養。在醫院病床上的十多天,我經常想起我那因癌症而過世的三哥,想起他在病床上受盡煎熬與折騰,想起人生的無常。對自己還能健康地活著,還能擁抱陽光,病中還有親人全心全意的照顧,我不得不對自己的生命充滿感激。就在家休養並婉拒了所有訪客的十多天中,我的寫作突然像被囚禁的小鳥終於獲得釋放。
這本書的最原始動力是要釋放了那被我壓抑了長達六年的強暴遭遇,在釋放這段遭遇的過程中,做為一名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各種錯綜的困境和反省也隨之泉源而來,我試圖誠實地一一記錄這些心路歷程和內心的世界。
然而,寫自己的遭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有人說如果寫作的人肯誠實地記錄下生命中真實的經驗、最內心的旅程,那將會是最動人的作品。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仍經常充滿一些莫名的不安,就像把自己赤裸地站在眾人面前一樣,這種不安曾數度讓我的寫作陷入困境。
尤其當我的初稿完成後,我開始給我周遭的十幾位好朋友閱讀,我得到了超乎我意料之外的鼓勵和溫暖的回應;但是,也有極負面的聲音出現。一位我認識近二十年的好友,也是頗有社會影響力的一位媒體人對我說,他不懂我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書來『矮化』我自己,他強調我現在已是媒體的最高階主管,我的未來一片亮麗,為什麼要自己給自己貼上『我是強暴受害者』的標記呢?
也有一位好友說,這種事過去了就算了,寫出來幹什麼……。
消息傳得很快,一些圈內的朋友都『耳聞』了這件事,有人好意地透過第三者轉告我『千萬不要做這種傻事』;也有雜誌社要攝影記者去我的『出事地點』拍照;記者打電話來要求採訪,並再三強調她處理這類『新聞』很有經驗,她的用詞、態度都會非常小心……。
這些聲音和幹擾曾使我開始卻步、害怕,害怕到我數度想把這本書全部燒毀算了。可是,另一種聲音也在內心和我的恐懼對抗,『我在害怕什麼呢?』我也更深刻地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要出版這樣一本書。就在此時,透過一位作家朋友的推薦,我讀了一九九五年出版,但在美國甚為暢銷的一本書『躁鬱之心』。這是美國一位美麗、聰明、曾被譽為『科學女傑』,也曾當選『全美最佳醫師』的精神病學博士凱.傑米森(KayRedfieldJamison)的自傳。
凱.傑米森是著名的躁鬱症專家,但在這本自傳中,她把自己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嚴重的躁鬱症患者,並曾數度企圖自殺的故事毫不保留地寫出來。在書中,她引述了自己在寫這樣一本書的心理障礙時說:『我不知道如此開誠佈公談論自己的病症對個人及專業生涯有什麼影響?但我已厭倦了掩飾、假道學和虛偽。我就是我,即使有學位、職稱做屏障。但仍是欺騙,是虛偽。』最後,凱.傑米森也引用了六0年代美國的反戰詩人羅伯.羅威爾(RobertLowell)的一句名言做為結語:『那麼,為什麼不說出真相。』凱.傑米森出版這本書後,也自動停止了她的看診工作。
對我而言,是的,我也不知道我以最坦誠的態度為我的遭遇及其間的心路歷程公開做出告白會對自己的專業生涯及未來有什麼影響?但是,在經歷了人生的一些挫折和波浪之後,『做一個為自己而活的人』早已是我內心最深沈的呼喚。
至於那些覺得把這樣的遭遇公開是一種『矮化』或是不好的標記的人,不管是我的好友或是我不認識的人,我也更明白,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價值觀,才使得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女性強暴受害者仍必須一個人在角落裡獨自哭泣,因為這個社會給予這些受害者的眼光是異樣的,是歧視的;也正是因為這種歧視和扭曲,使得強暴的罪行年年暴增,因為施暴的人並不一定得到制裁,而根本不必自責,更不應該為此感到『羞愧』的受害女性反而必須受到精神上最大的懲罰。這個體認,更加地驅除了我的卻步和害怕。
詩人葉慈曾說:『人生時有一個接著一個而來的意外,當你身歷其境時,覺得它是一場一場的災難,但多年後,當你再回顧它時,那些意外往往正是塑造了你現在生命的泥土。』
一些朋友提醒我,要做好準備,一是有很多人會問妳,『為什麼要出版這樣一本書?』如果真有人這樣問我,我只有一個回答:『為什麼不呢?』。
〔謝誌〕
真心地謝謝妳(你)們!
在寫作與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寫作不斷地因內心的掙紮而受困,也曾為了外界的負面評價而數度卻步不前,在這一長段的過程中,我要衷心感謝一路以來不斷給我支持和鼓勵的所有朋友們。沒有妳(你)們的鼓勵,這本書不可能出版。我不一一說出這些好友們的名字了,我只有一句話:『真心地謝謝妳(你)們!』
謹將此書獻給我的父母
勇敢堅毅的「暗夜倖存者」之往事
在電視上看到徐璐,成熟且自信的氣質,很難相信那樣的笑容背後,隱藏著多麼深層的痛苦,也很難去度量,要走出暗夜受暴記憶、坦露傷口與他人分享,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
徐璐說,她是受到美國凱西‧溫格勒的故事啟發,才從兩年的逃避自責中走出來。因為凱西在遭受性侵害後,沒有自責退縮,反而不屈不撓地緝兇,不願讓兇手逍遙法外,凱西說:「這是我的身體,我當然要為我的身體所受到的迫害討回公道。」
如同大多數媒體記者追著問的,有人質疑:「她為什麼要說出來?為什麼要自揭瘡疤?」或許是受強暴婦女被社會貼上太多的劣等標籤與歧視眼光,讓我們自然地假定,受傷害的女人應該關起門、縮起身體、自己舔傷口,才是最好的自保方式;反而使得少數勇敢站出來的女性,被視為異類,投之以不解的眼光,甚至懷疑起她的動機!不過,我覺得,以鼓勵代替質疑,毋寧是較正面的回應方式!
我相信,不同的受暴婦女,面對暗夜經驗那樣深層的痛苦與恐懼,可能有不同的回應及自療方式,而不論說或不說,其實都需要社會的支持。在這個對受暴婦女仍存有歧視的社會,我們要尊重不願意說出口的婦女的選擇,瞭解她們仍需要療傷止痛的空間;而對於勇敢說出口,願意以經驗分享的方式,來正面鼓勵其他女性的婦女,我們更應該佩服她「說出來」的勇氣!唯有透過類似的女性經驗的分享,透過像凱西、徐璐這樣勇敢堅毅的「暗夜倖存者」的表白,才能夠幫助更多婦女重拾力量、走出暗夜!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microphone/microphone8.htm
強暴倖存者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探討:朱家葦。黃子銓。周勁良。開南商工。
壹●前言
翻開報紙,每天總能毫無例外地看到這些駭人的字眼,強暴、強姦、輪暴、姦殺、性騷擾……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你會有怎麼樣的態度?持續的憤怒?莫名的悲痛?或是事不關己的略過不讀?你會告誡女友不要穿得太鮮艷免得引人注目,或是專車接送似的送她回家,並勸戒她夜晚少出門,更或是認為既然不能改變強暴犯,那就從限制女性自由的方法下手,我們這樣的態度,讓性暴力從來沒有止息,反而是默許它的存在。直到一九九六年發生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婉如女士被強暴及淩虐致死的不幸事件後,起社會一時的震驚,立法院才以創紀錄的速度在一九九七年元月一日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雖然看起來,我們的社會對強暴罪的認知與重視向前跨了一小步,但是卻不是真正能有效遏阻強暴犯罪的根本之源,由於太多人觀念上的偏差,社會給予強暴受害者心理的輔導也不完善,司法程序的冗長,旁人異樣的眼光,使得受害婦女選擇以忘記、隱抑、緘默來面對這個問題,可是記憶的缺席,不代表事情並未發生,它會以各種不明的症狀像鬼魅般地,神不知鬼不覺地影響我們的生命。所以,受害婦女們,請勇敢地站出來,正視這個傷口,並去思考它們對於生命所帶來的意義。
貳●正文
在身體上的傷口逐漸退去,受害婦女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一連串棘手的問題,社會給予的負面評價,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甚至最親密的伴侶也可能棄妳而去,這接腫而來的問題,讓被害人選擇以壓抑與自我欺騙來逃避,然後只好在不幸中沈淪,無法逃脫。
一、社會給予的負面評價
「對於強暴這個問題,我們這個社會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許多扭曲的判斷標準,人們在指責強暴犯罪的同時,經常也會用異樣眼光看待被強暴者,認為被強暴者自己也一定在什麼地方出了差錯,認為被強暴者可能不正經,這是一種奇怪的被害哲學,似乎被害人本身也成了犯罪行為裡的共謀因素之一。」
01.人們對被害者投以異樣的眼光
「因為我母親被日本人汙辱過,父親也被看做是有罪過,我們家在村裡是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社會上的人一旦的知誰是強暴受害者,都在心中暗自替她冠上了「遭強暴的女子」的標籤,即使表面上沒表示什麼意見,但總在不經意中,對她們投以異樣的眼光,一種歧視、厭惡的眼神,讓受害婦女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折磨,長久以來社會在觀念認知上的偏差,對受害者的不尊重,讓每個受害者活在別人的閒言閒語中,內心承受了許多壓力,讓她們失去了重新振作的勇氣和信心。
02.人們主觀認為錯在被害者
常識上,若一個暴徒在某條街上搶奪某人的財物,大家不會問受害者「為什麼你要一個人走在那條街上?」、「為什麼你要把錢放在口袋裡?」、「為什麼你不用手去抓他身上的刀?」,但是,若是一個女人被男人強暴,就會有一大堆的「為什麼」,這種差別待遇,使受害婦女在心力交瘁之餘,更覺得無助。
A.質疑被害者為什麼不強烈反抗「美國有一位為強暴犯辯護的律師,曾在法庭上做如下的示範表演:他叫人手裡拿一個杯子,叫另一個人用一枝鉛筆插入他不斷閃躲的杯子中,他想要向大家證明:「如果婦女稍加抗拒,非所願的性行為根本不可能發生。」」「婦女為什麼不頑強抵抗?」很多人這樣問,這個問題的淺在含義是「暴徒之所以得逞,正表示女方多少是願意的。」在法院裡,受害者受到百般盤詰,問她為什麼獨自一個人走暗路,為什麼穿得那麼暴露,為什麼不大聲呼叫,這無疑在暗指她是有罪的。
B.認為被害者生活不檢點「經常的認知偏差中,最大卻又最隱微的,是對被害人的歧視,每逢發生強暴案,是不是她不知檢點的問訊,常不知覺地進入許多人的腦海,懷疑被害人行為開放,毫無警戒,衣著暴露引人注目,才變成暴徒下手的目標。」可是我們必須了解,沒有一個人有權力侵害另一個人的身體,要改變的是這個社會,而不是把女人關在家裡,就算一個人的行為開放,衣著暴露,難道就表示可以對她做性侵害嗎?發生強暴事件,反而責怪被害人的衣著、舉止,彷彿為犯罪者找到一個行事藉口,這種錯誤的想法,實在令人心寒。
二、.司法制度的不完善
「根據臺灣粗淺的統計,每年約有六千件左右的強暴案件在臺灣各個角落發生,而近十年來檢查單位每年平均受理強暴嫌疑犯約一千人左右,但真正定罪的人數不到一百八十人,佔檢方受理人數的人數的六分之一,在如此偏低的定罪率下,還有一些公私立醫院在處理這些患者時,為了避免引起日後不必要的麻煩,常有
三、受創的生理影響心理
徐璐曾說:「在那一刻,他不只強暴我的身體,也強暴了我的內心」,所以,強暴犯強暴的不只是一個女性的身體,也強暴了女性最美麗的夢與記憶。01. 內心充斥著強烈的不安全感徐璐在書中提到「擁抱親人、好友,甚至自己,曾是我心靈的陽光,引領著我在生命裡跳躍、奔馳,但如今,對所有的身體──包括我自己,一碰觸就會驚嚇地防禦,就像監獄四周的那些高牆,而我則是裡面一個被囚禁的犯人。」「除了對夜晚的恐懼,所有與人,尤其是男人在肢體上的輕微碰觸,都開始令我感到不安,甚至嫌惡。」當一個女人經歷了這樣的不幸事件,內心充滿了恐懼、猜忌,對周遭的親人、好友也感到不信任,因而逐漸疏離他們,更認為別人熱情與誠懇的外表下,一定隱藏著性交換的企圖,或是,就算我自己能忘記它,但別人一定永遠記得……諸如此類的想法,使得被害人對他人產生強烈的敵意與不安,甚至只是他人不經意的碰觸,也會使受害者的內心驚嚇不已。02. 產生自我防衛的心態在遭逢強暴後,受害婦女常覺得自己容易再遭到侵害、傷害,害怕無法掌握自己身體的安全。因為強烈的不安,對原本熟悉環境產生了質疑,認為它已不再能保護自己了。更由於內在的恐懼,使得受害人不得不武裝自己來生活,什麼所謂的愛情、親情,對她來說早已失去了公信力,更不能填補她受傷的心靈,唯有設下心防,將心門緊閉,才不會再受到創傷,這也是她唯一認同的生存之道。
四、心理的不健全引發錯誤的想法
受創的生理會影響心理,而不健全的心理會影響被害人的思維與行為,偏差的思維與行為會導致更多的悲劇發生,此時若沒有接受完善的心理輔導,只會讓自己在不幸中沈淪無法逃脫,這過度的壓抑與自我欺騙只會引發更多錯誤的想法。
01. 認為求救的聲音其實是會招來更大的災難
強暴是一種帶有生命威脅的恐怖經驗,這樣的恐懼讓我們沈默,甚至連記憶都不敢保留。最恐懼的,是最沈默的,最極致的恐懼甚至剝奪了一個人最基本的求生能力,連吶喊都不敢了,因為你甚至會懷疑,求助的聲音其實是會招來更大的災難。
02. 以為時間能撫平一切的傷口
在事情過後,受害人總會自我安慰的告訴自己,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只要我表現的比平常積極,誰也不會知道我的過去,我的不幸,於是她便以偽裝的堅強來面對她的人生,可是堅強背後要強忍多少的淚水、多少的壓抑……,堅強是一個勇士的盔甲,但如果妳終日或經常得穿戴著它,妳的人生就少了很多能哭、能笑、能憤怒、能大力呼吸的空間了。對所有的受害者都一樣,當我們在事後只想到這個事件對我們的工作、親人、甚至社會形象……的影響時,我們只能以偽裝來掩飾。但長期的偽裝是我們內心世界最具破壞力的病菌,它會吞噬我們的自信、我們的人格……,還有,我們該有的生命的尊嚴。偽裝,是心靈的迷幻藥。如果有人告訴妳,時間自動會撫平一切的傷口,那是天下最大的謊言。
03. 認為自己汙穢
已「發生這殘酷的事實後,每個受害者都會認為自己是骯髒的,自己已經跟別人不一樣了,甚至認為自己無法和他人平起平坐或相提並論,總是低人一等,並對自己缺乏自信,不再肯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尊重,更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過正常的生活,放棄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心靈會腐朽蒙污,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完美,因為天地萬物沒有完美無缺的,即使有,也只是表相而已,讓我們困頓無知的是積壓不去的心靈垃圾,它才是招來禍害的主因,如果我們立即面對,不做埋沙的駝鳥,那麼縱使遍地垃圾,也能長出碧綠的大樹。」而且,真正的傷痛不是來自別人的攻訐,而是來自自我折磨,不接受自己本來的模樣。
參●結論
女權運動健將施寄青女士曾說:「一個受過傷的生命如果還要去跟過去的生命或者種種恩怨計較,那是絕對不會有出路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些有待復原的生命,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就是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得更好。」(註十)有的強暴者,後來的人生都是要為說出被強暴經驗做著準備,有人拒絕相信和拒絕面對那個傷痕,因而蓄意的遺忘,或者自棄,說出被強暴的經驗是一種疽化的過程,人們只有讓傷痕腐熟爛盡的脫落,始可能長出新肉,疽化的痛苦必須做好心靈承受的準備,而完成將它說出來的準備,就已是成長。如果強暴是一個不幸事件,是一個災難、一個悲劇,一個永遠的惡夢,要克服它,甚至征服它,只有認識這個事件的本質,了解它那巨大的摧毀力量究竟是它帶來的,還是我們在不斷地壓抑,自我分裂中製造出來的?如果妳正是或曾是那個獨自在黑夜哭泣的人,請大聲的說出來,勇敢的面對這些煎熬的過程,一旦所有的受害人不再只是暗自哭泣的弱者,而是勇於面對人生歷練的戰士,這個社會就必須認真地聆聽妳們的聲音、妳們的痛苦。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另參本館:《騷擾》 《二度傷害》 《他們為何殺人》 《惡夜執迷》
徐璐何罪 2004/06/21
看站徐璐小姐早日在自立晚報當記者 ,後為兩岸三通第一批去大陸記者 .徐小姐非統派亦非獨派 , 任職華視期間本守新聞專業本份 ,是我輩自立人之光 ,自立報系乃獨立風骨之煤體 ,今日雖不存但也培育不少新聞中間 ,藍營媒體墮落早已是家喻戶曉 ,今日綠營步入藍營後層 ,郭正亮所謂媒體監督者網路大大們 ,是否就此封筆不論 ?
有線電視臺需要是風骨與中立 ,不需要甚麼業基與收視率 ,江小姐有本事可學蔡同榮, 張俊宏另創媒體經營 ,民進黨如讓江小姐出任華視董事 ,爾後就莫論陳文X 小姐是非 .(還是陳木瓜料事如神)
回應
江小姐出任華視總經理 ,是政府的權力,綠營不是說過政府退出媒體嗎?怎麽現在什麽又都是它的權力?
你還真的以為綠營有理想有抱負嗎?天下烏鴉一般黑,只會拿陳文茜作藉口,只會說以前國民黨可以所以他們也可以,難怪大家都說他們退步了,你可千萬別再大驚小怪了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506791
徐璐去職 林三元接中華電基金會執行長08-09-30中央社記者汪淑芬
中華電信信基金會今天晚上宣布,執行長徐璐因個人另有生涯規劃請辭,新任執行長由甫自臺灣微軟事業發展部副總經理卸任的林三元接任。
來自IT產業的林三元是應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邀請,接下基金會執行長職務,林三元長期關懷社會人文發展,本身也是千裏步道資深志工,常不吝與人分享他對人生的感動。
林三元期望藉由過去二十五年所累積的豐沛人脈與業務經驗,以能力、創意及熱情,帶領中華電信基金會前進,讓社會公益活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創造更多的效益。
徐璐三次放空自己/林淑玲
從二十一歲工作至今,徐璐已經工作了二十六個年頭,在這二十六年中,生命有高低起伏,面對這些,徐璐始終認為藉由旅行來放空自己是最好的方式。「直到現在我一共給自己三次放空。每次理由、心境以及收穫都不同。」
自從去年六月底卸下華視總經理職務後,外界都揣測做起事來卻又像拼命三郎的徐璐,她的下一步是什麼。然而出乎意料的,突然失業的徐璐並未汲汲營營地去尋找新工作,反而是瀟灑的遊山玩水去了。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放空,自己!」她簡單俐落的說。
徐璐眨著大眼睛,臉上浮現慣有的淺淺笑容,過去多年徐璐旅行過的地方很多,例如蘇聯、西伯利亞、捷克、匈牙利、波羅的海三小國、波蘭、西班亞、裏斯本還有像歐洲幾個主要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及東南亞七國。親自深入體會異國人情世故的徐璐,發現世界是超乎想像的大,人不能不謙卑。
從擔任新新聞創刊總經理到自立晚報記者以及一路當上臺北之音總經理、華視總經理,資歷傲人。曾經一起經營臺北之音的電視人王偉忠就曾說,「徐璐不是屬於天才型的人物,但她確實是個人才。」
然而,從二十一歲到自立晚報工作至今,徐璐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工作了二十六個年頭,在這二十六年中,生命有高低起伏,面對這些,徐璐始終認為藉由旅行放空是最好的方式。「直到現在我一共給自己三次放空。每次理由、心境以及收穫都不同。」
第一次放空 學習之旅看國際
徐璐說,第一次放空是在自立晚報時。那時候, 徐璐因緣際會成為全臺灣第一位赴大陸採訪的記者,因而聲名大譟,然而成名卻帶給她不小的壓力,已三十歲的她,覺得自己做得並不好,「有一次南方朔(知名文化評論家)還跟我說,我的新聞稿寫得不怎麼樣。」徐璐笑笑的談著這件糗事。
名氣壓力及對自己的期許讓她忍不住想飛離,此時,正好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提供為期九個月的訪問學人機會,就這樣,徐璐向報社辦了留職停薪就此到美國生活九個月,流放異地重新放空學習。 她一九八九年底出國,直到一九九0年才回來。
在哥大,徐璐有自己的辦公室,在學校旁聽很多門課,包括國際政治、新聞學、亞洲政治,她對於異鄉各種事物全心開放吸收,「這是第一次走出臺灣,看到不同的世界,學到與臺灣不同的東西,知識上收穫豐富。」
然而這次訪問學人之旅,卻讓徐璐國際觀大開,重回自立晚報上班後不久,就接掌國際新聞採訪工作,採訪過許多國際政治領袖,如高棉總理韓森、菲律賓艾奎諾夫人、前南韓總統金大中、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總統等。選擇出國放空反而帶給徐璐更多工作能量,表現更傑出。
第二次放空 藝術之旅看文化
徐璐的第二次「放空」,則是在創立臺北之音六年多之後,當時因為內部環境改變促使她萌生離去念頭,在倉促下便做出離開決定,計畫再出國半年看看外面的世界。由於上一次的美好經驗,徐璐原本計畫還是到美國去,不過友人卻勸她到歐洲看看,了解不同於美帝主義的觀點,所以後來徐璐便選擇了英國。
抵達英國後,徐璐便在倫敦海德公園旁邊租了間小公寓,晚上到社區大學 City College of Literature 選修電影欣賞與爵士舞、歐美文學課程,這些課程教的全是與文化藝術相關的。課程雖然看似與在臺灣的媒體工作無關,但卻讓徐璐十分開心,難得有機會到文化歷史悠久的英國體驗,這趟藝術之旅所帶來的體會格外不同。
在那半年間,徐璐充分體驗了以英國為主的歐洲世界人情文化,了解非美國國際觀。在英國半年,徐璐自己覺得心境上頗有昆德拉的《生活在他方》那種自我放逐的感覺」說著說著,彷彿氣息中還可嗅到倫敦天無數日晴的特殊濕冷感覺。
第三次放空 多留時間給家人及自己
第三次「放空」則是在去年離開華視後,「 47 歲後,對人生有不同感受,感受人生無常,更加懂得珍惜。」因此她特別留了一些時間陪陪母親,也展開她的「旅行假期」。
這 10 年來,徐璐養成了個特殊的習慣,在歲末年終時寫信給自己,如果只能活一年,最想做些什麼,結果旅行每次都在名單上。問她為何如此偏好,只見她沈思了一下說,「旅行隱隱約約代表對人生及對自己的探索,另外旅行也有一種如 艾倫.狄波頓 的「實踐的幸福。」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瀟灑的放下一切遠走他鄉,不是有家人牽絆,就是擔心回來後的工作問題,對此徐璐笑笑的說,未婚讓她比別人更能無牽掛的去做想做的事,可是每次放空時,她也一樣不知未來在哪裡,前途一片茫茫,然而人生本身就是一場旅行,每一個結束都代表一個新的未來的開始,雖然未來常常是不可知的,但她覺得一路向前,聽著自己內心的聲音,自然會走出路來。
和許多旅人一樣,徐璐在旅行中也常發現很多驚奇,例如有一次她在蘇聯搭乘長途硬舖火車時,誤以為車上與臺灣一樣會賣便當與點心,什麼都沒準備就上車了,結果餓個半死,幸好有位老婦人帶了三個小孩子,把他們唯一的兩個麵包和水分了一半給她,「那個麵包再普通不過,但是對我來說真是人間美味,永遠忘不了。」
懂得適時放空 爬山也可以充電
中斷職場三次的徐璐認為,一個人的內在與職場上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放空後再出發,不論自省能力或對新知的吸收都會增加,「生命厚度會較強韌」。就像她以前連假日都會加班,可是現在卻懂得埋頭工作之餘,不忘看看周邊景色,隨時體會人生,體會生活。而這樣的改變也反映在她的待人處事上,脾氣圓融不少。
徐璐認為,適時的放空非常重要,方式則不一定要出國或旅遊,即使爬爬山、到戶外走走都可以,多元的人生經驗,可讓人生更厚實。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winwinsp/life/relax.htm
以書,向生命原點漫溯-專訪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徐璐 印刻文學 2012-05-07
台灣好基金會成立,「台灣好,店」試營運那天,二○○九年的三月,微風徐拂的春天,基金會的董事、顧問群龍應台、蔣勳、殷允芃、嚴長壽、林懷民等人坐在南京西路二十五巷小公園黑板樹下,一派歐洲式文人雅士的悠閒。喀嚓,這張照片上了隔天中國時報頭版。
那一天是徐璐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當有「台灣創投教父」之稱的柯文昌找上她,說明他想做的事,徐璐聽著聽著臉上浮出了微笑。人生很奇妙,像一個終究必須回到原點的圓,她大學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就是創辦十期就陣亡的《大地生活》雜誌,深入社區、部落,報導文化、社會議題,三十年後,台灣好基金會的核心,用董事長柯文昌的話,也就是一個「參與建立美好的鄉鎮文化,使居民和訪客都能從容共享鄉鎮的生活同時深深感受到台灣的好」。
徐璐感覺像回到二十多歲的她,只是這個她背負了三十年的歷練,以及早就慢慢放下的光環和傷痛。基金會從零開始,她帶著同事一路找,來到台東池上時,看到沒有一根電線桿、一望無際的稻田安靜躺臥在縱谷下,一夥人忍不住驚呼,這裡真美啊。對著台北來的人,經濟生活無虞的池上人表露他們對於文化的需求,他們不要池上的孩子在只有米的農村中長大,可是文化藝術資源好像到不了這裡……。
從傾聽開始,然後結合在地人的力量,相互激盪,然後耕耘,在不斷的耕耘中累積,這成了徐璐與台灣好基金會的工作模式,連續三年,未來還將繼續,基金會依循四時更迭,春天辦野餐節,夏日推米食饗宴,秋收時節以稻穗音樂節祝慶,最後是冬藏講座,池上人得到「文化的社區營造」,而文化藝術人,席慕容、雷光夏、林懷民……,則在池上攝取到能量,愛上池上。林懷民因愛上池上,決定編出舞蹈新作「稻禾」,二○一三年將在池上首演,從池上出發到台灣、到全世界。
池上是一個故事,嘉蘭村是另一個。台東嘉蘭村在莫拉克風災中受創慘重,這裡是「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及國際編舞家布拉瑞揚的故鄉,基金會先為嘉蘭村辦了一場音樂會及義賣募款,再將募得的九百多萬款項全數投入家園重建,這是第一階段,接下來則是「志工的長期陪伴與駐點」,製作陶珠飾品的「芭伊婦女作坊」和木工坊也開張了,最後,一個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部落廣場」動土了,部落族人透過傳統工法搭蓋一棟「頭目的家屋」、一座「部落會所」、一座「瞭望台」,以及一個可以舉行祭典儀式的廣場,實踐「文化重建」的理想,「部落廣場」已接近完工。
「台灣好,店」則為缺乏通路的社區產業,或文化累積的細活,或手作的心血結晶,提供一個解釋產品的銷售平台,三年來它沒有盈餘,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基金會仍在為擴大陳設空間努力,「因為它的社會意義勝過商業利益」。
如果說在中華電信基金會的三年是徐璐轉換跑道,切入公益事業的練習期,到了台灣好基金會,她不但已練就身手,又得到完全的揮灑空間,她完全不必做放煙火的事,她知道可以用三年、五年、十年去默默耕耘,不用做表面或流於形式的績效評核,這樣符合內在人文、浪漫情懷呼喚的工作甚至改造了徐璐的生活,過去當管理高層時候穿的衣服早已全部打包起來,現在她偶爾買的最大名牌是下殺七折的giordano ladies,最奢侈的花費是有時搭計程車。她最深層的內在,有一個逐逐漸漸成形的夢正翻騰著,搔得她癢癢的,那個夢是,要過更簡單的生活,去真正的著地、生根,去擁抱一度被拋擲到邊邊角角的文學,似乎是在高三以後,她就沒有讀雪萊和葉慈,也真的很久沒好好寫過文章了。
「現在是我最喜歡自己的時候」徐璐說。
不論離開多遠,爬到多高,人終究會選擇回到自己最喜歡的那個狀態。二○○四年徐璐辭掉華視總經理,走出華視大樓那一天,她就知道自己將永遠離開媒體,離開政治,跟著被丟掉的是沒有效率的開會、無盡的應酬、組織改造和財務報表。
她累積的資歷與她的美麗一樣奪人耳目,大學畢業後創辦雜誌,待過黨外雜誌《八十年代》,《新新聞》創刊時的總經理就是她,接著到《自立晚報》跑政治新聞,因緣際會和李永得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大陸採訪的台灣記者,一夕之間成了被採訪的對象。之後以訪問學者名義赴哥倫比亞大學遊學九個月,厚實新聞專業並墊高國際視野。一九九三年第一波廣播執照開放時,她與幾個媒體朋友以「台北之音」為名申請執照,開播三個月便損益兩平,第一年就賺回五千萬資本額,這段時間對徐璐幫助最大是彼得杜拉克和傑克威爾許。二○○○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她出任華視副總經理,兩年後升任總經理。
在這一路向上攀升的過程,徐璐遇到一場無語問天的災難,龐大的債務,加上三哥的癌逝,陪伴著張繼高、張忠棟、羅曼菲走過死亡,以及暗夜中的不幸經歷,二十來歲時那個健康、開朗、自信,每一天在陽光下流汗運動的那個徐璐消失了,「我的生命在一種被踩踏的狀態,自信和自我尊嚴都被埋葬了」,她能夠做的,就是藉由讀書自我治療,她大量閱讀有關省思生命與死亡的書如《死亡的臉》、《恩寵與勇氣》、《躁鬱之心》、《活在當下》,也從女性主義大將潔玫葛瑞爾、貝蒂傅瑞丹、葛蘿莉亞史坦能等人的著作得到力量以重建自我,最後她決定寫成一本書作為四十歲的生日禮物,並藉此釋放自己,徹底擺脫糾纏,這就是當年震動整個社會的《暗夜倖存者》。「人生時有一個接著一個而來的意外,當你身歷其境時,覺得它是一場一場的災難,但多年後,當你再回顧它時,那些意外往往正是塑造了你現在生命的泥土」這是葉慈說的,徐璐在《暗夜倖存者》的自序中引用了它。
因為寫書,她學會一件事: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做一個從容、自在的自己。
離開華視,決定下一個工作之前,徐璐先去旅行,因為旅行,她閱讀歐洲歷史,因為旅行,她找尋旅行國度的文學作家作品,旅行到葡萄牙就讀費爾南多佩索亞的《惶然錄》、薩拉馬戈《里斯本圍城史》,旅行到土耳其就讀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旅行回來至今還繼續讀,讀《金色筆記》、柯慈的《屈辱》、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讀令她著迷不已的《呼吸鞦韆》。文學悄然回到了生命原來它是一盞未曾熄滅的燈,又像是某種的化學變化,當文學回來,長久被壓抑、掩蓋掉的人文、浪漫情懷也跟著回來了,所以當賀陳旦邀她到中華電信協助MOD,她發現,兩個人談MOD時,話題不知不覺就會切換到文化,於是徐璐對賀陳旦說,既然中華電信已經民營化,你心中又有人文的理想要實踐,我就幫你辦基金會,做文化的東西。
就這樣徐璐成為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從零開始。三年之後,柯文昌成立台灣好基金會,也是從零開始,但她知道,再走出這一步,生命的原點,就更接近了。
漫溯回到原點,去掉光環,徐璐從大量閱書、在小而美的地方耕耘獲得快樂,在開始的「減法人生」中得到滿足。她接受所有一切的不完整、不完美,包括生命的、社會的,更包括不完美的自己,那是她最喜歡的自己。
http://www.lovelytaiwan.org.tw/index.php?class=lw&func=press&work=detail&id=101
台灣好基金會
台灣的美好,從在地開始。台灣好基金會於2009年春天成立,由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先生、美學家蔣勳先生、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女士及資深媒體文化人徐璐小姐共同創立,期能落實社會企業經營概念,透過資源的整合與價值的創造,一起與更多人分享「台灣好」。
願景
1.希望台灣成為美好的家園,不論是人文素養、文化內涵、生活環境都是華人世界之最。
2.希望台灣的「美好」,從在地扎根。
使命
1.整合在地的人才及相關組織,共同努力,協助在地文化、產業及生態資源得以永續發展。
2.連結各界資源,共同參與在地的文化及生態築基。
3.協助在地產業的發展
聯絡我們
地址:103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5巷18-2號
電話:02-2558-2616
傳真:02-2558-2611
網址:www.lovelytaiwan.org.tw
電子信箱:service@lovelytaiwan.org.tw
大眾交通工具
捷運:捷運中山站2號出口或捷運雙連站1號出口步行均可抵達
上一篇:《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
下一篇:《舞動新天地》
女大生去夜店喝醉被撿屍性侵,為何網路風向主要是在檢討被害人?
回應
妳有權說不要檢討被害者的同時,又有什麼權利阻止別人檢討受害者?
夜店撿屍行之有年了,把自己喝到斷片的女生根本不用浪費時間檢討
何必為了不自愛的人,爭論成這樣
夜店本來就很多壞人,要保護自己吧,不要穿那麼性感喝那麼醉,被撿屍就覺得是壞人的錯。
【撿屍實例專欄】撿屍竟無罪 不成立乘機性交罪的100個理由 - 陽昇法律事務所
一夜情是歡喜甘願的行為,撿屍是乘機性交的犯罪行為。某些邊界地帶案例很難區分,許多被告感覺很冤。乘機性交罪是「三年以上」的重罪。
台北夜店最密集的信義區,有人戲稱「撿屍」大道。夜店裡尋覓不同對象的的遊戲相當刺激,喝得爛醉的人,被有心人士扛回家!清醒後,一個翻臉,另一個有理說不清,最後上了法院,真相會愈來愈明嗎?
乘機性交罪的案件,法院每年約有2、3百多件判決!我們查詢民國98年起到108年,從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到全臺灣地方法院,有數千則關於「乘機性交」的判決。經逐一詳閱、整理、分析後,終於得出上百件無罪判決的100個理由。
吳亦凡2022/11/25慘遭重判「撿屍性侵3女」13年驅逐出境加拿大
全球撿屍性侵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最大獨立音樂節「草莓音樂節」驚見「撿屍大隊」2017/12/31
南航空少電梯内騷擾醉酒男同事 中國警方:證據不足無法立案 2019/08/22
巴黎4警「撿屍」加拿大女遊客帶往警察總部集體輪姦 2014-04-26
在加唸高中的17歲中國少女,1個月內睡23男,懷孕怨「沒一個男的負責」 2018-05-06
加拿大「撿屍男」性侵罪成最高刑罰囚10年 2020-09-14
日本名大學爆性醜聞女學生被撿屍影片流出 2016-10-19
日本東京20歲正妹醉倒路邊 遭4男撿屍拖公廁輪姦2021/11/08
泰國辣妹酒吧看歐足冠 遭撿屍姦殺 2018/05/03
史丹佛高材生撿屍女同學最快三個月可出獄 副總統關切大學性侵案件屢見不鮮 2016-06-03
美國知名兩性作家Patton:被撿屍、性侵也是一種學習,教導女孩們要保護自己! 2014-12-14
美國人在台北夜店撿屍性侵,辯有問Hotel Ok?小欣回答Yes,判1年10月緩刑4年驅逐出境。
20多歲台灣正妹夜店喝醉被撿屍 遭4外籍惡狼輪姦強吻2018/12/29
撿屍英籍女教師性侵? 野柳海洋世界俄羅斯表演者被訴 2017/07/31
2017福隆國際沙雕季驚爆/2外籍沙雕師 灌醉台女扛屍性侵
桃園撿屍性侵得逞與被害人和解高院改判並緩刑 2022-11-08
說好一夜情女大生反控男方撿屍性侵檢不起訴 2017-07-11
陸軍裝甲第542旅2現役軍人撿屍酒促妹 她及時驚醒逃出魔掌 2022/03/18 12:42
台北正妹醉坐天橋睡覺慘遭「撿屍」指侵 報案驗出吸毒也吃官司 2021/05/26
台北整形名醫張耀元撿屍性侵辯「她主動獻身」 更一審仍判4年 2021/01/04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小號演奏家鄭鍇 猥褻少女獲緩刑又「撿屍」女友人 2020/09/14
英國36歲高材生Sinaga溫柔體貼天主教徒竟性侵同性逾190人 2019/12/19 20:21
被控撿屍性侵 饒舌男團Under Lover成員胡睿兒判刑2年 2019/02/12
男女同事飲酒後性,女事後控男事撿屍性侵,但法官認為女數度變換姿勢判無罪 2018/11/12
醉茫遭酒客撿屍性侵 酒店公主獲判賠卻沒了工作2017/12/14
一夜情後續戰男友 慾女被發現硬掰遭撿屍 2017/07/02
3通告藝人約正妹「1夜輪戰9次」 她喊咽喉受傷求償180萬 法官:妳自願的2024/08/03 中時
1名台籍與2名外籍經常上節目的通告男藝人,趁結伴到小琉球旅遊前往高雄過夜,邀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女子小芬到旅館喝酒玩「真心話大冒險」,未料3人卻在一夜間,輪流和小芬發生9次性行為,遭到小芬提告性侵,但事後獲不起訴。小芬不服改提民事訴訟求償180萬。高雄地院審理後認定,無證據顯示小芬遭性侵,判她敗訴
根據判決書,小芬通過交友軟體認識某位台籍通告藝人,該位藝人告訴小芬他與另兩位外籍通告男藝人,在110年5月間至小琉球旅遊,約他一起飲酒。小芬於是前往三人投宿飯店內與3人喝酒玩遊戲。
未料3人竟趁小芬不勝酒力,台籍男藝人在現場與他發生關係,再由另名外籍藝人將她抱至樓中樓之床上性侵一次。最後由第二名外籍藝人接力又性侵。事後三人又接著以口交及性侵方式,對小芬進行6次性侵,總計一晚性侵9次。小芬還控訴三人粗暴行為,並造成她的咽喉受傷。事後提出告訴求償180萬。
3男出庭時喊冤表示,小芬知道他們是通告藝人,常上節目,因此主動要找他們喝酒,不但全程處於清醒狀態,3人都是合意性交。甚至小芬在喝完後,主動出錢外出到超商付錢買酒,更表示不介意男生現場裸體,還主動向他們示愛必主動要無套性交。
法官調查後發現,小芬確實當晚和三人共性交9次,提出性侵告訴後均不起訴,又根據小芬證詞,還能形容她在上位,並描述三人行為,可見3人並無利用她神智不清性侵。
法官認定,小芬受3位行為人連續性侵害9次後之神情、情緒、臉色、聲調、有無哭泣之反應,顯與相類性侵事件被害人通常反應有所差距。因此判決3人免賠。
回應
這種想用MeToo發財的,終於踢到鐵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