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7 09:39:51阿楨

《後現代瘦身主義》

理查克蘭《後現代瘦身主義》EAT FAT的中譯,是本掛「後現代瘦身」書名(後現代應在解構/反諷肥瘦迷思而非庸俗的後現代之販賣瘦/塑身等),賣「前現代肥即美」之書(原著EAT FAT「吃肥」之論旨,可惜作者多以文藝史來論証,缺乏說服力)。另參【圖博館】:《減肥當然難了》 《美之偽科學》  女神更瘋狂    什麼《女性特質》

 

理查克蘭Richard Klein《後現代瘦身主義》EAT FAT(時報出版,2002) 

  《後現代瘦身主義》為《吸煙賽神仙》作者理查克蘭又一解析流行文化的現象之作,顛覆我們對於肥胖的問題的看法。

  減肥已成為工業化國家的流行運動,我們的身邊永遠都有人在節食或減重,美國人每年花費在減肥這件事上頭的金錢,高達三百三十億美元。為什麼要減肥呢?隨便哪個人都能洋洋灑灑舉出一堆肥胖對健康的不利影響。但想對抗肥胖的人,可得注意了,大多數減肥的人都會胖回來。根據調查,在美國,每一百人中只有四人在節食結束後能維持住減低後的體重;百分之七十六的節食者在減肥三年後比開始節食的時候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會在五年後加倍胖回來。大量證據顯示,自動自發地試圖抑制食慾,反而會讓身體變肥、引起暴飲暴食,也是導致許多飲食失調例子的原因。

  減肥的努力常流於徒勞無功,那該怎麼辦?就讓自己一直胖下去嗎?作者不禁懷疑,說不定發胖乃人之天性。事實上,欣賞珠圓玉潤的外型,在人類歷史中維持的時間長得多了。十八世紀歐洲貴族以豐滿體態為理想,十九世紀末歐、美兩地偏愛的渾圓豐腴之美,就與今日大相逕庭。而在西薩摩亞,百分之七十六的女人還是超胖,因為男人就是愛她們的胖。

  當然,克蘭不只是分析人們對於身材的審美觀而已,他從歷史、語言、文化、性、政治等等諸多層面,剖析古往今來「肥」與我們生活的關係。首先,他分析「肥」字在語言中的意涵。例如,「肥」的古義原是「容器」,也就是「缸」(vat),兩個字在拼字方法與意義上都有相似之處;「肥」也有其正面的意思,例如「肥沃的土壤」。在〈政治的肥〉一章中,探索了肥胖與權力的關係。肥胖的統治者和總統,因為他們的肥而在世上更有威嚴。暴君尼洛、法王路易十四、美國總統塔虎脫、柯林頓,邱吉爾、德國總理柯爾,都肥得是時候。此外,一般人以為胖女人容易性冷感,其實也不然。

  《後現代瘦身主義》自詡為「後現代的減肥書」,但不是教你如何減重,而是以多元的文化角度,剖析、解構肥胖這件事、這個現象。作者高呼:繼續吃吧,吃得肥肥的。在流行文化強勢席捲,人人難以自外的今日,許多人確實都思忖著如何不隨波逐流。《後現代瘦身主義》為在流行文化中載浮載沈的現代人,提供了解套的一項可能。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06589

 

後現代文化女人的瘦身使命  

 

  在我們了解瘦身作爲一種後現代文化觀念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看看一些美女的驚人之舉,據說有影視界的女性,爲了達到長期苗條的身段,不惜采取一些極端的措施,比如,有的就用在自己的肚子中放養蛔蟲的方式,來達到自己日見消瘦的效果。而有的女性爲了要達到腰肢纖細的效果,還不惜用截取自己肋骨的辦法。在大多數女性如何讓自己瘦身,幾乎成爲當下的一個非常時髦的話題時。滿大街的瘦身廣告和我這裏讓女人瘦身是最有效的廣告,讓女性的整個視野和感覺都激動起來的,無非是讓女人更加纖細和骨感,而就是這些幾乎激起了女人全部的熱情,如何讓女人變得更爲纖細,成爲小資女人、BOBO女人的時尚,瘦身成爲當下女性文化主流的東西,而且是和健身相關的。

  似乎男人都在欣賞女性的美感就是瘦美,大概女人經常的以纖弱的樣子示人、一副楚楚動人的模樣,是最具有男人欣賞分數的。瘦身唯美的女人大多又是制造緋聞的高手,就是她,在說什麽自己的肚腹中是以飼養蛔蟲來達到瘦身效果的,或是她是以晚上的停地做愛才達到的減肥的效果,或是每天的沈迷于搖滾或是瘋狂派對什麽的運動中,大衆是沒有資格和金錢來支付這筆費用的,因而瘦身爲美的另外的一層意思是說,女人在成爲白領。之後,瘦身是緊隨其後的活動。

  不過有醫家擔心,女人這樣瘦美和經常的裸露肚腹的舉動,最讓人擔憂和害怕的是那些蛔蟲的反抗和不守規矩,可能會造成當場嘔吐出蛔蟲的情景,那時的在場如果出現了這一情況也是挺另類的。因爲美的需求,而讓自己的唯美達到極致的地步,好象在現代文明進程中,日益成爲一些非份之舉了。

  女人爲什麽要瘦身,似乎僅僅是要讓女性來回答的問題,這種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爲所謂瘦身真正要達到的目的,似乎不僅僅是爲了女人能夠穿上自己在自己胖美時,因爲體型走型而不能穿上的美衣,自然也不僅是瘦身,就是爲了健美的需要才這樣做的,因爲現在的一些女性的瘦身的計劃中,已經不在擁有對于自身的體力和要承受勞動能量的需求。作爲瘦身的計劃,也就不必考慮這個因素了,唯一的擔憂是一些女人會說,如此的瘦身十分能夠擔負起和男人做愛的需要似乎是個問題。因爲女性不再承擔對于向自然萬物索取能量的需要,所謂的瘦身成爲一種唯美主義的東西,所謂的瘦身成爲一定要瘦才能顯示出一個人生活品質的問題時,在後現代的審美關照中人們似乎感到了瘦身之美的真正意義,還有物質層面的彰顯的作用。人們似乎已經對病態的美的需要,超出了對于正常態的女性之美的鑒賞力。而美的異化,好象就在健美的口號下,消解了這種消極作用。

  肥胖和厭食成爲當下所有的美女都有經曆的時段,假如你是美女或是假如你有做美女的信念,那麽你就必須假如減肥一族,因爲爲瘦爲美成爲這個時代的潮流,你可以不美,但是你不能不瘦;可是你已經瘦身了,那麽你也就具有了唯美的資格。

  減肥和瘦身,其實對于女性來說不啻是一場戰鬥,“在這場戰鬥中,瘦代表了意志征服肉體,瘦的身體與絕對純淨、超級理性、超級肉體相聯系。當我的身體消瘦下去的時候,我的心靈似乎得以生長;我覺得自己獻那些早期基督教先聖那樣,在沙漠的側影的棱棱角角。而胖,意味著被玷污的物質和肉體,放蕩,精神麻木與墮落。一個婦女說,吃糖之後,她‘被污染了,令人惡心,胳膊粘乎乎的,好象有腐壞的食品鑽入體內。性經常被引入到這種聯系之中,饑餓和性在心理上是相連的。”假如我們知道了在後現代的觀念中,物質的高度發達使得人們對于自身的生存需求不必再擔心的時候,瘦身的意義已經不是純粹的單純的減肥,而是和你的生活質量有關的,就像那些瘦身的美麗女郎一樣,她的體力是否足以支持她的激烈和劇烈的床上運動,似乎並不是個問題。

http://news.xinhuanet.com/fashion/2003-07/29/content_998352.htm

 

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by王嶽川  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後現代主義已經來臨,這一事實誰也不可能否認。 然而,面對後現代主義,人們感到過去所依持的價值態度和觀念體系開始崩塌,精神走向發生偏移。於是,人們發出這樣的疑問:後現代主義究竟是極端的現代主義,還是否定的現代主義?它同現代主義究竟具有一種什麼關係?它大體構成二種怎樣的理論景觀?    

     20世紀60年代初,隨著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現代西方社會進入了後工業社會階段,而現代西方文化也經歷了一次次新的裂變,隨之全面推進到後現代主義時期。這個時期,各種文化哲學理論都陷入偏激的爭執和論戰之中,各種理論群體和流派雜色紛呈,各種文化(藝術、文學、美學、哲學等)傾向更叠汰變。隨著一次次理論撞擊和相容,後現代主義逐漸露出自己的頭角,並迅速揚棄現代主義而成為風靡當代西方的“顯學”。後現代主義的迅速崛起反映出西方文化流向的新變化, 也標示出它對現代主義的“反動”和“承續”的邏輯必然性。因此,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成為20世紀文化發展和精神流向的內在軌跡。

     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這一發展軌跡中,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爭成為整個文化逆轉問題的焦點。這個問題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後現代主義源起的時間及其分期;二是後現代主義究竟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動,還是現代主義的繼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文化精神究竟是什麼?

     現代主義在西方文化近半個世紀的激蕩之後,使西方文化氛圍和思維邏輯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50年代以後,現代主義內部諸多流派的鬆散組合的離心力以及自我發難和顛覆,加速了現代主義運動的解體。後現代主義從現代主義的母胎中發生發展起來,它一出現,立即表現出對現代主義的不同尋常的逆轉和撕裂,引起哲人們的嚴重關注。

     後現代主義絕非如有人所說的僅僅是一種文藝思潮。這種看法既不準確,又與後現代發展的事實相悖。後現代主義首先是一種文化傾向,是一個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的問題。由這個高度去看文藝思潮,才會有一種新的文化“語境”,才會使其內在精神邏輯呈現出來。

     後現代主義是資訊時代的產物。隨著人類知識的空前膨脹,電腦和資料庫的廣泛運用;科技高視闊步導致了合法化危機(利奧塔德)。這一狀況反過來深刻地規範著 人類的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導致一種反文化、反美學、反文學的極端傾向。生命的意義和本文的深度同時消失,消費意識的滲透使自然與人類意識這兩個領域日益商品化。從此,後現代文化與美學浸漬了無所不在的商品意識,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對立在此歸於失效,商品稟有一種“新型”的審美特徵,而文化則貼上了商品 的標籤。複製、消費和平面感成為後現代文化的代碼。

     在後現代興起的時間上,理論家們各持己見,至今未達成理性“共識”。但撮其要,其主要說法有以下幾種:美國後現代主義文藝美學家伊哈布?哈桑 (IhabHassan)在《後現代轉折》(1987年)中認為,後現代主義一詞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弗奧尼斯(F?Onis),他在其1934年出 版的《西班牙暨美洲詩選》中,首先採用Postmodernism一詞。隨後,費茲(D?Ftts)在1942年編輯出版的《當代拉美詩選》中再次使用此詞。這個詞同樣也曾出現在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中。哈桑一直是“後現代主義”這一術語和概念的最堅決的捍衛者,他認為後現代主義真正興起的時間是以喬伊絲 (JamesJoyce)的《芬內根的守靈》(1939年)為其上限。而評論家奧康諾(FrankO'Conner)在《大學新才子和現代主義的終結》 (1963年)一書中,將英國50年代的“大學新才子”為中心的文學運動作為“後現代主義”的開端。理查.沃森(RichardWasson)在《論新 感性》(1969年)中,則把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品欽和“新小說”家阿蘭?羅伯一格裏耶(AlainRobbe—Grillet)看作後現代主義文學興起的 標誌。德國當代文論家M.柯勒(MichaelKohler)在《後現代主義:概念史的考察》中,更進一步地檢討了後現代主義一詞的歷史沿革,並提出了對 “現代”、“後現代”、“當代”三個術語劃分的嚴格標準。

     當代重要思想家和理論家伽達默爾(H.G.Gadamer)、德裡達(JacquesDerrida)、福科(MichelFoucault)、羅蘭?巴爾特(RolandBarthes)、丹尼爾?貝爾(DanielBell)、哈貝馬斯(JurgenHabermas)、利奧塔德(Jean— FrancoisLyotard)、傑姆遜(FredricJameson)、斯潘諾斯(WilliamSpanos)也對分期問題提出各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看法。,伽達默爾和德裡達都認為後現代主義產生於60年代,是伴隨著現象學、分析哲學的式微和存在主義、結構主義的衰落,以新解釋學和解構哲學的興起為標誌而登上現代思想舞臺的;貝爾認為後現代主義是隨“後工業社會”的來臨而興起的,是社會形態在文化領域的反映,因此,後現代主義產生於60年代;哈貝馬斯則認為後代主義興起於二戰以後,是一股反現代性的思潮,必須加以反抗;利奧塔德認為後現代主義是後現代知識狀況的集中體現,因此,後現代主義的根本特徵是對“元敘事”的懷疑和否定,所以,他把後現代的興起看成是60年代中期的事;傑姆遜則認為後現代主義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症候,標誌著對資本主義深度模式的徹底反叛,其興起時間是50年代,與消費的資本主義有著內在邏輯一致性。當代美國思想家斯潘諾斯認為後現代主義的本質是“複製”,其世界觀是一種重偶 然性、重歷史呈現性的“機遇”,其興起時間應追溯到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的存在哲學。

     在後現代主義興起問題上,提出比較中肯切實意見的,是荷蘭學者漢斯?伯斯頓(HansBertens)。他在與佛克馬合編的《走向後現代主義》(1986 年)一書中,認為後現代主義的概念經歷了四個衍化階段。1934--1964年是後現代主義這一術語開始應用和歧義叠出階段;60年代中後期,後現代主義 表現出一種與現代主義作家的精英意識徹底決裂的精神,稟有了一種反文化和反智性的氣質;1972年一1976年,出現存在主義的後現代主義思潮;70年代 末至80年代中期,後現代主義概念日趨綜合和更具有包容性。這一發展軌跡,顯示出這樣一種內在邏輯:“後現代主義並非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旨在超越現代主 義所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在某種情境中,這意味著復活那被現代主義擯棄的藝術風格,而在另一種情境中,它又意味著反對客體藝術或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東西。”

     總結上述種種說法,基本上可以認為,後現代主義思潮是後現代社會(後工業社會、資訊社會、晚期資本主義等)的產物,它孕育於現代主義的母胎(30年代) 中,並在二戰以後與母胎撕裂,而成為一個毀譽交加的文化幽靈,徘徊在整個西方文化領域。後現代主義的正式出現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其聲勢奪人並震 懾思想界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這一階段,在歐美學術界引起一場世界性的大師級之間的“後現代主義論戰”。到了90年代初,後現代主義開始表現出狂躁以後的疲憊,聲勢大減。據此,傑姆遜認為,後現代之“後”,將是“新歷史主義”登上歷史舞臺。但這一看法,並未得到其他學者的證實。

     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風靡歐美的文化思潮,使當代西方各種問題和困境在大暴露的同時,又在整個思想文化領域進行了一場“革命的冒險”和“後現代轉折”。這種 顛覆性的逆轉和標新立異,已遠遠超出藝術領域和文學領域,而深達哲學、科學哲學、心理學、宗教、法學、教育學領域。可以說,當代一流思想家無一不是站在思想最前沿問題上展開後現代主義論爭的。

     後現代主義思潮所裹挾的各種先鋒性、多元性的哲學觀念、美學理論和藝術流派,使得對其加以清晰描述遭遇到困難,然而,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它那“耗盡”般的喧囂和騷動,去把握其主要的理論特徵

http://www.allhabit.com/thread-132289-1-1.html

 

調查:不滿體重 國中生想變紙片人 中廣2008-03-29 陳映竹

 

「瘦就是美」這種觀念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體重認知。

在康健雜誌進行的「青少年身心健康與親子關係大調查」,國一到國三的青少年們,對於體重的滿意度低,有四成認為自己太胖,三成更計畫在半年內要力行減肥計畫。

雖然青少年對於體重斤斤計較,卻有超過三成不知道BMI(身體質量指數)是什麼,還有人誤以為是電腦用語或是某企業名稱

康健雜誌針對全國國中生以及家長,進行調查,試圖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狀態。

結果發現,青少年們對於自己的體重滿意度低,卻不知道怎樣叫做「胖」!四成三認為自己太胖,有三成預計在半年內要減肥,甚至有近一成已經在減重了,雖然對於體重敏感,但卻有超過三成不知道BMI(身體質量指數)。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說,國民健康局在2006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中曾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過胖或過重。

兩相比較下,顯示了青少年對於體重認知和想像,都希望更瘦。

調查也顯示,台灣的青少年逐漸成為夜貓子,超過六成的青少年十一點以後才睡,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學業,四成多因為功課做不完;而發達的網路,也讓青少年不睡覺沉溺其中,看電視、上網、打電動等也是讓青少年晚睡的原因。

這項調查是針對國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3435份,回覆率87%。

 

 名模多薄命 為愛、為瘦身…名模多薄命【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8.07.01

 

哈薩克超級名模露絲拉娜.寇舒諾娃28日在紐約跳樓自殺,她沒有留遺言,但最近在社交網站上寫的詩句和留言透露她為情所困,雖沒說出細節,但承認自己「受傷」和「失落」。

寇舒諾娃寫道:「愛情是生命的精華,但你不會為愛人付出生命。」

寇舒諾娃的前男友則透露,她生前一個多月體重直線下降,死前四五天抱怨胃痛,她曾對自己人生的方向感到迷茫,也感到孤單寂寞。

這位前男友在寇舒諾娃死前最後一晚還陪她一起看電影「第六感生死戀」。他說完全沒想到她竟會自殺。

寇舒諾娃的母親在哈薩克驚悉愛女自殺,悲慟的說,再過四天(7月2日)女兒就要過21歲生日,不解女兒因何想不開。

名模經常為了保持紙片人的身材用盡各種方法瘦身,甚至罹患厭食症死亡。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網在寇舒諾娃自殺後,回顧一些名模紅顏薄命的悲劇。

美國1970年代第一名模吉雅.瑪莉.卡蘭芝(Gia Marie Carangi)爆紅後生活頹廢,有海洛因毒癮,在感染愛滋病後,於1986年死於肺炎。

花花公子玩伴女郎桃樂絲.史崔坦(Dorothy Stratten)獲選1980年的年度玩伴女郎,並準備進軍影壇時,被她的丈夫兼經紀人史奈德殺害,史奈德也自殺。「花花公子」雜誌發行人海夫納對她的死難以釋懷,把她的故事拍成電影。

美少女模特兒克莉希.泰勒(Krissy Taylor)於1995年7月2 日被家人發現死在佛羅里達州家中,年僅17歲。她有氣喘病,死前曾使用氣管擴張劑。

烏拉圭模特兒露賽兒.拉摩斯(Luisel Ramos)2006年8月2日在烏拉圭走秀時,心臟衰竭死亡,年僅22歲。她在死前幾個月只喝蘇打水和吃生菜沙拉減肥。

她的死引起有關紙片人模特兒健康問題的討論,西班牙率先禁止過瘦模特兒走秀。她的名模妹妹艾莉亞娜(Eliana)在姊姊死後6個月也過世。友人說她在姊姊死後極度消沉,否認她有厭食症。

巴西模特兒安娜.卡洛琳娜.萊斯頓(Ana Carolina Reston)於2006年11月14日因厭食症引發感染死亡。她的身體質量指數低於飢餓標準。

俄羅斯名模安娜.羅吉諾娃(Anna Loginova)曾是俄國男人雜誌最受歡迎的模特兒。她在轉任保鏢後,於2008年1月在莫斯科街頭遇劫身亡,她的保時捷跑車被劫走。

 

走秀、選美 唉!仍愛紙片人【聯合報╱編譯張佑生2010.08.04

 

環肥燕瘦各領風騷。國際間最近一波的超瘦風潮,始作俑者有一說是英國超級名模凱特摩絲,時尚界的專有名詞為「零號模特兒」。

二○○六年下半年,接連兩位模特兒因為厭食症暴瘦而猝逝,終於換來時尚工業的重視。年底馬德里時尚周率先發起禁瘦運動,主辦單位西班牙時裝設計師協會宣布BMI指數低於十八點五的模特兒不能登台。

翌年,義大利的時裝界人士和政府簽署聯合聲明,BMI指數不到十八的模特兒不許上台,模特兒在義大利登台前須提出健康證明,巴西、阿根廷、法國也陸續響應。

倫敦時尚周在二○○八年曾提議強制為過瘦的模特兒進行健康檢查,後來不了了之;主辦單位的說法是,米蘭、巴黎、紐約時裝展都不贊成。

今年二月舉行的倫敦時尚周,以針織系列知名的英國設計師馬克法斯特,請來符合一般女性身材的模特兒展示秋冬新裝。

去年他就想啟用「大號」模特兒,但是設計師和創意總監卻在新裝發表前幾天閃人,以示抗議。不過,其他設計師沒跟進,伸展台上依舊是紙片人的天下。

選美也有同樣的問題。澳洲醫學會主席去年曾提議,BMI低於廿的佳麗不准參賽,以免對青少女造成錯誤示範,但未獲主辦單位採納。

相 關 新 聞

‧ 學生太瘦 監委怪林志玲

‧ 林志玲沒節食 最愛東坡肉

‧ 走秀、選美 唉!仍愛紙片人

‧ CNN女主播 哇!胖得有自信(楨:愛吃懶動陳文茜/李昂等更肥!)

 

與厭食症纏鬥15年 紙片女模28歲身亡【聯合報2010.12.31 (另參本館:《時尚考》)

 

一六五公分 二十七公斤罹患厭食症多年的法國女演員兼模特兒伊莎貝爾‧卡洛,上月在巴黎去世,年僅二十八歲,各國媒體紛紛刊登她於二○○七年拍攝的「不要厭食症」系列照片,形銷骨立的影像令人震驚。(法新社)

近年最知名的「紙片人」,與厭食症纏鬥十五年,成為「反厭食症運動」頭號要角的法國女演員兼模特兒伊莎貝爾‧卡洛,月前在巴黎逝世,僅廿八歲。

卡洛(Isabelle Caro)於上月十七日去世,消息直到本月廿九日才曝光。長期指導卡洛的演技老師丹妮‧杜布列爾‧普列沃表示,不清楚明確死因,但卡洛「生病已有一段時間」,意指卡洛的厭食症。她說卡洛多年來不斷進出醫院,她的死和她的病,「實在很糟蹋」。

二○○七年,義大利攝影家托斯卡尼以廣告發起反厭食症運動,卡洛為主角,為義大利一家時裝店拍攝一系列照片,主題是「不要厭食症」。照片裡的卡洛裸體,瘦骨如柴,震驚全球。

她在日前參加電視節目時說:「我知道我的身體令人反胃,但是我遮掩身體已經太久,我想要毫無畏懼地展現身體!」

卡洛身高一百六十五公分,她接受訪談時坦承,拍照時體重只有廿七公斤,最近的體重資料也只有卅三公斤。卡洛在部落格表示,十三歲就罹患厭食症。她寫了一本具自傳色彩的書《不想長胖的小女孩》,二○○八年在法國出版。

卡洛之死成為支持厭食症網站的變態教材,其中一個網站廿九日貼出卡洛去世的消息,附上她的「紙片人」照片,圖說形容她「死得年輕,永遠美麗」。

卡洛本人曾出面討論厭食症,她以一句話送給有志當模特兒的少女:「相信生命。」

我國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說,厭食症三部曲:暴飲暴食→然後催吐,或強迫自己節食、不吃東西→因為營養不足、身體電解質不平衡,有些「紙片人」結局是死亡。

會出現厭食,祝年豐解釋,主因之一是病人一直告訴自己「不能吃」,大腦不斷自我提醒。當病人真的減少進食,缺乏維生素A、D、E、K,神經傳導受影響,胃的荷爾蒙產生變化,讓病人「吃了就吐」,形成惡性循環,不可收拾。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曾治療一位赴大陸就學、不到廿歲的女孩,她長期使用瀉藥,強迫把食物全拉出來,後來吃什麼吐什麼,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只剩十二。家人強押她到精神科治療,在醫院進出一年,才回復正常。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066305.shtml

 

英研究:發育少女愛減肥 容易骨質疏鬆(2010/01/08)

 

為了讓身材能像模特兒一樣苗條或充滿骨感,許多還在發育的女孩都會進行節食減肥。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過度減肥會造成脂肪量減少,並導致骨骼強度下降,增加骨折風險。

英國布利斯托爾大學研究人員,用儀器測量4000餘名15歲青少年的骨骼形狀、密度以及體內脂肪含量。研究結果發現,脂肪含量較高的受試者骨骼更強壯,尤其在女生中更為明顯;女孩體內脂肪每增加5000千克,小腿骨厚度就會增加8%。

研究人員指出,同樣體重下,女孩脂肪含量通常高於男孩,脂肪量對女孩骨骼發育的影響比男孩高70%。

根據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飲食失調研究部門最新研究顯示,因纖瘦的模特兒與明星頻繁公開露面,導致社會上許多女性飲食失調病例上升。

布利斯托爾大學研究負責人喬恩.托拜西表示,女孩想變瘦的慾望,讓她們壓力很大。但她們要了解,這可能危及骨骼發育,使骨質疏鬆風險增加。

根據統計.女性罹患骨質疏鬆和髖部骨折的機率是男性的3倍,因此,女性更應在年輕時強健骨骼。一些研究發現,女孩的鈣與維他命D平均攝入量比建議量少20%,運動量也很稀少,因此無法讓骨骼強度達到最佳水準。

 

英國最胖女子 吃死在醫院2010-07-27 中時(楨:自作孽的死肥婆!)

 

 有「全英國最胖女子」封號,體重兩百八十六公斤的莎朗.梅芙絲姆勒(Sharon Mevsimler),即使住院治療仍難擋美食誘惑,拜託親友偷渡炸雞、炸魚排、薯條等垃圾食品進病房,導致心臟病發,在周末宣告不治。醫護人員推著遺體前往太平間途中,推車甚至因不堪負荷而報銷。

 四十歲的莎朗,在兩個月前住進切爾姆斯佛德市的布倫菲爾醫院,她的體重對心肺功能造成龐大壓力,只得藉氧氣罩呼吸。

 日前莎朗對媒體抱怨,國民保健署(NHS)對肥胖者缺乏同情心,不願給付她動救命手術的費用,讓她自生自滅。

 《太陽報》引述NHS消息人士指出,莎朗的根本問題就是嘴饞,「我們目睹親友帶家庭號炸雞到醫院,看她因為吃,把自己早早送進墳墓,實在令人生氣」。

 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的莎朗,生第四胎後罹患產後憂鬱症,開始暴飲暴食,體重一路狂飆。自二○○五年起,她接受全天候照護,大多由NHS買單,結果還是把自己吃死在醫院裡。

 

 女性減肥難 大腦惹的禍 【經濟日報2009.01.22

 

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人類大腦的食慾控制中心後發現,女性較難抵抗美食的誘惑。

刊登在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最新研究發現,給男人與女人品嚐喜愛的食物後,再要求他們抑制想吃的慾望,從大腦的掃描發現,男性較善於處理這項任務,較能抗拒美食誘惑。

主持這項研究的紐約布魯克哈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醫學部主任王金捷(Gene-Jack Wang,譯音)說,這或可解釋女性想要節食減肥比男性較不容易成功的原因。研究指出,了解腦部對於抑制食慾的作用,有助於控制肥胖問題。

王金捷說:「肥胖的問題在於,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卻不知從何做起,因為缺乏對腦部運作的了解。」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美國有35%女性過於肥胖,男性有33%過於肥胖。

王金捷的研究團隊,讓13名女性和10名男性接受食物誘惑測驗。受測者先品嚐以決定各自最喜愛的食物,接著要受求受測者當晚節食。隔天,再將各自最愛的食物擺在受測者的面前,要求其運用所學的認知抑制法,例如忽視關於該食物的念頭,或轉移注意力,以抗拒飢餓和美食的誘惑。

受測者不論男女均回報說,被要求抑制食慾後,比較沒有那麼飢餓,但從腦波掃描顯示,男性的腦波證實其說法,女性卻沒有。

該研究利用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術計算大腦中使用的血糖,顯示大腦哪些區域需要能量,由此知道大腦的運作情形。研究團隊分別掃描兩組情況:一是未告知受測者抑制食慾,一是要求他們抑制食慾時。

當被要求抑制食慾時,男性的大腦邊緣系統與旁邊緣系統顯示活化作用較低,顯示對飢餓的感知較低,反之,女性在這兩個區域的活化作用與之前無異,依然十分活躍。(另參本館:男女大不同)

不過,王金捷也表示,男性節食較容易成功的原因不止一個,還包括體內的化學作用。例如,運動可幫助提高控制食慾的能力。

 

研究指肥胖還會造成大腦退化 2009-08-27 中廣新聞/朱克威

 

很多人知道肥胖會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的危險。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肥胖還會加速大腦退化,這意味著肥胖人群罹患老人癡呆的機率較高。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肥胖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新研究:對抗肥胖新選擇 關閉能量控制機制

 

 法新社華盛頓2010-01-05電,美國研究人員在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關閉體內能量控制機制的老鼠會變得比一般老鼠苗條,這可能是人類對抗肥胖的新途徑。

 這項發現對美國是件大新聞。根據美國肥胖學會(American Obesity Association)的數據,美國大約有1/3成年人列為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

 研究員發現,三磷酸腺甘(ATP)是細胞內儲存人體一切活動所需能量的分子,藉著關閉對ATP敏感的鉀離子通道(KATP),能使老鼠消耗更多能量,讓牠們變得比正常老鼠細瘦。

 梅約醫院(Mayo Clinic)、愛阿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和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研究員在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的報告表示,即使餵老鼠高脂肪的「西式」食物,實驗效果還是很明顯且持久,老鼠終身都會保持細瘦。

 報告的主要撰文者,梅約醫院的亞歷西耶夫(Alexey Alekseev)說:「我們的研究指出,針對KATP通道功能|特別是肌肉|進行治療,可以為運動量較低的肥胖患者提供一個新選擇。」

 

澳洲研究:人類有第6味覺「脂肪味」(另參本館:《味覺》 )

 

人類的味蕾已知的基本味覺有酸、甜、苦、鹹、鮮五種,但澳洲研究人員日前研究發現,人類之所以愛吃洋芋片、巧克力蛋糕等多脂食物,是因為味蕾還存在有第六種味覺:脂肪味。雖然這項研究還有待證實,但脂肪味確實存在,將有助於解決肥胖問題。

澳洲狄金大學(Deakin University)研究人員,針對30名研究對象進行不同濃度脂肪酸的味覺測試,發現所有人都能察覺出這種味道,只是有部分人只能感覺到較高濃度的脂肪酸。

而研究人員接著對50人對於這種味道的敏感度進行篩檢,進而發現研究對象察覺脂肪味的敏感度與他們的體重有關。

研究員之一基斯特(Russell Keast)說,那些對脂肪味較敏感的人,比不敏感的人所吃下的脂肪更少,而通常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較低。

基斯特分析,人們都喜歡吃多脂食物,但脂肪味很可能可以告訴人體要適可而止。

這項研究由澳洲阿得雷德大學、澳洲工業技術研究院、紐西蘭梅西大學合作進行,研究結果刊登於「英國營養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339435&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德研究:測量腰圍和臀圍可預測因肥胖死亡風險

 

 中新網2008-11月14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歐洲日前展開的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結果證實,只要通過測量人們的腰圍和臀圍,便能準確地預測他們因肥胖而死亡的可能性。研究人員指出,這個方法比利用身體品質指數(BMI)作為預測指標更為理想。

 這支來自德國的研究小組利用了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研究(EIPC)所提供的資料來進行該研究。研究所涉及的物件是來自9個不同國家的35萬9387人。

 研究人員發現,在一些身體品質指數相當的人當中,那些腰圍比其他人大5公分左右的男性,每年因肥胖而死亡的風險增加了17%,女性則是13%。他們也利用了參與者的腰圍和臀圍來計算他們的腰臀比例,並且發現該比例每增加0.1的時候,男性死亡的可能性便提高了34%,女性則是24%。

 另外,研究人員也指出,以腰圍來預測肥胖死亡的風險相當精確,但是單單利用臀圍做預測指標卻不比身體品質指數有效。即使在體重屬於正常範圍內的男性當中,那些腰圍比較大的人,他們的死亡幾率比其他人多出了一倍,女性則高出79%。

 

節食減肥不運動 過半女性體脂過高【聯合報2012.03.09

 

之前一股美魔女風潮,不少女性朋友都受到吸引,也想努力減肥,成為美魔女之一。不過台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調查發現,30歲以上體重標準的女性,竟有過半體脂率過高,成為「瘦瘦的胖子」,原因就出在節食減肥不運動。

仁愛院區營養師杜明徽表示,仁愛院區近年針對1592位30到59歲女性檢測肌肉及體脂肪比率,發現30至39歲女性有5成5體脂過高,40至49歲女性有5成9、50至59歲女性則有7成2體脂過高。患脂肪肝、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機率也較高。

 

肥胖 真是基因惹的禍 2012-02-21 中國時報

 

 日本京都大學藥學研究科教授辻本豪三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至今未被發現的「肥胖基因」,帶有「肥胖基因」的人吃了高脂食物後,肥胖的風險較一般人為高。此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遺傳性肥胖體質的診斷以及開發成人病、預防肥胖等治療藥。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廿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電子版上。

 日本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在體內與脂肪酸結合的蛋白質「GPR120」,並製造出四十隻這種蛋白質基因突變的老鼠,與四十隻普通老鼠進行實驗。

 實驗中分別餵食老鼠低脂(十三%)與高脂(六十%)的二種餌食,十六周後發現,吃低脂餌食的老鼠,體重平均約卅公克,沒有太大變化,但吃高脂餌食的老鼠當中,基因突變的老鼠體重比普通老鼠增加十五%,皮下脂肪重量為普通老鼠的一.五倍。

 實驗結果得知,GPR120與飲食肥胖有很大關係,控制GPR120即可能控制代謝,故今後應可針對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患者,開發預防或治療肥胖的藥品。

 

美研究 胖女減肥會想「嘿咻」2012-10-22蘋果日報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以尿液監測一群肥胖婦女動減肥手術前後的排卵品質,指導這項研究的醫師雷格羅(Richard Legro)說:「想懷孕的胖女人,通常被認為是肥胖造成排卵不順,導致不孕。」最新研究卻發現,這些動過減肥手術的婦女,減重前後的排卵品質並無不同,唯一差別是減肥後性慾增強,更喜歡做愛。他表示:「我們只能猜想胖女人不易受孕可能也和性慾減低有關。」這項研究刊載在《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曾漢棋昨指出,肥胖確實可能干擾女性荷爾蒙而引起不孕症,接受他治療並減重的女病患當中,至少有五、六例在減重後順利受孕。曾漢棋表示,因不清楚美國這項研究的方式,他無法斷言減重與增加性慾的直接關聯,只能說這很可能是因素之一。

台北馬偕醫院不孕症科主治醫師李國光說:「台灣很少有胖到需要動手術的病人,狀況和這篇研究不太一樣。但健康運動減肥可改善身心,對受孕與懷孕當然是好事。」

 

移民家庭男孩 肥胖比率高>世界日報‎2009年9月5日‎

 

「兒童發展基金會」(Founda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本周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移民家庭的男孩肥胖的比率特別高。

報告沒有分析導致移民兒童肥胖的原因,僅指出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學校流行的高卡路里、低營養成分的食品和飲料,食品廠商針對兒童大打廣告,新移民往往不知道垃圾食品的危害,也不重視運動。這些兒童比成人更快適應新環境,摹仿美國兒童生活習慣更努力,這些因素也導致他們肥胖。

 

14歲重252公斤 美媽恐坐牢【聯合報╱編譯林沿瑜2009.09.10

 

肥胖對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不僅影響健康、遭致嘲笑,甚至還可能讓父母遭到牢獄之災。十四歲的美國少年亞歷山大日前就因為體重飆到二五二公斤,罹患「病態性肥胖症」,而讓母親遭到逮捕和起訴。

 

驚!女生吃蛔蟲卵減肥 2011-06-16(詳參【圖博館】:《減肥當然難了》)

 

  據悉,這種減肥方法十年前曾在香港盛行,這也是娛樂圈女明星“骨幹身材”的不傳之秘,如今更是受到不少年輕女孩的追捧,許多不滿自己身材的女生也在網頁上詢問或者尋求蟲卵。很多醫院門診也反映,有不少女孩來向醫生打聽此法是否安全可行。蛔蟲卵一般行情爲200—600元不等,更甚者有賣活蛔蟲,3元每條。

  據悉,面對不少“賣家”所說的人工飼養經驗豐富,保證安全性和成功率,甚至是“長出來的蟲子傻傻的,只會吃”的標語,采用此法減肥的人對其反映也各不相同,一部分人大肆宣稱效果很好,減重很成功,另一部分人則稱自己的體重完全沒有改變,肚子還經常不舒服。那麽,蛔蟲減肥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

  查詢網站,發現有河南“賣家”在網上發帖“要想買蛔蟲卵,先打電話聯系”,筆者順藤摸瓜打電話咨詢了一下該蛔蟲卵賣家,其介紹到吃蟲卵減肥是非常有效的,“一般蛔蟲卵在人體內的存活率是70%,所以只要蟲子存活了,減肥的幾率是100%,就是基本上平均可減20到30斤。”

  當筆者問及這樣減肥是否有利健康時,該“賣者”回答:“它就是利用人體的營養不良來減肥,壓根就對身體不好,這就是一種病!”但爲了打消記者的“顧慮”,該“賣家”又說:“這比吃減肥藥好,減肥藥通過加強人體肝和腎髒的新陳代謝,一般女孩子吃了可以瘦,但到了更年期狀況就慢慢出來了。而且得蛔蟲病開刀的機會是千分之三,只要是減下去了,病可以慢慢治好。”

  中醫專家表示:“蛔蟲一直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在過去很困擾人們的健康,現在由于我們使用有機化肥代替糞土肥料,截斷了蛔蟲的傳染源,蛔蟲病似乎也離我們很遙遠了。確實有人來醫院咨詢蛔蟲減肥的相關問題,但從醫生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疫病。”

  久久健康網專家點評:疾病可以慢慢治療,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蛔蟲寄生在人體內,確實可以讓體重下降,但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最直接的,蛔蟲可以寄生在整個消化道內,包括食道、胃、腸、膽囊等。患者通常會感覺肚臍周圍隱隱作痛,這就是蛔蟲蠕動引起的。而且蛔蟲吸收人體的營養,越長越大。”

http://fitness.9939.com/zyjf/jfys/2011/0616/1433494.shtml

 

 印度都市婦女2/3過重 印度都市婦女2/3體重過重或肥胖 2009-07-03

 

 據聯合國統計,印度飢餓人口高居世界之首,全國超過20%人口營養不足,但印度一項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印度城市地區婦女由於吃得太多,有2/3的人不是體重過重就是肥胖。

 中央社3日報導,由印度政府科技部、國立全印醫學中心(All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與印度糖尿病基金會(Diabetes Foundation of India)合作進行的一項3年調查指出:「大多數的城市婦女都吃得太多。」

 這項調查的範圍,是位於不同地區的9個主要城市,抽樣調查了4621名城鄉婦女。

 這項旨在調查印度婦女營養狀況的報告表示,64%的城市婦女和36%的鄉村婦女「體重過重」,此外,64%的城市婦女和29%的鄉村婦女屬「中廣型肥胖」(或稱腹部肥胖)。

 報告說,這些婦女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Index,BMI),超過衛生部所訂最高指數23的標準。

 依國際標準,指數如果超過25,就是體重過重,如果超過30,就是肥胖。衛生部以印度人體質不同為由,將指數訂為23以上是體重過重,超過25是肥胖。

 據參與調查工作的政府科技部女顧問夏瑪(Vinita Sharma)表示,大多數婦女的飲食習慣「很糟糕」。她說:「由於攝取的脂肪良莠不齊,這些婦女都面對若干引發心臟疾病的風險,包括高血壓和中風。」

 65歲的前體育部高級官員卡夏普(Rahul Kashyap)則告訴中央社有關城市婦女肥胖的主因。他說:「多數城市婦女都雇有女傭代勞,自己不做家事,此外,女人飲食重口味,喜甜食,而晚餐時間都是晚上9時,吃完也該上床了。」

 今年稍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與印度非政府組織史瓦米那尚研究基金會(M. S.Swaminathan Research Foundation)曾發表「印度鄉村地區糧食不足狀況」報告指出,印度有21%的人口,即超過2億3000萬人,處於營養不足狀態,佔全球飢餓人口27%,高居世界之首。

 

走過饑饉 中國掀減肥熱【聯合晚報2010.07.25

 

中國在短短幾十年間走過饑饉,邁向經濟繁榮後,如今更掀起減肥的流行熱潮,為減肥市場帶來龐大的商機。

健身館如雨後春筍

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中國的減肥產品銷售額如今急劇上升,健身館有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增生,希望藉針灸和拔罐幫助自己減肥的患者也不斷增多。

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中國減肥產品2008年的銷售額成長了10%,達到人民幣60億元(8.85億美元),預料未來五年的每年成長率可達6%。

  美國減肥公司進駐上海

在全球三十餘國都有據點的美國減肥業者慧儷輕體公司(Weight Watchers),自認已找到具有中國特色的減肥方法。該公司最近與法國食品集團達能 (Danone)成立了合資企業,在談胖色變的上海開設四家門市。

但只要參與慧儷輕體的中國會員聚會,立刻就能瞭解,在美國盛行的減肥模式,很難通盤移植到亞洲,因為中國的減肥者根本就不夠胖。

  「中國胖子不夠胖」

來到慧儷輕體上海門店的多數人,很少稱得上是豐滿。最近一次30多人的聚會上,甚至只有一個人有明顯的雙下巴和小肚子。

慧儷輕體的一位教練說:「中國的年輕女孩把體重當作是件大事,即使看起來很苗條,仍然為此煩惱。」

事實上,中國的肥胖問題並非不嚴重,2008年的研究就已指出,中國是成年人變胖最快的國家之一,僅次於墨西哥;目前中國已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重或肥胖。

慧儷輕體執行長克希霍夫說,在中國經營減肥業和法國沒什麼兩樣,這兩個國家的胖子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仍屬於相當苗條。

  中國菜、餐桌文化 成挑戰

他在中國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創建一個營養資料庫,為龐雜的中國菜餚分配點數,其中包括他們很不熟悉的宮保雞丁、夫妻肺片等菜餚。

克希霍夫表示,中國的「餐桌文化」擴大了事情的難度。中國人在餐廳往往一起點菜,點得多代表尊重,這也讓減肥變成很大的挑戰。

此外,許多想減肥的人都和父母住在一起,都是吃媽媽或奶奶做的飯。而要想讓經歷過大饑荒的人將脂肪和肉視為寇仇,更非易事。

 

減肥醫 已千人在排隊…「視訊」開講【聯合報記者謝梅芬 2010.07.22

 

「太誇張了吧,還要再等一千人!」高雄市一家減重診所目前初診已有一千人候診,登記初診後,最快兩個月後才能看診;每到周四初診日,病患的機車多到讓不少路人誤以為這家診所兼開機車行。

診所負責人、減重的醫師林聖章原在公家醫院開設減重門診,由於患者多到初診掛號得等兩年以上,病患常埋怨等太久,加上公立醫院無法再擴大門診,三年前他自行開業,抱著「分享」的心情主打減重門診,依然吸引大票減肥人潮。

三年多來,每到周四初診日,他的診所門口一早就開始大排長龍,由於只開放七十個名額,許多人「擠」不進去,住在台北縣的周太太說,她一早搭高鐵南下,沒想到掛號排在千人之後,得再等兩個月才能排到初診。

由於掛號等候的人愈來愈多,二樓只能容納七十人,診所只好再開放視訊教室,就像補習班明星教師上課,病患在這裡可以同步視訊聽醫師的解說。

診所最近將七十個初診名額放寬到一百個,仍無法滿足病患,加上有些軍人身分的病患指周四是莒光日無法請假,診所決定八月再開周六初診。

林聖章說,初診必須先上課五小時以上,「最主要是談觀念的導正」,很多人以為光吃蔬菜就不會胖,其實不然,對食物的正確認知,加上適度運動量,才是真正健康的減重之道。

 

台學童肥胖盛行率26.8%全球16 看電視時間是運動7倍 2012/10/21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調查指出,九成一學童喜愛運動,但七成一校外運動不到2小時,看電視時間是校外運動的7倍以上,上網則是運動5倍以上,台灣學童運動時間低於美國、香港、日本;還有七成四學童以為玩運動電玩等於做運動,約三成九學童以運動電玩取代真實運動。  

  調查也指出,五成七學童跑一圈操場就會胸痛或呼吸困難,二成四學童曾在運動中身體不適,還有二成學童每個月都感冒;少動易引發肥胖問題,因此台灣6歲到18歲的兒童或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達26.8%,在去年聯合國調查中,位居世界第16胖。  

  相關新聞

垃圾食物廣告誘童肥胖立委盼立法規範

台灣人肥胖率38% 恐減少壽命

肥胖催熟美國男童提早進青春期

臥室有電視機的兒童易肥胖

腹大腦小! 肥胖者腦部組織早衰16歲

美國重度肥胖人口快速成長

窈窕不再法國肥胖人數增加

更年危機衛生署:5成中年女性腹部肥胖

 

(楨:愈教改愈快樂學習愈懶電玩,故聯考和課業壓力非近視之因!詳參【圖博館】: 《教改錯在哪裡?》 快樂學習  電玩與暴力 3M博視燈

 

諾美婷偽藥 多在網路上推銷  中時2008-01-14張君豪

 

 警方查獲有執照藥房、藥劑師販賣謊稱平行輸入品的偽造諾美婷減肥錠,加上落網藥師供稱有國內藥廠長期供貨,凸顯假減肥藥充斥的大問題。

 專業藥師表示,亞培代理進口的原廠諾美婷一包七錠售價七百元,水貨價格不到五百,加上有出貨量限制,若非大型連鎖藥房,一般業者很難一次花數萬元採購單一減肥藥品,才會造成仿冒品充斥。

 專業藥師說,之前另一款知名減肥藥羅氏鮮(Xenical)專利過期,已有藥廠生產相同成分產品,諾美婷雖然專利快過期,但美國亞培已申請展延到民國一百年以後,目前配方仍受保護。

 藥師不諱言,國內的確有藥廠自行摸索生產,並偽造原廠包裝謊稱水貨推銷,若不具專業知識很容易受騙上當。

 記者根據藥師提供的電話與藥廠業務聯絡,他們低調表示「沒賣,真的要當面談!」「代理商查很緊,我到你店裡談」。藥界人士指出,仿冒諾美婷多以網路廣告信及討論區留言方式推銷,民眾要睜大眼睛。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透過網路販賣不法減肥藥,因來源不明,而且不是由專業人員販賣,隨便買來吃形同拿健康開玩笑,畢竟不肖業者可能是以假身分或偽填身分申請使用網路,或以易付卡打行動電話,不但查處不易,消費者若受害也不易找到業者。

 諾美婷副作用有頭痛、心悸、失眠、便秘等,衛生局提醒使用時不可不慎,一定要依醫師指示用藥。

 

減肥藥諾美婷 吃了心悸.飆血壓 2010/01/04

 

  衛生署核可的減肥藥諾美婷,因為能夠抑制食慾,促進代謝,是最多國人吃的合法減肥藥,不過最近歐美研究發現,諾美婷可能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減肥門診指出,台灣也有不少民眾服用後出現血壓飆高和心悸的副作用,醫生提醒,就算健康狀況可以服用,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年。

諾美婷賣得有多燒?減肥門診統計,每10個吃合法減肥藥的人,就有6個在吃諾美婷,國內光去年就吃掉了超過600萬顆,價值大約5億6000萬元,諾美婷可以讓人體產生飽足感,提高新陳代謝的速率,對於吃太好的胖哥胖姐,如救命丸的減肥藥,卻有臨床醫師證實,諾美婷可能出現致命危機。醫師說的一點都不誇張,國外醫界證實,諾美婷從2001年上市以來,全球已經出現兩千一百多起副作用,以及17起的死亡病例,其中有六起死因是引發心臟病和中風。包括美國和歐洲的研究都發現,因為服用諾美婷,會抑制體內血清素濃度。達到降低食慾,增加飽族感,但卻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的副作用,造成可能致命的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若真想服用,諾美婷來減肥,一定要先到醫院做評估,檢查是否本身就患有,心血管毛病,就算健康狀況許可,用藥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年。

 

減肥藥副作用多 美消費團體促禁2011-04-15 公視晚間新聞

 

夏天腳步接近了,很多愛美人士急著減重、好穿上輕薄的衣服。不過、加拿大跟美國都有研究報告指出、在台灣也可以買到的減肥藥--羅氏鮮跟康纖伴、可能有傷害腎臟和肝臟的風險,警告消費者要小心使用。

這是女性最愛的藍色小藥丸,全球四千萬人使用過的明星減肥藥,羅氏鮮跟康纖伴。其中康纖伴是唯一的非醫生處方藥,在藥妝店就可以買得到。這兩種藥物的主要成分都是奧利斯他,可以抑制腸胃道吸收脂肪,幫你把吃進肚的脂肪排出體外,業者提出的研究顯示可以比運動或節食更有效安全的減重1到2公斤。

不過去年美國FDA官員提出警告,表示這類減肥藥的使用者出現肝功能受損的病例。莫妮克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美國消費者權益促近團體所提出的統計數據,目前這類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包括少例的肝功能受損、47例急性胰臟炎以及73起腎結石病例。不過生產康纖伴的葛蘭素史克藥廠強調,無法證明這些病例跟服用康孅伴有直接關連,過去他們所做的100份臨床研究,超過3萬的研究對象都證實藥很安全。

另外加拿大針對953名使用羅氏鮮的民眾所做的研究顯示,在服用一年後因為腎臟病接受治療的比例有2%,這也是繼諾美婷引發心悸、中風、肝功能受損遭到下架以來,減肥藥的安全性再度引發爭議。

 

想瘦就能瘦 英意念減肥周減五公斤 2010-07-24 中廣新聞/郭希誠

 

英國一個催眠治療師正在推廣一種「意念減肥法」,心裡想著自己的胃只有高爾夫球大,一個星期就能瘦下好幾公斤。

葛蘭潔女士說,他用催眠的方法讓太胖的人認為自己的胃縮小了,縮到只有兩公分大。由於胃變小了,飯量也就小了。有一個病人一星期就瘦了十一磅,大約五公斤。多數人用這種方法一個星期都能瘦上一、兩公斤。

催眠治療在英國並沒有健保給付,不過,很多醫院都願意讓過胖的人用這種不需要吃藥打針動手術的減肥法,達到瘦身的目的。

 

 筷子瘦身法? 用筷子進食 有助減肥【新華社09.01.18

 

英國最新出版一本名為「筷子瘦身法」的書中說,使用筷子進食是東方人保持身材苗條的原因之一。書中建議西方讀者使用筷子進食,達到減肥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廚師君子·巴伯。她在書中寫道,「使用筷子吃飯能減緩進食速度,因此你的飯量會隨之減少。」由於人的大腦需要大約20分鐘才能獲得飽腹感,狼吞虎咽容易導致過度進食。

英國《每日電訊報》飲食專欄作者讚茜·克萊16日撰文講述自己實際驗證這一理論的經過。克萊發現,用筷子把食物從盤子成功運送到口中需小心行事,因此讓人更集中精力,放慢進食速度。這種方法還有助於養成小口吃飯的習慣,因為使用筷子夾大塊食物總有搖搖欲墜之感。

此外,用筷子夾起食物還能避免沾上過多高熱量醬汁。克萊說,儘管使用筷子進食有諸多優勢,但自己眼下仍不打算拋棄刀叉。

 

 肥胖者新流感高危險族 對抗肥胖 美擬徵汽水「罪惡稅」 中時2009-09-10潘勛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接受《男性健康》(Men’s Health)雜誌專訪時暗示,他可能支持向汽水等碳酸飲料課徵「罪惡稅」(sin tax),以對抗美國人肥胖比例太高的現象。但他也承認,想拿碳酸飲料開刀加稅勢必面臨苦戰。

 

羅馬尼亞衛生部資金短缺 擬課徵垃圾食物稅詳參【圖博館】:《速食的黑暗面》

 

 法新社布加勒斯特2010-01-05電,衛生部長契凱(Attila Cseke)今天表示,為了資助受金融危機打擊的衛生體系並對抗肥胖,羅馬尼亞計畫課徵垃圾食物稅。

 契凱在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的記者會上指出:「為了資助國家衛生計畫,我們打算向速食、汽水與糖果課稅。」

 他稍後表示,垃圾食物稅可為衛生部帶來10億歐元(14.5億美元)的預算。

 他指出,羅馬尼亞公共衛生系統長期資金短缺。在2010年可能面臨醫療體系資金與採購藥品的問題。

 根據羅馬尼亞營養學會(Romanian nutrition federation)的研究,四成的羅馬尼亞民眾有肥胖問題。

 一個部會級的特別營養委員會,將負責籌畫向不健康食物課徵的特殊稅收。

 契凱說,他將與垃圾食品主要製造商與經銷商舉行會談。

 財經報紙Ziarul Financiar報導,美國企業麥當勞(McDonald's)目前是羅馬尼亞最賺錢的速食餐廳,2008年的盈收為1億800萬歐元。

 昨天的報導指出,台灣也打算向垃圾食物徵稅,藉此鼓勵民眾多吃健康食物並減少肥胖人口比率。法國曾在2008年考慮實行垃圾食物稅,但最後放棄計畫。

 

美研究建議 垃圾食物課重稅2010-03-10 工商時報 記者林佳誼

 

 路透報導指出,美國一項研究為垃圾食物與肥胖問題之間的關係提出有力證據。該研究並且建議對垃圾食物課徵18%的稅率,以協助降低卡洛里攝取量,使美國成人平均體重逐年下降5磅(2公斤)。

 資料顯示有三分之二的美國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因此美國當局也逐漸將開徵特別稅,視為一種可全面性處理肥胖問題的方式。

 美國權威期刊「內科醫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周一刊登北卡羅來納大學所進行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人一年大約花費1,470億美元處理肥胖相關問題。假設對特定較不健康食物加稅18%。可以使每個人每天減少攝取56卡洛里的熱量,1年下來便可瘦身2公斤。

 報告表示,儘管加稅政策無法全盤解決肥胖的問題,也可能面臨來自食品業者的強烈反彈,卻仍不失為一項改善過度消費、降低熱量攝取,從而減輕美國成人的肥胖與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重要策略。

 目前美國加州與費城已提出立法對軟性飲料額外課稅,以限制消費。包含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 主任佛利登(Thomas Frieden),以及美國心臟協會在內的許多有力人士機構,皆十分支持此一構想。

 這項研究針對1985年至2006年這22年間,總共5,115名18到30歲美國青壯年受試者的飲食與健康狀態,進行分析。

 研究團隊假設食物價格上升時,需求就會減少,遂擇定汽水、披薩等幾項高熱量食品,比對價格與需求。結果發現假使價格上漲10%,汽水消費量就會下降7%,披薩則是12%。

 

高熱量汽水 撤出美國校園 【聯合晚報2010.03.09

 

向來被指控助長肥胖的美國無酒精飲料商8日宣布,已大幅減少學校內販賣的高熱量汽水。

可口可樂(Coca-Cola)和百事可樂(PepsiCo )等大型飲料業者,與前美國總統柯林頓8日共同宣佈一項2004年開始的行動成果,指美國校園販售的飲料熱量已大幅減少88%。

美國6歲至19歲人口中肥胖者估計近1/5,肥胖常導致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健康問題。

根據這項計畫,全熱量飲料從學校餐廳和販賣機全面下架,取而代之的是熱量較低、更有營養的飲料,如低脂牛奶、低糖汽水、調味水和茶。

 

紐約提議徵汽水稅一罐汽水交8毛錢 增加10億美元稅收2010-03-10 廣州日報

 

為了讓市民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紐約已經對反式脂肪開戰,也已經在公共場所禁煙,如今,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又把矛頭對準了含糖的碳酸飲料,提議在整個紐約州范圍內徵收“汽水稅”,希望能在保護兒童健康的同時,減少政府財政赤字。

 

要人民減肥 英擬課徵「肥胖稅」 2010-05-10

 

沒錢就找垃圾食品開刀!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政府再度老調重彈,將矛頭對準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準備徵收「肥胖稅」,一方面要求國民努力減肥,同時填補政府的財政漏洞。

這已不是英國政府第一次提出課徵「肥胖稅」的建議。2004年,英國政府智庫就完成一項草案,考慮針對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如漢堡、洋芋片、汽水等徵收「肥胖食物稅」,最後卻在食品生產商的反彈下胎死腹中。

這次,英國政府再度老調重彈。英國食品監察官員表示,英國人食用過多的飽和脂肪,導致動脈栓塞、心臟病和糖尿病等。英國政府打算跟菸酒增值稅一樣,課徵「肥胖稅」,以藉機改善國民生活習慣,同時增加稅收。

目前最有可能被課以「肥胖稅」的食品,包括加工食品、快餐和含糖飲料。在英國政府草擬的徵稅方案中,全脂牛奶、黃油、乳酪都將被加收17.5%的增值稅,以鼓勵民眾多吃飽和脂肪含量低的食品。

這項計畫一傳出,馬上遭到食品生產商的反對,業者指責,「肥胖稅」除了讓商人的荷包縮水外,不會起任何的作用;要人民的努力減肥、注意健康,應讓食品生產商自發性提高產品健康標準。

目前已開始課徵「肥胖稅」的國家,如丹麥已對軟性飲料課稅;而美國和羅馬尼亞政府也在考慮對一些不健康食品加收增值稅。

 

全球跑第一 丹麥將徵「脂肪稅」‧美國之音中文網2011/10/03

 

丹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高飽和脂肪食物徵收「脂肪稅」的國家,希望借此改善丹麥公民的健康。

在「脂肪稅」生效之前,丹麥消費者囤積黃油、油、肉和牛奶。居民為了避免繳納「脂肪稅」,大量購買這類商品,填滿家中的架子和冰櫃,商店的貨架則被一掃而空。

丹麥議會3月批准徵收的「脂肪稅」適用於飽和脂肪含量超過2.3%的食物。新增稅款將用於資助應付肥胖的努力。

其他國家都在觀望丹麥新稅的成效,以便考慮是否徵收自己的「脂肪稅」。

 

肥胖稅

 

  提出

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就“肥胖稅”作了許多探索。由于肥胖及由此産生的疾病嚴重威脅民衆的健康,也給醫療保險系統和國家財政造成沈重負擔,不少發達國家開始考慮用稅收作爲抑制肥胖的“武器”。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目前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州議會正在討論140多項抑制肥胖的法案,其中不乏對“垃圾食品”征稅的建議。美國紐約州一位議員一次性提出6項法案,不僅要對“垃圾食品”征稅,還要對“導致久坐的現代娛樂方式———電影、電子遊戲和DVD等”課以重稅。他建議將“垃圾食品”的銷售稅稅率提高一個百分點,並將因此而增加的稅收(估計每年增收100萬美元)用于預防肥胖計劃,在學校等地設立營養教育和體育活動項目。在美國聯邦層次上,國會也在考慮像對待香煙一樣,給“垃圾食品”加上健康警告,並對其征收“肥胖稅”。

英國醫療協會向政府建議,對餡餅、漢堡、牛油、奶油和肉制品等開征“肥胖稅”。該協會認爲,對這些高脂肪、高鹽食品征收17.5%的增值稅,可以迫使食品生産商往産品中加入更健康的成分,有助于解決英國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與此同時,澳大利亞醫療協會也建議政府對餅幹、蛋糕和肉制品等高熱量食品征收“肥胖稅”,以遏制澳肥胖人口的上升,並爲國家醫療體系每年節約數十億美元。今年8月,愛爾蘭也提出要對高脂肪食品開征特別稅。

  反對

正如許多稅種的出臺都曾遭到反對一樣,對開征“肥胖稅”持不同意見的也大有人在。食品商當然是反對派裏的中堅力量。世界最大的食品、飲料和消費品企業組織———美國食品制造商與銷售商聯盟(GMA)認爲,經驗表明,“肥胖稅”不可能如預期的那樣奏效。

美國公民自由和消費者權利組織顯然也不贊成“肥胖稅”。該組織發言人伯爾曼撰文指出,肥胖應由個人自己負責,爲此征稅是不公平的。他說:“如果我想通過吃太多或坐得太久來縮短自己的生命,這是我的自由。”他還認爲,從很多方面來看,“肥胖稅”都是相當危險的,比如說“誰將成爲決定對某種食品征不征稅的‘沙皇’”?

政府和有關人士的好意,也並未得到所有民衆的感激。在不少發達國家,很多人認爲,吃什麽是我自己的事,政府管不著,征收“肥胖稅”簡直就是侵犯人權。例如,一位英國小姐就對此稅很不以爲然。她說:“人應該有吃東西的自由,不應該爲此付出更高的代價,尤其是稅收的代價。”還有英國人認爲,對快餐類食品征稅將影響窮人,因爲窮人比富人更經常食用這些便宜食品。

美國一些州在醞釀“肥胖稅”時,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一家著名電視臺在街頭隨機訪問,竟然沒有人對“肥胖稅”表示贊同。有人說:“加稅?免談。”還有人說:“我不認爲加稅後,大家就會不吃。”更有人指出:“大家不會因爲加稅就改變習慣,倒黴的不是麥當勞,而是我們消費者,最後稅還不是由我們來承擔。”

愛爾蘭的一些反對者甚至嘲諷道,如果開征“肥胖稅”,政府就是想控制民衆生活。強烈的反對使得愛爾蘭政府不得不放棄在近期開征“肥胖稅”的計劃。

  專家反對

盡管網上呼聲相當高,但“肥胖稅”遭到營養學家和肥胖症專家反對,他們認爲這一舉措不可行,而且具有歧視色彩。

英國全國肥胖論壇主席、肥胖症專家戴維?阿斯蘭說:“征收‘肥胖稅’這種事不可能發生。試想一下像喬納?洛穆那樣的橄欖球手,僅僅因爲身體肥胖指數超標就需要額外付費?”

他說:“航空公司必須考慮到所有人的感受。那些旁邊坐著超重乘客的人確實很不舒服,但是別忘了,由于座位太小,超重乘客自己感覺也相當受束縛。”

  公司反駁

面對專家指責,瑞安航空公司提出反駁。

麥克納馬拉說,這項計劃僅僅適用于“那些體型相當龐大,以至于侵占周圍乘客空間的人”。

他說,征收附加稅能使所有乘客獲益。一方面,“肥胖稅”帶來的收益能在將來進一步降低機票價格;另一方面,從長遠看還有益于肥胖乘客健康。

“一旦公司開始征收‘肥胖稅’,肥胖人群會受到刺激並開始減肥,這對他們身體有好處,”他說。

但這一說法遭到健康專家的駁斥,他們稱,這樣的措施對于鼓勵人們節食或運動無濟于事。

http://www.hudong.com/wiki/%E8%82%A5%E8%83%96%E7%A8%8E

 

先澄清,這絕對不是一個歧視胖子的問題! 《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文/DL

 

老實說,我覺得所有愛吃的人,都該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所謂「胖子的脂肪稅」,並不是直接針對胖子的脂肪課稅,而是針對一些高脂肪食品課稅:我們先讓它變的比較貴,這樣你可能就會買的比較少、吃的比較少;然後,你就不會那麼胖了。這種類似懲罰性,或說是警告性的課稅邏輯,常見的例子還有菸和酒,學者發現這類稅制長期來看效果會更明顯,因為當你「持續的」必須多花很多錢在這上面時,會更容易讓人開始思考做這件事的必要性。

  原本單純的個人減肥問題被提升到「政策制定」的層次考慮,有這麼嚴重嗎?或者,愛吃的人要說的是:胖不胖是我家的事,政府會不會管太多?不過專家說這可不是管太多,因為由於肥胖而衍生的疾病,會大大增加公共醫療費用支出,簡單的說,為什麼瘦子得替胖子的高血壓、心血管堵塞付醫藥費呢?所以乾脆就讓你吃東西的時候多付點錢,要嘛就是嚇嚇你讓你少吃一點,不然也算是補貼之後的醫療支出。

  這樣聽起來有合理一點了嗎?

  當然沒有。首先,這個前提就不成立,誰跟你說胖子都愛吃高油脂食物、愛吃高油脂食物的人都會變成胖子、血管都會有問題?另一份學者研究就指出,高油脂食物的主要消費群──青少年,發胖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網路發展,大家都坐在電腦前上網打遊戲,所以電信公司的連線費用、遊戲公司的遊戲點數也應該要課脂肪稅嗎?另外還有一個研究發現,蔬果攝取不足,也是影響變胖與否,甚至更是胖子健不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既然要課高油脂食物的稅,是否也該補助蔬果的價格,才能達到最初減少醫療支出的目的?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吃,讓我們很快樂。不可否認,吃是會帶來歡愉感的,如果很多人因為課稅而必須減少吃的快樂,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所引發社會問題,是否反而造成另一筆公共支出呢?

  「不過是吃份薯條嘛!」真是不好意思,原本看起來單純的「個人」行為,莫名其妙的被我們拉到「公共」的等級考慮,一下子嚴肅起來,不過兩位老先生的文字其實是非常有趣的:蓋瑞.貝克,他是芝加哥大學教授,也是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年81歲;理查.波斯納,美國聯邦法院法官,今年72歲,兩位老人家2004年開了個部落格「貝克─波斯納部落格」,內容基本上都與當代經濟議題及政策制定相關,配合時事一週一篇,先由一人po一篇文章,另一個再針對這篇文章回應並提出自己的看法。《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就是幾年下來的文章集結,49個題目,涵括八個當前我們關心的議題:性議題、財產權、大學問題、誘因、就業、環境與災難、刑罰與恐怖主義,以及全球化。

  你贊成透過人工流產或其他方式篩選胎兒的性別嗎?姑且不論做或不做,基於道德立場好像沒人敢高喊「我贊成」。反對的人認為,如果讓父母基於「個人偏好」選擇生男生女,長期下來等於某個程度助長了性別歧視的現象。不過兩位老先生指出,根據實際上的數據,在美國偏好男寶寶跟偏好女寶寶的父母數量其實是差不多的;至於在重男輕女的國家,就算沒做事前篩選,這些父母還是很有可能在小孩出生後把女嬰送到孤兒院或乾脆溺死。再換個角度想,如果你事前「選」了一個你喜歡性別的寶寶,你可能會更願意給孩子更多的資源,這樣的寶寶是不是反而比較幸福呢?而長期選擇男(或女)的地區在一段時間後由於男女比例失衡,比較少的那一方反而變得搶手而擁有較高價值,有何不妥?

  過去,經濟學研究對象是一個明確的市場,以及其中發生的種種經濟現象。不過較新而且定義較廣的經濟學,開始將研究方向轉移到研究誘因、人的反應,以及所謂的理性選擇。仔細想想,「聽起來」很難的經濟學,實際上也就是人的行為,與社會學、心理學本就差異不大,用成本結構分析一夫多妻、同性結婚以及死刑存廢問題,搞不好,靈光一現真能出現比較睿智的答案。

(本文轉載蓋瑞.貝克、理查.波斯納新書《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陳榮彬、楊士奇譯,大寫出版,大雁發行)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39745.htm

 

研究:減肥保健食品 瘦不了2012/03/08 台灣新生報

 

奧勒岡大學營養與運動科學教授美琳達‧瑪諾爾為研究計畫主持人。她研究數百種減肥、瘦身相關保健食品,檢視是否有臨床證據證明其減肥療效,結果顯示,沒有研究證據可證明保健食品能有效幫助減肥、瘦身。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國際運動營養學與運動新陳代謝學期刊」。

研究也發現,有少部分食品如綠茶、纖維素、低脂乳製品等對減肥、減重略有幫助,即使如此,幫助也非常有限,頂多讓人多減去兩公斤體重。瑪諾爾表示,對多數人而言,光靠這些保健食品,絕對無法產生明顯減重效果,除非能改變飲食,每天運動,才能成功減去多餘體重。

研究人員將減重、瘦身保健食品分成四大類,包括甲殼素、興奮劑、共軛亞麻仁油酸與食欲抑制產品。甲殼素大多宣稱可阻止身體吸收多餘脂肪、碳水化合物。興奮劑如咖啡因等是用來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共軛亞麻仁油酸產品常號稱可減少脂肪組成,食慾抑制產品則包括水溶性纖維素。

研究發現,許多宣稱能瘦身、減重的保健食品都沒有隨機臨床實驗可證明其效果。很多研究沒有納入運動這項變數。多數產品減重效果只比安慰劑少零點九公斤。瑪諾爾表示,沒有證據顯示保健食品能幫助減重,而有些可能造成脹氣、放屁等副作用,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引起中風、影響心臟功能。

 

健康食品最安心? 小心業者誇大【聯合報2012.03.06詳參【圖博館】:有機迷思 維他命迷思

 

健康食品認證可不是萬靈丹。台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去年度化妝品、食品與藥物違規廣告名單,其中三件健康食品「健康新胺」、「健康好蒡」與「股立補」的廣告用詞與向衛生署申請許可的保健功效大不同,涉誇大療效。衛生局呼籲消費者購買前要小心比對產品標示。

 

公共電視 [主題之夜] 低卡食物的迷思

 

全球七十億人口中,面臨營養不良危機的有九億,但有肥胖困擾的卻超過十五億五千萬。肥胖是全世界最容易被忽視、但發病率卻急遽上升的一種疾病。根據統計,台灣的成人或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占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數字也顯示,有高達六成五的美國成年人體重過重,而每年死於肥胖相關疾病的,超過三十萬人。肥胖已經成為人類排名第一的健康危機。為了減重、養生,強調低脂、低熱量的低卡食品席捲全球,商機無限。但這股流行卻潛藏著一連串令人不安的事實。為了美味和賣相,很多低卡食品的製造添加了神祕配方,而這些配方的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祕密。

 

減肥常見迷思[熱量篇]

 

 低糖、低脂、低卡食物的熱量比你想像中的還高!

食物的卡路里(熱量)是想減肥者最關切的問題。而因應龐大的減肥族群,坊間也充斥著很多標有低糖、低脂,或高纖、零膽固醇、低GI等字眼的食物,這些東西熱量是否真得比較低,吃這些低卡食物真的就不會胖嗎?

  事實上,很多廠商所謂的低脂低糖或低卡的食物就像我剛剛舉的豬肉乾一樣,並非你所想像的無糖、無脂或熱量很低,如果你不清楚其中的差異,而以為熱量很低可以安心或大量食用的話,你會發現你的體重減得比預期的低,因為,你低估了你的攝取量!

  在食物標示上消費者最常見的迷思就是認為標榜低糖和低脂食物的熱量很低,想減肥者可以安心使用,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般減肥所常提到的高熱量食物或垃圾食物多半為複合食物(指內含澱粉類、蛋奶肉類、油脂等多種食材,並額外添加油、糖或各式調味料及色素等各類添加物),這類食物熱量之所以高,並不單純因為有額外加糖或加油去烹調,而是所用的食材本身熱量就不低,故即使是無糖餅干,也只代表它用代糖取代,沒有額外加糖而已,但因為餅乾是以麵粉為主要材料(有澱粉熱量),烘培過程需要加入很多油(奶油、酥油等)或各種調味(可可、杏仁等),故所謂的「無糖」,能減少的熱量有限,指有幾十大卡而已,故若以為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熱量而放心吃,就會導致低估攝取量而影響減重速度的結果。

  註:美國胖子很多,是低糖、低脂、低卡低熱量食物最多的國家,「代糖」、「代脂」等無熱量的糖與油脂取代品就是來自美國,但諷刺的是,美國也是胖子很多的國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問題就出在上述所提,低糖、低脂與低卡熱量並非消費者想像中低,而很多消費者會因為該食物為低卡,而吃較多的量,結果反而吃入更多的熱量而導致肥胖。例如,對於一般冰淇淋,大多數人會有戒心,會因為熱量高而節制用量,只敢吃一球,但看到標示著低脂,低糖或低卡字眼的冰淇淋時,大多數人都會較安心,因而吃入較多的量(吃兩球、或一整盒)。想想看,低卡食物實際所減少的熱量只有一到兩成,但你卻因為低卡兩字安心而吃入兩倍或更多量的食物,結果呢?當然因攝取量超過而胖囉>_<

http://tw.myblog.yahoo.com/stella-health/article?mid=2674

 

10大騙人熱量的陷阱食物

 

低卡食物?被別外表騙了!

涼麵最低卡?低GI食物吃不胖?還是水果吃多沒關係?看起來低卡的食物不一定真的低卡,吃下去之前,先注意陷阱! 諮詢─鄭雅分 文─蔡宓苓 本期諮詢專家─鄭雅分 台安醫院營養師

在做體重控制的時候,你常常抱怨「怎麼吃很少還是會胖嗎」?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有一個可能,就是誤吃很多「騙人熱量」的食物。所謂會騙人的食物,或許是食物的外表、食物的味道,或是長久以來大家都有的迷思,導致讓人以為這些食物熱量低,所以可以放心吃,甚至吃多了也很安心。

存在著高熱量的陷阱食物不少,以下介紹最具代表性的10種。台安醫院營養師鄭雅分也提醒,在選購食品時,先看一下食品標示載明的熱量,能更有利於進行熱量的控制,而不會誤吃太多。

‧涼麵

鄭雅分表示,以麵條來說,使用全麥麵會比油麵熱量來得低一些,但麵條本身仍是屬於澱粉類,所以吃太多仍有熱量高的擔心。另外像是涼麵的醬料,如果使用的是芝麻醬、辣油等高油份的醬料,熱量也會很高,吃掉一整盒的話,等於吃進五、六百大卡的熱量,所以建議可以選用和風醬、鰹魚醬油或柴魚醬油這樣的日式醬汁,可以讓一盒涼麵少掉一、兩百大卡的熱量。

從營養的角度來考量,涼麵也不適合做為「一餐」,配菜相當少之外,大部分都只攝取到澱粉,建議你可以搭配燙青菜或蔬菜沙拉。

‧蘇打餅乾

鄭雅分表示,有些蘇打餅乾需要擔心的,就是油脂含量比較高,一般市售的蘇打餅乾,油脂含量在30%~50%不等,脂肪含量多寡,也左右了蘇打餅乾的熱量,在選購之前,不妨看一下外盒的食品標示,上面會載明脂肪的含量。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蘇打餅乾,鄭雅分提醒,市售的餅乾油份和糖份都比較高,不建議吃太多。

‧優格

一說到優格,很多人都會與「健康食品」聯想在一起,的確,優格有許多好處,像是豐富的益生菌可降低腸道內壞菌的生長、為人體補充鈣質,但優格的脂肪量並不低,流行一時的「優格減肥法」,就有許多人肆無忌憚的吃優格,導致怎麼都瘦不下來。

鄭雅分表示,100公克的優格大約有90-100大卡,市售優格一盒都在200公克以上,熱量並不低。優格除了脂肪含量不低之外,因為本身有天然的酸味,為求好一點的口感,通常會添加糖份或是果醬,相對就會提高熱量,所以如果喜歡吃優格的話,提醒你還是要控制好一餐總熱量的攝取,以其它的食物來替換,比方米飯吃少一點;如果在正餐之外「額外」吃了優格,想要達到減重的目標,就會比較難。

‧部分水果

很多人都知道「蔬果」要多吃,但就營養的角度來說,蔬菜比水果重要多了,而且水果絕不能無限量的多吃。

有些水果熱量並不低,像是香蕉,一根就有120大卡;葡萄柚一個80大卡;香瓜一個有95大卡;釋迦一個130大卡;大的芒果一顆約200-240大卡;鳳梨一個也有600大卡……鄭雅分表示,「不能無限量、毫無選擇的吃」,就變成相當重要的工作,像是小芭樂和蘋果,1顆都是60-70大卡,而且吃下去有飽足感,而這樣的飽足感,可能要吃2個釋迦才能達到,所以在吃之前,不妨先計算過熱量,才不會影響體重控制。

‧果汁

果汁是飲料類中最具「低熱量」迷思的品項,即使是新鮮的現打果汁也一樣。鄭雅分表示,以新鮮柳橙和現打柳橙汁來比較,你可能吃一顆柳橙就感到飽足,但一杯柳橙汁必須用上5、6顆的柳橙,喝下去卻沒什麼飽足感,卻相對攝取了更多的熱量(500c.c.柳橙汁約有250大卡),所以在選擇上,水果要比果汁來得好。

‧低GI的食物

低GI食物一定吃不胖嗎?在許多人以低GI食物減重的同時,也帶來了這樣的疑問。鄭雅分解釋,GI就是「升糖指數」,即食物在體內轉換成「糖」的能力,而低GI食物就是不會讓人體的血糖上升那麼快的食物,它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標準值,而是一個相對的比較值(比方相較於米飯或麵包),但熱量一定低嗎?那可不一定。

一般GI值小於60的食物,我們稱做「低GI食物」,包含花生、炸豆腐、腰果、培根、火腿、香蕉、芒果、奶油、奶油起士等都是,但這些食物熱量都不低,如果無限量多吃,肥肉還是會長到身上。

‧堅果類

有些食物「吃起來」不油膩,油脂含量卻很驚人,堅果類食物最具代表性。鄭雅分表示,像是花生、腰果、核桃、開心果、瓜子等堅果類食物,以及水果中的酪梨,都是吃起來不油膩,會引人吃更多的陷阱食物。

以腰果來說,一份是5粒,即有45大卡的熱量(等於一茶匙的食用油),而這類食物通常被歸類為健康的零食,有時邊看電視邊吃,或是過年擺放在桌上隨意拿,一次吃下來就可能是你一餐所需的熱量。最好的辦法除了在吃的時候多加克制,買回來時做多份的分裝,規定自己偶爾只吃一份,也是不錯的方法。

‧地瓜

常被做為減肥聖品的地瓜,在很早以前,是被用來充當主食,和少許米飯一起煮成地瓜稀飯,或許豐衣足食的現代人覺得這樣很可憐,但就營養的角度來說,這才是正確的吃法呢!

鄭雅分表示,地瓜的確有它豐富的營養素,也富含纖維質,能幫助腸胃蠕動,讓排便更加順暢,但像地瓜、馬鈴薯、芋頭這一類的食物,畢竟主成分為澱粉,應該拿來做為和平日吃的米飯代換,不應該再「額外」補充。比方一條中型的地瓜大約有140大卡,一碗飯大約有280大卡,如果你在一餐中想吃一條地瓜的話,米飯不妨吃半碗就可以了,才不會攝取過多的熱量。

‧玉米

很多人認為玉米是蔬菜,可以多吃,但鄭雅分表示,玉米主成分還是澱粉,應該歸於主食類,和地瓜一樣必須與平日吃的米飯做代換。

以玉米來說,一根就有145大卡,而玉米罐頭,一罐300公克也有(待補)大卡,所以當蔬菜一樣愈吃愈多,只會讓你不瘦反胖。

‧飲料醋

喝醋也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養生減肥方法,市售的飲料醋可是會騙人熱量。鄭雅分說,醋的確對健康有幫助,它屬於鹼性的食物,能幫助平衡體內的酸鹼值以及新陳代謝,但由於醋本身的酸味很重,所以市售的飲料醋通常添加很多的糖,讓它喝起來比較美味順口,所以提醒你喜歡喝的話也要加以控制,喝之前不妨先看一下熱量標示。

http://www.ttv.com.tw/lohas/lohas7629.htm

上一篇:《猿形畢露》

下一篇:《陰道獨語》

阿楨 2023-12-10 08:49:44

零下氣溫也要露腿! 陸「光腿神器」熱銷千萬件 被嘲現代刑具|TVBS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P0ygBR1x0
  回應
人家女的自己愿意穿,你管那么闲事干嘛,真是无聊,危言耸听
另類裹小腳
冬天露腿的 日本老早就一堆了 真的是深井水雞 畫面換成日本大哥哥 解釋又不同了

每年爆賣上億條,撩倒全世界男女:以假亂真的光腿神器,套路有多深?2023-12-09快刀財經
雖說穿的暖和才是對冬天的尊重,但誰都想又漂亮又保暖的出門。作為天一冷就賣到脫銷的大爆品,“光腿神器”可以搭配短裙、半身裙、長筒靴,不管上面裹了多少層,只要腿露出來,就會覺得精神、顯瘦。
“光腿神器”,其實就是類似打底褲的絲襪,內里加絨,因為顏色與皮膚相近,乍看之下,給人一種大冷天還光著腿的感覺。甚至還誕生了專門的調色師,從膚色到裸色,細化程度堪比粉底液,各種色號一應俱全,主打的就是“穿了像沒穿”。
實現精准狙擊的“光腿神器”,很快就以燎原之勢,在全國風靡開來。每年冬天,單單以光腿神器為主的打底褲系列,就創造了上億的銷售額,有網紅品牌借此站穩腳跟,更有內衣老品牌靠著它起死回生。
  回應
嘩眾取寵的斷章取義文,能把腳穿出直接縮水2-3個尺碼的明顯是故意死命往上提出來的,嫌裹小腳的但凡你多看幾眼多動幾下高貴的手指不會買踩腳款嗎。至於折痕,那就是要從要風度不要溫度、還是要溫度犧牲風度上自選了,而且大冬天的穿個齊膝或過膝高筒靴完全可以避免。最後美麗刑具是小仙女們自己選的,但凡腦子還正常的人也不會強迫你們大冷天的還必須要裸著一雙腿不可吧。要不就真的學習一下日本女性,來個真正的大冬天光腿!美麗凍人!

阿楨 2023-10-27 09:58:39

中國已經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何不主動調整飲食結構呢?

中國人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副食,都遠遠超過其他地區,中國是地球上胖人數量最多的國家,超過8千萬人,美國是肥胖人比例最多的國家,美國有錢人在吃螺旋藻,素食,蔬菜,當食物,中國為何不調整飲食結構呢,中國就包含有豐富的低熱量食物,比如,豆腐植物蛋白,水果蔬菜種類冠絕全球,大魚大肉,大油大酒,大吃大喝的爆病低健康的飲食時代,早該結束了
  回應
1.中國肥胖的比例不高,只有20%左右,超重的才是30左右。我國就算胖,也不像對岸的世界第一大國一樣,胖子都是胖成球的。2.中國人只要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沒問題。
肥胖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吃肉,而是吃油和各類糖太多了,現在的植物肉背後,就跟以前操作吃調和油健康一樣,信了才是傻子。美國人的胖是什麼黃油和糖太多,而中國的胖,是碳水太多了,是饑荒時代的遺存。中國蛋白太少,碳水和糖太多

阿楨 2023-02-03 07:48:20

韓媒:日本年輕人愛上“中華妝”

韓國《中央日報》2023-01-29日文章,原題:被有“四千年美女”之稱的中國美人迷住……中國化妝品在日本暢銷的原因。據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最近日本女性很喜歡模仿像中國偶像團體SNH48鞠婧禕這樣的中國美女的化妝方法,“中華妝”有很高人氣。因為日本年輕一代不同於老一代人,對中國的偏見較少,且認為“中華妝”本身具有魅力。
就在幾年前,中國風妝容還被稱為“Chiborg”(China“中國”和Cyborg“半機械人”的合成詞),意指這類妝容近乎機器人一樣精緻完美。大紅唇和濃密清晰的眉毛是其特點。然而,這一趨勢如今發生了改變。據日本媒體報導,中國風妝容中“純真和欲望”兩手抓的“純欲風”正在日本成為流行。這是使用粉紅色呈現可愛又性感氛圍的化妝方法。
此外,日本女性還對中國的“白開水妝”有濃厚興趣。這種化妝方法主要採用白色系化妝品,強調“自然美人”,給人以沉穩的感覺。據穀歌日本去年統計,純欲風、白開水妝在化妝相關檢索詞中分別佔據第2和第3位。
由於中國妝容在日本大受歡迎,中國本土化妝品品牌在日銷量也隨之增加。中國化妝品是如何吸引日本消費者的呢?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後藤康浩認為,與半導體等政府主導的產業不同,化妝品是“非政治性的”。他分析稱,日中間存在的領土紛爭等矛盾也幾乎並沒有對日本人的化妝品消費產生影響。日本中壯年層認為中國製造是劣等產品、會避免使用,而在他們子女一代中,類似想法卻越來越淡薄。還有評價稱,中國化妝品本身的品質也較以前有所提高。
日本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化妝品大國,但從2019年起就被中國趕超。2021年日本化妝品市場規模位元列世界第三,排在美國(802億美元)和中國(517億美元)之後。韓國化妝品市場也進入“前十”圈,規模為120億美元。
  回應相關新聞
滯銷、退潮、關店,海外網紅美妝品牌敗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