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奏鳴曲》
在全球金融海嘯下更能對比出前評《貧民百萬富翁》與
之非/現實。《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 (2008)
http://www.fun.tv/vplay/m-87599
導演:黑澤清
演員:
香川照之/小泉今日子/井之肋海/小柳友/井川遙/津田寬治/役所廣司
46歲的龍平突然遭公司裁員,面對殘酷的事實,龍平拉不下臉跟妻子坦白,只好每天西裝筆挺出門「上班」,到公園排隊領免錢飯。為了不露馬腳,「流浪上班族」必須瞎忙,手機每小時自動響5次,不過講完無聲電話還是得去一趟職業介紹所,畢竟一份工作好過東躲西藏。然而身無專長的龍平只能四處碰壁,回家還得面對兒子挑釁。大兒子阿貴行蹤不定,某天出現就說要當美軍傭兵;小兒子健二想學鋼琴,龍平認為「不行就是不行」,眼見一家四口裂縫越來越深。
正當龍平的謊言將被揭穿的同時,意外卻在此刻闖入!誰也沒料到,在這個連搶匪都會失業的年代裡,命運將以何種形式,重新引領他們看見希望的曙光?
影片中,導演巧妙運用了許多長鏡頭,避免過度戲劇化的調度,也盡量減少鏡頭的剪接,即使表現的內容非比尋常,卻能營造出震撼無比的現實感,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荒誕趣味,呈現出黑澤式的黑色幽默。
電影沈重而寫實,反映日本許多家庭失意的現狀,男性尊嚴所撐出來的家,處處空洞而飄搖欲墜。父子、夫妻相互誤解,在最親的人面前也無法誠實坦率,很悲哀。劇末二兒子健二所彈奏德布西的《月光曲》大大觸動父母的心,重新凝聚這個幾乎瓦解潰敗的家。如果前面的人生是一場惡夢,那醒來後,眼睛睜開就可以重新開始。每個失意的人生都需要重新開始,《東京奏鳴曲》啟發人們深思生命的價值。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film_id=fTjp50938341
東京奏鳴曲>百度百科
我是佐佐木家的小兒子健二(井之肋海飾),我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我正在偷偷地練鋼琴。
作爲一家之主的爸爸龍平(香川照之飾)爲了一家人努力工作,每天都穿著筆挺的西裝出門,他認爲我還是個小孩,不太願意聽我講話。媽媽惠(小泉今日子飾)很溫柔,可當她做了甜甜圈給大家當點心時,卻沒人願意吃,她的臉上又露出了那種百無聊,他總是忙著打工,不知心裏在轉什麽念頭。
我們一家人每天都圍坐在一起吃飯,然而除了我之外,其實大家各自都懷著的秘密。
爸爸被公司裁員了,找不到工作的他每天在公園裏打發時間。哥哥突然決定加入美國軍隊,讓大家大吃一驚。
這天,我回到家裏,卻發現家中空無一人。我們家究竟怎麽了?!
黑澤清大轉型 挑戰溫情家庭片
一提起黑澤清,影迷們往往會首先反應出《X聖治》、《回路》等驚悚傑作。的確,享有國際聲譽的黑澤導演在日本影壇中獨樹一幟,可謂攝制異色恐怖片的專家。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黑澤清爲我們帶了一部顛覆自我的新作——《東京奏鳴曲》。該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溫情家庭劇,敘述了一個普通四口之家的日常故事。
黑澤清曾經拍過模擬家庭和支離破碎的家庭,像這樣正面聚焦于平凡之家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其實,這類親子題材是他一直以來刻意回避的對象。在此番的嘗試中,已過知天命之年黑澤清可謂邁出了事業上的嶄新一步。
黑澤清認爲,家庭的狀況是時代的反映。大規模裁員、失業問題、就業危機、學校教育弊端、甚至戰爭等衆多“大事”都被他妙手納入了家庭日常的小構圖裏。他通過新片展現出當代人在動蕩的環境中努力生活的面貌。在真實和辛辣中給人帶來溫暖的感動。
影片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榮獲“一種關注”單元的評委會獎,接著又在印度的亞洲阿拉伯電影節上摘得大獎。可以說,黑澤清的這次轉型獲得了成功。
《東京奏鳴曲》的誕生之路
本片的原始劇本是曾經在日本生活過的澳洲劇作家Max Mannix的作品。在2006年,有兩家電影制作公司對這個本子産生了興趣,一家是日本的Entertainment Farm,另一家是大名鼎鼎的荷蘭公司Fortissimo。Fortissimo曾經制作過吉姆?賈木許和王家衛的作品,但以往從未參與過日本電影的制作。起初,該公司抱持著一種半觀望的態度——如果能找到好導演接手,才會正式與Entertainment Farm聯手合作。
在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事情發生了決定性的轉機。黑澤清的《呼喊》是參展片之一。兩個公司的制片人在一次會議上遇到了黑澤,他們當下決定邀請他來執導此片。當時黑澤拍乏了驚悚恐怖片,正想換換口味。讀過原始劇本後,黑澤覺得這個簡潔而有力的故事深具電影化的潛質,便應承了下來,決心放手一試自己從未把握過的題材。
首先,黑澤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Max Mannix的本子以父子關系爲基幹:父親瞞著一家人假上班,兒子瞞著一家人學鋼琴,由兩人的對立和溝通推動情節的發展。而黑澤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母親和哥哥的故事。他想爲家庭感最稀薄的哥哥設置一個大秘密,便虛構了一場戰爭。在刻畫母親時,黑澤采納了身爲主婦的田中幸子女士的意見。母親雖然是家庭成員們的維系和依靠,但她其實是家中最孤獨的人,這樣的設定折射出日本主婦的現實狀態。
2007年,黑澤完成了劇本,由此影片進入了拍攝階段。
實力派會聚的演員陣容
作爲一家之主的父親,黑澤清一開始就選定由香川照之出演。十年前,黑澤曾與香川在《蛇道》中合作,當時就十分欣賞他的演技,計劃下一次要找他來演主角。在輾轉多年之後,終于有了合適的機會。黑澤清表示:“香川同時擁有堅強和每個人都有的脆弱。由他來演軟弱又逞強的日本式父親角色,能反映出人的普遍性,即使外國人也能理解。”
小泉今日子也是黑澤清首選的母親的扮演者。兩人曾在NHK電視節目《風之又三郎》中合作過。黑澤非常希望能和小泉一起拍電影,讓她在大銀幕上展現獨特的沒有笑容的表情。此番終于夢想成真。
黑澤清的老搭檔[役所廣司也沒有缺席。他在片中友情出演入室盜竊的小偷,這個角色雖然不是佐佐木家的成員,但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外,通過嚴格試鏡選拔出來的井之肋海和小柳友分別扮演佐佐木家的兩個兒子,他們的表現也十分出彩。
兩代之間的沖突、夫妻情感的龜裂,各懷秘密的佐佐木家發出了不和諧音,究竟何時才能再度奏出整合的旋律?黑澤清給出的答案將爲我們帶來啓示。
花絮
• 在本片的拍攝過程中,黑澤清一反常態,室內戲基本都利用攝影棚的布景拍攝。通常室內布景爲了便于照明不做天花板,而黑澤則與衆不同,他要求給布景加上天花板,讓光線呈現出從窗外射入的自然感覺。另外,佐佐木家外景則是借用井之頭沿線某個人家拍攝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2403.html?tp=0_10
不能說的秘密:《東京奏鳴曲》文:艾莫西
這社會總是急著告訴我們不斷前進的方式,但卻忘記告訴我們:路,到底在哪裡…。
《東京奏鳴曲》是一部意會式的作品。言下之意也就是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社會化的過程(例如:找工作、失業…等等),你大概會很難體會到片中的一些情緒。不過有一種情感卻是跨越年齡性別所共鳴的,那就是孤單。而【東京奏鳴曲】的孤單尤其強烈,因為它是一種大量複製的孤單。舉例來說,一票人失業是一種共同的失意,大家一起在就業輔導中心排隊看似有伴且心安;但事實上每個內心的空洞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很多人一樣而削弱孤單感。對我而言,【東京奏鳴曲】所呈現的,就是這種大量複製卻又強度相同的孤寂。
《東京奏鳴曲》的背景很真實,一個擔任客服經理多年的男子,在因外包文化的侵入下丟了工作。他不敢告訴自己的家人,每天仍拎著公事包朝九晚五。兩個兒子亦有自己的嚮往,青春期的大兒子想加入美國軍隊,小兒子則希望能學鋼琴;至於妻子,領到了汽車駕照卻沒有上路的機會。ㄧ家子四口每天的晚餐成了最形式的家庭溫暖;然而,一場意外的風雨不只吹亂了原本井然有序的家中擺設,更掀起了所有人不知到底該何去何從的迷惘黑洞。究竟,風雨之後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事實上,《東京奏鳴曲》並不是一部很親切的電影,不過我覺得電影中的情緒卻是容易切入的。導演黑澤清向來擅長拍攝類型驚悚作品,這回他選擇了失業作為電影題材,黑澤清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就是一個最驚悚的事件。在電影中導演讓觀影者感受到的,不只是金融風暴本身。應該這麼說,經濟風暴只是一個導火線,重點是我們每個人處在的這個社會教了我們什麼;整個環境最重視的是什麼?片中的每個角色其實都背負了一些社會的設定,而整個社會的盲從與人雲亦雲更是唯亂之源。電影裡就讀小學的兒子,因為被老師抓包上課偷傳漫畫一時心急,脫口而出老師也會在電車上看成人漫畫的事實,竟讓全班奉為英雄,也讓老師顏面盡失。當小兒子鼓起勇氣向老師道歉而說出的那句:「對不起,我不知道班上同學居然會這樣渲染。」道出了整個社會對於小眾的藐視,更讓我們知道在這個社會上我們都必須奉行社會的觀點:男人就該工作養家,女人就該洗衣煮飯,一但環節脫了軌,彷彿你就會被整個社會所唾棄。
於是,我們每個人上著不知為何而上的班,讀著不知為何而讀的書,努力著不知為誰而努力的目標,只為那社會所需要的尊嚴與地位。一幕失業父親在早晨加入路上一行上班族步行的畫面,所有人宛如一支漫無目的向前的軍隊,呼應著目標不明確出兵伊拉克的美國大軍,成了最驚悚的一景;而真正可怕的,是這樣的畫面,我們每天都在上演!
不過,在頗沈重的劇情下,黑澤清還是玩了一下電影,透過跳躍的時間與空間,讓觀影者拼湊出一個不可思議的轉折,有那麼一點黑色荒謬,卻又讓人深感無奈且無助。在同一時間中,所有人都正在經歷自己的天人交戰,荒謬又可笑的安排帶出了這家人最大的一場風雨,母親開到了夢寐以求的車款,父親撿到了可以改變他現在悲慘命運的信封…。這一家子都在狂奔,在人來人往的百貨,在燈紅酒綠的東京街頭,直到無路可去,也無路可逃。
原以為這是黑澤清要給觀影者最悲傷的收尾;然而,電影並沒有因此結束…。一如每天我們所知的,黑夜之後,白天自然也就不遠了!
該說是一整夜的荒謬還是真實?當陽光依然若無其事地灑在所有人臉上時,好像一切真的可以重新開始。父親把那個信封投遞回失物招領箱後,踏著蹣跚的步伐回家。原本應該是出門上班的例行之路,一家子都走著反方向,是這麼一條無比真實的熟悉歸途,在無處可去的茫然中,唯一清晰可辨的方向。不知怎麼,我喜愛著每個人回到那淩亂不堪的「家」時,朝著客廳行注目禮的畫面。原來,越工整的擺設,好似父親筆挺的西裝、餐桌制式的碗筷般包裹著彼此間不能說的秘密,而當一切外在被打亂之後,彷彿是被扯破的塑膠袋,缺氧的生活終於得以大口呼吸。呼應著小兒子彈奏的〈月光曲〉,與大兒子對美國的幻滅;破壞之後所獲得的,是最殘酷也是最真實的答案,就算只有自己知道那是什麼也已然足夠。
這社會總是急著告訴我們不斷前進的方式,但卻忘記告訴我們路到底在哪裡!在《東京奏鳴曲》中,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不願面對的真相;而在全面破壞之後,得以重生。就像那首最後出現的〈月光曲〉,入不入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終於找到了前方的路;那一條路,正是回家。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16&eid=v216115
《東京奏鳴曲》:聲音藝術 by藍祖蔚
電影中出現音樂表演的畫面,對於導演和演員都是艱巨的考驗。
我們很難在一部電影中完整地聽完一首鋼琴曲,畢竟,電影以劇情為主,音樂為輔,即使是音樂家的傳記電影亦不例外。
1970年英國導演肯羅素拍攝的《樂聖柴可夫斯基》中,明明是一部音樂家的傳記電影,但是男主角李察張伯倫飾演的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第一次上陣發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也只彈了部份章節,並非全曲。
創作等身的音樂家,或許就因為作品太多,無法在一部電影中盡皆容納,只能摘取大家最熟悉的片段,但是名不見經傳的鋼琴家傳琴,其實,命運也差不多。
1993年女導演珍康萍拍攝劇情片《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時,女主角Holly Hunter也都是一段接一段地彈著鋼琴名曲,唯一完整的一次該算是她回到海灘要取用被丈夫廢棄的鋼琴時,彈出由麥可尼曼創作的主題樂章─「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
電影太短,音樂太長,需要的情節和影像太多,不能老停在音樂彈奏的世界上,可能是古典名曲始終不能在電影中全曲彈奏完成的主要原因,但是日本導演黑澤清的《東京奏鳴曲》卻讓我聽見了完整的德布西作品「月光」。
在銀幕上彈這首曲子的影星井之肋海(Kai Inowaki) 今年才十四歲,我並不確知他是不是真能會彈鋼琴,也不確知電影中出現的「月光」琴聲是不是出自他的雙手,我只知道如果演員不懂得彈琴而必需裝模作樣時,導演都會盡量只捉臉部和身體特寫,避開手掌的特寫,以免穿幫現形,但是黑澤清讓井之肋海飾演的小兒子佐佐木健二上陣演出時,卻是毫不遮掩地遠景近景特寫全都有,亦即那是一次充滿臨場感的鋼琴演出,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位鋼琴神童的入學考試。
「神童?我們家怎麼可能有神童?」香川照之飾演的老爸佐佐木龍平不愛音樂,也不許孩子學琴,對老師的神童認定,更是嗤之以鼻,認為都是學校要來騙學生和家長的,為此,他還失手打傷了健二。
但是,藝術永遠扮演著人生救贖的力量,一切全看導演如何讓藝術發揮極致張力。
健二到底是不是音樂神童?如果不是,父子恩仇就純然只是代溝爭議;如果不是,這個前提不是老爸說不是,就真的不是,更不能只有老師說了就算,也不宜輕輕帶過,足以讓父子拳腳相向的不只是兩代人生的理念矛盾而已,更是理想與夢想的實踐基礎,讓「神童」健二公開彈一首名曲,因而成了揚名立萬的順理成章踏腳石。
黑澤清的選擇是在《東京奏鳴曲》的最後五分鐘讓健二上場彈奏德布西的「月光」,香川照之和小泉今日子這對夫妻來到學堂觀賞孩子的入學考試,健二坐上演奏席後,那首「月光」就開始從健二的指間開始流瀉在整間教室裡。黑澤清最高明的一招就是他不拍(或者不用)香川照之和小泉今日子的反應畫面,鏡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遠或近,就是完全以健二為中心,讓他的技藝與肢態成為關鍵核心,然後我 們慢慢看到現場的人潮圍聚了起來,聆聽的表情日益肅穆了起來,入耳的是天籟般的琴聲,入目的則是全神專注的小神童,一切的搭配渾然天成,看不出破綻,看不出做作,一切都像是大家正在見証一次奇蹟,不,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神蹟。
聲音在電影的最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德布西的「月光」曲大約四分半鐘左右,琴聲一歇,電影也到了尾聲,沒有掌聲,也沒有接頭交耳聲(我隱去了佐佐木一家人最後的關鍵動作,留待大家去戲院觀看體會),工作人員的字幕大約在二十秒開始浮現,但是黑澤清繼續讓會場的現場聲音持續了大約三分鐘,沒有旁白,亦沒有交代(到底健二考上了沒有),更沒有喧譁,可是你只要聽過了剛才的那一首「月光」,聽見了天籟,你還需要凡夫俗子的任何註解嗎?
音樂讓你看見了真,亦看見了美,《東京奏鳴曲》的不凡就在於看似平常瑣碎的小動作,就已蘊含了人生的大道理,「大辯無言」,《東京奏鳴曲》的結尾手法就是一位大師瀟灑又華麗的休止符手勢了。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14&eid=v214106
彌勒熊影評:震撼力道強勁的【東京奏鳴曲】
【東京奏鳴曲】是一向以恐怖片聞名於影壇的導演黑澤清的新作品,除了風格丕變之外,更多的是血淋淋的社會現象直陳,以及日本傳統家庭裡父權在面對生活困境下的全面解體,還有不得不改變之後所帶來的觸目驚心,再加上中段神來一筆的魔幻情境,到最後觀者再被男孩扣人心弦的獨奏,撩撥到無法自己,十足十是120分鐘完整的震撼,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開始男主角一臉堅毅有自信的臉部線條,就像每一個認真努力上班的日本男人一模一樣,但接下來長官一席令他措手不及叫他捲鋪蓋的談話,他面無表情卻讓人立刻感受到一股涼意從銀幕襲來,不知情的下屬前來詢問相關事務之處置,更引發他無比悲憤的心情。拎著一點點從辦公桌帶回的物品,最後氣到全部丟到垃圾桶去了。
再下來怎麼辦?觀眾跟男主角一樣的心情…忐忑不安、七上八下。
日本是一個很妙的民族,上班族男生一定西裝領帶,女生過了15、16歲出門一定要化妝,人口裡聽說A型血的人就佔了百分之七十。平常壓抑的要死,一到放假或晚上或出國,整個人就玩到瘋,我在東京街頭親眼見過,三名唱卡拉OK唱通宵的男孩,對著我露臀及大聲嘻笑。吃拉麵一定要吸出聲音,但,飯桌上千萬不可以打嗝。吃飯時間不可以到他人家裡拜訪,就算他客氣請你一起吃飯,也不要當真。視公司與工作為一生的職志,官場與職場的關係如君臣一般,上屬犯錯下層頂罪是稀鬆平常。漫畫工業與性工業的產值驚人而發達,且獨步領先全球。特有的AV女優文化,連臺灣的曠男宅男們,都被他們收編在版圖之中,扯遠了…,呵呵!反正他們的各方面都有所謂的「東洋風、日本味」就是了。
所以失業當然也要裝體面,照常西裝畢挺拎著007公事皮包準時出門,其實是到一群失業者的集散地報到,中午餓了還有好心人發給大家粥湊合著吃(他們實在是一個愛排隊的民族),一開始沒辦法接受現實的男主角還頂著尊嚴要求主管的職位,等到一而再再而三一拖再拖,終於他接受了任何可能的安排:百貨公司清潔人員的工作。到現場隨便一個走道,當場七手八腳換衣著裝,尊嚴到此早就不知飛到那去了。好心的老鳥交代這瓶怎麼用那瓶在幹嘛的,站在有嘔吐物的便所前憋了兩分鐘還是跪下去的他,做完了幾小時,發現從旁換好衣服的那名老鳥,穿著比他更貴一級的西服與公事包,想必是過去職位又再更高階的CEO之類的人了,他都甘之如飴…,那自己還能講什麼咧!唉。
為何他終於願意屈就,其實是先前半路遇到一名同學的可笑行為與情境影響了他。譬如說:明明要去吃救濟的粥,就講說自己從來沒機會吃過這種東西,手機設定成一小時響個三四次,假裝自己好忙,最後還央求主角到家中吃飯玩起角色扮演,就為了在妻女跟前有點面子,最後有一天他竟然與妻子,開瓦斯自殺了,對照到自己在家裡尷尬勉強的偽裝,越來越早回家的不尋常(代表人際關係不好、不忙、不被公司重視,或是像男主角根本失業了…。),紙包不住火甚至於講大家都在為父親的一點點面子演戲,那位同學的妻兒其實早已知悉,自己妻子也早已發現,只是沒戳破謊言罷了!
到這邊已經夠可怕了,沒想到畫面一轉,家中四名成員都有很大的奇遇:為了保衛人類和平當起外聘美國大頭兵的大兒子,突然一身疲憊走入母親的夢裡。痛哭失聲自己殺了多少人,雙手沾滿了鮮血悔不當初。小兒子一直吵著想學鋼琴,卻被老爸看不起甚至毒打一頓,竟然是不世出的鋼琴演奏家。母親一覺醒來,為家庭犧牲奉獻到最後,卻是與一群陌生人住在一起。父親更離譜的在廁所裡,檢到一包不知道裝有幾百萬日幣的信封,看錢眼開的他跌跌撞撞逃離工作現場,最後甚至於還發生更誇張的遭遇。剛考上駕照的母親,想買一臺全家使用的箱型車而不可得,卻因為小偷突襲,而被強迫駕駛一臺價值不斐的氅蓬跑車逃亡。所有一夜之間,不可思議的情事都一一發生了。而最讓我難忘的是導演幾次家人吃晚餐的場景,先是缺了很少回家的大兒子平常的晚餐。再是大兒子終於回家時,父親像是宣示權力一般的一定要喝玩一罐啤酒一家人才准開動的景象。最後是片尾經歷瘋狂一晚的他們,歷盡滄桑歷劫歸來的一餐。
一切都重新洗牌…,一切也都不一樣了。
最後當大家驚魂甫定之時,天才上場了…,他安靜自然的彈奏起德布西的經典〈月光曲〉,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自然的流了下來。
整部片完全在香川照之父親一角極為出色的帶動下,小泉今日子的母親,井川遙的鋼琴老師,井之脇海 的小兒子,小柳友的大兒子,自殺的津田寬治,還有跌破大家眼鏡的小偷役所廣司,在澳洲原著麥斯‧曼尼斯與導演和田中幸子巧手改編之下,呈現出一種亞洲電影少有的氛圍,也許有些許不習慣,但卻帶來極大的驚喜,三位編劇功不可沒。另外配樂橋本和昌的處女作也讓人驚豔,如果你有心的話,甚至於還可以在字幕未跑完前,閉上你的眼睛靜靜體會導演一點點畫外音的特殊設計,雖然本片不是恐怖片,但卻是讓人心驚的一次觀影經驗。
其實現在不論在那,失業潮所帶來的可怖現象,臺灣也早已紛陳,尤其身陷全球化與現前一波不景氣的我們,看這些寫實的情景,一定心有戚戚焉!咱們政治與經濟的困頓,實在需要這種有一針見血療效的作品來震撼一下,大家千萬不可錯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剛剛得到2009年第三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與編劇兩項大獎的肯定。
http://blog.udn.com/dodobear/2789040
黑澤清>百度百科
黑澤清(日文名:黒沢 清,英文名:Kiyoshi Kurosawa),生于1955年7月19日,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清的電影作品發展開始于日活的粉紅片階段,早期主要圍繞神怪和黑幫兩大類型,後來又側重于心理分析的恐怖和懸疑類型片。
出道
在考入立教大學社會系之後,接受了在校中作爲兼任講師擔任電影論講座的蓮實重彥的熏陶,便追隨當時被電影青年奉爲權威的電影理論家、批評家蓮實重彥學習電影。在討論會上結識了當時是東大學生的宮臺真司(注:現首都大學東京教授),從當時開始跟黑澤清有親密交往。
自高中時代起就渴望拍片的黑澤清立即嘗試拍攝8毫米短片,其中名叫《禁錮學園》的影片(8毫米)在1980年匹亞電影節(PFF)中獲獎。之後他在相米慎二執導的影片《水兵服與機關槍》中擔任副導演。
日活階段和粉紅片
1983年黑澤清爲日活拍攝了《神田川淫亂戰爭》,這是他以商業導演身份拍攝的第一部膠片電影,副導演則是周防正行,在了解日本電影新一代導演的基礎上,這一事實意味深長。
1985年又爲日活拍攝了《Do-ro-mi-fa女郎漫遊仙境》。值得一提得是這部軟色情電影中山教授的扮演者正是伊丹十三,在片中黑澤清對音樂和人類羞恥感的長篇怪論,還有大部分迷一般的對白,都十足是黑氏日活大量懸疑電影的藍本。雖然該片以粉色色情片的名義籌集資金,但經過黑澤清的大筆改造,影片完全掙脫了桎梏,通過把性愛場景與哲理探究相交切,呈現戈達爾和鈴木清順式的意趣,而有別于70年代統領日本電影市場的以田中登爲代表的桃色片,也因此結果開罪了日活。
與伊丹十三的決裂
大約拍攝《神田川淫亂戰爭》的階段,黑澤清和前輩伊丹十三結下深交。當時的伊丹也正深受蓮實重彥的電影理論影響,在1984年,黑澤清以助理導演得身份參與了伊丹十三的處女作《葬禮》(the Funeral)。
然而二人的蜜月期在《甜蜜之家》後便告結束,黑澤清追求的類型片突破和依據蓮實重彥理論制作電影而陷于困境的伊丹十三不可避免的疏遠,兩人都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後來甚至延續到《甜蜜之家》做成錄像帶時發生的使用費用糾紛上了法庭裁決。
黑幫犯罪題材
1992年,黑澤清以最佳電影原著Charisma獲得聖丹斯協會提供的獎學金,隨後赴美國攻讀電影制作。
成名 恐怖懸疑
真正爲黑澤清贏得廣泛聲譽的,是1997年由他執導、役所廣司主演的超自然的犯罪驚悚片《X聖治》(Cure)。影片將張狂之氣注入日常生活,煉就迷離異色的驚恐氣氛,在對社會異化趨向的檢視中,融入知識分子的後現代冥思。影片先後在多倫多、鹿特丹、舊金山電影節上獲得一致好評,同時本片主演役所廣司憑借此片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奪得最佳男主角獎。《X聖治》也入選100部最佳日本電影。本片也是役所廣司與導演黑澤清的第四次合作。
隨後在1998年,黑澤清拍攝的人性色彩濃厚的影片《人間合格》(Lisence to Live)在柏林電影節展映,導演出人意料地展開人性化的家庭問題的探討,在虛實遊走間的幻夢中留下了他的陰暗冷峻世界裏少有的一抹溫情。
1999年亮相于戛納電影節的《超凡神樹》(Charisma),是一部象征色彩濃厚的寓言,表達了黑澤清的悲觀主義走向末世的極端情境。
緊隨90年代末充滿壓抑情緒的《荒涼幻境》(Barren Illusions)和TV恐怖片《降靈》(Seance)之後,黑澤清在2001年推出了他那部被多數人認爲是十年來最佳恐怖電影之一的《回路》(Pulse),獲得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國際影評人大獎。這部平靜、細致、壓抑的恐怖電影表現了當代人沈迷高科技的便利而加重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反映經濟低落期日本國民虛無主義的灰暗絕望心態和生途悠悠、無從逃逸的終極孤獨。如同其他大獲好評的亞洲電影一樣,《回路》也被美國好萊塢購買版權進行了翻拍。
存在主義
在《回路》之後,黑澤清又在2003年拍攝了存在主義題材的電影《光明的未來》(Bright Future)和具有喜劇色彩的恐怖片《自視性幻覺》(Doppelganger),前者入圍第56屆戛納電影節的競賽單元,後者大膽對自己先前的作品進行了顛覆。
心理驚悚
在這兩部並未取得巨大成功之後,黑澤清又回歸了他熟悉的心理恐怖片領域,分別于2005年拍攝了《閣樓》(Loft)和2006年拍攝了《呼喊》(Retribution)。
可惜除了《呼喊》參展威尼斯電影節之外,兩部走恐怖路線的片子依然未能收到以往的良好效果。
2008年,黑澤清的計劃是《東京奏鳴曲》。
著書
作爲小說家,他自己創作了小說化作品《CURE》、《回路》(都由德間書店發行),其中的名著《影像的魅力》,從其灑脫的口吻和內容中也可以看出黑澤作爲作家所具有的明晰。
風格
黑澤追求著至今未曾能拍攝出來的影像表現,從方法論中自覺地探求“電影”這種媒介的特性。他並不特別拘泥于膠片的拍攝,還積極地采用數碼技術,不斷地推出與已有的任何類型片都不同的全新作品,今後我們也期待著他的新作誕生。
黑澤清是一個擅長將狂放氣息灌注于平凡生活中的奇才。他偏好運用小津式的長鏡頭來拍攝人們日常作息,而再利用該背景建構出他獨特的異色世界。據說他對對恐怖電影的執著源于孩提時代所觀看的《哥斯拉》系列,“在屏幕上破壞街道,殺死人們。孩子的內心對在黑暗中看電影感到害怕。雖然日常生活中碰到人們死亡的機會很少,但是誰都會死去。電影可以用各種方式向人們展示死亡。恐怖電影內容深刻。”同時黑澤清也對自身作品的調性做出了如下的闡明:“我想描寫在人世間所遭遇到的恐怖,但故事中這群面對死亡的人可不容易說明自己所遭遇到的可怕到底是在哪裏?于是我大膽地把這兩者做一個結合,希望觀衆在看我的作品時可以感覺到那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氣氛,及人心中邪惡黑暗面的可怕。”
黑澤清的恐怖片不追求情節的合理完整性,而保留一份曖昧不明以強化現實的非理性,精致考究的長鏡頭則凝聚出一股清冷孤絕的肅殺氛圍,平靜中潛藏著強烈的不安感。恐懼是一面鏡子,最終映射的不過是人內心無法緩解的心理危機和焦慮狀態。他的影片雖然歸屬類型電影,卻又公然挑釁類型電影的法則成規,乃是對當代社會中的個體存在的哲性思辨。
瑣事
黑澤清作品中的人物常常“不帶有任何感傷地從高處落下摔死”(四方田犬彥語),例如從最早期的《神田川淫亂戰爭》到90年代末的《荒涼幻境》以及被好萊塢翻拍《回路》直到《呼喊》等,都有類似于跳樓、墜樓一類的場景。
2005年,黑澤清與北野武一道成爲東京藝術大學的學院教授。
作品
1983 《神田川淫亂戰爭》(Kandagawa Wars)
秉承類型電影理念的黑澤清1985 《Do-ro-mi-fa女郎漫遊仙境》(The Excitement of the Do-Re-Mi-Fa Girl)
1989 《甜蜜之家》(Sweet Home)
1992 《地獄守護者》(The Guard from the Underground)
1996 《爲所欲爲!!掠奪計劃》(Suit Yourself or Shoot Yourself: The Loot)(TV)
1996 《爲所欲爲!!黃金計劃》(Suit Yourself or Shoot Yourself: The Nouveau Riche)
1996 《爲所欲爲!!英雄計劃》(Suit Yourself or Shoot Yourself: The Hero)(TV)
1996 《門?第三部》 (Door 3)
1997 《複仇?永遠的傷口》(The Revenge: A Scar That Never Disappears)
1997 《X聖治》(Cure)
1998 《蜘蛛之瞳》(Eyes of the Spider)
1998 《蛇之道》(Serpent's Path)
1998 《人間合格》(License to Live)
1999 《超凡神樹》(Charisma)
1999 《荒涼幻境》(Barren Illusions)
2000 《降靈》(Seance)(TV)
2001 《回路》(Pulse)
2003 《光明的未來》(Bright Future)
2003 《自視性幻覺》(Doppelganger)
2005 《閣樓》(Loft)
2006 《呼喊》(Retribution)
2008 《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
http://baike.baidu.com/view/291093.html?tp=2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