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8 09:47:02阿楨

《太平天國》

你前評《巾幗悲歌》曾言:

雖然《巾》和後評《太平天國》都有凸顯女性女兵在起義中之重要性,但是《巾》片的服裝道具尤其戰場戰術戰技實在不如《太》。
天差地別吧!《太》之戰場調度(尤其幾場馬戰、水戰、火攻、陸戰)可說是中國電視劇中最佳(電影則未必,但也不遜於同以太平天國為背景的後評港片《投名狀》,《投》片之戰場調度雖影【攝影加功夫特效】音【新世紀跨界式交響樂加人聲吟唱】壯觀炫目悅耳,可如前評 《大明國姓爺》所批:香港影視之攝影特效、搖幌切割太過到,不只動作失實【整部電影以及戰場比如蘇州圍屠城和到一次大戰才盛行的步槍壕溝戰等更不合太平天國時之史實】、連劇情也為之不連貫。),比前評《漢武大帝》《三國》《水滸傳》 《朱元璋》《巾幗悲歌》 《大明國姓爺》 《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林則徐》劉銘傳伝》 《左宗棠》等為佳。

那為何《太》片在大陸不叫好又不賣座呢?

我怎知?世人多憑感覺而喜惡,又沒一以貫之的比較標準!

央視2000年46集電視劇《太平天國》

總導演:陳家林
製片人:靳雨生
編劇:張笑天
歷史顧問:戴逸、何瑜
演員
洪秀全:高蘭村
楊秀清:張志忠
蕭朝貴:韓再峰
韋昌輝:劉兵
石達開:王詩槐
林鳳祥:蘆勇
羅大綱:于德安
李秀成:師小紅
陳玉成:黃河
傅善祥:楊童舒
洪宣嬌:王菁華
蘇三娘:李建群
程嶺南:胡天鴿
曾晚妹:金玉婷
石益陽:周迅
曾國藩:孫飛虎
左宗棠:劉毓濱
鹹豐帝:侯天來
肅順:薛中銳
主題曲
片頭曲:《浩浩乾坤》
(作詞:張俊以/作曲:孟慶雲、戚建波/主唱:韓磊)
片尾曲:《太平歌》
(作詞:張俊以/作曲:戚建波/主唱:毛阿敏)
《太平天國》是中國中央電視臺於2000年7月10日—8月28日播放的電視劇,全46集。本劇是中國第一部通過上市股票募集資金拍攝的電視劇。
此劇製作費達1.5億人民幣,其中1.15億元用於建造主要拍攝場地「太平天國城」(位於廣東省南海市南海影視城)。
劇情
此劇以中國歷史上的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864年)為故事骨幹,加入一些虛構人物和故事。19世紀中葉,清朝正在衰落中,吏治敗壞,民不聊生。洪秀全與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等人在廣西以拜上帝會組織群眾,密謀舉事反清。1851年洪秀全等人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佈起義,揭起反清大旗,建立太平天國。太平軍離開廣西後,北上湖南,沿長江順流而下,清軍無力阻擋。1853年太平軍佔領江蘇南京,定都在此,改名天京,分兵北伐及西征。太平天國在最盛時佔有長江中下遊大片土地,本來形勢大好,可是諸王之間的矛盾日漸加劇,終於釀成1856年的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從此走下坡。清廷在漢人把持的湘軍、淮軍及外國勢力協助下,終於在1864年消滅太平天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B9%B3%E5%A4%A9%E5%9C%8B_(2000%E5%B9%B4%E9%9B%BB%E8%A6%96%E5%8A%87)

《太平天國》五大失誤
 
     央視大力推出的46集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從目前已播出的幾集來看,有五大失誤:
    一是該劇拖遝不緊湊。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幾千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要反映這場農民戰爭,有許多金戈鐵馬、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該劇結構松散、拖遝,可有可無的枝蔓太多,頭緒難以理清,已播出八九集了,還沒有切入正題。
    二是胡編亂造的愛情故事有些牽強。如今的電視劇,沒有愛情就沒有戲可唱了,《太平天國》也不例外。原本是反映戰爭的該劇,硬是塞進去一些花裏胡哨的愛情戲,杜撰出幾個根本不存在的美女點綴在男人堆裏,讓人心煩。
    三是洪秀全作爲太平天國運動的首領,雖然有其腐敗和貪色的一面,但終究還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領袖人物,而該劇的洪秀全是一個無勇無謀的人物,除了利用他天王的權威外,很少看到他有什麽作爲。
    四是該劇反映的這場農民戰爭,猶如一群烏合之衆造反,這裏打一下,那裏打一下,沒有作戰計劃,更缺乏合作精神。其戰爭場面也是故弄玄虛,水戰、陸戰、炮戰,看似熱熱鬧鬧、激烈壯觀,可全無震撼人心的磅礴氣勢。
    五是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以失敗而告終,主要是因爲其內部之間的相互傾軋、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腐化墮落造成的。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韋昌輝等,表面上稱兄道弟,實際上矛盾重重。而該劇在這方面沒有很好地把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表現出來。《江淮晨報》 2000年07月25日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3/20000725/158894.html

《太平天國》面對衆多指責 也有觀衆鳴不平
 
  《太平天國》自開播以來記者收到不少讀者來信,除了批評的聲音之外,爲《太平天國》叫好和鳴不平的觀衆,也的確大有人在。
  不存在醜化英雄的問題
  今年76歲的南京郵電學院老教授吳同說:太平天國的革命鬥爭有其可歌可泣的一面,但革命勝利後領導層開始腐化墮落,這就是曆史上真實的太平天國。現在電視劇根據史實和民間史料,在頌揚農民革命的同時,也對某些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缺點作了披露,這正是全面地對待曆史,並不存在“醜化”天國英雄形象的問題。
  “正說”劇的尷尬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的盧福毅說:因爲該劇不是“戲說”,專家和一部分觀衆總是會對曆史上有無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評說不休,而一個道具用錯,也可能招致不真實的批評。其實對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的評價,不是也不可能是一部電視劇所能承擔的任務,如果抱這種心態來看《太平天國》,我要說拍得還行。
  稱得上是部“藝術曆史劇”
  一位署名徐州“亦言”的讀者說:有人認爲《太平天國》有些主觀臆斷,有些甚至是無中生有的捏造,如蕭朝貴爲洪宣嬌打洗腳水、東王向女狀元施暴、天王欲非禮蘇三娘等情節。我卻覺得這種藝術加工使人物更可信,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革命尚未成功,高級領導就不思進取,或心懷異志、或耽于享樂,農民起義有其局限性。(劉樸)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3/20000818/193187.html

爲《太平天國》說句公道話

  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昨晚剛播完。它開播以來,被許多文章貶得一無是處。但我認爲,它的開頭幾集確實不理想,但後面的戲還不錯,有不少新突破。
  它敢闖禁區,塑造曆史人物不以“階級分析”作爲唯一的褒貶標准,甚至以統治集團成員在某些方面的開明,反襯農民起義領袖的愚昧狹隘。如湖南才子左宗棠滿腔熱情地投奔太平軍,因善意指出太平軍的某些失誤而險些被東王楊秀清殺頭,被迫離去。而清軍統帥曾國藩則誠邀左宗棠加盟,左宗棠批評曾國藩的失誤時更爲尖刻,但曾國藩並不計較。有人揭發左宗棠曾與太平軍有來往,曾國藩冒著極大的風險來保護左宗棠。于是,左宗棠積極爲清廷效力,成爲鎮壓太平軍的得力幹將。楊秀清、曾國藩在人才爭奪戰中的不同表現,與二人的出身經曆有關。曾國藩是文化層次較高的知識分子,有卓識遠見。
楊秀清原是貧苦燒炭工,文化層次低,又不努力掃除自身的農民意識。《太平天國》大膽指出農民起義的失敗與起義軍領導人文化素質的低下有直接關系,這樣總結曆史經驗,就有一定深度。該劇的重場戲“天京之變”的藝術刻畫最爲精細,大膽描寫了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農民領袖,或是腐化墮落、爭權奪利,或是意氣用事、不顧大局,這都深刻地揭示了私欲是人生航道上最大的暗礁,頗有警世意義。
  《太平天國》博采現代戰爭片、古裝武打片、愛情片、喜劇片等衆家之長,大大增強了藝術性、可看性。劇中的大多數漂亮女性並非花瓶,各有個性:女將蘇三娘以中國烈女特有的忠義智勇,堅拒洪秀全的逼婚;女兵曾晚妹敢犯天條,大膽追求幸福;洪秀全的愛女儀美公主深受小將陳玉成,但又忍痛成全陳玉成與曾晚妹的婚事。女狀元傅善祥對楊秀清愛怨交織的複雜感情,也寫得較細膩。編導還爲這部悲壯曆史劇適當增添一些諧趣之筆,如患病的儀美公主不肯讓西洋男醫生摸手把脈和解衣聽診打針,讓觀衆在笑聲中感受中西文化差異。戰爭場面以馬戰、水戰最有特色。尤其是太平軍千帆競發、萬炮齊轟的長江大血戰,比《三國演義》更火爆壯觀。
  如果只盯住《太平天國》的不足之處,對其優點視而不見,這就不公平了。有人要求該劇內容須與史實百分百相符,否則就是“不真實”,這就將史劇與史書混爲一談了。《三國演義》與三國曆史的差別還小嗎?《南方日報》 2000年08月29日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3/20000829/207477.html

《太平天國》:挺好

  時值酷暑,中央1套黃金時間推出醞釀已久的曆史巨片《太平天國》,其氣勢一副王者架勢,孰知卻被北京2套19點檔的《康熙微服私訪3》搶了不少光芒。一時間,起義英雄與私訪皇帝唱起了對臺,聽聽老百姓怎麽說吧

  郭晴(營業員):差不多每集都看,挺有教育意義的,我孩子特愛看,演員大都是新面孔,這樣很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畫面拍得也比較漂亮,人物刻畫也挺細致的。
  石強(工人):曆史劇嘛,我特愛看,場面很大,人物很多,有好多以前沒注意的人物現在看起來還挺有光彩的,不單只刻畫那幾個王,還多了很多曆史上有或沒有的配角來點綴,這樣人物就很豐滿。
  胡立(司機):不好看,太假了,一臉的苦大仇深,講大道理,跟我黨八路軍似的,沒有意思。
  楊先生(57歲,退休工人)這部片子看時特來勁,曆史劇就是曆史劇;就像《水滸》、《三國演義》一樣,能給人提供一定的曆史知識,喜歡它還因爲它是正劇,正劇在內容上特能引起人的思考,對曆史上一些早已蓋棺定論的人物有自己的看法,這一點很有用。
  任先生(49歲,機關工作人員)這部片子拍得好,尤其是場面,多壯闊,多恢宏,其它的片子是拍不出這麽一種氣勢來的;還有道具,非常逼真,沒有舞臺作秀的感覺,一身盔甲“嘩啦嘩啦”響,就像穿在自己身上一樣。
  鄧先生(40歲,職員)題材選得不錯,尤其是對于孩子們,在看電視時能受到一種曆史教育,蠻好的。
  劉小姐(18歲,學生)演員不行,實在耐不住性子看下去,一點親近感都沒有。題材也不行,畢竟離我們太遠了,越看越覺得離譜。
  張先生(32歲)劇本太長了,故事也不吸引人,老是陰謀、詭計什麽的,太老套了,故事不像故事,曆史不像曆史,一看就覺得別扭。
  陳新華(50歲,總後3603廠處長)這部大型電視連續劇從制片、演員到導演投入都很大,它是反映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劇中對人物思想深處的刻化比較到位,我覺得挺好看的。從演員洪秀全、石達開的扮演者的表演上看,我覺得這幾個演員演的不錯,演員的服裝、服飾及燈光的色彩也比較好看。從整個片子來看,我覺得它比較注重宏大的戰爭場面的拍攝,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的刻畫比較細致。
  陳小姐(24歲,某新聞單位記者)我看這部片子完全是受我爸的影響,他每天看我也就陪著他看下來了,但我覺得這部片子還可以。這部片子能吸引我的是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片中石達開的女兒的性格比較有特色,我比較喜歡看這個人物。這部片子雖然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曆史題材的片子,從中也可以了解一些當時的背景知識。《生活時報》 2000年08月16日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3/20000816/189042.html

《太平天國》:賺錢已成定局
 
  靳雨生是中國電視劇制作的資深制片人,他與陳家林早在十多年前就合作拍攝了中國電視劇巨作《唐明皇》,嘗到了電視劇賺錢的甜頭。此次與陳家林再度合作拍攝《太平天國》又首開組織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利用股民的錢拍戲的先河。
  據靳雨生介紹,《太平天國》要表現太平天國14年的曆史,劇中要打四場萬人大戰,拍八場特色戲,還有曆史劇中最大規模的馬戰、水戰、陸戰和火戰,耗資巨大。除拍攝所需的3500萬元外,還需1.15億元建造太平天國城。爲該劇開拍專門成立的上市公司“中視股份”,在短期內迅速籌集資金1.5億,使拍戲和“建城”的資金一步到位,保證了全劇順利拍攝,如今,“中視股份”已從上市時的十幾元錢漲到二十幾元。太平天國城已開門迎客,作爲有形資産,還會不斷賺錢。
  《太平天國》自1998年3月22日無錫開機,12月26日在廣州南海市松崗鎮已建好的太平天國城關機,曆時9個月,再經過6個月的後期制作,于1999年6月剪輯完成第一稿。在拍攝過程中,已不斷有海外的影視公司前來洽談購買播放權事宜。該劇在臺灣等很多地方都賣出了中國曆史劇的最高價。第一稿完成後僅3個月,該劇的海外版權收入就已超出中國自己拍攝的任何一部曆史劇作。現在,已有東南亞17個國家和地區簽下了播出協議。
  該劇還成功地打入歐美主流社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美國華納公司簽訂代理發行協議,由華納公司根據世界電視市場的需要重新編輯剪接,利用華納公司經營幾十年的遍布世界的發行網,在全世界發行,雙方進行利潤分成。這是中國第一部打入歐美主流社會的電視劇,對中國電視劇的創作必將産生深遠影響。目前,由于華納公司尚未向世界發行,賺多少還是未知數,但靳雨生肯定地說:“最起碼也能成倍地賺。”(李霽)  《雲南日報》 2000年07月19日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492/20000719/151306.html

《太平天國》創央視收視率新低 2000-08-07

       電視熒屏黃金檔,是各路“群雄”必爭之地。過去一周的黃金檔是古裝劇與青春偶像劇的天下,但誰是真英雄,還是要讓最具權威性的收視率說話,根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最新調查數據,上周黃金檔電視劇在北京誰優誰劣已一目了然。
  《康熙微服私訪記之錦袍記》先在外省熱播之後,再回京城,接受父老鄉親的檢驗。在北京電視臺第二套節目中播出一周來,平均收視率爲19.2%,從效果上看,《康》劇可謂衣錦還鄉。這樣一部戲說曆史劇,觀衆年齡從9歲至65歲都爲數不少。看來,康熙還得繼續私訪下去。
  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曆史劇《太平天國》已播出二周,上周平均收視率才2.7%,是今年中央電視臺黃金檔電視劇收視率最低的。收看此劇的觀衆年齡大部分在45歲以上,女性多于男性。看來,觀衆對導演費盡心思拍出的馬戰、水戰、陸戰,火燒四大場面也不太賣賬。此劇共46集,還要在央視黃金檔拼搏近一個月,不知會有多少觀衆能耐得住性子把它看完。
  上周中央電視臺8頻道電視劇慘淡經營,黃金檔的兩部電視劇《千秋之約》、《大富人家》和《佳藝劇場》中播出的《白芳》,三部電視劇的收視都在零點幾沒到1%。本想在八月,用情感劇打出一片天地的電視劇頻道,一開始就遇到了勁敵,敗在“古人”的威風之下,看來,趕風頭還得劇本好才行。
  北京有線電視臺風向轉得很快,發現青春偶像劇《情書》只吸引了一部分女高中生之後,立即轉向古裝劇《神捕》,收視率初見成效,但最終“神捕”還是敗于“康熙”。
  北京電視臺第一套的黃金檔正力圖用“李亞鵬與吳倩蓮”的愛情故事來吸引觀衆,可《京港愛情線》也只爭得了4.4%的成績。這周的黃金檔,《康》劇獨霸天下,《京港愛情線》名列第二,《神捕》屈居第三,中央電視臺《太平天國》則排在前10名以外。
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00807/200008070028.Html

“太平天國”的正說與戲說
 
  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的正義戰爭,還是只有破壞沒有建設的造反?電視劇《太平天國》中有多少笑話、硬傷?央視鴻篇巨制、46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熒屏播映已過半,正好可以做一小結。
  爲此,記者專程走訪了《太平天國》兩位曆史顧問——著名史學家戴逸先生、何瑜先生及《太平天國》編劇、著名曆史小說家張笑天先生,爲您剖解曆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矛盾,爲您解讀《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必須直面的兩大問題
  記者:戴老,您作爲我國著名曆史學家、電視劇《太平天國》的曆史顧問,您認爲拍攝《太平天國》這部恢宏大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麽?
  戴逸(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教授、著名史學家):電視劇《太平天國》拍攝之初就面臨著兩個重大問題:一是學術界對這場農民運動的評價存在分歧。多數人認爲這是一場農民的正義鬥爭,具有打擊封建主義和外國侵略者的巨大威力,但農民不是新的生産力的代表,它在鬥爭取得一定程度的勝利之後,暴露出難以克服的矛盾,重蹈封建主義的複轍,因而不可能把鬥爭引向最後勝利,不可能建立農民所向往的“太平”小天堂。
另有少數人認爲:太平天國只有破壞沒有建設,他們的宗旨違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倫理道德,他們的思想組織是中外雜糅的邪教,戰略上不圖進取,無長遠之計,完全暴露出太平天國是曆史的消極力量,並無積極作用。
兩種不同意見尖銳對立,現在呈現在觀衆面前的電視劇《太平天國》,是編劇張笑天和導演陳家林反複研究、斟酌選擇的結果。應該說,這部電視劇基本上肯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正義性質和革命作用,總結失敗教訓,警示後人。
  第二個難題,是曆史真實和藝術虛構的矛盾。《太平天國》是一部反映真實曆史運動的“正劇”,不同于“戲說”。它要求在主要的史實、人物、背景、曆史氛圍等方面忠實于曆史,絕不可隨意添加、發揮和纂改。
但電視劇本身畢竟是藝術,拍電視不是寫曆史教科書。藝術應該允許甚至必須具有誇張、創造、虛構,以適應觀衆的接受能力和欣賞水平。
如何處理曆史真實與藝術虛構這對矛盾體,是這部電視劇優劣成敗的關鍵。劇中有不少虛構的人物與情節及誇張的描寫,都是導演在慎重考慮曆史真實、力圖不違背曆史真實的前提下進行的大膽的藝術再創造。
譬如電視劇中出現了許多婦女和愛情故事,除了蘇三娘、傅善祥確有其人外,其他人均屬子虛烏有,于史無證。這樣的虛構是否允許?
曆史學家從史籍中只看到了不完整的單一的男性世界,其實這也不是太平天國的真實世界。應當允許藝術家在這一空間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去塑造一群符合當時曆史氛圍的女性形象。
這些女性形象雖非實有其人,但從某種意義上反而可以彌補曆史學家從史籍中窺見的不完整的太平天國的男性世界,也可以說是曆史劇允許和必需的。
我對《太平天國》評價很高,我認爲在描寫太平天國的文學、影視作品中,這是最好、最成功的一部。
  《天國百問》爲太平天國留下“信史”
  記者:我得知,由您的得力助手何瑜教授主編,衆多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親自撰稿的《天國百問》一書已與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同步推出。請問,您對《天國百問》這本書有何評價?
  戴逸:《天國百問》的出版,是爲了滿足廣大電視觀衆進一步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需要。《天國百問》不同于電視劇,它必須實事求是地敘述太平天國的曆史,給讀者以確實可信的知識,不允許有絲毫虛構、誇張。這部書補充了電視劇未曾描寫的一些內容,它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電視劇因藝術處理而誇張失實的地方。《天國百問》的作者尹福庭、蘇雙碧、張一文、郭毅生、賈熟村、夏春濤都是長期研究太平天國史的曆史學家,他們的每一篇文章,字數雖不多,但內容翔實,可稱爲“信史”。觀衆在欣賞《太平天國》之後如果仍有疑難和不明白的地方,大體在這部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太平天國》:曆史如真
  記者:您和戴老爲電視劇《太平天國》做曆史顧問是在什麽時間?
  何瑜(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晚清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1997年夏天電視劇開拍之前。說實話,我們這個顧問做得可真不輕松,夠累的。張笑天的劇本差不多五易其稿,59集壓到50集,再壓到48集,再減到47集,最後才是現在的46集。與編導們三年多的合作也是很愉快、很難忘的。
  記者:您如何評價《太平天國》這部大戲?
  何瑜:審片專家有這樣四句話加以總括:“曆史如真,江山如畫,英雄如虎,美女如雲。”我受戴老所托,在寫給陳家林導演的信中提到,劇本的寫作、修改非常成功。其曆史角色基本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脈絡和可歌可泣、可悲可歎的精神面貌,一些主要人物的曆史定位和史實基本吻合,沒有大的原則問題和大的紕漏。電視是藝術不是學術,任何一種藝術作品都是允許虛構的。對此,我和戴老均表示理解、認同。合理恰當的虛構爲這部劇增色不少,成功地塑造了以洪秀全爲首的太平天國人物群像。正是這些來自僻野山鄉的農夫、草民揭竿而起,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我覺得我應該感謝這些藝術編導們,是他們讓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國曆史以更形象、更直觀的形式進入億萬百姓的視野。不可否認,他們的工作比我們這些學術象牙塔裏的人的工作更進了一步,宣傳更深入了。
  記者:作爲曆史顧問,您和戴老在調和曆史真實、藝術真實時有沒有遺憾留下?
  何瑜:當然有。曆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似乎曆來是很難調和的一對矛盾體。受戴老之托,由我執筆和陳家林導演多次交流,從人物、事件、禮儀稱謂及語言現代化問題、宗教問題、旗幟、服飾、太平天國的文化藝術等6個方面,闡述了我們的史學觀點。太平天國最普通、最尊重的禮節是常跪,傳統或世俗所實行的作揖、打千、磕頭等,均被視爲“妖禮”而嚴禁,但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太平軍官兵相見的禮節仍是作揖。電視劇中多次出現太平軍擡棺決戰的場景,其實太平天國有著特殊的喪葬習俗,嚴禁私用棺木、穿戴孝服,死者多以錦被包埋。太平天國以“上帝教”爲惟一宗教排斥佛教,所以劇本中寫洪秀全長女削發爲尼便顯得有點不合理。
  另外,太平軍起義之初有很多隱語,如稱火藥爲紅粉,稱子彈爲鉛碼,這些約定俗成的隱語在電視劇中也未有體現。電視劇參照豐富的史實,試圖“正說”曆史,但還是不可避免伴生了“戲說”成分。
  北伐戰爭是太平天國曆史上最爲悲壯的一頁。1853年春,太平軍定都天京後,派林鳳祥、李開芳率精銳部隊北上伐清。1855年北伐軍覆沒,林鳳祥壯烈而死,這是史實,在電視劇中則演化成洪宣嬌(曆史上無此人,系虛構)單騎北上救人,居然從劊子手下搶回了林鳳祥,這太不可能了,戲說成分太重。還有電視劇中說天王洪秀全暗戀、欲強占綠林女傑蘇三娘,蘇三娘剛烈不從,並以手槍威脅洪秀全。這個情節戲說成分不輕,同時也在不經意中降低了洪秀全的英雄形象。這些笑話和硬傷出現在電視劇中是不應該的。
  除去戲說之外,電視劇中情節雷同之處也不少,刑場上的婚禮有兩次,戴孝出征三次,負荊請罪兩次,其中還有左宗棠向曾國藩請罪的情節,這是有違史實的。自我杖責也有多次,我覺得雷同情節一多,就免不了俗,戲的成分重了,有一個情節足夠了。
  《太平天國》:女人戲有點多
  記者:“英雄如虎,美女如雲”,英雄加美女的模式是否是曆史劇的慣用模式?
  何瑜:我列了一個表“虛構人物與戀情網絡”。洪宣嬌、曾晚妹、天長金、胡玉蓉、石益陽、謝滿妹、傅善祥、程嶺南、韋玉娟、蘇三娘,十位美女,除蘇三娘、傅善祥確有其人而外,其余均爲虛構。通過這十位美女,串起了與蕭朝貴、林鳳祥、李秀成、陳宗揚、楊秀清、譚紹光、洪秀全、羅大綱、楊輔清等男性單角或多角的戀情網絡,貫穿全劇始終。戲不夠,愛情湊,早已成了不成文的“規矩”,一部戲沒有女人不行,可女人戲份兒太重也不行,我個人以爲女人戲有點多。《太平天國》塑造了三組人物:美女、正面英雄、反面人物。曾國藩在劇中不凶不狠,一改傳統的劊子手形象,很儒雅;美女人物形象、反面人物形象的有意無意強化帶來的將是正面英雄的色彩頓失,形象弱化。
  《天國百問》: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太平天國
  記者:編輯出版《天國百問》初衷何在?
  何瑜:太平天國學研究是中國曆史研究的“顯學”,成果最豐富、最突出,任何一部影視劇作品再完美、再恢宏壯觀,也不可能反映那段曆史的真實全貌。人們通過電視劇了解了太平天國,卻也容易産生誤讀,以爲劇中的故事就是曆史,曆史應是真實性與學術性的有機統一。
  《天國百問》以140個簡要專題的形式,從天國戰役曆程、天國的軍制、人物春秋、事件秘聞、曆史軼事、天國的宗教文化等幾個側面對太平天國以及晚清政府在這一階段的曆史史實進行通俗而詳細的介紹與講解,通過《天國百問》這本書,我們是想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太平天國。我們希望通過《天國百問》這本小書,以一種新的形式來介紹、宣傳太平天國的曆史,讓天國的英雄從曆史的塵埃中走出來,使更多的民衆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真正地記住他們。文/張翼 曉濤  《北京青年周刊》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3/20000812/184354.html

張笑天:藝術真實高于曆史真實
 
  7月31日下午,記者撥通了張笑天先生(《太平天國》編劇、著名曆史小說家)在京的電話,張先生說:“明天我就要隨《朝鮮戰爭》劇組赴美了,你趕快擬幾個問題,咱們電話裏聊聊吧。”或許因爲記者所提問題較尖銳的緣故,這次品評《太平天國》的電話訪談進行得很不輕松。
  記者:一部《太平天國》您青燈黃卷苦熬了十年,這是否緣于深入骨髓的太平天國情結?
  張笑天:是。我想這可能和我是學曆史的有關。從進入大學的1957年起,我就爲太平天國的神韻所傾倒,我一直對震撼力空前的太平天國運動情有獨鍾,寫一部震爍古今的太平天國小說是我的志向和宿願。真正在案幾上鋪起稿紙寫下提綱是1987年。以後幾經重新構思,寫寫停停,終于在1997年殺青定稿。這其中之所以一再擱筆,讓太平天國這把欲望之火煎熬我的心靈,不是素材積累不夠,也不是功力尚有缺憾。我後來才意識到,是一種觀念在制約著我,當然也制約著這個時代的幾乎所有作家。
  記者:《太平天國》熒屏再現,大戲已過半,作爲編劇,您滿意嗎?
  張笑天:總體而言基本滿意,陳家林導演是國內很棒的導演,是大手筆,我們合作很愉快。藝術永遠是遺憾的藝術,留下遺憾也是正常的。
  記者:《太平天國》塑造了一群“細膩感人”的美女形象,有人據此認爲這是一大敗筆。
  張笑天:首先我不認爲寫女人就是敗筆。藝術不可能沒有女性,太平軍中征戰沙場,血染戰袍的巾幗英雄們是不應被曆史忘記的。曆史總是由男人來書寫的,傳統封建社會裏,男人筆下沒有可入史冊的女性形象這不太公平,應該賦予女性公正的曆史地位,她們也是主人。爲寫作《太平天國》我先後多次在廣西桂林采風,那裏流傳著許多關于蘇三娘、洪宣嬌的美麗傳說,這說明民間有關于她們的恒久記憶。藝術不同于曆史,沒有女性、沒有愛情不行,《太平天國》寫了幾組十分壯烈、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這幾組愛情故事都以生命的終止爲試金石,以超越肉欲、升華情感爲結局。虛構不等于虛假,合理的虛構是允許的必須的,寫成曆史書誰看?曆史真實是第一位的,但我認爲藝術真實高于曆史真實,曆史是科學,小說是藝術,要不搞藝術幹嘛?這是我的觀點,別人怎麽看我不管。作品一出來就不是自己的東西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記者:《太平天國》劇中典型美女有十位,女人戲好像有點多。
  張笑天:女人的戲份正好,我是以人代事、以情代史,女人戲只會爲英雄們增添光彩。
  記者:劇中寫天王洪秀全強逼蘇三娘,寫東王楊秀清強占女狀元傅善祥,是否有損他們的英雄形象?
  張笑天:洪秀全有81個王娘,你知道嗎?請問哪一部所謂“信史”中有關于洪秀全、楊秀清私生活的記載?我的曆史小說就是要寫出有七情六欲、有命運、有情感的天國領袖。太平軍定都天京後,迅速走向封建化,迅速腐化加速了它的消亡,這是史實。悲壯加壯烈,是太平天國的真實寫照。
  記者:史學專家評價《太平天國》“曆史如真,江山如畫,英雄如虎,美女如雲”,您以爲呢?
  張笑天:這16個字並不能反映《太平天國》這部大戲的全貌。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3/20000812/184356.html

楊童舒使“天國女狀元”更加立體

  太平天國可歌可泣的曆史中,有一位憑學識和智慧,善良和勇敢,在婦女無權的社會中,仍然成爲太平天國舉足輕重的人物,她就是太平天國的女狀元傅善祥。在電視劇《太平天國》中,她與洪宣嬌都是編導精心塑造的悲劇人物,扮演這位巾幗英雄的就是曾在電視劇《咱爸咱媽》中出演小妹喬佳冰的楊童舒。
  傅善祥是個能讓演員大放異彩的角色,楊童舒看過劇本,卻給編劇提出了意見。她覺得這個人物太完美了,幾乎沒有一點缺憾。當她知道在人物處理上她無力回天的時候,就從表演上下功夫,使人物豐滿而有層次。她抓住人物善良的主線,表現她的外柔內剛,精心爲她設置“缺點”,如好話不得好說,讓人難以接受,但心裏卻是一點私心也沒有等等,使人物性格多面化起來。《光明日報》 2000年07月20日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3/20000720/152272.html

傅善祥,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金陵(今南京)人,出生後父母雙亡,只好跟哥嫂度日。但她自幼聰明過人,喜讀經史。她18歲時,丈夫去世,婆婆幾次要把她賣給別人(家教嚴格,不准她外出或回娘家),她整日愁眉不展,好不容易沖出虎口,無路可走,毅然投靠太平軍。
清末道光三十年(1851年),洪秀全在桂林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同年,在永安封楊秀清爲東王(九千歲)。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不久開設“女科”,這是中國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以前只開男科狀元)。傅善祥沖出世俗偏見,勇敢地報名參加女科考試,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貴的妻子洪宣嬌。傅善祥結果考中鼎甲第一名,成爲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狀元。
東王楊秀清將傅善祥選入東王府,加以重用,先做"女侍史",後任"簿書"。傅善祥文才超群,精通文史,精明強幹,負責批閱所有文件、書劄,得到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的賞識。不久又被遷升爲“恩賞丞相”,處理太平天國軍機大事,制定“天朝田畝制度”和發展生産、提倡耕者有其田等措施,成爲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得力助手,對太平天國的政治、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1854年,在傅善祥的影響下,楊秀清先後以"代天父言"的名義,對天國只許刊行"新舊約"而貶所有古籍爲"妖書"的文化政策加以修正,並廢除了使婦女別夫離子的"女館",恢複了家庭制及允許青年女子婚配。傅善祥勸說東王楊秀清嚴禁部屬破壞文物,並在所居東王府中建立一所規模頗大的博物館。她對發展中國文化,收藏、保護文物做出重大貢獻。
傅善祥參加太平軍最早,她被任命爲丞相後,還爲太平天國制定了解放婦女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天下女子盡是姊妹之群”,“同心放膽同殺妖”。太平軍所到之處,大批受苦受難婦女踴躍參軍參戰。如:著名的“天朝女傑”蘇三娘,她是廣東靈山縣一個貧苦的女兒,從小失去父母,參軍後和太平軍的天地會首領蘇三結婚。丈夫被清軍殺害後,她毫不退縮,踏著丈夫的血迹繼續戰鬥。蘇三娘帶領2000多名起義軍轉戰南北,一直打到天京。起義初期女軍人只有7000人,打到天京時就增到40個軍,達到10萬之衆。在太平軍中,設了女總制、女監軍、女軍帥以及女族長等官職。
1852年9月,太平軍攻打長沙時,指揮作戰的西王肖朝貴突然中炮犧牲,敵人乘機發起猛攻,在這關鍵時刻,只見營中一員女將縱馬向前,揮戈上陣,英勇頑強的繼續指揮戰鬥。她就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貴的妻子洪宣嬌。洪宣嬌帶領衆將士,不懼敵人的炮火,突破層層封鎖,插入敵營,殺得敵人膽戰心驚,橫屍滿地,洪宣嬌代夫指揮英勇作戰的事迹,鼓舞了太平軍的將士和廣大婦女。當時曾流傳一首歌謠:“跟著洪宣嬌,會打火槍會耍刀。”“跟著傅善祥,能治國來女自強。”還有“武有洪宣嬌,文有傅善祥”之說。 1856年,楊秀清破清軍南、北大營,緩解了天京之圍,因他居功自傲,導致內部互相殘殺,大大削弱了太平軍的力量,最後導致太平天國失敗,傅善祥死于太平天國的內亂中。
傅善祥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她爲太平天國治國、治政和提倡男女平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818178.html

太平天國開女科舉純屬虛構 女狀元傅善祥實為簿書

  太平天國提倡男女平等,朝中、軍中甚至設立女官,因此長期以來,盛傳太平天國開過女科舉,並出了個女狀元傅善祥。真史中有這些事嗎?
開女科舉首見於虛構著作《盾鼻隨聞錄》
  太平天國開考女科,其說盛傳於世,因太平天國主張男女平等,謂世間男女都是上帝的子女,反對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觀念,在朝內、軍中並皆設立女官,以致其開女科的傳說,令人相信,遂以為真有此事,然遍考太平天國文獻,實找不到天朝有開女科的制度。不知是由汪堃的《盾鼻隨聞錄》偽造于前,還是沈懋良的《江南春夢庵筆記》沿襲于後,竟編出一個女狀元來。好事者又就此而偽造題目,偽造文章,五花八門,遂使人目眩驚奇,訝為千古未有的創局。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辨偽集》,將兩書作偽的地方,列表對照,考出其來源,茲錄其說中關於《江南春夢庵筆記》謂太平天國女科是虛構的一段如下:
  虛上加虛,假中更假——例如作偽者所根據的《盾鼻隨聞錄》說太平天國“以江寧人傅善祥為女狀元,又女榜眼鐘姓,女探花林姓”。按記載太平天國開女科舉一事,是首先見於這一部以虛構著名的《盾鼻隨聞錄》上的(後來他書記載都是根據它)。我們遍考曾親在天京參加過太平天國工作者的記載,如謝介鶴的《金陵癸甲紀略》、張汝南的《金陵省難紀略》、知非子的《金陵雜記》、佚名的《粵逆紀略》、馬壽齡的《金陵癸甲新樂府》,以及張德堅根據情報編纂的《賊情匯纂》,都沒有記載這一件事。《金陵癸甲紀略》是記有傅善祥的,但只說她是東王女簿書,而沒有說她是女狀元。所以《盾鼻隨聞錄》所記太平天國開女科舉及女狀元榜眼探花姓名一事,是十分可疑的,大概就是汪堃捏造的。但在汪堃的記載裏面,所說的女榜眼、女探花還是有姓無名的,到了這個作偽者的手裏,竟進一步虛上加虛,假中更假,把名字、身份、來源都編造了出來。
  《太平天國野史》所載,更是亂說一通。造出正主試洪宣嬌,副主試張婉如皖人、王自珍鄂人的話。殊不知“主”字是太平天國避諱字,如何能用作考官名稱?至於偽造的試題“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全章,更是違反了太平天國的考試製度,因太平天國原是禁止人誦習四書、五經,違者有罪,法令如此,哪有會出《論語》題目的呢?且太平天國主張男女平等,伸張女權,更不會出此輕視女子的題目。傅善祥所作力辟難養之說,為天王激賞的話,題目既偽造,文章自然是空中樓閣了。種種謬誤,不值一駁。
真相:是女簿書而非女狀元
  考傅善祥有其人,但是女簿書而非女狀元,南京人現尚傳說其故居在秦淮河南岸東關頭附近。既有其人,當以謝介鶴《金陵癸甲紀略》所雲為可據,其說雲:
  女簿書,東賊逼取民女識字者充之,以代己批判。有傅善祥者,金陵人,二十余歲,自恃其才。東王聞之,選入偽府……病癒,善祥得隨意往各女館,無所禁,遂不知所終,或雲逃去。
  觀此,可證明女科狀元一事的偽造,倘是女狀元,必不說是女簿書,而其所載傅善祥呈東王的文淺顯明白,亦不似《太平天國野史》依倣偽造的呈文加上許多浮詞泛語,我認為此是傅善祥真實的事跡。(文/商衍鎏)
http://www.stnn.cc:82/arts/200610/t20061018_363970_2.html

中國女人的悲哀——太平天國被玩弄的女性

說起太平天國的“積極意義”,極“左”時代最愛渲染的就是《天朝田畝制度》中所規定的男女一樣可以均分土地,還從演義傳說中“鈎沈”出“洪宣嬌 ”、“蘇三娘”以及女狀元“傅善祥”啥的,並在各種文章中都引述洪秀全早期話語:“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其實,《天朝田畝制度》,這一出自中國古代文獻《禹貢》和“大同”思想的不切實際的文件,完全是美麗的夢囈,沒有任何實際操作性。
“天國”的婦女,真的很幸福嗎?時代,真的在“天國”中進步了嗎?回答是否定的。
確確實實,太平天國中,有女營、女官、女試,但除了洪秀全利用客家大腳婦女守衛宮殿和迫使被占領城市的良家婦女從事男子一樣沈重的勞役外,他們沒有任何真正“婦女解放”的迹象。
洪秀全天王府中他個人霸占的嬪妃侍女,多達一千多人,而同時代的“封建”帝王鹹豐,宮中有名有份的僅僅18個嬪妃,兩個人的美女擁有量是100比1。
而且,太平軍早期占領大城市後嚴厲施行的“女館”制度以及強行勞動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風的廣大城鎮鄉村好人家的婦女,個個變成了挖溝、砌牆、搬運的“勞改犯”,嚴重摧殘了太平軍占領區的婦女身心健康。細細思之,令人發指。
太平天國還是“拜上帝教”時,花洲沖尾有女信徒胡九妹,特別虔誠,天天幫助會衆來打掃屋子,奉獻全部財物入會。爲此,當時拜上帝教會門中有“男學馮雲山,女學胡九妹”一說。拜上帝會初發難時,由于營中客家婦女不少,在男女別營制度下,這些人確實勇敢能戰。而且,女性如果在精神上受到控制,對“組織”和 “教門”的忠貞度遠遠高于男人。一路殺下來,直到南京,太平軍中皆有大腳廣西婦女的身影。
至于衆口相傳的“洪宣嬌”,其人是否真有,確實很難說。
清朝人在筆記中講,洪宣嬌又稱爲“蕭王娘”,是西王蕭朝貴的老婆。有人稱是洪秀全之妹,也有人說是洪秀全認的“幹妹”。
但據瑞典人韓山文(Hamburg)在《太平天國起義記》(1854年)中所記,他稱蕭朝貴之妻爲楊雲嬌,此人是楊秀清的妹妹或者堂妹。拜上帝會初起時,這個女人自稱在道光十七年靈魂升天,看見一金發長老對她說:“十年後,有人自東方來,教汝等拜上帝。”所以,當時會衆中也有“男有馮雲山,女有楊雲嬌”之說。在當時窮鄉僻壤的廣西,人們最信靈魂附體等歪理邪說,所以,楊雲嬌特別受洪秀全器重,把她與自己並列爲受過 “上帝”接見的人。韓山文的著作,是根據“真人”口述寫成,敘述者不是旁人,正是洪秀全的族弟,日後的“幹王”洪仁(王幹)。所以,這一資料應該可靠。
那麽,洪宣嬌是不是楊雲嬌呢?
後人查尋洪秀全家族的族譜,並未見有“洪宣嬌”之名。而講過洪秀全早期活動的《太平天日》中,也只有其姐洪辛英之名。最有可能的是,由于楊雲嬌見過“ 上帝”,自然與自己是“兄妹”,洪秀全便認下這個“幹妹”,楊雲嬌即成了洪宣嬌,經後人渲染,就成爲一位叱吒風雲的巾幗英雄。
其實,太平天國的“巾幗英雄”們最出彩的時候,是當“天京事變”之時。洪秀全唆使韋昌輝殺掉楊秀清。借刀殺人後,他又要殺韋昌輝給石達開消氣。這位“北王”氣急,領部下欲攻入“天王府”,負責守衛的千余大腳客家女舍生忘死,掄刀捉槍沖殺,誓死保衛洪秀全,最終迫使韋昌輝及其手下遁走。
有人可能會問,天王宮中沒有太監嗎?沒有!洪秀全曾經讓手下在南京精挑細選了80個十歲以下的俊俏男童,閹割他們,想用于後宮內充當宦者役使。但是,他們不知道,閹割是件高難度的技術活兒,太平軍閹牲口一樣殘割男童,80個孩子死了77個,制下三個活的還成了廢人,下半身嚴重潰殘。
至于傳說中的太平天國“女英雄”蘇三娘(或蕭三娘),基本就是個演義人物,正史中根本找不見此人蹤影。據當時的清朝士人筆記記載,最有可能的是太平軍裝神弄鬼嚇唬人,以一個男戲子男扮女裝,常常率數百大腳女兵招搖,一爲厭勝,二來惑人眼目。太平軍將官中有不少人好男風,“蘇三娘”的存在也不足爲奇。
最能反映太平天國不尊重婦女和洪秀全喪心病狂的文字,當屬這位教主洋洋灑灑的500首《天父詩》。
這部厚厚的宣傳冊子,完整本藏于倫敦不列顛博物院。但據《天朝田畝制度》印制本所附詔書的“總目”看,《天父詩》又稱《天父聖旨》,恰似《原道救世歌》改爲《原道救世詔》,《太平救世歌》改爲《太平救世詔》一樣,都是日後爲尊顯洪秀全的進一步造神運動的一部分。
《天父詩》在小封面上雖題爲“天父在茶地題”,其實只有約十首是冒充天父之名在茶地所作,其余均爲日後洪秀全在南京宮中“創作”。
最開始的十首詩,很可能是楊秀清假托天父下凡所作的政治恐嚇詩,當時在茶地、永安遭受圍攻,部分拜上帝會會衆動搖,所以“天父”才顯靈:“天父下凡事因誰,耶穌舍命代何爲。天降爾王爲真主,何用煩愁膽心飛!”(其三)等等皆如此類,一是恐嚇,二是鼓氣。除此以外,其余的490首濫詩,皆是“洪天王”在宮中嚇唬、“教誨”嬪妃的“詩”,十足俗俚,十足淺白。我們看畢天王這方面的“文學創作”,就會明白洪秀全爲什麽四次考試都考不上。以他的水平,考四十次也肯定不會中舉。
《天父詩》中的這些類似民俗口謠的“詩”,洪秀全嚴格命令嬪妃們背誦,以爲她們宮中的“行動指南”,其間有不少客家土語和狗屁不通的修辭,著實引人發噱。
花團錦簇的天王府內,可以想見,這位一邊大縱其淫一邊道貌岸然對女孩們進行精神控制的洪教主,是多麽的虛僞。巫山雲雨之間,時時疾言厲色;遍采鮮花之余,終日寡言默語。如此花縣一個窮酸,真是會扮神扮鬼騙好人。
在詩中,洪教主總把自己比擬成“太陽”、“日光”,把他所有的嬪妃比擬成“月亮”。由于洪秀全詭稱他“上天”時曾娶天帝之女爲妻,所以就把夢遺的那個對象稱爲“正月宮”——正後皇娘。而他的原配妻子賴氏,反而成爲“又正月宮”,排行第二了。
老洪本人後宮有正式名號的嬪妃88人(顯然是廣東人,總離不開吉利數字),統稱爲“副月宮”。同時,內廷設有女官,有“統教”、“提教”、“通禦”,下面有衆多“理文”、“理靴”、“理袍”、“理事”等稱謂,皆由嬪妃們“兼職”。所以,洪秀全的私生活,比起“封建天子”鹹豐帝“豐富”許多許多。
首先,讓我們先共同欣賞一下洪天王猙獰畢露、對嬪妃們喊打喊殺的恐嚇詩
天兄耶穌曰:右眼惑爾,則挖爾右眼。左眼惑爾,則挖爾左眼。
寧雙眼上天堂,好過雙眼落地獄千萬倍也。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起眼看丈夫,三該打。
問王不虔誠,四該打。躁氣不純靜,五該打。
下面,僅從清朝當時人所寫筆記中,摘取太平天國三個有關婦女的記述,可以想見“太平天國”婦女的地位和當時狀況:
其一,趙碧娘。趙碧娘,良家好女子,年僅十五六歲,神姿秀美。太平軍攻略江南時擄入軍中。她被擄時,三日不食,有同被擄之婦女相勸:“我輩忍死,或可日後與家人相見。不要自苦如此,待賊人疏忽可伺機逃脫。”趙碧娘始進食。
不久,她被選入女匠繡館,爲太平軍首領作精制冠帽兩個,暗中襯以污穢之布(可能是月經布),希望以厭勝之法咒死對方。不久,同館女工向東王楊秀清告發。楊秀清裂冠見到污穢的布條,大怒,立刻派兵士逮捕趙碧娘,並准備轉天“點天燈”示衆,以儆效尤。趙碧娘半夜蘇醒,趁人不備,自縊于樹,以免慘遭焚刑。東王大怒,遂殺其同館女工數十人以泄憤。
其二,傅善祥。傅善祥,金陵人,自幼習學文史。太平軍陷江寧,擄入軍中,見其習書善寫,用爲女書記,一直在東王宮中掌文書。傅善祥貌美得東王寵,恃寵而驕,批閱文牘,屢罵諸首領豬狗不如。東王楊秀清偵知傅善祥語侵及己,大怒。即以傅善祥吸食黃煙爲罪,逮之枷于女館示衆。情急之下,傅善祥親筆作書于東王,備極哀憐。東王憐之,遂釋其罪。傅善祥得間逃去。東王派人大索,不得。
其三,朱九妹。自傅善祥逃去,東王府中無人合意主掌文書。有湖北女朱九妹,年十九,慧豔能文,爲太平軍一女百長所庇。東王多次公告選人入宮,百長憐朱九妹柔弱,不以之應選。東王常佯作天父下凡言某事,以神其說。知有朱九妹此人後,東王遂作天父下凡狀,指出九妹藏身之所。于是,兵卒搜得,逮朱九妹及女百長齊入東王府問訊。東王問九妹:“汝識字否?”對曰:“不識。”又問:“百長藏汝否?”九妹曰:“女館中人衆多,何得藏我!”
東王怒,命兵士杖之。大杖數折,朱九妹渾身鮮血,昏絕于地。于是,東王下令,將女百長挖目割乳,剖心梟首,稱是天父降罰,以儆余衆。朱九妹被拘于東王府月余,創傷稍平,暗中結納一王娘,將以砒霜毒殺東王。謀泄,朱九妹慘遭“天燈”之刑,同時被殺九人。
洪秀全在議事殿內,鑄有一巨大的白銀鳥籠,內中有一個大綠鸚鵡,會講話。只要有人,它就會用客家話叫嚷:“亞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闊闊扶崽坐!”(上帝的江山,天天來坐,永永遠遠天王坐!)相比這只大鸚鵡,即使錦衣玉食的後宮嬪妃,仍然遠不如它快樂。
http://bbs.tiexue.net/post_2988383_1.html

電視劇與曆史敘事——對電視劇《太平天國》的文化批評

【內容摘要】本文試圖清理電視劇《太平天國》在曆史敘事中蘊涵的現時文化的諸多矛盾,探討無法抗拒的全球化文化邏輯對當代中國曆史電視劇的影響。以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覺”,檢討中國電視劇建構的曆史敘事進行藝術創造的可能性和方向,以及對保存中國文化傳統和影視文化獨立性的價值和意義。
在中國,電視展開宏大的長篇曆史敘事之後,對高雅趣味和對藝術價值的追求使曆史題材電視獲得了《三國演義》厚重的曆史感,《水滸傳》深刻的人性,《大明宮詞》詩化的意境,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所珍視的藝術精神和審美文化傳統。
隨著市場化日漸深入,影像媒體自身的商業邏輯日益滲入我國影視藝術創作,並以收視率標准和政治審查制度下的主流意識一起,規定著電視曆史敘事的方向。商品化的日漸深入,使中國文藝“載道”的傳統觀念和追求高雅藝術趣味的創作原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脫離市場的宣傳教化片和藝術片紛紛落馬。
《太平天國》就是在這樣的曆史文化背景下局促上演的一出曆史電視劇。
本文試圖從這出曆史劇敘事對曆史紛亂的想象中,清理現時文化所蘊涵的諸多矛盾,以審視中國電視劇重新建構的曆史敘事,在全球一體化的文化語境中傳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可能性,及其對保持文化獨立性的價值和意義。
一、曆史闡釋和敘事主題
所有敘事哪怕是最荒誕的虛構故事,總是蘊涵著某種具有普遍性的意義,這就是敘事的主題。這種意義使敘事的想象性虛構超越純粹的謊言,而獲得某種人類文化意義上的普遍真實性和哲學意味。
對于曆史敘事來說,主題便是敘述者藉以把支離破碎、毫無意義的史料貫聯並賦予其意義所闡釋的觀點。對于一部電視劇形式的宏大的曆史敘事來說,敘述者的情況遠比小說作者要複雜得多,集體性的創作方式、政治性主流話語的幹預、商業性營運機制帶來的大衆參與,都使敘事者必然作爲一個多重價值的聯合體而存在。這就使得曆史無法像傳統敘事一樣,在某個人或者某一種價值邏輯的統一觀照下進行闡釋。
作爲一個有著深厚曆史涵養和良好藝術悟性的曆史小說家,張笑天在敘述太平天國這一曆史事件時,對曆史敘事文化傳統的珍視和藝術創作風格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他在創作談中溢于言辭間的曆史悲劇意識,對悲劇英雄所傾注的悲憫之情與惻隱之心,以及對深厚的曆史意境的追尋,無不標識出他試圖擺脫現時各種曆史理性法則的羈絆,回歸傳統的努力。
在傳統那裏,曆史是一場場周而複始的循環,曆史沖突中的群體雙方成也好,敗也好,俱是天意,突顯出來的英雄人物善也罷,惡也罷,任人評說。曆史中的個體生命作爲曆史主體的選擇是無奈的,因而也是值得同情,應當寬宥的。曆史的悲劇早已決定,敘述曆史悲劇的意義就在于展現悲劇英雄的人格魅力和人物命運在自身性格發展中,在與群體生命構成的複雜的社會關系網的沖突中,以及神秘的天意面前所獲得的無限豐富的生命意義和永恒的生命價值。張笑天爲之傾倒的太平天國神韻,便是這種令人遐思無限的深遠的曆史意境。這也是我們民族爲之傾倒的曆史以及曆史敘事本身的神韻。
同時,時代精神賦予藝術家的民族責任感和社會批判意識又使劇作家敏銳地感覺到,一直以來我們認爲推動了曆史發展進程的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其本身並非曆史的進步,它所代表的社會形態和思想意識,以及施行的社會制度和法規,比作爲其曆史對立面的清政府更爲野蠻落後。這固然主要是曆史的局限性所造成,但天國英雄人物性格自身的弱點:專制、凶殘、欺詐、貪鄙、腐化,他們身上這些典型的民族負面性格中最惡劣最危險、也最富于感染性的特征,對天國社會“遠遠超過清王朝”的“等級壓迫制度和不講人道的法規”的施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張笑天的英雄悲劇意識所無法忽略的,對曆史主體的無限的寬容,造成的只會是“整個民族作爲無辜害人者和無辜受害者的無盡更疊”。我們曾經有過魯迅筆下的狂人眼中令人絕望的曆史的恐怖,才有了療救痼疾的理性批判。然而,痼疾畢竟是曆史長河沈積于文化的普遍存在,在時代社會罪惡的浸染下無限膨脹的結果。如同啓動的“一個巨大的飛速轉動的機器”,上面的人“誰也不能叫停”。
張笑天似乎是在更深遠的文化那裏發現了天國英雄進入曆史的通道:野蠻法規和制度的實施者和接受者有著同樣的文化意識。也正是在此,我們看到了曆史和曆史敘事的文化傳統彙入時代精神的出口。
但是,還“有一種觀念在制約著我,當然也制約著這個時代的所有作家”。這就是對天國英雄唱了將近50年頌歌的主流文化意識。這種觀念認爲太平天國運動這一曆史事件的真實意義在于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動搖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運動。于是創作者試圖以悲劇意識、對史實的強調和對曆史人物命運的關注來淡化各種闡釋觀點中複雜的意識形態矛盾,以對現時願望的滿足來彌合各種矛盾可能帶來的激烈沖突,並贏得觀衆
于是,在電視媒體自身邏輯的參與下,各種矛盾轉化爲多元化語境中合理共存的時尚意識,曆史敘事成爲以各種時尚意識爲依據的現時需要支配著的願望故事。《太平天國》電視劇的曆史敘事離開了創作者的本意,成爲喪失了深度風格自身包含諸多解構意義和闡釋價值的折衷主義的拼湊文本碎片。
電視劇敘事文本開頭,旁白解說詞陳述的具有統一性主題用意的話語,並不具有貫通全劇的統一性意義。作爲清政府腐敗,西方列強入侵背景圖解的是:遊離于情節之外的一大群不相幹的饑民,幾個無關緊要的清政府貪官,隨即在敘事中淡出。一群按現時願望構想出來、有著自由民主現代意識的英雄美女情節,使農民戰爭和天國朝廷的紛爭和腐敗,成爲其命運沈浮的第二層次的敘事背景,遊離在英雄性格發展線之外。民主女性和自由愛情主題的介入,雖然使天國英雄的專制、腐朽和愚昧得以淡化,調和了洪氏天朝實行的封建專制與反封建主題的沖突,但是深度意義的曆史背景卻被消解了。曆史敘事仿佛在一出出時空錯亂、誤入農民軍和天國朝廷中的現代都市女郎的愛情故事中,成爲與曆史無關的當下時空的感性經驗。
另一方面,對人性深度主題的追求,使洪秀全、楊秀清等英雄及其對立面曾國藩都超越了角色的單面性格,成爲兼有正與邪、善與惡的矛盾複合人物,但對史實的強調和對曆史進程重大事件的執著,使他們未能在複雜社會關系中展現其個性的豐富性,卻成爲受曆史事件發展牽制的傀儡。
曆史事件的發展有利地呈現著曾國藩儒雅的文化風範和智慧的人格魅力,過度地暴露了天國英雄奸詐、盲昧、貪鄙的性格弱點,這不僅消解了主題設定的曆史英雄,更使主題本身反封建反壓迫的農民運動的正義性與合理性意義遭到質疑和否定。
《太平天國》電視劇主題在面對衆多曆史闡釋話語時無所適從的尷尬,使敘事無法在曆史的真實性和現實意義之間,在敘事對現時人生的願望滿足和對曆史命運的關懷上求得統一的情節線索。面面俱到的努力激發出的滿足現實願望和感情深厚曆史意境的期待,在各種闡釋觀點和價值標准的矛盾中,在由此引發的主題和情節紛呈的矛盾中遭到了雙重的否定。
二、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
《太平天國》電視劇對有史料爲證的重大曆史進程和場面真實性的強調,使事件成爲主體人物行動的主要依據,天國英雄由此失去了按其性格和意志自由選擇行動的主動性,同時也失去了在行動中展現其智慧力量和性格魅力的可能性。一場場恢弘壯烈的征戰勝利背後的英雄智慧和人格魅力只是一種空泛的抽象,我們只看到他們“做了什麽”,而我們更關心的卻是他們“怎麽做”。只有在“怎麽做”中,人物才能展示出個人心靈的秘密之花。
傳統曆史敘事中,想象著“怎麽做”的虛構故事具有超越曆史事件本身也超越敘事文本的人文意義。它更集中地體現著人類的敘事智慧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從陳壽的《三國志》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我們能夠感受到故事性越來越強,人物性格也越來越生動。故事中的人物如諸葛亮、劉備、曹操等,在獲得了性格的同時也獲得了指向故事之外的主題意義,他們具有了普遍的心靈特征和文化意蘊。而能夠越出《三國演義》小說文本之外,在各種電影、電視劇乃至連環畫中獲得普遍意義的也是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由此,對于現實的普通民衆而言,無論是作爲小說讀者,還是電視劇觀衆,蜀漢中興、赤壁之戰背後的道德和智慧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和借東風的故事裏,在故事人物劉備、諸葛亮所指稱的具體可感的形象中。文化傳統意境所追求的厚重的曆史感,亦是在故事人物性格的展開和命運的發展中,在故事人物行動所牽涉的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複雜社會關系網結中,在辨氣數、觀天象、察地理、審時度勢、制天命而用的天人合一的神秘境界中觸發的感悟。現實中的人也正是通過故事中人物性格所揭示的心靈奧秘,來滿足認識自我的內心需要。
一方面,我們感覺到正是由于“怎麽做”故事的缺失,《太平天國》人物未能在1-9集初期革命進程中,充分發展其作爲中國曆史英雄的性格特征:時代正義感、意志力、犧牲精神,尤其是在複雜倫理關系中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觀衆並未能獲得感性的理解和認同,而洪秀全狹隘的權謀、好色和貪婪,楊秀清的精明和專斷,韋昌輝的投機和野心已露端倪。在定都天京後的10—36集,包括了楊秀清美人計獻程嶺南,洪秀全反美人計誅恩人曾水楊,楊秀清頻繁天父下凡專橫跋扈,洪秀全弄權欲除故縱乃至血洗東王府、翼王府、北王府的天京內訌等,這些以最大篇幅講述的一系列平庸俗套,卻藉“真實性”借口而變得深刻的故事中,發展到了令人不齒的程度。
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在一個由電視帶來並最深刻地影響著電視本身的多元化文化中,亦即後現代批評家博德裏亞所說的“電視既是病因又是病症”的文化語境中,敘事已無法被納入統一的價值意義之中,一部企圖讓“觀衆喜歡的電視連續劇,總是要試圖滿足包括兩極在內的兩極之間的盡可能多的觀衆價值取向,這就無可避免地在其敘事中闡釋著某種價值意義的同時,包含著對這種價值意義的反諷和消解。”後現代語境中的《太平天國》電視劇,其故事情節以及在其間發展的人物性格,都已經不可能像古典時代的《三國演義》一樣,在一種單一的價值選擇主導下發展,諸葛亮的善,有草船借箭的智慧、七擒孟獲的仁義、出師表的忠、空城計的勇。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的性格弱點的發展,離開了張笑天追求的曆史英雄性格的超越性價值的統一性和深度意義,走向了非英雄乃至反英雄,是主創人員始料不及的。這是敘事文本單一風格和電視多元價值追求的矛盾造成的,這也正是中國電視劇創作中,由于對後現代多元維度中的電視敘事多樣性的不自覺而普遍存在的問題。
電視批評家吉姆柯林斯在其《電視與後現代主義》一文中,分析了美國著名電視劇《雙峰鎮》基于自覺認識,而在價值意義和敘事風格多樣性上取得的兼收並蓄的風格化特征,及其獲得多維觀衆認可的效果。無論是從電視批評還是電視創作的角度來說,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它(《雙峰鎮》)從哥特式恐怖故事、科幻小說、警方疑案故事以及肥皂劇中采用了一系列視覺上、敘事上和主題上的慣用手法,在特殊的場景中,這些兼收並蓄的折衷主義通過對各種接受類型的不同處理而得到強化。在某個場合,一種類型的慣用手法被“正兒八經”加以運用;而在另一場景,它們可能會被用來爲某種互相矛盾的滑稽模仿表演服務……但這部電視劇從來又不僅僅是裝腔作勢的表演;其滑稽模仿的視覺被更直接的表達方式所取代,激發起的是一種富于同情心的反應而不是純粹滑稽模仿的反諷距離。”
也就是說,《雙峰鎮》以真摯情感和反諷離間的不斷流轉交替,表達並滿足了電視引發的後現代多元性主體價值觀念交融互滲的要求。而《太平天國》仍然試圖從“客觀”的角度,把人物嚴肅地統一在超越性英雄價值觀上,進行三七開或七三開,這就不僅讓觀衆直接面對兩個極端的價值意義,即人物作爲曆史英雄的觀念引導和作爲腐朽愚昧的專制者的種種劣行表現而不知所措,更使這兩種極端的價值,由于沒有過渡而無法在人物性格中求得統一。
三、電視劇對曆史敘事民族傳統的自覺選擇
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對于曆史“近乎宗教的”崇尚和迷戀,使得曆史作爲我們民族智慧和生命意義的表征,滲透于各個時代藝術的各種形式,總是最能喚起民族同感,也最具民族藝術魅力的文化傳統。
同時,這種崇尚也使中國的曆史敘事顯得格外慎重也格外拘謹。作爲藝術的中國的曆史敘事,不是在能令想象馳騁縱橫的史詩中開始,而是在與史書有著類似審美效果的史文中發端,“一種純客觀的幻覺由此産生,並且成爲一個經久不壞的模式,從史官實錄到虛構故事,橫貫中國敘事的各種文體。”這就是由第三人稱“他”者敘述人從全知的外視角,以權威性的概括、評述、對史實的強調和“述而不作”的姿態造成的“客觀陳述”的感覺。從史書到野史到演義乃至大量當代曆史小說、戲劇、電影和電視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種傳統一脈相承的延續性,甚至發展成爲一種制約性的觀念——“在那些以表現重大曆史題材爲對象的影片結構中,設置一個‘全知’式(他者)人稱敘述視角是必不可少的”,因爲“能夠提供一種總體意義上的知識背景與曆史視野”,並具有“概括性敘述與評價功能”。
《太平天國》似乎是嚴格遵循這一傳統模式的範例。然而,“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的敘述人聲音已失去了統一文本的力量,因而失去了懾服觀衆的權威,由史料佐證的史實也很難與現實投射的意義統一于觀衆經驗中的真實感,于是模式傳統本身成了觀衆接受曆史敘事的障礙。
在所有模式和所有規則都無法涵蓋和遮掩現實事物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的今天,人們早已在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露絲和《大明宮詞》的太平公主身上,感受到了內視角敘述人傳遞出的親曆者的曆史真實感和權威性。如果《太平天國》由親曆了運動的知識女性——女狀元傅善祥來敘述,故事會不會因爲她的親曆而更具深刻人性的真實意義?情感因爲她的女性視角而更多彩細膩?曆史人物的惡劣行徑經由她的主觀視點而內化爲英雄性格弱點?曆史敘事經過她類似于史官的責任感和胸襟而更具磅礴氣勢和可歌可泣的悲劇感?
對傳統俗套的厭倦總是標示著創新的要求和可能性,但是創新並不總是意味著對文化傳統的否棄或替代爲新的模式。實際上,細究起來,主觀內視角敘述人也是“古已有之”的述史方法和觀念之一,只是由于史家們一次次偶然選擇的疏忽,未能發展其優勢而昭顯爲中國述史之主流文化傳統而已。
強調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是電影和電視在“入世”以後對抗好萊塢的文化霸權主義的共識性策略,但是,由影視倡導的大衆文化已經把觀衆培養成“傾向于忽略電視有意爲之的影響,而只從電視中擷取最適合他們的東西。”尖銳的個體與多元化的群體使折衷主義的拼湊成爲一種必然,作爲選擇對象的民族文化也無法越出老少皆宜的藝術旨趣的限制,來進行具有深刻傳統意義的獨創性的敘事風格的開拓。只有對此有著高度自覺意識的大衆文化敘事文本,才能夠使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都對這種後現代景況中選擇的偶然性和矛盾性作出准確反應。
http://www.laixx.com/article/100/104/show/28863_3.html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政權,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佔領長江中下遊地區。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太平軍在全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包括女兵十餘萬人)。有人估計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約兩千萬人喪生。現代有人估計1850年的中國人口大約有4.1億人,經過太平天國、撚軍及回族等起事後,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約3.5億人。
太平天國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的許多特例,例如以西方宗教名義組織勢力,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之「中國農民起義」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而於清朝初年薙髮留辮後,太平軍因拒絕此俗,亦被清廷稱作「長毛」、「長毛賊」、「髮賊」、「髮逆」;因為太平軍起自廣西,以兩廣人爲主,故清廷稱其爲「粵匪」(如《欽定剿平粵匪方略》)。
太平天國的寫法
太平天囯,其中的「囯」,和一般的書寫筆劃不同,「囯」字裡面是一個「王」,是指一個國家裡有王在內;另外「天」字中的橫劃是上長下短。
創立及發展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與表親馮雲山、族弟洪仁玕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義,後來自行洗禮,並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傳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聖經》,因聽洪秀全說曾夢見他自己是上帝的兒子,羅孝全拒絕給他施洗。洪秀全離開廣州,重返廣西桂平,與馮雲山會合。7月,洪秀全與馮雲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條」。
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雲山被地方團練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爲由,找上層關系營救。後馮雲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而得到釋放。
1849年,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為異姓兄弟。
1850年9月初,洪秀全發佈總動員令,會眾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同年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伏擊清軍成功。農曆十二月,他們在金田村內的韋氏大宗祠,舉行拜上帝儀式,並宣佈國號為太平天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是為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馮雲山制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制、禮制和軍制,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曆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並且實行公有財產制。
1852年(鹹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5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6月傷重死亡。8月21日蕭朝貴攻長沙,9月12日蕭朝貴在攻城時戰死。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人數增至五十萬,3月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隨即展開北伐及西征。
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最終在1855年全軍覆沒。西征軍的進展比較順利,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天京事變
1856年(鹹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為「萬歲」。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
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淩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
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家屬。
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翼王出走
1856年12月,太平軍撤出武昌。
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撚軍會合。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開始提防石達開,任用洪氏兄弟牽制他,石達開日益不安,從天京出走到安慶,再從安慶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跟隨他出走的太平軍有二十萬人,嚴重削弱太平天國的力量。
1858年石達開經浙江到福建,再到江西。同年5月,九江失守,湘軍進圍安慶,11月太平軍在三河之戰獲勝,湘軍撤安慶之圍。
1859年石達開入湖南,攻寶慶府(今邵陽市)不克,南下廣西。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同年9月,太平天國部署第二次西征,以陳玉成、李秀成軍為江北江南兩支主力,目的為進攻清軍後方以援救安慶。同年,在廣西的石達開與部眾出現分歧,部將彭大順、朱衣點、吉慶元等人與之決裂,次年重返天朝。
1861年上半年,北路的陳玉成因英國官員幹預而不敢進攻武漢;南路的李秀成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李知道其他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攻下浙江大部份地區。
1861年9月安慶失守(見安慶保衛戰)。同年石達開率十萬之眾北上湘西,經湖北進入川東。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
1862年(同治元年)6月,洪秀全命令李秀成回援天京,李集結二十萬人兵力,10月起大戰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同年6月陳玉成被清軍處死。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同年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
石達開在四川南部時,多次企圖渡過長江北上,為清軍所阻。1863年初,石達開渡過金沙江,5月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河,加上河水暴漲和清軍堵截了太平軍的進路和退路,石達開部隊在紫打地進退無路,困二十餘日,糧食將盡,部隊損失過半。6月13日,石達開向清軍主帥駱秉章請降以救全軍,清軍偽稱同意,縛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淩遲處死。石達開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殺。
1863年12月4日蘇州守將譚紹光被部下殺死,蘇州失守。
天京陷落與敗亡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於同月22日在江寧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於8月7日被曾國藩殺害。10月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淩遲處死。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譚體元部隊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撚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
東撚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舖覆滅,西撚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消滅。
最後一支使用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撚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長江中下遊數省。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不過,太平天國排斥儒家,稱儒家經書爲“妖書”。他們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為“拜上帝教”,但其實對基督教一知半解。他們的宗教思想,可能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基督教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從基督教得到啓發的這些思想,對于當時處于半殖民地社會的群衆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産資料與産品分配的政治綱領,要求廢除舊有土地所有制。
《資政新篇》是幹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于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諸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僅有一次。
這個政權在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所有曆史學家的贊同;有觀點認爲太平天國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更加傾向于一個封建社會暴力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爲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政策大都未能成功實施或取得成效。郭廷以在《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一文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絕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只為滿足自己的無限慾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滿地的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史學界近年來也有對太平天國和洪秀全重新評價的聲音。
行政區劃
太平天國在立國後,把佔有地的行政區劃改為「省、郡、縣」制,全國分為21個省份,除江南省有12郡以外,每省十一郡:
江南省 (南京周邊地區,又稱天京省)
天浦省(以江浦爲中心)
蘇福省(首府爲蘇州,即今日蘇南東部)
安徽省 (首府爲安慶)
湖北省(首府為武瑲,即今日之武昌)
江西省(首府為九江)
浙江天省(首府為杭州,同今日浙江省)
桂福省
湖南省
福建省
河南省
珊東省(同今日山東省)
廣西省
廣東省
雲南省、
雲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陝西省
甘肅省(分作兩省)
不過,由於太平天國行政混亂,這些省份的具體劃分都很模糊,很多時更互相重疊。

經濟制度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産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範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于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幹親家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旅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設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啓,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衆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員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産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衆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鬥志。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于“殺妖取城”,爲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鬥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系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爲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期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制在保衛天京和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從曆史發展的階段來看,私有制度還處于方興未艾之時,任何一種想改變這種客觀趨勢的平均主義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剝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實踐中長期推行,無疑將會退到阻礙和破壞。從人們的意識形態來看,幾千年的私有觀念,也絕不是《太平條規》中禁止私藏金銀和天王詔令、東王誥諭中要求“公心和儺”的說教所能改變的。農民雖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爲他們是農民,私有觀念和發家致富的願望是濃厚的。他們並不滿足于平均主義的供給制度。因此,聖庫制度在實施中,便遇到愈來愈多的主客觀困難。它應該隨著情況的發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這種起義初期的供結制度轉變成較爲完善的財務制度,以適應新的需要。但是,沒有材料證明太平天國對此作出過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變,最後終于被破壞和變質了。
破壞聖庫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階級的封建特權思想和物質享受無度。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力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制,這無疑是對聖庫制度原則的一種破壞。這說明在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階層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濃厚。在韋昌輝的眼裏,聖庫何嘗還有平均平等的公庫原則,只不過是封建帝王的私財和任意支配的內庫而已!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像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于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于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還涉及經濟制度。
但由於戰事頻繁及其它原因,許多列出的措施未能在太平天國統治區內有效實施。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東王九千歲,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稱幼西王八千歲,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稱幼南王七千歲,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萬勝襲爵,稱幼豫王強千歲。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注
頂天侯 秦日綱 1854年封燕王
靖胡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錫琨 後期事跡不詳,可能在北伐中戰死。
滅胡侯 黃益芸 1853年軍營火災中喪生
護國侯 胡以晃 1854年封豫王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 楊秀清親戚,後期事跡不詳。
補天侯 李俊昌 後改名俊良,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贊天侯 蒙得恩 1859年封贊王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後期重要的王
幹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贊王蒙得恩
侍王李世賢
輔王楊輔清
扶王陳得才
啟王梁成富
遵王賴文光
祜王藍成春
失敗原因分析
太平天國反對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國內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層日益腐化,他們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並實行嚴格的階級制度(早年由南王馮雲山制訂),愈來愈脫離民眾。加上太平天國強制推行一些違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強制男女分開居住(1855年起放寬),凡此種種皆不得民心。
主要領導人爭權奪利,最後引致領導集團的分裂。1856年秋,正當太平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東王楊秀清自恃功高,挑戰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詔誅楊,觸發「天京事變」,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二萬餘人被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後來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疑,帶領大軍出走,從此太平天國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親,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亂,人心更加渙散。
太平天國未能爭取外國支持,後期清軍卻得到洋人支援,形勢此消彼長。西方國家認為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相差甚遠,實為異端。太平天國又不承認清朝與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加上禁止鴉片入口,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跟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後即支援清軍對付太平天國。
李秀成進攻上海不成功,導致戰局更為不利。
天王洪秀全後期不肯放棄天京,不肯轉移至外國列強不能深入的內陸地區發展。
太平天國連年戰爭,造成中國人口大量流失,使生産遭到破壞。江南繁華之地繁華不再,江蘇、浙江兩地人口銳減,太平天國再也無法得到人民支持。
影響
太平天國歷時十四年,佔領長江中下遊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清廷曾借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產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征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太平天國給予簡體字合法地位且予以推行,為促進後來的中國文字改革。
評價
可能出于反滿的需要,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是洪秀全的崇拜者。湖南的辛亥革命黨人常稱要洗盡湖南人曾國藩給他們帶來的羞恥。不過孫中山也只贊賞太平天國反清的“民族主義”,卻直指太平天國“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權;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曆史上的又一個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並在《民權主義》第三講中說:“中國的革命思潮是發源于歐美,平等自由的學說是由歐美傳進來的。”他認爲太平天國並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爲他們的領袖還有皇帝思想,實行的是封建專制主義。“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來同志就要打同志,二來本國人更要打本國人,全國長年相爭相打,人民的禍害便沒有止境。”
民國學者,除羅爾綱等個別人外,對太平天國的評價基本是負面的。例如胡適看到羅爾綱寫的第一本書《太平天國史綱》後,憤憤然指責書上「專門表揚太平天國」爲不當。照他看來,「太平天國之亂」,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複元氣,是應該譴責的。
近來,雖然中國大陸官方教科書上依舊正面評價太平天國爲主,但是部分學者開始負面評價太平天國,批評太平天國欺騙、落後、殘暴。批評強調太平天國對中國社會的巨大破壞性,激烈的批評甚至認爲是典型的邪教叛亂。其教義、教規、戒律從精神到物質嚴厲地控制著參加造反者,以中國奴隸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條規,對他控制下的軍民實行極其殘酷的剝奪與統治,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利己主義的政治性邪教。洪秀全造反獲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國社會的大動亂、大破壞、大倒退爲代價的,以數以百萬計軍民的生命、鮮血爲代價導致中國喪失近代的最後機遇。”
歷史博物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國後,承認並認同洪秀全的先進階級領導下農民起義,推翻滿清的運動,因而受到中共官方重視,在1951年太平天國建立百周年,人民日報由胡繩執筆的題為《紀念太平天國革命百周年》的社論,另外並認同其提倡四大公平的革命運動。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其中一個浮雕就是以金田起義為題材的。
1951年開始籌建並於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國紀念館,1958年5月遷至瞻園路128號(館址曾為東王楊秀清住處、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現館藏歷史文物2140件,一級藏品33件套與大量原始檔案資料、圖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B9%B3%E5%A4%A9%E5%9B%BD

太平天國Buddha Bless America (1996)

  有很久沒有看國片了吧!記得上次看的國片是《熱帶魚》,林正盛主演,沒想到下一部看的國片也是他主演的《太平天國》。
  我是抱著支持國片的心態去看的,而且吳念真拍的片應該也有其可看性,他上一部片《多桑》充滿了無比的感情和懷舊氣氛,滿能觸動人心的。而這次吳念真似乎想拍比較輕松愉快的片子,我想如果拍得稍通俗能讓大家接受,加上適當的宣傳,也許票房會不錯吧!有票房國片才能慢慢地起死回生。
  不過看完後,說老實話,我覺得這部片拍的很糟。吳念真做爲一個導演實在是太缺乏技巧了,只是一股腦地用直覺來拍片,這樣怎麽行呢?《太平天國》除了還可看出放了一些感情外,其他的部份完全失敗。演員表現生硬不自然,鏡頭簡陋地另人受不了,影片節奏實在是死拖活拖。有很多有趣的點子可以制照笑果和戲劇性,可是都在拙劣的技術下被犧牲了。
  劇本也很失敗,劇中主要角色幾乎沒什麽個性,出現的一堆小孩子也毫無作用,當然這可能是演員太爛的關系吧!說要表現出美國對臺灣的影響,可是....我實在看不出有啥影響,劇中美國人就是來了又走,沒什麽表現、沒什麽個性,大家吵吵鬧鬧一陣就完了。重頭到尾只有阿盛一直在講什麽科學、太空時代..等等美國的好話。感覺就是很浮,不深刻。另外有事沒事把影片切斷,以字幕來分段,真是莫名其妙。
  導演企圖拍出輕松的氣氛,但是結果反而讓我覺得很  。感覺像是在看一場拙劣的馬戲表演,都已經想打瞌睡了,可是臺上的演出實在是賣力,實在不好意思不把它看完。

  看了吳念真導演的太平.天國,心有雜感.寫來與大家參考.
  導演風格:還不脫上次「多桑」的風格,本土導演的小心謹慎,應受成長環境的薰陶而致.前後兩片的故事年代,約在三十年前,爲導演童年期間,一般懷舊片最富創造力的故事年代,大抵與編劇,導演成長年代有較爲密切關系.此風格影片不易失敗,成本也較低,恰適合當前臺灣市場的國片生存空間.以主流觀衆而言,二三十年前的往事尚曆曆在目,懷舊電影可適時的提供觸媒,讓人回到過去.侯孝賢的作品,楊德昌的作品,一部份屬于早期的本土懷舊片,而吳念真是後起之秀.他的作品是帶有侯的影子,但一般人評論時總忘記了他曾是侯的電影編劇,所以應該說:兩人互相有些影響的.而兩人都是本土臺灣家庭成長,意識型態也接近,作品的風格相似在所難免.近來侯導演的題材逐漸改走現代都會男女情事,留下來的懷舊空間,除吳以外大概沒有人接手.這種小場面小成本的制作,商業收益本就不大,除了三四十歲的臺灣觀衆,帶著捧場的好意光顧外,也再沒有市場了,目前本片已經跑道二輪影院上映.看樣子,我們下一代不會有機會看到他們童年時代(90)的懷舊電影,我們也算是幸運的.
  場面方面:恒春坡地起伏,風大樹稀,本應可趁機表現一下史詩般的壯烈風情.但國軍支援的,只有幾量坦克車,幾十個兵,一幅美軍協同演習的大場面,搞得像成功嶺的大專集訓驗收.陪襯的背景太儉仆,會破壞了主題的訴求.感歎之餘,令我不禁想起「黃昏雙鏢客」,那一場南北軍對戰的背景,導演用心之鉅,沁入觀衆心靈,永難忘懷.又歎,再歎,臺灣電影啊!是否到此爲止?
  時空:缺乏年代觀念.中美聯合演習和登月計畫的年代前後相差太遠,居然在演員對談中同時出現.但吧女的裝扮很是考究,音樂也不離譜.
  對白見識:本片中屢屢聽見農民諷譏國軍「去反攻大陸」,可能是導演的主觀意識型態強烈影響,當年政治形勢不比當今,農民又純樸,這樣好膽的言行並不常見.以寫實片的角度看來,這有點矯情了.愚見以爲:好的寫實片不必刻意「文以載道」.導演私人情感是一回事,創作又是一回事.不過若視本片爲略帶商業氣息的喜劇片,倒是很討好觀衆的.
  演員方面:職業演員少,業餘太多.雖然業餘演員較無流氣,但整體配合度不高,只以「侯氏」遠距長拍法入鏡,搞特寫必穿幫.這一來,某些關鍵性的段落,沒有辦法強烈的交代清楚.兒童演員是最弱的,畫龍點睛的功能彰顯不出.東方文明在東方人臉上最大的表現就是無表情,肢體語言也不夠.因此導演們在細微的表情和身體動作的捕捉,成了高度難題.完全靠配音對白旁白交代內心戲,會讓電影的映像功能退化掉的.
  以上是個人一些淺見,歡迎網友們參予話題,並且不憚指教.
http://www.dianying.com/ft/title/tpt1996/review

當美軍換成好萊塢電影:《太平天國》對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感嘆 林文淇 

    在《太乎天國》這部電影的末了,敘事者在透過插卡引領觀眾一路回顧台灣與美國(天國)之間的第三類接觸之後,以反諷意味十足的口吻問道:「美國人真的走了嗎?」答案當然是"沒有!」吳念真的影片透過呈現美軍協防台灣時期,台灣知識份子(「仙仔」與美軍翻譯官)與一般百姓對於美國人的想像,以及實際接觸時的經驗,企圖引發台灣觀眾對於臼六0年代至今美國對於台灣的文化帝國主義進行反省。不過,諷刺的是,《太乎天國》本身的票房矢敗為自己所預設的負面答案,提供了最切身而深刻的例證。雖然經過在各種媒體上大力促銷,吳念真的新片依然難逃台灣國片共同的命運:只回收一千萬即草草下片。在暑假這個電影的旺季,若電影的人雖多,只是絕大多數的台灣同胞正在其他更舒適的大戲院欣賞像《星際終結者》等好萊塢鉅片,並吸吮其所餵食的美國神話。(他們共有的疑問之..-就是為什麼只有美國能拍出像樣的電影,而本土國片總是那麼難看。)從美軍換成好萊塢電影,美國人不僅沒有走,而且在台灣活得更茁壯強悍。
  我們姑且先不論台灣的觀眾是否真有能力解讀影片的暗示,將美軍駐台這段歷史正視為台灣繼荷、西、日、中入侵之後的另一次,而且是全然不同的另一次被殖民經驗,進而發現當下的台灣早已被美國強大的資本主義勢力所護航的文化勢力所籠罩。片中敘事者最後這「美國人真的走了‥‥‥嗎?」的一問,深切地反映出電影作者面對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盛行,而台灣人民似乎渾然不覺的現象,既感歎卻無可奈何的心情。
  影片起始,仙仔之弟在日本工廠受傷斷指,而後阿婆聽到飛機聲即歇斯底里地以日語喊出「空襲了I空襲了!」,二者都寓意十足地暗示台灣的被殖民創傷經驗。整個影片的情節就是仙仔兄弟因著對美國現代科技的崇拜,視美國人的到來為救贖(接指),最後不僅希望破滅更落得遭村人輕視奚落的下場。片中這個斷指的有節安排雖然影射台灣這個被日本殖民帝國殘害的身體,卻沒有表達對日本殖民統治與經濟侵略(日本工廠)任何的憤怒與自覺,反映出台灣在脫離日本統治後立刻面臨二二八事件與國民黨內部殖民統治,普遍具有的懷日情結。而仙仟所代表的知識份子對於美國近乎迷信的崇拜,除了源自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強權地位之外,美國乃是台灣在六○年代自保與反共最重要的外援國的地位也有相當關係。做為第一部言認真檢視美軍駐台這段歷史的電影,《太乎天國》利用敘事者在影片進行中插入的話語,明確地要將這一段歷史定義為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在台灣的萌起。
  影片對於台渲人民與美國的接觸,表面上雖然是呈現美國軍隊與坦克的進駐,將村民驅離家園,毀壞良田,實際上卻是透過諷刺「仙仔」這位鄉下知識份子自以為客觀的崇美(在覺得受辱後依然決意將來要送女兒赴美求學),以及美軍營中的台灣翻譯官媚態十足的詔媚(狐假虎威地誤譯去告誡自己同胞),凸顯台灣自身引狼入室的選擇。在美國與台灣兩個文化藉由美軍駐台而碰觸時,這些知識份子的心態與作為更加注定二者間文化的交流只能是一高一低的單向流動。時至今日,好萊塢電影、迪士尼卡通等美國文化工業更是幾乎要取代台灣本土文化而立。片中村民二座祖墳遭破壞的命運被坦克輾過,一遭火焚不僅是在描寫美軍在援助台灣時所間接造成的物質傷害,或許更饒富深意的是台灣文化遭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壓迫的象徵。
  不過,整部《太乎天國》與其說是在批判台灣在地知識份子為美國文化帝國主義推波助瀾,不如說是在闡明自二次大戰以來美國文化隨著其政、經與軍事勢力而散播的文化影響如何難以抵抗。雖然吳念頁本人明言這部影片是"藉輕鬆的題材來探討台灣歷史、探討知識份子」,而且以"台灣的知識份子不超過五個」這樣沈重的話來表達對於包括自己在內的台灣知識份子的批判,不過影片並未架起知識份子與村民百姓的簡化二元對立,褒後者而貶前者。如果說在片中知識份子 誤視美國為"天國」而熱情擁抱, 影片同時也呈現出其他村民本能式與即興式的反抗的無力。在台 灣國家機器(軍隊與地力政府)的 脅迫下,村民面對美軍演習的反抗不過是膛臂當車。半瘋阿婆拿 起竹杖順利揮走坦克車隊不過是 僥倖中的僥倖,也只能在美軍武力之前俯百。吧女欺騙美軍好讓 同胞多得些施捨的錢,村民偷取美軍物資讓生活豐裕些,都是打游擊式的反抗,然而這種反抗雖然有其反壓迫的意義,並不代表村民具有文化帝國主義的自覺,或是在反抗美國文化帝國主義侵略上有所助益,更可能是加深了美國人文化優越感的刻板印象。
  在村民之間,其實已經可以看出因著美國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優勢而產生出對於美國文化毫不批判的接受的趨向。影片中十分諷刺的一幕是仙仔的小孩在好不容易得到美軍遺留下來的唱片後,卻被村長強奪走。小孩傷痛之餘完全無可奈何,於是他一邊流淚,一邊十分自然地將美軍斥喝自己與村民的英語"Heyyou!」拿來做為自己抗議的語言「Heyyou啦你!」小孩對於這句英語的本意雖然全然不懂,卻因為說話者的權力位置而將之接受過來。影片中,村民對於美/台之間文化優劣關係不自覺地接受,也可以從美/台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均等關係中直接套用吧店老板迎合美軍而準備的酒吧與舞女以及村中小孩(老村長也是)對於美軍一切(舞步、霉食、唱片等)的好奇與珍惜皆為明顯的例子。我們可以說當在《玫瑰玫瑰我愛妳》中所描述"美軍就是美金」的邏輯被廣為接受之時,文化帝國主義殺人不見血的不同侵略方式即已開始運作;影片末了,一枚美金硬幣的特寫鏡頭,以及透過村中廣播所放送的美國流行歌曲,更深刻指出此一事實(這也是片中對於美國軍隊撤離而美國文化卻深植台灣最明顯的象徵)。
  因此,「美國人真的走了……嗎?」影片中這位冷眼旁觀的知識份子敘事者戲謔的問話口吻,雖然悲觀,似乎仍對於台灣的覺醒抱持些許希望。整部《太乎天國》說明了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如何隨著美軍在六0年代進駐台灣,對於過去歷史時空所造成的事實,我們無法改變,然而如果沒有更多的台灣人正視「美國人」至今不僅沒有走,反而結合國際資本主義化成好萊塢電影等文化帝國主義的形式,更加義正詞嚴地賴在你我身邊,只怕台灣在近代不斷的被殖民歷史中所僅存的些許文化遺產也將如片中的祖墳般被銷燬。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電影年鑑》頁8-10  (原載《影響》第78期)
 http://webclass.ncu.edu.tw/wenchi/review/Buddha.html

 吳念真 

吳念真,本名吳文欽,於私立輔仁大學夜間部會計系畢業後,先任職於台北市立療養院圖書館。在學時已為知名小說家,曾出版小說集「抓住一個春天」和「邊秋一聲雁」。
  1978年與林清玄、陳銘磻合編電影劇本《香火》而開始編劇生涯。1981年以《同班同學》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成為炙手可熱的編劇新秀。同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擔任企劃部編審,以企劃電影作品為務,其上司兼好友為小野(李遠)。
  1982年,與小野、陶德辰企劃《光陰的故事》一片,為「台灣新電影」催生。其後吳念真與「新電影」導演合作無間,釵h「新電影」作品的編劇都出自其手,如《兒子的大玩偶》(1983)、《海灘的一天》(1983)、《殺夫》(1984)、《戀戀風塵》(1986)、《悲情城市》(1989)等,其中《戀戀風塵》更為吳念真本人的成長故事。
  1989年離開中影,成為自由編劇,編劇作品高達七十多部。
  1994年,吳念真首次執導演筒,拍攝《多桑》一片,1996年導演《太平天國》,其後成立廣告公司,拍攝多部膾炙人口的廣告片,並親自擔任廣告片演員,以其親和力成為電視廣告常見的臉孔。曾主持《台灣念真情》等發掘台灣本土文化的節目。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舞台劇導演上,為一全方位的文化人。
  現任吳念真影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大象影片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並為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之兼任教師。 
  個人得獎紀錄:
  1981 《同班同學》獲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93 導演電影《多桑》,榮獲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新加坡影展評審團大獎、希臘鐵薩隆尼基影展銀凱撒獎、最佳男主角獎,參展東京影展、多倫多影展、溫哥華影展、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展、法國南特三洲影展、夏威夷影展、維也納影展、比利時根特影展
  1995 導演電影《太平天國》 參展義大利威尼斯影展、倫敦影展、多倫多影展、溫哥華影展、維也納影展、比利時根特影展、香港國際影展、夏威夷影展。
此外還曾獲得休士頓影展金像獎(《MIT跨越新世紀》錄影帶)、休士頓影展銀像獎(《台灣婦女》錄影帶)。曾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獎五次(《同班同學》、《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父子關係》、《客途秋恨》、《無言的山丘》)、金馬獎最佳作詞獎    (《桂花巷》)及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客途秋恨》、《無言的山丘》)。
  文學方面曾獲聯合報小說獎、吳濁流文學獎。其他獎項包括金曲獎最佳作詞獎(戲棚下)、中國時報廣告金像獎(TVBS台灣之美 - 伯勞鳥、麒麟啤酒、桂格奶粉)等。(楨:近年來吳為錢淪為廣告歐吉桑!)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12452&ctNode=39

 

上一篇:北洋水師

下一篇:《左宗棠》

阿楨 2023-08-20 08:27:05

相關新聞資料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指文體有八個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進入21世紀,八股文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很多英語作文,採用固定的範本來寫。甚至一些考試中,如果不採用推薦的格式和範本,閱卷老師就會對此作文打低分。還有學生畢業論文,很多都是固定的。如有些學校就要求學生寫畢業論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背景知識,第三章理論基礎,第四章實驗設計,第五章實驗結果,第六章結尾”。這也是八股文現象。
  王士禎《池北偶談》:余友一布衣,甚有詩名,其詩終格格不通,以問汪鈍翁。曰:此君正坐未解為時文故耳。時文雖然無關詩與古文,然不通八股,理路終不分明。
  寫八股文、試帖詩,其思維鍛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能達到如此縝密的程度,以此思維、以此文字,加以真情激動之時,去寫詩寫詞,自然如《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所說,要詩是詩,要詞是詞了。這就叫過得硬的功夫。
  《儒林外史》中對儒林的諷刺對象,也還是考不中的假名士為多,但對八股文本身,卻未有半點否定之意,反而在第十一回中,寫了魯編修沒有兒子,如何教女兒讀《四書》、五經,講書開筆作八股文: 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麼來,都是野狐禪!

(洪秀全的《述志》和黃巢的《賦菊》雖同是落第造反詩,但黃詩更佳,將菊花的陰柔秀美與黃金甲的鋼強壯美之意象對比的殺氣騰騰。)

《不第後賦菊詩》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述志》洪秀全

手握乾坤殺伐權, 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 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雲路小, 騰身何怕漢程偏。

風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飛龍定在天。

阿楨 2023-08-20 08:21:02

今人深信不疑的“科舉最公平”, 隱含一個關於分配的嚴重曲解 2023-08-19 田方萌

【導讀】近期,無論西安中考“回流生”,再到美國社會爭議不斷的“平權法案”,都指向教育資源配置這一根本性問題。以配額制干預教育中的選拔過程由來已久,鑒於其應用廣泛,爭論也相伴而生。作者對歷朝選官制度的考察表明,配額制的出現早於科舉制,漢代的察舉制就已採用;元清推行干預力度更大的配額制,宋明則偏於憑才取士。本文指出,關於統治集團為何照顧落後省份,“保護弱勢群體”這一當代認知解釋力有限。就科舉制而言,為了拉攏邊遠地區的士人,也為了防止東南省份的政治勢力坐大,明清兩朝採取“地區平衡”的區域配額制。科舉制中配額制的實施大都是政治性的,以按照統治者更為合意的方式分配資源。相比之下,現代國家更多出於意識形態而採取配額制,並為其提供正當化的理由。
  配額制的功能
一種觀點認為科舉制具有代議制的功能。19世紀末的美國觀察家丁韙良即認為科舉是“人民的投票箱和權利的特許權”,民國政治學者何永佶也將它看作“中國式的代議制度”。然而,歷史學家吳晗早就批駁了這種觀點:進士們滿足于做官,既不“代”,也不“議”。他們效忠于皇帝,而不是家鄉百姓。余英時也承認:“這(區域配額制)當然談不上是代議制,但不能否認科舉制有時也發揮了一點間接的代議功能。”
另一認為照顧邊疆地區的配額制有利於加強帝國的統治,將進入精英階層的通道保留給地方士人。不過,皇權時代的政治威脅來自邊疆地區的分裂,也來自內地省份的叛亂。從黃巢到洪秀全,歷代都有因科舉落第而揭竿而起的人物。
在現代政治中,意識形態更多地促使政府採用配額制,隨著反種族主義和女權主義興起,多個國家的平權運動推動 “教育公平”的配額制。
  配額制的代價
破壞了普遍主義的選擇標準。
不重視成本和效率損失的代價。
假冒身份的問題。
減方不滿甚至憎恨增方。
受惠於配額制的增方考生都進入了超過他們實際報考能力的大學,使增方受害的錯配效應,實證研究,學生在學業和職業發展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傷害。
  回應
八股已經把科舉的公平性拉到了極致,公平對生產力發展有利只存在於理論上。
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科舉相對是最公平、最接近完美的取士制度

阿楨 2022-08-12 07:44:36

曾國藩和太平軍,哪個更進步? 2022-08-12

太平天國之後,江南人口凋零,特別是南京城,一百多萬人變成50萬不到。有人說,是曾國藩的湘軍幹的,也有人說是太平軍幹的。別的不說,太平天國軍紀比湘軍好多了,不是說太平軍就沒有“暴行”和“劣跡”,但是,和滿清軍隊、曾國藩李鴻章的地主武裝相比,太平農民軍,完全是仁義之師。(楨:? )
  回應
多讀點書就不會這麼說話了。相比于西亞病夫奧斯曼,滿清基本維持了國家的統一。沒有曾國藩,就沒有左宗棠,也就沒有現在的新疆。新疆一旦丟失,陝甘都未必能保得住。毛爺爺的族人就有多人參與其中,人民英雄紀念碑應該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太平天國之亂--維基百科

太平天國是一個起義組織,據點為太平(南京),有些學者認為是由基督千禧年主義為本的社會改革組織。由洪秀全創始,他自稱為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幼弟。在19世紀中期,太平天國控制了中國南部大部分的地區,為1644年甲申之變後規模最大,也是人類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戰爭之一,估計有2,000萬至7,000萬人因戰亂而死,而更多的是流離失所。

「太平天國」為什麼會走向滅亡? 2015-05-31

主觀原因
一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天朝田畝制度》是空想共產化,上層吃穿住都比下層人民好許多,定都天京後領導者爭權奪利核心分裂,貪圖享樂。
二是戰略上的失誤。沒有爭取知識分子,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此外,天國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
客觀原因
中外聯合政府聯合絞殺。1861年,慈禧太后授權曾國藩統轄蘇,浙,皖,贛四省軍務。前線清軍,全部歸曾國藩統一指揮。曾國藩派曾國荃率領湘軍主力專攻金陵;派李鴻章率領淮軍夥同英國人戈登指揮的常勝軍,進攻蘇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領湘軍的一部,進攻浙江。
重大失誤
一、政教合一,權力系統混亂,神權與皇權矛盾交叉。
二、興拜上帝教,亡也拜上帝教。
三、定都天京,封建體制,漸生腐敗。
四、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後期作戰,屢失良機。戰略上存在重大失誤。
五、理想社會的空想,現實與幻夢的交織。
六、孤家寡人,內部不合。
七、治國無章,社會管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