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4 09:28:35阿楨

《鴉片戰爭》

前評 《影視史學》《林則徐》不是曾順便評過謝晉的電影《鴉片戰爭》

看在「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性、和電影謝晉電影《鴉片戰爭》佳評的份上,單獨再貼《影視史學》吧!

佳評?謝晉《鴉片戰爭》電影的史觀,仍不脫中共左批帝國主義侵略、右批清朝封建主義閉鎖之老調!

管它啥屎觀,能趕上香港97回歸熱潮、電影好看賣座才是正觀。(謝晉:名導演53)

《鴉片戰爭》(1997)The Opium War





導演 謝晉 
編劇 朱蘇進 倪震 宗福先 麥天樞 
攝影 侯詠 
演員
 鮑國安 ......林則徐
 林連昆 ......琦善
本片故事發生在清代道光年間英國商人每年向中國輸入近兩千噸鴉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萬兩白銀.鴉片在嚴重威脅著大清帝國。爲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詔,命湖廣總督林則徐作爲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英商顛地帶著滿船鴉片到達珠江港面。負責驗貨的水師總兵韓肇慶與顛地裏通外應,使顛地的鴉片得以順利進關。加上益和行老板何敬容對內賄賂守關總督,對外爲英商販賣鴉片,使得林則徐禁煙步步維艱……
林則徐一到廣州,立即處死了一批煙販,將何敬容關進監獄,這使以顛地爲首的英商大肆驚慌。林則徐派兵圍住了洋商館,英商們以絕食抗議,拒不交出販運到中國的鴉片。英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來到商館,英商們以爲救星已到,熱烈歡呼。但義律卻誘騙既而強迫英國商人們交出所有鴉片,以暫緩林則徐和英商們的僵局,一面策劃回英國四處遊說,要求英政府以此爲借口向中國開戰……
英商們向大清國政府交出了兩萬多箱鴉片,道光興奮異常,以爲鴉片之害已除,命林則徐在虎門將所有收繳的鴉片全部銷毀。
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廣州虎門海灘,一群群袒胸赤腳的工人、兵勇將一個個黑色鴉片球切成四瓣,倒入碩大的化煙池。化煙池邊緣圍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人山人海。一筐筐鴉片、鹽巴、石灰被倒入化煙池中,最後被化成黑色的濁流,流入大海之中。
義律讓顛地回英國,將一封信交給巴麥尊勳爵。英國議會上,巴麥尊提出出兵進攻中國,議會最終以微弱多數通過了侵華戰爭拔款。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最終同意對華宣戰。虎門海面,義律率英旗艦威裏士尼號封住珠江口。繼而,義律率領艦隊,很快攻下舟山定海,定海失守。定海知縣姚懷祥自殺殉國。消息傳到紫禁城,道光大驚大怒。又聞英艦隊到達天津唐沽,道光責怪林則徐惹怒洋人,于是撤免林則徐,委派直隸總督琦善爲欽差大臣,全權解決與英國的爭端。林則徐雖被免職,仍希望琦善調集全國兵勇與英軍對戰。琦善親眼見英軍船堅炮利,自認大清難以戰勝,只得向義律求和。義律提出《穿鼻條約》,要求清政府賠償六百萬鴉片款,割讓香港……琦善無策,只有用美女去撫慰英軍。藝妓蓉兒不從,被琦善押入大牢。道光自知清軍敵不過英軍,又不忍賠款及割讓香港,但仍命水師戰船與英軍對戰。虎門炮臺,關天培率兵勇們拚命死戰,最後全體爲國捐軀。
琦善以欺君賣國、喪權割地之罪被道光免職押解入京;林則徐則被發配新疆。 ……1842年,中英簽署《南京條約》,香港從此淪爲英國殖民地達一個半世紀。面對祖先的靈牌和遺像,道光兩眼含淚,悲痛不已。紫禁城外,大雨如潑,墨雲如磐……
該片由峨嵋電影制片廠1997年出品,獲1997年度中國“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第21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97年中共中央“五個一工程”獎等衆多獎項。
謝晉自述:“我拍《鴉片戰爭》”
  我從小就喜歡讀歷史故事,長大後研究歷史也幾乎成了我的第二愛好。做了導演,也常希望自己的影片能通過一些大的歷史背景、歷史事件來表現人物命運和社會變遷。
  發生在1842的鴉片戰爭,是150年前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之間的一場戰爭,但它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使中國蒙受了一個半世紀的恥辱……在洗刷這個恥辱的日子終於來到的今天,我們從一個新的歷史高度,高屋建瓴地俯視那段歷史,既真實、客觀、公正地再現那段歷史,又以現代意識和現代人的眼光來表現一百五十年前的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鄧廷楨、關天培和中國第一代“大班”何敬容以及英國女王、首相、將軍、鴉片販子、英商人等各類人物,讓今天的中國人記住那段恥辱,反思那段沈痛的經歷,牢記那段可悲的歷史,這就是拍攝《鴉片戰爭》的價值所在。
  作為導演,我和我的合作者們都希望將《鴉片戰爭》拍攝成一部既有歷史真實性,又有民族正義感的電影。一百五十年前,中國社會處在封建,愚昧,既封閉僵硬,又自高自大的狀態。它與英軍的衝突不僅僅是兩國的衝突,而且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是東西方文明之間以及不同社會制度之間的衝突。封閉必然落後,落後必然挨打,這是歷史的必然。
  《鴉片戰爭》借用很多對鴉片戰爭的最新研究資料,客觀真實地再現這段歷史,從人類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場戰爭,我相信當今國際社會,當今的世界觀眾也能從一個公正的角度來認識這場戰爭。而一個半世紀前許多群眾和士兵英勇抗擊侵略者的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也將鼓舞當今社會的愛國熱情。而如何通過我們的藝術想像力和藝術表現手段更生動地拍好這部電影,這也是我和我的合作者們盡了最大努力的地方。四位劇作家十幾次地修改劇本,來自兩岸三地的眾多電影藝術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國際關係學家,政治學家……還有一批英國的電影藝術家……他們都為這部電影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和心血。
  還有許多政府領導人,企業界、金融界的朋友為這部電影最終能拍攝完成出謀劃策,出人出力,提供資金……所以我要說,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我個人的電影,是大家的電影,是我們眾多的朋友共同獻給這個特殊日子的一份特殊禮物。
  《鴉片戰爭》是一部高投入、大製作影片。中國電影能不能與國際接軌,《鴉片戰爭》想為此開闢一條新路。我今年74歲了,但《鴉片戰爭》不會是我的最後一部影片。只要我的生命還在,我就會永遠在電影這塊沃土上耕耘。
 
金麗平: 看電影<<鴉片戰爭>>

    電影<<鴉片戰爭>>票房收入如此豐碩,真令人羨慕.這裏,固然有文教系統上級領導的關照培養;也有各企事業單位領導的真心支持。各單位紛紛掏現錢包場,說是要對職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說明了各單位領導發自肺腑,對該片的教育意義特別認可,這也是此電影成功的實際背景.
    怎麼樣的教育意義呢?
    此片壓軸一場,乃是片中林則徐拿到了廣州鴉片鉅賈何某的兒子呈交的何某行賄記錄.何某歷年經銷鴉片,靠的是賄賂官府,獲取包庇.何某賄賂廣州官吏之余,竟居心叵測地記下了細節,形成帳冊!何少爺滿以為交出這個帳冊,便可以因此而邀功,從而救出其父.不料,反而被片中林大人嚴厲遣責,曰:"你這是要亂我天朝啊!"
    居然,在片中林大人眼裏,揭露腐敗,不惟無功,甚至有罪,何罪?"亂我天朝"!破壞天朝安定團結的局面,罪莫大焉!
    厚厚一本行賄記錄,連鄧大人!兩廣總督鄧廷楨,也赫然冊上.反腐創廉,談何容易呵!一反就會傷害我天朝棟樑,一反就會動搖我天朝根基.那些刁民,奢言反腐肅貪,無非是要假借當政者之手,做出使大清的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來!於是乎,片中林大人在銀幕上說的這句話:"你這是要亂我天朝啊!",就格外沈痛,格外悲憤,格外語重心長.顯然不是單對何少爺講的,而好象這是電影<鴉片戰
爭>對我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子孫講的,對世世代代都要有許多"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深刻意味.
教育意義,無比深重.
    按照該片的邏輯:正因為"片中林大人"在洋人壓境之際,狠抓了安定團結這一個壓倒一切的關鍵,於是乎,貪吏們紛紛成為奮勇殺敵的愛國英雄.片中,鄧廷楨大人成了林則徐大人的親密戰友,運籌幃幄,臨戰指揮,無不配合密切,忠心不二.片中那個貪到無恥之尤的廣州水師副指揮韓肇慶,冒著炮火,提刀奮戰,壯烈犧牲在虎門炮臺.影片為他:切進,特寫,定格,化出,…,無所不用其極!整個兒一派革命烈士的待遇.
    在片中貪官污吏靈魂昇華之時,片外許多單位領導無不感觸彌深,心有靈犀,大徹大晤,豁然開朗.影片<鴉片戰爭>的藝術良心隨之而化成了巨大的物質效益—-票房滾滾.
    有兩種功罪觀.一種認為功可抵罪,功可贖罪.這是封建社會的功罪觀.所謂:"免死鐵券","免死七次",…,就是當時實際執行功罪相抵的真實寫照.另一種認為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功不抵罪,功不掩罪.這是民主主義社會的功罪觀.在雨果的"悲慘世界"裏那一位克盡職守的探長身上,直到近來美國總統克林頓因"緋聞"而面對大陪審團的種種報導裏,人們都可生動地領教民主主義的功罪觀
    在清朝以及描寫清朝的影片<鴉片戰爭>裏實行的是功罪相抵論.影片的教育意義裏是否還含有"功罪相抵歷來是我們中國的特色"這個意思呢?這一節尚待考證.
    按"片中林大人"的邏輯,強敵壓境之時,是不辦汙吏的.一辦汙吏,我方必亂,還怎麼抗敵?進而,還要允許汙吏們敵前效力,戴罪立功.於是使人受到這樣的教益:原來"愛國"就是打外國人;就是對內要和,對外要狠.貪官污吏是本國人,也能打外國人,所以,貪官污吏也能愛國.他們的貪污盜竊並不等於不愛國。不但如此,貪官污吏還能成為英烈.皇上總是聖明的,天朝總是輝煌的.有沒有腐敗?
好象不得不說是有.能不能懲治腐敗?這個問題不那麼簡單.但是,外敵壓境之時,肯定不得奢言懲貪,以免亂我天朝.似乎這個天朝,基本上就是靠那些汙吏撐著的.所以一懲貪就會亂.
    根據這個邏輯,當前我國眾多貪污盜竊犯,最盼望的是什麼事?可以推斷,最盼望的莫過於:宣稱"有外敵犯我",至少說,"企圖犯我"也行,或者說"亡我之心不死"也行!美帝亡我之心可以隨手拈來;
蘇修沒了,還有他的繼承者俄帝,占我一百萬平方公裏領土;日本軍國主義最惹中國人痛恨,非但不痛悔前非,反而變本加厲,矢口抵賴侵華罪行;印度反動派占我九萬二千平方公裏領土,有三個臺灣那麼大,豈不可恨?還有各國反動派;……;總有哪一個在蠢蠢欲動吧?
    電影<林則徐>描寫清皇朝的昏庸腐敗,還著實化了一番功夫筆墨.似乎還書呆子氣地努力在把握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哲學原理:清末國恥,源于滿清皇朝的封建落後,政治腐敗,遂使西方強虜,依仗炮利船堅而得逞;而在電影<鴉片戰爭>裏,剝離淡化了對清皇朝腐敗這一內因的分辨遣責,而代之以渲染英國的武器精良,"船堅炮利".目的是要引申出一個所謂的“愛國主題”:“落後就要挨打”,推理是“要不挨打就不能落後”—-“要不落後就得發展經濟”—-“要發展經濟就得有個安定的環境”—-“要安定就不要奢言反腐肅貪”……
    由這樣形象生動、說理到位的電影來說出片外許多單位領導的心理話,他們當然是欣賞的。
影片<鴉片戰爭>首先是有幹部基礎,有了幹部基礎,經過財務部門,就有了群眾基礎。
    比較電影<林則徐>與電影<鴉片戰爭>,我們可以明確地感受到後者對於反貪與穩定的把握:
寧可貪墨橫行也不能亂了天朝;感受到後者把社會軍事先進落後與政治先進落後的剝離:大清要是炮利船堅也就可以不挨打。
    炮利船堅就不挨打麽?納粹德國,軍國日本又如何?
    封建專制也能先進不落後麽?封建皇朝,每朝都有一二百年的安定.哪個皇朝不是在這安定的一二百年裏逐漸衰微,終至滅亡的?有哪個皇朝能在安定中,發展經濟,最終達成炮利船堅的?
    專制就是罪惡.在專制下奢言安定,沒有道義的安定,何異於狗屎?這種安定,除了能讓專制者獨斷專行,讓汙吏們安心貪蠹,除了能煽起康熙乾隆朝那種短促畸形的繁榮之外,在更多更長的時間裏,只能是內憂外患,喪權辱國的道光鹹豐同治光緒朝,對老百姓是有害無益的.老百姓苟安自娛恣潤麻木,迷信封建崇拜皇上,不知分辯皇權民權;念念不忘:"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以為這就是愛國;討厭憎惡說了"皇帝其實沒穿衣服"的孩子,以為他們不安分,違背祖宗的規矩;對人血饅頭情有獨鍾,思想和行為愧對變法諸君;對洋人仇恨莫名,甚致於"扶清滅洋";而無膽無能去發現並糾正封建陋政的日漸腐朽,那麼,西方國家中那些道德低下者就此乘機而入,大施擄略,到頭來,苦的還是老百姓自己.在政治上是沒有利益可以坐享的.事實上,不待西方國家的入侵,貪官污吏已經在大施擄略,大清國民想做穩奴隸而不能,又何嘗有過安定?
    國恥,國恥,遭帝國主義侵略固然可恥;遭封建專制奴役何嘗不可恥?遭封建專制奴役何嘗不是國恥?
    這是電影<鴉片戰爭>所不言者,恐怕這才是鴉片戰爭真正的教訓.
    片中林大人或者片外那個林大人?他的作為是為君,還是為民?他吟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言志詩裏,"國家"是指大清皇朝貴族官吏集團,還是中國萬民?我看,他是為君。
http://blog.dwnews.com/?p=40223

羅馬國際電影節閉幕 《鴉片戰爭》獲最高獎
 
    新華社羅馬2008 10月31日電(記者楊愛國)為期10天的第三屆羅馬國際電影節31日晚在羅馬音樂廳廣場落下帷幕。由阿富汗、日本、韓國和法國合拍的影片《鴉片戰爭》獲得電影節最高獎——“馬可?奧雷利奧”影評人評委會最佳影片獎。
    《鴉片戰爭》講述的是在阿富汗境內執行任務的兩名美國士兵因所駕駛的直升機意外墜毀而受傷,後來遇到一個以種植罌粟為生的阿富汗家庭而引發的故事。
    該片阿富汗導演斯迪克?巴爾馬克在獲獎後說,阿富汗問題是令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但迄今沒有找到一個徹底的解決辦法,阿富汗問題的唯一受害者是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普通民眾。
    本屆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授予了波蘭導演執導的影片《溫暖心靈》中的男主角扮演者、烏克蘭演員博赫丹?斯圖普卡。最佳女演員獎由在意大利影片《君子》中擔任女主角的意大利影星多納泰拉?菲諾基亞羅獲得。
    電影節的另一個大獎——“馬可?奧雷利奧”觀眾評委會最佳影片獎授予了意大利導演賈科莫?巴迪亞托執導的影片《第819號決議》。該片主要講述一名聯合國派遣的警察對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在前南斯拉伕地區的一場悲劇事件展開的調查。
    本屆羅馬電影節於本月22日開幕,期間除放映參賽電影外還舉辦了電影回顧展、論壇、音樂會和展覽活動。今年電影節選擇巴西為主題,通過電影、音樂和展覽等方式宣傳巴西文化,其目的不僅為吸引更多影迷,還為能讓更多普通百姓參與其中。
 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135940

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稱爲“通商戰爭”。(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結束。因此而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香港島也在這次戰爭中被割讓給英國,除此之外,英國還得到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等,至于割地和賠款,對近代中國來說也是第一次。
英國方面經常稱第一次鴉片戰爭爲第一次中英戰爭,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鬥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背景
清廷閉關政策
中國自古因自身曆史條件自居天朝上國,視其它國家爲未開化之國,未對傳統的範圍外的國家民族有足夠的了解。明末清初以來,愈來愈多歐洲人東來中國發展貿易,但清朝自康熙以來一直收緊外貿政策,僅允准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重視對外貿易,采取閉關政策。1757年,清廷只允許廣州獨口通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貿易,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規條》,嚴限制外人來華貿易外。更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准出口。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1760年,恢複公行,專辦對外貿易,對外商嚴加限制,不准外商與官員直接接觸,指定須由公行與外商聯系,使公行成爲外商與中國官府聯系的中介。這種保守的閉關鎖國政策埋下了中英兩國沖突的遠因。
兩國貿易逆差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爲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爲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于中國出産的茶葉、絲綢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制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爲中國什麽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爲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爲貨幣,由于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爲不滿。
外交挫敗
喬治馬戛爾尼1793年,英使喬治馬戛爾尼來華,清廷以爲英使是爲了向乾隆帝賀壽而來,稱使團帶來的禮物是貢物。馬戛爾尼堅持不肯行三跪九叩禮,經過連番爭辨,最終行英式的一膝一跪之禮,使乾隆心中仍然不滿,而使團在覲見皇帝後被勒令離去。馬戛爾尼提出的增開商埠、減免課稅等要求都被清廷以不合天朝體制爲由而拒絕。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來華,希望改善對華的通商關系。阿美士德因爲拒行中國的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未能與皇帝會面。經過連番外交挫敗,英國不再以談判方式解決問題了。
鴉片輸入中國
中國人在服食鴉片中爲了擺脫貿易逆差,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走私鴉片來華。由于吸食鴉片會上癮,故中國曆代亦嚴格控制其入口。清廷于雍正年間已明令禁煙。但鴉片販子不顧禁令,賄賂清廷官吏,勾結國人,在廣州對出的零丁洋利用特制快艇進行鴉片武裝走私。由于走私鴉片利潤甚豐,鴉片走私來華日益嚴重,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9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令英國出超,並反使中國入超。“鴉煙流毒,爲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産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衆,爲害中國國人身心健康,軍隊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鴻臚寺卿黃爵滋上奏道光帝要嚴禁鴉片,痛陳:
“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兩。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歲漏銀至二千余萬兩。自十四年至今,漸漏至三千萬兩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兩。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懮,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虎門銷煙
販賣鴉片的躉船,和中國漁船相比下大得多。主條目:虎門銷煙
由于鴉片的危害日趨嚴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鴉片的呼聲日趨高漲。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頒布禁煙令,並派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1839年,林則徐抵達廣州後,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 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並將大部分法律上屬于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英國人把中國人的禁煙行動看成侵犯私人財産,覺得不可容忍,促成戰爭的爆發。
戰爭前的中國軍隊
戰爭前中國名義上有22萬八旗以及66萬綠營軍隊,然而這些軍隊已經幾乎喪失戰鬥力。
英國出兵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凶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爲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
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系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向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爲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雖然依據中國法律英國人無權在中國領土上存放鴉片。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爲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爲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英國出兵的深層原因據羅茲?墨菲的分析,則是爲了擁有與巨大的中國市場自由貿易的機會,從而能夠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夠承認英國是平等國家。而中國因傳統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貢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態度,使英國無法容忍遭受輕視或忽視和遭受排擠,中國的態度在當時已經進入近代世界的國際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英國將中國的拒絕看作是落後的表現,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種必要時訴諸武力把中國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認爲這對雙方都會帶來利益。正是雙方的自大,導致了正面沖突的爆發。
戰爭經過
第一階段
戰爭爆發之初,中方只視英軍爲蠻夷,認爲不具威脅。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義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面,並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在封鎖珠江口之後,北上進攻浙江舟山,並攻陷定海。(中國方面稱英軍之所以北犯浙江,是因爲遭早已當地准備作戰的林則徐擊退,之後轉而攻擊廈門,亦被閩浙總督鄧廷楨擊敗。但英國方面的指令從一開始已是進攻定海。)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開始動搖。英軍宣稱林則徐和鄧廷楨兩人玩忽聖諭、捏詞假奏,令英國不得不能出兵,這使道光帝免去了林則徐和鄧廷楨的職務,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英艦撤至廣州。中英簽訂《穿鼻草約》,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他雖上書道光帝,力言必須禁煙和重視海防,使被道光帝斥爲一片胡言。不過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力。
第二階段
由于英國提出的條件過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道光帝大爲不滿,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職,派奕山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但義律先下手爲強,于2月23日進攻虎門炮臺,雖然部隊英勇抵抗,但不敵英軍,虎門炮臺最終失陷。奕山在廣州時,清軍兵力較英軍多二十倍,可是他把軍隊撤入城內,以致英軍登陸,攻下廣州城北郊的炮臺,向城內俯射,摧殘兩個火藥庫,英軍隨即進攻廣州,以死9人代價擊敗2萬中國軍隊,奕山挂白旗向英軍投降,簽訂《廣州和約》,不但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期間廣州民間反英氣氛熾熱,發生了三元裏抗英事件。而奕山爲了不被皇帝懲罰,便虛報戰功,甚至將該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第三階段
英國政府認爲穿鼻草約所獲權益太少,改派璞鼎查來華爲全權代表,擴大侵略。1841年8月27日,英軍再次侵入浙江,攻陷廈門、定海、鎮海、乍浦及寧波。其中定海兩度被攻破,總兵葛雲飛及四千將士戰死,英軍後來又攻打長江的門戶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率軍堅守西炮臺,兩江總督牛鑒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鑒逃走,東炮臺被攻陷,陳化成與部下死守西炮臺,孤軍作戰,直至戰死。吳淞的失利,使英軍迫近南京,清廷處于不利位置。
和約簽訂
清軍節節敗退,道光帝派耆英和伊裏布爲欽差大臣,與英軍交涉。1842年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璞鼎查威脅限日定議,否則發炮攻城,這使耆英和伊裏布只好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提款。1842年8月29日,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戰爭結束。
戰爭結果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議約四次。8月29日,中國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在英軍旗艦“汗華”(亦譯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滿足了英國大多數的要求。香港島因此被割讓給英國,上海、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五大口岸被迫開放給英國人貿易和居住。
列強不欲英國坐大,紛紛與中國簽訂更多不平等條約。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10月24日,法國與中國簽訂《黃埔條約》,享有領事裁判權和傳教權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簽署了《虎門條約》,重新規定了英國所享有的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
影響
政治及外交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爲主的巨大差距。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物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于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但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于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而英國享有最惠國待遇,其後各國紛紛要求此一條款,清廷失去某一特權于一國,等于失去該特權于列強,這使清廷外交上處于不利的弱勢位置。軍艦停泊口岸等特權,英國可在五個通商口岸各駐兵艦一艘,以後商港越開越多,深入內地,使國防受到威脅。香港島被割讓給于英國,開外國人要求割地先例,在後來的戰爭中更多土地被外國所奪去,使中國領土失去完整。領事裁判權使中國司法主權受到破壞,外國人犯法不受中國法律制裁,清廷無法管制外國人在華的違法行爲。
鴉片戰爭是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的開端,一場戰爭竟簽下多達5條條約,分別爲《南京條約》、《黃埔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和《穿鼻草約》,其中《黃埔條約》中法國取得傳教權,入侵中國傳統文化;美國人更通過《望廈條約》中取得治外法權。這使以後與列強簽下更多更不合理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國際地位下降,而割地和賠款對中國來說也是第一次的。這些不平等條約要到半個多世紀後的民國時期才能正式廢除。
經濟民生
五口通商後,外國貨物流入中國,鴉片繼續銷售,吸食者不斷增加,白銀外流,銀價上漲,銀貴錢賤的情況更加嚴重。英國輸入中國的貨品大增,1837年英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價值爲90多萬英鎊,到1845年已到達239萬4千英鎊。嚴重打擊中國的工商業。隨後又規定對外貿易中,進口貨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稅率,關稅主權受到破壞,無法保障中國國內工商業,使原本問題重重的社會經濟更加惡劣。
新開的五個條約口岸中,只有長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資絲綢和茶葉的産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區,同時是國內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傭的買辦蜂擁而至,開設洋行。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並不斷擴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後來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爲紀念《南京條約》開放上海而被命名爲南京路。
戰爭後中國的對外政策仍是旨在“羈縻”。對于《南京條約》的不平等性反應並不激烈,反而對中英兩國文件采用平等體制感到不安。但是經濟上,對外貿易迅速增長,同時也對外國開放了中國市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9%B8%A6%E7%89%87%E6%88%98%E4%BA%89

 

上一篇:《朱元璋》

下一篇:北洋水師

阿楨 2024-04-09 03:17:06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阿楨 2023-01-08 08:59:19

老外也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了 2023-01-06

近日,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麥克•加拉格爾,炮轟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稱之“非常容易上癮且有破壞性”,堪稱荼毒美國青少年的“電子芬太尼”。
而如果去各大英文網站轉轉,你會發現,怒駡短視頻害人的老外,絕不止議員麥克一人。
  回應
臥槽!你真毒品都合法化了,電子鴉片算個匹啊!
外網什麼極端言論沒有,也未見恐慌麼。估計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才是根本原因吧。
  相關新聞
給外媒“帶話”的中國NGO公知

外網討論:為什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普遍不好? 2023-01-07

大多數國家和"鄰居"的關係通常並不融洽,這是常態。特別是當中國更大時,通常,為了平衡這種"優勢",人們自然期望"大 "國應該自願犧牲自己,自願為"小"國提供利益。從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然而,近代中國由於自身的問題而衰落,失去了繼續這樣做的條件。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我們的大市場將使該地區更多國家受益。我仍然對中國解決與鄰國的分歧抱有良好期望。當然,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應
弱國無外交,強國無友鄰。
中國在干涉他國內政,文化洗腦,在外國扶持親華勢力的操作上,差了歐美俄日幾百年的水準了。孔子學院/魯班工坊/
  相關新聞
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東南亞不像歐美日韓對陸客強制新冠採檢成最大贏家。

阿楨 2022-11-18 09:01:30

文章認為,用「閉關鎖國」形容明清時期對外政策,是特定時代西方中心主義影響的產物,並不是對明清時期對外政策的客觀描述。面對西方殖民勢力的步步進逼,明清兩朝統治者從軍事、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源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從今天的角度看,是否開放、如何開放、開放範圍多大,屬於國家主權範圍。國內外一些學者簡單地斥其為「落後」、責其為「野蠻」,甚至認為違反所謂「國際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文章表示,衡量歷史是非須置於當時的特定環境,後人不能苛求前人。今人既不能為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封建禮教歌功頌德,也不能以「閉關鎖國」全盤否定明清歷史對中國、對世界的意義。保守、落後、封閉不是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內容,也不是明清時期對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會標籤化為「閉關鎖國」。文章還稱,客觀而言,「自主限關」具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西方殖民主義者血腥東擴的步伐。

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有錯嗎? 2022-11-16

首先,今天對於中體西用的批判,是基於20世紀以來社會學、政治學等現代化理論而進行的,不能拿去指責古人的無知;其次,對中體西用的廣泛批判出現在甲午戰爭之後,但從洋務運動開始到甲午戰爭間30年並不認為中體西用有那麼大的問題。
西方的擴張促進了非西方的政治領袖和知識領袖用以下三種方式回應:拒絕現代化和西方化;接受兩者;接受前者,拒絕後者。今天,我們非常容易理解,現代化並不只有西方化這一種模式。但問題在於,在19世紀,世界上只有“西方”這一個地方是現代化的,你找不到其他任何參考的樣本。由此一來,對於世界各國的文化精英們來說,就必然要面臨一個問題——如果你全盤西化,本土文化必然要受到衝擊;如果你不“西化”,則你的國家在列強堅船利炮之下難以生存。無論是“中體西用”還是日本“和魂洋才”,都是要避免“西化”而更追求“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