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兵帥克》
如果《西線無戰事》是一次大戰憤世型佳作代表,那 便是玩世型佳作代表,可惜似無拍成電影。
只怕文字的諷刺魅力不易改編成影音魅力!(詳參【圖博館】:《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好兵帥克》(The Good Soldier Švejk)全名《好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遭遇》,它是捷克傑出的諷刺作家哈謝克(Jaroslav Hašek)的一部長篇政治諷刺小說。作家以自己在奧匈帝國軍隊服役時所獲得的大量素材提煉而成。 小說以普通士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曆爲線索,深刻揭露奧匈帝國統治者的凶殘專橫及其軍隊的腐朽墮落。他們對人民奸淫掠奪,官兵之間欺上壓下,“友軍”之間相互傾軋;他們虐待俘虜,各級軍官個個愚昧無知、貪婪腐敗。這一切,在小說中暴露無遺。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與人民血肉相連的普通捷克士兵帥克的形象。他的智慧、力量以及對占領者的不滿情緒與自發反抗的精神引起人們的共鳴。帥克善良又勇敢,機智而不露聲色,貌似平凡,而且有點“愚昧”和滑稽可笑。然而他卻善于運用民間諺語、笑話,接過上司的口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伺機巧妙地同反動統治者作鬥爭。只要他到哪裏,那裏就被攪得雞飛狗跳、天翻地覆,把反動政權的秩序搞得一團糟,使反動統治機器無法運動,從而表達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和對異族統治下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與無比關懷。小說出版後被譯成4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都擁有廣泛的讀者,享有世界聲譽。http://baike.baidu.com/view/162789.htm
好兵帥克歷險記
好兵帥克(The Good Soldier Švejk),又譯《好兵帥克歷險記》,是捷克作家雅洛斯拉夫·哈謝克(Jaroslav Hasek)的長篇小說,他計劃要完成六部,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中完成《好兵帥克》的前三部與第四部的起頭,還沒有完成第四部時,哈謝克病倒了,1923年1月3日,離開了人世,他的一個朋友卡爾·范涅克幫忙續成,但品質實在相差太多,結尾顯得虛假而且平庸,許多譯本都沒有採用這段故事。
主人翁帥克(Švejk)是一個極富機智並帶有痞氣的普通士兵,他那些令人啼笑皆非、令人噴飯的對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揭露了奧匈帝國的腐敗,嘲弄了奧匈帝國部隊的絕對服從的制度,人家誤以為他是逃兵,他就吹牛說他是殺死了十五名軍官才逃出來的。後來帥克後來成為神父的傳令兵,神父愛喝酒,叫帥克設法幫他籌酒錢。後來神父打牌輸錢,把帥克押給盧卡什中尉。盧卡什中尉對帥克豐富的狗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命令帥克設法給他弄一條狗。帥克竟將上校的狗偷來送給了中尉。中尉很高興,帶著狗出門散步時,被上校發現,結果狗歸原主,中尉被臭罵一頓。不久中尉喜歡上一位德國太太,於是派帥克上門送情書。不巧信件被太太的老公截獲。帥克把信搶到了自己手上,說信是自己寫的,名字是借的。帥克被送到軍法處,他把信吞下肚子,軍法處只好把他放了。因為偷狗事件,中尉被命令立刻上前線作戰。於是帥克跟著中尉一起前往前線,這時前線一團混亂,給養不足的情況下,部隊的怒氣隨時可能爆發。帥克穿上一位俄國俘虜的軍服,被當成俘虜逮獲,上級決定判帥剋死刑。帥克用木炭在牆上寫下留言,意思是說奧匈帝國士兵帥克莫名其妙地被奧匈帝國士兵俘虜了。上級弄清楚真相後,帥克返回營區。有士兵弟兄問帥克,戰爭會持續多久?帥克回答:「15年。因為已經有過30年戰爭了。如今我們比過去聰明一半了,那就是30除以2,得15。」第四部的故事中斷在此處
「 這時經常與帥克過不去的杜布中尉闖了進來,帥克趕緊立正敬禮。中尉看到帥克一本正經的樣子,心裡又惱怒:「你只管樂吧!如今你要完蛋了!我要把你製成標本留在九十一團做紀念!你是怎麼立正的?大拇指向下!」
「報告長宮,我個個指頭都向下了!」帥克響亮地回答。」
這部小說至此結束,哈謝克因肺結核病逝,至於好兵帥克後來的命運如何,只能靠讀者自己去想像。《好兵帥克》是捷克有史以來的文學傑作,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為世界各地的讀者喜愛。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5%BD%E5%85%B5%E5%B8%A5%E5%85%8B&variant=zh-tw"
《好兵帥克》作者哈謝克逝世
雅洛斯拉夫?哈謝克是原捷克斯洛伐克優秀的諷刺小說作家。他的代表作《好兵帥克》是各國讀者熟知的世界名著。
哈謝克出生在奧匈帝國統治時期布拉格的一個窮教員的家庭。
他的童年十分淒苦。13歲那年父親去世,他同母親弟妹靠人施舍甚至乞討維持生活。在讀中學的時候,他因參加示威遊行,常同警察發生沖突,屢遭拘留和逮捕。高中畢業後,他遊遍全國各地,這使他更廣泛地了解了社會生活,爲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哈謝克應征入伍,被奧匈帝國當局編入捷克兵團到俄國作戰。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爆發時,他加入了蘇聯紅軍,不久又加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1920年,哈謝克返回布拉格,專門從事文學創作,直到1923年1月3日在捷克的小城黎普尼采去世,終年40歲。
哈謝克最早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就反映了普通勞動者的悲慘境遇,發出反對壓迫的呼聲。如《女仆安娜的紀念日》、《豬崽克薩威爾外傳》、《得救》、《巴拉頓湖畔》等,都是當時捷克文學中批判現實主義的名作,這些小說充滿維護正義和熱愛普通被壓迫人民的思想感情。哈謝克在文學創作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他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中完成的長篇小說《好兵帥克》。
這部傑出的政治諷刺小說,以一個普通的捷克士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曆爲情節線索,深刻揭露了奧匈帝國統治者的凶惡專橫及其軍隊的腐敗墮落。對于帝國主義軍隊對人民的奸淫搶劫,官兵之間欺上壓下的荒唐關系,他們對俘虜的禽獸般的凶殘,以及各級軍官的愚蠢、貪婪,小說都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書中主人翁帥克是個絕妙的諷刺典型,作家通過這個引人發笑的人物的“笑”,表示出自己對敵人的恨和對人民的愛。很多進步評論家都把帥克比作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
哈謝克的《好兵帥克》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近30種文字,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1/03/content_158718.htm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讀《好兵帥克曆險記》,一連笑了好幾天。這麽好笑的書真不多見。如果你恰巧看過一部法國電影《虎口脫險》,我可以告訴你,初讀帥克的感覺和看這部電影的感覺類似:無休無止、奇逗無比的笑料能逗得你喘不過氣來。
一開始,你很難弄明白,帥克這家夥到底是裝瘋賣傻呢,還是頭腦真的有些問題。
帥克是黑市上的狗販子,專門替七醜八怪的雜種狗僞造純正血統證書。他本來是一名捷克士兵,被軍醫審查委員會最終宣布爲白癡後退伍。
故事開始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奧匈帝國的一位皇儲在薩拉熱窩被暗殺了。雖然當時捷克在奧匈帝國的版圖內,但這件事跟帥克這樣的市井平民一點關系也沒有。不過帥克可激動了,他跑到小酒店去喝上幾杯,天南地北地胡侃,說起那位被暗殺的大公,就像說他鄉下的大叔似的。他還很激動地預言歐洲的主要國家會混戰起來,那神情就像在說一場熱鬧的大戲似的。
正好有個密探守在小酒店裏,興高采烈地宣布帥克因爲叛國罪等幾樁罪行而被逮捕了。不過帥克看上去一點也不在乎,走到大街上時他還問那位密探:
"我用不用在人行道上趴著走?--我想,我既然被捕了,就沒有資格在路上直著身子走啦。"
在警察局裏,審訊官宣布他有叛國罪、誣蔑皇太子和皇室罪,問他有沒有什麽要辯護的,帥克樂呵呵地什麽都承認,還一個勁兒地東拉西扯,還逗趣地說:
"你們給我搞上很不少名堂啦,可是太多了反而沒好處的。"
審訊官問他是否真的都招供,他很天真、很坦然地說:
"大人,如果你要我招供,那我就招供。這對我不會有任何害處。假若您說:'帥克,你什麽也別招!'那我就死不認帳。"
他很爽快地在招供書上簽上自己的大名"約瑟夫?帥克",臨別還體貼地問道:
"還有什麽要我簽字的嗎?要不我明天早上再來一趟。"
回到監牢時,帥克還意猶未盡,得意地告訴大家自己什麽都招了:
"剛才我已經招認,斐迪南大公興許是我殺的。"
你瞧瞧,帥克看上去就是這樣一個悖忤常理的渾人。恰恰因爲這樣的渾勁兒,警察拿他也沒辦法,只好送到法醫那裏去鑒定,看看他是否腦子有問題。
帥克見到幾位法醫時特別興奮,一邊向牆上的皇帝像高呼"萬歲",一邊像拉家常似地回答法醫的問題,而且還時不時反問幾個無厘頭的問題。他越聊越高興,可幾個法醫都已經不耐煩了--這家夥整個一個白癡。最後一位法醫還不死心,突然問道:
"一萬二千八百九十七乘以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三等于多少?"
"七百二十九,"帥克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回答說。
你想想看,如果你是法官,能拿這家夥怎麽著?警察先生們對帥克這家夥毫無辦法,他們把他送到瘋人院,瘋人院的大夫卻斷定他是個逃兵役的假病號;他們把帥克從瘋人院哄出來,直接扔到牢房去,他卻在那裏自得其樂。
當警士把帥克帶回警察局的路上,正傳來奧地利皇帝宣戰的消息。帥克擠到人群中大喊:"皇上萬歲!我們必勝!"引起人群一陣騷動。
帥克還得意地對押送他的警士說:
"我早料到了,可在瘋人院裏還什麽也不知道,本來他們的消息應該是最靈通的。"
哈哈,原來發動戰爭的人,本來也是一幫瘋子!
看到這裏,你應該明白了吧。帥克這家夥,如果不是個瘋子或傻子的話,絕對是一個天才!在這樣一個瘋狂、愚昧的時代,這樣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裏,他居然可以開開心心地嘲笑、謾罵,而且罵人絕不吐一個髒字,他什麽人都不怕得罪,誰也拿他沒辦法。他整天扛著"皇上萬歲"的招牌招搖,然後拍著胸脯,自豪地說:"軍醫和法醫都已經鑒定過了,我是一個十足的白癡!"
帥克雖然向世人充分表現了自己的傻與瘋,但他還是沒有能逃脫再次服兵役、上戰場的命運。不過這沒有關系,對于這個傻子或瘋子來說,上前線也是開心的曆險,他有足夠的天才把這場世界大戰攪和成一場十足的鬧劇。
如果你想好好開心一下,一定要去讀一讀好兵帥克的曆險。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bookinfo.jsp?bookid=10003650&module=topic
譯序
說起我最早接觸《好兵帥克》這部世界諷刺文學名著的經過,真是有點失敬,同時也說明我對歐洲文學史有多麽孤陋寡聞。
四十年代初,我住在倫敦西北郊一所公寓裏。每逢傷風感冒,我總找點輕松的讀物,經常買的是企鵝叢書,因爲當時每本僅六個便士,而且封面分別用不同顔色標志著其內容。譬如小說的封皮是桔黃色的,回憶錄則是藍色的。《好兵帥克》則被列爲幽默類。
書拿起來就再也放不下了。當時我被帥克這位絕妙人物整個吸引住了。我對這本書有了相見恨晚之感,並且責怪把它列爲幽默類,未免太輕率了。後來才知道,這部奇書是捷克有史以來的傑作之一,已經被譯成近三十種文字。作者哈謝克曾被歐洲批評家與十六世紀的拉布雷(《巨人傳》的作者)和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作者)相提並論。這是個節譯本,原作要長上三倍。我之所以挑這個節本來譯,是因爲它節得很高明,略去了原作借用天主教繁瑣教規或捷文雙關語一些費解的笑料,保留了原作的精華。
一個極端殘暴、腐敗透頂的帝國(奧匈帝國)爲了在歐洲爭奪霸權,就憑借武力奴役另一個弱小但是倔強的民族(捷克人民),並驅使其成員參加一場由于分贓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以帥克這個無與倫比的人物爲代表的捷克民族,由于處在劣勢,表面上唯唯諾諾,屈從效忠,甚至口呼“萬歲”,內心卻充滿了鄙夷和憎恨,從而采取種種使反動統治者哭笑不得的方式進行頑強的抵抗;通過主人公帥克這個普通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應征入伍到開拔前線的經曆,作者以笑罵的筆鋒對這個色厲內荏的帝國內部的強橫暴虐、昏憒無能加以無情的暴露與控訴——這就是《好兵帥克》這部傑出的諷刺小說的基本內容。《絞刑架下的報告》的作者、捷克的民族英雄、卓越的反法西斯戰士伏契克曾經對帥克這個人物所産生的影響作出這樣高度的評價,說他“仿佛是一條蟲子,在蛀蝕(奧匈帝國)那個反動制度時是很起勁的,盡管並不是始終都很自覺的;在摧毀這座壓迫與暴政的大廈上,他是起了作用的。”
在某種意義上,《好兵帥克》也可以說是一部曆史小說,因爲它從內部描寫了歐洲近代史上一個最古老的王朝——奧匈帝國崩潰的過程。作品幾乎是嚴格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編年順序寫的,從第二卷(帥克入伍後由布拉格開拔前方)起,戰局、事件、路線,都與當年的奧匈軍隊作戰史基本吻合,甚至帥克所在的聯隊番號以及作品中有些人物(盧卡施、萬尼克、杜布等)也不是虛構的。然而此書的價值並不在于它如何忠于史實,而在于作者哈謝克以卓絕的漫畫式手法,准確、深刻地剖析了奧匈帝國的政府、軍隊、法院、警察機關以至醫院、教會的反動而又虛弱的本質。通過手裏拿著“叛國者”帽子到處尋找拘捕對象的特務布裏契奈德,以及那草菅人命的軍醫,我們可以看到奧匈帝國是怎樣一座黑暗、殘暴的監獄。爲了揭露所謂“神職人員”這種寄生蟲,作者在卡茲和拉辛兩個神甫的形象上著了濃重的筆墨。這個帝國的一切殘酷、肮髒、荒謬與醜惡,都沒能逃脫哈謝克那支鋒利、辛辣的筆,他無情地揭露了這個龐大帝國所加于捷克民族的種種災難,並塑造出帥克這個平凡而又極富于機智的不朽形象。
當然,這部小說暴露得最徹底、抨擊得最有力的還是奧匈帝國所炫耀的軍隊。反動統治者爲了驅使人民替他們那腐朽政權去當炮灰,不得不制造一些虛僞的“軍人榮譽感”,鼓吹“忠君愛國”的黷武思想,用宗教麻醉、政治欺騙以及特務和集中營等強制手段,硬把包括老弱病殘在內的人們推上火線。作者形象地描寫了那個軍隊中主權式的官兵關系和掠奪者與被掠奪者之間的軍民關系,揭示出臨陣拼湊起來的“友”軍之間互相傾軋,以至職業軍官對後備軍官和自願軍官的輕蔑。這樣的軍隊既談不上效率、紀律,更沒有“士氣”可言。軍官們以彼此貽誤對方的公事來報私仇,士兵比賽著怠工;列車開走了,軍官還躲在車站後面同妓女講著價錢。這樣的軍隊對“自己人”是那樣殘酷,對待俘虜和敵方老百姓更不如禽獸。《好兵帥克》這部小說的力量就在于:它以生動有力、令人笑破肚皮的情節,富于說服力地告訴我們:一個不義的軍隊,無論它在數量上如何龐大,到頭來只能失敗,滅亡。
作者雅羅斯拉夫?哈謝克(一八八三~一九二三)出生于布拉格。他的父親是一所私立德國中學的數學教員,薪俸微薄,家境貧寒。哈謝克十三歲喪父後,就去一家藥鋪當學徒。一八九七年,當哈謝克還是個十四歲的少年時,他就參加了反對異族統治者的活動,常常扯掉他們貼的戒嚴布告,撕破奧匈帝國的國微,砸碎反動政府機關的窗玻璃,並曾因參加反德遊行而被警察以“軍事裁判法”名義逮捕,投入牢獄。哈謝克十六歲進了一所中等商業學校。級任老師是曆史小說家阿洛依斯?伊拉謝克,他在班上時常講述捷克民族英雄的軼事,對哈謝克的啓發極大。
商業學校輟學後,哈謝克沒有進銀行去當職員,卻選擇了寫作的道路。讀書期間,他就經常爲《人民報》寫稿,一九○七年當上了《公社》的主編。他經常到內地對礦工及紡織工人演講,不斷受到奧匈帝國特務的監視,曾因反抗警察坐過一個月的牢。一九○八年他兩次爲警察局傳訊,一次是由于他試圖扯下挂在溫塞斯拉斯廣場上的奧匈帝國國旗,另一次控告他的罪名是“擾亂治安”。一九一○年他主編《動物世界》,次年,由于他編造了一些虛構的動物形象,被出版商弗克斯解雇了。一九○三年他一度參加過無政府主義組織,一九○七年就斷然同他們決裂。
哈謝克是一位辛勤的作家。一九○○至一九○八年間,他寫過一百八十五篇諷刺小品。一九○九年開始寫短篇小說,最初登在約塞夫?拉達(1887~1957,即爲本書作插圖的那位畫家)所主編的《漫畫報》上。他生平愛好徒步旅行,並喜歡深入布拉格下層社會。他在十五年的文學生涯中,寫了不下一千篇短篇小說,對自己所觀察到的社會上種種醜惡現象,進行了無情的鞭答。《好兵帥克》最初也是以一組短篇小說的形式問世的。此外,他寫的劇本也曾上演過。
正像他所創造的帥克這個人物一樣,哈謝克本人在現實生活中也幹過不少令奧匈帝國當局瞋目切齒的妙舉。一九一一年,當奧匈帝國大搞議會選舉時,哈謝克組織了一個所謂“在合法範圍內主張溫和及和平的政黨”,並在一家下等酒館裏發表“競選”演說,對奧匈帝國的政治社會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事後他告訴人說,這是爲了替那家酒館招徠主顧。另一回 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他住進布拉格一家旅館,在旅客登記簿“國籍”欄填上與奧匈帝國相敵對的“俄羅斯”,又在“來此何事”欄填上“窺探奧地利參謀部的活動”。于是,蠢豬般的警察局立即派人把該旅館密密匝匝地包圍起來,以爲這下可抓到了一名重要間諜。及至真相大白後,警察嚴厲責問他爲什麽在戰爭期間開這種玩笑,哈謝克帶著一副真誠神情回答說,他對奧地利警察的效率不大放心,是想考驗一下他們警惕性如何。警方哭笑不得,罰他坐了五天牢。
一九一五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二年,哈謝克應征入伍,參加第九十一步兵團,也就是帥克所屬的那個部隊。起初他們駐紮在捷斯凱—布迪尤維斯。當年九月,俄軍突破防線,切斷了哈謝克所屬部隊同奧匈帝國主力軍之間的聯系。哈謝克終于被俄軍俘虜。被俘後,哈謝克先在基輔,後來又轉移到烏拉爾山南端的托茲克伊。在俘虜營裏,他也沒有間斷文學活動。他當上了在基輔出版的一家捷克文雜志《捷克斯洛伐克》的記者,並繼續從事《好兵帥克》的寫作。一九一七年,這家雜志社出版了《好兵帥克》的單行本。他還模仿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分傳》,寫了《匹克威克俱樂部》,內容也都是對奧匈帝國統治者昏庸腐敗的諷刺。
當時俄軍在俘虜中間組織了一支捷克兵團與奧匈帝國作戰,由于哈謝克一時認識不清,他就報名參加了。但是後來當這個兵團變質爲俄國反革命白衛軍的盟友——即臭名昭著的捷克斯洛伐克師團,並開往馬拉河去反對布爾什維克時,哈謝克逃走了。他躲在薩馬拉縣沃爾霍河流域的摩爾維諾。一九一八年,哈謝克在基輔毅然參加了紅軍,一個月後,成爲布爾什維克黨員。那個反動師團宣布他爲“賣國賊”,並下令通緝。據說有一次他赴薩馬拉爲紅軍辦事時,曾爲該師團所俘。但他又成功地逃掉了。他積極參加宣傳工作,動員在俄國的捷克士兵支援十月革命。他曾在辛比爾斯克參加著名的紅軍第五軍,並成爲軍隊和黨的幹隊,後任布古爾馬市的部隊副司令員。一九一九年他被委任爲烏發市外國共産黨員委員會的書記,同年任紅箭印刷廠的黨委書記。一九二○年任紅軍第五軍政治部國際組組長。哈謝克在伊爾庫茲克時,擔任過德文雜志《狂飆》、匈文雜志《進攻》和布裏亞特蒙古文雜志《曙光》的領導工作。哈謝克在一封信中曾談到他在伊爾庫茲克時結識一位參加十月革命的中國將軍。哈謝克跟那位將軍學習中文,同時教他捷克文。他十分遺憾地寫道,在八萬六千個中國方塊字中間,他只認得八十個。據說當時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還曾請哈謝克主編一種中文刊物。 一九二○年,捷克社會民主黨派了個訪蘇代表團,他們請哈謝克回國工作。他立即同意了。同年十二月,他回到布拉格,並爲社會民主黨左翼的機關報《紅色權力報》寫文章。當時捷克是個新建立的共和國。不久,哈謝克被政敵誣蔑爲“奸細”。
但他繼續不屈不撓地從事《好兵帥克》的寫作。由于找不到出版者,一九二一年在朋友們的資助下,自費把第一卷刊印成書,並且同友人上街去叫賣,結果大爲成功。他本計劃共寫成四卷。開始寫第四卷時,他得了瘧疾。在病榻上,他用口述的方式繼續創作。一九二三年,剛寫完第三章,他就因心髒麻痹和肺炎溘然與世長辭。時年還不滿四十。對捷克,對歐洲,對人類進步的文學事業,他的夭折都是莫大的損失!後來他的朋友卡爾?萬尼克把全書續完,但因文筆有顯著差別,近年來的版本多刪去不用了。
捷克著名畫家約塞夫?拉達爲《好兵帥克》所畫的插圖是與原書齊名的不朽之作。事實上,哈謝克生前並沒看到這些跟他的作品知此相得益彰的插圖。他僅僅在一九二一年請拉達爲此書畫過一幅封面。一九二四年,也即是哈謝克逝世的次年,拉達才應《捷克日報》星期日特輯的編者之約,爲《好兵帥克》作了五四○幅插圖,在該刊上連載,每幅插圖下面並由畫家從原著中選摘一段作爲說明。據統計,拉達先後曾爲哈謝克的全部作品畫過一三三九幅速寫,其中僅《好兵帥克》他就畫了九○九幅,每幅都是這麽道勁有力,輪廓分明,疏疏幾筆,就能攫住書中人物——尤其是主人公帥克——的靈魂,在書籍插圖史上,別樹一格。
拉達出生于一個窮鞋匠的家庭,自幼就喜歡繪畫。他早期受捷克現實主義畫家密克拉士?阿烈士(1852~1913)的影響頗深。十四歲在一家裝訂作坊當學徒,因而接觸到許多附有插圖的名著。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利用工余作畫。一九○四年,五月出版社第一次印行了他的四幅畫。
拉達還喜歡研究民間裝束,搜集童謠。他的繪畫的獨創性是同捷克豐富的民族傳統緊密結合的。他的線條樸素自然,色彩鮮明活潑,筆下充滿著民間生活的詩意。
拉達最初爲好幾部童話作過插圖,又編繪《我的字母》、《愉快的生物學》等啓蒙性讀物。一九二五到一九三五年間,他主編過兒童刊物《小花兒》、漫畫雜志《動物世界》,爲《紅色權力報》作過畫,並替另一諷刺作家哈沃裏契克?勃魯斯基的作品畫過插圖。但是拉達主要是以爲《好兵帥克》所作的這批插圖而聞名的。
像帥克那樣一個普通的人,一向就是拉達畫作中的主要題材。他從來不畫沒有人物的風景,在他的畫面上活躍著的總是手工業工人、泥水匠、農民、磨坊工人、看林人、老太婆或小孩。他對哈謝克這部作品有深湛的體會,在插圖風格上與原作達到高度的和諧,這是因爲他們二人從一九○七年就結下深摯的友誼,這種友誼是建立在他們共同對人民熾烈的熱愛和對反動統治者深切的痛恨上。在哈謝克創作這部小說的年月裏,他們一直密切交往,一度還一道生活過。對哈謝克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達了解得最爲透徹。一九四七年,捷克政府曾頒給他以“人民藝術家”的光輝稱號。 蕭乾 一九九○年九月
第二章 好兵帥克在警察局
薩拉熱窩的暗殺案使得警察局擠滿了許多倒楣鬼,他們一個個地被帶進來。巡官老頭子就在傳訊室愉快地說:“斐迪南這檔子事一定夠你們受的!”他們把帥克關到二樓監牢中的一問。一進去,已經有六個人待在那裏了;其中五個人圍坐在桌邊,另外一個中年人坐在牆角的一只草墊上,好像是故意不理睬大家。
于是,帥克就逐個地盤問起他們被捕的原因。
圍桌而坐的五個人幾乎異口同聲地對他說:“是爲了薩拉熱窩那檔子事”,“斐迪南那檔子事”,“都是因爲大公爵被人暗殺了”,“爲了斐迪南事件”,“因爲有人在薩拉熱窩把大公爵幹掉了”。
另外那個不理睬大家的人說:他不願意和別人打交道,因爲他怕自己惹上嫌疑。他只是因爲企圖用暴力行劫而被捕的。
帥克就跟圍桌而坐的那簇陰謀家們混在一起了,他們把怎樣給弄到這裏來的經過互相告訴了十遍以上。除了一個人以外,其余都是在客棧、酒館或咖啡館裏被捕的。那個例外的是一位異常肥胖的先生,戴著副眼鏡,滿眼淌著淚水。他是在自己家裏被捕的,因爲薩拉熱窩暴舉發生的前兩天,他曾請兩個塞爾維亞學生喝酒,後來便衣警察布拉克斯瞅見他同他們一道去蒙瑪特夜總會,在那裏他又請他們喝了酒——這一點他已經在報告上簽字供認了。
帥克聽到他們關于陰謀顛覆國家的可伯故事之後,覺得理應指出他們所處的情勢是毫無希望的了。
“咱們全是一團糟,”他開始這麽寬慰他們。“你們說你們——或者隨便咱們誰——都不會倒楣的,可是你們錯了。國家要警察幹麽的?還不就是爲了懲治咱們這些嚼舌根子的。時局危急到連大公爵都吃了槍子,像咱們這類人給警察老爺抓進來又算得了什麽。他們這麽做就是爲了湊熱鬧,好讓這件事在斐迪南出殯以前不斷地引起大家夥兒注意。咱們這兒來的人愈多愈好,因爲咱們大家在一塊兒,就誰都不悶得慌啦。”
話說完,帥克在草墊上伸開四肢,心滿意足地睡著了。
這時,又帶進兩個人來。一個是波斯尼亞省人,他在牢裏來回踱著,咬著牙齒。另外一位新客就是帕裏威茲,他一看到熟人帥克,就馬上把他叫醒,然後用一種充滿了悲傷的聲調說:
“瞧,我也來啦!”
帥克彬彬有禮地跟他握了握手,然後說:
“你來了我很高興,打心裏頭高興。那位先生既然告訴你他會來接你,我早料到他是不會失約的。想到人們這麽守信用,真是怪不錯的。”
可是帕裏威茲先生說,他才管不著他們守不守信用呢,同時,他低聲問帥克,別的犯人是不是小偷,會不會損壞他那買賣的名聲。
帥克告訴他,除了一個是因爲企圖用暴力行劫而被捕的以外,其余都是爲了大公爵的事。
帥克又躺下來睡了,但是並沒睡多久,因爲過一陣他們就來提他出去審訊了。
于是,他沿著樓梯走到第三科去過堂。他滿面春風地走進傳訊室,問候道:
“大人們晚安!我希望諸位貴體健康!”
沒人答理他。有誰還照他肋骨上捶了幾下,叫他站在一張桌子前面。對面坐著一位老爺,擺出一副冷冰冰的官架子,樣子凶得直像剛從倫布羅索⑴那本論罪犯典型的書裏蹦出來的。
他殺氣騰騰地朝帥克狠狠掃了一眼,然後說:
“別裝傻相!”
“我沒辦法,”帥克鄭重其事地回答。“軍隊上就因爲我神經不健全,撤消了我的軍籍。一個專門審查委員會還正式宣布我神經不健全。我是經官方文書判定的神經不健全——是慢性的。”
那位面帶凶相的老爺一邊嘎吱嘎吱地磨著牙齒,一邊說:
“從你被控告和你所犯的案子看來,你一點也不傻。”
接著他就一串串數落開帥克的罪名,從叛國起,直至侮蔑皇太子和王室。這一大串罪名中間特別顯著的,是對暗殺大公爵斐迪南這個事件表示贊許,從而又産生許多新的罪名,其中赫然昭彰的是鼓動叛變,因爲所有他的罪行都是在大庭廣衆之下犯的。
“你還有什麽可以替自己辯護的嗎?”那位滿臉凶相的老爺得意揚場地問。
“你們可真給我搞了很不少名堂,”帥克天真地回答道。“可是太多了反而沒好處。”
“那麽你全招認了?”
“我什麽都招認。你們得嚴辦。要是不嚴辦的話,你們怎麽交代呀!就像我在軍隊的時候——”
“住嘴!”警察署長大聲嚷道。“不問你,不許你說一個字。聽明白了嗎?”
“老爺,請您原諒,我都明白了。我已經仔細把您每個字都聽清楚了。”
“你平常跟誰在一起?”
“一個女傭工,老爺。”
“難道你在政界沒有熟人嗎?”
“老爺,有。我訂了一份《民族政策報》的晚刊。您知道,就是大家叫做小狗所喜歡的報紙。”
“滾出去!”那位相貌凶暴的老爺咆哮起來。
當他們把他帶出去的時候,帥克說:
“再會,大人!”
帥克一回 到牢裏,就告訴所有的囚犯說,過堂是再有趣不過的事了。“他們朝你嚷上幾聲,然後就一腳把你踢出來。”歇了一陣,帥克接著又說:“古時候可比這壞多啦。我看過一本書,上邊說不論人們被控什麽罪名,都得從燒紅的烙鐵上走過去,然後喝熔化了的鉛,這麽著來證明自己沒有罪。許多人都受過那種刑罰,然後還被劈成四塊,或者給帶上頸手枷,站在自然博物館附近。”“如今被捕可蠻有味道了,”帥克繼續滿心歡喜地說。“沒有人把咱們劈成四塊,或做類似那種事了。還給咱們預備草墊,一張桌子,每人還有個座位,住得又不是像沙丁魚那麽擠。咱們有湯喝,有面包吃,等會兒他們還會給送一壺水來。茅房就在咱們跟前,這一切都說明世界有多麽進步了。啊,可不是嘛,如今什麽都改進得對咱們有利了。”
他剛剛稱贊完現代公民在監牢裏生活上的改進,獄吏打開門,嚷道:
“帥克,穿上衣服,出去過堂!”
帥克又站在那位滿臉凶相的老爺面前了,那人出其不意地用粗暴冷酷的聲音問道:
“你一切都招認嗎?”
帥克用一雙善良的、藍色的眼睛呆呆地望著那心腸毒狠的人,溫和地說:
“假如大人您要我招認,那麽我就招認,反正對我也不會有什麽損害。”
那位嚴厲的老爺在公文上寫了些字句,然後遞給帥克一杆鋼筆,叫他簽字。
帥克就在布裏契奈德的控訴書上簽了字,並且在後面加上一句:
以上對我的控訴,證據確鑿。
尤塞夫?帥克
他簽完了字,就掉過頭來對那位嚴厲的老爺說:
“還有別的公文要我簽嗎?或者要我明天早晨再來?”
回答是:“明天早晨就帶你上刑事法庭啦。”
“幾點鍾,大人?您知道,無論怎樣我也不願意睡過了頭。”
“滾出去!”這是那天第二次從帥克對面發出來的吼聲。
他走進牢房,牢門剛一關上,同牢的人就爭先恐後地向他問東問西,帥克機智地回答說:
“我剛招認了斐迪南大公爵多半是我暗殺的。”
他一躺到草墊上,就說:
“可惜咱們這兒缺個鬧鍾。”
可是第二天清早,沒有鬧鍾,他們卻把他喊醒了。六點整,一輛囚車就把帥克押到省立法院的刑事廳去了。
“咱們是早鳥食蟲,搶先了!”當囚車駛出警察局的大門時,帥克對他同車的人們說。
第三章 帥克見法醫
對省立法院刑事廳既幹淨又舒適的小審訊室,帥克感到很滿意。審判官老爺們——新時代的彼拉多⑴,不但不去光明磊落地洗洗手,還派人出去買了純肉和皮爾森啤酒,不時地向檢察官傳遞著新的罪名。
審訊帥克的就是這樣一位老爺。帥克被帶到他面前,他就用胎裏帶來的禮貌請被告坐下,然後說:
“那麽,閣下就是帥克先生了?”
“想來一定是這樣,”帥克回答說。“因爲我爹爹叫帥克,我媽是帥克太大。我不能給他們丟臉,否認自己的真名實姓。”
審判官臉上泛過一片柔和的笑容。
“你可幹了件好事。你良心上一定夠不安的吧。”
“我的良心一向就不大安,”帥克說,笑得比審判官更柔和。“大人,我敢打賭我良心上比您還不安。”
“從你簽署的口供看,我了解這一點,”那位司法大員用同樣慈祥的口氣說。“警察局對你使了什麽壓力沒有?”
“一點也沒使,大人。我親自問他們我應不應該在上邊簽個字,他們說應該簽,那麽我就照他們吩咐的做了。我不會爲了簽個名的事跟他們吵嘴的。那麽幹對我不會有什麽好處。事情得照章辦理。”
“你覺得身體沒一點病嗎,帥克先生?”
“大人,我可不能說一點病都沒有。我有風濕症,現在正在搽著藥呢。”
老先生又慈祥地笑了笑:“好不好我們請法醫來檢查你一下。”
“我沒什麽了不起的毛病,而且我覺得也不該去白白糟蹋老爺們的時間。警察局裏有一大夫已經檢查過我了。”
“盡管檢查過了,帥克先生,我們還是要請法醫來查一下。我們指定一個小委員會來研究你的情況,同時,你也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下。再問你一個問題:根據口供,你曾說過不久就會爆發戰爭?”
“是呀,大人,戰爭隨時都會爆發的。”
審訊于是結束了。帥克跟司法大員握了手,回到牢裏對難友們說:“現在爲刺殺斐迪南大公爵這個案子,他們要請法醫來檢查我啦。”
“我才不相信法醫呢,”一個樣子看來很機靈的人說。“有一回 我僞造了幾張彙票,然後我又去聽哈維洛哥大夫的演講,他們把我逮住了。我就照哈維洛哥大夫所描寫的那樣假裝抽了一陣羊癇瘋,在法醫委員會的一位大夫腿上咬了一口,又拿起一只墨水瓶,把裏邊的墨水全喝了下去。可是正因爲我咬了一個人的腿肚子,他們報告說我健康無病,結果我可就完蛋了。”
“我認爲咱們看事情得公公正正的,”帥克說。“天下誰能保得住沒個差錯?而且一個人越在一件事情上用心思,就越難免會出差錯。瞧,連內閣大臣們不是還有搞錯的時候嗎?”
法醫委員會要來確定帥克的智力和他被控的罪名是不是相符。這個委員會是由三位非常嚴肅的先生組成的,三個人中間,每個人的見解都同另外兩個的見解有很大距離。
對于神經失常病症,他們代表三派不同的理論。
如果在科學上南轅北轍的這些學派在帥克這個案子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這僅僅是由于帥克給他們的壓倒一切的印象。他剛一走進這間檢查他神經狀態的屋子,看到牆上挂的奧地利元首肖像後,就馬上喊道:“諸位,咱們的皇帝,弗朗茲?尤塞夫一世⑵萬歲!”
事情完全清楚了,帥克由衷的吐露使得他們沒有必要發出一連串問題。只有幾個最重要的問題得搞清楚,好證實帥克的真正見解,就是:
“鐳比鉛重嗎?”
“我從來沒稱過,大人,”帥克回答道,臉上甜蜜蜜地笑著。
“你相信世界末日嗎?”
“我得先看看世界這個末日再說,”帥克信口回答著。“可是我敢說,它不會明天就來的。”
“你能衡量地球的直徑嗎?”
“大人,這我可辦不到,”帥克回答說。“可是我破個謎,請大人們猜猜。有一所三層樓的房子,每層有八面窗戶,屋頂有兩座三角牆,兩只煙囪,每層樓住了兩家房客。那麽,諸位,請你們告訴我這所房子的看門的,他奶奶是哪年死的?”
法醫們彼此會心地望了望,可是其中一個又發了個問題:
“你知道太平洋頂深的地方有多麽深嗎?”
“這個,對不起,大人,我可不知道,”他是這麽回答的。“不過我可以相當有把握地說,它比布拉格南邊那條河要深。”
委員會的主席幹巴巴地問了聲:“問夠了吧?”可是一位委員又問了一句:
“一二八九七乘一三八六三是多少?”
“七百二十九,”帥克連眼睛也沒眨一下就回答說。
“我想這很夠了,”委員會主席說。“你可以把這個犯人帶回原來的地方。”
“大人們,多累了,”帥克畢恭畢敬地說。“我也很夠了。”
帥克走後,三位專家根據精神病學者所發現的一切自然規律,一致同意他毫無疑問是個白癡。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h/haxieke/hbsk/index.html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鬥。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意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結果意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曆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爲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戰爭的背景
普法戰爭
普魯士爲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成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互立陣營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複,因此他采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他本來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國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幹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爲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此外,俾斯麥轉而與因爲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沖突,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斯失敗,而面臨孤立的意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爲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于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臺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持俄國工業化後,在1892年與俄國結盟。是爲“法俄同盟”。
而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議”。這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這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議。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于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諒解”。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爲兩大陣營,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爲世界大戰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爲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而引起的。
爭奪殖民地
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鑒于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見于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被罷後,德皇認爲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産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實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這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和沙皇俄國的既得利益,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軍備競賽
兩大軍事集團在戰前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德國于1900年制訂海軍法,將海軍規模大加擴充,英國爲保持海上力量優勢以維持安全,在1905年開始建造無畏艦,並在1907年德國開始建造無畏艦時以二對一海軍政策,即保持自身無畏艦數爲德方之兩倍以相應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後,更聯同法俄兩國實施三國海軍聯防,即英國在北海、法國在地中海、俄國在波羅的海分別對付德奧兩國海軍;而在陸軍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國常備軍由42萬擴充至87萬,法國則由50萬擴充至80萬,俄羅斯也准備由80萬增加到230萬,最後雖未達標,唯其陸軍已有140萬,乃全歐之冠,不過其質素甚爲低下,無法和德法兩國之陸軍相比;奧匈的軍隊由27萬擴張至80萬,意大利由20萬擴張至35萬,而奧意兩國的陸軍質素皆不及德法,最後美國也相應歐洲局勢緊張將軍隊數由3萬4千人擴張至16萬。
爭奪摩洛哥
德法兩國爲了爭奪在摩洛哥的利益,引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訪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爾時宣稱將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使其與欲在摩洛哥擴張的法國關系變得緊張,這就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6年1月16日,歐洲列強在阿爾赫西拉斯舉行會議,達成了《阿爾赫西拉斯決議》,決議承認摩洛哥的獨立,但是由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負責摩洛哥的警務。法國控制摩洛哥的海關及警察。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發生反蘇丹的部落起義,法國借機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國則要求法國割讓部分法屬非洲作爲補償,並于該年7月1日,以保護本國商人爲借口,出動炮艦“豹”號駛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爾,戰爭一觸即發,這次行動被史家稱爲“豹的跳躍”。英國因懼怕德國挑戰其海上霸權,因此支持法國,態度強硬。德國被迫退讓,與法國在該年11月4日達成協議,以一部分法屬剛果爲代價,德國承認摩洛哥爲法國保護國。1912年3月,法、摩兩國簽訂《非斯條約》,摩洛哥正式淪爲法國的保護國。
德國與英、法兩國在這兩次摩洛哥危機裏結怨更深,而德皇更揚言不會再退讓,這使戰爭危機益大。
歐洲火藥庫——巴爾幹
巴爾幹半島向來都被稱爲歐洲火藥庫,當時巴爾幹半島各國爲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幹戰爭,並使得奧匈帝國和俄國的沖突加深,爲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導火線。
波斯尼亞事件
1908年10月6日,奧國以保護僑民爲理由派兵吞並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因有較多塞爾維亞人)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因爲塞爾維亞作爲斯拉夫國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羅斯擁有),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但奧匈帝國的出兵令其希望幻滅,因而反對此行動。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與黑山組成巴爾幹同盟,聯合攻打奧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爾幹同盟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果奧斯曼土耳其大敗,1913年5月30日與巴爾幹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宣布放棄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地;保加利亞則取得馬其頓;塞爾維亞因爲得不到亞得裏亞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滿,因此巴爾幹同盟出現分裂。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與希臘結盟,預備進攻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于其後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奧斯曼土耳其亦對保加利亞宣戰。結果保加利亞大敗,8月10日與各參戰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多布羅查北部由羅馬尼亞取得;馬其頓則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爾達爾•馬其頓劃歸塞爾維亞,皮林•馬其頓劃歸保加利亞;愛琴•馬其頓劃歸希臘。這引來了奧匈帝國的不滿,因爲塞爾維亞在這兩次巴爾幹戰爭裏獲得的利益太大,威脅其在巴爾幹半島的地位,而俄國則借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幹半島事務,結果與奧匈帝國的沖突加深,使得大戰一觸即發。
薩拉熱窩事件
這次事件爲在歐洲爆發全面戰爭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時正,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當時僅19歲)在薩拉熱窩刺殺主張吞並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一事件被稱爲薩拉熱窩事件,被認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普林西普的行動是熱愛民族的表現,但是刺殺斐迪南的這一薩拉熱窩事件被奧匈帝國當做了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口實。1914年7月23奧國在獲得德國無條件支持下向塞爾維亞發最後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鎮壓反奧活動和罷免反奧官員等,塞國除涉及內政項目外悉數同意。不過,奧國依然將行動升級。與此同時,德國知悉俄國的軍事動員,德皇要求俄國停止並迅速備戰。鑒于各國的強硬外交和對國家軍事力量的自驕,戰爭已無可避免。
戰事爆發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爲了確保比利時的中立,而在1839年簽署的倫敦條約,于是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戰爭的過程
【西面戰線】
施裏芬計劃
在戰爭爆發之前幾年,德國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裏芬已制定了以速戰速決爲主要特征的施裏芬計劃: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優勢兵力在六星期內打敗法國,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沙俄。與此相對應,法國也制訂了以兩個集團軍齊頭並進,一舉收複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17號計劃。但戰事的發展卻出乎這些軍事家意料,使得這兩個計劃皆不可行。
德軍進攻
1914年8月2日,德軍出兵中立國盧森堡,以取得盧森堡的鐵路網。8月3日,德軍對比利時不宣而戰。至8月9日,德軍成功攻占比利時全境,並在驅逐在比利時境內的法軍回法國境內。8月21日,德軍分兵五路攻向法國北部,法軍失守,被迫後撤。9月3日,德軍已進逼巴黎,法國政府被迫撤退至波爾多。9月5日—9月12日,德軍與英法聯軍在巴黎近郊馬恩河至凡爾登一線爆發馬恩河戰役,結果兩敗俱傷,德軍只得轉入戰略防禦,固守安納河一線,戰鬥開變演變爲陣地戰。接著,雙方爆發了奔向海邊的運動戰,結果英法聯軍被大敗。德軍成功奪取法國東北部的廣闊領土,但始終不能截斷英法兩國的運輸線。隨後雙方再爆發佛蘭德會戰,但雙方均無重大成果,結果戰事進入膠著對峙狀態。
戰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聯軍趁德軍主力集中在東面戰線,發動了香巴尼和阿杜瓦兩輪攻勢。但因爲沿用舊戰術,而且欠缺強大火力掩護,結果被德軍成功抵擋,己方反而傷亡慘重。該年4月德軍反擊,並首次使用毒氣,使雙方的損失更爲慘重。結果1915年的西面戰線,英法聯軍死傷百萬人,德軍亦死傷 61萬人,但戰事仍然膠著。
1916年2月,東面戰線的壓力稍爲降低,德軍主力再次移師西線,與法軍爆發凡爾登會戰。結果在激戰7個多月後,德軍仍不能攻取凡爾登。而英法聯軍爲了制衡德軍,在該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線與德軍爆發索姆河戰役,戰況更爲慘烈。英軍雖然在這場戰爭裏首次使用坦克,但雙方在傷亡共約 120萬人後,戰事仍未有重大突破,並持續至該年11月,西線再次變爲膠著對峙狀態,不過協約國開始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美國參戰
1917年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齊默曼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于是美國以此爲借口,在該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1917年4月,法軍于西線開展春季攻勢,與德軍在蘭斯和蘇瓦松之間進行會戰,曆時共一個月,但法軍在傷亡10萬人後卻仍未有進展,引起了法國士兵的騷動。戰事再度膠著,而法軍因內部騷動,無力防禦,只得由英軍負責西線防禦。在該年下半年,美國提供的裝備到達歐洲,英軍于是再在西線猛攻,但在損失100多萬人後,仍無法改變戰事的膠著狀態。
最後進攻
1917年,東線因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退出戰爭而結束,德軍立即集中于西線,意圖在美軍到達歐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敗英法兩國,以扭轉局勢。1918年3月—7月,德軍接連于西線發動5次大規模的攻勢,頭兩次攻勢在損兵14萬後仍無所獲。而美軍則已到達歐洲,使協約國兵力大增。該年5月底,德軍發動第三次攻勢,這次成功突破法軍的防線進逼至距巴黎僅37公裏之地,但並不能殲滅英法聯軍的主力,而已方則損失13萬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這5天,德軍發動第四次攻勢,企圖將德軍在亞眠和馬恩河的兩個突出點接連起來,以集中兵力攻擊巴黎,但並未能成功。7月15日,德軍死心不惜,發動第五次攻勢,但在損失15個師後,因無所獲,己方軍力反而消耗殆盡,只得撤退至興登堡防線,從此只能作消極防禦。
【東面戰線】
俄國動員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因爲德國向其開出“空頭支票”,因此信心大增,與塞爾維亞斷交並對其宣戰。俄國則宣布全國總動員,以支持塞爾維亞,這引起德國的不滿。8月1日,德國以俄國拒絕停止全國總動員爲借口向俄國宣戰,並同時在西線進侵比利時。8月4日,英國因比利時爲其自身安全的關鍵,因此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
德俄交戰
俄軍乘德軍在開戰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線之際,在東線向德軍發起進攻。8月下旬,俄軍進入東普魯士,並逼向德國的心髒地帶,德軍被逼從西線線調兵回援。德國援軍行動迅速,很快便抵達東線,並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滅數萬名俄軍,使得東線戰局發展受到德國控制。9月11日,俄國的第一集團軍再度被擊敗,德軍進逼至俄國境內,俄軍損失共25萬余人。在南線方面,俄軍開始時在加裏西亞和布柯維納屢次擊敗奧匈帝國的軍隊,但德國隨後對奧匈帝國提供支持,結果到12月中旬,東線戰事亦進入膠著狀態。
1915年,德軍因爲西線的馬恩河會戰失敗,決定先集中兵力擊潰俄國,逼使俄國停戰,從而結束東線戰事,並且避免繼續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東線于是變成主要戰場。1915年5月,德奧聯軍以18個師和2000余門大炮,分兵兩路進擊俄軍,並計劃將俄軍逼至“波蘭口袋”內殲滅。雙方交戰8個多月,德軍攻占普熱米什爾、萊姆堡、伊凡哥羅德、華沙、布雷斯特、維爾諾及裏加,並逼使俄軍撤退至從裏加灣到德涅斯特河一線,俄軍共損失170多萬人。德軍雖然大勝,但已方損失亦極大,而且並未消滅俄軍主力,結果逼不到俄國投降。
土耳其參戰
德國爲了牽制俄國,于是答應向奧斯曼土耳其提供一億法郎的貸款,以換取其參戰。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參戰。並與俄國在高加索發生戰鬥。俄軍初時作戰不利,但于1915年1月發動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團軍被殲滅,共損失約7萬多人。
意大利轉投協約國
1915年5月,意大利因爲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于是投向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意軍雖然實力較弱,交戰初期即損失近30萬人,但卻成功拖住了奧匈帝國40個師的兵力,緩減了俄法的壓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並出兵30萬,配合德奧聯軍攻擊塞爾維亞,結果同盟國很快便占領塞爾維亞全境,塞爾維亞政府及軍隊被逼撤退至希臘的克基拉島。
俄軍反擊
1916年春,俄國調集3個方面軍共200萬人向德奧聯軍發動反攻,在激戰一輪後,雙方各損失百萬兵力,但俄軍兵力較多,因此逼退德奧聯軍,並乘勝攻進加裏西亞東部地區。羅馬尼亞亦于該年8月向同盟國宣戰。德奧聯軍于是決定攻取羅馬尼亞,以奪取石油和糧食補給。結果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奧軍隊占領大部分羅馬尼亞國土。
進攻君士坦丁堡
協約國軍隊爲了解除俄國在高加索被奧斯曼土耳其牽制的困局,于是決定聯合進攻奧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915年初,加裏波利之戰爆發。協約國先後有50萬士兵遠渡重洋來到加裏波利半島。在靠近十一個月的戰鬥後,共約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傷,結果被迫撤退。這場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十月革命
俄國本身爲農奴制的經濟體系,經不起東線持續的戰事,結果其國內經濟崩潰,工廠倒閉,失業率驟增,軍火補給極度困難,士兵極度厭戰。1916年冬,俄國內部各種矛盾加劇,首都莫斯科的罷工人數更達至百萬人以上,結果在1917年3月(俄曆2月)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組成的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仍然繼續戰爭,但又再被德奧聯軍擊敗。結果俄國工人及農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曆10月),由布爾什維克黨領袖列寧領導了一場武裝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的資産階級政權,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史稱“十月革命”。列寧其後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它擁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因爲它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獲勝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它的勝利沈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始。
盟國敗陣
雖然俄國退出戰爭,但德國的各盟國——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及奧匈帝國卻因持續作戰,致使經濟崩潰,國內各民族發生起義,結果無力再戰,相繼向協約國求和。最後德國內部亦發生政變,並向協約國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海上戰爭
雖然英德兩國在戰前爭建無畏艦,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戰卻只有一次大規模的艦隊主力決戰,就是日德蘭海戰。這場戰役的結果比較特別:一方面,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大洋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只損失擊沈了更多的英國艦只,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另一方面,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英國主力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爲,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而另一方面,在戰爭初期,德國主要依靠潛艇戰阻止他國對英國的物資援助,但因爲美國抗議而一度中止。但當英德軍情勢越來越差,國內的經濟亦日趨惡化時,德國在1917年1月決定恢複無限制潛艇戰,即凡是在英國水域的船只,不論是敵方或是中立國的,都有可能被德國潛艇擊沈,這大大影響了美國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國商船被擊沈的紀錄,因此德美關系惡化,美國開始有對德宣戰意欲,在齊默曼電報事件後,美國正式對德宣戰。結果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反而招致了最強大的敵人 - 美國的參戰。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裏投向協約國,向德國宣戰,以獲得德國在中國的山東的權益,並出兵占領青島。日本的這種舉動結果引起了中國民衆的不滿,並于其後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發生。
其他國家參戰
在美國參戰後,拉丁美洲各國亦跟隨美國向同盟國宣戰,結果使這場戰爭的範圍再度擴大。但這些國家大多在名義上參戰,並未實際投入戰爭。
中國參戰
在要不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宣戰這個問題上,北洋政府內部意見不一,鬥爭激烈。
爲了達到主戰的目的,段祺瑞將其手下的十幾個督軍叫到北京,組成“督軍團”,對黎元洪施加壓力,但未獲成功;後來段祺瑞又叫人寫了對德宣戰書要總統蓋印,黎元洪爲了平息風波,勉強在文件上蓋了章。即使這樣,段祺瑞仍不滿足,在國會開會討論時,又大肆幹涉,終于觸動了衆怒。
恰在這時,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時機在這時下令撤銷了他的總理職務,段祺瑞憤然離京去津,並且指根據臨時約法,總統無權撤銷總理職務,不承認黎的免職令。因一方爲總統府,一方爲國務院,所以它們間的爭鬥被稱爲“府院之爭”。
之後黎元洪請督軍團團長張勳于6月14日入京調解。張勳入京後,擁立宣統複辟。事件爲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于事後辭去總統職,總統改由馮國璋擔任。府院之爭告一段落。
段祺瑞統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參加了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
德國革命
1918年8月—9月,德軍再損失15萬人、大炮2000余門及機槍13000余挺。不斷傳來的軍事失敗的消息使德國國內的矛盾加劇。9月,興登堡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仍死心不息,意圖用剩余的海軍艦只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德國水兵因不願送死,在基爾港發生起義,並迅速蔓延到整個海軍及全國。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亦發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並逃至荷蘭,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曆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記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1914年7月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914年8月 德國向俄、法宣戰並入侵比利時。英國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同盟國。
1917年4月 美國參戰。
1918年3月 俄、德國簽約停戰。
1918年9月 協約國開始最後的進攻。
1918年11月 德國簽約停火,大戰結束。
戰爭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裏交戰雙方軍民的死亡人數的比例,協約國士兵占36%,協約國平民占20%;同盟國士兵與平民各占22%。請注意戰爭裏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甲型流感。
巴黎和會
戰後各國于巴黎召開和議,稱爲“巴黎和平會議”(簡稱巴黎和會)。會議的重大決定由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裏孟梭主持。雖然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主張寬大對待德國,但法國卻因爲複仇心作祟,主張嚴懲德國。因此,諸國與德簽訂的議和條約——《凡爾賽和約》,因應法國的要求而加入了極其苛刻的條款,向德國強加了巨大的割地賠款及限制軍備條款。但同時間,並未向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元帥、魯登道夫將軍等戰犯施以應有的懲處。結果爲德國在20年後挑起規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其它和約
戰勝國與其它戰敗國亦分別簽署了條件苛刻的和約,戰勝國與奧匈帝國的奧地利部份簽署《聖日耳曼條約》,奧匈帝國被劃分爲多個民族國家;與保加利亞簽署《那依條約》,保加利亞失去愛琴海出海口,並須賠款4億4500萬美元;與匈牙利簽署《特裏亞農條約》,匈牙利領土大幅減少;與土耳其簽署《色佛爾條約》 ,徹底瓜分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後來的土耳其共和國只剩下伊斯坦布爾、其附近小部份領土及小亞細亞的部份。
以《凡爾賽和約》及其它各個和約所構成的戰後歐洲及國際關系的新體系,就是所謂的凡爾賽體系,對戰後歐洲及國際關系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戰爭的影響
民族國家
戰爭給人類帶來了重大損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四大帝國覆滅。而巴爾幹半島與中東地區的民族國家則隨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國削弱
原來爲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後雖然領土有所增加,但其對領土的控制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而其經濟亦因戰爭以大受影響,出現嚴重衰退,從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讓給了美國。
十月革命
大戰期間,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美日興起
這場大戰削弱了英、法、意;美國成爲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轉移到紐約;日本也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並侵占了原屬德國勢力範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1914-1919年,日本企業實繳資本金額從22.18億日元增加到61.23億日元,工業生産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實際工業産量增加1.8倍,出現了以出口工業爲中心的新建擴建企業高潮。造船工業1914年建造79艘,計8.2萬噸,1918年激增至443艘,計54.05萬噸,從戰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國複仇
《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爲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德國被解除武裝,德國的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不准擁有空軍。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最後戰敗,但德國的元氣並未受到過大的傷害,工業體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國本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而且《凡爾賽條約》過多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完全沒有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加上條約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奪本質,使得德國國民對強加給他們的條約有極強的抵觸和反感情緒,引發了德國民衆強烈的民族複仇主義情緒。驕傲的日耳曼民族爲了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你爭我奪,顯得尤爲激烈,這爲德國成爲一次新的大戰提供了條件。結果德國在希特勒的納粹黨的領導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五四運動
凡爾塞和約條約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做法成爲中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線。1919年5月4日中國北京的青年學生及廣大群衆、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了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而起因正是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原來德國的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它和較早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一並成爲中國曆史上一次規模龐大影響深遠的政治思想文化運動,對中國近代迄今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巨。
軍人待遇
美國的一戰軍人領到每人每日1美元爲薪金,另加25分爲每日在美國國外消費。後來由于1930年代的大蕭條,退伍軍人、其家屬與其它有關團體向美國政府要求實時索取戰時服務的酬勞金額不果而導致1932年美國軍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進軍事件。
女人的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女人們是不被看作爲“人”的。直到一戰爆發,男人們都被征去做了戰士,留下的只有老友婦殘,那個時候,養家做事的就只有女人了。于是女人們就出去工作,掙錢養家。雖然她們和男人做一樣的工作,她們得到的工資相對來說就少了很多。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國際聯盟
鑒于第一次界大戰的傷亡與物資損失巨大,英法等戰勝國于是發起了一個用以減少武器數目、平息國際糾紛及維持民衆的生活水平的組織,是爲國際聯盟(簡稱國聯)。然而,國聯卻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聯合國取代。
軍事學術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驗的結果。
新技術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爲一系列新技術發展的催化劑。戰爭期間,才發明不久的飛機受到一些國家的重視,很快進入實用階段。軍用飛機在戰場上成爲一支新軍。飛機的數量也不斷增加。在大戰期間,汽車的機動性引起人們的關注。戰前在歐洲和美國的街道上占主導地位的馬車,很快被汽車取代。德國等原料缺乏的國家,爲了應付敵方的封鎖,大力發展化學合成技術。從而推動了化工技術的發展。戰士對物資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們不斷的改進生産流程,爲生産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條件。
政府機構職能的改變
在戰爭初期,各國政府都沒有做好長期戰爭的准備,因而也沒有對經濟加以幹預。隨著戰爭的延長,各國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專門機構,以有效地利用全國的人力物力。這些機構著手與幹預私人企業的投資方向,負責分配政府訂單,控制原材料的供應,調整各種經濟關系,壟斷對外貿易。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47.html?tp=0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