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
阿楨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阿楨
殲31隱形戰機透露新型號 獨創側面雙導彈艙2024/07/01 中時
據《觀察者網》報導,瀋飛公司發佈視頻介紹公司發展的歷程,最後還以電腦繪圖方式依次列出它研製過的型號,包括殲-11、殲-15和鶻鷹隱形戰鬥機。其中鶻鷹戰鬥機的CG模型上標注了它的編號為J-31B,一般認為是殲-31B的縮寫。
這款最早以FC-31編號亮相的隱形戰機原為出口市場而設計,但最後卻因種種原因被中共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選中,在進行一系列改進之後,以殲-35的型號定案。原本外界認為中國的隱形戰鬥機部隊將出現以空軍殲-20加海軍殲-35的組合,但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卻表態將自中國採購殲-31隱形戰機。由於「殲」型號為中共空軍戰機獨有名稱,因此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的表態,無疑證明在殲-20和殲-35之外還有第3款隱形戰機殲-31的存在。
報導說,不少中國網友質疑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可能分不清FC-31與殲-31的差別,後來中航工業卻在中東防務展上展出了殲-31隱形戰機模型。其外形與早期的鶻鷹和殲-35有明顯不同,但很容易看出這3者之間的血緣關係。
跡象顯示,未來殲-31可能是中共空軍自用型號,相比海軍使用的殲-35,它去掉了艦載機彈射起飛的起落架設備,空重略小,機翼外形也有改動。而沈飛這次發佈的視頻證明,殲-31這個型號不僅存在,而且還有殲-31B改進型號。
報導說,從殲-31B的CG模型上可以看出側彈艙裡配置2枚空對空導彈,目前各國隱形戰機大都採用內部彈艙以儘量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其中F-22和殲-20都採用了側彈艙加主彈艙設計,在側彈艙裡容納近程格鬥導彈,主彈艙佈置中程空對空導彈或對地攻擊武器。但這兩種隱形戰機每側的側彈艙都只能裝一枚空對空導彈。也就是說,在執行空對空作戰時,F-22通常採用2枚格鬥導彈加6枚中程導彈,而殲-20則是2枚格鬥導彈加4枚中程導彈。至於美國的F-35隱形戰機則無側彈艙設計。
以往美國空軍認為,隱形戰機主要憑藉隱形優勢執行視距外攻擊,用不上格鬥導彈。但近年來美國空軍在隱形戰鬥機之間的對抗演練中發現,由於隱形技術的應用,戰機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大幅縮減,導致它們發生近距離格鬥的機會猛增。在這種情況下,隱形戰機的格鬥導彈數量不足就比較麻煩。
報導分析稱,從殲-31B各自能容納2枚格鬥導彈的側彈艙看,很顯然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強化的設計。殲-31B如果攜帶4枚格鬥導彈加4枚中程空對空導彈,這種空優配置也更符合中共空軍的作戰需求。很顯然地,中共空軍正在為隱形戰機進行空戰做準備。
阿楨
陸航母遼寧號艦載機數量飆升!退將一看嚇壞:威脅太大 2024/03/07 中時
大陸首艘航母遼寧號在入塢改造1年多後,搶先福建號進行海試,並且攜帶殲-35隱形戰機出海測試。對此,退役少將栗正傑6日就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引發討論。
栗正傑6日在中天節目《Cti Talk》中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這是什麼概念?遼寧號的數量徹底碾壓日本的出雲號,另外是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它所帶的飛機也是比改裝後的遼寧號少」,栗正傑接著說,「在這種狀況之下,一艘服役十年的遼寧號,經過改裝之後,他的艦載機帳面上的數量就很明顯的碾壓了日本出雲號和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
栗正傑坦言,「因此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緊接著下來,會做類似改裝的,應該就是山東號」,栗正傑最後也說,「福建號已經確定可以上殲-35戰機是沒有問題的,因此這次遼寧號破繭而出、橫空出世,華麗轉身,才是代表大陸解放軍海權的擴張,尤其是後續還有兩艘核子動力航母,已經開始動工了,這才是讓台灣跟美國最擔心的事」。
阿楨
港媒公佈殲35戰機參數 最大起飛重量超越F22和F35 2024/03/04 中時
香港《文匯網》在連續曝光遼寧艦中期大修與改造的圖片與新聞後,又公布了據來自中航殲-35隱形艦載機性能參數。正面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大約是0.01平方米,而參考基準是0.1平方米,敵方雷達探測距離下了50%左右。
殲-35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5噸,WS-19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超過12噸。殲-15重型艦載機只有33噸。美國F-35C約32噸,屬F/A-18E/F為30噸。殲-35最大載彈量將有8噸,作戰半徑為1350公里,已達甚超過F/A-18E/F和F-35C的水準。殲-35最大速度2.2馬赫,不但超F-35C與超級大黃蜂的1.8馬赫,還超殲-15的2.17馬赫。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殲-35受體型所限,只有機腹設計了大型彈艙,因此在隱形模式下能夠攜帶的武器並不多。要發揮8噸的最大外掛能力,必然要依靠4-6個翼下掛點來攜帶副油箱、各種導彈或偵察吊艙等等。
除此之外,新戰機上配備的先進機載雷達及電子系統必不可少,曾經被提起的先進設備如主動式相控陣雷達、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紅外成像制導裝置,都被媒體列為主要裝備,對空導彈仍以PL-15系列為主,可以對抗美國空軍所有的先進裝備與武器。
報導最後說,美媒曾形容殲-35是一架「雙發版的F-35」,但由於殲-35速度快、起飛重量大,其實還更像一架「隱形版的F-14D」,掛載多枚空對空導彈在編隊300公里攔擊線巡邏2個小時以上,或者為編隊提供1000公里以上的打擊距離。如果上述的各項指標能夠達到,那麼福建艦在搭載2個大隊殲-35的情況下,其作戰能力將達到甚至超越美國超級航母,這將是解放軍海軍遠洋作戰能力又一個飛躍。
阿楨
大陸渦扇13引擎生產線就緒 可成為殲31心臟 2021/02/10 中時
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已經完成了「第三代中口徑航空發動機」生產線的建設,這型發動機將可成為梟龍戰機JF-17,和中型5代戰機殲-31的動力來源。
防衛世界(Defense World)報導,這項消息來自《每日經濟新聞》(National Business Daily ),它援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旗下航空動力部門的聲明,表示中口徑引擎的生產線,已通過了驗收工作。
大陸軍事觀察家推測,報導中說的引擎是代號「泰山」的渦扇13型(WS-13),據大陸百度百科的資料,渦扇13引擎總長4.14 公尺、最大外直徑1.02公尺,單具重量1135公斤,最大推力86.37千牛頓(kN),也就是19,416.74 磅力(lb)、8,807公斤力(kgf)
做個比對,通用動力F404的最大推力78.7千牛頓,F414的最大推力是97.9千牛頓,勞斯萊斯EJ2000最大推力90千牛頓,賽峰M88最大推力75千牛頓,克里莫夫RD93最大推力81.3 千牛頓。
渦扇13可能將應用在大陸與-巴基斯坦合作的JF-17戰鬥機(大陸稱為FC-1梟龍)和殲-31匿蹤戰鬥機身上,其中又以FC-31較受矚目,因為一直有傳言認為,FC-31將會是大陸下一代航空母艦的艦載戰鬥機,因為它在尺寸上較殲20更為合適。
阿楨
重大突破!殲-37垂直起降隱身戰機問世 從075艦到山東艦均可搭載
最近,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公佈成飛專利 “一種雙發串聯垂直起降飛機”,有可能是第二款隱身艦載機殲-37。是在美英俄等的垂直起降基礎上,結合中國自身的技術特點和戰略需求,獨創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採用了雙發串聯的動力系統,前部負責提供升力,後部推力,可以避免了單發的死重問題,提高了飛機的載荷和續航能力。
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分流式升力系統,即將巨大的噴氣分成兩股,導向左右兩側。這樣就形成了三個向下的向量噴管,分別位於機身前部和後部的左右兩側。既保證了飛機的平衡性和穩定性,又增加了飛機的操控性和機動性,可以實現更加靈活的垂直起降和過渡飛行。
後發動機採用了三軸承轉向噴管可以在垂直起降和水準飛行之間快速切換,提高了飛機的反應速度和機動性能,也有利於提高飛機的隱身性能,減少雷達反射面積。
殲-37可在多種航空母艦和兩栖攻擊艦上使用,不僅可以在遼寧艦和山東艦等常規航空母艦上起降,還可以在075型兩栖攻擊艦等平臺上起降,甚至可以在簡易機場和公路上起降,大大擴展了中國海軍的作戰範圍和空間。將使中國海軍在海上作戰方面擁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動,提高中國海軍的戰略機動性和反應速度。
阿楨
中國的低成本雙波段雷達
054B把054A的382雷達換成新的雙面陣,但很可能是四面陣,“兩肩”是較小的雙面陣,形成雙波段雷達。
雷達都工作在一定的波段。較長的波長衰減較小,適合遠程搜索;較短的波長解析度和資料率更高,適合用於火控。
在相控陣時代,有兩種思路。第一是近程交戰優先,用高頻的相控陣雷達負責火控,同時,用機械回轉的大型天線負責遠端搜索。第二是遠端探測優先,用中低頻率的相控陣負責遠端搜索,適合應對飽和攻擊。但需要另外配備多台火控雷達提供足夠的火控通道。美國伯克級用SPY-1D相控陣雷達執行遠端搜索,另有三台SPG-62火控雷達負責導彈攔截控制。第三是用相控陣雷達通吃,一組用較長的S波段執行搜索,另一組用較短的X波段執行火控,這就是雙波段雷達。美國福特級航母首艦採用雙波段,,後續艦為了降低成本,回到單一的S波段。055是世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驅逐艦。054A改造前(上)“頂板”就是背靠背的雙面陣;改造後(下)054B把兩側端面也利用起來,加上了X波段成為四面陣。克級、052D和055的大型相控四陣面,只能降低高度。054B的S波段陣面也沒有那麼大,和X波段陣面共用桅杆頂的位置,有利於探測的視界。這將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護衛艦。
阿楨
世界最貴武器 美國F-35要價58億 2023/10/04 旺報
美國F-35匿蹤戰機的開發和採購成本,即將打破自己的世界最昂貴武器紀錄,飆升到4380億美元(約台幣14.2兆元)。美國五角大廈最新發布的《選項軍品籌購報告》(SAR)數據顯示,2024年的成本評估相較前一年,將增加6.5%,相當於增加260億美元(約台幣8411億元)。
《選項軍品籌購報告》是美國國防部用於評估和報告國防採購計畫的文件,它提供有關預算、進度、風險和決策的詳細資訊,以確保有助國防採購計畫的透明度。
對比報告的新數據,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01年和美軍簽約時的評估金額,僅為2330億美元(約7.54兆新台幣)。《選項軍品籌購報告》提及,每架F-35戰機的售價漲了1300萬美元(約4.2億台幣),從1.66億美元漲到1.79億美元(約58億台幣)。
至於「計畫籌購單位成本」(PAUC)的生產計畫時間是從2044到2049年,涵蓋開發和製造成本,並計入通膨,還有海、空軍及陸戰隊重新調整生產計畫後算出。
《每日郵報》援引美國國會預算處的數據稱,截至去年為止,美國擁有約450架F-35戰鬥機,並計畫在2040年代購買2500架。報告稱,新的評估並不會改變計畫中的飛機總數,其中包括美國的14架研發測試機和2456架量產型戰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報告發布的幾天前,美國陸戰隊9月17日才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生一架F-35戰機,因飛行員彈射逃生,F-35B戰機持續在「殭屍模式」下航行,最後墜毀的事故。
儘管如此,五角大廈仍證實,F-35戰機在通過對抗中俄等高階戰機效能的模擬測試,達到一個重要里程碑。而這些戰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於2006年首飛,並於2015年開始在美國陸戰隊服役,但預算已超出80%,比計畫晚了10年。
阿楨
“三姨夫”提前退役,中國停購俄制發動機,進入100%國產航發時代 2023-09-01 柯洛廖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國海空軍的主力戰機已淘汰俄制AL-31F發動機,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了100%國產渦扇-10航發時代。
殲-20B/35換裝渦扇-15/19後,將可以碾壓美國的F-22/35。
回應
航空發動機之外,除了光刻機, 高精密度機床才是天花板。
不好意思哈,你口中的天花板早在十年前就被捅穿了。
回應相關新聞
華為2023-08-29發佈Mate60手機,聯手中芯造出7奈米麒麟9000s+5G 晶片。(回應:2018年美中貿易戰/科技戰、2022俄烏戰爭,美帝皆小敗。)
華為晶片突圍成功,荷蘭光刻機巨頭妥協,宣佈繼續交貨DUV設備
阿楨
中國航發總師黃維娜 :殲-35的渦扇-19會比殲-20渦扇-15更早換裝 2023-02-09
黃總師出席2022中國航空推進技術論壇,講題是《數字賦能先進中等推力發動機創新發展》,渦扇-19研發過程採用了數字化技術,五年以來需求滿足率已超過 90%,試製週期縮短 25%,總體進展有望提前。數字孿生技術是研製週期、硬體投入、試驗次數降低的關鍵性因素,因為能在虛擬空間測試航空發動機性能直到滿意,再轉入到實機測試,「這彎路就少多了」
三代中推包括美國F404、英國RB-199、俄羅斯 RD-33、中國的WS-13,法國的 M88-2則屬於三代半。第四代包括美國F414、英國EJ-200、法國M88-3,中國WS-19,推力為10噸級。
中國的中等有兩個技術路線。第一是「吃透了 RD-33之後的WS-13,所以進行深度挖潛出WS-13IPE 增推改進型。第二條路線是先進中推WS-19。
回應
好醜的山寨垃圾機
殲-35打改裝老爺機F-16V,就像打火雞
阿楨
中國公開殲20長駐青藏高原畫面! 至少12架殲20部署西藏
壓制印度陣風戰機確保藏南制空權! 中國殲20年產量60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Ns-VqMkA4
常駐高原還是空中加油,未來殲20如何赴中印邊境作戰? 2022-12-20
中國在西藏已建拉薩貢嘎、林芝米林、日喀則和平、山南隆子、阿裡昆莎6座的機場,但未能長期駐訓,僅僅輪訓,原因:一,由於高原缺氧,冬季嚴寒,經常有暴風暴雪,機務保障非常困難。二,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都面臨高原反應的挑戰。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空氣中的含氧量已從20.95%降為14.4%。
攜帶4個副油箱,殲20的最大轉場航程6000公里,但從瀋陽到日喀則4400公里,飛行五六個小時再馬上投入作戰,對飛行員是極大的考驗,還涉及到與預警機、加油機的複雜協調問題,特別殲20目前數量有限,很可能要以遠端跨區的方式進行調派。從長遠看,要儘量延長殲20在高原的駐防時間,以保持更長久、更及時的戰略威懾。
能裝殲20可防鑽地彈 陸西部高原頻冒新機庫 2018/05/15 中時
最近大陸軍事論壇衛星照顯示,中國西部高原出現了好幾座機場,其中有座正在打造一條直通深山的滑行跑道。其他幾座也在修建類似南海島礁機場的鋼筋水泥大型密封式機庫,具備抗風沙、防水功能,甚至不排除某些高級機庫還有恒溫恒濕功能可供殲-20駐訓高原時使用。
阿楨
巴鐵公佈殲-10C參數,渦扇-10推力非常令人意外,“心髒病”治愈 2023-01-03 傅前哨
自中國向巴基斯坦批量出口殲-10C以來,巴鐵就不斷展示其比印度陣風戰鬥機更加優越的性能
回應
起喜歡這種出口轉內銷、由買家親口說出的好消息,更重要是由巴鐵親口承認的參數;相信不久將來,會看到巴鐵精心製作的殲10CE版本 Top Gun 上演!
航空發動機這都努力了多少年了,發動機獨立成一個公司出成效,從WS10/15/18/19/20。
台灣F-16V最大起飛重量19.2噸,而最大後燃推力不過100KN多一點,殲10C(E)重量多了80公斤,但是卻有一具最大後燃推力145.2KN的渦扇10,F-16V在近距纏鬥包絡線的表現,恐怕就得差上殲10C一大截, F-16的不敗神話,很大概率就要在數年內的台海上空徹底終結,千萬別不信邪。
牛。從WS10/15/18/19/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_P2JzC4Io
相關新聞
解放軍拚福建艦試航 有望2024服役 電磁彈射內部首次曝光
反超美國GPS,中國北斗獲165國認可,有望拉動3000億的市場 2020-12-15 騰訊網
在北斗之前,全球比較完善的導航系統分別爲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盟Galileo。其中,美國GPS早在1994年就完成全球組網,擁有高達98%的全球覆蓋率。
2000年開始啓動的北斗系統,終於打破美國GPS的壟斷局面。而北斗系統也不負衆望,獲得165個國家的認可,好評度反超美國GPS。近日,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的標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令GPS失色」數據顯示,北斗的使用遍及165個國家。
那麼,北斗系統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1、短報文通信
2、高精度定位;
3、安全可升級;
據瞭解,北斗系統主要有行業市場、大衆市場、特殊市場三大應用市場,將拉動超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
165國勝負已分!北斗導航反超GPS,印軍服了:確實深謀遠慮
印媒稱,在1996年二炮發射彈道導彈時,曾遭到GPS的信號干擾,最終導致導彈打偏, 1998年首次試射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時,也遭到了GPS的干擾而失敗,然而北斗導航應時而起,甚至和GPS也分庭抗禮,贏得了165國的競爭,這確實是深謀遠慮的長遠佈局。
阿楨
F-22猛禽戰機為何是「短命的空中王者」? 2022/12/22 中時
1997年,首架F-22A試飛,被譽為「絕對的空優王者」,25年過去了,它的時代卻也即將結束,即使規畫了F-22中期升級,卻10年內退役,下一代制空權 (NGAD)計劃,正在推動當中。
蘇聯解體了,美國贏得了冷戰,到2009年,原本750架削至186架。又過幾年,F-35排擠到F-22大部分生產線。F-22的隱身性比F-35還要好;最大運動可達9G,而F-35只能到7G。但F-35有明顯的科技優勢,它的融合感測器和資料鏈管理能力,是F-22問世時所不具備,這使得F-22雖然「決鬥無敵」,但F-35可倚靠「團隊合作」。
F-22中期升級耗資110億美元,包括隱蔽型的外掛油箱,新的超視距空對空武器(如AIM-260),紅外搜索和跟踪 (IRST)筴艙,與新的電子作戰設備。F-22的雷達吸收塗層,屬於上一代的配方,主要的成份是白銀,極易受到高速飛行造成的損壞。維修起來也非常昂貴且耗時。
現役10種最受歡迎戰鬥機 2022/12/18 中時
戰機要考量速度和機動性,以及維護成本和多功能性。全球航空(FlightGlobal)使用大數據分析,列舉了10種現役最受歡迎的戰鬥機。第10名:F-5。第9:殲7。第8:Su-25。第7:歐洲颱風。第6:F-35。第5:MiG-29。第4:F/A-18。第3:F-15。第2: Su-27/30/34/35。第1: F-16。
阿楨
渦扇15發動機首飛了 殲20還要等多久 2022/12/20 中時
中方軍機引擎設計專案高層顧問似乎不經意透露,專為解放軍最先進殲-20隱形戰機設計的渦扇-15今年已完成首飛。
不過,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日報導,目前還不清楚,渦扇-15是否在殲-20上測試。而國防專家說,儘管相關新聞暗示,這款強大的發動機即將完成,但要預測它何時會服役還太早。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劉大響11月底在江西南昌中國航空產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上發表演說時,透露了渦扇-15的發展進度。而相關影片上周開始在微信上出現,軍迷四處瘋傳,但因內容敏感,很快就被刪除。
劉大響是中國航空動力工程專家,也是國營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首席顧問,他在錄影中說,「中國第4代軍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也就是推重比10和以上,要使用在殲-20上的發動機,雖然還未裝備但是已經首飛了。」
儘管他並未說出發動機的名稱,但推重比類似美國最先進,使用在F-22上的普惠F119發動機顯示,那就是渦扇-15。事實上,央視2017年就說,渦扇-15能匹敵F119發動機。中國軍事專家傅前哨說,戰機發動機發展需要歷經5個階段,那就是地面測試、風洞測試、高空模擬測試、試飛,接著為產品驗收測試,進入最後小批量生產階段。他強調,這些測試都很複雜,而發動機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1名解放軍內部人士說,渦扇-15要成為可靠成熟的戰機引擎,可能還需要花好幾年。這位因事涉敏感,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說,基於安全考量,首飛可能是由4引擎運輸機執行,而4具引擎中,有1具就是渦扇-15。「接著這發動機應該要通過另一輪極限測試,包括飛往積雪的山區、沙漠、高濕高鹽的南海和其他地區。」
另一方面,北京為了加緊研製精密噴射引擎,近10年來至少已砸下9000億人民幣(近4兆台幣)。今年9月時,中方空軍說,最新一批殲-20全都由渦扇-10C發動機驅動,中國正以世界級脈動總裝生產線加速交付殲-20先進戰機。
回應
119是二十年前的美國技術。
WS15與F119(F22使用)同為4代小涵道比(意即涵道比小於0.3的大推力加力型渥渦扇發動機;簡稱為4代大推)。F135發動機(F35使用)的涵道比高達0.57,屬中涵道比發動機。WS15 推重比大於10,加大推力可大於18噸; F119推重比約10.04,加大推力約為15.6噸。
阿楨
「閃電航艦」因應台海衝突 美司令:會比中國強得多 2022/12/09 中央社
先前美國官員就曾警告,中國可能試圖在2030年底前以武力奪台。
在美國海軍研究協會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10月的一場活動中,第7艦隊指揮官湯瑪斯揭露,今年整個夏天,美國海軍和陸戰隊(Marine Corps)都在測試「閃電航艦」的概念,可利用配備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的海軍兩棲突擊艦取代航空母艦,如此就可以用更分散、更靈活的方式投放兵力。最多僅能搭載20架戰機,比可搭載超過50架戰機的艦隊航艦少。不過,輕型航艦不僅運作成本低得多,而且用途也更加廣泛。若採取「閃電航艦」配置,兩棲突擊艦的戰力將遠超過中國2艘現役航艦,殲-15和F-35B閃電II根本沒得比。
去年英國曾出動載有F-35B的航艦到太平洋執行任務;日本也正在改裝2艘直升機航艦,以讓F-35B可以在艦上部署。
回應
口憐,堂堂號稱第一海軍司令竟要鬼吹雷給自己壯膽,也會窘迫到胡言亂語 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標準作業程序,第一道防線就是預警機,沒有預警機 兩棲攻擊艦那裡都不敢去
F35抗陸超難用 專家痛批「最大錯誤」 力促澳要美退費 2022/12/08 中時
澳洲即將組建第4支F-35戰機中隊,澳洲砸下超過160億美元採購了76架。
然而,據《保加利亞軍事網》和《歐亞時報》報導,澳洲最初採購的興奮喜悅早已煙消雲散。如今洛馬已交付54架F-35,不過,問題卻一一浮現。
首先是維修費。澳洲每架F-35在空中的時間,要比原先預計的少23%。而接下來3年,在地面待更多時間,也會提高維修和保管費。而到2053年,必須為維修F-35A支付110億美元。
更嚴峻的問題,是F-35根本不合用,F-35作戰半徑1,000公里,要到南海,必須加油,才能達到1,500 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隨行的加油機很容易成為目標。此外,由於F-35在戰鬥中,需要強制加速或減速,實際耗費的油量更多,因此實際航程只有500公里。
所謂的「超音速」巡航並未反映現實。事實上,F-35的1.6馬赫只能維持90秒。
回應
民進黨這群垃圾狗官用F35單價買F16才更慘
阿楨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阿楨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阿楨
殲-20首次降落地面展示,六代機概念模型同步於珠海航空展出現 2022-11-09
解放軍第六代戰機概念模型,採用無垂直尾翼設計,機身採大型三角翼設計,表露追趕美軍「下世代空優機」NGAD的企圖心,也證實了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凱利上將(Mark Kelly)9月聲明中國六代機計畫進度快速的說法。
相關新聞
回應美國預定12月推出B21 中國轟20隱形轟炸機快來了
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簽約總額超398億美元(第十二屆212億,第十三屆125億)
珠海航展六代機,南天門、玄鳥、白帝細節照片曝光,酷似美科幻電影《絕密飛行》的科幻戰鬥機
這款戰機被命名為白帝,以前叫玄鳥,其實中國人並不缺創意,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就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tW3aAv-gg
回應
白帝是空天戰機,MD-22是寬域飛行器!
相關新聞
X-37B無人太空梭航行地球軌道908天結束神秘任務2022-11-12降落在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殲-20一亮相就“趴窩”,跟遼寧艦一樣冒出黑煙?原來中國軍工還有這樣的高科技!
回應
當時我看到一股黑煙時,第一時間就想到這個東西,只是沒想起來叫做APU起動補助發動機
相比黑煙,美航展更有大片的即視感:德克薩斯州2022-11-12達拉斯航展上有兩架二戰老式飛機(P-63戰鬥機B-17轟炸機)在空中相撞墜毀。
美國人負責科幻,中國人負責實現,,,這個未來真的會成為常態
有人說中國發動機的壽命短,其實2015年中國就突破了葉片單晶體金屬拉伸技術,渦扇葉片壽命大大延長,整機達到了9500小時的大修壽命,2020年,中國突破了葉片高碳素纖維複合材料拉伸技術,使渦扇發動機的大修時間延長到1.2萬小時,2023年將正式量產,美國最新的渦扇發動機大修時間為1.5萬小時,中國渦扇發動機的心臟病問題已徹底解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ktvWamuh4
阿楨
白帝空天戰鬥機,2022珠海航展最令人驚訝的機型
以前叫“玄鳥”,現在叫“白帝”,在外太空真空、無重力環境下,先後完成穿越大氣層試飛、外太空長距離試飛,離子武器掛載試飛等試驗。有點看科幻小說的感覺,中國航空工業絕對有能力讓我們看到更新產品,當年殲-20突然現實就是現實案例。
相關新聞
珠海航展“六代機”,南天門、玄鳥、白帝細節照片曝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tW3aAv-gg
美發現:中國無人航天飛機將神秘物體送入軌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mFx6hTNUo
空天戰機_百度百科
空天戰機,要求要像普通飛機那樣起飛,但要在外太空飛行和作戰,其速度要達到25—30馬赫,必須可以保持對地球無間隙的通訊能力,可達到發現即摧毀。美國於2010年4月22日試飛X-37B:全長29英尺,高9.5英尺,大小是航太飛機的1/4。
太科幻!白帝空天飛機亮相珠海航展,南天門計畫真開始了?2022-11-09
2022珠海航展的白帝空天飛機,展板上說它在外太空的真空無重力環境下完成穿越大氣層試飛,外太空長距離試飛,離子武器掛載試飛等多項飛行試驗工作,技術上遙遙領先於世界上任何國家現有的任何戰機,同時它也將是全球首架空天戰機,比仍存在於概念中的六代機還牛。實際上它是一款文創科幻產品,並不具有現實實用性,展臺上展出的只是一個科幻模型。
其實在航展上,就已有“鳴鏑MD-22寬域空天飛行器,長10.8米,高1.6米,寬4.5米,重約4噸,可達音速7倍,最大航程8000公里,飛行高度100公里,實也將成為研製白帝、玄鳥、玄女等空天戰機技術上的鋪路石,加快將科幻戰機變成現實的步伐,所以“鳴鏑”才是當下更好更實用的飛行器。
阿楨
中國真的造出MD-22高超音速飛行器,美國人做夢都沒想到 2022-11-07
MD-22寬域實驗飛行器,長10.8米,寬4.5米,起飛4噸,馬赫0-7,最大航程8000km,可重複使用臨近空間,相容不同動力可用自主起飛或火箭助推發射。
在北京懷柔的JF12激波風洞下,可複現25至40公里高空、5到9倍聲速的高超聲速飛行。JF12直徑只有3.5米,長度20米,可產生3200攝氏度高溫,可模擬一切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氣動。此次曝光的JF-22,可實現30倍聲速。
2022年珠海航展 揭示配備自動砲的犬型機器人
美國幽靈機器人公司的武裝機器狗。(圖)
中國也研發了機器狗,裝1挺QBB-97輕機槍,每分鐘650發子彈,射程400公尺。空投到敵區,突擊作戰。還有安裝自動砲的機器狗。
珠海航展,無人裝備無處不在! 2022-11-08
大小不一的巡飛彈
雖然說翼龍-3/彩虹-7等大型無人機堪稱航展明星,但各種中小微型無人機、巡飛彈,更成標配。特別是巡飛彈在俄烏衝突中一戰成名。其中WS-43巡飛彈長3米,滯空1小時,最遠90公里,呼喚其他火箭彈執行遠端打擊。SR-5火箭炮被稱為中國版海馬斯,飛龍-60巡飛彈引導火箭炮打擊百公里外目標。CM501XA巡飛彈,可打擊70公里目標。單兵攜帶的YS101遊隼,可飛30分鐘,打擊40公里。
種類豐富的地面無人裝備
VT-5U無人輕型坦克。VU-T10配備30毫米口徑遙控武器站,配備4枚紅箭-12反坦克導彈,載入7.62毫米機槍,相比俄羅斯BMPT終結者火力支援車。另一款無人掃雷車,此外,還有多款小型分別配備了光電偵察設備、鐳射和火箭筒。大牛仿生機器人運載比較重的後勤保障物資,大狗則配備各種偵察和武器完成特種任務。
殲20的忠誠僚機飛鴻-97A內埋彈艙可攜帶8枚空空導彈,機翼下方和機腹可掛副油箱、空空導彈、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戰吊艙等。採用智慧蒙皮天線技術,具備較好的抗干擾能力,低可探測外形和智慧機動規避能力。
水下無人裝備性能不俗
HS-880-6000是國內首型搜救型無人潛航器,最大工作深度6000米,能3節航行24小時,高分辨低照度照明系統、聲信標定向引導聲呐、水聲探測側掃聲呐等。另一款“守望者”個頭小巧,配備有光學探頭、戰鬥部和通信設備,執行反水雷、排障、海底管道巡檢等任務。
阿楨
全球唯一的雙座版5代戰機殲20將發威 在資訊戰中成為敵方惡夢
《南華早報》2022-11-01報導,原本廣泛認為,雙座版殲-20是用來指揮無人機蜂群,但《兵工科技》指出,近年來由於5代戰機能執行的任務比以往更多,5代機還可以作為戰術電子幹擾機、小型戰術預警機和高速隱形偵察機等,並成為無人機蜂群的指揮機。殲-20的前座駕駛負責飛行,而後座駕駛則負責幹擾。可以解決單一駕駛在飛行時,無法同時和其他戰機駕駛溝通戰術,又執行預警任務的問題。後座駕駛可以負責溝通和指揮,徹底和前座駕駛分工,大大提升雙座殲-20充當小型預警機的效率。
回應
山寨機 什麼都抄美國的
黴國何來座版五代機?
酸哦~酸死皇民了
1450,塔綠班們又崩潰了。
不是模型是原型!陸殲20無人僚機疑現身
廣東珠海航展11月8-13日登場之際,出現了一架新式隱形無人機,《動力》(The Drive)網報導,各方推測,這可能是殲-20的無人戰鬥僚機首度亮相。採用單引擎,機身中央左側一個大開口,可能是某種彈艙,而機頭大到足以裝置某種雷達、其他感測器,或是飛行系統等。
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 2022-11-01 中國航空報
【導讀】3個月完成詳細初步設計、6個月完成全機製造資料集發佈、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了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全新的設計思想、數百項關鍵技術攻關、新一代機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瀋陽廠所技術、管理、設計手段以及研發模式借此都實現了跨代提升。
回應
13個月首飛,然後10年大改?這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嗎?
你不瞭解軍方政策,由於沒有充足的預算同時支撐發,J31不是軍方專案,而是J20!憑藉一己之力且在J11系列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自我搞出J31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大改是為了改造成為新一代隱身艦載機!定位和目的不同。J20是重型類似美國F22,而J31為中型似F35。J20偏空優,而J31從一開始就兼顧艦載機的需求。J20採用不計成本的高科技設備,而J31考慮到與J20的高低搭配和外貿需求,性能會有所降低。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雖然機載IRST系統也能夠進行旋轉,但無法進行360度的環向探測。“遼寧”號航母上安裝的多台艦載IRST系統,或者是依靠多艘護航艦上的多台艦載IRST聯網,就可以通過三角測算算出來襲目標的定位資料。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為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則在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向指控系統提供10批來襲目標的資訊,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美軍正在裝備大量的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巡航導彈就被美國海軍視為未來針對中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重要武器。但是,這些隱身巡航導彈主要是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及少量隱身塗料來規避常規艦載雷達和探測系統的追蹤,在艦載IRST系統面前,其隱身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 AGM-158C為0.95馬赫左右,如果沒有隱身性能加持,那麼1130近防炮就可以對其展開攔截。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對AGM-158C進行2-3次的攔截。
現在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水面戰艦的體積比戰鬥機更大,如果兩者的資訊溝通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戰艦可以直接為戰鬥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以直接為戰艦提供火控諸元。
阿楨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印度《歐亞時報》報導,四川九洲公司工程師團隊近日在中國期刊《紅外與雷射工程》,開發一種新型單光子雷射/紅外共孔徑主被動成像探測光學系統可以對285公里外的飛機進行紅外跟蹤探測,紅外光譜特徵可以清晰的識別出飛機的輪廓、發動機數量、姿態、距離等信息,除了被動接受紅外信號外,該系統還可以主動向目標發射雷射束,可以收集包括飛機窗戶數量在內的更多高價值信息。由於體積小,該光學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車載、機載、星載等平台的偵查、預警以及制導。已經在-40℃-60℃環境下進行了極限測試,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也開發出了一種遠程紅外搜索雷達,可以探測225公里外的飛機紅外信號,可以識別和跟蹤1000公里外的國際空間站。
雖然美F-22及F-35隱身戰機採用了包括噴塗鏡面反射金屬塗層在內的多種減少戰機紅外信號的措施,但是依然不能完全遮蔽隱身戰機所產生的熱量。另外,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IRST)是被動接收紅外信號,而傳統的機載雷達在發現對手的同時也會暴露自身的大致位置。
美國《Flightglobal》網站顯示,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由於紅外波在光譜中的能量相對較低,很容易迅速被大氣層吸收,不過中國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單光子探測技術,進行計數和相關處理。對於快速移動的戰機目標,紅外搜索雷達需要長時間掃描,以獲取遠距微弱紅外圖像,中國在系統內部安裝一套特質的光學鏡頭,通過精確自動調整光束的方向來消除目標的模糊狀態,可以在幾秒鐘內掃描速度比目前使用的大多數紅外雷達更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8elIFIrzw
阿楨
FC-31來了!陸航母隱形艦載機清晰照首曝光 2022/07/23 中時
隨著第3艘航母福建艦下水,最受關注的隱形艦載機FC-31「鶻鷹」的身影也在網路上瘋傳,而這似乎是第一張高解析的清晰照。這架原型機編號為35003,有灰色戰術塗裝,還有低調呈現的國徽和其他標記。發動機有明顯的鋸齒狀排氣噴嘴和後機身整流罩,渦扇-21有時被稱為渦扇-13X,是渦扇-13E的改進型,取代了第一款原型上的俄製RD-93。
回應
靠這廢物就想威脅台灣嗎,共媒拜託死回大陸吧,f35山寨版,垃圾還是有垃圾
綠蛙除了噴之外一點辦法沒有,因為他們只是日本這只美國看門狗的一坨屎而已
阿楨
KF21的國產化率宣傳65%,實際上有30%就不錯了 202-07-20
殲20國產化率實現100%,KF21的國產化率宣傳65%,實際上有30%就不錯了。
KF-21整體設計都是美國洛馬,韓國只是負責輔助工作。發動機F414-GE-400,是進口配件組裝。AESA雷達是以色列,瞄準吊艙、射頻干擾器、CNI、IRST是洛馬的。機載武器都是進口的,包括M61A2 20毫米機炮。駕駛艙玻璃為漢普森(美國)、駕駛艙增壓和機身冷卻系統為聯合技術(美國)、武器掛架/通信系統/副油箱/供氧系統為科巴姆的產品、TF/TA系統由以色列ELTA提供,部分感測器/起落架/彈射座椅是英國的,緊急制動系統是西班牙的...……
回應
F35皮版本的F16...KF-21沒有設計內部彈倉,只能用機腹半埋和機翼下掛載的方式,並不能隱身。
五代機這個東西,說難聽點,一個半吊子軍迷都能給你整出個差不多的外形設計出來。問題是,細節和本質都是要到風洞裡面反復吹的,全尺寸超音速自由射流風洞的啟動功率相當於2/3個三峽大壩發電功率,每秒億億次超算全世界就那麼幾個國家有。
阿楨
無人機蜂群上中國航母 2022/06/03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06/02報導,山東艦上的無人機中,有3架看似有前置螺旋槳,還有扁平的T型或H尾翼。另外4架似乎有推進螺旋槳,以及有倒 V 形連接的雙尾翼,就是CW-20,機身長1.8米、翼展3.2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5公斤、化油器發動機60cc,而無線電鏈路範圍可達35 公里。續航時間為180分鐘、巡航時速為100公里、抗風能力7級、實用升限4500米、最高起飛海拔3500米。此外,它能垂直起降,而垂直方向定位精度為3公分,水準方向定位精度為1公分+1ppm,最大任務載荷為2-3公斤。
2019年,南海艦隊052C型驅逐艦搭載了「海騎兵」SD-40型垂直起降無人機。
除了訓練外,這些無人機也能為「山東」艦等航母提供監視威脅,或是額外的狀況覺知力。無人機群,尤其是徹底連線的無人機蜂群,能夠相當快速地掃描周圍廣大的區域。而根據它們確切的航程,或許能為航母和打擊群額外提供一定的監視和偵察能力。
相關新聞
中國全球首艘無人機母艦“珠海雲”號下水
中國首艘百噸級無人艇完成海試 2022-06-07
中國20噸無人神盾艇下水測試!
阿楨
003型航母福建號2022/06/17下水 專家曝為當今美唯一勁敵
福建艦是中製第一艘彈射型航母,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為8萬多噸。福建號放棄了前兩艘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式甲板,而像美國航母,改採3套「電磁彈射系統」(EMALS)。由於中方發展航母起步較晚,設計師獲益於前人數十年來的研發,結合了許多最新的技術。將搭載殲-35雙引擎戰機,以對應美國F-35C。而中方海軍擁有3艘航母將具備更大的軍力投射能力,並能更頻繁地部署航母戰鬥群。
回應
可憐哪,又一艘鐵棺材
果然吃了莱猪、核食的绿蛙变身辐射超人,用你那吃屎的嘴打出的炮,击沉它,
還是燒柴油的,跟莫斯科號一樣!
聽說台灣海軍都燒柴的,連個柴油都買不起
003不是核動力嗎,只能用在局地戰
美國航艦採核動力目的就是全球橫行,是霸權心態的表現
以非核動力來說,福建號艦島不大,排煙囪不大,應是以大型燃氣輪機(配中冷循環)搭配柴油機.
恭喜福建,江蘇、廣東也別著急,成為核動力航母的機會來了
第一艘叫“遼寧”(銘記甲午旅大戰爭) 第二艘叫“山東”(甲午威海衛戰爭)第三艘叫“福建”(中法馬尾海戰),民族之恥,從未忘記!
福建號 暗示台灣?抗議!
收復台灣從福建開始
相關新聞
福建2022-06-15舉辦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活動 國台辦回應:鄭成功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偉大民族英雄。360年前,他率部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開發建設臺灣作出了重大貢獻。
普丁2022-06-09在紀念彼得大帝350周年展覽自稱現代「彼得大帝」有責任拿回烏克蘭領土
阿楨
運-20U給殲20空中加油?殲20疑似空中加油,還是軟管加油 2022年05月01日
最近國內中文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張比較有意思的新照片,那就是一張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接受空中加油的照片。如果這張照片屬實的話,至少能從中提取出兩個重要信息:
1、由運-20戰略運輸機改裝而來的運-20U空中加油機確實存在並且已經服役;
2、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目前仍然採用軟管加油。
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在空中加油機上,就可以不再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和載油量有限的國產轟油-6空中加油機。憑藉運-20運輸機的生產速度,中國海空軍的打擊距離將會有極大的提升。
其次是第二點,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採用軟管加油。在此之前,因為美國的F-22隱身戰鬥機和F-35系列隱身戰鬥機都使用加油效率更高的硬管加油方式,讓很多國內網友認為,中國的殲-20也會採用加油效率更高的硬管加油。
之前設想是軟硬皆有
但中國此前並沒有設計和使用硬管加油的經驗,無論是國產戰機還是進口的俄制戰機,使用的都是軟管空中加油。所以如果從穩妥性方面考慮,使用軟管加油在技術方面確實會比較穩妥一點。
此外,美國空軍的硬管空中加油在實際使用中,被曝出因對接問題,硬管空中加油時,很容易刮壞隱身戰鬥機的隱身塗層,而使用軟管空中加油方式則沒有這個問題。
當然了,軟管空中加油本身也有問題。那就是和硬管空中加油相比,軟管空中加油的結構重量會更大一些,同時因為軟管空中受油裝置主要布置在機頭位置,所以占用了戰鬥機機頭寶貴的空間。
阿楨
直10ME換裝渦軸-9C+長弓+天燕-90 單挑台灣「長弓阿帕奇」 2022-03-30
近日,一張最新款直-10ME武裝直升機的照片,引起外界關注,桅杆頂部則安裝了一部雷達,看起來與美國AH-64長弓阿帕奇很像。
從外觀來看,長弓阿帕奇像的頂個盤,而俄羅斯米-28N則像頂個球。而照片中的直-10比阿帕奇厚一些,但又沒有米-28N那麼圓,可能對這兩種都有借鑒。
AH-64 長弓最大特點是“發射後不管”,射導彈後可以實現自主索敵與追蹤功能,可以不需要駕駛員確定目標,直接撤離戰場,提升直升機的生存率。另外,長弓每6秒鐘就掃描一次,可在8公里的範圍內同時鎖定與區分多達256個目標,並且篩選出16個首要目標。在伊拉克戰場中,將伊拉克龐大的裝甲坦克群以摧枯拉朽之勢擊垮。
而米-28N的 “夜空獵手”是毫米波與釐米波雙波段雷達,能在黑夜、大霧與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照樣能準備識別與追蹤目標。並且配備鐳射測距儀等設備,能以10至15米低空貼地飛行時,及時避開障礙物,並且能在障礙物後方探測前方目標。
直-10ME機頂雷達可能兼具這兩種特性,使其能發揮更好的優勢。在2019年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中國的直-19直升機就出現過類似的裝置。
最初直-10,採用加拿大PT6C-76C發動機,但美國制裁,後續直-10採用國產渦軸-9A,造成直-10的航程、起飛重量等難以安裝機頂雷達。而如今已換裝渦軸-9C發動機,為直-10加裝機頂雷達創造了條件。
美國因S-400事件對土耳其進行制裁T-129發動機,巴基斯坦因而轉向中國訂購直-10ME。
回應相關新聞
003航母即將下水,殲-35艦載機曝光,換裝渦扇-19發動機,單挑美F-35!
阿楨
印度飆風戰機對抗殲20反隱形光學系統 遭鳥擊後發現是塑膠模型 2022/01/16 中時
據《新浪網》引述法國媒體報導,法軍的一架飆風戰機日前在空中發生鳥擊事故,位於戰機頭部的「前磁區光學系統」(FSO)被鳥撞裂開來,戰機雖受損輕微,但卻露出了飆風戰機的秘密——FSO系統的探頭撞掉後,底下沒有線纜和後臺設備,而是白色的發泡塑膠,亦即安裝在這架飆風戰機上的FSO系統,根本就是模型!
報導說,飆風戰機的前磁區光學系統,是一部性能先進的光電雷達系統,整套系統的前端是2個探測頭(一個紅外通道和一個電視通道),後端則深入到機身頭部、位於座艙顯示機櫃前方。FSO系統可以實施遠端搜索、自動跟蹤、精密測距等,可以在雷達系統不開機、或雷達系統無法截獲(對隱形戰機等低可探測性目標)的情況下,對空中目標實施截獲和跟蹤,是一種可以有效反隱形並提高自身電磁隱蔽性的裝備。
但是,報導指出,現實情況是這套被法國軍方高度重視、也被印度空軍認為可以用來探測中共殲-20隱形戰機的FSO光學系統,卻在鳥擊後露出窘態。其實這種「實物不夠模型來湊」的辦法,也不是法軍獨有,很多國家都曾經搞過,比如前蘇聯紅海軍的「天空衛士」雷達與護衛艦上的5P20K雷達,都因為研發進度跟不上裝艦進度,曾拿水泥板暫時應付過去。有些將淘汰的裝備,在服役末期可能面臨老舊裝備停產或缺乏備品,只能用模型替代,例如中共海軍部分051型驅逐艦,在退役之前因為艦上海鷹一型(HY-1)反艦導彈已經停產,只好把發射箱換成模型,湊合著用到退役。
報導認為,從法國飆風戰機的情況看,很明顯並上述兩種因素,FSO系統並非正在研發的裝備,也不是個淘汰裝備,印度空軍還指望著它來對抗中共的殲-20。現在法國把部分飆風戰機的FSO撤除,可能它本來就是「選配」系統,或是這架遭到鳥擊的飆風可能是不支援FSO系統的早期批次。
不過,報導表示,外界討論中是最普遍的猜測則是法國空軍沒有足夠經費,FSO系統只好「選配」,等於是飆風戰機分別成「土豪版」和「窮逼版」的事情居然出現在法國空軍身上,完全超乎外界意料。
阿楨
下午!遼寧艦開進港口!殲35戰機成功降落甲板,首批艦載機今日正式交付,沈飛直言:已搭載新航發 2021-11-24
回應
有本事將所謂殲35在遼寧艦起降的視頻放上網,虛假誤導性資訊,已經舉報該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sakaOQLwM
相關新聞
中國海五代FC31最新場面曝光,成功“降落”航母甲板 2021-07-05 網易
據消息稱:沈飛研發的五代機成功“降落”在水泥航母的甲板之上,可以說此舉似乎已經坐實了FC31海五代的身份。(文/華強)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4URM8H0515PPQC.html
美國通貨膨脹F-35A已快養不起 洛馬此舉將讓美空軍更頭痛
《富比世》2021/07/31報導,美國截至今年7月為止,該國通貨膨脹率已達到5.4%;加上F-35A正推進作戰軟體Block 4的更新計畫,將換裝高解析度顯示器、處理速度更快的電腦,以及更先進的光電(EO)感測器等,也讓成本進一步提高;且計畫減少採購數量,導致分攤成本難以拉低。
最新批次F-35A已降至每架7800萬美元,低於飆風、颱風、F-15EX等4.5代戰機的8500萬至1億美元。不過美國國會稽核處(GAO)警告,採購成本僅佔F-35全壽期成本的不到1/4。
陸登陸艦驚傳花蓮外海演練作戰
日本《產經新聞》2021/11/24報導,中國2艘071型船塢登陸艦,本月中旬曾於台灣東部外海進行兩棲作戰演練,可能有意利用花蓮長約10公里的礫石灘地形,突擊對台灣至關重要的佳山基地。
相關新聞
反制共軍 國軍下令海空軍進駐南北決戰海域操演 2021-11-21
回應
民進黨別騙人民了啦,笑死人了,中國半小時內清空台海空軍
阿楨
只要3000萬?蘇75性能資料再次補充 基本配置有套路
迪拜航展2021.11.14-18,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再次強調了蘇-75基本價只要3000萬美元,比印度光輝輕型戰機4000萬美元還要便宜,這其中顯然是有套路的。
蘇-75的機體長17.37米左右,翼展11.88米左右,比機體長20.1米,翼展14.1米的蘇-57要小一圈。但是比15.4米的F-35要長,翼展則是介於F-35A/B和F-35C之間,整體來說與F-35是接近的。
蘇-75和俄軍方沒關係,是聯合公司自籌資金的專案,瞄準的潛在客戶是中東,北非,拉美,南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設計上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大量使用蘇-57的成熟設備,包括發動機的推力是14.5到16噸,與蘇-57使用的117(AL-41F-1)差不多。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同時跟蹤目標數是30個,同時交戰數是6個,對地是2個。
回應
乞丐版配置裸機價, AESA可能就是3000萬刀
阿楨
中國徹底吃透了蘇-27嗎,青出於藍勝於藍,蘇霍伊王牌在中國!
2021年珠海航展,殲-16D電戰機公開亮相,是有史以來改裝性能最好的蘇-27血統戰機。
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一共從俄羅斯引進了三批78架蘇-27,其中38架蘇-27SK單座,40架蘇-27UBK雙座。另外還進口100架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還自行組裝了大約70架殲-11A。隨後,中國以蘇-27為基礎升級的改進型號殲-11B和雙座的殲-11BS、殲-11D、殲-16等戰機。後中國又在蘇-33艦載機T-10K-3基礎上發展出殲-15艦載戰機。
蘇-35S取消機背大型減速板,可以靈活操縱襟翼、副翼、垂尾等控制台,節約的空間可安裝機內油箱,蘇-35S的內油量高達11500千克,比蘇-27多22%,而殲-16則仍保留大型減速板。
中國在改進蘇-27時,強調航電水準和武器,綜合戰力要超過蘇-35/蘇-30SM,殲-16配備了國產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而蘇-35還是“雪豹-E”NO35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一討論軍事就習慣于去黑某些廠和所,我堅決反對 2021-11-02
早在2012年討論基於鶻鷹發展而來的中型四代機能否裝備部隊時,就是有一個不斷黑沈飛和601所的人跟在我屁股後面罵我,不得已我才說要打賭。2021年海四首飛,2017的打賭限定與立項時間相差並不大。不過,今天我看到一些人仍然是那種亂黑,真的讓我瞧不起這些人。
相關新聞
國產五代艦載機外形與FC-31相似?設計理念截然不同! 2021-10-31 觀察者網 王世純
阿楨
國產五代艦載機外形與FC-31相似?設計理念截然不同! 2021-10-31 觀察者網 王世純
在航母電磁彈射器最大彈射起飛重量有限的情況下,一切艦載機的指標都要向重量和尺寸妥協,最大起飛重量過大的殲-20顯然就不在選擇範圍之內,更加成熟FC-31構型演化為艦載機專項的21號工程,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從FC-31第一款驗證機開始,如何在有限的空間、氣動外形、有限的發動機推力下提高機內容積和大幅度進行結構減重,提高艦載機升力和減租,就成了整個海五代項目的發展脈絡。
雖然F-35看起來沿用了FC-31,但明顯胖了一圈。細節上,在機翼後緣、機頭形面、隆起的座艙後部、DSI進氣道唇口形面乃至整個機身方面,都有了較大變化。這是合理的,需要容納更多的電子設備,還需要為艦載需求重新設計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
根據航空學報論文,海五代的原型機機翼後緣變得更為飽滿並且由平滑過渡變為反彎設計,目的是改善低速氣動效率,滿足艦載起降性能需求。為了減阻,座艙風擋前的過渡段變得更加平順;座艙後部隆起,可以使前機身座艙之後膨脹波強度降低;在DSI進氣道唇口形面等地方也作了相應的減阻處理。實現了10%的氣動減阻增益。
在滿足升力和減阻以後,另一是減重: 鋁合金加強框-翼梁整體件設計/製造一體化方法,比傳統鈦合金框梁組合結構,零件減少一半,減重超過1/3,從而大幅減輕結構重量,增加裝載燃油,進一步保障了飛機推比和作戰半徑。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10-31/doc-iktzqtyu4555172.shtml
不演了 美高官承認日「出雲號」是航空母艦 2021/10/28 中時
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近期結束日本訪問,並將已完成部分F-35B戰機運用改裝的海上自衛隊「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DDH-183),直接在推特貼文中稱為「日本航空母艦」,毫不顧忌日本政府為減輕違憲疑慮和周邊國家反感,持續避免將該級艦稱為航空母艦的宣傳策略。
回應
狡詐的日本,從未放棄軍國主義的大夢。
相關新聞
美日航母南海聯演 陸4艦迫近監控
阿楨
中國隱身戰機取得接連突破 艦載機的好消息也來了 2021-10-29 環球網
在9月的珠海航展上,殲-15和FC-31的總設計師孫聰曾表示:“大家不用著急,可以再等等,應該在今年,大家就能看到下一代航母艦載機的好消息了。”
於是,外媒10月29日開始瘋傳中國隱形航母艦載機原型機成功首飛的消息。
美國“動力”網站29日稱,一架漆著藍綠色底漆的中國隱形原型機當天被拍到在空中飛行,外形與之前公開的FC-31非常類似,但細節處有多處改進,包括機翼採用了可折疊設計、前起落架具備彈射器牽引杆、機首下方配備類似美國F-35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以及重新設計的座艙罩等。
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9日稱, 10月27日出現的兩座版殲-20隱形戰鬥機的照片和視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兩座隱形戰鬥機的國家。
報導稱,中國一直傳聞正在FC-31機的基礎上開發用於新型航母的艦載機,它的模型不久前還出現在中國武漢航母測試平臺的“甲板”上。FC-31原型機於2012年首飛,並多次向國際市場推銷,但沒有獲得訂單。第二架FC-31於2016年首飛,它可能由國產WS-13E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取代了早先使用的俄制RD-93發動機。這次出現的艦載型號在FC-31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空氣動力學方面改進,包括重新設計的垂直尾翼、更少棱角的整體外觀和更光潔的表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1-10-29/doc-iktzqtyu4334937.shtml
阿楨
印媒:俄新型5代機比梟龍還便宜 印度可買來對抗中國 2021-07-28 軍迷圈
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報導,俄羅斯輕型第五代戰機“將軍”很可能具備先進的隱身能力,但其售價將遠低於美國的 F-35。而印度空軍沒有戰機能與殲-20匹敵。因此印度將熱衷於購買,以幫助其在邊界上應對中國。
預計“將軍”戰機將在2023年進行首飛,並於2026年開始交付。該機採用單引擎設計,採用三角翼和傾斜雙垂直尾翼佈局並取消了水準尾翼。它裝備了推力向量發動機以及至少三個內部武器彈艙。最高速度為2馬赫,航程為3000公里,有效載荷為 7.4 噸。
與價格至少1億美元的F-35相比, “將軍”只有2500萬至3000萬美元。相比之下,蘇-35超過8000萬美元,而成飛公司殲-10C超過6000萬美元。中巴JF-17梟龍Block3, 5000萬美元。不過一款五代機想達到預定的價格總是非常困難的。例如F-35預估成本也僅為5000 萬美元。
預計中東、亞太和拉丁美洲國家都對“將軍”有興趣。
相關新聞
未收到外國採購申請 俄將自行撥款建造新型五代機
美軍方要求下一代發動機可以匹配F35戰機
F35B為何要登日本航母 美媒:就為對抗中國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回應
看來阿三還沒被毛子坑爽
毛子航母都可以白送,將軍2500-3000萬美元有何不可。只是,想要相控陣版-加錢;想要帶光電塔-加錢;想要內置導彈-加錢……
所有軍火,在別人手裡都打不過布拉莫斯,到了阿三手裡,就賦予仙氣,是世界第一。
相關新聞
中俄印都有蘇30誰的性能最強 美媒排名
第一名:蘇-30SM2——俄羅斯
第二名:蘇-30SM——俄、哈薩克、白俄、緬甸
第三名:蘇-30MKI/MKA/MKM——印度、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
第四名:蘇-30M2——俄
第五名:蘇-30MK2——委內瑞拉、中國、越南、烏干達、印尼
第六名:蘇-30MKK——中
第七名:蘇-30K——安哥拉
回應
最強的應該是殲16.
相關新聞
蘇35罩門「雪豹-E」被動電掃雷達吃大虧 被殲16與殲10C的動電掃雷達壓著打
和印度軍演想摸清陸蘇-30底細 日本要以F-15迎戰
阿楨
超級大黃蜂再遭重擊 未來更無力對抗大陸 2021/08/28 中時
新聞網站「The Drive」25日報導,在成本、作業時程和實際表現的考量下,美海軍已取消在F/A-18E/F配備適型油箱(CFT)的計畫;該設備是F/A-18E/F第3批次(Block 3)的關鍵能力之一,能讓其航程增加約120海裡(約222公里),以對抗中國等對手的長程反艦武器。波音強調,芬蘭、加拿大等潛在出口客戶仍能採購F/A-18E/F。
相關新聞
不想再買超級大黃蜂 美海軍:對付不了中俄
超級大黃蜂賣不出去 印度想拿來對付大陸
回應
殲15推力非常大、推重比高,能短場起飛。F-18推力低、機翼小、必需靠彈射器,印度航母沒有彈射!
F-18雷達電戰系統沒比殲15先進,是美不肯再買F-18主因!呆完笑ㄟ以為裝備AESA雷達的F-16V天下無敵,卻不知大陸早在十幾年前就換裝AESA,甚至外銷廉價JF-17都裝!更可笑是呆完笑ㄟ以為大陸戰機非用台積電代工的消費電子用晶片,卻不知軍用、太空用、超級電腦用晶片完全不同!以AESA來說,需微波高頻晶片,台灣沒能力生產,大陸是最大生產國!
英航母上的F35B戰力 將被以色列F35吊打 2021-08-25 軍迷圈
F-35I是專為以色列定制的,還計畫增加外部油箱,能打擊2500公里外的伊朗。由於F-35最初並未設計用於掛載額外的副油箱,可能導致的機體疲勞。
以還可以使用F-35上高度機密的任務控制系統和軟體,使用以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以一直很喜歡將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與外國戰機進行融合。此外F-35I內部燃料容量也更大,達到了8380公斤。
儘管F-35B在發動機、雷達、速度和航空電子設備方面遠遠優於AV-8B(英國鷂式),但與F-35A和F-35C(艦載型)相比,整體性能上仍然落後。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F-35只能在其內部武器艙內攜帶4枚導彈,日本希望通過融合F-22和F-35技術,將耗資480億美元開發雙引擎F-3能帶6枚,和F-35形成高-低互補,將取代空自老舊的F-2和F-15J。原型預計2024年,首架量產2030年,2035年正式服役。
阿楨
殲-10C唯一弱點是油量較少,保型油箱那麼香,為何堅決不用? 2021-08-10
8月8日,在空軍“金頭盔-2021”對抗考核中,殲-10C單發中型戰機的對手是殲-16雙發重型戰鬥機,殲-10C以大比分優勢戰勝殲-16。
殲-10C的機內載油量2.9噸,3個副油箱能裝載3.3噸燃油,最大作戰半徑1240公里。對比其他中型戰機,例如俄米格-29K作戰半徑只有殲-10C的一半不到。法國陣風號稱的1800公里是攜帶高達6000升副油箱,實戰中根本達不到。正常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機內滿油+3噸多外油,與殲-10C相當。
要提升殲-10C航程,有三個辦法。
第一是殲-10都擁有一套空中受油系統。
第二是攜帶副油箱。
第三是安裝保型油箱。
保型油箱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技術,早在2010年10月,央視就公佈了帶保形油箱的殲-10風洞測試模型。空軍認為這種容量有限的保形油箱對提高殲-10C作戰能力的意義不大,而且油用光後就變成無法拋棄的死重,此外還涉及機身和減速板的重大結構修改,保型油箱並不如雙聯掛架攜帶副油箱簡單高效。
從殲11B被殲20打出108: 0的戰績,再論立即停產殲11系列的必要性 2020-03-18
回應
作者分析的太片面了,像是鍵盤俠,殲11敗於殲20,不代表殲11差,只說明殲20太強。殲11B相比越印軍機,仍有碾壓式的優勢,君不聞“殲20踹門,殲11.殲10掃蕩”的打法?
日常的巡邏,繞飛,驅逐,護送還是用低成本的飛機比較好,更何況周邊那些小國,高射炮打蚊子太浪費,平時巡邏用殲20正好中了人家的圈套,收集你的信號特徵;
j10是不可能替代j11巡邏的,J10在有土地接壤的國境線上巡邏是最划算的,重型機在航程,掛載等放面有有很大優勢,j11與j16的定位是不同的,人家空軍是有實際需求的。
阿楨
屢次秘密現身的F-117在鬼鬼祟祟地做什麼? 2021-08-02 新浪軍事
F-117作為實際上第一款隱身機,有著極為科幻的棱形機身和複雜的幾何外形。也是美軍中少見的首飛不到30年就退役的作戰飛機。然而,自2008年退役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對F-117飛行的目擊報告。
從性能上來說,F-117就不太可能是扮演蘇-57等戰機去進行空戰訓練。F-117通常上被人稱作隱身戰鬥機,可事實上沒有任何空戰能力,嚴格上來說是一款隱身轟炸機。過度追求雷達隱身和紅外能力下,裝備了兩台沒有加力燃燒室的F404發動機,最高速度僅0.9馬赫,比 B-52還慢。還有,F-117機翼的強度並不大,用不到6G的超載去和F-16玩近距離狗鬥未免有些開玩笑。此外, F-117座艙蓋上鍍膜,一個沒有光電探頭,座艙缺乏後向視野並且還是毛玻璃,推重比最大僅0.4的亞音速飛機,實在是不適合偽裝成蘇-57與其他飛機對練。更關鍵的是,美軍已經組建了擁有早期型F-35A的第65侵略者中隊作為假想敵。
結合美軍近幾年開始加緊IRST系統的部署,這種推測或許有著更多的合理性。畢竟如果只是單純的測試雷達能否發現隱身飛機,那麼私人承包商的那些低慢小飛機甚至無人機會更有挑戰性。但是想測試高速飛行的同時滿足雷達紅外雙隱身飛機,那很可能只有F-117可以做到。而這或許也能解釋F-117為何不是高空突入,而是一反常態的進行超低空利用山谷掩護進行飛行,這樣能更好的模擬隱身轟炸機的對地攻擊航線或是隱身巡航導彈的飛行。
AESA與IRST在低可偵測度目標探測追蹤領域的應用 2020-04-15
現代戰機的主動相位陣列(AESA)能在50浬,甚至更遠的距離獲取並追蹤目標。然而,逐漸普及的低可偵測度/匿蹤技術能讓雷達的偵測/追蹤距離大幅減少約三分之一,其他電磁頻段的探測手段又再次受到重視,其中,紅外線搜索暨追蹤((InfraRed Search&Track,IRST)系統以雷達替代方案之姿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阿楨
俄外貿輕型五代機模型曝光 將于莫斯科航展正式亮相(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1年07月13日消息,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在接受採訪時推斷稱,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計畫在2021年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太展覽會(MAKS-2021)期間推出的全新戰機將是一款第五代多用途飛機,旨在出口,與F-35競爭。
回應
SU57其實是證明了俄羅斯目前沒有能力搞出隱身飛機。這款新的噱頭,肯定是要先以共同研製的說法來騙投資,日後再層層加碼,綁架顧客的。上一次研製SU57,上當的是印度,不知道這一次誰會上當受騙。
阿楨
中國的成本控制優勢加上驚人的造艦速度,令美國海軍無法企及。其驅護艦隊的規模已達全球第二。
2020年中國下水12艘056護衛艦、9艘驅逐艦,1艘071綜合登陸艦以及1艘075兩栖登陸艦。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25艘052D驅逐艦,30艘054A護衛艦,7艘055萬噸級驅逐艦。
由於中國在造艦成本上的優勢,中國海軍的艦艇無需刻意限制排水量或者數量。
對比之下,美國海軍的新造艦計畫卻屢屢受挫。DDG1000驅逐艦被砍至3艘,LCS濱海戰鬥艦停止建造,並開始退役封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開始退役,block3批次伯克級驅逐艦建造速度緩慢。美軍緊急招標義大利“星座”級護衛艦。
中國防空能力的完善,是中俄技術的結合。
目前中國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土防空網,由近600台雷達組成的警戒體系。從遠端警戒到中近距離的跟蹤,從低空到高空,從小目標到隱身目標,都實現全方位的覆蓋。而中國近50架的預警機則成為最好的補充,大大擴展監視的範圍。
中國空軍下轄近200個地空導彈營。中國裝備24個營的S-300PMU/PMU1/PMU2,4或6個營的S-400。國產的紅旗9超30個營,其餘部隊還在換裝紅旗-22。美軍的打擊力量想要穿透如此嚴密的防空網,將很難且會損失慘重。
阿楨
美國智庫蘭德報告評估中國導彈,海空軍及防空力量 2002-06-22
《美國的軍事能力以及如何應對危險世界》的報告中,中國毫不意外成為報告的“主角”。
在中國發展出霹靂-15/21等新一代遠端和超遠端空空導彈後,美軍已沒有優勢。美雖加強JASSM-ER和LRASM等空對地導彈的部署,以及開始新一代隱身核巡航導彈的研製,但仍需發展下一代戰斧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遠端反艦導彈、地對空導彈、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等。美還需準備10至15個現代化的短程防空部隊,來應對中國新型巡航導彈的威脅。
中國導彈能力:
在1996年,中國的東風-11/15裝備數量還在十位數,僅覆蓋韓國美軍基地。到2003年超過三位數,到2010年超過4位數5,同時擁有上百可覆蓋第二島鏈的東風-21C和長劍-10巡航導彈,包括其艦載版本東海-10導彈)。到2017年,東風-21C和東海-10已超千部,而中國的轟-6K的長劍-10已覆蓋美國關島,並擁有3位數的存量。
中國空軍:
中國擁有大量高性能的四代機,包括蘇-27/30和殲-11/16,性能不次於美國F-15。儘管美軍的五代機F-22和F-35對中國的四代機殲-20/31有優勢,但數量太少,而且中國正在部署自己的五代機。
中國在造船,陸基導彈和防空三個領域超過美國,且短期內很難趕超。
美軍沒有遠端陸基戰術導彈,也缺乏對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防禦能力。美陸軍只有M270和海瑪斯兩款火箭炮具備發射ATACMS彈道導彈的能力,其改進版也僅有300公里。
美軍在一線基地部署的愛國者和薩德系統的數量嚴重不足,因為這些武器價格昂貴,無法掩護所有的軍事目標免受“導彈雨”的洗禮。
美國最為關注的是DF-26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它對美國部隊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和行動構成特殊的威脅。
阿楨
梟龍軍演擊敗飆風攪動中印巴情勢 印度憂中巴已獲飆風戰機參數 2021/07/02 中時
日前在土耳其舉行的「安納托利亞之鷹-2021」(Anatolian Eagle-2021)聯合演習中,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出乎外界意料地以總成績6:2擊敗了卡達的飆風戰機,這使得長期與巴國有領土爭議並多次發生軍事衝突的印度極為擔憂。印度空軍認為,巴國空軍飛行長期以來使用性能優異的F-16戰機,飛行員實戰經驗與技術亦不落人後,如果再獲得飆風戰機的技術參數,未來若再次發生印巴因喀什米爾糾紛而爆發空戰,印度空軍無疑將處於非常不利的態勢。
印度以平均單價2.45億美元(含配套的相關機載武器裝備)引進法製飆風戰鬥機,並對外宣稱能改變中印與印巴邊界的空中形勢,但這次的表現不如預期,可能是超視距攻擊的能力未能發揮,最後在近距格鬥中落敗,這對其他戰機在應對飆風時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本次演習自6月21日舉行至7月2日,地點於土耳其科尼亞(Konya)的第3主要噴射機基地(3rd Main Jet Base),除了本土土耳其空軍的F-16、KC-135和E-7A等多型戰機外,還有北約E-3A空中預警機、卡達空軍飆風、亞塞拜然空軍MIG-29和SU-25,以及巴基斯坦空軍JF-17雷電戰機,此外還有包括日本在內近20個國家派出觀察員參與。
阿楨
71架戰鷹飛過天安門廣場 向党、祖國和人民致敬
2021年7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71架飛行編隊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通場而過。15架殲20戰鬥機三梯隊,71字樣由10架殲10組成,殲10C今年換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0C公開亮相作戰部隊,這標誌著殲10已經正式進入了100%國產化狀態。
圍繞彈射座椅的算計:英國也想卡中國“脖子”? 2021-06-30 軍迷圈
阿根廷採購12架梟龍3的傳聞了,總價6億美元,將裝備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新型的RD-93MA或中國國產WS-13E發動機,中國國產彈射椅。
梟龍3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性價比最高的戰鬥機。有人說目前像F/A-18E/F、蘇-30SM也已降到5000-6000萬,但這是裸機價格。與梟龍包含配套的武器、備件、維修服務,甚至還附送生產線的打包式銷售完全沒有可比性。實際上,西方戰鬥機如果全套打包售賣,單價往往十分驚人。比如瑞典“鷹獅” 出口巴西時單價已超1億。而且與梟龍之前出口尼日利亞、緬甸時由巴基斯坦航空工業綜合體負責不同,這次是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
前不久阿根廷甚至還放話說,如果梟龍3不降價,就要購買印度LCA。其實這只是一種非常拙劣的砍價技巧,LCA不單價格更貴(採購價6000萬)、性能遠不如梟龍3,它使用的彈射座椅,同韓國FA-50出自剛剛卡阿根廷脖子的英國馬丁貝克!
阿楨
中天軍工民企飛龍-2無人隱身轟炸機下線 號稱比肩B21
2020-04-20中天飛龍公司稱,其研發的飛龍-2無人隱身轟炸機首架原型機下線。該飛機在飛行速度、作戰半徑、載彈量、隱身性能等方面與美軍正在研製的B-21接近,並將在完成首飛和產品化方面領先美軍B-21。
飛龍-2採用飛翼無尾佈局、背負式進氣道和內埋彈艙設計;全機90%以上使用複合材料,在蒙皮表面還敷設新型雷達吸波材料;射頻天線均與蒙皮共型安裝,並採用頻率選擇表面(FSS)技術,光學偵察設備與機體結構一體化設計;主動雷達採用寬頻和跳頻工作體制,降低被截獲概率;發動機噴管採用二維固定噴管,並通過引射噴流冷卻,極大降低了紅外輻射強度。因此,飛龍-2無人隱身轟炸機具備了優良的全向雷達和紅外隱身性能。
飛龍-2配備多種光學和主被動雷達載荷,可在全天候複雜氣象條件下發現和自動識別戰場上各類目標。它可以攜帶多種類型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敵指控中心、預警雷達、防空系統、軍用機場、航空母艦、兵力集結點等戰場關鍵節點實施打擊。除此之外,飛龍-2還可以作為有人機的“忠誠僚機”協同完成複雜戰術任務,也可根據預設策略實施自主攻擊。它還可攜帶大量搭載模組化任務載荷的“蜂群”無人機,對敵先進防空系統保護的戰役、戰術目標進行分散式偵察、電子干擾/壓制、飽和攻擊和毀傷評估,具有極強的戰場生存能力。
B-21未來將代替老化的B-52H和B-1B,與B-2一起承擔戰略轟炸任務。B-21搭載兩台普惠F135渦輪風扇發動機目前裝備F-35,可產生25.4噸的非加力推力。B-21的尺寸比B-2小些,載荷13噸,能夠搭載一枚GBU-57巨型鑽地彈,這是美空軍庫存最大的炸彈。航程9000千米,B-2的1.2萬千米, B-21描述為“極低可探測性”設計,而不是F-22和F-35“非常低的可探測性”。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4-20/doc-ikmxzfmk7915487.shtml
阿楨
美F-35發射機砲自殘 狂燒7100萬 2021/03/25 中時
美國海軍陸戰隊說,1架F-35B戰機12日在夜間進行近空支援訓練時,從機腹機砲莢艙發射25mm砲彈,但砲彈出膛後,卻瞬間發生爆炸,導致機腹嚴重受損,造成損失達250萬美元(約7122萬台幣)的A級事故。
除了美國空軍F-35A的武器是內置外,海軍陸戰隊的F-35B,還有海軍的F-35C都只能在機腹莢艙搭載25mm「GAU-22/A」加特林式(Gatling-style)機砲。
這次爆炸的是半破甲燃燒曳光彈 PGU-32/B SAPHEI-T型砲彈。而這類砲彈前端有觸發延遲引信,在運作正常的狀況下,會在觸及目標後,才由引信引爆彈體內的燃燒物和炸藥。接著產生的爆炸中會散播少量鋯,而這種化合物一接觸空氣,就會開始燃燒,而溫度很高,以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2018年時,比利時F-16AM顯然因維修人員檢查時誤觸機砲,結果摧毀了另1架F-16AM,並導致第3架戰機受損,還有兩名地勤人員因而受傷。
太瞎!荷軍演 F-16開火自打 重創戰機 2019/04/07 中時
一架荷蘭皇家空軍F-16戰機1月在軍演時發射彈藥,並迎面飛去,以致彈藥擊中戰機嚴重受損,所幸機上人員安然無事。
而戰機開火自己打自己,究竟是怎麼辦到的,目前荷蘭國防安檢部門正在調查。
F-16的火神(Vulcan)20毫米機砲極限射速每分鐘可達7,200發,不過實際操作時,可選擇每分鐘發射4,000發,或是每分鐘6,000發。
阿楨
F35升級計畫遭到沉重打擊 四分之一飛控軟體有缺陷 2021-03-22 新浪軍事
據美媒《防務快報》報導,美國政府報告發現,在2027年完成F-35 Block 4 現代化目標“無法實現”。2019至2020年間,這項現代化升級的成本激增了19億美元,使總成本達到約144億美元。而軟體發展一直是成本上漲的主要問題,大約1/4的軟體在集成到戰機上後被發現有缺陷。
首射反艦導彈的F-35能否拯救美軍的反艦硬傷? 2021-03-23 新浪軍事
3月22日,美國F-35A首射了挪威的JSM反艦導彈,之前,F-35只能投擲各種無動力的制導炸彈。
F-35是一款多國聯合出資、聯合研製的戰鬥機,非常容易出現“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的情況。為了給出資國提供信心以便繼續圈錢,F-35選擇了邊研製邊列裝的發展路線。Block 4將採用新型的EOTS設備以支援更多種類的JSM、JASSM、LRASM等對面攻擊彈藥,真正實現“聯合攻擊”的承諾。
JSM是挪威NSM的空射版,使用紅外成像、GPS、地形匹配聯合制導,擁有與發射平臺的雙向資料鏈,理論上具備人在回路、A射B導等功能。
但為了用更少的燃料實現更遠的射程,JSM簡單粗暴的削減了導彈的戰鬥部僅為125公斤,低於俄S-300防空導彈48N6(150公斤)和小牛反坦克導彈(136公斤)。而其他主流反艦導彈的戰鬥部大致如下:魚叉221公斤、飛魚165公斤、C-802 190公斤、俱樂部200公斤、布拉莫斯 200公斤。
與JSM最接近的是飛魚,1982年馬島戰爭,阿根廷飛魚命中了英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的船舷,起火但對艦體損傷其實相對較小,英國是因為自身的損管故障而被迫棄艦。
相比之下,阿根廷的2架A-4攻擊機向考文垂號投擲了1枚450公斤炸彈和3枚250公斤炸彈,只有2枚250公斤炸彈成功命中並爆炸。其中一枚在水線以下的輪機艙內爆炸並破壞了防水隔壁並在20分鐘內傾覆沉沒。
在目標艦擁有足夠的損管能力時,1987年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幻影F1誤將美國史塔克號護衛艦當做油輪發射了導彈。兩枚飛魚命中左舷起大火,船長迅速下令右舷注水以將左舷破洞保持在水面以上,撲滅大火後,靠自身的動力開回了位於美國佛州軍港維修。
從上述事例來看,未來美國海軍在裝備了JSM反艦導彈之後,該導彈的最大作用可能與Kh31一類的反輻射導彈類似,只能用來削弱敵艦的反抗能力,而最終還是需要魚雷或重磅炸彈來完成最後一擊。
對於F-35來說,彈艙尺寸決定了JSM是反艦的起點,也是終點。如果要掛載戰鬥部達450公斤的LRASM,就必須放棄機體的隱身性。
阿楨
陸十四五 拚科技自立自強 2021/03/06 工商時報
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此次會議將審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草案,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成當中重點,AI、量子資訊和半導體則被列重點。雖未列出GDP增速具體目標,但要求保持合理區間,研發經費年均增長7%以上,數位經濟增加值要占GDP一成、高價值專利比例成長一倍等目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至65%、城鎮調查失業率5.5%內。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增長目標
外媒解讀李克強總理GDP “溫和”增速6%“保守”、“謹慎”,認為可能超過8%。外媒報導兩會,塞進了自己的議程。
中國經濟永遠超不過美國?美華裔學者獨排眾議做驚人預測 2021/03/05 中時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美國對華政策的未來——對拜登政府的建議》中引用華裔學者易富賢的研究,表示中國人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經濟成長也在同一年減速,不只2028年超越不了美國,反而會在2035年速低於美國。
歐日曾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由於落入老齡化陷阱,然後重新回到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國生育率1991年已低於美國,2000年比日德希葡義還低,所以,人均GDP不可能達到美國的50%。
回應
美國人均GDP6萬7千美金,為何一般人過得那麼辛苦!
那可以叫美國不要整天像瘋狗一樣亂吠中國威脅論了嗎,別整天對中國沒事亂搞什麼貿易戰科技戰宣傳戰。
本文只是多年前中國崩潰論的變種版,內容雖略有不同,但還是先畫靶再找理由,聽起來是很有理,但其實只是一種心靈毒湯自我安慰的幻想。
阿楨
中國航空發動機水準能排全球第幾?目前至少並列第4 2021/03/05 新浪
第一美國。GE和PW航發領先至少二十年。理由:F119/F135推重比10級的大推力發動機別國沒有實際服役的產品。
第二英國瘦死的駱駝,全靠一個羅羅撐著,民航RB211/Trent長期和GE9家族對抗,軍航EJ200也是推重比9級的中推。
第三俄羅斯苟延殘喘也是只瘦死的駱駝,就靠蘇聯家底度日了,新東西不多,對標F119的“產品”30還沒出來。
老四法國後勁不足。軍航就守著個8.5推重比的中推M88-2混日子。民航仗著CFM56、LEAP的底子還可在15噸級上風騷一把。
中國眼下並列第四,不過前景最看好。j20的軍航大推渦扇15一直“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渦扇10改進型也可以扛一扛。J31的推重比9以上的中推渦扇19要更神秘一些。民用航發就看C919的長江CJ1000了,而遠程寬體C929的CJ2000還在核心機試驗階段。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05/doc-ikftssaq1459818.shtml
相關新聞
印媒:殲20仍飽受發動機困擾 而印度LCA卻能用上美F404航發
回應
j20已用上了國產ws10c。而印度只能花大錢買發動機,還有臉說比中國強?
相關新聞
運20運輸疫苗2021-02-28直飛菲律賓的背後--用上了國產渦扇18一年內消滅五大詬病:數量多了;動力好了;使用不受限了; RVSM設備認證有了;加油/預警/…系列化發展有了。2023年可能安裝大涵道比渦扇20,將徹底解決國產大飛機的“心臟病”問題。
阿楨
陸試飛空警-600 曝新航母重大走向
央視證實,中製第一款固定翼預警機空警-600已2020年1月底時在西安試飛。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說,在新航母運作前,空警-600將利用陸上彈射器進行測試。
回應相關新聞
F-22 F-35匿蹤也難逃陸空警-600完成最新測試
別說空警-600只是美鷹眼複製品 將成陸航母戰力倍增器
F-35戰機專案失敗 美空軍終於認了 2021/02/24 中時
《富比士》(Forbes)雜誌23指出,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說,,要研發價格可負擔的4.5代/5-代輕型戰機,以取代冷戰時期的數以百計老舊F-16戰機,好取代身價昂貴又不可靠的F-22隱形戰機搭檔F-35。歷經超過20年的研發後,隨著空軍和洛馬不斷將愈來愈多新技術往新戰機上堆,這所謂的輕型替代戰機卻變得愈來愈重,也愈來愈昂貴。
而布朗的這番話無異承認,F-35專案已失敗。按照1990年代的構想,這專案該打造數以千計戰機,以汰換空軍,海軍和陸戰隊幾乎所有的戰術戰機。其中單是空軍就需要近1,800架F-35,以汰換老舊的F-16和A-10攻擊機,以和180架雙發F-22進行高低搭配。
F-35除了為空軍開發F-35A戰機,為海軍陸戰隊研製了能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也為海軍打造了F-35C戰機。而這複雜性推升了成本,繼而造成延遲,為設計增添更多複雜性,連帶再推升成本,結果惡性循環就這樣不斷下去。
相關新聞
美軍所有軍種都把"雞蛋放在這個籃子裡" 結果失敗了
大錯特錯!澳坦承不該倉促買F-35
毛病多了!F35非就醫不可
回應
新研發的戰機,得開發新生產線,訓練新技術工人,跟臺灣買有既成生產線生產模具生產軟體跟生產工人的F16 V相比,實在太便宜了,哪裡貴了?
f35專案失敗,不是f35失敗,是便宜機搞成高價機才失敗。
美開始改造售臺灣M1A2T坦克 火力更弱了防護更差了 2021/02/24 觀察者網
美國通用公司獲得了價值1658萬2968美元的M1A2T合同,預計在202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臺灣之前消息稱,將花費20億美元採購M1A2TM1A2T坦克總計108輛。
觀網軍事觀察員認為美國對台軍售的M1A2T坦克是由此前售往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的型號改裝而來也就意味著臺灣買到的,在裝甲防護上相比美軍自用型號搭載的貧鈾裝甲有所不足。
同時,出售給臺灣的KEW-A1型穿甲彈是一種比較落後的彈種,而美國在2019年對埃及出售M1A2的則是最新改型KEW-A3。
回應
20億買100輛坦克?我的天灣灣真的是提款機
阿楨
普惠F135引擎修復不易 已影響F-35戰機出勤率 2021/02/14 中時
美國空軍發布了2021年,F-35示範飛行表演的場次表,外界卻發現飛行時時與表演科目都有削減,對此一名美國國防官員坦承,現在美國空軍的F-35聯合打擊戰機面臨著出勤率下降的問題,而核心原因在引擎,原來F-35的普惠F135面臨修復時間過長、新毛病接踵而至的麻煩,這個情況可能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改善。
防衛新聞報導, F135引擎的問題是雙重的。首先,F135重型維修中心,無法照原訂計劃的修理速度,來處理待修的引擎。其次, F135引擎葉片的表面抗磨抗熱塗層,有過早損耗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維修工作。如果無法解決F135修復時間過長的問題,到2022年,約有5-10%的F-35沒引擎可安裝。
為了解決堆積的維修工作,美國空軍正在培訓第2個F135引擎維修中心,應可在今年6月啟用。同時普惠公司也將會再修改與生產新版本的引擎葉片,能夠更耐用。
阿楨
軍事財政學:為何美國空軍選F-15EX 2021/02/11 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
波音公司在2021/02/09完成了首架F-15EX的試飛,儘管F-15已服役45年,但是美國空軍卻將會再次採購它,這引起了各種討論,最大的問題就是:加購F-35不是更好?為何買這種不匿蹤的4代戰機?
一種解釋是:因為F-15EX的成本較低。
這引起批評F-15EX立論者更大的不滿,就報價來看,F-15EX達到8770萬美元,而現在的F-35僅7790萬,所以F-15EX反而更貴,而且還沒有匿蹤能力。
但是, F-35的操作壽命(飛行到需要進廠大修的時間)為8,000小時,而F-15EX則是20,000小時。像是F-35這種高性能5代機,每小時操作成本高達44,000美元,而F-15EX為29,000美元。
從根本上講,2型戰機是為不同任務而製造的, F-22是F-15的接班人,但是因為各種原因,F-22僅交付了186架,使得有200多架的F-15C超時服役。在F-22重開生產線無望之後,F-15EX成了僅存的方案。
回應
總歸一句,美國沒有那麼多錢好浪費了。
相關新聞
印度要買F15EX對抗中國? 印媒:毫無意義將成印軍噩夢
綜上所述,“陣風”和F/A18E/F是印度空軍MMRCA 2.0項目中兩個最有利的競爭對手,而採購波音F-15EX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回應
這麼貴買來不心疼錢包嗎
多買點,買少了不夠摔的
阿楨
大陸渦扇13引擎生產線就緒 可成為殲31心臟 2021/02/10 中時
防衛世界報導,中國航空 (AVIC)旗下動力部門,表示中口徑引擎的生產線,已通過了驗收工作。
代號「泰山」的渦扇13(WS-13),總長4.14公尺、最大外直徑1.02公尺,單重1135公斤,最大推力86.37千牛頓(kN),也就是19,416.74 磅力(lb)、8,807公斤力(kgf).
做個比對,通用動力F404的最大推力78.7千牛頓,F414的最大推力是97.9千牛頓,勞斯萊斯EJ2000最大推力90千牛頓,賽峰M88最大推力75千牛頓,克裡莫夫RD93最大推力81.3 千牛頓。
渦扇13可能在中巴合作的JF-17 (中稱FC-1梟龍)和殲-31匿蹤戰機身上,有傳言認為,FC-31將會是大陸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因為它在尺寸上較殲20更為合適。
相關新聞
殲31戰鬥機,將更換新型渦扇19發動機,最大推力可達11噸
阿楨
F-35被曝仍存在871個缺陷 相比去年只減少了2個
彭博社2021-01-13報導,五角大樓測試辦公室表示,美國以及其8個盟國正在使用的F-35戰鬥機目前仍存在871個軟硬體缺陷,這些缺陷可能會影響該戰機的戰備、執行任務或維護能力。
戰力大爆發 陸首曝雙座殲-20戰機 2021/01/13 中時
據《環球時報》報導,除了雙座版殲-20外,還有安裝陸製引擎的殲-20。
單座戰機通常比較小,比較快,並十分敏捷,往往用在短程攔截,護航,還有空對空作戰上。
雙座戰機較重,通常不只用來進行較長程的空對空,還有空對地等多用途作戰上。在雙人協力下,可以執行更複雜的任務,如指揮無人僚機,或是戰略轟炸等。殲-20估計至少有50架。
相關新聞
美媒:殲20戰機年產量或達48架 還將有兩款新改型
1架43億 195架美F-22摔剩185架 2020/05/16 中時
看彈艙瞧門道 陸殲-20與美F-22比一比 2018/11/14 中時
F-22前機身較短,並採用了傳統設計的尖脊(Caret)進氣口,因此進氣道可以在進口初始段,就進行水準和垂直方向偏轉,好為側彈艙和機腹主彈艙騰出空間。
相對的,殲-20前機身較長,加上採用無邊界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設計,而其進氣道內側的三維鼓包要深入到進氣道內,因此側彈艙和機腹主彈艙位置只能向後延長。不過,這也有個好處,那就是殲-20的內置彈艙更接近機身氣動中心,在內置彈艙掛載的彈藥發射後,重心變化對機身穩定的影響較小。此外,殲-20的機腹主彈艙長度也略大於F-22。
殲-20可以看到採用了與F-22相同的6個預設掛點,而且現有4枚中遠距攔射空對空飛彈之間的間距也比較大。而這也證明瞭殲20同樣能掛載6枚中遠距攔射空對空飛彈,並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加以調整。
阿楨
雷達屏障能否讓蘇-57成為真正四代機? 2020.12.31
蘇-57一直因為隱身缺陷受到吐槽,除俄之外沒人認為是一款四代機,原因在蘇-57採用了蘇-27的寬間距雙發的直通進氣道,敵機的火控雷達可從發動機葉片反射的雷達回波中分辨目標飛機的型號甚至子型號,而這一技術並不高端,在F-15C/D採用的APG-70脈衝多普勒雷達上已經是標配。
因此在俄最新視頻,看到了進氣道內導流吸波環的雷達屏障,相對於使用真正S形進氣道的隱身飛機而言,充其量只能是比裸奔狀態稍微好上一點。實際上類似的技術在F-22和F-35上也有使用,不過卻是用在尾噴管上以降低尾部的RCS。
蘇-57還在進氣道前部設置了可調斜板。在低速情況下,可調斜板收起,而在超音速情況下,可調斜板放下,可起到為氣流減速的效果,也可以起遮擋作用。
設計一款成熟的隱身戰機,離不開技術上的長期探索和積澱。在設計出F-22和F-35之前,美國就已經研製過“默藍”和“擁藍”兩種隱身試驗機。而中國雖然曾經在航空技術上遠遠落後於俄羅斯,但在隱身技術方面也很早就展開了探索,利用殲-7的機體改裝過一架隱身試驗機。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c/slide_8_91486_90785.html
阿楨
校場答疑:我國是否有必要為殲-20研發硬管加油技術 2020.12.21
理論上硬管的輸油效率上限確實比軟管高得多,按照美軍自己的說法,硬管的輸油效率上限高達6,000磅每分鐘,而軟管只有1500~2000磅每分鐘。但問題在於——戰鬥機沒有那麼高的受油效率,美軍現役的戰鬥機的受油效率在1000~3000磅每分鐘之間(受油管路佈置受飛機體型的影響較大)。用硬管給戰鬥機加油,基本相當於把USB2.0的U盤插在了USB 3.2的插槽上,並不能完全發揮出硬管加油的效率優勢。再考慮到軟管可以兩路甚至三路同時加油,而硬管只能一路。給戰鬥機加油的總效率,可能還是軟管比較高。
真正能完全發揮出硬管加油的效率優勢的其實是B-52、B-2、B-1B這種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飛機體型確實夠大,受油管路的設計允許其以較快的速度進行加油。此外這種大型飛機也不太可能雙機同時軟管加油,甚至加油機加完一架轟炸機可能就沒有其他加油任務了。這時候硬管的效率優勢就非常明顯了。因此,就算我國未來要發展硬管加受油技術,那也不是給殲-20準備的,而是給轟-XX、空警-XXX準備的(雖然也不是特別有必要)。
至於空軍的戰術飛機,個人認為應該與海軍飛機在加受油方式上保持一致。海軍航空兵受航母承載能力所限,往往不能配備大型的加油機。因此,美國海軍大部分空中加油行動的加油機,其實都是空軍的加油機。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空軍幾乎不用軟管,但空軍加油機都有軟管加油能力的原因。美國形成這套體系有很深刻的歷史原因,但對於沒有這些包袱的我們來說,沒必要把美軍踩過的坑再踩一遍。
阿楨
殲20新照曝光已裝航炮? 2020-12-11 新浪軍事
四代機是否應該裝航炮?
正方人認為四代機不一定不會遭遇空中格鬥,反方則會舉出美軍JSF計畫(F-35B/C無內置航炮加了一個航炮吊艙)為例。
航炮的性能角度
首先,目前戰鬥機的航空機炮應用場景只有一個:空戰。
在四代機空戰雙方同時具備低可探測性能後,主要的攻擊手段效率未知的情況下,能保留一門航空機關炮作為兜底當然是好的。
F-22是一種單純的空戰機型,而F-35B/C定位是“聯合攻擊戰鬥機”,在它裝航炮與不裝航炮的取捨之間,多存在定位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
而俄羅斯的蘇-57的主要職責與F-22相當,故裝了GSh-30型航空機關炮。
從殲-20定位偏向於制空,裝備航空機關炮,應是自然而然的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11/doc-iiznctke5927718.shtml
阿楨
不過,給雷達罩換顏色並不是簡單,雷達罩顏色由最外層的抗靜電塗層決定,這層塗層被要求在具有很好透波性的同時還能將飛行中積累的靜電傳導到機身釋放。我國殲-10A、殲-11B、殲-8II、飛豹等戰機採用的雷達罩就是黑色,是因為採用了成熟的石墨導電抗靜電塗層,兼具抗靜電和透波性能。而當時灰色國產抗靜電塗層可能還沒有成熟,會影響戰機雷達的透波。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最終攻克雷達罩灰色抗靜電塗層難關,並將其首先應用在梟龍機上,隨後在殲-10B/C、殲-16、殲-20上大規模推廣,最終應用在殲-11B的塗裝低視化改進上。
殲16戰機右側進氣道下方為何多出一個奇特長方體 2020-11-25新浪軍事
軍迷們研判是一種新型前視紅外導航吊艙,將助力殲-16的全天候低空突防作戰。
在導航吊艙輔助下的低空突防的概念興起於海灣戰爭之前,當時美國空軍專門裝備增強夜間和全天候作戰能力的F-15E以及F-16C/D的最大改進就是能在進氣道兩側或下方掛載“夜間紅外低空導航和瞄準吊艙”(LANTIRN)。“藍盾”由AAQ-14瞄準吊艙和AAQ-13導航吊艙組成,AAQ-13由K波段地形跟蹤雷達和前視紅外感測器兩部分組成,與載機的飛控電腦連接了實現自動超低空地形跟蹤飛行(TFR),最低飛行高度低至30米。
殲-16的前視紅外導航吊艙與AAQ-13的紅外部分一致,之所以取消地形跟蹤雷達,是因為殲-16的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集成了自動超低空地形跟蹤飛行功能。視紅外吊艙產生的即時紅外圖像會被顯示在殲-16的衍射平顯中,讓殲-16飛行員在夜航中完全無需佩戴累贅的夜視鏡。
紅外吊艙被掛載於殲-16視野最好的進氣道下方掛架,實現一個掛點同時掛載導航與瞄準吊艙。加上機鼻的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IRST),殲-16就成為了全球除五代機外光電探測手段最豐富的戰鬥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1-25/doc-iiznctke3161451.shtml
阿楨
殲20銀光閃閃像二代機?原來這種機身暗藏特殊目的2020-11-25新浪軍事
我國殲-20隱身戰鬥機在2016年珠海航展身披正式塗裝公開亮相時,其銀光閃閃的機身表面的就分外引人意,當時許多人也許產生了這個疑問:這都2016年了,殲20第五代隱身戰機的塗裝為什麼還看起來還像是二代機的“銀燕”?其實是紅外隱身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美國F-22和F-35和殲-20一樣閃現金屬光澤,,其隱身塗層由三部分組成,最底下一層是用於消除蒙皮鉚釘和接縫的填料層,讓整個機身表面光滑連續,避免因接縫和鉚釘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中間一層是導電雷達吸波塗層,用於吸收削弱照射在機身表面的雷達波,配合戰鬥機的隱身外形獲得完整雷達隱身能力。
最外面一層是紅外面漆,用於抑制戰鬥機的紅外輻射。一般來說紅外面漆是耐磨耐候性較好的聚氨酯基漆加各種添加成分組成,塗料中摻入的大量5-500μm直徑的玻璃微球能有效降低特定波長的紅外輻射,同時也形成了隱身戰鬥機外表的強烈金屬光澤。F-35的紅外圖像表明,早使用了紅外面漆後,該機的中波紅外輻射明顯降低,而多數紅外感測器就工作在這個波長。
除紅外面漆之外,殲-20國產WS-10發動機上的鋸齒尾噴管,尾噴管魚鱗片上的黑色特殊塗層,以及使用全動垂尾和腹鰭對尾噴管兩側進行遮蔽的設計,都無不顯示出該機對紅外隱身的重視程度。
殲11B"黑頭"換"白頭"背後有如此多講究 性能堪比殲16 2020-11-25新浪軍事
可能與我國空軍頒佈的《空軍飛機塗裝及標識噴塗規定》有關。這個最新版的塗裝規定首次將“低可視”列為戰機塗裝設計原則之一,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殲-10B/C、殲-16、殲-20、運-20等型號紛紛改用能縮短目視識別距離的低視化塗裝,充分顯示“塗裝也是戰鬥力”這個道理。
現代空戰實踐早已證明在視距內格鬥中,戰鬥機塗裝中的黑色會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因為在任何光照條件和角度下都會與天空和地面背景形成最大反差。F-16最初依照二代機傳統採用了黑色雷達罩,但在空戰訓練中被發現在迎頭很遠距離上就能目視發現,因為黑色雷達罩使該機看起來就像是白紙上的小黑點,所以F-16後續批次改用了灰色雷達罩。
阿楨
陸殲20首次對接運20空中加油照曝光 航程號稱可達關島 2020/11/13 中時
美國大選接近落幕之際,中美關係仍續緊張,許多人關切川普總統可能任期最後70天採取瘋狂舉措挑動美中之間的軍事危機。近日網路上傳出殲-20隱形戰機與新型運-20空中加油機首次進行空中對接加油操演的圖片,引發網上高度關注,陸媒並分析稱,經空中加油而加大航程的殲-20戰機,其作戰半徑將會增加,由原有的1700公里增加至2500公里,可對關島等第2島鏈美軍基地執行專門的打擊任務,阻斷美軍援台「空中走廊」。
報導說,現有轟油-6加油機先天限制載油量過小,難以滿足現有需求。而運-20加油機採用了先進的模組化機身加油單元(FRU)設計,有效提高空中加油時的燃油流量。此外,運-20加油機設計上加強模組化功能,以便需要時能將運-20運輸機在短時間裡改裝成加油機或是反向改裝。
阿楨
韓國總裝的下代戰機離隱身戰機還有差距 2020-10-16 兵工科技
韓國國防採購計畫管理局9月3日宣佈,KF-X“韓國未來戰鬥機”的首架原型機將比原計畫提前7個月總裝,不過也表示,預計明年下線、2022年首飛的這架原型機,還只是使用機腹半埋掛架的Block1型,要發展到Block3型才能成為擁有內置彈艙的第5代隱身戰鬥機。
KF-X專案,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金泳三政府提出來的要在2008年裝備,由洛馬公司總設計,臺灣ID設計團隊負責落實細節,在軍用航空工業方面幾乎是零基礎的韓國,結果當然是進行不下去。
韓宣稱KF-X最終的技術狀態如下:擁有機腹內置彈艙,機長16.9米,翼展11.2米,機高4.7米,空重11.8噸,內油5.44噸,起飛重25.4噸,武器載荷7.7噸,2台通用電氣F414-GE-400K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9979千克,最高時速1.8馬赫,空戰推重比1.293,最大航程2900千米,最大作戰半徑1293千米。
不過Block1機腹下將設置4個半埋掛架,要到Block3型,才擁有機腹內置彈艙。
缺乏大型複合材料進氣道一體化加工技術的韓國,在Block1原型機上仍採用傳統的鋁合金蒙皮鉚接結構。機身隔框竟然是由鋁合金板材銑削而成,而非鈦合金鍛件一體衝壓成型,這也造成了Block1空重超標。
此外, KF-X將從美國引進25項關鍵技術,其中包括將F-35的航電系統完整移植到KF-X上。但是,美卻否決了F-35的AN/APG-81相控陣雷達、AAQ-37分散式孔徑系統 (DAS)、AAQ-40光電瞄準系統(EOTS)和電子干擾機這4項關鍵技術轉讓。美不想KF-X太過順利,以免對自家F-35的外銷構成威脅。所以,雄心勃勃的KF-X前途未卜。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6/doc-iiznezxr6288358.shtml
日媒:日本新一代戰機F-3研發面臨技術和成本困難
《日本時報》網站2020-05-10報導,日本的F-2戰機因美國在研發中處於主導地位,在升級和維護上面臨困難。基於這一經驗,防衛省生產F-3時在日本國內製造核心零部件,包括至關重要的系統、引擎和雷達。
不過,日本對於某些零部件,美國的技術是唯一的選擇,包括戰術資料鏈。其他擔憂包括在兩國就駐日美軍的費用進行雙邊談判之際,美國會強硬地向日本推銷美國的武器。
因此,在戰機所需的技術選擇明確之前,無法確定下一代戰機的設計。
據稱F-3每架成本超過200億日元(1.86億美元),防衛省希望在2035年部署F-3,為了試圖削減成本,正在與英國新一代戰機進行技術合作的談判。
阿楨
殲20進駐浙江衢州 攜這款導彈可對台執行斬首行動 2020-09-26 新浪軍事
日前臺媒驚呼解放軍殲-20進駐浙江衢州機場,稱該機場距臺北僅500公里,殲-20以時速2000公里巡航,7至8分鐘即可攻擊臺北部上空戰機,15至20分鐘就能飛抵臺灣上空轟炸。
PL-15空對空導彈射程可達200公里,在海峽西岸大陸上空即可構成對台島北部上空台軍戰機的攻擊態勢。
殲-20是空優型戰機,空對地打擊主要由殲-16等戰機完成,但對地打擊能力一點也不弱,不是說必須抵達目標上空才能執行轟炸任務。目前已經專為殲-20研製成功了一款小型空對地導彈TL-20,該型空對地導彈採取了抗干擾的北斗加慣性的複合制導方式,常規情況下射程可達85公里。TL-20空對地導彈長度僅有1.8米,而殲-20的彈倉長度4米、寬度2米,足以容納12枚TL-20空對地導彈。且該型導彈是智慧型空地彈藥,其目標識別能力能辨出履帶式裝甲車輛和輪式裝甲車輛,執行斬首行動有獨門絕技。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26/doc-iivhuipp6583852.shtml
回應相關新聞
目標列裝500架!陸殲20可全疆域作戰
阿楨
17:0 陸殲-20模擬空戰磨刀 火速碾壓4代機
據《解放軍報》和觀察者網2020-09-14報導,隸屬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的航空兵作戰旅去年率先換裝殲-20戰機,在近日舉行的模擬對抗演習中,以17:0的比數,一舉擊落17架「敵機」。
《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美國空軍曾出動5代戰機F-22和F-35,在與4代機的模擬空戰,還有演習對抗中,獲得100多比1,以及數十比1,來對付殲-20雙機編隊,並採用多方向多批次突擊的戰法。
分析說,這顯示殲-20利用在隱形,資訊化和機動性等壓倒性優勢,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一兩次攻擊,就能輕鬆解決4代機的機海戰術。
以往在中方空軍「金頭盔」自由空戰競賽中,雙方4代機飛行員經常需要長時間進行多輪激烈對抗,才能擊落對手。然而,殲-20卻只需要極短的時間,就能擊落4代機。
相關新聞
部署對台一線 陸作戰旅殲-20首曝光
印度飆風悍對陸殲-20 中印邊境緊張對峙空中爭鋒
目標列裝500架!陸殲20可全疆域作戰
阿楨
殲20 vs 陣風誰贏?印媒:陣風實戰經驗多 流星導彈更強 2020/09/09 中時
印媒《歐亞時報》說,法國陣風是4.5代戰機,儘管不像美國F-35那樣的隱形飛機,但陣風在近距離格鬥中具有比F-35更高的機動性,它配備有一款程為120-160公里的流星導彈。陣風有過大量實戰行動,而殲-20隱形戰鬥機沒有。
回應
四代機要挑戰五代機,想贏很難!
跟台灣好像,精神勝利法,f16去消滅殲20,什麼流星飛彈,老共的劈靂15射程200公里,連巴基斯坦都買了,光靠那5架法國飛機,很像是在送人頭!
阿楨
國防部「109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共軍通資電戰 已具癱瘓我作戰體系能力
報告指出,共軍通資電作戰能力,除可運用各主戰飛機攜掛精確導引武器對台灣突擊,也能輔以無人載具配合各型電戰機進行電子戰軟、硬殺,以提高中國東南沿海的實戰能力,現階段已初步具備癱瘓台灣防空、制海及反製作戰體系,並有效奪取並保持戰場控制權、阻斷台海通道,對台灣威脅巨大。中國持續部署具有影像偵照與電子偵蒐能力的衛星,並透過台灣周邊的作戰艦、科研船、無人機、偵察機、情報船等陸海空手段擴大情蒐,完整掌握台灣軍事動態及完備戰場情報整備與經營。
報告指出,中共新一代主力戰、轟機已逾1000架,戰時搭配輔戰機種協同作戰,可獲取周邊空優,並支援地面及海上作戰,其中殲20機已列裝東部戰區,以強化應對東、黃海空中戰力。轟6作戰半徑3000公里,搭配鷹擊100射程1500公里,打擊範圍已突穿第二島鏈,可有效突擊美軍關島基地及支援打擊美航母戰鬥群,以達區域拒止、抗擊外軍之目的。
回應
所以加3000億軍購冤大頭,加購資通電相關產品1000億?
瘦肉精和瘋牛病換美國軍火商武器傾銷。
國防部替馬英九的「首戰即終戰」背書?
相關新聞
綠砲轟馬英九的「首戰即終戰」
陸防空系統 千公里找到美F-22/F-35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20-08-27報導,隨著中國防空飛彈系統不斷升級更新,很快就會讓美國F-22和F-35等隱形戰機變得毫無用處。
為了軍售,美國連“盟友”都坑,不買就制裁……2020-08-31 央視軍事
日美合造F-2戰機:美不僅沒對日公開技術機密,還汲取日本的獨家技術。
以色列迫接收品質缺陷的KC-46加油機。
韓國斥鉅資買來雷達常報錯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烏克蘭買到二手劣質的“悍馬”裝甲車/過期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美要求土耳其棄購俄S-400防空導彈,否則踢出F-35項目/進行經濟制裁.
阿楨
殲20B戰機開始量產 我軍網路中心戰將增添新節點 2020-08-25 兵工科技
網路中心戰概念最早由美軍提出並實施,通用資料鏈系統、協同作戰系統、MQ-4C無人偵察機、無人水面艇、瀕海戰鬥艦、F-35隱身戰鬥機等,進一步增強了網路中心戰的作戰節點,大大提高了部隊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率。
我國雖沒“網路中心戰”說法,但大力推進的“資訊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同樣有偵查、通信、指揮、作戰等平臺以及配套的感測器節點。
為此,我們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研製發展了諸如北斗導航衛星系統、055型驅逐艦、殲-20、殲-16戰鬥機、翔龍無人機、空警-500預警機、運-9電子偵察機等裝備。
首先,殲-20可以利用其優秀的態勢感知能力,與體系內的其它偵察平臺實施聯合偵察行動,然後利用其超音速巡航和隱身優勢,使用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對關鍵目標進行“刺殺”,破壞對方的作戰體系。
其次,殲-20還可以利用其強大的火控雷達和資料傳輸系統,充當空中小預警指揮機,像殲-16這樣的“炸彈卡車”,可掛載大型、重型武器的轟-6N等,都將在殲-20的指揮下,實現最佳的作戰效能。
俄羅斯版“忠誠僚機”無人機曝光 被指山寨美國產品
據“防務博客”網站2020-08-25報導,在莫斯科附近的愛國者公園舉行的“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展示了最新型的隱身無人概念模型機“雷鳴”重7噸,有效載荷500公斤,能與蘇-35/57並肩戰鬥,還擁有自主作戰的“蜂群”模式。但有分析表示,“雷鳴”是美國XQ-58A“女武神”的山寨品。XQ-58A是高亞音速無人機,是“忠誠僚機”計畫的一部分。XQ-58A的主要用途是在未來空戰中擔任有人戰機的先鋒與保護者的角色。
回應
高亞音速僚機怎麼跟上超巡的長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8-25/doc-iivhvpwy2996428.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殲20戰機部署新疆後 印度或引進蘇57與其對抗
回應
買蘇-57? SU-57的隱身設計多麼粗糙不是五代機,俄都沒用!
阿楨
殲20升力係數世界第一 氣動佈局先進程度超乎想像 2020-08-24 兵工科技
2020年7月15日,第21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殲20“升力體邊條翼鴨式佈局”榮獲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金獎。
殲20採用了基於渦流控制技術的升力體機身、鴨翼、邊條、機翼、後機身邊條、外傾雙腹鰭和外傾全動雙垂尾的一體化非常規氣動佈局,其控制和受控渦流至少包含機頭鰭角渦流、進氣道鰭角渦流、鴨翼渦流、邊條渦流和機翼前緣渦襟翼渦流等——複雜多渦系的互相耦合,若設計水準高,控制得當,將產生巨大的升力收益和減阻效果(顯著超過使用升力體機身、邊條翼、鴨翼三者中一種或兩種時)!其升力係數不小於2.1-2.2,世界第一。而在同等設計水準時,鴨式佈局的阻力係數比常規佈局小10%左右,同時殲20機身長細比較大,截面積較小,也利於減阻。常規佈局的F22公開升力係數為約1.7,超聲速巡航零升阻力係數約0.035,殲20的升力、阻力係數明顯優於F22。
殲-20空重15-16噸為何這麼輕
因殲20研製年代較晚,可利用新建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級模鍛壓機,還大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液態金屬(特別是鈦合金等材料)電磁約束成形技術,金屬超塑成形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等。
行家看飛行表演,殲-20的表現要比F-22更好
殲20通常會連續進行三次小半徑穩定盤旋,半徑逐次減小,第三次約150米,4秒完成半圈180度盤旋,飛行速度0.35馬赫120米/秒,超載近9.5g:遠超暫態盤旋角速度勉強達30度左右的三代、三代半飛機。F22借助推力向量也可完成,但會明顯地掉高度、掉速度。
殲20還在機動過程中,進行了多次主、側彈倉的同時開、閉,展示了中遠端的PL15和中近程的PL10空空導彈。此時,該機的速度、高度基本不變。而在F22會有明顯的高度和速度損失。
殲20表演結束時,均拉70度以上迎角高速爬升,其平均爬升率超過500米/秒,F22最大爬升率在300-400米/秒,其常規佈局大迎角升阻特性不夠好,僅靠發動機增速不夠。
回應
相對於啟動外形,我更看重殲20的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DAR),比F35和F22的有源相控陣(AESA)還要先進半代,空警500在2014年是世界首款DAR飛機,055大驅也是世界首款DAR戰艦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8-24/doc-iivhuipp0347548.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軍事觀察》F22多項能力不及殲20:包括可以使用雷達制導的遠端空對空導彈、頭盔顯示器、更新的電腦、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和許多其他速度/機動性關鍵功能。
阿楨
臺灣F-16V匹敵殲-20? 軍事專家:誇大其詞,缺乏基本常識 2020-08-18 環球時報
據美國之音等外媒網站17日報導,臺灣正式簽訂採購合約,向美國購買66架最新型的F-16V戰機,預計2026年交付完成。島內媒體圍繞F-16V的戰力展開了大肆炒作,但也有專家認為言過其實,F-16V對台軍的戰力提升幫助並不大。
島內親綠媒體三立稱,這批F-16V航電與戰鬥能力都足以跟大陸殲-20抗衡。他們的理由是,F-16V的相控陣雷達跟F-35是同一款,是宙斯盾系統的相控陣雷達縮小版,能在空中多方鎖定隱形戰機,如果以纏鬥來說,F-16V不會屈居(殲-20)下風。
台媒稱,F-16V不僅能搭配AIM-120空對空導彈、本身又能掛載“魚叉”反艦導彈,新款美國版的萬箭彈飛行距離可達130公里,能攻擊大陸沿海駐軍。
一位元大陸軍事專家表示,部分臺媒在“台獨”勢力的驅使下,對台軍購買的美制武器裝備性能,歷來有誇大其詞的習慣。比如,AN/APG-83雷達是美軍AN/APG-80雷達的簡化版,和美軍F-35的雷達性能有很大差距。
F-16V作為傳統四代機,並不具備隱形戰機性能,從綜合性能看,F-16V連解放軍已經列裝的殲-10C都比不了,更不用說具有代差優勢的隱形戰機殲-20了。同殲-20進行空中抗衡時,F-16V的雷達反射特徵明顯,必然淪為被對手首先發現的目標。實戰中,F-16V根本沒有與五代機近身纏鬥的機會。
台軍這次獲得的美制機載武器,並沒有什麼突破性提高。無論是“魚叉”,還是攻擊彈藥,射程都相對有限,無法實現防空火力圈外打擊。而解放軍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牢牢掌握了台海制空權,F-16V在戰時只有兩種命運——要麼被摧毀在地面上,要麼一起飛就會被發現、鎖定、擊落。
相關新聞
新台幣2472億特別預算66架F16V戰機6年完成 美專家:80億美元政治意義大於軍事
外媒:殲20已部署新疆和田機場 距印度邊境300公里
阿楨
美要用新戰術突襲南海島礁?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20-08-18 兵工科技
美軍近年來頻繁在西太平洋進行奪島演習,尤其是屢次拉上日韓等盟友一起上陣,針對中國的目的十分明確。
首先,奪取島上機場。美海軍陸戰隊一個連隊搭乘MV-22旋翼機,從600英里之外發起一場“超地平線登陸突襲”,成功奪取島上機場。其次,奪取制空權。美軍通過空投在機場建立起補給點,隨後海軍陸戰隊的F-35B隱形戰機進駐機場,進而奪取島嶼周邊的制空權。
最後,催毀海上和陸地目標。在取得制空權之後,利用C-130運輸機快速部署“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到島上,然後憑藉射程優勢足以摧毀海上和陸地目標。成功清掃周圍敵方勢力、奪取該島後,美軍又以此為基地,對900英里外的另一個目標島嶼發動新的遠端奔襲。
從美軍奪島演習的細節看,與此前我們印象中,航母兩栖登陸艦等“萬船齊發”的大型登陸戰相比,美軍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美軍奪島作戰的頭號任務已經不是全面佔領,而是奪取局部海空控制權。
這種奪島戰術,跟美軍二戰中著名的“蛙跳戰術”相比已經是大相徑庭。主要是美國的作戰手段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
這種戰術針對的目標也很明確,並非是敵方重兵把守的港口要塞,而是在奪取南海“人工島”這類中低強度登陸作戰中應用。
美國奪島演練體現出的新動向,值得我們關注。但美軍的這種戰術想在中國南海奏效,結局將是徒勞的,正如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埃裡克•佩德森警告的那樣,中國近海防禦能力發生質的變化,從整體態勢感知到“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能力都有顯著提高,而且中國在西沙、南沙群島的國防建設已達到“大島要塞化,小島陣地化”程度,構成綿密的“海上長城”。因此,像憑藉小股力量突襲奪島,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回應
美帝膨脹了,估計想上演另一個“豬灣事件”!
相關新聞
新台幣2472億特別預算66架F16V戰機6年完成 美專家:80億美元政治意義大於軍事
外媒:殲20已部署新疆和田機場 距印度邊境300公里
阿楨
美國批准日本105架F35採購計畫 合同價值230億美元 2020-07-17 新浪軍事
據《防務世界》報導,美國近日批准了日本購買105架F-35的計畫,包括63架F-35A常規起降飛機和42架F-35短距起降型,價值約230億美元。
武器交易中還包括:110台普惠F135發動機、相關的電子戰和通信系統、自主後勤資訊系統、訓練裝備、紅外照明彈、基於性能的後勤包、軟體集成、備件和維修零件以及其他支援。
美對日F35超級軍售“一箭雙雕”?日本也有自身考量 2020-07-17 海外網
隨著美國批准向日本提供105架F-35,日本將一舉成為F-35的最大海外用戶。專家表示,此舉將使日本“出雲”級直升機航母變身為戰力可觀的輕型航母。這不僅將進一步夯實美日同盟軍事關係,也將成為美國牽制中俄海軍的得力棋子,可謂“一箭雙雕”
有F-35還不滿足?日本宣佈2031年生產自研隱身戰鬥機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 2020-07-10報導,日本日前宣佈將研製世界領先的隱身戰鬥機,可能是一款向量推力噴口雙發動機、內置武器倉的戰鬥機,並在未來十年內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主力戰機,取代近100架仿製美國F-16的日本F-2戰鬥機。
日本2020財年國防預算為這個被稱為F-X的新戰鬥機研製項目撥款超過2.61億美元,其中包括資金用於研製與這款戰鬥機協同配合的無人機。
回應
1架4億美元的新心神?
阿楨
每月4架 殲-20B量產拚逾百架 2020/07/16 旺報
俄媒報導殲-20A只生產50架左右,安裝有向量噴嘴的殲-20B將生產100至200架。中航工業估計每月可生產4架殲-20B。
相關新聞
俄蘇57換裝新向量推力發動機 別號「超級蘇愷」2022測試 2020/07/16 中時
俄媒披露蘇57因測試機載控制系統失靈而墜毀 2019/12/25 中時
俄5代隱形戰機蘇-57 為何連印度都嫌棄?蘇-57在隱身和發動機電子組件上不足。
俄米格蘇愷2公司將聯合開發第6代戰機 與美歐展開競爭
陸欲買12架蘇-57 抗衡美亞太F-35
回應
5代蘇-57連印度都不要,中國更不可能買, 6代?
莫斯科為了出口的行銷手法,蘇-57並不是俄真想要的隱形戰機。
阿楨
增推1噸的"梟龍之心" 還能是"窮人版隱身戰機"的選擇
據aviaport.ru網站2020-07-08報導,由克裡莫夫研發的RD-33渦扇發動機最新改進型RD-93MA,將在年底完成測試。
相比梟龍使用的RD-93,梟龍3的RD-93MA把最大加力推力從81.4千牛提升到了91.2千牛(約9.3噸)。當然,這並不是RD-33家族第一次達到這個指標,早在2001年的米格-29OVT上的RD-133最大加力推力就與之完全一致,難免要在壽命等方面有所犧牲。
RD-33並沒有像AL-31F系列那樣產生脫胎換骨的大改型,不過米格-29K/KUB的RD-33MK通過結構優化設計,採用先進複材冷卻葉片等技術後,在最大加力推力增加到86.3千牛的同時,總壽命從2000小時增加到4000小時。
相關新聞
外媒:俄已按中國要求升級RD93航發 將裝備梟龍3戰機
回應
又是發動機,發動機就快趕上國足了。
殲-31鶻鷹艦載機新心臟 渦扇WS -19黃山發動機曝光 2018/10/21 旺報
目前正參與瀋陽飛機工業第五代戰機研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殲-15總設計師孫聰近日前往中國航發貴陽所調研,和相關人員討論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的研發。
目前FC-31使用是RD-33MK,後來雖換裝從RD-33改良自製渦扇-13但推重比僅9推力僅10噸。而渦扇-19推重比達11,推力如能達12噸,相比美國F-35的F-135單發21噸推力33噸最大起飛重量,24噸推力至少35噸的起飛重量,可讓FC-31達到1500公里作戰半徑,就算攜帶4枚反艦飛彈和6枚空對空飛彈,仍有800公里作戰半徑,再配合射程達到400公里的反艦飛彈,FC-31的打擊範圍能達到1200公里左右,足以保證航母優勢。
2021年首飛!陸快馬加鞭研製新一代航母艦載機 2020/07/01 中時
據《大眾機械》網與《富比士》雜誌6月30日報導,愈來愈多跡象顯示,俗稱殲-31的升級版FC-31「鶻鷹」戰機2021年可望首飛。
中國航空研究院6月29日透露研製新戰機專案的團隊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已恢復工作,好確保新一代戰機在2021年如期首飛,這款新戰機很可能是由FC-31發展來的航母艦載機。
解放軍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廠打造第三艘航母,可望在2020年代下水並服役,較先進的艦載機將大幅提升它的戰力。
阿楨
最強戰鬥機F-22 面臨發動機短缺問題 2020/06/24 中時電子報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美國空軍司令部負責人邁克‧荷姆斯將軍(Mike Holmes)證實,F-22正面臨發動機短缺的問題,而問題的根源來自好幾個原因。
F-22使用的是普惠F119-PW-100,是一種是低旁通比帶後燃器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後燃推力達到156kN(約為35,000磅力)。還具有獨特的二維俯仰向量噴嘴,可向上與向下改變推力方向高達20度,這樣的能力,就提供F-22無與倫比的機動性。
不過,F119僅用於F-22戰機身上,再加上F-22的總生產量只有195架,這使得F119的需求量並不高,據普惠的資料,生產總量是507具 。
相比於使用在F-15、F-16戰機的F100,全球總數突破1萬具,就可知道F119後勤成本高,零件稀缺的窘境。
美國海軍模擬俄國「危險攔截」 提升大型飛機組員膽勢 2020/06/24 中時
美軍長程軍機經常在國際領空期間,被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戰鬥機攔截,有時會發生危險逼件的情況,甚至出現事故。為此,美國海軍派出EA-18電戰機,模擬這類型的危險攔截,一來提升大型飛機乘員的膽勢,也學習該如何應變。
歷史上,攔截偵察機發生碰撞的著名事故有兩起,一次發生在1987年9月13日,當時蘇聯最先進的戰機Su-27,在巴倫支海截攔挪威的P-3B反潛巡邏機,當Su-27朝P-8B右翼下方高速掠過時,垂直尾翼不慎切到P-3B的發動機,導致P-3B緊急迫降,Su-27也受損而迫降。
另一起事故就是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中國大陸的殲-8乙戰機,在離海南島約70英里處,攔截一架EP-3E白羊座2式電戰機( Ares II),殲8乙與EP-3B擦撞,大陸飛行員王偉中尉死亡。而EP-3E緊急降落在海南島的陵水機場,是當年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重要外交爭端。
阿楨
大陸新風洞啟用 發展下一代戰機基礎 2020/05/28 中時
防衛世界(defenseworld)報導,中航工業(AVIC)的空氣動力學研究所,在週二的一份聲明中宣佈,FL-62風洞試驗成功,產生的流場穩定,順便收集了與飛機有關的測試數據。
FL-62風洞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流體力學實驗室,佔地17000平方公尺,設備總重6620噸,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是在2012年開工建造,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被形容成「國之重器」。
所謂連續跨音速風洞,是指風洞可以模擬在超音速環境,能夠規畫各種飛行器研製過種的氣動外型、動力模擬、推力向量、聲學與氣流顯示。
在2019年的報導,中航工業已經在著手研發下一代的第6代戰機,將於2035年或更早能推出原型,據稱,這種6代戰機將具人遠距離引導無人機的能力,與法德合作的未來作戰系統(FCAS)、英國暴風雨戰機(Tempest )進行競爭。
回應
不管大陸發展什麼樣的武器,台灣只要有民進黨的1450就天下無敵了。
陸殲-31換新衣 祕密研發ing 2020/05/29 旺報
據軍事媒體《航空防務》報導,從公眾視線中消失的中國第二款隱形戰鬥機原型機FC-31(殲-31)新照片,與過去不同,新FC-31塗有銀灰色塗層,似乎是改良升級版,在空氣動力設計上做了修改。
長期以來,軍事觀察家一直推測,FC-31並不僅用於出口,還可能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升級後的FC-31可作為中國下一代的艦載戰鬥機。中國空軍、海軍和外國客戶都可能對這種先進的隱形戰鬥機感到興趣,未來FC-31可能會繼續研發,並配備新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該機長17.3公尺,翼展11.5公尺,比服役的殲-20戰機要小一些,造價也更便宜,更易上艦和外銷。
阿楨
中國米波稀佈陣雷達亮相 探測隱身戰機能力倍增(圖) 2020-05-28 新浪軍事
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圖首次公開亮相
2018年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吳劍旗坐客CCTV,首次向外界揭開了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面紗,它採用了全新體制,數十個發射、接收單元分佈在較大場之上,通過數文書處理的辦法在空間合成一個較大天線孔徑,從而提高雷達探測距離。這樣做優點就是不需要研製面積巨大的天線,因為天線越大,收放、驅動越困難,成本和價格也更高。
現代隱身飛機對於S波段以上頻率隱身效果較好,但是在L波段以下段隱身效果就要差的多,米波雷達對於隱身飛機探測距離比S波段高2倍左右。不過傳統米波雷達目標資料精度低,分辨能力較差,而米波稀佈陣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天線孔徑,可以提高目標資料精度,增強分辨能力。另外米波稀佈陣雷達發射功率大、自我調整性能好、相干積累時間長,抗干擾能力優異,能夠對抗多個強干擾源。由於發射、接收採用數位陣列,脈衝能量較低,所以雷達具備較高抗截獲能力,對方不容易截獲發射信號。還有米波雷達波長較長,現代反輻射導彈制導系統受到彈徑限制還不能覆蓋這麼低頻率,也就無法對它進行攻擊。
當然米波稀佈陣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發射、接收分佈區域較大,只能固定部署,沒有辦法機動部署,容易被對方偵察系統探測和定位,戰時也容易受到攻擊。系統對於信號/資料處理系統要求較高,相關演算法實現難度也比較大。因此米波稀佈陣雷達可以和常規雷達配合部署,取長補短,形成完善的防空體系。
新世紀國產雷達將反隱身作為主攻領域,並且取得了長足發展。在2013年探測到了F-22隱身戰鬥機,距離達到數百公里,並且精確繪製了戰鬥機航跡。現在新型米波稀豐陣雷達又裝備部隊,我防空體系對隱身飛機能力進一步增強,防空預警縱深進一步增加,可以更加維護國家領空和國家權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8/doc-iircuyvi5442793.shtml
阿楨
國產新型單晶渦輪葉片量產 或助FC31戰機推力增加10% 2020-05-12 新浪軍事
近日有消息說成都航宇公司實現了國產單晶渦輪葉片批量生產,這種葉片可用於國產渦扇中推發動機,應該是三代渦扇中推-WS13增推型,它既可以用於F31鶻鷹戰鬥機,也可以用於梟龍3。
渦噴(扇)發動機推力來源於進、排氣之間溫度差,因此要提高發動機推力就必須提高排氣溫度,排氣溫度提高50度,發動機推力就可以提高10%。不過需要承受巨大的高溫高壓,加上自身高速旋轉產生的應力,對於材料和工藝要求非常高。
WS13是俄羅斯RD93仿製型號,RD33為了提高渦輪前溫度就採用了單晶葉片,並且通過採用高效空氣冷卻措施大大提高了葉片溫度耐受能力,渦輪前溫度提高達到1407度,介於美國F404和F110之間,前者渦輪前溫度是1387度,後者是1427度。
國內從上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第一代國產單晶合金-DD3。90年代又研製第二代DD6,拉伸、持久、蠕變、疲勞、抗氧化及耐熱腐蝕性能等達到甚至部分超過了國外二代的性能水準。進入新世紀第三代DD9拉伸性能與持久性能等達到了國外第三代,尤其是它含錸量較低,而錸是稀有貴金屬,價格和成本較高,所以DD9具備經濟性好、成本低等優勢。最新消息指國內相關單位已經完成第四代和第五研製,將會用於國產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發展。
2018年珠海航展曾經展出過用DD9研成的高壓渦輪葉片,它採用了雙層壁冷工藝,冷卻效率提高30%,相當於將渦輪前溫度提高330度,DD9工作溫度最高可以達到1120度,加上雙層壁冷的330度,因此採用DD9可以承受1450度,如果WS13換上DD9研成高壓渦輪葉片,它的推力可提高到9噸以上。
實際上WS13增加推力型提高推力採用了多種措施。例如風扇葉片前掠,這樣可以提高葉片轉速,減少激波損失,推遲氣流分離,從而獲得更多的空氣。另外就是增加了渦輪前溫度,進一步提高發動機推力。經過這些改進,WS13增加推力型加力推力應該可以超過9噸。這個指標可以初步滿足FC31鶻鷹戰鬥機和梟龍三批戰鬥機要求,為飛機性能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應
航展上的新FC31改型空重都28噸了。WS-13單台推力9噸?剩下10噸重量誰來推?
你以為是垂直起飛嗎?重力是靠升力平衡的,推力只需要克服阻力就行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2/doc-iirczymk1180704.shtml
阿楨
俄軍蘇57將改成全電傳操縱 或可提高戰機生存能力2020-04-28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2020-04-27稱,俄第5代戰機蘇-57上的液壓傳動系統換成電傳操縱系統,增強戰機的機動性能並簡化其維修工作,首架原型機應在2022年年中首飛。
按照計畫,電傳操縱的蘇-57將進行不少於2年的試飛,其間戰機的飛行性能和新設備的電磁相容性將得到檢驗。
相關新聞
俄蘇57赴敘未參加戰鬥成笑話 這次又派T14坦克"走秀" 2020-04-28 新浪軍事
回應
三代機早就普及全電傳操縱系統了,毛子的四代機到現在都還沒實現全電傳操縱,看來毛子只能靠核武器壯膽了。
俄新一代特種核潛艇即將下水 新添核武器戰力幾何 2020-04-28 環球網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新一代09851型特種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即將成為“波塞冬”核魚雷的標準載艦。“波塞冬”核魚雷採用核動力,可攜帶核彈頭,具備戰略打擊能力。
阿楨
印度為何拒絕俄蘇57戰機?印軍列出該機一連串缺陷
印度曾經雄心勃勃地要與俄羅斯一起研製隱形戰鬥機,而中途卻突然放棄,美媒近日披露了其中的原因。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20-04-22報導,在俄羅斯製造的蘇-57戰機首飛10年後,終於準備將首批戰機交付部隊使用。蘇霍伊最初計畫在2019年底交付首批蘇-57,但因一起墜機事故,交付暫停。
蘇-57磕磕絆絆的發展歷程讓該機的研製充滿不確定性。早在2018年初,印度就宣佈將與俄共同研發蘇-57,印空軍想購144架,為設計工作投入60億美元,這將為當時陷入困境的蘇霍伊研發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和商業發展之路。但是印度在2018年4月又退出了合作開發計畫。
俄自用版蘇-57據說比印度版更為簡單,印度版計畫配備印度國產的航空電子設備,同時還能相容更多的武器裝備,但最終只停留在了紙面上。
印度空軍和國防部官員列出了蘇-57至少四個“在性能和其他技術特徵方面的不足”,包括AL-41F發動機不可靠、雷達能力不足、機身設計差影響隱身性能。
俄則回應,AL-41F只是在未來全新的、更為強大發動機造出之前臨時用的,雷達也是臨時的,未來將開發新型雷達。
但印度對於蘇-57機身結構設計差的抱怨似乎特別嚴重,除了易造成飛行事故之外,各種縫隙和角度結構還會增強飛機的雷達反射信號。
早在2013年就被曝出在蘇-57的品質把控上存在問題,至少有一架原型機的在機翼上打了“補丁”,以免在飛行時發生解體。儘管如此,也有媒體猜測,印度抱怨蘇-57的各種問題可能是出於政治動機,因為印度還計畫從法國購買“陣風”。
阿楨
同為隱身戰機 為何美F22尾焰冒紅火而殲20卻冒藍火 2020-04-07 新浪軍事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尾焰的溫度。
也就是說,F-22發動機工作時的溫度為1000攝氏度,而殲20則要達到2000度。按照我們一般的觀點,當然溫度高提供的能量就會越多,但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卻不是這樣的。發動機工作時的溫度約到,代表單位時間內損耗的能量就越大,同時也會大大影響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實際上,這也是美國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可以達到6000-7000個小時而俄羅斯航發的使用壽命則只有1500-3000小時。而且俄認為未來戰爭中戰機被擊落的情況會很頻繁,不需要壽命這麼高的航空發動機,還不如節約成本,生產性價比更高的航發。中國在航發上也延續了俄航發一直以來的特點。
然而,戰鬥機進入隱身戰機時代之後,俄的航發邏輯就被推翻了。
隱身戰機被擊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一架隱身戰鬥機非常昂貴,隨之而來就是更換航發成本的暴漲,提高航空發動機的壽命也成為了當務之急的事情。俄已經積重難返,受困於目前軍費開支的下降,或許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完成在航發壽命問題上的轉變。
至於中國,目前中國最新的渦扇-10B已經開始了批量生產,並陸續裝備到殲11和殲16戰機上。渦扇-10B的主要性能指標已經和美俄第三代航空發動機接近,使用壽命達5000小時。
除此之外,發動機的工作溫度還跟它的內部設計,耐高溫材料等有很大關係,在這一方面,我們還需要長期的努力。
回應
藍火是完全燃燒,紅火是不完全燃燒。最早我們發動機差,燃燒不好,都是紅火。等我們藍火了,又說溫度高了。
懶兔子居士:你的直覺是對的,藍色是富氧燃燒,紅色是富油燃燒,開加力的時候油噴得多,就是紅色尾焰了
軍用航空發動機看到火焰噴出是處於加力狀態溫度都超過2000k,而加力火焰器的位置不同決定了噴口火焰的顏色,靠前(美國)火焰到噴口的溫度下降了,所以紅色/橘色。靠後(中俄),火焰到噴口的溫度高,所以顏色就藍。網上早有人解釋過這個問題,設計思路不同而已。推力效果都差不多,當然後期為了紅外隱身,肯定要改變這個設計思路。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07/doc-iimxyqwa5510873.shtml
阿楨
隨著隱身戰鬥機的出現,預警機會被淘汰嗎? 2020-04-01
傳統預警機在面對隱身飛機時也有探測距離大幅度縮短,沒有穩定跟蹤的能力,而隱身戰鬥機擁有三種探測預警機的方法:1.紅外探測器;2.電子戰系統;3.雷達系統。預警機也只有主動出擊了,將傳統的S波段雷達換成相控陣米波雷達,以提高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不會被淘汰的。
先來看看隱身飛機探測預警機的三種方式。
第一,紅外探測器。F35,殲20,蘇57,F22的升級版(計畫中)都裝有紅外探測器, F35的EODAS系統可以在90千米精確測量迎頭飛來的F16,也在2011年跟蹤到了1300千米處的運載火箭。所以說,隱身戰鬥機使用EODAS或者EOTS探測到大型預警機也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相比探測戰鬥機而言,探測距離會近點。
第二,電子戰系統。蘇57是否完成了射頻隱身還不好說,殲20,F35,F22是具備這種能力的。這種系統可以在本機雷達靜默的狀態下,發現遠達480千米處的輻射源,能夠在200千米處準確定位被測輻射源。也就是說,當預警機的的雷達開機掃描時,隱身戰鬥機就可以大概確定其位置,在200千米處既可以準確的定位。
第三,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跟蹤目標時可以分出極窄的波束,而不會觸發被測目標的雷達告警系統。只不過現在的預警機不僅僅是起到預警的功能,還兼顧指揮,電子戰等能力,機載系統比較容易起反應。
由於預警機本身的RCS值較大,機動性較差,當被導彈鎖定時是難以逃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的,所以被擊落的概率是極大的。為了避免被擊落,預警機完全可以加裝功率強大的電子干擾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提升對抗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事實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較小,抗干擾能力並不強,在受到干擾時很容易丟失目標。
另外,預警機還可以加裝反隱身雷達,但口徑普遍較大,如縮減探測距離,減小口徑,也可裝到預警機上的。畢竟A100就使用上了UHF波段的反隱身雷達。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30533168_17f4a263000100r1qm.html
阿楨
殲20為何沒有雙座型?這個畫面裡就能看出端倪(圖) 2020-03-11 新浪軍事
首先,教-10飛機的出現,使得中國空軍原有的訓練體系,從原來的“三級四機制”教練體系轉變為“三級三機制”。原有的體制下,航校學員在經過初教-6和中教練-8之後,需要駕駛殲教-7或者教練-9進行高級訓練後,還要在雙座同型教練機進行換裝、戰術訓練,才能獨立駕駛單座戰鬥機執行作戰任務。而在新體制下,只需要在教-10上完成高級訓練後,就可直接駕駛殲-20。教-10在設計之初,無論是機動性還是航電設備,都與先進戰機非常接近。
其次,雙座型殲-16性能強大,足以替代殲-20完成對地攻擊任務,殲-20的機腹彈倉有4個掛點,兩側彈倉各有1個掛點,而殲-16共有12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可以達到12噸,所以在未來的作戰體系中,殲-20會利用自己隱身突防能力強的優勢,扮演“踹門者”的優勢,提前端掉敵人的防空系統和預警指揮系統,然後利用殲-16“炸彈卡車”的優勢,逐一發動攻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11/doc-iimxyqvz9633097.shtml
阿楨
比下殲20 殲31憑什麼上陸航母 2019/12/24 中時電子報
解放軍第一艘自製航母山東艦17日正式入列後,中國航空工業19日便在微博上,暗示殲-31將成為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浩漢防務」指出,這引發了廣大網友激辯,除了探討殲31的性能與適用度外,也質疑上艦的為什麼不是殲-20。
分析指出,F-14是標準的制空戰機,高空高速高機動性一應俱全,而F-18除了具備強大的攻擊力外,也擁有一定低空、低速的近距離格鬥能力。由於艦載戰機和航母搭配的核心考量是基於奪取海上制空權、進而奪取制海權,F-14顯然是更好的選擇。不過,隨著航母應用理論進入21世紀,尤其是資訊化日趨重要,可維護性強、升級潛力龐大、可靠性高,並更現代的F-18顯然更符合。
殲-20/ F-22靠優異的氣動佈局和體型優勢,無論是高空高速性能,或是超音速巡航能力等,都遠超過殲-31/ F-35。不過,假設殲-31最後推出時,它的整體性能和資訊化水準等,都能與F-35相提並論,那殲-20絕大多數優勢在某種程度上都會被抵消。
簡單說,就是在選擇艦載機時,軍方會優先挑設計之初,便考慮航母起降的機型,如法國「飆風」(Rafale)/F-35/殲-31系列。
回應
又一輪對FC-31的輿論強行洗白
你怎麼知道F31性能不好,一切都是網媒猜測杜撰。軍方選武器都有自己充分的考量,從來不會考慮線民輿論,因為線民都是看熱鬧的,沒有專業的。
俄蘇57首墜 張召忠:有印度參加的事兒都不靠譜 2019-12-24 新浪軍事
回應
這回三哥算是躺槍。
別黑印度了!實事求是的說最少人家的醫療是免費的!
那你知道,印度是全世界出生嬰兒死得最多的國家麼?看個感冒需要排幾個月的隊!
相關新聞
科學家在恆河發現「極大量超級細菌」
阿楨
中航首次公開未來艦載機項目 描繪飛機模糊輪廓 2019-12-20 新浪軍事
12月17日,第1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正式入列交付,艦載機仍然是殲-15。
12月19日,中國航空工業首次公開“未來艦載戰鬥機”。從這個輪廓可以看到這架飛機採用邊條翼佈局、雙發設計、DSI進氣道,幾乎可以肯定它應該是FC-31改進型。
國產第四代渦扇中推與美國F414相近,可以推測FC-31最大起飛重量30噸與美國F/A-18E/F相近。
不過FC-31上艦還要面對殲-20改型競爭,殲-20具備較強隱身性能還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
當然殲-20的體積和重量要大於FC-31,搭載數量要少。不過從美國航母使用來看,即便航母艦載機數量增加,也會產生邊緣遞減效應,從這些角度來講,殲-20改艦載戰鬥機似乎更有優勢。(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艦載機的數量很重要,打一架少一架不像陸地可以隨時補充。明顯殲20不適合上艦,小編不要亂帶節奏。
四川小道士,心眼太小,沒見過大世面!
只有J20版的艦載型才能吊打F35,J31差太遠了,不利海軍長遠發展!
你比任何人都牛。
高低搭配,互相配合,降低造價,針對目標合理使用
都是國內廠家,應該互相扶持。
阿楨
殲-31宣傳片 陸展新制空實力 2019/11/29 旺報
FC 31戰機2.0版本結束驗證!接近服役!
大陸第二款隱形戰機殲-31「鶻鷹」,首飛時間僅晚殲-20一年,但卻一直沒裝備部隊。最近殲-31又發布最新宣傳片,新公佈的尺度非常大。
殲-31的2.0版座艙一覽無遺,擁有四塊顯示器,上半部分擁有三個顯示器,中間是大尺寸廣角衍射平視顯示器的觸控屏,大尺寸觸控屏能夠讓飛行員以更快的速度設定平視顯示器,而兩側則是兩塊稍小的三角形顯示器,能夠顯示導航資訊以及類比儀表、戰術地圖等等。下半部分則和F-35一樣,以一塊超大尺寸液晶顯示器為主,由於兩塊輔助顯示器能夠顯示部分內容,更加直觀也更簡潔,與F-35不相上下。
殲-31和殲-20一樣,採用最新的側桿操縱系統,能夠增加飛行員的舒適度,還能方便觀察顯示器資訊,避免中桿遮擋視線。能增加彈射座椅的後仰幅度,提升飛行員抗超載能力。
多目標打擊更優秀
殲-31除了內置彈艙,還有6個翼下掛點,殲-31和殲-20內置彈艙一樣可搭載4枚霹靂-15長程空對空飛彈,還可以額外掛載4枚霹靂-15,載彈量反而超過殲-20。
殲-31內置彈艙可攜帶4枚500公斤導引炸彈,F-35B僅能攜帶兩枚1000磅導引炸彈,而F-22只能攜帶兩枚250公斤級炸彈。殲-31內置彈艙能夠掛載4枚中長程超音速空對地/海飛彈,攻擊力強大。
相關新聞
專家:殲-31戰機未來有望上艦
艦載機50架 陸產航母擺脫蘇式巡洋艦設計拳頭多 2019/11/28 旺報
「遼寧艦」受制於蘇俄當初發展航母時的「載機巡洋艦」概念,比較重視導彈武器和單獨作戰能力,攜帶的艦載機數量,約為2個殲-15中隊、1到2個直8/18直升機中隊,不過40架。
而首艘國產航母「002」刪除大量艦載飛彈系統,重新規畫甲板和內部機庫空間,能攜帶3個中隊共36架殲-15,以及數十架直8/18/20反潛預警救援直升機, 50架左右。
但滑躍式甲板設計存在缺陷,遼寧艦和002航母即使2對1,也不是美國核動力航母的對手(4至5個F-18戰鬥機中隊、1個E-2預警機中隊、1個SH-60直升機反潛中隊、1個咆哮者電子戰機中隊和1個C-2後勤支援分隊),不過002三個中隊戰機數量,也是不可輕忽的海上戰力。
一張圖表讓美國網民驚呼:中共艦隊不只世界第二,更讓美國感受到威脅 2019/02/12 中時
回應相關新聞
加長版052D全部換裝1130近防炮 配直20反潛能力更強
阿楨
FC31沒鴨翼和腹鰭隱身性更好 殲20為何不借鑒該設計 2019-11-15 新浪軍事
中國是除了美國外唯一同時進行兩款五代戰機研發的國家,其中殲20已經開始批量裝備部隊,而殲31目前還在密集的試飛中,通過殲31後續原型機的改動幅度來看,其由驗證機已經順利轉變成為了原型機,並且可能最終投入批量生產並且裝備部隊。
殲31則採用了常規佈局(楨:?),和殲20相比最顯著的外觀變化就是沒有鴨翼以及腹鰭,很多人可能會比較疑惑,既然殲31的隱身性能更好,為何殲20反而是五代機當中唯一一款採用鴨式佈局的。
首先,中國在鴨翼佈局上有著深厚的造詣,早在上世紀末期的751方案中就已經運用了鴨翼,只不過當時叫做抬式佈局。後來的一系列研究方案基本上都和鴨翼有關,比如殲9以及後來的殲10,在研發殲20之前成飛在殲10上已經積累了大量鴨翼的設計應用經驗。鴨翼戰機的起降距離比常規戰鬥機要短得多,在敏捷性方面也要超過傳統佈局的戰機。
其次,殲20的作戰模式主要以超音速巡航配合中距攔射以及截擊為主,殲20優化了超音速模式下的作戰性能,因此其採用了細長體的氣動外形,這就導致了殲20的俯仰力矩較大,即便採用大推力發動機其機動性也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提高。在採用鴨翼佈局後,殲20反而能完全發揮超音速作戰性能,同時又能兼顧跨聲速作戰的敏捷性能以及較強的機動性。
由此可見,殲20的鴨翼設計並不是什麼妥協的結果,其主要是根據自身的作戰任務來確定氣動外形,實際上殲20的鴨翼佈局設計反而難得多。由殲20可以看出,殲31雖然可能具備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但是其主要還是側重於跨聲速作戰。
澳大利亞智庫羅伊研究所:F35A幾乎無法飛抵鄰國作戰 2019-11-15 新浪軍事
澳一共訂購了72架F-35A,其中有10架已經到貨。
作為戰鬥機,F-35A的理論航程也還湊合。最大飛行速度為1.6馬赫,最大內部燃油航程達2800公里,對空攔截作戰半徑達1230公里。
但是作為攻擊機時,由於對地、對海彈藥沉重,特別是採用滿載外掛方式時,作戰半徑將急劇縮短到700公里以下。
澳大利亞對轟炸機的傳統需求
澳現以“大黃蜂”和“超級大黃蜂”為主力,均屬於對空對地對海全能型戰機。歷史上,澳曾裝備過F-111C戰轟機,最大航程達5950公里,最大載彈量更是高達14.3噸,具備一定的戰略轟炸能力。
阿楨
殲20演習每次突襲都能得手 預警機真的已經過時了? 2019-11-12 新浪軍事
既然預警機在殲20的手下過不了三招,那麼是否代表著已過時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世界各國目前普遍裝備的是四代機,而在這種情況下,預警機的探測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五代機的角度來看,它自身是要保證一定的隱身性的,這也就決定了它必須儘量減少對外發送資訊以及雷達開機。在這樣“閉塞”的環境中,預警機就是最佳的指揮平臺和資訊提供者,五代機如果不跟預警機配合使用,那麼就相當於一個“瞎子”。因此,預警機的地位目前而言還是無可替代的。
為什麼預警機能夠被五代機輕易擊落?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五代機的隱身性能都是只針對一個s波段,而絕大多數預警機的雷達都是s波段的。另一,預警機並沒有自己的自衛武器。
預警機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延長自身壽命?
首先,擴大自己的波段範圍,當然也不排除未來五代機的隱身塗層也進行升級,但是到時候預警機還可以考慮進行變換波段偵測的改造。
其次,可以開發預警機所能載用的高能武器進行自衛。預警機的電子壓制干擾能力要非常出色,同時可以掛載一些高能武器進行反擊干擾進攻,與此同時且戰且退、召喚護航飛機保護,那麼預警機也可以從容脫離戰場。
再則,預警機可以與五代機進行協同訓練,模擬演習,在戰術層面上尋找突破。例如可以使用無人偵察機整列結合預警機,就相當於將預警範圍單邊擴大數百公里,讓預警機有了反應時間。
最後,5G時代的來臨:可以考慮將預警機進行分家,主機房放到可以隱身的飛機上,而天線則隨機分配給無人機,而且可以是輪流工作的隨機飛機上,然後通過5G靜默連接這些天線,這樣即使被攻擊了也只能攻擊到無人機,極大降低了預警的風險,也極大降低了損失。(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2/doc-iihnzhfy8656857.shtml
阿楨
陸殲20最新曝光照瘋傳 已換裝渦扇10發動機 2019/11/05 中時電子報
近日在大陸網路上盛傳一組中共空軍殲-20的新照片,照片中顯示一架黃皮殲-20試驗機搭載了與原有發動機外型、顏色有相當差異的新發動機,應該是由殲-10C試驗多次的渦扇-10國產發動機。
報導說,照片顯示這架殲-20黃皮機所搭載兩台發動機噴管部位呈黑色塗裝,且噴口以及與機身連接處均被設計成鋸齒狀,與當下殲-20被認為是搭載的俄製AL-31F改進型明顯不同。
不過,報導認為,這意味著中共為殲-20所開發的目標發動機渦扇-15仍然未能服役,同時亦不想在殲-20發動機供應上受制於俄羅斯。渦扇-15目前進展到何種地步,外界並不知情,但開發受阻傳聞甚多,有聲音甚至認為到2025年後才能裝機。
另據《新浪軍事》指出,這些年大陸的渦扇-10發動機在結合中、美、蘇技術後,接連推出了多個改進型,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有大幅提升。渦扇-10系列現在已經有了A、B、C、D、G、H、X等多個型號,其中推力最大的是WS-10G的155千牛頓,號稱已追上俄羅斯蘇-57使用的 AL-41F1的147千牛頓最大推力。
報導說,過去殲-10A、殲-10B量產時由於渦扇-10尚未成熟,所以一直引進俄製AL-31FN發動機。但俄製AL-31FN發動機產能很低,一年也只能給大陸10台左右,使得殲-10系列量產很慢,後來到2006年後才大幅增加進口量,全部用於殲-10量產。現在渦扇-10成熟後,不論是殲-10或殲-20戰機的量產速度才能真正掌握在中共自己的手中。
相關新聞
殲11B升級後亮相:機頭變白或裝殲16同款相控陣雷達 2019-11-05 新浪軍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05/doc-iicezzrr7310278.shtml
阿楨
中國火箭炮精度為何能堪比導彈 靠FX500高速無人機 2019-10-30 新浪軍事
中國南航開發的銳鷹FX500高速無人機系統,主要為遠端火箭炮提供目標資訊,配套型號包括例如AR3型370毫米/300毫米遠端多管火箭炮,ASN-206無人機以設備先進傳送速率快定位精准著稱,曾經為此獲得國家大獎,但是南航為何後來居上獲得勝利?
原因就是,FX500度更快高達800公里每小時,對於300公里外目標僅需20多分鐘,ASN-206最大速度僅210公里,飛到目的地,需要一個半小時。
如何在野外起飛?
使用一台火箭發動機在尾部助推,工作完成後自動脫落,然後依靠發動機推進,為了儘量提高飛行速度:光電球一半收到機身內,儘量降低迎風面積,而且採用了F35/殲20的蚌式進氣道設計,減輕了重量。(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30/doc-iicezzrr5907800.shtml
殲20陸版忠誠僚機 隱形礪劍1首亮相 2019/10/31 中時電子報
日前在陝西軍民裝備技術成果展在西安開幕時,西安科為航太科技集團展示了一款外形扁平修長的礪劍-1先進隱身無人機,它之前曾在莫斯科航展上首次亮相,引發許多國外媒體報導,還送給礪劍-1「中國版忠誠僚機」的封號。
礪劍-1雷達反射面積只有不到0.02平方米,如再塗可吸收雷達波的塗層,還能進一步提高隱形特性,完全可以用來模擬類似美軍F-35之類的隱形戰鬥機靶機。礪劍-1機長4.74米、翼展2.5米、高0.67米,採用渦扇發動機推動,具高亞音速飛行能力和全剖面機動能力,最大瞬間超載9G,穩定超載6G,任務剖面100~10000米,有效載荷60千克。
「忠誠僚機」在未來將不僅能執行情報偵察、戰場監視、目標指示任務,還會在電子幹擾、防空壓制、空中格鬥、對地攻擊等方面嶄露頭角,甚至可在某些領域替代有人機,成為未來空中作戰的主力。
阿楨
中國攻擊11無人戰鬥機成全球現階段最接近六代機機型 2019-10-24 新浪軍事
按照閱兵式旁白的解說“能對敵縱深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見該機的作戰半徑是不會低的。按照氣動佈局來看,無垂尾飛翼式佈局本身就賦予了極佳的隱身性能,加上連發動機噴管都進行了隱身處理,可見該機的隱身效果可能是目前世界最強的存在。
其次,按照打擊能力來看,該機的內置彈艙或許可以攜帶一定程度上的對陸精確打擊彈藥。通過自身良好的隱身性能,飛抵目標上空進行打擊。只是目前還不確定的是,該機是否具備在“臨近空間”或者“亞軌道”上進行飛行的能力。
目前,我們的臨近空間飛行器(包括導彈)已不低於4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也是唯一一個征服了臨近空間高度的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攻擊11本身可以飛抵這一高度,那麼其它國家的任何攔截系統,便無法威脅到攻擊11的存在。
相反的,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該機也可以與殲20戰機相搭配,無偵8臨近空間偵察機負責動態監視敵軍的一舉一動,殲20戰機與攻擊11巧妙配合隱蔽接近,攻擊11投擲精確打擊彈藥端掉可威懾到殲20的節點,例如反隱身雷達和防空系統。
而殲20戰機則可以在後續一鼓作氣打掉其它地面目標。等到敵軍的航空兵及防空系統“手無縛雞之力”的時候,後續的殲16與殲轟7A等機型則可以肆無忌憚的欺負敵軍的地面部隊。(作者署名:遠方探事)
攻擊2(外貿型翼龍-2)堪稱全球最聰明無人機 能將敵無人機消滅在機場 2019-10-24 新浪軍事
攻擊-2採用正常式氣動佈局,大展弦比中單翼和“V”形尾翼結構。機長11米,翼展20.5米,機高4.5米,最大飛行高度9000米,巡航速度20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速度370千米/小時,可連續飛行20小時,航程超過40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4200千克,最大外掛重量480千克。
武器外掛點從攻擊-1的2個增加到6個,可掛載使用諸如“藍箭”-7空對地導彈、“雷石”-6精確制導炸彈、 YZ-100航空子母彈和YZ-200鐳射制導炸彈之類的精確打擊彈藥。如果使用複合掛架,一次就可掛載12枚攻擊彈藥。
攻擊-2還首次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具備自我回饋、敵我識別、自我判斷威脅程度等功能。在飛行中如果發現自己系統出現問題,或遭到攻擊受傷,該機便可自主返航和降落,無需人工干預,堪稱全世界最聰明的無人機。
阿楨
印度欲請美幫忙給國產戰機裝鴨翼 幾乎與殲10一模樣 2019-10-08 新浪軍事
印度近期計畫為LCA“光輝”戰機進行大升級,將會換裝美國的F-414,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換裝鴨翼佈局,外形上和我國的殲-10A十分雷同。
但是在戰機升級這件事上,印度最指望的不是法俄,而是美國,這令很多人不解。眾所周知的是,美國目前沒有任何鴨翼式佈局的戰機有過服役經歷,只在上世紀製造了幾架鴨翼式佈局的F-15和F-16進行了有關實驗。並且在試驗結束後沒有對F-15、F-16的後續機型進行鴨翼升級。美國的空軍設計師曾經有這樣一句經典語句——鴨翼最好裝在敵人飛機上。並不是鴨翼式佈局不好,而是在那個年代,電子技術的限制,F-16使用的AMD產CPU僅僅只能做到4位的處理,而在十來年之後電子技術的飛速進步使得鴨翼式佈局有了可能。並且,美國的波音公司的六代機設計圖採用的就是鴨翼式佈局,在擁有之前的技術儲備的情況下,提供給印度相關技術並不是難事。
相關新聞
殲20近距特寫照:多翼面轉動 科幻度媲美變形金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08/doc-iicezuev0654699.shtml
阿楨
在高烈度戰爭中,兩栖攻擊艦充當中型航母只能搭大甲板超級航母的順風車,而難以成為獨立的作戰方向。
在真正需要航母的地方,兩栖攻擊艦不夠用;在兩栖攻擊艦夠用的地方,其攻擊力未必必要。對於美國來說,把兩栖攻擊艦作為中型航母使用是出於陸戰隊的軍種虛榮,而不是真正的作戰效益。對日澳等國來說,情況有所不同,但不是本質的不同。對他們來說,兩栖攻擊艦改作中輕型航母使用是實現海上航空力量的唯一途徑,但依然只有與美國航母結伴作戰才有意義,實際上也是出於國家虛榮,而不是實質性的獨立作戰效益。
今年以來,在伊朗地區的執勤任務,基本上是靠著“埃塞克斯”兩栖戒備大隊和“林肯”戰鬥群來完成的
中國航母數量不足,兩栖攻擊艦也同樣不足。對中國來說,兩栖攻擊艦的作用遠遠超過兩栖作戰,加上兩栖作戰的本職,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玩兼職航母這樣的虛榮,因此也缺乏從這個角度推動“中國的F-35B”的動力。
不過跳出艦載使用,F-35B在陸上使用的意義其實更大。作為島基打擊力量的一部分,F-35B不僅有強大的打擊力,更是自護航的ISR平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島鏈戰略”的核心環節。作為陸基空中力量,F-35B還有較少受到戰時跑道損壞影響的優越性。事實上,60年代各國大力發展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的初衷不是為了艦載使用,而是為了在核大戰和主要空軍基地被毀後保持空中戰鬥力,但技術水準嚴重限制了這一設想的實現。“鷂”式不管在航電和武器上如何升級,基本氣動性能實在是低於門檻要求。F-35B完全改寫了這一章,所以義大利訂購的F-35B在空海軍裡對分,日本空自也有可能獲得部分新增訂購的F-35B。
這樣的能力對中國也有用,但不是當務之急,技術上中國的問題更大。
中國只有在研發新一代戰鬥機時“輕而易舉”地就可以連帶實現垂直-短距起落能力,而且戰鬥力與常規起降戰鬥機相近,才會研發中國的F-35B。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到這樣的前景。
相關新聞
兩棲攻擊艦正夯 陸專家:提升戰力、推動出口
和日準航母比高下 陸075艦輸在
阿楨
美專家評中國075兩栖攻擊艦:建造速度令人驚歎 2019-09-27 環球時報
美國軍事專家約瑟夫•特雷維西克(Joseph Trevithick)和泰勒•羅格威(Tyler Rogoway)在軍事網站《戰區》上撰文寫道,中國075型兩栖登陸艦在從看到正在鋪設龍骨的照片後僅五個月就下水了,“中國人的建造速度與這艘船的大小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CNN稱,據美國國防部在5月發佈的國會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中國一直在生產先進的驅逐艦和潛艇,它有一艘目前在海上試航狀態的國產航母,還有一艘正在建造中的航母。美國報告還指出,中國正在提高和完善兩栖作戰能力,並擴充海軍陸戰隊。
相關新聞
大連船廠同時在建整支航母編隊
055萬噸大驅與遼寧艦共同出海執行任務(圖)
8艘1.0全現身陸要造2.0電磁055戰艦
回應
中國造船技術的進步體現出“中國速度”,為我的祖國鼓掌歡呼!
說實話,這些都是美國逼的
075級兩栖攻擊艦首艦下水 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2019-09-27 觀察者網
9月25日,075級兩栖攻擊艦一號艦下水。與071不同,這是全平直通甲板的兩栖攻擊艦,只有很小的右置艦島,在外觀上相當於縮小的航母。聯繫到美國“黃蜂”級、“美國”級可以搭載F-35B作為中型航母使用,連澳大利亞“坎培拉”級、日本“出雲”級等相似噸位和性質的艦艇都有計劃搭載F-35B,人們很自然地在問:中國的F-35B在哪裡?
不管是從需求還是技術條件,都只能說: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
阿楨
嚴德發:F-16V戰機可以對應陸殲20戰機 2019/09/23 中時
國防部長嚴德發上午答詢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質詢時表示,F-16V可以對應大陸殲20,因為F-16V可以儘早抓到殲20,這是AESA雷達的功能,它可早期抓到殲20。此外,F-16V不會買貴,台灣是第5個買的,裸機是1.2億美元,而第4個買的摩洛哥是1.5億美元。
回應
部長說笑!
噗哧!我的飯都噴出來了!
日韓都用比我們買F-16V的價格買F-35,還有臉說這種假話?
奸20只有正面有隱形功能,徹面跟後面雷達照的到,時速超過一碼嚇隱形破功
已是超視距空戰時代,不再追尾空戰啦!誰用雷達照屁股?雙方面對面200公里外就用雷達搜索,誰的雷達先鎖定對方發射飛彈是嬴家!
有唬爛總統,有就唬爛的官員,就連國防部也一堆人在唬爛。
立委吳焜裕問F-16V可對抗殲20? 官員不知從何答起 2019-09-23 聯合報
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今天審查採購F-16C/D Blk70 (F-16V)的「新式戰機採購特別條例」草案,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吳焜裕質詢國防部長嚴德發與空軍參謀長劉任遠,殲廿與F-16V的性能高下,並宣稱「殲廿的火控雷達應該精密度高於F-16V的紅外線搜索系統IRST」。
從吳焜裕的投影片與質詢內容,似乎顯示殲廿有兩具雷達,分別是「AESA雷達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及「火控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
事實上,「AESA雷達主動相控陣雷達」與「火控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是同一件事情,只是譯名不同,而非兩具雷達。另外,俄系戰機一向比美系戰機更重視紅外線被動搜索。從米格29、蘇愷27以來的各式俄國戰機,在機首座艙風擋前方,都有IRST的感測鏡頭。殲廿在座艙下方有一個突出物,就是IRST。
回應
F-22重型雙引擎戰機、體型大電力足、用美軍最大雷達AN/APG-77,F-35中型單引擎戰機用AN/APG-81雷達(是AN/APG-77縮小型),F-16V輕型單引擎戰機用AN/APG-83雷達(是AN/APG-81縮小簡化版)!殲20型比F-22還大,殲20的AESA雷達比F-22的AN/APG-77更大,搜索距離約是F-16V的AN/APG-83雷達兩倍!美軍辧了多次三代機(F-18、F-15、F-16)和四代機(F-22、F-35)的對抗。毎次都是三代機大敗、四代機無損。F-22和F-15CD打出183:0。F-16V對抗殲20,不會有更好的成績。
阿楨
殲20或將配600萬圖元紅外相機EODAS是F35六倍 可盯死F22 2019-09-05 新浪軍事
所謂EODAS,是指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它主要針對飛行器飛行時發動機產生的熱焰和蒙皮表面的氣動加熱產生的紅外信號進行極致化探測,特別靈敏,不但能夠超視距分辨對方飛機的型號,而且在探測過程中,不會散發出任何輻射信號,十分安靜,特別有利於隱身飛機的隱蔽攻擊。不僅如此,即使在夜晚有厚厚的雲層,EODAS依然能夠穿透雲層捕捉到微弱的紅外信號,在凝視焦平面的大陣面圖像中,依然可以清晰的識別出敵機的信號。
美軍F-3在世界首次安裝了EODAS系統,其採用100萬圖元的紅外熱成像系統,能夠通過資料鏈把探測到的資料發送給AIM-9X空對空導彈,而我國的殲-20也和F-35一樣,配備了全套的EODAS系統,這是它們比F-22更為優秀的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 2015年研製出國內首款100萬圖元(1280×1024)非製冷焦平面,與F-35處於同一水準。而在2018年,國內又展出了200萬圖元(1920×1080)並已經實現量產。2019年,我國又研製成功600萬圖元(3072×2048)超大面陣非製冷探測器。
五年內,國產化紅外成像技術一口氣上了三個大臺階,且在短波、中波和長波三個波段的紅外領域,全面向600萬+圖元領域突飛猛進。殲20的紅外熱成像探測距離和精度將會是F-35的數倍,能夠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同時也意味著F22的隱身已經失去作用,被盯死。
而除了殲20之外,我國還正在將這一技術應用到殲10、梟龍等戰機身上。比如殲10C採用了30萬圖元的紅外熱成像系統,而梟龍戰機的紅外熱成像系統的解析度也可以達到10萬圖元。
EODAS還可以應用在反導探測、ISR等任務,並且配備到地面裝甲車輛、軍艦等其他平臺上,和現代雷達一起,打造三位一體的現代作戰體系。(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回應
不光是紅外成像硬體上的進步,人工智慧晶片還可以加強放大紅外成像硬體的功效,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如此針對華為的原因之一。
相關新聞
7架殲20同框明年數量或百架:亞太F35朋友圈將被壓制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9-05/doc-iicezzrq3560002.shtml
阿楨
買回「毛胚機」彈藥得再花錢 2019-08-22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F-16軍售案,美國五角大廈終於正式公告。六十六架最新款的F-16,總價八十億美元。相較於兩個月前美方批准保加利亞購買八架同型的F-16,卻高達十六點七億美元,國軍彷彿得到美方的大特價?另一方面,若在網路上檢索舊新聞,會發現不少國家採購比F-16更新一代的F-35戰機,價格卻比國軍F-16的平均單價一億兩千萬美元更低。似乎又顯示,我國其實是冤大頭,花了大錢才買到老飛機?
但是仔細研究清單,會發現這一波出售項目中,幾乎完全不包括F-16未來所需的彈藥。若以買房子作比方,等於只是「毛胚屋」,裝潢、家具、產險,都還不在內。
因此,引進F-16真正所需款項,將遠高於檯面上數字。我方行政部門或美方,顯然體會到「頭過身就過」的道理,先只揭示部分開銷,便可以減少民間的反彈。至於先前外電傳出,其他國家購買F-35的低廉數字,很可能是「裸機」,甚至扣除引擎的價格。
因此,單純引述一兩個數據,就作出「便宜」或「買貴」的結論;或隨意臚列幾項兩岸戰機的性能數字,最後哪方「勝」字比較多,就代表未來空戰勝負。這種「統計」都是過度簡化事實,都淪於自以為明察秋毫,其實不見輿薪。
回應
花大錢買武器幫美國擋子彈!
有人"超買菸",有人"超賣機"...
姑且不論台灣買的F16V單價/架,是不是比日本買「F-35」每架1.2億美元還貴?事實上,所購66架F16V,2026年起交機,屆時具「匿蹤」功能的才是空戰主流機種!中國已經有2款隱形戰鬥機,殲20(量產中)與殲31(試飛成功,發展中),2款隱形無人攻擊機研發中。一旦台海開戰,地對地東風飛彈與衛士長程火箭攻擊,所有軍機場跑道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能承受幾波攻擊,F-16V還能升空多少架次進行迎戰!這台灣保衛戰該怎麼打?
相關新聞
中方將制裁售台F-16的美國軍工巨頭洛馬公司
阿楨
殲-20與殲-31爭鋒 力拚上陸航母 2019/07/20 中時
《南華早報》2019/07/19報導,儘管社群媒體盛傳,殲-31將成為航母艦載機,但消息人士透露,離定案還早得很。一名消息人士指出,由於殲-20與殲-31各有優缺點,因此海軍還沒決定要選哪一款。現有的殲-20長22米,而成飛工程師正在打造短版「威龍」,好讓它們能使用新型彈射系統。相較之下,殲-31長僅17米左右。雖然殲-15比殲-20長了兩米,但它是部署在滑躍起飛,而不是新型彈射起飛航母上。
雖然殲-20與殲-31目前用的都是俄製或改裝的,而未來它們都會用中國自製的發動機。
中方已打造了約50架殲-15,足敷「遼寧」艦和解放軍首艘自製航母002艦所需。由於下一代航母艦載機還在研發,因此殲-15起碼還會再服役10年。
英國新航母又進水:英軍用造船業根基在坍塌 2019-07-21 新浪軍事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在今年6月離開朴茨茅斯海軍基地進行為期五周的海上試航,但是由於該航母9日發生內部漏水問題,不得不返回基地。
打造陸下代隱形戰機 瀋飛成飛將聯手 2019/07/20 中時
據新浪軍事報導,航空報7月18日刊載了名為「航空工業瀋飛所,奮勇爭先 建功立業新時代」的文章,文中首次提到,瀋飛所(601所)將與「成飛所(611所)開展專案協同」。事實上,殲-20也是兩所共同研製的結晶。2007年成飛所拿下自製第4代戰機專案後,空軍便決定,由成飛所和瀋飛所組成國家隊,推進第4代戰機研製。
瀋飛所和成飛所是中國兩大戰機研製單位,彼此存在著競合關係。從成飛連續拿下3、4代自製產戰機研製項目,應該說在對於未來空戰發展理解、整體設計、氣動飛控,還有品質控制等許多方面已領先瀋飛所。在這種情況下,讓瀋飛所和成飛所再次攜手,應該能加速推進新一代隱形多用途戰機的研製。
阿楨
蜂群作戰?殲-20與退役殲-6同框 2019/07/14 旺報
最近網路上流傳了一張有意思的衛星圖,在解放軍某試驗訓練基地,一架殲-20與4架已經退役的殲-6停放在一起,顯然,這些老式的殲-6戰機並不是制式的無人靶機,因為靶機無需與殲-20一起停放,只需在打空靶訓練時一起上天就行。
鳳凰網軍事報導,殲-6在解放軍空軍的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戰果輝煌。2010年,此架研發於1958年的爺爺輩戰鬥機終於退役。但由於殲-6數量龐大,很多都被封存在退役戰機存儲中心,還有一些進行無人機靶機改裝。而殲-6改裝最多的還是訓練用靶機,屬噴氣式無人機。可以自主飛行,變換航向、加減速等。擁有接近真實戰機的機動性,其體型相對3代機、3.5代機而言更嬌小,不容易被機載雷達發現和穩定跟蹤。
4架殲-6與殲-20同處一隅,很可能在進行系統融合測試。殲-6畢竟是一種改裝噴氣式無人機,無論飛行速度還是飛行品質都能與殲-20進行一些基本搭配。而採用彩虹、翼龍等螺旋槳無人機首先在速度上就沒辦法跟上殲-20。
因此,這裡的殲-6並非目的機,而是測試殲-20控制無人機進行「蜂群作戰」的一種測試機型。只要相應的資料鏈、融合協議等試驗成功,未來很容易將無人機換成目前正在研製中的一系列隱形飛翼無人機。
在珠海航展上,成都飛機工業已展示了自家最新型的隱形無人機,作為殲-20的研製單位,成飛的無人機是與殲-20戰機搭配最適合的型號。這種無人機外形較小,可以執行空中偵察和打擊任務。搭配上一架殲-20可以控制多架小尺寸隱形無人機,作為先導力量對敵方目標進行打擊。
但殲-20在成為無人機控制機上也有一個天生弱點,那就是它是單座戰鬥機。配屬的無人機如果只是執行一些規畫航線偵察或對地打擊任務,可能飛行員還能夠應付,若要打空戰,一個飛行員就完全沒有能力在駕駛好自己飛機的同時,還操控那麼多架無人機。
阿楨
第3批次梟龍戰機進氣道擴大 疑將換裝渦扇19發動機 2019-06-30 新浪軍事
梟龍一、二批戰機為了控制成本和費用,材料工藝相對保守。主要為傳統鋁合金,僅在進氣道、艙蓋等位置上採用了複合材料,比例在10%以下,重量相對偏高,限制了載荷和航程。梟龍三批換裝了有源相控陣、綜合電子戰系統、分散式光學孔徑等等先進設備,甚增翼展,巴空軍要求增加複合材料使用比例。
梟龍3另外加大了進氣道,為換裝推力更大發動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梟龍現用俄羅斯RD-93的加力推力8.3噸,對一、二批是能說堪用,因此梟龍3將換裝國產WS-19,性能與美國F414相當,加力推力可達9.8噸,再加上結構材料進步。梟龍1/2最大起飛重量12.5噸,外掛3.5噸,換裝WS-19可提到16/5噸。作戰半徑、航程得到較大提高。空戰推重比上升,增強飛機飛行和機動性能,包括飛機爬升、起降、加速等方面性能可以得到有效增強。
為配合先進發動機,梟龍3在氣動佈局、飛控系統也將升級。翼展由9米增加到9.5米,展弦比增加,阻力降低,空戰包線得到優化。飛機航程、續航時間提高。可能還會採用梟龍雙座大後掠垂尾,提高飛機操縱效率,增強飛機敏捷性。飛控由現在的縱軸電傳達加橫向機械操縱系統升級為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並且可能形成飛控/火控一體化系統,增強飛機作戰能力。
座艙可能會換裝一體化顯示器、衍射平顯,飛行員配備頭盔顯示/瞄準系統,機載電子干擾系統整合到機體之中。改裝國產PL-15中遠端空空導彈、PL-10紅外成像,這樣梟龍3就可以對抗印度陣風F3。空地可能採用CM-400AKG反艦/反輻導彈、C-802AKG反艦導彈、隱身防區外攻擊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等。
當然價格也上升,梟龍1/2約2500萬美元,梟龍3可能要4000萬。不過與國外同類型戰機相比,仍然要便宜許多,瑞典鷹獅-E單價超過8000萬,梟龍3良好的效費比應該會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不錯成績。(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軍火貿易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性價比,政治因素往往是主導
說明渦扇19已很成熟了,意味著殲31離服役的日子越來越近
至今為止還沒有中國製造航發出口。
以前沒有說明之後永遠沒有?超材料以前全世界都沒有,現在中國要上機了,你又該怎麼舔美國貨呢,譬如22/35那種過時的隱形工藝,我很期待你的舔法。
阿楨
掌握關鍵 陸6代戰機傳5年內問世 2019/06/26 中時
為了搶占空中優勢,美、俄、英、日,德法與西班牙等國都已著手研製第6代戰機。而解放軍第6代戰機的研製仍處於絕對保密的階段,官方至今守口如瓶。
不過,中國《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從許多資訊中,仍可以探究解放軍6代機發展的蛛絲馬跡。
分析說,中國航空戰略有一個理念,就是發展一代、成熟一代,預研一代。而5代機殲-20已開始小批交付使用,預料3、5之內6代機就會帶來驚喜。
而在可見的種種線索中,首先是自我調整變迴圈發動機,為了達到更高的巡航馬赫數,在動力系統上,現有5代機的發動機已不合適,中國相關單位2017年在北京舉行的航空技術展上,低調展出了新一代發動機概念圖「適用飛行速度3-4馬赫,飛行高度3萬米的戰鬥機」。它已經遠遠超越現有5代機的飛行包線,並具有兩種工作狀態。
6代機將會普遍使用光傳控制與光纖通信技術。殲-20已使用了達先進的多感測器融合技術,並配置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為核心的多感測器系統。只要把在殲-20多感測器融合技術,還有中國正在開發的物聯網技術適當升級,就能轉用到6代機上去。
6代所用的全向、全頻譜隱形技術,中國已位居領先地位,有多所理工科大學已研發出一系列納米隱形寬頻吸波材料,具有重量輕、吸波能力強的特點。
6代機雷達應要有大幅提升。而中國近年來軍事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就是雷達,殲-20的配置2,000到2,200個T/R元件,每個T/R元件擁有8瓦的峰值功率,雷達總發射功率達到16千瓦以上,超過F-22A的15.6千瓦AN/APG-77雷達,還有F-35的10千瓦AN/APG-81雷達。中國還積極研究了具有顛覆性的新概念太赫茲。這種超高頻雷達能越過障礙物,獲得物體的圖像,還有隱形與非隱形敵機的反射信號。而衛星和偵察機上安裝這種雷達後,不但能發現空中的隱形目標,還能很容易地發現潛艦與偽裝目標。
阿楨
犧牲隱形換航程 美F35將加掛副油箱 2019/06/18 中時
洛馬公司正在研究為F-35安裝副油箱,雖會影響F-35的隱形功能,但能使其燃料總量增加40%。
短距起飛和垂直起降的F-35B內部燃料容量比F-35A小約30%,在長程任務中會更加依賴空中加油。例如2017年1月有10架從亞利桑那州飛往日本部署的F-35B,就動用9架空中加油機進行250次空中加油,其中還包括沿途的6次過夜停留。
由於以色列對手是伊朗,需要較大航程,這些目標都無法使用防區外武器,必須接近目標才能攻擊,而當地要進行空中加油較為困難。因此以色列特別積極參與F-35副油箱研究,今年4月與洛馬已完成初步的600加侖保形油箱方案。
法德與土耳其下一代戰機都只是模型 還不如中國FC31 2019-06-19 新浪軍事
2019第53屆巴黎航展,法德西三國聯合研製的FCAS(未來空中作戰系統)第六代戰鬥機全尺寸模型重磅揭幕,被美國禁售F-35A的土耳其也高調展示了本國的五代機TF-X全尺寸模型。
這一次亮相的FCAS模型,和以往公佈的相關概念圖有了更為清晰的變化。
比如其採用了類似美國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計畫中被F-22PK掉的YF-23的V字形尾翼,取消了傳統的水準尾翼,採用了類似於F-35、殲-20的DSI進氣道,此前達索和空客公佈的模型、概念圖都是採用了F-22同款的加萊特進氣道。比如其極為看重“網路中心戰”能力,利用AI技術實現與無人機的聯合作戰,稍早前公佈的FCAS座艙概念圖,更是大量採用了AR虛擬視覺技術,但不清楚FCAS會否採用六代機的另一標配技術——機載定向能武器,如高能鐳射等。
歐洲的下一代戰機看似已經是“全面開花”,卻難掩技術、資金匱乏,進度十分緩慢。
別說是六代機,五代機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選擇餘地都已經很小。作為北約成員國,和美國鬧翻了的土耳其,煮熟的“肥電”飛了,已經放話要考慮蘇-57和中國的FC-31,而這一次中航工業的FC-31模型也在巴黎航展展出。
相關新聞
中國專家評法德六代戰機 比殲20晚了20年
回應
就不要笑話F-31了,有幾個國家能造得出來?畢竟是確確實實的五代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19/doc-ihytcerk7882242.shtml
阿楨
新版FC31戰機亮相有兩大變化 或為登上航母做準備 2019-06-18 新浪軍事
至從二號機首飛以來,FC-31發展顯得比較沉寂,今年巴黎航展上面FC-31最新模型公開,與此前相比又有比較大變化,表明飛機設計仍然在完善和改進之中。
FC-31後背明顯加粗,應是增加內油,提高載荷航程性能,增強多用途任務能力。這也是國內外隱身戰鬥機發展方向。
FC-31似乎用了更大直徑發動機,發動機涵道比也更大,相應油耗也更低,FC-31現在發動機是RD-93或者國產WS-13,有消息說渦扇19已研製成功,這表明新一代渦扇中推涵道比增加,降低發動機油耗,從而進一步增加飛機航程和作戰半徑。
FC-31在控制飛機總體尺寸情況下,通過挖掘飛機潛力來增強飛機作戰能力,這應與FC-31可能上艦有關。艦載機與岸基相比,對於體積和重量更加敏感,更小體積意味著航母能夠搭載更多的飛機,相應一次就可以放飛更多飛機。但是更小體積意味著載荷航程受到限制,又降低航母遠程打擊能力。這樣就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所以我們看到FC-31新模型出現了這些變化,應該就是設計師在尋找這樣的平衡點。
隨著F-35C服役,宣告艦載戰鬥機進入隱身戰鬥機時代,而第2艘國產航母已經開工,預計2025年之前可以交付海軍,這樣國產新一代艦載機發展同樣需要加速,以便能夠在2025年航母列裝的時候,為航母提供更加先進的艦載戰鬥機。(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18/doc-ihvhiqay6412923.shtml
阿楨
川普:支持航母用電磁彈射的人是敵方臥底 2019/05/29
美國總統川普2019-05-28在日本對美軍談話時口出驚人之語,他認為目前美國海軍新型福特級航空母艦使用的電磁彈射裝置太花錢了,因此要求美軍新航母要改回使用蒸汽彈射器。他甚至開玩笑地表示,電磁彈射裝置「只有愛因斯坦才能理解它怎麼操作」,「支持電磁彈射的人可能是敵方派來臥底的」。
變更彈射器意味著美軍新一代航母要重新設計,目前美海軍兩艘新型航母福特號和甘迺迪號都採用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此一系統優點很多,操作簡單、效率高、重量輕、體積小、維護費用低、適用範圍廣。不過,現在實際運作上還有不少問題未解決,才導致新航母一直未能順利服役,而川普因此未能在選前神氣地登上新一代航母進行風光的儀式,可能才是他為航母大發雷霆的主因。
回應
兵不厭詐?真真假假啦!
美福特航空之電磁彈射器已多次維修,有可能電磁彈射器已發展失敗,必需放棄重回蒸氣彈射器
相關新聞
張召忠評特朗普登上日本准航母:想起了偷襲珍珠港
特朗普想讓航母換回蒸汽彈射 張召忠:是在忽悠中國
川普登日本出雲級護衛艦 變身「真航母」F-35B上艦只需三步驟
針對殲20? 美F35C武器升級將登航母戰備
日尋獲失事F35發動機與機翼大型殘骸,但黑盒子已嚴重損壞,加上未安裝錄音裝置,墜機可能的原因尚不清楚。
日大買105架F-35威脅中,目前有12個美盟友訂購了F-35,澳洲170億美元72架,韓國40架F-35A。
起碼6航母300軍艦 中要加速追趕美
阿楨
美軍F35C艦載機缺陷太多 中國FC31設計方案或更合理 2019-05-14 新浪軍事
F-35為了兼顧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的需求,不得不採用十分短粗的外形,機翼也採用了較為保守的梯形翼,優化亞音速機動性。這不僅完全喪失了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速度僅有1.6馬赫。海軍F-35C增加翼展後,超音速性能惡化更為嚴重,只有1.5馬赫。
美國海軍在淘汰掉F-14、只剩下F/A-18E/F之後,就幾乎喪失了像樣的超音速截擊能力。如果不是為了三軍通用,絕不會仍是F-35C這樣臃腫肥碩、短粗無比的外形,肯定可以騰出技術冗餘來更好地兼顧超音速飛行性能。JSF項目中還有很多跟艦載機不沾邊的性能,比如說取代A-10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務,也都可以剔除出去,簡化技術、節省成本,得到一種更加出色、也更加純粹的隱身艦載機。
考慮到在F-35設計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殲-20和航母,美國海軍不用過多考慮截擊性能,才敢聯合空軍搞出肥短的F-35C,沒想到短短幾年就時過境遷,美國海軍將來在海上勢必要面對對手隱身艦載機的威脅;但此時F-35C生米已煮成熟飯,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這裡也不是說F-35不好,而是說如果不考慮三軍通用,那麼空軍F-35A可以更好,海軍艦載F-35C也可以更好。事實上,美國國內眾多媒體也不止一次設想,如果美國海軍沒有加入F-35項目,而是選擇單幹,自行研製一種隱身艦載機的話,會是什麼樣?
如果還是要把成本控制下來,不要太重太貴,最好選擇雙發中推,比如F-414的鋸齒噴口向量改進版,控制全機噸位。然後要擁有更優化的機翼設計,後掠角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搭配隱身修形的進氣道融合邊條翼,強化航母上的低速起降性能。最重要的是,雙發窄間距佈局機體空間本來就比F-35C更充裕些,蜂腰修形、流線過渡也會更加流暢,更好地減少跨、超音速飛行阻力,兼顧優化截擊能力,提高空戰能力。
於是,這款假想中的隱身艦載機造出來之後——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中國殲-31艦載版嗎?(作者署名:烽火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14/doc-ihvhiews1775787.shtml
相關新聞
F-35生產量上百 複合材料自動鋪絲機作用關鍵
國產複合材料自動鋪絲機研製成功 殲20/31也能下餃子了
阿楨
殲20展示驚人機動性:貼樓飛行加瞬間小半徑轉彎 2019-04-16 新浪軍事
近日,有網友抓拍到了一段殲20飛行訓練的視頻,殲20以差不多貼著樓頂的高度飛行,並進行了暫態小半徑轉彎盤旋,展示出了優越的低空低速機動性能,這樣的機動性能可以說讓美俄的五代機都黯然失色。
殲20採用了遠距鴨翼佈局,與陣風所採用的近距耦合鴨翼佈局相比,殲20的遠距鴨翼更多的是為了優化超音速性能。殲20的鴨翼由於遠離主翼,因此並不能對主翼產生有效的增升渦流,並且在亞音速時段鴨翼離升力中心較近,因此鴨式的俯仰操控效率不如水準尾翼。
但是在超音速階段隨著飛機升力中心後移,遠距鴨翼的操控力矩增大,俯仰操控效率比水準尾翼強的多,因此超音速時鴨翼的操控效率更高,偏轉的角度更小,因此同樣姿態下,遠距鴨翼飛機的超音速升阻比更高。而且遠距鴨翼可以讓飛機設計主翼時大幅度後移,在避開超音速激波阻力的情況下,主翼產生的飛行阻力更小。因此殲20這樣的鴨翼佈局擁有很強的超音速性能,即便殲20的發動機推力不足,依然有超音速巡航的潛力。
殲20為了優化超音速性能,在翼展面積不佔優勢情況下,殲20的機體卻比F22、蘇57都要大,許多軍迷認為殲20的翼載荷將遠大於美俄五代機,變向降低了盤旋性能。並且殲20還沒有向量發動機,超機動潛力不如F22與蘇57。
但是現在殲20表現出優異的瞬盤性能,並不比F22在航展上表現的差。足以證明殲20在優化超音速性能的同時,依然較好的兼顧了亞音速機動性。而且現在殲20裝備的是AL31/渦扇10發動機,推力不如美俄的新型發動機,未來殲20一旦換裝推力更大的渦扇15,機動性還能上一個臺階。
目前殲20沒有裝備向量發動機,因此無法像蘇57那樣隨心所欲的做出“眼鏡蛇機動”、“落葉飄”等高難度超機動。但是中國的向量發動機已經在殲10B TVC試驗機上進行了試飛,不久的將來殲20也會擁有自己的向量發動機。到那時殲20就不但是一款超音速性能優越的戰機,它的亞音速機動與超機動能力同樣突出。
而且殲20不但機動性能優越,而且它的航電系統也極為全面先進, F22受制於早期設計局限,並未裝備EODAS、EOTS等光電系統,也沒有頭盔顯示系統(HMDS)這種黑科技;而F35雖然擁有這些技術,但是F35受制於氣動佈局缺陷,超音速性能一塌糊塗,面對殲20沒有任何優勢。俄蘇57航電性能遠不如殲20。(作者署名:軍情解析)
相關新聞
中國四代渦扇中推疑亮相 FC31有望在6年內投產2019-04-16(回應:六年太久了吧?)
阿楨
美日隱身戰機大面積缺氧 中國戰機為何沒發生該問題 2019-04-10 新浪軍事
日本F-35A失聯,機載分子篩制氧系統故障成為外界猜測重點,實際上美國隱身戰鬥機一直深受困擾,以于於F-22不得不重新裝回氧氣瓶解決這個問題。
國產機載分子篩制氧系統在新世紀初就裝備殲-10戰鬥機,至今服役已經接近20年,沒有發生因此機載分子篩故障造成的飛機事故。
相關新聞
日本F35成軍10天就墜毀 局座張召忠的預言又變現實
日本F35墜毀不意外 美軍早已發出安全警告日本不聽
美媒稱中俄將搶先撈墜海F35 卻折射出冷戰時期,美國秘密打撈蘇聯潛艇的陰暗心理。
日本F35墜毀背後:訓練壓力太大 只為追趕中國殲20
日本F35墜毀3大疑點指向夜航錯覺 飛行員或直接撞海
日媒:墜落F-35A曾在飛行中兩度因故障緊急著陸(回應:一堆酸的不知道哪來的驕傲感,戰機哪有不摔的。 日吹眼裡大國躬匠是不會出問題的)
土耳其買一套俄S-400,美不給土F-35,土外長:我們可選蘇-35/57,若美拒供愛國者,將再買一套S-400
俄媒:F-35存在966個明顯缺陷,至少110項可能導致飛行員出現傷亡或停產的重大缺陷。
F35墜海前外媒就有結論:它在中國戰機前只是紙老虎:先是2018-9-28,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因為發動機燃油管問題而墜毀。美媒曝出又F-35在澳水土不服,其隱身塗料耗每飛一個架次就得重塗。 英國《太陽報》也爆出F-35隱身塗料被刮傷後雷達信號甚至與一架波音747差不多。對此,英軍認為,在忽略隱身性能的對抗中,F-35的飛行性能甚至不如颱風戰機。 美國彭博新聞社獲得國防部評估報告披露:第一, F-35B使用壽命可能低至2100小時,與8000小時的預期使用壽命相比,有著令人吃驚的巨大差距。第二,中期可靠性與現場維護指標無法達到預訂計畫的80%,造成妥善率不足,可用於實際訓練的飛機數量大幅減少。第三,網路安全測試顯示前幾年發現的一些漏洞仍然沒有解決,在網路攻擊屢見不鮮的時代,這個情況非常令人吃驚。第四,F-35的對地攻擊武器系統的測試顯示,準確性低到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
中國四代渦扇中推疑亮相 FC31有望在6年內投產2019-04-16(回應:六年太久了吧?)
圖博館
向量版梟龍照片疑曝光 雙機展示落葉飄編隊機動 2019-02-16 新浪軍事
距安裝向量發動機的殲10B在珠海航展上進行的驚豔表演僅幾個月,網路上又傳出了梟龍已經安裝向量發動機的消息。
梟龍安裝向量發動機,首先非常有利於其本身的外銷。目前世界現役的戰鬥機除了美軍的F22,以及俄蘇30和蘇35,採用向量發動機的非常的少。如果外銷型梟龍採用向量發動機,有利於改善其瞬間盤旋有力和轉彎半徑。即便是面對F16這樣的高機動戰鬥機也會不落下風,和印度的蘇30MKI對抗也能保有與之相當的超機動能力。
梟龍向量版的出現,證明了楊偉總設計師“中國可以在任何一款戰鬥機上使用向量技術”表態的嚴肅性。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殲10、殲16、殲20等戰鬥機都將會出現向量版,從而讓這個尖端技術白菜化,中國也可能會因此成為裝備向量戰鬥機最多的國家。但這又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對飛行員進行訓練的問題。畢竟向量發動機的操作對飛行員需要進行特殊的培訓,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也需要從頭開始。如果直接飛行員操作昂貴的主力戰鬥機進行從基礎開始訓練,顯然是不經濟的。
因此對中國航空部門來說,下一步最可能推出的可能就是向量版教練機。就是在教練10“獵鷹”高級教練機的基礎上,研發出升級版向量教練機。中國航空兵部隊的飛行員可以先在向量版教練機上進行各種適應性訓練,等到熟練掌握相應的超機動飛行技能之後,再操作向量版戰鬥機進行訓練。所以在中國大量部署向量版戰鬥機之前,先行發展向量版“獵鷹”教練機將是重中之重。(作者署名:洪超飛)
回應
向量梟龍?那真是太浪費這款向量發動機了
向量發動機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向量噴口是獨立的!只要尺寸合適他能裝在任何發動機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6/doc-ihrfqzka6278143.shtml
圖博館
我殲10C最重要短板補齊或將出口 所用航發可滿足殲20 2019-02-06 新浪軍事
梟龍戰鬥機是中巴聯合研發,除了巴空軍大量裝備,也開始向一些國家出口。然而,中國自己裝備的戰鬥機至今尚未正式出口過。
雖然有不少國家想購買殲-20隱身戰鬥機,但非賣品。中航工業一直積極推動FC-31和殲-10的出口,不過效果甚微。
不過,最新報導稱,中國已經批准了老撾和孟加拉兩國購買殲-10C的申請。
此前一直盛傳巴等國有購買意向殲-10A,不過最終沒有成交。分析稱,殲-10A並不算特別先進,還有安裝的是俄AL-31發動機,導致出口受限。
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短板,不過,經30年的攻關,渦扇-10已經成功研發,其中渦扇-10G推力可達到155千牛,完全可滿足殲-20。
為什麼2018年下線的殲-10C還使用AL-31?這是因為發動機研發定型進入量產再到大量量產需要幾年時間,而此前已經訂購的AL-31也不可能放在倉庫不用。
隨著發動機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向量噴口的技術掌握之後,FC-31將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有消息稱,或將被海軍選定為中國首款五代隱身艦載機,同時空軍版本依舊向全球銷售。
中國外貿梟龍未來或更換俄航發 我渦扇19值得期待 2019-02-06 新浪軍事
近期網傳FC-1將換裝法國M-88渦輪風扇發動機,梟龍設計之初配的是俄RD-93,長度4229毫米,直徑1040毫米,而M-88長度僅3538毫米,直徑696毫米,如果需要安裝到飛機上需要修改整個機身的尺寸。另外法國至今抱著冷戰的思維,執行美國對華武器禁運的禁令,即使能拿到也難以保證貨源的穩定。
相對於M-88來說,其實渦扇-19先進中推,安裝尺寸完全和俄產的RD-93相匹配,更重要的是殲-31的配套航發,是肯定要投產的機型。(浩漢防務論壇)
回應
換M88沒有任何意義,推力不足,梟龍需要的十噸機航發
力追老美! 陸將打造4電磁彈射核航母 2019-02-06 中時電子報
美國為了加強海上軍力,打算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福特級核航母,如今已有1艘服役,1艘完成。中國軍事專家認為, 2035以前至少擁有6支航母戰鬥群,其中有4艘將是核動力,都會裝備類似美國的「電磁彈射系統」(EMALS),以更迅速地讓更多艦載機起飛。除了殲-15外,還可望像同時擁有F-18和F-35的美國海軍般,改裝殲-31或殲-20。
圖博館
殲11戰機機背安裝減速板 為何蘇35戰機卻沒有? 2019-02-05 新浪軍事
俄制蘇-27和國產殲-11戰機兩台發動機之間的機背上,都有一扇減速板,蘇-30以及美國的F-15等的減速板也是設置在同一位置上。其他戰機基本都擁有減速板設計的,不過設置位置不一樣,可能不容易注意到。
減速板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降低戰機飛行速度的板塊,能打開收起的蓋子主要作用便是減速。在平時減速板將閉合和機體緊密貼合,減少阻力。減速板外表面就是飛機流線型的一部分,因此一般情況下無法察覺到這個減速板的存在。在需要減速時才打開,迅速增加戰機迎風面的阻力,從而迅速減少戰機速度。減速板結構的存在可以説明戰機在空中快速減速,便於戰機以更小的半徑實施戰術轉彎,戰機降落時也需要用到減速板,可以明顯降低戰機速度,説明戰機更快的停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減速板的設置也是有嚴格要求的。需要在機體中軸線上佈置或是在機體兩邊左右對稱佈置。如果是不對稱佈置,在打開減速板很可能導致戰機飛行方向偏移,在降落時還有可能導致戰機無法對準跑道,甚至沖出跑道。
殲-10的減速板位置與F-16戰機相似,都設置在機身後部,呈現出十字形佈置的四片減速板,每片減速板體積較小,並不容易注意到。F-18艦載機的減速板設置在兩側邊條翼的上部。
如今隨著戰機設計技術的進步,減速板這種結構重量大,佔用機體空間較多的結構已經是越來越不方便了,不合時宜了。如今已經有新戰機取消了減速板,需要減速時,則使用飛控系統統一操作戰機的氣動面,來達到減速板的效果。
例如蘇-35可通過操縱垂尾上的氣動面差動來增大阻力,達到減速效果。而不需要在機背上安裝高大的減速板了。蘇-35戰機取消減速板後,明顯增加了一塊機背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用來搭載更多的燃油和設備,對戰機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殲-20,全動式,變換的“角度”特別“大”,就起到“減速板”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5/doc-ihqfskcp3183623.shtml
圖博館
中國要對美國禁運3D印表機?F-22戰機用的竟然是國貨 2019-02-05 新浪軍事
3D列印的鈦制金屬零部件已首次安裝在美軍F-22與F-35B隱身戰鬥機上,而且從訂貨到交付至倉庫僅用了3天時間,美國空軍希望以此來降低戰機的維護成本和維護時間。戰機安裝3D列印的零部件早已不是新鮮事,除美國外,英國和中國在該領域也有顯著成果。而這次,儘管美軍宣人員在發佈照片時,對3D印表機的細節進行了模糊化處理,但還是沒能逃過眼尖的中國網友識別出來了,竟然是中國南方製造的。這家中國企業實力雄厚,在中國3D列印品牌評價推介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桌面級3D印表機推薦品牌”、“中國3D列印最具創新力企業”、“中國3D列印最具影響力國際品牌”,並獲得“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名,是中國3D列印的領軍企業。
3D列印技術如今方興未艾,在很多十分重要的國防領域,比如戰機發動機關鍵部件、戰略導彈的一些特殊零件與太空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都可以使用3D印表機在最快時間內製造出來。那麼,中國的3D列印技術怎麼樣呢?打個比方來說,就如同無人機一樣,中國雖然是後來者,但卻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據悉,在瞭解到3D列印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後,中國就投入了鉅資進行開發,如今已成為這一領域的世界佼佼者。
這次已發現美國和英國的戰機,都在使用中國製造的3D印表機——“夢想家”型的高精度雙噴頭3D印表機。駐紮在猶他州希爾的美空軍第574軍機維修中隊,為F-22列印了一個鈦金屬支架,全部過程只用了3天,從而讓該戰機可以縮短60~70天就能重新投入戰鬥;而美海軍黃蜂號(LHD-1)兩栖攻擊艦,則為F-35B列印了一個塑膠卡扣,成功讓一架戰機在1天內重返藍天;而英國皇家空軍的“狂風”GR4攻擊機,開始大批使用3D列印包括座艙無線電的防護罩、起落架防護裝置以及進氣道的支架組件等。(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美國經常得了便宜還賣乖。我們就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美國就是要嚴加封鎖,堅決不當東郭先生。一台都不能出口到加入巴統組織或者瓦森納協定的國家或組織!
這是必須的,也該到我們禁運他們的時候了。這就是智慧財產權保護,防止他們抄襲。
現在不要禁運 到出現對抗前再開始禁運 省的逼著他們自己發展起來 通過市場競爭將其工業部門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5/doc-ihrfqzka3770765.shtml
圖博館
美稱F35存在嚴重問題 飛行壽命只有設計壽命1/4 2019-02-02 環球網
美國國防部報告稱,五角大樓發現了美軍現役五代機F-35的致命缺陷。
軍方在測試過程中得出結論,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的飛行壽命為2100小時,約為其8000小時預期使用壽命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這些每架1億美元的戰機在2026年就要做減值處理。
專家們還認為F-35A內置機炮的打擊精度是不可接受的,不符合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退役的美國空軍少將兼運行測試總監羅伯特•貝勒表示,該飛機也存在著嚴重的程式設計錯誤。
此外,專家們指出系統運行中存在不便之處。許多自動化功能經常需要手動輸入,由此,更正資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從而導致飛行的延後甚至取消。
洛馬製造F-35的計畫已經耗資約1.5萬億美元,成為史上最昂貴的武器製造計畫。
回應
這樣貶損F35,叫F35情何以堪?還怎麼在這世上混下去?美國國防部也太不地道。
坑人!按特大嘴巴的話就是—咋就這麼不靠譜呢?
小心美國人搞戰略欺騙,若果有很多重大問題,請解釋一下為什麼年產量100架,而且現在還一直維持井噴式的產量。
圖博館
殲20專用空空導彈霹靂-15獲重大突破 研發團隊與殲20合影 2019-02-01 新浪軍事
目前,殲-20的主彈倉最多只能掛載4枚霹靂-15,而美國的F-22最多可掛載6枚AIM-120C,這是因為霹靂-15彈徑尺寸更大,其深層原因還是在空對空導彈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中美存在差距。
其實,早期的F-22也是只能掛載四枚,但是,美國並沒有盲目加寬F22的主彈倉,而是單獨開發出為F-22專用的新型AIM120,並對導彈懸掛方式進行合理調整,這樣就能多掛載兩枚導彈。
美國的軍事的確是值得世界各國學習的,我國在對殲-20進行改進的同時也要考慮,是否可以通過改良殲-20的配套設備,如加快發展比霹靂-15更先進、體積更緊湊的新一代中距空對空導彈,來提高殲20的戰鬥力,這樣才能在與F-22這類同代機型對抗時立於不敗之地。(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不是中國空對空導彈固體發動機比美國弱,中國的推進劑效能比實際還比美國稍強些,主要是F22研製年代久遠,沒有想到那麼遠的超視距作戰,J20攜帶的中遠程霹靂-15比AIM120C強大的多。另外美國佬吹牛的水分向來遠大於中國!來看最初型號AIM-120A的射程資料量化:號稱最大理論射程74公里,作戰約50公里,但實戰紀錄30公里!對飆AIM120C僅需霹靂12,霹靂12略長那只是為了比美彈更遠的射程!但看殲20彈倉,略長顯然不是問題!另外也不建議多帶彈,四枚也足夠了!帶多了也是浪費!
多掛2枚並非難事,以後大家會看見的。圖中殲20完全是掛在一個平面上的,稍稍改變,比如導彈掛兩層,對比嵌入深度為導彈半徑,錯開前後距離使得彈翼不接觸等等,隨意都可以多掛兩枚.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1/doc-ihrfqzka2885246.shtml
圖博館
殲20專用空空導彈霹靂-15獲重大突破 研發團隊與殲20合影 2019-02-01 新浪軍事
目前,殲-20的主彈倉最多只能掛載4枚霹靂-15,而美國的F-22最多可掛載6枚AIM-120C,這是因為霹靂-15彈徑尺寸更大,其深層原因還是在空對空導彈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中美存在差距。
其實,早期的F-22也是只能掛載四枚,但是,美國並沒有盲目加寬F22的主彈倉,而是單獨開發出為F-22專用的新型AIM120,並對導彈懸掛方式進行合理調整,這樣就能多掛載兩枚導彈。
美國的軍事的確是值得世界各國學習的,我國在對殲-20進行改進的同時也要考慮,是否可以通過改良殲-20的配套設備,如加快發展比霹靂-15更先進、體積更緊湊的新一代中距空對空導彈,來提高殲20的戰鬥力,這樣才能在與F-22這類同代機型對抗時立於不敗之地。(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不是中國空對空導彈固體發動機比美國弱,中國的推進劑效能比實際還比美國稍強些,主要是F22研製年代久遠,沒有想到那麼遠的超視距作戰,J20攜帶的中遠程霹靂-15比AIM120C強大的多。另外美國佬吹牛的水分向來遠大於中國!來看最初型號AIM-120A的射程資料量化:號稱最大理論射程74公里,作戰約50公里,但實戰紀錄30公里!對飆AIM120C僅需霹靂12,霹靂12略長那只是為了比美彈更遠的射程!但看殲20彈倉,略長顯然不是問題!另外也不建議多帶彈,四枚也足夠了!帶多了也是浪費!
多掛2枚並非難事,以後大家會看見的。圖中殲20完全是掛在一個平面上的,稍稍改變,比如導彈掛兩層,對比嵌入深度為導彈半徑,錯開前後距離使得彈翼不接觸等等,隨意都可以多掛兩枚.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1/doc-ihrfqzka2885246.shtml
圖博館
俄未來7年只裝備15架蘇57 或只是中國殲20一年產量 2019-01-22 新浪軍事
1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確認,兩架蘇-34戰轟機在韃靼海峽上空的訓練中發生剮蹭事故,一架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後一人獲救一人下落不明,另一蘇-34一台發動機受損,並在阿莫爾河畔共青城機場成功降落。
不過對於俄空天軍來說,2019年有點糟心。
比如俄軍今年要被迫接裝4架還用平板縫隙天線的米格-35……
這其中主要的點,可能就在於蘇-57的延遲上。
“這13架中的部分要裝備第二階段的發動機”。
目前除了正在測試“產品30”的2號原型機之外,其餘的飛機理論上使用的“第一階段發動機” AL-41F1(S117)最大推力147KN,“產品30”最大推力則可能達到178KN。
對比一下,殲-20在2017年開始列裝部隊,2018年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當然,這一數量差異背後展現的,並不僅僅是俄中兩國在航空工業戰機研發技術實力或者決策水準上的高下,而是兩國作為世界一流空中力量,其背後支持的綜合國力之間的差異。
相關新聞
殲-20計畫變身「雙座版」戰術轟炸機首個威龍旅(32架)有望2019年內成形
俄軍蘇34撞機因電子技術太爛?防撞系統為何沒起作用
俄“逆火”戰略轟炸機遭遇罕見暴風雪墜毀:2死2傷
回應
蘇-57俄羅斯明顯是在趕時髦,在隱形技術並不成熟的情況下,搶佔隱形戰機的外銷市場。產量當然要由外貿訂單而決定。跟我們殲-20的使用動機不同。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22/doc-ihqfskcn9329972.shtml
俄稱蘇57具備一特殊能力 卻只是早已被淘汰了的技術 2019-01-22 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隱身戰鬥機最為突出的性能就是隱身。只有隱身性能足夠強大,才符合五代機的特徵。然而目前世界上這麼多種五代機中,俄羅斯的五代機隱身效果是最差的。這是由兩點原因所導致的。
第一,蘇57的氣動外形設計不符合隱身戰鬥機的特徵。
第二,蘇57表面的隱身塗料性能不如中美。
然而最近俄羅斯卻引用了一個新型詞低光學圖元化偽裝隱身性能,使得在本身能夠肉眼識別的距離內無法識別蘇57。其實這種技術正在被淘汰。現代戰爭中,不論是空對空,還是地對空,都是採用雷達探測,根本不需要用肉眼瞄準,即便將戰機改成任何顏色,都無法逃過雷達系統的捕捉。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只是在回避自己的弱點。(作者署名:鐵血觀世界)
圖博館
恩,3批“太行”發動機在這時候完成了交付。這其中第1批的3台和第2批的前6台都老老實實用於地面試車,第2批的最後一台則在組裝的過程中就修改設計為機匣上置。2001年6月6日,在畢紅軍試飛員的駕駛下,右發裝渦扇10,左發裝AL-31F的殲-11試驗機順利實現了首飛。
在第3批“太行”之後,為了滿足進一步試驗和發動機定型試飛的需求,又繼續投產了3S批,後來大家熟悉的521號殲-11A右發的太行和522號殲-11A的兩台太行,就是從第3批和3S批中選取的產品。這兩批產品中,先後有6台發動機被用於相關的定型試飛。這一過程開始於2004年3月,最後一直進行設計定型試飛到2005年的10月,並在當年底完成了設計定型。
對於試驗期間的發動機而言,由於機上所有的部件在設計、工藝、材料、裝配方法上都會做出改進,因此不要說這麼多批次發動機之間的狀態了,就算是同一台發動機每下一次總裝線,發動機自己的狀態就會發生不小的變化,所以在設計定型前的這幾批太行不能說是千奇百怪,至少一拆一修一變樣還是比較準確的。這樣是為什麼在敘述試驗批次發動機的技術狀態時,通常都要把發動機是第幾次下總裝線也作為發動機編號的一部分。
在這以後,才有了太行的正式批量生產,以及量產之後2007年空軍那6架使用一台太行一台AL-31F的領先使用試飛批次殲-11A,以及2008年在522號殲-11上進行的雙發小批領先試飛。
這一時期,還有裝太行的殲-11B型525號試飛,以及改進型WS10A使用伊爾-76試車台進行的試車等,不過那都和太行原型機本身關係不大,這裡就按下不表。
所以雖然有關渦扇15的消息,外面樂觀之聲如火如荼,誰敢否認就直接反革命漢奸唱衰中國……一連串帽子甩過來了,但是看到如今這個03批機匣的獎項,再參考之前太行的研製進程,施佬實在是覺得,渦扇15目前的這個進度,想要早已裝備殲-20甚至批量生產大量裝備,顯然並不可行。在真正目標狀態的殲-20出現之前,使用俄制或者國產第三代航發的A狀態殲-20,仍然是中國空軍現在唯一可靠。
面對已經在推重比10級別上站穩了腳跟的美國航發或者再壽命之內依然表現滿意的俄羅斯航發,中國的航發工業還是容不得一絲的驕傲與停歇,扎扎實實加速追趕,仍然是我們這個年代中國航發無可撼動的時代主題。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7/doc-ihqhqcis6916992.shtml
圖博館
中國渦扇15航發已生成三批了 為何還不能上殲20 2019-01-17 新浪軍事
作為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並且投入量產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太行”,渦扇10的研製進程和任務分配應該來說很有代表性,施佬也可以以此為例子,順便讓大夥兒研判一番,03批次渦扇15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進度的角度,到底算個什麼狀態。
太行,1987年10月正式立項研製,隨後展開的過程的順序基本上是發動機核心機,發動機驗證機,發動機原型機,發動機試飛用原型機這麼四個階段……不過在航發研製的角度講,核心機並不能算發動機整機,而所謂的發動機原型機和發動機試飛原型機這樣的說法,純屬施佬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生造,在實際工作中是不會刻意區分的。
按照90年代早期的規劃,太行要製造2台驗證機,15台原型機和20台壓氣機進行台架試車、持久試車、標準試車台、飛行台和高空台試車,特種試驗和按規範完成定型前的全部工作。在原計劃1998年裝機試飛,2000年設計定型的大前提下,這15台太行的生產中就已經開始論“批”了:1993-1994年底完成第1批3台的製造及首批試驗件的加工;1995-1996年8月完成2批6台;1996年9月-1996年6月(這時間節點跟上課的學年似的……)完成3批6台;1998年9月提供2台試飛發動機並完成試車後二輪修改出圖。
需要注意的是這3批15台原型機的製造都是在設計定型前製造的,而在實際試車過程中,這些發動機都需要經過許多輪的總裝,以便進行各種複雜改進的測試和修改,畢竟研製發動機不是拿涼水煮雞蛋,只有時間這麼一個變數,加上發動機需要累積足夠的台架試車時間,一批6台,現在看來也並不是特別富裕。
後續的研製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個順序走的,只不過最初規劃的時間表和產量,與實際情況有點偏差:1988年底,第一台驗證機正式裝上試車台架,1989年開始進入調試階段;1994年7月,第二台驗證機總裝完成,並在當月下旬首次運轉試車;1995年12月,首台太行原型機首次開車成功,算是完成了第1批3台份的一個節點;第2批7台太行的實際交付時間在1997-1998年;第3批7台太行的實際交付時間在2000-2001年。
圖博館
由於該重卡發動機的優異性能,不僅在國內民用市場獲得巨額訂單(2015至2017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732.2億元,新增利潤91.3億元),也引起了軍工企業的濃厚興趣,除了某汽重卡以外,內蒙古北XX馳的某三代軍車其動力總成也改用了新一代的產品,哈爾濱某防務研製的某軍用全地形鉸接車也曾試用過其動力總成,並作出了較高評價。為了適應我國的惡劣自然環境和運輸環境,某柴公司研製的發動機可做到在-35℃低溫可靠起動,可在嚴重超載環境下長期可靠運行。其最新一代發動機為了適應我國越來越嚴的環保要求,採用了高壓共軌重型柴油機技術,可滿足最嚴格的歐Ⅵ排放標準,發動機可做到不冒黑煙,不產生嚴重顆粒物排放污染。(作者署名:高科技前沿觀察)
回應
在軍事低端領域裡,有一款這樣的發動機也不錯,值得回復,高端領域的航空發動機不知道啥時候列裝,到時候有機會也來讚美下。
只是你覺得低端而已。
濰柴動力不是一直使用德國的技術嗎?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如果開放進口,看看這些企業還會不會這樣亂吹。
要不是盟軍打敗德國,搶走德國的科技和人才,美、英、發、俄會有今天的科技,特別是航空、導彈,看看日本經濟再牛逼也沒有
重汽和MAN合作開發;還有東風、江淮、福田等跟康明斯合作開發;濰柴跟德國MTU合作。如今MTU連2600馬力柴油機都造出來了,濰柴還在1000以下努力
濰柴能夠把三家技術有效整合,實現重汽技術的整體性躍升,很了不起,自己多走幾步,客戶就少走很多路;濰柴的經營理念很先進!
進口本來就是放開的,國外都是高端的,高端小車進口好賣,高端卡車進口根本沒人買,貨運講成本的,外國高端貨沒人要
瞭解一下3200KW柴油機:中國河南柴油機重工已與俄羅斯簽訂了8台CHD622V20柴油機銷售合同。CHD622V20針對特種船舶及海洋工程高速艦船動力裝備等需求領域,歷經三年的研製,功率達到3200kw。這表明中國的大功率柴油機在最近20多年來通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關鍵生產設備,產品在總體水準上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7/doc-ihqhqcis6888476.shtml
圖博館
心臟病問題解決:中國軍用重卡發動機率先達世界一流 2019-01-17 新浪軍事
據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發表的消息稱,由濰柴動力、陝西法士特齒輪、陝西漢德車橋等公司共同完成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 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也標誌著我國重型卡車發動機及傳動裝置性能長期落後於人的局面徹底得到改變,一躍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某些方面還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在私人乘坐的家用轎車領域,可以說是外國品牌的萬國博覽會,而我國的民族轎車產業還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而在商用車領域,特別是高速公路上奔跑的賺錢機器——重型卡車,幾乎清一色是國產品牌。
濰柴的動力總成,其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70%,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不僅可應用于牽引車、載貨車等民用運輸領域,還廣泛應用於部隊物資運輸、兵員輸送、通訊指揮、武器機動、國防工程建設等國防工業領域,為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的大口徑牽引榴彈炮,重型火箭炮,遠端彈道導彈的運輸轉移,更是離不開重型軍用越野車作為載具。濰柴新一代軍用重卡發動機,助力某汽軍車獲得第三代國產重型軍用越野車研製合同。
這也標誌著未來軍用重卡將有著極其良好的軍民融合性,發動機如果損壞,遍及全國的濰柴發動機維修網點能輕鬆的對軍用重卡發動機進行維修和零件更換。據濰柴介紹,為了和美歐日等世界名牌重型商用車發動機公司競爭,在收購陝西法士特變速器和漢德車橋的同時,近10年共累計投入研發經費150多億元,並整合全球技術資源共同開發,最終形成了可與世界領先技術相比肩的全系列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產品,解決了動力性、經濟性、排放特性和可靠性等世界性難題。濰柴研製的重卡發動機最大功率可達650馬力,B10壽命可達180萬公里(100台發動機可做到90台發動機180萬公里無大修),12萬公里進行首次大保養,最大扭矩達2650牛•米, 最大扭矩轉速延伸至950轉/分鐘,發動機最低燃油消耗率182克/千瓦•小時。其可靠性、油耗、噪音、輕量化等指標均居世界領先水準。為其配套研製的AMT自動變速器即使是女司機也可以做到輕鬆換擋。
圖博館
梟龍戰機90%賣給巴基斯坦 中國外貿戰機如何突破圍城 2019-01-11 新浪軍事
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三代機和四代機設計製造技術,但航空強國的飛機都外賣紅紅火火,而中國戰鬥機外銷記錄則與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的地位非常不相稱。
中國戰鬥機外銷記錄,其實也不算差,但是從機型和金額來說顯得比較難看,主要是2大家族,一個就是殲7M,殲7E,另外一個就是梟龍,殲7M和殲7E是低端二代機,不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而梟龍則是輕型多用途三代機,具有比較全面的對空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梟龍的銷售記錄雖不算差,除了巴基斯坦這個投資商有250架的確認訂單和100架的追加外,別的國家的訂單都極少,緬甸,尼日利亞,未來還可能有阿塞拜疆或者塞爾威亞幾乎都訂購10架左右。
同為單發三代機,梟龍和美國F-16的4500架生產量比起來,法國的幻影2000也有601架的總產量,出口也超過300架。
從飛行性能和電子設備以及武器來說,3者差距不大,為何梟龍賣得這麼慘?原因就是,來的太晚了, F-16在1978年面世,而幻影2000在1983年,而梟龍2007年才服役,市場幾乎被搶佔光。
從技術來說中國也有更高端一點的戰鬥機,比如殲10和殲11,但是由於殲10是國內防空的殺手鐧,性能需要嚴格保密,所以不讓外銷,而殲11家族是一款仿製俄羅斯蘇27的飛機,在智慧財產權上有糾紛,所以不能出口。
從2005年起,隨著美國F22的服役,戰鬥機世界開始進入隱身時代,由於F22不外賣,最終由F35攻佔。
中國現狀,有喜有憂,喜的是,中國掌握了隱身戰鬥機技術,憂的是,沈飛的FC-31從2012年開始就不斷招商引資,經過漫長的6年時間,都毫無確定消息,前景不明。
從可能性來說,成飛在殲20基礎上開發一款稍微低價的隱身戰鬥機,是比較合理也更合適的,而且這或許是中國外貿戰鬥機的唯一機會(楨:?)。
回應
誰告訴小編F35是9000萬美元一架的?那是不計算先期的500億美元,F35因為銷量超過2000架,平攤到每架上只有2500萬美元,加上9000萬的成本,總單價可以做到1.15億。但假設F35銷量只有200架,先期成本平攤的話就是2.5億,單機總價就得3.4億了。這就是為什麼法國自己玩不起四代機了,幻影2000才造了600架,陣風還不到300架,這麼算來法國的四代機銷量不會超過200架,單價肯定超過3億美元,怎麼會有人買。同樣道理,法國人都玩不起的東西,巴更負擔不起。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1/doc-ihqhqcis5268651.shtml
圖博館
飛1次就得塗1次?澳洲迎F-35驚覺匿蹤塗料不耐用 2018-12-11 聯合報
澳洲國防部10日舉行F-35A戰鬥機接機儀式,這是美國向澳洲空軍首次交付的F-35A戰鬥機。澳洲軍方宣稱這項澳洲史上最大金額採購案,可讓澳洲軍力大躍進,但各界普遍質疑其性能,尤其是F-35匿蹤塗料在澳洲極度乾燥與炎熱氣候下,可能維持不了多久就需更換。
澳媒報導,由於塗料耗損情況高於預期,最極端的情況,可能每飛行一次就得重塗。由於匿蹤塗料非常精密,稍微的刮痕可能就足以讓雷達偵測到戰機行蹤。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言人坦承,這方面的技術瓶頸仍待克服。
澳洲斥資170億美元,一共向美國購買72架F-35A匿蹤戰鬥機,飛行時速最高可達1975公里,未來將逐步取代老化的F-18大黃蜂戰機。
F-35戰機昂貴的造價與保修成本遭到強烈批評,去年在回答媒體質疑時,時任澳洲總理的滕博爾表示,澳洲把年輕男女送上戰場保衞國家,就應該給他們最好的武器。
回應
這不是之前就知道的事嗎?美國產品都是這樣啊.不斷地要你購買耗用品.這都不知道嗎.
相關新聞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FC31/殲-31鶻鷹身份已定:出口型5代戰機及新艦載機- 中時電子報
圖博館
俄羅斯專家妄言:蘇57全球最強 殲20根本沒隱身能力 2018-12-10 新浪軍事
最近,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推出了三集紀錄片《從T-50到蘇-57》,片中詳盡展現了俄羅斯五代機蘇57的大量高清細節畫面,此前從未見過,真是讓觀眾大呼過癮。可是在主持人對蘇57設計師的採訪中,後者不但認為蘇-57的性能相當於F22加F35,也就是所謂的57=22+35,而且還稱中國的殲20和FC31沒有隱身能力。
當主持人站在蘇57的機背上,我們可以看到其飛機表面的處理是比較粗糙的,甚至有較大的拼縫,研製這種隱身戰機的設計師,哪來的自信去嘲笑工藝強得多的殲20沒有隱身能力。
小編甚至懷疑目前的蘇57根本就沒有塗刷隱身塗料,這是因為自T50原型機以來,蘇57的塗裝就出現了很多次變化,而且每次的顏色都十分顯眼,這與中美的殲20、F22和F35截然不同。
一般來說,隱身塗料的顏色是由基本成分決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隱身塗料一般是黑色,這是因為塗料中有很多氧化鐵基材料。而第三代塗料則是採用納米技術,將吸波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結合起來,然而這些波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也不會像蘇57的塗裝那樣鮮豔,中美的五代機為了隱形的需要,甚至不惜將軍徽去掉顏色進行淡化處理,而在俄羅斯蘇57上,完全沒有看到這個考慮。(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回應
忽悠印度的,中國可以要一些好處配合一下!
三傻現在沒那麼傻了,因為美弟插了一腿。
昔日的老大哥已經被小弟海陸空全方位超越了!唯一還能引以為傲的,就是那張煮熟了都還死硬的鴨子嘴!
俄媒評中國加油型運20首飛:是從俄國技術複製而來的 2018-12-10 環球時報
俄羅斯衛星網稱,由於俄限制,中國僅有3架伊爾-78加油機。轟-6加油機的載重量和艙容不足,難以為遠端轟炸機、巡邏機、遠端雷達警戒機和無線電偵察機等大型飛機加油。同時,轟油-6的艙容小,為蘇-30MKK加油時效率也不高。因此它在中國空軍中主要為殲-8IID和殲-10等輕型戰鬥機提供加油。
回應
我們從英國引進的加油技術比伊爾78早哦!
毛子媒體什麼時候也改不了死鴨子嘴硬的毛病,航母要不要我們幫你修修啊?
伊爾-78加油機技術來自烏克蘭是真的,那也不是白給的,要花錢的!
不僅中國現在軍事裝備,俄羅斯/烏克蘭…大部分都是前蘇聯技術。
圖博館
日本五代機三大部件已成型 進氣道類似F22卻不如殲20 2018-12-04 新浪軍事
說到日本五代機,真是像肥皂劇一樣冗長。從最早的心神,到25DMU、26DMU,各種模型讓人眼花繚亂。不過就在最近2018東京國家航空宇宙展上,日本似乎確定了未來五代機的最終方案,並已經製造出了該機的三大初樣部件。
從畫面上看,日本這個所謂的五代機與中國的FC31極為相似,除了進氣道和尾翼之外,其他地方簡直就像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一樣。
據美國《航空週刊》報導,在11月13至14日舉行的技術研討會上,日方展示了測試中使用的五代機進氣道入口及其蛇形管道,雖然它是基於2013年提出的25DMU概念方案而設計的,而25DMU概念方案在一年後被26DMU取代,但是它證明日本工程師還是有能力設計五代機的進氣系統的。不過遺憾的是,還是採用了類似F22那樣隔板設計,而不是類似F35和殲20、FC31那樣的DSI無隔板進氣道。
之外,日方還展示了其五代機一個更為重要的部件,那就是帶主翼的機身中段。實際上,三菱重工在2017財年就完成五代機中機身試驗件的製造,其寬8.6米、長5.2米,如此巨大的樣段部件分別在熱壓罐中製造完成,然後在壓力下黏結在一起完成裝配。目前,這種利用膠接技術製造的日本五代機複合材料中機身承力結構,已經完成限制載荷條件下的靜強度試驗。
相比進氣道和機身中段,日本工程師設計了一個長6.2米、寬2米、深1.5米的內埋彈艙,內部可攜帶與歐洲“流星”一樣大小的6枚導彈。還設計了兩個小型的側彈艙,每個可攜帶1枚近距格鬥彈,這一點超過了F35和FC31。
而在隨後的測試中,日方又在風洞內進行了1.4馬赫條件下的發射試驗。當時,日方工程師使用了幾枚常規形狀的火箭衝壓發動機導彈模型,掛載內埋彈艙的艙門上,以確認它們能夠被收起以及正確分離,結果令它們滿意。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大部件之外,實際上,日本五代機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部件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測試,那就是之前號稱最大推力達到15噸,未來推力達到20噸,超過F135的XF9-1發動機驗證機。首架樣機將於2025年開始首飛,未來日本將至少採用100架國產五代機,以取代退役的F-2。
不過,日本的五代機會按時按質按量服役嗎?也許看看那個已經停飛好久的心神驗證機,大家已經知道了最終的結果。(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04/doc-ihmutuec5988785.shtml
圖博館
蘇57受中國殲20刺激展示開彈倉 德媒:技術落後20年 2018-11-26 新浪軍事
作為五代戰鬥機的標配,彈艙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與機翼、機腹下掛滿彈藥、副油箱的四代機不同,五代機為了追求隱身外形,必須把武器埋入機體內部。彈艙的設計直接關係著五代機的戰鬥性能,甚至連艙門邊角、內部掛鉤的設計都大有講究。
在航展殲20打開彈艙不到10天后,俄羅斯學著殲20的樣子,也打開了SU57的彈艙進行展示。這是俄國人目前的第一次開艙展示。俄紅星電視臺進行了報導。照片中,SU57停在機庫內,採訪者和鏡頭對其艙門和內部結構進行了細緻拍攝,堪稱零距離,公開程度在俄軍中是十分少見的。看來,俄軍急切地希望展現SU57的戰鬥力和細節,以進行宣傳——畢竟是一款拿來外貿的產品。
與殲20打開彈艙引來的讚歎不同,SU57的開艙展示則引來了一片質疑——伴隨著彈艙的打開,其存在的許多弱點被一眼看穿。德國《世界報》19日指出,SU57的後部結構與SU27幾乎一樣,而其特有的彈艙內部佈置十分老舊,無論是尺寸還是內部掛架都無法滿足掛載R37M遠端攔截導彈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俄之前一直強調的SU57的優勢之一。甚至連飛機彈艙的艙門也沒有進行特殊處理。《世界報》的文章這樣敘述:技術水準停留在20年前,如果不提示還以為是哪一款戰鬥轟炸機的彈艙,完全沒有五代機的水準。
可以認為,伴隨著這次近距離展示,SU57的光環已經快消褪殆盡了。俄一直將其看做壓箱底的空戰武器,又受困於經費問題無法大規模裝備,但在拖延中對飛機的性能並沒有進行實質性改進。到現在,恐怕等不到其量產服役,就已經被其他國家的五代機超越了。SU57與其說是一款全新的五代機,不如說是在SU27系列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度改進——“被拍扁了的SU27”的名頭算是坐實了。學殲20打開彈艙,卻收穫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這恐怕是令俄沒有想到的。(作者署名:軍事家)
回應
瞎說,su57才是最厲害的。f22+f35才剛好等於57
本來就是!原來一直以為是個笑話,俄紀錄片介紹SU57,總師說的SU57的名字就是22+35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6/doc-ihmutuec3669832.shtml
圖博館
①雖然各國的更新換代時間、面臨的壓力、作戰優先事項、戰略前景均不同,但考慮到成本以及出口競爭問題,合作研發仍然至關重要。
②對於空戰系統而言,難以跟蹤和瞄準仍將是一個巨大優勢,因此隱身能力仍然重要,但是生存能力的其他要素(如速度、敏捷性、電子戰能力以及可供消耗的足夠戰鬥量),很可能會再度受到重視。
③在可預見的未來,僅依靠有人戰機對抗所有潛在威脅,存在成本過高等問題。
潛在解決方案
報告指出,在發展下一代有人戰機的同時,應融入一系列技術演示驗證,確保無人作戰飛機的穩定低速率生產。這種有人戰機與無人作戰飛機相結合的方案,將提供一系列優勢:
①無人機可提供有人機所不具備的多種關鍵優勢,包括可擴展性、製造相對簡單、作戰耐力強、可大量部署、可消耗、可快速升級等。例如,無人機設計靈活,可根據威脅態勢變化進行定期升級和反復改進,並配以適當感測器和武器,進而保持強大的作戰能力;且無人機無需定期大量飛行以維持機組人員需要。
②如遇突發情況,無人機可迅速擴充空中力量,並可在高強度衝突中替代稀缺的有人戰機來承擔嚴重損耗。
③與大型有人戰機的替換計畫相比,各國研發無人戰機的採購週期、預算、作戰要求等更容易調整,更易於形成一個靈活、不斷發展、小批量生產的無人作戰飛機聯合研發團隊。
④在戰略層面,擁有強大潛能的無人戰機與有人戰機相結合,可能會給對手國家帶來更大、更持久的威懾效果。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14/doc-ihnvukfe9469705.shtml
圖博館
英媒:中國防空導彈威脅太大 美研發下一代戰機對抗
2018-11-02,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USI)發佈一份報告,題為《下一代戰機:威脅展望與潛在解決方案》。報告評估了英、法、德、美等國未來新型戰機的研發情況,闡明了所面臨的挑戰和驅動因素,並提出未來空中力量優化的潛在解決方案。
①英國。在2018年7月英國范堡羅航展首日,英國公佈其新版空戰戰略,並公開其新一代戰機“暴風”的概念模型。英國計畫採購138架F-35,英國空戰系統將由“颱風”和F-35組成,“颱風”進行快速反應預警和空中優勢作戰,F-35進行對地打擊和突防作戰,共同對抗俄羅斯等威脅。“暴風”預計將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替代退役的“颱風”。
②法國與德國。法德兩國計畫聯合開展第六代戰機“未來空戰系統”專案,分別取代兩國空軍現役的“陣風”、“颱風”,預計2040年首飛。為更好地滿足下一代空戰系統的作戰需求,該項目可能還將邀請其他國家參與。
③美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空中力量,但也面臨著更新換代這一重大問題,大量老舊的第四代戰機急需全面升級或替換。目前,美軍正大力投資第五代戰機,在努力維持和升級第四代戰機的同時,加大採購F-35以最終取代老舊機群,另外還在持續推進第六代戰機(美空軍F-X和美海軍F/A-XX)概念研發,預計不會早於本世紀30年代。
三大關鍵驅動因素
報告指出,在未來高強度衝突中,三個關鍵特徵可能對下一代空戰系統的能力需求產生重大影響:
①感測器的密度、種類不斷增加,解析度也不斷提高,加上強大的資料後處理分析技術,使得未來幾十年裡,若想在完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接近並進入競爭空域極其困難,甚至不可能。
②中俄等同等對手先進的地對空導彈系統及其相關感測器技術的擴散,將大大增加空中作戰的風險和潛在成本。並且同等對手的導彈及多光譜感測器技術仍將持續發展,將更加靈活、射程或探測距離更遠,且更難以被傳統防禦系統干擾和欺騙。
③作戰飛機的關鍵驅動因素(如大型戰備機場、空中加油機,以及持續作戰所依賴的航空燃料、備件、彈藥等的補給),都將面臨比以往傳統戰場更大範圍的動能或非對稱打擊(包括高超聲速導彈打擊)風險。航母所受影響可能略小,但仍將被迫在遠離敵對海岸更遠的地方開展行動。
相關結論
圖博館
俄蘇57宣稱擁有擁有6面雷達 探測能力仍落後於我殲20 2018-11-14 新浪軍事
眾所周知,強調隱身突防、隱蔽接敵的五代機,需要儘量避免過多使用諸如雷達這樣的主動探測手段,以防止自身的電磁信號被敵方偵測定位元從而暴露行蹤;更多的是依靠光電瞄準系統、無源電子接收系統等被動感知設備來獲取戰場資訊。蘇57卻反其道而行之,配備了多達6部雷達作為全向感知戰場態勢的主要措施,寄希望於通過數量眾多的雷達儘早發現敵方的五代機,以此彌補自身隱身能力差強人意的劣勢。
蘇57固然有多部雷達,但每一部雷達的口徑都不算大,特別是作為主要探測手段的機頭雷達,其T/R單元數量只相當於F-35或者殲10C的數量,最大探測距離與F-22、殲20有比較大的差距。而在環視視野方面,F-35、殲20採用的是EODAS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不輻射信號,不怕干擾,而且可以跟頭盔的聯合顯示系統交聯,直接進行靶心圖表像顯示和指示,更加的方便快捷。
蘇57的作戰思路就好比在漆黑的夜晚開著手電筒到處亂照,而且一把手電筒還嫌不夠,又加上了五六把大小各異的手電筒一起照。能不能照到躲在某個陰暗角落的敵人尚且是一個未知數,自己卻可能會淪為一個十分醒目的靶子,犯下了五代機對決的大忌。具體在實戰中,蘇57苦練的這套逆行經脈的絕招,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作者:利刃/刻雨無痕)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4/doc-ihmutuec0177765.shtml
圖博館
我殲20可無視印度任何防禦手段 S400也逃不過我軍監視 2018-11-14 新浪軍事
印度以54億美元高價從俄羅斯訂購5套S-400號稱專打隱身戰鬥機,能否有效對抗殲-20呢?
殲-20裝備AESA雷達,還整合了先進的被動偵聽系統,一旦發現可疑雷達波,就會提示飛行員規避。所以在空軍的對抗演習中,曾經出現了2架殲-20單挑由紅旗-9、殲-10、殲-11、空警-500組成的聯合防空體系,但殲-20繞過了整個防禦系統,利用防空間隙成功滲透,最終以損失1架殲-20的代價,擊落了空警-500預警飛機。
筆者認為,雖然S-400號稱具有400公里的最大攔截縱深,但是其配套的40N6導彈至今還未服役,只有最大射程250公里的48N6E撐門面;而且受地球曲率的影響,陸基防空導彈雷達對超低空目標的平視距離最多也就40公里,所以,只有和空軍的遠端預警飛機配合,才能充分發揮S-400的射程優勢。但殲20作為預警機殺手,印軍裝備的那4架預警飛機,很可能在一開始就被殲20獵殺了,也就是所謂的“破網”作戰。
而同時,殲-20則可以使用被動監聽系統測量確認S-400陣地,然後使用機載空對地反輻射導彈直接摧毀之。按最保守的,殲-20的RCS=0.01平米計算,S-400對其的發現距離也會被壓縮到不到150公里。
中方因為佔據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麓山脊,對印度居高臨下,所以在戰術上,殲-20也完全可以利用山谷地帶保持無線電靜默,採用低空突防的方式快速穿越S-400的偵測範圍。當殲-20突然沖出喜馬拉雅山麓時,S-400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殲-20作出反應。而且,殲-20絕對不會單獨行動,全程會有電殲-16攜帶大型電子干擾系統進行伴隨作戰,殲-20和殲-16二者的組合將完全有可能壓制S-400。
最後,俄在去年年底時已經向中國交付了S-400,我們已經裡裡外外把S-400徹底研究透了。印度的S400在我們面前已完全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作者:利刃/龍貓)
圖博館
殲20總師:殲20最突出的三點在航展上都無法展示 2018-11-14 觀察者網
這次珠海航展上,殲-20充分展示了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優異的作戰性能。
但是也有遺憾。航空工業殲-20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偉2018-11-13央視《焦點訪談》說:“殲-20本身它第一個突出隱身,第二個它突出遠端的打擊能力,第三個突出的是資訊化作戰的能力。而這些突出的點,在航展上實際上都不能展示。”
在介紹殲-20空中加油技術的時候,出於保密需要,打上了很厚的馬賽克。據介紹,加油管是內埋式硬管,是出於隱身的考慮。
回應
為啥一定要將殲-20的特點統統亮出才算好?!就是要留幾手,以便真正開戰時亮劍。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14/doc-ihmutuea9947314.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殲20機腹彈艙有何奧秘:預設6個掛點與F22相同
我軍殲20在航展大展身手 美智庫竟建議偷走研究
美國《外交學者》:殲31已獲中國海軍訂單將成新一代艦載機
張召忠:殲20上航母能否進機庫是未知數,一架飛機要上航母,要考慮的東西是非常多的,不知道殲-20在設計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這個問題。殲-31是為海軍方面設計的,上艦的話肯定會考慮到各種問題。
回應
中國空軍已經有了殲20,為什麼還要訂購還不夠成熟的艦載版殲31
因為J20太大了,不適合上艦
沒必要把改裝殲20上艦想像得太難了吧,我就不相信,成飛能做出這麼好的飛機來,就會被改裝上艦難住。
那照你這思路,美軍把F22改改上艦就完了,何必研發F35,咱們又何必搞下一代艦載機呢,多浪費錢呀。
圖博館
陸FC31鶻鷹身份已定:出口型5代戰機及新艦載機(楨:?) 2018-11-13 中時電子報
先前傳出被海軍選為未來第4代艦載機的FC-31鶻鷹戰機(俗稱殲-31),令軍迷們有些失望。不過它雖未實機參展,卻在航展上與殲-20同台展出大比例模型,同時公佈相關性能參數,還掛上「第5代出口型戰鬥機」的標示。除出口之外,FC-31未來將取代現有的殲-15戰機,成為未來國產彈射起飛型航母的艦載機。
本屆珠海航展上引發了包括殲-20、殲-10B、彩虹-7等受到矚目的話題,有媒體在報導時質疑為何未展示FC-31鶻鷹戰機,後來發現是只展出模型並公佈相關參數。這款尚在研發中的新型戰機在官方展臺上標示「第五代出口型戰鬥機」,讓外界終於清楚看到中共軍方對FC31戰機的定位,未來即使透過改型升級在獲共軍使用,但主要還是擔負出口任務的第5代戰鬥機。
據《鳳凰軍事》認為,從公佈數據看,FC-31夠得上5代機的稱呼。它最大掛載達8噸,超過了米格-29最新改進型米格35戰機的7噸;最大作戰半徑1200公里,進行一次加油後能夠擴增1900公里,更是遠超米格-35,掛載副油箱的米格-35最大作戰半徑也才不到1000公里。
報導說,FC-31彈倉與機腹比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腹內埋式掛載可以有6個掛架,如果換上較大型導彈如霹靂-15,則可以掛載4枚。FC31的電子系統也要比米格-35等飛機優秀很多,採用了開放式的航電架構,能使用多種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綜合光電/紅外線跟蹤瞄準系統,對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遠遠超過目前的4代半中型戰鬥機。
報導指出,傳聞FC-31已被命名為殲-31,配備新一代推比10的國產渦扇-19型發動機,要比肩美國海軍最新的F-35C型,成為未來國產彈射起飛、攔阻降落型航母的標準配備,取代沒有隱形能力的殲-15艦載機。作為五代機的FC31,能夠取得如此的定位,必定會引起國際軍火市場上想購買5代機國家的關注。
圖博館
殲20彈艙掛的究竟是何利器 堪稱世界最強空空彈組合 2018-11-11 新浪軍事
PL-10是第四代近距格鬥空對空導彈,採用目前主流的紅外成像制導模式,可以有效區分敵機和熱焰干擾彈。PL-10具備大離軸發射能力,可由飛行員佩戴的頭盔瞄準具控制發射,實現“看哪打哪”的戰術。PL-10採用了推力向量技術,彈體可承受60G以上的機動超載,從而打擊機動性更強的五代機。複雜的氣動面設計,和更大的彈體,使得PL-10相比美軍最強的AIM-9X有著更好的機動能力和更大的射程。
與目前的主力導彈PL-12相比,PL-15換用了新型火箭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雷達導引頭,還為了內掛彈艙修改了彈翼設計,最大射程超過120公里,整體技術水準與美國最新的AIM-120D相當。
PL-15採用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是保證射程以及末端機動性的關鍵所在,現有空對空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都屬於暫態燃燒,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導彈推到最大速度,但是導彈的彈道後半程卻只能依靠慣性飛行,末端速度和機動性下降非常明顯,如果打擊遠距離目標就很容易脫鎖。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固體火箭燃料分為兩段,中間設有脈衝隔離,如此一來發動機就分為兩個燃燒室。第一個燃燒室用於導彈初段的發射和加速,在達到最大速度後導彈進入慣性飛行階段,鎖定目標後,第二段燃料點火,導彈重新加速撲向目標。
PL-15的射程對比PL-12有了很大的提升,採用了主動雷達+被動雷達的工作模式。被動雷達的作用距離往往高於主動雷達,這意味著PL-15在距離目標更遠的距離上就可以進行探測,進入末制導後命中率得到極大提升。兩種工作模式也使得PL-15的抗干擾能力更強,傳統的箔條干擾彈效能大大降低。
殲-20有了PL-10和PL-15兩款世界頂尖空對空導彈的配合,其空戰性能已經可以傲視群雄,要知道許多F-22依然不具備發射AIM-9X的能力,其側彈艙發射效率也遠低於殲-20,唯一的優勢是可以在主彈艙多帶兩枚AIM-120D空對空導彈。殲-20此次主動打開彈艙展示空戰內掛掛載,充分說明了其空戰性能已經完全達到設計指標,兩款空對空導彈也已經投入到日常使用和訓練中,中國的天空有了這對最強組合的捍衛,我們才能安心的在雙11買買買。(作者署名:齧花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1/doc-ihnstwwq5642583.shtml
圖博館
中國殲20雖未做眼鏡蛇機動 但亮出這一利器無可取代
2018-11-11珠海航展壓軸戲,四架殲-20飛臨會場上空。隨後散開兩個雙機編隊,一個雙機編隊急速爬升後脫離,另一個雙機編隊繞場盤旋並打開彈艙,展示滿載狀態的四枚PL-15中距訓練彈和兩枚PL-10近距訓練彈。殲20的壓軸大戲似乎重新搏得了觀眾的喜愛,畢竟眼鏡蛇機動雖然漂亮,內置彈艙的作戰性能卻是無可取代的。
回應
主彈倉每個隔倉中間明顯還有掛點,而且彈倉深度很深呀,空空彈應該能夠錯層掛,妥妥的掛6枚中距彈沒問題呀
沒事!隨著現在技術的進步,彈翼可以研製折疊的,對地導彈修形小型化。
其實殲二零機腹是可以掛載6枚,以前拍到過機腹裝載6枚中距彈的照,故意不掛載這麼多 一是沒有必要 二是保證機動性 三是主要也只要展示新的中距彈‧
J20與F22 腹部彈倉大小差不多,但是AIM-120長:3.65米,翼展:52.58釐米,而霹靂-12長:3.85米,翼展:67.4釐米,比前者大,故F22腹部彈倉掛架成兩個品字形,可攜帶6枚,而J20是正常佈局,如果我們優化霹靂12的火箭發動機減小PL12的尺寸,那麼J20就可攜帶6枚,更重要的是J20彈倉彈倉深度很深升級潛力比F22大。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1/doc-ihmutuea9134341.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航發壽命或將趕上美軍F22 一項關鍵技術(第三代單晶高溫錸合金)獲突破
英媒:中國或量產400架殲20 採用推力向量技術
殲10B向量噴口結構精巧 能以較少推力損失提高機動性
俄媒:中國向量版殲10B機機動性超蘇35 因其用俄航發(回應:這次10B用的是國產渦扇10B推力向量發動機和你毛子沒有半毛錢關係!)
殲10CE外貿戰機曝光(E出口型編號)作戰半徑1200公里打破腿短謠言
圖博館
中國FC31戰機亮相僅6年為何被拆解 整體設計太粗糙 2018-09-27 新浪軍事
最近網路上出了2張圖, 31001這就是第一架鶻鷹戰鬥機的機身編號,這事無可置疑
從這個圖來看,機翼根部斷開,露出明顯的機翼機身對接工藝分離面,而且垂尾平尾也拆的精光,不僅如此,起落架還拆了輪胎輪轂,支柱直接直矗矗的露出來,收起來放起落架艙安置也可以,為何這麼折磨起落架?
機身很平整,加上些工裝固定還是很方便的,但是起落架天生很強,這麼運輸也不是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架鶻鷹戰鬥機估計失去飛行價值了,假如真的可以,應該直接飛過去,畢竟2012年出現的飛機,每年飛的次數也不多,結構強度和壽命向來不是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31001飛機設計比較粗糙,距離比較完美的狀態比較遠,另外一架31002或者傳說中的31003狀態更新更大,實際上來說31001設計太老,具體問題太多,失去了利用價值。
第二架FC31相比第一架有了很多細節的改進,隱身和結構更加完美
有可能是地面運輸到珠海參加航展,作為地面展覽機使用,讓大家拍個夠,而更新的31002或許會進行飛行表演,也可能不出來,準備憋大招搞最新版本31003,大型艦載戰鬥機的技術樣機。
現在就發現一個很怪異的問題,從宣傳來看FC-31號稱和美國F35同樣設計,機翼機身蒙皮是一整塊,不可單獨拆卸機翼,拆卸機翼的話,機翼和機身就要同時“掉一層皮”。
這就是F35的整塊蒙皮,機翼連通到機身,機翼無法單獨拆下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板車上的FC31,很可能是模型!
這個模型用來幹嘛?房地產生意,保利公司在全國幾十個樓盤,製造了很多非常逼真的模型,吸引觀眾,這或許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從內到外都做的很像,但是,機翼和機身蒙皮可以分別拆開,這就露底了。
FC31在軍事航空界成效不顯,但是在房地產界卻成為新的噱頭logo,讓人不禁感慨,即使神秘的隱身戰鬥機,也是顏值為王,而且先入為主,美國F22,F35洗了軍迷30年的腦,使得後來者殲20,很難有太驚豔的感覺。
或許,這就是廣告行銷界的慣例:顏值為王,不管內在。(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看發動機尾噴口,明顯就是個模型。這樣的爛文居然能通過新浪軍事編輯的審查?圖片明顯是模型,大水這樣的沈黑應該被查禁了。
新浪是最無底線的一個媒體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27/doc-ifxeuwwr8667358.shtml
jsoujsou
在航太領域:航太科技將攜近兩年來的最新科技成果共計184項產品參展,主要展示內容包括宇航系統、防務系統、航太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三大類。其中,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CZ-5、CZ-5B 、CZ-6、CZ-6A、CZ-7、CZ-7A、CZ-8、CZ-11、重型運載火箭,模型1:10)首次集體亮相。空間站核心艙、嫦娥四號探測器與中繼星(模型1:3)、大推力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實物)等也均為首次對外公開展出。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鴻雁星座)、M系列地地導彈、獵鷹系列防空導彈、彩虹系列無人機、機器人系列產品、航太粉煤加壓氣化裝置(模型與演示)等也集中在本屆航展中進行展示。
航太科工將以“打造全域攻防裝備體系,引領商業航太發展業態,共用一帶一路合作機遇”為主題,立足“七大體系、室內室外”展示構架,系統展示防空體系、海防體系、對地打擊體系、無人作戰體系、預警監視安防體系、商業航太體系、指揮通信與支援保障體系的整體能力及主推產品,為展出的七大體系準備了近百項產品,參展規模為歷屆之最。其中,數十型產品為首次亮相,首次參展展品數量也將創歷屆之最。同時,首次設置室外展區,並在該展區內首次成體系展出預警、監視裝備,以及指揮通信與支援保障裝備等。
陸上裝備方面:中國兵器靜態展區與動態展示面積均較上一屆增加,參展產品數量創歷史新高,並且60%以上參展裝備均為首次公開展示。其中,以合成部隊、山地部隊、兩栖部隊、岸防部隊、特戰部隊、快速反應部隊為代表的成建制裝備模式和以陸軍一體化作戰體系、精確打擊裝備體系、防空系統、近岸海域綜合防禦武器系統等進行靜態展示;自主研發製造的主戰坦克、輪式裝甲車、履帶式步兵戰車等將進行地面動態演示;中國兵裝在本屆航展中的參展規模、產品數量、技術水平均是往屆之最,展出6個領域共計251項產品,產品數量較上屆航展增加一倍多,主要包括了快反部隊、末端防禦、機載武器、智慧彈藥、輕武器等六大領域。其中,展出各類槍支70余支,並將安排裝甲車輛及全地形車進行室外展示及地面動態演示。
jsoujsou
珠海航展規模將再創新高 飛機超百架重型火箭首亮相
2018-9-13,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介紹本屆航展的籌備情況以及熱點、亮點等。
據介紹,航展將於2018年11月6-11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記者在新聞發佈會現場瞭解到,已確定參加國家和地區43個,國內外參展商770家,展覽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一是展位面積較上屆有較大突破。本屆航展的室內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比上屆的8.2萬平米增長22%,增設了10號館;室外展覽面積近40萬平方米,地面裝備動態演示區面積由上屆的7萬平方米擴大至近11萬平方米;參展的國內外各型飛機超100架。二是國內10大軍工企業大規模參展。為全面展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航空航太及國防科技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國內的五個門類10大軍工企業大規模參展。
此外,在國家“一帶一路”、“軍民融合”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本屆航展緊貼行業熱點,整合相關資源,按照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及MRO、公務機和通航、無人機、軍民融合等領域設立專題展區。三是國際展覽規模不斷壯大。波音、空客等世界知名航空航太企業基本悉數亮相,特別是世界“百強”航空航太企業參展比例有較大幅度提高。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烏克蘭、捷克、荷蘭等傳統歐美國家展團繼續參展,德國、英國展團強勢回歸,白俄羅斯首次組織國家展團參展。
據悉,在航空裝備方面:航空工業以“兩型四代”、“20系列”、“國產大飛機家族”等為代表,共計145項產品參展,其中首次參展的就有45項。AG600、新舟700、AC系列直升機、FTC2000G(山鷹改)等眾多明星機型也將以各自方式亮相本屆航展;作為我國民用大飛機的研製主體,中國商飛將展示CR929遠端寬體客機1:1樣機,ARJ21先進支線客機將進行靜態展示和示範飛行;中國航發參展面積近1300平方米,將全面展示包括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直升機傳動系統等主要航空產品,以及中國航發在設計、試驗、材料、製造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其中寬體客機發動機、民用渦軸渦槳發動機以及針對國際市場研製的外貿產品等都是首次亮相。同時,將在展館內設傳動系統、控制系統、先進製造技術、先進材料展區以及航空發動機科普展區。
jsoujsou
美隱身戰機競標曾有兩款酷似殲20 但首輪就全軍覆沒 2018-08-27 新浪軍事
美國隱身戰鬥機開始招標的時候,發佈了需求說明書ATF RFI,結果得到了所有航空業界廠家的踴躍參與,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裡面的方案,大部分是鴨式佈局,有2款飛機還特別像殲20,但是事情的發展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所有鴨式佈局的戰鬥機設計,第一輪全部被刷下來,通通淘汰!
這是為啥?難道美國人和鴨翼有仇?
當然不是,美國人也開發過多款鴨式佈局驗證機,比如高機動技術驗證機HIMAT,鴨式佈局技術驗證機X31,隱身鴨式佈局X36技術驗證機,前掠翼鴨式佈局的X29技術驗證機。
從技術研究來說,美國從80年代就沒有放棄對鴨式佈局的研究,主要原因很簡單,鴨式佈局從空氣動力效果來說,是現有氣動佈局最高效率的設計。
這要從ATF計畫說起。
最早的ATF研究計畫,是美國空軍在1969與1970年提出的一份“美國空軍戰術力量1985年研究”(TAC-85)檔,這裡的ATF概念,是一種要同時取代F-4,F-105與F-111的先進戰機。後來到了1971年,有8家廠商,1973年產生第一份ATF需求書TAC ROC301-73。此時對飛機的要求只強調中空高亞音速巡航,和已有的三代機F15,F16類似,隱身和超巡能力都還沒有加入。
70年代末期,美國空軍看到洛馬公司Have Blue研究計畫中看到了隱身技術的巨大成功後,立即加入ATF,超音速巡航則是經過多年的超視距空戰研究才得到確認,可以極大的增加自己的武器發射包線,同時壓縮敵人的武器發射包線,提前佔據攔截點,對於開加力才能超音速的大多三代機,超巡能節省大量燃油,真是巨大的福利。
...
最終競標的兩架戰鬥機就是YF22和YF23,都是常規佈局設計,平尾在後,機翼在前。
如何看待鴨式佈局第一波就被淘汰?
原因很簡單,美國人用常規佈局就可以達到要求,所以就不採用高風險的鴨式佈局了,這也是美國強悍的發動機,航電,材料支撐,假如增加垂尾的常規佈局設計機動性還不滿足要求,我們估計會看到一款美式的殲20。(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主要原因是80年代的電子技術對於鴨翼控制有問題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27/doc-ihifuvph7246543.shtml
jsoujsou
美國不爽土耳其 「地表最強戰機」竟變要脅籌碼 2018-08-26 聯合報
土耳其原本打算向美國採購100架F-35,首批兩架今年6月已交機,但因為土耳其不肯釋放扣押的美國牧師布朗森,加上土耳其執意採購俄國的S-400飛彈防禦系統,美國最近大動作施壓,停止向土耳其交付F-35,還考慮將土耳其踢出F-35的九國聯合研發集團,不再讓土耳其製造F-35的零件,如果成真,將使土耳其損失慘重,土耳其回嗆,如果美國不交機,將採取法律行動。
關鍵組零件 由土國製造
F-35研發專案從1999年展開,美國、土耳其、英國、義大利、荷蘭、加拿大、澳洲、丹麥與挪威共同研發與製造,土耳其已為專案投入12.5億美元,負責製造F-35一些關鍵零組件,並計畫訂購100架F-35。
今年6月21日,美國向土耳其交付兩架F-35A飛往亞利桑納州盧克空軍基地,展開飛行員培訓工作。
土俄軍購案 惹美國猜疑
不過,土耳其做的兩件事讓美國相當不滿。土耳其逮捕並羈押了美國牧師布朗森和科學家高爾吉,還向俄國採購S-400飛彈防禦系統,專家擔心,俄國恐怕會透過S-400蒐集F-35的情報,發現F-35的弱點。
本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將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簽署成為法律。法律寫明停止向土耳其交付F-35,要求公佈後90天內提出報告,說明如何取代土耳其製造的F-35零件,已交機的F-35不能飛到土耳其,不過訓練土耳其飛行員的工作仍可繼續。
土耳其相當不滿,總統厄多安說,美國的行為是對土耳其「捅一刀」,完全無視於土耳其半個多世紀來對美國的貢獻,嚴重違反北約的基本原則。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反對制裁土耳其,理由是土耳其仍然是美國的區域戰略盟友,而且將土耳其從九國研發集團排除,會推高F-35的成本,並擾亂美國戰機的生產線。
對土制裁 恐影響F-35製造
土耳其的航太工業是F-35的供應鏈之一,提供大量F-35的零部件,斷貨後要恢復生產可能需要長達兩年的時間。同時土耳其也是設在歐洲的3處F-35發動機的維護點(土耳其、挪威、荷蘭)之一。
土美關係不斷惡化。首先是美國通過對土耳其的兩名部長實施制裁來增加對土耳其的壓力,要求土耳其釋放美國牧師布朗森,而布朗森因間諜罪和恐怖主義相關罪名受到土耳其方面的審判。此外,美國還宣佈對土耳其進口鋼鋁製品提高關稅。
回應
從這個案例來看,就可以知道美國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信任的國家。
相關新聞
法媒:土耳其購百架F-35已黃了或掉頭要買中國殲-16(楨:殲-31?)
jsoujsou
美F35戰機裝備世界最強發動機 為何速度還不如殲10 2018-08-06 新浪軍事
對於F22的戰鬥力,全世界都沒有太多異議,當然,除了嘴硬的俄羅斯人,據報導,美國空軍F22可以在90公里外發現蘇57,而蘇57距離15公里還沒發現F22,從這個角度來說,俄就依靠肉眼發現目標和F22搏鬥了。
F35在美國人的吹噓下幾乎無敵,高度複雜的航電甚至比F22更好,據稱曾經在130公里外輕鬆發現歐洲的颱風和陣風並模擬發射導彈擊落。
當然,雖然F35在隱身和感測器有絕對的優勢,但是拿到F35的以色列空軍則非常不滿意,還是要求從美國購買隱身的F15SE應急,這就讓大家很驚訝,不要隱身戰鬥機,居然要半隱身三代機大改?
為啥?
最簡單的回答,F35比豬還肥,比蝸牛還慢,讓人極其不放心,最大速度宣傳1.6馬赫,其實很難達到,真實飛行測試就飛1.5馬赫,下面讓我們看看美國人公開的F35戰鬥機測試資料,假如這些資料不摻水的話,F35真是爛的可以。
當然,大家都知道F16最大速度有2馬赫,我國殲10有2.2馬赫,而殲20則有2.6馬赫,F35要是被發現了,跑都跑不掉啊。
當然也不能完全怪洛馬公司不爭氣,拿著19噸推力的大發動機卻搞成這個糟糕樣子,客戶的要求最大速度就是1.4啊1.4,我做到了1.5已經完全超標,超出合同要求了,你們不能怪我,這不是我的錯,要怪就掛客戶去。
另外我們看看F35度速度測試曲線。
從10.5公里的高空巡航測試性能來看,飛機在0.5-1馬赫之間阻力增加不大,所需要的平飛推力比較小,這時候需要的推力是11-12萬磅,而從1馬赫開始到1.25馬赫就開始飆升,到了1.25馬赫,飛機平飛所需最大推力則達到了接近30萬磅,這基本達到了F135軍推(不開加力)能力的極限。
而隨著速度的緩慢增加,飛機平飛需要推力則開始暴漲,簡單按照飛機的阻力斜率簡單外推,飛機在1.5馬赫平飛則要超過45萬磅的推力,實際上F135最大加力推力就43萬磅,可以看出,F35阻力太大,到了超音速就是一片泥塘,和殲20正好相反。
由於F35A空重比較輕,才13.15噸空重,而且面積比較小,最大速度才測試1.5馬赫,F35C重量高達15.8噸,機翼面積比F35A大了三分之一,很可能飛超音速都難,真的難。
有人就問,為啥做的阻力這麼大?
洛馬公司直指F35的牌子:JSF,聯合攻擊戰鬥機,攻擊在第一位,戰鬥機在尾巴,滿足攻擊就行了。(作者署名:大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6/doc-ihhhczfc6289176.shtml
jsoujsou
有個簡單的小訣竅,雷達有個特殊的需要,就是需要特殊的頻率選擇透波天線罩,讓需要的雷達頻段波進來,不需要的雷達波嚴嚴實實的擋在外面,天線罩外面往往還塗上特殊的保護漆,這就是全世界各國通用的判定設備的做法。
讓我們按顏色找找雷達試試吧。
大家可以看看,機頭灰色油漆地方幾乎都是電子設備罩子
大家可以看到機翼,鴨翼四周也是灰色油漆,垂尾腹鰭也是
當然,現在殲20還處於高度保密期,我們不可能看得到內部安裝的設備,但是,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外國的設計大體就清楚了。
這就是俄羅斯蘇57戰鬥機,機頭安裝的雷達
上面就是蘇35戰鬥機的襟翼雷達安裝位置,下面是殲20類似位置
殲20為啥搞這麼密密麻麻的電子設備?
原因來自美國人的啟發,美國二代機開始到三代機,飛機自從定型批量生產之後,對於飛機的氣動結構幾乎不做任何大的修改,一直飛到報廢是常態,但是美國人花時間最多的就是不不停給戰鬥機塞新的電子設備,提高性能,加設備之頻繁到了髮指的地步,幾乎每週增重5磅。
美國戰鬥機的改進思路就像淘寶剁手黨:買買買,每週都要入手一件新設備
對於一款戰鬥機來說,氣動佈局從設計伊始確定後經過試飛定型,就很難通過修改得到顛覆性的提升,所以一代和一代戰鬥機氣動外形幾乎沒有通用之處。
殲20不僅滿身雷達,而且到處是攝像機,酷似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讓我們看看殲20都有哪些神奇的設備。
這就是殲20機頭下巴的光電設備,和美國F35EOTS設備類似,帶白光高清,紅外高清,遠距鐳射
這就是殲20全身密佈的光電感測器,帶白光和紅外兩種波段帶白光和紅外兩種波段
這就是殲20戰鬥機的分散式光電感測器,可以讓飛行員看到360度空間,看穿座艙地板
裡面裝的東西啥樣子?我們看看俄羅斯的同類產品吧。
就是這麼一個碩大的攝像頭,向飛機提供近距離的預警功能,作用距離在20公里左右
美國F35開路,中國和俄羅斯緊緊跟隨,中國技術更好一些
美國人的觀點來看殲20,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飛機,不像是單純的戰鬥機而像增強機動性的戰鬥轟炸機,飛機具備類似F22的高度機動外加F35的全套超複雜先進航電。
所以有個公式:殲20=F22+F35。(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小編=小人+瞎編
殲20=f22+f35,這就是後發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6/doc-ihhhczfc2131954.shtml
jsoujsou
當然,這些也都只是我們的推測,畢竟我們無法到現場“切一塊”回來分析。但讀者可能也想知道的是:那美軍的吸波結構又長什麼樣子呢?從F-22與F-35的出廠照片可以發現,其翼面前後緣並沒有明顯的邊條,這是因為F-22與F-35全機幾乎是碳纖維蒙皮,在碳纖維強化塑膠的成形過程就嵌入了吸波材質與微型結構,加上表面的吸波鍍層,形成全面的吸波效果。
然而,它們在機身艙蓋外框與主要結構的接縫會出現不同顏色的複合材料,官方說法是因為局部受力較大或是溫度較高,需要不同材質來強化;但這些材料可能也強化了吸波功能,以阻止表面波從接縫處洩漏。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殲-20的黃皮照也首度在側面與腹部彈艙也首度出現了吸波外框,顯示殲-20在服役後也逐步加強吸波措施,儘量將一切做到極致來追趕F-22/35的隱身性。(作者署名:貞觀防務/Flak)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6/doc-ihhhczfc5637413.shtml
中國殲20機身細節:佈滿雷達高清相機外加夜視攝像機 2018-08-06 新浪軍事
最近有網友拍攝了不少殲20大鴨子的高清靚照,靚照之美,直接震懾了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美國人雙手點贊稱頌中國第一款隱身戰鬥機工藝已經完全趕上了F22和F35,達到超一流水準!
高清大圖顯示,殲20線條精確,緊固件排列毫釐不差
有人或許會說,俄羅斯戰鬥機外表坑坑窪窪,也沒啥關係,只要不飛散了架子就行。
原因有二。
第一個就是,外觀坑坑窪窪,雷達波照射到上面,就會比光滑表面反射更強烈一些,隱身飛機對於飛機的外形有獨特的頑固的要求,要求表面光滑,機體零件剛度好,而外觀坑坑窪窪的飛機表面,也容易造成過大的變形,附著的隱身油漆容易脫落,影響效果。
第二個就是:隱身飛機需要安裝大量的電子設備,而且設備大多是高精尖類型,對於設備的安裝位置精度,安裝口框的剛度有很高的要求,對於大批量生產的戰鬥機,需要每架飛機的性能幾乎都一模一樣,每台設備在飛機上發揮的功效也完全一樣,不會因為低劣的零件外觀品質造成過大的偏差。
嚴絲合縫,毫釐不差,這就是先進隱身戰鬥機的標準
實際上,對於殲20,很多人就知道飛機很大很強,機頭裝有強悍的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在隱身模式下工作而不讓敵人輕鬆發現。
其實,這是完全的誤解,殲20就是一個破天荒的雷達飛機,飛機滿身雷達,到處是攝像頭的先進飛機。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些雷達都在哪裡?
jsoujsou
△前翼由於受力較大,目前還難以用全複合材料製造,例如 “颱風”(左下)是整片用鈦合金打造, “陣風”(右下)則是前半鈦合金,後半複合材料,因此殲-20的前翼(上)可能也是鈦合金結構,邊緣加上吸波結構
有觀點以為,前翼與腹鰭一樣都是單純的氣動面,也能用全吸波材料製成以消弭對前半球隱身的衝擊。但前翼與腹鰭的不同點在於前翼是控制面,需要改變攻角來產生俯仰力矩,而升力的反作用力就會形成結構負荷。
事實上,由於前翼位於氣流的上游位置,其單位面積的受力會比主翼還大,因此像 “颱風”與 “陣風”的前翼都必須以高強度、抗疲勞的鈦合金結構打造,自然無法大幅採用吸波結構。同樣的道理也可套用到殲-20的全動式垂直尾翼,因為要產生偏航與高攻角滾轉力矩,對強度的要求較高,也只有邊緣能裝吸波結構。
△(上)F-35的DSI進氣道腫包是機身結構(紅圈處)的一部份,蒙皮材質也與機身相同,但進氣道外唇則整條都是褐色吸波結構(下)殲-20的“腫包”有兩片大型吸波蒙皮,進氣道外唇也有長條狀黑色吸波結構,但轉角處可能因為工藝問題沒有涵蓋到
不過,跟腹鰭一樣不用“出力”的部位還有DSI進氣道的“腫包”,它是利用精確的表面形狀達到控制震波與排除邊界層亂流的效果,本身受力不大,因此殲-20在腫包上下換成大片吸波材質可降低前方與側方的回波。
另外我們可以隱約看到進氣道內壁也是黑色材質,這是因為殲-20雖然採用S形進氣道讓雷達無法從前方照到發動機葉片,但雷達波打到進氣道內壁還是會在多重反射後打到發動機正面,又經過多重反射從進氣道出來,所以整個進氣道內壁都需具有吸波效果,使雷達波在多重反射的過程衰減消失。
△除了艙門外框與結構接縫外,(上)F-22的Caret進氣道整片邊界層隔板與機身內壁(紅圈)可能是褐色吸波結構,以避免邊界層隔板產生多重反射回波(中)F-35的垂直尾翼、水準尾翼與襟翼也是大塊黑色吸波結構。(下)新版的殲-20出廠照也在側面與腹部彈艙增設了早期版本沒有見到的吸波外框,表示這些可能是更新的量產版本
jsoujsou
然而,洛•馬工程師曾說,隱身設計原則就是“形狀、形狀、形狀、以及材料”。這並不是說只有形狀才是重要的,而是用形狀消除了大部分的回波,材料就可以再消除剩下的頑固份子。例如,在邊緣加上吸波結構,就降低邊緣散射能量,則隱身飛機就算用邊緣對著你,你也未必看得到回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殲-20的所有翼面前緣與側緣都有黑色邊條,很可能就是吸收邊緣散射的特殊結構。
△雷達波沿表面爬行到機翼後緣後,部分散射能量會轉向180度而回到前方的雷達天線,因此隱身飛機的後緣必須加大前掠角使散射轉向(下),也可利用後緣的鋸齒狀結構來達到小尺度轉向效果
在殲-20的前翼與襟翼後緣,我們發現黑色邊條還呈現了鋸齒狀,這就與“表面波”有關了。一般人以為,飛機後緣只跟後半球的回波有關,所以飛機如果不在乎後半球的敵人,使可以省略後緣的隱身處理。但這是錯誤的觀念,當雷達打到前機身或機翼前緣後,一部份能量會沿著表面爬行,直到遇上結構接縫或後緣又產生環狀的邊緣散射,也會增加前半球的回波。
因此,早期的隱身飛機會利用“飛鏢式”或“鋸齒式”後緣來增加後緣角度,甚至與前緣平行,就是為了降低表面波的後緣散射。但殲-20的受限於戰鬥機的高機動需求,後緣角度不能太大,就只能透過吸波結構的鋸齒形狀增加後緣散射的角度,從而減少正前方的回波。
△腹鰭主要是彌補橫向穩定性的不足,例如F-16(下)為了減重採用單垂直尾翼,就靠腹鰭來彌補高攻角與高速狀態的穩定性;殲-20(上)可能也因為垂尾翼面較小而需用腹鰭彌補
但是吸波結構只能做在邊緣,不能整片翼面都是嗎?新一代隱身技術是在碳纖維編織過程就加入吸波材質,所以殲-20的黃色底漆下的碳纖蒙皮可能也有一定吸波能力。然而,機體不同部位的受力與溫度不同,主翼部位可能還要嵌入天線、燈具、維修艙蓋、外置掛架等等需求就需要較高強度的材料,就得犧牲吸波係數。
但殲-20的腹鰭僅具穩定功能而不負責控制,因此受力輕微;加上沒有任何天線或燈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腹鰭除了前、後緣外,中間一大塊也是黑色吸波材質。由於威脅雷達波大多來自下方,西方隱身飛機都避免使用腹鰭,而殲-20的腹鰭藉由增加吸波材料的比例可降低對下半球隱身的衝擊。
jsoujsou
我新出廠殲20細節曝光隱身"密碼" 關鍵材料不輸F22 2018-08-06 新浪軍事
建軍節之際,一組剛出廠“素顏”殲-20的清晰大圖,照片中的飛機僅上黃色的防腐蝕底漆而沒有正式塗裝,但在雷達天線罩與機翼、彈艙邊緣卻呈現黑色的“黑膠帶”。
這些“黑膠帶”的背後可以說信息量巨大,如雷達罩是應是為了對雷達波保持透明不能上漆,其它部位的黑色邊條很可能是電磁或材料特性特殊,同樣無法噴上黃漆。這些材料很可能是為隱身而採用的吸波材質,也就是說它們身上藏著殲-20的隱身密碼,從細節看,相比F-22/35也毫不遜色。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試著解讀一下。
△殲-20的側面(上)都有傾斜角度,就是為了讓面反射轉向(左下)而不會回到雷達。但邊緣散射會朝垂直面的360度散射出去(右下),增加了回到雷達天線的機率,必須以角度平行、吸波結構等方式壓制
根據隱身原理,雷達波打在飛機上的反應可分成三種:首先,雷達波會依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原則,反射到相反方向去,這可稱為“面反射”;其次,雷達波遇到邊緣也是依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原則作反射,但反射波繞著邊緣形成錐狀或環狀,就稱為“邊緣散射”;第三,雷達波不管打到面或邊上,都有部分能量會沿著表面爬行,直到下個不連續區域才產生散射,這稱為“表面波”。
其中,讓隱身設計者最頭痛的是邊緣散射,因為面反射就好像在太陽下拿個大鏡子般,當它正對你眼睛雖然會很刺眼,但只要偏個角度你就看不到反光了。但是邊緣散射卻像是太陽下的一根細鐵絲,雖然只看到一條細細的反光,但因為環狀散射的關係,不管你從那個角度都看得到,這就代表飛機怎麼跑,雷達員也能從螢幕上看到它的邊緣散射。
△早期的吸波結構是類似消聲室的原理,利用鋸齒狀結構讓電波來回反射,而被介質吸收能量,例如SR-71的機翼前後緣(左),據說B-2邊緣採用的新版吸波結構,是在玻璃纖維構成的微型蜂巢結構填入不同密度的石墨,讓能量無法反射,並被石墨阻抗以漸進方式消耗掉(右)
早期隱身飛機的設計者就是不瞭解邊緣散射的嚴重性,所以雷達截面積降不下來。而從F-117開始,設計者就知道邊緣散射是對垂直方向最強,如果讓飛機表面的眾多邊緣盡可能平行,則散射方向就會集中到少數角度,大部分角度就只會產生極微量的反射,在雷達眼中成為“隱形”。
jsoujsou
美軍提出3大問題欲放棄隱身戰機 我殲-20還繼續嗎?
2018-7-4,俄羅斯副總理尤裡•鮑裡索夫宣佈,俄空天軍近年內不會大規模接收第四代蘇-57戰機。根據2027年以前的合同,具體數量僅為12架,未來採購的主力飛機將是三代半蘇-35。
美軍是世界上第一個研製並裝備世界上最全的隱身作戰飛機譜系,隱身戰術戰鬥機有F-22、F-35;隱身轟炸機有B-2;隱身攻擊機有F-117。但美國軍方專門負責開發新技術的DARPA(國防先進計畫研究局)卻準備承認隱身技術已經發展到頭:作戰平臺隱身化技術已經接近物理極限,並承認美軍研發隱身平臺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對手開發反隱身技術的速度,因此迫使美軍不得不加快下一代作戰飛機技術的研發,而如果單純依賴隱身技術只能是走進死胡同。
為此,DARPA提出了三個全新的課題:空中優勢是不是可以替代的?如果未來不全部擊落對手戰機和消滅防空導彈,美軍聯合作戰力量是否仍然有可能達成作戰目標?如果美軍不再部署複雜昂貴隱身作戰平臺,是否也能達成作戰目標?DARPA認為現在需要考慮後隱身時代的問題,甚至要顛覆傳統的空中優勢作戰理論。
因此現在DARPA設想,未來戰爭要放棄F-22、F-35、B-2等“複雜昂貴的單體平臺”,而用壓倒性的性能或者數量來實現戰場殺傷,例如高超音速武器和大量低成本蜂群式無人攻擊機。此外DARPA還認為,這些技術不但可以取代F-22等四代機,甚至可以取代更為昂貴的航母戰鬥群。
美軍的這種想法,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未來也沒必要研發隱身戰機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中美的作戰目標不同,美國是全球進攻作戰,而中國是積極防禦戰略,面對周邊越來越多的美軍F-35和F-22,我軍需要自己的隱身戰機和隱身轟炸機。其次研製反隱身武器的基礎是具備隱身武器研發實力。只有中國裝備了殲-20,才有可能研發出來有效的反隱身武器,否則都是空對空的設想,並不具備實戰意義。那種沒有均衡發展下的非對稱作戰,最後往往會掉入對手設下的技術陷阱。(作者署名:諍聞軍事)
回應
怎麼很像某局的做法。
這妥妥的美國戰忽局
美國玩美國的,中國玩中國的。以後不要再發這種無良標題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21/doc-ihfqtahi0895662.shtml
jsoujsou
中國殲20新概念武器疑曝光:可瞬間摧毀航母指揮中樞 2018-07-17 新浪軍事
2018-7-15,媒體首次曝光了被評為湖南特別關注“最美青工”的盧俊先進事蹟,文章中首次提到,現任湖南雲箭集團研發中心總體室主任,是殲20戰機對地攻擊武器的主要研製單位之一,提出了某新型號“新概念武器”(微波電磁脈衝彈 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的研發設想,並成功推動該專案納入到空軍預先研究計畫。
電磁脈衝彈是利用定向發射的高強度電磁脈衝,對敵方指揮、控制、通 信、電腦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等資訊系統中的重要電子設備進行干擾或硬毀傷的一種新概念武器,目前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國外方面,美國等國已針對電磁脈衝武器開展毀傷效應試驗工作,美軍目前擁有已MK84炸彈改進的E-BOMB電磁脈衝武器.
簡單講,就是將一個“超大號的微波爐”送到敵方武器上空,然後,再經脈衝調製單元產生高強度的電磁脈衝,由大增益定向天線向目標輻射,形成高功率、高方向性且能量集中的微波波束,這種殺傷武器的殺傷機理為:產生的高強度電磁脈衝經前門耦合(天線 、接線柱等)或後門耦合(孔、縫 、洞 、電纜等)2種方式進入敏感目標的內部,耦合進入的脈衝能量產生感應電流,能干擾破壞甚至燒毀電路板、元器件與控制電路,起到殺傷作用。例如航空母艦這類大型武器目標,使用進過改進的新型電磁脈衝彈可以在幾秒鐘內殺傷航母內部的大型電磁設備和中樞控制設備。(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17/doc-ihfkffam0623519.shtml
jsoujsou
日本國產四代機傾向洛馬方案參照F22 單價近2億美元
近日網上再現一組日本F-3隱身戰機風洞測試模型局部特寫的圖片。據悉,心神便是這架戰機的技術驗證機。
日媒稱,美英三家防衛裝備巨頭已經于2018-7-13向防衛省提交了方案概要。目前日本防衛省比較看重的是洛馬方案,但是由於價格高於預期,最終花落誰家還需慎重抉擇。
洛馬方案以美國空軍的高性能隱身戰機F-22為基礎,加裝了空自本身擁有的F-35的電子設備。預計將以日美聯合研發的方式推進。
另一方面,美國波音則是以F-15為基礎,以日美聯合研發的方式,追加部分隱身性能。英國航太公司是通過對英國皇家空軍主力戰機“颱風”的技術進行改進,由日英聯合研發機身。
空自目前裝備的約90架F-2戰機將於2030年開始陸續退役。F-2的替代機型需要最大航速超過2馬赫的高性能隱形戰機,13日是提交方案的截止日期。
洛馬方案與其他兩家相比,在隱身性能方面滿足了防衛省需要的高水準,但是單價高達200億日元(約合1.8億美元)以上,遠遠高於防衛省的預想。如果價格居高不下,防衛省可能會因為性價比的原因拒絕這一方案。日本企業在聯合研發過程中的參與度也將成為焦點。
日本政府過去也曾尋求引進F-22,但是美國以防止軍事技術外流為由禁止F-22出口,只能轉而引進F-35。特朗普政府對於擴大武器出口態度積極,以F-22為基礎開發新機型的方案也有望獲得批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7-15/doc-ihfhfwmv9022129.shtml
jsoujsou
“鶻鷹”還是殲-20?誰是中國未來航母艦載機
2018-07-11,美國洛馬公司稱,已完成了第300架生產型F-35戰鬥機的交付。包括197架陸基型F-35A、75架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F-35B和28架艦載型F-35C。
近一段時間,有關於中國正在研製替代殲-15的航母艦載機的消息在媒體上熱傳,而殲-31則成為熱門候選機型,也同樣引起熱議。
殲-15雖說戰力不俗,但其畢竟是第三代戰鬥機,隨著艦載型F-35C加速交付(目前已交付28架),中國升級航母艦載機也顯得日趨緊迫。
哪款戰機會成為中國未來的航母艦載機呢?首先,殲-20是中國最為成熟的第四代戰機,但有外媒認為,其畢竟是一款重型戰鬥機,上艦可能存在尺寸方面的不便。
不過殲-31原型機只有兩架,成熟度不如已經服役的殲20。對此,外媒評論稱,“鶻鷹”還應進一步完善,才有可能談得上艦載版的出現。
回應
殲二十怎麼可能上艦?大仰角著艦屁股就沒了!缺乏常識的狗鞭來討論這個問題就是讓小學生來討論微積分!
這種提法有問題!四隱形艦載戰鬥機不可能是殲20或FC31,最有可能是以FC31為基礎改進而來的3.0版!
這種事就交給專家,信任他們.
jsoujsou
早在2000年,美成立“第六代戰機專項辦公室”,目前美國空海軍主導著各自六代機的概念探索,DARPA主導探索第六代戰鬥機變迴圈發動機,通過改變航空發動機迴圈參數,如增壓比、渦輪前溫度、空氣流量和涵道比,可以使發動機在各種飛行和工作狀態下均具備良好的性能。例如軍用渦扇發動機涵道比越高,越省油,但是超音速性能越差;涵道比越低,超音速性能越好,但油耗越低。F-22A戰鬥機為了超音速巡航性能,不得不選擇較為耗油的涵道比,而F-35為了提高推力,涵道比很大,但無法超音速巡航,需要在F-135 GO2發動機增推計畫之後才能實現F-35超音速巡航能力。實際上,最著名的變迴圈發動機就是F-22A的第二候選動力——美國GE的F-120,由於可靠性不如F-119而競標失敗。
美國第六代戰機的動力將是一種具有三個外涵道比的自我調整迴圈發動機,它還可用於F-22和F-35發動機的升級換代。除可使F-35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外,飛機的作戰半徑將增加25%至30%,留空時間增加30%至40%。美國空軍已經在規劃後續的“自我調整發動機轉移專案”(AETP),為2020年後研製用於六代機和F-35換發的200kN級自我調整發動機鋪平道路。
早在2012年,由我海軍出資,在太行發動機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變迴圈發動機驗證機,大幅度縮短了變迴圈發動機驗證週期、降低了技術風險。既太行變迴圈發動機驗證機研製成功後,據資料披露,瀋陽發動機研究所又開展了基於渦扇-15原型機基礎上研製變迴圈發動機的計畫,以更好的兼顧殲-20改型“超音速高推力”和“亞音速低耗油率”作戰需求。該資料稱,如果殲-20裝備渦扇-15變迴圈發動機改型,推力還可提高5%至8%,不加力推力可達11.5噸,超音速巡航性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提高,有可能做到以馬赫數1.6不加力超音速巡航,並且亞音速巡航的耗油率至少降低約9%。今年5月,在西安閻良舉行的“2018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發展高峰會”上,中科院院士、殲20總設計師楊偉的主題演講中,首次承認六代機預研項目正在發展中,而其相應的變迴圈發動機項目已經走上快速發展軌道。(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回應
每天都是先進科技消息,就是沒有一個能用的
就煩你這樣的噴子 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還看不上別人 有能耐你上啊
中國有幾億噴子,發動機噴上天根本不是問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4/doc-ihevauxk0980094.shtml
jsoujsou
美打造隱身無人靶機只為模擬殲20? 2018-07-04 新浪軍事
日前,美國的塞拉里昂技術服務公司公開宣佈,他們已經完成了“第五代空中目標”(5GAT)關鍵設計評估。該無人靶機首架演示驗證機已經開始組裝,預計2019年年初進行首飛。將裝配兩台F-5戰鬥機使用的J-85發動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該機95%的機身將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複合材料加上優良的隱身外形設計和隱身塗料,使得這款戰機的隱身性能可以和中俄的殲-20和蘇-57相比肩。
但是,如果大家真的只把這款隱身靶機當做被一次打掉靶機看待的話,那就太天真了。這款體積巨大、推力強勁、隱身出眾的無人靶機隨時可以增加內置彈倉,成為一款進攻型的空中武器。在先進項目驗證中,載入有美軍辛辛那提大學研發的“阿爾法”人工智慧程式的F-15類比無人機在模擬空戰中實力碾壓了F-22。(作者署名:長纓防務 )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4/doc-ihevauxk4220988.shtml
信口道出驚天地:如何看待新加坡防長談要“買”殲20 2018-07-04 新浪軍事
新加坡為在2030年之後全面替換現有F-16戰機,已決心採購一批新型隱身戰機。2018-7-2新加坡防長黃永宏表示或將採購中國殲20戰機。近年來在周邊問題上,新加坡頻頻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頭號打手”,比如曾任新加坡外交部前常務秘書的比拉哈裡•考斯甘,近日就在一個有關“中國公共外交”的研討會上,妄批中國試圖通過“隱蔽行動”來影響新加坡,以擴大自身影響力。新加坡空軍採購中國殲20戰機的事實到底如何,新加坡空軍又在如何支持新加坡的國家戰略?本期出鞘帶您關注新加坡空軍謠傳要買中國殲20一事。
回應
中國不可能賣殲-20戰機給新加坡。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新加坡是美國盟友。
中國或為打造6代機做準備 已開始研發變迴圈發動機 2018-07-04 新浪軍事
近年來,奪得制空權對於戰爭勝負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各航空大國無一不將先進戰鬥機列為本國航空工業的重中之重。目前,美、俄、歐等航空大國在加緊第五代戰鬥機研製的同時,也加快了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步伐,由於美方多年來一貫奉行裝備和技術都領先對手一代的指導思想,在我國殲-20和俄羅斯蘇-57陸續服役後,為了繼續保持空中領先優勢,並彌補F-22、F-35等五代機的產量與F-15、F-16等主力戰機每年到壽報廢量之間的差距。
jsoujsou
日本1家企業可年產碳纖維4萬噸 中國30家僅產7000噸
據《科技日報》2018-6-27報導,“碳纖維產業鏈核心環節很多,包括上游原絲生產、中游碳化環節、下游複合材料及其應用,經過十多年的研發和突破,目前我國碳纖維的‘卡脖子’問題主要在下游應用環節,即複合材料和製品方面。”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說。
碳纖維按照力學性能可分為高強型、超高強型、高模量型和超高模量型,目前,我國已能生產T800等較高端的碳纖維了,但日本東麗掌握這一技術的時間是上世紀90年代。
...
應用牽引不足進步慢
目前,高端碳纖維用得最多的是在飛機上,如在波音B787機型上,使用東麗的已占總量的50%。2016年,東麗產量約為4萬噸;而我國碳纖維企業30多家,總產能2萬噸左右,實際產量約7000噸。
東麗碳纖維大量使用在波音上絕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東麗就和波音進行全方位合作,東麗人甚至是住到了波音,根據波音要求來設計、生產碳纖維。直到2011-2012年,使用碳纖維的飛機才開始試飛,磨合時間長達近30年,並根據波音的使用要求和回饋,不斷糾錯、修正產品。
此外,在一個行業中一旦形成領先效應,超越就很難。美國F-22和F-35戰鬥機上使用的碳纖維環氧樹脂都來自美國亨斯曼。亨斯曼的產品早已通過了材料和工藝認證,如果要使用其他企業生產的環氧樹脂,還需要一個漫長、繁複的論證過程,碳纖維生產企業自然願意使用亨斯曼的。這也不利於國內高端環氧樹脂產品迎頭趕上。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6-27/doc-ihencxtu9196243.shtml
jsoujsou
中國殲20戰機所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大幅領先美軍F22
2018-6-25,媒體披露,“C919複合材料機翼典型盒段靜力和損傷容限試驗在商飛北京研發中心全部完成,滿足了CCAR-25-R4(等同於美國民機試航標準的我民機試航版本)相關適航條款要求,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滿足國際民機適航要求的大型民機複合材料主承力結構強度驗證能力,為後續複合材料機翼全尺寸盒段靜力和疲勞/損傷容限試驗奠定了堅實基礎。”碳纖維複合材料具有比強度和比剛度高,力學性能可設計等優點,是大型民用飛機理想的結構材料,可以實現飛機結構減重20%至30%。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波音757和波音767客機的複合材料只占總重的4%;隨著燃油成本的節節攀升,複合材料在民用飛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90年代波音777和歐洲空客A340的複合材料用量突破10%,上升到11%和14%;到了21世紀初,空客A380,複合材料的比重已達到25%;21世紀10年代的波音787和空客A350,其複合材料的用量高達50%和52%。
我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運十民用客機機身主要材料為鋁、鈦、鋼等金屬材料,其70%的零部件主要採用鋁質材料,鈦、石墨和玻璃纖維也得到了一定應用,但規模很小。隨著運十的下馬,我國民用航空材料的的差距也與國外越拉越大。進入21世紀後,隨著我國自主研製的ARJ21-700支線客機研製成功,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的成功定型,堅定了我們研製民用大飛機的決心。
ARJ21的鋁合金用量是75%,鈦合金用量是4.8%,複合材料用量是8%,但也只是歐美20世紀80至90年代的水準。C919按照適航要求開展了T800級碳纖維複合材料試驗,目前國內公開報導使用國產複合材料最高等級的是殲20的T700級,領先F-22的T-300。不過目前C919用的T800級碳纖維還是用的進口材料。因此,C919複合材料結構適航驗證將來可能還包括對國產T80進行試航驗證的任務。目前,中建材所屬下的中複神鷹已滿負荷穩定運行國產千噸級T800,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均為自主研發和設計,商飛和中建材已決定在雙方複合材料方面展開深入戰略合作,我國的C919在不遠的將來,必將用上國產T800級碳纖維複合材料。(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jsoujsou
央視5秒鏡頭出現一架沈飛新機型 或為殲-31上艦版2018-06-22新浪軍事
近日,負責我國五代戰機隱身氣動佈局研究的李天院長,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中,我們看到其中一台電腦的螢幕上似乎有一架改進型殲-31的3D動畫圖。
殲-31自問世以來,就飽受網友爭議,其中尤以隱身性能被人討論的更多。而我們從此次新聞的介紹中可以瞭解到,其與殲-20的隱身氣動佈局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因此網路上有網友稱,“曾經黑沈飛的人,都欠601所一個道歉”。
在6月20日,中船重工官方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其會議室螢幕上一張彈射型航空母艦的效果圖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從外形看其艦島與武漢的“航母樓”幾乎如出一轍,這也就表明我國將迎來自己的彈射型航母了。
據網友“遼寧號總指揮長”的爆料稱,航母一共6艘已經可以確認,其中三號的進展比較順利,而四號也有可能要提前開工,而且四號是核動力的幾率非常大。不過這一切都只是推測,我們仍然只能等到官方消息確認。不過結合中船重工和央視流出的消息,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大膽的推測。
殲-31目前已經是2.0版本,從央視的畫面中,3.0版可能在今年內有消息流出。然後再結合中船重工此次流出的CG圖,殲-31的3.0版本將極有可能是上艦版。(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智忠)
回應
沈飛欠所有中國人一個道歉!所有逆向工程出來的飛機都有問題,所有正向工程出來的飛機都不靠譜!
曾經黑沈飛的人,都欠601所一個道歉,有道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2/doc-ihefphqm4833689.shtml
jsoujsou
採用鴨式佈局的JSF方案
採用鴨式佈局的美國五代機方案
成飛確定殲-20採用鴨式佈局之後,採取一系列手段來控制鴨翼對於飛機隱身影響,首先是在結構、材料上進行創新,首次實現複合材料、整體結構在鴨翼上運用,也就是我們常說複合吸波材料,這種材料由兩個部分組成,一種是吸波材料,用來吸收雷達電波,一種是透波剛性材料,用於載荷,它的優點是雷達電波在材料結構內部被吸收,材料性能比較穩定,不象早期雷達吸波材料塗在材料表面,暴露在外,不但增加了後勤保障方面難度,也容易脫落、老化,降低性能,複合吸波材料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加工難度較小,製造大型整體部件或者複雜外形部件更加容易,減少了部件之間的縫隙,可以進一步提高飛機RCS。
成飛工程技術人員確定複合吸波材料之後,採用了比較理想的材料組合、結構方案,最終製造了符合要求的鴨翼,安裝在殲-20上面,既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能,也保證了飛機的隱身性能,可以說是中國在戰鬥機設計領域一個技術突破,也為未來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打下了堅實基礎。
殲-20在氣動佈局也進行了平衡設計,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殲-20鴨翼的根部與機翼平行,雖然能夠保證了飛機主要邊緣平行,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鴨翼效能下降,鴨翼主要作用是形成渦流,對機翼氣流進行補充和加強,推遲分離,從而提高飛機的升力,增強機動性能,鴨翼與機翼平行,意味著距離減少,渦流可能無法達到足夠強度,對於機翼氣流補充能力降低,所以殲-20鴨翼創造性向上傾斜,這樣鴨翼與機翼距離得到提高,渦流有足夠空間進行加強,另外一方面,鴨翼與機身呈現X形佈置,雷達照射到鴨翼和機翼之後,會被折射出去,不會發生互反射效應,這樣就較好實現隱身、機動性能之間的兼顧,可以說是殲-20設計一個亮點。(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別每天都吹捧著殲20.就像無人能敵是的.就算真的是很厲害需要每天都吹嗎?
這不叫吹!這屬於科普介紹,為的是讓中國的廣大軍迷和老百姓更多的瞭解自己國家的軍事裝備。另外,你美爹的F-22在模擬戰中已經被打下來多次了!而你美爹的媒體還厚著臉皮吹強大不可超越呢!那才叫吹!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2/doc-ihefphqm5803264.shtml
jsoujsou
中國C919機翼為何不用複合材料 加工能力還有待提高
C919客機試飛以來,研製進展一直牽動人心,此前據說C919試飛之中,平尾出現複合材料出現開裂現象,導致試飛暫停,不過很快這個傳聞就被打破了,C919客機已經恢復試飛,表明試飛仍然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試飛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發現飛機設計、製造有無缺陷,然後對這此缺陷進行完善和改進,C919平尾可能是設計方面問題,也有可能是材料工藝等方面問題,不過從很快就恢復試飛來看,這個問題應該並沒有對試飛工作造成重大障礙,已經得到解決。
這個級別客機材料選擇偏向保守
這個故障也顯現C919研製決策前瞻性,當年原計劃也準備採用複合材料機翼,以降低飛機結構重量,提高經濟性能,但是相關單位經過分析之後,決定C919第一步先採用金屬機翼,平尾採用複合材料,以後再進行升級。
C919客機還借助排故障之機進行了一些系統改裝,例如101架機前期在西安開展了地面改裝及載荷標定,如水配重系統改裝與標定、拖錐系統改裝等,102架機在上海完成了操穩檢查、性能檢查等試飛任務和測試改裝等工作,這表明飛機試飛正在進入深入區,到達攻堅階段,這個階段可能為驗證飛行包線邊緣一些性能,由於飛行環境比較惡劣,所以飛機可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問題,從國內外經驗來看,一架客機想拿到適航合格證,必須要進行上百個科目試飛,獲取參數更是達到上萬個,這些參數都需要客機一個個去試飛,驗證,C919客機試飛需要6架飛機就是這個原因。(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相關新聞
外媒稱中國C919因碳纖維複材升降舵剝落故障暫停試飛 C919用飛行打破傳言
我殲20鴨翼採用這種新材料 既保證隱身又提高機動性2018-06-22新浪軍事
一直有一種說法殲-20的鴨翼影響飛機隱身能力,不過成飛採用一系列技術手段,成功消除了鴨翼對於飛機隱身能力的影響,從而較好實現了飛機隱身、機動等方面性能平衡。
認為鴨翼影響飛機隱身能力無外乎鴨翼無法實現飛機主要邊緣平行,根據波束控制原理,飛機主要邊緣平行,才能把雷達反射波控制少數幾個方向,增加一層反射面,相比較之下平尾更加容易實現主要邊緣平行,不過鴨翼也能與機翼平行,蘇-35鴨翼就與機翼平行,另外平尾動作的時候,也會破壞飛機隱身外形,所以這個說法並不能一概而論,實際上當年美國空軍不論ATF還是JSF,都曾經考慮到鴨式佈局,甚至第六代戰鬥機仍然有鴨式佈局方案,這就清楚表明鴨式佈局對於隱身能力影響並沒有想像那麼大。
jsoujsou
另外,在中國空軍網的報導中也提到: “工業部門研製了一款大機動、人在環控制、可攜帶多種任務載荷的新型配試無人機。它能夠更好地模擬對手、構建空中態勢、對全武器系統進行考核。屆時,當這款無人機上天候,實彈靶試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攻擊接近實機性能的靶機是驗證對空武器效能的最好方法,美國在四代機退役後,直接改裝F-16作為無人靶機就成為最 “模擬”的途徑。改裝後的QF-16除了機動性滿足四代機標準,也有載荷空間可以裝入反制系統來模擬對雷達或紅外制導導彈的干擾措施。
按照報導所指,我國的對應手段似乎是專門設計一款具有高機動性的無人機。近日網路流傳的“利劍”無人機誕生前後,或許就與之有著密切的聯繫。
總而言之,隱身戰機的武器試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8發8中證明了殲-20的飛快研發進度。但也正是因為複雜,如果武器測試計畫仍在進行也不難理解。我們也期待,殲-20發射武器的壯觀畫面能夠儘早發佈。(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8/doc-iheauxvz0004123.shtml
jsoujsou
而對於隱身飛機而言,彈藥的問題更為複雜。因為隱身飛機要求武器必須內載於彈艙中,而當艙門打開時,高速氣流灌入艙內就會產生亂流,超音速時還會產生震波,導致彈藥向下拋擲時可能會被氣流改變姿態,就可能無法順利分離。
F-22是最早研究彈艙發射問題的超音速隱身戰機,其另一個特色是具有向量噴嘴,在機動中利用推力配平俯仰而讓水準尾翼全力滾轉,可以達到2倍於F-16的滾轉率。因此在測試對空武器時,特別要求要能在高速滾轉中順利發射,讓飛行員可以掌握空戰的致勝瞬間。
然而,在實彈測試開始後,發覺滾轉中發射的AIM-120導彈會有預料外的側移與滾轉。經過工程人員反復研究,才發現到AIM-120導彈為了同時相容於AIM-7導彈的發射槽與AIM-9的發射軌,前方掛點是在類似AIM-9的T型結構中間突出一個AIM-7的按鈕狀結構。但F-22使用的LAU-142掛架只用到AIM-9的T型結構,於是在掛點中間挖了一個圓孔讓AIM-7用的按鈕伸入。
AIM-120的前掛點突出一個類似AIM-7的按鈕結構(下圖藍圈處),F-22的掛架設計了一個圓孔(上圖藍圈處)讓它能夠伸入
LAU-142是為F-22彈艙環境發展的新一代彈射掛架,衍生型也用在F-35上。其特色是不採用小型炸藥作為動力,減輕了後勤維修的負擔。它是利用氣壓推動伸縮機構將掛架與導彈往下推出,在伸展行程的中間點會突然減速,同時釋放導彈掛點使彈體脫離。
伸縮機構略微伸展一段距離後開始回收,掛架前後的折疊臂則協助在整個過程維持與中線平行。而AIM-120的問題就在於導彈與掛架分離的一瞬間,那個AIM-7的按鈕還有一小段在圓孔內!滾轉中的發射機自然會帶著掛架從側方撞擊到按鈕,也就會有劇烈的滾轉與側移現象。在地面的電腦模擬中從沒有人想到一小顆按鈕結構會干擾到導彈的彈射過程,這也就是實彈測試的必要性與危險性。
美國用F-16改裝的無人機(上)維持了大於1的推重比與9G機動能力,可以完全模擬現代戰機的閃躲能力。“暗劍”無人機(下)也強調高機動特性,說不定有可能擔任中國新一代戰機/導彈的靶標任務
jsoujsou
此前報導也顯示,殲-20戰機座艙還實現了語音控制,可以用聲音控制導彈發射,也能隨時收到飛機異常情況的語音警告。由於在座艙控制方面應用了很多智慧化技術,飛行員操縱殲-20時的負擔大為減輕,可以將更多注意力用於發現敵情和作戰。(作者署名:百戰刀防務觀察室)
回應
看了這個座艙不禁心頭一沉,到底行不行?可靠不可靠?
好像你很懂似的,還頭一沉!跪久了累的吧?
這個傢伙的話音,明擺著對國家對社會不滿,話音就是想讓國家讓社會難受難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8/doc-iheauxvy8698525.shtml
殲20疑似進行試射8發8中 背後竟有這麼多麻煩操作2018-06-18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空軍網刊登題為 《殲-20展翅,飛出空天新航跡》的報導,當中指出首支列裝殲-20的部隊在試飛基地中,由飛行員、地勤與科研技術人員組成扁平化的新編制,打破軍方與廠商的框框,使飛行訓練與任務規劃能得到原廠的即時回饋,並對後續戰法、訓練提升與裝備改進提供意見,實現作戰、試驗與訓練的齊頭並進。
報導中也首度證實,殲-20在去年6月已進行實彈打靶,並得到8發8中的佳績,這解釋了為何殲-20在此之前沒有公佈過實彈射擊的畫面。實彈射擊通常是戰機測試的倒數第二階段,完成後才能進行接近實戰的作戰測試。那麼殲-20的實彈射擊可能會遇上哪些問題呢?真實情況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借美國人的經驗來看看。
彈藥發射與打靶是整合測試相當重要的環節,除了彈藥必須正確命中目標才能達成武器平臺的設計目的外,彈藥發射也有相當的危險性。倘若為了安全因素,彈藥發射條件過於嚴苛,就會影響到武器平臺的作戰效率。例如F-18E/F在1993年的風洞測試時,就發現從F-18C/D修改而來的機身,由於體型放大與外型變化影響了流場,翼下投擲的彈藥可能會撞回機身或是其他掛載。廠商研究了多種修正措施,建議將武器掛架外傾3.5度,搭配彈藥投擲順序的改變來修正這個問題,並在 “工程製造發展”(EMD)階段由整合測試團隊驗證其安全性。
F-18E/F超級大黃蜂的掛架有明顯的外傾,雖然增加了阻力,卻是讓彈藥安全投擲的必要措施
jsoujsou
我殲20座艙疑完整展出:主屏右側神秘功能區首次曝光2018-06-18新浪軍事
近日在南京舉行的世界雷達博覽會可謂驚喜不斷,有資深軍迷在知名軍事論壇發佈了一組國產先進軍機模擬座艙照片。從艙內一體式超大顯示幕、側操縱杆、顯示幕全觸摸式等特徵來看,與此前陸續曝光的殲-20隱身戰機座艙細節非常相似。座艙內主顯示幕不像三代機、3.5代機那樣有好幾塊,但是將飛參資料顯示、武器操作、導航等幾乎全部功能顯示在一塊主屏上,並進行了分界清晰的屏內分區。這款先進軍機座艙也並非全觸摸式操作,在主顯示幕右側,一塊神秘的按鍵區罕見曝光。
箭頭所指為殲-20戰機廣角衍射平視顯示器。
首先看展出的模擬座艙的全景式主顯示幕,可以看出顯示區被平分成了兩大部分,左邊為飛行參數、武器控制等功能區,右邊為定位導航等功能區。這些不同功能區應該可以在需要時,在儀錶資料和光學圖像之間進行任意切換。在右邊導航區上方,可以看到有“三維衛星圖”等字樣。這說明包括殲-20在內的國產先進戰機應該都具備了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的能力。
北斗衛星已實現即時釐米級高精度定位,並完成了對我國全境及周邊相關地區的覆蓋。有了國產高精度衛星導航系統,殲-20等先進戰機的體系作戰能力將變得更加可靠。
左邊為飛參數據和武器控制區,右邊為導航區。
雖然這個全景式主顯示幕功能很豐富,但座艙內還是保留了小型多功能觸摸式顯示幕作為資料備份顯示幕,而且主屏右側有一個按鍵眾多的控制屏,可能是用來做飛機操縱時的備份之用。這些按鍵具備對起落架、航電、左右兩
從這個首次曝光的按鍵式控制區與飛行員雙腿間的備份顯示幕來看,空軍對殲-20戰機座艙控制的可靠性要求相當高。這兩處備份設備應該是在全景式顯示幕一旦失靈時,可以完全替代完成對全機控制的,相當於給殲-20的操控加了雙保險。
飛行員兩腿間的多功能下視顯示幕。
這次世界雷達博覽會展出的疑似殲-20戰機座艙,可以說是先進技術與穩妥原則的結合體。一體式全景主顯示幕已經具備了融合顯示、調用戰機所有資料、資訊的功能。兩處備份設備則對主屏萬一失靈,或是出現戰損等意外情況作出應對。畢竟對空軍來說,首要追求的不會是絕對的先進,而是戰時最大的可靠性。
殲-20座艙與雷達博覽會展出的模擬座艙極為相似。
jsoujsou
我殲20掛載這一“踹門”神器首曝光 可炸翻預警雷達2018-06-16新浪軍事
日前,一張模型照片轟動中國軍迷圈,那就是殲-20的下腹部內置彈艙罕見公開,這裡不再是裝的霹靂-15中程空對空導彈,而是裝了兩枚黑咕隆咚的“彈彈”,真是動人心魄啊!
這次模型讓人們知道了,殲-20並非完全是空優戰鬥機,還將承擔起“踹門”的角色!就像在海灣戰爭中,F-117的最大任務就是將伊拉克的遠端預警雷達擊毀,為後續的空襲機群鋪好道路。殲-20攜帶這一的制導炸彈,其目的也是如此。
殲-20的掛彈,非常類似“天戈”系列1000公斤級鐳射制導炸彈。
對比美軍在中東使用的900公斤級“寶石路-IV”炸彈,“國貨彈”不僅在鐳射末制導+GPS/INS複合制導體制上更富彈性,尤其在特定場合具有“掘進攻擊”方式,即首枚彈打開缺口,後續彈接續攻擊,確保摧毀。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直接使用我軍目前現役最大的一種制導炸彈,俄羅斯KAB-1500L型鐳射制導鑽地彈,這是一種更大的制導炸彈,配備有1100公斤的高爆混凝土穿甲彈頭,可以貫穿地面 10至20米或2米厚強化混凝土的混凝土工事。
事實上,早在殲-20推出之初,海峽對岸的軍事專家就從該機修長的身軀中看出端倪,認為它絕不僅是單純隱形制空飛機,如果與重磅精確制導彈藥結合,那將是己方防空系統的“夢魘”,尤其有“樂山大佛”之稱的“鋪路爪”雷達(位於新竹樂山)。(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6/doc-ihcyszsa1810479.shtml
jsoujsou
我殲20多邊形鏡頭艙蓋曝光 造就眼觀八方的神奇戰力2018-06-17新浪軍事
殲20分散式綜合光電系統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實現全隱身作戰。過去,戰鬥機主要依靠雷達探測,這一方式需要主動輻射無線電波,對方可以借此推算出位置、速度、型號等各種資訊並進行針對性的干擾乃至攻擊。而殲20分散式綜合光電系統可以完全被動探測,只接受對方的紅外信號,在很短的瞬間實施主動光電定位指示,令對方幾乎無法反過來推斷出殲20的位置,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所以,殲20在作戰中,可以儘量長時間的關閉雷達,主要依靠分散式綜合光電系統、隱身資料鏈傳來的其他平臺收集的戰場姿態資訊進行作戰,或只在光電系統提供基本資訊後雷達才開機做短暫的精確探測,令殲20自身的生存力顯著增加。
殲20高度融合的飛行火力控制體系,將殲20飛行員、周邊各種友軍平臺、自身武器、自身分散式綜合光電系統與有源相控陣雷達結合為最高效率的一個整體,甚至可以配合額外增加的光電探測設備、電子戰設備等吊艙使用。它讓殲20飛行員在空戰中總是能搶先一步掌握全域,先敵發現、先敵攻擊、適時退出戰場,將形成對絕大多數敵方戰鬥機的全面優勢。
這一切的基礎當然是殲20擁有的功能世界領先的綜合資訊處理技術,其軟硬體都達到了世界尖端水準。
殲20這套完善體系,配合中國空軍最新裝備的霹靂15、霹靂21中遠距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霹靂10格鬥導彈、空對地導彈與精確制導炸彈,將發揮出前所未有的戰鬥力,令敵人知難而退!(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7/doc-ihcyszsa8427762.shtml
jsoujsou
殲20夜間預警探測系統曝光 飛行員將不用再帶夜視儀
中國空軍近日再次發佈殲-20隱身戰機夜航訓練高清大圖,並為之配文“威龍夜航!”。
從機翼航燈可看出,殲-20在進行暗光條件下飛行。飛行員頭盔上未掛夜視儀。
殲-20能夠超越國產三代機的夜間作戰系統,主要感測器為類似機載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EODAS)的國產新一代綜合光電系統,系統內應該兼有光電探測和紅外成像設備。殲-20首次進行出海訓練時曝光的AR全景頭盔顯示器,從技術上來看,應該可以通過綜合航電系統與分佈在機身各處的光電孔徑探頭交聯,給飛行員帶來360度無死角的全景紅外視場。
同時,在新式AR頭盔顯示系統應用之後,殲-20綜合航電系統原本就應該有的綜合射頻技術優勢有望進一步被發揮出來。
殲-20分佈於機身不同位置的光電系統探頭。
三代機飛行員目前都是通過在頭盔上外掛夜視儀進行夜間戰鬥飛行,不但視場較窄,也不可能從夜視儀裡直接看到飛行參數和機載雷達發現的關鍵資訊。而殲-20則可以在頭盔上顯示整個戰場態勢,飛行員看向哪個方向,就能從頭盔顯示介面讀取該方向的雷達和光電設備探測資訊,可謂是能用眼神“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
殲-20戰機AR全景頭盔顯示器。
要實現從分佈機身各處的分散式光電孔徑系統即時獲取資料,並經過機載中央處理器匯總處理後投射到飛行員的頭盔顯示介面上,一般來說,需要在全機鋪設用於資料傳輸的高速光纖。
有了新一代綜合光電系統、全景頭盔顯示系統、綜合航電系統,殲-20的夜間飛行和作戰效能相比空軍三代機、3.5代機提高的不止一星半點!反觀外軍,F-22隱身戰機目前並未應用機載光電分散式孔徑技術,只有F-35應用了該技術。
F-35A機頭下方光電系統清晰可見。
從殲-20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兩次公開夜航夜訓畫面來看,戰機的機載夜間預警探測系統,新式全景頭盔顯示系統等測試應該比較順利。可以說,殲-20夜航能力的極大提升,對贏得夜間作戰主動權有著非凡的意義!(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7/doc-iheauxvy5940946.shtml
jsoujsou
外媒:殲20有一點美國根本實現不了必須找矽谷幫忙2018-04-21新浪军事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近期報導稱,中國殲-20首席工程師楊偉總師曾公開表示,中國將對殲-20的發動機、隱身材料以及武器艙進行大幅升級改進,以保證殲-20五代機應有的作戰效能,中國殲-20將使美國五代機喪失在中國南部海域的優勢。
據英國媒體日前指出,中國在不久後將擁有和西方相媲美的空中實力,甚至部分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雖然殲-20在引擎和其他方面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但又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殲-20在射程上相比美國最新研發的F-35,有著無法逾越的優勢。
據外媒猜測,中國成飛自主研製的殲-20五代戰機在低空範圍內最大射程(楨: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200公里左右,而美國F-35的射程比殲-20還要短200公里,這就意味著美國在太平洋的軍艦安全再也無法保障。不過中國空軍的優勢將會受到作戰半徑的限制,這一點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殲-20有一點美國根本實現不了,那就是中國以軍民融合戰略能夠從民營企業那裡獲得高科技技術,而美國五角大樓必須找矽谷幫這個忙,通過矽谷的影響力吸引一大批私營企業加強同軍工企業的深度合作,為美國開發出更加強大的系統和研製出更有優勢的新型技術。
據媒體稱,中國霹靂-10、霹靂-15以及霹靂-20等新一代空空導彈相較美國優勢太過明顯,美國之所以被中國赶超主要是近年來在新一代導彈的技術研發上,資金過於分散化,將主要的精力資源優先投入到反恐活動中去了。
關於發動機問題,中國渦扇-10B矢量發動力已經實現了完全國產化,雖然渦扇-15大涵道比發動機尚需等待測試完畢,但在過渡階段中國殲-20起碼不會被外界卡脖子,而在超音速巡航的基礎上,中國不必任何一架五代機差,畢竟殲-20五代機很有可能承擔上艦的重任,你們說呢?(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回應
要講民企,美國F22就是洛馬公司這個民企幹的!
jsoujsou
經過努力,中國相關單位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完成386DX芯片國產化,進入新世紀又完成486DX國產化,這些芯片裝備在國產三代戰鬥機上面,解決了國產新型作戰飛機急需,根據第四代戰鬥機發展需要,國產相關單位又完成新一代航空電子系統處理器研製,從相關資料來看,國產新一代航空電子系統處理器性能達到或者超過POWERPC G4處理器的水平,後者正是F-35戰鬥機的綜合處理系統處理器,根據國產新一代機載武器發展需要,國內相關單位也研製了國產SOC芯片,裝備在新一代國產空空導彈上面,例如國內HKS系列SOC芯片,用於國產空空導彈任務計算機,芯片主頻超過200MHZ,能夠採集彈載制導系統、控制系統信息,進行製導計算,控制導彈飛行,DSP(數字信號處理器)是雷達、通信、電子對抗等電子系統關鍵處理器,國內長期依靠國外進口器件,經過國內 相關單位努力,也相繼實現了國產化,例如國產BWDSP100數字信號處理器已經用於國產雷達、電子戰及精確制導武器,打破了國外元器件壟斷。
此外還在其他一些元器件,例如數據總線芯片、圖形顯示芯片、FPGA、D/A 、A/D等都已經實現國產化,一般認為,在分離元器件方面,國內相關單位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研製能力,在處理器、存儲器等關鍵元器件由仿製、逆向設計發展到自主研製,同時國產元器件在設備工藝、可靠性等方面也在不斷發展,有效的提高了航空電子系統和設備性能和可靠性,正是這些技術成果,為國產新一代航空電子系統研製打下堅實基礎,從而保障了新一代戰鬥機研製,為型號研製成功做出重要貢獻。(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軍用芯片對中國來說不是問題,美國禁止對我國出口軍用芯片已經實行了幾十年,現在軍政機關,軍用裝備,北斗衛星,最新的超級計算機等都是用的國產芯片,只是這些芯片沒能普及到民用,美國的這次貿易戰,加大對民用通用芯片對華出口的限制,其實正是國產芯片軍轉民的大好時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1/doc-ifznefkh0121428.shtml
jsoujsou
但長期以來,俄印關於FGFA項目的合作並不順暢。印度多次指責這一項目斥資100多億美元,項目進展卻不理想而且超支嚴重,更關鍵的是,印度認為俄羅斯在技術轉讓方面“相當不大方”,對印度保留太多,以至於印度根本無法獲得關鍵技術,因此項目前景在這幾年急轉直下。
圖片:F-35目前已有多國購買
在FGFA項目黃掉之後,印度空軍傾向於研製本國的AMCA中型五代機,是一種和中國的FC-31“鶻鷹”很類似的中型隱形戰鬥機,但考慮到HAL公司臭名昭著的效率,何時能夠造出首架原型機都不得而知,但與此同時他們向美國購買F-35的可能性,這回是大大增加了。(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回應
事實證明,國家高新技術裝備必須自己開發。一旦與別人合作,自己也必須掌握主導權。否則還不如直接買別人的(雖然中國不可能會從買到西方的一些什麼高尖技術裝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1/doc-ifznefkh1549182.shtml
美禁售芯片不會影響殲20 中國已實現航空電子國產化2018-04-21新浪軍事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中興進行芯片禁運,引起國人關注,國人更加關注可能就是國產武器特別是國產戰鬥機會不會受到禁運影響。
實際上美國對於中國航空航天級芯片進行禁運早就進行了,國內相關單位經過艱苦努力,已經實現大多數航空航天電子系統元器件國產化,因此美國對華禁運對於國產戰鬥機幾乎沒有影響。
美國對華航空技術有四大技術封鎖領域,分別是機翼技術、發動機核心機、複合材料及工藝、微電子及綜合技術,根據相關資料,美國對華禁運電子元器件高達600種,隨著中國作戰飛機發展,對華禁運力度還在不斷加強,這樣外部禁運,國產航空電子元器件性能又不足,所以相關單位一度痛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有關部門著手加強航空電子元器件國產化替代工作。
jsoujsou
印度退出俄印合作五代機項目投資百億美元或打水漂
《簡氏防務周刊》2018-04-20披露,印度通知俄羅斯,正式退出持續了11年的俄印合作的第五代戰鬥機項目(FGFA),即蘇-57的印度版,這一決定將對蘇-57的前景有巨大的影響。
簡氏指出,官方消息人士於4月20日披露,包括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和國防秘書桑賈伊•米特拉在內的印度高級官員最近通知俄羅斯訪問的一個部長級代表團稱印度正在退出該計劃。
圖片:FGFA想像圖
印度官員披露,印度國有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FGFA項目組,也沒有在印度國防部長西塔拉曼於4月初訪問莫斯科期間舉行會談,這意味著這一項目在當時已經處於停擺狀態。
簡氏指出,印度作出這一考慮,是因為印度空軍(IAF)與俄在這一項目在發展成本和技術能力方面長期存在分歧,因而擱置了與俄長達11年的合作第五代戰鬥機( FGFA)計劃。
圖片:蘇-57糟糕的進度讓印度等不及了
不過,印度官員也披露,印度空軍可以在以後“重新訪問”FGFA項目,或者一旦被引入俄空軍,就可以獲得完全開發的平台,但沒有詳細說明,這意味著印度保留了向俄購買蘇- 57成品的優先權,大門並未完全對它關閉。
FGFA項目開始於2007年,堪稱是蘇-57的印度版。相比蘇-57,它共有43項改進,包括隱形,超級巡航,先進傳感器,網絡和作戰航空電子設備,2架原型機將由俄製造,另一架則由印度開發, 根據此前多次展出的模型,印度版的FGFA是一種雙座多用途戰鬥機,這是和單座的蘇-57最大的不同。
圖片:現在蘇-57都未能正式服役
俄印之間關於FGFA項目,曾有過完美的藍圖。2012年,蘇霍伊總裁米哈伊爾。波戈相曾指出,俄印FGFA項目將有1000架的巨大市場,俄羅斯將購買200架,也就是俄自用版的蘇-57,而印度也將購買200架,其餘600架可以向國際市場提供,如果能實現,將是五代機時代比F-35還暢銷的戰鬥機。
圖片:AMCA戰鬥機最新效果圖
jsoujsou
中國修殲10都用電動螺絲刀為何美軍拆F22還靠人工2018-04-08新浪軍事
.....
以下讓我們看看美國人如何維修飛機,尤其是隱身飛機。
這是美國士兵檢修隱身飛機,可以看出使用手工工具擰螺絲
上面的圖是手動工具擰隱身飛機機腹的螺絲,看看別的地方如何暱?
這是F22戰鬥機脊背拆卸維修口蓋,可以看出,都是手動工具,注意鞋套
慢著!為啥美國人這麼落後,我國殲10戰鬥機拆口蓋都用電動工具了呀,有圖為證。
我國殲10戰鬥機維護人員用電動工具擰螺絲,效率高,省事
問題就來了,為啥美國人這麼慘,電工工具都不會用?
當然不是,這個是維修設計的一個重要話題,直接從源頭盡量杜絕維修事故。
隱身飛機對於表面損傷非常敏感,維修人員上飛機,都要穿專用的鞋套,嚴禁普通皮鞋釘鞋損傷隱身塗層。
不僅如此也要盡量對使用的工具做明確的限制,不讓工具變成無意損傷的兇手,其中一個要點就是,控制工具的附加損傷,電工工具有好幾斤重,萬一失手砸飛機上,砸壞了蒙皮破壞了表面塗層,這個損失就太大動不動就是幾萬幾十萬美元,現在選用的低技術看著很慘烈,這種效率很差的手動工具,最大的好處就是輕,小,無意墜落也很難損傷表面。
而且,不止這一種,對於的必不可少的錘子,螺絲刀等等,都盡量選用輕變小巧的型號,比如橡皮錘,而不是鐵鎚。
F22美容,可以看出採用很輕的橡皮錘,和很小的螺絲刀(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該用什麼時候就用什麼,單憑這幾張圖片還無法這種說,但是但可是可但是,總體上美國事無鉅細還是很講究原理的,中國總體上還是簡單省事拿來主義的觀念比較強,這點必須虛心承認。
小編意思就是說中國的辦法不行,鬼佬的屁更香。
F-22是正面RCS 0.001到0.0001級別的,殲十是RCS 5 級別的,螺絲刀在飛機上鑽幾十個洞,RCS基本不變。F-22的螺絲釘安裝回去後,還要處理螺絲釘表面。那能一樣嗎?還有一點,美國是隱身飛機,中國是補丁滿身,不是隱身飛機,拿來比較,笑掉老牙,考試不合格。
那為啥美機仍5天墜4架?哈哈哈。論無知服你。鉚釘讓你說成了打補丁。你看過f22的細節圖麼?你再看看j20的細節圖。秀下限。
總有一天老美髮現,中國方法好用,都會老實不客氣,用上中國方法,這是有各方的各方方法,所以新進用久了(快,好用,無問題),不要去學壞和舊的,老美不一定是好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08/doc-ifyvtmxe0005020.shtml
圖博館
最早交付的F-35屬於Block 2型,其中Block 2B型具備發射JDAM炸彈和AIM-120導彈的能力,但直到在其基礎上增加更多功能的Block 3i型出現,美軍才宣布F-35A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而現在新的Block 3F構型,美軍則希望能夠實現“完全作戰能力”。至於未來的Block 4(或C2D2),要求則是對此前生產的所有飛機進行升級改裝,並進一步提高武器裝備和軟件的性能。例如要求整合SDB小直徑制導炸彈,增加彈艙內攜帶格鬥空空導彈的能力,增加彈艙內掛載JSOW防區外攻擊武器的能力等等。
換言之,到2020年代後期,所有F-35必須經過C2D2改裝,才能真正實現F-35設計之初承諾的完整性能。
所以,C2D2改裝成本的大幅度攀升,也就意味著美國和目前已經採購F-35的國家都要支付額外的經費,來升級他們的F-35,否則就只能用功能不完整的初期型F-35……
說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一句,洛馬公司,真“釣魚”奇才也!
回應
我看……和某些4S店賣車一個道理:您要買這車的話必須要加裝,需要什麼加裝什麼付XXX錢,白板車只有基礎配件,您必需要加裝ESC,ABS,6個氣囊,胎壓監測,換裝氙氣大燈或者LED大燈改裝,倒車雷達,倒車影像……
我靠,不是洛馬買了川普大王的面子,給降價了嗎,怎麼又...
這就是軍火玩私營的代價,可見我們不讓軍工玩私營的正確性:中間環節每多一層必然被多剝一層皮,軍工是用來保家衛國的,不是讓無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工具,美國給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反例。
圖博館
美審計署:F-35升級價格又漲總成本或漲125億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8.3.8稱,有美國國防部和議員透露,美國F-35的後續升級成本可能大幅度上升,關於漲幅最高的說法達到125億美元。如果按照總共生產2600架計算,那麼相當於每架飛機的成本上漲近500萬美元。
換言之,當初美國在F-35前面擺得琳瑯滿目的武器拍照片,是想要表達:要是你不升級飛機,這些武器只能看看,掛不上哦……
F-35升級項目也是美國控制盟友的一個手段,以色列的F-35一到貨是2B構型,但很快就會升級到3F構型
而日本開始也是2B構型,想要升級3F?慢慢排隊去吧……
《簡氏》稱,此前美國政府審計署(GAO)曾在2017年8月列出F-35 block 4升級項目的研發成本為39億美元。3月8日,眾議院軍委會又舉辦聽證會,F-35項目執行辦公室主任馬特·溫特海軍上將表示,C2D2(就是原來的block4項目,改了個名字)升級項目到2024年耗資為108億美元。
軍委會委員尼基·桑格斯表示,C2D2項目到2024年的總成本應該是164億美元,他相信,這一費用大大超出了國會此前批准的價格。
在上述金額的基礎上,這一費用還將繼續上漲,總價格或許突破200億美元。
按照美國審計署公佈的說法,未來的Block 4升級將按照四種方案進行,分別稱為4.1、4.2、4.3、4.4。其涉及的內容包括整合不同國家需要的各種不同武器裝備,並為戰鬥機作戰系統增加一些新功能。
圖博館
俄軍蘇57戰機部署敘利亞與美F22較量是否能有勝算2018.2.22新浪軍事
最近,俄羅斯在敘利亞損兵折將,先後有多架戰機被擊落,本月早些時候,還有大約200名俄籍僱傭軍在進攻敘利亞反政府武裝陣地時,被美軍戰機和火砲襲擊造成巨大傷亡。
而最讓俄羅斯頭痛的還是製空權的問題。本來俄擁有蘇-35、蘇-30、蘇-34、蘇-24、蘇-25等各型戰機,拿下敘利亞的製空權不是問題。
但是隨著肩扛式地空導彈的蔓延,以及美國和土耳其的介入,使俄羅斯空天軍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空中敵情形勢。
且不說近期被地空導彈打下來的蘇-25和前兩年被土耳其戰鬥機擊落的蘇-24,就說最近兩個月就先後發生了2次美軍F-22與俄戰機互相對抗、互相驅逐的事件。
2017.12.13,2架俄軍蘇-25在執行護送邁亞丁城地區的人道主義車隊任務時,遭到一架從幼發拉底河東岸方向飛來的美軍F-22的攔截。一架俄軍蘇-35飛抵沖突區增援,在近距離格鬥中將F-22逼走。
2018.2.15,美軍2架F-22發現並驅離了1架俄軍蘇-25時,事件中F-22首次在敘利亞上空開火,發射機砲向俄機示警,告知其已經進入美軍實際控制區。俄軍老式的蘇-25不得不撤離任務區。
在這些對抗中,就算是最新型的蘇-35也感到力不從心,畢竟與F-22相存在代差。因此,派遣最新型蘇-57赴敘利亞執行任務。
俄軍部署蘇-57,當然不會讓其執行危險的對地攻擊任務,在實戰中與美國F-22一決高下或許才是俄軍的目的。為此,俄將最新型的A-50U預警機一同部署在敘利亞,具有發現隱身飛機的能力,能夠偵測800公里(楨:?) 範圍內的空中目標,同時發現並處理300批空中目標。
隱身戰鬥機時代獨特的空中對抗或許會在敘利亞上空首次拉開!蘇-57和A-50U聯手,可以保證蘇-57在不動用自身雷達的情況下隱蔽(楨:?) 接近F-22,佔據空戰有利位置。但是,F-22同樣有美軍預警機的支持,鹿死誰手還為時尚早。
觀察和研究蘇-57與F-22之間的戰鬥,對我們完善自己的殲20可以提供非常有價值的經驗借鑒。
此外,對其威脅更大的或許還是神出鬼沒的地面游擊戰,一定會動用火箭彈、迫擊砲甚至包括自殺汽車炸彈等形式,對蘇-57進行地面破壞。如果蘇-57被擊毀在地面,那將是俄羅斯年度最大的笑話!(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到底是戰鬥民族,剛有就亮劍。
普京大帝要為300名俄羅斯籍貫志願軍復仇了!大不了和蘇35飛行員的口號一樣,一起去死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22/doc-ifyrvspi0735092.shtml
圖博館
俄蘇57現身敘利亞或為找缺陷卡50在車臣試用後被拋
2018.2.22,一則有關俄羅斯第五代隱形戰鬥機——蘇-57的大新聞頗為轟動,2架蘇-57被發現在敘利亞拉塔基亞省赫梅明空軍基地現身,這意味著它可能借助敘利亞的實戰環境進行作戰測試評估,雖然它的隱形能力備受質疑,它仍然可以外掛一些新型空地導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俄lenta網站轉引一位當地目擊者胡賽尼抓拍的視頻報導稱,在4架蘇-35S戰鬥機、4架蘇-25攻擊機和一架A-50U預警機的陪伴下,2架蘇-57在21日飛抵赫梅明空軍基地,目前蘇-57尚未裝備俄空天軍,就用真實的戰場環境作戰測試,頗令人驚訝。
俄有將新型戰機送往戰場接受“歷練”的傳統。在2000年第二次車臣戰爭中,當時剛剛交付部隊不久的卡-50武裝直升機就被送往車臣進行實戰測試,而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中,蘇聯海軍的雅克-38M垂起戰鬥機,甚至都在阿富汗進行沙漠、高原環境作戰測試。
在敘利亞,美軍的F-22多次參與對地打擊和空中巡邏任務,以色列空軍剛裝備不久的F-35A也頻頻傳出在敘利亞進行實戰測試,蘇-57的到來,讓這片本來就不平靜的天空出現了三種五代機在此“角力”的場景,但美俄、俄以戰機在敘利亞上空並沒有直接對抗,蘇-57更多的感受一下戰場環境,發現自身缺陷再完善,用於實戰可能性不大。
備受質疑的是,蘇-57的隱形設計非常粗糙,堪稱是一架“拍扁”的蘇-27,早期照片顯示,其進氣道可以直接看到發動機的風扇葉片,S形進氣道設計看似根本沒有,隱形戰鬥機都是以武器內置減少雷達反截面,但蘇-57的機腹主彈艙和側彈艙繭包卻從未打開過。
但在敘利亞進行實戰測試,對檢驗蘇-57的“成色”依然有幫助。蘇-57擁有以N036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為核心的雷達、紅外和電子戰系統,還可以外掛Kh-31空地反輻射導彈,新一代的模塊化Kh-38多用途空地導彈也是為蘇-57專門研製的,測試性執行幾次對地打擊任務,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這樣的真實戰場環境中,一旦蘇-57存在致命缺陷,大幅改進甚至是另起爐灶都是有可能的,2000年卡-50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單座武直實戰測試,暴露了一定的問題,俄隨即啟動了卡-52的研製,卡-50在生產了17架之後就在2009年停產,隨後被束之高閣,這也許是蘇-57在敘利亞實戰測試的另一層用意。(作者署名:跟烏龍漲姿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22/doc-ifyrvspi0738822.shtml
圖博館
他還介紹道,還有的塗裝是在真實的飛機背上或腹部畫一架深色的小飛機,或在前機身的下方畫個座艙蓋,其目的是使敵人在目視條件下判斷其距離時容易產生錯覺,導致判斷失誤。
傅前哨稱,殲-20目前的塗裝有多種方案,到底哪種方案更好一些,需要經過試驗檢測。“到時候選擇哪一種,只有通過大量的試飛、試驗、對抗演練,才能最終確定,而且在不同的地域使用,可能選擇的迷彩方案也不一樣,這些需要進行相應的規範。”
我軍目視隱身塗裝後來居上
傅稱,我國過去在目視隱身這方面下功夫研究不夠,與國外有差距,但現在已經趕上來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空軍的殲-5、殲-6、殲-7均屬於輕型戰鬥機,尺寸小、體積小,一般要到很近的距離內才能分辨清楚機型,再加上那時候的空空導彈技術落後,數量也比較少,因此,大部分的空戰還是以近距離纏鬥為主。
王亞男稱,我軍剛裝備殲8-II的時候,美軍在塗裝上其實也差不多,美海軍的F-4的機身部分也是純白的,機頭的雷達罩部分也是深褐或者深綠色,這是因為當時對近距離交戰的偽裝強調的不多,技術上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到了1990年海灣戰爭時期,美軍的迷彩化開始呈現出一種標準的製式化狀態,但我們還是延續過去的塗裝,所以那時候中美戰鬥機的塗裝看上去反差比較大。”
傅指出,隨著空戰實踐的深入,我國對目視隱身開始重視了起來,後來的塗裝從亮色向暗色進行演變。有關部門對某些機種、機型的迷彩塗裝曾做過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出了一些迷彩方案,並針對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等不同的機種、機型製訂了迷彩塗裝的標準和規範。隨著殲-10、殲-11等第三代戰機的列裝,我們在這一塊的工作進一步加強,塗裝顏色基本確定為與天空背景比較靠近的淺灰藍。而進入隱身時代,國產的第四代戰機就需要考慮多個頻段、頻譜的綜合隱身效果了。
至於殲8-II塗裝“不好看”的問題,兩位專家均介紹道,現在的殲8-II系,已開始向目視隱身的方向進行調整了,已經有一線作戰部隊使用現代化迷彩的殲8-II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20/doc-ifyrrmye2858517.shtml
圖博館
殲20為何由黑變銀灰色:利於視覺隱身塗裝已超美軍2018.2.20環球時報
專家傅前哨稱,黑色或深灰色的塗裝過去有一些隱身戰機使用,比如美國的F117A,這是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戰機,黑色幾乎成為了其代表性的標誌,因此很多隱身戰機在試飛的階段往往也喜歡採用黑色塗裝。
但傅前哨同時指出,F117A的隱身性能雖然很好,但氣動效果不佳,機動性很差。“白天如果它在目視範圍內被對方的戰鬥機發現,基本上是跑不了的,而到了夜間,黑色的塗裝則有助於它隱蔽突防,因此,這款戰機只能在晚上出動,白天基本上不用。”
傅前哨稱,我國自行研發的殲-20、FC—31等隱身技術驗證機或原型機開始時也都選擇了黑色塗裝,在驗證機階段,軍方對飛機外表的塗裝沒有具體的要求,工廠將其塗成什麼顏色都行。“採用黑色,似乎標誌著它是一款能夠隱身的第四代戰鬥機。”
殲-20在原型機的試飛階段需要對其目視隱身的效果進行相應的測試,塗裝改成銀灰色的,是因為它跟晝間天空的背景很接近。
幾何分割式or不規則迷彩式?
從上圖可以看出,三架殲-20的銀灰色塗裝在樣式上也存在差別,其中靠前那架屬於幾何分割式塗裝,後兩架為不規則迷彩式塗裝,二者之間有何區別?孰優孰劣?
傅稱,這兩種迷彩塗裝針對的目的、強調的重點是有差別的。不規則迷彩或馬賽克迷彩是為了讓戰鬥機外觀的光學信息特徵盡量跟背景接近,這樣使得飛機不太容易被肉眼或光學探測器發現。
而幾何塗裝則是有意把飛機外形“切割”了,使之“變形”,它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不規則迷彩或馬賽克迷彩的作用,但色塊切割的主要目的是迷惑對手,使敵人對它一時半會兒難以進行準確的判斷。
傅例稱,有的戰鬥機採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色塊構成迷彩,即把一個完整的飛機外形通過不同的幾何色塊給切割了,這樣的塗裝很容易給對手造成錯覺,短時間內讓敵人難以分析出看到的是什麼目標、什麼機型,以遲滯其決策和行動。
圖博館
殲20改進型春節加班測試解決這一難題才能大量裝備2018.2.17新浪軍事
目前中國空軍接收的殲-20在8-12架之間。一年多時間只生產了這麼幾架,速度確實較慢。
WS-10B發動機相比殲-20現在使用的引進發動機,推力只增加了約0.5噸。顯然,還有一款推力比現在增加1噸多,達到或者超過14.5噸的WS-10 IPE(增推型)研發已進入尾聲。
因此,殲-20G在WS-10 IPE還未定型時,先採用WS-10B開展測試,既避免了空等的浪費時間,也可以在實際試飛中採集真實數據,有利於WS-10 IPE做出及時調整。
當然,殲-20要成為完全版四代隱身戰機,還是得等到WS-15,畢竟WS-15目前還處於原型機測試。
只有當WS-10 IPE通過定型測試後,中國空軍可能才會讓其大量裝備作戰部隊。而在當前,採用WS-10B的殲-20可能只是先裝備少數作戰部隊,一邊摸索實戰化運用經驗,一邊培養更多的四代機飛行員。(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什麼水平的小編啊,f35能超音速巡航嗎?有誰說不是4代機了?毛子也是只不過發動機走在了我們前頭,那個四不像的T50機身橫截面大得嚇人!
其實發動機差點也不影響殲20的踹門功能!
俄卡脖子不過是個宣傳。當年我們仿蘇27違約少買飛機了俄也一樣提供技術支援了
俄製產品30雖然在飛行平台上實驗了,是離實用化還有相當的距離!有這兩年時間WS-15也進入了飛行平台實驗階段。如今中國的軍工技術水平已經追上了俄國,而這種尖端裝備俄國人也必然會惜售,要么高價,要么時不時的卡脖子!你以為兔子現在是那麼好糊弄和欺負的了?
英媒稱中國殲20年內將裝備最強PL15導彈專打預警機
2018.2.14,英國倫敦著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發布了2018年版《全球軍力平衡報告》。報告不僅指出殲-20列裝作戰部隊使得美國失去了獨家持有實戰用隱形戰機的立場,還預測稱中國能最快於今年內部署新型空空導彈PL-15(霹靂-15)。專家們稱,PL-15長約3.7米,直徑約20厘米,射程達到400公里。預警機最大探測距離也就是400-500公里。(作者署名:大國防務)
回應
行了,我們老百姓不懂什麼殲20,我們只知道什麼機器放著不用就會變廢鐵,現在人家逼得喘不過氣了,壓得腰也伸不直了,我國的底線在哪𥚃?
理解同胞想要展示國家實力的心理,誠然在東海、台海、南海問題上,以及中印之間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這些問題,都要用戰爭來解決,那就是引發世界大戰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7/doc-ifyrpeif1977405.shtml
圖博館
該文稱,普通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0.01平方米的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會急劇擴大到0.4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280到383公里,即使保守計算,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雷達截面積為0.1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也為280到383公里,這充分說明了現代化米波雷達對雷達截面積並不敏感,已經足夠滿足雷達對隱身目標遠程預警的需要。並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米波雷達分辨率不高,測高精度不足,無法探測超低空目標都得到了解決,據稱,其精度已能識別兩架以超音速編隊巡航的F-22A戰機。除了可以識別隱身目標外,該雷達還可以為反戰術導彈提供預警,可發現700公里外70公里高的彈道目標,能提供120秒的預警時間,最後,該型雷達還可以對細微的射頻隱身進行信號截獲,並與某型被動式反隱身探測裝置相結合,達到在遠距離定位B-2A和F-22戰機的效果。(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回應
赤裸裸的洩密。
很明顯是故意洩密,而做到震懾作用.而且探測距離還有保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7/doc-ifyrrmye2273628.shtml
殲20機頭為何配一凸起設備:是捕捉F22的專用利器2018.2.17新浪軍事
沒錯,這個機頭下的部件,是EOSS/IRST——遠程紅外搜索與跟踪系統!
戰機在偵查物體的時候,主要有三大手段:對空雷達;被動雷達波探測;光電觀瞄系統。
F22在正面隱身技術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但是,只要是飛機,就會排放出熱氣,就有自己的光學圖像,可以被EOSS/IRST發現。
EOST是一種對地搜索的系統,主要用於對地戰機,例如F35,EOST可以完成地面目標的搜索和鎖定流程。但是我國的J20是一種對空戰機,裝備EOST的意義不如裝備IRST那麼大。而且,如果認真看,J20的這個菱形部件的透明部件向前而不是向下。這也恰好對應了IRST對空搜索為主的這一形象。
IRST,是通過紅外光電圖像分辨敵機的一種裝置,與大多數飛機都有EODAS系統不同,其一般只有一個單獨的部件,只能向飛機前方探測,而且上下角度可能也只有正負十度左右。但是,其最主要的特點是,目前最先進的IRST,可以在160公里外發現敵機,而F22的隱身功能很難躲過IRST的紅外搜索。而在160公里外發現代表什麼概念呢,目前絕大多數的主流戰機的掃描雷達幾乎都沒有辦法在100公里外發現F22!(作者署名:利刃)
圖博館
中國反隱身雷達數據公開:可在280公里外發現美F22 2018.2.17新浪軍事
隱身飛機主要是針對0.2GHZ至29GHZ波段,受隱身原理的限制,隱身飛機難以做到針對米波隱身,反輻射導彈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無法對其進行打擊。例如在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的美軍F-117A據說就是先被特工偵查其起飛後,報告給塞爾維亞軍方,賽軍方適時開機一部米波雷達,米波雷達發現目標後將數據傳給防空導彈,最後將其擊落。而在敘利亞內戰期間,諸多敘軍先進雷達都被美軍的防輻射導彈摧毀,只有一部米波雷達還在頑強工作。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戰鬥機的隱身技術不僅僅包含對戰鬥機表面結構和材料的雷達隱身設計,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隱身設計方向——射頻隱身,值得反隱身武器加以應對。
射頻隱身是指機載雷達、通信導航識別、數據鍊和電子戰等機載電子設備抵禦射頻無源探測、跟踪和識別,以減少射頻無源探測系統的作用距離及跟踪制導精度的隱身技術。目前,美國已經全面掌握了各類機載電子設備輻射能量的自適應控制技術、射頻隱身波形設計等射頻隱身技術,並且為新一代的主戰飛機配備了射頻隱身性能良好的機載電子設備,簡單講,例如美軍F-22和F-35採用綜合射頻技術,可以在作戰中保持“絕對靜默”飛行狀態,常規反隱身武器是無法對其有快速反應的,必須使用新的技術才能夠加以製衡,實際上,我國38所(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吳劍旗團隊經過多年苦心研究,其DBF體制三坐標米波雷達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一些公開刊物上描述稱,“該雷達針對的主要是五代隱形戰鬥機,這種戰機具有超低雷達反射面積、超音速巡航、超高機動性的特性”。
無獨有偶,作為38所的老對手,14所(南京雷達技術研究所)也研製成功了多型同樣機制的三坐標米波雷達,據資料稱,其研製的米波三坐標雷達共6個模塊,有兩個天線,一個天線座,一台電子設備,兩個大功率電源車共6個運輸單元,適合於公路、鐵路、船舶、飛機等方式運輸。戰時兩個天線快速拼接在天線座車上,形成高約20米,寬約16米共有600個有源米波相控陣天線單元,1小時內可以完成架設/撤收。所有的數字回波信號通過光纖送至設備艙工作站進行複雜的算法處理,可抗5台干擾機同時發射干擾信號,最遠能發現550公里的非隱身目標。雷達轉動時最大發現目標數112個,不轉動時發現最大目標數42個。
圖博館
殲20參加我軍演習表現有多強戰績1比10還完胜預警機2018.2.14新浪軍事
我國殲20戰機已經裝備了部隊,並且在演習中展現出了非常出色的打擊能力和製空能力,不但輕鬆解決了絕大多數三代機和三代半,還在三代半的“重重保護”之下,輕鬆解決了預警機,隨後就對三代半展開了屠殺。我國空軍測試了殲20戰鬥力以後,才發現了四代機和三代半之間戰鬥力的碾壓性差距,我國空軍很可能會擴大殲20的生產量,並且逐漸縮小三代半的裝備數量,僅會建造一部分殲16這種執行打擊任務的戰機用於保證打擊能力。美國空軍的測試裡,一架F35就能對付15架以上的F15、F16等,而在個空軍的演習中,殲20的作戰能力甚至更恐怖一些。
我國空軍目前已經開啟了四條生產線製造殲20,尤其是殲20的發動機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以後,殲20的產量就可以遠遠超過使用俄製發動機的型號,我國殲20戰機最終產量還需要看美國究竟在我國周邊部署多少F35,尤其是美國計劃重啟F22生產線,中國生產殲20數量也並不會少。(作者署名:吐槽秀)
殲20若跟F35空戰誰會笑到最後?美專家:交換比1:6
2018年02月14日07:48 新浪軍事
中國空軍的殲-20戰鬥機進入作戰部隊服役成為了既定事實,目前判斷已進駐到中國東部戰區的機場展開全面演訓。這次交付的部隊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作戰部隊,也是長期擔負各種空情的應對處置的單位。這也意味殲-20極有可能遭遇F-35,甚至是F-22,這也代表未來全球首次五代機之間的空戰,已經一觸即發!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軍事專家戴夫認為,中國如果想要進入到超音速巡航、矢量推進的這樣的自由空戰空間,可能還需要8-15年的時間。不過戴夫也認為,就算不換發、能夠掛載PL-10和PL-15空空導彈的殲-20仍然在“紅劍-2017”演習中,表現搶眼,展現了極強的戰鬥力。這比美軍的早期的F-22應用要強的多,畢竟在F-22早期服役階段,甚至出現過被EA-18G擊落的情況。殲-20目前的沒有類似的消息被證明,說明之前美方專家對殲-20的作戰能力評估是低估了,而且僅用1年多的時間就從“初始”轉化為“完全作戰能力”,這個速度也比美軍的F-35要快很多。目前,美軍僅F-35A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如果真的要是跟殲-20打空戰,戴夫預估殲20與F35的交換比可能會達到的1:4甚至到1:6。
回應
其實殲31才是針對F35設計的,我方設計師也信心滿滿,要打F35一個6:0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4/doc-ifyrpeie4377044.shtml
圖博館
國產殲20吹不上空調,F22住豪華機庫,明顯對比讓國人引以為驕傲2017-12-15軍事天地
近期,央視已曝光殲-20戰機的機庫,與以前的戰機,如殲-10、殲-11使用的機庫相對複雜一點,為封閉式的,但是依然顯得設施簡單,遠落後於F22的機庫設施,甚至可能不是為殲20專門修的。
美軍對F22的維護相當重視,修建了專用機庫!為全封閉式的恆溫恆濕機庫,既便室外零下50度,機庫內溫度通常保持在22度左右。各類保障設備一應具全,消防有專門的泡沫滅火系統,專門配以F-22APU排氣裝置,既便細小的地方也加以考慮了。
與F22住豪華機庫相比,殲20的機庫要簡單太多,只能算是機棚加了大門,殲20吹不上空調,但是這表明我隱身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殲20採用的技術更先進,對維護要求可能僅比三代戰機難度略高一點,也許需要更多的維護設備,但是整體維護性能非常好,基本可以在常規狀態下完成維護工作。如此明顯對比,可以讓國人引以為驕傲了。
中國空軍蘇35有多強?俄稱除隱形外各方面都超F35
俄新社2018.1.10援引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報導稱,美國專家認為,蘇-35絕對不落後於西方國家任何一款四代戰機。而與美國五代機F-35和F-22相比,蘇-35的速度、電子對抗系統和武器裝備能夠讓其成功進行非視距作戰。由於其超機動性,在近戰時,蘇-35具有優勢。這兩款戰機決鬥的決定性因素是俄戰機能否快速發現對手並接近它。但美專家指出,美國隱形戰機能夠在蘇-35接近它開火的距離前向其發射大量導彈。當然,俄戰機也能夠在地面低頻雷達、紅外搜索跟踪系統和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幫助下儘早發現美國隱形戰機。因此,專家認為,要評估蘇-35和F-35兩款戰機能力,必須要經過實戰檢驗。
回應
少吹,蘇-35航電設備就不如F35,現代戰爭不會是近距離格鬥,而是誰能更早發現和鎖定目標
教官:你為什麼要狗鬥 學員:因為我有超機動 教官:不,因為你傻
圖博館
台媒稱大陸殲20將成未來“蜂王” 指揮無人機作戰
在2018.2.9舉行的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上,英特爾公司使用千餘架小型無人機上演了一場精彩的無人機燈光秀,據稱刷新了“最多無人機同時在空中飛行”的吉尼斯紀錄。實際上,上千架無人機編隊飛行技術中國公司也已經掌握,並進行過公開演示。鑑於無人機“蜂群”技術也擁有很高的軍用潛力,而大陸恰巧9日宣布殲-20裝備作戰部隊,因此有台媒稱,殲-20未來很可能充當“蜂王”,與無人機演練“蜂群”戰術。
中國無人機專家表示,相對於民用無人機編隊的商業表演,中國電科集團之前進行的100多架無人機協同技術含量更高,其技術是瞄準未來的。
珠海開建世界最大無人船海上測試場
2018.2.10,廣東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正式啟動建設。根據相關規劃,作為亞洲首個無人船海上測試場,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無人船海上測試場。我國自主研發的小型無人貨船“筋斗雲”也將在今年年底下水,主要用於內河航運和中國海域內的海島日常補給,解決遠距離海島補給成本高的問題。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2_12_446950.shtml
美媒評中國殲20入列:對美軍機及基地構成嚴重威脅2018.2.12參考消息
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說,殲-20為隱形戰鬥機,具有極強的機動性。美國海軍學會說,這種飛機很可能對美國飛機、艦隻和基地構成嚴重威脅,因為解放軍可能有能力讓更多的這種飛機加入空軍。
回應
到底誰威脅誰了?
超10架殲20亮相我軍神秘機場距日美基地僅數百公里2018.2.12新浪軍事
衛星圖顯示,超10架殲20整齊排列在滑行道一側,在跑道北側新修建了一座開放式機庫,可供6架殲20日常停放。旁邊有一座封閉式機庫,可供殲20進行深度維護,殲20會在執勤前對隱身蒙皮做技術處理,以滿足深度隱身的需要。所以,衛星圖上的10多架還不是該基地駐紮的真實數量,24架的總數是建制飛行部隊的基本配置。
圖博館
蚌式進氣道,多個複雜激波將氣流減速,然後平穩的進入進氣管道,氣流速度大小,不敏感,各種條件的進氣狀況,在蚌式進氣道內引起的脈動比較小,而且頻率比較高,對於發動機是一個絕佳的福利,不像別的進氣道容易喘震,簡單點說就是,發動機一會被撐死,一會被餓死。
殲20採用這種進氣道配合鴨式佈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不管是超音速巡航還是低速超機動,都能超快抬頭轉向,殲20的抬頭非常快,幾乎一秒鐘就可以抬頭60度,快速形成對目標的對準和鎖定,這就是殲20在國內演習,碾壓殲10和殲11的訣竅之一。
殲20的進氣道,在高速抬頭低頭的時候都可以保證正常工作,當然可以注意到,負迎角很小
當然,殲20採用蚌式進氣道,也不是沒有弱點,弱點就是戰鬥機不能做大的低頭動作,簡單說就是大的負迎角飛行,這個時候會造成發動機工作問題,問題何在,這就是蚌式進氣道的弱點,抬頭的時候劣質的附面層氣流幾乎都被鼓包趕走,但是在負迎角的時候,鼓包就有可能失去效能,部分附面層氣流會衝入進氣道,影響發動機工作,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弱點吧。
蚌式進氣道的特點就是,不允許大的負迎角飛行,角度稍微大一點,就可能造成附面層氣流排除失敗
回應
一臉懵逼的進來,一臉懵逼的出去,這篇不好噴,換下一家。小的們,我們走...
這不是赤裸裸地洩密嗎?讓阿三、棒子、倭人、毛子學到了!
沒有超高速大型風洞的對相應參數進行驗證,仿造出來的就是飛行棺材。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6/doc-ifyqyuhy6599789.shtml
圖博館
殲20採用蚌式進氣道設計機動性逆天1秒可仰角60度2018.1.26新浪軍事
自從美國洛馬公司1990年代,開始在F16戰鬥機採用BUMP超音速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進行實驗,之後F35採用這種進氣道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減重,隱身和高總壓恢復係數,而且不管高速還是低速,進氣道的抗畸變能力都非常強(簡單點說就是給發動機的氣流質量比較好),這使得隱身戰鬥機的設計如虎添翼,緊隨其後,我國成都所的梟龍戰鬥機04架,殲10B和殲10C,殲20,貴州飛機公司的海山鷹教練機,瀋陽所的FC-31都紛紛跟進。
BUMP蚌式進氣道取消了傳統超音速戰鬥機的3-4個沉重的斜板和作動筒,從這個角度來講,每台發動機進氣道就可以減少100公斤多的重量,對於蘇27或者F15這種雙發重型戰鬥機幾乎就是300公斤的重量,幾乎就是5-6%的結構重量,非常可觀了,而且蚌式進氣道取消了附面層隔道,使得飛機進氣道截面尺寸減小,重量減輕,由於附面層隔道往往會形成雷達波的空腔反射,處理起來比較麻煩,使用蚌式進氣道後也使得飛機進氣道隱身效果更好。
可以看到超音速飛機巨大的進氣道斜板
簡單解釋一下附面層:
空氣流過飛機表面時,由於表面不是絕對光滑的,加之空氣具有粘性,所以,緊貼飛機表面的一層空氣受到阻滯,流速減小為零。這層流速為零的空氣又通過粘性作用影響上面一層空氣的流動,使上層空氣流速減小。如此一層影響一層,在緊貼飛機表面的地方,越向後流動這一層速度慢的劣質空氣會越積越厚,貼著機身的氣流會減速到接近停止。這種速度很低接近停滯的氣流被吸入進氣道會導致發動機停車。附面層是發動機正常工作的一大公害,必須採取措施避免。
而且相比於普通的皮託管進氣道,蚌式進氣道在全部速度範圍幾乎具有更高的總壓恢復係數,簡單點說就是進氣能量損失更小,而最有利的還有,蚌式進氣道,由於採用了三維鼓包設計,氣流從鼓包前緣開始到進氣道管道內,有一個比較長和復雜的的多激波過渡過程,而且鼓包經過特殊設計,在很大的迎角範圍內可以自動將遠處附面層來流自動推到進氣口之外。
這就是蚌式進氣道的工作原理模擬,附面層氣流幾乎都被趕走流到進氣口外
圖博館
殲20和這款20年前的美戰機高度相似美軍因鴨翼放棄2018.1.17新浪軍事
在大名鼎鼎的F-35聯合打擊戰鬥機(JSF)和中國第一款五代戰鬥機J-20進入公眾視線之前,其實早有一款集二者特徵之大成的C160驗證機在洛馬的試驗機場飛上藍天。初次見到它留存於世照片的軍迷一定會驚訝——它為何與“殲二十”如此相像?
圖為進行台架動力測試的C160驗證機,推測在進行短距起降試驗。根據是其進氣道下方的升力風扇擋板已經全部打開,全可動鴨翼和機翼前後控制面也已經旋轉到起降所需要的誇張角度。C160選擇鴨翼佈局的原因就在於此。在戰機起飛時,全可動鴨翼能夠提供一個機頭抬升的力矩,降低起飛滑跑長度,這一點為極端重視短距起飛和公路起降的瑞典空軍所器重,所以瑞典空軍的兩代戰鬥機(J37和JAS39)都採用了當時頗為先進的鴨翼佈局。
在JSF計劃中的投標方案演變。C160方案最終因隱形問題,讓步於非鴨翼的C180無尾三角翼方案,C180A/B又因缺乏尾翼配平帶來的起降問題被推倒重來,在這之後的常規佈局C180C、稍作改進的C190,乃至最終被稱為X-35的C230方案看似已經和最初的“美版殲二十”毫無關係,但從主翼翼型中,觀者能明顯發現它們之間的技術繼承。
作為迄今為止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鴨翼佈局的五代重型戰鬥機,J-20可以說既是JAST-C160的遠親,當然,若要說J-20的技術來自於C160,那自然是荒謬至極的鬼話。(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回應
問題是,美軍為何放棄鴨翼?
更深層次問題是現在美軍六代機設計圖案為何模仿殲20鴨翼?
我發現,其實不是外國喜歡給中國武器裝備找爹,是國內有些孫子喜歡找外國爹。
殲9VI-II比它更像殲20,要找爹也應該是殲9,而非C160!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17/doc-ifyqqieu7141388.shtml
圖博館
誰還敢質疑我國產發動機殲20也採用推力矢量控制技術2018.1.12新浪軍事
已經公開展示的中國航空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作為世界重要的軍工大國,在推力矢量發動機這樣的能夠很好的提高飛機性能的航空發動機技術的研製方面,中國也一直很上心。自蘇35進入中國的消息傳出的那天起,很多人就以為中國之所以在殲20已經基本成熟的情況下還堅持進口蘇35,目的就是為了仿製117S發動機的推力矢量技術,但是事實上中國的相關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早已經在發展中,且技術成果在去年就有公開展示。
普通航空發動機提供的推力方向是固定的,和飛機的縱向中心重合或呈一固定夾角,而矢量推力發動機可將推力方向做垂直或水平調整,這樣做好處很多,如可使飛機起降滑跑距離更短,可使飛機機動性更突出,在失速狀態可給飛機一個有效的控制能力,調整推力方向可使飛機在阻力最小的迎角下巡航以增大航程等。
除了大家熟知的推力矢量技術可以很好的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之外,戰鬥機採用推力矢量控制技術後可顯著提高戰鬥機的機動性和垂直、短距起飛等技、戰術性能。飛機就能以更大的仰角、更短的時間、更少的燃油、更快的速度以爬上更高的高空,獲得更遠的航程,給飛行員更大的自由,更難失速墜毀,但對飛行員來說會更有挑戰。
在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的研製方面,美俄無疑是當今世界的霸主,美軍F22為代表的五代機、俄羅斯蘇57隱身五代機甚至蘇35和蘇30那樣的典型四代機都應用了該技術,至今為止,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除了僅有的一次公開展示之外,公開的信息並不多,雖然中國航空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水平的具體發展階段尚不得而知,但根據相關知情人士的爆料信息,中國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已經達到了應用的技術標準,殲20戰機標配的WS15峨嵋發動機也採用該技術。(作者署名:利刃)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12/doc-ifyqqieu6006201.shtml
圖博館
楊偉總師將如何魔改殲20:用變循環發動機航程增50%
2018年01月04日11:27 新浪軍事
2018.1.1,殲20總師身份接受央視採訪,楊偉同志透露從現在到2035年殲20都是中國空軍主力和骨幹。
那是2035年殲20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筆者認為國產五代機已經進入前期研製階段,許多關鍵技術已經被攻克或者即將攻克,這些技術可能會用來改進殲20。
殲20最有可能改進一個技術應該就是變循環發動機,所謂變循環發動機就是發動機可以擁有不同熱力循環特點,因此發動機可以擁有不同工作參數,例如涵道比、增壓比,可以適應更加複雜情況,也就是說可以讓飛機既能擁有良好的高空高速性能,又能擁有優秀低空機動性能。
按美國空軍評估,變循環發動機之後,F-35將會具備超音巡航能力,作戰半徑增加20-30%,其中超音速作戰半徑增加50%,留空時間增加30-40%。
另外美國空軍還認為新的變循環發動機還會顯著提高F-35其他性能,例如新發動機燃料效率更高,可以增加戰鬥機航程和作戰半徑,按照美國空軍評估,新發動機可以讓F-35作戰半徑增加20-30%,其中超音速作戰半徑增加50%,留空時間增加30-40%。
殲-20升級還將採用更加先進航空電子系統,可以向飛行員提供更為全面戰場態勢感知,智能化程度更高,AI技術運用將會深化,形成虛擬飛行員,輔助飛行員對飛機、傳感器進行管理,這樣飛行員在宏觀層面進行戰術決策即可。
機載武器方面,高超音速攻擊導彈超過5馬赫,動能較大,不需要戰鬥部就可以摧毀或者重創目標,體積和重量較小,可裝入彈艙中,中國已經完成高超聲速導彈試射。
另外中國低功率激光器已經進入實用,例如中國已經研製成功機載激光壓制系統,用於乾擾和壓制對方紅外成像製導系統。
(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你們這幫窮鬼連茶葉蛋都吃不起,還造飛機?洗洗睡吧!
看了你寫的,感覺你很會狡辯。如果你在能用嘴放屁,你就厲害了。
這就像當年一群噴子說什麼中國造不出航母/神盾艦,殲20是假的,噴子們一次次被打臉,現在發動機成了噴子們的救命稻草了。有些人跪下總是站不起來,麻煩這種人快點移民,為中國節省資源和空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4/doc-ifyqkarr7060068.shtml
圖博館
殲20載油量超出F22一半 用俄航發因省油也能做超巡2018.1.3新浪軍事
今年美國傳出消息,拿到了殲20的的一些數據,據稱是一種美國空軍最想得到的戰鬥機,為啥,殲20,隱身好,正前方45度範圍和F22幾乎持平,而且飛機內油很多,超出F22幾乎一半,而且由於殲20的獨特超音速優化設計,飛機阻力很小,即使使用垃圾發動機AL-31,也能做超音速巡航,雖然速度比F22低一點點,更令人崩潰的是,殲20由於AL-31比較省油,幾乎可以無限時超音速巡航。
F22和F15一樣盡量追求推重比,少內油,小短腿,高性能,這個缺點被殲20的敏銳的抓到.
殲20大型彈倉,可掛載更大型的武器,在隱身的掩護下,超音速巡航的鼓勵下,配備了先進的雷達和光電火控外加大型先進導彈,也顯示了極其優秀的威力,幾乎可以稱為預警機殺手和地面雷達殺手,而F22由於先天設計過渡追求機動性,造成機體太小,內油少,航程短,彈倉小,現在形成了太大的局限。
F22發動機比較耗油,開超音速巡航只能有半小時,殲20的雷達和光電技術比F22的更先進,F22追求近戰發揮優勢,殲20發揮雷達優勢遠距殲敵。
F35在雷達光電和信息架構上無敵,也給中國殲20樹立了榜樣和標杆,經過20年的跟踪,基本迎頭趕上
現在美國人的處境很尷尬,F22設備差,但機動性好,F35設備好,但機動性差,而且殲20設備和F35差不多,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碾壓F35。
美國覺得,繼續升級F22和F35意思不大,只有重新破局研發六代機,更長的腿,具備更牛的隱身能力,更高的超音速巡航,更先進的信息戰能力和高空低空高速低速全槃無敵的三通道發動機來碾壓殲20,中國殲20總師現在也在努力構思六代機準備積極應對。(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毛子發動機省油?鷹醬發動機費油?這是哪裡得出的結論?
美國人發動機好,大力出奇蹟,比較懶得在氣動和總體上花心思,中國正好相反,四兩撥千斤
決定飛機速度的首要因素不是發動機推力,而是飛機外形。殲20有四代機中最大的長細比,最小的翼面積,加上鴨翼邊條多渦流作用,使的20是四代機中最快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3/doc-ifyqcwaq7252131.shtml
圖博館
巴鐵買FC31為何不花分文?中東富國付款中國也不虧2018.1.2新浪軍事
殲-31最讓國外買家不放心的就是RD-93渦扇發動機,作為上個世紀的產品,RD-93已不適合現代戰爭的需求,即使出口的殲-31能裝備國產的渦扇-13,也不能達到五代機的需求。
相比5年前亮相的殲-31驗證機,2.0版殲-31增重3000公斤、機體長度增加了0.5米,隱身能力也比首架原型機更好。另外,專門加裝了IRST光電傳感器,新設計的隱形垂尾隱身效果也更合理。最重要的是,換裝的渦扇-19使得該機再也不會出現珠海航展上的冒黑煙狀況了。
如無意外,巴基斯坦將會是殲-31的第一個國外用戶,預計,殲-31的巴版會被成為JF-36,寓意就是超越F-35的意思,這和FC-1“梟龍”被稱為JF-17寓意是超越F-16一個道理。據悉,現在巴基斯坦研發FGF項目是沙特掏錢,中國出技術,在巴設殲-31生產線,可謂是一個多方共贏項目。(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事實就是這樣,沒有誰傻不傻的,因為沙特和巴鐵都是遜尼派再和什葉派的衝突中大部分都是巴派兵相助的,作為回報沙特會給很多錢,沙特窮的只剩下錢其實巴鐵和沙特更鐵
沙特一直都是花錢買平安的啦。現在沙特的軍隊大部份都是巴僱傭兵。所以沙特出錢給巴基斯坦更新武器很正常的。
沈飛年底在幹啥:至少7架重型戰機下線準備交付空軍2018.1.2新浪軍事
提前11天完成全年批生產任務,中國航空報特意在12月為沈飛“報喜”。2017.11.26的沈飛衛星照片顯示,至少7架分別塗著空軍制式灰色塗裝、黃色出廠底漆的三代(含3.5代)雙發重型戰機排列在地面,2架FC-31型1.0版2.0版隱形戰機,多數為3.5代殲-16/11B。
回應
四代機太金貴,踹門就行了,抗炸彈的活還是交給三代機和無人機就行了。
黑沈飛沒有創新,然後對沈飛設計製造的,中國唯一一架沒有腹鰭符合最先進空氣動力學原理的鶻鷹戰機視而不見,黑沈飛造的飛機不如成飛,然後連續兩屆金頭盔,天鷹獎沈飛的11打的成飛的10滿地找牙,黑沈飛體制不行,也不管沈飛成飛都是中航下邊公司,一樣體制,任務是上邊派的,成天談吐中好像成飛體制比沈飛強了幾個數量級……說到底,就是見不得良性競爭,都快做下病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2/doc-ifyqefvx0233576.shtml
圖博館
2017年3月,在第21屆國際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系統與技術大會上,中國方面一口氣發布了272篇論文,全部才347篇,內容更涉及到多項新技術成果,比如:渦輪-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更低調宣布:國防科大已經成功測試了660毫米直徑的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
爆轟為新原理發動機之一,為基於爆震燃燒原理--燃料以爆炸,而不是燃燒的方式釋放能量,不僅能量傳播速度更快,而且結構簡化,成本低。目前較為普及的脈衝式爆轟發動機為例,既便推力比提升到1:20,遠超現役航空發動機1:10的水平,也依然不是極限,所謂脈衝式為人為連續引爆,推力是有脈衝間歇的,不能達到最佳狀態。
所謂的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為航空發動機最新技術,它僅在啟動時,人為控制點火一次,其後只要保證空氣和燃料混合物的供應,爆震波前沿在旋轉運動的環形燃燒室內,自然連續爆震,可以提供持續穩定的推力,其推重比等參數可以提高一倍。
明為國際會議卻幾乎成了中國獨場
這一技術國外也在研究,相關的論文早已問世,但是我們已搶先一步。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只是在進行原理級試驗,我們卻是:成功測試,進度已甩開美俄一條街,已取得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而且為“660毫米直徑”,已相當接近於實化的水平了!
除了,可以應用六代機外,它在原則上可直接替代現有噴氣發動機的核心機,等於可以應用在我軍現役戰機上,比如,應用於渦扇10上,那麼讓其推力直接過20噸,讓殲16可以直接實現超音速巡航了!
雖說新原理發動機的研製難度大,但在我們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也許不能說已經成功,但是相對於,同時起步的歐美俄等,我們已經處於一個有利的位置,一旦完成,我們可以直接超車了!(作者署名:浴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7/doc-ifypyuvc7518107.shtml
圖博館
禮炮也在同期為AL-31FM1研製出了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2003年在蘇-27LL驗證機上進行了測試。這種尾噴管的目標客戶據說是中國,曾多次安裝在AL-31FN發動機模型上來華展示。要知道當時俄羅斯空軍還未裝備任何推力矢量“側衛”戰鬥機,後來裝備的蘇-35和蘇-30SM也全部使用軸對稱二元矢量噴管。由於我國當時已經在為殲-10研製自主技術的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禮炮的如意算盤最後落空。
歐洲發動機公司為EJ200研製了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和普惠的P/YBBN尾噴管一樣是通過驅動一個同步環來同時實現收斂-擴散和偏轉動作。但由於客戶都沒有上矢量的需求,所以這種發動機的研製目前處於停滯狀態。
我國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研究起步較早,早在2003.12.15,工程院院士、航空動力工程專家劉大響教授就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飛翔的動力》中證實我國606、624所自行研製的軸對稱矢量噴管已經進行台架測試,運轉得非常成功,而且比國外同類產品更加靈活。如今殲-10D原型機的首飛說明我國在矢量噴管上的研究已經實用化,而且是先進的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付出的重量代價要比俄系軸對稱二元矢量噴管要小。(作者署名:興國頭條)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7/doc-ifypyuvc6070889.shtml
中國低調宣布這則消息引人關注:航發開始彎道超車2017.12.27新浪軍事
我們在裝備研發方面,一直堅持“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原則,隨著殲20服役,下一代戰機:六代機的研製也開始了,相關消息已從2016年流傳起來,2017年得到殲-20總設計師楊偉的證實。
長期以來,航空發動機一直為我們的弱項,如今我們有了一次超車的機會,現有的發動機已無法滿足六代機要求,只能採用全新原理的發動機,這方面各國處於同一起碼線上!
圖博館
軸對稱二元矢量噴管
所謂軸對稱噴管也就是傳統的圓形噴管,這種外形的矢量噴管分為兩類,一種是只能上下偏轉的二元噴管(以俄蘇-27系列為代表) ,另一種是可做全向偏轉的三元噴管。
二元尾噴管只能上下偏轉,是俄獨創,通過在普通尾噴管前端增加一個俯仰轉軸就實現了矢量偏轉。這種噴管雖然結構簡單,但比較笨重。AL-37FU是AL-31F的改型,具有新的風扇、新的壓氣機和推力矢量噴管,可上下偏轉各15度。
蘇-27M被取消後,該機技術被應用在了印度的蘇-30MKI(如相控陣雷達和三翼面氣動佈局)上,其中也包括推力矢量系統。蘇-30MKI的AL-31FP備了二元矢量噴管,可上下偏轉各15度。
最終,軸對稱二元矢量噴管被蘇-35的117S和蘇-57的117/產品30所繼承。產品30的尾噴管具有鋸齒隱身設計,這些鋸齒不僅降低了噴管的雷達特徵(避免出現直邊),還有助於在尖端產生旋渦,這些旋渦能促使灼熱噴氣流與較冷的環境空氣更快混合,可減小噴氣羽流和飛機的紅外特徵。
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
在1993年開始的F-16MATV(多軸推力矢量),NF-16D的F110-GE-100更換了軸對稱矢量噴管(AVEN)。AVEN通過噴管的偏流部分使超音速噴流改變方向來實現推力矢量,與推力矢量偏流板相比,這樣可以避免壓力波動傳導入發動機內部導致壓氣機失速。尾噴管偏流片成環形排列成一圈,通過以120度間隔佈置的3個液壓動作器控制偏轉,動作器擁有獨立的動力單元。
噴管可向任何角度偏轉17度,產生的軸向和側向推力通過噴管傳導到發動機。AVEN的優勢是可安裝在任何具有F110發動機和數字飛控的F-16上。尾噴管的3個動作器受控於矢量電子控制(VEC)單元,該單元改進自F110-GE-129的全權限數字發動機控制系統。
20世紀90年代初,俄也開始研究軸對稱噴管。RD-33OVT發動機,配備的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和容易操作的優點。尾噴管通過間隔120度的3個液壓作動器來偏轉,偏轉速率30度/秒,能夠全向偏轉18度。米格-29OVT的試飛員表示該機的“眼鏡蛇機動能達到150度迎角,也就是此時我實際是躺在座椅上,而且我能以這個姿勢持續一段時間,然後輕鬆改出。”
圖博館
矩形二元矢量噴管
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F-15 STOL/MTD(短距起降/高機動性驗證)項目的第二階段,一架F-15B的標準圓形收斂-擴散尾噴管被矩形二元推力矢量/反推噴管取代。
1989.5.16驗證機進行了安裝推力矢量噴管後的首飛。試飛表明推力矢量噴管能使起飛滑跑距離降低25%,反推系統則可讓F-15最短的降落距離低至416米,而標準F-15的降落距離為2286千米。
普惠隨後根據F-15矩形二元矢量噴管的研製經驗,為YF-22/F-22研製出了實用化的矩形二元矢量噴管。在全權限數字發動機控制系統的控制下,F-22的收斂-擴散噴管可以向上或向下偏轉達20度。尾噴管不僅提高了F-22的敏捷性,還降低了飛機噴氣系統的雷達和紅外特徵。
另一邊的蘇聯也沒有閒著。
1989年蘇-27改裝成推力矢量技術測試平台,裝上了尾部呈楔形的矩形二元矢量噴管,被稱為LL-UV(PS)。與F-15S/MTD不同的是,LL-UV(PS)的右發保留了標準軸對稱噴管。
推力矢量偏流板
1987年美國NASA啟動了F-18 HARV(大迎角研究機)研究項目,給F-18 840號研究機尾部安裝了推力矢量偏流板,每台發動機安裝了一組3片勺形擾流板。在大迎角常規控制翼面失去作用時,推力矢量裝置還可以可提供俯仰和偏航力矩。為了縮短擾流板所承受的力矩,NASA去掉了840號機的尾噴管,使該機無法進行超音速飛行,但對亞音速性能沒有任何影響。飛控計算機也經過修改以兼容矢量擾流板。
憑藉矢量推力,F-18 HARV達到70度的最大穩定飛行迎角(普通F-18的最大迎角為55度)。大迎角滾轉最大迎角達到65度(普通F-18為40度)。
在同時期美德合作的X-31,矢量偏流板再次現身。該機在通用電氣F404-GE-400尾噴口處安裝了三片推力偏流板,可作正負10度的偏轉,並能長時間承受最高1500度高溫。X-31用推力矢量技術和鴨翼來實現常規飛機無法完成的大迎角機動。
這種矢量偏流板只是矢量噴管成熟之前的過渡設計,其設計過於簡陋,偏流板之間漏氣嚴重,矢量推力效果欠佳,屬於早被淘汰的技術,沒想又在日本三菱ATD-X驗證機上復活了,濃濃的複古味道撲面而來。
圖博館
中國成功測試矢量航發 為何不能隨便用吸取印度教訓2017.12.27新浪軍事
推力矢量技術的根本意義是通過尾噴管偏轉發動機噴流的方向,把推力的一部分變成操縱力,提高戰鬥機的敏捷性。也就是說在推力矢量的過程中會損失一部分推力,對於推重比相對較低的渦扇發動機而言,強行加裝推力矢量會導致戰鬥機推重比降低,反而影響機動表現。
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印度的蘇-30MKI,該機的重量比蘇-27UB大幅增加,而其安裝的AL-31FP發動機的推力並未相應增加,所以推重比實際上有所降低。
印度蘇-30MKI的推力矢量噴管是通過操縱桿上的一個按鈕來啟動的,2008年在美國參加“紅旗”軍演時,美軍F-15C利用自己的能量機動優勢,利用印軍急於求勝的心理,常誘使對方啟動推力矢量噴管。於是蘇-30MKI在獲得更大瞬盤能力的同時,往往因過度機動迅速喪失能量而失速。
美國飛行員對此評論道:“飛機(蘇-30MKI)就進入了過失速矢量動作,屁股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飛,半空中往下掉。F15都不用往上拉,稍微帶下桿,開啟機砲,下壓,然後打爆他的腦袋。 印度人很震驚。我們也很吃驚。”
綜合來看,為發動機安裝矢量噴管對增強戰鬥機的機動性是有幫助的,在飛行員完成大角度轉向或規避動作時,對減少其所承受G力也是有益處的。但這一切的基礎還在於發動機的推重比,在目前我國現役渦扇發動機推重比仍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如渦扇-10B發動機的推重比約7~8),推行矢量噴管反倒會得不償失,在實際應用中的收益也是意義不大的。(作者署名:阿姆斯壯)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12-27/doc-ifypxrpp4443387.shtml
殲10換裝軸對稱三元矢量噴管重量更輕技術領先俄軍2017.12.27新浪軍事
縱觀戰鬥機發展史,世界各國先後已經研究出多種矢量尾噴管,但投入服役的卻寥寥無幾。矢量尾噴管的設計原理雖然簡單,但對製造材料和飛控控制律的要求卻很高,研製長壽命、高可靠性、輕重量的矢量尾噴管並不容易。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形形色色的矢量尾噴管。
圖博館
魔改版殲10D理想雖好 但沈飛殲FC-31已搶占先機2017.12.27新浪軍事
殲-10B/C,是殲-10基礎上大幅改進氣動、航電和雷達、電子戰能力的產物。DSI蚌式進氣道減重數百公斤,讓殲-10B/C的推重比有所提高,相控陣雷達和接近四代機架構的航電系統,構築“飛火推”一體化架構,因此裝備以來十分受到空軍歡迎,批產量已經達到了100多架。
但是殲-10B/C在多用途能力和遠程作戰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三副油箱典型空戰掛載,只能用複合掛架掛載4枚中距和2枚格鬥空空導彈,機腹雖然有4個小掛架,但只能掛載瞄準吊艙和250公斤航彈,無法掛載其他的精確打擊空地武器。
由此,軍迷眼中的殲-10D,幾乎無一例外是一種使用保型油箱,甚至殲-10D會進一步提升隱形性能,變成半隱形戰機。
但如此費勁,也會讓殲-10D的量產變得遙遙無期,至少原型機現在也還沒影。更為重要的是,國內還有一種中型戰機是現成的貨架產品,那就是沈飛的FC-31隱形戰機,目前已經有2架原型機。
在作戰效能上,FC-31得益於28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內油作戰半徑達到了1250公里,可內置6枚霹靂-15級的中距空空導彈,更是殲-10D難以具備的。
目前看來,殲-20成為中國空軍唯一看中的四代機和隱形機,搭配的殲-10C和殲-16都是易於量產、價格相對便宜的三代半,在FC-31“轉正”如此之難的情況下,大動干戈的魔改版殲-10D發展空間有限。(作者署名:跟烏龍漲姿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7/doc-ifypxrpp4430864.shtml
美媒稱蘇57成本僅殲20一半中國需補貼出口殲31 2017.12.27新浪軍事
近日,蘇-57的117s換裝產品30發動機成功試飛,這引發了美國媒體的關注。
產品30,不加力推力為11噸,加力推力可達18噸,發動機的部件更少,維護成本更低,維護時間更短。燃油經濟性也更好,具有超強的能力,使蘇-57無需加力就能實現超音速巡航。
不過,美媒聲稱蘇-57只需5400萬美元,這僅是美國F-22的1/3,F-35殲-20的1/2,美人的分析靠譜嗎?中國從俄訂購的蘇-35達8000萬。(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圖博館
第一架FC-31出現後引起了世界的關注,2014年珠海航展上飛行表演,業內人士給個結論,做的比較粗糙,完全沒有隱身的意思,而且飛機垂尾設計位置不前不後,既不後置追求舵效,也不前置追求大迎角性能,非常的奇怪,還採用了F22樣式的大型梯形垂尾。
第一架FC31存在的問題不少,飛行次數也屈指可數,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後,北方所也對原始架構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進,推出了第二架FC-31,所有能提高隱身設計的問題都盡量改進,比如表面採用了超級多的複合材料增加剛度,座艙蓋跟著殲20一樣放棄了傳統的固定風擋式樣,採用了最新的F35的內框一體化座艙蓋,機身各個口蓋邊緣基本都鋸齒化,根據殲20的實驗經驗,垂尾和平尾尖端都稍微切尖,提高隱身性能,而且新型10噸推力發動機項目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由於北方所在隱身戰鬥機項目的失利,也就喪失了國家的大筆投資,為了盡快打開市場,最近1-2年,FC-31在各個媒體頻頻亮相,總師也上電視多次做推銷,巴黎航展也展出模型,最近幾個月,網絡上傳來一些很振奮人心的消息,比如巴基斯坦放棄和土耳其的合作將要和中國聯合生產FC-31等等,感覺明年FC-31就可以批量下線一般。
其實,這些都是錯覺,FC-31現在這個狀況距離可以用的隱身戰鬥機還差的很遠,多遠,100億美元起!為啥?要做合格的隱身戰鬥機,大體要做10架左右的技術驗證機,這是非常非常燒錢的事情。(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現在的小編無德!fc31洗淨趨於成熟了,根本沒必要噴了,它沒有心髒病,定型就可以產,而不像殲20將來必定會有大改動。其次,殲20於fc31沒有絲毫競爭關係,兩個用途不同,體型不同,沒必要一直炒這個。
大水目的是為成吹再爭取一中型四代隱身機立項,要錢,造勢,用的手段是損人利己的卑鄙行徑。成吹從一開始黑31的航程,載彈量,2號機出來後,改進大了,就改為黑1號機的蒙皮,2號機的蒙皮過關了,又黑髮動機,現在把還需100億美金拿出來繼續黑。你們真是烏鴉只知道黑,看不見自己黑。31是沈飛自籌...
沈吹和成吹的區別在於,沈吹只自己吹,成吹是黑別人達到吹自己的目的,盆底人灰暗的心態和方式。
這個大水就是標準的沈黑,成蜜,看了他好幾篇黑的文章了,這篇黑的還算好。
圖博館
殲10戰機疑似換裝矢量發動機機動性大幅提升(圖)2017.12.25新浪軍事
日前,網絡上披露了一張殲-10試驗新型發動機的模糊照片,但從一些細節還是可以比較明確的斷定這是一台矢量發動機。
第一,殲-10系列還要繼續改進發展,這一點確實很出乎外界的意料。因為隨著殲-20逐步進入到全速量產階段,外界通常認為成飛會把人力、物力以及產能都投入殲-20上,殲-10應該不會再繼續發展了。但是,這張圖片說明殲-10未來的發展之路依然前景無限。
第二,對於殲-10這樣的單發裝備矢量,多少還是令人感到很意外的。畢竟目前國外矢量都是雙發,比如蘇-35、蘇-30SM/MKI以及F-22A等。
從理論上講,單發對於噴口偏轉帶來的推力指向反應更快、更敏感,而不像是雙發需要兩個噴口之間進行推力力矩的配平。因此,單發戰鬥機裝備全向矢量推力噴口後,其近距格鬥能力的提升是更為顯著的。
但是,這對於矢量推力的敏感特性也對單發戰鬥機的綜合飛-火-推控制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軟件編寫難度更大,需要採集的數據更多。
此外,殲-10的升級到相當程度時,最終為其打造一副4代戰機的隱身外形設計也並非不可能(楨:?) 。如果成真的話,洛·馬公司獨造F-22、F-35組合的一幕或許將在中國上演。當然,這對於當前備受關注的殲-31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5/doc-ifypyuva9549344.shtml
中巴聯合搞五代機5年內首飛:逼印度向俄求購蘇57 2017.12.25新浪軍事
不久前,巴基斯坦宣布要開發五代機,明確了中巴聯合搞為這個項目,5年造出第一架巴五代機並首飛,絕對不是吹牛,只能提前,不會推後,這讓俄羅斯大喜,這等於逼印度向俄求購蘇57了!(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FC31戰機離真正量產還有多遠至少還需投資上百億2017.12.25新浪軍事
航空最突出的亮點就是戰鬥機,我國戰鬥機從2000年後好像開竅了一樣,從殲10,殲11,殲15,梟龍,殲20,不到20年的時間,就出了5種新機型,其中殲20戰鬥機是國內的天字一號殺手鐧。
在殲20首飛後一年的2012年,競標失敗的北方所也基於技術跟踪的目的開發了FC-31驗證機,這種飛機從外形來說,簡單點就是一種雙發的F35。
圖博館
中國軍工開創一技術先河將使殲20FC31隱身性能大增2017.12.09新浪軍事
近期出版的《中國航空報》報導稱,沈飛自主《飛機整機外場靜態RCS測試方案》成功通過評審,標誌著外場靜態RCS測試小組開創了中國國內飛機隱身性能測試的先河。
隱身飛機整個研製週期中會進行縮比模型、全尺寸模型和飛機整機三個階段的RCS測試驗證。
國外很早就重視對隱身測試場的建設與發展,建設了系列測試外場和內場,如美國在全國各地為建了數十個雷達隱身性能(RCS)測試外場,另外法國、德國等也都建立了相應的RCS外場測量設施。
中國在研發隱身戰機RCS測試外場的建設方面也不是特別晚。據中國航空工業史料記載,“七五”計劃的總目標是機理研究,找出強散射源及抑制措施,而“八五”計劃的目標則進一步深人開展隱身技術預研工作。通過近10年的飛機隱身技術預研,雷達隱身的機理、理論分析方法,隱身材料技術研究已取得了一批成果。“八五”末期,按照綜合驗證進展和課題安排,到了使用真機進行演示驗證的階段。
沈飛的殲8II隱身技術驗證機,在沈飛簡易測試場裡,試驗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數據,驗證了10年隱身技術預研的成果,實現了在國內航空部門用真機的RCS外場測試,鍛煉了中國航空工業隱身飛機設計試驗隊伍。
相比於此前沈飛建設的簡易測試場,這次報導中提到新建設的RCS測試外場是國內航空系統中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RCS測試外場。而且其目標區支撐轉台承重超過50噸。可以測試包括殲-20、殲- 16在內的任意一款中國戰鬥機。而正在研製的FC-31(俗稱殲-31)則很有可能由於距離試驗場地近的優勢,在隱身技術優化方面得到進一步加強。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09/doc-ifyppemf6090872.shtml
圖博館
巴基斯坦空軍證實將與中國合研五代機或已選擇FC31 2017.12.09新浪軍事
近日,巴基斯坦在首都召開了2017年航空技術會議,巴空軍參謀長阿曼上將證實,將會在中國幫助下研製第五代戰鬥機,這表明巴可能已經選擇FC-31作為下一代戰鬥機。
印度空軍可能會在2025年之後可以獲得蘇-57,巴基已經制訂了AZM項目(project Azm),用於發展第五代機,巴方希望這個項目國產化率能夠比JF-17更高,並且希望能夠飛機在2020年代之初就能夠投產。
巴方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土耳其TFX戰鬥機,但是土耳其在戰鬥機空氣動力、隱身技術領域基礎薄弱,需要西方國家援助,現在土耳其與西方關係緊張,能否拿到這些技術,就是拿到現在這些技術能否獲准轉讓給巴都是未知之數,綜合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對於巴基斯坦來說,FC-31應該是最為理想和合適選擇。
首先中巴是全天候友誼關係,中對巴出口武器裝備時候開放程度非常高,即便隱身技術高度敏感,FC-31首架原型機已經於2012年首飛,2016年經過改進的2號原型機也進行了試飛,技術狀態比較成熟,可滿足巴在2020年初投產這個要求,還有中國可以實現FC-31全部國產化,包括發動機、航空電子系統、機載武器、材料等等,特別是新一代渦扇發動機研製順利,為增強FC-31性能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也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對巴來說,現役JF-17就是中巴合作產物,如果選擇FC-31,裝備延續性好,並且五代機獲取的技術還可以用來改進和升級現有JF-17,後勤保障通用性更高,節省裝備成本和費用,巴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防預算比較有限,因此節省第開支對於巴來說非常寶貴和現實。
通過與中國合作,可以保證巴在2025年之前裝備五代機,以便能夠抗衡那時印度五代機,從蘇-57試飛情況來看,它似乎仍舊沒有解決機身彈艙開啟問題,如果到時還沒有解決,那麼只能外掛武器,這樣面對巴五代機就處於下風,至於現有的蘇-30MKI、即將裝備陣風F3,它們沒有隱身設計,四代半面對F-35/FC-31也是被碾壓。
FC-31如果被巴選中,在國際上會有非常強示範效應,對於美國F-35十分忌憚,抓住這個機會,將會是國產戰鬥機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圖博館
張召忠:殲20上航母技術問題太多FC31戰機更合適
近日,網友上傳了2.0版FC-31戰機試飛高清照。其做工看上去雖比不上殲20,但已相當不錯。另外,其機腹內置彈艙輪廓也相當明顯。
]2017.11.18,軍事專家張召忠在央視《海峽兩岸》節目回應了殲-20上航母的問題。張召忠表示這一設想面臨的問題太多,上艦的可能性很小。
張召忠稱,現在網上的主流聲音是殲-20上艦沒有問題,但我一直對殲-20上艦抱有疑問,認為上艦的可能性很小。殲20在設計之初主要是針對空軍使用,它的結構強度在設計之初可能沒有進行海軍航母彈射起飛這樣強度的設計和試驗,而艦載機在彈射和著艦阻攔時需要承受極強的作用力。
在另一方面,殲-20要上艦的要解決多個問題,首先機翼需要能夠折疊以節省空間,否則(殲-20)沒法進入機庫;另外艦載機在製造時必須採用某些專用材料,例如塗層必須能夠防鹽霧侵襲,否則戰機出海後可能短時間就將報廢。
張召忠表示,中國海軍想要上四代艦載機,應該專門研製類似FC-31這樣在設計之初就提出技戰術要求,製造時又專門按照艦載機標準生產的裝備。想要把殲-20直接搬上航母面臨的技術問題太多,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回應
毅然決然的反對FC31上艦。沈霍伊又買了多少粉來忽悠了。都是一幫為了一己之利而不顧國家民族利益的腦殘
張召忠這種大忽悠,FC31上艦就沒問題?連個準生證都沒有的黑戶。還好意思說適合上艦。
這麼噴子批張召忠,你們是不是傻啊!張將軍再不濟也是海軍少將好嗎!雖然是搞情報的,但比一般人了解海軍需要吧!你們一個個的都是參加過海軍的艦長嗎!不然你們有資格批人家嗎!張將軍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殲31是沈飛的,開始設計就有艦載型的預留,殲20那是成飛給空軍設計的,沒考慮上艦載型的需求。所以殲31隨便一恢復出廠設置就是艦載機。而殲20要改艦載型的,就必須重新設計,那和設計一款新飛機差距不大,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意思就是要么殲31快速上艦載機。要么重新設計新隱形艦載機,因為新設計也是可以參考殲20的,完全不必要用殲20修改。
圖博館
殲20這條大消息刷新西方認知德網友:讓歐洲人慚愧2017.11.13新浪軍事
西方媒體在評價中國軍事時,總喜歡用“毫無現代戰爭經驗”為理由嘲笑中國軍隊,並暗示中國軍隊是“紙老虎”,這是中國以前嘲笑美國軍隊在亞洲失敗的兩場戰爭的“詞彙”。與之相反的是,西方媒體對印度軍隊讚賞有加,雖然印度軍隊總是莫名其妙的墜機、海軍潛艇自爆、軍艦側翻以及航母建造了十來年都是不能交付,這些讓人非常尷尬的事件,但是西方媒體還是喜歡展示印度軍隊光鮮的一面,比如說印度軍隊裝備了世界很多國產生產的先進武器。
雖然不少西方國家的人士通過互聯網而不是傳統媒體,逐漸對中國了解了更多真實信息,認為中國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將來會超過美國,但是他們大多人還是認為中國的軍事相對比較落後。中國軍隊40年來沒有經歷過現代戰爭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缺點。
西方也知道近年來中國的軍事武器裝備在不斷的更新,特別是殲-20戰,這是美國之外唯一的交付部隊服役的五代戰機,這刷新了西方人的認知,原來中國能造出如此先進的戰機,有德國網友對此評論:歐洲和德國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造出五代戰機,中國的新戰機讓歐洲人慚愧。——這是西方少有對中國軍事的正面評價。
不過,關於中國軍隊缺乏現代戰爭經驗的說法,也是事實,中國近年也在強化軍隊的訓練接近實戰化,除此之外,大量的先進的武器裝備正在快速交付部隊,中國正在打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軍事力量。(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回應
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有大規模的4、5代機實戰經驗?
說中國沒有戰爭經驗是為了激中國去打仗?讓中國沒有好好的發展經濟。中國200年沒有戰爭的同樣是一戰就能打贏,戰爭不是說武器裝備多好,而是戰爭的戰術。中國的戰術永遠是世界第一。
就讓他們笑話吧,這豈不更好?省的總說中國威脅!
這算是說了點實話,西方總是習慣性的唱衰或者醜化中國,大肆地向中國周邊賣武器,偽善慣了臉皮也厚了,只要能得到實惠,就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在耍花樣,在欺騙也無所謂,只要那些冤大頭付了錢就好了。
圖博館
殲20服役敲醒這幾國印尼都要拿回給韓71億與華合作2017.10.30新浪軍事
土耳其航空工業高官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坦承:土耳其TF-X或MMU的五代機項目遭遇困難,目前處於停滯狀態,土航空工業能力不足,需要再等一等。
在這之前,韓國宣布KF-X項目降級,由五代機降低為四代半機,實際上宣布了這個項目的死亡。因為這讓合作煩方印尼軍方為此震怒,中止了該項目的合作,也停止了71億美元的項目款劃撥。而韓國軍方,因為已經訂購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五代機,最終採購四代半的KF-X可能性很低。
在中國正式開始殲-20五代機的研發之後,全球掀起了一股“五代機”研發狂潮。多國認為,中國都能夠研發五代機,他們的國家也可以。因為在十年前,中國給他國的感覺是連四代機都研發不好的國家,殲8Ⅱ研發了數十年才剛有穩定戰鬥力,這樣的航空工業都能研發五代機,韓土這些國家就產生了“中國能,我也能”的幻覺。
的確,在韓國開始五代機的研發之際,他們已經可以在本土生產F-16、T-50高教機了,這似乎比中國要厲害的多,土耳其在一開始要研發五代機的時候,西方各國就開始宣布提供包括發動機和相關的技術支持。
但是在2017年下半年,中國的殲-20已宣布正式服役之際,韓土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終於夢醒,不得不宣布他們五代機項目的失敗。五代機考驗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基礎,除此之外,還考研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或許在開始研發五代戰機之時,這些國家同中國的航空工業基礎比起來差不多,但是科研實力方面與中國相比相去甚遠,中國是通過一步步的科研創新才最終讓殲-20研發成功並服役部隊的。(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中國自行研製三代機加上消化蘇-27技術花了快三十年,厚積薄發才有今天的四代機(西方的五代機),雖然還有些缺陷,但畢竟是自己研製的。感謝中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
沒文化的蠻夷,永遠不懂什麼是中國文化中的厚積薄發,摔跟頭是早晚的事。
科技研究那是需要大量基礎科學的研究,比如風洞,材料科學,沒這些,想投機取巧那是不行的。可惜棒子,土雞都是喜歡投機取巧的民族。對他們來說,還是買美帝的吧。
嗯,建議棒子可以考慮跨代超越,研究八代戰機吧.
日德現在都研製不了五代戰鬥機,何況韓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30/doc-ifynfvar5069903.shtml
圖博館
回應
腹鰭才是硬傷!
腹鰭垂尾加起來還沒有F-22一個垂尾耳朵大
那尾噴嘴呢?機身長度呢?
尾噴有腹鰭遮蔽,問題不大。機身長度不怎麼影響隱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9/doc-ifynfvar4868310.shtml
俄印合研五代機為何遠遜殲20 俄稱印度人沒錢沒想法2017.10.29.新浪軍事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媒體一篇關於印度可能放棄與俄羅斯聯合研製五代機(FGFA)的新聞被廣泛關注。
俄印從達成聯合研製五代機意向至今已有10年的時間,但至今仍沒有定論確實有點不正常,也難免隔段時間就會出現俄印研製五代機鬧矛盾的新聞。
縱觀外界報導,核心內容無非就兩個:其一,印度嫌俄不肯分享技術,印度出了錢想多幹活卻不可得;其二,印度不滿蘇-57性能不夠好。
目前的視角,幾乎都以印度對俄方的態度展開。很少有觀點能夠從俄的角度看,在不久之前,北國防務恰好得到一個機會與俄國防出口公司高級官員談,這名官員稱雙方溝通仍在進行,並從3個角度解釋了停滯的原因:
首先,印度人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國防發展戰略,確定如何發展自己的空軍,比如是先發展新一代戰機,還是先發展其它機型,這是一個過程。這名官員特別強調了一點,印度政府和軍隊經常更換領導人,每個新來的都要重新想一遍。這背後的意思應該不難理解。
其次,就是經費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與地點也有關。總體而言,印度的國防經費還是有限的,錢怎麼花是個大問題,比如是先買S-400?還是先乾別的。
最後,是技術問題,戰鬥機研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設計控制系統、雷達系統以及智能係統,印度要確定哪些要哪些不要。
顯然,從這名俄官員的立場來看,印度始終無法對俄印五代機計劃有個確定的想法和規劃,這是致使整個項目延宕的主要原因。(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三哥買武器總像是叫花子赴宴,什麼都想吃,什麼都想佔,貪多嚼不爛囫圇往下嚥,結果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營養沒吸收,自己肚子裡那二兩油水也倒乾淨了
說的真好!現在,三哥的武器庫是萬國產產品,維護成本居高,而且不兼容,戰鬥力及其低下。
圖博館
在這種情況下,更大面積、更堅固結構的垂尾設計——比如F22那種傳統的垂直安定面+方向舵設計;通常來說,更容易獲得設計上的成功。更大的面積,使得垂尾即使是因為處於機身背風區域的亂流和漩渦中,氣動效率顯著降低時,依然能提供足夠的穩定作用和操縱能力。
圖:注意F18垂尾避開邊條漩渦核心區域,這是多次修改後的設計
而在大過載或者極速飛行時,垂尾上會遭受非常強烈的壓力和劇烈的震動;結構不夠堅固,強度和剛度不足,或者是氣動彈性設計與全機不匹配,都會引發災難性的解體和失控。特別是在瑞典JA37為代表,現代戰鬥機廣泛引入渦流增陞技術以後,高速漩渦氣流對垂尾的衝擊破壞更是非常普遍而棘手的問題。
圖:YF-23設計不太看重機動性,渦流增升幅度遠不如殲20強烈,垂尾設計難度要低很多
圖:YF-23全動垂尾偏轉
殲20的垂尾由於整個氣動面都是可以偏轉的,因此它可以用更小的總面積,就取得比F22垂尾更高的控制效率。但是作為代價,殲20這一設計的風險,無論是飛行控制,還是結構安全上的風險,也都遠遠高於F22——飛機的氣動彈性設計只要稍微犯一點錯誤,那麼試飛過程中很可能飛行員連挽救飛機的機會都沒有。
對於高風險、高收益的極端化設計,唯一的評判邏輯就是看最終結果,這是非常成王敗寇的事情:失敗了,那當然就是設計師狂妄盲目,脫離實際;成功了,那就是設計師能力卓著,決斷過人。
而殲20的試飛結果大獲成功:安全無恙的完成了高低空最大速度、最大持續過載盤旋等各種極限指標的指標試飛並投入批產。
就F22來說,如果DSI進氣道的相關氣動理論和計算模型能夠在80年代初中期就成熟的話,該機絕對會採用DSI進氣設計。這是源於時代的局限性,而非能力或者魄力上的問題。
圖:洛克希德在F22之前研製的F117,採用全動垂尾
和DSI進氣道不同,全動垂尾是一種很早就出現的技術——當然在F117等飛機上使用時,由於機動性和飛行速度要求低,它的設計難度也低很多。F22在充分權衡技術風險和性能指標以後,放棄了這一設計。
相較於F22,殲20的垂尾設計注定要付出更高的技術風險代價、更大的設計和製造成本;那麼在它成功以後,獲得更為出色的預期性能,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作者署名:候知健)
圖博館
殲20側面隱身為何比F22更好只因F22不敢用全動垂尾2017.10.29新浪軍事
圖:殲20採用全動垂尾,總面積明顯小於F22
圖:F22的垂尾面積非常大,阻力和重量、對側面的信號反射都比殲20要大
在遵循相同的電磁學隱身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殲20和F22都在正面範圍內,避免了雷達天線、座艙、進氣道等大多數強信號散射源形成的強暴露特徵;而在弱散射源的細節設計上各有優劣,其總信號特徵處於同一個級別。
而在側向和後向上,情況又有不同:後向由於發動機本身沒有隱身設計、也無法進行良好的噴口隱身化處理,殲20和F22差距極大,可以說沒有可比性。
而側向由於殲20採用了總面積小得多的全動垂尾,因此雖然存在腹鰭這個F22所沒有的構件,但是總信號強度特徵依然與F22處於相同的級別並且要更低一些。俄羅斯T50雖然也採用了全動垂尾,但是該機的後機身發動機艙段根本沒有做任何隱身化處理,其性能和F22、殲20完全不可相提並論。
圖:F15側面反射面積巨大,機翼/機身,水平/垂直尾翼等平面以直角相交是核心因素之一
在戰鬥機上,由於機長大於翼展、特別是側向常常存在大量直角相交、形成強烈角反射器效應的結構外形;戰鬥機在側向的雷達反射信號是非常強烈的,遠遠大於正向的特徵。比如F15在入射波長λ=5cm的情況下,90±5度範圍內的雷達反射面積達到400平方米。
圖:B2取消了垂尾
因此對於隱身機來說,必須取消垂直尾翼,或者至少採用傾斜垂尾、並儘可能縮小其面積的設計。而對於現在的戰鬥機設計技術來說,完全取消垂尾,將會導致飛機的操縱能力無法滿足高機動飛行要求,是無法接受的。
縮小垂尾面積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重量和阻力都會隨之減小——特別是持續超聲速飛行阻力。但對於殲20和F22這樣的五代機來說,它們都要求非常高的大迎角飛行控制能力——這通常需要更大的垂尾面積才能實現。
在大迎角的飛行狀態下,五代機會相對迎面的氣流,處於高高翹起的飛行姿態;而且會從機頭的棱邊、進氣道的邊沿以及鴨翼/邊條上,撕裂迎面氣流形成籠罩整個飛機上表面的巨大強烈漩渦。
圖:F22高機動飛行,垂尾被籠罩在漩渦中
圖:注意垂尾捲入渦流中
圖博館
殲20憑啥能超音速巡航?比F22輕5噸新技術甩美一條街2017.10.21新浪軍事
近日《兵工科技》分析了殲-20的空機重量比F-22輕5噸的原因,歸納為三點:第一、液態金屬電磁約束技術;第二、金屬超塑成形技術;第三、金屬3D打印技術。F-22是上世界90年代設計製造,這些技術當時沒有或是處在初步研製階段。應用了這些新的材料和加工技術是殲-20空重遠低於F-22的核心原因。
就比如說,3D打印激光增材技術,中國甩了美國一條街,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解決鈦合金和鋼等材料的超大超複雜精密構件的3D打印技術的國家,美國曾經研發失敗,研發該技術的企業最終破產。該技術有多牛?數據比較就知道了。採用傳統鍛造生產飛機部件重量如果有1600千克,3D打印技術生產的部件,性能同樣的情況下只有140千克不到,減重達到11倍多的效果。
相較F-22而言,擁有後發優勢的殲-20利用材料和加工技藝的提升,可以從多方位進行減重,3D打印技術的應用和新材料的使用,節省零件連接件的重量,這可能讓殲-20減重2噸以上。目前公開資料顯示殲-20沒有航炮,這樣可以減重幾百公斤。DSI進氣道優化設計,也可減重幾百公斤。目前還沒有矢量噴口裝置,或可減重幾百公斤,沒有降落板減重幾百公斤,全動垂尾減重幾百公斤,設計超薄的機翼減重幾百公斤,航電設備集成化程度提高減重幾百公斤…。。這樣算下來,比F-22輕了近5噸也算正常現象。
這就是後發優勢的體現,除了發動機的環節,殲-20不遜色與F-22甚至個別領域實現了超越—---是個客觀評價,因為殲-20的空重低以及先進的氣動佈局和鴨翼設計,在發動機還不夠完美的情況下,殲-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可以得到保證,這點在朱日和閱兵時得到了殲-20飛行員的證實。(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這麼說以後換新發動機後更厲害咯
解決大推力航發後,殲20將是六代機裝備以前全世界最好的戰鬥機!
吹這牛比那牛比怎麼拿台灣都沒辦法
拿你媽也沒辦法
不是吹,美國研製F22的時候,3D打印技術還沒有興起,這不是噴子噴得掉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1/doc-ifymzqpq3029245.shtml
圖博館
在研製殲-20的時候,我國的總體規劃是非常有遠見的。
在殲-20方案競爭階段,相關機構提出的方案類似俄羅斯的“金雕”——強調超機動,把隱身性能和超音速機動性放在了次要地位。
米格1.44和蘇-47兩種方案都顯然不具備四代機最關鍵的“高度隱身”特性,決定了其一開始就難成正果
而殲-20方案抓住了四代機的本質特徵,強調隱身性,運用全新小展弦比升力體鴨翼佈局,採用大量新材料新結構,能攜帶大量武器燃料。並且,較大的尺寸和空重,給殲-20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充足空間。
宋文驄院士《一種小展弦比升力體鴨翼佈局》中已經描繪了殲-20氣動佈局方案的基本要點
同時,殲-20迴避了一些過大的技術風險。例如,初期設計中採用的類似F-22的矩形截面尾噴口,後來改成了圓形,以適應發動機實際情況;並且,將主要精力放在先進飛控系統和武器航電方面,為未來發動機換裝留下空間。
可以說,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在選取總體設計方案時所表現出來的造詣,已經超出了許多國際同行的水平。反過來說,殲-20的總體決策水平,也確實大大高於毛糙的俄羅斯PAK-FA項目,或在官僚扯皮中反複調整的JSF項目。
這也是中國特有的體制優勢帶來的成果。
中國人,應該為我國能夠設計製造出這樣一款戰鬥機而倍感自豪!
回應
人家原創,什麼都是新發明,新發現,你TM就算沒抄襲山寨至少有借鑒,標準都是人家定的,還大言不慚,不要臉也要有限度。
呵呵!印度怎麼不山寨出來!俄羅斯怎麼不山寨出來!日本怎麼不山寨出來!韓國怎麼不山寨出來!什麼叫山寨?這個玩意,樣品都沒給我看,沒給我拆,我怎麼山寨?做狗也要有狗樣,不要見中國好就咬!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9-30/doc-ifymkwwk7221913.shtml
圖博館
俄則是從蘇聯時代的不規則圖形變成“星形”,有些能力甚至變成了“0”,因為擁有這一能力的地區已經獨立出去。
今天的俄工業基礎已經有很多缺門,結果蘇-57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中國以前或許是一個類似“星形”的圖形,有些方面特別長,有些則特別短。但是,到了殲-20開發的年代,我們和美國的形狀已經有些相似,我們正在逐漸變成“正多邊形”。
這就是殲-20能夠誕生在中國且發展速度如此快速的基礎。
4.我國的總體規劃非常有遠見
“技術風險區間”主要指發展規劃。在某種程度上,“技術風險區間”的選擇,更接近於一門藝術。
俄T-50的總體方案過於強調降低技術難度,強行用三代機水平的總體佈局設計來滿足四代機的要求。結果,“陰溝裡翻船”,在機腹低壓區佈置的彈艙門意外成為了研製過程中的最大麻煩,至今,這個問題似乎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戰鬥機遲遲不能服役。
即使彈艙問題得到解決,該機的雷達隱身性能也無法達到第四代戰鬥機的應有標準,只相當於第三代戰鬥機的重大改進型。其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為0.4平方米,僅略小於美國F-18 block 3攜帶武器繭包後的1平方米而已,兩者的隱身性能並沒有本質性區別。這就導致了該機在俄軍內部的計算機模擬對抗中,面對F-22和殲-20的時候,完全表現不出四代機的應有水平。
美國F-35則是性能選得過高,技術方案卻過於保守,可以說是“螺獅殼裡做道場”。美國想在相對傳統的總體佈局前提下,強行實現巨大的航程和載彈量,結果也遇到了大量問題:因為其散熱主要靠燃油,飛機內必須保留相當數量的燃油,而過於局促的外形設計導致超音速飛行時彈艙溫度可能超過400度,進而引爆彈藥……
這些問題在設計之初難以預料,要解決這些技術問題,無疑需要額外的時間和金錢,最終導致整體項目嚴重拖延和超支。
圖博館
蘇聯在F-22出現後,也進行四代的探索。然而,根據其對未來空戰的理解,造出來的米格1.44概念驗證機卻更像是歐洲“兩風”的三代半機,沒法F-22相提並論!
之後,俄羅斯又用了十多年時間,才初步想明白自己的四代機究竟該怎麼發展。
因此,T-50的試飛時間不過比殲-20早了1年。
2.“跟踪發展”為殲-20研發提速
相比之下,中國殲-20戰鬥機的發展,從立項開始,目標就很明確,甚至主要指標都已經大致確定。
這得益於中國的發展路徑優勢。
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曾說過,殲-20之後,中國戰鬥機已經難以以追趕的方式繼續發展,必須自己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美國研製F-22時花費四五年時間研究未來空戰形態,才得出的“4S”需求,而殲-20從一開始就已經明確。
因此,殲-20的方案選型階段比F-22和F-35要短得多,節約了大量時間。
如果說“跟隨式”發展戰略是殲-20研製速度快的前提,那麼,與殲-20首飛時間接近的T-50,其研發速度為何大大慢於殲-20呢?
這就涉及到另外兩個問題,其一是中國總體工業技術水平的厚積薄發,另一個是殲-20選取了最合適的“技術風險”區間。
3.中國工業厚積薄發的成果
自上世紀80年代廣泛引進國外技術、開展“863工程”以來,我國軍事工業在技術上就已經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0年以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大幅促進了中外技術交流。
如今,中國製造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技術裝備最先進、規模最大、人才儲備最多、實踐經驗最豐富、體系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作為“工業王冠上的寶石”,殲-20的快速成功其實是水到渠成的。
最近,美國國會開始調查美國軍工系統的“供應鏈缺陷”——這是在美國製造業衰退的環境下,對自身薄弱環節的一次“摸底”。這在F-35等重大美軍軍事科研項目中也有所體現,如F-35的軟件編寫,調整的進度難以滿足需求,這與項目中動用“碼農”數量的不足有直接關係。
一些身在軟件行業的朋友經常說:中國大部分“碼農”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運用水平不如美國同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軟件業其實也需要大量水平一般、但能從事重複性工作的人員,這恰恰是中國的長處。
如果把一個國家工業技術表現為一個多邊形,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幾乎就是一個完整的“正多邊形”。但是,現在,美國工業的黃金時代已過,已經和其他國家一樣,變成了一個不規則圖形。
圖博館
美耗時15年才裝備4代機中國為何僅用6年就列裝殲20
2017.9.28,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首次公開證實,殲-20已經列裝戰鬥部隊。從2011年首飛到2017年裝備試訓部隊,殲-20僅僅用了6年。而與殲-20同等級的美國F-22和F-35、俄羅斯蘇-57卻花了十幾年。
F-35的原型機X-35首飛在2000年,最早交付作戰部隊的F-35B則是在2015年交付海軍陸戰隊,耗時15年。如果從2006年F-35A工程原型機首飛算起,到2016年該機交付空軍,耗時也達10年。
俄羅斯蘇-57的原型機T-50在2010年首飛,目前尚未交付部隊。如果S-37(蘇-47金雕)1997年首飛算起,那麼俄羅斯五代機(按照中國空軍標準屬於第四代)研製時間已達20年之久。
殲-20研發為什麼能夠如此進展神速?
1.美蘇戰鬥機研發為啥那麼慢?
實際上,從1981年到1991年的這10年間,大部分精力還是放在了解決空軍“究竟需要一種什麼飛機”的問題上。
此後,F-22進入工程發展階段。
1997年,F-22戰鬥機的首架工程原型機終於首飛。此時,該機已經經過大幅度調整,除了外形上,最顯著的變化是空重,從15噸增長到了19噸。其變化幅度不亞於蘇聯T-10-1原型機到蘇-27正式原型機的幅度。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
冷戰結束,F-22的發展又遇到了新問題:造價過高,性能“過剩”。因此,該機受到了廣泛的質疑。
換句話說,在這段時間內,F-22一直在等待國會批复最終生產數量。
一直到2007年,事情才有了結果:得到了183架飛機的合同,在2011年結束生產。
F-35的情況與F-22類似,最初在1992年通過JSF(聯合打擊戰鬥機)項目啟動,到2000年,X-35和X-32先後開始試飛。不久後,美軍選中了X-35方案。
從一開始,JSF項目就充滿了爭議和反复無常。參與項目的美國三大軍種和陸續加入的諸多國外合作夥伴之間要求不同,給該機的研發造成了諸多阻力。加之,難度較高的F-35B和F-35C拖延了整個項目的進度。
直到2006年,F-35空軍型F-35A才首飛。作為一種單發四代機,F-35比F-22遇到的麻煩更多,其各子系統性能都被嚴重“壓榨”,導致可靠性下降。
直到2016年,F-35才形成初始戰鬥力。而海軍的F-35C至今也沒能形成戰鬥力。
圖博館
西方唱衰俄最新蘇57隱身戰機印度卻眼饞心急
在高端武器裝備方面,印度向來把中國當做比拼對手,當中國順利研製殲-20隱身五代機時,印度的眼饞與焦急情緒急劇上升,無奈LCA戰機數十年的坎坷研發經歷,讓印度國防工業部門實在沒有信心研製五代機,只能寄希望於俄羅斯。據早前媒體報導,俄印商定了基於T-50項目(T-50近期改名為蘇-57)聯合研發第五代FGFA的合同草案,各投入40億美元。而127架第總造價估計為250億美元。在該項目的談判中,印度一直堅持自己必須得到所有必需的代碼,並能獲取關鍵技術,以便本國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對飛機進行升級。
《商業內幕》2017-08-16報導稱,雖然俄媒稱蘇-57是“空中幽靈”,但一名參與研髮美國隱形戰機的資深科學家稱之為“聲名狼藉的飛機”,設計上有許多明顯的缺陷。報導稱,蘇-57預定搭載的兩種最可怕武器——Kh-35UEm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以及具有核能力的“布拉莫斯-A”超音速巡航導彈,都不能適應戰機的內部武器艙,必須懸掛在機翼上,這絕對會破壞隱形效果。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6日報導稱,俄對採購蘇-57似乎不那麼熱心,因為除了隱形性能之外,最新蘇-35提供了與蘇-57相同的功能。因此,俄羅斯不願意花錢在一個在他們看來提高極為有限的系統上。
《商業內幕》認為,莫斯科計劃在2019年之前只採購12架蘇-57,總採購量可能不會超過60架。莫斯科的極低購買數量表明,還在發展的蘇-57“已經失敗”。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則認為,無論如何,當前蘇-57的很多性能並不符合第五代戰機的標準,表明俄羅斯航空工業的創新能力下降明顯,如今全球仍只有美國與中國才具備研製五代機的能力。
中國專家認為,就外形設計和氣動佈局而言,蘇-57在隱形性能方面確實要比美國的F-22、F-35以及中國的殲-20等典型五代機要差,但是西方多少有些唱衰的味道。實際上,五代機本身十分複雜,就連經驗豐富的美國,研發F-35時也是問題不斷。從這個角度看,蘇-57面臨的困境也並不是那麼不可思議。
回應
1架阿帕奇就1億美元了,1架五代機才2億美元?賣給印度估計起碼3億美元吧
圖博館
中國殲20戰機為何沒有雙座型這一細節暴露秘密2017.7.21新浪軍事
戰鬥機設計雙座無非有兩種需求,一是戰鬥教練型,二是戰鬥轟炸型。戰鬥機的雙座本質是一機兩用。因為重型戰機負有對空、地雙重戰鬥任務,即對空中目標和對地面目標攻擊。雙坐戰機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對地的攻擊上,因為前坐為駕駛員,後坐為雷達和對地攻擊武器控制員,這樣就可以提高武器的效能,提高戰機的生存能力。
殲11系列也發展了好幾個雙座型,以往的各國三代機,普遍在開發階段就有了雙座機型。但是到五代機都不約而同的沒有雙座改型。
原因有好幾個:
一、目前四代機的信息感知系統足夠強大,這樣就不需要後面坐飛行員進行瞭望、領航和操作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取消雙座還可以騰出一個很可觀的空間,這對於戰機來說十分寶貴。
二、五代機造價十分昂貴,拿這麼昂貴的飛機來培訓新手,非常不划算,還不如在成熟的飛行員中挑選精英,以現在的飛行模擬器和高教機的高效指導,基本完成訓練任務就可以直接上機飛了。
三、五代機要考慮隱形,雙座會大大提高隱身飛機被雷達和光學探測的可能性。
改裝雙座型,勢必會造成機身結構的改變,這對於一架昂貴且複雜的頂尖戰機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殲20是高度集成的戰場信息系統,有了先進信息化技術,其綜合航電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幅度減少以飛行員分散精力的工作任務。也就是說,由於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前需要兩個人的工作,現在一個人能把活都乾了。(作者署名:鷹眼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21/doc-ifyihrmf3123944.shtml
圖博館
其次,鴨式佈局的戰鬥機,在設計時必然將遇到相當多的局限,為了保證飛行控制安全而不得不放棄理論上性能最好的氣動設計。這一點在三代機上表現的很明顯,比如三代鴨式佈局戰機沒有一種能將鴨翼和機翼水平安置,將整個機身做成真正完整的升力體佈局設計,主要的問題就是降低飛行控制的難度和風險。直到殲20才解決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在相當長時間內,鴨式佈局都是一種設計風險和難度高得多的選擇。但是戰鬥機最終的整體飛行性能受到的影響是非常多方面的,選用鴨式佈局卻無法將其理論優勢盡數發揮的話,那麼還不如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佈局路線,將其設計盡可能優化到最好水平,獲得的性能反而會更好。
圖:三翼面佈局的玩意,改改技術驗證機就行了,拿來做原生戰鬥機方案簡直愚不可及
鴨翼最好的位置在哪裡,根據不同的思路不一定有定論——比如陣風和殲20,設計思想權衡就不一樣;但是鴨翼最蠢的位置在哪裡,卻是非常明顯的——比如21世紀以後還拿來參與五代機競爭的三翼面佈局戰鬥機身上。(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發動機不好只能在氣動方面上做功課,F22,F35從不打算用複雜的鴨翼控制結構!
世界上發動機技術最好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人!確切的說歐洲人不管是陣風還是颱風都不約而同的採用了鴨式佈局!說明了什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0/doc-ifyihrmf3013941.shtml
圖博館
軍曾嘲笑鴨翼佈局但殲20解決一難題後令其無語2017.7.20新浪軍事
F16總設計師的“鴨翼最好的位置,就是長在對手戰鬥機上”的論斷,是在早年控制技術尚不成熟(F16早期只有模擬電傳飛控可用)時做出的;具備極大的時代背景特色和局限性,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就隨著陣風戰鬥機的成熟而成了笑話。
在瑞典在JA37上首先突破脫體漩渦流型,率領包括F22、殲20在內的現在所有先進戰鬥機,學會在機翼前方製造強烈漩渦氣流,大幅度提升飛機升力性能以後;鴨式佈局成為了戰鬥機研發的熱點,並且真正興起到與常規佈局平起平坐的地位。
鴨式佈局的核心優點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優勢來自於進入超聲速飛行狀態以後,激波的產生會使得飛機的氣動力中心急劇後移。換句話說,同樣是控制飛機抬頭和低頭,平尾的控制效率就低了——因為力臂短了;而鴨翼的效率就會提高——因為力臂長了。
特別是由於噴氣戰鬥機的發動機在後面,重心本來就靠後;鴨翼只需要更小的面積,而且不需要利用尾撐結構進行延長,就能獲得相同的操縱能力——這意味著更輕的重量和更小的阻路。
第二個優勢在於鴨翼本身繼續作為類似水平尾翼、起到俯仰控制面作用的同時,同時充當了撕裂迎面氣流、捲起漩渦的渦流發生器。而在三機上,需要額外的邊條翼來起到類似的作用;這意味著更大的阻力與重量,而且由於邊條翼的寬度和麵積、特別是與機翼的空間關係等因素,其產生渦流的強度和增升效果不及鴨翼。
但是,鴨式佈局的第二個優勢,帶來了災難性的控制難度和風險。利用漩渦來增加升力,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做法——隨著渦流發生器和迎面氣流的夾角增大或者減小,渦流的增強和衰弱是非常敏感而急劇的。
但是在全動鴨翼的鴨式佈局戰鬥機上,鴨翼本身讓飛機抬頭低頭的過程就是要上下偏轉的;這意味著同樣的偏轉指令,鴨式佈局戰鬥機的渦流變化和飛機姿態的響應,劇烈程度遠遠超出常規佈局戰鬥機。
這意味著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將全動鴨翼的鴨式佈局戰鬥機實用化,需要一套非常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能夠運行非常複雜的控制律軟件,極為靈敏和準確的控制戰鬥機。這個問題,直到數字化的電傳飛控系統實用化以後才得到解決。
圖:陣風已是整體設計水平最好的三代機,但距離完整髮揮鴨式佈局理論性能極限仍然很遙遠
圖:殲20代表了現階段鴨式佈局的最高發展水平
圖博館
法德合研五代機對印利好?印度似乎這下又有希望了
2017.7.13,法德公佈了聯合開發新一代歐洲戰鬥機的計劃,以取代現有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和德國的颱風戰鬥機。法德目標是在2018年中之前製定路線圖,共同主導發展下一代新型戰機。
面對這一消息,在五代機項目上一直停滯不前的印度,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契機。在印度媒體一篇《法國和德國聯合研製新的第五代戰機,這是印度的機會嗎?》的文章中表示,如果印度能夠成為該項目的第三方合作夥伴的話,那麼它將為該項目帶來所需的研發投資資金,並且還會提供數量龐大的戰鬥機訂單。
印度會盡可能為法德五代機項目提供自己的技術,同時,作為回報,印度會要求法、德兩國轉讓必要的五代機技術,並獲得生產許可證,在印度國內生產該機,以尋求在未來的出口市場中分一杯羹。
印度與俄羅斯提出的FGFA五代機的進展目前遲遲難以推進,儘管在7年前雙方就完成了設計協議,俄T-50項目在2007年就提出,當時由於俄方財政能力有限,印度加入了該研發項目,並投入40億美元,並在備忘錄中宣布決定購買127架T-50。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在五代機研製共享協議、價格(出資比例)和技術轉讓方面難以達成一致,儘管經過多輪談判,仍沒有任何突破,目前就處於擱置狀態。
文章稱,新的五代機將會是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專為空中優勢和攻擊任務而設計,在這一點上與它要取代的前任相似。
印度並不甘心僅僅居於南亞大國,一直想提振國內的航空工業,多年以來,印度的戰機發展項目一直非常混亂,印度不斷的與各國接洽商議合作方案,但是成效大多不怎麼樣,卻又一直推出新的計劃,只是這些計劃後來都沒了“後來”。(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
回應
又是個難產兒!反觀歐洲以往的合作研製項目光是在項目論證階段相互扯皮就的好幾年,加上資金撥付多方摯肘。沒有個10八年想都別想。如果阿三想爐夥法德肯定歡迎,但是投錢可以想參加聯合研製那就另當別論了!頂多給阿三一些外圍子系統想參與核心技術沒門。從著一點上法德比毛子和無賴!
歐州最多十幾年後搞出個準五代機,其它國家如日本、土耳其、韓國都是瞎折騰,啥也搞不出
等德法搞出來,現有的五代機都是升級辦了
三哥就是被宰的命,只有掏錢的份
三哥有錢任性
說的好像我們從來沒買過一樣
中國也買過先進飛機,很快研究,仿造,提高,國產化!
圖博館
在XF-5研製基礎上,日本開始研製XF-9,從首先研製發動機核心機來看,它也採用了西方標準發動機研製程序,即先研製發動機核心機,它主要包括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三個部分,它是發動機最核心、難度也是最大的部分,一般認為如果核心機研製成功,整個發動機研製工作可以說完成了一大半,核心機配備小涵道比風扇和加力燃燒室就成為戰鬥機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也就是再發動機整機驗證機,驗證機完成之後,測試順利,再根據戰鬥機配套要求進入發動機原型機研製階段,一切順利之後,即可設計定型、進入批量生產。從這個程序來看,XF-9距離裝備部隊還有很長路要走,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完成F-119核心機研製,90年代完成發動機驗證機,設計定型裝備部隊已經是本世紀初的事情了,中國相關單位在上世紀90年代完成新一代渦扇發動機總體方案,本世紀初完成發動機核心機,發動機驗證機試製成功已經是2010以後的事情了,按照江和甫總師的話說“裝備部隊可能還要等到2020年左右”,從中美髮動機研製情況來看,即使我們假設XF-9核心機研製順利,發動機驗證機出來也要等到2020年之後,設計定型、裝備部隊則要等到2030年左右了。
不過從料敵從寬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認為日本能夠在2030年左右研製出F-9,並且能夠配套F-3,這樣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會在2030年左右F-3與F-35J的高低搭配,屆時我們在東海方向不但要面對F-22戰鬥機,還要注意F-3戰鬥機帶來的挑戰,需要我們加倍警惕,做出必要的應對。(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日本材料不會受西方限制,還是要適當警惕。
材料厲害不會整合都是屁,有牛逼的電子元器件,但搞出來的是一個垃圾的雷達。
神五的臉打的還不夠嗎?踏實點吧
神五失敗又如何,美國還炸了幾架呢
美俄火箭發射爆炸失敗,中國衛星沒有進入軌道失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3/doc-ifyhrxsk1634787.shtml
圖博館
日本完成新型發動機核心機 進度僅相當中國17年前
2017.6.28,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IHI)研製日本新一代渦扇發動機核心機正式交付日本防衛省,不久之後將進行測試,如果測試工作順利,將會在這個核心機的基礎上發展XF-9渦扇發動機,配備日本下一代國產戰鬥機。
從日本公開的數據來看,XF-9技術指標大約相當於美國的F119和中國WS-15,從進度上來講,它大約相當於美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2000年的水平。
對於日本來說,研製下一代戰鬥機最大障礙就是沒有配套發動機,美國已經明確拒絕出售F-22給日本,自然也不會同意出售F-119給日本研製下一代戰鬥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決定自行研製下一代渦扇發動機,日本稱之為“次世代渦扇發動機”,從日方公佈的資料來看,日本XF-9渦扇加力推力達到15噸,軍用推力11噸,這些數據基本上就是F-119的指標,甚至尺寸都一樣,日本XF-9長4.8米,直徑1米,F-119是4.826米,直徑是1.14米,不過它的渦輪前溫度達到1800度,比F-119早期型號的1700度要高一些,因此可以大致推測日本XF-9該就是一台日本版的F-119,從而可以進一步推測日本下一代戰鬥機應該也是一架日本版的F-22。
我們知道F-119作為第一種四代渦扇發動機,它最大特點就是採有更小的重量得到更大推力,從而提高飛機推力,降低結構重量,讓四代作戰飛機飛行、機動等性能比三代機有明顯提高,因此筆者推測日本XF-9結構應該也和F-119相同或者相近,即發動機由3級風扇、6級高壓壓氣機、環形燃燒室、高壓渦輪、低壓渦輪、加力燃燒室等部件構成,這個設計已經在實用之中顯現優異性能,根據相關資料,中國WS-15也採用這樣總體設計和結構。
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經濟技術實力較高,工業基礎雄厚,研製航空發動機條件較好,但是日本航空發動機工業缺點在於積累較少,總體設計經驗缺乏,由於國內市場狹窄,裝備規模較小,也難以支持航空發動機工業持續發展,因此研製F-119這樣高性能發動機對於日本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挑戰,所以上世紀90年代之後,日本有針對性開展了一系列渦扇發動機研製計劃,積累發動機設計方面的經驗,例如心神隱身驗證機則使用了日本自行研製的XF5,就採用了3級風扇、6級高壓壓氣機這樣結構,不過它的渦輪前溫度只有1600度,加力推力大約5噸,這些指標與F-119相距甚遠,算是XF-9縮小驗證機。
XF-9目前只完成了發動機核心機研製
圖博館
從中國航空工業現有的技術水平和公開資料來看,現階段的FC-31“鶻鷹”目前並不可能具備超巡能力,但作為中航工業的副總,李玉海所稱的“超巡能力”肯定不是“無的放矢”,應該是指FC-31在裝備新型中等推力發動機後,可以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就是說,中航工業高層對FC-31“鶻鷹”的超巡能力是有信心的,而這個信心顯然離不開動力系統的支持。
部分網友在批評“鶻鷹”沒有合適發動機時,常常有意無意忽略殲-20目前也缺乏一款“目標發動機
眾所周知,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渦扇發動機就受到世界航空強國的極大重視,借助於渦扇發動機技術的發展,英國、美國、前蘇聯等國都研製出了高推重比、高性能的第四代戰鬥機,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世界航空強國就又開始為第五代戰鬥機研製新一代發動機。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已經非常大,必須迅速迎頭趕上,相信隨著中國新一代軍用飛機的快速發展,航空發動機技術也會得到對應的進步。(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J31空重比米格29輕,只有9.5噸(米格29是11.3噸),與法國陣風(空重9.7噸)接近。而發動機推力方面,J31第二次試飛時就開始使用ws13E ,ws13E最大推力9噸(88.3千牛),而米格29的RD33和陣風的M88發動機最大推力分別是82千牛和78千牛。問題來了,空重9.7噸推力78千牛的陣風能實現1.4倍音速巡航,目前空重9.5噸推力88.3千牛的J31不能超巡?別跟我扯理想扯體質,用數據和物理原理來反駁我。
你就吹牛B吧!
叫沈飛抓兩個噴子裝上,什麼F414,完全不夠看,只能跟在後面吃口水的份
應該把你這樣的吹子抓去,推重比100都不是夢想
你這個白人的狗奴,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3/doc-ifyhrxsk1578866.shtml
圖博館
中國渦扇19發動機曝光推力近10噸或裝備FC31戰機2017.7.3新浪軍事
“本項目產生……順利完成QC185、QC400、GT25000G軍用艦載燃機軸型葉片研製,WS18,WS19渦扇發動機軸型葉片研製,624所AT項目無人機等型號攻堅任務等”。近日,中國航空工業部門關於“軸型葉片通用組合測具” 的一則成果簡介首次公佈了一個叫“渦扇-19”(WS-19)的發動機型號。有軍事觀察員在互聯網透露稱,“渦扇-19”就是傳聞已久的新中推,與“太行”、“峨眉”等採用名山命名類似,“渦扇-19”的名稱是“黃山”,該觀察員還稱,渦扇-19瞄準的目標是F414渦扇發動機,在最大推力上要大於歐洲的EJ200發動機。
WS-19型號名稱的公開,證實了“新中推”項目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渦扇-19這個型號被證實之前,關於中國新型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比較詳細的報導只有“S3-2型技術驗證機”項目,S3-2型技術驗證機是一台雙轉子、加力式帶矢量噴管的渦扇發動機,最大狀態推力9800kgf級,推重比9一級,目標是驗證機技術達標後爭取獲得國家立項,成為國內發動機型譜中的重要一員,批產後滿足國內軍用航空發動機市場對帶矢量噴管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的需求。
從S3-2型技術驗證機的性能參數以及互聯網上對渦扇-19“黃山”的性能描述來看,兩者非常接近,有可能是S3-2型技術驗證機的先期技術開發已經達到目標,在獲得了發動機型號研製立項批復後,進入了原型機研製階段。
而在數年前國內的一些航空展上,曾不止一次出現過一個未標明型號的中等推力發動機,其最大加力推力為9500kgf,在外形上這款發動機不僅有類似於俄羅斯RD93的結構,也有和歐美F404、EJ200發動機的相似之處。但這款發動機除了在航展出現,並無後續相關消息證明其用了正式型號和名稱。
從前文的分析和梳理來看,互聯網流傳已久的“新中推”極有可能就是渦扇-19 “黃山”,如果WS-19能夠順利服役,將給中國國內的輕型、中型戰鬥機,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無人作戰飛機等機型帶來強勁可靠的動力系統。
在2017年6月舉行的巴黎航展上,中國新型多用途隱身戰鬥機FC-31“鶻鷹”(媒體稱為“殲-31”)的模型首次亮相,而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該消息時,曾援引中航工業副總李玉海的介紹稱:FC-31具備高隱身、高敏捷性、超音速巡航能力,雖然是預研產品,但技術成熟度已經相當高。不論是單機成本,還是全壽命成本,都是這個量級其他戰機比不了的,就是說,性能不差,性價比高!
圖博館
中國造殲20逼美重啟F22? 美軍闢謠:太貴了造不起
2017-06-22
日前,中國某地多次出現殲-20“五機同框”的精彩照片,五架殲-20以檢閱隊形進行演練,意味著這款戰機已經接近形成“初步戰鬥力”,從側面也說明中國目前量產的殲-20的數量之多,已經能夠在保證空軍試飛任務的同時,抽調出若干量產機型進行空中表演訓練。
對於中國快速生產殲-20的消息,美國空軍保持了極大關注,認為此前低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速度,目前大批量產的F-35無法有效應對殲-20這種重型隱形戰機,因此有必要重啟F-22生產線,生產新版F-22維持空中優勢。
然而對於要“復活F-22”的傳言,美國空軍部長海澤-威爾遜(Heather Wilson)2017.6.21表示目前美軍沒有重啟F-22生產線的計劃,因為該項目的成本將“非常昂貴”。 F-22於1997年首飛成功,到2011年一共製造了195架,包括187架量產型和8架原型機。
美空軍當時認為,187架F-22加上更多的F-35足夠應對現實威脅,加之F-22單價昂貴,因此決定停止生產並封存生產線,雖然美軍當時表示必要時可隨時重啟生產設備,但現在來看這需要花費巨大,即便是美軍這樣財大氣粗也是“地主家沒了余糧”。
美國空軍部長表示,雖然大部分生產設備都完好的封存在加利福尼亞的沙漠倉庫中,但想要將其完全恢復產能並非易事,涉及大量機械加工和工裝生產線的重新裝配和調試,光是重啟生產線就需要花費大約70-100億美元,而且成本也飆升至2億美元一架F-22。
海澤-威爾遜指出,與其斥巨資重啟一款老飛機的生產線,還不如將資源投入到全新戰機的研發上,美軍目前正在評估所謂的“2030”計劃,希望在六代機技術成熟以來,通過新技術的應用,研製所謂的“五代半戰鬥機”,同時研發新型無人機進行輔助作戰,從而保持美國空軍的作戰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3/doc-ifyhmtcf2783001.shtml
圖博館
官媒曝中國神秘微波暗室殲20與FC31隱身都離不開它2017.6.21新浪軍事
近日,在官方媒體報導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無人作戰飛機項目攻關團隊的視頻中,曝光了FC-31鶻鷹(俗稱殲-31)隱身戰鬥機的縮比模型在一個牆壁上類似“釘板”的神秘房間進行測試的畫面。而這個神秘房間就是“微波暗室”。這種實驗室將在殲-20、FC-31等隱身戰機研發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能大大提高中國四代機的隱身設計能力。
所謂“微波暗室”,也稱吸波室或電波暗室。由於微波也有光的某些特性,所以藉助光學暗室的含義,故取名為微波暗室。微波暗室按用途可分為天線圖測試室、雷達截面測試室、電磁兼容(EMC)測試室、電子戰(對抗)測試室。這其中,雷達截面測試室,主要用於測試艦船、飛機、導彈(火箭)、車輛等反射截面積。
微波實驗室內壁上類似“釘板”上的“釘子”,實際上是由吸波材料做成的棱錐,可以防止測試信號反彈向待測物,還能將被測物與外界無線電信號相隔離。在這種房間內測試時,當電磁波入射到牆面、天棚、地面時,絕大部分電磁波被吸收,而透射、反射極少,可以製造出一個純淨的電磁環境。如果有了大型微波暗室,各種目標就可以放進這個暗室吊在空中,進行包括電磁評估、雷達反射截面積等各種測試。其中最重要的一種試驗是用不同波段的雷達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測量它們的雷達回波,精準地測量出雷達反射截面積,測試隱身飛機的隱身性,驗證設計的準確性。
(圖)圖為小型微波暗室一角
由於技術難度大、建造週期長、花費成本高等因素,世界上擁有大型微波暗室,尤其是可容納全尺寸樣機的微波暗室國家屈指可數。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微波暗室包括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電子實驗室以及洛馬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沃爾斯堡的微波暗室。
洛馬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沃爾斯堡的微波暗室,早在1987年就開始運轉,該實驗室主要用於航電設備無線電整合。諸如兩種型號的F-111、多種型號的F-16等等飛行器系統都曾在那裡進行電磁評估。最近在那裡測試的是F-35A。
2016年7月,美國空軍B-1B轟炸機在位於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電子實驗室進行測試,該項測試是為了評估飛機的電子作戰系統。(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1/doc-ifyhfnqa4524838.shtml
圖博館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圖博館
在導彈打擊事件兩個月後,“砲彈”所屬中隊開始恢復在伊拉克上空執行部分任務。他們的飛機表現“毫無瑕疵”,即使是在那些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任務中也是一樣,例如近距離空中支援,“砲彈”說,到5月28日,“猛禽”已經執行了1150個架次的任務,其中497次是近距離對地支援,自2014年以來,已經發射了1572件武器。
在近距離對地支援任務重,F-22的表現一樣超過所有其他飛機,不管是F-15E、B-52還是A-10。F-22使用精確制導小型炸彈,例如GBU-32,作戰效果明顯超過了它。
儘管F-22能夠很好的執行近距離對地支援任務,但它畢竟和A-10這樣專門執行這個任務的飛機不一樣——對於戰區指揮官來說,F-22只是多了一件能夠用來完成任務的工具。
總體來說,F-22的首要任務依然是空中優勢。
一邊是敘利亞被F-22羞辱,一邊T-50卻無法入役,即使勉強去了敘利亞,結果可能依然因為隱身性能差被羞辱——真是大寫的尷尬
“我們的地面部隊自從1953年4月15日以後沒有遭到過空中攻擊,這是因為美國空軍能夠統治天空(觀察者網注:原文如此,越戰期間越南空軍的'查舖查理'大概是被'選擇性遺忘'了)。”他說,“而在現在的敘利亞,F-22就意味著制空權。”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這篇充斥著洋洋得意味道的文章中,至少透露出一點,就是F-22作為一種高度隱身的戰鬥機,在敘上空給俄空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原本為對抗F-22而開發的T-50“難產”至今,無法按計劃發揮作用,而幾年前到處吹噓的各種“反隱身”技術“腦洞”在敘上空也被證實全是虛妄。一邊是俄羅斯媒體自吹蘇-35的雷達探測距離400公里,能遠距離發現F-22,另一邊則是F-22用公用頻道嘲笑蘇-35是“睜眼瞎”。還偶爾通過開關彈艙或者其他手段,在俄雷達上“閃現”一下,簡直是“花樣戲耍”。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種與F-22具備同等隱身性能,能與之堂堂正正對抗的飛機才能壓制對手的氣焰——然而現在俄沒有這樣一種飛機,只能任由美國人羞辱。
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說,幸好。6月14日,山西北部上空,殲-20以五機編隊密集飛行,可能為今年晚些時候某重大禮儀活動進行彩排。
回應
所以說明J20的重要性。。T50這3.75代戰機就算了。會被F22虐死的。
中國有反隱形雷達,正好到敘利亞去打靶啊!
正規渠道不好,針對性太過明顯,外國不法商販走私也許會被我們疏漏掉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6_17_413758.shtml
圖博館
“如果你可以知道你需要說服的飛機在哪兒,而他根本看不到你,那麼就很容易讓它們知道製空權在誰手裡,”,“砲彈”中校說:“如果他們根本找不到你,他們就會很不舒服,所以他們就會有壓力按照你說的做。”
冷戰期間,在拌飛的時候到對手頭上桶滾,這個動作在美軍中有個專有名詞“Flippin The Bird”,被認為是羞辱對手的做法
當然,現在大家都知道,“最大美粉”的飛行員經常學習這種冷戰先進經驗
隨著美俄緊張局勢升高,F-22執行此類任務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戰斧”攻擊後,莫斯科方面強烈指責美國,並終止了與美國在“降低衝突區”問題上的合作。
但美國仍能和“非聯盟”的飛機進行直接通訊,通過國際公認的非加密緊急通信頻道,“砲彈”中校說F-22有點像四分衛(觀察者網注:美式橄欖球中組織進攻的核心位置),它要通過高精度傳感器確定戰場上每個“演員”的位置,然後通過緊急頻道告訴俄國人他們該往哪飛,以及要他們“讓開路”。
“砲彈”說,F-22能夠飛進敵方控制區,進入敵人戰鬥機和防空系統的射程範圍之內,而對方仍無法探測它的具體位置。因此空中優勢就建立起來了——雖然允許對方自由飛行和地面行動,但卻能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如果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因為某種原因來了,我們就讓他們知道我們的位置——通常是威脅他們不要去乾一些我們不想讓他們幹的事。”他說。
在4月6日之後的幾個星期裡,“砲彈”和他的中隊在一段時間內全部執行敘利亞上空的任務。除了“與'非聯盟'飛機溝通”——或者說就是威懾他們——之外,F-22執行了掩護友軍部隊的任務,包括驅趕可能轟炸友軍部隊的“非聯盟”飛機,和為友軍部隊壓制地面防空火力,偶爾他們還執行對地打擊行動。
他表示,與“非聯盟”飛機的互動都很“專業”,並且補充說,他的中隊沒有遇到任何“值得他們抬抬眼皮”的事情。
根據美媒之前的推算,蘇-35的雷達就算能在400公里距離上發現1平方米雷達反射面積的目標,實際探測F-22的距離也只有36公里,如果是實戰,蘇-35早就被擊落了
事實上蘇-35雷達的所謂400公里視距,是一種特殊的工作模式下才能達到的性能,使用這一功能的時候,需要有預警機或其他手段提供的目標位置信息,然後蘇-35的火控雷達對這個而距離上的目標進行精確測定,用來引導超遠程空空導彈,換言之,它並不能提高蘇-35搜索F-22的能力
圖博館
美媒炫耀:F-22戰機在敘上空“說服”俄戰機利用隱身性羞辱對手
作為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F-22“猛禽”最近很忙,2017.5.5,中新網報導,美國空軍F-22戰鬥機在阿拉斯加攔截了俄羅斯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6月14日,美國《航空周刊》雜誌網站刊發文章《F-22如何在敘利亞上空“避免美俄衝突”》,文章中提到,利用F-22戰鬥機的隱身特性,美機能在不被對方發現情況下,實施威脅,從而達到“說服”俄機的效果。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在這個時刻美媒隔空喊話,反映出在沒有隱身第五代戰鬥機,又與美國緊張對峙的前提下,俄羅斯空軍的窘境。
文章稱, 一位美國空軍F-22戰鬥機中隊指揮官接受了該刊採訪,應他的要求,文章中只透露他的呼號:“砲彈”(Shell),這位美國空軍中校目前正指揮著一個中隊的F-22“猛禽”戰鬥機,執行一項關鍵性的任務:避免敘利亞上空的美俄衝突。
據報導,自2014年來,F-22就被部署到敘利亞執行作戰任務,它執行了打擊地面目標、為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以及掩護傳統戰鬥機不受地面防空火力威脅(觀察者網:在敘利亞能對美軍戰機產生這樣威脅的似乎只有敘利亞和俄羅斯“山毛櫸”和S-400導彈了,這表明F-22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扮演類似EF-18G“咆哮者”這類專業電子戰飛機的角色)的各種任務。
據報導,在4月6日美國用“戰斧”導彈攻擊敘利亞目標後,由於美俄空中對峙形勢緊張,F-22開始“扮演美俄溝通的重要節點”,“砲彈”中校說,具體的方式則是讓F-22戰鬥機用國際通用頻道向對方喊話,“這種隱身戰鬥機在說服'非聯盟'的飛機合作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報導說,F-22目前執行的任務包括充當空軍的指揮控制飛機和高空情報蒐集飛機,此外還能作為情報蒐集和監視平台,甚至指揮和控制地面部隊。但具備躲避雷達探測能力的F-22最獨特的任務,還是“說服'非聯盟'飛機合作”。
圖博館
中國未來3年有望研製兩款6代戰機或配電磁激光武器2017.6.14新浪軍事
雖然各國都提出了自己的第六代戰機研發計劃,但從進展來看,基本均處於概念研發階段,真正進入技術發展階段的國家甚至一個也沒有。不過,本來是保密製度最為嚴格的中國,卻異乎尋常地不斷透露出一些六代戰機研發的消息。
據中國航空專家推測,國產第六代戰機具備的特徵有:隱身性能大大高於五代機並且幾乎是全方位的,在亞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等不同飛行狀態下均可高效飛行,具有光、電、微波以及無源等齊全的傳感器融合及高靈敏的環境感知系統,既可有人駕駛也可以無人駕駛。
最重要的是,有可能使用各類定向能武器,如電磁炮、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裝備。如果以這樣的技術標準來看,F-22、F-35、T-50、殲-20、殲-31之類的五代機,在第六代機面前將毫無招架之功,幾乎不堪一擊。
依據專家們的描述,中國第六代戰機將是更加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新一代戰機。它既是一個作戰載體,也是一個信息載體,還是一個信息接點。它一方面能夠把自己發現的敵方目標信息實時地傳到系統網絡,為整個作戰系統實施有效打擊提供決策依據。
另一方面還可以在網絡裡獲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戰效能。這種戰機既可以在傳統意義上的空間擔負常規的空戰任務和實施對地作戰任務,又可以在敵人最不經意間,對選定的遠程目標實施快準狠的精確打擊,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戰鬥機。
從沈飛的新機研發速度來看,2020年應該是中國第六代戰機出現的時候。但以中國的習慣,也應該分別在沈飛和成飛各自發展一種第六代戰機,這樣,中國至少會有兩種第六代戰機(一個重型、一個中型)以及數不清的各種隱身無人機,如“暗劍”先進無人機等。(作者署名:環球大視野)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14/doc-ifyfzhac2093334.shtml
圖博館
在中國的殲-20首飛並不斷取得巨大進展時,日本很著急,但是自行研發的X-2“心神”充其量也就是一款技術驗證機,要想把其逐步改進升級為達到F-22和殲-20這樣的第5代戰機水平,並不是日本短期內能夠做到的。所以,日本不得不作出從美國採購的選擇,但是美國早已做出不向任何國家出售F-22的決定,因此日本只能退而求其次採購42架F-35,其中4架由美國生產38架在日本組裝。日本此舉是要獲得F-35的製造技術,然後將之應用到X-2“心神”中去,從而在一定時間之後真正掌握第5代戰機的技術秘密。
可是,就在日本即將看到這一曙光之際,從美國再次傳來F-35因缺氧故障停飛的壞消息,而且美軍方當天宣布,停飛令無限期延長,直至故障調查完成。究其原因,就是F-35使用了很多並不成熟的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時常發生嚴重故障,導致該機技術狀態很不穩定。
然而,對於F-35來說,這並不是唯一的壞消息,就在13日,還從歐洲傳來另一個不小的壞消息,那就是德國和西班牙甚至還有法國正在簽署協議,準備聯合研發歐洲版第5代戰機——未來空戰系統(FCAS)。這可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如今歐美因為北約防務費用問題和巴黎氣候協定而分歧嚴重,現在歐洲準備撇開美國走向更加獨立的方向,而用FCAS來替代從美國採購F-35就是一個新的開端;二是如果歐洲國家就像聯合開發“颱風”戰鬥機那樣聯合研發FCAS,也就意味著很多歐洲國家不再考慮採購F-35,而這將導致生產數量大幅減少的該機價格再次上漲。以日本為例,儘管日本自製的F-35A單機價格比同期下線的美國原廠產品要貴60%,但是現在每架戰機的項目採購價已超過5億美元。如果未來這個價格還要上漲,日本能吃得消嗎?
而就中國的殲-20來說,這完全是中國自主技術創新的碩果,既沒有價格問題,也沒有受制於人的問題,所以現在僅生產型就已出現了15架,再加上此前進行試驗的至少7架,那麼,中國現在已有超過22架殲-20應毫無疑問。現在,據說第三條殲-20生產線已啟動,到年底第四條生產線也將開始試產,那麼到明年中國將有四條生產線全速生產一種機型——殲-20,這是很罕見的軍工動態。由於其主要想定的對手是F-22,所以對於日本的F-35,雖然不能像某些人士所說的那樣可以“吊打”,但是具備對F-35一擊致命的能力,這一點應該不用存在多少懷疑吧!(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4/doc-ifyfzfyz3941865.shtml
圖博館
中國售緬甸梟龍戰機試飛圖:漢和防務慘遭打臉2017.06.14
繼爆出停機坪上的緬甸空軍塗裝梟龍戰機後,這家梟龍的首飛高清圖也在網上流出,展現了更多這架戰機的細節。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平可夫曾斷言,梟龍不可能外銷給緬甸,如今打臉不知他是否要吃鍵盤。
回應
平可夫:勞資屎都照吃,何況區區一個鍵盤
平可夫就是一個在國外混飯吃的智障!
平禿還有臉?都打了無數次成腫豬頭了
別暴露同志,平禿是戰忽局北美區負責人,與奧觀海同志號稱南觀海北平禿。平禿這麼多年睜著眼睛說瞎話,昧著良心罵中國還不是兢兢業業為了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對於漢和平可夫的話不用太在意。平可夫在2009年曾經說過,如果8年以內中國的四代戰機(五代機)首飛,漢和防務評論就停刊。結果如何?平可夫扇自己嘴巴的時候從來不手軟!
定義不同,別人要超音速巡航,雷達反射面積小於多少才算,您還差得遠!
哈哈 台灣的 錘子,你們就繼續活在你們的春秋大夢中吧,我們大陸任何先進裝備都是假的都是PS的 殲20是模型 是吊機吊起來的
中國已啟動第三條殲20戰機生產線總產量已超20架2017.6.14 新浪軍事
日本自行組裝的首架F-35A公開亮相了,加上在美國盧克基地試驗的那架由美國生產的同型機,現在日本共有了2架F-35,這將會對東亞地區空中戰略態勢產生重要影響。然而,就在日本上下一片狂喜之際,有中國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一架黃色塗裝的殲-20進行試飛,令人非常欣喜的是,在這架殲-20的後起落架艙蓋上還有紅色的“15”字樣,因此目前中日隱身戰機的對比是15:2,中國此刻做出這樣的展示意在警告日本不要得意忘形。同時,考慮到中國殲-20主要作戰對像是美軍的F-22,而F-35是一種廉價版第5代戰機,所以,由此向日本表明,在東北亞地區的空中隱身競逐中,中國還是穩坐頭把交椅。
圖博館
十五、美軍離不開空中優勢,而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Coglitore上校總結說:
顯然保持“空中優勢”是空軍的基本任務。但現在被一個寬容而有爭議的國內環境給困住了,但美國空軍的確需要新的作戰平台來進入那些空域,因為那些空域未來會很危險,現有的飛機無法安全進入。必須未雨綢繆。
美國空軍必須突出“空中優勢”這一核心任務,因為美國歷次戰爭都是在取得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進行的,而“空中優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尤其是今天已經面臨挑戰。
空中優勢使所有其他軍事行動的先覺條件,是偉大的推動者,這不是美軍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是必須努力爭取來的!
默虹點評:
雖然有萬惡的國會山,但美國空軍也沒睡覺,一直在警惕和思考。
很多新技術也都用上了,如全頻段隱身,新導彈,新定向能武器,無人等等。
但有三點值得玩味:
1、 技術路線選擇:美帝口味很特別,如:
空空彈,小而多,多發射幾次,比射程遠重要!
空地彈,依然堅持隱身,亞音速,比超音速重要。
新概念武器,對定向能不太感冒,但對電磁脈衝彈早已偷偷測試完成;
沒衛星?預期考慮衛星被打?不如先下手敲掉你的反衛星手段!
…
2、 體系中的單機: PCA不是一個單機,而是未來體系中一員再考慮,配套的還有F-22/35怎麼改進,F-15/16怎麼延壽,加油機怎麼隱身……不是單平台,而是體系化思想啊!
3、 空優也是爭取來的:最喜歡最後一段: 美軍打仗歷來有空中優勢,但空中優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努力爭取來的!(作者署名:默虹美海軍學習小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22/doc-ifyfkqiv6632044.shtml
圖博館
十一、繼續有人機
美空軍目前對PCA 戰機還是有人戰機。雖然美軍相信有人和無人機組合的方式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深大變化,但在當前,還是在每個有人機上保留彈射座椅。最有可能的是有人機將協調、監督和控制無人平台行動。
十二、衛星被打掉咋辦?PCA來阻止
當被問及“PCA戰機離開衛星支持還能用麼?”,Coglitore上校說:“PCA戰機的任務之一就就是避免衛星資源遭到攻擊”。PCA戰機被設計用作靠近和摧毀敵人最有價值的目標和系統,當然包括接近和摧毀敵人的反衛星導彈發射陣地、衛星地面站、衛星干擾機。今天和未來的潛在對手都會動腦筋敲掉美軍的天基衛星資源,但一旦美軍掌握了空中優勢,就能輕易消除這種威脅。
十三、老“鷹”延壽到13800小時,飛入2040年
當然PCA服役還要很久,在這個過渡期,美國空軍還要對現在的“空中優勢”主力——F-15“鷹”機隊進行一系列能力升級,包括更換主動相控陣機載雷達AESA ,紅外搜索和跟踪設備,一邊用於發現越來越多的隱身飛機。還有新的處理器,“鷹主被動生存告警系統EPAWSS”取代老的電子戰套件。
從2020年開始,F-15機隊將進行又一輪延壽計劃,專注於更換那些達到首名的機體結構。主要是前後機身的連接部分。
至於“隼”機隊,F-16後續的Block 40/42/50/52已經進行了一些處理器、計算機、顯示升級,新的無線電、軟件、自動地面避碰系統、AESA雷達。空軍最初想讓F-16都堅持到2022年以後,計劃提供300架F-16的延壽計劃,使其壽命從8000小時延長到13856個小時,這樣可以讓“隼”機隊飛入2040年。
約180架F-22也有自己的分批延壽計劃,重點是改進傳感器、隱身、可維護性以及與F-35、四代機的通訊和協同能力。
十四、加油機也要隱身
PCA計劃的另一個重頭戲是加油機,未來的空中加油機可不再像客機的改裝,而是一個更為隱蔽的平台,可以進入“拒止空域”來為PCA戰機和五代機加油。雖然美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AMC還沒動作。但ACC已經往前先走,如果PCA的確需要空中加油支持,那麼AMC再跟進,反正技術上儲備很多。因為畢竟只要加油桿放下,隱身就難了。
圖博館
八、空空導彈,載彈量比射程重要!
AIM-120的替代空空導彈,美軍幾年前就在呼籲,因為中國的PL-15具有比AIM-120更好的射程和機動性。好在美軍有AIM-120現代化計劃,但也沒有滿足軍方真正需要的優勢。
Coglitore上校說同時也在探索一些新的空空彈概念,根據新武器來確定新飛機,就跟1970s的AIM-54“不死鳥”導彈跟F-14“雄貓”戰機一樣。
Coglitore上校說,美空軍可以通過在新的彈體上用現在的導引頭,來解決經費,這樣導彈吃寸更小,戰機艙內能攜帶更多。任何情況下,更小的導彈能帶來更多的打擊目標數,PCA戰機將擁有比F-22更大的內部彈艙。但飛機越大,價格越貴。
Coglitore上校說,空軍認為2030年的新導彈和傳感器技術,可以叫做“小型先進能力導彈”SACM,其中必須考慮成本,讓空軍承擔的起,因為空軍要買很多。
雷聲公司已經在做準備,他公司也在嘗試,洛馬已經研製一種名為Cuba的導彈,尺寸是AIM-120的一半,一樣的導引頭,而射程更遠。
當被問及AIM-120和AIM-9是否廉頗老矣?Coglitore上校說,他們庫存太大,所以一定會用到未來,只不過只能覆蓋一部分的需求,而新導彈則填補那些空白。於是未來的機載一定是混裝。
九、對地武器依然亞音速
PCA超級戰機能悄悄靠近地方目標是不夠的,空軍希望開發一種新的直接攻擊彈藥,也就是JDAM的下一代,因為2030s的防空武器有能力在現有武器的射程外攔截載機。
這種新的直接攻擊彈藥是一種“增強生存能力”的武器,能戰術機動,減少信號輻射,寬頻帶偵察和追踪移動目標,射程更遠。雖然超音速彈藥也在考慮範疇內,但未來傳感器的驚人進步,會讓超音速武器的巨大熱輻射信號成為自身短板。
十、新概念武器也考慮
激光和定向能武器也被抱以厚望,但空軍還不認為它們在2030年成為主要的手段。但空軍說,能搞定一座特定建築物內所有電子設備的新導彈已經測試成功,將成為未來武器組合的一部分。——可能是一種常規電子脈衝武器。
當然美空軍也跟定向能武器開發者保持密切接觸,根據情況採用。
圖博館
四、跟F-22和F-35搭配
當然F-22和F-35也是整個未來體系的一部分,預計部署到2040年以後,F-35會更往後。它們的首要問題是艙內載彈量不足。
F-22艙內只有6枚AIM-120中距彈,2枚AIM-9格鬥彈。而F-35艙內只有4枚空空彈。外掛是沒意義的,因為破壞隱身性。
在PCA超級戰機以外,空軍又在重新考慮空中“武庫機”,搭載額外的彈藥,由第五代戰機F-22/35指示目標。
五、海空軍依然分道揚鑣
Coglitore上校說,海軍也在尋找新的作戰平台,以滿足其艦載機聯隊未來的需求,但跟空軍強調的空中優勢使命截然不同。但兩個團隊在方案中有很多交流,雖然沒有聯合的方案,但分享很多新的技術和理念。但未來空軍和海軍一定是不同的飛機,而不可能是聯合機型。
Coglitore上校認為,2030-2040年,海空軍需求不同。空軍將承擔戰區級空中力量的責任,今後還將獨立承擔自己的電子進攻/電子戰任務,而不是現在找海軍借EA-18G“咆哮者”用。
六、五代機數量不夠啊
另外,空軍將領們坦誠,在政府層面很難提F-22的後續計劃。2009年國防部長蓋茨在F-22數量只有空軍最初需求一半的時候就終止了F-22的後續採購。F-35, KC-46, B-21和TX項目等的,都要等到蓋茨離任,才會有大的進展。
當時美空軍被砍了250架飛機,前提假設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戰事即將結束,美空軍冒著飛機數量不足的短期風險,來攢錢訂購F-35。但依然是晚了。
比如美空軍2015年希望採購110架,但每年產能只有48架,而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比蓋茨在的時候更具挑戰性。
然後現在加速採購F-35似乎也沒啥用,因為它解決不了上述威脅和挑戰。
七、PCA不是第六代
空軍不想說PCA超級戰機是否是“第六代”。Coglitore上校開玩笑說“任何劃代的人都會被吊燈桿……所以我們不提是第幾代”。因為跟F-22相比,要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至少要包含類似高超音速、定向能武器等顛覆性技術吧?可這些還要等很久,而PCA穿透式戰機的核心技術都是近期唾手可得的。
比如一些升級版的第五代武器和第五代戰機。
圖博館
2、數量淹沒
其實,戰鬥機技術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恐怖的是對手戰機的數量。
雖然美軍會用F-22對付J-20,但這不是“一對一對決”,美國飛機數量太少。比如在南海,中國可能集結10個J-20中隊,再加上他們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0,蘇35,自造的J-10和J-11,還有航母上起飛的J-15。而美軍能部署到西太的F-22數量相當有限。
3、客場作戰
然後,對於美軍來說這是原理本土的“客場作戰”,而中國來說是“主場作戰”,會嚴重限制美空軍的後勤支援保障。
而中國方面幾乎可以在戰場上投入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力量!資源保障的力度和季節速度也遠勝美軍。
4、先進防空體系擴散
最後就是先進防空系統的威脅。中國和俄羅斯在遠程地空導彈和反隱身雷達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可能不久的將來就具備挑戰第五代戰機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中俄兩國海拔這種防空系統以“白菜價”向其他國家提供,大規模擴散。購買和運作這些先進防空系統的花費,要遠遠低於美軍維護先進戰機和經驗豐富飛官的投入,耗不起!
二、全頻帶隱身,不僅是X波段
Carlisle將軍說,未來的PCA超級戰機將不得不以“寬帶、全頻譜隱身”為主要設計思路。目前隱身戰機主要針對X波段雷達進行優化。未來不得不在更大的頻譜範圍內進行隱身設計,以適應C, S等不同雷達頻率。此外,就是“航程、載荷和持久力”,以及“寬頻航電”,先進電子戰,和“反電子戰”能力。
三、更大,載彈更多
這樣的PCA跟傳統的F-22和F-35都不一樣,可能機體會更大。而機動性則是一個討論的焦點,因為它既然是滲透作戰,那麼需要什麼級別的機動性?美軍也沒想好。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需要一個更大的內部武器艙,以滿足隱身和大載彈量的需要,於是PCA超級戰機可能更像B-21隱身轟炸機,但AOA替代品評估課題還沒得出最終結論。
似乎很清楚的是,PCA是一個單一機型解決方案,而不是F-35這樣的多個子型號或者“聯合”攻擊機計劃。美空軍戰鬥司令部ACC的空中優勢核心功能團隊和下一代空中霸主地位的負責人Thomas Coglitore上校也是這麼認為。
Coglitore上校在一月份的採訪中說:AOA替代品評估,專注於“高端作戰環境”,多方案是不可能的。
圖博館
美未來戰機曝光欲保持空中優勢但難敵中國四大挑戰2017.5.22新浪軍事
隨著潛在對手研發新的戰機和防空系統,嚴重威脅到了美空軍自豪的“任何地方打擊任何目標”的能力,為此美空軍正在考慮如何“保持空中優勢”,相關人員已經研究了13年,準備把一些新裝備和作戰概念引入實踐。
2016年,美空軍開始一項名為《空中優勢2030》的研究,以確定美空軍未來10年的能力差距和填補措施。1月,他們發起“替代品分析”AOA,來尋求最佳的全面解決方案——一種新的超級戰機PCA(穿透防空!),能夠深入最強大對手的防空體系內作戰。同事要需要與之配套的空空和空地武器,來保證美空軍能敵人的數量優勢,達到目標。
在PCA戰機以外,美空軍還會尋求其他創新系統,如新一代隱身無人戰鬥機,不僅能力要強,還要足夠便宜,不怕損失!這些無人機將承擔偵察、打擊和電子戰任。
還需要穿透性電子戰機,以執行伴隨干擾,也有可能用PCA戰機的改型來承擔。
同時美國空軍還在進行未來機隊體系和規模研究,確定2030-2040需要多少飛機和型號。其中也包含了對傳統戰機的結構和能力升級。第一批將在FY 2019財年預算體現,管5年。
雖然美軍考慮了足足13年之久,但參考F-22和F-35從繪圖板到投入服役都要花費20多年的研發裝備時間,那麼即使全力以赴,PCA超級戰機也不會在2018年立項。美空軍空戰司令部ACC長官Herbert J。“Hawk” Carlisle 將軍哀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我們的目標是2030年必須把空中優勢部署到位!而這還是個樂觀預期。”
Carlisle將軍說,威脅是雙重的。
一、來自中國空軍的四大挑戰
1、 新機型挑戰
首先是潛在對手正在研發和部署新型戰機,對美國空軍構成真正挑戰。一個是中國穩步研發的J-20和J-31。另一個是俄羅斯的T-50。
雖然有人認為這些只是具備隱身能力的噴氣式戰機,但可能有一天會接近F-22和F-35等五代機的能力。Carlisle將軍認為:“這不是未來的事情,它們就在這裡。中國飛機受益於網絡間諜竊取的美國技術數據,使得中俄新飛機的進程比我們想像中要快!”
圖博館
中國以製造研發渦扇-15,不過,目前尚沒有其要研發成功的消息,中國航空發動機方面與美歐俄差距太大,不客氣的說,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設計、材料與工藝等方面,中國甚至缺少製造這些先進發動機所需要的尖端數控機床等設備(?)。
至於雷達航電系統,中國的網絡戰能力外界了解不多,不過可以推測的是,像F-35那麼強大的網絡戰能力全球獨此一家(?),中國軍隊儘管在這方面一直在努力,但依然差距有些大。中國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近些年比較受人關注,中國網絡和媒體認為殲-20上安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媲美F-35上安裝的AN/APG-81,不過,國外觀察家認為,憑藉在機載雷達研究方面的底蘊和技術實力等,中國的機載雷達技術在迅速進步,但要趕上美國花費了數十年事件研發成功的個AN/APG-81,恐怕可能性不是很大。
回應
飛機的設計真的能前後兩半分開設計?黑沈飛,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這種文章,豬寫的!一架飛機居然分開設計,一家設計前半部份,一家設計後半部份。夠弱智的!
這些所謂專家的水平嘖嘖
他們原來還說殲20是吊著的模型呢,還說中國無法研製阻攔索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們曾經不是被他們說的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嗎?事實呢,北斗、神舟、天宮、高鐵.....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sm1481338.shtml
圖博館
二、還有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對比F35與殲31自己誰更強?稱與美國先進戰機對比,殲-31電子裝備可能比較弱,具體表現在雷達、紅外線搜索和追踪系統、數據鍊和傳感器信息融合。雖然殲-31在技術方面落後於F-35,但是中國正研新型遠程導彈霹靂-15,性能非常類似於歐洲“流星”導彈,霹靂-15在動力方面也採用噴氣發動機,射程非常遠,其末端性能遠超美國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中國導彈比美國強這點是美媒承認的,導彈強也是戰時取勝條件之一。
三、殲-31的尺寸略大於F-35。機體更纖薄,翼展大,截面積小,因而空氣阻力小,從而在機動性能上佔據上風。但殲31憑藉內燃油可保證該機作戰半徑可達1250千米,已超F-35作戰半徑1000多公里。這兩點也是戰時取勝條件。
通過以三點信息分析認為:如果有一天殲-31與F-35在戰場空中短兵相遇來個“捉對廝殺”。殲-31對上F-35絕對能佔上風取勝,當然並不能說明一切,畢竟F-35在美軍體系中主要用於對地面攻擊。中國空軍真正實力地位將取決於殲-20、殲-31以及其他先進戰鬥機的綜合搭配,以及具體的戰略戰術運用。
國外觀察家看殲20:機身後部設計有瑕疵影響制空能力2017.5.1新浪軍事
由於遇到難以跨越的經濟和技術困難,有消息稱俄羅斯的T-50研製計劃或許將被擱置,但殲-20已經小批量服役。
儘管中國的網絡和媒體認為殲-20雖然不及F-22但足以超過F-35,不過,國外觀察家對殲-20的看法卻不怎麼一致,認為殲-20更加類似於一款遠程截擊機或者是輕型戰鬥轟炸機,也就是說,殲-20的製空能力可能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強大。
殲-20的前向隱身能力十分出色,這得到了國內外相關專家的一致認同,這裡不得不提到成都飛機在隱身等方面的積極探索,不過,對殲-20的後半身隱身,尤其是發動機與機身連接處會形成強烈的雷達發射區,根據某些消息,在殲-20的設計中,沈飛集團利用上層政治路線強勢介入,負責後半身設計,而這正是殲-20後半身隱身設計不完美的重要原因。
殲-20目前仍在使用俄進口的留里卡AL-31發動機,這種80年代誕生的發動機,僅僅能讓殲-20飛起來,根本不可能實現五代機標準的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儘管中國進口了蘇-35安裝有性能更強大的117S發動機,即便是為殲- 20安裝上117S發動機,也無法達到五代機要求的超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圖博館
殲-31戰鬥機2.0版的試飛定型,與剛剛下水的001A型航母舾装列裝時間節點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在001A型航母正式入役的時候,我們或許能夠看到新型的殲-31在其甲板上起降。(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相關新聞
看見標語,就反感沈飛
好事,沒有必要黑,你黑成黑沈,都是自己國家的,發展好不好嗎,黑你嘛了比
對小編就一句話:中國海軍領導喜歡重殲,有絕對優勢,因此F31沒希望!沈飛洗洗睡吧!
海軍領導告訴過你?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sm1508456.shtml
三點或可證明:殲-31與F-35“捉對廝殺”能取勝2017-04-05
隨著殲-20已經正式服役,但中國目標也非常明確就是將殲-20打造為一款能夠與美軍F-22、俄國T-50相抗衡的第四代戰機。殲-31也公開亮相無疑表明,中國軍方現在變得更自信、更透明。殲-31已進一步成熟,中國空軍也將必然列裝這款戰機。如果讓殲-31與F-35來個“捉對廝殺”結果會如何呢?
殲-31飛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複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F-35被作為美國空軍主力,從21世紀初開始研發,2009年開始裝備,目前有三個子型號(A為普通起降,B為垂直起降,C為艦載機)。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和隱身性能、精確的攻擊能力以及較低的造價,作戰半徑1000多公里,巡航半徑2000多公里。不也也存在很多問題。速度不夠快(只有1倍多音速),性能穩定性也很可疑。
一、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自信豪言:殲-31上天一定能把美國F-35幹掉。殲-15總設計師孫聰:在殲-31研製這架飛機的時候,其實潛在對手就是致勝F35。但是我們做下來,可能會有方方面面的,有的可能比它好一點。能否PK掉F-35講究四個字:'一快、二騙、三準、四狠'。從中國這兩位專家的豪言解讀就可看出殲-31PK掉F-35相當自信,按他們地位與身份不可能空口白話的。
圖博館
2.0版FC31戰機再次試飛未來上001A航母並非不可能
據網絡消息,2017. 4.27,中國在研的第二款五代隱身戰鬥機殲-31,在1架殲-11的伴隨下,完成了一次飛行測試。
殲-31是主要面向外貿市場的一種戰鬥機,外貿代號FC-31“鶻鷹”。從網曝新照看,與1.0版的殲-31相比,2.0版的機身似乎大了一圈,垂尾也由梯形改為了後掠型,另外外形上主翼切尖、主翼後緣前掠角度增大。
與外貿出口相比,軍迷們更加關心的是另外一個設想,即殲-31能不能搭載上中國的航空母艦。
由於殲-20尺寸較大,不一定適合屬於中型航母的中國001系列航母。另外,殲-20作為空軍未來主力,其產能主要是要供應空軍航空兵的使用,可能沒有精力改裝生產艦載機。
那麼殲-31會不會上艦呢?殲-31上艦其實有三方面的優勢:
一是中型艦載戰鬥機是未來艦載機發展方向。
目前,隨著F-14重型戰鬥機退役後,世界上只剩下俄羅斯的蘇-33和中國的殲-15,而使用的航母均是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級中型航母。在這類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上,如果使用蘇-33或殲-15時,載機量只能達到30架不到。在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級航母設計之初,蘇聯是希望能在這艘航母上使用雅克-141型垂直起落戰鬥機,這樣的話,使用中型化的雅克-141可以使航母能夠攜帶戰機達到60架。
在蘇-33研製的同時,蘇聯還研製了米格-29K中型。雖然在蘇-33戰勝米格-29K,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尺寸太大,載機數量達不到航母戰鬥力的需求。因此,俄使用現代技術,又復活了米格-29K,未來可能代替蘇-33成為新一代的艦載戰鬥機。
此外,法國的“陣風”、美國的F-35、F/A-18、印度的米格-29K等常規起降的艦載機都是中型戰鬥機。
二是第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將更具海空優勢。
目前最優秀的艦載戰鬥機要數F/A-18E/F和陣風,而隨著F-35隱身艦載戰鬥機的陸續列裝,將與其他傳統艦載機形成代差,在未來海空戰中取得碾壓式優勢。
中國要取得對F-35的優勢,殲-31發展隱身艦載戰鬥機是符合海軍航空兵發展需求的。
三是殲-31戰鬥機在001A型航母上起飛是有可能的。
正如上面所說的米格-29K,其尺寸和發動機動力等均和殲-31相似,也說明了殲-31上艦的可能性。
圖博館
無論是引進技術還是逆向測繪仿製,殲-11D如果應用蘇-35技術進行改進,都會是很大幅度的調整變動。尤其如果要根據蘇-35的機體結構和氣動佈局來改進殲-11D的話,甚至還要進行風洞測試。
所以,利用蘇-35相關技術對殲-11D進行重大改進並不是不可行,但可能會耗費很多時間。具體如何取捨,還要看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
所以,未來殲-11D可能有兩條發展路徑:一是像當年的殲-8ACT驗證機那樣,成為國產新型戰鬥機子系統、設備、技術、材料的專用驗證機。畢竟中國空軍勤儉節約的傳統從來沒有丟,4架已製造出來的殲-11D原型機不可能就此廢棄。其完整的重型雙發戰鬥機機體可以完全模擬出多型戰鬥機的飛行效果。除了上述驗證項目,殲-11D原型機還可以測試太行IPE和國產矢量噴管。
殲-11D原型機如果真的成為專職技術驗證機,將大大縮短國產戰鬥機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發時間。畢竟其模擬效果遠比伊爾-76等大型運輸機平台要真實得多。所以,這一可能性可能超過60%。
第二條路徑,就是利用蘇-35的發動機、矢量噴管、機體結構、氣動佈局、飛控系統等技術對殲-11D進行類似“推倒重來”的改進。然而,在殲-20很快會批量服役,殲-10C/D進展順利,殲-16已批量服役的現實情況下,中國空軍會否有耐心等待大改版殲-11D “鳳凰涅槃”,實在很難說。所以這一可能性預計不超過40%。(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本來殲11D就在持續改進中,小編前一篇可能停產,後一篇寫起死回生,完全無中生有搞出兩篇文章來,稿費很好賺
切,小編撲風做影的能力也是到家了呀!
沈飛不行… 我替小編總結下吧
我為自己不懂事的孩子亂發文章胡說八道向大家致歉!
蘇35才進來幾天啊,就摸清技術了?吃透了?要真是這樣那未免中國科研人員也太牛逼了。
SU35除發動機外,有什麼地方能超過J11D?連有源T/R組件都造不出,都從中國進口,還泥馬有臉吹SU35?想一想,朝鮮戰爭以後,俄式飛機打過幾次勝仗?擊落過幾架F-16/F-15?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tf9242200.shtml
圖博館
轟6K不只會射巡航導彈還可執行1500千米反艦任務2017.5.1新浪軍事
目前解放軍可執行空對艦任務的戰機主要有JH-7/7A、轟-6G、蘇30MK2等型號,殲-10也可掛載激光制導炸彈對海岸目標、海上小型目標實施打擊。在這些戰機中,JH-7/7A、蘇30MK2屬於戰術飛機,作戰半徑(1500-1650千米)不及轟-6K(超過2500千米),掛載的反艦導彈也多為中型彈,如果要掛載鷹擊-12,則基本只能帶1枚。蘇30MK2據稱已可掛載國產反艦導彈,但重型反艦彈的掛載能力也比較有限。
相比較美軍航母戰鬥群、核潛艇可在距離我國海岸線2000千米處即可發動戰斧巡航導彈攻勢來說,解放軍現有反艦戰術攻擊機、轟炸機作戰半徑顯然不足以執行“拒止/反介入”任務。而不能有效打擊敵水面艦艇編隊的話,高新6號遠程反潛巡邏機也不能在高空情威脅的情況下前出攻擊敵核潛艇。
轟-6K不僅是我軍作戰半徑最遠的戰機,也是對面(地/海)攻擊能力最全面的戰機。從軍報此前的報導可知,轟-6K可通過高速數據鏈獲取軍用衛星、地基戰略預警雷達、大型預警機等多種渠道的實時情報數據。其配備的火控系統、射控系統也具備,或者經過簡單改裝升級後可具備發射長劍-20巡航導彈、鷹擊-63A/B重型對面導彈、鷹擊-83K/KH中型反艦導彈、鷹擊-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能力。
目前解放軍空軍已裝備了至少4個團的轟-6K,總數達80架,最多可發射480枚長劍-20,足可“滅國”。
參照美軍發展的戰斧巡航導彈反艦型號,在執行反艦任務時,轟-6K具備打擊1500千米(長劍-20反艦型)、400-600千米(鷹擊-12、鷹擊-63B)、200- 300千米(鷹擊-83K/KH)等的多個距離內敵方水面艦艇編隊的能力。
而已裝備中國空軍的,作戰半徑超過1600千米的蘇-35,蘇-30MKK/MK2,殲-16等,都可以護衛轟-6K機群執行遠程反艦任務。(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相關新聞
牛逼,美俄歐都搞不出這種老爺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sm1430473.shtml
美稱中國殲16D電子戰飛機可干擾美軍艦雷達防空系統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4.29刊登題為《為什麼說美國應該提防中國的電子戰飛機》,作者為塞巴斯蒂安•羅布蘭。全文如下:
我們要討論的是中國殲-16雙座攻擊機的一種改進型號。殲-16模仿了俄蘇-30MKK,可與美國的F-15E相比擬。在俄羅斯設計的基礎上,殲-16升級了航電設備,包括裝備了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圖博館
俄高官稱或將暫停T50戰機計劃無法有效對抗中國殲20 2017.4.5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一位高級官員表示,俄或將暫停T-50計劃,等到2030年再重新開發一款5.75代戰機。對此,俄不少設計師解釋稱,出於費效比考慮,俄目前並不需要T-50這類的戰機。
在T50設計之初,俄國防部給蘇霍伊設計局的要求是T50必須能夠對付F-22,壓制F-35和中國未來的五代機(當時殲20尚未服役)。然而2015年之後,俄發現研製中的T50肯定不能有效對付中國的殲20了。於是近期宣布凍結T50項目。這下印度也不干了,未來怎麼善後,還要看俄的公關能力了。
現在俄就面臨幾個最直接的問題。第一,沒有了T50,俄羅斯打算拿什麼來堵五代機的窟窿?靠蘇35嗎?向買中國購買殲20嗎?且不說中國肯不肯賣,就算中國肯,那價格估計也不是俄能買得起的。
第二,中國周邊一些不懷好意的鄰國大多買俄戰機,就是看中俄戰機便宜而且性能夠用,想依靠俄製戰機來壓制中國。一旦俄直接向中國購買戰機就等於在國際上承認中超俄了。以前的這些老客戶們肯定不會再買俄國戰機,可能會全部倒向西方。本來經濟就非常困難的俄再丟了軍火收入以及由此而換來的世界影響力,那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T50項目停了,印度的錢怎麼辦。印度投資44億美元,要求和俄共同研發五代機FGFA項目,不過,雖然印度交付了大量資金,俄卻並未打算真正轉讓技術給印度。
作為T-50聯合開發團隊隊友的印度估計千算萬算也沒料到會有這一天。在整個研發計劃中,俄主要出技術,印度出資金。俄說不弄就不弄了沒什麼損失反而還可能在收穫了技術。
印度就不一樣了,一旦終止整個計劃,就意味著印度前期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是俄故意放風嚇唬印度拿錢的,T-50計劃終止與否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應該是假消息。這個消息肯定是俄在忽悠印度人拿錢.
俄死抓“超機動”而忽視“隱身”很可怕的,儘管你“機動”的很炫目!
T50的技術路線一開始就偏了,再怎麼改最多就是個4代,永遠達不到5代。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05/doc-ifycwyns4856652.shtml
圖博館
中國殲20都已列裝部隊俄T50缺少一關鍵系統仍未定型
隨著2017.3.9央視報導殲-20正式交付部隊,為何俄T-50遲遲沒形成戰鬥力?
為了應對美軍的F-22,F-35的四代機,俄在21世紀初就開始了研製四代機的要求,但過程卻出現難題,直到2010年第一款T-50的原型機才問世,普京曾經公開表示希望2013-2015交付部隊,但就實際情況來看,中國殲-20從試飛到交付用了6年,美國F-22從研發到裝備更是用了14年,況且直到現在T-50的一些相關的測試依舊沒有完成,保守估計要到2018年左右才能交付俄羅斯空天部隊。
目前T-50遲遲沒有交付俄空軍主要是,第一缺少第五代機所要求的高度智能化綜合信息系統,自動抗干擾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這可能也是俄羅斯最頭疼的。第二是新型AL-41F發動機研製落後,現有的AL-31F無滿足T-50高機動性能的要求。第三就是一些相關的測試還沒有完成,甚至還沒有定型,這表明T-50還需要小幅度改進。第四就是T-50最近一次試飛發動機起火,表明目前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由於是和印度聯合研製所以印度的要求也或多或少的影響了T-50的進度。但就目前來看T-50還是做到了在隱身,機動,超音速巡航,超視距能力上的平衡,尤其突出了機動性能。
T-50是由俄印共同開發,蘇霍伊設計局設計製造。由於T-50還沒有定型,很多飛機參數還是保密,但是從以往的設計可以看出,T-50依舊強調機動能力,其機翼前緣後掠角大於F-22,表明T-50的超音速能力和高超機動性能會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採用了全動雙垂尾(殲-20使用),外傾垂尾,這樣設計可以飛機在大角度高速下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機動性。從佈局看T-50類似F-22,二者都採取了保守但實用性較強的常規邊條翼佈局,不像我國殲-20的鴨翼佈局。在雷達方面,T-50使用SH121雷達系統和光學/紅外搜索與追踪系統,還裝備了新型電子設備,但是由於航電一直是俄 “軟肋”所以整體性能不如裝備光電探測裝置組成的360度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的殲-20和F-35。俄由於在隱形塗料方面的技術不成熟,所以雷達反射面積也會大於F-22和殲-20。俄航天的優勢一直都是出色的氣動佈局和良好的機動巡航性能,所以T-50整體佈局強調突出機動能力,未來T-50的機動能力和航速應該會優於F-22。(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9/doc-ifycstxp5370749.shtml
圖博館
而當時殲20的競爭對手之所以選擇三翼面方案,是試圖獲得更高的機動性能。在瑞典薩博的JA37上,人類首先實現了利用脫體漩渦氣流,增強機翼升力的突破;後來所有的先進戰鬥機,邊條、鴨翼等各類設計,都是遵循這一路線的產物。
理論上採用全動鴨翼的戰鬥機,由於把產生渦流的氣動面和提供俯仰控制能力的氣動面合二為一;再加上它更遠離飛機重心,因此相較於常規佈局,不需要邊條、而且面積比水平尾翼小很多,就能實現相同或者更高的機動性能。
但是這種二合一的設計,帶來了巨大的問題——極其難以控制。渦流升力的變化是非常不線性的。結果就是鴨翼上偏讓飛機抬頭,渦流也猛烈增強,飛機升力暴漲;而鴨翼下偏讓飛機低頭,渦流急劇削弱,飛機升力暴跌。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全動鴨翼的鴨式佈局戰鬥機,都出現更晚,清一色都是原生的高性能的數字電傳的原因,而邊條翼放寬靜穩定的常規佈局戰鬥機,像f16和蘇27用模擬電傳就行了。
而三翼面佈局,則是在常規佈局上添加鴨翼的設計;通過水平尾翼負責主要的俯仰控制,極大減小了鴨翼的控制風險和難度,而又獲得了鴨翼比邊條更強的高增升效果——代價是阻力和重量很大。因此這種佈局主要見於驗證機和現有戰鬥機的改型,在鴨式佈局飛行控制技術成熟以後,少有原生戰鬥機設計方案選擇。
因此當時與殲20競爭的三翼面方案,從設計思想上說,顛倒了五代機的性能主次選擇;從技術運用上說,沒有完成高難度高風險飛行控制方案設計的魄力和能力。
而殲20則完全相反,它在傳統鴨式佈局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利用隱身本身需要大外傾垂尾的特點,將垂尾做成全動式;比傳統垂尾面積更小、阻力和雷達信號特徵更低、更輕的情況下,其操縱能力要遠遠高於傳統垂尾;同時利用大幅度外傾帶來的控制力分量,使垂尾起到部分水平尾翼的能力。
換句話說,殲20用比傳統鴨式佈局還低的阻力和重量,獲得了高度近似於三翼面佈局的控制能力;因此最後在隱身、超巡、機動性能上全面壓倒了競爭對手。當然代價是,其飛行控制系統的開發難度和風險、全動垂尾本身的氣動力和結構設計難度,都遠遠超過對手。(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8/doc-ifycstww1528332.shtml
圖博館
揭秘與殲20競爭失敗的中國五代機方案氣動佈局完敗2017.03.28新浪軍事
中國五代機方案競爭的勝負是在2006年結束的。如同當年的殲10一樣,現在殲20的方案憑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獲勝。
殲20獲勝的核心因素和當年殲10一樣,都是源於競爭對手方案在空戰需求認識以及技術運用魄力和能力上所存在的一個時代以上的差距——而體現在總體設計上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現在殲20採用了大外傾全動垂尾的鴨式佈局設計,而競爭對手則採用了三翼面佈局設計。
對於五代機來說,最重要的性能就是隱身和超聲速巡航。這兩者的結合,能極大幅度的壓低對手發現自己的距離(隱身),縮短對手的反應時間和壓縮對手的對抗餘地(隱身+超巡),並且使得五代機能始終維持在對手的飛行包線之外,擁有搶占有效武器發射陣位(我能開火打你,你沒辦法開火打我)和武器實際殺傷射程(飛行速度高的飛機,導彈的初始速度高,射程更大)上的絕對優勢。
圖:無尾三角翼佈局
隱身的低雷達信號特徵與超巡的低阻力特性,兩者在設計上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就是要求戰鬥機的氣動外形盡可能的簡潔,需要盡可能減少氣動面設計。理論上無尾三角翼佈局是最能兼顧這兩者的總體設計,而且最輕。
但是這種佈局上,氣動面無法提供足夠長的俯仰(戰機低頭、抬頭)操縱力臂長度;在短距起降能力、高機動——特別是超聲速狀態下的高機動能力上表現有明顯的局限性。
因此現階段的主流五代機方案,多數會需要退而求其次,在機翼的前方或者後方增設控制面,形成常規或者鴨式佈局;以重量、阻力和信號特徵加大作為代價,避免總體性能上出現過於明顯的短板。
而和殲20競爭的方案,則採用了三翼面佈局。這意味著在重量、阻力、雷達反射信號上,都會遠遠高於鴨式佈局。特別是在巡航阻力上,三翼面佈局是非常高的——這一點隨著速度提高、阻力增大會越來越明顯,到超聲速狀態下由於激波干擾阻力的出現,將會進一步惡化到無法接受的程度。
比如蘇27sk的最大航程是3680公里(3900的是基本型蘇27,結構很弱,外掛重量僅4噸),而三翼面佈局的老蘇35就下降到3200公里,蘇33則下降到3000公里。而這還是以較低的亞聲速狀態進行巡航的結果。
圖博館
10000公里航程的轟炸機,可以部署在中國東北,戰時從哈爾濱等地的機場起飛,穿越俄羅斯,千島群島,跨越北太平洋,直飛美國的西海岸,襲擊美國本土。這將徹底改變中國防禦態勢和威懾力量結構,極大增加美國遏制中國的軍事成本。
在載彈量方面,轟20未必要達到美國B2那種22噸的大載彈量,我們可以將美國剛公佈的B-21拿來做一些參考。B21難得地體現出了美國空軍的務實性,在性能需求和作戰用途上有著極強的針對性。美國對B-21的載彈量要求僅為10噸,這連B-52、B-1B和B-2三款轟炸機載彈量的一半都不到。顯然未來的戰略轟炸機已不再是炸彈卡車,地毯式轟炸越來越沒有必要。
因而,轟20的設計思路應該綜合了美國B2和B21的特點,那就是B2的大航程,B21的小載彈量。轟20應具備較為完善的隱身能力和戰略級的大航程,同時無需過於追求大載彈量,主選武器也應是小巧的精確制導炸彈,或巡航導彈。
這意味著,到2025年,在最先進戰略轟炸機的力量對比上,中美空軍的戰略打擊力量將取得一定的平衡,美國空軍在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領域一家獨大,孤獨求敗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伊拉克曾斥資2億美元購中國轟6 成功擊毀50萬噸油輪2017.03.18 新浪軍事
轟6丁沒有定型時,約旦就提出採購意向,簽訂了一份4架和50枚C601導彈的合同,總金額達2億美元以上,那可是上世紀80年代初,如今換算到今,2億美元約合今天的10億美元以上。
1985-86年,中國即向約旦交付了,但此前約旦訂購的殲七一樣,實際用戶為:伊拉克空軍。由於兩伊戰爭的關係,伊拉克急需各類裝備,故而花大價錢從第三國轉手購買中國裝備。
那時,伊拉克急需大航程的戰機與大威力的導彈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從而掐死伊朗的經濟,故而轟6丁交付之後,很快即投入戰鬥,去攔截伊朗大型油輪,實施襲船戰。從這個角度說,伊拉克這2億美元花的實在物有所值,達到你所追求的目標,據稱:至少14艘油輪和散裝船受到C-601攻擊,讓伊朗非常的被動。
轟6D如今已退居二線,讓位於轟6K等新一代戰機,不過隨著鷹擊12反艦導彈的入役,轟6D還可以發揮不小的威力。(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圖博館
進一步說,就整個作戰體係而言,殲-20的出現, 使一些國家以“制空權”為核心的作戰樣式遭到了動搖。 戰後以來,美國等國一向是要有“制空權”才打仗。 無論是實踐過的“空地一體戰”,還是設想過的“空海一體戰”,其核心前提是要控制天空。 那麼,如果不能控制天空怎麼辦? 或者僅僅是在空中打成“平手”又該怎麼辦?
五代之機后的下代戰機將如何發展 中國目前仍有短板 2017.3.18 新華網
五代機的優點,一是它的信息功能大幅度提升,二是它的隱身性能使得它可以穿透嚴密的對空防禦火網。而五代機的最大問題,就是隱身、載荷、航程之間的矛盾。
對於五代機之后的下一代戰機,目前主要有2種設想,一是“高空高速”,二是“無人化”。
綜上所述,五代機之后,使用無人機蜂群戰術對載荷的要求以及攻擊型航母時代結束對未來對地攻擊戰機載荷航程的要求,都是折射出了一個“大”字。而最好的辦法,也許是在現有或未來的轟炸機基礎上,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美國,美國又重提“武庫機”計劃在B1B轟炸機的基礎上,利用其大載荷能力,掛載大量的空空導彈,配合五代機作戰。美軍提出了B21轟炸機研發計劃的時間要求很急迫,生産數量也很大,不符合正常邏輯。但是如果把它與五代機之后軍用大飛機時代的要求結合起來,也許可以得到解釋。
在這個可能下,我們現有航空工業的積累會顯得相對落后。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最大的技術短板恰恰就是在大飛機上,而美國很可能會充分利用這樣一個新的軍用大飛機時代,使他的技術優勢重新得以彰顯。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陳虎)
中國轟20有望於三年內首飛可從東北直飛美國西海岸2017.3.18新浪軍事
中國未來遠程轟炸機選擇什麼樣的技術佈局,其實很好判斷。
這裡的關鍵字,一是“遠程”,二是“隱身”。
10000公里航程的轟炸機,可以擁有4000公里以上的作戰半徑,可打擊西伯利亞-關島-印度洋-澳大利亞一線,把美國包圍中國的第二島鏈上所有基地都納入攻擊半徑,例如西太平洋的關島,以及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如果沿途國家的飛越權問題可以解決,得到空中加油支援,配備3000公里射程巡航導彈,還可以直接威懾夏威夷。
圖博館
而這個奇蹟,凝結著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國者的赤誠。 四川群山里坐落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擁有一個總體規模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風洞群。 可開展從低速到24倍超高聲速,從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範圍的氣動試驗研究。殲-20的發展乘上了“先進鴨翼佈局”和計算機科學發展的雙重東風,在國產超級計算機的鼎力支撐下,開創了全新的隱身戰機思路,“鴨翼最好在敵機上”成為打臉的論斷。(作者署名:迷彩虎)
俄軍五代機T50座艙竟土得掉渣需向中國學習經驗2017.03.18 新浪軍事
近日,俄媒披露了T-50的模擬座艙艙,圖片一出網絡上吐槽一片,怎麼“看起來”這麼土!除了座艙的內飾,T-50也沒有中、美等國五代機用的側置操縱桿。
那可以就此說T-50“落後”嗎?今天,北國防務特約撰稿人楊政衛就來說說這背後隱藏的一個問題——人體工程學。
原因或許有2個:第一是做工,如果仔細觀察俄戰機跟西方戰機的座艙儀表板,會發現西方的在一些邊緣的修飾上比較講究,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很奇怪的是,並不是每一張照片都細緻到可以觀察出做工的粗細,可是卻幾乎每一張照片都讓人感覺俄就是“土”,顯然這就另有原因了。什麼原因呢?也許問題就出在配色上。俄飛機儀表板是淺藍色的,西方戰機是黑色的。
中國的國產飛機就很明顯,早期儀表板底色是淺的,現在改成深的,先進感就不一樣。俄羅斯則是數十年如一日都用淺藍底色,這或許與人體工程學有關,採用藍色底色,或許就有幫飛行員解壓的考慮。
至於用操縱桿的位置來評判先進與否就是偽命題了,應該說,側置操縱桿是先進概念之一,但並不是公認的最佳解決方案。事實上,現代戰機的飛控已經全部數字化,操縱桿只是接受操控後輸出電子信號,然後控制系統會解算這個信號,加上飛控程序的校正,輸出最終的控制命令給控制面、發動機等。
《南華早報》中國服役殲20意義超出想像:或將動搖美軍作戰樣式2017.3.18
對手焦慮源自何處?
這其中既包括空戰層面的因素,也同樣包括了作戰體系方面的因素。僅就空戰本身而言,殲-20重型隱形戰鬥機彈艙可搭載的彈藥數量明顯多於中型或輕型戰鬥機,F-35之類的中型,只能靠數量、人員、戰術和體系支撐等其他因素彌補。 更關鍵的是,只有美國空軍擁有F-22,而且其生產線已經關閉,並不打算賣給盟國。
圖博館
和早期就在飛機上投入運用的電動力相比,液壓助力系統有著非常多的缺陷。 由於存在著大量的高壓液體管路、泵閥設備,液壓系統結構複雜、可靠性比較差,而且設計製造、安裝維護的難度也都要高的多。 比如液壓油的污染問題導致了一半以上的液壓系統故障現象,但是加註油液時存在外來雜質、管路內部形成的金屬碎屑等都是很難避免的問題。
而在這個每平方厘米麵積上充斥著高達210~350公斤巨大壓力(21-35MPa)的管路系統中,各種振動沿著油液不斷傳遞;如果設計上對於振動處理不慎,極易在某些部位形成共振,並導致快速的疲勞破損。 而一旦液壓油洩露的太多,飛機就會失去操縱能力;由此帶來的飛機墜毀事故,無論是美國、歐洲、蘇聯還是中國都多次發生過。
圖:超級大黃蜂的液壓系統比F22、殲20、T50都更先進,採用21/35MPa兩級設計,在計算機控制下自動調節
但是在極長的時間內——包括可預見的未來,也只有液壓系統才能在較小的體積、重量佔用的情況下,提供極大的操縱功率和輸出力矩,其它的一切缺陷都不足以掩飾這個優點。 比如同樣是現在最先進的液壓伺服系統和機電伺服系統,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前者的功率可以達到後者的10~30倍。 (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8/doc-ifycnpit2210576.shtml
殲20為何僅用6年就能服役這兩項尖端設備立了大功
央視在2017.3.9不聲不響地播了個大新聞。 在“空軍運20,轟6K,殲-20等一批高新武器裝備進入人民空軍序列!”
相比之下,曾經開啟中國空軍現代化之門的北方鄰居,如今被自己的隱身戰機弄得是焦頭爛額。 比殲20首飛還早一年的T50,在去年迎來了第9架驗證機,而服役的消息卻一拖再拖。前蘇聯曾在三代機之爭搞出末代機皇蘇27,然而面對美國的四代機計劃卻漸漸顯出頹勢。 解體前夕最後的瘋狂,並沒有結出果實。 技術全面開花式的無序競爭,使得這廂1.44、1.42玩得飛起,那邊蘇-35、37、47高潮不斷,而下一代戰機何去何從依舊沒有定論。武器研製不能脫離國運的走向,當米格和蘇霍伊都落入工程師要自己種菜的境地,俄T50項目也就不得不停下來,只能眼看著大洋彼岸的猛禽一步一步登上機皇的寶座。原定2007年試飛的T50,先是延期到2009年8月;然而兩年後由於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合約到期,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差點連首飛也要落在殲20之後。 要不是後來抓住人傻錢多的三哥弄來50億,搞不好連斷斷續續的9架驗證機都搞不出來了。
圖博館
黑絲帶變白絲帶:殲20服役隱身塗料領先B2一代 2017.03.18
隱身塗料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第三代了,第一代隱身塗料是黑色,第二代是銀灰色,或者黑灰色。 第三代是銀白色,或者白色。殲20正式服役後,隨著它的發展慢慢發現它的塗料是越變越淺,材料由當初的複合纖維和鐵氧體的漆黑到納米的灰色,再到如今保密的材料,顏色越來越淺科技越先進。
回應
刷了层油漆而已,跟隐形涂料没关系摊手
作为学材料的,我可以告诉你,能涂在超音速飞机上面的油漆,就算不隐形,涂满一架花的钱比五道口宇宙中心100+平米的房子都贵
刷了油漆就能提高战斗力?哈哈 果然你国飞机航母都靠油漆壮胆干翻美帝?
米国飞机军舰刷个漆,一群人跪舔。中国军舰航母刷个漆,洗脑残就屎喷
最好的隐身是不隐身!
最好的衣服是不穿衣服
F22降落后,补点小油漆,就得要500万米元架,相当于3500万人民币,太黑坑了,飞行员+基地司令+联队司令+后勤主官+供应商等合伙黑谋军费的结果!
1、F22并不需要每次飞行都作隐身材料维护,每次都做的是B2;2、F22的综合使用成本是7万美元1小时,一次起降按2小时算最多15万美元,这已经包括了机体折旧、维护及燃油成本。
还领先人家B2一代大哥人家那个都快退休了行吧
而且我军正在研发最新型轰炸机轰9!三高机,世界第一的战略轰炸机,还有B2是世界唯一一款隐形轰炸机,老美只会不停的改良不会退役!52都多少年了还在用!
殲20極限下每平米壓力高達十噸飛行員如何拉動鴨翼2017.03.18新浪軍事
在最古老的飛機——以及現在的民用輕型和超輕型飛機上,驅使飛機氣動面偏轉的動力,就來自於飛行員手臂和腿部的發力。 但是隨著尺寸和重量的急劇加大、飛行速度(高空高速和低空高速又大有不同)的急劇提高、飛機機動性的大幅增強與穩定性的急劇下降,都會使飛機並不甘於聽話。
目前高性能飛機裡,從二戰末期開始應用的液壓助力系統在現階段真正佔據著壓倒性的統治地位。 發動機帶動主液壓泵高速旋轉形成巨大的壓力,依靠液體不可壓縮(嚴格的說是非常困難)的特性,借助液壓油將動力在液壓管道中傳遞向各個氣動面伺服機構,驅動氣動面的偏轉。
圖博館
問題在於,印度空軍等得起,俄羅斯空軍等不起。按照目前的態勢,隨著F-35的逐漸形成戰鬥力,2020年前後美軍的五代機數量將鐵定超過400架;殲-20在已經正式入列中國空軍的情況下,其量產速度即使沒有辦法實現其最樂觀的產量,在2020年前後接近甚至超過100架也是大概率事件;但俄軍自己的T-50雖然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直到目前仍然在試飛中,甚至連彈艙都沒有進行過空中發射試驗,原本俄軍計劃2020年前裝備60架的計劃落空已成定局,甚至2020年前T-50能否真正裝備俄軍都未可知。這樣的情況下,俄空軍迫切需要加快整個T-50項目的研製,而砸錢則是加快項目進展最為直接的前提要求。這樣的處境下,原本計劃中印度要投資的部分若是因為印度方面的遲疑不能到賬的話,將直接影響整個T-50的研製進度。而在中美的五代機都已經走上批量的情況下,這種拖延就將變成對俄羅斯空防乃至俄羅斯國家安全的一種威脅。這樣的損害,也許是俄羅斯當初為T-50立項時所沒有想到的。俄羅斯將如何避免這樣的局面出現,也值得我們好好關注。(作者署名:天真賣萌Bernard)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4/doc-ifychhus1171865.shtml
巴鐵看上中國一隱身戰機,未來成中美爭奪影響力的重要籌碼2017.3.10
殲-31據稱是以國際戰鬥機需求為主要銷售市場,並存在出口同時適度兼顧國內戰鬥機的需求。殲-31是在2012年完成首飛,估計現有技術狀態的試驗周期約5年,到2018年前後才有可能達到可交付狀態。據巴基斯坦黎明(QUWA)新聞網報道,巴軍工部長最近宣布未來將要製造第五代戰鬥機,這可能表明中巴兩國已經開始就殲-31合作研製進行接觸。
圖博館
印度方面的想法則不是這樣,儘管蘇-30MKI項目如今是苦盡甘來,但當初花印度的錢搞科研,用蘇-27UB冒充蘇-30K,拿印度空軍當小白鼠試驗等等不快卻沒有被印度人忘記,加上印度在這個項目中並沒有如願獲得他們想要的戰鬥機生產技術,而只是充當組裝工廠的身份,雖然這裡有印度自身實力不濟的成分,但到了印度眼裡就變成了俄羅斯坑我沒商量。所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既然範廚師能從一個伙夫變成資深上當者老范,那麼三哥久坑成精也並不奇怪。
不過這回俄如意算盤可能並不那麼好打,因為印度雖然在五代機問題上只有俄羅斯一條路可選,但印度空軍眼下的關注點並不在五代重型機,而在中型和輕型戰鬥機的更新換代上。印度空軍從上世紀末開始謀劃本國戰鬥機換代,計劃實現以大約270架蘇-30MKI,126架先進中型戰鬥機和至少125架“光輝”輕型戰鬥機組建本國新一代的戰鬥機部隊。結果造化弄人,光輝先是不靠譜遲遲沒有定型,再是現在勉強定型了,產量平均只有一年一架;先進中型戰鬥機雖然花落“陣風”,但達索公司坐地起價讓印度實際能獲得的戰機數量只有36架,也就是說還有上百架的空缺亟待填補。弄來弄去,蘇-30MKI反而成為了印度三種戰鬥機項目中最成功和順利的一種,不僅已經完成了研製,還交貨了超過200架,還剩最後40架就功德圓滿。
如此情況下,印度目前無論是經費還是精力,都要優先用於現有的中型戰機和輕型戰機的選型和更新換代,畢竟米格-21就算改進了能發射R-77空空導彈,這幾年也要逐漸全部退役了,而即使現在就簽好了合同的“陣風”,也要到2019年才開始交貨,那些沒簽協議的戰機的交貨時間在2020年以後也不奇怪。這樣的形勢下,印度空軍的資源優先用於中型機和輕型機的採購,顯然是合理且符合需求的選擇。至於五代機,考慮到印度的四代機已經形成了對巴的壓倒性優勢,中國目前小批量裝備的殲-20也肯定會優先用於東部沿海地區,沒事不會找印度的大麻煩,印度空軍大可擱置幾年,等本國輕型機和中型機的換代全部落定了再考慮不遲。
圖博館
超越F22?尾噴紅外線?超音速巡航?矢量發動機咋說?
殲-20用的是國產WS-10B發動機/ WS-15矢量發動機.
殲20據我判斷,前襟翼的鴨翼佈局只有一個原因,發動機動力不夠。提供不了超音速巡航所需要的發動機推力,設計鴨翼是為了提高升力,彌補發動機動力不足導致的推力不夠。殲20估計難以進行長航時的超音速飛行,最多飛短時的超音速巡航。
又見自帶風洞的磚家。全球最大的風洞群在中國,最快的超算也在中國,做不出最好的氣動外形,才真是最奇怪的。
說句理智的話,F22經過實戰檢驗,J-20受俄製發動機的限制,機體較大,發動機是整個的關鍵。隱身超F22不太讓人相信。
還實戰,把你綁在你美爹的f22導彈掛架上,空襲原始深林後,你美爹的f22也投放過髒彈了
髒彈也是髒話?佩服。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3/doc-ifychhus0954371.shtml
為何印度這次購俄五代機不再當凱子?提出兩項條件2017.03.14新浪軍事
本週四,《印度時報》援引印度國防部消息人士的話說,印度政府日前正在重新分析和考慮與俄羅斯聯合研製五代機的相關問題。儘管俄羅斯不斷施壓要求籤署這份久拖不決的最終版第五代戰鬥機研發合同,但印度除了繼續分析該項目的成本效益之外,又最新提出了兩個條件:第一,必須要有全面的技術轉讓,包括“源代碼”,以確保印度未來可以獨立完成戰鬥機的武器升級工作。第二,必須直接有助於印度國產第五代戰鬥機項目(即印度正在研製的MCA中型戰鬥機項目)。
從俄羅斯的角度看,T-50項目帶上印度幾乎是個毫無疑問的“釣魚”項目,按照俄如意算盤,一方面印度對於五代機是絕對的買家,不論出於壓倒巴基斯坦空軍的追求還是不被中國空軍壓倒的擔憂,印度都必然需要採購五代機;考慮到印度的技術實力,這一採購只能通過外國生產商提供;而考慮到出口商的情況,中國不可能向印度出口五代機,F-35想要賣到印度也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事情,因此俄是印度唯一的選擇。這樣的無可選擇之下,印度既然出錢參與了T-50項目,自然就會老老實實繼續掏錢繼續跟隨下去。畢竟無論是一坑再坑的“維克拉瑪蒂亞”號還是蘇-30MKI項目,印度掏的美元不僅讓俄羅斯賺得盆滿缽滿,還順帶給俄軍提供了蘇-30SM和米格- 29KR這兩款現成的“瓜落兒”,如今印度再度上門,不坑怎麼對得起俄良心?
圖博館
美國在1991年開始YF-22和YF-23原型機的PK,在1996年確定YF-22獲勝。此後,F-22開始頻繁試飛,並不斷改進升級,最終於2006年形成戰鬥力,這個過程先後經歷了10多年。
在這方面除了美國,印度也很有發言權。如同遊戲“街頭霸王”裡的印度三哥一樣,印度研製LCA“光輝”國產輕型戰鬥機的過程,就是一個“胳膊”被拉長到極限的過程。LCA從1983年項目上馬,到2001年首架驗證機升空,再到2013年正式入役初步達到戰鬥使用準備狀態,先後經歷了整整30年,遠遠超出其最初宣布“將用8-10年時間來設計研發和製造一款全新的戰鬥機”的預期。三哥,你辛苦。
很明顯,殲-20的研製服役過程非常高效。殲-20於2007年立項,並於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0分左右進行首次升空飛行測試,在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和完善之後,殲-20的矢量、飛控、航電系統等不斷得以優化匹配,逐漸進入最佳狀態,先行進入空軍試訓部隊。這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是一個邊試飛、邊定型、邊入役的加速快跑過程。不得不說,中國給力!中國軍工,實在是給力!
我們在點贊中國軍工的同時,其實也要感謝那些“攪亂秩序者”。其實,殲-20等一批先進武器裝備及早入役實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種時不我待的加速快跑完全是被那些“攪亂秩序者”滿滿的惡意逼出來的。
中國從100多年前的山河破碎,就開始不斷遭受外敵入侵帶來的各種大小磨難。直到今天,西方列強對這個國家的遏制打壓依然沒有停止,依然是對我磨刀霍霍、虎視眈眈。畢竟,中國是這個星球上人口最多的世界性大國,中國如果真正強大起來,任何國家難以超越。從這個角度說,那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單大毛)
回應
田朝媒體等宣傳機構,天天發布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的言論,好像田朝在國際上有多大的話語權,由於黃粱一夢終究不會成為事實,憤青所信奉的那些虛偽的信仰,注定是要破滅、垮塌,甚至可能徹底倒戈!
真是跪久了不願站起來
要說混淆視聽那誰也比不過西方了,天天把自由民主掛在嘴上,一個個都是上帝的使者,可是實際上做了什麼呢?以前為了掠奪資源四處殖民,奴役屠殺殖民地人民,不知道印第安人還剩多少?現在好了玩陰的扶植代理人打仗,為戰爭提供武器,在別的國家搞和平演變。在聯合國指責中國的時候想沒想過敘利亞反對派的資金武器是哪來的?虛偽不?
圖博館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目前已能夠生產優於美國的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憑藉激光鈦合金成形技術,中國在航空材料科學領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前列,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並且裝機工程應用的國家。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另一款隱形戰機殲-31至少有4個激光成型“眼鏡式”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加強框。殲-20作為比殲-31更重型、更具威懾力的國之重器,對最尖端技術的應用必然不會落下。
殲-20能否上艦?
一直以來,殲-20是否會對機體改進部署到航母上,成為廣大網友關注的焦點話題。
這首先要看殲-20可能擔負的任務使命。結合目前殲-20裝備的數量不會太多、以及中國航母裝備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來看,在短期內殲-20上艦的可能性並不大。
作為一款隱形戰機,對機身塗料的刷附和對機體保養的要求都很高。航母長期在外執行任務,海上鹽度高、濕氣大,這都不利於隱形戰機的維護保養,隱形戰機的配套作戰單元設備、專業技術人才、維修保養經驗等,目前還都處於起始階段。另外,艦載機要求最大限度壓縮機體佔用空間,一般都採用折疊翼方式存入航母機庫。殲-20作為一款重型戰機,太大太重且寬大機翼不適合折疊。同時折疊翼很可能會造成機翼出現微小縫隙、或是隱形塗料磨損,直接影響戰機隱形性能。所以說,殲-20並非完全沒有登上航母的可能性,但目前來看確實並不現實。
相比之下,我國另一款自行研製的雙發中型隱形戰機殲-31倒很適合上艦。殲-31儘管沒有殲-20戰力強,但其綜合作戰效能優異,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佈局,兩側佈置大S型彎曲進氣道,配置內埋式武器艙。尤其是殲-31採用的雙前輪設計,是艦載機的典型特徵,顯然殲-31上艦更容易一些。
點贊中國軍工
殲-20入役太快了!
現代戰鬥機從藍圖構想“孕育寶寶”到“穿上軍裝”形成實際作戰能力,要經歷論證、方案設計、工程研製、設計定型、(試生產)生產定型、試飛驗證、正式入役等多個階段,這是一個漫長而繁瑣複雜的過程。像F-22、殲-20、T-50這樣的新一代隱形戰鬥機更是技術複雜,涉及科目十分廣泛,研製難度極大,是對一國綜合科研實力和生產能力的嚴峻考驗。
即便是正式入役前的試飛階段,也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圖博館
殲20正式入役改變亞太空中格局 隱形性能超越美F22 2017.03.13 觀察者網
殲-20的優勢在哪裡?
大國就是大國,重型戰鬥機果然是國之重器。殲-20的優勢,正如對它的定位一樣——單座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
隱形。這也是新一代先進戰機的最顯著特點,隱形飛機設計主要依靠外形。所以有時候看殲-20、F-22、T-50這三款戰機的外形彼此有些許相似之處,說明目前世界主流隱形戰機的外形設計均已達到人類掌握隱形設計技術的極致。戰機的雷達散射截面是整個飛機隱形設計的基礎,據資料顯示,美F-22的正向雷達散射截面達到0.1平方米級別,俄T-50為0.5平方米。作為正式服役的新一代戰機,殲-20的這項硬指標至少達到與F-22不相上下的水平,才能對美空中霸權形成足夠挑戰。
除了通過改變戰機外形來降低雷達散射強度外,還有一種途徑可幫助戰機達到隱形效果。那就是,採用雷達吸波塗料來消耗雷達波散射功率從而降低飛機雷達散射截面,稱之為材料隱形技術。有資料稱殲-20採用了局部等離子體隱形技術、反無源探測塗料,隱形性能已達到或超越了美軍的F-22。
重型。重型戰機的好處很多,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載彈量大。隱形戰機好不容易飛出去一趟,打幾枚彈就回來,總覺得不過癮。為了保證隱形性能,新一代隱形戰機往往採用內部彈艙掛載導彈而非機外掛架。目前,根據殲-20、F-22、F-35公開的彈艙照片來看,儘管殲-20的機腹彈艙結構大致類似於F-22,但無論是艙門還是彈倉內部深度,殲-20都要顯得比其他隱形戰機大一些。另外,殲-20機體較長,後腹部還有改進加裝彈倉的潛力。
重型的另一個明顯好處就是航程遠。航程遠,滯空時間長,作戰半徑大,威懾力自然就強。殲-20有著大體格,載油量應該相當可觀。之前網上有殲-20攜帶4具大型副油箱進行訓練的圖片,結合空中加油,殲-20將具備超過3000公里的作戰半徑,足以對類似關島這樣的目標發起“踹門”式打擊。
後發。殲-20具有後發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著手對DSI進氣道、先進綜合射頻和電子戰系統、EODAS和EOTS光電系統、軸對稱矢量噴管AVEN等先進技術進行了跟踪研究,並成為繼美國之後完全掌握這些先進技術的國家。正因如此,殲-20繼承並發展了F-22、F-35、T-50等戰機的先進理念,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當今世界先進隱形戰機的集大成者。
圖博館
美稱中國殲20戰機剛服役美空軍就暴露出巨大弱點2017.03.13 新浪軍事
殲-20外形與美國F-22有些相似,以至於到現在,美國部分觀點仍然“固執”地認為,在多大程度上是中國竊取了美國的軍事秘密(看到殲20服役,還是不太習慣,難以接受,不相信中國軍工實力)。
此外,該媒體稱,中國打造了殲-20是專門對抗美國空軍的一個弱點:針對手無寸鐵的空中加油機和空中預警機。
一名研究隱形項目的高級科學家告訴該媒體,殲-20的隱形,並不是與美國同類機型一樣全方位隱身,殲-20只是在前端正面隱身,加上遠程導彈,使中國空軍達到擊落美國支援飛機並迫使美國空軍撤出戰鬥的目的。
華盛頓研究機構“新美國”的戰略家和“幽靈艦隊”(該書描述了中俄和美國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情景)的作者,彼得•辛格,告訴商業內幕媒體,殲20這種打擊戰術符合中國“殺手鐧”的策略。 “在中世紀,當面對攜帶長劍的武裝衛士時,中國刺客就在他們的袖子下攜帶一個小釘頭。他們以這種方式擊敗衛士,讓衛士的力量變成一個弱點。”(作者署名:烽火議軍情)
回應
奉勸那些虛偽的愛聽表揚話的傻子們!小心美國有詐!
意淫發動機
殲-20用的是國產WS-10B發動機
中國沒公開隱形機時美國說中國造不出來,中國公開隱形機後美國一方面污衊中國竊取美國技術,另一方面貶低中國飛機不能全方隱身。
呵呵,如果只是正面隱身,為何珠海是機腹加龍透?不要覺得正面隱身強,側面就一定弱,沒有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正面隱身性能強化,不全方位,等近距離發現時,給個驚喜,美墜機了,中國這虛實美國完全難定位
還是毛主席的游擊戰略好,找出敵人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一擊斃命!拿到現在還是很實用的!
他有沒說過的話嗎?
當然說過,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敵進我退,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3/doc-ifychhuq4324211.shtml
圖博館
中國研製殲20全成本約54億美元僅為美F35戰機1/80 2017.03.13新浪軍事
運20運輸機、轟-6K轟炸機以及殲20隱形戰鬥機等一批高新裝備已進入中國空軍服役。裝備殲20戰鬥機,將顯著提高空軍綜合作戰能力。
去年香港早報報導稱,殲20成本很可能比美軍F-35要低許多。美國新政府也對製造F-35的成本不斷躥升而不滿。F-35項目的成本超出了控制範圍,已經超支1630億美元。去年國防部五角大樓稱增加1千萬美元來完成整個項目。
F-35驚人的價格,使得中國空軍最新獲得的殲20顯得很便宜。殲20全成本為371億人民幣(約53.7億美元),包括了設計製造8架原型機和6架預生產機型。因此一架成本為4.5-5億人民幣。而F-35研製商在與美國政府談判時,已經將F-35推高至4000億美元,使這架戰鬥機成為價格最高的武器。
回應
建議美國把生產圖紙,技術要求,生產流程交給中國,4000w美元保成
中國有太多縣城一年稅收不到1億美元,別在自欺欺人
偷換概念,j20這種國防重器根本不需要一般的縣的財政.
從亞馬遜雨林來的嗎?等量產之後,一架J20估計超不過1億,中國還有哪個城市年稅收過不了1億?縣城都過了吧。
這麼對比來看,J20能達到這種性能真的已經太划算了,要知道美帝的F22和F35有多燒錢,讓他下馬他都不干,不把F35忽悠出去,怎麼收回成本。就像美國的DDG1000,高額的成本之下,可能戰力還不如阿利伯克,一艘能買十幾艘052D,但反過來,十幾艘052D完全可以吊打DDG1000
中國軍工都是國企,美國軍工都是私人企業,這些私人企業已經是一個尾大不掉的既得利益集團,只會利用自己的資源不斷要求政府加大軍事投入,不管國家的財政。中國也要注意這一點。
1、J20抄襲四代機戰術指標概念,這個省略探索經費,但培養出來也是模仿三流人才。2、J20上的子系統開發都是模仿產品,這個比同類創新產品開發省略80%的資金。但是沒法超過原創,因為能力不同層次。3、J20採用了大量的縮水技術。典型代表就是氣動外形和發動機,還有隱身蒙皮,電子雷達技術四樣。老百姓都糊弄不了。
誰給你電子技術抄襲?你美爹對中國高科技領域封鎖的還輕嗎?死噴子,領你的狗糧去吧
結果飛都飛不起來……
你以為搞科研的都是你這種蠢蛋?你蠢就以為全中國人民都蠢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3/doc-ifychhuq4239052.shtml
圖博館
目前各國開發的第五代戰機和第五代技術驗證機,例如美國的F-35和F-22,中國的殲-20和殲-31,俄羅斯的T-50,日本的心神,都不約而同的沒有雙座改型。
第五代戰鬥機沒有雙座型,原因有好幾個:
一是目前第四代戰鬥機的信息感知系統足夠強大,這樣就不需要後面坐飛行員進行瞭望、領航和操作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取消雙座還可以騰出一個很可觀的空間,這對於戰機來說十分寶貴。五代機的航電,態勢感知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很大,加上機載武器的進步,基本實現了發射後不用管,比如JDAM、SDB\JSOW和JASSM。
二是第五代戰鬥機造價十分昂貴,拿這麼金貴的飛機來培訓新手,非常劃不來,還不如在成熟的飛行員中挑選精英,然後學模擬器,以目前飛行模擬器和高教機的進步發展,基本能完成訓練任務就可以直接上機飛了。
三是第五代戰鬥機要考慮隱形,雙座會大大提高隱身飛機被雷達和光學探測的可能性,所以外形設計成本較高,而且也不容易進行雙座型改動。因為雙座突起不太好處理,單座的隱身設計難度和成本就已經不低了,再為雙座調整成本太大。此外殲-20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系統也相當複雜,除了機頭裝備的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之外,還有側視雷達和各種光學傳感器,各種電子天線則集成在機身各處,如鴨翼與主翼間的電戰天線,主翼前緣CNI天線陣,進氣道外側電子乾擾天線等。改裝雙座型,勢必會造成機身結構的大改,這對於一架非常複雜而且昂貴的頂尖戰機來說,大規模的全新改動,而且裝備數量極少的雙座型,經濟上是得不償失的。
殲20無需雙座型,無論這架先進戰鷹是否有雙座型,都會不影響其戰鬥力的發揮。殲20的綜合航電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是高度集成的戰場信息系統,通過一款大尺寸液晶屏,結合戰場信息網絡,會將數字地理信息,以及戰區網絡中預警機、偵察機和其他友機所採集到戰場信息集中融合處理,並直觀顯示,而三代機的大範圍戰場信息需要友軍之間互相通報,再經過飛行員大腦的整合處理。有了先進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的減少以往飛行員必須分散精力的工作,讓他們得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飛行、戰鬥和任務上。不像三代機受航電水平限制,武器多為激光或電視制導,不能發射後不管,得有武器官。也就是說,由於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前需要兩個人的工作,現在一個人能把活都乾了。(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2/doc-ifychavf2499432.shtml
圖博館
有資深軍迷的質詢:我軍大部分戰鬥機都有雙座型,然而殲20到正式服役為止,仍然沒見到雙座型的任何消息,這會不會影響殲20進入部隊後的試驗和訓練,影響殲20戰鬥力的迅速發揮?
戰鬥機搞雙座無非是兩種需求,一是戰鬥教練型,二是戰鬥轟炸型。戰鬥機的雙座戰鬥教練型本質是一機兩用,典型的就是中國空軍曾經引進的蘇-27UB,以及殲10的殲-10S雙座型戰鬥機,其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了突出教練任務,亦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亦可以用於加強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中國的殲11系列也發展了好幾個雙座型,例如殲-11BS雙座殲擊教練機,殲-16雙座雙重任務戰鬥機,以及殲-16電子戰飛機。
以往的各國第三代戰鬥機,例如F-14、F-15、F-16、F-18、Su-27、Mig-29、颱風、陣風、幻影-2000、殲-10,普遍在開發階段就有了雙座機型。
早期的第四代戰鬥機,在進行技術驗證機和初始設計的時候,因為技術上和認識上的局限,也有考慮過雙座型。例如美國空軍在1983年公佈的先進戰術戰鬥機(ATF),就明確要求研製雙座型。這個計劃催生了諾斯羅普/麥道公司的YF-23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YF-22兩種技術驗證機,這兩種機型都有雙座型的設計。美國空軍甚至還在YF-23的基礎上提出一種雙座的FB-23 RTA轟炸機的設想。美國當初在研製F22原型機的時候,也曾經有F22B雙座戰鬥教練機和FB22雙座戰鬥機轟炸機的計劃,但後來都被砍掉了。最終發展出F22戰鬥機量產型的時候,這些雙座型都已不見踪影。
到了美國F35戰鬥機的早期技術驗證機JSF時代,仍有考慮雙座型。這個計劃是在2000年開始的,那時候美軍曾經認真考慮過雙座型。當時洛克希德馬丁JSF團隊成員BAE系統公司的研究表明,考慮過包括空氣動力學、重量和平衡等問題以後,為JSF研究雙座版本,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雙座型的作戰半徑只減少了125公里。空軍常規起降型(CTOL)和海軍常規起降艦載型都可以很方便的設計雙座型,只是短距起飛垂直著陸型(STOVL)因為升力風扇的死重和空間限制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然而16年過去了,美國的JSF驗證機早已經變成了F35戰鬥機並大批服役,但還是沒有看到任何雙坐型F35出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著名的臭鼬工廠部門,在幾年前也有提出過F35C的雙座型設想,但就只是設想,然後沒有然後了。
圖博館
當飛行員把駕駛桿向後、向自己胸腹部拉動時,拉桿的效果會讓機頭會開始翹起;而當他把駕駛桿向前方推動,使其遠離自己時,推桿的效果會讓機體變隨之下俯;就如同飛行員拉動的並非駕駛桿,而是在直接拉動飛機頭部一般。而將駕駛桿向左側、或者右側傾斜壓倒時,壓桿的效果會使飛機順著駕駛桿的方向而傾斜、翻滾。而腳蹬的作用則是調整飛機的偏航方向,左蹬則偏左,反之亦然。而油門桿則控制著動力的強弱——或者說縱向的速度變化,就像汽車油門和剎車那樣。
飛機上無論何種先進的氣動控製手段,最終都要靠與外界的空氣進行力學上的交互作用而實現,這些措施在本質上,全都是對於桿槓原理的應用。比如對於一架常規佈局的飛機來說,它的水平尾翼向下偏轉到極限;這時候飛機尾部的水平尾翼上形成了巨大的向下的負升力,而飛機中部的機翼仍然在持續產生向上的正升力,結果就是飛機出現猛烈的抬頭趨勢。就像蹺蹺板一樣,用力踩下一頭,另一頭必然就要翹起來。
其它控制皆同此理,飛行控制說到底就是一套非常複雜的蹺蹺板遊戲。飛行員不僅要保證在不斷有外界因素搗亂(空氣流向、流速、密度,飛機的重心、姿態、軌跡都始終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還能保證蹺蹺板兩頭不觸底(超過極限就意味著失控,極有可能陷入非常危險的情況甚至是絕境),始終維繫在一個可以平衡的範圍內,而且還要至少同時控制三條蹺蹺板——飛機的俯仰控制、滾轉控制、偏航控制。
在上世紀6、70年代以後,隨著各種電子電氣器件不斷對飛行員的駕駛起到輔助作用——特別電傳飛控系統興起以後;很多後期三代機,以及四代機——包括F22、殲20,都已經實現了程度極高的自動化控制和安全限制功能,飛控計算機會自動切斷和過濾掉飛行員給出的超出安全極限的操作動作,因此不管飛行員怎麼去做動作,正常情況下飛機都不會進入失控狀態。(作者署名:候知健航空知識)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3/doc-ifychhus0942193.shtml
殲20戰機為何沒有雙座型一個小細節暴露型號秘密
2017.3.10,中央電視台7套在節目證實:空軍運20,轟-6K,殲-20等一批高新武器裝備進入人民空軍序列!從去年下半年就有消息傳出,殲-20首批量產型已經進入空軍序列,根據曝光的殲-20機身編號,首批裝備的部隊為空軍某試訓基地某旅。而中央電視台此次報導,則是以官方身份首次證實殲-20已經進入空軍服役。
圖博館
近年來,解放軍的聯合演習重點放在試驗性地研究聯合指揮的方法和建設C4ISR系統上,經常邀請高級觀察員指導指揮和控制協調和一體化的C4ISR系統運行過程,雖然演習中許多聯合任務的指揮工作似乎仍由地面部隊擔任,但空軍和海軍也在一些聯合演習中擔任指揮工作,從而探索了新的聯合作戰理論,並對執行這一理論的聯合作戰指揮官和參謀人員的教育培訓進行改革。
俄羅斯《潛望鏡-2》雜誌分析,通過多年的努力解放軍已經初步具備了聯合行動能力聯合作戰的目的,是實現“精確作戰”:最主要的是目標選擇更加精確。通過聯合作戰,遍布於陸海空天電多維空間的立體感知體系,能夠實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對方作戰體系中的各類目標信息。指揮員及其指揮機關,能夠充分利用指揮決策輔助系統,將對方作戰體系中各種目標進行精細化的定量分析和綜合排序,從突破對方體係出發,精確選擇對方作戰體系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的關鍵目標,形成聯合作戰目標打擊清單。
另外,打擊行動更加精確。在聯合作戰中,根據打擊目的、目標性質和結構、戰場環境等因素,結合各種作戰力量和武器裝備的優勢,精確選擇打擊力量、精確確定毀傷程度、精確區分打擊任務、精確確定打擊次序和規模,再者,效果評估更加精確。在聯合作戰中,在強大的多維立體戰場感知系統支撐下能夠實時、精確掌握對目標的打擊情況和相關信息,對目標打擊效果評估的指標更加系統細化評估的手段更加先進多樣,評估的方法更加科學合理,目標毀傷效果的評估更加實時精確。(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1/doc-ifychihc6281849.shtml
深度:殲20氣動面複雜繁多飛行員怎麼開這類戰機?2017.03.13新浪軍事微博
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來說,高效率的操縱設計來源於兩個方面:盡可能契合人類的本能習慣,讓操縱動作在多次練習以後很容易就固化成熟練技能;而且它必須盡可能使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兼顧完成各種基本操縱動作。在歷經淘汰和優化以後,今天絕大多數戰鬥機上都採用了兩杆一蹬的基礎操縱佈局,即駕駛桿、油門桿、方向舵左右腳蹬,分別交由右手、左手、雙腳。
圖博館
由於俄羅斯近期經濟不振,造成A-50U項目進展比較緩慢,2013年首架A-50U才交付俄羅斯空軍,至今才有4架飛機裝備部隊,勉強能夠在一個戰略方向執行全天警戒任務。另外就技術水平來講,它比中國空警2000要落後一代,比空警500要落後2代,也難以適應2020年之後的戰場環境,所以俄羅斯空軍也啟動了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預警機A-100項目,載機採用伊爾-476飛機,原計劃A-100應該在2015-2016年首飛,2020年裝備部隊,但是現在看來,這個進度已經無法保證,最新消息說A- 100首飛時間可能已經推遲到2018年,對於俄羅斯來說,2020年之後,歐洲國家將會大規模換裝F-35戰鬥機,如果到那時A-100預警機還沒有研製成功,可能就要考慮引進中國空警500預警機了。(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2/doc-ifychihc6279434.shtml
信息化建設三管齊下我軍已具備精確聯合行動能力2017.03.12 新浪軍事
近期,俄羅斯《軍事平等》雜誌、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等媒體報導了作戰指揮“聯合作戰司令部”這種形式,認為解放軍正在致力於發展這種能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強調解放軍有建立聯合作戰體係以前“樹狀”指揮體系的需要。
的確,扁平狀指揮有利於集中指揮,可以改變指揮層次過多、週期過長、橫向信息流動不暢等問題,防止軍隊建設和作戰指揮職能交叉,不能集中精力研究、籌劃作戰指揮。近幾年,解放軍的信息系統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上建立起信息獲取、處理、傳遞系統,並在一定範圍內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為初步建立聯合作戰體系創造了條件。
軍事專家巡航者稱,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揣測,解放軍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發展“更複雜的作戰模式”,謀求建立聯合作戰體系,而且形式是“三管齊下”,實施專業軍事教育改革,以便培訓聯合指揮官及參謀;建造一體化的指揮、控制、電腦、通信、情報監視及偵察系統(C4ISR);在聯合演習中試驗並檢測理念及系統。解放軍在自我評估中認為,聯合指揮方法和綜合通信是存在問題的領域,限制了聯合行動能力的發展。
但是,解放軍已經開始強調最大化地發揮垂直指揮框架的作用,同時發展更優秀的指揮網絡,減少指揮層級,用一體化C4ISR體系更有效地整合軍隊,實現聯合行動能力,培養聯合作戰指揮官和參謀。
圖博館
空警2000採用了二維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在高低、水平兩個方向實現了電子掃描,也就是說當雷達探測到目標之後,可以迅速調轉波束對目標進行再次探測和確認,目標識別和確認速度快捷,有利於目標跟踪關聯,適合對付高速機動目標、集群目標,而A-50熊蜂雷達採用機械掃描,探測到目標之後,只能暫存起來,天線旋轉一圈再次探測到目標之後,才進行確認和識別,這樣目標跟踪關聯就比較困難,就雷達戰術技術指標而言,空警2000要遠高於A-50。
需要指出的是空警2000上面的雷達已經是中國上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中國相關單位已經研製成功第二代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備在空警500上面,它採用了數字化技術,例如數字T/R模塊、數字波束形成技術,系統靈敏度更高、探測能力更強,尤其適合在新世紀戰場探測隱身目標,目前空警500已經批量裝備中國空軍。
俄羅斯對於A-50缺點也是心知肚明,早在前蘇聯時期,就計劃對其進行改進,這就是A-50M預警機,它採用了經過改進的熊蜂2雷達系統,由於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不振,這個計劃沒有進行下去,進入新世紀,隨著西方國家空軍裝備新一代戰鬥機,例如F-22、F-35和陣風、EF-2000等,俄羅斯空軍感覺A-50已經不能適應新世紀戰場環境,所以著手對A-50進行改進,這就是A-50U。
考慮到美國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威脅,俄羅斯一度也希望為A-50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是研製工作遲遲沒有取得突破,最終A-50U決定只對機載雷達信號/數據系統進行改進,根據相關資料,新的系統運算速度得到成倍提高,重量由數噸重降低到200公斤,不但改善了雷達性能,飛機性能也得到改善,例如飛機可以裝載更多燃料,提高了飛機續航時間和留空半徑。A-50U配備新一代機載任務工作站,它配備了液晶顯示器,相比較之下老工作站採用了比較笨重的CRT顯示器,通信/數據鏈方面採用了俄羅斯新一代戰術數據鍊和AT-2E終端,它相當於美國的LINK-16數據鏈,提高A-50U的指揮引導能力。
圖博館
不過傳統圓盤狀雷達罩採用的是旋轉天線, 它主要是可以沿著直徑佈置天線,從而最大限度增加天線孔徑,但是旋轉天線的目標更新速度較慢。所以出現了三角排列的電子掃描天線陣,它的優點就是飛機始終對目標區進行電子掃描,掃描速度快、精度高,目標關聯迅速。
空警500採用圓盤狀三角形雷達罩說明它強調對於目標區的掌握能力,未來我軍的作戰環境十分惡劣,戰區可能充斥大量目標,包括高隱身高速高機動目標。所以需要雷達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對目標的關注,同時迅速的識別、鎖定各個目標,在這個方面固定二維電子掃描天線自然是不二的選擇。
http://www.armystar.com/wqzb/2017-03-12_50637
俄羅斯預警機技術落後中國兩代可能要引進空警500 2017.03.12新浪軍事
簡介:俄羅斯預警機雷達性能比較落後,難以適應2020年之後戰場環境,需要研製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預警機
2017.3.8,俄羅斯空軍接收了第四架A-50U預警機,它是此前A-50改進型,對機載電子系統進行了改進和升級,提高飛機探測和指揮引導能力。
從海外資料來看,A-50U主要改進包括升級機載雷達信號/處理系統,另外顯示系統、導航系統、通信/數據鏈也進行了改進,從各方面來講,它相當於美國E-3A雷達系統改進計劃(RSIP)。
A-50是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空中預警與指揮飛機,首架飛機於1978年首次試飛,1983年交付部隊,它配備了熊蜂機載脈衝多普勒預警機雷達,工作在S波段,雷達和美製APY-1雷達一樣,採用開口波導平面陣列天線,高低方向電掃,水平方向機掃,堆積多波束測高,對於低空戰鬥機可以提供300公里探測距離,可以通過數據鏈與戰鬥機進行聯接,指揮後者攔截目標,性能與美國E-3A相近,不過它的缺點就是信號/處理系統比較落後,體積、重量偏大,可靠性低,限制了雷達性能進一步提高,到前蘇聯解體的時候,大約有25架A-50預警機交付使用,目前還有超過15架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本世紀初,中國空軍向以色列採購A-50I費爾康預警機,以方在美國壓力下取消合同,中國空軍一度對A-50進行評估,結果認為A-50信號/數據處理系統性能較低、人機界面也比較差,難以滿足中國空軍要求,最終沒有採購A-50,轉而全力發展國產預警機,這就是空警2000以及後來的空警200和空警500預警機。
圖博館
同時在接收時也進行數字波束形成,與傳統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它取消了大量的線纜,降低了天線的重量,同時也降低了系統的損耗。
提高了靈敏度,這些都有助於增加雷達的探測距離,王小謨先生在研製空警500提出的“小載機,大預警”的設想應該就來源於此。
還有一點就是空警500採用圓盤狀雷達罩而不是空警200的平衡木雷達罩,圓盤狀雷達罩的優點是可以獲得較大的前向、後向面積,在全向范圍內雷達探測性能如距離、精度較好,不過圓盤狀雷達罩的缺點就是天線孔徑受到限制,這是因為要降低飛機的空氣阻力。
另外增加的阻力比較大,對飛機的飛行性能和狀態影響較大,根據國內外預警機改裝的經驗來看,圓盤雷達罩的直徑一般要在載機長度的0.3以下。而厚度需要在直徑的0.2以下,以E-3A為例子,它的機長為45米,雷達罩直徑只有10米左右,大約0.25左右,而厚度為1.8米,大約在0.18。
這樣對於小型飛機來說,其機長較小,雷達罩的尺寸有限,相應的雷達天線孔徑更加有限,所以出現了平衡木天線平衡木天線的優點在於最大限度的得到側向天線面積。象瑞典的SAAB-2000平衡木預警機,它的載機比E-3A要小的多,天線孔徑卻與後者相近,這樣就保證它的探測距離。所以它也被稱為側視雷達,同時它引起的空氣阻力也比較小,對於飛機飛行性能和狀態的影響也比較小,平衡木天線的缺點是全向覆蓋能力不足。
平面相控陣天線的缺點就是覆蓋範圍有限,一般在120度左右,這樣兩個天線只能覆蓋240度的區域還有120度無法探測。通常只能用航線機動來彌補。但是這樣做的缺點就是當預警機飛離目標區的時候,對於目標區的探測能力在下降,相應的對於目標區空情信息的掌握能力也在下降。對於作戰飛機的指揮引導能力相應也要降低,所以出現了楔尾這樣的預警機,它增加了一個前後向的端射天線來彌補這個距離,但是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一些國家的新型預警機仍舊採用傳統的圓盤狀天線罩,如美國的E-2D,巴基斯坦從我國引進的ZDK-03也採用圓盤狀天線罩,它們的優點就是當預警機飛離目標區的時候,仍舊可以旋轉天線緊盯目標區,從而保持對目標區的掌握。
圖博館
央視曝中國預警機部隊空警500內部座艙2017-03-12環球軍事網
近日,央視報導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空軍某航空兵師空中機械師技術檢查主任張峰的事蹟,報導中,中國國產預警機空警500的內部畫面被曝光。
空警500雖然和空警200大小相仿,但是技術卻有較大的進步,空警500實際上可以算國產第三代預警機,它主要是為對付新世紀威脅而研製的。空警200屬於國產第二代預警機,而更早的空警1號屬於第一代預警機。
從相關資料來看,空警500和空警200相比,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在於它們的目標參考雷達反射面積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經常說的雷達探測距離實際上指對給定典型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目前軍用機載雷達的典型目標通常指的是小型戰鬥機,其假定的雷達反射面積大約在5平方米左右。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隱身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各種隱身飛行器開始廣泛的使用,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F-22戰鬥機,一般認為它在X波段,主要姿態角度上的RCS比現役戰鬥機要下降2個數量級左右。
此外大量巡航導彈、隱身防區外彈藥撒佈系統也開始廣泛裝備發達國家空軍,並開始向全球擴散,這些武器的RCS比此前的空地武器也有較大的降低。
RCS降低首先影響的就是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我們知道雷達探測距離與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根據這個關係,我們知道RCS下降10倍,雷達探測距離要降低1/2左右,如果下降100倍,降低2/3,目前預警機的巡航高度在10000米左右,雷達視距大約在400公里左右。
根據這個指標來算,現在的預警機對於三代飛機探測距離為400公里的話,那對於F-22這樣的隱身戰鬥機只有150公里左右。
在這個距離上F-22已可憑藉AIM-120D中遠程空空導彈對其進行攔射了,所以目前國內外雷達廠家均認為新一代雷達的典型目標需要調整,認為需要下降到0.1平方米左右。
不過降低RCS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孔徑*功率是雷達探測距離兩個比較重要的參數,機載雷達的孔徑受到限制,只有提高雷達的功率,但是探測距離與雷達功率的四次方根呈現正比,這意味著提供雷達功率提供1倍,探測距離也只提高19%左右。
同時提高功率意味著飛機電力系統、冷卻系統都受到更大的壓力,所以一味的提高功率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從現在來看,空警500採用了數字陣列技術,它的核心是數字收/發單元,它通過對信號進行直接數字合成,完成移相和幅度加權,從而實現波束在空間的掃描。
圖博館
兩種掛載模式
在航展上,印度AMCA還公佈了兩種掛載模式,即“隱身配置”與“非隱身配置”模式,這一模式與珠海航展上曾展出的殲-31戰鬥機思路十分相似 。 在隱身配置模式下,AMCA可以使用內置武器艙掛載4枚機載武器,包括空空導彈或激光制導炸彈。 而在非隱身配置模式下,則可以在機翼和機腹兩側共8個外掛點下外掛8枚機載武器。 這使得AMCA既能執行第一波隱身壓製作戰的“踹門”任務,通過隱身優勢來壓制並摧毀敵方防空系統,也能在隨後通過大量外掛武器,執行持續對地打擊任務。 這表明印度將AMCA定位為中型多用途戰鬥機, 與印度版雙座型T-50重型製空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的任務配合。
將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
目前為止,印度AMCA的裝機發動機尚未選定,但候選機型包括F414最新改進型號F414 Enhanced和EJ200的改進型號EJ270等。 這兩種世界最先進的中等推力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16~120千牛,最大軍用推力也接近80千牛。從技術角度,的確有能力賦予AMCA超聲速巡航能力,屆時,AMCA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型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的中型第五代戰鬥機。
在遠期計劃中,印度計劃最終為AMCA配備由DRDO旗下燃氣渦輪研究院GTRE與法國斯奈克瑪共同研發的“卡弗里”改進型發動機。
結語
據印度DRDO透露,印度第五代中型戰鬥機AMCA將於2025年實現首飛,並於2030年完成研製並裝備印度空軍,屆時印度空軍將全面實現戰鬥機隱身化。
回應
結語亮了,2025年首飛,2030年裝備,然後居然就全面隱身化了……呵呵,三哥肯定以為造飛機可以像印報紙一樣簡單!
估計是停留在設計紙上吧,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能搞什麼、
阿三,學會山寨了?
呵三厲害,連EJ270和F414EN都能搞到手,如果中國有這兩大件,殲31早就傲
陰險紅頭阿三自製光輝變成垃圾,合作T50也變成虛無縹緲!又想變成招標方式?自欺欺人罷了!
“光輝” LCA輕型戰機印度研發30多LCA輕型戰機年。該機型配有一個美國生產的渦輪噴氣發動機,而“陣風”是雙引擎。印度防長承認國産LCA仍是半成品.
三哥走路都還沒學會就想著跑了
搞吧,三哥就喜歡跟風中國,三十年後見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就算一切順利沒有任何障礙到2030六代機也出來了還是落後,何況憑阿三這能力連LCA都搞不定全球供應都組裝不好,反正只有兩個字:呵呵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2/doc-ifycaafm4789786.shtml
圖博館
印度也要搞第2款5代機項目掛載模式與中國FC31相似2017.03.02 新浪軍事
圖注:印度航空發展局(ADA)在本屆航展上展示的3個AMCA模型中的另外2個,從這3張圖可以看出該機確實全面採用隱身外形設計
印度第五代中型戰鬥機AMCA項目最早於2010年公開亮相,之後幾年裡一直處於研發和論證階段。 2017年2月印度班加羅爾航展上,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下屬航空發展局ADA再次展出了AMCA的模型,與7年前略顯粗糙的金屬風洞模型相比,新公佈的設計方案細節清晰,顯示印度方面已經完成了該機的總體設計,即將進入真正的研發和原型機製造階段。
圖注:早期公佈的印度五代機高速風洞試驗模型
與2010年展出的風洞模型相比,新的AMCA設計方案在細節上有多處不同,這顯示出在7年間印度方面通過氣動試驗和研究,對總體方案進行了反复的考量和打磨,總體方案逐步細化成型。
1,在機翼氣動設計上,早期方案採用類似F/A-18“大黃蜂”的進氣道邊條設計,大型邊條從進氣道口一直延伸到主翼。 而在最新方案中,邊條翼設計則被類似F-22的進氣道+邊條一體化設計所替代,一體化的進氣道邊條面積更小,但效率更高,同時起到增強進氣效率和提高飛機氣動效率兩大作用,卻避免了早期大邊條設計的阻力增加等弊端,還有利於提高隱身水平。 進氣道邊條一體化設計,可以視作邊條設計的進一步發展和更新換代。 這一變化體現出印度飛機設計水平的長足進步。
2,在隱身細節上,與早期方案相比,最新方案的主翼和平尾都進行了切尖設計,體現出更成熟的隱身設計處理。 而飛機的三角形尾椎結構變得更長,與平尾一起將發動機尾噴口包裹起來,可以形成屏蔽效果,降低三元尾噴口的雷達和紅外輻射特徵。 新AMCA方案中,充分體現出印方“全面隱身設計”的思路。
3,早期方案中,主翼與平尾距離拉遠,採用典型的常規第四代超聲速戰鬥機設計。 而在最新方案中,平尾與主翼距離靠近,一定程度插入主翼,形成近距耦合佈局設計,這一設計與F-22思路相同,在於通過耦合設計來避免超聲速飛行時因飛機氣動焦點後移而增加的配平阻力,賦予飛機更好的超聲速機動能力。 根據印度方面公佈,其第五代中型戰鬥機將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從氣動設計上來看,印度設計師的確對此有所考慮。
圖博館
而全面採用包括低可視度軍徽的殲-20,在目視隱形方面更是做到極致,這或許有兩方面的原因考慮。一方面,目前殲-20還是一種保密程度很高的戰機,面對敵特或者敵國的衛星偵察,停放在地面的殲-20如果使用了“割裂迷彩”這樣的塗裝,可以讓戰機上的保型電子天線、設備、維修口蓋等隱蔽在這身迷彩之下。
另一方面,隱形戰機之間的空戰,因為雙方雷達對於隱形目標的截獲距離可能都會大為縮水,傳統的超視距空戰(BVR)形態會更加可能變成視覺內空戰,在你追我趕的“狗鬥”中,隱形戰機依賴機上的前視紅外跟踪系統(IRST)和分佈式光學探測系統以及飛行員的目視搜索來鎖定敵機,除了減少戰機發動機噴口紅外特徵外,在飛機塗裝上也必須考慮可見光和紅外隱形效果。
正因為如此,美俄的四代機的塗裝都普遍採用了這種低可視度設計。美軍的F-22,F-35都採用了美軍使用十分成熟的空優灰塗裝,軍徽、戰術編號都是採用低可視度設計,而俄軍的T-50,也是採用了類似殲-20的“割裂迷彩”塗裝,通過這一設計干擾敵方的目視鎖定。
塗裝的小小細節,體現了殲-20在設計之初就面向實戰,低可視度塗裝不僅為殲-20帶來了目視隱形更好的效果,還讓飛機的“顏值”更好。
只是殲-20的塗裝如此漂亮,還真讓人有點不太習慣,畢竟下面這“空中美男子”同款,看起來才更像是我們熟悉的的塗裝風格。(作者署名:非著名鍵盤俠烏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7/doc-ifyavvsh6888301.shtml
圖博館
中國新型圓筒爆轟式發動機實現突破性進展,技術已經超越美國2017-01-05
中國為何在最近如此高調宣布這則新聞:發動機已經開始彎道超車?
近日,一則官方新聞讓中國軍迷圈炸開了鍋,據了解,由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出版的美國航空航天期刊(Aerospace America)近期發表了2015年美國及全球航空航天的綜述,並用四分之一的版面介紹了王健平教授領導的北京大學工學院燃燒推進中心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的研究進展。
目前,被廣泛研究的爆轟發動機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駐定爆轟發動機、脈衝爆轟發動機和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其中最後兩種目前已經作為最有研究價值的發動機選型,而被多個國家重點研究,目前,美國國防部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美國空軍科研辦公室(AFOSR)、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NRO)、美國能源部(DoE)都在研究這種發動機,可見重視程度之高,美國為啥重視中國取得的科技成果,因為美國人在這一領域第一次開始落後了,這是美國始料未及的,如果中國率先研製出真正實用化的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那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超越,中國也很有可能在發動機領域第一次彎道超車。
https://kknews.cc/zh-tw/news/mgrkmoz.html
殲20割裂式迷彩變虎斑式隱形戰機鑽研塗裝意義多大2017.02.27新浪軍事
軍迷圈裡有一個評價國產武器裝備外觀的順口溜,叫:“土鱉不土,戰鬥力五”,也就說美學也是戰鬥力。
近日,有軍迷發布了殲-20最新量產型飛機的新照片,顯示該機換上了一身從未出現過的“虎斑迷彩”,加上去年10月一架殲-20曾換上一身“割裂迷彩”,殲-20顯然在測試塗裝的隱形效果,這對隱形戰機而言有意義嗎?
不論是此次出現的“虎斑迷彩”還是“割裂迷彩”,顯示中國空軍對殲-20的視覺隱形設計十分重視。在殲-20交付空軍後,空軍相關研究部門除了對這兩種塗裝方案進行對比測試外,還讓殲-20量產機拋棄了原型機階段十分顯眼的紅五星,而改用低可視度的軍徽、戰術編號等。
近年來,中國空軍對國產軍機的塗裝經歷了不斷探索的過程。和二代機經常是全機亮白色的塗裝相比,以殲-10、殲-11為代表的空軍第三代作戰飛機,普及了灰色的空優塗裝,而且如果你仔細觀察殲- 10的灰色塗裝可以發現,機腹會比機背顏色要淡一些,讓很多老軍迷印象深刻的“綠頭殲-8”後來也換成了灰色塗裝。
圖博館
從目前性能來看,殲- 20在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性能等方面肯定不如F-22,不過仍舊可以對抗F-35,壓制周邊國家和地區三代改進型及三代半戰鬥機也沒有問題,所以中國空軍對殲-20要求比較迫切,殲-20在列裝過程之中,可能也採取殲-10當年同樣的方針,以便讓部隊能夠迅速熟悉四代作戰飛機。
蘇-35SK引進之後,它配備的是AL-41F-1S/117S渦扇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14.5噸,而殲-20的AL-31FN-M1大約是13.5噸。 如果換裝發動機則需要對戰鬥機進行較大修改,這些都需要時日,中國空軍可能還是希望殲-20能夠快速裝備部隊,況且以AL-41F-1S性能來看,它與F-22的F -119還是有差距,殲-20換裝之後,雖然性能有所改善,但是在超音速巡航、機動等性能方面與F-22還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中國空軍近期可能不會為殲-20換裝117S.
根據相關資料,中國相關單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新一代高性能發動機總體技術方案,…..按照國外慣例,…., 中國相關單位在2011年完成新一代發動機驗證機的試制,那麼距離實用還是有較長的路要走, 比較樂觀的估計就是WS-15大約可以在2020年左右設計定型,考慮到戰鬥機換裝發動機還需要重新設計、試飛,所以殲-20全狀態戰鬥機可能不會早於2025年裝備部隊 。 (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若為真,哪落後的太多!到2025,美國第六代機發動機都搞出來了!追了這麼多年,還是差一代,悲催啊!
別逗了,美國的第六代機連招標計劃都沒出來呢。到底是空天一體化還是無人智能化都不清楚。
2B,殲二十就現在的能力秒殺F35毫無壓力,比F22在發動機方面還有一些差距。但現在四代機主要比的是隱身能力、電子、雷達和導彈的水平,跟本不會去近距離格鬥。所以殲二十對F22的差距是非常小的。在實戰中就看誰戰術發揮的好。
隱身對隱身,發現距離短了,相反,更容易狗鬥!
在隱形不分強弱之狀態下, 除了發動機之比, 戰機的搜索和火控雷達以及與之配合的超遠程空空導彈是否犀利, 火控雷達是否能有效鎖死對方, 是否能勝別人一籌也是關鍵, 戰機再厲害的飛行能力最後也還要是以導彈一搥定音式地擊落對方為準。
稍安勿躁,三年後會定型量產,從而J-20會進入到B型階段。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7/doc-ifyavvsk3650268.shtml
圖博館
國營企業是造不出什麼好產品的,只要有私營企業進入的領域,國營企業永遠競爭不過私營企業,所以光靠吹牛沒用,發動機中國如果還是國營企業開發,永遠追不上美國,別自己騙自己了,差距現在是越來越大,錢投入的越來越大
胡說!F35說好的3至5千萬元一架到如今變成近2個億?!這就是私營的好處?
2025年等你裝備推重比10的發動機了,美俄已經用推重比12的了,你還是落後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7/doc-ifyavvsh6861400.shtml
兩因素令俄航發可靠性不如西方中國屢犯同樣毛病2017.01.16新浪軍事
2016年11月,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一架新型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訓練中失事墜毀,據事後調查元兇很可能是其使用的RD-33MK供油泵故障導致雙發失效。而同樣是在11月,蘇-35的發動機117S首次以AL-41F-1S的新命名亮相,它是俄現役最先進的軍用發動機,但其全週期壽命也僅為2000小時,遠遠低於西方同類發動機產品。俄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為何不如西方發動機?
薄弱工業基礎是主因
發動機配套戰鬥機的思路有問題
回應
楨: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中國3年內不會為殲20換航發 加快生產速度壓制F35 2017.02.27新浪軍事
根據海外資料,目前交付殲-20可能仍舊處於A狀態,配備AL-31FN-M1渦扇發動機(WS-10A?),不過A狀態的殲-20對於中國空軍來說已經能夠解決燃眉之急。
從目前來看,美國空軍正在加速用四代作戰飛機替換三代作戰飛機,除了F-22之外,F-35也開始批量生產200架,今年還有超過60架F-35交付給,隱身戰鬥機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擴散趨勢也非常明顯,除了F-22經常到沖繩輪訓之外,駐日美軍已經開始佈署第一個F-35中隊,日本航空自衛隊也接收了第一架F-35A戰鬥機,這樣就對中國空軍造成了沉重的防空壓力。
圖博館
因此,渦扇-15目前最樂觀的進度是已經進入“科研試飛階段”,尚未進入關鍵的“設計定型階段”。
從美國第4代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來看,F119研製從1991年開始,於1999年實現設計定型,於2002年7月獲得初步使用批准,2005年12月,配裝F-22飛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也就是說,美國F-22使用的F119從設計定型到裝備的目標戰鬥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用了幾乎6年的時間。 參照F119的研製、試飛進度,即使渦扇-15的進展一切順利,也要到2025年左右,裝備殲-20才能夠初步形成戰鬥力。 而從上文提及的某型發動機開始了“全新的研製歷程”來看,渦扇-15在研製過程之中,可能經歷了近乎推倒重來的過程,所以,2025年左右渦扇- 15(裝備的殲-20)能否形成初步戰鬥力,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在使用俄AL-31某改型的殲-20而言,如果想在動力系統上有所提升和改進,達到抗衡F-35的目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已經在其他機型上取得了一定使用經驗的“渦扇-10”改進型號,二是蘇-35的117S。(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沒辦法這個航發必須靠積累沒有捷徑。
我們官方說法是三十年,但我認為不低於四十年。
到2025年,美帝的新一代發動機已經成熟了。淚淚
你們太謙虛了,直接說差距是300到400年比較滿意
話糙理不糙。至於差距嘛。恕叔實言,七八十年吧挖鼻屎
真不想罵你,二戰美國發動機是啥腦殘
作者還是不了解中國官方八股文的特點:當某科技項目被八股文披露“已處於研製狀態”時,往往已經是“處於試用狀態”了,當八股文披露“已處於試用狀態”時,則非常可能已經處於“近似實用”的狀態了,殲10殲20以及052D、055型神盾艦皆是如此套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渦扇15很快就要公開露面了。
這個事只有核心人物才知道,大家也就是猜猜而已。還可能已經在用WS-10A了呢!
中國發動機產業的效率快趕上中國男足了
真的不要吟嘲熱諷,航空發動機太難就好比是考試各科都得滿分一樣難!多少年來除了技術原因之外,急功近利也是航發落後的原因之一,我們這些人與研製航發的人比肯定是不如他們優秀,所以要耐心等待,不要諷刺他們!
圖博館
殲20國產航發研發進度曝光:或已進入科研試飛階段2017.2.27 新浪軍事
推重比是衡量戰鬥機發動機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綜合指標之一,世界航空強國的發動機發展過程中,都將實現高推重比技術作為重要目標,也更是將推重比作為戰鬥機動力劃代的重要標誌。 從20世紀50年代出現第一代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開始,發動機的推重比也從2~3發展至現今的8~10一級。 在推比10一級的發動機中,最典型的就是F-22使用的F119和F-35使用的F135,而大家比較熟悉的中國國產太行發動機(包括改進型號)的推比為8一級。
近日,國內互聯網媒體公佈了中國“推比10發動機立項綜合論證報告評審會”的相關圖片資料,該圖片資料顯示,中國推比10發動機的立項綜合論證報告評審完成於2006年2月底左右。
在此之前,中航工業官方媒體曾透露:2007年7月,按照國防工業發展的需要,國家為盡快推進第四代戰機的研製,正式啟動了某重點型號項目研製工作;2008年,該院(中航工業渦輪院)自主研發的兩個型號獲得國家立項批复,標誌著正式走上型號研製道路。
而在2015年4月關於中航工業動力所某發動機研製團隊系列報導中則透露:為了進一步滿足作戰使用需求,以適應未來面臨的作戰環境和部隊轉型建設,某型發動機開始了全新的研製歷程… …完成3次壓氣機部件試驗、上百次整機地面試車、高空台試驗及飛行驗證等工作。
從以上公開報導可以推測,倍受關注的國產渦扇-15發動機(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國產推比10一級的發動機),已經完成了“初始飛行前規定試驗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進行部件、系統、整機地面試驗以及發動機高空台試驗,驗證發動機是否適合進行有限飛行包線的飛行試驗。 如果這個階段的試驗,得出了渦扇-15可以進行初始飛行的結論,那麼渦扇-15就會轉入“科研試飛階段”。
(圖)處於科研試飛階段的渦扇-20發動機,使用了伊爾-76飛行平台
“科研試飛階段”是指發動機在進入定型試飛前,在真實飛行條件下和有限飛行包線範圍內開展科研試飛,主要任務是初步考核發動機飛行性能、功能特性,評估發動機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和保障性,給出是否適於在整個飛行包線內進行定型試飛的結論。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試飛工作可以在預計裝備的目標型號上(殲-20)進行,也可以在其它飛行平台上(伊爾-76、轟-6等飛機改裝的飛行台)進行。 而從目前已經公開的資料來看,尚未有渦扇-15已經開始科研試飛的報導出現。
圖博館
具有攜帶副油箱的能力也意味著殲-20能夠在外部掛架上攜帶其他大型載荷,例如中國最近測試的那種跟“飛行電線桿”一樣的超遠程空空導彈。這種導彈顯然不能裝在殲-20的彈倉裡面,但這並不意味著殲-20不能使用它,相反,它可能成為殲-20的重要裝備。
只要殲-20互相合作,就可以成為使用此種武器的完美編隊。例如,出動一個4機編隊的殲-20,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採用隱身構型,另外兩架攜帶超遠程空空導彈。隱身雙機編隊可以悄悄的前出,悄悄蒐集目標信息。同時攜帶超遠程導彈的殲-20則充當武器發射平台,通過數據鏈獲得隱身前出分隊提供的支持。美國空軍在內利斯基地“紅旗軍演”中已經嘗試讓F-22和F-15C組成類似的“空中統治編隊”。這樣一來,隱身的殲-20可以使用它們的被動探測器(電子情報蒐集和紅外觀瞄)在攜帶外掛的殲-20編隊前面很遠悄悄尾隨目標。同時,非隱身狀態的殲-20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雷達,通過數據鏈將信息發給前出的隱身編隊,加強他們的態勢感知能力。同時,非隱身狀態的殲-20也可以成為誘餌,吸引敵人戰鬥機,讓它們更容易遭到隱身殲-20編隊的伏擊。美國已經在紅旗軍演中讓F-15和F-22採用類似戰術進行配合。
儘管,中國也可以讓他們的蘇-27系列也可以和殲-20編組執行類似戰術,但殲-20的傳感器融合和信息融合技術相比於他們現役的任何飛機都有著飛躍性的進步,因此讓殲-20自身編組編隊會更有效。最重要的是,殲-20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同型機之間的配合為基礎的。而且如果讓這一戰術全由“自家人”共同進行,那麼戰術配合就會簡單得多。至少,或許還要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訓練,我們才能看到殲-20和中國空軍的其他平台高度配合作戰。即使到那個時候,“側衛”畢竟不能通過扔掉外掛變成隱身戰鬥機,更不用提殲-20就算拋棄外部掛載後,依然具備機內的中短程導彈武器可以用來空戰。
回應
吹子們又高潮了
多虧了是“美稱”,要是中國自己說的,噴子們早就炸開鍋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5/doc-ifyavvsk3359767.shtml
圖博館
美稱殲20帶副油箱不只是增加航程正好克殺美戰機
2017.2.22,美國《戰區》網站(www.thedrive.com/the-war-zone)發表文章《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照片顯示大型副油箱》,稱近期出現的殲-20攜帶4個大型副油箱的照片引起關注,不少媒體紛紛分析安裝副油箱可以讓殲-20航程增加多少。但該文作者認為,從美國F-22和F-15C在紅旗軍演中嘗試的新戰術來看,具備攜帶大型外掛物能力意味著殲-20可以使用的戰術更加豐富。文章稱,中國空軍發展速度驚人,或許10年後,中國空軍的面貌相比今日將會讓人完全認不出。
美媒文章稱,殲-20似乎是針對美國空軍空戰能力缺陷研製的。這其中首先就是美國空軍缺乏遠程戰鬥機,導致高度依賴“力量倍增器平台”,例如加油機、預警機、空中指揮機或其他容易受到攻擊的大型飛機。中國的隱身戰鬥/截擊機可以在遠離中國大陸的位置消滅這些支援飛機,同樣也能對抗戰鬥機,這看起來是一個很可靠的戰術。從更高層次角度來看,殲-20是一種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這可以將解放軍空軍的防空作戰範圍大大外推,同時為其空中力量的戰鬥機部隊帶來全新層次的作戰能力。
通過攜帶大型副油箱,殲-20可以比今天飛得更遠,這絕非僅僅用來進行轉場飛行,但同樣也可以用於爭奪制空權作戰,就好像F -22在阿拉斯加進行的演練一樣。此外,額外攜帶數千磅燃料將讓殲-20可以在空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再次期間,這種戰鬥機可以作為一個傳感器節點,並未其他中國戰術戰鬥機充當後衛。事實上,這種戰術F-22已經在探索,即使它們的導彈已經打完,“仍經常繼續留空,為友軍其他飛機提供指示,不僅僅可以讓幫助友軍飛機靠近攻擊敵人,也可以讓他們避免與優勢敵人接觸。
儘管攜帶大型副油箱會破壞殲-20的隱身外形和機動性能,但可以推測,這些副油箱應該可以連同它們的掛架一起被拋棄,就和F-22一樣。這樣,它們就會立刻恢復隱身外形,並且使它們的能量特性得到恢復,重新恢復空戰能力。大型油箱還將允許殲-20飛到比原來僅用內部燃油的時候可以抵達的地方遠數百英里的基地。這意味著殲-20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必依賴加油機,在某些任務中這將很有意義。而且即使攜帶4個副油箱,殲-20仍具備使用機內武器的能力。
圖博館
雖然在極限性能上的限制很大,但是在一些特定場合下,只有軟管加油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包括艦載機之間的伙伴加油,以及機身被高速旋轉的旋翼所覆蓋的直升機。因此從兼容性來說,針對最大起飛重量數十噸以內的中小型飛機,軟管加油的優越性無法被硬管加油取代。
圖:轟六自身攜帶的油量太少,再搞沉重複雜的硬管加油系統就沒有性價比了
根據公開資料,國內數年前已經在驗證機上實現了硬管加油能力的突破。而至今沒有真正在部隊中實際裝備和普及,一方面是硬管加油系統需要在足夠大的加油機平台上,才能體現出性價比,國內自主的轟六加油平台太小;而另一方面,也是國內現有的空中力量發展水平,還沒有真正到能支撐起對硬管加油的剛需的階段。
目前運20已經開始批產服役,國內已經擁有了能良好發揮硬管加油優勢的潛在平台。而國內在硬管加油上的突破,會不會在運20上走出實用化的第一步,相信很快我們就能看到。(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5/doc-ifyamkzq1321866.shtml
圖博館
殲20空中加油方式曝光:兩大原因不學F22硬管加油2017.02.15 新浪軍事
目前飛機空中加油的兩種方式:硬管加油和軟管加油,單純在加、受油系統本身的技術上難度差距遠遠比多數人想的要小;但是這兩種加油方式,對於各方面基礎的依賴偏重卻有極大的不同。殲20至今沒有像F22那樣採用硬管加油,主要的問題不在於殲20自身,而在於其它方面。
對於國內來說,未來要擴展戰略空中能力,則肯定需要硬管加油能力的突破和普及;因為在大機群遠離本土作戰、特別是有多架大型飛機(比如空警2000、運20、轟20 )參與的行動中,硬管加油能達到軟管2-3倍燃油傳輸速度、高加油成功率的優勢是無法被取代的。但是從短時間內看,軟管加油更是目前保證戰鬥力提升的基礎剛需。
以軟管加油來說,它對於加油機的改裝是相對最簡單的,這也是它出現要稍早於硬管加油的原因。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軟管加油系統本身的低難度,是將相當一部分問題轉嫁到戰鬥機設計和飛行員訓練水平上而實現的。
因為加油機放出的軟管錐套,在空中是處於無控狀態的;為了能把飛機的受油探頭準確插入錐套,飛行員必須在能夠目視觀察探頭和錐套結合過程的情況下,不斷的修正飛機的飛行姿態。因此受油機的受油探頭必須延伸到飛機的前部。
而探頭的存在本身會對飛機的前機身外形造成明顯的改變。這使得飛機需要花費大量的額外試飛/改進工作,來測試和排除探頭可能帶來的額外干擾。這些問題中,輕微的包括引發座艙強烈的振動和噪音使得飛行員難以忍受,嚴重一點的包括飛行的操作性和穩定性急劇變差等等。類似的干擾問題在硬管加油時也存在,但影響遠遠小於軟管方式。
伸縮性的加油探頭雖然結構和設備設計上麻煩比較多,製造成本也更高,但是由於它只在加油時才伸出——通常最大速度不會超過600-650公里/小時,在試飛中的麻煩而比較少。比如航空史上,曾有某些採用固定加油探頭的兩側進氣二代機,曾經在超聲速飛行狀態下,由於探頭形成的激波嚴重干擾進氣道,而頻繁引發發動機空中停車,使得該類機種的高速飛行性能幾乎喪失殆盡。
同時,由於加油錐套在放出來以後,無法避免的會在氣流吹襲下不斷做飄擺運動;因此軟管加油時,飛行員要成功完成探頭和錐套的結合,普遍需要的時間會比硬管加油更長、總體成功率更低。這個過程中加油機和受油機都會額外消耗很多的燃油——特別是在多架受油機等待加油的時候。
圖博館
轟-6K對機身進行大幅修形,機頭換上全封閉的流線形整流罩,以便加裝多功能雷達。機頭下方增加了一個光電吊艙,從而使該機具備晝夜全天候目標搜索能力,並能為衛星制導或激光制導炸彈提供目標指示。機尾取消了機砲,改為與機頭類似的全封閉整流罩。軍事專家估計內部安裝了新型電子戰設備。
轟-6K的座艙完全實現“玻璃化”,重要的飛行數據和火控數據都顯示在6個數字化大型彩色顯示屏上,大大是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不僅如此,轟-6K還增加了中國自行研製的數據鏈,能在保密狀態下與上級或其他平台進行信息傳遞。在中國一下一代遠程隱身轟炸機研發成功之前,它為空軍提供了一種應急的空中打擊平台。轟-6K雖然不夠先進,與美俄先進戰略轟炸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但該機攜帶巡航導彈可利用其航程遠、續骯時間長、載彈量大、活動範圍廣的特點,在不出中國本土的前提下就可以打擊和威懾第一島鏈內的所有地面目標。如果將空射巡航導彈的戰鬥部換成核戰鬥部,其將具備一定的遠程戰略核打擊能力,使中國空軍初步具備具有實戰能力的空基核打擊力量。
從海灣戰爭美軍巡航導彈的使用經驗來看,巡航導彈的發射成功率可以達到95%左右,對於區域指揮中心這樣的一個大中型目標,大約需要6-8枚導彈,這樣中國空軍轟-6K一個團出擊大約可以摧毀對方8-10個大中型目標。至於空軍基地這樣的目標,如果讓一個空軍基地暫時失去效能,包括3000米長的跑道、空管雷達、指揮塔、油庫等,大約需要12枚巡航導彈-8枚巡航導彈用於切斷跑道,4枚巡航導彈用於打擊各種輔助設施;如此推算轟-6K一個飛行團的攻擊能力,可以讓大約4-5個空軍基地暫時失去運作能力。即使考慮到對方的防禦能力,戰時這樣的效能肯定下降,但中國空軍轟-6K的攻擊能力依然是非常可觀的。
在實戰中,轟-6K的活動範圍可能因受到敵方空中威脅不會超出中國海岸線1000千米,但利用巡航導彈的射程也足以對處於第二島鏈內的戰略目標實施遠程打擊,形成一種巨大的空中威懾力,這讓美日是惶惶不可終日;同時也讓美日不得不投入更多預警機、戰鬥機在重要目標附近執行空中戰鬥巡邏任務,相對就減輕一線對於我國的壓力,大大提高了解放軍反介入/干涉作戰能力。(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5/doc-ifyamkzq1333996.shtml
圖博館
轟6最新改進型首飛可空中加油 作戰半徑猛增2倍2017.02.15新浪軍事
近日,據網絡信息顯示我空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六6某改進型首飛成功,時間在2016年12月底。 這個信息真實令人興奮! 近年來,改進型轟六K已經多批加入中國空軍序列,成為中國空軍遠程打擊體系中一款耀眼機種。
轟六K相對於以往的轟六,性能不可同日而語。 在外型上機頭改進為全封閉,並在機鼻內和機頭下方裝備了新型雷達和光電轉塔,駕駛艙內也升級為由多塊大面積顯示器組成的全玻璃化操控界面。 特別是在機載武器方面,可以掛載多枚我國近年內開發的多款精確制導武器和遠程巡航導彈,載彈量上升到了約12噸,比以往轟六提升了約1/3。 轟六K依靠內油最大航程也延伸到了約9000公里,作戰半徑擴大到了約4000公里,加上遠程巡航導彈約1500公里的射程,轟六K具備了半徑5000公里級的輕載作戰能力。
空中加油能力的轟六6某改進型首飛成功可能就是轟六K的進一步改進型。 如此改進後,加油型轟六K經過一次或多次空中加油後它的作戰半徑可高達約一萬二千公里,而且可以實現重載武器狀態下的大半徑作戰能力,一次出動可以摧毀作戰半徑內的更多高價值目標。
現在加油型轟六K有了,那麼誰來為它加油? 中國空軍目前有轟六油和伊爾78兩款加油機。 顯然,轟油六所攜帶的油量是餵不飽加油型轟六K的,伊爾78可以多餵一些,如果加油型轟六K要執行超遠程打擊還需要多架加油機進行接力加油。 中國空軍的加油機目前太少太少了,未來運20延伸系列之一的運20加油機大量服役後,這種局面會得到改善。 不得不感慨,我國軍工在圖-16這種機體上挖潛的本事真心厲害。 還有個好消息,我國最新型的遠程打擊飛機也快要出來了。 必須為中國軍工們點一萬個贊! (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目前空軍的困境是加油機太少和太小,還有必須有海外基地的加油機給轟炸機加油。
應該力求發動機省油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5/doc-ifyarmcu6000547.shtml
轟6K為何能威懾美日一個飛行團就可癱瘓美5個基地2017.02.15新浪軍事
轟-6K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新型轟炸機,它是在原轟-6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網上數據指,轟-6K不僅換裝了低油耗發動機,飛機也相應地減重和增加油箱,內部彈倉全部改為燃油艙,其最大載油量有可能從之前轟-6的34,360公斤提升到接近40,000公斤,最大航程應該能達到9,000公里以上,最大作戰半徑超過3,500公里。
圖博館
美空軍F-22增量3.2B改進計劃再度延遲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7.1.26報導,五角大樓稱,已經推遲過的美國空軍F-22戰鬥機的改進計劃,增量3.2B計劃再度推遲,推遲原因為軟件持續性缺陷。F-22自生產後進行了持續改進增強其對敵作戰能力,雷達性能等。此次延誤將影響一系列後續改進方案的進行。
至今,增量2計劃已經大致完成,涉及雷達改進,電子戰防護,軟件升級等方面的增量3系列計劃中,增量3.1原預計將在2017年8月完成,增量3.1A原預計將在2017年10月完成,增量3.2B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增量3.2C方案正在討論中。現預計都將推遲
F-22的增量3.2B升級是屬於美軍第五代隱身戰機的第五次升級的一部分。升級計劃的具體要求包括,全面集成雷神公司AIM-9X Block 1和Block 2 響尾蛇紅外制導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充分整合公司雷神AIM-120D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針對武器一體化整合和作業狀態改善的增強的存儲管理系統,內部交換數據鏈(IFDL)改進和電子系統增強保護,升級地理定位能力,安裝混合武器掛架。
增量3.2B計劃的主要目標還是加強F-22的對地能力,而再度延遲後五角大樓對是否還能在2017年9月之前進行初始操作測試已經不抱希望
2016年8月,增量3.2B升級計劃經授權允許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原訂3月進行,因軟件安全管理功能缺陷導致飛行安全操作限制進行延遲)。原本低速初始生產計劃中的71套升級套件只生產了35件就被停止。直到確定有進展解決了缺陷後美國空軍再允許生產。
回應
F22設計上根本沒有升級空間吧?
從1990年9月原型機首飛以來,F22一路故事多多,值得好好研究。
無可更改的錯誤在於:現在的空戰樣式,已大大超出27年前對F22進行概念設
F22設計上根本沒有升級空間吧?
不是根本沒有,而是潛力較小,因為F-22機體相對小一些,又有內部彈艙,導致機體填充密度較大
關鍵是向川普要錢呢。
再撥500億刀!不答應就不升級了。你出不起,可以砍項目啊,比如救助難民的,救助巴勒斯坦的,聯合國會費也可以砍嘛。再不濟你可以讓盟國承擔一部分嘛!日本不要太高,承擔80破身好了。
天下苦洛馬已久啊,搞出22B最少是2027年的事了,洛馬還在想著靠肥電多坑錢呢,對這個沒興趣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1_30_391921.shtml
圖博館
包括表演機的藝術塗裝在內,飛機最終的塗裝樣式固然也屬於塗料的裝飾功能,但只是其中一部分。
對於這些部位來說,往往需要同時使用多種特殊功能的特種塗料組合,才能滿足設計要求。比如以雷達罩來說,它需要抗靜電塗料來消散表面靜電,以避免電子乾擾、雷擊損壞、或者產生火花(因此抗靜電塗料也大量用於飛機油箱內部,避免燃油起火、爆炸)。
現代航空工業使用的抗靜電塗料,主要是依靠導電顏料的分佈來實現電荷傳導——因此它的最終性能又和裝飾功能上的表現息息相關,噴塗不均勻、固化不合理,必然導致抗靜電塗料的塗層性能不合格。
由於涉及雷達的性能,雷達罩的顏色更改會更為慎重;因此往往雷達罩外觀和顏色的變動,都是與雷達型號的變化相關聯的。比如殲10A/S平台上採用的是機械掃描雷達/黑色雷達罩組合;而在殲10B/C平台上採用相控陣雷達以後,雷達罩就變成了灰色。
而在飛機穿越雨區時,飛機的機頭、翼面前緣會大量與雨滴形成高速沖刷作用——對於殲20這樣空前強調高速能力的第四代戰鬥機來說,遇見超音速下的雨滴沖刷機率還相當的不低。因此雷達罩和和翼面前緣必須噴塗具備一定厚度、由高分子彈性體製成的耐磨蝕塗料——通常採用聚氨酯彈性體塗料,它能利用本身的彈性吸收水滴的衝擊動能,從而降低或者消除水滴的沖蝕作用。
比如以我國的部分二、三代戰鬥機為例,一套完整的雷達罩塗層系統大致就由以下三部分組成;首先是在玻璃鋼雷達罩表面噴1道無色或者微黃色的環氧聚氨酯清漆,然後連噴2-4道綠色或者白色的抗雨蝕塗料,最後噴塗2-3道黑色的聚氨酯抗靜電塗料。
在黑色的規範之前,國內較長時期使用過綠色的雷達罩塗料標準
而對於殲20這個型號來說,由於它本身就是國內現在最尖端的在研型號,而且相關方面的性能要求也都是國內之前從未涉及的高度;因此它在雷達等電子天線外罩和翼面前緣採用的特殊塗料組合,本身就領先於現階段所有的國內公開資料和相關標準規範。
事實上只有等殲20研製成功,這方面的新標準規範才能確立;因此雖然從普遍的技術規律來看,殲20上的雷達罩和翼面前緣應該是採用了包含抗雨蝕和抗靜電功能在內的多層塗料設計,但更為具體的信息,則要等未來國內相關資料的公佈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30/doc-ifxzyxmt1586333.shtml
圖博館
本來,蘇-35是在大批銷往中國的蘇-30基礎上專門為中國改進的一種空優機型,但是因為中國在新型戰機研發上不斷取得巨大進步,而不想再引進此類戰機。但俄羅斯不死心,於是就在宣傳上大下功夫,還把可對付F-35、先進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117S發動機和超級機動能力等當作主要賣點,從而引起了中國的關注。在俄羅斯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又為中國提供了一些優惠,使得這款本不受待見的戰機終於被中國採購了24架,但俄羅斯真正關心的是,印度和越南正在拋出的大單。
而宣稱能夠擊落殲-20的法國“陣風”,則可能是純粹的忽悠,因為這是在當年法國爭奪印度126架軍購大單時放出的狂言,雖然當不得真但顯示出該機也具有一些先進之處。但是,現在,法歐早已不再堅持這種說法,除了看清了殲-20屬於真正的第四代戰機之外,還有中國近年來不斷推出新的機型,如殲-10B/C,殲-16等,均有和“陣風”“颱風” “鷹獅-E”一較高低的能力。
沒想到,俄似乎是吃慣了這口食,在獲得蘇-35的出口成功之後,又再次故伎重演,最新推出了米格-35。按俄說法,米格-35增加了全新的電傳操縱系統、獨特的光學定位系統、更先進的“甲蟲-AME”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更輕的機身、更大的燃料容量、更有效的RD-33MKV型渦噴發動機和矢量噴管,可使這款戰機與世界現有的第五代戰機進行爭奪制空權的較量。但其實,這種米格-35只不過是米格-29的新改進型,有一些較新的設備而已,也並非是脫胎換骨的升級。很有可能,俄這次隆重推出米格-35,是盯緊了印度最新的400架輕型戰機採購項目,為了讓印度動心,不得不為其加上能對抗第四代戰機的慣用手法而已。(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30/doc-ifxzyxmt1585866.shtml
黃皮殲20為何機頭卻是灰黑色 這些塗料承擔特殊功能2017.01.30新浪軍事
飛機上的塗料多種多樣,但是大體上講,都可以歸類於三種用途:防腐蝕、裝飾、特殊功能。
殲20黃皮機的外表主要採用了鋅黃丙烯酸聚氨酯底漆,這是一種通用性很高的基礎防腐塗料。但是在很多部位,最明顯的比如殲20的機頭、各氣動翼面(鴨翼、機翼、全動垂尾等)的邊緣,則採用了大量灰色塗料。首先是這些部位都是受氣流和雨滴吹襲、摩擦、衝擊最為猛烈的地方,尤其是在高速和高機動狀態下;其次則是某些部位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雷達罩外的塗料必須能使電磁波通暢的進出而損耗很低。
圖博館
有哪些三代機能戰勝四代機宣稱陣風擊落殲20是忽悠
俄羅斯不斷創造戰機神話,據俄新社2017.1.28報導,米格-35這款“第四代+”戰機(中國意義上的三代半)即將裝備俄羅斯空軍,這款戰機與世界現有的第五代戰機(四代機)進行爭奪制空權的較量,能攔截各國現役和正在研製的各類戰機。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俄羅斯研發的第二種可對付F-35的“第四代+”,此前向中國出口的蘇-35,也是以能對付F-35為賣點。而放眼全球,曾宣稱能擊落其他五代的“第四代+”,還有美國的E/F-18G“咆哮者”,法國的“陣風”,歐洲的“颱風”、瑞典的“鷹獅-E”等,甚至中國台灣也大言不慚的宣稱其改進型F-16也能擊落中國大陸的殲-20。那麼,“第四代+”戰機真能擊落第五代隱身戰機嗎?
從各路渠道獲得的消息證實,兩款戰機如果具有代差,不論如何努力或者戰術正確,都是很難在對抗中取勝的。儘管一些戰機能夠借助某些先決條件,而對方恰好必須取消或隱藏某些基本條件,這能使某些“相差一代或半代”的機型在特定情況下獲得部分優勢,但這也只能是在假設狀態下獲得的“勝利”。因此,各國現在在三代半戰機(本文以下部分按中國戰機分代原則論述)基礎升級而來的三代半戰機,雖然打著各種旗號號稱具有對付第四代戰機的能力,從本質來看只是宣傳推銷的招數,意在吸引採購國的注意力,並以此為賣點讓一些國家不得不掏腰包,但實際上這些噱頭很容易被戳穿。
首先來看最早宣稱有擊落F-22戰績的E/F-18G,這是一款在三代戰機基礎上開發的先進電子戰機,該機既是當今戰鬥力最強的電子乾擾機,又是電子乾擾能力最強的戰鬥機,其曾利用自身的特別優勢在美軍組織的演習中有“擊落”過F-22的記錄。因此,這種戰機被稱為第三代戰機擊落第四代戰機的第一種機型,由此也為某些國家提了個醒,從此以後就有其他三代半戰機也開始宣稱有對付第四代戰機的能力。實際上,E/F-18G之所以“擊落”了F-22,並非其真的具備單打獨鬥就能獲勝的能力,而是美軍為了尋找和防禦敵機攻擊F-22可能的漏洞,而特別設定極端條件而使E/F-18G檢漏獲得的戰績,但美軍據此堵住了這樣的漏洞。
之後就是俄羅斯對於蘇-35的推銷,其最大的宣傳賣點就是能夠對付F-35,並以此成功的吸引了中國的注意,從而打開了這種戰機外銷的第一個市場。
圖博館
如果美國繼續將F-35硬性投入使用,這將把風險轉移到作戰測試、後續改進和計劃駕駛戰機的飛行員身上,很可能意味著在和中國四代機對抗前,F-35就有因為自身嚴重缺陷而無預兆墜機的可能。 而與此相反的是,中國的殲-20首飛以來,沒有出現任何事故,如今已開始量產並進入中國空軍服役,預計會在今年中後期宣布形成作戰能力。 而另一型第四代隱身戰機殲-31,不久前也剛剛試飛了2.0版的型號,這不僅意味著中國進一步拉近與美國在尖端軍用航空技術領域的差距,也讓國際武器市場上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更說明中國朝著向世界輸出隱形戰機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對於F-35來說,從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因其價高而威脅要在上任後砍掉這一項目,到美國專家公開建議美軍放棄裝備後續F- 35,本來已使該機處境堪危。 而現在,更是爆出該機存在數量達到近300個的嚴重缺陷,且這種缺陷還在以每個月20個的速度增長,相信不久就能達到300個。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內部報告警告指出,洛•馬研製的F-35存在著軟件、維護和可靠性問題,目前應用的Block3F軟件出現了過多的故障警告,未能達到與五角大樓合同所要求的一半,這導致該機的傳感器頻頻失靈,且事實證明F-35的可靠性也不高,比預想的更難維修,而且受導彈攻擊後發動機很容易著火。
雖然存在這麼多的故障和不足,但是美軍還是不得不將這款總耗資達3920元的隱身戰機投入現役,因為如果繼續推遲,不但美軍的隱身優勢即將失去,而且很多盟國對於獲得隱身戰機的渴求也是十萬火急。 自從2011年5月第一架F-35交給美國空軍以來,洛•馬用了近六年才達到量產200架這一里程碑,而這第200架是在今年1月12號交付給日本的F-35A。 除了日本急於獲得42架F-35外,韓國也必將加快獲得的進程。 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美國輪流部署到亞太的F-35和F-22來應付局面,時間久了就不好說了,所以韓國已開始催促美國加快交付訂購的40架F-35 。
這不符合常規,看來是美國為了繼續掌握亞太的製空權,不得不強迫一型沒有完全成熟的戰機服役,這是何等的聳人聽聞。 因此,在其他採購國飛行員水平和保養維護手段比不上美軍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突然墜機的危險。 如若如此,那麼,F-35也將創造新的世界奇蹟,其打遍世界無敵手的夢想預計也會遭受重挫。 (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20/doc-ifxzuswq2847916.shtml
圖博館
如果美國繼續將F-35硬性投入使用,這將把風險轉移到作戰測試、後續改進和計劃駕駛戰機的飛行員身上,很可能意味著在和中國四代機對抗前,F-35就有因為自身嚴重缺陷而無預兆墜機的可能。 而與此相反的是,中國的殲-20首飛以來,沒有出現任何事故,如今已開始量產並進入中國空軍服役,預計會在今年中後期宣布形成作戰能力。 而另一型第四代隱身戰機殲-31,不久前也剛剛試飛了2.0版的型號,這不僅意味著中國進一步拉近與美國在尖端軍用航空技術領域的差距,也讓國際武器市場上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更說明中國朝著向世界輸出隱形戰機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對於F-35來說,從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因其價高而威脅要在上任後砍掉這一項目,到美國專家公開建議美軍放棄裝備後續F- 35,本來已使該機處境堪危。 而現在,更是爆出該機存在數量達到近300個的嚴重缺陷,且這種缺陷還在以每個月20個的速度增長,相信不久就能達到300個。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內部報告警告指出,洛•馬研製的F-35存在著軟件、維護和可靠性問題,目前應用的Block3F軟件出現了過多的故障警告,未能達到與五角大樓合同所要求的一半,這導致該機的傳感器頻頻失靈,且事實證明F-35的可靠性也不高,比預想的更難維修,而且受導彈攻擊後發動機很容易著火。
雖然存在這麼多的故障和不足,但是美軍還是不得不將這款總耗資達3920元的隱身戰機投入現役,因為如果繼續推遲,不但美軍的隱身優勢即將失去,而且很多盟國對於獲得隱身戰機的渴求也是十萬火急。 自從2011年5月第一架F-35交給美國空軍以來,洛•馬用了近六年才達到量產200架這一里程碑,而這第200架是在今年1月12號交付給日本的F-35A。 除了日本急於獲得42架F-35外,韓國也必將加快獲得的進程。 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美國輪流部署到亞太的F-35和F-22來應付局面,時間久了就不好說了,所以韓國已開始催促美國加快交付訂購的40架F-35 。
這不符合常規,看來是美國為了繼續掌握亞太的製空權,不得不強迫一型沒有完全成熟的戰機服役,這是何等的聳人聽聞。 因此,在其他採購國飛行員水平和保養維護手段比不上美軍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突然墜機的危險。 如若如此,那麼,F-35也將創造新的世界奇蹟,其打遍世界無敵手的夢想預計也會遭受重挫。 (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20/doc-ifxzuswq2847916.shtml
圖博館
長期關注中國空軍力量發展的美國軍事專家大衛•阿克斯認為,從最新照片看,FC-31“變得越來越隱形……越來越接近實戰”。上次試飛時,FC-31的發動機(俄提供)冒出滾滾濃煙,對希望避免在空戰中被過早發現的戰鬥機飛行員來说,這是個巨大的不利因素。相比之下,最近重裝亮相的FC-31似乎配備了更好的無煙發動機(WS-13A)。
FC-31的快速進步令人聯想到中國首款隱形戰鬥機殲-20。“每日野獸”稱,中國空軍已開始在2016年末小批量列裝殲-20,這款比FC-31更大的戰機是在6年前首飛成功的。作為參照物,從1990年開始,美國的F-22隱形戰鬥機花了15年時間才從原型機逐步過渡到量産型號;2000年推出的F-35在具備完整的戰鬥力前,也需要大概15年的過渡期。
大衛猜測,瀋陽飛機公司用自有資金開發了FC-31,為收回研發成本,該公司應該非常希望把這款戰機賣給外國客戶。截至目前,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出口國,但中國的無人機和非隱形戰機在全球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客戶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
F-35作為當下最熱銷的第五代戰鬥機,其預計銷量達3500架,其中1/3賣給美國的盟友。不過,F-35項目自誕生以來就一直被預算超支困擾,從而給中國戰機留下了機會。2016年《中國軍力報告》也提到,如果中國空軍不打算裝備FC-31,該機的製造商可能更積極地將其推向國際市場,這意味着,FC-31可能成為首款“純商業化運作”的隱形戰機。
“每日野獸”總結稱,如果FC-31成功佔領出口市場,美軍在未來戰爭中面臨的風險可能大大增加。比如,在衝突地區上空巡邏的美軍飛行員可能發現,自己即將和中國製造的隱形戰機正面交鋒,只不過,這些戰機並不是由中國空軍的人員駕駛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19/doc-ifxzunxf1413125.shtml
深度:殲20對手將夭折? F35戰機生死未卜可能成雞肋
美軍陸戰隊2架最新型F-35B隱形戰鬥機18日傍晚率先飛抵日本山口縣岩國基地,這次將總共部署12架,外界分析是針對解放軍的殲-20而來。 不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017.1.18報導稱,美國五角大樓的一份報告稱,F-35在測試中,名為Block3F軟件已經出現276處被認為是“急需糾正”的缺陷,但正在著手解決的缺陷卻只有不到一半。 此外,每個月幾乎都會發現約20個新缺陷,修復這些問題可能花費超過10億美元。 除了軟件問題,飛機還面臨結構問題與維修問題,因此F-35在2020年之前不具備完全作戰能力。
圖博館
殲20或已使用智能蒙皮技術可部分改變機身形狀2017.1.19新浪軍事
殲20自2016年第十一屆珠海航展首次公開亮相之後,其一舉一動都備受外界關注。 日前,網上出現了新的殲20飛行照片,可以看到殲20的DSI進氣口的鼓包似乎凹了進去。 這是怎麼回事涅? 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殲20採用了先進的智能蒙皮技術。
智能蒙皮是1985年由美國空軍提出的一項關鍵性航空技術,就是在航空器構件和蒙皮內植入智能結構,包括探測元件(傳感器)、微處理控制系統(信號處理器)、驅動元件(微制動器)和互連線路等,形成飛行器的神經網絡,不僅能對感知自身的物理狀況(如疼痛),而且能對外部環境(如視覺、味覺、聲音)保持敏感,從而賦予材料、構件乃至整個飛行器體內自檢測、自監控、自校正、自適應以及記憶、思維、判斷和反應等功能,不僅可以快速靈活地實現飛行器的滾轉、俯仰和偏航等動作,還有可能替代傳統的剛性操作面控制方式,從而極大地提高航空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智能蒙皮由於採用了光纖技術和傳感器技術代替普通電纜連接,所以能夠節省航空器的大量內部空間、減輕航空器重量、降低飛行阻力、簡化設計方案、減少維修成本。 此外,智能蒙皮還可以極大地提高航空器的隱身能力,有效提高航空器的生存能力。 智能蒙皮的技術優勢如此之大,以致於一些專家讚譽智能蒙皮技術將是引起航空器宏觀氣動控制技術的突破性變革。
中國在智能蒙皮技術出現後就予以密切跟踪,國內不少科研機構和大學相繼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曉宏等人在製作了三角形結構的蒙皮波紋板基礎上,埋置形狀記憶合金並在其中實現了驅動彈性機翼蒙皮的變形 ;華中科技大學的幾位研究者在他們的論文中提到他們研製的一種新材料可以讓隱身戰鬥機的蒙皮吸收不同波段的雷達波。
美國對於中國在智能蒙皮技術上的進步很是憂慮,擔心這些新技術應用到殲20上, 將使得殲20在許多技戰術性能上趕上甚至超過F-22。 (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19/doc-ifxzuswq2650445.shtml
美稱中國FC31換裝無煙發動機 形成戰力比F35快得多
“中國朝着向世界輸出隱形戰機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2017年1月初,中國FC-31隱形戰機再次試飛的照片出現在互聯網上之后不久,美國“每日野獸”網站的分析文章以這句話開篇。
圖博館
圖片:美軍在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究上非常下本,甚至可以說瘋狂。C5、F14上曾經採用過劇毒的氧化鈹作為剎車材料,後來因為對人員健康損害太大而且性能遠不及碳-碳剎車而被淘汰。
因此單純採用剎車制動的方式,除了會帶來更頻繁的輪胎和剎車耗材更換,要多燒很多錢以外,對於輪胎和剎車系統本身的性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簡單的來說,噴氣式戰鬥機的主流剎車材料迄今為止發展了三代,從石棉塑料/鑄鐵材料,到粉末合金鋼材,再到現在的碳-碳複合材料;其剎車裝置的高溫區溫度限制也隨之從200-250度,上升到300-400度,乃至於現在的700度。
圖片:現代高性能汽車上的碳-碳剎車,就是航空制動技術向下游工業產品轉移的產物。注意用於強制通風散熱的孔道。
因此究竟是採用減速傘還是純粹的剎車制動,除了看這隻軍隊的考量重點,以及經濟能力以外;本國是不是能生產、或者進口高性能的剎車材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以中國來說,在突破碳-碳剎車之前,主要是技術難度問題;而現在中國的飛機碳-碳剎車已經實用化並批量生產裝備,繼續用減速傘就只是延續使用習慣和出於經濟性考量了。
https://read01.com/MeE8Py.html
圖博館
美軍戰機降落不需放減速傘? 2016-04-07
戰鬥機在接地的時候速度相當高,對於氣動外形和飛行控制系統設計年代較早的二代機來說,接地速度超過300公里/小時是非常普遍的情況;而即使是兼顧高低速性能、大幅強化低速飛行能力的三代機和四代機,接地速度也會超過200公里/小時。
為了有效的縮短接地以後的滑跑距離和時間(一般飛機在15-20秒,大型飛機一般不超過30秒),提升安全性和降低對場地的需求,如何將飛機的速度降低下來就成為很現實的問題。而除了垂直降落等特殊設計外,各國主流採用的方式有兩種:減速傘減速與起落架剎車制動配合,或者單純採用起落架剎車制動。
中國現在已經突破碳-碳剎車技術,繼續沿用減速傘主要是出於經濟性考慮
為了避免發動機的高溫噴流燒毀減速傘並引起火災,在戰機滑跑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減速傘就必須被拋掉。因此採用減速傘制動的戰機,降落後必須有地勤去跑道撿傘,以防被後續降落戰機吸入進氣道發動機、或者纏繞起落架導致事故。而這些戰機起飛之前的維護工作里,也多出了要檢查減速傘併疊包、裝備飛機等環節。這都要求更多的人手、更長的準備時間。
俄軍地勤回收蘇27減速傘
因此對於一些特別注重高密度、大波次出動能力的軍隊;或者是極度強調簡化戰機維護、出動工作的軍隊,往往會儘可能的棄用減速傘。這一方面美國空軍和瑞典是很好的例子,比如美軍自用的戰鬥機多數都只依靠剎車制動減速。
而瑞典對這方面的要求比美軍更高,因為它國土面積狹小,離蘇聯/俄羅斯又近;所有戰機都極其強調在機場被毀的情況下,利用公路起降,並在分散各處的有限人員和車輛支持下,完成基本的檢測維護和彈藥燃油等補給工作,再次起飛作戰。比如JAS39戰鬥機,要求是僅用6、7個人、兩台卡車就完成全部維護補給工作,根本沒多餘的人手去伺候減速傘。
出口版本的F16有很多都加裝了減速傘,以降低使用成本
F16制動以後,被燒紅的剎車盤,整個剎車系統區域的溫度接近700度
剎車制動和減速傘不同,速度越高的情況下越是進行長時間制動,不僅對於剎車和輪胎的磨損極大;而且由於飛機動能轉變成的剎車熱能會遠高於中低速階段,剎車系統會迅速升溫,由此帶來的熱衰減會直接導致剎車性能喪失,形成極大的安全風險。接受過汽車安全教育的讀者就應該清楚,相當多的「死亡路段」,事故高發的根本原因就是連續的長下坡使過往車輛(尤其是重載貨車)的剎車過熱,最終完全喪失制動能力。
圖博館
4架進入漢翔改裝 馮世寬:F-16升級 可匹敵共軍殲20 2017.01.16
F-16V戰機性能提升案,首架已準備動工。軍方消息來源說,這是全球F-16的第一次升級(楨:?),空軍嘉義與花蓮聯隊各有2架,已進入台中漢翔公司廠棚進行改裝升級。國防部長馮世寬曾說,對F-16戰機升級後的性能非常有信心,可與中共下一代主力戰機殲20匹敵。
空軍曾於去年在立法院宣布,首架F-16V性能升級預訂於今天開始執行。據了解,F-16V性能提升案今年本來應該編139億元,第一批改裝數十架飛機,但因升級計畫進度落後,今年先編69億元,先改4架。
第一架F-16V的試飛首航,是在2015年10月,成功在美國沃斯堡完成,但美方在去年4月,通知我方軟體測試要延期。空軍說,因這次是全球第一次F16升級,美方為求慎重,在軟體測試方面,較原定時間延誤,但全案計畫不會延期。
空軍仍先挑4架鏽蝕較嚴重的戰機,先進漢翔維修硬體,等待美方完成軟體測試,最後再安裝軟體。據了解,這項戰機性能提升案,我方付款進度均超前,美方軟體測試進度落後,是因比較慎重,並沒有罰款問題。
軍方官員說,今年只會先做4架,比預訂進度慢,雖然改裝第1年進度就可能落後,但美方保證在2023年(民國112年)完成的計畫不受影響。由於F-16V戰機升級攸關我空防實力,立院國防委員會初審預算時沒刪一毛錢。
「鳳展」改良需1100億
空軍F-16V的性能提升計畫代號為「鳳展」,總共耗資1100億元,將改良現有的145架F-16A/B,預訂2023年完成。空軍參謀長范大維也說過,屆時F-16V可與中共主力戰機相匹敵。
回應
吹吧用力吹吧,乾脆說F-86改裝升級後可以比美殲15,F-104改裝升級後可以比美殲31!
哎,弱者的无奈啊。大陆当年还闹过歼六万岁,甚至歼八对抗F22的笑话。到现在台湾经国/F16抗歼20,沱江舰对神盾/航母。真是感叹时光流逝,角色流转。
圖博館
不過世界上已探明的錸儲量為2500噸左右,基礎儲量為7300-10300噸。93%的錸資源分佈在西半球。目前主要分佈在智利、美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其中智利的錸儲量在1300噸,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錸的全球年產量為25-30噸。
而我國錸的保有儲量僅為237噸,主要分佈於江西德興、湖南寶山、陝西洛南和金堆城、河南欒川及吉林大黑山等地。據報導中國戰機主要落後在發動機上,而發動機又主要落後在發動機葉片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發動機壽命為幾千小時,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壽命一般為200小時,最長為500小時。這樣嚴重的影響到戰機的使用性能。
不過航空發動機葉片的合金發展路線並不一定是添加錸;中國新成立的航發集團只要有恆心加大投入還是能做出替代錸的材料。目前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大進口,也要加強對低含量錸資源綜合回收的投入,開發出經濟合理的工藝技術方法,實現錸資源的回收,以滿足我國現階段航空發動機對錸的需求。(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這是什麼邏輯?一會說錸對發動機很重要,但又不說因為短缺導致發動機差;一會說其實不是錸越多越好!
新浪上一大群反复炒冷飯的狗屁專家,深度在哪?一個月內相同內容,只是換個標題的內容反復出現!就知道騙流量騙稿費!
說的好,一群所謂的磚家叫獸。
200小時?馬鼎剩又開始說胡話了。
中國發動機的壽命是1500小時。雖然沒有歐美髮動機的使用壽命長,但是也不像作者說的那麼少。
大修時間 中國200小時 人家幾千小時
楨: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6/doc-ifxzkfuh5734527.shtml
圖博館
港媒稱殲20加開第三條生產線短期內部署100架
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2017.1.5報導,中國自行研製隱形戰機殲-20儘管已亮相,但其技術水平仍相當神秘。內地媒體首次曝光高清照片,展示這款新型戰機座艙的細節,飛行員抗壓力飛行服、新型頭盔、一體化液晶顯示屏幕、側桿操作系統等一覽無遺。
報導還稱,解放軍已將殲-20視為對抗美國的重要軍備,外傳將在短期內部署100架共4個航空團。
目前負責生產的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有2條殲-20生產線,一條是生產殲-20的基本型,裝備俄製AL-31發動機;另一條是生產殲-20A型,裝備國產WS-10B太行發動機。
報導稱,為加快生產速度,最近已加開了第三條生產線,同樣是生產殲-20A。3條生產線各以每月一架的速度,年產量共36架。扣除已生產12架早期量產型機,剩下84架的生產目標在兩年多便可完成。
回應
這飛機號稱第5代,但實際怎麼樣還真打問號。估計也就氣動佈局和美國的F-22看著像些,裡面所謂的相控陣雷達,包括飛機的其它指標估計也就第3代水平,隱身塗料可能也不那麼牛逼,飛出去可能百公里外就被美國老舊的F-16捕捉到身影。
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擠眼
我天天看評論,一般與論導向狗隻會罵人!
就是外形抄襲米君的飛機。
陳腔濫調,你有啥好吠的呢?
好久沒來新浪軍事板塊了 想不到狗都學會評論了
而且還學會組團來吠了酷
說這話真有種 有種回你娘肚皮里 從新投胎 投你外國爹哪裡啊 幹嘛要投來黃種人還是中國 你娘從小給你餵狗糧的吧 敗類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06/doc-ifxzkfuh5624551.shtml
中國航發性能壽命為何仍落後一關鍵材料儲存量太少2017.1.6 新浪軍事
據報導,中國已經表示採購錸將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不管怎麼說,人們從全球錸消費模式就能看出中國人購買錸的原因: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
錸的熔點為3180℃,沒有脆性臨界轉變溫度,在高溫和極冷極熱條件下均有很好的抗蠕變性能,適於超高溫和強熱震工作環境。它是發展國防、航空航天以及電子工業等現代高科技領域極其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錸及錸合金的特性決定了它在石油化工、國防和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和開發,日益引起了各國材料學家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圖博館
但是有些地方確實不排除焊死。例如有可能一些平常不會壞的零組件,模塊化以後,把它焊死,他正常情況不會壞,壞了就換整個模塊。事實上這在科技產品是行之有年的事情,這一方面可以防止使用者窺伺機密,另一方面也可以釐清責任。
例如,如果不這麼處理,結果使用者因為拆解而導致故障,那故障的責任到底是誰的呢?說是生產者的也不對,因為使用者拆解了,說是使用者的,誰能證明使用者拆解了?因此科技產品中很多部分都會有類似封死、或是用鉛封處理,甚至更厲害一點做成拆開就會自己壞掉。這樣就可以輕易確認東西是否有被拆解過,能釐清故障時的責任。
組裝中的蘇-35準備安裝發動機
這是科技產品常見的做法,保障交易雙方。因此如果蘇-35的發動機真的這麼做,並不能說中國吃了大虧。交易本來就是這樣,我花錢買我要的產品,我也要保障,但是我怎麼用這產品原廠不會知道,所以原廠會要求要用原廠耗材、不能自行拆解,我照著原廠建議,就應該發揮原廠宣稱的功能,如果沒有,我就可以說這是有問題的,要求保修服務,這樣責任義務清清楚楚。反之我不照原廠建議使用又自行拆解,出了問題,原廠當然不負責。
像蘇-35這種數字化飛機,上面又有復雜的材料技術,根本不是可以逆向仿製的。這種情況下,做一些“封死”的處理,可以確保售後服務,又可以確認中國有沒有拆解的行為,以後萬一中國作出類似的東西,至少可以比較輕易的判定,究竟是偷偷山寨的,還是自己功力到家自己做出來了,這其實是保障雙方的機制。
回應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歐,高新技術上面處處防著中國,這激發了我們也要研究出來的壯志雄心的同時,將來我們比他們先進了,這一套也必須用在他們身上,除此之外,還得防止一部分漢奸為了個人私利而出賣先進技術,所以也應該立法防著這類事件產生。
過去現在和未來,技術壟斷哪個國家都會,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研發,為什麼要輕易分享給競爭者?何況還是潛在的敵人。別說國家,就是靠技術吃飯的個人,也不會輕易分享安身立命的技術。
中俄武器沒有代差。為什麼美不敢武n力威脅俄,你懂的
北約的導彈都擺到家門口了,還要怎麼威脅?俄羅斯牛,土耳其打飛機說打就打了,還不是嘴巴上抗議,估計不是因為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的原因,是因為普京那幾天剛好吃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5/doc-ifxzkfuh5390197.shtml
圖博館
俄售中國蘇35發動機是否被焊死 背後真相其實是這樣2017.1.5新浪軍事
日前,有媒體援引外媒報導說,俄最近向交付中國交付了4架蘇-35戰鬥機,而為了防止中國複製並獲取先進技術,俄方已將蘇-35的發動機關鍵部位“焊死”。要接觸到發動機的核心部位,就必須將整個發動機破壞掉才行。
看到這種新聞防務菌是哭笑不得的,然後搜了一下最初消息源,對於國內首先轉載的媒體實在是有點無語,這個大家自己去感受一下。
那發動機“焊死”這事兒到底有多扯,北國防務特約撰稿人楊政衛就來說說這事。
現代發動機的原理與構造早已不是秘密,最關鍵的是材料。就連俄羅斯設計第5代發動機的總設計師也說,現代發動機的設計已經沒有秘密了,直到下一種新原理的發動機問世之前,發動機的突破就是從材料著手。
材料是無法逆向仿製的。一個材料裡面有什麼成分,這個用現代分析技術可以輕易的、精密的獲得,連成分比例都可以精密獲得,問題是一樣的成分一樣的比例,製作過程如溫度、壓力、時間這些,都會大大影響材料性質,而這些過程是無法逆向掌握的。
就算材料做出一樣了,還有加工,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加工特性,甚至加工過程也可能影響材料的性能。就好像炒菜,一道菜有哪些成分都不難知道,但是要炒得好吃,那些料先下那些料後下,用大火還是小火,爆炒還是慢火,都會影響口感,所以吃到大廚做的美食,正常人就算知道配方也複製不出來,除非是實力相當的高手才可以做得很像,但即使這樣,也還是有差別的。
所以發動機最關鍵的材料,給你看你正常情況也逆向不出來,如果逆向得出來,表示你實力到家,不用給你看你也做得出來。而這些最關鍵的部位,不外乎風扇、葉片、燃燒室、渦輪等,都是要活動、而且要維護的,要怎麼焊死?
除了材料以外,現代發動機的另一個關鍵是控制系統,但目前控制系統的電子部分已經數字化,蘇-35的發動機控制的電子部分甚至整合到KSU-35控制系統裡面。拆開他,看到的就是一台計算機,從計算機外觀是無法複製裡面的軟件的。
117S發動機局部特寫
因此發動機最關鍵的兩個環節,材料與數字控制,根本不可能用“焊死”去防山寨,因為完全沒必要。
圖博館
據分析,俄做手腳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對117S發動機做了防技術被盜的“技術處理”,對該發動機的核心機的關鍵位置進行了“焊死”;二是出售給中國的蘇-35是專門的出口版本,和俄自用的機型不一樣,可能在先進性能上無法和前者相比。
蘇-35使用的117S發動機
其實,儘管外界解釋中國對蘇-35有兩大期待,但就現實來看,所謂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並沒什麼特別之處,而且中國在這方面的應用也很先進,不但殲-10B、殲-16和殲-31全部應用了中國國產的主動相控陣雷達,而且還有可能已超過了俄羅斯的水平。但是,很可能俄羅斯也在這款雷達上做了手腳,所謂出口版本也就是降低了該雷達的技術特性。但最關鍵的地方,也就是蘇-35的動力系統,應該是俄做手腳的關鍵所在。由於外界猜測中國在殲-20項目上唯一的不足,就是沒有合適的國產大推力發動機,因此對於引進蘇-35並獲得117S,也就是AL-41F1S十分期待,但在俄羅斯“焊死”關鍵部位後已徹底堵死了這條路。
這樣嚴酷的現實,也逼迫中國不得不考慮自力更生,因為在核心技術上,即便是所謂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俄羅斯也不願意對華轉讓。但現在為殲-20配套的渦扇-15技術還有待繼續磨合和試驗,在該機前兩個批次的生產中裝機的可能不是很大,所以其一些設計性能暫時很無法完全發揮出來。當然,由於殲-20的性能還無法完全達標,這將讓日本和美國鬆一口氣,從而可以讓他們的F-35的壓力還達不到最大值。但一旦中國在3年內量產渦扇-15並實現裝機,那麼,即使是更先進的F-22部署到中國周邊,恐怕也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發動機問題這個瓶頸何時解決,搞發動機的這群人應感到羞恥
靠買是買不來強國空軍的
我們中華帝國超強的吸收學習能力,勢如破竹,一律拿來全複製,全吸收,最後研發新的哈哈
中國的逆向工程世界最強,全部焊死照!樣生娃
蘇-35的117S矢量發動機並沒有比殲-20上WS-10A有明顯的優勢,但矢量推力系統可給WS-15作為參考。
媽的,聽風就是雨,整天放屁。這種搧風點火新聞只是想讓我們官方去證實一下,都是刺探情報的間諜。有本事你們這些三流國家擊落一架看看不就知道焊沒焊。
所以說新聞特別是網絡新聞,如果不帶點腦子去看,世界末日都有人信。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5/doc-ifxzizus3770859.shtml
圖博館
讓人想不到是,頭盔瞄準具已成為殲20的相對於F22的一個優勢,美製F22尚不具備使用頭盔瞄準具的能力,原來它設計於上世紀80年代,那時這一技術尚沒有流行,也就列為標準配置,後來想加時,才發現一個問題:這事難辦!原來硬件上,沒有預留相關的接口,軟件上也沒有考慮這個問題,直到目前為止,F22尚沒有安裝頭盔目視瞄准設備。與霹靂10類似的AIM-9X,且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直到2016年初,才配備到F22上,且因機載的設計問題,不具備越肩發射能力。
F35的頭盔瞄準具,看其外形與中國展出的型號有多在的區別?
美軍自已曾做過研究,與以軍進行了一系列空中格鬥對抗,以軍憑藉頭盔瞄準器獲得超過90%的勝率,後來美方又通過空中格鬥模擬發現,配備頭盔顯示系統在同等條件下,可以把戰損比由1.8∶1提高到3.8∶1;效果非常明顯。
論到頭盔瞄準具,也只有靠F35來彌補了,它的頭盔瞄準具系統為美國最新型號的產品,可能在功能上比殲20的同類系統更好,可惜F35的整體性能與殲20有差距,畢竟為低檔五代機,故而美軍一直想把F35的系統搬到F22上,不過這個技術難度太大,等於把F22的航電系統重新設計一下,F22為上世紀90年代的技術及設計,F35則為最新技術,相差20年,技術上差了好幾代。所以,如今處理,對於美軍都屬於頭痛的問題。反正,目前情況下,如果殲20與F22進行空戰格鬥,那麼F22必然要裝備上相當吃虧的。(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去屎吧小便,還沒開打就說佔據優勢
這篇文章是在分析設備的優劣,經過比較得出各自的優勢點。你偷換概念瞎噴啥?要是按照你的邏輯,老美的十條航母來圍攻我們的遼寧艦也沒有優勢咯?!畢竟沒有真槍實彈的干過挖鼻屎挖鼻屎挖鼻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5/doc-ifxzkfuh5395898.shtml
深度:俄對售華武器做手腳逼中國裝備研發自力更生2017.1.5新浪軍事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2016.1.4報導,大陸媒體稱,首批一共4架俄蘇-35戰機,12月25日已抵達河北滄州飛行訓練中心,正式交付中國大陸,將進行蘇-35飛行員培訓。俄羅斯擔心大陸訂購蘇-35是為了獲取其先進技術,因為此前已有先例,雙方簽署了一項協議以保護知識產權,戰機將受到保護,不會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複製。俄專家透露,若中國大陸要接觸到發動機的核心部位必須將整個發動機破壞掉才行,對大陸出口的蘇-35發動機被仿製“幾乎不可能”。
圖博館
殲20配這款裝備僅2公斤重對陣F22時卻能佔據優勢2017.01.05新浪軍事
如果細心的話,大家會發現國產殲20戰機似乎沒有安裝機砲,那麼它可以適對近距格鬥那?現代空戰依然無法避免近距格鬥,特別是五代機之間,近距離格鬥依然為主要作戰方式,誰也沒法遠距離上開火,大量應用隱身技術,不僅雷達發現的距離很近了,雷達製導導彈也一樣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內鎖定目標,無法進行視距外空戰。
殲20採用的方案很簡單:頭盔瞄準具加新格鬥導彈,這也是殲20坐艙設計強調視野好的原因,讓飛行員可以環視周圍,幾乎形成360度的視野,通常情況下,飛行員至少可以看到8公里內的目標,如果能見度好,或者利用輔助手段,比如:紅外跟踪儀,那麼可以監視範圍可以達到20公里內的一切空中目標,頭盔瞄準具實際與飛行員頭盔已經容為一體,其重量僅為2公斤多一點,飛行員帶上它之後,只要目標進入飛行員的視野,那麼就可以對其進行鎖定與攻擊。
這是殲10上加掛霹靂10
除了頭盔瞄準具,還要配套的格鬥導彈,殲20採用最新的霹靂10,任何戰機被盯住就跑不掉了,因為霹靂10為國際第四代紅外空對空導彈,不僅可以越肩發射,可以攻擊載機側面,甚至後方的敵機,也就是說,想從背後偷襲殲20也一樣難辦,而且該導彈採用了紅外成像製導,現有的紅外干擾彈對它無用了。
我軍列裝的早期型頭盔瞄準具
頭盔瞄準具的歷史不算短,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究,不過最早應用於攻擊直升機上,以與機載航炮聯動,到於戰鬥機的應用則不成功,主要是配套的格鬥導彈達不到需求;原蘇聯則首先將其用到戰鬥機上,如:蘇27,與R73空對空導彈進行協作。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蘇-27時,也一併引入了配套的頭盔目視瞄准設備。以今天的標準,它的相當原始:結構簡單,功能更單一,只能用來引導近距離紅外格鬥導彈在120度範圍內的瞄準,可是當時卻是最先進的技術,後來中國加以研究,仿製出國產型號,現已有我軍戰機的標準配備,甚至一些舊型號戰機在改升中,也將其列為項目之一,比如:殲8。
珠海航展上的國產型號
殲20設計的時間較晚,自然充分考慮到了,如今它裝備的型號更為先進,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展出了國產的頭盔瞄準具,是否為殲20使用的無說明,也沒有太多的具體介紹,只能明確至少:能顯示武器瞄準標記,還能把當前飛行的主要信息(比如高度、速度、過載等),以及機載觀察瞄准設備的電視或者紅外圖像也疊加到飛行員的視線裡。
圖博館
日媒:中國削減稀土供給和出口 日企急尋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6.12.9報導稱,中國政府自今年夏季起,在約1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稀土工廠的環保對策開展了突擊檢查,從北京派出的專職團隊檢查了提取和分離企業的廢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停工處理。檢查對象涉及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蘇等8省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強化了取締走私的行動。
在稀土價格暴漲時,日本等國家的磁鐵企業減少了使用量,導致很多稀土種類的價格處於低迷狀態。中國政府將官方和民間的稀土儲備和供給企業集中於六大集團,以此對供給進行管理。但是,中小企業的整合進展緩慢,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中國還有意通過抑制稀土流向海外來培育國內的相關產業,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已十分接近日本的水平,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威脅。日本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即使中國在政策上進一步減少稀土出口,公司也可以利用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規避風險。
由於中國政府的態度難以預測,因此相關企業不敢放鬆警惕。在2010年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雖然禁止出口稀土僅為臨時性政策,但日本的發動機用磁鐵等產品的生產受到了影響,日本企業通過增加供貨渠道和開發減少稀土用量的產品等進行了應對。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採購難”,日本企業已開始行動。
回應
米國稀土儲藏量也不比中國少多少,咋不見米國大量出口稀土?
惡人先告狀,中國還沒減少供應,他先炒作的滿世界都知道。
成立類似武警黃金部隊的武警稀土部隊。嚴控環保,減少出口,國家儲備
相關新聞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中國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博館
對於F22和F35來說,它們的電機對著磁性材料體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不僅要體積小而磁力超強,還要耐受400度的溫度而不會退磁消磁,並且擁有很好的強度。而一旦離開了釹、鏑、铽,根本做不出這樣的磁體。
其中釹不僅是高性能磁體的關鍵成分,它還和釔一樣,同時是航空發動機熱障塗層的關鍵成分。通常來說,先進航空發動機在溫度最高的部件表面——比如燃氣渦輪葉片上,都會沉積一層陶瓷塗層進行隔熱。而釹、釔對於這些塗層的隔熱效果、抗燃氣沖蝕等關鍵性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如果沒有了這兩種元素,美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和壽命將出現急劇的下降。
而銪則主要用在各類光學玻璃、透明晶體中,是現代光電器件、特別是大功率激光器件的關鍵元素。美國現在的軍事進攻能力,有相當一部分都建立在光電、特別是激光裝備上;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各種類型的激光制導武器,以及美國海軍目前正在接近實用化的激光防空反導系統。
實際上影響整個美國航空工業的稀土元素當然不止這五種,僅航空維修領域需要經常使用的稀土元素就有17種之多,比如鉺等等,有相當部分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替代的。
而針對稀土元素全球產量有限,開採一方面減少本國戰略資源儲備數量、同時破壞環境(比如稀土礦開採廢棄物普遍具有毒性污染問題)的困擾;美國的做法是盡可能從國外、特別是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進口稀土資源,並極力提高對於稀土的利用效率、減輕或者擺脫對於稀土的依賴。(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小編腦子進水了。稀土美國難道沒有嗎,只是開採稀土的環境成本太高,也就是對於環境的污染很嚴重,只有中國才不考慮環境因素,只要有錢賺,那裡去管環境,斷子絕孫也無所謂。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和中國買稀土的原因。小編還TMD炫耀,真是不要臉。
你文章沒看完吧,最後兩段小編說了什麼自己看看,動不動就罵、真的服了你.你不要忘了,稀土只是一個統稱,還有輕重之分,形態也不同,中國的稀土屬於重稀土,是中國獨有的稀土形態。
美國都能限制高科技和戰備物資對中國出口,為何我們不能宣布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宣布稀土為戰略物資限制出口,到底在怕什麼?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以保護環境為由立法禁挖稀土才是正道,去世茂組織投訴都不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57323.shtml
圖博館
實際上,在中國內蒙古就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大的稀土資源,據悉,目前我國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儲量佔全球的36.52%。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稀土資源國,在21世紀這個以科技發展為主導的時代如何打好稀土資源這張牌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據了解,在美國政府的公開報告中披露,在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宙斯盾”SPY-1雷達和F-35戰鬥機中,都發現了由中國製造的稀土金屬。“這種材料是不可替換的,美國的軍備製造商原料供應商未來幾年還將繼續從中國採購”,而如何讓稀土成為中國的戰略武器這是今後我們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老天爺給中國什麼資源都是浪費,別的民族都在往高級進化,只有中國人在退步。稀土中國連國際交易定價權都沒有還嘮啥!瞎搞,早晚把老祖宗留下的資源讓敵人利用,變成攻擊我們的武器。
應該出台一些法律,禁止稀土出口到美國等,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稀土是國家的命脈,應該好好利用。
你這政策是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
你知道美國稀土儲量嗎?中國占世界36%,美國占35%;美國祇是自己的不挖廉價採購中國的而已。並不是說買不到中國的之後他們就沒有了
澳洲也有。中國無所謂稀土開採污染所以價格便宜佔領了市場而已。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4/doc-ifxzczfc6910600.shtml
回應相關新聞資料
美一戰略資源90%都來自中國 沒它F22和F35只是廢鐵2016.12.03 新浪軍事
在世界範圍內的稀土分佈,中國占據已探明礦產的36%,美國占據13%,美國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佔全球的1/8左右,其中91%來自中國。
而這其中美國需求量最大的五種元素,釹、鏑、铽、銪、釔,也正是對軍用飛機極為重要的五種元素。沒有這些來自中國的稀土,美國的F22和F35連把發動機打著火都做不到——這五種元素裡,有3種(釹、鏑、铽、)都是電機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成分。
F22和F35採用高功率的稀土電機作為啟動/發電機。在飛機啟動的時候,它是電動機,帶動發動機轉速上升、並進入穩定的持續工作狀態;而在正常飛行的時候,它是發電機,從發動機裡提取動力轉換成電力,供飛機上的雷達等設備使用。其中F22的主發電機功率達到2x65KW,而F35則達到2x80KW。
圖博館
畢竟F22是2005年服役的戰機,那是10年前美國的概念,J20是10年後的新秀,有所超越很正常,不存在吹牛不吹牛的。
美狗們絕對不承認J20有如此性能,它們會噴發動機,噴F22隱身無敵,說你吹牛皮,最後,美狗們氣絕身亡,重新輪迴,成為美蟲。
機載電子設備難道就不能更新嗎?你覺得就中國進步而美國就不會發展嗎?而且除了中國人認為j20超f22,幾乎沒有人認為j20超出f22,而且連4s標準都沒達到的j20就有人認為戰力超f22,有愛國情懷沒錯,但不能盲目自信!
誰也沒盲目自信,但遇上你這種跪著起不來,不舔美國菊花就不舒服的,說了也是白搭
我只能笑笑了,就說f22比j20強這就叫跪舔美國?
呵呵,f22的生產線都關了,你上哪升級去?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倒閉了嗎?而且美國是不生產f22了,但這代表他喪失了升級f22的能力了嗎?還有,現在j20還未實現4s中的超音速巡航,隱身能力由於採用鴨式佈局不如f22,目前看來只有機動性優於f22,現在何來超越一說?
還在說鴨翼會破壞隱身,哎,老翻出這個老掉牙的謊言,難道你不看書嗎?
機動性也不如22。那二次元矢量發動機的強悍性能豈是20能及?
現在全向矢量發動機都有了,還在吹二次元矢量發動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4/doc-ifxzczfc6869666.shtml
中國挖出這個寶貝比航母還重要可讓美軍倒退幾十年2017.01.04 新浪軍事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要使夜視系統獲得成功,稀土元素鑭是十分關鍵的成分,而夜視技術是在稀土材料被應用後,才實現了第三代夜視器材的全面技術突破,夜視鏡才能變得小型化,可以讓每一名士兵都能佩戴。
事實上,凡稱得上高技術的兵器幾乎無一沒有稀土材料的身影。更致命的是,他們往往集中在使這些武器化腐朽為神奇的最關鍵部位。比如美國“愛國者”導彈和遠程精確制導武器除了製導系統,彈體控制翼面、電子伺服器、導引設備、電子電路等關鍵部位也是用稀土合金製造,一些先進坦克的裝甲用鎢銻或者稀土材料後,防彈性能更好;還有美國那些掌控戰場形勢的“千里眼”、“順風耳”中用稀土科技造就的大功率行波管、集成電路和高效率電子伺服器,這使得其工作更可靠。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如果離開稀土材料,現代戰爭幾乎打不起來,隱身戰鬥機、熱成像顯示器、激光測距儀、高性能穿甲彈和復合裝甲、夜視器材、終端機和數據網絡這些科技將隨之消息,人類戰爭將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
圖博館
而F-22機身上則是需要進行蒙皮接縫處理,消除多塊蒙皮上隱身材料之間的接縫,這個過程也被大家調侃為“打膩子”,而且維修的時候也非常麻煩。而且在海外作戰中,F-22就爆出了機體蒙皮抗老化性能薄弱,甚至連頻繁挪動梯子都會磨損隱身塗層的情況。雖然隱身塗料看似薄薄的一層,可實質上內容寫成一個圖書館都完全沒有問題。而F-22作為一架五代戰鬥機的先導機,最終還是栽到了隱身塗料部分,以至於必須要用F-35的項目經費來修復F-22的塗料問題。洛馬認栽,沒要求美軍增加經費已經算不錯了。
對比風吹雨淋的殲-20,F-22這個梯子也磨損整流罩也磨損的情況有些說不過去了吧?
綜合上面的信息,再通過殲-20的外觀塗裝顏色的變化,我們則可以分析出這樣的情況。殲-20的“銀色塗裝”雖然在接縫處仍然進行了鋸齒化處理,可整機非常平整,並不會像F-22那樣出現類似斷層或者顏色不一的情況。這起碼說明,殲-20的隱身塗層是一種整體噴塗技術。而且在高清大圖上,根本看不到禁止觸摸的類似符號,可結合之前殲-20在高海拔地區機場試驗飛行時,根本沒有放到特製機庫或者使用特製的防水布料包裹機體,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殲-20的隱身塗料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甚至不輸於美國在F-35隱身戰鬥機上使用的同等隱身塗層技術。
有人可能認為,中國發動機跟美國有差距,這個不假,但是在隱身材料方面,中美確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早在上個世紀,中國的技術人員就從美軍的D-21隱身偵察機的機體上,知道了美國正在研究鐵基隱身塗料,並成功進行了試制;隨後在上個世紀80到90年代,中國還在自己的殲-7戰鬥機和轟-6戰鬥機上進行了自行研製的隱身塗料的實驗;中間還有來自F-117相關技術的對照,以至於中國在隱身技術材料的發展上並不落後於美國,而且已經獲得了相當明顯的成績,殲-20就是最好的體現。
至於殲-20現在的隱身性能到底有多好,還得看一個小玩意告訴你最終結果-龍勃透鏡,這個為了確保其他飛機能夠看得到殲-20,特別安裝的小型指示器,也是美軍F -22和F-35的標配,如果不裝它,地面空管雷達根本就不知道殲-20會在什麼位置,殲-20的具體隱身性能如何,想必大家都心中有數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殲20只是發動機相對弱一點,根本談不上心髒病,綜合戰力超越現役F22很多,更不用說F35了!
圖博館
殲20橫掃3代機奧秘曝光這項改進比換發動機還重要2017.01.04新浪軍事
在2016年,不光中國海軍迎來了一個豐收,中國空軍也得到了相當大的提升,殲-20和運-20兩款“二零”項目的服役,在一攻一守兩方面,使得中國進一步向戰略空軍邁進。而且就在2016年年末,有消息稱中國空軍殲-20作為“編外嘉賓“參加了2016年的空軍“紅劍“實兵對抗演習,取得了擊落”紅方“戰機10架,己方無一”損失“的10:0的輝煌戰績。
如果這個消息最終被證實,那麼無疑殲-20戰鬥機最初的設計目標已經達成,橫掃中國空軍的現役戰機是完全沒有問題。既然橫掃中國的殲-11B、殲-10B\C、蘇-30MK2都沒有問題,那麼無疑周邊現有的戰鬥機也完全無法稱得上是中國空軍的對手。至於殲-20能夠取得如此強大的戰果,則完全要歸功於設計上的成功。隨著最近一張21世紀初的“老照片”的公佈,我們也發現中國殲-20戰鬥機的驗證機“200x”號有一處明顯的標記,而到了2016年珠海航展上公佈高清畫面橫向對比後,我們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這可能是殲-20能夠橫掃中國空軍現役戰機的奧秘所在!
在200x號試驗機上,可以赫然看到一個“禁止”的標誌,從外觀來判斷是“禁止徒手觸摸”。而這個位置也不是雷達罩,更不是發動機,在機頭位於駕駛艙位置下面有這麼禁止標誌,只能說明這一區域存在特殊的材料,必然就是隱身塗料塗層。再對比珠海航展上的殲-20的高清大圖,在同樣的位置,這個圖標卻消失不見了,而且我們“黑絲帶”也變成了“銀河戰艦”,從外觀塗裝上來看,殲-20的外層塗料可能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般的變化。而對於一架隱身戰鬥機來說,發動機不夠先進會影響飛行的性能,而隱身性能則是這架戰機的在戰場立足的關鍵之點!可以說,如果殲-20果然在隱身塗料部分有了提升,在現階段的意義那可是比換發動機還要重要的重大改進。
而且這次殲-20的改進被稱之為最大,則是從塗料的工藝上就完全不同以往!作為覆蓋機身超過90%的隱身塗料,也是各國隱身戰機的絕對不可能被人所知的關鍵核心。美國實際從SR-71、F-117、B-2、F-22、F-35歷經了多次隱身塗料的升級,最終到了F-35時代,才研發出既耐磨又抗老化,而且維護方便的最新一代塗層技術。用通俗的語言解釋F-35的隱身塗料技術,就是把塗層通過激光噴塗技術“刻”在F-35上蒙皮上(整個過程在特製的廠房內一次噴塗完成),並且塗料本身擁有主動抗老化特性和防水、耐高溫特性,並且這種塗料具備填充縫隙的功能。
圖博館
蘇-35的117S發動機並沒有比殲-20上已經裝備另一款俄製發動機有明顯的優勢,但依然可以給中國並非高枕無憂的航空發動機工業作為重要的參考。
至於之前各方討論的所謂蘇-35攜帶國產武器的問題,實際上我軍在現役的戰機上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目前我們已經觀察到中國空軍的蘇-30MKK攜帶國產的電子戰吊艙,也看到了海軍航空兵的蘇-30MKK2使用國產PL-12空空導彈。把國產裝備嫁接上俄產戰機對於中國而言也是駕輕就熟的活了,讓蘇-35換一套“行頭”也不算太困難的事情
回應
中國購買蘇35至少有三個好處。一、可以了解俄戰機的性能。以後三哥裝備上了,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二、軍火貿易是兩國政治互信的重要表現。中國購買蘇35,其實也是做給美國看的。當今世界的格局依然是中俄聯手對抗美國。三、通過軍火貿易給俄輸血。俄在西面跟北約鬧得越大,對中國來說就越有利,所以說中國需要支持俄跟北約鬧,中國無法直接給俄錢,因為我們跟北約國家關係還算不錯,但是可以通過石油長期合同,軍火合同來給俄支持。所以說我們購買蘇35,其實是用一筆錢,達到三個目的,從這個事情來看,習近平還是很有魄力,很有戰略眼光的。補充細化兩個主要因素,並加以解釋。
1, 平衡外貿順差。2,補充產能不足。
總的來講,中國的軍事科技和裝備離美國和俄羅斯部分裝備水平還差的很大距離!虛心務實追趕吧!
弱智!毛子80年代的過時武器也能吹,醒醒吧!你毛子爹現在至少落後中國20年,要敢於承認現實,靠吹沒意思
http://www.guancha.cn/ShiYang/2017_01_01_387186.shtml
圖博館
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空軍的發展目標之一,當然是要最終甩掉這一副拐。不過在殲-20剛剛交付部隊沒多久的現在就把拐朝地上一扔,合適嗎?合適不合適,還得看看蘇-35和中國當代航空工業的問題。
毋庸置疑,隨著殲-20的交付部隊以及中國在五代機技術上的全面突破,中國航空工業在戰鬥機領域的最終產品上,已經在綜合性能上超越了俄羅斯的戰鬥機。這直觀地反映在殲-20與T-50兩款五代機所代表的技術水平和研製進度上。不僅如此,殲-20技術所衍生的諸如殲-10B/C/D、殲-11D、殲-16等四代半戰鬥機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客觀地說,蘇-35的航電系統雖然頗有特色,但其以無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蘇-35在這一領域可能不佔優勢,而在機載武器領域,由於俄下一代空空導彈研製進展的延遲,蘇-35依舊只能使用上世紀末的那套俄製空空導彈,隨著中國新一代的霹靂-10、霹靂-15等空空導彈的服役,中國在這一領域也將建立起優勢。
無論是“雪豹”雷達,還是R27+R77+R73的“老搭檔”空空導彈對中國方面都沒有太大吸引力,來中國的蘇-35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改動是可以想見的事情了
但是有一點不能忘了,那就是在對比中國空軍的技術裝備時,必須考慮到武器裝備的進度和中國空軍的規模。殲-20當然好,但產量目前還不大,未來即使全面增產能夠實現,其昂貴的價格和相對有限的產量也不可能讓空軍全面換裝。
殲-10D、殲-11D/16目前還處在研製階段,目前能夠批量列裝部隊的四代半戰機只有殲-10B /C系列,四代半戰機的產量上又顯不足。中國空軍還有數百架殲-7等著換代,對新裝備的壓力可想而知。蘇-35SK雖然和中國最新的戰機比不佔顯著優勢,但和空軍大量服役的殲-10A、殲-11B相比,性能優勢卻是明顯的。加上蘇-35已經在俄空軍磨合服役多年,差不多已經把新裝備初期遇到的各種問題都解決了,可謂狀態正佳。也許也正因為這個時間節點算得上最後一個機會,俄方才加快了交貨速度.
至於蘇-35的推力矢量系統和整合相關設備的綜合飛控無疑是該機的一大亮點。我國在推力矢量技術研究上雖然不晚,近年來也有好幾款配套研製了矢量噴口,但由於沒有進行過裝機試驗,雖然在結構上已經有所突破,但在如何綜合應用矢量推力上依然顯得經驗不足。蘇-35矢量推力不再像當年出口印度的蘇-30MKI一樣需要單獨的操縱桿進行操作,自然也是中國空軍值得借鑒的產品。
圖博館
所以,我們現在不應再考慮蘇35是否打得過F-35。我國現在正在研製殲20、殲31等隱身戰鬥機,將對抗F-22、F-35的期望放在它們身上才是正道。按現在的進度,日本獲得F-35戰機不久,殲20也將進入現役。我們應該有自信,中國國防未來會變得更強。(作者署名:超大軍事)
回應
該文通篇都是硬傷,這裡試指出其中2例:1,F-35的天敵FC-31機內載油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就比你所吹的F-35性能更勝一籌!2,蘇35雖然也是蘇27系列機,但它的機內油量是近12噸,如果加上副油箱將高達16噸之巨,可不是你移花接木貶低的“9噸”!
本來引進蘇35也不是針對F35的吧,F35再如何如何也是有隱身性能的,不過,用來對付周邊的蘇30陣風F15F16應該夠了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6/doc-ifxyxusa5447751.shtml
蘇-35是雞肋?
(楨:中俄蘇-35採購案一波三折,各種猜想都有,但多從中想買但俄不急售分析,這種分析欠全面性析判。
1.中俄領導人考量的是兩國的戰略關係,而不只是軍方的單一武器問題。
2.即使是蘇-35本身,中方此時也非急需,買更多是為了部分技術之參考。
3.了解上述二點,頭腦便能較清楚,而不會陷於網上噴糞!
4.以上詳參【圖博館】:Su-35 由SU27到殲十一 SU-27家族關係 SU-34 SU-33 Su-30 SU-27)
一周軍評:在蘇-35身上我們還能學到什麼?2017-01-01施洋
本週,號稱中國空軍的“聖誕禮物”的第一批4架蘇-35SK戰鬥機被確認已經抵達了遂溪的空軍航空兵某師,正式納入中國空軍序列,並開始進行飛行訓練。至此,傳了很多年的中國採購蘇-35的消息終於以買家秀的形式塵埃落定。
至於認為引進蘇-35是“逆向民族主義”的,其出發點也不難理解。中國空軍自行研製的殲-20已經開始交付空軍部隊,其大規模量產計劃也已全面鋪開。作為中國第一種,也是全世界繼美國之後首先交付部隊的第五代戰鬥機,該機的性能毫不遜色於全世界最先進的F-22A,在面對各種傳統第四代戰鬥機甚至各種4.XX代的戰鬥機時,更是具備全面的壓倒性優勢。在這種時候轉而繼續向俄羅斯採購沒有那麼先進的蘇-35,看起來確實是有些許不可理喻。
圖博館
實際測試時甚至出現,F-35沒收起起落架,而伴隨觀測的F-16需要間歇打開加力才能跟得上的情況,這說明F-35的亞音速加速能力非常強悍。美軍試飛員是這樣評價,F-35的加速能力優於F-16,飛行品質和機動性能則與F-18類似。
所以,F-35的機動性能根本不差,在空戰常發的高亞音速段,與蘇35等第三代戰鬥機不相伯仲。很多人還忘記了一點,F-35的武器是全部內置的,武器外掛會使飛行阻力大增,引致機動性能下降。蘇27、F-15之類飛機在掛彈後最大飛行速度均由超過2倍音速,下降到約1.7倍音速,這其實與F-35差不多了。所以,在實戰中,機動性能最好的三代機表現還真不一定比得上F-35。
對於蘇35,媒體對其採用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也多有關注,認為這是打敗隱身戰機的關鍵。但實際上雪豹E只是一部無源相控陣雷達,由於內部電噪聲問題,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不如同等條件下的有源相控陣,正因為如此,美軍跳過無源相控陣,直接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
俄羅斯人在武器性能宣傳方面的浮誇是臭名遠揚的,雪豹E號稱對F-16大小目標探測距離是350公里,對隱身戰機探測距離是90公里。但實際上這所謂的最大探測距離,不過是將雷達波集中在俯仰很小的角度內進行掃描,如果敵機與我機的高度差較大,則無法探測到目標,所以這基本上是一個沒任何實戰意義的數據。事實上,美軍F-22使用AGP-77有源相控陣雷達對同型機進行探測,大多數時候也只能在視距內發現目標。
另外,超視距空戰是依靠半主動、主動雷達導引的遠程或中距空空導彈,空空導彈上搭載的雷達發射功率小、天線孔徑小,所以導彈對隱身戰機的探測也成問題。現在一般的看法是,雷達導引的空空導彈無法在足夠遠的距離上有效鎖定隱身戰機,從而導致命中率大幅下降。美軍正在研製增大射程的AIM-9X blk2紅外導引空空導彈(中國PL-10),希望能在未來隱身機之間的空戰占得先機。還有F-35的綜合光電瞄準系統(EOTS)對格鬥空戰可能也很有幫助。
圖博館
無論是“雪豹”雷達,還是R27+R77+R73的“老搭檔”空空導彈對中國方面都沒有太大吸引力,來中國的蘇-35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改動是可以想見的事情了。
回應
就目前来说su35的雪豹雷达能探测400公里,发动机的推力和矢量技术是领先我们的,更别说T50,不过飞控、导弹、进气道、整体设计、工艺技术等应该略胜俄国不为过,所以媒体这么不负责任虾鸡粑乱吹对得起默默付出的研发人员么?能不吹不馁的好好报道么?
雪豹雷达水分很大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3/doc-ifxzczff3534801.shtml
相關新聞資料
蘇35能否對付日本F35:情況十分不樂觀2016年12月26日新浪軍事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中國引進蘇35、日本引進F-35的消息相繼傳出,有關蘇35與F-35空戰性能的比較開始多起來。較為廣泛的看法是,F-35雖然是隱身戰機,但機動性不及蘇35,蘇35只要能進入近距空戰,擊落F-35的機會就較大。
情況果真如此嗎?我們不妨先看F-35的機動性是否如傳說中的差勁。
在美軍的設定中,F-22負責爭奪制空權,F-35則偏向於對地打擊,其實F-35的項目名稱就叫作JSF(聯合打擊戰鬥機)。F-35雖然採用單發,但最大起飛重量約30噸,比F-16多出超過10噸,已屬於不折不扣的重型戰鬥機,“低配”也只是相對F-22而言。F-35的載油係數(載油重量/機體重量)很高,機內油箱可滿載8噸燃油,在攜帶2枚2000磅炸彈和2枚AIM-120中距空空導彈的情況下,作戰半徑高達1100公里。
不幸的是,F-35高載油係數的優點卻導致外界對其空戰性能作出了不公評價。F-35機內油量8噸,一般將其空戰時油量算為4噸(半油)。而蘇27系列機內油量算上超載油箱為9噸,但計算時卻以其主油箱5.2噸、半油2.6噸來計算。油量計算的差異,會根本上逆轉真實的情況,F-35在大眾眼中就成為一隻“大笨鵝”。
所以,近年有航空專家通過採用蘇27的載油係數來介定F-35空戰時的油量。其實這樣對F-35仍不公平,因為F-35單台F-135發動機油耗要小於蘇27系列的2台AN-31F,同樣載油係數下F-35的飛行距離比蘇27系列更遠,但這遠比白增加2噸多燃油重量好多了。計算方法經過優化後,業界發現F-35在瞬時盤旋、穩定盤旋、單位剩餘功率這三項基本機動性能均達到三代機最好的水平。
圖博館
如果FC-31作為一種出口型戰鬥機發展成功——當然這有很大不確定性,考慮到過去幾十年裡有多少戰鬥機項目最終發展失敗——那麼它可能大大增加美軍在未來戰爭中面對的危險。美國戰鬥機飛行員在未來的衝突地區巡邏的時候,我們假設一下,比如說中東或非洲,可能就突然發現自己正與中國隱身戰鬥機迎頭相對……而這些飛機並非中國空軍操作。
回應
不知誰會賣這款產品,買得起的都上F35了
重點是這個比f35便宜一半,這就使很多買不起f35的國家心動了,還有很多國家美國是不賣的。
殲31背後有政府的戰略支撐,必將展翅高遠,翱翔更廣闊的藍天!
FC31的空戰能力不會比F35差,很可能會超過F35。FC31的最大麻煩就是缺錢,因為不是軍隊的項目,所以研製經費都是沈飛自籌的。因為缺錢,所以FC31的研製進度遠不如殲20,到目前FC31僅有可憐的兩架飛機。
樓上什麼都不懂也出來瞎扯皮,秀低智商。一沈飛就是中航集團本是一家人,殲31籌款研製相當於企業股份一樣雙方得利;二因為殲31在等發動機,沒有好用的國發,你急就有用嗎?;三是殲20是先鋒力量,必然讓路給它快速研製投產,包括人力物力資金都先行給殲20發展;四殲31在隨機調整中,也有國家的干預因素在裡面,當初一機試飛只不過拿出來示範給決策者評估性能,是否達成國家指標的標準,也就是“設計輸入“的問題。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3/doc-ifxzczfc6698436.shtml
中國五代機技術實現全面突破殲20已超越俄戰鬥機2017.01.03觀察者網
毋庸置疑,隨著殲-20戰機的交付部隊以及中國在五代機技術上的全面突破,中國航空工業在戰鬥機領域的最終產品上,已經在綜合性能上超越了俄羅斯的戰鬥機。這直觀地反映在殲-20與T-50兩款五代機所代表的技術水平和研製進度上。不僅如此,殲-20技術所衍生的諸如殲-10B/C/D、殲-11D、殲-16等四代半戰鬥機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客觀地說,蘇-35的航電系統雖然頗有特色,但其以無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蘇-35在這一領域可能不佔優勢,而在機載武器領域,由於俄羅斯下一代空空導彈研製進展的延遲,蘇-35依舊只能使用上世紀末的那套俄製空空導彈,隨著中國新一代的霹靂-10、霹靂-15等空空導彈的服役,中國在這一領域也將建立起優勢。
圖博館
美媒評FC31:中國距離把隱身戰機賣到全球又近一步
美國《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網站2016.1.2發表文章《中國要用隱身戰機填滿天空嗎?》(記者戴維•埃克斯),文章報導了中國FC-31戰鬥機二號原型機首飛的消息。
這表明了中國正在這種雙垂尾、雙引擎的隱身戰鬥機發展上正區的快速的進展,該機的首架原型機在2012年首次公開。
這種雙發戰鬥機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發展的,該機顯然在隱身性上有進步,且更接近於實戰化。首架原型機的尾翼更寬,且呈蝶形,而二號原型機的尾翼前後緣角度近乎平行,這在減小雷達信號方面有一定作用。
此外,首架FC-31原型機兩年前公開飛行中拖出了濃厚的黑煙,表明其使用的是俄製的發動機。這種尾煙對於希望降低目視發現概率的飛行員來說可不是好消息。
而新的FC-31,相比之下,看起來使用了無菸的發動機——如果新的視頻證據可以證實的話。
儘管FC-31項目上已經花費了巨大的努力,但仍不清楚北京是否會為本國空軍裝備這種戰鬥機——這可能影響這種戰鬥機的性能指標。
2014年,中國二炮部隊的退役軍官宋中平在中國電視節目中表示中國不會出口殲-20。
這個禁令對於中航工業公司而言可能產生了壓力,讓他們尋求出口一種性能可觀的出口型戰鬥機來吸引國外用戶,但這種飛機又不能過於先進,以免被禁止出售。五角大樓報告中稱:“中航工業正積極出口FC-31出口型第五代出口型戰鬥機,以與F-35競爭。”
美國方面在出口F-35的時候要求所有用戶把飛機送回美國進行修理,以免他們自己鼓搗戰鬥機複雜的系統。
有可能,沈飛自費發展FC-31就是希望有朝一日這種飛機能夠向外國用戶進行銷售。中國無人機和非隱身戰鬥機正慢慢在國際市場上變得流行起來,大部分出口到非洲和中東地區。美國目前仍然是世界領先的軍火出口國。
美國國防部2016年中國軍力報告稱,FC-31的製造廠商正在北京積極遊說希望政府最終為中國空軍採購一批FC-31。如果這種努力失敗,那麼FC-31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嚴格遵照商業化原則發展的隱身戰鬥機。
相比之下,F-35目前還是全球軍火市場上的熱銷貨——但是這種飛機首先是美國政府投資的項目,首先要考慮美國政府使用要求。目前,五角大樓計劃購買未來總共計劃生產的3500架F-3中的三分之二。
圖博館
戴維•阿克斯認為殲-31研發迅速的同時,中國迅速發展的隱形戰機殲-20已經到了部署階段。顯然中國空軍在2016年底已經開始為前線空軍裝備這種雙引擎的隱形戰機。殲-20在7年前才做過首飛。
相比之下,美國空軍的F-22隱形戰機從1990年製造出原型機,到2005年進入部署階段,歷時15年。體積更小的F-35從首飛到部署也歷時15年。
美國國務院在2016年給國會的關於中國軍事能力的年度報告中說,殲-31包括了同殲-20相同的技術。但是報告沒有說明兩款隱形戰機共享的技術是什麼。
據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禁止出口殲-20。這種出口禁令會促使中國航空業製造技術足夠先進能夠吸引外國客戶的隱形戰機,但這種飛機的先進性又不足以令北京有出口顧慮。
五角大樓的報告說,中國航空業正積極推銷殲-31這種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同美國的F-35爭奪海外市場。
雖然美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但是中國的無人機和非隱形戰機正逐漸在全球市場,主要在中東和非洲,擴展銷售。
根據美國國務院2016年的報告,殲-31的製造商正積極遊說北京希望中國空軍也裝備這款飛機。如果遊說不成功,殲-31就可能成為世界上首款商業銷售的隱形戰鬥機。
美國的F-35雖然在國際武器市場上備受青睞,但是這款飛機是美國政府資助研發為美國政府供應的項目。目前五角大樓將會是F-35戰機2/3產量的歸宿。
因此如果殲-31如果成為出口戰機,那麼就可能倍增美國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的風險。例如,在中東和非洲衝突地區巡邏的美國戰鬥機飛行員就可能遭遇中國製造的隱形戰機。
回應
相對F35這種高科技垃圾,殲31又便宜又好用!殲31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既可以做成簡單實用的輕型多功能、多用途隱身戰鬥機,滿足第三世界的需要,也可以把世界上最好的配置DY上去,滿足中東富豪國家的需要!
都這麼貶低沈飛呢?要知道成飛可是沈飛的兒子!沈飛的技術儲備和多年的經驗積累不是成飛所能比的!即使成飛因為國家重點投資研製我國更新換代戰機,但也不能抹殺沈飛的能力!如果國家投資沈飛也一樣能研製更先進的戰機。這種摸黑沈飛的態度是愚蠢無知的!
可不是嘛!我就見過法國幻影戰機冒煙!還有F18怎麼了?既然都燒油哪有不冒煙的呢!中國人拉屎是臭的,美國人拉屎就是香的?你如果敢說是香的我就支持你的說法!你看怎樣?!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3/doc-ifxzczff3536390.shtml
圖博館
絕屬胡扯,RCS最大的貢獻者不是翼面本身,而是驅動翼面曲軸,你就是把翼面做成全隱身的也沒用,正常佈局飛機曲軸由主翼遮擋,而鴨翼則完全曝露,同樣的問題還在全動尾翼上,所以F22,F35從不跟風用全動尾翼就是這個道理,再加上那對腹鰭——這些在F22上簡直可用張牙舞爪來形容
你說的全動舵面轉動軸是主要RCS貢獻者的觀點是正確的,殲10B就在鴨翼前端安裝了三角形反射器,用來遮擋與飛行方向完全垂直的鴨翼轉軸。但是有一點你不了解,殲20據說各全動舵面的轉軸不是傳統圓柱體轉軸,而全部設計成了里大外小的錐體轉軸,這樣任意轉軸的正迎面就與飛行正方向產生了一定的角度。如此一來正面射來的雷達波就不能延原路徑反射回去了,而是被錐體軸承反射到鴨翼內邊緣,再在鴨翼內邊緣與機身間多次反射。最終反射出鴨翼縫隙時已經是朝著與飛行方向有夾角的方向反射出去,達到隱身效果。
是的,而且飛機RCS的大頭是進氣道、座艙和雷達等,這幾個問題解決後給鴨翼上吸波材料那隻是錦上添花,況且鴨翼基本不影響RCS。
這種問題在設計稿出來的時候就走解決方法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3/doc-ifxzczff3541563.shtml
外媒稱中國新版FC31首飛時濃煙消失釋放一重要信號
BBC中文網2016.1.2報導稱,中國第二款殲-31隱形戰鬥機露面令中國更接近成為能夠躲避雷達的隱形戰機的出口國,也使得美國在對抗中面對中國造的隱形戰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戴維•阿克斯在美國新聞網站《野獸日報》上撰文認為,如果中國這麼做就會抵消美國在空戰中的主要優勢,即其在衝突中對外國空軍的技術優勢。
中國軍事網站開始流傳中國殲-31隱形戰鬥機12月23日在瀋陽飛行的視頻和照片。北京利用其軍事網站和博客讓中國最新的隱形戰機亮相。
分析說,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製造的單引擎的殲-31隱形戰鬥機似乎取得了更好的隱身性能,實戰能力也更強。第一款單座殲-31有寬寬的梯形尾翼,但是第二款的戰機尾翼的角度匹配更好,有助於其獲得更好的隱身性。
此外,兩年前第一款殲-31試飛時發動機拖著濃煙,似乎表明飛機使用了俄羅斯製造的引擎。但是在第二款殲-31試飛時濃煙消失,飛機似乎使用了新型WS-13A發動機。
圖博館
殲-20採用大後掠角和DSI進氣道,外形隱身更具優勢
外形隱身方面,F-22和殲-20飛機也主要在迎頭方向優化隱身能力。這兩種飛機都採用了不同翼面前緣平行設計、多邊形截面機頭與圓滑過渡的機身;也均採用了外傾雙垂尾、S型進氣道等隱身設計方法,水平也比較接近。
但F-22採用了42°左右的中等後掠角,而殲-20鴨翼和機翼的後掠角大約在52°左右,隱身特性更好。由於機翼前緣後掠角越大,迎頭方向上雷達反射截面積越低。所以在這方面的隱身特性,殲-20明顯優於F22。
進氣道附面層隔板與機身之間的空隙,也是飛機迎頭方向的一個強反射源。這方面F-22設計年代較早,未來得及採用無附面層隔板進氣道,二殲-20採用了優化的無附面層隔板進氣道(DSI進氣道),消除了進氣道的強反射源,因此此部位隱身特性,殲-20也明顯優於F-22,
圖注: 對比F-22與殲-20的進氣道,F-22進氣道附面層隔板非常明顯,而殲-20採用DSI進氣道,消除了進氣道的強反射源
殲-20尾向紅外隱身並不差
還有人認為F-22採用二元矩形截面矢量噴管,可以將尾向的紅外輻射抑制掉。而殲-20沒有此類裝置,因此紅外隱身非常差,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殲-20的紅外隱身問題已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比如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院士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陶瓷基複合材料項目,就能提供一種雷達波弱反射材料,同時該材料還有紅外抑制功能。其強度高,密度低,可以製造發動機熱端部件包括尾噴管,而可在其陶瓷基體內添加的耐高溫雷達隱身材料和紅外隱身材料,這兩類材料可將飛機高溫部件雷達反射面積縮小一個數量級以上,也可有效減少尾噴管紅外特徵,可見應用先進材料技術的殲-20,尾向紅外隱身並不比F-22差。
看完以上分析之後,就會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殲-20的總體隱身性能不但不比F-22差,在很多關鍵技術上還都超越了F-22,總之,千萬別再說殲- 20隱身不如F-22了!
回應
人們說J20不行主要是4種人:1、軍盲;2、民族自卑情緒者;3、民族虛無主義者;4、盲目的崇洋媚外者;1會受到3和4的主觀論調影響而變成2;2會由於長期鬱悶變得對自己祖國失去信心而淪為噴子;3會變成漢奸;4會變成走狗。
圖博館
回應
裝這四個油箱,恐怕才飛出領空就變F22盤中餐羅
F22那點半徑還好意思說?!
有航母和全球空軍基地,誰和你玩半徑?
別人轟炸機在1000km範圍發射巡航導彈來攻擊你的基地,而你F22只有720km範圍,請問剩下280km怎麼辦?等空中加油機麼?熱戰條件下空中加油機還有用麼?
中美開戰後,第一島鏈美軍基地都不會倖存,特別是琉球的嘉手納基地,都被我火箭軍炸乾淨了。美軍只有躲在第二島鏈才安全,這時美軍F22航程就不夠了,預警機加油機也不可能在第一島鏈戰區生存,美軍喪失了進入中國腹地的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3/doc-ifxzczff3542225.shtml
殲20用鴨式佈局隱形差?其實隱身能力部分已超越F22 2017.01.03 新浪軍事
圖注:殲-20的鴨翼上反,機翼下反,被鴨翼前緣反射的雷達波一般不會繼續照射到機翼前緣而形成二次反射,這也是隱身的有利因素
殲-20和F-22是當今世界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常被拿來比較的兩款四代隱身戰鬥機,很多人認為殲-20隱身能力遠遠落後於F-22,給出的理由主要有鴨式佈局隱身差、殲-20尾向紅外隱身差這幾個方面,事實真是這樣嗎?
“鴨式佈局隱身差”純屬無稽之談!
有觀點認為,殲-20採用鴨式佈局,因為鴨翼因在機翼前,偏轉時會破壞外形隱身,而F-22這樣的常規佈局飛機巡航狀態時平尾無須偏轉,可以被機翼遮擋。因此其外形佈局上要比殲-20具有天然的優勢。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在實際飛行過程中,F-22的舵面也必須實時根據需要做必要的偏轉,並且超音速飛機均不是大厚度機翼,平尾偏轉之後,機翼就不能遮擋,與鴨翼一樣造成雷達波反射。
同時,我國在研製殲-10的時候,鴨翼就採用了碳纖維增強雙馬來酰亞胺樹脂基體的高性能複合材料,這類材料的雷達信號特徵比金屬材料小得多。殲-20的鴨翼當然會採用更加先進的研究成果,與之相比,F-22的平尾還採用部分金屬材料。所以殲-20的鴨式佈局對隱身的破壞並不會比F-22更大,“鴨式佈局隱身差”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圖博館
中國殲20也是如此。殲20作戰任務可以分隱身和不隱身的狀態。比如攻擊地面目標,隱身時可充當踹門的角色,當端掉對方的防空系統以後。外掛更多武器,就可以執行非隱身任務,前提是要把把敵人打瞎了,隱身不隱身不再是最終重要作戰條件,重要的是加大打擊力度和投擲武器的重量和質量。所以,殲20外掛副油箱和武器應該是很正常的。
說到這裡,大家對於殲20外掛副油箱應該很好理解了。
但是且慢,以F22外掛副油箱來解釋殲20是不對的,因為殲20在設計之初就有大航程要求,甚至可以說是超級大航程,完全不是F22的那種用副油箱彌補航程不足的狀態。
中國空軍對於戰鬥機的航程有著相當深刻認識。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南部海域形勢緊張,國產殲-8B作戰半徑不夠,最近的機場離曾母暗沙距離有1400公里。為了防禦越南空軍,我們起初希望增大副油箱,把殲-8B作戰半徑增加到1100公里,但是做出來的副油箱達不到要求,後來沒辦法只能做空中受油機。進入新世紀以後,中航合肥皖安機械廠開始研究殲10和梟龍戰機大容量副油箱,三代改進型戰機保形油箱,從2004年開始探索四代機超大型副油箱實現大航程作戰。
中國空軍目前主力重型多用途作戰飛機是本世紀初引進的蘇-30MKK,以及國產殲11等,都執行過轟-6K的護航任務,儘管其基本型蘇-27就以高達9400公斤的巨大載油量成為三代機里內油航程之佼佼者,但執行遠海護航任務仍有些力不從心。
殲20戰機就可以完美的實現中國空軍大航程作戰的設想。
根據目前公佈的圖片看,殲20戰機4個巨大的外掛副油箱,是由殲10的1700升副油箱改進而來。每個副油箱能夠裝載大約1700升的航空燃油,如果殲-20攜帶四個的話那將增加6800升燃油,這能夠滿足殲20戰機實現接近6000公里的航程,作戰半徑近2000公里。6000公里航程大約與國產運20和轟6K的航程相當。有海外媒體甚至誇張的說殲20可以從中國東北直飛美國的阿拉斯加有餘,或者從中國西南直飛非洲的安哥拉。目前還可證實殲20有4個重載掛架,能夠掛載4個超大副油箱,也可以掛4枚大型對面導彈,機腹彈倉裡有4枚中遠程空空彈,兩側彈倉有2枚格鬥導彈,基本上如同炸彈卡車。
殲-20是一型為了進攻打造的戰機。對於大航程的強調,體現了中國空軍的戰術運用構想,即完全覆蓋周邊國家重要城市甚至首都,在遠離中國本土的廣闊空域爭奪制空權。實現我們大國空軍全域到達,全程使用的作用,實現我們國家利益到哪裡,我們的戰略打擊力量就到哪裡。(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圖博館
殲20擁超級作戰半徑如洲際戰機可直飛美國打擊關島2017.01.03新浪軍事
近日,有網友拍攝的視頻,背景赫然出現了殲20戰機滿載4個巨大的副油箱在試飛。
一般來說,第四代戰鬥機最關鍵的技術是隱身性能,以美國F22為代表的四代機都是把機身設計成多菱形佈局,各種開口設計為鋸齒狀,以求得最小雷達散射面積。武器系統則完全採用彈艙內置,避免外露。外掛副油箱是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因為會直接破壞飛機的隱身能力。隱身戰機到底安不安裝外掛系統其實是個一直備受爭議的問題。隱身飛機也能都外掛副油箱或彈藥,從現目前來看美國、俄羅斯、中國的隱身戰機任然保留有武器外掛的能力。美國的F-22和F-35,俄羅斯的T-50等第四代隱身戰機都具有外掛能力,如F-35除機翼上有6個外掛點外,腹部還有一個,可以掛載副油箱,空地彈藥、機砲等武器裝備。
俄羅斯T50戰機可以外掛中距空空導彈和反輻射導彈。
F22攜帶的2個大型副油箱,可以進行遠程部署。
F22戰機拋棄副油箱的過程,它是連掛架帶副油箱一起拋掉的。
美國F22更是嚴重依賴外掛副油箱來加大航程。很多人以為F22的巨大外形體積,機內燃油一定很多,航程和作戰半徑一定很大。其實這是誤解,F22是著名的“短腿“戰鬥機,F22不帶外掛時,亞音速巡航的作戰半徑有1000公里左右,超音速巡航作戰半徑少的可憐,只有720公里左右。這樣估算F-22機內燃油亞音速巡航的航程為2500公里左右。其作戰半徑和航程甚至不如與它尺寸相仿的F15戰鬥機,主要原因是F22最初設計的作戰環境是在西歐與蘇聯空軍爭奪制空權,沒有必要保持較大航程。
圖片:F22攜帶副油箱在阿拉斯加攔截俄羅斯的圖95MS轟炸機。
目前美國空軍的作戰環境和作戰對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當美國的軍事力量向亞洲”再回歸“時才發現,一個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都比三個德國還大,中國的國土面積也跟整個歐洲差不多。如果要從美國本土部署到關島或者日本,那光靠機身油箱是完全不夠的,那點油剛好能飛出美國。所以需要攜帶2~4個副油箱,航程增加到3000公里,這極大提高了F22的續航力。作戰時也可以迅速拋棄副油箱和掛架,恢復隱身狀態。
圖博館
如果一旦爆發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上千架飛機直接混戰(當然發生概率極低),那麼蘇-35劣勢就非常明顯;只能在自己體系內支持自己,跨區域活動受限,彈藥也受限。根本無法跟中國的預警機、電子戰機、甚至殲-20和殲-16等等完成數據鏈銜接和共享,無法融入中國的戰時指揮、後勤體系。那麼這120架蘇-35只能孤軍奮戰了。
綜上所述,中國如果想獲得絕對控制權,指望蘇-35和殲-20形成高低搭配,是絲毫取不得任何優勢的,未來亞洲天空的空戰怎麼打,這個事只能靠中國自己摸索了。就算真有了120架蘇-35來應急,最終只能淪為配角,真正的主角現在還沒全部上場。(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本文作者是一個標準的軍盲,你拿美日軍火商的黑錢來貶低中俄SU-35也請先打打草稿。日韓總共買100架F-35你就敢吹1000架,F-35連飛行都有問題(美軍中已經出現數次大範圍技術停飛)你就敢吹作戰性能“先進”,美日軍火商也是瞎了眼,僱傭你這種“中國磚家”級員工,你美爹日舅早晚被你們這些孫子吹破產!
以後別發這種無聊的話題,你知道1000架要多久才能生產完?等它生產完,中國六代機都服役了,你知道f35多少錢一架嗎?日本2017年的軍費預算,美元500億不到。一架f35是2.5億,他一年什麼不干也就買200架f35。5年滿編。這得多SB的才能幹出這事啊,還是說小編SB?
瞎掰掰的文章,怪不得那麼多崇拜小日本的,就把日本車,日本技術當成寶,其實算條毛線,有錢,有人才,中國人有什麼不能整出來,膜拜小日本的多,卻從沒想過中國人也能做出來!
單論空軍實力,日本早就不是中國對手了。用了30年的F15根本不敢大機動過載,過載一大就是天魔解體。再說隱身戰機,現在中國殲20年產36架,以後還會增加。日本一年能得到36架甚至更多的F35嗎?明顯不能。在說,殲20是重型製空戰鬥機,F35是對地攻擊為主的戰機。怎麼打?結論,中國空軍的對手不是鬼子,而是美軍的F22
日本買600架F35?估計小編得把安倍賣了也買不夠600架!
喲呵?天朝戰機那麼牛,敢去釣魚島領空內飛一圈嗎?
沒人敢回麼?看來真打碎了吹子們的玻璃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真是把無知當個性啊。有些事因為爭議所以不能幹
有啥不能幹?你不是全面壓倒日本了麼?你們吹子不是能橫掃日本,咋不敢打呢?
這人是不是傻子啊?
傻子兼噴子
好像還很牛逼
人家領工資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6/doc-ifxyxury8740775.shtml
圖博館
另外,超視距空戰是依靠半主動、主動雷達導引的遠程或中距空空導彈,空空導彈上搭載的雷達發射功率小、天線孔徑小,所以導彈對隱身戰機的探測也成問題。現在一般的看法是,雷達導引的空空導彈無法在足夠遠的距離上有效鎖定隱身戰機,從而導致命中率大幅下降。美軍正在研製增大射程的AIM-9X blk2紅外導引空空導彈(中國PL-10),希望能在未來隱身機之間的空戰占得先機。還有F-35的綜合光電瞄準系統(EOTS)對格鬥空戰可能也很有幫助。
所以,我們現在不應再考慮蘇35是否打得過F-35。我國現在正在研製殲20、殲31等隱身戰鬥機,將對抗F-22、F-35的期望放在它們身上才是正道。按現在的進度,日本獲得F-35戰機不久,殲20也將進入現役。我們應該有自信,中國國防未來會變得更強。(作者署名:超大軍事)
回應
該文通篇都是硬傷,這裡試指出其中2例:1,F-35的天敵FC-31機內載油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就比你所吹的F-35性能更勝一籌!2,蘇35雖然也是蘇27系列機,但它的機內油量是近12噸,如果加上副油箱將高達16噸之巨,可不是你移花接木貶低的“9噸”!
本來引進蘇35也不是針對F35的吧,F35再如何如何也是有隱身性能的,不過,用來對付周邊的蘇30陣風F15F16應該夠了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6/doc-ifxyxusa5447751.shtml
日空軍差距有多大:蘇35加上殲20就能全面領先嗎
據港媒報導稱,中國未來計劃採購500架殲-20,而且特別註明是”B狀態“,也就是搭配渦扇-15國產大推力發動機的型號。而俄衛星網早在2015年就認為,中國未來或許會採購120架蘇-35。而在更早的2010年,就有中國專家分析,未來亞洲市場上至少會擁有1000架F-35的各種型號。
這1000架F-35中,日本可能會包攬大多數份額。日本現有F-4、F-15J、F-2就有450架,如果再算上海上自衛隊一直垂涎的F-35B短距離\垂直起降戰機,那麼日本拿下600架F-35的市場份額完全沒問題。
再看中國,500架殲-20的生產工作可能要持續10年左右時間,這期間面對較大的機型空缺,能夠選擇蘇-35作為中間銜接也是少數能夠看到的合理選項。
其實這就凸顯出了中日空中力量之間最大的差距:“一套體系”和“兩套體系”,日本如果完全換裝F-35,那麼等於是海空一套系統。
圖博館
不幸的是,F-35高載油係數的優點卻導致外界對其空戰性能作出了不公評價。F-35機內油量8噸,一般將其空戰時油量算為4噸(半油)。而蘇27系列機內油量算上超載油箱為9噸,但計算時卻以其主油箱5.2噸、半油2.6噸來計算。油量計算的差異,會根本上逆轉真實的情況,F-35在大眾眼中就成為一隻“大笨鵝”。
所以,近年有航空專家通過採用蘇27的載油係數來介定F-35空戰時的油量。其實這樣對F-35仍不公平,因為F-35單台F-135發動機油耗要小於蘇27系列的2台AN-31F,同樣載油係數下F-35的飛行距離比蘇27系列更遠,但這遠比白增加2噸多燃油重量好多了。計算方法經過優化後,業界發現F-35在瞬時盤旋、穩定盤旋、單位剩餘功率這三項基本機動性能均達到三代機最好的水平。實際測試時甚至出現,F-35沒收起起落架,而伴隨觀測的F-16需要間歇打開加力才能跟得上的情況,這說明F-35的亞音速加速能力非常強悍。美軍試飛員是這樣評價,F-35的加速能力優於F-16,飛行品質和機動性能則與F-18類似。
所以,F-35的機動性能根本不差,在空戰常發的高亞音速段,與蘇35等第三代戰鬥機不相伯仲。很多人還忘記了一點,F-35的武器是全部內置的,武器外掛會使飛行阻力大增,引致機動性能下降。蘇27、F-15之類飛機在掛彈後最大飛行速度均由超過2倍音速,下降到約1.7倍音速,這其實與F-35差不多了。所以,在實戰中,機動性能最好的三代機表現還真不一定比得上F-35。
對於蘇35,媒體對其採用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也多有關注,認為這是打敗隱身戰機的關鍵。但實際上雪豹E只是一部無源相控陣雷達,由於內部電噪聲問題,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不如同等條件下的有源相控陣,正因為如此,美軍跳過無源相控陣,直接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
俄羅斯人在武器性能宣傳方面的浮誇是臭名遠揚的,雪豹E號稱對F-16大小目標探測距離是350公里,對隱身戰機探測距離是90公里。但實際上這所謂的最大探測距離,不過是將雷達波集中在俯仰很小的角度內進行掃描,如果敵機與我機的高度差較大,則無法探測到目標,所以這基本上是一個沒任何實戰意義的數據。事實上,美軍F-22使用AGP-77有源相控陣雷達對同型機進行探測,大多數時候也只能在視距內發現目標。
圖博館
印尼與俄談判購蘇35價格將高於中國要用土特產換2016年12月26日新浪軍事
據俄媒報導,雙方近日正在印尼采購8架蘇-35的計劃合同框架下就“補償方案”繼續進行討論。這份合同預計將價值11.4億美元,中國購買的8300萬美元的價格要高出不少。但是這個價格應該包括武器配套以及備用發動機,同時印尼還想獲得蘇-35的“技術轉讓”,很可能是技術保養和維修。由於只購買8架,數量實在太少,俄不是特別感興趣,於是印尼放棄了技術轉讓這個想法。即使現在簽訂合同,印尼至少將在3年之後才能接收到首批戰機,因為蘇-35的唯一生產商——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廠現在正在忙於已簽訂的國內外訂單,根本無暇顧及印尼。
在2011至2015年間,俄天然橡膠的年進口價值平均為1150萬美元,這要歸還5.7億美元不知道要還多少年。印尼提出的其他建議購買的產品包括:木製品、化工產品、電器及電子產品、貴金屬、加工咖啡、加工魚、蝦、藻類和煤。(作者署名: 小飛豬觀察)
回應
印尼印度傻傻分不開,看成阿三了,果然阿三兄弟思想都那麼獨特
印度買的陣風單價快2億了,比f35的報價還貴。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26/doc-ifxyxusa5496743.shtml
蘇35能否對付日本F35:情況十分不樂觀2016年12月26日新浪軍事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中國引進蘇35、日本引進F-35的消息相繼傳出,有關蘇35與F-35空戰性能的比較開始多起來。較為廣泛的看法是,F-35雖然是隱身戰機,但機動性不及蘇35,蘇35只要能進入近距空戰,擊落F-35的機會就較大。
情況果真如此嗎?我們不妨先看F-35的機動性是否如傳說中的差勁。
在美軍的設定中,F-22負責爭奪制空權,F-35則偏向於對地打擊,其實F-35的項目名稱就叫作JSF(聯合打擊戰鬥機)。F-35雖然採用單發,但最大起飛重量約30噸,比F-16多出超過10噸,已屬於不折不扣的重型戰鬥機,“低配”也只是相對F-22而言。F-35的載油係數(載油重量/機體重量)很高,機內油箱可滿載8噸燃油,在攜帶2枚2000磅炸彈和2枚AIM-120中距空空導彈的情況下,作戰半徑高達1100公里。
圖博館
在東部戰區,空軍蘇30多,在南部戰區,就很少了,而且還沒殲11B(楨:? 2016.7.19-21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師殲-11B南海上空長槍短劍齊射!)。所以南部戰區急需一款長航程重型空優機。既能單獨活動,出去攔截,空戰,也能為H6K護航。具備先進空戰能力和空中加油能力。在目前殲11D還需要時日的時候,先買蘇35,是一個很不錯,甚至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做法。尤其是考慮到現在南海和東海方向緊張局面的話。
東海方向飛機多,還好一點。南海就主要靠海航了。雖然東海面臨的壓力也大,南海周周邊相對要弱很多,雖然空軍用殲10也在南海空中加油,提高航程和滯空時間,但畢竟自己飛的遠,才是更踏實的。
這兩年中國在南海造島,海軍在南海很是出風頭,把南海當做了自己的自留地。空軍則不停的的穿插第一島鏈,演練轟炸關島,和日本空中摩擦,順便擁抱個台灣啥的,在西太的戲份足。在南海,隨著造島的不斷進展,海軍在南海的空中優勢更大,可以前置部署。空軍就更需要一款能長航程在南海上空轉圈的飛機了。所以蘇35來南霸天,就非常及時而且應景了。
南海,不光是中國和外國的事,雖然軍委肯定也有統一部署,但是海軍和空軍之間,相互別別苗頭也不錯。無論殲20還是殲11D 殲16,都不會第一時間給海航,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海航在南海最先進的遠程戰鬥機就是殲11B了,當然還有航母也會經常溜達,殲15也會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南海上空。空軍就可以利用這幾年時間,從蘇35開始,在南部戰區,部署更多更先進戰機,風頭不能都被海航搶了。尤其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現在的空中力量也在提升,無論是蘇35還是殲11D 殲16,當然殲20更好,裝備南部戰區,都是力量的切實提高。
另外,從賣家的角度,以前買蘇27蘇30,都是先部署華東,離俄羅斯遠點,讓賣家放心,這次直接部署到廣東,離的更遠,讓俄羅斯更放心。(作者署名:鼎盛軍事/軍美)
回應
屁話,拿蘇35就是跟人搞摩擦的,現在的對象就是日本,越南。用殲20跟越南搞摩擦,人家發現不了你,你怎麼去搞摩擦?難道去研獨角戲?
說的對,35氣動外形比較好,機動性強,適合互相挑釁,20上去,都飛過去了,對方都發現不了,怎麼挑釁?
20適合清剿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6/doc-ifxyxusa5491321.shtml
圖博館
2、非隱形機的重型的殲11D/殲16系列需要補足光電系統和超級機動性的短板。(楨:殲10BC/11BD/15/16安裝全向红外/紫外告警系统!)
3、非隱形機的中型的殲10B/C系列,原有先敵發現優勢和瞬盤優勢相繼喪失,軍中排名進一步延後、地位進一步有所弱化。其作用在於用來對付不同的其他敵方機型,例如韓國F16、台灣F16等機型,以及用於出口。(作者署名:超大軍事yes413)
回應
如果“殲20在百公里外可6次擊落蘇35”,那麼美國的F22可以在百公里外擊落我們的殲10、殲11幾次呢?
同一件事只能我們說別人,不能別人說我們。
殲20那麼牛逼,你花錢買35不是2b麼
毛子打敘利亞不要錢嗎?除開資源毛子就只有武器了,國家戰略噴子你不懂就不要多讀書少BB.
噴子狗知道什麼。未來10年內中國會大規模裝備殲20?J20成本高,技術還不成熟,蘇35已經很成熟了,或者說你覺得一架飛機從研製到服役到大規模裝備很容易?看看美國的F35吧,這都多少年了,現在還有好多問題,前不久還宣布停飛!買蘇35可以榨取技術,可以提高空軍實力,未來10年內還是4代半機占主導地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6/doc-ifxyxusa5452745.shtml
蘇35戰機正式交付中國部署地點有玄機讓俄放心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2016.12.26報導,首批一共4架俄蘇35戰機,25日已抵達河北滄州飛行訓練中心,正式交付中國,將進行蘇35飛行員培訓。報導稱,外界預計蘇35若正式入列,中國空軍將能深入東海和南海參與作戰行動。
目前中國自己3代機,殲10系列很好,問題是腿短,國土防空還行,要出去的話,還是不夠給力。現在出去,主要就靠殲11B和蘇30。而殲11B又沒空中加油(楨:? 殲11B實現首次空中加油普訓2013-11-17中新網),殲11D和殲16現在還沒公開(楨:?網開了!)的列裝消息。
空軍殲11B和蘇30要出去,除了自己活動,現在很大一個任務是掩護H6K前出。要掩護H6K的話,就需要護航飛機有更大的航程,需要空中加油能力。目前只有蘇30,而且蘇30是多用途,只用來空優和護航,其實有點浪費。
圖博館
三、SU35與殲11D/殲16模擬對抗
殲16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大於殲10C,探測距離應該超過號稱的260km,具體數據不詳。SU35的被動相控陣的探測距離號稱400km。兩者RCS基本相同。中距戰,到底誰先發現誰,缺乏具體評估數據。但是,不論殲16是否先發先射,SU35的360°光電系統、告警系統,以及閃避能力,好於殲16。中距戰當中兩者可能對射,但是SU35有自己的生存優勢。
進入近距戰WVR,殲16在超級機動能力方面不如SU35,光電系統不如SU35。殲16的優勢還是在於大離軸發射PL10E。敗落的可能性居多。殲16應更多用於對抗、打擊F16、F15J等型,以及用於對面攻擊。
上述空戰結果,意義之一在於評估雙發差動矢推實現超機動性、對於空戰的增益,以及,有助於反思如何升級殲11系列。
四、SU35與殲10B/C模擬對抗
殲10B/C一定程度能模擬印度即將引進的陣風的空戰性能。J10B/C對於老款SU27與SU35的戰果,將會完全不同。殲10B/C對於老款SU27,完全可以先敵發現、中距離先敵攻擊,逼迫SU27閃避、以及閃避中喪失能量,然後再進入近距戰,近距戰SU27系列利用推重比優勢,殲10利用瞬盤優勢,可以互有勝負甚至有金頭盔格鬥報導、SU27贏面略大。但是,SU35不一樣。
號稱260km以內探測距離的殲10B/C與號稱400km探測距離的SU35相比,由於各自RCS不同,兩者中距離互相發現的時間可能接近,這樣BVR中距戰兩者可以相接近或者SU35略勝。兩者都具備導彈來襲警告能力,殲10B/C據稱是紫外告警系統,SU35是全向360°光電告警系統,SU35的全向告警系統略勝一籌。同時SU35具有超級機動性,多模式閃避模式和能力,強於殲10B/C。總體看,殲10B/C對於SU27系列的中距戰優勢可能不再。
進入WBR,繼中距戰喪失先敵發現優勢之後,殲10B/C原有的瞬盤優勢,可能在SU35矢推帶來的超級機動性面前繼續喪失。只是有PL10E的大離軸發射的優勢,可以大離軸瞄準和發射。而SU35則還有其他超級機動性優勢、以及略微的或者一定的空戰推比優勢。WVR總體還是SU35佔據上風。但是還取決於飛行員的訓練和戰術戰法的應用。
結論是:1、隱形機可以利用隱形優勢制定合理的“突入90km邊緣射完脫離伺機再進”的戰術,在中距戰方面連續打擊SU35,這一戰術可以確保隱形機殲20或者FC31中距戰有勝無敗。並希望以此戰術、逼迫SU35閃避損失能量、為本機的近距戰積累能量優勢。但是,隱形機殲20自身的超級機動能力、還是需要提高。隱形機FC31的空戰推比則需要重大提高才行、超級機動能力也需要具備。
圖博館
FC31v1.0的雷達假定採用J10C的主動相控陣,探測距離研判為260KM。可以先敵發現SU35。可以先鎖定。FC31v1.0的腹倉有四枚中距彈,可以在突入90km一定距離射擊SU35。SU35此時也發現FC31v1.0及其導彈,展開超機動進行規避。鑑於FC31v1.0的號稱隱形性好,甚至略好於J20,SU35對於FC31v1.0的發現距離最遠不過90km,因此,這時候FC31v1.0的正確戰術之一,應該是脫離SU35達到距離90km以上距離,繼續保持SU35看不見自己的狀態,然後,再度發現、鎖定SU35,再度發射攻擊SU35,直到打完中距彈。打完中距彈FC31v1.0可以回家。
但是,萬一進入WVR,這時候FC31v1.0完全喪失隱身優勢,FC31v1.0的推比不足的劣勢、尾煙過大的劣勢、以及機動性根本不是SU35對手的劣勢,可以使自己成為SU35逐鹿的目標。儘管這時候FC31v1.0仍舊有PL10E的大離軸發射的優勢,恐怕不足以補足劣勢。這樣看,FC31v1.0的近距戰的戰果,肯定差於殲20。除非將來升級發動機到一定程度。(楨:FC31v1.0的發動機RD-93,FC31v2.0的發動機WS-13A)
這裡話也說回來,FC31將來有升級雙發矢推差動實現超級機動性的潛力。那時候,兩個各自都有超級機動性的戰機在WVR狀態PK,FC31的勝率會提高很多。這是後話。
(楨:殲31第一架原型機採用俄製RD-93,第二架則換裝了國產WS-13A,推力比已近於9 ,比RD-93僅8的水平高許多,也因此,速度由早期的1.6馬赫,提高到1.8馬赫,作戰半徑也達到1200公里,相當於航程3000公里以上,如果採用外掛方式,那麼其載彈量可達8噸。這個技術水平要超過了F35,它的最大速度僅為1.6馬赫,航程220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最大載彈量也只有6噸。究其原因,中國沒有強行要求有垂直起降的要求,所以不必考慮安裝升力風扇等內容,這樣機體結構設計受到的限制小,內部空間有效利用率高,自然航程等提高。也別以為殲31非常輕,它只是比殲20輕,實際上空機重在13噸以上,正常起飛重量在17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5噸,僅比F35輕一點,比殲10要重上不少,也超過米格29艦載機20噸。也因此,有關殲31不如F35的言論,需要重新找到證據了。)
圖博館
蘇35對抗殲20戰果如何:殲20百公里外可6次擊落蘇35 2016.12.26新浪軍事
蘇35來到中國,已經成為現實。蘇35具有飛火推一體化、雙發矢推差動超級機動性、360°全向光電感知、長短波結合超遠距離凝視的被動相控陣雷達、以及14.5噸推力強悍發動機。是全球第一款裝備有四代機技術、用於反隱身作戰和空優作戰的戰機。對於中國空軍來說,蘇35還有技術榨取的意義,以及,更有與中國空軍現有機型模擬對抗演練、發現自身不足與檢視升級方向的參考意義。(楨:殲10BC/11BD/15/16安裝全向红外/紫外告警系统, 殲31/20安裝綜合光電瞄準系統,除了發動機/航程/超機動,其他不落後。蘇-35雷達探距400公里,但遠距離跟蹤目標不穩定等缺點,導致其標稱的超遠探測距離沒有實戰意義!)
以下是筆者心目中蘇35與各機型對抗的可能結果:
一、蘇35與殲20對抗演練
殲20的主動相控陣雷達的尺寸,研判為大於等於殲16。探測距離研判為大於260KM較多。SU35的雷達以及光電系統、號稱對於隱形機以及來襲導彈的發現距離是90km。殲20率先發現SU35並且佔位攻擊。SU35儘管能夠發現來襲導彈予以規避,但是需要閃避、並且為了閃避需要損失能量。殲20如果保持不進入它的90公里距離,它還是發現不了殲20,還是無法展開對於殲20的反擊。殲20只要保持在SU35的90公里之外或者偶爾突入90km距離之內,還是可以不斷相機佔位攻擊。按照內置中距彈4~6枚計算,有4~6次擊落SU35的機會。
進入BVR近距戰,SU35的超級機動能力佔據優勢,而殲20的瞬盤與PL10E導彈擁有大離軸發射的優勢。兩者各有優勢。看飛行員如何應用戰術戰法。但是,即便SU35贏得了反擊機會,殲20也有全向360°光電系統,可以有效預警SU35發射的導彈,也可以採取措施規避,只不過規避措施不如SU35之多。關於WVR,可以預計兩者不會出現XX:0的結局。應該至少是XX:X的結局。
上述結果,對於未來殲11系的升級,有參考意義。
話也多說一句,未來如果殲20升級發動機,實現“鴨翼+發動機雙發矢推差動”、實現比SU35更強的超級機動性,那SU35更沒戲。這是後話,很遠的將來的後話。
二、SU35與FC31v1.0對抗演練(楨:FC31v2.0?)
首先說明FC31v1.0目前還可能是不完全狀態,不具備對抗演練的能力。此處的對抗演練屬於貼主發出來探討。
圖博館
俄等離子隱身導彈曝光曾經的黑科技如今卻淪為教具2016.12.21 新浪軍事
十幾年前,俄羅斯曾試圖發展的等離子隱身技術曾是一個倍受關注的“黑科技”,然而這麼長的時間過去該技術並未投入使用,關注度降低之餘也成了人們揶揄蘇/俄“不切實際”的談資。
據《消息報》報導,在蘇聯時期,機械製造科學生產聯合體(NPO Mash)研製的的3M25“流星”高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上就使用了等離子隱身系統。
進氣道與發動機是最大的反射源之一,隱身飛機可以用S型進氣道,高超音速飛彈則不可能這麼用,因此用等離子系統解決。
3M25的等離子隱身系統是一種電子束髮射裝置,裝在進氣道附近,在遇到威脅時產生等離子,吸收雷達波。等離子的電力由導彈發動機供應。3M25本來已準備投產,用在667AM型“揚基”I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但後來因美蘇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生效而使項目中止。
克爾德什研究中心院長科羅基夫(Koroteev)以網球為例介紹了等離子隱身的原理,“就像把網球打在牆上,他會反彈,這就跟雷達波反射一樣。如果牆面傾斜,球也會彈開,但不會往回跑,這就是美國隱身技術的原理。而如果在牆上鋪軟墊,球打上去後就直接失去能量掉落,也不會反彈,這就是等離子隱身的原理。”
俄羅斯軍事科學學院教授Vadim Kozyukin介紹說,3M25搭配等離子隱身是適應80年代的環境,當時3M25準備用來突破美國的反導系統,對手幾乎只有機會從正面看到飛彈,因此加強正面的匿踪能力就好,但目前的探測雷達佈置更嚴密,可以從多向探測,因此這樣的技術就不太有意義。
他認為,目前最好的隱身方法,就是讓導彈飛6馬赫以上,這時飛彈周圍自己就有電漿雲,俄在這的優勢是,早已有用等離子來隱身以及透過等離子通信的經驗,可以讓導彈在用等離子隱形的同時又不會失去控制。(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1.只能雷達隱身,而且只有部分效果,紅外紫外可見光差。2.等離子體隱身的小型化實用化有技術難點,俄沒有實力研發。
那個年代除了雷達製導還沒有其他成熟的反導方式所以僅僅雷達隱身就夠了
戰略武器,紅外預警衛星會發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1/doc-ifxytqax6983727.shtml
圖博館
因為發動機是消耗品,而以前買過毛子飛機,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小時,軍用1000-1200小時.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小時,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殲20想換更大推力發動機有難度需做三大基礎改進2016.11.06新浪軍事
在渦扇-15真正成熟以前,要獲得117S帶來的性能提升,殲20也還要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改進才行;這涉及到結構、進氣道的氣動外形、電傳飛控三個方面。
回應
117S就以三代半的發動機連超巡都做不到,毛吹啥呀
相關新聞
我軍尹卓少將披露:殲20用的就是WS10A發動機2016.11.1央視
殲20能用小推力發動機超音速巡航 世界首創機頭折線+正升力鴨翼+小邊條+主機翼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升力體的氣動設計2016.11.04新浪軍事(回應:F22公佈的超音速巡航時間23分鐘左右,航程會縮短一半。)
詳解殲20的隱身塗料塗裝為何從黑色變成“銀河戰艦”2016.12.24新浪軍事
早期的隱身塗料,主要是防範磁性特徵,以氧化鐵基材料為主,塗料顏色發黑,美國F-117就這樣,當電磁波照射過來,可將電磁波的磁性特徵抵消,但抵消程度有限,效率稍差。
再先進一點的隱身塗料,是電損塗料,不是氧化鐵為主,而是晶體材料、纖維材料的複雜組合,美國B-2用的就是。
而現在最新的隱身材料,則是將吸波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相結合,美國F-22用的就是它。
戰機的隱身,包括氣動外形和隱身塗料等多個因素,其中隱身塗料對隱身的貢獻,可以在原基礎上降低10個db反射量,以三代機10平米反射面積為例,塗上隱身塗料,原本是20個db反射量,減去10個db,也只是減小到5平米,其實沒有什麼差別,意義不大。
但對於具有外形隱身設計的四代機來說,原本就是0.1平米,在其負10個db反射量基礎上,又減去10個db,就從0.1平米變成0.01平米。
相比之下,俄羅斯近年在隱身材料研究上沒有什麼突破,T-50首飛比殲-20早,但T-50就沒有任何隱身材料的痕跡。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4/doc-ifxyxusa5138448.shtml
圖博館
117S雖然號稱14.5噸最大推力(不加力狀態下8噸),但正常能用的最大推力是14噸,14.5噸推力是特殊的應急狀態、比如空戰中性命攸關時使用,僅允許使用數分鐘——隨後這台發動機就必須做壽終處理。目前還不清楚產品30的18噸推力,是否是類似的打雞血模式。
在俄中發動機貿易過程中,俄一直在發動機上輸出上有很大程度的保留;特別是其本國最新、性能最好的型號,即使是在近年來經濟不斷衰退的背景下,依舊是中國肯出高價也捂著不賣。117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歸根結底,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高性能發動機,才能徹底擺脫自主研發的戰鬥機性能和產量還得看別人臉色的日子。
俄最高水平航空發動機落後美國20年中國落後多少年2016.12.09 新浪軍事
據俄聯合發動機聲明, T50最終版發動機“30型”型首次啟動成功,預計可以產生2.5萬磅幹推力和4萬磅加力燃燒室推力,動力性應該可以與F-22“相媲美。F-22的F119發動機,但它僅僅只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產品。
中國渦扇-10“太行”及其改進型的性能指標與美國普惠F100和通用電氣F110相當,這兩款發動機是目前美軍F-15和F-16戰機的動力裝置,也就是說中國與美國至少有30年的差距。
回應
其實航空發動機能造的國家就沒有幾個,最牛的還是美國,第二手俄羅斯,中國的大推力是有了,但是質量還有待提高。其餘國家都是第4梯隊,包括日本
美國進口俄火箭發動機,俄進口中國船用發動機,中國進口俄戰鬥機發動機,呃,看來都半斤八兩。
相關新聞
十年後俄航空發動機行業恐要崩盤中國應該怎麼辦2016.11.23 新浪軍事
中國航發突破不再看俄臉色 同時推進12個發動機項目2016.11.24新浪軍事
俄羅斯航空發動機一貫壽命低下 在中國使用時間達不到2016.12.10新浪軍事
回應
毛子的航發壽命短、大修週期小、塊頭還大這是事實,但你弄不來更好的也只能將就了。
殲10/11/20裝了400台太行
那請問為何還進口俄發動機呢!?
圖博館
在外觀上來看,殲10B最顯著的改變特徵就在於使用DSI進氣道減重並更換了相控陣雷達天線。但除了大幅度提升成本以外,也造成了明顯的飛行性能負面拖累。相控陣雷達的天線由少則近千個、多則近兩千個信號發射和接受單元組成,雷達的大幅增重,為了把重心給調回去,必須相應的增大後機身的重量。以F15為例,採用重量較大的AN/APG-63(V)2有源相控陣雷達的F15C,就被迫在飛機尾部增加了重達272公斤(600磅)的配重。重量和阻力增加帶來的飛行性能惡化,並不能完全依靠發動機推力的加大進行彌補。這也是殲10B採用DSI進氣道的最核心原因,它能為飛機減下很大的重量。但是由於它位置更接近機身中央,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殲10B改進後的增重和重心前移問題,而不能徹底消除。(作者署名: 候知健)
回應
裝備相控陣雷達,先敵先現,先敵開火,纏鬥性能不是最重要的了。
殲10是三角翼,機後本來就很重,和F15/16有很大的不同,比美機好調整。相控陣雷達還少了一個機械掃描裝置,進氣口也做了減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4/doc-ifxyxusa5153765.shtml
相關新聞
美國航空發電發動機光電器件的稀土90%來自中國 沒它F22/35只是廢鐵
俄軍電子技術水平和西方差距有多大這兩人給出答案2016.12.13 新浪軍事
俄戰略潛射導彈21次發射竟失敗10次如何與美軍對抗2016.12.13新浪軍事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 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研十年沒造出艦載發動機 若無中國動力恐寸步難行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俄產品一直都有傻大笨粗的缺點!
俄T50將換裝18噸推力發動機中國出高價俄也不會賣2016.12.24新浪軍事
俄報導,俄真正的第四代發動機“產品30”將在不久之後裝機試飛,屆時T50將在加力狀態下獲得18x2=36噸最大推力,以及不加力下的11x2=22噸推力;並將依靠巨大的動力提升幅度,實現真正的超巡能力。
圖博館
不影響機體強度才怪,內陷的機體除了影響隱身外,如果發射導彈的同時飛機在做大機動轉彎,導彈出倉的瞬間會不會碰到發動機?我們拭目以待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4/doc-ifxyxusa5143674.shtml
相關新聞
特朗普發推炮轟F-35太貴 洛馬回擊:1-2億美元物有所值 美最大軍火商股價直線暴跌(回應:川普加油搞垮美國軍火經濟 F-35是收保護費的利器,罵完波音罵洛馬,川普吃錯藥了到底要幹嘛? 洛馬波音是支持希拉里的,遭到報復了.)
川普要退空軍一號新機 波音市值大蒸發(回應:如果中國放空波音,未來四年美國經濟太好玩了!)
洛馬2016.2.25稱F-35成本不因美國空軍緩購45架F-35A而增加
加拿大或取消购65架F-35A 将致单价上升百万美元 2015.10.23
日增軍費打造單價1.3億美元F-35A戰機群 2015.12.24
日本購美F35還沒到貨 中國殲20卻已就位2016.12.14
第2架FC31首飛 或成下一個艦載機 將於6年後部署
以色列購F35 伊朗或買中國反隱雷達和FC31反擊2016.12.24新浪軍事
殲31不比F35差 彌補殲20價格劣勢 殲20/31高低檔搭配2016.8.8新浪軍事
殲31第一架原型機採用俄製RD-93,第二架則換裝了國產WS-13A,推力比已近於9 ,比RD-93僅8的水平高許多,也因此,速度由早期的1.6馬赫,提高到1.8馬赫,作戰半徑也達到1200公里,相當於航程3000公里以上,如果採用外掛方式,那麼其載彈量可達8噸。這個技術水平要超過了F35,它的最大速度僅為1.6馬赫,航程220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最大載彈量也只有6噸。究其原因,中國沒有強行要求有垂直起降的要求,所以不必考慮安裝升力風扇等內容,這樣機體結構設計受到的限制小,內部空間有效利用率高,自然航程等提高。也別以為殲31非常輕,它只是比殲20輕,實際上空機重在13噸以上,正常起飛重量在17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5噸,僅比F35輕一點,比殲10要重上不少,也超過米格29艦載機20噸。也因此,有關殲31不如F35的言論,需要重新找到證據了。
殲10B換裝相控陣雷達有利有弊 重量大增致一性能下降2016.12.24新浪軍事
根據空軍工程大學的論文《新型戰機綜合航電系統及其高速光互聯技術》,殲10B上採用的是類似美國F22航電總體架構的設計。殲20早期是跟踪F22的寶石柱系統構架,而後期轉而跟踪綜合化程度更高、未來發展潛力更大的F35寶石台系統構架。殲10B上的航電系統,實際上就是國內第一輪四代航電系統研究的具體成果。
圖博館
由於整體座艙蓋在擴展飛行員視野方面優勢較大,所以F-22也採用了這個設計,中國殲-20最初的原型機也配備有整體座艙蓋,但是它的技術難度較大,成本較高,所以後期放棄了這個設計,鶻鷹2.0應該是第二種配備這種艙蓋的國產戰鬥機。
這張圖片表明鶻鷹2.0採用了整體座艙蓋,注意它似乎沒有平顯這張圖片表明鶻鷹2.0採用了整體座艙蓋,注意它似乎沒有平顯
這個設計最早見於F-16
從相關圖片還可以看到鶻鷹2.0似乎並沒有配備平顯,而平顯作為基本座艙顯示器,幾乎是現代作戰飛機的標準配備,鶻鷹1.0就配備有平顯,因此這張圖片似乎暗示鶻鷹2.0可能像F-35一樣,用頭盔顯示/瞄準系統替代了平顯,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平顯由於光學系統的限制,已經難以支持大離軸空空導彈的發射,所以越來越多作戰飛機採用了頭盔瞄準系統,不過仍舊保留了平顯來顯示飛行信息,因此現在發展的趨勢就是給頭盔瞄準系統增加顯示功能,這樣飛行員可以頭向外瞄準目標的同時掌握飛機的飛行信息,由於飛行員不必低頭看儀表板和平顯,完全處於頭向外的狀態,可以最大限度增加飛行員“頭向外”的能力,縮短了空戰時間,提高了生存能力和作戰效率,根據相關資料,F- 35是第一個用頭盔顯示/瞄準系統替代平顯的作戰飛機,如果圖片無誤的話,那麼鶻鷹2.0就是第二個。
鶻鷹第一架原型機,它採用了傳統座艙蓋,可以清晰的看到平顯
另外鶻鷹2.0在機頭增加了光電探測系統,這個系統可能用於對空中目標的探測,也可以用於對地面目標的探測,制導精確制導武器打擊地面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講鶻鷹戰鬥機是一種力求兼顧超音速攔截、亞音速格鬥、對地攻擊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它考慮到了潛在市場多為中小國家,空軍規模有限,要求作戰飛機能夠具備多用途,這樣就可以減少飛機裝備型號,降低後勤保障方面的難度,節省費用,因此如果國產配套發動機能夠跟上的話,鶻鷹未來在國際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T50彈艙有單獨的縱向空間,可大可小,而F22過於緊湊,彈艙放在進氣道下方,已經沒有任何餘地改動,是很蹩腳的設計,而中國兩款隱飛沒有任何創意的照搬了F22的佈局
T-50那個薄機體塞上彈倉後,很容易造成強度不足
機體強度沒問題,唯一不好的是進氣道和發動機在一條直線上,不利於影身,但就彈艙而言確實比F22寬裕好多
圖博館
2.0版FC31首飛成功:都改了哪些地方戰力有何增長2016.12.24 新浪軍事
FC-31來源於中航沈飛競爭中國空軍第四代戰鬥機方案,從相關圖片來看,它明顯受到了F-22的影響,在整體設計上綜合考慮了兼顧降低RCS和提高機動性能,包括低可探測設計、降低超音速、跨音速的波阻,提高超大迎角飛行性能、綜合利用機身前體渦流等等,與T-50存在明顯的區別,後者仍舊延續了蘇-27採用的升力體設計,這樣在進氣道、機身就形成了一個內陷結構,雷達電波會在這個結構多次反射形成互射效應,從而增加RCS,並且由於機身內收,直徑和空間較小,設計彈艙比較困難,對於飛機結構強度影響也比較大, T-50開彈艙的圖片一直沒有看到,似乎表明就是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
同角度的T-50,可以看到兩個進氣道之間的內收同角度的T-50,可以看到兩個進氣道之間的內收
它給彈艙設計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它給彈艙設計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不過從相關圖片也可以看到鶻鷹2.0與F-22在機翼存在較大的區別,F-22採用了切尖菱形上單翼,一般認為菱形翼是兼顧隱身、機動和航程比較理想的選擇,所以隱身戰鬥機都採用菱形翼,不過鶻鷹2.0仍舊保留了第1架原型機的機翼設計,它的前緣後掠角度較大,因此更加傾向於傳統的三角翼,這樣的設計可能是為了提高戰鬥機的超音速性能,實際上YF-22最初的機翼前緣後掠角度也達到了48度,不過後來為了提高亞音速機動性能,將後掠角度降低了42度,並且增加了翼展、後緣尖角切除、翼根厚度減少,以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對於鶻鷹2.0來講,它配備的發動機水平與F-22的F119發動機差距明顯,所以只有採取降低阻力的辦法來提高飛機超音速性能。
鶻鷹機翼的後掠角較大
菱形翼是隱身戰鬥機的首選
鶻鷹2.0與1.0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就是採用了整體式座艙罩,這個設計最初見於F-16,它採用聚碳酸酯製成氣泡式艙蓋,風檔與座艙蓋前段在為一個整體,向後上方打開,這樣就消除了原來風檔邊框對於飛行員視野的遮擋,讓飛行員擁有全向的視野,提高飛行員對戰機周圍空情的掌握能力,從國內外空軍的實戰經驗來看,飛行員除了需要掌握大範圍戰場態勢信息之外,還需要掌握戰機周圍的空情,這是因為總有戰鬥機避開我方探測系統的探測,逼近到我方戰鬥機周圍,使用紅外制導武器發起靜默攻擊,這樣就需要飛行員時時觀察戰機周圍的空域,國外將其稱為“頭向外(HEAD OUT)”。
圖博館
中國版全球鷹開始服役 換WS-13航程將增至1萬公里2016.12.23新浪軍事
全球鷹,號稱:世界上最好的無人偵察機,也是第一種無人戰略偵察機,創下過飛行時間最長:42小時、距離最遠:2萬6千公里、高度最高:2萬米的無人機等多項世界記錄。 相比之下,翔龍無人機與大不一樣。 由於需求的不同,性能有所差別,其全重只有7噸,實用升限達到18000米, 續航時間10小時以上,航程7000公里以上 ,時速700公里以上。
論重量翔龍只有全球鷹的6成,這讓它無法帶更多的燃料,影響了航程,不是我們造不了更大,而是沒必要。 美國要求進行全球偵察,自然要求飛得越遠越好,我軍對偵察範圍的要求相小得多,不存在全球偵察的需求,2500公里的活動半徑足夠了,翔龍的個頭完全是依需求確定。如果進行一定的改進,比如換一台更好的發動機WS-13,也許可以讓它的航程再提高3成以上.(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看來WS13用途廣泛呀,梟龍也可以用,山鷹9教練機也用,殲31必須用。加油吧,中推航發!
造不出美式性能的全球鷹就是造不出,沒必要說需求不同,落後就是落後了。
最初翔龍配備的是國產WP-7發動機,重量大、油耗高,量產型翔龍配備是國產3200公斤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與全球鷹配備的AE3007H渦扇發動機相差無幾。翔龍作戰半徑5000公里,續航時間不低於30個小時,能夠到達第二島鏈內外的海域或者中國整個南部海域,長時有效的連續追踪海航母,為東風-21D和東風- 26發射提供實時參數。
俄稱孟加拉將購數十架新戰機殲10與梟龍或有機會2016.12.23 新浪軍事
據俄羅斯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報導,孟加拉國司法部長哈克在議會發表講話時指出,國家政府計劃在2016-2017財年為空軍採購8架多用途戰鬥機(MRCA)。媒體報導稱,孟加拉國也有意從中國購買殲-10,近幾年則出現了購買JF-17的報導。
圖博館
2.0版的殲-31已經不弱於F-35,利用其“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的武器特色,在國際市場上和F-35進行競爭,並有望成為更多不能接受美國十分苛刻的軍售附帶條件的國家的首選。(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殲31就偷了美的外形裝了俄的航發,我不相信現在的國企能造飛機,沈飛裡面都是一些混日子的人!
沈飛j31怎麼噴黑煙?看了都覺差。成飛j20還是好一些. 用兩台三代裡面都算爛貨的發動機,還想去跟F35叫板?
別忘記成飛是沈飛援助起的. 沈飛J-31的RD- 93/成飛J-20的AL31FN噴黑煙, J-31的WS-13A / J-20的WS-10A不噴黑煙. J-10因發動機故障墜機的記錄目前全是俄製AL31F保持的,換裝的國產WS10尚未出現導致飛機墜機的事故。
研製殲31目標是能大量製造,多用途多功能,又能外銷!總之艦載機型少不了,垂直起降型也要考慮在裡面,目的是成本造價的。
不敢苟同。陣風/米格29/殲31都是雙中推的中型機,比照山姆大叔的航母經驗,艦載型機的潮流都是往重型發展,大黃蜂和F35C都算輕型戰機,但他們的最大起飛重量都達到30噸,跟殲15已經不分伯仲了。
殲31最大起飛重量28噸,作戰半徑1250公里,8噸的外掛量。F35航程約2200公里,作戰半徑約800公里,最大載彈量6噸。殲31是小號重型機,它具有重型機的質量,又具有中型機的外形,因此這也是艦載機發展方向,當中國12噸級先進中推研製成功後,完全可以再增重量達30噸了。
珠海航展上,標註的FC-31作戰半徑達到了1250公里,FC-31既然用了兩台和米格29一樣的發動機,那麼噸位尺寸和航程就不會存在本質性的差異。重新設計的米格29M將內油容量提升到了5700升,基本航程達到2000公里。FC-31的125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可能是在掛載大容量副油箱、攜帶很輕的製空武器掛載方案下才有可能實現,此時它根本無法保持隱身狀態。無論是對地、對海,還是製空的未來作戰,對於中國來說,都只有殲20這樣的重型機才能滿足要求。
MIG-29M全重20噸,FC-31全重28噸,MIG-29生搬硬套到FC-31上是荒謬的。殲20/F22機翼下面存在左右各2個外掛點,可以執行一些強度低、威脅小的非隱身作戰任務或者外掛副油箱執行遠距離轉場。
圖博館
2.0版FC31戰機迎來脫胎換骨式升級有四項明顯改進
中國編號為PT-2的第二架殲-31原型機已於近日亮相。這架戰機與第一架原型機有很大不同,改進了空氣動力設計以縮減飛機雷達散射截面積,實現更高的隱身性能。第二架原型機還將裝備經過完善的航空電子裝備。據提前在2016.12.22發行的《空軍月刊》2017年1月刊中稱,同時這架被稱為2.0版殲-31戰機鼻部的光學雷達站也發生了改變,不僅如此,在駕駛艙的多功能大顯示屏上方還將安裝一個小顯示屏。與第一架原型機相比較,殲-31將配備中國發動機(據推測是渦扇-13A),加大了武器艙,可以很容易的放下六枚帶展翼的SD-10A導彈,各項性能比首飛版本提高很大。
大概在四年半前,也就是2012年6月,一架被稱為殲-31的1號原型機首次曝光,當時就震驚了整個世界,因為這是中國繼殲-20之後,在不到兩年內研發成功的第二款隱身戰機,而且還被譽為是中國版的F-35。
仔細看看殲-31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佈局,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配置內埋武器艙等設計特點,和美國的隱身戰機沒什麼區別。但是,自從該機一問世,多種質疑也是如影隨形:機頭還有三代機所使用的長長的空速管、三角形切尖外傾雙垂尾與機身的夾角過小、雖然經過鍍膜處理但外形仍和殲-11想像的座艙、後部尾噴管隱身處理仍和殲-20一樣的嚴重不足……同時,因為使用了FC-1“梟龍”所使用的三代機發動機RD- 93,所以在推力和機動能力上不能滿足需要,因此遭到了國內外的口誅筆伐。
也許正是對於殲-31的種種不足,所以,該機首飛後亮相次數很有限,甚至近期直接銷聲匿跡了(楨:?)。直到本月初,才有網媒盛傳2.0版殲-31戰機已經脫胎換骨,而且將會在近日試飛。由於這次曝光的殲-31試飛圖很模糊,所以只能從前不久結束的珠海航展上披露的模型來分析,大概可以從中一窺該機的最新改進秘密。首先最明顯進步最大的是殲-31的尾部隱身處理進步很大,採用的新的國產渦扇-13A不但在推力上滿足了要求,而且還具備推力矢量技術(楨:?),可以說在後半球隱身能力上已大大超過殲-20;其次取消了空速管,而且還加裝了鑽石截面的分佈式光學孔徑系統;再次就是加大了複合材料的使用量,據稱已超過30%;最後是加大了武器艙,使之可以容納6枚全尺寸的SD-10A空空導彈,這為該機拓展了內置空空導彈的攜載型號範圍。
圖博館
2.0版FC31今日首飛成功多項改進提升隱身性能(圖)
2016.12.23,網上有消息稱,目前國內在研製中的第二型隱身四代殲擊機殲31的改進型,也被軍迷親切的稱為鶻鷹2.0,在瀋陽首飛成功,顯示該殲擊機項目的研製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殲31的首架技術驗證機於2012.10.31完成首飛,並於2014年11月實機亮相珠海航展,時隔4年,改進升級版本首飛,與此前的技術驗證機相比,該機在外型上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垂尾,採取了梯形垂尾改後掠垂尾,並進行了切尖處理,同時該機換裝了整體座艙蓋並優化了內埋武器艙結構。這一系列改進的做出,都進一步提升了殲31的機動性能、隱身性能及掛載能力。
與2011年首飛,目前已經開始小批量服役的殲20相比,殲31的研製進度似乎並沒有那麼快,其實不然。由於601所的四代機方案在競標中未能獲得軍方認可,因此失去了主導新型戰鬥機研製的機會,但601所出於積累設計經驗考慮,決定自籌資金上馬新一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也就是說殲31是沈飛和中航自己籌資設計並建造的。但是,自籌資金研製的軍品項目都有一個先天的弱點,即“設計輸入”方面的不足。“設計輸入”指的是軍方規定設計目的的要素,如該機的一些具體性能指標包括載彈量,巡航時間等等,這樣項目才能在設計過程中有目的性地進行最大程度的開發。重型機項目的競標失敗,也使得601所將該機定位中型,重新開始設計,加之自籌資金研製,所以該機的研製進度,並不慢。
同樣是自籌資金建造的梟龍戰機,目前取得了優異的外銷成績,相信殲31未來也會有廣闊的使用前景。
首先是軍內需求,殲31作為一款中型的四代機,能夠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滿足多樣化作戰的需求,類似於美國的F22與F35進行搭配,不同於俄羅斯的搭配方式,他是由四代機T50和三代半戰機蘇35進行組合。
除了空軍外,海軍也有需求。隨著電磁彈射技術的成熟以及核動力航母的研製,未來四代戰機上艦也是一個必然趨勢。雖然目前殲31尚未有海軍型號的出現,但是隨著後期研製進度的深入,一旦有需求,就有能力研製出來,而且能夠在動力上取得一定的突破。
其次就是外銷,去年,中航工業攜殲31亮相迪拜航展,引起了國內外強烈關注,成為迪拜航展的一大亮點。(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圖博館
回應
米國稀土儲藏量也不比中國少多少,咋不見米國大量出口稀土?
惡人先告狀,中國還沒減少供應,他先炒作的滿世界都知道。
成立類似武警黃金部隊的武警稀土部隊。嚴控環保,減少出口,國家儲備
相關新聞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中國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媒稱殲20可聲控操縱:像電影中用語音發射導彈
中時電子報2016.12.13報導,殲-20正式的新塗裝顯示戰機已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還製造另一款第五代戰機殲-31。有一種說法,未來的殲-31將配合發展中的航母搭配,成為新航母的艦載機。
根據蘇州一家電子廠對外公佈,殲-20機上的主屏幕可以通過聲音進行各種控制和調整,也就是說不必利用手部動作就可以控制飛機。
報導稱,殲-20佔優勢的地方在於是國產戰機,缺點都可在服役後改良而精進。
回應
灣灣太高估我們大陸了,哪有什麼J20啊,都是PS的,不說了,今天剛發工資,中午買個茶葉蛋吃。
你的工資夠買茶葉蛋啊!我這個月工資都不夠買一個,真的好羨慕你啊!真希望這輩子能吃一個茶葉蛋啊!
等我那天發財了一定請你吃一個茶葉蛋,不要問我是誰,請叫我雷鋒
我小的時候我爸就跟我說,要努力,我們老郭家一定要出來一個吃過茶葉蛋的!
我想問一下,你們城裡的茶葉蛋長什麼樣的?是不是和俺山上掏的鳥蛋一樣大?
昨天路過五星級酒店,看到了一枚,熱淚盈眶
我家賣茶葉蛋的 只看著有錢人買 自己卻吃不起
建設四個現代化須要艱苦奮鬥,喫茶葉蛋這種享樂主義要不得。
腐敗!膚淺!人生除了茶葉蛋難道就沒有別的追求了嗎?雖然這輩子很難吃上了,但比如荷包蛋,蔥花蛋,蒸水蛋什麼的不也挺好的嗎?
圖博館
回應
小編腦子進水了。稀土美國難道沒有嗎,只是開採稀土的環境成本太高,也就是對於環境的污染很嚴重,只有中國才不考慮環境因素,只要有錢賺,那裡去管環境,斷子絕孫也無所謂。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和中國買稀土的原因。小編還TMD炫耀,真是不要臉。
你文章沒看完吧,最後兩段小編說了什麼自己看看,動不動就罵、真的服了你.你不要忘了,稀土只是一個統稱,還有輕重之分,形態也不同,中國的稀土屬於重稀土,是中國獨有的稀土形態。
美國都能限制高科技和戰備物資對中國出口,為何我們不能宣布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宣布稀土為戰略物資限制出口,到底在怕什麼?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以保護環境為由立法禁挖稀土才是正道,去世茂組織投訴都不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57323.shtml
日媒:中國削減稀土供給和出口 日企急尋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6.12.9報導稱,中國政府自今年夏季起,在約1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稀土工廠的環保對策開展了突擊檢查,從北京派出的專職團隊檢查了提取和分離企業的廢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停工處理。檢查對象涉及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蘇等8省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強化了取締走私的行動。
在稀土價格暴漲時,日本等國家的磁鐵企業減少了使用量,導致很多稀土種類的價格處於低迷狀態。中國政府將官方和民間的稀土儲備和供給企業集中於六大集團,以此對供給進行管理。但是,中小企業的整合進展緩慢,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中國還有意通過抑制稀土流向海外來培育國內的相關產業,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已十分接近日本的水平,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威脅。日本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即使中國在政策上進一步減少稀土出口,公司也可以利用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規避風險。
由於中國政府的態度難以預測,因此相關企業不敢放鬆警惕。在2010年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雖然禁止出口稀土僅為臨時性政策,但日本的發動機用磁鐵等產品的生產受到了影響,日本企業通過增加供貨渠道和開發減少稀土用量的產品等進行了應對。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採購難”,日本企業已開始行動。
圖博館
美一戰略資源90%都來自中國 沒它F22和F35只是廢鐵2016.12.03 新浪軍事
在世界範圍內的稀土分佈,中國占據已探明礦產的36%,美國占據13%,美國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佔全球的1/8左右,其中91%來自中國。
而這其中美國需求量最大的五種元素,釹、鏑、铽、銪、釔,也正是對軍用飛機極為重要的五種元素。沒有這些來自中國的稀土,美國的F22和F35連把發動機打著火都做不到——這五種元素裡,有3種(釹、鏑、铽、)都是電機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成分。
F22和F35採用高功率的稀土電機作為啟動/發電機。在飛機啟動的時候,它是電動機,帶動發動機轉速上升、並進入穩定的持續工作狀態;而在正常飛行的時候,它是發電機,從發動機裡提取動力轉換成電力,供飛機上的雷達等設備使用。其中F22的主發電機功率達到2x65KW,而F35則達到2x80KW。
對於F22和F35來說,它們的電機對著磁性材料體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不僅要體積小而磁力超強,還要耐受400度的溫度而不會退磁消磁,並且擁有很好的強度。而一旦離開了釹、鏑、铽,根本做不出這樣的磁體。
其中釹不僅是高性能磁體的關鍵成分,它還和釔一樣,同時是航空發動機熱障塗層的關鍵成分。通常來說,先進航空發動機在溫度最高的部件表面——比如燃氣渦輪葉片上,都會沉積一層陶瓷塗層進行隔熱。而釹、釔對於這些塗層的隔熱效果、抗燃氣沖蝕等關鍵性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如果沒有了這兩種元素,美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和壽命將出現急劇的下降。
而銪則主要用在各類光學玻璃、透明晶體中,是現代光電器件、特別是大功率激光器件的關鍵元素。美國現在的軍事進攻能力,有相當一部分都建立在光電、特別是激光裝備上;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各種類型的激光制導武器,以及美國海軍目前正在接近實用化的激光防空反導系統。
實際上影響整個美國航空工業的稀土元素當然不止這五種,僅航空維修領域需要經常使用的稀土元素就有17種之多,比如鉺等等,有相當部分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替代的。
而針對稀土元素全球產量有限,開採一方面減少本國戰略資源儲備數量、同時破壞環境(比如稀土礦開採廢棄物普遍具有毒性污染問題)的困擾;美國的做法是盡可能從國外、特別是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進口稀土資源,並極力提高對於稀土的利用效率、減輕或者擺脫對於稀土的依賴。(作者署名:候知健)
圖博館
深度:殲20機翼下出現4個外掛點可載三款裝備2016.10.09 新浪軍事
近日,網絡出現一批殲20隱身戰機的高清圖,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殲20機身細節。從一些細節判斷殲20機翼下面可能存在左右各2個外掛點,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殲20執行一些強度低、威脅小的非隱身作戰任務或者外掛副油箱執行遠距離轉場。
美對華技術封鎖形同虛設:美軍艦已離不開中國設備2016.12.14 新浪軍事
現代造船工業依賴於各式各樣的大型設備,為決定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涉及的不是能造出什麼樣的船,而是能以什麼樣的效率造船。如果談及大型龍門吊,那麼許多人都知道,美英俄等國建造航母,都先後向中國訂購了大型龍門吊。其實不止龍門吊,其它大型造船設備,美國也一樣依然進口,比如浮船塢,一種船舶建造與修理中,必不可少的設備。
這類設備可不是美國想造就能造出來,只是中國造的更便宜才不自已造的,那屬於對工業製造技術了解不足,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實屬超級設備,挑戰工業製造極限的產品。什麼叫極限?如果誰想造就造,那就不算極限嗎?如果美國能輕易造出來,才不會進口,如果不是其它國家造不了,也不至於非找中國訂購。
當西方國家雖然依舊沉迷於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可是在製造先進武器裝備時,卻在使用中國製造的機械。當然了,我們卻不能對西方禁運這類設備,否則少賺錢是小事,讓其恢復相關設備的生產能力才是大事!
中國製造業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興起,已經幾乎佔據了超大型船舶工業的機械設備市場,只不過某些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龍門吊與浮船塢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他們進口中國的,僅僅是從經濟角度來看更划算一些。
美國高端船廠用中國設備不覺得丟臉,中國噴子卻覺得丟臉,美國主子怎能不用美國造的呢!
這些東西人家不是造不出來,只是考慮成本罷了。
一個行業停滯太久不是好事。很多配套廠,工人,模具都沒有了,有圖紙有什麼用?軍工也是這樣,不要想的這麼簡單,會做和能做完全是兩個概念。不然大國干嘛老是強調工業的完整性?
這些漢字,漢奸、腦殘、自宮貨、慕洋犬們,看不明白嗎?還在意淫美國不自己造,僅僅是因為成本一項原因!?再說了,成本不是重要因素嗎,軍備比的就是錢!
所以,他們才要將中國製造的這些東西貶得一文不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4/doc-ifxypipt1315585.shtml
圖博館
殲31不比F35差 彌補殲20價格劣勢 殲20/31高低檔搭配2016.8.8新浪軍事
殲31第一架原型機採用俄製RD-93,第二架則換裝了國產WS-13,推力比已近於9 ,比RD-93僅8的水平高許多,也因此,速度由早期的1.6馬赫,提高到1.8馬赫,作戰半徑也達到1200公里,相當於航程3000公里以上,如果採用外掛方式,那麼其載彈量可達8噸。這個技術水平要超過了F35,它的最大速度僅為1.6馬赫,航程220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最大載彈量也只有6噸。究其原因,中國沒有強行要求有垂直起降的要求,所以不必考慮安裝升力風扇等內容,這樣機體結構設計受到的限制小,內部空間有效利用率高,自然航程等提高。也別以為殲31非常輕,它只是比殲20輕,實際上空機重在13噸以上,正常起飛重量在17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5噸,僅比F35輕一點,比殲10要重上不少,也超過米格29的最新型號艦載機。也因此,有關殲31不如F35的言論,需要重新找到證據了。
回應
F35B上日艦後實力將大增
日本的F35A上不了艦
日本為什麼要買F35?不是什麼戰略目的,實在是無奈!F35從設計到生產,都是一個窟窿,造價從當初的幾千萬美元飆升到現在的2.5個億。
深度:殲31動力系統與米29相同為何作戰半徑卻遠1倍2016.11.06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上,標註的FC-31作戰半徑達到了1250公里,FC-31既然用了兩台和米格29一樣的發動機,有著相同的油耗和推力表現,那麼噸位尺寸和航程就不會存在本質性的差異。
早期米格29基本航程(機內最大燃油,不帶副油箱)只有1500公里,必須帶1268升的副油箱才能實現500公里作戰半徑,米格29M將內油容量提升到了5700升,基本航程達到2000公里。FC-31的內油容量不太可能高於5700升,原因是隱身戰鬥機為了武器內置化,必須擠榨出很大的內部空間來安置武器彈倉。FC-31的125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可能是在掛載大容量副油箱、攜帶很輕的製空武器掛載方案下才有可能實現,此時它根本無法保持隱身狀態。
無論是對地、對海,還是製空的未來作戰,對於中國來說,都只有殲20這樣的重型機才能滿足要求。(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米格29M全重20噸內油5700升, FC-31內油不要擔心: 空機重13噸,最大起飛25噸。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ua4243388.shtml
圖博館
深度:日本購美F35還沒到貨中國3架殲20卻已就位2016.12.14 新浪軍事
美國為日本製造的首架F35戰鬥機也已經在試飛了。日本為何要裝備F35呢,其實日本空中自衛隊在很長時間都是亞洲的老大,當時韓國和中國空軍實力都一般,尤其是中國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戰鬥機,當時有點兒蘇30也相當寶貝,而當時日本以F15J和F15DJ組成的機隊,完爆中國的殲7殲8。
然而時過境遷,韓國後來有了最先進的F15K,比日本F15J強得多,不過韓國是盟友,有美國的掌控,日本並不擔心。而中國,空軍爆發般增長後,以前寶貝的蘇30MKK已經不再重要,殲10、殲11、殲轟7層出不窮,而殲20也冒了出來,日本F15J還是F15J,中國卻已經遠遠超越了日本。
因此,日本只能寄希望於F35了。因此日本對F35正在試飛可以說是非常高興,各種宣傳,生怕別人不知道。不過日本只高興了沒幾天。就在近日,一張圖片顯示,3架殲20同時出現在成飛的廠房裡,這對日本來說,打擊不小,畢竟F35對比殲10和殲11有點兒優勢,但是面對殲20的話,可能只能是被吊打的份了。(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相關新聞
特朗普發推炮轟F-35太貴 洛馬回擊:物有所值 美最大軍火商股價直線暴跌(回應:川普加油,搞垮美國軍火經濟哈哈哈哈哈哈 F-35是收保護費的利器,罵完波音罵洛馬,川普吃錯藥了到底要幹嘛? 洛馬波音是支持希拉里的,遭到報復了.)
川普要退空軍一號新機 波音市值大蒸發(回應:如果中國放空波音,未來四年美國經濟太好玩了!)
美企憂中國報復,但也不想成特朗普的靶子
洛馬2016.2.25稱F-35成本不因美國空軍緩購45架F-35A而增加
前陣子美國空軍少將馬丁在例行記者會當中,談及F-35發展時突然暈倒,被媒體戲稱「被F-35的高單價所嚇暈的。」
F-35有3種分支型:空軍F-35A,可垂降舉升的陸戰隊型F-35B,和艦用型F-35C。
相關新聞
加拿大或取消购65架F-35A 将致单价上升百万美元 2015.10.23
日增軍費打造單價1.3億美元左右F-35A戰機群 2015.12.24
圖博館
殲20御用導彈具備5大過人之處 可向後發射攻擊目標2016.12.06新浪軍事
1、採用新一代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常用的常規佈局,特點是升阻比較高,可用攻角大,彈體對於全彈升力貢獻增加,有利於提高該彈的機動性能。
2、射程接近中距彈。霹靂-10E的尺寸僅比SD-10A稍細稍短,彈長在3.5~3.6米左右,這是根據殲-20側彈艙的長度設計的,普通格鬥彈只有3米左右。因而,霹靂-10E的20千米射程應該比普通格鬥彈更遠,已經不遜於某些中距空空導彈。
3、導引頭採用紅外焦平面陣列成像技術,可以對目標進行紅外成像,具備很高的靈敏度和空間分辨率,可在夜間或煙霧條件下以被動方式全方位對冷目標進行探測,對紅外誘餌、假目標也具有較高的鑑別能力,並且可以抑制背景干擾。
4、矢量機動和高過載。從霹靂-10E的尾部結構來看,它採用了推力矢量技術,尾噴管處有燃氣舵控制機構。推力矢量控制使導彈在低速、高空飛行狀態下仍然可以產生較大的橫向過載,對導彈初始飛行段(速度較低)和高空飛行段(空氣稀薄)的控制特別有好處,霹靂-10E的最大過載可能達到50~55g,遠超霹靂-8的35g。
5、可視即可射。超強的矢量機動性、過載能力和先進的導引頭,使霹靂-10E的發射離軸角可以達到±90度,具備越肩發射(即後向發射)能力,不但在飛機的整個後半球都能發射、跟踪並命中,而且首次對於迎頭高速飛來的敵機目標有了真正有把握的攻擊能力,再加上可以與頭盔瞄準具聯動,讓飛行員實現可視即可射。
霹靂-10E的亮相,可以讓殲-20的矛頭更加銳利, 在空戰時的攻擊性更強、打擊距離也更遠,再配合殲-20的隱身性能和高機動能力,霹靂-10E會像高手過招時突然甩出的袖箭,隱蔽而致命。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6/doc-ifxyiayr9262066.shtml
圖博館
用下腦袋好嗎?發射射程500公里的空空導彈,靠載機雷達功率夠不夠啊。
中美俄這樣的空軍,根本不靠載機雷達搜索鎖定目標,載機雷達不僅功率小,而且波束窄,用載機雷達搜索目標等於在黑夜的田野裡用一隻手電筒找兔子,比大海撈針容易不到哪裡去,更重要的,載機雷達一旦開機搜索,等於告訴敵方自己的位置高度等信息,在高技術的對手面前等於是找死。大國空軍都是戰機與預警機、電子偵察機、電子乾擾機協同作戰,由預警機把敵機的各種參數通過數據鏈傳給戰機,戰機再向敵機發起攻擊。目前最先進的辦法是預警機雷達搜索到的敵機參數能在預警機和戰機的雷達顯示屏上同步顯示,等於戰機與預警機共用預警機的雷達,這樣敵方根本不知道我方戰機現在處於什麼位置,而我方戰機卻對敵方的情況瞭如指掌,只要在最合適的時機載機雷達開機鎖定敵機並發射導彈即可。在大國空軍的作戰體系下,小國空軍是毫無勝算的。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6_11_27_381976.shtml
圖博館
我們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雷達反射率可以接近-40db,和美國F-22相似,也就是將敵方雷達的探測距離直接縮短到1/4。也就是說,預警機也只能在100公里左右距離上才能探測到它。
當然,在這個距離上,直接發射霹靂-15也可以攻擊預警機了,但是事情並不那麼簡單,畢竟預警機還有一票“貼身護衛”,保不齊裡面就有F-22,直接“行刺”未必奏效不說(E-3預警機本身也有電子對抗能力,能有效降低來襲導彈的命中率),還大大增加暴露風險,容易被敵人以逸待勞的F-22擊落。
但憑藉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先進探測手段,在100多公里外,神不知鬼不覺的精確跟踪敵預警機,卻沒有那麼難。
未來空戰,像這般互相“狗鬥”的機會將越來越少,信息戰才是核心要素
此時,由不考慮隱身的“射手”,從幾百公里之外發射導彈打過來,由殲-20使用數據鏈進行中繼制導,直到接近目標頭頂才打開雷達/紅外複合引導頭,一開機就盯上預警機。而從高空高速落下本身也可以獲得比其他飛行方式更多的剩餘動能,至少以預警機的機動性,是不可能躲開的。
整個作戰過程其實和彈道導彈打航母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需3、4架飛機,不需要壓制敵人防空系統,不需要干擾敵人預警機,不需要擾亂敵人通信,不需要與敵人掩護飛機進行你死我活的空戰,只需要讓“黑絲帶”悄悄飄過去……以往一說信息戰,大家總以為在昏暗的房間裡幾個黑客在敲電腦,那就叫信息戰。其實,上面描述的,這才是真正的信息戰。讓戰場“單方面透明”的第五代戰鬥機,就是這個戰場上毫無疑問的王者。
而另一方面,讓王者能夠安心發揮自己的信息戰價值的精確“長劍”,也必須隨著它一起發展。或許,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超遠程空空導彈的真面目。
回應
技術層面上講,500km空空蛋的出現證明了兩點:1,a射b導以及相關的數據鏈能力在中國已經成熟,先進戰機的信息化程度已經不輸於F35。2,殲11,殲16為主的重型三代半依然會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承擔一部分制空作用,尤其是在東海方向
圖博館
而去年底美國海空技術展上,美國主要軍工廠商更是提出新的六代機設想,用隱身的無人機來扮演B-1R的角色,攜帶遠程導彈在後面“放冷箭”,而高度隱身的第六代戰鬥機大部分時候都不需要發射武器。
不過美國的這兩個空空導彈“A射B導”方案,迄今還沒有投入實用。原因恐怕就是這些想法大有“脫褲子放屁”的味道。有這個錢,還不如多造幾架F-35,或者把F-22復產了吧。
但對於美國的對手來說,這倒是個好主意。我們來假想一下,如果是在這個超遠程空空導彈上實現高精度的“A射B導”,由殲-16擔任“射手”,殲-20擔任“觀察員”……對於高度依賴加油機、預警機、通信中繼機、空中指揮機等特種飛機的對手來說,這就很危險了。
根據筆者手頭的資料,俄在21世紀初制定的對付美軍E-3預警機的戰術想定中,光是飛機就要動用幾個團。出動的兵種包括殲擊航空兵、強擊或轟炸航空兵、電子對抗兵、地空導彈兵以及其他專業兵種。需要由防空軍師(軍)甚至空防集團軍(當然,俄軍現在經過改革後,就是由戰區級空天軍指揮部來指揮)來協調指揮。可以說,打一架預警機就是一次精心策劃的空中戰役。
要想擊落E-3,光是在殲擊航空兵方面,就需要組成多個戰鬥小組。包括:清道組、掩護組、佯動組、攻擊組、伴隨保障組等。這其中,攻擊組是直接負責打擊預警機的核心力量,一般要編組多個攻擊組,利用保障兵力兵器創造的條件,隱蔽、迅速、突然地接近敵預警機,採用超低空躍升攻擊、最大高度高速俯衝攻擊、大高度差攻擊、從不同方向同時攻擊等戰術動作實施攻擊。攻擊組可以使用不同型號的殲擊機,但主力是裝備有遠程攔射空空導彈的殲擊機,主要使用遠距攔射導彈和空空反輻射導彈在最遠距離上實施攻擊。
作為“戰鬥力倍增器”的預警機,想要將其擊落談何容易,用傳統方法每次攻擊預警機都相當於組織一次空中進攻戰役,我們可以發現,這類作戰,困難極大,風險極大。可以說,每擊落一架敵人的預警機,都必然需要攻擊方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而考慮到俄國主要假想敵預警機的數量,費了這麼大的勁,付出那麼大代價,去擊落一架預警機,值得嗎?雖然從戰術角度講會有很大意義,但從全局角度來看,恐怕得不償失。
但如果我們上面設想的隱身觀察手+超遠程導彈射手的戰術組合能夠奏效,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很多。攻擊預警機的整個行動組織都可以變得簡單起來。極端條件下,一兩個中隊就可以完成任務。
圖博館
不過筆者認為,論文裡提到的可能是一種更大的導彈。因為它是帶有彈翼的,和這次照片中出現的導彈並不一樣。尺寸小了,沒有彈翼,但射程反而稍遠,達到500公里,這說明中國的固體火箭燃料技術,至少是應用水平,已經超過了俄國同行。
KS-172-S1外貿型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300公里
RVV-BD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最大400公里
KS-172彈和計劃中的Kh-31空空反輻射導彈攻擊預警機示意圖,然而由於要在如此遠的距離對敵預警機進行精確定位很難,實際上需要大量飛機同時發射大量導彈來確保攻擊效果
不過,超遠程空空導彈提高射程的最大難題,並不在動力方面,而是在製導方面。俄蘇-35S的“雪豹”E雷達號稱能達到400公里的最大探測距離,就是為了支持RVV-BD的超遠射程而設計的。它利用相控陣天線的特徵,將掃描能量高度集中在極為狹窄的一個方向上,在己方預警機提供敵方目標大概位置的前提下,可以在400公里距離上探測到大型空中目標。
理論上,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6自然也應該可以運用類似的工作模式來實現對更遠目標的鎖定。不過這種設想顯然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別的不說,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要達到500公里的視距,大概只能飛到高空,來探測遠方同樣高空飛行的敵機了。
俄方宣稱“雪豹E”能夠有效探測敵超遠距離的預警機,以保障發射RVV-BD導彈。據悉,我軍對這個功能頗感興趣,蘇-35SK到貨後估計會拿來試一試
如果要用這種新型導彈攻擊超遠距離目標,並要提高命中率,最可行的方案可能還是“A射B導”了。
其實,雖然美國今年才為“標準6”防空導彈的“A射B導”打靶成功而歡欣鼓舞,但其實遠程導彈的中繼制導並不是一項很前衛的技術。最簡單的,就是全世界的反艦導彈都可以用直升機來提供中繼制導。將這一項技術運用到打擊高速移動飛機的導彈上,主要的問題其實是中段製導精度,避免在進入末段導彈上的雷達或紅外搜索裝置啟動的時候已經錯失目標。
在現代大容量高速抗干擾雙向數據鍊等新技術的支持下,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門檻”已經不高,不再是需要在基礎技術上取得突破的“黑科技”,主要難度是在工程層面。換言之,只要有足夠的投入,就有可能做出來。
美國空軍前幾年也提出過把B-1B戰略轟炸機改為B-1R“武庫機”,讓F-22等隱身戰鬥機來提供目標指示,B-1B掛載大量射程達到150公里之遙的AIM -120D進行遠距離攻擊。
圖博館
我們為何開發超遠程空空導彈 by席亞洲 2016-11-27
本週,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稱得到消息,中國試射了一種新型的超遠程空空導彈,並擊落了超遠距離上的無人靶機。殲-16戰鬥機掛載一種似乎是超遠程空空導彈的照片也在網絡上出現,應該說這個消息也不算無中生有。那麼,射程超過500公里的新型遠程空空導彈價值何在,與俄羅斯類似導彈相比,又有何特色。
說實話本周剛剛看到殲-16掛載超長空空導彈畫面的時候,我和朋友們討論的第一感覺是,這是霹靂-15的掛配彈吧?但稍後就發現這尺寸比霹靂-15可大的太多了。
稍後,美國《大眾科學家》網站稱,他們得到消息稱,殲-16掛載這種導彈進行了實彈打靶,擊落了300英里外的一架無人靶機。如果這個說法沒有錯,那意味著該導彈的射程達到了近500公里。
從這枚導彈的尺寸來看,它的長度可能足有5米,直徑可能不小於300毫米。這個尺寸遠超過了霹靂-12導彈長3850毫米,直徑203毫米的水平,也比霹靂-15導彈尺寸要大(長約4.4米,直徑約230毫米)。這也意味著,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已經不可能裝入殲-20的彈艙(約4.5米長)。
我們再對比一下其他國家類似的導彈,俄KS-172長度約為6米、直徑400毫米,射程400公里。這種導彈體型龐大,幾乎就是把一枚“山毛櫸”地空導彈給掛在飛機上(9M38型導彈長5.55米,直徑0.4米)。比它更新一些的R-37(RVV-BD)導彈,長4.2米,直徑380毫米,射程300-400公里。
光從尺寸上來說,中國的新型導彈比KS-172明顯小一號,和RVV-BD相比則是“細長”對“短粗”,重量上可能比它輕一些。
此前所知中國空軍裝備的射程最遠的空空導彈,是採用雙脈衝火箭發動機的霹靂-15導彈,該彈是為殲-20彈艙“量身定做”的,最大限度佔滿殲-20的彈艙,由於採用了雙脈衝技術,該導彈具備在彈道末端攻擊高機動目標的能力
目前已經有不少評論根據網上的論文分析認為,新型空空導彈是採用理論最佳彈道增程,射程非常大,甚至有達到600-700公里的說法。俄這兩種導彈也採用了高拋彈道,可以說是異曲同工。
圖博館
拋卻F-35項目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壓縮成本,美國不得不採用一些由中國生產的零部件。包括諾•格、霍尼韋爾在內的F-35系統供貨商所生產的系統,例如雷達、起落裝置均採用了中國製造的零部件。中國企業向美國企業提供了非常有誘惑力的配件,例如F-35精密元器件中的一塊磁鐵,如果選用中國產品那麼價格只有2美元,而美國同類產品的價格要高出1~2倍。
F-35採用中國產的零部件,說明美國在戰鬥機工業的一些領域不再擁有優勢。相反。中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軍工生產體系,從上游的雷達系統到下游的起落架鑄件等產品,中國均能自主生產。更重要的是,中國產品的可靠性正在超過美國產品。此前F-35採用美國本土生產的零部件,多次出現問題而導致戰鬥機停飛,其中就包括導致本次停飛的油箱管線隔熱材料剝落和破碎。有美軍分析人士甚至調侃:“ 美國想要F-35復飛,且保證成本控制,那麼去找中國吧,與中國交換技術。中國能保證戰鬥機成功復飛,且成本得到嚴格的控制,不達要求不收錢。
俄《消息報》認為,美國F-35項目的“最大功績”不是為美國及其盟友研發出一款先進的戰鬥機,而是美國利用這個“無底洞”削弱甚至完全摧毀了了歐洲各國研發新一代戰鬥機的動力,導致歐洲在“颱風”和“陣風”之後,在軍用航空器領域難以再有建樹。在沒有有別國幫助的情況下,中國的戰鬥機研發已經取得更快的進步,美國F-35項目那種萬國牌的路子,相比起中國軍工的自主研發製造之路,也不見得高明到哪去。(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中國可以生產但是生產材料是國外的
不好意思給噴子添堵了,釹鐵硼永磁體中國都有原料,生產商中國隨隨便便找出幾十家。
兩美元與四美元。這一倍的差距從哪裡來的,看看自己的收入吧。
估計煙台的這位仁兄不知道美國買瓶礦泉水也要2美元吧。在美國打工,給你4000美元的工資,不睡大街已經很不錯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4/doc-ifxxsmif3007290.shtml
圖博館
從中航工業官方媒體曝光的圖片來看,“梟龍”的隱身型號採用了菱形機頭、一體化座艙、鋸齒狀連接處等隱身設計,按照這個思路,除了照片公佈的部位以外,隱身版“梟龍”還可能採用了翼身融合、V型雙垂尾、吸波材料等常見的隱身設計。有軍事專家對“迷彩派”分析稱,如果要對現有的“梟龍”戰鬥機進行基於隱形化的改進,最佳的方式可能是並不設計內部彈艙,而是在機腹設置半埋式武器外掛點,或者採用外掛式隱身武器艙。也就是說,隱身版的“梟龍”最終只是一架“半隱身”戰鬥機,改進思路類似於美國波音公司以F-15E為基礎開發的備一定隱身性能的“沉默鷹”,採用某些四代機的技術來提升隱身性能。
該專家還強調,儘管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空軍強國都在大步邁向隱形化,但大家都沒有忽視對三代戰機的改進和升級工作,從國產三代半戰機(如殲-10B/C 、殲-16)以及隱身版“梟龍”的資料來看,中國在發展高端隱形戰機的同時,仍在繼續發掘第三代戰機的潛力。
該軍事專家最後對“迷彩派”稱,在隱形戰機大受追捧的同時,三代戰機同樣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作為一款外貿型戰鬥機,“梟龍”的隱身版如果能夠實現,必將大幅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4/doc-ifxxsmic6209922.shtml
深度:中國零部件登上F35戰機可靠性還超過美國2016.11.14新浪軍事
俄羅斯《軍事平等》媒體報導,美國空軍宣布由於技術問題15架服役中的F-35A戰鬥機停飛,等待後續檢測油箱管線的隔熱材料“剝落和破碎”的原因。作為單價高達2億美元的“史上最昂貴的單一武器系統”,F-35被美國及其盟友寄予厚望,包括以色列、日本、意大利和挪威等國已開始列裝或準備列裝該型飛機,但是,美國主導的F-35項目不斷令盟友失望。
F-35在試飛及服役的過程中曾多次因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停飛,整個項目的拖沓讓當初參與該項目的國家進退維谷,還白白錯失了自主研發的機會。F-35戰鬥機已發展出了A、B、C三種型號,而且作為國際合作項目對美國盟友開放,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大利亞和土耳其提供了研發資金,以色列、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也一直表示想參與該項目。但時至今日,F-35戰鬥機項目的拖延以及高昂的造價,讓其潛在用戶望而卻步。
圖博館
如果與其它機型對比一下的話,殲31的性能不低的,主要性能令F35顯得失色不少,因為F35的最大速度僅為1.6馬赫,航程約2200公里,作戰半徑約800公里,最大載彈量6噸。
今年以來,有關殲31的有利消息相當多的,第二架原型機製造完成,國產WS-13“泰山”發動機生產線建設工作的進行,它的發動機供應問題已經徹底解決。本次航展又公開了殲-31的武器掛載方案,包括彈藥掛載方式和數量。其腹部主彈艙可掛載4枚大型彈藥,比如:PL12,也可掛載6枚中距彈藥,採用新型小直徑炸彈時,數量可達12枚,這個水平也不算低了,接近於與殲20主彈艙的水平。
以前許多人只是簡單地以為殲31性能差,其實真要對比起數據來,殲31完全是一款合格的低檔五代機,它高達8噸的外掛量,也證明它的設計重點與F35一樣,重視對地攻擊,而不是製空作戰。無論從那個方面說,殲31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必然有美好的未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4/doc-ifxxsmif2996829.shtml
官媒披露:正研製隱身梟龍戰機機頭座艙有明顯改進2016.11.14新浪軍事
中航工業官方媒體披露的圖片顯示,傳聞已久的“隱身梟龍”項目可能已經啟動,FC-1“梟龍”有望成為繼FC-31“鶻鷹”之後,中國推向國際市場的第二款隱身戰鬥機。
“梟龍”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在進行的各種升級項目,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加裝空中加油系統、改為雙座版等,而這些改進的背後,都顯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進步。
早在2014年珠海航展期間,巴軍方官員就透露,中巴正在合作實施“梟龍”相關航空電子設備及軟件的更新計劃,並對早期型號進行升級。巴基斯坦方面的防務專家透露:JF-17的升級項目包括採用先進的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頭盔顯示器和其他一些尖端航電設備,甚至可能會進行基於隱形化的機身修改。
眾所周知,出於隱身需求,隱身戰鬥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武器裝備均放於機身的內置彈艙,而作為一款採用單發中推的輕型戰鬥機,“梟龍”如果採用內置彈倉勢必會影響內部載油、機載設備的空間,這對輕型機來說是個很難取捨的問題。簡單來說,在世界各國隱身戰鬥機明顯向中型以上級別發展的時候,“梟龍”的隱身型號顯然難以同時滿足“隱形”和“戰鬥”的需求。
圖博館
殲31緣何未在珠海航展亮相或因其定位發生重大變化2016.11.14 新浪軍事
今年的珠海航展上,國產殲-20進行飛行展示,讓大家興奮不已,中國終於擁有了五代戰機,不是設計方案,更不是原型機,而是準現役機型,中國空軍已經接收了該機,只差一個服役儀式了!也許在興奮的同時,大家注意到:殲31戰機沒有在珠海航展上亮相,只展出了一架模型。
也許許多人並沒有在意這一點,殲31算不上什麼重點型號,只是企業自籌資金發展的型號,甚至有試驗機的說法,人們對它的評價一直不高,根本無法與殲20比。然而,該機再怎麼說也是一款五代戰機,輿論的評價根本不足以影響它的研發。
2014年時,殲31原型機不僅參加珠海航展,而且進行飛行表演,今年卻來了一個模型,是何原因?也許該機迎來了一個重大變化,讓它選擇低調:出口轉內銷了,獲得國內用戶認可。現代戰機研發工作可不是一家企業光憑自有資金可以完成,實際為涉及非常廣泛的科發工作,沒有各方面的支持根本進行不了,只不過項目的優先度有限,中國急需一款五代機,那麼一切就必須保證殲20的研發,殲31只能晚一點。如今殲20已經交付軍方,那麼殲31的優先度自然要上升了。
從各角度說,殲31有研發的必要性。先說國內,中國空軍不可能只裝備一款五代機,有第二款五代機做為補充的必要性;中國海軍需要一款五代艦載機,足說殲20上艦的呼聲不小,但是殲31也不能勿視,畢竟能不能上艦,不是性能更好即可,需要考慮許多因素。再說外需,中國殲20或俄T50至少在短期內不可能出口,其它國家的五代機根本拿不出來,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殲31為國際市場上,除F35之外,全球僅有的一款五代機,這個市場機遇能放棄嗎?實際上,殲31一直受到國外客戶的關注,從本屆航展的情況,多國軍方人士出現在其展台前,大有排隊參觀之意,據說航展之後,甚至多國代表要前往廠家參觀實物。
殲31的性能並沒有人們想像的低,它屬於一款尚處於研發中的型號,擁有不小的改進空間,從歷次展會上公佈的消息看,它的性能數據也一直在變化,這次公佈的數據變成:最大起飛重量28噸,機長17.3米,翼展11.5米,高4.8米,載彈量8噸,最大飛行速度1400公里/每小時(海平面),作戰半徑1250公里。與去年公佈的數據相比,加長0.5米,起飛重量增大3噸,似乎速度下降,其實為海平面,換算成最大速度不減反增了。
圖博館
比如早年的飛機上,大塊大塊的蒙皮邊沿不直、表面不平順、打滿蘑菇頭的鉚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加工工藝水平有限,蒙皮不能一次精確的沖壓或者拉伸成型,需要人工敲打修整形狀、裁剪邊沿;由於定位精度較低,蒙皮變形幅度大,只能用圓頭鉚釘。而這些圓頭鉚釘的凸起,會在戰鬥機高速飛行中形成相當可觀的阻力。
因此後來的戰鬥機在材料和製造工藝提升以後,蒙皮本身的邊沿更整齊、表面更順滑,在蒙皮上锪窩出錐形的凹坑,配合沉頭鉚釘或者螺栓,避免表面凸起。這也是三代機相對二代機、以往西方飛機相對中俄飛機,一看就外觀質感好得多的關鍵原因。
而在殲20這樣的飛機上,三代機的精度標準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它現在體現出來的加工水平,是必須採用機器人進行高度自動化的蒙皮成型和裁邊才能做到的。包子好吃不在褶上,這話不適用於飛機,特別是不適用於隱身飛機。而殲20的外觀工藝表現,無疑證明中國在航空製造上有了脫胎換骨的能力進步。(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0/doc-ifxxsmif2628840.shtml
圖博館
殲20工藝水平有多強:外觀已能和F22精緻程度比高低 2016.11.10新浪軍事
隨著殲20的高清照片不斷流出,其異常光潔順暢的表面徹底刷新了人們對於中國戰鬥機的固有印象;不少人戲稱其“打膩子水平達到F22水平”。殲20這種優異的表面工藝水平,在需求上來自於第四代戰鬥機的隱身要求,在基礎上源自於國內航空製造業的自動化水平提升支持。
通過隱身設計,現代戰鬥機在理想情況下甚至能把自身的雷達信號特徵控制在低於0.1平方米的水平。相應的,如此極端的性能表現,自然也需要飛機將所有的涉及到對方雷達信號反射、自身散發信號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處理到同樣極端的優化水平才行。
這帶來了隱身飛機設計製造上的兩個重要特徵:首先是木桶理論下的短板效應體現的特別明顯,只要飛機上存在一個明顯的、無法挽回的強暴露特徵,全機其它地方隱身再好也效果等於零。其次是隱身效果的好壞,對於飛機的細節極為苛求;很多看起來根本不起眼的差異,比如機身表面一個螺栓的凸起,就能使得飛機的反射強度陡然增加數倍甚至十幾倍以上。
因此對於隱身飛機,僅僅保持大體上的“乾淨”——比如武器內置,那是遠遠不夠的。它不僅要保持表面在外形上的高度光滑連續,同時也要保證雷達信號打在飛機表面上以後,傳播衰減的一致性。要做到這樣的要求,隱身飛機不僅要必須精心設計各種材料的搭配(比如吸波塗料的層數,採用何種吸波結構設計),還必須保證加工製造、裝配上的高度精確。
圖:T50採用的直通進氣道會形成致命的強反射特徵,這就決定T50再怎麼折騰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隱身戰鬥機
圖:T50採用的還是普通十字螺栓,新一代隱身機按照高標準要求是應該採用特殊的高精度內六角螺栓的。從總體到細節,T50的隱身設計到處都是敷衍了事的作風。
先拿蒙皮做例子。飛機是很典型的輕質結構,主要受力都是由內部的隔框、大樑、桁條等完成,而鋪在這些內部結構外面的蒙皮,則多數由輕薄的鋁板做成。以戰鬥機來說,機身這樣的地方蒙皮厚度在2毫米左右常見,而機翼上表面由於承受壓力相對下表面低很多,視情況厚度變化較大,但多數地方就是3毫米左右。只有在機翼下表面等高壓區域,厚度才會達到7-8毫米甚至以上。
而這些高強度的鋁合金薄板,本身很薄,而面積又很大;這使得它們自身的剛度特性很差,在加工的過程中極易變形。因此在飛機上——特別是有些年頭的飛機上,第一次近距離觀摩細節的人都常常被飛機表面的粗糙程度所震驚。
圖博館
首先,中國軍工人將衛星定位修正的慣性制導系統,與光電末制導技術結合,令我國最新型小直徑炸彈獲得了複合式製導體系。這一舉多得的解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個難題。因為有了比衛星定位修正更好的末端命中精度,炸彈將在距離目標更近的地方爆炸(近至一米),也就不再需要攜帶太多的炸藥,可以從過去的250、500公斤級,降低至100,甚至50公斤級。
因為使用光電末制導,包括了電視、熱成像、半主動激光等多種高精度末制導方式以供選擇,新型炸彈獲得了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其中熱成像和半主動激光制導具備完全自主的晝夜良好氣象制導能力,完全能夠令炸彈有效的發現、跟踪並命中高速行駛的坦克裝甲車或者快艇目標。
三,中國小直徑制導炸彈有何最新突破?
中國軍工人最新的相關技術突破,是為這類炸彈安裝毫米波末制導設備,保證獲得晝夜全天候末端制導能力。這是光電末制導手段不具備的能力。CM-506型小直徑制導炸彈甚至有了毫米波/熱成像雙模式末制導能力,兼有兩者的優點。
在氣動設計方面,中國軍工人突破了改造現有普通炸彈的束縛,為新型小直徑制導炸彈設計了高效率的氣動外形與控製手段。
例如,最新型中國製導炸彈配備了鑽石背彈翼,這一可折疊在背部的翅膀能夠提供較大的升力,令炸彈飛行至90公里處。更重要的是,新的氣動外形最優化了炸彈的動能控製手段,炸彈的飛行彈道,以便提高炸彈對於目標的穿透能力。中國最新型小直徑制導炸彈,在飛行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以最佳的飛行方式前進,並以最恰當的命中角度攻擊目標。例如在攻擊堅固掩體時,以完全垂直於地面的角度撞擊目標,從而最大化炸彈貫穿掩體頂部的能力。這令只有100甚至50公斤級的炸彈也能夠穿透厚達一米左右的鋼筋混凝土頂蓋,確保裝藥部分在掩體內部爆炸,最大化殺傷效果。
雖然全新設計、專門製造的小直徑制導炸彈,在成本上將高於由普通炸彈改造的製導炸彈,但是其作戰效能、一次出動載彈量遠遠超過了後者,意味著其性價比最終將全面佔優,可用於大規模的空地交戰。
小節
我們還應注意到,隨著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精度的不斷提高,我軍以及我國外貿武器用戶將可以徹底擺脫美國GPS系統的束縛,獲得一種完全自主的精確制導手段。在中國軍工人研製出這一系列最新型小直徑制導炸彈之後,我國戰機的空地武器技術水平已經一躍進入了世界頂尖水平的範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0/doc-ifxxsmif2631923.shtml
圖博館
中國新型製導彈藥曝光可助一架殲20獵殺12個目標2016.11.10 新浪軍事
中國珠海航展現場消息,我國最新型小直徑精確制導彈藥,成為了此次航展的熱門焦點之一。
這些比傳統制導炸彈更為輕巧細小的先進制導武器,適用於我國各種戰鬥機、轟炸機、翼龍2無人機、CH-5無人機,乃至武裝直升機。例如,殲20戰鬥機預計可以在內部彈倉攜帶至少12枚小直徑制導炸彈,可在一次出動中攻擊12輛坦克等目標。
隨著100公斤級小直徑衛星制導/光電末制導炸彈的公開展出,表明中國製導炸彈向微小型化、高精度化、動能最優化等等方向繼續進軍。
展出的中國小直徑制導炸彈形成了家族化的序列,覆蓋不同重量級、不同用途,可以比拼美國最先進的SDB II家族制導炸彈。俄歐強國的技術差距,已經被越拉越大。
一、為什麼要研製小直徑制導炸彈?
從歷史上看,早期的製導炸彈存在缺乏晝夜全天侯作戰能力、難於同時攻擊多目標、不具備自主制導功能的缺點。美國第一代衛星制導炸彈JDAM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困局。它使用GPS衛星定位系統信息,對自帶的慣性導航系統進行修正,保證了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中仍可自主完成製導,準確命中目標。而且用普通炸彈增加製導套件而來的JDAM、成本極為低廉。在實戰中,JDAM獲得了巨大成功。
中國早已擁有了類似於JDAM的衛星制導炸彈,例如飛騰FT系列炸彈。FT-1炸彈在5000-12000米高度、0.6-0.9倍音速範圍發射的話,攻擊距離達20公里,精度根據用戶需求,可控制在10-30米。
二,中國小直徑制導炸彈解決了哪些難題?
但JDAM仍有若干缺點:一、體積重量依然較大;二,命中精度有限,導致無法減少攜帶的炸藥總量;三,缺乏精確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例如攻擊運動的坦克裝甲車;四、普通炸彈改造而成的這類製導炸彈氣動性能不佳,未能最大化射程和命中精度。
此外,現代戰爭要求重視降低附帶損傷的問題,這也要求以高精度來實現減少裝藥總量,避免誤傷周邊群眾。
為此,中國軍工人向研製小直徑制導炸彈的難關發起了衝擊。
圖博館
新型無人機未來或與殲-20協同作戰 科技日報 2016-11-03
第十一屆珠海航展開幕,殲-20首次公開飛行展示
此次航展亮相的中國無人機讓人振奮,其中“雲影”、彩虹-5等型號頗為耀眼。從偵察能力來看,“雲影”與“全球鷹”無人機相當,但前者打擊功能更強。 “彩虹-5”重達3.3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長達40小時的續航時間和6500公里的最大航程,可以掛載16枚空地導彈,多方面性能優于美軍“捕食者”無人機。有評論認為,未來無人機群也許能與殲-20協同作戰。
中國展示世界最大規模集群無人機實驗準備未來空戰2016.11.04新浪軍事
集群智能(SwarmIntelligence)作為一種“Game-Changing”的顛覆性技術,一直被中美等軍事強國作為軍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未來無人化作戰的突破口。此次在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CETC披露了我國第一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原型,實現了67架規模的集群原理驗證,打破之前由美國海軍保持的50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的世界紀錄。
深度:殲20有那麼多缺陷嗎?駁俄專家對殲20的評論
2016.11.1,我國殲-20在珠海首秀,在國內外觀眾中引發極大震撼,很多專家和觀眾作出積極評價,但也有一些“不同聲音”,比如最近網絡媒體有一篇文章,轉載所謂“俄羅斯專家”評論,而這些評論大都是負面看法,在他們眼中殲-20稱不上是四代機。
首先,說殲-20的機頭。無論F-22,還是殲-20,就連俄自己的T-50,雖然有一定的細微差別,但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相似性,因為,實現外形上的隱身,有基本的空氣動力學規律,發現並且遵循這個規律,結果出來的外形自然是相似的,這根本不存在誰抄誰的問題。
其次,殲-20的鴨翼,世界上很多航空大國都有嘗試和技術儲備,並不是俄米格1.44所獨有。殲-10定型並且採用鴨翼設計,而當時的米格1.44僅僅只是一架驗證機。
第三,殲-20的發動機是國產,著名軍事專家尹卓少將已經證實。殲-20表演小半徑轉彎以及垂直拉升高機動動作,說明其配備的國產發動機性能已經成型。未來可能會展示超機動性,對此是沒有必要去懷疑的。
圖博館
融合全球多種優秀戰機的精彩設計于一體
從目前已經曝光的照片分析,殲-20作為中國第四代重型戰鬥機,融合全球多種優秀戰機的精彩設計于一體。這些技術包括:
美國F-22的菱形機頭和整體式黃金鍍膜艙蓋(殲-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升力體設計);美國F-35的DSI進氣道改進型(殲-20採用可調式DSI進氣道);中國殲10的鴨翼的改型(中國四代採用了上反鴨翼,與下反主翼等翼面配合,共生渦升效應);多種三代機(如美國F/A-18)採用的大邊條及翼身一體設計的改型;俄羅斯T-50的全動垂尾、三維推力向量(實為殊途同歸);俄羅斯米格1.44的後機身設計(窄間距雙發動機噴口,寬間距外傾雙垂尾及腹鰭等——都屬於超音速減阻措施)的改型等等。
全球戰機氣動設計的集大成者
綜合就是創造,這些優秀設計經過消化吸收、經過綜合、最終匯集到以高速為特點、隱身毫不遜色、機動性極為突出的殲-20之上,可以說,中國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集全球優秀三代機和四代機的精粹于一體,是採用現有優秀技術最多、綜合最為完善的機型,是目前全球戰機氣動設計的集大成者,可謂冠蓋群芳。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mil/special/j20/
圖博館
T-50 隱身缺陷
T-50由於氣動佈局照搬蘇-27,難以設計出S型進氣道,因此有著不小的隱身缺陷。
比殲10更高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大仰角能力
殲-20的基本佈局繼承于殲10,而殲10就是一種機動性、敏捷性和大仰角能力非常突出的戰機。
可以預計,殲-20繼承了殲-10的高速瞬盤角速度,並進一步放寬了靜穩定度,同時採用了獨一無二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佈局來提高飛控能力。
殲-20的鴨翼差動和全動小垂尾同步偏轉更是獨門絕技。再加上將來具備更大推重比和三維向量推力控制能力的新型發動機,將獲得比殲10更高的靈活性和大仰角能力。
滾轉速率及控制能力遠勝F-22及T-50
殲-20大舵效的全動垂尾可提供足夠的航向操縱力矩,進而提供較大的滾轉速率。
而F-22畢竟是1990年試飛的機型,採用的是80年代(實際更早)的氣動理念,連全動尾翼都沒有,靠的是二維向量噴管與襟翼的共同作用,僅能有限控制俯仰和轉向而已。
T-50也採用全動垂尾和三維向量推力,但只有“可動邊條”(或者可稱“一體化鴨翼”)和常規平尾,在大迎角、過失速機動等極限情況下的控制能力低於中國殲-20。
氣動特點和升力特性
不論亞音速、跨音速、還是高音速狀態下,殲-20的俯仰、側滑、橫滾、盤旋的能力和大迎角操控效率,也就是戰鬥過程中的“佔位”、“搶位”能力,均超過T-50,遠勝F-22,可以輕鬆做出種種不符合常規、超乎想像的恐怖動作。
在接敵過程中,殲-20的機頭可以迅速指向敵機,加上未來配備的可大角度離軸發射的導彈,則可先敵發射,先敵脫離,優勢不言而喻。
T-50氣動電腦模擬分析圖 如圖所示,邊條與前緣的主要作用是拉出有益脫體渦流。而殲-20有更強的鴨翼。
大迎角氣動力分析 在大迎角下,尾翼被遮罩,只能依靠脫體渦來實現氣動控制,以及優化機翼氣動特性。
圖博館
發動機進氣道符合要求
對於非常重要的發動機遮蔽上,首先DSI鼓包就是遮蔽措施,而從機身兩側的進氣口到尾部並列緊靠的尾噴口,說明進氣道有明顯S形設計,可有效阻擋發動機葉片的雷達反射,這比T-50那個直筒狀、僅有很少遮蔽的進氣道效果有天壤之別。
開口嚴格遵循隱身標準
而在同樣重要的減少“外形不連續處”上,殲-20大大減少了維護口蓋數目,明顯可見的只有採用了鋸齒形邊緣的起落架艙。而且主起落架艙蓋較大,這是一個將必不可少的起落架艙和檢修窗口合二為一,減少開口的巧妙設計。
目前出現的殲-20的顏色是綠灰色的,完全不同於三代機殲10、殲11,以及俄羅斯T-50齣廠時的黃皮(金屬防銹漆)機,而是複合材料和隱形材料的顏色,表明隱型塗料已經完全噴塗到位、並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可以估計,單向透波雷達罩也將會成為殲-20的隱身措施。
F-22大量使用複合材料
最終隱身值:無法獲知的機密,但應與F-22處同一層級
之前所列的種種看得見的隱身措施,可以將戰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從10平方米以上降至1平方米的量級,但要進一步降低,就進入隱身塗料的比拼範圍。根據美國空軍內部資料披露的數據,F-22的正面RCS為0.1平方米,這些都仰賴隱身吸波塗料的貢獻。
但是,對唯一不能量化評估的,也就正是殲-20的隱身塗料和複合材料的吸波效果究竟如何。對於隱身戰機而言,這是不願為外人所知的高度機密。而且,隱身塗料、隱身材料的敷設使用量,也與戰機成本息息相關。如B-2為保證對地基米波警戒雷達也實現隱身,噴塗了厚厚的吸波涂層,整機單價也為此高達20億美元。
在外形隱身措施和F-22毫無二致,RCS已經降至1平方米的前提下,殲-20在隱身塗料上或許會出於控製成本而減少用量,或許研製功底與美國尚有差異(但也應相去不遠。中國對此也有30多年的跟蹤研究)。
我們在此只能推測,殲-20的最終隱身效果,應與F-22處於同一量級。若F-22的RCS為0.1平方米,殲-20最佳應能達至0.3平方米,最差也不會大於0.6平方米。無論如何,都會遠勝T-50的1-2平方米。
殲-20 / F-22 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F-22 的 CARET 進氣道的分離隔板恰好是一個標準的凹腔結構,對雷達的強反射遠勝於所謂殲-20的鴨翼的影響。雖然可以用吸波塗料加以緩解,但仍是F-22 隱身的軟肋。
圖博館
從這個視角,控制翼面是在機翼前面(鴨翼)還是後面(常規水準尾翼),對釐米波雷達來說差別不大,因為翼面和波長差別較大,不屬於最強的反射特徵;對米波雷達而言差別也不大,因為都屬於強反射特徵,而由於照射角度問題(一般都是從下側方入射),翼面無論在前還是在後都會被照射到。
鴨翼佈置問題實在不值一提
在工程實踐中,如果鴨翼整體使用的是吸波材料,隱身就不成問題;而哪怕仍然是金屬材料,實際也影響不大。
實際上,主翼前緣襟翼影響隱身的問題,比鴨翼複雜得多。前緣襟翼橫跨整個機翼前緣,體量又恰好接近於釐米波雷達,在襟翼變化角度時,與機翼產生的凹腔結構,導致雷達反射大大增強,這個問題處理起來要棘手的多。
要處理襟翼對釐米波雷達的隱身,只有特定波段的吸波涂層或者特種複合材料,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相比而言,鴨翼佈置的問題實在是不值一提。
研製隱身材料是真正難題
而要滿足隱身要求,消除“外形不連續處”,除了要處理好機身表面的開口,更需要處理好機身內部的發動機正面渦扇葉片、尾噴口,以及機載雷達、座艙設備等零碎部件對敵方雷達波的遮蔽問題。
其中發動機渦扇葉片可以用彎曲的S形進氣道遮蔽並在進氣道涂上吸波材料,尾噴口可以用尾部延伸的尾撐遮蔽,機載雷達遮蔽可以用單向透波材料製作的雷達罩解決,座艙可以用座艙蓋鍍金的辦法解決。
這些特殊材料、工藝和辦法,才是製造隱身戰鬥機真正的、回避不了的難題,這涉及到諸多工業行業的硬實力。
鴨翼對戰機的意義
中美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對比
氣動特點和升力特性
按隱身原理的要求,我們從整體到細節逐一檢視殲-20所採用的隱形措施。首先,整體表面平滑,毫無贅物,甚至到座艙蓋,也是和F-22一樣的一塊玻璃一體成型,沒有了前風擋框架的反射。這樣一個細節無疑強烈顯示了成飛追求隱身性能的決心。而發動機尾部,殲-20也和F-22一樣,基本做到了完全遮蔽,與後半部幾乎敞露的T-50完全不同。總之,在外形隱身上,殲-20與F-22採取的措施是完全等同的。
機身整體隱身設計明顯
首先,殲-20的菱形機頭,斜側而簡潔、上下表面非常平直的機身,都是非常明顯的隱身設計,這減少了不連續平面帶來的雷達反射。機翼、鴨翼前後緣考慮了前後平行的折射考慮。而大外傾,面積較小的V尾和腹鰭,也是有效的隱身措施。
圖博館
雷達是靠接收己身發出的電磁波照射到目標上返回的回波來探測目標的,削弱雷達回波的強度和穩定性是隱身處理的入手關鍵。
理論上說,假如雷達電磁波恰好垂直照射到一塊板上又直線返回,這是最理想的雷達工作模式,但實際上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照射到平面上的電磁波大部分會像光線照射到鏡子上一樣,按法線折射原則轉向其他方向。
從雷達原理來說,雷達實際的反射信號中最強的部分,是當雷達波照射到飛機的、尖銳、縫隙、邊緣等突出或凹陷(學名將其稱為角形結構和凹腔結構)的外形不連續處時,經過兩次反射產生的180度轉向返回的反射信號,這種信號才是回波能量的主體。
也就是說,雷達電磁波所“注意到”的物體特徵,和實際的物體幾何特徵差別是很大的。它對“尖銳”、“凹陷”的小構件很敏感,而對大塊的平面相對很“無視”(除非恰好垂直)。
從雷達波長看,鴨翼並非重點反射目標
至於何為“外形不連續、尖銳、縫隙”,則與對方雷達的波長量級有關。與雷達波長相近的物體,就是強反射目標。當雷達波束的波長接近於飛機的構件尺寸時,這些構件就像鏡子一樣,強烈的反射無線電波。而構件尺寸是雷達波長的兩倍的時候,產生諧振效應,反射最強。
對於機載的的釐米波(電磁波長為釐米量級)雷達來說,“外形不連續處”指的主要是飛機上的各種艙門(起落架艙、彈艙、維修開口等)縫隙,天線基座,突起狀物體等。
目前隱身飛機和半隱身飛機電磁處理的第一要務,就是處理這種效應,而其處理方式也較為簡便——儘量簡少外置天線、機身艙門即可。
美國海軍的F/A-18從沒有考慮隱身處理的A/B型,發展到考慮隱身設計的E/F型“超級大黃蜂”,儘管整體外觀沒有變化,正面雷達信號卻下降了一個數量級。當然,更進一步的優化還包括將必不可少的縫隙、艙蓋等邊緣處理成鋸齒狀,以求雷達波能折射和散射到其他方向。
物件對不同的雷達有不同的反射特性
而對於地基遠端警戒的米波(波長為米一級)雷達來說,鴨翼、機翼、尾翼等翼面的體量與其波長相近,都算是“外形不連續處”,這也就是米波雷達反隱身能力較強的原因。當然,米波雷達的精度較差,只能提供早期預警和方向指引。
圖博館
深度剖析中國四代隱形戰機J-20 鳳凰網
2009年11月,中國空軍副司令何為榮在空軍成立60週年之際接受的採訪中,最早預告了中國四代“很快要”進行首飛。如今一年過去,空軍副司令的預言如約兌現。在成都拍攝的新戰鬥機實拍圖,網上如潮涌一般,從模糊進化到高清,引發了大陸軍迷們海嘯般的歡呼,引發了國際軍事界的極大關注。
不過,對於殲-20來說,爭議最大,非議最多,質疑最猛的,無疑就是其延續了殲-10的鴨翼佈局。儘管這種佈局具有升阻比大、氣動控制強悍等優點,但大部分似懂非懂的“軍事專家”都認為,這也要付出隱身能力下降的代價,甚至有人認為其難以隱身。事實確實如此麼?我們將對此展開深度的剖析。
整體佈局觀察
殲-20究竟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
第四代戰鬥機 F-22,當下的絕對王者
第四代戰鬥機的“4S標準”
研製出來但未能服役的三種四代機
已確定將服役的三種第四代戰機:F-22、F-35、T-50
氣動特點和升力特性
DSI進氣口的局限性
殲-20採用了獨創的“可調DSI進氣道”
機身細長,橫截面小
機翼不寬,鴨翼彌補
升力體機身,極致增升
殲-20的氣動設計極其重視超音速性能
“令人糾結”的鴨翼?似懂非懂的“專家”?
對於殲-20來說,爭議最大,非議最多,質疑最猛的,無疑就是延續了殲-10的鴨翼佈局。儘管這種佈局如上所述具有升阻比大,氣動控制強悍等優點,但大部分似懂非懂的“軍事專家”都認為,這也要付出隱身能力下降的代價。
從直觀的感覺上來看,似乎確實如此,由於鴨翼安排在主翼之前,從正面看過去是一小塊複雜的形狀,又不像常規的水準尾翼一樣能夠為主翼所遮蔽,因此擔心其成為雷達回波的主要反射目標是很自然的。因而廣大軍事迷、眾多媒體也都紛紛人云亦云,認定中國殲-20的性能肯定不如F-22,甚至不如採用了“隱形鴨翼”的T-50。此言差矣!
實際上,在真正洞悉雷達隱身原理的人眼中,這根本就不是問題。一個好的隱身飛機要處理好上百個問題。所謂鴨翼問題,只不過是個極為普通的次要問題而已。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了解雷達和隱身的原理。
雷達眼中的物體特徵和物體幾何形狀完全不同
圖博館
深度:美造新隱身戰機對華威懾我軍亮出5款裝備反擊2016.9.22 新浪軍事
B-21的研製目標是實現美軍雙高低搭配,即F-35配合F-22,B-21配合B-2。通過單向透明和不對稱作戰獲得多次勝利並品嚐到其中甜頭,美軍極力打造雙高低組合針對的潛在對手以及不言自明,更是一種故伎重演,對此,中國已經擦亮了反隱身戰機的眼睛。
得益於中國對基礎學科的長時間大量投入,中國在物理電磁,雷達信號,量子通訊領域成績斐然。面對嚴峻的反隱身的現實需要,在這方面中國推出的產品品質和數量均為全世界最高。
中國諧振雷達就是今年最新的成果。諧振雷達是一種新概念雷達,利用電磁諧振現象使目標回波信號增強10-100倍,可連續觀察和跟踪飛機、隱身飛機、衛星、導彈等多種目標。其原理就是任何金屬都會在1/4波長上對基波的諧振產生絕對的反射,這於外部外形和塗料沒有任何關係,也無法屏蔽,因為這種諧振波接收器製造難度很大,而且算法十分複雜,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真正公開並將原理做成產品的,目前中國是第一個。只要目標結構包含一定長度的金屬構件,就逃不過中國這雙諧振天眼。
此外中國還有大型天波和地波(楨:還有相控陣)遠程預警雷達,可在數千公里外探測到機群和艦隊活動,並且正在試飛的雙頭鷹高空長航時預警無人機(楨:還有高約20公里的平流層預警飛艇)可攜帶相控陣雷達,在2萬米高空左右居高臨下對1000公里內的各種目標實施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監視,此外還有地面部隊使用的使用捷克技術自行製造的維拉(楨:還有量子/Y-26和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種類齊全,遠中近,高中低各種類型的反隱身雷達產品同時服役,難怪媒體在評論B-21計劃在2030年服役的時候說,還不知道到時候中國會搞出什麼新的手段,花費巨大的隱身轟炸機有可能毫無用處。
相關新聞
中國三款反隱身雷達(JY-27A/YLC-8B/SLC-7)同時航展 曾在東北監視F22轉場2016.11.3新浪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3/doc-ifxxnety7173061.shtml
圖博館
回應
搞笑,現在根本不可能有飛機做到全向隱身,比如隱形機的上方就是軟肋。至於後部,f22的後部也好不到哪裡,所謂低可探測發動機無法對付升級後的熱追導彈。中國空軍司令的非常滿意四個字已經夠了,中國從來還沒有哪位司令在媒體上如此公開表示對某型裝備的態度。
美國佬的F22最牛逼,滿意了吧?哪又怎麼樣?哼
別什麼都和別人學,要有自己的理念,屁股隱身怎麼隱身,F22隱身了嗎?空戰我們抓不住它嗎?屁股最大的弱點是紅外隱身,我們沒做屁股隱身,但我們抓的它的屁股,我們有光電設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7/doc-ifxxneua4349114.shtml
相關新聞
新版殲20的發動機尾噴管有锯齿,縮短几乎被腹鳍遮挡,有利於隱身2016-8-2
殲-20的隱身設計_互动百科
對於外軍研製隱形戰機的經驗,隱形能力和氣動外形往往不能兼備,而普遍認為“鴨式”佈局會影響戰機的隱身效果,所以外軍已裝備或在研的隱身戰機都無“鴨式”佈局先例。這種理論是否會在J-20上得到印證,還不得而知,但用常規眼光來看,J-20空中機動時前端鴨翼的偏轉,以及機尾固定的腹鰭,都會在飛機前方和側面形成較大的雷達反射面。但是軍事專家曾有觀點認為殲-20作為重型空優戰機,“鴨式”佈局在平飛時鴨翼不會偏轉,故而不影響其隱身能力。但當空中機動時,戰機相互間的距離雙方雷達/光電都可準確捕捉到對方,而這時戰機的隱身能力已沒有戰機的機動性重要,故此時鴨翼對隱身能力的影響也可忽略不計。但是此觀點還有待考證。 中國科研人員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殲20的側面彈腹設計上,飛彈通過導軌與的弧形掛架相連。平時也是收起,需要使用時,艙蓋打開,讓掛架組伸出去,飛彈掛架向外伸出的時候,三個掛架窗口艙蓋在支杆的推力下預先伸出去,這樣飛彈掛架就可以放到窗口凹槽內,此時打開的彈倉立即關閉,這等於經過一個簡單機構,把內置掛架變磚外置掛架,這樣即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又減少了氣動阻力。 相比之下,F22的側面飛彈掛架屬去支伸出去,彈艙蓋無法關上,這就非常破壞整體的隱身性能,特別在高過載的機動之中,如此一樣,F22飛行員需要為何時打開彈艙頭痛一點,殲20的飛行員則要顧慮少許多,由於彈倉門是關閉的,只有飛彈和掛架伸出去,對氣動外形不構成破壞,即便是機動也完全沒問題。
圖博館
假如殲20依靠前向隱身上的優勢,同時利用超音速巡航的速度優勢縮短暴露的時間,就能隱蔽的穿透保護美軍預警機等大型平台的防空體系,快速突擊這些敵方大型飛機。這將明顯降低暴露殲20後機身弱點的可能性。即便在攻擊的過程中被發現,因為殲20並不打算與F-22糾纏,也可以迅速轉移,而美軍想要在浩瀚的西太平洋區域追擊隱身戰鬥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一旦一定數量的美軍預警機或加油機被擊落,將直接影響美軍西太平洋的作戰能力。F-22隱身的一大秘訣,就是關閉自己的雷達,依賴保密極佳的高速數據鏈,接收來自於預警機的作戰信息,從而保持近似於無線電靜默的隱身狀態。如果若干預警機被擊落,F-22將不得不打開雷達進行探測,更為易於被發現,而且戰鬥機雷達的搜索監視能力與預警機相比有天壤之別。
在航程方面,F-22並不是一個航程非常出色的戰鬥機,它與F-15在西太平洋都顯得航程不足,這也是美軍第六代戰鬥機研製中極力強調航程性能的主要原因—— 甚至不惜耗費巨資、承擔巨大風險,來推動全新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的發展,確保F-22的替代戰鬥機能獲得額外30%的航程。
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殲20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這種不完美的隱身技術狀態,必然會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發展改進,就像殲-10C那樣進行壽命中期的階段性改進。
我們假設殲20會發展出殲20B壽命中期改型,那麼將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改善後機身或後半球隱身能力。以俄羅斯提出的第三代戰鬥機的隱身改造項目為例,它採用了多種綜合性的隱身改進措施,包括艙蓋、進氣道、翼面邊緣等區域增加反射或者吸波材料等等。可能與殲20後機身改進相關的項目包括:
一,對發動機尾噴管進行新隱身塗料的塗抹遮蔽,縮小反射回波;
二,改進垂直、水平尾翼設計,增加其對尾噴管的遮蔽範圍;
三,使用二元矢量噴管,從而令尾噴管本身的物理外形更為有利於削弱雷達回波,也對紅外隱身有明顯幫助。
這樣的話,“殲20B”的後機身、後半球隱身問題就將較為圓滿的得到解決,從而獲得與F-22接近的全向隱身能力。此時的殲20戰鬥機就可以與F-22在幾乎持平的隱身技術水平上進行交戰。不難想像,這將令美國空軍撓破頭皮,處處感受到殲20無所不在的威脅。(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圖博館
四、殲20通過使用S形進氣道、進氣口擋板、DSI技術等等手段,降低了進氣道前向反射回波;
五,F-22(下圖)的尾噴管採用了有利的遮蔽手段,使得這一部位不再像傳統上成為很強的雷達反射源,而殲20尾噴管幾乎沒有任何遮蔽手段;
六、機翼、水平尾翼等控制面的邊緣可能產生強烈反射,或者繞射,因此F-22和殲20都盡量把各個翼面的邊緣安排在少量的平行線上,減少輻射較強的方向;遺憾的是殲20的前翼後緣未能符合這一隱身外形原則;殲20的鴨翼並非隱身方面的最佳選擇,但為了實現出色的機動能力,中國科研人員不得不倚重這一美國方面不太鍾情的整體佈局—— 美國方面可以依賴推力巨大的發動機來令F-22這一常規佈局的戰鬥機獲得頂尖的機動性,而中國的發動機暫時還不能滿足要求,只能通過鴨翼佈局,最大程度的令戰鬥機本身的氣動設計達到極致,彌補發動機的不足。
七,垂直尾翼在被側面方向上的雷達照射時,是一個強反射源,F-22、殲20都採用傾斜設計防止回波大量回到側向的對方雷達平台上;與前面提及的問題一樣,殲20垂直尾翼對後機身敏感部位的遮蔽功能相對有限。
在紅外隱身方面,殲20的主要問題也來自於後半身,特別是尾噴管。F-22的二元矢量噴管有相當的紅外遮蔽作用,而殲20幾乎沒有。此外也可以看出殲20發動機艙很可能沒有空間來安排額外的冷卻措施,而F-22同一部位則至少有較為寬敞的框架機身,能夠減少發動機側面方向的紅外輻射。此外,F-22的尾翼位置較為有利於遮蔽尾噴管,而殲20尾噴管基本突出在尾部後方,翼面對尾噴管遮蔽的角度遠小於F-22。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承認,殲20非常可能在隱身表現上落後於F-22,特別是在後半球方向上有明顯差距。
這令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部分專家認為,中國將把殲20戰鬥機主要用於突擊美軍的大型空中平台,例如預警機、加油機,而極力避免主動出擊、挑戰F-22。
外國專家這一看法的根據是,假如殲20在脫離自身地面防空體系的範圍內主動攻擊F-22,很難避免需要獨力與F-22周旋。這樣後半身很可能暴露在對敵方向上,這部分隱身能力上的劣勢就會暴露在在美軍預警機、地面防空預警雷達和地空武器、F-22乃至F-15等三代機面前。
圖博館
殲20後機身或無法隱形難敵F22 需將做三項重大改進2016.11.07新浪軍事
在珠海航展期間,美國《防務新聞》媒體發表專家分析文章,竟然猛烈抨擊殲20戰鬥機只有前半球具備隱身能力,後半球完全不隱身,因此解放軍會避開與F-22、F-35格鬥,而是通過遠距離導彈攻擊來威脅美軍關鍵性的大型空中平台,例如預警機和加油機。
在隱身飛機短暫的歷史上,專家們一般認為大多數隱身飛機,包括F-22、殲20隱身戰鬥機,在設計上盡量做到前向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最小。一架裝備有雷達設備的飛機,處於隱身戰鬥機側前方大約45~65°角度上,或者後半球155~175°角度上,高度相差約2500米時,可以接受到隱身戰鬥機最強的雷達回波。也就是說在這一角度上隱身戰鬥機對雷達來說,最為“不隱身”。
一架隱身戰鬥機特定方向上的雷達反射截面積,與這一方向上雷達對其的最大有效探測距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如果把該方向雷達反射截面積縮小16倍,該方向上對方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就只有原來的1/2。上述解釋令我們很容易理解這一點:隱身戰鬥機必須比以往的戰鬥機有著小很多倍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才比較有實戰意義—— 這也證明了三代半戰鬥機在隱身上較小的改進,實際沒有太大作用。
而F-22這一美軍最先進的戰鬥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它在前向的雷達發射截面積是絕對保密的,但根據各種報導,F-22這一數字只有F-15的一百到幾百分之一,能夠令敵方許多現有的雷達對其的有效探測距離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的範圍。
從殲20具體的隱身措施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以下長項和短處:
一、飛機雷達整流罩、雷達天線等等有隱身處理。例如殲20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向前上方傾斜,令反射的雷達波會偏離入射方向;
二,座艙蓋採用金屬鍍膜,防止座艙內部產生強烈回波,殲20若干原型機上已經出現了這一金屬鍍膜;
三、殲20前機身結構外形採用了隱身設計,將回波集中在了較為狹小的方向上;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殲20後機身,特別是發動機艙周邊,幾乎採用了與傳統設計一致的結構,有著大量互相交錯的平面,甚至有一些類似於角反射器的部分,必然在雷達能照射到這一部位的方向上產生較為強烈的回波;本來如果發動機艙安排機身背部或者機翼上方,則較為有利於對地面雷達產生有利遮蔽,但戰鬥機整體設計上很難實現發動機置於機身頂部;F-22發動機部分的機身後部下表面齊平,比殲20的相同部位要更有利於隱身;
圖博館
在服務器CPU上,飛騰2000雖然在單線程性能上和Intel有一定差距,但其全芯片性能頗為不俗,能與Intel Xeon E5-2695v3相當,已經是全球全芯片性能最強的ARM服務器CPU ,如果ARM等國外廠商能完善其服務器CPU的軟件生態,飛騰則有可能藉著ARM的生態一飛沖天。在超算芯片上,申威26010完全可以和Intel最好的加速器KNL硬碰硬的較量。(回應: 如果國產cpu成熟,我會支持購買,但這麼多年來也沒見民用啊,到底怎麼回事呢? 軟件生態,專利壁壘 什麼是軟件生態和專利壁壘呢,能簡單說一下嗎?芯片是中國自己研製的,難道自己還沒有專利權嗎? 軟件生態就是:現有的編譯器、操作系統、存量應用都是基於x86環境的,該環境就是我們普通用戶現在用的一切,沒有哪個人會去脫離現在環境遷移到另一個沒什麼區別且極其簡陋的環境。打個極其形像比方吧,沒人會離開地球到火星去生活。 硬件靠技術攻關,軟件壁壘靠什麼解決 必須有強制力和強大的執行意志。阿里巴巴去IOE化(IBM,ORACLE,EMC),整個項目耗時3年,1萬多人參與。 國產芯片如果想在民用普及,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介入或外敵封鎖,靠所謂市場選擇永遠不可能解決,因為對方已經建立了幾十年的壁壘。 微軟操作系統adobe等大公司的應用軟件要求必須基於x86架構才能運行,但是intel不對中國芯片企業進行專利授權也就是必須要用其他架構。世界最大光刻機企業不允許使用他的光刻機製作中國自主架構的芯片。你覺得民用多艱難只能先用在黨政軍上保證安全)
美媒全面解析殲20性能用途警告西方必須認真對待 觀察者網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報導,2016.11.1,兩架箭形飛機呼嘯著從中國兩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上空低空掠過。
殲-20是一款極具抱負的飛機,融先進航空電子技術、高性能引擎和機身、先進戰場通信以及隱形設計於一身。
………..
殲-20的出現是中國航空工業和軍事力量的巨大飛躍。我們仍未確切了解這種戰機的能力以及在未來它將面臨的難題。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西方必須認真對待這款戰機和中國的軍事工業。
回應
敵人越是抹黑的 就是他們越擔心的 也是越害怕比他們好的 我們就必須支持
西方世界大可不必驚慌,只要多造F16就能輕鬆擊破J20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7/doc-ifxxneua4325576.shtml
圖博館
網絡中心戰真有那麼高深嗎?不就是每件裝備一個IP嗎,以中國現在的信息技術能力,不見得就比美帝差好多,說不定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看看我們的移動通訊技術,3G都還沒有用熱乎,就4G了,5G也在跟進中了。這方面,中國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不是通信技術問題,是人工智能!
量子技術美國有嗎?
IBM的量子計算機你沒見過?無知!
量子計算機你以為中國沒有嗎?量子衛星都上天了!美國的的量子衛星呢?
連內存顆粒都市場化不了,連主板上最廉價的芯片級解決方案都依賴台灣,主板上連電容都不敢用國產的,手機、電腦元器件幾乎都依賴美歐日韓台,田朝的電子通信技術還是別吹了;田朝所謂的量子科學,最終不是為了市場和用戶,是為了豐功偉績手掌的喜愛,攀仕途領導的需要,分經費撈好處犬儒和下人們的想要,對老百姓,最終能拉動幾個概念股,就不錯!
你這個不懂裝懂的傻子又來裝逼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7/doc-ifxxnety7535652.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2016.8.16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 後續或部署20顆
中國量子技術爆發:首台核磁共振量子陀螺樣機問世
美媒熱炒用量子雷達探測殲20 中國已研製出同款
中國實現超400公里抗黑客量子密鑰分發 全球首次
我國光傳輸刷新世界紀錄1秒可傳4萬部藍光電影
中科大首次實現傳輸信息量突破經典極限的量子指紋識別
上海交大科研團隊捕獲馬約拉納費米子 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之一
科技部:我國將啟動量子計算機研發
中國量子計算研究獲突破 成功研發半導體量子芯片
世界最快超算換角 中國新超算“神威太湖之光”2016.6.17首次亮相一舉奪冠,此前,天河二號已創下六連冠的輝煌戰績。與天河二號採用INTEL處理器不同,神威全部採用自主中國芯:“申威26010”眾核處理器。(回應:真感謝美國,禁售費爾康讓中國有空警2000/500;禁售超算硬件,中國有了12億億次超算,硬件開發人員有了更好的市場和舞台。省了不少外匯。波音空客趕緊禁運大型客機/發動機/航電.....吧。)
鐵流:國產CPU性能到底如何? 在桌面芯片上,龍芯和飛騰目前最好的桌面四核芯片的單線程定點測試成績大約為Intel I5 4460的三分之一,雖然和Intel的差距依舊比較大,但現在的性能對於絕大多數應用來說都是夠用的,特別是對黨政軍辦公電腦和一體機,龍芯3A3000和飛騰1500A的性能已經屬於性能過剩了,只要軟件跟得上,在黨政軍領域能替換Intel的CPU。
圖博館
雖然目前解放軍空軍也尚未具備美軍那樣強大的網絡中心戰能力。不過對於快速發展中的中國電子工業而言,具備相關技術能力並不是不可預期的,相反,我們可以認為實現相關技術並非特別困難的事情,至少比實現航空發動機技術突破要容易。此外,殲-20在立項時F-22已經服役多年,JSF項目概念也早已確定,殲-20沒有理由不會參考F-35,因此如果說殲-20是與F-117同代的以平台中心戰為思路設計斷然缺乏依據的。
不過美國空軍這一表態頗為值得玩味。美國空軍這一表態很可能意味著美國空軍並未能掌握殲-20的充分情報,否則也不會輕易表示殲-20是“平台中心戰戰鬥機”。當然,美國人這樣說也有維護F-35項目的考慮,特別是在經歷了預算超支、項目延期等問題後,如果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所堅持的高額項目“無法形成對中國殲-20的優勢”,那麼美國軍方恐怕很難跟國會交代,會被國會議員質詢得焦頭爛額。美國軍方需要維持國會和民眾對F-35的信心,所以美國軍方不能輕易承認F-35對殲-20並沒有絕對優勢,只能挑目前看上去比較有把握的說。當然,向國會要錢的時候,美國軍方會主動替我們吹捧殲-20的,特別是第六代戰鬥機項目缺錢時。
回應
美帝就是戰爭機器,由戰爭資本經營,由武器品牌賺錢立國,美國引以為傲的技術優勢被中國感超,這才是真正令美帝恐慌原因!即使J20遠超F22,美國也會抹黑貶低中國技術,因為怕中國敲了他的鐵飯碗!
恐怖國家美國原本想通過推銷F35大賺一筆,沒想到中國殲20閃亮登場。
別急、別怕,美帝!中國落後著呢,落後你美帝300年,你緊張啥啊?
忽悠也是一種戰略!被精神殖民的更能相信,就像鴉片戰爭。
狗狗加油哦,不然今晚要餓肚子了呀!
你能上網評論,使得系統都是美國的。
我們的就是一山寨貨,比不了你們的F22,沒必要當真的,你當玩具就成
你是豬嗎?模仿?怎麼沒見其他國家能模仿五代戰機?你模仿一個試試?
美國也是偷雞摸狗的山寨了不少的歐洲科技,沒啥好吹的。
吃著肯德基、麥當勞,喝著可口可樂、雪碧,穿著耐克,用著蘋果電腦、手機,開著別克、福特,坐著波音飛機,玩著迪士尼。
基本都是中國製造。
當美國開始貶代我國新開發的武器時 說明這武器真的威脅到它了 就像美國對毛子的武器從來都是貶的一文不值 但這個世界也就毛子能威脅到它
圖博館
繼2014年後2016年珠海航展中航工業再次展出了先進軍機航電概念座艙。該座艙佈局為上面一具帶細邊框的廣角衍射平顯,中間一塊全景式觸摸屏下顯,下面一快小型多功能顯示器,位於飛行員兩腿之間。同時飛行員採用側桿操縱,即右手握操縱桿左手握油門。該座艙最大的特色在於中間那塊超大型的全景式觸摸屏多功能彩色顯示器。
該顯示器可根據飛行任務需要“切割”成不同大小的顯示區域,並在需要時在儀表數據和光學圖像之間進行任意的切換。由於該顯示器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和靈活性因此座艙取消了傳統的機械儀表。這種“純”玻璃座艙的佈局比目前戰鬥機上廣泛採用的一平三下外加少量機械儀表的標準佈局還要先進一代,國外只有美國最新的F-35隱身戰鬥機採用。
隨著本次航展上殲20的公開,一系列跡象表明J-20量產型的座艙很可能也採用與F-35類似的佈局,而且相信其配置比航展公開的概念座艙還要高檔。首先殲2 0採用了新一代國產廣角衍射平顯。與殲10B,殲-11B和殲-15上的第一代國產衍射平顯相比,它的視角更寬廣,在陽光下工作對比度更佳,因此採用了更薄的邊框並取消了頂部的遮光板,從而減輕了重量擴大飛行員正前方的視野。其次J-20在飛行員兩腿之間也安裝了一塊小型的多功能顯示器。
它可作為全景式觸摸屏的備份在其因飛機中彈失靈時用於顯示飛機的關鍵姿態信息,為飛行員迫降提供保障。同時顯示器位於飛行員兩腿之間也證明殲20採用了側桿操縱的方式。與傳統的操縱桿中置佈局相比,除了可為飛行員提供無障礙的座艙內部視野以外,側桿操縱的另一個優勢是彈射座椅可以更加向後傾斜,從而提高和延長了飛行員抗高過載的能力,這一優勢已在美國的F-16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作者署名: 鼎盛軍事huitong)
回應
這跟國產車的LED顯示屏比進口車花哨是一個道理。
中國的先進就是花哨,外國的先進就是先進。你洋爹的怎麼做在你眼中都是對的喲。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7/doc-ifxxneua4294951.shtml
美軍為何認為殲20性能不如F35:原因並不在飛機本身2016.11.07 環球網
據環球時報報導,近日,美空軍參謀長古德芬(原F-117飛行員)在回應記者關於中國公開展示J20與F35相比較的問題時表示,殲-20只可與美第一代隱形機相類比,殲-20與F117都是單一網域!而F-35是整套系統與網絡支撐,還有就是隱形能力的問題。對此,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這點。
圖博館
殲20年產或接近2個團 引進俄發動機難滿足需求2016.11.07 觀察者網
殲-20雙機編隊在珠海航展上驚鴻一現
網絡和媒體對於殲-20參展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也有不少藉此抒情的佳作。不過既然作為軍情觀察,我們還是要說些航展上的技術問題。
首先當然是萬眾矚目的殲-20。在航展開始前夕,中國海軍尹卓少將在新聞採訪中稱,殲-20戰機使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這一看似“欽定”的消息無疑給了堅持“國發”理論的“國發黨”以極大鼓舞;但另一方面,現場拍攝到的殲-20戰機照片依然是典型的AL-31F系列的尾噴口,這樣的矛盾進一步將殲-20戰機的發動機問題爭論引向白熱化。
從畫面中可以看見發動機燃燒室的特徵,符合AL-31FN的特點
航展航發館內展出傳說中的WS-10B發動機
回應
一篇夾帶私貨賺稿費的垃圾文章!航展殲20的發動機完全不符合AL-31F系列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兩條黑煙尾跡!,同時發動機燃燒室的特徵並非AL-31F系列獨有,而是所有大推力戰鬥機渦扇發動機所具有的共同特徵!同時殲20相對F22非常優越的氣動佈局和鴨翼控制,使已經有2年以上研發經歷的“渦扇10B改進型,”完全滿足殲20的4S需要!
就是,簡直不可思議,官方都說了用的國產發動機,這文章還在這裡攪屎
寫文章的施洋就是個毛發黨,尹卓所說狠狠的打臉,這幫子毛髮黨還不服氣。
新浪小編有毛病,軍方已經闢謠說了是國產發動機
幾乎可以說殲20肯定不是用的國產發動機,尹卓所說的是個人看法不是官方的確認,否則官方早就大吹特吹了。
你如果關注過央視的話 你就應該知道央視至少說過2次 殲20發動機一直為國產 型號為WS-10B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7/doc-ifxxnffr6944295.shtml
圖博館
彈徑、長度、翼展,霹靂-12都比AIM-120A/B要大不少,更不能與AIM-120-C5相比
就算是按體積非常緊湊、國內現在還沒有這個尺寸中距彈的AIM-120-C5來說,其尾翼尺寸447毫米,彈長3650毫米,彈徑178毫米。就算FC-31掛的是4發AIM-120-C5,需要的彈倉空間也必須明顯大於3000L以上。因為還必須留出防止碰撞的安全餘量、液壓彈射機構等額外的空間佔用問題。
這意味著在FC-31上,它必須把比一架基本型米格29所有內部油箱加起來都大的空間,用於武器艙。而即使是FC-31無論如何去籌措空間和優化設計,比如放棄兩倍以上聲速飛行能力(米格29最大飛行速度),允許飛機設計出更大的機身截面和機身內容積,但最後能用於儲存燃油的空間,都不可能比米格29M/K大。
FC-31的125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可能是在掛載大容量副油箱、攜帶很輕的製空武器掛載方案下才有可能實現,此時它根本無法保持隱身狀態。
無論是對地、對海,還是製空的未來作戰,對於中國來說,都只有殲20這樣的重型機才能滿足要求。(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mig29最新改進,作戰半徑也是達到了千多公里。FC-31全重28噸。內油不要擔心。小編也不問問MIG-29的全重20噸。米格當年就是設計前線戰鬥機的。要求是有較好的空戰能力和能在簡易機場起降。所以對航程要求不高。米格戰機航程短不是設計失誤而是設計時的取捨。說氣動佈局對巡航沒有幫助的話,生搬硬套到FC-31上是荒謬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ua4243388.shtml
深度:殲20機翼下疑似出現4個外掛點可載三款裝備2016.10.09 新浪軍事
近日,網絡出現一批殲20隱身戰機的高清圖,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殲20機身細節。從一些細節判斷殲20機翼下面可能存在左右各2個外掛點,這樣的設計可能是潛在的可以讓殲20執行一些強度低、威脅小的非隱身作戰任務或者外掛副油箱執行遠距離轉場。
圖博館
殲31生產線曝光有何玄機 成史上中國最大軍貿項目2016.11.06 新浪軍事
針對FC-31未來發展問題,中航工業現場工作人員對“迷彩派”介紹稱:我們有關注到互聯網上一些質疑的聲音,但作為軍用產品來說,它的發展遵循著嚴謹的科研規律,潛在客戶也對該機有著嚴格的評測和判定,而所有的這些都不會受到互聯網聲音的影響。該工作人員還強調,對於目前的項目來說,產品的成熟度在某種意義上更為重要。
國內知名的《知遠防務評論》刊文分析稱,殲31雖然在公眾面前消失已久,但中航工業在國內外的大小軍工防務展上頻繁帶模型參展,在世界各國“刷臉”,可見其重視程度,證明了官方並未將其打入“冷宮”,恰恰是戰機技術趨向成熟的重要徵兆。
有軍事觀察員對“迷彩派”分析稱,從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某些國家對隱形戰鬥機有著不小的需求,在今年年底以色列的首批F-35到貨後,這種需求將變得迫切起來。從目前的國際軍貿市場來看,“鶻鷹2.0”是唯一與F-35不存在代差的戰鬥機產品,也是目前某些國家最易獲得、最易掌握的戰機。如果中國還能夠輸出一些技術輔助這些國家的航空業發展,將會使得FC-31項目外銷更有吸引力。該觀察員還認為,隱形戰鬥機相關技術對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要,零散的購買這種情況更不適合“鶻鷹”項目,因此FC-31要么0出口,要么極有可能超越“東風-3”彈道導彈和出口巴基斯坦潛艇項目,成為中國最大一筆軍貿項目。(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ty7478543.shtml
深度:殲31動力系統與米29相同為何作戰半徑卻遠1倍2016.11.06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上,標註的FC-31作戰半徑達到了1250公里,FC-31既然用了兩台和米格29一樣的發動機,有著相同的油耗和推力表現,那麼噸位尺寸和航程就不會存在本質性的差異。
米格29早期型號由於設計方向問題和米高揚設計局做事一向比較敷衍,實際的機身內部容積利用效率不高,燃油儲存能力偏低。
早期米格29平台的基本航程(機內最大燃油,不帶副油箱)只有1500公里,必須帶1268升的副油箱才能實現500公里作戰半徑,只能用機場保衛者來形容。而之後從幾乎重新設計的米格29M開始,米格29系列將內油容量提升到了5700升,基本航程達到2000公里。從一般規律來說,FC-31的內油容量不太可能高於5700升。原因是隱身戰鬥機為了武器內置化,必須擠榨出很大的內部空間來安置武器彈倉。
圖博館
FC31的影響力由於殲20的到來顯得觀眾對它不是那麼狂熱,但筆者覺得FC31依然算是國際上僅有的幾款五代機之一。FC31是滿足未來15年左右的軍貿市場以及戰場環境需求而自行研發的外銷型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其綜合作戰效能相比四代機要優異得多。其機長17.3米,機高4.8米,翼展11.5米,實用升限16000米,最大速度每小時14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28噸,雙發,機內燃油作戰半徑1250公里,起飛滑跑距離450米,著陸滑跑距離700米,整機壽命約6000/30ft/y。
FC31機體內外共有12個外掛點,包括機身彈艙內6個和外部6個。彈艙2噸和外掛6噸,可掛載品種豐富的武器彈藥/各種吊艙應對空空和空面作戰,尤其是利用隱身達到的高突防能力,而外掛彈藥作戰一般是為了應對較低威脅環境下作戰任務。大內油的設計保證了1250公里的作戰半徑,除了能外掛副油箱外還具備空中受油能力,作戰半徑將顯著增強。雖然目前FC31還是配備俄製RD93進行試飛,未來配上國產先進渦扇發動機後,FC31的高機動能力可能將得到真正的發揮。
中國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同時研發兩款五代機的國家,殲20已經取得成功,FC31的未來會怎樣還不好確定,依據目前中國現有的能力在隱身能力和機載電子設備、彈藥方面應該沒有什麼難題,唯一制約因素還是航發。
回應
熱烈祝賀國產FWS-13增推型發動機配套FC-31首飛成功(2016.7.4) 我們的工廠與沈飛挨著,經常見到沈飛的飛機在我們工廠頭上飛過,包括殲31。但是網上沒有這方面的任何消息!因為瀋陽的工人階級認為: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
這麼小的機身按上兩個發動機,機身自重多少?油箱容積多少?載彈量多少?作戰半徑多少?雙發小機身注定了敗筆。
裝兩個噴子當發動機,廢物利用
那估計能超光速
颱風/陣風/米格29都是雙中推的中型機,當然有人會吐槽米格29腿短,然而FC31採用了大量的最新科技,比如3D打印一體成型大型構件,不但減重而且內部空間也有增加,並不能和老舊的米格29簡單等同。發動機目前也已經換裝國產的WS13E,比米格29的RD33推力有增加,航空電子設備更加不用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6/doc-ifxxneua4228379.shtml
圖博館
而最後的一點是,117S具備矢量推力。要發揮出它的能力,殲20必須擴充和修改電傳系統的控制規律軟件,讓矢量噴口的偏轉能夠在各種情況下都與鴨翼、襟翼、副翼、垂尾等氣動面的偏轉,實現良好的相互配合。
殲20的研製單位在氣動和飛行控制上的水平非常紮實,雖然國內之前並沒有矢量推力發動機上實機的經歷,但要完成殲20與矢量發動機的整合對他們並沒有太多的困難。不過另一方面,在試飛的時間上則沒有辦法節省,因此就完成改進的時間來說,可能是三個改進中最長的。(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117s就以三代半的發動機連超巡都做不到,新浪一天到晚吹啥呀
你有哪款有推力矢量噴口,能超巡的?拿不出來才是50步笑百步呢
軍方都承認使用渦扇10B,矢量噴口的渦扇15近幾年就會量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ty7466954.shtml
相關新聞
我軍尹卓少將披露:殲20已交付數月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2016.11.1央視
殲20能用小推力發動機超音速巡航 世界首創機頭折線+正升力鴨翼+小邊條+主機翼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升力體的氣動設計2016.11.04新浪軍事(回應:F22公佈的超音速巡航時間23分鐘左右,航程會縮短一半。)
中航曝光正在組裝改進版殲31:垂尾有巨大變化(圖)2016.11.06 環球網
珠海航展上,中航宣傳片中出現了一架正在組裝的殲31鶻鷹飛機(FC-31)。通過細節可以發現,這架飛機並不是首飛的原型機,而更像之前曝光模型上經過優化的機型。戰機垂尾進行了後傾與切尖處理,與殲31原型機差別很大。
殲-31,是中航集團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第四代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其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殲-31鶻鷹飛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佈局,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全機隱身設計,配置內埋武器艙,採用兩台俄羅斯生產的RD-93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這也是FC-1的標準動力。
鶻鷹戰機不能進行超音速巡航,但將裝備中國國產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綜合航電顯示系統,內藏式彈倉可以攜帶4枚霹靂-12空空導彈和各種精確制導空地彈藥。
圖博館
殲20想換更大推力發動機有難度需做三大基礎改進2016.11.06新浪軍事
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等原蘇聯國家的軍工企業迫於生存壓力,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身產品的關注度和吸引力;各種眼花繚亂的編號命名變來變去——比如蘇35等等,也是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
AL-41編號最早是指蘇聯時代開發的新一代發動機,推力和發動機體積重量都要比AL-31高一個級別;後來蘇聯解體,它的開發和應用也停滯了下來。而今天的AL-41,實際上是繼承了一部分老AL-41技術的AL-31大改型號,推力、發動機體積重量都小了一圈,但是技術運用的先進性和成熟度都更高。
在渦扇-15真正成熟以前,117S是中國能獲得的最好的、最可靠的高速發動機。但是要獲得117S帶來的性能提升,殲20也還要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改進才行;這涉及到結構、進氣道的氣動外形、電傳飛控三個方面。
117S提升推力性能的關鍵舉措之一,是它大幅度提升了進氣流量。AL-31在極限狀態下,每秒鐘要吸進112公斤空氣參與燃燒,而117S則提升到了122公斤每秒。為了滿足更大的進氣流量要求,117S必須採用更大進口直徑的風扇,才能壓進去更多的空氣。
在出現進口直徑從905毫米提升到932毫米等外形尺寸上的變化以後,117S的安裝設計不可避免與原來的AL31F/FN會有所區別。不過117S原本設計的時候就強調要便於替換AL 31F,因此涉及到的機身結構變化並不會很大,是比較容易完成的。
而進氣流量增大帶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相應的飛機進氣道設計要進行調整,重點是在保證隱身性能的前提下,放大進氣道截面,能通過更多的空氣。這在戰鬥機設計上也是很常見的事情,比如使用F110的F16,其進氣道截面積就比裝備F100的F16要大。
如果不改進氣道的話,飛機倒是能繼續湊合用,只是那就必須調低發動機流量,使發動機處於性能無法完全發揮的狀態,那麼殲20換117S的意義也就喪失大半了。國內的殲11B在更換太行時,就因為研製單位試圖盡量保留原蘇27sk的進氣道調節結構設計,只重新設計後調節板而前調節板不變,導致進氣道最大截面不足,最後不得不把太行發動機限制流量、調低推力。
圖博館
這類設計上,存在空間佔用等大量問題,使側置駕駛桿設計完全不可行。這不僅包括F15等機械飛控飛機,也包括蘇27、FC-1這樣的半電傳半機械混合飛控飛機。只有純粹的電傳飛控飛機,才具備採用側置駕駛桿的硬件基礎。其中殲16由於飛控系統繼承了蘇30mkk的設計,也不具備採用側桿的基礎。
二:中桿設計擁有長期養成的使用、訓練習慣優勢
而在放大後的F18EF大蟲平台上,雖然已經沒有了這個限制;但是為了最大程度的延續F18的操作習慣,減少飛行員培訓和訓練的成本和犯錯等人為操作失誤增加機率,中桿的設計被延續了下來。實際上這也是絕大多數採用中桿設計的全電傳戰鬥機在設計時最看重的——客戶的使用習慣和傳統。
殲10當年放棄側桿設計,最大的原因也在這裡。此外側桿設計由於出現比較晚,其人機設計成熟的也晚——比如F16最早的設計中,其力回饋側桿是完全扳不動的,純粹感受飛行員用力施加的方向和大小。這使得飛行員很容易手腕過度疲勞,而又難以精準的控制飛機。到了後來,F16側桿改進為力、位移雙重耦合回饋,有3毫米的位移行程。
三:側桿能夠有效的改善戰鬥機總體性能
側桿設計能夠興起,主要是它對性能的改善,比打破傳統訓練習慣帶來的成本要大得多。中桿設計下飛行員很難往後大幅度的傾倒。而接近30度的大後傾座椅設計,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提高飛行員耐受極限機動的高過載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壓縮座艙佔用高度,有利於減小前機身的截面積和跨超聲速阻力,使得機身結構更易於佈置。
從提高抗過載耐力來說,側桿允許更大的座椅後傾角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側桿可以安置的比較高,這樣可以有效抬高手臂。高過載下飛行時,飛行員會受到高重力與加壓呼吸的共同作用,血液向靜脈內大量沉積導致血管擴張,這種現像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手臂疼痛。對於操作飛機時手臂位置一定會特別低的中桿佈局三代機,這種現象尤其嚴重和普遍,對飛行員在空戰中的注意力集中和操作動作準確性影響很大。殲10也不能例外。
而在前機身結構上,雖然作為兩側進氣的戰鬥機,殲20本身擁有很大的結構高度,因此側桿壓縮座艙高度帶來的減阻效果不會有F16那麼明顯;但是它能夠給殲20前機身帶來大得多的結構強度和剛度設計餘地,更有利於結構的輕巧堅固和長壽。(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4/doc-ifxxneua4118041.shtml
圖博館
我希望有一天,J20能單發動機不開加力就能超巡,哈哈哈哈
超音速巡航最多二三十分鐘,說F22不開加力也能超音速巡航,那估計F22的油箱不是一般地大,不然會很快沒油的。
F22公佈的超音速巡航時間23分鐘左右,航程會縮短一半,但是這在一定距離內的突擊或逃逸也讓其他所有飛機望塵莫及了,一般飛機開加力超音速也就三五分鐘,差太遠了,只要在一定距離上,根本沒法跟F22玩,追都追不上,另外也不用扯導彈的問題,導彈在超過一定的距離界限也白搭,追不上。
呵呵,你以為美國給的是真實的數據?
天朝吹牛你也信
J20針對性極強,是專為對抗F22而研發,兩機遲早有對決那一天,無法吹牛,也沒必要吹牛。反倒是F22,服役20多年來,從未進行過真刀真槍實戰,一直神龍見首不見尾故弄玄虛,非常值得懷疑!國旗
對決?笑話,人家F22早在沖繩等你對決好多年了,年年在東海踢館,就不見你土G出來
F22只是臨時部署沖繩,並不敢到東海撒野。在2月份前不久,F22倒是趁朝鮮核危機,竄進東海,結果被我戰機伴飛警告羞辱,屁都不敢放一個。
誰伴飛?照片呢?這種謠言早被證明是笑話,你還拿來吹?
除了我戰機伴飛,還會有誰?這是我軍少將尹卓在電視上透露的消息,你拿什麼來證偽?咱喜歡悶聲發大財,不喜歡太招搖,要照片,你大可以找你米爹要!
尹卓拿什麼來“證實”?
呵呵,尹卓大庭廣眾甩了你美爹一耳光,你爸爸反駁沒有,你不是應該去找爸爸“核實”嗎?
深度:殲20終採用側置駕駛桿 殲10不敢用殲16不能用2016.11.04 新浪軍事
根據最近的照片顯示,殲20採用了側置駕駛桿設計。在此之前,中國其他飛機都是採用傳統的中桿設計——包括殲20設計單位自己研製的殲10、FC-1。為什麼殲10不用側桿,而殲20又要放棄殲10上的中桿?要理解這種現象,需要了解兩個方面的基本知識:首先,早期戰鬥機為什麼都用中桿。其次,側桿有什麼優勢。
一:非純電傳飛機,根本用不了側桿
圖:蘇27座艙,駕駛桿在中間
早期戰鬥機——包括近年來一些廉價戰鬥機,都會全部或者部分的採用機械飛行控制系統。飛機的飛行控制,接受飛行員的操作指令是由駕駛桿和腳蹬負責的;實現則要靠水平尾翼、副翼等氣動面偏轉。而機械飛控系統中,駕駛桿和腳蹬會牽拉金屬連桿或者鋼索,連桿和鋼索的前後移動則控制平尾等偏轉。
圖博館
殲20能用小推力發動機超音速巡航 一設計世界首創2016.11.04新浪軍事
殲20航展首秀,中航工業副總張新國在答記者時,就殲20性能有一番特殊的解讀,個中深意值得我們深深體會。
張新國回答道,四代機有一些共同特徵,比如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超視距攻擊和隱身特徵,第四代戰鬥機必須的,但是實現這些功能的技術途徑是不一樣的,誕生在不同技術年代的飛機,實現同一個功能它的技術就不一樣,而且國際上第五代戰機開發時間也不一樣。
張總回答看似回答平淡,實則具有深意。不少人以前一直對殲20的性能有所懷疑,認為其一些性能達不到四代機的4S標準,主要是懷疑殲20不具備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而張總的話無疑讓我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殲20是一款真正的四代戰鬥力,同時具備了4S能力。只是實現的途徑和F22等國外四代機不同而已,我們不可能也不需要對F22亦步亦趨,而是開創自己獨特的技術領域,比如鴨翼加邊條翼組合體氣動佈局設計,完全就是世界首創。在保證飛機高機動性的同時,也具備良好的超音速飛行特性,因此能用推力更小的發動機實現超音速巡航。
回應
嘿嘿嘿,你恰恰落入了美國人的概念圈套!F-22為了確保隱身性能將尾翼前緣貼近到主機翼後緣,使得尾翼完全處於主機翼後部下洗氣流中,導致其尾翼氣動效率不足,由於主機翼和尾翼貼的太近導致F-22俯仰控制力矩不足,所以才開發了結構複雜的二元矢量尾噴管來增大戰機俯仰控制力矩,以達到其在垂直機動面上具有高的性能!F-22的氣動設計並沒有脫出傳統的主機翼在前,尾翼在後的傳統氣動佈局,有所不同的是其機頭設計外形具有很強的隱身效果的同時也具有較強的渦流發生能力,其機頭上下部結合處的折邊等於是一個強力的渦流發生器,產生的渦流可以推遲主機翼在大仰角狀態下機翼上表面的離散推遲提高大仰角的控制力!但是由於其尾翼依舊只是提供負一個配平,不能在氣動中起到增升作用!所以F-22的總體升力值並不高,只是由於其採用了內置彈倉使得戰機翼載降低使得其在水平機動面上獲得了不錯的機動性能!美國航空界有句俗話——只要發動機動力夠強,冰箱也能上天!反觀我國的黑絲帶,機頭折線+正升力鴨翼+小邊條+主機翼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升力體的氣動設計!這樣的設計會使得戰機整體升力大為增加,升力增加相對的就等於減輕了發動機的負荷,需要達到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推力就無需那麼大!這就是國際航空研發設計中兩種不同的思路!
圖博館
我軍少將披露:殲20已交付數月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
中國殲-20飛機在第11屆中國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
在2016.11.1晚,央視CCTV-4中文國際頻道今日亞洲節目報導“殲-20閃亮航展將如何提升空軍戰力?”,電話連線著名軍事專家、央視特約評論員尹卓。在電話中,尹卓正面證實現在殲-20採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而渦扇-15正在研製中,等渦扇-15服役後,將更明顯提升殲-20戰機的性能。並表示,殲-20已經交付部隊4、5個月了。
近期以來,網上關於殲-20所用發動機是“國發”還是“進口”之類的激烈爭論,就此可以塵埃落定了!對這樣的結果,就是兩個字:振奮!
昨天(11月1日)的中國空軍,毫無疑問將成為關注焦點。
相關新聞
改進版太行發動機亮相珠海 或作為過渡型號裝備殲20
倍受矚目的第11屆中國航展已經於2016.11.1在珠海開幕,今年新成立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專門開設了中國航發館,展出了國產“太行”(渦扇-10)改進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等多個重點型號,太行改進型,其金色的尾噴口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
回應
那些黃皮膚黑頭髮的美國人怎麼沒來噴了
這些噴子沒有噴的了,發動機也是中國的,而且等渦扇15出來了噴子就要撞牆啦。
看到這片文章,我狠狠的攥緊拳頭,大叫一聲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噴子們臉被打的啪啪響吧!中國科研人員辛苦,人民解放軍萬歲!
太開心太開心我這個磚家的推測終於被證實了!“從公佈的視頻完全可以看出:殲20迅速加速垂直爬升,並無黑煙,高燃燒效率比,也未開加力,顯示出巡航狀態下動力異常充沛,絕不符合俄羅斯發動機的特徵,一定是國產某型發動機!”江南style好激動給力威武
前幾天那麼囂張的噴子們出來走兩步,臉都被抽爛了吧。
噴子會說美爹的發動機比中國的牛逼多了
殲20本來就應該裝ws15這樣的四代機發動機,然而裝個太行,你們就把殲20吹到無敵的存在,你是不知道有沒有矢量推管的差距麼?
大家感到很高興不可以嗎!?看到自己有了給力的發動機興奮不可以嗎?!沒人說中國的發動機已經比F22的好啊!當然,一些黃皮膚黑髮的美國人不高興也是可以理解的!
圖博館
大型飞机因为在服役生涯中基本不会承受频繁变动的大过载,而军用运输机的保养条件也比民航机好,因此其寿命一般都很长,如果考虑到中期延寿,其寿命达到40-50年不稀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十年左右,轰-6K,伊尔-76机队要再次更换发动机。
而首批运-20,在它们的D-30到寿后,就可以考虑更换涡扇-18A或涡扇-20,性能也可上一个台阶。采用翼吊式结构的飞机更换发动机没什么难度,如果发动机没问题了,研制进度会很快,甚至可以做到无缝衔接。
运-20未来如果换发,航程、载重量、起降性能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它的货舱尺寸已经为未来留下了足够的余地,但还需要一个给力的发动机
而中航工业在本届航展上展示的“加长型”运-20F100在2020年前后开始生产的时候,既可以填补民用大货机的空白,也可满足一些军用需求。
这样看来,国产发动机不仅并不因为此次采购D-30KP2地位降低,作为未来的希望,其肩上的压力依然沉重,在未来10、20年中,涡扇-18、涡扇-18A、涡扇-20,以及更先进的未来大涵道比商用航发,将推动中国空军和民航事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的发动机一直是产业体系中的相对短板,但其实近10年来已经有不少领域有较大改善。如今,中国在内燃机技术领域的进步是最显著的,尤其是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进步相当显著,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很快走完吃透国外技术并开始自行研制新一代发动机的道路。现在已经有能力研制世界一流的坦克用发动机、舰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在本届航展上,中国外贸坦克的表演马上就会展示这一点。
但在涡轮发动机方面,由于产业底子薄,引进国外技术困难,研制周期长等等困难原因,一轮红日还没有完全跃出地平线。不过别担心,有谁能阻止日出呢?
回應
殲20就算是用毛髮也是東亞最牛逼的戰鬥機!一群國發黨急個球!你們再急能有部隊急?上週評論區吵得烏煙瘴氣,都開始人身攻擊了。說白了還是不夠自信,總認為殲20用了毛髮丟人。部隊以實戰出發,以戰鬥力為標準,死要面子是要吃虧的!君不見殲20出世嚇得日本把英國都喊過來教他如何應對殲20?從這角度看,殲20的設計就是成功的,形成了戰略威懾能力!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總會看到殲20上國發的那一天!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6_10_30_378816.shtml
圖博館
但殲-20與前代飛機相比最大的優勢——超音速性能是無法在低空低速的飛行表演中看出來的。至於有人說殲-20那個高速躍升沒掉速度什麼的, 我只能表示服了,您的眼睛自帶精確測量系統,了不起!還是那句話,有這空,去多看看美俄主力戰鬥機的飛行表演視頻,起碼對現代戰鬥機的機動能力有個直觀印象再說,別自己在家瞎琢磨。
我們接著說國產大飛機的發動機。這次俄向我國出口224台D-30,單價是300萬美元。而根據俄媒此前透露,2004年前後,俄自用型D-30KP2價格僅相當於84萬。即使刨除匯率變化等因素,我國購買D-30的價格也是俄自用價格的起碼兩倍。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是國際軍用裝備市場的慣例。君不見當初我國出售武器裝備的時候直接按國內採購價把價格單位從人民幣換成美元(當時的官方匯率是1:2),結果用戶感動地表示中國人太實誠了,這價格真便宜……可見,俄國這次出口D-30也已經算是按照外貿規矩,最大限度的折扣了。
這也是我國歷來強調引進裝備國產化,至少也要具備國內大修能力的重要原因。渦扇-18還不能滿足大批量裝機的要求確實讓人有些遺憾,不過現階段,能滿足製造運-20的進度要求,這是最重要的,時不我待啊。
D-30KP2的首翻寿命根据俄国的数据为3000小时,寿命大概也有十多年,因此并不存在初期购买的时候就要保留大量备份机的问题。所以170台D-30KP2主要用于制造运-20,那么大概就是40架左右。
2005年左右,中国曾向俄提出购买38架伊尔-76,后来因为工厂搬迁等问题,未能成交,双方协商后改为俄向中国提供200多台D-30KP2。这也就是运-20、轰-6K飞机项目的基础。
中国90年代购买了17架伊尔-76(其中3架改为空警2000),这批飞机已经在21世纪头10年中陆续更换发动机,再加上新生产的60架左右轰-6K和几架运-20研制阶段用的数量。这批200多台发动机已经全部“名花有主”。
近年来,新购买的10架二手伊尔-76和78飞机都是已经在俄服役10年左右,它们的发动机在近几年内需要更换,这可能是中国此次购买的54台这一批发动机的未来去向。
剩下的170台,去向显然就是运-20了。可以推测,到2020年,运-20生产数量约40架。这就填补了当年我国向俄采购38架伊尔-76未果而留下的空白。伊尔-76就可以“改行”去做空中加油机了,这是中国空军现阶段的一个重大短板。
未来十年内,D-30KP2将是我国大型运输机队的主要发动机,为国产涡扇-18A、涡扇-20的研制成熟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圖博館
而採用了“飛火推一體”技術的飛機,其實更換不同型號的發動機會更加簡單,因為飛控系統可以適應發動機的範圍更大,而不是更小。這也很好理解,20年前的電腦要裝個打印機之類的外設,還相當複雜;現在則是直接USB一插,連驅動程序都不用去找,系統直接就認出來了。“飛火推一體”某種意義上就和USB一樣,讓更換發動機、雷達、火控系統都變得更加簡單了,而不是更難。所以說用了“飛火推一體”的殲-20反而不方便換發?荒謬!
有人還要說,這次“土星”向中國提供D-30KP2發動機有公開合同,“禮炮”出售發動機怎麼沒有?原因也很簡單,目前“禮炮”公司是俄動機聯合體尚未完全控制的一家企業(從2014年開始,俄國有航空發動機集團大舉改革,陸續將大部分航空發動機廠商併入“土星”集團,而“禮炮”是目前最後一個還保留相當獨立性的大廠),它的合同根據客戶的相關保密要求,可以不在俄政務公開網上發布。
上週相關新聞已經指出,“禮炮”公司目前提供的發動機,除了99M系列的AL-31外,主要就是俄自用雅克-130所用的AI-222-25。然而,雅克-130現在產量還很低,光靠這一點生意,“禮炮”怎麼在2015年實現利潤比前一年增長18倍的呢?
禮炮工廠的利潤在2015年比前一年增加18倍,好巧啊,這年AL-31FN第三批次開始生產
2014年12月,從文中描述就可以看出,渦扇-15離裝機試飛還有相當的距離,有人硬要說這篇東西表示渦扇-15已經裝上了殲-20,這理解能力也是可以的。不過這篇文宣中透露的渦扇-15部分關鍵參數令人振奮,該機是真正的國產先進發動機
最後,談談殲-20的性能問題。目前殲-20的發動機性能其實不差,13.75噸的推力,推重比接近9,這已經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發動機了。根據消息,渦扇-15帶矢量推力的型號推重比可能也不到10(當然渦扇15推力更大,全機推重比上去了)。再加上我們前面已經說過的強大的飛控和氣動,殲-20的機動性能不論如何都不會差。
現在殲-20所表演的動作都是屬於常規動作,並沒有需要矢量推力的動作。最早發布的視頻有人弄了個加速播放,看上去嚇人,但其實是假的。那個盤旋的半徑確實很小,但遠不是什麼“超小”半徑。殲-20作為一種“角度戰鬥機”毫無問題,這主要得益於其飛控和氣動設計,但穩定盤旋率能趕上F-16A,這也需要發動機推力達到相當水平才行。
圖博館
至於“禮炮”廠方面不像開發117S的“土星”廠那樣願意花錢僱俄國媒體來給自己吹牛,那是因為生意已經到手了,沒必要在做廣告了,僅此而已。
再稍微解釋一下很多讀者在評論區裡談到的問題,即所謂“飛火推一體”要不要“發動機源代碼”。
首先,所謂“發動機源代碼”是個偽概念,FADEC系統的代碼並不需要火控系統或者飛控系統那麼多的功能,基本就是取代了原本發動機上面的機械控制系統而已,所以實際上就是一個典型的工控計算機。即使是在控制對華軍事技術輸出的DSGL規定裡,對於FADEC的軟件也沒有什麼限制。即使是西方對華技術輸出限制規定中,也沒有針對FADEC軟件的條目
原因很簡單,FADEC系統研製的主要難度在於對發動機運行規律和控制規律的精確掌握,每款發動機的FADEC都是經過反复實際測試後做出來的。但在交付使用的時候,就是一個“黑盒子”,插上去,輸入一定的信號,它輸出的信號是確定的,要知道FADEC的控制規律,做個測試即可。反過來說,做過完整測試後,使用者也就完全掌握了這台發動機的控制規律,自己做一個代碼看起來不一樣,但實際控制效果一樣的FADEC控制盒來控制也是一樣的——當然現實中沒人這麼閒的沒事幹。
換言之,FADEC的軟件其實並不在飛控系統之內,它是一個獨立的子系統。
國內FADEC系統測試平台的示意圖,可見FADEC系統只負責接收控制指令和反饋信號(圖裡是模擬信號),並輸出相應的控制信號,要想知道控制規律,在這個測試平台上跑一下就行了
與傳統機械式控制系統相比,FADEC的主要優勢是通過計算機系統對發動機的反饋信息和輸入的控制指令進行綜合處理,輸出更精準的執行指令。
而在新飛機研製過程中,並不需要對發動機FADEC“源代碼”做改動和處理,只要使用就行了。FADEC系統在接收到什麼信號的情況下會輸出什麼信號,做個測試就搞清楚了,也無秘可保,除非你乾脆不賣發動機,否則FADEC系統肯定不能對買主保密,這就是西方對華技術輸出限制中也並不單獨限制FADEC軟件的原因,他們只是限制整個發動機出口而已。
所以還有什麼“要向俄國提供中國飛控源代碼”,或者“俄國人怎麼可能提供給你發動機源代碼”這類的問題?
圖博館
再議進口俄製發動機 席亞洲2016-10-30
本週,當大家的眼球都集中在珠海的時候,一則消息傳來,中俄簽署合同,採購224台D-30KP2發動機,用於製造運-20。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還是引起了網上又一陣風波。世界上在研新型飛機最多的航空工業能自己解決心髒病嗎?本周軍評延續前兩週的話題,繼續談國產和進口發動機的問題。
算上本周軍評,我們已經連續三期以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為重要話題了——所謂重要的話要說三遍。圍繞著殲-20的發動機究竟是什麼,網上還出現了所謂“國發黨”和“毛發黨”。一些不了解實際情況的“大神”張嘴就來,要把現在還沒上天的某型國產發動機強行塞進殲-20的機身裡。
對於很多“國發黨”讀者來說,無非是他們總是選擇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其實和那些執意給騙子匯款的電信詐騙受害者心理差不多。
而所謂“毛髮黨”中也不全是實事求是的“好人”,也有不少是“唱衰中國”的那一批人。不過呢,這些聲音在過去10年裡越來越小,未來嘛,或許這些聲音還會永遠存在,但何必在意這幾個“蝲蝲蛄叫”?台灣“名嘴”還說我們的宇航員是在水里演戲呢,對航天事業有影響嗎?
我們還是來實事求是地說幾件事:
2014年,俄羅斯“禮炮”公司的網站上發表了相關新聞,AL-31FN Series 3完成技術凍結,開始生產,準備交付中國客戶,該發動機推力比前一型號增加1000公斤力,壽命增加250小時。
這年珠海航展上該公司散發的AL-31F series 42 發動機宣傳材料上標註的推力則是13.5噸力,而同時散發的AL-31FN “型號產品”推力標註為12.5噸力。
筆者今天整理上屆航展資料,發現了這個AL-31FN“改型”的字樣,實際就是當時已經開始生產,準備交付中國的AL-31FN第三批次
大家都知道所謂“42批次”就是指我們通常說的99M1型發動機,而與它同時發放的“型號產品”就是AL-31FN的第一、第二批次,也就是殲-10A所用的發動機。
後來“禮炮”公司在2012莫斯科航展上又展示了更明確的資料,AL-31FN 第三批次的實際推力為13.75噸力。換句話說,2014年後,該發動機已經開始向中國交付。這一消息是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俄方提供的材料所證實的。當然,筆者曾以為AL-31FN發動機只有殲-10系列使用,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圖博館
拋蓋式彈射的時候需要等座艙蓋拋出後才能彈射,有零點幾秒的延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對飛行員是致命的。而穿蓋式彈射則是艙蓋爆裂和彈射同時進行的,是用艙蓋上的爆破索將座艙蓋切割破壞,然後用椅背穿蓋而出,這就要求座艙蓋不能太厚,這使得座艙蓋的強度下降,所以必須有加強筋。
穿蓋彈射的一個核心技術在於柔性傳爆索,是採用微爆索穿蓋彈射救生系統,在彈射座椅接觸艙蓋透明件前,微爆索爆炸工作,使艙蓋透明件產生破裂和初始裂紋,然後依靠座椅的穿蓋器來完成彈射通道障礙的清除,此時飛行員穿過碎片區時可能會被割傷,不過氣流會吹離碎片,再加上頭盔、面罩等護具的保護,這種風險被降至最低。該項技術主要適用於第三代和第四代戰鬥機的定向航空有機玻璃艙蓋。
圖片:F-35的座艙特寫,從整體式座艙框和加強筋看出,殲-20的量產型,已由早期較笨重的F-22模式,改為輕巧的F-35模式。
圖片:俄T-50採用比較原始的後推式座艙蓋,做不到一體式,視野可能會有盲區,也不利於隱身。而殲-20的整體座艙蓋,只不過是在內側加了個加強筋,艙蓋表面有鍍金屬膜所以內部怎麼樣都對隱身沒影響。T-50那種艙蓋和風擋分離設計,接合面會有強雷達反射,不利於隱身。
殲-20座艙蓋先後應用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一個是拋蓋彈射領域美國率先採用的先進工藝,一個是穿蓋彈射領域美國率先採用的先進工藝。殲-20艙蓋的改動,說明繼美國之後,中國也掌握了這兩項生產工藝。
這兩種技術在具體使用上各有優缺點,只不過穿蓋彈射的殲-20座艙,在外人眼裡看上去“土氣”些罷了,但這“土氣”的艙蓋目前只有中國和美國能生產出來,沒有之一。(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一體成型的 重量大 而且厚,逃生成功率較低。內部加強筋的 可以做的更輕 更薄,同時安裝爆破索 可以穿蓋子,效費比更高更可靠!
肯定是要影響視野的,與其說是技術突破,不如說是一種妥協。
什麼年代了,頭盔上可以全視角,還用目視?
美國人花大價錢不是沒事撐的,f22所追求的是技術的極致,是絕對領先,中國目前完全沒有這個魄力。戰爭不比成本,不是1就是-1。怕到時候就晚了。
F-35? 原形機時可以驗證各種技術,量產時就得考慮成本、效費比了
土鱉不土、戰力為五
你覺得哪個國家不土鱉?你去唄。沒人攔著你。是不是外國爹不要你?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29/doc-ifxxfysn8053923.shtml
圖博館
早期殲-20的座艙蓋,與美國F-22的座艙蓋技術相同,都是一種多層複合材料的整體式無框座艙蓋。這種艙蓋的材料為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複合結構,丙烯酸酯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透光率達到90%,接近高級光學玻璃的性能。丙烯酸酯材料的重量比較輕,密度僅為老式座艙蓋無機玻璃的50%,所以可以加工的很薄。但這種材料的耐衝擊性和耐溫性較差。
而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高透光率、高折射率、高衝擊強度、高變形溫度,穩定性好,易加工成型等優點,但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中會發黃,而且耐磨性差。
一體成型座艙蓋是綜合了兩種材料的優點,將多層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材料層合後壓疊成型。早期使用傳統的複合材料壓力成型法,因此做一個F22那樣的座艙蓋,一層一層壓,全套工藝耗時一個半月,成本相當高昂。最先進的做法是一次注射成型,儘管注射成型法是一種普通的有機玻璃製品傳統工藝,但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是不同材料,還能做到注射成型而各層不亂,這就考驗技術了,這是中國和美國都密不外傳的手藝,目前俄羅斯都沒有這種注射技術。
殲-20的後期原型機和量產型改為帶有加強筋的整體式座艙蓋,主要是彈射技術路線的選擇問題,與座艙是否先進無關。
殲-20原型機和美國F-22都採用拋蓋彈射。戰鬥機飛行員在拉動彈射手柄的時候,同時啟動一個聯動機構,該聯動機構促使座艙蓋先解鎖,接著拋掉座艙蓋,之後座椅彈射機構才開始工作。這種拋蓋式彈射救生的方式在很多第三代戰機上也有採用,例如美國F-16戰機也是拋蓋式的整體座艙蓋。
殲-20原型2001號驗證機的座艙蓋,與美國F-22幾乎一摸一樣,連艙蓋前端的拋蓋火箭都完全相同。
殲-20早期原型機和美國F-22的整體式水泡型座艙蓋相當美觀,由於無“肋骨”,可以給飛行員提供接近無死角的全方位觀察視野,為飛行員的安全飛行與執行任務提供了更為良好的視界條件。為滿足透明件抗鳥撞的強度要求,需要將整體式座艙透明件風擋部位加厚而艙蓋部分減薄,即製成整體變厚度透明件。變厚度座艙透明件代表著航空玻璃工業的最高水平。洛馬公司曾經說過,F22的整體座艙是整個F22項目裡最複雜最有挑戰性的工作之一,相信殲-20的研製過程也是類似的情況。
但這種整體式的座艙蓋有個很明顯的缺陷,那就是為了保證強度需要將艙蓋玻璃加工的很厚重,美國F-22戰機艙蓋頂部最薄的地方,也有2厘米厚度,全套艙蓋的重量高達500公斤,這對於以克計較的戰鬥機來說顯得偏重。
圖博館
是退步嗎:殲20漂亮座艙為何改成土氣的有框結構
2016.10.28,中國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大校在北京發布消息稱:空軍試飛員將駕駛國產殲-20戰機參加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的飛行展示,這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的首次公開亮相。
日前有網友在廣東某地機場拍攝到了轉場而來的殲-20雙機低空訓練照片,也進一步印證了上述的消息。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架剛剛進入中國空軍服役的殲-20初期量產型,與早期的殲-20驗證機和原型機有一些明顯的區別。尤其是座艙蓋,早期殲-20原型機的座艙蓋與美國F-22高度相仿,是整體式無框座艙蓋,充滿著夢幻般的美感。而量產型殲-20的座艙蓋則加裝了一道加強筋,看上去像是採用了傳統三代機普遍使用的兩片式座艙蓋。
很多人失望的認為,這是中國航空玻璃工業技術落後,殲-20原型機的一體成型整體式“玻璃”座艙蓋存在技術原因,導致未能安裝到量產型飛機上。
這種說法並不是事實,其實殲-20座艙蓋的變化,恰恰反映了中國戰機艙蓋技術和航空玻璃製造技術的進步。座艙蓋使用加強筋,是一種技術上的選擇,並不是技術退步的標誌。
我們先說說現代化戰鬥機座艙蓋技術。一般來說,第四代戰鬥機的座艙蓋應該具有高透光性,透光率要大於90%。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阻光性,即座艙蓋材料在允許可見光進入的同時,還要防止紅外線和紫外線的進入。
由於第四代戰鬥機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所以座艙蓋還要有高強度,例如美國F-22的座艙蓋可以承受1.8公斤異物(飛鳥)以650公里/小時速度的撞擊。在1992~2008年,我國軍用飛機因鳥撞造成20起嚴重飛行事故和210起飛行問題,導致18架飛機墜毀,12名飛行員犧牲,所以中國高度重視戰機鳥撞問題,規定第四代戰機在以海平面最大巡航速度速度(通常為900公里/小時)飛行時,被1.8公斤質量的鳥撞,複合材料表面應不出現大於2.5毫米的凹坑,金屬材料要求1400公里時速鳥撞不被擊穿,這對於全機金屬/複合材料和艙蓋材料強度的要求相當高。
除了上面這些特點,先進座艙蓋還要耐磨,重量輕,並有一定的經濟壽命,例如美國F22戰機的座艙蓋透明體造價高達40萬美元一個,加上框架組件的總價突破了100萬美元,而且座艙蓋並非全壽命部件,每隔一到兩年時間就要更換,這是一般國家承受不起的。
圖博館
深度:中國4代機費用估算披露 殲20單價或5億人民幣2016.10.15新浪軍事
近日,航空工業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的《顧誦芬文集》(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中的部分內容,披露了中國第四代戰鬥機的“研製進度設想和費用估計”,並給出了研製進度設想圖。《顧誦芬文集》中的這部分內容稱,根據空軍對戰鬥機的迫切需求,結合“十五”預研技術攻關進展情況,經分析認為,如果第四代戰鬥機能夠在2006-2007年立項,可望在2019—2020年間裝備部隊。
《文集》還稱,通過對中國未來空中力量規模、作戰使用需求及經費可承受能力的分析,初步測算空軍到2040年前需要第四代戰鬥機XXX架。在此前提下,我們參照國內第三代戰鬥機殲-10和殲-11的研製費用及目前的單機價格,按2002年的幣值,進行了匡算和分析,初步結果是總研製經費約需371億元,包括製造試驗試飛飛機8架及預生產型飛機6架。其中飛機機體研製費約200億元,發動機研製費約60億元,機載電子設備研製費約75億元,機載武器研製費約36億元。此費用與第三代戰鬥機殲-10和殲-11的發展和引進費用總和大致相當。單機價格4.5億—5億元,略高於引進蘇-27的3500萬美元。考慮第四代戰鬥機技術集成度的重大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費比明顯好於第三代戰鬥機。
從文集中的資料來看,中國第四代戰鬥機的費用即使和預估的有所差距,但和美國F-22和F-35在工程設計製造發展(EMD)階段花費的195億美元和600億美元研發費用相比,仍然低了一個數量級,並且單機的成本也非常的低。在2012年中國的殲-20剛剛露面不久的時候,曾有包括美國《華爾街日報》、加拿大全球研究網在內的多家國外媒體猜測,殲-20隱形戰機的單價可能是1.1億美元左右。針對數據上的差距,有軍事專家對“國科環宇”稱,中國國有軍工企業和外國私營企業之間的價格並無直接可比性,但顯然中國在此方面更具經濟優勢。(作者署名:迷彩派 微信服務號:micaipai)
回應
60億美元總研發投資和7千萬美元的單價,真的夠低的,不到老美的十分之一,即使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和其他水分,也高不到哪去了,技術積累到一定水平,自己搞開發的確便宜啊,搞不懂國外將來拿什麼與中國競爭!國外賺大錢的時代過去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15/doc-ifxwvpar8129786.shtml
圖博館
深度:殲20氣動佈局精妙之處垂尾為何明顯小於F22 2016.10.15新浪軍事
四代機怎麼設計?簡言之就是在隱身的大前提下,升力盡可能大,阻力盡可能小,同時還要有過失速機動能力(超機動性)。
眾所周知,三代機為了提高升力係數,一般採用邊條翼(比如殲11)或鴨式佈局(比如殲10),目的就是通過邊條翼或鴨翼產生脫體渦並與主翼脫體渦有利耦合,以提高升力(脫體渦就是縱向生成但沿著機翼橫著跑的低壓氣旋) 。既然邊條翼和鴨翼都能增升,那如果把這兩樣同時都裝在飛機上會怎麼樣呢?如果設計不好就是1+1+1<1,如果設計得好則可能是1+1+1>3。
如今的殲20顯然同時擁有鴨翼與邊條翼,這說明成都所最終實現了>3的效果。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與三代機相比,就好像是從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二次)到三元三次方程的跳躍。而成都所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不僅第一次實現了“鴨翼+邊條翼”的雙升佈局,而且還進一步採用了翼身融合體,從而實現了在進一步放寬縱向靜不穩定度(提高升力)下的升力體(提高升力)鴨式(提高升力)邊條翼(提高升力)佈局,充分展現出中國人在航空方面的非凡智慧。
有很多網友覺得殲20的全動垂尾很高大上,其實在小編看來垂尾就是一個多餘的東西,既增加重量還損失升力,更影響隱身。但目前的四代機都有垂尾,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其他方法能進行有效的偏航控制。既然是個“多餘”裝置,那自然是越小越好,所以從F-22到T-50/殲20,垂尾面積縮小很多,根本原因就是後兩者通過採用全動的方式獲得了比前者(垂尾方向舵)更高的效率,從這一點來說,殲20和T-50無疑是要比F-22更先進的。
至於機頭,從隱身角度出發,大家都削得見棱見角。有人說機頭也能產生脫體渦,這點不假,但其脫體渦也經常與鴨翼產生相互干擾,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利乾擾,因此,不能指望機頭在氣動方面有多大貢獻,能不產生負面影響就是最好結果了。
美國人說,鴨翼最好的位置是在敵人的飛機上,所以其從未裝備鴨式佈局的戰鬥機,而ATF項目中鴨式佈局方案也最早被淘汰。可以說,美國人看到的是鴨翼的短處,所以另尋他途。歐洲人的鴨式佈局實踐只停留在了三代半戰鬥機階段。而唯獨中國人看到了鴨翼的長處,並且揚長避短,結合邊條翼、翼身融合體、全動垂尾等諸多創新,造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鴨式佈局四代機,使殲20在擁有最複雜氣動外形的同時也獲得了現有條件下最優的飛行性能。(作者署名:航空世界)
圖博館
《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佈局研究》論文中風洞實驗數據邊條翼、鴨翼、鴨邊條翼鴨翼佈局風洞實驗數據圖
J20的原型機和量產型機在氣動佈局渦流升力設計上相對J20驗證機也有顯著改進,在《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佈局研究》論文裡提到由於四代機“強調隱身特性,未來戰鬥機機頭剖面可能採用楔形或者扁的具有尖銳側緣的盔形。這類剖面形狀的機頭具有較小的側投影面積,且可以在固定位置產生穩定的脫體渦,對大迎角下的偏航穩定性是有利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機頭渦也可以產生非線性升力,從而導致非線性的抬頭力矩。強烈的機頭渦還可以與鴨翼渦產生干擾作用,降低鴨翼的增升效率。因此,機頭剖面形狀的選取應當充分考慮到隱身、偏航穩定性、俯仰力矩特性和升力特性的要求,權衡折衷,求得最佳綜合效果。”
個人認為J20驗證機氣動佈局上是捨棄了機頭脫體渦,主要是考慮到機頭渦產生的非線性升力。但在J20 量產型機中經過機頭修形,個人估計可能是根據風洞實驗結果,通過機頭修形引入了線性區機頭渦達到更好的升力係數。此外J20 量產型的前邊條、進氣道和哥特式邊條也通過修形改為前極窄邊條、進氣道上緣下傾大約15°左右和斜直邊條。這些設計修改個人理解為主要是當J20機身迎角超過一定度數時讓機頭渦與前邊條渦複合流到脊背、斜直邊條渦與主翼的前端襟翼渦複合、鴨翼渦被邊條渦的氣流內推向內機身,總體來說主要是加強渦系複合。可以看見J20迎角15°後的渦流升力會明顯幅度增長而在小迎角的時候採用控制渦系複雜程度渦流升力設計。總體來說在J20量產型在渦流升力設計上較J20驗證機有明顯進步,此外哥特式邊條改為斜直邊條、前邊條改為極窄邊條也是考慮隱身特性的原因。(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12/doc-ifxwrhpn9745222.shtml
圖博館
量產型殲20佈局有4處明顯改進隱身能力更強(圖)2016.10.12 新浪軍事
自戰鬥機引入渦流升力設計概念以來,在三代機得到廣泛運用。其中兩大典型設計一個是採用邊條翼常規佈局,另外一個是採用鴨式佈局。都獲得良好的升力特性,最大升力係數在1.6左右。而四代戰鬥機對最大升力係數的要求更高,但又要保持隱身性能中美俄三國都根據自身情況設計了不同氣動佈局。下面一些圖片展示數款四代機的渦流升力設計特點。
F22作為四代機的開山鼻祖引入了四代機的設計4S概念,在追求高機動的情況下又強調隱身特性,F22在採用常規氣動佈局並沒有引入傳統的邊條翼,而是採用“三段式”渦流升力設計。所謂的三段式指的是機頭的棱邊、進氣道口上表面前緣、進氣道與主翼之間表面上緣窄邊條,實際上是三組渦流發生器複合使用其效果與傳統的邊條翼相當或更為強烈,在保持了隱身性能情況下又獲得了不亞於傳統邊條翼的升力係數。此外由於當時美國能設計產出的獨霸天下F119推力失量發動機提供強勁動力,這也是F22沒有過於追求復雜的氣動佈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俄羅斯首款四代機T50採用常規氣動佈局也是沒有引入傳統的邊條翼,採用的是可動邊條加蝶形主翼複合渦流升力設計。其設計亮點是可動邊條在產生可控渦升力上和鴨翼相當大於傳統邊條翼,加上與雙三角翼的渦複合使用從而獲得較高的增升係數。T50可動邊條與前緣機身處接觸部位開口且成大角度夾角並沒有做隱身修形處理這也是被人詬病的一處。
壓軸出場的是我國的J20由於我國發動機工業水平不如美俄兩國這也使得我國四代戰鬥機在氣動佈局上走了獨闢蹊徑道路。J20的氣動設計思路源自於宋老的《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佈局研究》論文,文中提到“未來戰鬥機對最大升力係數的要求更高,再加上使用雙垂尾會損失最大升力特性,因此必須把最大升力係數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單純採用邊條翼正常式佈局或鴨式佈局形式,很難實現這個目標。”後提出使用升力體邊條翼鴨式佈局可使飛機的升力係數相對三代機的傳統氣動佈局有顯著提高,論文中附圖的風洞實驗數據顯示採用升力體邊條翼鴨式佈局的戰鬥機最大升力係數高達1.81而傳統的升力體翼身組合體升力係數只有1.25、單純的升力體鴨式佈局也只達到1.54。顯而易見採用升力體邊條翼鴨翼佈局, 鴨翼、前邊條和機翼三者之間產生了某種有利的耦合作用升力係數也達到更高效果。
圖博館
深度:殲20機翼下疑似出現4個外掛點可載三款裝備2016.10.09 新浪軍事
近日,網絡出現一批殲20隱身戰機的高清圖,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殲20機身細節。從一些細節判斷殲20機翼下面可能存在左右各2個外掛點,這樣的設計可能是潛在的可以讓殲20執行一些強度低、威脅小的非隱身作戰任務或者外掛副油箱執行遠距離轉場。
資深航空網友huitong分析,殲20外部掛點可掛PL-10/PL-15空空彈和副油箱。由於目前量產的為空優型,因而不太可能攜掛空對地武器。四個外掛點主要是在非隱身環境下作戰(包括已取得制空權或者和平時期空中巡邏)以及長途轉場時使用,這種情況與美軍F22類似。另外殲20的外掛架應該能在空中被拋棄,因此緊急情況下殲20可以從非隱身作戰模式快速切換到隱身作戰模式。
筆者由此聯想起美國曾經提出的F22轟炸機化設計方案。該機為雙座型,航程為F-22制空型的3倍,可以代替F-15和F-117。被取名FB-22主要的不同點在於加長了機身,以便新加設一個炸彈艙,三角翼內可多貯燃油,採用W型機翼前緣,有利於提高隱身能力,該機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與雙座型F-22完全通用。其發動機可採用GE公司的F110-139或F-136; 發動機將採用隱身、非對稱推力矢量尾噴管,與F22的二元推力矢量尾噴管有所不同,是因為該機為遠程攻擊機,需要進行亞音速巡航,而F22則需要超音速巡航。
在隱身狀態下可以攜帶近7噸的武器,在無需隱身時達13噸多,對地攻擊能力顯著增強。該機將利用經過改進的主武器艙、兩側武器艙和翼下武器吊艙,裝載至少35枚小直徑炸彈,同時還能利用機翼外段的兩個低可觀測性掛架,分別攜帶一枚具有隱身特徵的“賈斯姆”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根據需要,FB-22在每次執行任務時將保留攜帶兩枚AIM-120空空導彈的能力,並可以實現6g的機動能力,從而在面對敵方的戰鬥機時可以自我防禦。此外,FB-22還有可能攜帶更大的武器,如一枚2270公斤炸彈或6枚908公斤炸彈。
儘管這個計劃美國已經終止,但不妨礙為殲20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個思路,我國已經在小體積智能彈藥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且已經有多個品種的產品推出,在殲20先滿足空優任務數量的前提下,將其嘗試作為對地隱秘攻擊也是可為的。(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圖博館
深度:殲20空戰具備一能力可彌補與F22發動機差距2016.10.04 新浪軍事
殲20的交付打破美軍對隱身戰機的獨占地位,以前總說F22如何先進,憑藉隱身技術,如何創造幾十:0的戰績,既便它從沒有投入實戰,僅是演習。無論從那個方向說,F22與殲20都屬於五代機,重型,空優型戰機:同代同級別,性能上差距不大。除了戰機本身,更重要的作戰體系方面。雙方也沒有大的差別,美軍擁有的,中國也一樣有。雙方屬於勢均力敵的對手,誰也別想憑藉自身的性能佔據多大的便宜。
隱身戰機之間的戰鬥,雷達製導導彈顯然不適用,雙方將主要使用紅外制導導彈來決定勝負,F22使用AIM-9X,為美軍最新最好的紅外制導導彈。
殲20則為霹靂10,長約3.7米,直徑200毫米以上,彈重120公斤左右,據說最大射程達到60公里,最大速度為4馬赫。比AIM-9X的射程更遠速度更快,這主要得益於採用了全新的高能固體火箭推進劑。制導系統為先進的紅外成像技術,干擾能力強,截獲目標的距離也大大增強,可以發射後不管,其導引頭具有90°的發射離軸角,如果與頭盔瞄準器或光學紅外搜索與跟踪系統與協同,則擁有“越肩發射”能力,導彈可以進行180度甚至更大角度轉向追擊目標。
如今霹靂10已廣泛裝備我軍各型戰機,配合我軍已廣泛配裝的飛行員頭盔瞄準器,以及光學紅外搜索與跟踪系統等,其戰鬥力是相當可觀的。
F-22尚沒有裝備頭盔瞄準具,美軍自已在模擬空戰中,即發現與裝備了不具備高離軸發射能力導彈的戰鬥機交手時,與頭盔瞄準具交聯的AIM-9X擁有50:1的勝率。沒有裝備頭盔瞄準具,AIM-9X的大離軸角發射能力就發揮不出來了,也就是說,目前F-22竟然不具備“越肩發射”能力。
目前美軍尚無法解決這一問題,F22的原始設計中,並沒有考慮加裝頭盔瞄準具的問題,不僅軟件上的兼容成問題,更沒有預留硬件接口,雖有解決方案,但是具體的時間表卻沒有。由於不具備大離軸角發射能力,F22的高機動性將打折,不僅抹平了殲20因發動機上的缺點,相反可能還會讓殲20更讓優勢。
如此一來,F22與殲20之間,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非常有限,殲20的出現已經打破了美軍憑劃裝備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夢想,決定勝負的關鍵將是雙方的飛行員,純正的飛行員技術與運氣的比拼了!(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04/doc-ifxwkzyh4204049.shtml
圖博館
五代機都採用了武器內置,一方面是提高隱身性,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攜帶武器情況下的飛行阻力。這方面四代機最典型的糟糕例子就是波音F-18E\F“超級大黃蜂”,該機的主掛架與飛機飛行方向有一定的角度,結果掛架本身變成“減速板”,該機在掛載武器的情況下直接變成亞音速飛機——這一點無法和採用半埋式掛架攜帶導彈的F-14“雄貓”相提並論。
再有,五代機時代,空氣動力學領域也已經有很大進步,大家都有了降低超音速配平阻力的特殊手段。殲-20採用鴨翼佈局,形成當年設計殲-9的時候就設想的“抬式”佈局,改變超音速飛行的配平手段,大幅降低了超音速飛行的阻力。而相比之下,F-22和T-50則都將水平尾翼向前移動,使之部分“插入”蝶形機翼,同時採用矢量噴口,這些設計也是為了降低超音速飛行的阻力。
看過已故的宋文驄老先生當年《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佈局研究》的諸位都應該知道,殲-20氣動佈局設計是極為用心的,在超聲速阻力特性、大迎角升力特性、大迎角穩定性和控制性上都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同時還採用大S彎進氣道,以提高隱身特性。
殲-20雖然目前發動機推力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水平,但得益於卓越的氣動佈局設計,其超音速機動能力完全碾壓任何型號的四代戰鬥機。
而最近的這段“狂暴試飛”中,我們可以發現,殲-20的常規機動性和低速、大迎角條件下接近“過失速”的機動性能也是相當出色的。
殲-20能夠用現在的動力系統達到優良的機動性,氣動佈局設計佔六成功勞、另外三成在飛控,1成在AL-31FM2發動機。當然,沒有這兩台14噸推力的發動機,其他設計也就成了無源之水。
作為一種五代機,在機動性方面,殲-20已經證明了自己,已經真正可以隨便碾壓任何前代戰鬥機。再加上隱身優勢、航空電子設備方面的優勢,殲-20以現有狀態批量服役的意義重大。(作者署名:席亞洲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回應
中國進口的俄國AL-31發動機至今共4批,2003年的合同54台AL-31FN,2007年100台AL-31FN,2009年122台AL-31FN,2011年簽訂了123台AL-31FN cep3的合同,這批發動機在2013年交付用於殲10B和殲20。
嗯嗯,外軍從發動機數量上就基本能判斷我軍戰鬥機戰力。
殲10B第二批後均為太行發動機,殲11B全部為太行發動機,殲11BS也是太行,殲16也是太行,只是中國飛機服役速度太快,產能跟不上
圖博館
沒有渦扇15的殲20一樣出色發動機差距不影響性能2016.10.02
我們之前說過,殲-20可能今年內正式列裝部隊,我軍將有第一支裝備殲-20的部隊。此後幾年,可能以每年十餘架的速度生產。
隨著最早裝備殲-20的試訓部隊進行1到2年的試飛、編寫教材、摸索戰術,殲-20就應該開始正式裝備作戰部隊,承擔作戰任務了。
按照國際上先進渦扇發動機的正常開發時間,渦扇-15目前完成地面試車,甚至準備進行裝機試驗是有可能的,但這距離正式成熟服役還有相當的距離。
歷史上意大利、日本等國都在本國發動機性能與世界一流水平有差距的情況下,造出了性能不差的戰鬥機。法國在冷戰期間也是在發動機性能不佳的情況下通過特殊氣動佈局達到較好的性能。即使是美國,也有發動機推力性能不甚好,但卻通過變後掠翼設計至今讓人念念不忘的“雄貓”。
不過沒有渦扇-15,殲-20一樣很出色。還記得當年動力不足的F-14A在空戰對練中狂虐F-15不?
其實未來殲-20和F-22也可能就是這個狀態,關鍵其實是看雙方的飛行員誰能將敵人逼入對自己不利的局面。說到底,推力16噸和14噸的差距並不足以造成“碾壓”性的差距,空戰的結果關鍵還是要看技戰術水平的。(作者署名:席亞洲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回應
少整沒用的,我只知道,兩人打架,勁大的就是能揍哭勁小的。
別扯淡了,懂得格鬥術的和用蠻力的比比看?
16噸二14噸,一樣出色,哈哈
再次強調,動力是“影響”機動性的重要因素,不是決定因素;機動性是“影響”視距內空戰的勝負的因素,不是決定因素,尤其是在EODAS系統已經實用的今天,在EODAS系統實用的今天,“機動性”已經連“影響”視距內空戰的能力都沒有了,這也是肥電敢出生的原因。
殲20狂暴試飛證明設計卓越機動能力碾壓四代戰鬥機
五代機時代,戰鬥機可以在音速以上進行相當緊湊的機動而速度不會降低到音速以下,這就是所謂“超音速機動”。
“超音速機動”一方面需要氣動設計上的優化,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大推力的發動機。
圖博館
與美國先進戰鬥機相比,殲-31的電子裝備可能比較弱,具體表現在雷達、紅外線搜索和追踪系統、數據鍊和傳感器信息融合。其中,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的差距比較明顯。即使F-22也曾經無法將戰術數據鏈系統Link-16與其它傳感器提供的數據融合在一起,直到“增長3.2A軟件”升級後才得以解決。研製F-35時也碰到了這個問題,拖延了研製進度。同時,美國空軍官員也一直擔心F-35的軟件性能。
其次,外界還擔心中國的製造能力是否可以滿足殲-31的要求。製造隱形戰鬥機對質量控制非常嚴格。例如:美國F-22和F-35的誤差標準達到了萬分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還無法製造出性能穩定的發動機。因此,中國戰鬥機要想追上美國第五代戰機還需要一段時間。
雖然殲-31在技術方面落後於F-35,但是中國正在投資研發新型遠程導彈霹靂-15。這款導彈的性能看起來非常類似於歐洲“流星”超視距導彈。與“流星”類似,霹靂-15在動力方面也採用了噴氣發動機,射程非常遠,其末端性能遠超美國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
回應
經過我的分析,F35對比殲31它一項優勢也沒有。F35長的胖,所以機動性、隱身能力就不高,因為是單發,所以安全性不夠,還有最關鍵的,它是由資本家造的,心地太黑,造價太高,美聯儲印再多鈔票也填不上這無底洞。
還沒打過就知道消耗率是1:3 了,等殲20換上了渦扇15後,F22還有什麼優勢可言?
說了一大堆的也許、可能、差不多、推測的數據。記得美國曾爆出,F22在對抗F18、F16的空中對抗演習中不佔優勢啊。真是人嘴兩張皮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日本展示其首架F35A隱形戰機舉行慶典高調亮相(圖)
2016.9.23,日本舉行發布慶典,公開展示其向美國訂購的首架F-35A(AX-1)在沃斯堡基地生產完畢的照片,日本將訂購51架F-35A,其中48架會在日本組裝下線,3架在美國組裝。
同挪威等國家不同,日本日本希望參與製造F35A,其中38架將由三菱重工設在愛知縣的小牧南工廠組裝。每架的價格約為140至181億日元。
回應
日本人玩的好,發布會威嚇了對手,又提高自己國內民心驕傲。充分發揮了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反觀中國就如八抬大轎的官老爺一樣,吃吧喝吧拿吧貪吧往上爬吧。
中國顯擺買來的飛機,肯定被罵死挖鼻屎
別說顯擺了,採購SU35的消息剛出來就被噴子們的口水淹了。
日本現役飛機除了f2,哪個不是買的?也沒見人家國民罵的那麼兇啊
而且f2還是抄襲f16的,而且還是閹割版
圖博館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其實早已讓美國相關限制變得寸步難行,由於國際大分工,美制武器無可避免地會使用若干非美國或特許國家生產的非關鍵類零部件,尤其是中國製造的產品。比如,F-35精密元器件里,選用了價值兩美元的中國產磁鐵,如果它們因聯邦法律禁止,不得不轉向美國國內供應商求購類似零件,將會多耗費1080萬美元和約2.5萬工作小時。
中國已經是全球製造業的王者,而美國「不得不因為資金問題而屈服」,為了壓低生產成本,美國在別的方面付出了高昂代價。西方一直稱「中國軍工難以做到自力更生」,但現在看來,面對中國製造業的滲透,美國已經逐步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長期以來,美國向熱點地區包括印度在內的國家宣揚「中國威脅」,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出售武器。但有意思的是,未來它出售的武器中將包括越來越多的中國生產的零部件。有五角大樓官員指出:「我們需要確保美軍最先進和最重要的武器系統在零部件供應方面不能依賴戰略競爭對手提供。」此話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對於「中國零件」問題,最著名的案例是2005年針對疑似中國偽劣計算機配件、晶片、電子零件的調查,美方認為這些有問題的零件若誤用到美國軍機或艦船上。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武器系統在關鍵深刻失靈。其實,中國零件進入美國軍火工業,早有耳聞,並不是現在才有的事實,價廉物美的東東,誰不喜歡。
包括美國人也不願意錯失這種商機。偶爾炒作中國產零部件的不是,只能算是政客們的政治伎倆逢場作戲而已,五角大樓三番五次批准美軍火公司使用中國產品,圖的是什麼?誰又能自圓其說。
美媒對比F35與殲31自己誰更強 殲31只有一項優勢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2016.9.20日導,F-35受到外界廣泛爭議,其原因包括:研發費用太高,研發和後續升級的總費用達到1萬億美元;需要許多先進技術;需要的數量太多。
如果F-35在實戰中碰到其它先進戰機,軍事專欄分析人士戴夫-馬宗達對此進行了預測,其內容如下:
從外形來看,殲-31與F-35長得非常像。外界認為,中國獲取了美國的製造技術,然後研製出殲-31,對美國戰機擁有一定的抗衡能力。
但是,中國軍隊不需要派遣戰機與F-35進行正面交鋒。解放軍只需要對美軍造成足夠的破壞,使其難以承受高昂的作戰代價就可以。即使F-22與殲-11的戰損比率為1比30,美國也只有120架F-22。而F-22與殲-31或殲-20的戰損比率為1比3。
圖博館
美軍F-35A戰鬥機演習中機身後部起火仍不能確定原因
美國防務新聞2016.9.23報導,美國空軍對美國防務新聞承認,在愛達荷州芒廷霍姆空軍基地的一次演習中,一架F35A在發動機啟動階段飛機尾部起火,仍不能確定起火原因是否是普惠公司生產的F135發動機。
此事是否與F35A最近的潤滑冷卻液導管隔熱材料導致15架F35被停飛的事件有聯繫尚屬未知,在機體維護過程中發現,在冷卻液管路上的隔熱層破碎剝落到郵箱內。
回應
屁股著火,這是飛機變火箭的重大技術進步!怎麼沒見噴子和走狗發言呢,縮褲襠裡去了嗎
這又不是感恩節,玩什麼火雞。
與三星手機比賽起火水平。F35沒完沒了出事,讓美日韓等急需F35的邪惡國,心裡拔涼拔涼.
起火的F-35是美自己國內版的,日韓用戶的飛機零件進口大陸或者其他地區滴,和美不同,日韓可以放心使用
F35老出問題這種飛機還能打仗嗎?怎麼上戰場,平常玩玩都有危險,一架好幾億,真是醉了。
是技術性質量上的設計缺陷問題,不是什麼難以攻克難以解決的技術障礙,參照F22應該能夠很快解決。F35故障率高,可能就是因為要求短距垂直起降性能設計,而擠壓了發動機輔助系統使其無法達到優化合理設計,導致起火事故。機體太小結構複雜,不堪重負所致。
會不會又是從中國走私的零配件不合格引起的呀?嘻嘻
你千萬別這麼說 在噴子眼裡這麼高級的東西怎麼會用中國的零件 絕對是不允許的
相關新聞
首架殲20已交付部隊產量可達每月2架
想和中國殲20一戰?日本自衛隊首架F35戰機首飛
美F35戰機關鍵技術原來竟是中國提供 2015-09-10
為了讓F-35戰機的生產能夠趕上交機日程,並適度壓低高昂的採購價格,五角大樓曾多次破例批准洛·馬公司採用包括中國、日本生產的零部件,F-35供貨商所製造的雷達系統,起落裝置及其他硬體中均出現了中國製造的金屬零件。
圖博館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種類齊全,遠中近,高中低各種類型的反隱身雷達產品同時服役,難怪媒體在評論B-21計劃在2030年服役的時候說,還不知道到時候中國會搞出什麼新的手段,花費巨大的隱身轟炸機有可能毫無用處。(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深度:殲20運20為何能突飛猛進中國有一資源美國沒有2016.9.22 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高原氣候變幻莫測,氣象環境十分複雜,而且空氣稀薄,不太適合大型飛機頻繁起降和使用。目前,全世界共有高高原機場42個,其中我國有15個,是世界上高高原機場數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中國也是擁有全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高原的國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積240萬平方公里。這為中國武器裝備的研製提供了絕好的高原適應性試驗場所,而美國卻沒有這樣絕佳的環境來檢驗其高原能力,中國從單兵武器到坦克車輛再到大型飛機,都必須通過高原極端環境測試,所以,中國的運-20運輸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5000米以上高原適航證的軍用大運輸機。
雖然運-20已經在今年宣布服役,工廠也開足馬力全速投產,但是這依然緩解不了中國軍隊戰略空運空白和戰術空運緊張的局面,畢竟生產,裝備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主要還是依靠從俄羅斯購買的20架全新的和21架二手的伊爾-76MD運輸機。
伊爾-76其實只適合在低海拔地區使用,一旦上了高原不但動力下降很多,安全係數也降低,說到底還是因為俄沒有像中國青藏高原這樣的環境,俄方出口給中國的D-30KP -2發動機合同總數有239台在交付完成後,中國就不再訂購。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發動機不適合高原使用。
在D-30KP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中國渦扇-18是專供運-20使用,著力加強的就是高原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在測試中不但連續運轉時間大大超越俄國原版,推力都比D-30KP要高出10%以上。運-20的正式服役代表中國完成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高原適航測試,同時也表明渦扇-18的可靠性完全滿足全球絕大部分地區的機場使用要求,也難怪運-20在珠海航展上輕鬆做出8字環繞飛動作,引得多個國家和中國洽談採購意向。出口自然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產能。(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如此、國外飛機豈不是只能在五千米以下飛行…?
你說的是飛機的飛行高度,現在說的是起飛時的機場海拔高度。高原起飛對發動機的要求遠遠高過平地起飛。現在飛機上高原是為了驗證發動機在高海拔缺氧狀態下的起飛能力,這麼說你能懂了嗎?
圖博館
深度:美造新隱身戰機對華威懾我軍亮出5款裝備反擊2016.9.22 新浪軍事
關於美軍下一代新式隱身轟炸機-B21,在正式公佈前確實有很多猜測,當最終方案揭幕之後我們發現,該機和之前展示的方案還是有很多區別I,但是卻和現役的B-2隱身轟炸機出奇的像。B-21可以說是美國打造的第四款隱身戰機,除此之外還有F-22,F-35和B-2。不但在外觀上繼續保持了飛翼式佈局,而且也保持了美軍新式戰機單價不下億的“優良傳統”。B-21設計成本為每架飛機5.6億美元,要知道這還是計劃價格,當初F-35的計劃單價是1億美元,現在卻是3億美元。B-2單價更是高達22.2億美元。即便是大量採用B-2的成熟技術,筆者估計,未來B-21如果在2030年順利服役的話,單價能控制在8億美元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B-21的研製目標是實現美軍雙高低搭配,即F-35配合F-22,B-21配合B-2。通過單向透明和不對稱作戰獲得多次勝利並品嚐到其中甜頭,美軍極力打造雙高低組合針對的潛在對手以及不言自明,更是一種故伎重演,對此,中國已經擦亮了反隱身戰機的眼睛。
得益於中國對基礎學科的長時間大量投入,中國在物理電磁,雷達信號,量子通訊領域成績斐然。面對嚴峻的反隱身的現實需要,在這方面中國推出的產品品質和數量均為全世界最高。
中國諧振雷達就是今年最新的成果。諧振雷達是一種新概念雷達,利用電磁諧振現象使目標回波信號增強10-100倍,可連續觀察和跟踪飛機、隱身飛機、衛星、導彈等多種目標。其原理就是任何金屬都會在1/4波長上對基波的諧振產生絕對的反射,這於外部外形和塗料沒有任何關係,也無法屏蔽,因為這種諧振波接收器製造難度很大,而且算法十分複雜,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真正公開並將原理做成產品的,目前中國是第一個。只要目標結構包含一定長度的金屬構件,就逃不過中國這雙諧振天眼。
此外中國還有大型天波和地波(楨:還有相控陣)遠程預警雷達,可在數千公里外探測到機群和艦隊活動,並且正在試飛的雙頭鷹高空長航時預警無人機(楨:還有高約20公里的平流層預警飛艇)可攜帶相控陣雷達,在2萬米高空左右居高臨下對1000公里內的各種目標實施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監視,此外還有地面部隊使用的使用捷克技術自行製造的維拉(楨:還有量子/Y-26和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
圖博館
殲20性能確實更好,但是並沒有在設計上強調艦載問題,僅僅一個重量過大的問題即相當難以解決。更不利的是,它的發動機問題尚沒有解決,國產WS-15尚沒有裝機。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已經換裝了最新的國產WS13發動機,其發動機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這為加快其工程進度創新了好條件!從發展艦載型的進度角度說,殲20也佔不到便宜。
能否成為艦載機的原因,不光要比拼性能,其它因素也不能不考慮,起飛問題要考慮,著艦問題更要重視,連尺寸都要計較--涉及到航母可以裝載多少架艦載機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殲20並沒有佔據太多的優勢,由於過重,必須用彈射器才能起飛,著艦也相當困難,尺寸也更大,反而是殲31顯現出更多的優勢。
從目前看到的一些報導中,殲31已被明確定位為下一代的艦載機。殲20艦載的呼聲確實更多,然而多為人們的想法,卻沒有報導提及它艦載的問題。從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下一代艦載機由殲31擔任的可能性更大。(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圖博館
殲20與殲31誰更合適上艦性能再出眾也要看這項參數2016.9.17新浪軍事
最近有消息稱,國產航母工程進展順利,也許很快即可下水,這讓人們再次注意熱議有關航母的話題,其中自然免不了要討論一下,未來的艦載機問題。既便殲15才服役幾年,依然需要考慮替代型號的問題了,畢竟已進入了第五代機時代,美海軍已打算用F35C充當一代的戰機,中國也不能落後的。
中國未來艦載戰鬥機候選型號主要有二個,殲20與殲31。那麼殲20與殲31誰才更合適上艦?對此,大家各有說法,眾說紛雲許多人認為殲20最有希望,但是殲31的呼聲也不小。與眾人注目的殲20相比,殲31一直低調,至今僅製造2架原型機,有關其試飛的情況也幾乎無消息,但是該項目卻一直在穩步進行,沒有中止。無論從成本,還是任務分配角度說,中國不可能僅需要一款五代機,那麼殲31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對比的話,殲31確實在性能在性能不及殲20,但是論到做為艦載機,也許殲31更為合適。至於原因很簡單:性能再出眾都不如重量輕更有優勢。
對比一下數據,可知艦載機重量不是越大越好,美國的F18E/F的空重為14噸,F14為17噸,未來的F35C為13噸。對於航母來說,由於有彈射器技術,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多少不重要,可是著艦卻對重量很敏感。飛機著艦時的動能大小,不僅與飛機自身的重量有關,還與著陸速度有關,大體為重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其中速度的影響最大,按基本常識,飛機越重著陸時的速度越大。如果仔細查找資料的話,會發現在有關艦載機著陸的要求之中,即有限制著艦時重量的內容,有時不得不將掛載的彈藥直接投入海中,才能許可著艦。
也就是說,自重過大的戰機並不適合於艦載,美國的F18E/F屬於在原有的F18C/D基礎之上,才增加到14噸的空重,F14能達到17噸的空重完全得益於其可變後掠翼技術,有效降低了著陸速度。美海軍也曾經研究過F22艦載的問題,然後很快放棄,究其主要原因之一:F22太重了,僅空重即則達到20噸。
殲20的技術參數沒有公佈,但是通常人們認為,它與F22為同級別的,那麼其空重應差不多,大約近20噸的水平,這自然對於艦載不利。艦載機可不是加裝一個著陸掛鉤即可,發現艦載型等於重新設計一樣,標準與要求都不低。殲31項目立項時,既將艦載機列為其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比如:空重約為13噸,與F35相當,更適合於艦載要求,比目前的殲15還要輕一點。如果要發展艦載型,殲31更為容易,也更快速。
圖博館
深度:殲20彈倉採用預裝彈設計領先F22 可提前瞄準2016.9.2 新浪軍事
殲20戰機作為中國航空的驕傲,最近幾年是網絡上的大明星,幾乎沒人不知道它的大名,除了其威武霸氣的外形和科幻色彩濃厚的顏值之外,很受人有關心其設計理念和內在的巧妙構思,筆者嘗試為大家解讀殲20設計思路上的一個細微之處。
請大家對比上面兩幅圖,這是殲20型戰機,編號2016的驗證機進行的一次常規降落中的連續畫面,第一幅圖我們看到,主起落架的主艙門和副艙門都已經開啟,主起落架處於正在放下的狀態過程中,第二幅圖顯示的是主起落架已經放下,起落架主艙門關閉,僅留有左右各一扇小面積的副艙門開啟,即便是不懂空氣動力學或是雷達發射截面積的網友也能直觀的看出這樣一個結果,那就是這樣設計首先就是阻力降低了,其次飛機外觀也整潔光滑了許多。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這樣用心的,創新的設計,從殲20的側面格鬥彈倉上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圖為殲20側面格鬥彈倉設計示意簡圖。兩枚格鬥彈通過導軌與粗壯的弧形掛架相連。此外,還有一個弧度更大的掛架窗口艙蓋桿與掛架同步動作,如果你無法理解這樣的設計用意,請接著看下面的動圖。
由於掛架窗口艙蓋桿弧度更大,當格鬥彈掛架向外伸出的時候,三個掛架窗口艙蓋在支桿的推力下預先伸出去,這樣導彈掛架就可以放到窗口凹槽內,此時打開的彈倉立即關閉,以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和氣動阻力。這樣的設計要領先於美軍的F22戰機。
上圖中的圓圈內顯示的就是飛行中的殲20放出霹靂-10空空導彈後,側面彈倉門關閉時的狀態,筆者認為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能減少阻力,降低雷達回波,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進入格鬥距離後提前裝彈,只要飛行員的頭盔瞄準鏡鎖定目標,可以馬上發射而不必再等幾秒鐘讓彈倉打開,而且這種狀態下由於彈倉門是關閉的,只有導彈和掛架伸出去,對殲20的氣動外形不構成破壞,即便是瘋狂機動也完全沒問題,從這點上來看,中國的航空設計人員是用了心的。(作者署名: 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02/doc-ifxvqctu6006760.shtml
圖博館
美媒熱炒用量子雷達探測殲20 中國已研製出同款
2016.8.16,中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防務菌最初聽到量子衛星時,想到了與它一樣立足量子力學的新興技術領域——量子雷達。
2012年,在美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單光量子信息項目(InPho)的資助下,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抗干擾的量子雷達,利用偏振光子的量子特性來對目標進行探測和成像。
那時,殲-20、T-50等隱形飛機剛面世。
巧的是,就在“墨子號”成功發射後不久,緊接著就傳來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4研究所在量子雷達領域取得突破的捷報。
該系統由中電14所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研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真實大氣環境下目標探測試驗,獲得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取得階段性重大研究進展與成果。
從技術潛力的角度而言,利用量子態所具有的特性,可以實現解決傳統雷達在隱形目標的檢測、電子戰條件下的生存、平台載荷限制等諸多方面的瓶頸問題,從而全方面提升雷達的各項性能指標。
從應用的角度,現有的量子雷達距離實用化也許仍有一段距離,但有專家斷言量子雷達將會是“未來預警體系中的核心”。
如果能夠使量子雷達工作於傳統雷達頻段(3MHz-300GHz), 尤其是微波頻段,那麼量子雷達將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工作能力,那麼量子雷達將朝著實用化邁進一大步。屆時距離探測F-22、B-21就不遠了。
回應
吹,使勁吹,不吹怎麼會博人眼球?以為別人像小編一樣傻。
噴,使勁噴,不噴怎麼領狗糧。
量子衛星是吹上天的?噴子們心裡其實都清楚中國一點都不吹!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8-30/doc-ifxvixeq0690765.shtml
圖博館
深度:殲20將裝矢量噴管飛火推一體化可跳空中芭蕾2016.8.22新浪軍事
矢量尾噴管作為矢量發動機的一部分,各國都在爭相研製,因為矢量發動機可隨時改變飛機動力的方向,這使得裝備矢量渦噴發動機的飛機可以比沒有裝備矢量渦噴發動機的飛機更加靈活,可完成成功氣動舵面控制的飛機無法完成的高難度戰術動作,上圖為歐洲颱風戰鬥機正在研製的矢量發動機的尾噴管,去掉外殼後,其內部的作動筒和密封片設計一目了然。由於要承受極高溫度下發動機氣流偏轉控制,能否隔熱並將高溫氣流很好的密封起來,是矢量尾噴管的難點之一和關鍵所在。
美國在為F-22研製矢量尾噴管的時候,圓滑的採取了二元矢量噴管方案,即只能上下改變氣流方向。使得動作機構簡單可靠,裝備多年以來還未聽說出現什麼問題,反而是不起眼的製氧機給美國空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筆者認為,美國採取二元矢量噴管在降低技術風險的同時還降低了成本,是一種明智之選,但是二元只能在垂直方向起作用,相比俄羅斯研製的軸對稱立體噴管,還是差一點。
近距離的看一下二元噴管結構,可以發現其左右兩邊依靠機體進行隔熱和密封,尾焰外漏比較嚴重,因此發動機噴口周圍都必須使用耐高溫材料進行包裹,而且研究表明,二元噴管的氣動效率遠不如軸對稱立體噴管來的靈活高效。
近日,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已經在渦扇-10B和渦扇-15上使用驗證了國產矢量噴管,而且早在2002年就經過了連續運轉216小時的極限測試,而俄羅斯的117S只有200小時。
為殲-20專門研發的渦扇-15據悉也安裝和實驗了國產矢量噴管,從2016號原型機沉寂半年之久,筆者推測該機是在為渦扇-15的裝機試用做測試和準備,而且中國的矢量噴管不單單是發動機和噴管的單獨技術,而是一種飛火推一體化設計,所謂飛火推一體化就是飛控,火控,推進器一體化運作模式,打個比方,在近距離格鬥中,殲-20攜帶的霹靂-10空空導彈鎖定目標過程中,火控數據和飛行員的操縱桿發出的飛控數據和發動機矢量噴管的狀態數據,三者合一,都由殲-20的飛行電腦進行比對,給出適當的回饋,而飛行員不必單獨再控制矢量噴管的偏轉,只需要專心於眼前的目標作出正確的戰術判斷即可,這種模式將極大的提高殲-20的機動性和格鬥能力,只要飛行員願意,在空中作出芭蕾舞動作也不足為奇。(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8-22/doc-ifxvcsrn8857847.shtml
圖博館
這個技術水平要超過了F35,它的最大速度僅為1.6馬赫,航程為1200海裡,折算下來,只有作戰半徑220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最大載彈量也只有6噸。究其原因,中國沒有強行要求有垂直起降的要求,所以不必考慮安裝升力風扇等內容,這樣機體結構設計受到的限制小,內部空間有效利用率高,自然航程等提高。也別以為殲31非常輕,它只是比殲20輕,實際上空機重在13噸以上,正常起飛重量在17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5噸,僅比F35輕一點,比殲10要重上不少,也超過米格29的最新型號艦載機。也因此,有關殲31不如F35的言論,需要重新找到證據了。
同時,殲31在設計明顯強調了多用途性,8噸的掛載量,足以讓它成為一個對地攻擊的好手,讓殲20可以更加放心地投入空戰中。如今殲31已成為下一代艦載機的主要候選人,甚至比殲20更有優勢,它除了比殲20小一點,其它方面並不差什麼。它也注意會成為國際市場上,F35的主要對手。(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F35B上日艦後實力將大增
日本的F35A上不了艦
日本為什麼要買F35?不是什麼戰略目的,實在是無奈!F35從設計到生產,都是一個窟窿,造價從當初的幾千萬美元飆升到現在的2.5個億。
日本出雲號就如同蘇聯的基輔級,全通直甲板變成短距離起飛,能讓俄造出第二艘庫茲涅佐夫航母?沒有! 現代航母就是現代航母,不是改改就能學的會的。
你以為日本不想製造航母嗎?想!想的都要瘋了。可是為什麼不能造?原因既不是技術也不是票子。實際上是美國大爺不讓它造。美國對於日本有三個限制,也不要指望能夠解除。那就是:1、航空母艦;2、洲際導彈;3、原子武器。
圖博館
深度:殲31隱身及航電水平不比F35差 彌補殲20一劣勢2016.8.8新浪軍事
許多人對於殲31的印象並不看好,認為它的性能遠不及殲20,時隔數年造出第二架原型機,似乎殲31的地位並不高,這只是一種表面印象,其實殲31的地位不低,怎麼說也是西方標準的第四代戰機,這讓中國成為與美國一樣,可以同時研發二種四代機的國家。
殲31的性能不及殲20,屬於說法不嚴格,因為兩者的定位與要求不同。殲31與殲20的關係與美軍的F22與F35的關係一樣,屬於高低檔搭配的關係。F22與殲20的共同點高性能與高成本,既使中國製造的成本較低,殲20的單價也不低,不久前傳出的數據為:每架1億1千萬美元,這樣的價格自然無法大量裝備。美軍也同樣承受不起F22的高價,這才有F35的研發,殲31的定位與F35一樣:便宜適合大量生產,以彌補殲20數量的不足。如果缺少它,我們將只能依靠殲20一種機型,那麼就不足以與美軍F22與F35的組合一較高下,數量非常吃虧,只有再研發出殲31,才能彌補這個問題。
主要方法為採用輕型機方案,個頭相對於殲20要小了許多,這樣材料等節約許多,成本自然下降,除此之外,它在其它方面的要求一點也不低。殲-31從外形上看採用中後掠切邊三角翼和大傾角垂尾,在外形佈局上類似於美國的F-22戰機,只要整體尺寸方面更接近於F-35,完全隱身化設計,比如:基本沿著飛機中心線設置的內置式武器艙。它的隱身效果相當不錯,完全符合隱身戰鬥機的標準,至少不比F35差,F35的隱身技術被有意放寬了要求。
殲20已安裝了分佈式光電系統等先進航電設備,那麼殲-31也採用類似設備也不成問題,預計其航電水平不會比F35差,畢竟中國近年在航電技術領域的進步還是不小的。
與殲20相比,殲31的發動機問題已基本解決,第一架採用俄製RD-93,第二架原型機則換裝了國產WS-13,該發動機的推力比已近於9 ,比RD-93僅8的水平高許多,也因此,殲31的飛行速度由早期的1.6馬赫,提高到1.8馬赫。殲31的作戰半徑也達到1200公里,相當於航程3000公里以上,如果採用外掛方式,那麼其載彈量可達8噸。
圖博館
之所以說這是實戰化部署,還有一個指標就是配屬給殲-20用於執行守衛工作的殲-10戰機數量,本來這個機場在2014年剛換裝殲-10戰鬥機,可在2015年殲-10戰鬥機的數量就增派到28架,已經是2個中隊外帶備用機,達到了旅一級規模。按照美軍的作戰部署,F-22出動向來是獨來獨往,但是機場上是一定會有F-16戰鬥機隨時做好戰備起飛。應對可能對F-22機場發動的打擊,中國同樣部署殲-10戰鬥機,應該用途和F-16一樣,執行快速起飛攔截任務應對隨時可能從天而來的突防戰機;這也是和紅旗-12形成了雙防空圈,外層靠殲-10,內層靠紅旗-12地空導彈,以確保殲-20機場的100%安全。
機場擴建、機庫翻修擴建,殲-10守衛數量的增加,三個指標項來看。殲-20戰鬥機即將會部署在中國西南機場上,靠近成都的製造廠,可隨時返廠進行修理和改造;同時還可以用於各個其他部隊種子殲-20戰鬥機飛行員的培訓工作。並且這個位置遠離美、日的監控範圍,有利於新型戰機的換裝訓練。美軍以往進行這類訓練,也都是現在腹地的二線基地進行換裝後,再奔赴前線的。哈里根少將在這次採訪的結束時還特別強調到:鑑於目前中國殲-20戰鬥機部署腳步的越來越加速,美國人以前長期依賴的F-22“猛禽”跨代優勢將會被抹平,中美在技術上處在大約只有半代之差的程度。因此美國現在必須要抓緊開展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第六代戰鬥機”的計劃,而不是目前磨磨蹭蹭的在F-35的問題上繼續就最終產量互相扯皮,因為美國耽誤的越久,中國追趕的也就越快,此時不研製六代機就真的晚了。
美國未來的六代機將會具備變循環發動機-兼顧低速和高速,格鬥時候像F-22“猛禽”戰鬥機,高速飛行的時像SR-71“黑鳥”偵察機,採用有人和無人混合操作模式,裝備激光炮等新能源兵器,總而言之就是一款絕對超級新的戰鬥機,在它面前所有現有的戰機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階段。但是到現在為止,只是展出過CG動畫,也沒有公司真正展示過六代機的研製方案,所以這位美軍少將才如此急促的催促要盡快展開研製工作,不過美國人研製六代機中國就不研製了?在中國研製的領域中,永遠都是”裝備一代,生產一代,預研一代“,既然殲-20戰鬥機已經開始部署,那麼未來六代機顯然已經開始在中國設計師的圖板上開始醞釀了。(作者署名:我們高地)
正文
相關新聞
港媒稱殲-20戰機接近服役 每架成本約1.1億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7-27/doc-ifxuifip3620445.shtml
圖博館
美軍稱三跡象顯示殲20即將部署防空導彈已進駐機場2016.7.27 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擁有五代機數量最多的國家,尤其是裝備了178架F-22戰鬥機和數量仍然不確定的F-35戰鬥機,這些戰機是美國戰略打擊空軍的基礎。不過由於F-22停產和F-35目前仍存在的問題,讓美國五代機的機隊數量得不到快速擴充;而隨著中國的殲-20和殲-31的研製,讓美國感覺到了危機感。而最近美方披露出來的消息來看,我們不難判斷出中國殲-20實戰化部署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美軍的優勢將會進一步被蠶食。
F-35融合辦公室主任傑佛利·哈里根少將時,他承認根據三大跡象來看中國即將仿效美軍進行準實戰化部署殲-20戰鬥機的作業。儘管哈里根少將稱中國的殲-20戰鬥機為“第四代戰機”而不是“第五代戰機”,但他認可中國現在表現出的動作已經開始準備部署大約一個中隊的殲-20戰鬥機。在根據他披露的消息稱,位於中國西南靠近殲-20生產廠成都的機場正在進行改造,而以前這個機場相當老舊只有一條2000米左右的跑道,從2014年開始這個機場開始進行擴建,而在這個機場附近的另一處軍用機場就是當年最早部署殲-10A戰鬥機的機場,那是一個具備2條2000米以上跑道的大型機場。根據哈里根少將的解釋稱,一般部署戰鬥機都會有2個機場,一個主降一個備降,像殲-20這樣的重型戰鬥機,一般跑道都不會短與1500千米,因此判斷這處基地可能會作為殲-20部署在中國西南的備用機場。
同時還有其他證據證明,殲-20還可能要部署在這個機場,這個機場的機庫原來都是半露天性質的機棚,因為原來是部署殲-6、殲-7戰鬥機,不需要過度保護。但是殲-20是一種絕對新式的戰鬥機,其隱身塗層需要在恆溫恆濕的條件下進行維護,美軍的觀點是20度左右,濕度控制在15%到20%以內的條件下來維護F- 22戰鬥機,所以中國也會採用類似的方式來維護殲-20戰鬥機。所以需要改造帶有防護加固功能的機堡,加裝除濕和恆溫控制的環境系統。因此在這個機場上,中國總共擴建了30個這樣的機堡,這一規模也說明,未來中國殲-20出廠後的試飛或者新飛行員試訓都可能在這機場完成,同樣驗證這個說法的在這個機場附近修建了新的體育設施和飛行員大樓,並且彈藥庫和油料庫都被成倍增加,甚至還增派了2個紅旗-12地空導彈營,這也說明未來此處機場可能要進駐新型機型。
圖博館
中國殲-31隱身戰機為何突然變得沉寂了 2016-07-19
中國是當今世界除美國之外,另一個同時在研發兩款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而相比俄羅斯,最初外界並不看好中國,不過近期殲20戰鬥機的量產型曝光,預示中國已經在五代機的研發進度上超俄。殲20也將成為繼美國F22和F35之後,世界第三款量產型五代機。
相比成飛殲20的拉風表現,中國沈飛的殲31自從被曝光現身成都溫江機場之後,再沒有什麼消息出現,完全淹沒在殲20的光環之下。外媒指出,相比殲20,殲31作為中航工業自主立項的外銷型戰鬥機,其地位和重要性會差很多。而且中國海空軍對其有多大興趣還是未知數。
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中航工業絕對不會盲目立項,畢竟五代機的是一種風險很大的投資。而且如果單單立足外銷的話,很難保證獲得市場的有效反應。因此,殲31在立項之初就做出了兩種準備。一是作為成飛殲20的備份機型,如果發展的好將會給海空軍裝備更新創造更大的選擇餘地。其二才是外銷國際市場,而且以巴基斯坦空軍為首要客戶。
俄裝備專家指出,殲31可以令沈飛獲得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機型的研發經驗。而且由於沈飛是中國海軍艦載機的供應商,因此殲31與利劍無人攻擊機極有可能是中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的基礎型號。
中國國內著名軍事專家總結了殲31上艦的七點優勢,首先,殲-31的性能完全可以媲美典型的五代艦載機F-35C。該機的氣動外形要比F-35好。F-35由於要安裝巨大的渦扇發動機而不得不將機身設計得足夠粗壯,殲-31卻完全按照超音速面積率進行了優化設計。其次,殲-31的隱身性能和F-22和F-35相似,甚至可能比殲-20的隱身性能還好。第三,大邊條翼和DSI進氣道設計提升了飛機的高速和低速飛行性能。第四,該機的全動式尾翼說明其操控系統實現了全數字化。第五,該機寬大的機頭可以容納大型雷達。第六,該機裝配2台發動機,就艦載機而言要優於F-35。第七,該機機輪和起落架粗壯,能夠承受巨大衝擊力,可以改裝為艦載機。從媒體公開數據判斷,中型五代機殲-31發展出艦載型,意味著航母有限的空間可搭載更多的此類飛機。
高峰認為,鑑於當前準三代戰鬥機梟龍的外銷不達預期,因此殲-31雖然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做了高調推廣示,但是中國現在沒有必要心急了。另外中國第二代航母的發展預期很高,因此在新一代直通甲板彈射起飛的核動力航母艦載機選擇問題上,中國海軍應該會更傾向於性能接近F35C的殲31B型自主艦載機。
回應
我也贊同J31是艦載機選項!
圖博館
深度:隱身戰機一關鍵技術僅中美掌握 俄T50都不配用2016.6.24 新浪軍事
2006.4.28,當中國FC-1“梟龍”04機首飛成功出現在世人眼中的時候,大家就不約而同發現了一個不同之處。在兩側進氣道口由原先平面變成了兩個鼓包,這是我國第一種使用了DSI進氣道又稱“三維鼓包失無附面層隔道”的戰鬥機。它採用兩側進氣道一邊一個固定的鼓包來模擬常規進氣道中的一、二級可調斜板,並能夠達到對氣流的壓縮,以及簡化結構、隱形的目的。DSI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形等特點。這種進氣道是洛馬公司在1990 年代早期就開始研究傳統超音速進氣道概念的替代方案,曾在F-16上測試過該進氣道但並沒有繼續下去。F35作為美國第一個使用DSI試飛時間是在2006.12.15,比梟龍04機還晚了近7個月。到目前為止這個地球上只有中美兩國掌握了這個技術,歐洲也不行,俄羅斯至今也沒有跡象表明擁有這個技術,它的五代機T50由於還是老掉牙的蘇系機的中央升力體佈局,即使給它DSI也用不了。
別看只是兩個小鼓包,它的技術難度實際上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設計出這個鼓包就需要極高的空氣動力學和計算機技術水平,其次它的製造精度要求很高,金屬材料要加工出來是很困難的,於是使用了複合材料。其實近距離觀看DSI進氣道,它不光是表面光滑而且還有無數細微的小孔,這很是考驗一個國家的航材加工工藝的。經過大量試驗梟龍04機的DSI 進氣道性能優異, 總壓恢復係數高,與斜板進氣道比,提高0.02~0.04,綜合畸變指數低,滿足進/發匹配要求,並且取消了附面層隔道和放氣門系統,使得飛機阻力小、重量輕、可靠性高。
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在攻克某個技術難關後會迅速把這項技術“白菜化”,於是殲十B/C戰機四代+戰機、殲20五代機、鶻鷹FC21 2.0版五代機、甚至還有低檔的“山鷹”教練機也應用了此項技術。應用機型之多在地球上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殲20上的DSI已經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柔性蒙皮,這種技術是中航工業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突破的,並在航空主機廠建立了一套全新、數字化的蒙皮製造體系,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並獲得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殲20的DSI有了這個柔性蒙皮就能避免前鴨翼弱化DSI進氣道上側邊拉渦效果實現自己變形調節氣流變化提升飛行效率,可想而知殲20的性能是多麼強悍!(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4/doc-ifxtmweh2483008.shtml
圖博館
中國國產第四代殲14戰機探密
軍事專家還指出,國外近年來裝備了擁有隱形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能力和先進雷達電子設備的第四/代戰鬥機,這種先進的戰鬥機在面對中國現有的第三/代和第二/代戰鬥機的時候,擁有巨大優勢。[ 詳細 ]
相關新聞資料
· 洩了:中國四代機殲14具超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 驚爆!殲14首飛成功,附殲14生產車間實拍照片!
· 中央要求:中國空軍新殲14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挑戰美軍F22
· 日媒猛爆:中國殲14重型隱身戰機西安首飛成功
· 勁爆!想像-中國081巨浪級航母和沖氣洋洋的”殲14“艦載機
· 美國中情局:以性命擔保,中國殲14已獵裝!
· 美媒聲稱中國1220億美元軍費,打造殲-14挑戰F22
美國蘭德公司:中國的殲14戰鬥機是一個騙局
http://junshi.xilu.com/zhuanti/my_2692/
圖博館
中國殲14戰機最大亮點就是雷達 4代機的鴨翼
美國人說過,鴨翼最好裝在敵人的飛機上,這個話的目的是說鴨翼在空戰中對隱身的破壞性很大。但是,要是從空戰的主要過程來說,並不是這個道理。我們601所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結合空戰的過程和規律,發現了鴨翼對隱身破壞不大的理由。鴨翼一般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候用的最多;其次就是在劇烈機動時候,使操縱面和力度加強,有利於靠氣動的機動。但是現代和未來的空戰,往往不是在起飛和降落時間發生的,以後主要是遠程超視距攻擊,也就是大家都在平穩飛行時候的導彈互相射擊。這個時候鴨翼的使用並不頻繁,美國人不用鴨翼跟他的作戰思維有關係。他們F22編隊,先1個或2個在前面走,側後方面很遠的地方跟著好幾個F22,大家雷達都不開,只有前面的1、2個是偶爾開一下雷達的。發現目標後,立刻發射導彈並掉頭,在雷達開啟的瞬間,其他側後方的友機已經得到了前機的所有收到的參數,也可以參與攻擊了,但是前機在發射導彈的時候後機還沒到發射距離,所以前機機動逃跑後,後機才趕到,但是由於其從來沒開過雷達因此不會被發現,而前機逃跑的時候將後機身和側機身已經暴露了,因此會形成一個雷達亮點被敵機跟踪,但是其跑得快因此敵機無法攻擊,在敵機的雷達上只有逃跑的那1、2個F22,其實前面有更多的沒開雷達的22在等著它。這就是美國人的空戰陰謀。
說這個的主要目的是告訴大家,F22其實正面的隱身最好,側面和後面根本也不是重點,首先它的尾巴一樣有熱源而且超音速巡航的時候發熱更猛。美國人這樣打仗,也就規避了超機動性,根本不給你格鬥的機會打完就跑了。
而我們的空戰原則是,4代機除了要打22還要打3代機,打3代的我就不提了,很輕鬆。主要談我們怎麼對付F22。
我們的鴨翼在平飛狀態下基本上是不會太破壞隱身的,因為那時候鴨翼不偏轉角度,根據601的孫所長的意思是我們的4代可以達到前方0.3的雷達反截面,22是0.1左右。
我們要解決2個問題
1、發現距離的問題在一定距離內0.3和0.1意義不大,只有到相當近的範圍內才有意義。
2、就是在遭到敵前機的導彈攻擊時,如果大機動躲避導彈,那麼本機將側機身暴露在敵後機的攻擊範圍,這就是美國人的陰謀,讓你躲導彈暴露側機身。
圖博館
深度:詳解量產型殲20電子系統佈局7大設備領先F22 2016.5.24 新浪軍事
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從2011年1月11日開始試飛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年多的時間,,從2101號機的電子設備安裝佈局,就可以看出我國軍工還是很有創新能力的。
上圖字母標示出來的是殲20機頭部分電子和機載設備窗口位置示意圖,其中,A和B同為側視雷達,A負責側向對地掃描,B負責側向對空掃描,據推測應為毫米波雷達,這是因為從雷達天線的大小上判斷其發射功率應該不大,主要目的是在復雜空中環境或者超低空飛行時配合前向主相控陣雷達進行3D地形測繪和掃描,這樣即便是能見度極差的情況下,依靠雷達飛行員也可以在山谷間安全飛行。字母C標註的其實不是電子設備,但是因為之前很多媒體將其誤認為是飛行員紅外周視探測器的窗口所以特此標明,C處其實為發動機進氣道側面輔助進氣口,但是做了隱身處理看起來很像電子設備的發射窗。D為殲-20戰機的光電跟踪系統(EOTS)其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蘇27的機鼻上和F-14的機頭下方,都有這個東西。EOTS使戰機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利用紅外/光學方式來探測、跟踪目標,這是一種被動探測,本身不發射任何電磁信號,對實現靜默攻擊十分有利。EOTS被安裝在一個多邊形的藍寶石玻璃罩中,主要用於對地對海目標的探測和跟踪,由於安裝位置的原因,對空探測視場受到很大限制,所以並不常用來對空探測。EOTS實質上就是一個內置的對地攻擊吊艙。而E處這個不起眼的有點不太規則的黑色四邊形其實大有來頭,其為殲-20機身的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窗口(EODAS),是一種360度的內置式信息情報收集系統( IRST),提供全方位紅外預警和視野。配合國產頭盔成像系統,我軍飛行員坐在駕駛艙內只需要轉轉手柄就能看到飛機三百六十度的可見光,紅外圖像。
上圖中,A為殲-20戰機機翼前緣電子戰設備天線;B和C為輔助進氣口;D為雷達照射告警裝置。
在殲-20的機尾兩個扁平式尾椎內各安裝了一套後視雷達和告警及電子戰設備。這些雷達,光電設備賦予了殲-20優異的空中探測和識別能力,毫不誇張的說,殲-20正式 服役之後,就目前公開的這些性能就已經力壓群雄了,如果在一對一的情況下,F-22都未必能占到便宜,F-35完全不是殲對手,至於日本的心神戰鬥機,連做殲-20對手的資格都不配。(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24/doc-ifxsktkr6008693.shtml
圖博館
進入21世紀,中國海軍迎來的快速建造艦艇的風潮,驅逐艦和護衛艦都是以下餃子般的速度建造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不應落後,新建造航母需要大量的資金,艦載機等配套裝備必須跟上,037型護衛艇得有新船來更換。建造如此多的戰艦,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說首先是個關於錢的問題。
再則就是我國船廠的建造容量。大量新型戰艦的建造,勢必會需要擠占更多的船塢、設施和人工。也就是說,面臨這波軍艦更換潮,各個船廠迎來的是一個高峰期。在我國,輔助艦艇的地位要相對靠後一些,而登陸艦就屬於輔助艦艇之類。本來作戰艦艇的建造訂單都滿滿的了,更何況是在我國海軍中被列入輔助艦艇的登陸艦一類的戰艦!
再來看看我國的登陸艦部隊,這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編制。除了已經服役的4艘已服役和2艘在建的071型登陸艦,我國還保留了大量的中小型登陸艦。這些登陸艦的數量非常多,總數達到驚人的60多艘,其編制極其龐大。如果按照尹卓將軍的說法,我國將建造4萬噸級別的兩棲攻擊艦,那麼對於登陸艦部隊來說就得是個大手術。編制需要調整,人員還得跟上。
仍然制約我國研發兩棲攻擊艦的一個因素還包括,直升機工業發展相對滯後。從法國引進“超黃蜂”和“海豚”直升機,以及從俄羅斯引進卡系列直升機,僅僅是部分解決了我國艦載直升機的問題。而隨著大量具備直升機起降能力的新型戰艦服役,對艦載直升機提出更高的需求,作戰艦艇的直升機都還不夠用呢。071型船塢登陸艦的服役,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對艦載直升機的數量要求。兩棲攻擊艦如果一旦建造,對於艦載直升機的需求將比071型的要求高出一個量級,這反過來又會對我國直升機工業形成更大的壓力。
最後一點原因在於,我國目前的兩棲作戰任務仍然主要限制在西太平洋地區,海外任務的需求相對有限。在西太平洋地區,傳統登陸艦尚且還有發揮效能的空間,因為他們能夠得到我國陸基飛機的屏護。因此,我軍在兩棲艦艇的發展方面,更注重務實的態度,目前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建造的中型登陸艦陸續服役。
但是,隨著我國的作戰艦艇部隊逐漸換裝完畢,兩棲攻擊艦就會提上日程。晚造兩棲攻擊艦的思路是由多個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但考慮到研發進度,以及我軍艦艇現代化的進度,我們有理由相信,兩棲攻擊艦的面世時間並不會隔得太久了。(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1-06/doc-ifxnerek0998884.shtml
圖博館
美軍裝備F35B的目的為搭載於兩棲攻擊艦上,為登陸作戰提供支援,問題是,中美兩軍對於登陸作戰的理念不一樣的,需求也不一樣,也就是說需求不同。
如果單純地要支援登陸作戰,也並非缺它不行,我軍已開發艦載遠程火箭炮系統,艦載攻擊直升機的精確打擊效果也不錯。
這樣一來,單獨開發一種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的意義就不大了,我們自然也不會急著實施這一項目,也許未來會研製它,但不會是現在。(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深度:中國為什麼不急著造兩棲攻擊艦花錢多為一因素2016.1.6 新浪軍事
在不久前的蘭卡威國際防務展上,我國展出了外貿型兩棲攻擊艦的模型。作為中國海軍裝備空白之一,被俗稱為“小平頂”的兩棲攻擊艦的發展近年來備受軍迷關注,近日就有網友製作了其設想的中國075B兩棲攻擊艦概念設計圖。其製作的075B兩棲攻擊艦概念設計採用主流的直通式甲板,可搭載武直10、垂直起降戰機、傾轉旋翼機等,並設計有大容量塢艙,可裝載726型氣墊登陸艇和陸戰隊的05式兩棲突擊車。(鳴謝網友西葛西造艦)
外界的期盼中,中國總共有兩種戰艦讓大家一直在等待,其中一種是航母,而另一種就是兩棲攻擊艦。航母之夢已圓,而儘管各方媒體報導多多,官方的專家也多有爆料,外貿型兩棲攻擊艦屢屢展出,中國海軍的自用型兩棲攻擊艦卻一直遲遲未能露面。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本文將予以解讀。
首先我們來看看技術儲備。在2015年法國向俄羅斯出售“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合同流產時,國內就曾一度盛傳我國將購買2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更令人尋味的是,在此期間,“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曾經造訪中國,似乎有那麼一點點臨了來推銷的味道。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2條“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最後賣給了埃及。
和其他大型作戰艦艇相比,兩棲攻擊艦的技術含量相對要低一些。從多次向國外推銷外貿版兩棲攻擊艦的這一事實來看,實際上我國已經具備了建造兩棲攻擊艦的技術儲備。這種外貿先行的做法,在我國艦艇的發展過程之中也並不罕見。例如研發第二代補給艦之前,我國就曾經在為泰國建造補給艦之中小試牛刀,後來成就了二代補給艦的春天。到901型補給艦這裡,編隊補給艦的技術已經成熟,因此可以一舉達到4萬噸這個級別。
圖博館
深度:中國為何不研製垂直起降戰機並非因技術問題2016.5.18 新浪軍事
如果提及F35,大家的印像都不會小了,這個項目自從實施之後,一直問題不少,進展一再推遲,費用一漲再漲,但並沒有消減人們對它的期待,特別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它非常需要一款代替AV-8B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也只有F-35B能滿足其要求,它目前唯一的該類型戰機。這也引起一個問題,中國是否也需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
上世紀60年代時,中國秒開展過一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項目,以殲6為基礎進行研發,可惜僅進行了很短時間,既被放棄,至今大家只能看到幾張想像圖。
中國軍迷中,一直有研發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的呼聲,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中國正在研發大型兩棲攻擊艦,它原本就是由輕型航母發展而來。如果能裝備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海軍的作戰能力。
中國對於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確實有過很大興趣,專門前往俄羅斯考察過。上世紀時,俄羅斯與英國僅有的2個成功自主研製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的國家,特別是雅克-141,它具有優良的飛行和作戰效能,可惜俄羅斯無法維持該機的研製和生產。
當時曾傳出中國想引入其技術的消息,可惜僅是傳言,沒有下文了,唯一可以確認的是,1995年時,美國購買了雅克-141的技術材料等,以用於F-35B研製工作。
近幾年,也傳出中國研製此類戰機的消息,甚至有想像圖出來,不過也僅此而己,再沒什麼進一步的消息。俄羅斯也自薦過,以自已在該領域擁有優勢,擁有相關技術、經驗、人才,要求幫忙中國實施有關的研以項目。
可惜到目前為止,中國一直遲遲沒有研製垂直起降戰機,那麼背後的答案是什麼?其實論及主要問題,大多數人猜想的都是技術存在問題,其實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技術,而是對它的需求問題。
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最大優勢也就是對起降場地要求低,可是除此之外的性能,再顯不出什麼優勢來,反而為此造成速度,航程,載彈量等性能下降很大,其實只能簡單對比一個,F35A與F35B的數據就可以了。
這樣一樣,中國空軍自然與美國空軍一樣都看不上它的性能,那麼它的用戶只能是海軍了,可是我軍已擁有中型航空母艦,配備有起降常規型艦載機,論及製空制海作戰能力已經非常理想了,再增加一款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的作戰效果顯現不出!
圖博館
如果僅從表面數據看,中俄兩國在未來航母技術水平基本同級,但是從發展數據上說,中國正在快速地進行入航母技術變革,正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俄羅斯則面臨著諸多限制。以前俄方專家曾懷疑中國的技術實力,認為中國在短時間內弄不明白航母技術,現實中國航母計劃順利推進,俄方自己的項目卻遇上麻煩,俄航母的建造絕對不是缺少幾件設備的問題,如今要研究需要要求中國提供什麼樣的幫忙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懷疑,俄羅斯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其實需要的地方多了,航母設計方面不是設計師想出來的,而是通過各種試驗計算出來的,所需的大量試驗工作,所積累的數據、經驗等,絕對值吸引俄方,同時在建造所需的加工設備方面,特別是專用的一些加工機床,對俄羅斯絕對是一個問題,如今的俄羅斯可以不是什麼機床大國,而這類機床是西方不會出口給它的,那麼剩下也只有中國能提供了。航母的許多設備,比如:彈射器,這東西可是它非常缺少的技術,我們至少已完成陸上試驗。反正算下來,我們手中真擁有不少俄方想要的東西。(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16/doc-ifxsenvn7215943.shtml
圖博館
中國即將開工的第二艘國產航母,或者002型航母非常接近。按流行的說,現有遼寧艦被稱為001型,在建第一艘國產航母為001A型,002型航母將為中國完全獨立設計的,不是簡單複制與放大001A型。
風暴號與002型為中俄各自計劃中的最新型航母,如果對比一下會發生,風暴號可能更大一些,從模型照片分析,風暴號採用了雙艦島與滑躍甲板,採用核動力,可攜帶90架飛機,排水量達10萬噸。但是002型可能更為實際與更好一點。
俄羅斯繼續了原蘇聯的絕大部分遺產,可是造船工業的主要分佈在烏克蘭,特別大型水面艦艇研製與建造企業。由於解體造成的工業體系崩潰,以及多年荒廢,人才流失等因素,俄羅斯僅保留下了建造潛艇的能力,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已嚴重不足,目前連建造幾千噸的護衛艦都非常吃力,如果要馬上建造航母,自然要讓人懷疑了。既便按目前的最新消息,俄造船廠完成準備工作,最快也要2019年,所以風暴號航母的未來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因素!
同時,與航母配套的系統也令人懷疑,別說彈射器,就艦載機來說,T50至今沒有定型,能否發展出艦載型也是問題,至於米格29K,目前沒問題,可是未來那?
中國製船工業水平不低,近年又通過改裝遼寧號,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本不用懷疑中國建造002型航母的能力,更不是什麼遠期計劃,據說,它將於今年在上海開工。
002型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將達7萬噸,滿載排水量至少8萬噸,也可能採用核動力,非常接近於美軍大型核動力航母的水平。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會安裝彈射器,只是電磁,還是蒸汽動力的問題。艦載機數量也大大增加,很可能會採用國產第二代艦載機,也就是殲31,並將搭載固定翼預警機。
圖博館
在殲-18和殲-19的問題上,可能是一款國產隱身戰鬥轟炸機的激烈爭奪。由於中國空軍的飛豹戰鬥轟炸機一直沒有對外公佈大家期待的隱身版本,而中國又如此迫切的需要一款航程夠遠,載彈量夠多,並且具備隱身特性的戰鬥轟炸機。不過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就是對於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究,未來兩棲攻擊艦以及到在遠海機場上起降最為合適的還是垂直起降戰鬥機,所以殲-18、殲-19的的代號可能會被一款戰鬥轟炸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所佔據。
這些不過是根據公開的網絡上的只言片語的綜合匯總,但僅僅從這些碎片化的消息所勾勒出的中國空軍的秘密發展計劃就足夠讓人為之興奮的了!因為無論是“殲17-殲19”那一型最終面試,都會代表著中國在某一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就算沒有最終成品樣機,也會讓在這個項目編號下很多子項目獲得預演經費隨後發展起來。戰鬥機的研發就是這樣,可能某項別人不用的計劃就成了另一個項目的核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蘇聯的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技術被美國的F-35B發揚光大。單單因為這樣一些可能的黑科技的誕生,就足夠令人為之拍案叫絕的,又有誰能保證在上面這3個型號中就不會有這樣的技術呢?畢竟中國的人智慧是無窮的!(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16/doc-ifxsenvn7212438.shtml
深度:俄為造航母購中國一關鍵裝備還想要這項技術2016.5.16新浪軍事
俄羅斯民族擁有濃重的海洋情結,早在還是一個內陸國時,既夢想著要成為一個海洋國家,俄羅斯歷史也數次試圖將夢想變成現實,冷戰時更建立起世界第二的海上力量,可惜努力一再失敗,可是俄羅斯人從沒有放棄的想法。自從普京上台之後,俄羅斯總算恢復點元氣,於是重建海軍問題已被擺到了桌面上,建造新航母的問題再次受到關注。
俄羅斯要建新航母,絕對不是說一說,已經開始準備了,造船廠方面已開始改裝工作,為建造工作做準備,最近更向中國採購了大型龍門吊,這可是建造大型船舶的利器,此前美國與英國為建造自己的航母都訂購了,俄羅斯自然可以名正言順地買回去,理由:比自己生產便宜!
與此同時,新航母的設計工作也開始了,不久前,俄羅斯下一代航母風暴號的模型再次曝光,俄聯合造船集團總裁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稱俄羅斯將準備重拾建造航空母艦的技術能力。
圖博館
深度:殲16到殲20之間為何少三種型號或藏一黑科技2016.5.16新浪軍事 博
一直以來中國戰鬥機部隊中最值得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現在馬上要列裝部隊的殲-20第五代戰鬥機。不過可能很少有人會想這個編號究竟從何而來呢?“殲-20”這個項目除了現在所有機體上標定為“2001”“2101”這樣的代碼以外,還有其他的可能嗎?尤其是中國現在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也已經列裝部隊了。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空檔,殲-17、殲-18、殲-19這些項目都存在嗎?
從美國人的經驗來看,同型號機競爭時會賦予這些機型編號,比如YF-22和YF-23戰鬥機,就是用來競爭美國人五代戰鬥機項目的兩家公司的原型機編號。最終YF-22勝出成就今天大家眾所周知的F-22”猛禽“戰鬥機。但是F-23這個編號因為在測試中使用過了,所以也被跳過了過去。這種情況也存在,比如殲-10、殲-11戰鬥機之後的殲-12,其實是早先的輕型迷你超音速戰鬥機的代號,由於項目最終沒有成型,”殲-12“就造了3架原型機後隨即就被撤銷了。不過這個項目編號也被跳了過去。
在殲-16以後,還有17、18、19是三個編號:首先是殲-17的爭議性比較大,因為中巴聯合研製的JF-17“梟龍”戰鬥機可能佔用了17這個編號,但是外銷和自用是兩個體系,外銷FC-20是國產殲-10戰鬥機的出口版本編號,那麼就沒有殲-20了嗎?顯然不是這樣,所以殲-17未來最有可能交給殲-15艦載戰鬥機改進型來使用。
有人可能好奇,為何還要會推出殲-15艦載機的改進型,主要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現有來兩艘航母自建的001A航空母艦和瓦良格號的全壽命週期,他們至少還有20-30年的應用壽命。而殲-15艦載戰鬥機現在的型號只能算勉強夠用。並且未來還要升級彈射起飛模式,無論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都需要對殲-15進行過改進。結構上增強,性能上提升,直接換裝國產新型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飛機控制上使用國產最新操作系統並配合“飛推火”一體系統使得殲-15改成為一款戰鬥力凶悍的艦載戰鬥機。所以未來”殲-17“這個編號極大可能會是殲-15的改進型使用。
圖博館
不過這個時候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空軍也由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轉變,蘇-27引進之後,中國空軍更加希望裝備重型殲擊機,國家的重點也放在了蘇-27的國產化和FWS-10渦扇發動機的研製上面,而當時的國力並不足以同時支持兩個渦扇發動機型號的研製,所以FWS-12不得不下馬。此後624所等單位依靠自己的力量繼續對FWS-12進行改進和發展,例如對風扇進行改進,採用前掠風扇,增加轉速和空氣流量,對低壓渦輪進行改進,提高發動機推力等,並且為派生發動機進行了技術探索。
在高推預研之後,中國又開展了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該計劃是以提升航空發動機設計能力為宗旨,以技術驗證為核心,以打基礎、建體係為主線的一個航空發動機驗證計劃,因此624所等單位則進一步針對F414渦扇發動機為背景,開展新一代渦扇中推的研製,先後進行了頂層設計-關鍵技術分解-關鍵部件研製-三大高壓部件研製-核心機研製等研製,並且進行了先進風扇、推力矢量全權發數字式電子控制(FADEC)的發展。
相關資料,624所等單位在八五期間完成了相關技術的攻關,九五期間完成三大部件的研製,十五完成了新一代渦扇中推核心機的試制和地面試車,進入高空台進行試驗,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新一代渦扇中推進入了技術驗證機的設計階段,這就是S3-2驗證機。從相關報導可以知道S3-2型技術驗證機是一台雙轉子、加力式帶矢量噴管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由三級風扇、中介機匣、七級高壓壓氣機、雙層壁短環形燃燒室、單級高壓渦輪、單級低壓渦輪、渦輪後支撐、加力燃燒室、軸對稱 矢量噴管、全權限數控系統、下置附件機匣、外涵機匣以及相關係統組成。驗證機最大狀態推力9800kgf級,推重比9一級。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國內相在部門已經汲取當年FWS-12下馬造成之後FC-1/JF-17戰鬥機無發動機可用,不得不依賴RD-93,從這個角度來講,S3-2渦扇中推的研製為FC-31的發展提 供了寶貴的動力保障。(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這發動機沒有任何難度,有了太行就有底了。
S3-2並沒有轉入型號研製,因為沒有裝機對象。
有裝機對象的,即使FC31軍方不採購,但新中推一樣可以用到梟龍上面,氣動上面的修改雖說比用WS13要大,但費用、時間應該都不大。關鍵的是,新中推比WS13要好,WS13嚴格講就是RD33的仿製改進版,耗油大。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12/doc-ifxsenvn7076568.shtml
圖博館
深度:解讀殲31動力系統新航發目前究竟研製到哪步2016.5.12新浪軍事
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國家航空發動機技術預研計劃為載體,中國相關單位完成了兩代渦扇中推的研製,為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發展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以兩代渦扇中推為依托、以沈飛所為首的主機所及其他系統單位先後提出多種飛機的設想,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FC-31計劃。
當時,國外新一代渦扇發動機已經投入實用,而國內仍舊在測繪仿製前蘇聯50年代渦噴發動機。雖然引進了部分西方先進技術(如英國斯貝渦扇發動機),但是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因此,相關部門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提出了高性能推進系統技術預研計劃(高推預研)。
1980年高推預研正式啟動,項目以F404渦扇發動機為背景機,選擇F404主要是因為這個級別的發動機在技術難度比F100這樣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要低一些,費用和成本也要少一些。先後進行理論、結構、材料、工藝、試驗等方面的研究和攻關,在此基礎上開展了7級高壓壓氣機、燃料室和高壓渦輪三大關鍵部件的研製和試驗,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三大部件成功的基礎上,624所等單位提出發展國產第一代核心機,但是在具體推力指標上出現爭論,624所等單位出於未來型號發展的角度出發,要求核心機指標能夠達到80千牛級,而其他單位認為高能預研最初的指標定在F404的基礎型,也就是70千牛級,考慮到穩妥性,不主張增加推力,最終有關部門經過考慮之後認為高推預研並沒有針對具體型號進行發展,並且考慮到技術的難度、進度等因素,決定中推核心機仍舊按照70千牛級來進行。
中推核心機於1990年開始研製,1992年完成試制,並且進行了地面試車,達到了最大轉速,標誌著國產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取得一個關鍵性突破,相關廠所希望能夠進入國產渦扇中推的技術驗證機階段,這就是FWS-12A渦扇發動機。它是在國產渦扇中推的基礎上加裝三級風扇和低壓段研製而成,考慮到型號配套的需要,FWS-12A的推力提高到85千牛。在FWS-12A的基礎上,沈飛提出了兩個方案,分別是:新殲93,它採用兩部FWS-12渦扇發動機,採用電傳操縱系統、數字式綜合火控系統、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和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另外一個是殲-13改艦載機方案,它採用了一部FWS-12渦扇發動機,既可以與新殲93高低搭配,作為殲-7的替代機,也可以出口。
圖博館
深度:培養1名殲20飛行員要多少錢一噸黃金都不夠2016.5.6 新浪軍事
要培養一個類似於能夠飛殲-20這樣五代戰鬥機的駕駛員究竟需要如何資歷呢?根據美國F-22駕駛員的機隊選拔條件,起碼要求服役10年以上,飛行小時接近1500小時,並且參與過多次實兵軍演。能滿足這樣的條件的飛行員本來就已經鳳毛菱角,並且F-22是單座機,沒有雙座教練型,所以上去飛的必須都是十足的成手。為了保證不出問題,F-22的駕駛員還要進行300-500小時的地面模擬機訓練,就算飛上藍天的也要保持每年不少於100小時的模擬機訓練。堆積下來,一個F-22飛行員的實際飛行小時1500小時,地面模擬小時也差不多要達到1500小時了,光培訓費用就多少,這些小國盤算過嗎?
再回頭看中國的選拔方法,中國的戰鬥機飛行員在殲-5,殲-6時代大約只需要50-60小時培訓就可以放單飛了,但是現在要有100小時初級和中級訓練,還要有50-100小時的高教或者同型教練機帶飛才可以真正放單飛,讓你獨立駕駛四代戰機升空訓練。要成為一名能夠各種氣候條件下都能飛行的熟練飛行員,大約再需要1000飛行小時,就目前訓練強度需要10年左右。中國未來殲-20的駕駛員就要從這些能夠飛全天候的戰鬥機飛行員中優中選優選拔。
中國四代戰機,例如殲-10,殲-11這些戰機大約一小時飛行需要30萬人民幣,打造一個全天候飛行員那就是1000飛行小時,折合3億人民幣,算上前期培訓和日常地面模擬費用,至少要在3.5億人民幣左右,這個價格已經遠超過一架四代機的單價了。以前說飛行員是身體等重量黃金堆出來,現在看來遠非那麼少的錢,按照現在的金價大致折算下,至少要1噸多的黃金才培養出來一個能飛五代機飛行員;咱們說的不是能駕駛飛機升空降落,更是能夠飛起來能戰鬥的實際戰鬥員。
再來看土耳其、印度、韓國這些國家,本身能夠飛四代機的飛行員就已經算鳳毛麟角,再投入改型四代機對於經濟上是一個不小負擔。我們可以推算下,要列裝1個團12架的五代機,僅飛行員成本就是70多億美金,外加上採購五代機的單價,光置辦上這麼一個五代機機隊就要花費相當不菲的價格。所以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真的是造不如買。(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圖博館
目前歐美國家已經開始試驗使用3D金屬打印技術來打印發動機葉片的工藝,不過受制於效率問題,只是處於試驗階段尚未拖入量產,這正是中國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由於中國在大功率激光器領域具備國際領先優勢,所以在核心部件上不存在被人制約的情況。而且打印所需的鈦合金、不銹鋼、高溫合金、鋁合金、鎂合金粉末都可以完全自主國產,所以中國在3D金屬打印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現在國產的火箭發動機、運載火箭、衛星、導彈、20多個號產品上都有中國3D金屬打印產品。
長期以來,在渦扇發動機領域的發動機葉片要承受高溫和高壓的持續炙烤和離心拉伸。而且要求具備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疲勞程度和拉伸韌性。以前發動葉片生產是需要採用定向凝固法才可以實施,加工複雜成型難度大。這種加工方法是正常澆注時配合電磁鐵產生定向磁場讓高溫合金緊密排列。加工難度大,製造複雜,所以最適合先進3D打印技術進行替換升級。中國目前掌握的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為中國的戰鬥機的發動機葉片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對於中國大飛機的發動機研製和其他結構件的製造打開一片新的思路。
在傳統發動機領域,俄羅斯確實是中國師傅輩,但是在新型材料和製造技術領域,俄羅斯卻一直是個短板,尤其是3D打印領域,俄羅斯一直沒有把它列為國家戰略。所以俄羅斯很多有技術積累的公司都主動和中國展開技術合作。當聽說中國把3D打印技術列為國家戰略後,甚至相當迫切的直接找上門來跟中國在這些領域建立聯合實驗室開發研究。此次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訪華行程中,就會有關於新型製造業的合作討論,有充分理由相信大型3D金屬打印技術也會列入此番合作意向中,很有可能會實現中國製造對俄再出口,這無疑將會是繼船用發動機、大型補給設備後另一項突破性進展。(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6/doc-ifxryhhi8450679.shtml
圖博館
深度:殲20明年將先交付空軍12架 換上太行B發動機2016.5.6新浪軍事
經過多年頻繁試飛和逐漸修改,殲-20戰機已經確定2017年交付中國空軍至少12架先期組建一個航空大隊進入試裝備階段,然後以每年8-12架的速度進行補充。在解決了關鍵的太行B型發動機之後,殲-20使用國產發動機推重比達到8.2到8.5之間,基本滿足作戰需要。
巴基斯坦空軍一名將軍錶示:即使眼前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巴基斯坦將不再信任美國人。巴基斯坦政策決策層正在日益形成這樣的感覺,那就是我們不如從俄羅斯和中國購買其他飛機,獲得更可靠的供應保證。從中國無償捐助的兩架武直-10和美國隨意毀約可以看到,就連巴基斯坦決策層的親美勢力也清楚的認識到,美國人是靠不住的。(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相關新聞
深度:巴鐵購美F16再被坑 或直接與中國談引進殲31 2016.5.4 新浪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6/doc-ifxryhhi8443285.shtml
深度:中國航發攻破世界頂級技術竟令俄都登門求購2016.5.6新浪軍事
根據中國媒體最新消息稱,由中國華中某科技大學研發的大型3D打印技術應經通過了國家驗收,這說明這種世界上效率最高,打印尺寸最大的高進度金屬零件加工技術已經可以進入到實際應用中。而且這種大型裝備可以為我國的航空航天高精尖金屬零件的研製和生產上鋪平道路,甚至起到推倒”把脖子“技術瓶頸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中國航空發動機製造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未來這種大型3D打印技術最主要的應用就是在發動機關鍵金屬部件上使用,比如航空發動機的葉片,航天火箭燃料泵的渦輪等加工要求精度高,加工複雜的金屬件上。一次性高精度成型,無論是樣品試制的時間或者直接量產時間都會成倍的縮短。尤其是現在航空航天設備都要求輕量化、可靠性要求高,壽命要長、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所以這種大型3D打印設備的應用空間非常廣泛。
這回中國攻克3D激光打印技術,全稱為“大型金屬零件高效激光選區熔化增材製造裝備“,其實是一種採用自動鋪金屬粉末堆疊後使用激光融化後再成型技術,簡單的說就是類似於玩蠟燭一樣。加工精度高,後期不需要過度加工,所以廣受國際上新材料領域的追捧,不過大家也都清楚的了解到這種技術在製造大型設備領域存在成型效率低,成型尺寸小的缺陷,所以誰能率先攻克大尺寸高效率的3D打印技術,誰就可以獲得領先地位。
圖博館
深度:巴鐵購美F16再被坑 或直接與中國談引進殲31 2016.5.4 新浪軍事
根據英國BCC報導,巴一直想要從美國獲得8架F-16C/D Block52將不會獲得美方的資金補貼。這意味著這筆9.7億美金的採購項目,巴不得不自己全額掏腰包,而原定計劃是美國以特別支持資金補貼辦法補貼7億美金,巴自己掏2.7億美金就好。有些時候要拒絕別人可能不用當面回絕,換換方法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美國人這手玩的確實太陰了!
由於中巴之間特殊的友誼,巴飛行員把許多飛F-16的經驗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了中方的飛機設計專家,不僅把現在的梟龍改的越來愈好,同時也對中國自己的FC-20(出口型殲-10)進行了諸多符合巴方的改進。雖然美國禁止出口最新的F-16C/Dblock52,但是在宣布消息當天,成都的JF-17B雙座型梟龍就開柳!同時也讓巴全國網友們為之振奮,期待多年的雙座版梟龍終於來了!不過巴網友們似乎並不滿足這些,巴空軍正在和中方接洽殲-31的細節,只要美國不賣,中巴之間啥都好說!巴來20年有190架飛機的缺口,光靠梟龍是無法滿足的。(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一架16C/D Block52相當於4架J-31作戰效能,可能還不止。
你問過你乾爸爸了嗎
說的好!那麼美國發展的F35也肯定是坑爹了。
J31只不過是驗證機,沒數據就在這里大放厥詞。
相關新聞
殲31二號機將首飛 配國產發動機WS13
殲20用俄發動機屬無奈之舉,渦扇10B終於補完課,WS10B首次翻新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小時。
成飛2條殲20生產線已開始量產 至少可年產24架
美售巴F16價漲2倍到9千萬美元 巴鐵或購殲10替代
梟龍為何被斯淘汰 遭斯軍火掮客要賺取400萬美元的佣金抬價20%上漲到2900萬 斯買不起希望以2000-2500萬購買俄米格-29。(回應:梟龍單價約2千萬,米格-29約3.5千萬,殲10B約4千萬,殲11B約5千萬,殲-20約1億,蘇35約7千萬,F-35B約1.3億,印法飆風約2.5億)
殲-8F在台海中線高空高速偵察,令台軍無可奈何,台在澎湖展示IDF 還是追不上殲8 (回應:殲八是當年為攔截蘇聯逆火而專門生產的,最大馬赫數2.28。加速性與爬升率都非常優秀,別說IDF,F16也追不上的。所以說,武器也沒有那麼容易過時的,關鍵看怎麼用。
圖博館
中國突破最新空中加油技術殲20戰鬥力將大幅提升2016.4.27
近日,互聯網媒體曝光了一張疑為某期刊的拍攝照片。其中照片上的一段文字引起了廣大軍事愛好者的濃厚興趣。這段內容為:“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硬管空中加油設備的的相關技術,成為繼美、法兩國的第三個完全掌握硬管加油技術的國家,並已研製出了原理樣機,將引進的圖-204貨運飛機改進成為我軍第一代硬管加油技術試驗驗證機,已達到驗證伸縮管式加油設備的目的。”
硬管加油系統的受油機採用內裝的插座式,與飛機蒙皮齊平,對於飛機的隱身、阻力、重量增加較少,現有飛機經過加裝受油插座和對燃油管路進行簡單的更改,就可較容易地將其改為空中受油機。尤其適合第四代隱身作戰飛機。目前,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
當前,雖然中國已經實現了軟管空中加油和夥伴加油,但是效率十分有限。這是由於軟式加油管會在空中飄動,對於受油機的飛行性能和飛行員技術要求較高,由於它的加油管是軟管,所以承壓能力有限,加油速度較低,目前軟管空中加油機的空中加油速度一般在每分鐘1500升,所以軟管空中加油系統在給大型轟炸機、運輸機進行空中加油的時候,缺點就是非常明顯。
實際上,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空中加油系統,從更早前曝光的一張資料圖顯示,更是證明了中國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硬管加油技術的研究工作。
這次圖-204改裝試驗的資料表明,未來中國的殲20、殲-31等新型戰機,完全可以使用硬管加油。此次曝光的圖-204是中國空軍未來的硬式空中加油機的驗證機,不太可能成為中國的大規模軍用加油機,最終改裝的空中加油機可能還需要更大的飛機。從這個角度來講,運-20可能更加適合改裝中國空軍硬式空中加油機。
回應
坐等流浪狗 Q5 開噴
尼瑪的,別啥事都噴
@Q506998:你文明嗎?
流浪狗絕對跟Q5是同一個人!
突然覺得我們中國真是真心不容易,國力要和美國比,福利要和北歐比,環境要和canada比,機械要和德國比,華為中興要和蘋果三星比聯想要和ibm比,長城奇瑞要和通用豐田比,龍芯要和intel比,c919要和波音空客比,戰鬥機要和f22比,發動機要和通用電氣比。請問噴子,就是為什麼不比一比people?外國人有這樣嗶嗶?
圖博館
韓國人的KF-X項目甚至都到了誰想參加都行的地步,菲律賓、土耳其都要參與到這個項目。韓國人甚至還想在這個項目裡直接使用美國GE公司的F414發動機,不過美國方面肯定是不會賣的。由於開發五代機是個相當複雜的工程,韓國人連開發個戰鬥教練機都是在美方的全面指揮下才完成的,現在還想獨立開發一種全新機型?下面還要整合多國設備和多個合作夥伴?真把自己當是美國了。開發五代機需要的項目經驗,技術資料,理論實踐都沒有的韓國人,又從哪出的狂言說自己搞的這個“拼裝”五代機一定會比中國殲-31強呢?我們拭目以待,畢竟2016年下半年就會公佈最終的整體方案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我們不也是經常拿著圖紙上的東西跟人家比嘛,前幾天拿著網友意淫的轟十,說比美俄都牛。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況且從模型看,韓國這款五代機確實比殲31好啊。
就你這簡單到如豬的思維,還50步笑百步。一個成熟的複雜產品,涉及到的學科、工業非常多,日本和韓國根本不具備這個基礎,沒可比性的。
看韓劇腦殘的不少
造出來都試飛這麼久殲31,你覺得比不過還在紙上圖紙飛機,你搞笑嗎,別說五代機了,韓國連三代半都造佈出來,這沒有一個累積過程就能輕鬆造出來的話,那美國就哭了,韓國連普通火箭炮之類都造不好別說飛機了.
看韓劇看多了,以為和做泡菜差不多。
嗯,不過不要小看韓國,因為他們最後會說,研製殲20和殲31的其實都是韓國人....
中國人指著荷蘭豆對荷蘭人說你們的家鄉菜。荷蘭人很詫異說我們那裡管這個叫中國豆呀。韓國人立刻說這叫韓國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27/doc-ifxrpvcy4556250.shtml
圖博館
深度:殲31迎兩大利好這個小國不服要研新戰機赶超2016.4.27 新浪軍事
最近中國的殲-31五代戰機迎來2個好消息,一個是發動機的問題解決了,WS-13中推渦扇發動機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另一個就是殲-31的2.0版本“3102”號機已經下線,說明殲-31無論是設計還是機體工藝上都愈加成熟。不過,中國周邊也有一個小國開展了五代機的研製國家,別誤會,說的不是日本那個ATD-X“心神”驗證機,那連個戰鬥機的名都夠不上的航模。我們要說的這個國家是韓國-自稱要研發比中國殲-31更強的五代機,KF-X。
論起韓國的戰鬥機產業,最近的也就要算基於A-50”金雕“教練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F/A-50戰鬥教練機,這種只能發射的AIM-9C空空導彈的準戰鬥機,背後的基礎還是美國人的F-16,大量的技術都是來自於西方團隊,比如歐洲的飛控,法國傳感器,美國人機體設計和發動機。儘管本身F/A-50就是個拼裝貨。但韓國仍然要在這個基礎上研發一款KF-X的第五代戰鬥機,實際水平也就是相當於F-16的雙發版本。尤其當美國人拒絕向韓國裝讓先進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後,要求韓方停止利用A-50項目材料繼續開發KF-X計劃。所以說現在的KF-X計劃等於韓國人要推倒從來,八字沒一撇,美國人還不同意,就這樣的傢伙能跟已經飛上天的中國殲-31五代戰鬥機媲美?
不過韓方的心氣挺高,計劃在2025年就開始生產這種先進戰鬥機,預計產量120架用來替換現在老舊的F-4和F-5戰鬥機。項目預計資金160億美元。雖然韓國曾經計劃通過購買40架F-35A戰鬥機為籌碼,讓美轉移4項核心技術:AESA雷達、光電吊艙、紅外搜索、無線電干擾機,這些都是五代戰鬥機核心技術元素。美國不同意後,轉而尋求歐洲製造商尋找替代品。這無疑讓美方大為光火,甚至直接要求其他國家不許出口相應技術給韓國。於是這些交易貨都被迫轉入地下,背著美國的悄悄的進行著。
此前,瑞典和以色列的公司都傳出過要與韓國合作研發KF-X的電子航電火控技術,尤其以色列公司的EL/M-2032型多普勒雷達已經安裝到了F/A-50戰鬥機上。所以,以方曾經想要提供EL/M-2052型雷達給韓方使用,但這部雷達跟美國的雷聲公司有技術交集,美國已經讓雷聲公司出面製止了相應的技術轉移計劃。不過不排除以色列在剔除部分美國技術後,轉移純以色列技術元素的AESA雷達給韓國方面。特立獨行是以色列的特點,在早先和中國的技術合作中,以色列也經常違背美國的意圖,轉移相關的技術資料給中方。
圖博館
論取捨,中國的智慧確實可當全球第一,目前中方隱身材料技術,電子化空戰能力,電磁攻擊能力,定向能武器領域跟美國並無代差,發動機領域要落後美國1代。所以,中國的六代機方案顯然要揚長避短。中國六代機方案目前並沒有對外展示,但是不耽誤我們依據現有資料來分析:中國六代機將具備常規武器和定向能武器雙重攻擊體制,採用網絡化作戰思想,隱身化能力會比殲-20更深入一層-可以做到紅外光譜下的部分隱身,同時突出電子壓制能力和欺騙能力,讓敵方根本無法發現你的行踪。還要強調近距離空戰能力,畢竟當雙方隱身能力和電子壓制能力齊頭並進時,最後最有效擊落對方的手段就是近距離狗鬥。在執行遠距離打擊任務時,採用有人和無人結合戰法,無人化超高音速飛行器進行突擊,有人機依靠隱身性能抵近指揮操作。
雖然上面也只是部分猜想,不過目前中國的六代機已經實質上開始起步研究,西方軍事界相信中國有能力在2025年前對外展示自己的六代機樣機。這一進度已經領先於美國甚至是全世界,未來空戰的交戰規則或許會被中國六代機所改變,一種全新的空戰樣式極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上演。這個時候必須要用最大的關注來重視中國的六代機計劃,因為未來的趨勢可能就寫在中國人的方案上。(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22/doc-ifxrpvea1091268.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國6代機研製領跑世界四大關鍵技術與美相當2016.4.22
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位於中國北方瀋陽的飛機設計研究所對外公佈了2016年的工作計劃:要實現“一機詳細設計,三機首飛、四機鑑定”等相當宏大的年度目標。根據多方消息匯總,據信所謂“一機詳細設計”就是指中國的第六代戰鬥機項目的研製工作。在中國如要設計一款飛機,會按照國家立項,隨後進行項目論證,給出項目指標,再隨後製定項目方案完成概要設計,下一個階段就是進入詳細設計階段。
第六代戰鬥機是相對於我們現在已經進入批量試生產的五代機殲-20,殲-31來說的下一代戰鬥機。由於中國的裝備按照“裝備一代、研製一代、設計一代”的三步走發展,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六代機的研製計劃進入具體的項目實施階段。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竟然如此之快,在2016年就能開始下一代戰鬥機的具體設計工作。這也代表著中國的第六代戰鬥機研發已經正式提上日程,起碼大體框架已經確定,接下來是詳細設計出圖紙了。
回顧中國五代機殲-20的研發進程:從1999年左右立項,2004年左右完成詳細設計,到2011年首飛,再到2016年試生產裝備部隊。這一系列的里程碑告訴我們,研發現代戰鬥機的進程是如此的漫長。中國的六代機現在開始進入詳細設計,最快也要在5-6年後才能看到樣機首飛。但是這已經對比美國和俄羅斯處於大大的領先地位;美國現在還在考慮是否於要重啟F-22生長線,俄羅斯的T-50還處在驗證試飛階段,距離量產仍有一段距離並且試飛並不算順利,何時能交付仍然是個大難題。
在六代機領域,美國確實是提出過不少的方案,看起來也非常科幻,也做了不少CG超炫畫面出來對人展示。可在六代機領域究竟要發展什麼樣的功能,美國人目前只提出瞭如下幾點:採用激光武器作為交戰和近距離掩護武器,機體採用有人和無人共用結構,戰機引擎採用變循環發動機適應各種飛行狀態,全頻譜隱身-包括可見光範圍內隱身等方面。這些方面樣樣都出在世界頂尖地位。不過樣樣全開發難度都十分高。所以美國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取捨出一個合適的具體六代機技術方案,總而言之就是在畫餅,這個餅越來越大除非空軍肯全面買單這些高技術研發計劃,否則美國人的六代機仍然還是在紙面上。
圖博館
對於第四代作戰飛機來說,這些障礙可能都不存在,首先第四代作戰飛機的航空電子系統綜合化程度更高,信息融合更加緊密,相應的智能化水平也更高,飛行員可以從繁重的系統操縱之中解放出來,而專注於戰術決策,另外現代機載武器的戰術技術指標也大為提高,實現了發射後不用管,象JDAM、SDB\JSOW和JASSM這樣的武器只需要飛機運到指定地點投放即可,這樣四代作戰飛機在攻擊地面目標的時候,並不需要增加一個武器控制員,從目前來看,中國相關單位已經研製成功國產JDAM、SDB、JSOW這樣的武器,因此對於殲-20來說,單座也可以完成對地攻擊任務,研製雙座型的意義並不大。
機載武器可能是印度空軍將FGFA設計成雙座的主要原因,從相關資料來看,印度缺少可靠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無法使用衛星制導武器,俄羅斯也缺少JSOW和JASSM這樣的武器,所以FGFA可能還是需要投放激光制導炸彈來攻擊地面目標,而激光制導炸彈投放之後,需要始終對其進行照射,這樣的話可能就需要增加一個武器控制員來控制激光制導炸彈。
第四代作戰飛機最主要的性能是隱身性能,隱身性能對於飛機的設計要求極同,特別是要求飛機平面盡可能的保持光滑平順,不能有太大的突起和鼓包,座艙作為飛機表面最大的突起,是飛機隱身設計一個重點,座艙越大,這個設計難度也就越大,成本和費用也就越高,所以對於第四代作戰飛機來說,就需要控制座艙的體積。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知道對於第四代作戰飛機來說,雙座型的研製難度更大、成本和費用更高,但是收益卻很低,所以各國空軍都不傾向於研製四代雙座作戰飛機,中國空軍恐怕也不會例外,從這個角度來講,殲-20的雙座型可能只會存在網友的CG之中。(作者: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圖博館
深度:中國空軍受一因素制約將不會發展雙座型殲20 2016.4.7新浪軍事
簡介:由於效費比較低,所以各國空軍都不傾向發展雙座型四代機,中國空軍可能也不會例外
隨著殲-20進入小批量生產,殲-20是否會發展雙座型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甚至有網友繪製了它的想像圖,筆者認為殲-20可能不會發展雙座型飛機。
實際上我們看一下美國現役的兩種隱身作戰飛機,F-22和F-35就會發現它們都沒有雙座型,俄羅斯的PAK-FA/T-50也是單座型,只有印度空軍的FGFA是雙座型,當然對於印度人奇葩的想法外界也見怪不怪了。
眾所周知,戰鬥機的雙座型最初的用途就是飛機的轉換訓練,新飛行員在教練機完成飛行和戰術訓練之後,需要在雙座教練機進行轉換訓練才能駕駛單座作戰飛機,以便讓新飛行員放單飛之前能夠適應新飛機的特性,不過這種做法在三代作戰飛機上面就無法應用了,因為三代作戰飛機價格昂貴、飛行費用高,三代雙座型的價格和費用還要高於單座飛機,所以用於這樣簡單的科目訓練,效費比是非常低的,上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由於缺少先進高級教練機,不得不高強度、大面積使用蘇-27UBK來訓練新飛行員,實際上蘇-27UBK配備完整的航空電子系統和先進的機載武器,具備較強的作戰能力,然而它的飛行小時卻在“蹲起降”這樣簡單的科目之中迅速消耗,造成較大的浪費。
第四代作戰飛機的成本、費用比第三代作戰飛機還要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連美國空軍都無法忍受將這樣昂貴、先進的作戰飛機用於飛行訓練,中國空軍更是如此,從目前來看,各國空軍都傾向採用先進的高級教練機配合嵌入式訓練系統,再加上地面先進模擬器,用於第四代作戰飛機飛行員的先導訓練,中國空軍將會採用JL-10飛機做為殲-20的先導教練機,而美國空軍也啟動了TX教練機項目做為第四代作戰飛機的先導教練機,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空軍應該不會再去發展殲-20的同型教練機。
有人可能會說,殲-20的雙座型還有另外一個用途,那就雙座多用途作戰飛機,印度空軍的FGFA飛機上面第二個飛行員就是武器控制員(WSO),實際上三代機雙座型基本上都是做為多用途作戰飛機來存在的,在三代機時代,飛機的航空電子系統智能化水平並不高,加上對地攻擊武器多為激光或者電視制導,無法實現發射後不用管,對於飛行員來說在作戰之中既需要保持對空情態勢的掌握,應付敵機,又要攻擊地面目標,負擔太重,因此需要增加一個武器控制員來控制這些武器。
圖博館
軟件故障排除才能規避F-35延期
[據飛行國際網站2016.3.24報導]項目官員聲稱:下週開始的飛行試驗,將決定洛馬為美國空軍研製的F-35A是僅僅延期四個月還是更久。
美國空軍計劃建立首個F-35中隊,並於2015年8月宣布獲得初始作戰能力(IOC)。但是去年,按計劃進行的計算機處理器升級導致了軟件故障,即連接任務系統(如雷達)與飛行計算機的軟件不能正常工作。
在3月23日舉行的關於戰術空軍和陸軍的眾議院三軍小組委員會上,F-35項目主管Chris Bogdan中將發言稱,“飛行員觀察到,起飛時,他們需要使用傳感器,尤其是雷達,但是雷達與計算機之間發生了通信故障。”隨著時間延誤累積,雷達進入降級工作模式或直接關機,需要花費幾分鐘的時間雷達才能重新啟動。軟件導致傳感器完全關閉的時間為平均每四小時一次。
去年夏天,美國海軍陸戰隊宣布採用2B批次軟件的F-35B具備初始作戰能力(IOC),具備最低配置的武器掛載能力和部署能力。幾個月後,洛馬公司引入了3I批次標準,即在更為先進的計算機處理器上重新加載2B批次軟件。美國空軍計劃完成3I批次硬件升級後宣布初始作戰能力,後續的3F批次軟件升級將使F-35具備所有武器的掛載能力並能夠進行全飛行包線的飛行。
儘管並未增加任何新的功能,但是在3I批次硬件上重新加載2B批次軟件,導致故障率從每30小時一次直接飆升至每4小時一次。海軍負責採辦的部長助理Sean Stackley表示,“不應該低估重新加載的複雜性。”
長期以來,美國空軍一直期望項目重新回到2B批次的穩定水平,但是近期對項目的要求還比較溫和。Stackley聲稱,為了獲得初始作戰能力,美國空軍能夠接受的3F批次軟件的平均係統故障率為每8-10小時一次。
下週將進行為3I批次硬件所開發的軟件包的飛行試驗。F-35項目主管Chris Bogdan中將表示,如果故障率降低至8-10小時一次的門限值,空軍初始作戰能力的進度表所受到的影響將會極小。
但是,後續將面臨3F批次軟件引入的挑戰,該軟件將帶來一些顯著的新功能,對傳感器、武器和飛控等實施操作。Stackley表示,“我們會小心翼翼面對後續將要出現的問題。”(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閆娟)
圖博館
未來殲-31戰鬥機的目標是在艦載機領域獲得突破,機身進一步加長加寬容納2台粗壯的WS-10S發動機,彈倉容量進一步擴展能夠攜帶6發空空格鬥彈藥(4+2模式,4發近距格鬥彈和2發中距格鬥彈,PL-10和PL-12(5?)的組合),同時外掛最大可以攜帶2-4枚鷹擊-82空射反艦導彈,對敵方航母或者大型驅逐艦發動直接打擊。
按照上述構想,殲-31戰鬥機未來起碼有相當大的一搏空間,就算在國內四代機上艦項目中落馬,能夠完全自產的發動機和機體,較為先進的機體和電子設備,也會讓殲-31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上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不是所有國家都能買的起F-35的。
全文結束,謝謝大家之前的指教,歡迎更多理性點評和互動!(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平心而論,夏利和法拉利根本不存在競爭,壓根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
別吹了,現在人都很聰明,殲31什麼沒出來就吹個逼!
你想噴什麼?狗噴子.
還是要看數據和性價比,人家要不是傻子,都別噴了。
別吹了,現在人都很聰明,殲31什麼沒出來就吹個逼!
F35飛起來了,可是球事太多,根本行不成戰鬥力。殲31才起步卻沒太多的球事,進一步改進,試飛,就能快成軍,殲31決對在未來三十年是艦載機主力。
F35設計先天不足,後天補救無濟於事,落得幾家歡喜幾家愁,幾家還沒訂貨的歡喜,幾家訂了貨的憂愁。
這是要幹死美國的節奏,美國靠賣軍火維持研發,如果美國飛機賣不出去.
F35現在沒上戰場就已經消滅了所有盟國的戰鬥機工業,你一句話就賣不掉了?
你說的本身就不符合平心。如果殲31是夏利那麼夏利公司差不多就是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之一了。反過來要是毛病多多的F35也敢當作法拉利去和其他車企競爭那就離死不遠了。F35之所以能賣的出去不就是因為歐洲無能嗎?
圖博館
美為何最憂心殲31戰機?換發動機將搶美F35市場2016.3.27新浪軍事
英國最為資深的軍事媒體《簡氏防務周刊》在3月中旬的報導中,引述中國航空相關公司的專業人士在航展上對媒體的表態:中國最新式中型四代機(美國稱五代機)的“殲-31”的第2號原型機正在緊張的製造中,將會安裝中國自主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時還會採用大量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使得新一架殲- 31 戰鬥機在復合材料比例,航電設備性能上都會比之前的01號殲-31驗證機有所提高。
不管是殲-31的模型被送給了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或者殲-31參加珠海航展以及國外各種航展,甚至投標土耳其未來的四代機項目,都會引得外媒輪番解讀一番。解讀最為激烈的就是美媒體,那是天天憂心殲-31戰鬥機,最怕的就是中國殲-31立項量產。這樣不僅外貿型四代機領域又會多一個強勁的對手,同時這種雙發機型具備上艦的潛力可以對美國未來的F-35艦載機產生直接的威脅。
中國殲-31戰鬥機對比美國的F-35翼展更大,機身也比F-35更長;F-35是短粗胖,殲-31就是體態中等,身形勻稱,飛行的氣動性能和機動性都會佔優,根據簡氏周刊引述中航公司相關人士的話,殲-31在使用機內燃油的情況下,航程可達1250千米,這比F-35A還要遠。
不過殲-31顯然明顯不滿足跟F-35對比,現在的殲-31試驗機就是個初步型號,人們看到的就是扛著兩台冒著黑煙的俄製RD-93發動機的殲- 31試驗機。沈飛的目標可不僅僅局限於這樣一種跟日本“心神”一個等級的驗證機。殲-31真正目標是進一步擴大機體(?雙發WS-13!),能夠容納類似於WS-10S“海太行”發動機或者AL-31F這樣的大型渦扇發動機,成為一款真正的雙發隱身艦載戰鬥機。
目前,經過國產翻修後的“遼寧艦”至少還有20到40年的實際使用壽命,中國最新建造的第一艘001A航母也會是一艘滑躍起飛的航空母艦,其艦載機選擇都會是殲-15重型艦載機為核心航空力量。中國殲-15使用的發動機目前是俄製的AL-31F型發動機,不過在未來必然要換裝為殲-15專門研製的海上專用的於WS-10S“海太行”發動機,也就是說“海太行”這款發動機至少會在我們海軍航空兵服役超過40年!橫向對比,美國F-35艦載機計劃服役到2070年!意思就是未來50年,美國海軍都會跟F-35家族一起團團轉。研製一款可用的發動機相當來之不易,中國能夠改進出來WS-10S“海太行”發動機更為艱難,這一關鍵難題的突破不僅僅是解決了眼前的急需,也為未來我們殲-31上艦鋪平了道路,也為F-35未來增添了一個新的勁敵。
圖博館
日本航空自衛隊F-15J 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主力戰機,F15J只有發射半主動中距彈的超視距作戰能力,它可以發射AIM7F麻雀半主動雷達製導方式的中距空對空導彈。但是,F-15J不具備發射美製的AIM120A/B/C/D任何一型號主動雷達製導方式的中距空對空導彈,它的中距作戰能力屬於三代早期型的標準,大約跟中國空軍在九十年代早期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戰機差不多。
儘管F15J改進了雷達和電子設備,但此改進主要是為了兼容髮射自己生產的AA4主動雷達製導方式的中距空對空導彈,而不是AIM120A/B/C/D任何一型號。
日本於2004年開始升級F-15J,執行現代化改修計劃。計劃分為2個階段,主要是兼容髮射自己的AA4主動雷達製導方式的中距空對空導彈:....這個改修計劃已經執行十年,進度慢的甚至讓中國空軍都很著急。日軍一共計劃完成88架的現代化改進計劃,到2013年底,實際上只完成了56架。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戰鬥機中,僅這56架F-15J改和15架F-2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主動蛋超視距空戰能力,其餘的140架F-15僅能發射半主動雷達製導的老式麻雀導彈,而另外自行研發的60架F-2戰機也根本不具備主動彈超視距空戰能力,哦不,現在已經沒有60架F-2了,因為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與海嘯的影響,有18架F-2B戰機遭到破壞,其中無法修復的有12架,已被拆解,做成易拉罐了吧。
跟中國的軍事力量迅猛發展相反,由於持續的經濟低迷,日本的軍事力量建設正在逐步走下坡路。中日之間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根本性的逆轉,一度讓中國民眾擔心的日本海空力量已經不在中國海空軍話下。
客觀分析日本軍力,只是為了戰爭來臨時更快更好的打垮敵人。平時我們還是要多多宣傳日本的軍事威脅,就算日本真心不敢走軍國主義回頭路,我們也要把伊宣傳成正在走。
回應
日本戰機能保持95%出動率,中國能保持多少?
你可別替小鬼子吹了,F2在地震之後能剩幾架,不好說,F15J老舊不堪,在空中都掉零件,鬼子自己說的,別告訴我你不知道,就這樣,能能保持95%出動率?誰信啊
數量多有個毛用啊,人家以少勝多,咋地
怎麼個以少勝多法?給大家說說唄!拉著老美一塊上啊?
得瑟吧!日本F-15J雖然老舊,但換裝AESA雷達的根本不和傳統三代機一個檔次。
f2的相控陣是只有40公里的近視眼啊40公里還想超視距,自用的不行找美國爸爸要人家給個閹割型號還當個寶了
日本說:“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我有爹!”
圖博館
上圖為美軍F-22A隱身戰鬥機在阿拉斯加飛行時攜帶的龍勃透鏡,一旦其進入戰斗狀態,不要說對方雷達很難發現,恐怕自己人也不是輕易能發現的。畢竟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01平米。
在我國殲20試飛測試期間,美國專家也發現了類似美軍龍勃透鏡相同作用的裝置,由此推測。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應該和美軍F22處在差不多的水平,否則不需要攜帶該裝置,俄羅斯的T50隱身戰機從始至終都沒有發現攜帶龍勃透鏡的任何圖片。(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龍勃透鏡:是由物理學家RKLuneberg於1944年發明的。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其基本原理是,當雷達波照射在透鏡上時,在透鏡兩側形成兩個相互折射,對稱,並無限放大的影像。簡單的說就是軍艦上用來迷惑雷達製導反艦導彈的角反射器,只不過,在高速飛行器上不可能安裝角反射器那樣的大傢伙,但是隱身戰機在本國空域內飛行時如果不能被地面導航雷達探測到,將會出現很危險的空中事故。於是,對於隱身能力很強的飛行器來說,都會攜帶一個可收放的龍勃透鏡,告訴自家雷達,我在這裡。
回應
@Q506998:根據這段新聞,證明中國目前沒有能力發現隱身的f22,不然為什麼要裝角反射器?
根據這段新聞,證明美國目前沒有能力發現隱身的J20,不然為什麼要裝角反射器?
那是正常人的邏輯,你不能用來和Q5 說的,會被說你不文明
Q5:你這樣污衊我,文明嗎?
Q5你就是個狗畜生,你也有資格被污衊?
Q5:你有資格叫狗?豬狗不如的東西
Q5每次看到它的評論就那幾句,總想學文明,嘴上老罵人,你還說它說話在理?我也不知道你主子給你多少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3-25/doc-ifxqswxk9643149.shtml
深度:日本僅剩70架算得上先進戰機而中國有400架2016.3.25新浪軍事
日本航空自衛隊現有4.55萬人,擁有370架作戰飛機,編成7個航空兵聯隊。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日本航空自衛隊是一直精干高效、裝備先進的航空力量。.......其實,這些都是老黃曆。
2014年度的世界空中力量發展報告,稱美國擁有全球第一的空中作戰力量,擁有作戰飛機2740架,約佔全球數量的19%。排名第二的是中國,擁有作戰飛機1453架。緊排在中國之後的是俄羅斯、印度等國。
日本航空自衛隊從2000以後就毫無進步,目前已經光環褪盡。按照現代空軍先進戰鬥機標準,也就是擁有主動雷達中距導彈作戰能力的第三代戰機,僅有70餘架。遠遠少於中國空軍400架擁有主動雷達中距導彈作戰能力的三代機數量。
圖博館
中國空軍之所以決定新機領先試用,是因為緊迫的戰略需求。儘管現在中國每年能夠生產殲-11系列、殲-10、JH-7A系列戰機100架左右,但仍然不能滿足空軍對新型戰機的需求,甚至需要從俄羅斯進口蘇-35戰機來彌補產能的缺口。
另外中國空軍也面臨著嚴重的戰略威脅,除了在日本和韓國部署有大批的F-16\F15等第三代戰機,美國空軍還從2016年1月開始,“暫時”在日本橫田部署共計26架F-22隱身戰鬥機。這對中國造成重大威脅。
以殲-10的研發歷程和裝備生產時間,樂觀估計,殲-20的首批新機將於2017年裝備中國空軍一個大隊,共計12架。以成飛的產能,可以在2020年之前再生產三個團的72架殲-20,屆時中國空軍將擁有84架具有強大作戰能力的第四代戰鬥機——殲-20。在最先進戰鬥機的力量對比上,中美空軍將取得一定的平衡,美國空軍在第四代戰機領域一家獨大的優勢,帝國主義在遠東小島上部署幾架愛撫娘娘就可以威懾一個天朝大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回應
@流浪恆星A:別說F22了,你先把先把歐洲雙風、蘇35這關先過了再說吧。
吹吧,現實的差距吹改變不了!
求雙風35的數據!別百度丟人!這個我們都會!
問題是他連百度都不行啊。根本看不懂
流浪這智商只能一輩子做狗了。
F22歷經實戰無數,已經無需任何自我證明,且美軍早已將新型戰機發展方向定義到更超前的理念!對國產新機熱愛更多需要基於客觀事實,而非盲目自大,不然只會淪為“義和拳”的笑柄
求f22實戰
看噴子噴了多少年了,真的沒有噴子還不習慣了。噴子加油,你們越噴,我們進步越快。
你有的我要有(雖然性能比不過),你沒的我也要有(區域拒止能力),質量一步步提高,數量慢慢下餃子,一鍋不夠再做一鍋,總有一天讓你老美連個狠話都不敢說。
深度:殲20隱身性如何一細節證明都能騙過自家雷達2016.3.25新浪軍事
從殲20問世以來就有各種猜測,其中問的最多恐怕就是,殲20的隱身能力到底怎麼樣?能不能趕上九十年代末設計的美國F-22猛禽隱身戰鬥機,雖然國產發動機還不太給力,起碼隱身能力能達到的話,也算很好。
對於已經量產的殲20的詳細數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如一句名言所說的那樣:魔鬼,往往就藏在細節之中。殲20的一處微小細節,透露了殲20戰機強大隱身能力。上圖為龍勃透鏡特寫畫面。
圖博館
深度:美國F22孤獨求敗的時代結束 殲20正式批量生產2016.3.25 新浪軍事
近日有網友在國內著名軍事論壇式貼出了幾張成都飛機公司的谷歌衛星圖片,圖片的細節顯示,被中國軍迷親切的稱之為“黑絲”的國產第四代殲-20殲擊機,已經進入批量生產狀態,將交付中國空軍領先試用。
這幾張衛星圖片是2015.2.16和12.26的同一地點歷史對比圖,地點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成飛工業公司的黃田壩機場,在機場滑行跑道旁邊的停機棚區域,停放著超過18架的殲-10B/C殲擊機,還有一架黃色塗裝的殲-20殲擊機,停放在地面畫有軸對稱標線的區域,這個區域是飛機製造廠的出廠戰機試車區。
飛機製造廠試車區的導流牆,通常根據生產的戰機型號來建造。此次曝光的衛星圖片,顯示在2.16,成飛的試車區有5個較小型的尾流導流牆,旁邊有一個較大的尾流導流牆。到了12.26,原有3個小型導流牆被拆除,新建了2個大型導流牆。對應的弧形頂停機棚也由6個調整為4個面積更大的。這些都說明成飛的殲-10戰機生產已接近尾聲,下一步將進入殲-20的批量生產。
很多西方軍事機構完全不能理解中國殲-20為何在尚未正式定型的情況下,就進入批量生產。通常全新戰鬥機的試飛週期大約在6到8年左右,而殲20的試飛只用了5年就進入生產狀態,這在洋人看來非常不可思議。
其實這是中國空軍的獨創——新機領先裝備試用體制。這種體制在殲-10的研製過程中形成製度化,就是在新型戰機尚未定型時,就提前生產小批量交付空軍試用,讓部隊盡快掌握並形成戰鬥力,同時同步進行最後的原型機試飛,可以極大的縮短最新型戰機形成戰鬥力所需的時間。
以殲-10戰機為例,1998.3.23,殲10-01號原型機首飛,1999年進入型號調整試飛,一共建造了6架原型機,分別是01~06號機。在2003年,殲10還在試飛時,空軍就決定先期裝備少量試用,邊試飛、邊定型、邊裝備。空軍第44師132團首批裝備了一個大隊的殲-10A,這開創了中國軍機在設計定型前進行小批量生產並交付部隊領先試用的先河。2003.12.25,殲10完成總體試飛的最後一個架次。2004.4.13,殲10通過國家設計定型審核,正式定型。從2003年到2012年的九年間,殲10A先後裝備空44師、空1師,空2師,空3師,空24師,空9師,海航4師共計7個整編團,另試訓中心一個大隊,八一表演隊一個大隊,總裝備數量超過220架。
圖博館
中國全面解決發動機問題:歐俄都做不到 2016-03-10
殲-10C的WS-10B發動機
殲15用海太行H型發動機
殲十一的太行發動機
殲20測試的太行發動機
從已經曝光的圖片看,中國空軍和海軍戰鬥機的發動機都是渦扇十和改型,這是我軍裝備建設的重大成果,其對國防和國民經濟的意義絕對不亞於兩彈一星。
太行發動機的成功還代表著中國軍用民用動力(不僅僅是航空動力)的全面解決,不但天上的三代、四代重型戰鬥機全是國產動力,軍用大運和不久將來的大客機都會用上國產大推力發動機。另外,中國的新型大艦如055也會用上國產發動機,還有各種用燃氣輪機發電的發電廠,進口石油、天然氣的管道加壓也都將是國產燃氣輪機。所有這些都與太行發動機的成功、成熟、可靠有關係,甚至是直接關係。
想到俄羅斯雖然能生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但是艦用燃氣輪機仍然解決不了。
日本現在只能造出5噸推力的小渦扇發動機,能不能飛起來還不知道。日本雖然能造成套的發電設備用的燃氣輪機,但是核心機是進口英國的,日本最大的出雲號航空母艦和一萬噸的愛宕級驅逐艦的發動機是美國的LM2500。
最後總結一下,全世界軍用和民用動力全面解決的只有美國和中國,歐洲和俄羅斯只能算半個,日本半個也不算。
圖博館
發動機終於換國產的了 但專家們卻笑不起來 2016-03-11
最近,一組殲20戰鬥機照片,引起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據悉,兩台發動機不同,其中一台是國產去呢FWS-10B“太行”改進型發動機。
目前來說,渦扇-10推重比在8左右,而最新的“渦扇-15”峨眉發動機的推重比在10左右,和國際先進的航空發動機相比仍然有差距,比如美國F22上使用的F119推重比達10.2,而F35使用的F135達到了11.7。而中國的全新技術採用系統發展壓縮系統氣動、結構設計方法,構建新的高推重比航空發動機體系,在這個體系的幫助下,中國可以通過新原理研發新型航空發動機,推重比可以達到15。
除了戰鬥機用小涵道比高推重比的渦扇發動機外,中國在大涵道渦扇發動機、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等方面依然和世界有較大差距。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雖然中方自行研製的FWS-10B獲得了成功,最大推力不到13.3噸,而俄AL-31FN-M1達到了14.6噸,這些發動機對於殲20來說,推理上還遠遠不夠,未來殲-20的原配發動機——WS-15還需要進一步加快研製速度。
殲-10A不得選用AL-31FN,
裝備99M1(AL-31FM1)發動機的殲-20和殲-10C
量產的99M1發動機被批量運用在殲-10B/C戰鬥機
AL-31發動機各型號列表 - 維基百科
AL-31F,123 kN,用於蘇-27
AL-31F3 ,125.57 kN,用於蘇-33
AL-31FP,123 kN,印度的蘇-30MKI
AL-31FN,127 kN,J-10A
AL-31F M1,135 kN,J-10B,J-20,蘇-27SM, 蘇-30, 蘇-34
AL-31F M2,145 kN ,蘇-27SM, 蘇-30, 蘇-34
AL-41F1S (117S),142 kN,蘇-35
AL-41F1 (117),147 kN,T-50
WS-10發動機各型號參數 - 維基百科
型號 推力 生產日期
WS-10A 132kN 2005年
WS-10B 135kN 2008年
WS-10C 100kN 2008年
WS-10D 120kN 2008年
WS-10G 155kN 2009年
WS-10H 125kN 2010-2012年
WS-10的早期型號與裝備F15、F16的F100、F110類似,推重比在7:1至9:1。其下一代WS-15推重比在10:1以上,推力在180千牛以上的渦扇-15。
圖博館
殲20戰力為何遠超T50?這三項技術俄國至今搞不懂 2016-02-15
中國這些年在空軍裝備領域的取得成就有目共睹。由於外界一直認為,中國空軍裝備技術是在復制蘇俄技術,所以對於中國在某些技術領域的超前發展能力視而不見或刻意忽略。
另外有些技術由於接近甚至超越美國同類水平,也被西方媒體描述為竊取別國先進技術。但是中國航空工業卻利用他們嫻熟的應用頻頻打外媒的嘴巴。有國外軍事觀察家稱殲20綜合技術水平明顯超過T50。如果外媒能夠憑良心評論的話,相信他們的心口都應該相當服氣的。
DSI其突出特點是取消了傳統超音速進氣道上面的附面層隔道以及其他一些複雜機構,也因此減少了生產和維護費用。DSI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形等特點。 目前美國祇在F35上得到應用。中國已經在包括四代戰鬥機殲20和殲31在內的6種先進戰鬥機和教練機上嫻熟的應用了DSI。
其二是先進綜合射頻和先進電子戰系統。在老舊的戰鬥機上,電子戰系統的傳感器和紅外光電偵測系統的傳感器是互相獨立工作的,飛行員要分別操作電子戰系統和光電偵測系統的傳感器來探測到的威脅目標,並在座艙內不同的顯示器上讀取不同傳感器的探測到的不同信息,其工作量過大。 而殲20戰鬥機上的高度綜合化的電子戰系統可以將各種不同的傳感器交聯起來,並自動對比各種傳感器探測到的威脅目標,經過信息過濾後,自動將最佳結果顯示給飛行員,這極大的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負擔。超高的自動化水平使飛行員更為高效地掌握戰場態勢,從而大大縮短了飛行員實施電子對抗措施的決策和反應時間。
其三是先進的EODAS和EOTS系統。其中EODAS光電系統是指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它能為飛行員提供一個圍繞飛機機身的全景視野,飛行員能夠看透飛機的底部和側面主要用途範圍是對空。 殲20的EODAS在紅外範圍內工作,它能識別並跟踪逼近飛機的有危險目標,比如敵方的導彈或者戰鬥機,它極大地增強了飛行員對戰場的全方位感知能力。 EOTS(光電目標指示系統)主要用於發現、跟踪、指示地面目標的。EOTS具有有限的對空探測能力,可以提供遠距、窄視場的探測能力。殲20的EOTS裝在機頭下方的藍寶石玻璃罩中。可以在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 此外,EOTS還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踪、紅外搜索和跟踪、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踪功能對於地面目標的追踪和探測具 有很好的效果。
圖博館
中共殲-20和殲-31僅缺乏強有力的發動機一項 就難與美F-22抗衡
美媒称日本应买F35 对中国导弹有压倒性优势 2016.2.15
美媒解析:导弹如何击落F-22与F-35隐形战机 2016.2.28
F-35新一代戰機首次實彈投擲美要求加快研發作戰軟體 2016.3.2
2016春節疑似美軍F22闖東海防識區 中國戰機出擊應對
JY-26米波遠程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全程監視F22
F22優勢不在:殲20隱身超遠距/DF可以打擊美駐地機場讓F22無法升空
南海風雲緊 美媒:中方西沙部署紅旗9號防空飛彈
美媒:F22能「撕碎」紅旗9防空系統
回應
打F22用紅旗9就足夠了:一是我們的雷達能提早發現F22,二是紅旗9的射程200多公里,而F22所掛導彈射程才80多公里,三是紅旗9時速可達4.2馬赫,比F22的1.7馬赫跑得快多了。
F22的隱身技術主要目的就是大幅度壓縮防空系統有效制導導彈攻擊目標的距離,離開火控系統,單純考量防空導彈的動力射程是沒有意義的。
隱身戰機的關鍵都在隱身,你都能被追踪了還有啥打不下來的.
只要發現紅9就能夠追踪,離飛機10公里內導彈雷達和紅外探測開機,你隱形機屁都不是.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PLA四代機之爭 F-22 仿F-22 反F-22 F-35-JSF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
圖博館
挪威飛行員反駁洛馬試飛員洩露的F-35空戰報告
[據飛行國際網站2016.3.1報導]一名挪威空軍少校Hanche的觀點,與去年夏天那份洛馬公司試飛員所撰寫的嚴厲的評估文章中的許多批評觀點完全不同。
洛馬試飛員嘲笑F-35A在完成大攻角機動後動力不足、非常危險,使得F-35A在與掛載兩個外掛油箱的F-16第40批次的戰鬥機進行空戰演練時,表現出明顯的劣勢。
Hanche寫道,F-35將機頭向上抬起的控制能力優於F-16。甚至在極限攻角時,飛行員還仍然能夠通過輕踩方向舵腳蹬輕鬆地將機頭抬起。Hanche介紹說,飛機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令他記憶猶新。
洛馬試飛員抱怨,F-35A進行盤旋機動飛行時,不斷地感到反應遲滯、與直覺相逆和響應慢。
兩位飛行員都認為位於頭架增加了搜索飛機後面目標的難度。但Hanche認為洛馬飛行員將問題誇大了。在向後搜索前,Hanche在艙位上通過向前傾斜的方式,經過幾次飛行後,認為自己經過反复嘗試、找到了一種緩和可視性問題的方法。
五角大廈報告:美軍F-35戰機仍有瑕疵
五角大廈2016-2-3報告說,美軍先進F-35戰機仍存在危險問題,除了軟體漏洞、技術缺陷與成本超支外,工程師在廣泛測試F-35時發現許多瑕疵,對這項計畫的可靠性造成最新打擊讓計畫推動複雜化。工程師發現,不到62公斤的飛行員,可能死於彈射系統。報告說:「測試結果顯示,彈射座椅在彈射後會向後旋轉,在飛行員保持「引體向上」姿勢,把頭部移到肩膀後面時,導致脖子伸長。」報告也透露,為陸戰隊製造的F-35B,「出現缺陷且戰力有限」。
洛馬2016.2.25稱F-35成本不因美國空軍緩購45架F-35A而增加
前陣子美國空軍少將馬丁在例行記者會當中,談及F-35發展時突然暈倒,被媒體戲稱「被F-35的高單價所嚇暈的。」
F-35有3種分支型:空軍F-35A,可垂降舉升的陸戰隊型F-35B,和艦用型F-35C。
相關新聞
加拿大或取消购65架F-35A 将致单价上升百万美元 2015.10.23
美专家:F35战术性能远不如苏35 隐形功能有瑕疵 2016.2.8
日增軍費打造單價1.3億美元左右F-35B戰機群 2015.12.24
美媒贬日本心神称不如买F35 2016.2.14
圖博館
巴鐵空軍不要WS13發動機?獵鷹高教等來中國心2016.2.23 新浪軍事
貴發所目前主要擔負兩個型號的研製,FWS-13渦扇中推和FWS-17中小推力發動機,前者是為JF-17/FC-1配套,無加力型為利劍無人作戰飛機配套,後者是JL-10的發動機,從新聞的描述來看,應該是FWS-17渦扇發動機(非加力型),從貴發所冀國鋒同志的先進事蹟我們可以知道FWS-13目前並不是國家重點型號,“冀國鋒在貴發所某重點型號中等推力的渦扇發動機研製項目中承擔主任設計師的職責”並且巴基斯坦空軍已經決定JF-17在前兩批生產之中繼續使用RD-93渦扇發動機,利劍的設計定型也需要時日,所以FWS-13現在量產沒有太大的意義,對於貴發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相比較之下FWS-17則重要的多,冀國鋒同志的事蹟就提到“作為配裝高級教練機的某渦扇發動機是我國的重點型號,其研製是貴發所未來的生命工程之一” ,可以看到國家已經將FWS-17列為重點型號發動機,因此它的研製對於貴發所可謂至關重要,從目前來看,JL-10已經獲得國內外用戶的訂貨,即將批量生產,僅中國空軍的裝備可能就有數百架之多,還有海航、出口的飛機,這樣配套發動機加上備份的數量可能超過千部,目前貴發所量產的發動機主要是WP-13渦噴發動機,這型發動機停產已經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對於貴發所乃至貴航來說,需要這樣一型發動機才能保持企業的運轉,所以才會有FWS-17是“貴發所生命工程”的說法。
...........
回應
WS13畢竟是J31的配套動力,重要性非常的高!小編沒必要睜眼說瞎話!
巴基斯坦早就引進rd發動機大修線,如果換上ws13,除了重新引進大修線,還要就因發動機,對梟龍機身,線控等一系列進行改裝,而小巴恰恰沒錢,當然不換。有錢,還不如等幾年直接上fc31更實際
圖博館
三是,對於“意圖”與“能力”的混淆。中國的自衛措施顯然不會威脅通過這一地區主要海道和空中通道的艦機,除非有一些假裝“無辜”的艦機嚴重挑釁中國的主權。無端想像中國朝民用客機發射導彈是很荒謬的。
第四,軍事化標準混亂。菲律賓和越南將它們早前佔據的島嶼軍事化,美國卻繼續與其舉行聯合軍演並銷售武器。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中國的自衛措施被貼上“軍事挑釁”的標籤?這是美國為壟斷國際話語權所採用的明顯的雙重標準。
第五,關於南海航行自由的困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南海航行的民用和商業船隻的航行自由從未受到中國軍事力量的干擾。相反,只要涉及到中國的主權,美國就叫囂其所謂的南海航行自由受到中國的限制。這一“人造威脅”有利於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名贏得更多國際社會的支持。這些南海問 題的混淆,特別是美國有意簡化中國國家政策和行為概述,使得美國在這一地區贏得一定的支持,但分歧和差異性正在湧現。例如東盟領導人迴避在與美國簽署的聯合聲明中批評中國,對於所謂的中國在南海部署導彈,多數媒體也並不買賬。
回應
只准美國放火(軍事化進攻),不准中國點燈(防禦自衛)!這就是美國的霸權和強盜邏輯。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PLA四代機之爭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
圖博館
相關新聞
疑似美軍F22春節闖東海防識區 中國戰機出擊應對
JY-26米波遠程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全程監視F22
F22優勢不在:殲20隱身超遠距/DF可以打擊美駐地機場讓F22無法升空
南海風雲緊 美媒:中方西沙部署紅旗9號防空飛彈
美媒:F22能「撕碎」紅旗9防空系統
回應
打F22用紅旗9就足夠了:一是我們的雷達能提早發現F22,二是紅旗9的射程200多公里,而F22所掛導彈射程才80多公里,三是紅旗9時速可達4.2馬赫,比F22的1.7馬赫跑得快多了。
F22的隱身技術主要目的就是大幅度壓縮防空系統有效制導導彈攻擊目標的距離,離開火控系統,單純考量防空導彈的動力射程是沒有意義的。
隱身戰機的關鍵都在隱身,你都能被追踪了還有啥打不下來的.
只要發現紅9就能夠追踪,離飛機10公里內導彈雷達和紅外探測開機,你隱形機屁都不是.
揭永興島部署導彈五大疑團:有導彈不一定非要打飛機2016.2.21環球網
南海問題又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這次要“歸功”於西方媒體報導中國在西沙永興島上部署導彈。美國對此事的反應奇特又矛盾。目前對於南海問題有很多說法、批評以及疑問。但這件事至少從五個方面暴露了美國對這一地區政策和立場上的顯著混亂。
首先是對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混淆。該導彈的部署並不是中國防禦姿態的有意改變,而美國似乎是故意混淆西沙和南沙的概念以譴責中國。
其次,對於“自衛權”和“軍事化”的混淆。對於中國已經正當防禦建設幾十年的小島,怎麼可能突然魯莽地轉變為,中國部署武器設施使得該地區“軍事化”?如果說中國不能在它自己的土地上加強防禦設施,美國為什麼將其海空軍力量的60%部署在亞太地區,持續性地派遣艦機進行監視和巡航,一方面又更頻繁地舉行軍演及出售大量軍事裝備呢?
圖博館
美媒稱中國能追踪F22所言非吹噓但無法擊落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2.19發表的題為《中國雷達可以追踪美國的F-22“猛禽”隱形戰鬥機》的文章,中國媒體宣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有能力在東中國海追踪美國空軍的F-22“猛禽”隱形戰鬥機。雖然美國或許很容易將中國的報導斥之為宣傳,但這不是不可能的。
物理規律決定了,一架戰術戰鬥機大小的隱形飛機必須經過優化才能躲過C、X、Ku等較高頻波段偵測。一旦頻率波長超過某一閾值並引起共振效應,低可偵測性飛機的信號會有一個“階躍變化”。通常,當飛機上某一特徵(如尾翼)的大小不足一個特定頻率波長的八倍,共振就會出現。
因此,在S或L波段等較低頻率波段運作的雷達(例如民用的空中交通管制雷達)幾乎肯定能探測並追踪戰術戰鬥機大小的隱形飛機。然而,像B-2“幽靈”轟炸機等較大的隱形飛機不包含很多會引發共振的特徵,因此相比F-35和F-22等隱形飛機,它們能更有效地防止低頻雷達的探測。不過,通常情況下,那些較低頻的雷達無法提供五角大樓官員所謂的“武器質量”的追踪,從而無法引導導彈擊中目標。一名空軍官員說:“即使你能用空中交通管制雷達看見一架低可偵測性飛機,但由於沒有火力控制系統,你也不可能擊落它。”
俄羅斯、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正在研發採用較長波長的先進的UHF和VHF早期預警雷達。這些國家研發此類雷達的目的是提示其他的傳感器,並讓本國戰鬥機了解敵方隱形戰鬥機可能從何處來犯。但UHF和VHF雷達的問題在於,波長較長會導致分辨單元較大。這意味著,雷達的追踪不夠精準,不足以引導武器來打擊目標。
傳統上,用低頻雷達引導武器受到兩個因素的限制。一個因素是雷達波束的寬度,另一個因素是雷達脈衝的寬度。但這兩個限制都可以通過信號處理加以克服。相控陣雷達——尤其是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AESA)——通過電掃解決了方位和角度分辨力的問題。此外,AESA雷達可以產生多個波束,並能改變這些波速的寬度、掃描頻率和其他特徵。實際上,一些行業專家說,將高速數據傳輸鍊和低頻相控陣雷達結合,可能實現武器質量的追踪。(楨:JY-26米波遠程有源相控陣雷達)
美國或許已經解決有關問題。美國海軍公開表示,E-2D預警機在“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系統擊敗敵方空中與導彈威脅的工作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楨:空警2000/500....)
圖博館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非對稱的導彈優勢,在敵方飛機沒起飛時將對方的基地(沖繩)摧毀,讓之無法起飛,最多在起飛後無法進行降落補給,從根本上讓F22的優勢還沒發揮就殆盡於腹中。這也是美軍最為忌憚的,美軍的基地一再後撤,從沖繩島關島,現在美軍甚至認為關島也是不安全的,也籠罩在中國彈道導彈的威懾之下。
量產型殲20令F22優勢不在:可憑兩性能讓其無法升空2016.2.16新浪軍事
隨著2101、2102號量產型殲-20隱身戰機的出現,令美軍F-22優勢不在存在。因而圍繞殲-20的討論又開始熱了起來。美軍經常以殲-20為主題,對比中美兩國研發的四代飛機哪個更好。美國媒體認為殲-20是四代機,雖然在技術上有很多突破,但發動機還不是很先進,所以在空戰性能方面,與F-35相比性能優勢很大,與F-22會有一定,但是差距不明顯。
美國對殲20的比較與優劣判斷,其評價標準是一種偏頗的方式,單純的比較空戰的優劣。因而這種評價對未來空戰的意義是要打一個問號的。而殲20擁有最為強大的隱身能力,其超遠距離的航程,可以隨時打擊美軍駐地機場。
回應
正視差距就能死呀!整天吹牛,自大,真要開戰,用常規武器,中國軍隊恐怕支撐不了一個月。
你懂不懂啊?鴨翼什麼時候使用?你知道嗎?近距離時格鬥時使用的。那莫近距離有無隱身還重要嗎?殲20戰機除了發動機哪一樣也不比二二貨差!有人說尾噴口是個問題22做的好。請問做得再好不也是紅外特性的嘛!撐死也就減少格鬥時被熱尋的導彈擊中的概率而已!縱觀整體性能一目了然了。等殲20配套發動機量產裝配上去,你們的F22就只有求饒的份了!一群漢奸趕緊滾出中國。
呵呵,無知真可怕!山寨的會比原版的好?也許在數據看是強,但是實戰才是檢驗強弱的唯一!
賞你五美分!美國人吹牛,一個頂二,美國人曾經把F117吹的神乎其神,結果如何,沒到半年,就在南斯拉夫被別人給打下來了!重重的打了美國人的臉,沒地方撒氣,結果把中國住南斯拉夫大使館給炸了,這就是美國人的德行……
f22也是邊服役邊改進,在它的改進發動機F119成熟之後正式定型。四代機的研製難度很大,走的也是邊服役邊改進的方式。中國也有後發優勢,有些獨家秘訣不能對我們講。
圖博館
貶低國家這些人,他們已經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專門為美日賣狗命,賣賤命,已經是美日的急先鋒,不把國家搞亂,勢不兩立,勢不罷休的樣子!只有把中國搞成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的結局,他們才肯罷手,這幫混蛋不除,國家就不會安寧……
解放軍如何應對美軍F22闖東海:一裝備可全程監視2016.2.16新浪軍事
應對:中國雷達是否能發現應對F22,如何應對F22?
新浪軍事認為,至少有兩個方法或進展目前可以有效應對美軍的F22戰機。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一款外形奇特的中國新型相控陣雷達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款雷達的型號為JY-26是一種米波遠程有源相控陣雷達。據14所駐場專家透露,2013年3月底,部署山東的JY-26雷達曾經監視了美國空軍F-22戰鬥機在韓國飛行的全過程。
該款導彈是JY-26遠程相控陣雷達,由南京亞洲第一軍用雷達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4所研製,用途主要擔負遠程對空警戒引導任務。它的探測距離遠,達到500公里。可像空警-2000一樣在進行空中警戒和引導的作用。給後面的目標進行指示,或者是為精密跟踪做準備。
美軍目前向亞太地區調派F-22、B-2等隱形戰機,幾乎將此作為製衡中國的撒手鐧,如何對付這些“看不見的空中殺手”已成為中國面臨的挑戰之一。而在面對米波雷達時,無論是依靠外形設計還是特種吸波塗料,現有的隱形技術效果都不好。雖然無源雷達能夠實現對隱形目標的探測,但總體上看,其探測精度不盡如人意,可靠性也存在問題。
所以,一個理想的方案就是:讓傳統有源雷達具備反隱形功能。研究人員發現,波長較長的米波雷達的反隱形能力較強,因為目前大多數戰機的隱形設計主要針對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波段的雷達。另外,有源相控陣技術能實現更大的功率和探測距離,因此也被認為對反隱形技術有重要作用。所以JY-26這款新型有源相控陣米波雷達有能力讓隱身戰機現身。
據查證,2013年3月31日,美國空軍將其最先進的F-22戰鬥機部署到馬山空軍基地(Osan Air Base)參加演習,期望以此加強對朝鮮以及朝鮮盟友中國的威懾。據該所專家透露稱JY-26曾經還看到過F-22,並對其進行了監視。當時把該款雷達部署在山東,當F-22在韓國飛行的時候整個過程都在該雷達監控範圍內。現在JY-26雷達出現在珠海航展上,可以看出中國的雷達技術一定有了更高的水平,也將會在未來給解放軍更大優勢。
圖博館
疑似美軍F22春節闖東海防識區中國戰機出擊應對
港媒《東方日報》援引內地媒體2016.2.15稱,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於2月10日(大年初三)出現不明目標進入事件,解放軍東海艦隊戰機及艦載直升機迅速出航應對,值班戰機則裝上導彈待戰,但軍方未透露詳情。報導稱,不明目標或為美國F22隱形戰機。資料顯示,自東海防空識別區2013年11月底劃設以來,美國、日本等軍機不時飛進識別區,爭執不斷。
回應
大陸說疑似,那就真是了。這是委婉的警告美國,F22在大陸防空網面前,是透明的
美軍為何向中國周邊大舉增派F22 背後有兩大意圖2016.2.16新浪軍事 微博
據香港媒體報導,美軍F22戰機疑似在2月10日闖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這架F22戰機很有可能是從美軍駐日本基地起飛的。美軍在1月末開始向日本的橫田空軍基地和沖繩部署了多批超過30架F-22戰機,在數量規模上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海外部署,那麼美軍美軍大舉增派F22的意圖何在呢?
這些最新型的戰機是在朝鮮1月6日進行核試驗以及16日蔡英文贏得台灣領導人選舉後到達橫田的。朝鮮在1月初和2月初接連試驗氫彈和發射衛星後,美軍加強了在朝鮮半島的軍事部署(包括增派F22和斯坦尼斯號航母)。在2月底以前,美軍將可以在朝鮮半島方向集結起包括2艘航母的艦載機部隊在內、約200架戰機的大規模機群,其中還包括30多架F-22戰機。這一數量的F-22戰機足以左右這一地區的空中優勢歸屬,可以對朝鮮全部核設施和大部分導彈設施發起一場大規模的全面外科手術打擊。
回應
朝鮮半島,美國敢打嗎?虛張聲勢罷了。借他一個膽恐怕也不敢在中國家門口開戰。不過,既然美國人勞師遠征,我們也別錯過機會,實實在在練一練兵也是應該的。
F22來了也好,可以檢驗我們的雷達效果,不然,我們還沒有機會小試牛刀呢,
不吹不意淫會死啊。中國打不過美國,打不過俄羅斯,打不過日本。連英法都打不過。
賞你五美分!美國人吹牛,一個頂二,美國人曾經把F117吹的神乎其神,結果如何,沒到半年,就在南斯拉夫被別人給打下來了!重重的打了美國人的臉,沒地方撒氣,結果把中國住南斯拉夫大使館給炸了,這就是美國人的德行……
圖博館
殲20比蘇35性能好那麼多,還花大價錢去買?這種精神勝利法真的無語。清醒點,美國這是打的糖衣砲彈。
你去問問為啥F22比F15好這麼多,還要生產F15
老美的排名還是比較客觀的。俄T50在印度撤資後已經名存實亡。日本的戰鬥機也就是自己造了個殼子,發動機雷達武器系統全是美國貨。確實這個星球上能玩隱身戰機的只有中美兩家。
不知俄出台一個排行版又是如何?大概美國這又是為了“中國威脅論”的需要吧?但依舊不忘美國老大的地位。
一個發動機就否定了我們殲20所有的科研成果!因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在以20年前的眼光看待現在的中國,在他們心裡還是認為中國連拖拉機都不能造!中國那麼多的世界前五我不想一一列舉,因為太多了,航天,航母,水下探索,太空探索,導航等等!不是中國太無能而是他們太落後,根本跟不上中國前進的步伐!可憐的一群人!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殲-10 由SU27到殲十一 《戰爭之道》 SU-27家族關係 蘇-35是雞肋? 法國 Rafale 颶風戰機 F-15“鷹”戰機 F-18 PLA四代機之爭 F-22 仿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三代機大車拼 《未來戰機》 )
圖博館
F-15SG和F-15K均裝備了頭盔顯示器、高精度瞄準吊艙等先進設備,配備高性能的F110-GE-129發動機,作戰半徑超過1800公里,最大載彈量10噸,綜合性能超過美軍自用產品。
第七名:俄羅斯蘇-35戰鬥機
綜合得分:48.7分
蘇-35的北約代號為“側衛-E”或“超側衛”,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鬥機。蘇-35代表了俄羅斯四代半改進型戰鬥機的最高水平,目前已經中國在2015年與俄簽署採購24架蘇-35協議,合同總價20億美元。目前俄正在與越南、印尼和阿爾及利亞三國進行出口談判事宜。
第八名:法國陣風戰鬥機
綜合得分:46.9分
法國陣風戰鬥機在2015年成為軍火市場上的大亮點,一舉拿下印度、埃及、卡塔爾大單後,很可能接著拿下阿聯酋的超級訂單。陣風是第四代半戰鬥機。因為陣風雖然沒有採用像F-22五代機的技術,如外形設計隱身技術、矢量推力技術、超音速巡航技術等,但比起現代服役的第四代機又採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因而其綜合作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有相當大的進一步發展潛力。
第九名:中國殲-16戰鬥機
綜合得分:45.0分
殲-16在2015年大批量交付中國空軍,其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某型電子戰系統是最大特色。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為空軍研發的一款四代半多用途雙座戰機,該機從殲-11B系列上發展而來,研製過程和中國以往的戰機一樣,較為保密,其原型為俄式蘇-27。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殲-16裝備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第十名:中國殲-10C戰鬥機
綜合得分:42.9分
殲-10C代表了中國中型四代半改進型戰鬥機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殲10C保留了殲10A戰機兼顧亞音速和跨音速機動、高敏捷性和具備良好超音速攔射性能的全動鴨式佈局方案,採用最先進的相控陣機載雷達與光電傳感器相配合,採用全面升級的電子對抗裝備,並且在進氣道設計上對於空戰發生概率最大的亞音速和跨音速段進行了優化。綜合性能在國際四代機中處於較好的水平,可滿足新時期中國空軍對於中型戰機空優作戰的新要求。
回應
一沒超隱身外形,二沒作尾噴紅外抑制處理,三沒有矢量發動機,還能排第二,贏了
這排名是美國人弄的,你敢亂說話,小心美國人弄死你這SB,狗敢咬主人?
圖博館
第二名:中國殲-20戰鬥機
綜合得分:76.9分
殲-20是中國研製的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四代空中優勢戰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二款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重型第五代機。在2015年底,有兩架殲-20領先交付給中國空軍試用,編號分別為2101號和2102號,這說明該機的服役過程應該與殲-10相似,即少量生產領先試用型,在中國空軍短期試用後再大規模服役。
第三名:美國F-35戰鬥機
綜合得分:70.1分
F-35屬於五代機,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聯合攻擊戰鬥機,具備較高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子系統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美國生產的F-35累計已超過122架,其中荷蘭、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首架F-35已經生產下線。
第四名:美國F/A-18E/F戰鬥機
綜合得分:56.6分
F/A-18E/F是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F/A-18C/D飛機基礎發展的艦載戰鬥攻擊機,E型為單座型,F為雙座型。加長了機身和翼展,增加了機翼和水平尾翼的面積,增加了載油量和武器,加大了航程,採用很多隱身技術。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機載電子設備和電子戰系統,號稱世界最強四三代戰鬥機,綜合作戰能力屈指可數,是美國海軍現在及未來15年的主力戰機。
第五名:歐洲颱風戰鬥機
綜合得分:53.0分
剛剛拿下科威特採購大單的颱風戰鬥機被稱為四代機世界的無冕之王,但其機載火控雷達更新緩慢讓人疑惑。颱風是一款雙發動機,採前翼加上三角翼(鴨式佈局)設計的多功能戰鬥機,是介於第四代和第五代之間的超音速戰鬥機,它主要用於空戰,並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颱風在不使用矢量發動機的情況下就具有優異的超機動性能,不但維持高速優異操縱性、也具有很好的纏鬥能力,特別是高速高過載纏鬥。
第六名:美國F-15S/F-15SG
綜合得分:51.8分
經過現代化改裝後的F-15,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未來三代機市場上的黑馬。最新型的F-15SG“攻擊鷹”多用途戰鬥機,是目前F-15系列中最先進的型號。F-15SG裝備的ANAPG-63(V)3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性能進一步提升,不僅作用距離和分辨率大增,而且具備同時跟踪多目標的能力,能同時制導8枚AIM- 120C攻擊8個不同目標。
圖博館
美媒公佈世界戰機排行榜:殲20高居第2但仍落後10分 2016.2.10
對軍用飛機感興趣的人們總是喜歡根據各自的口味,將世界上的戰鬥機按照性能做個排行榜,以便在紙面上排列出這些戰機的戰鬥力,就像水滸傳裡面108將的武功排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媒體對此尤為熱衷,每年都會出台最新的世界戰鬥機排名榜。2016年的年初以來,美國網絡媒體和軍事網站發表了多篇2015年至2016年度世界戰鬥機研發情況的文章,對近年來世界戰鬥機生產、發展和研製進行了綜述。其中美國《軍事航空與航天電子網站》還評選出世界十大戰鬥機排行,中國有殲-20,殲16,殲-10C三款戰機榜上有名。
據外國媒體稱,從2014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先進戰鬥機生產國,中美兩國在2014年和2015年度所生產的戰鬥機總數量相當於同期全世界戰鬥機生產數量的60%。目前世界上能同時批量生產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只有中國與美國兩國。
美國媒體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代戰鬥機的主要生產國,中國在2015年大約生產了20架殲-16、2架殲-16電子戰飛機、8架殲-15和6架殲- 11BS,此外還包括6架殲-20、48架殲-10B和殲-10C,合計超過90架戰鬥機。
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生產戰鬥機最多的國家,中國居其次,俄羅斯第三。而中國在2014年度和2015年度連續兩年成為試飛新型戰鬥機最多的國家,也將成為亞洲首個裝備五代機的國家。
按照隱身性能、綜合電子戰、機載電子設備及火控雷達性能、機動性能、格鬥性能、武器裝備水平、以及基礎飛行數據、配套的機載武器性能等10個指標評分,每個指標為滿分10分,將10各項目打分合計為該型戰鬥機的最後得分。
或許是考慮到距離服役的時間還很遙遠,俄正在研製的第五代T-50意外落榜,使得航空強國俄羅斯只有一種蘇-35上榜。
第一名:美國F-22戰鬥機
綜合得分:88.2分
F-22“猛禽”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於2000年代中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F22是目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五代機,但機載電子設備相對於F-35稍顯落後,隱身塗料和養護問題比較突出。
圖博館
中國殲31戰鬥機為何突然變得沉寂 2016-01-29
相比成飛殲20戰鬥機的拉風表現,中國沈飛的殲31自從被曝光現身成都溫江機場之後,再沒有什麼消息出現,完全淹沒在殲20的光環之下。外媒指出,相比殲20戰鬥機,殲31作為中航工業自主立項的外銷型戰鬥機,其地位和重要性會差很多。而且中國海空軍對其有多大興趣還是未知數。
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中航工業絕對不會盲目立項,畢竟五代戰鬥機的是一種風險很大的投資。而且如果單單立足外銷的話,很難保證獲得市場的有效反應。因此,殲31在立項之初就做出了兩種準備。一是作為成飛殲20的備份機型,如果發展的好將會給海空軍裝備更新創造更大的選擇餘地。其二才是外銷國際市場,而且以巴基斯坦空軍為首要客戶。
俄羅斯裝備專家在評論殲31戰鬥機時指出,殲31可以令沈飛獲得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機型的研發經驗。而且由於沈飛是中國海軍艦載機的供應商,因此殲31與利劍無人攻擊機極有可能是中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的基礎型號。這個思路與美國開發F35C相類似,但有別於俄羅斯T50海空軍通用的發展思維。
中國國內著名軍事專家總結了殲31上艦的七點優勢,首先,殲-31的性能完全可以媲美典型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F-35C。該機的氣動外形要比F-35好。F-35由於要安裝巨大的渦扇發動機而不得不將機身設計得足夠粗壯,殲-31卻完全按照超音速面積率進行了優化設計。其次,殲-31的隱身性能和F-22和F-35相似,甚至可能比殲-20的隱身性能還好。第三,大邊條翼和DSI進氣道設計提升了飛機的高速和低速飛行性能。
第四,該機的全動式尾翼說明其操控系統實現了全數字化。第五,該機寬大的機頭可以容納大型雷達。第六,該機裝配2台發動機,就艦載機而言要優於F-35。第七,該機機輪和起落架粗壯,能夠承受巨大衝擊力,可以改裝為艦載機。“海軍完全可以用”。從媒體公開數據判斷,中型五代機殲-31發展出艦載型,意味著航母有限的空間可搭載更多的此類飛機。
軍事評論員高峰分析認為,鑑於當前準三代戰鬥機梟龍的外銷不達預期,因此雖然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做了高調推廣示,但是中國現在沒有必要心急了。另外中國第二代航母的發展預期很高,因此在新一代直通甲板彈射起飛的核動力航母艦載機選擇問題上,中國海軍應該會更傾向於性能接近F35C的殲31B型自主艦載機。
圖博館
此時,不能不提令人痛心的“心髒病”——發動機。據俄軍工綜合體網站2014年3月報導,用於試驗的首批量產型殲-20配裝俄製AL-31F-M1(加力推力13.5噸)或AL-31F-M2(推力14.3噸)。兩型發動機都是在AL-31F基礎上小幅改進的,除推力提高,耗油量降低,使用壽命還增加到4000小時以上。
即使如此,“黃皮”殲-20的動力與F-22的F119發動機(加力推力15.7噸、推重比10.5)還是沒法比的。另外,最新版殲-20也沒有採用發動機矢量推進技術。
劉曉非坦言,動力問題使目前殲-20的機動性無法抗衡F-22,實現超音速巡航也比較困難,對殲-20空戰能力構成明顯負面影響。只有為殲-20配套的渦扇-15發動機進展順利,全狀態的殲-20戰鬥機有望在2020年左右服役,才能實現機動性的飛躍。
不過,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5年4月發文認為,殲-20可以不開加力實現長時間超音速巡航,“以消耗極少燃料的超音速飛行500多公里”,從而大幅增加空空導彈的動力射程,這使其可以壓制美航母上的F/A-18、甚至F-35C隱身戰機。
作戰半徑:
殲-20油量多航程遠
短腿讓F-22很痛苦
殲-20擁有長達20米出頭的機身,坊間普遍認為其機體內燃油攜帶量巨大,滯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出眾,使其攻防兼備,可勝任國土防空、遠程截擊、爭奪空優、長途對地對海打擊等各種任務,甚至憑藉隱身、超音速巡航和大航程扮演消滅敵方預警機和加油機等高價值目標的“刺客”角色。
由於F-22當初設定的戰場是在空域狹窄、機場密度極大的西歐,其內油較少,作戰半徑短。當F-22來到遼闊的西太平洋面對中國,這成了它的一大短板。據悉,美軍有個作戰預案,是在第一島鏈基地在解放軍火箭軍和海空軍打擊下失能後,F-22從關島基地起飛,前往台海或南海戰區執行任務後返回,一次出動居然要進行6次空中加油!這對任何飛行員都是折磨,可見美軍是何等尷尬。
“隱身戰鬥機更多扮演踢門的角色,更大的航程意味著更大的打擊縱深,將迫使對手的作戰體系更遠離我方才能換取安全。”劉曉非認為,這必然大大製約對方的干涉和介入能力。
圖博館
五代機的通俗名稱是“隱身戰機”,無疑,最關鍵的評價標準是隱身性能。F-22與殲-20都有全面隱身設計的機體,同樣採用S形進氣道、氣動面邊緣平行、鋸齒狀蓋板等隱身措施,把前半球和側面的雷達反射面積控制在很低水平。
很多人都對殲-20鴨式佈局的前翼有意見,認為機頭兩側的這兩片會顯著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但是有軍事專家科普稱,由於殲-20的前翼採用高強度複合材料,具備很好的透波性,再加上隱身塗層,其實影響不大。
但是,殲-20的尾部隱身設計明顯不如F-22。F-22採用鋸齒狀方形二元噴口,雷達隱身做得十分徹底。而殲-20依舊採用常規圓形尾噴口,儘管連接處做了鋸齒狀處理,但作用有限。為此,殲-20的設計師用兩片腹鰭來遮蓋噴口,但實效如何有待觀察。
載彈能力:
F-22對空導彈多
殲-20對地手段全
為了保持隱身外形,五代機一般把彈藥裝在機身裡。“螺螄殼裡做道場”,極為考驗設計團隊的功夫。
兩款戰機的彈艙佈局接近,兩側分別有一個小彈艙,各裝一枚空對空格鬥彈。殲-20有個獨門絕技——把掛架格鬥彈伸到外面後,彈艙門可以關上,以減少艙門開啟增加的阻力和對隱身的破壞。這使得近距格鬥中,殲-20發射導彈的反應速度比F-22更快,除非後者願意始終開著彈艙門格鬥,如同帶著個拖油瓶。
而最重要的腹部彈艙,F-22的優勢是可以掛6枚AIM-120中距空空導彈,而殲-20僅能掛4枚。當然中國的霹靂-12比AIM-120尺寸更大。不過,F-22早期試飛時腹部也隻掛4枚導彈,考慮到殲-20彈艙比F-22更深,如導彈彈翼可以折疊,交錯著掛6枚霹靂-12也不難實現。
由於F-22的設計思路是爭奪空中優勢,其彈艙設計得太淺,裝不下多數對地攻擊彈藥,僅能塞進454公斤的製導炸彈。而殲-20彈艙更深更長,顯然可以裝下多種空地、空艦武器。
劉曉非分析稱,隱身機之間的空戰,因為相互發現距離縮短,中距彈的作用可能大為下降。所以,先發現對手的能力,很可能比攜彈量更重要。
機動性:
殲-20潛力巨大
受制於“心髒病”暫處下風
殲-20的氣動佈局是史無前例的——鴨翼+邊條+DSI進氣道+全動垂直尾翼,為亞音速機動性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較小的翼展、較薄的機翼、修長的機身及較小的全動垂尾,都有利於減小超音速阻力。煞費苦心的設計,讓殲-20無論亞音速還是超音速性能,都有非常大的潛力。這是常規佈局的F-22所不具備的。
圖博館
全面解讀:中國殲20戰機能打敗駐日美軍F22嗎 2016.1.27錢江晚報
F-22“猛禽”,美國全球軍事霸權的保證,也是美國科技遙遙領先的象徵。
殲-20“威龍”,中國跨越式發展乃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縮影,承載著國人沉甸甸的希冀。
兩款重型製空戰鬥機,一款精悍緊湊,一款優雅修長,就像這兩個國家的圖騰——鷹與龍。它們之間的對決可以決定制空權的歸屬,乃至決定戰場主動權——就像古典史詩中的英雄那樣。
日本防衛省22日稱,美軍在東京橫田空軍基地部署了14架F-22。它們是在16日蔡英文贏得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到達日本的。此舉針對誰,不言而喻。
此前幾日,編號為2102的殲-20在網上曝光,與去年底曝光的2101號採用同樣的黃色底漆塗裝,軍事專家尹卓認為這意味著殲-20已開始進行定型試飛,距批量生產已經不遠。
本期錢報軍情版,就來探討一下“鷹龍對決”這個中國軍迷最為痴迷沒有之一的話題。
電子技術:
殲-20佔優
光電探測可反隱身
近日,央視《今日關注》節目高調關注殲-20的最新進展。作為嘉賓的尹卓少將直言,殲-20技術水平與F-22毫無疑問不存在代差,無論是隱身性能、武器性能及數字化飛控系統都是如此,但在技術成熟度上還存在差距。但他強調,殲-20有後發優勢,在電子元器件上可能會比F-22好一些。
對此,軍情觀察員劉曉非對記者解釋說,中國軍工電子技術近些年發展神速,由王小謨院士領軍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赶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勢頭非常迅猛。殲-20採用的雷達航電技術應該可以達到美國最新F-35的層次,優於20年前開發的F-22的機載設備並不奇怪。
而且,殲-20機頭下方有一套EOTS光電探測系統,可利用其進行精確對地打擊,這是F-22所不具備的,F-22因為機身太過緊湊,沒有空間容納EOTS。
“更先進的雷達,加上光電探測系統,使殲-20的綜合探測能力更豐富,反隱身能力可能優於F-22。”劉曉非說,“在某些情況下譬如低空、下視等雷達回波雜亂的環境下,殲-20憑藉與F-35一樣的光電探測能力,對隱身目標的發現距離很可能比雷達更遠,畢竟隱身目標的紅外特徵很難隱藏。”
隱身性能:
F-22尾部隱身更好
更全面
圖博館
玻璃化座艙雖然提高了飛行員獲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在操作方面仍舊比較繁瑣,我們經常聽說蘇制飛機飛行員需要8隻手才能操作飛機,而西方飛機飛行員只需要按照一個按鈕,實際上這個說法是並不全面,蘇-27也是採用了計算機綜合技術,而西方全玻璃化作戰飛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也需要按動多個按鍵,如先調出菜單,然後再調出相關武器,查看狀態,進行整備,再發射導彈,因此出現了智能化座艙的概念,就是一些前期的信息由座艙的輔助系統來完成,飛行員只需要做出決策即可,這樣飛行員就可以關注更大範圍的態勢,進行戰術決策,這樣作戰飛機就需要更大屏幕,同時顯示也要更加多樣化以適應新型作戰飛機的要求。
對於第四代作戰飛機的座艙,國內相關採取了循序漸進的研製方針,首先繼續增大屏幕顯示器,讓儀表板的顯示器由兩塊顯示器組成,以擴大單塊顯示器的顯示空間,然後又研製了整體式座艙顯示器,也就是整個儀表板只有一個顯示器,上面分為不同的顯示區域來顯示不同的戰術信息,飛行員可以根據需要來進行全面的顯示或者將某個區域的信息進行放大,飛行員進行人機對話也不採用傳統的按鍵,而採用了觸摸技術,這樣飛行員不需要在各個顯示器之間轉換,配合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和智能化技術,大大提高了飛行員獲取戰術信息的能力,從而有力的增強國產第四代作戰飛機的作戰能力。(作者署名:鼎盛小飛豬)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1-25/doc-ifxnuwfc9475447.shtml
圖博館
同時期研製的殲轟-7殲擊轟炸機設備比殲-8B更多,功能也更加複雜,雖然仍舊採用了HB6096數據總線,但是在國產作戰飛機之中首次引入了多功能下視顯示器,飛行員可能根據需要來調取不同的信息,從而為國產作戰飛機實現玻璃化座艙打下了基礎,需要指出提,當時國內正在引進蘇-27SK戰鬥機,從部隊及相關單位對蘇-27SK的航空電子系統分析來看,它的數據總線相當於ARINC429總線,整體座艙綜合水平與殲-8B相當,比不上殲轟-7A。
80年代中國將航空電子綜合技術作為攻關的重點,並且積極在對外合作之中,接觸到了比較先進的全玻璃化座艙系統,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認為這個系統技術先進、功能完善,對於國產航空電子系統乃至國產作戰飛機的發展都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將其國產化列為殲-10研製的重點工作,通過刻苦努力,完成了相關係統的國產化,不但保證了殲-10具備完整的作戰能力,也提高國產系統提高的起點。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增加,國內相關單位採用自行研製加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方針,讓國內航空電子系統和座艙顯示系統的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包括採用更大的顯示器來容納更多的信息,採用更加先進的系統架構來提高信息處理和綜合能力,從而國產新一作戰飛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巴聯合研製的FC-1/JF-17配備的就是國內改進型座艙顯示系統,與殲-10座艙相比,它採用了更大的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器,同時在系統架構上有提高,殲-10航空電子系統以任務計算機為核心,還有一部顯控計算機來負責座艙圖像的顯示,而FC-1/JF-17將其後者綜合到任務計算機之中,形成了任務管理計算機,從而簡化了系統設備,提高了效率。
圖博館
中國殲20四代機配有一利器助飛行員指哪打哪2016.1.25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展出國產整體式座艙顯示系統
早期戰鬥機座艙充滿密密麻麻的儀表
殲-8B/D戰鬥機的座艙,可以看以它仍舊屬於玻璃化座艙的早期階段
由於座艙綜合性能有限,所以增加設備只能採取增加顯示器的方法
殲轟-7在國產作戰飛機之中首次採用了下視多功能顯示器
殲-10是第一種採用全玻璃化座艙的國產作戰飛機
FC-1/JF-17的玻璃化座艙更加先進FC-1/JF-17的玻璃化座艙更加先進
中航在珠海航展公開的FC-1/JF-17座艙顯示器
早期國產四代飛機座艙模擬早期國產四代飛機座艙模擬
最新的國產四代作戰飛機座艙應該是整體式大屏幕顯示器
國產作戰飛機座艙顯示系統已經由原來的指針式儀表向玻璃化座艙轉變,更加先進的大屏幕座艙顯示器已經進入實用,大大提高了國產作戰飛機的作戰性能。
飛行員在飛行和空戰之中需要精確的掌握飛機的狀態,隨著飛機速度、高度和航程等性能的增加,需要不同的系統來控制飛機的工作,這些系統包括探測、飛行、發動機、控制等等,根據相關資料,飛機上相關係統達到60多種,這些系統都需要一個儀表來顯示相關數據,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電門、開關、把手、指示燈和信號燈等,因此座艙裡面密密麻麻佈滿了各種儀表,國產早期的殲-5/-6/-7/-8戰鬥機都採用了這種座艙,這種座艙的缺點在於座艙信息顯示雜亂,對於飛行員來講壓力太大,尤其是空戰之中,極容易造成信息的錯漏。
並且飛機的系統還在增加,但是座艙儀表板的面積是有限的,這樣不斷增加的信息和有限的座艙顯示面積之間的就造成了矛盾, 這樣就出現了玻璃化座艙,座艙顯示的信息雖然多,但是飛行員並不需要全部獲取,在飛行的時候更關心飛機和發動機狀態,而空戰的時候,探測、機載武器、導彈的信息更加受到重視,因此玻璃化座艙配合多功能按鍵,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讓飛行員調取不同的數據。
中國空軍第一種玻璃化座艙是殲-8Ⅱ(02批)也就是殲-8B戰鬥機,它採用了HB6096總線,(相當於西方的ARINC429總線),這是一種單向數據總線,數據傳輸速率較低,另外計算機處理能力也比較有限,所以能夠顯示信息也比較有限,因此直接利用了雷達顯示器,殲-8B採用了SL-5A單脈衝火控雷達,為此在座艙換裝了一個顯示器,它採用光柵顯示技術,不但可以顯示雷達信息,還可以顯示導彈數據,本機姿態等信息,已經相當於一個小型多功能顯示器,雖然殲-8B的座艙仍舊以儀表為主,仍舊是國產座艙顯示系統一個突破。
圖博館
其三,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會緩解我們在歐洲方面的壓力,個人認為20的數量最好在200架左右,同時保有60左右的庫存,同時維護好3-4條生產線,以備不時之需。 百姓不是說你們,只要是和美國較量根本就沒有什麼勝算!美國的政治霸權是什麼?就是全球的公信力!美聯儲如果丟了客戶的錢敢賴賬嗎?那是信譽啊!也是公信力的一部分,就是追查不出來,美國政府也會承擔,懂了嗎?美國祇要一打仗,許多國家就跟著參戰,這不是政治信譽嗎?美國的經濟霸權就是:全世界都離不開美元,各國必須大量地儲存美元,否則就買不到石油,關鍵時刻可以開動印鈔機,只要贏得戰爭就行,最後還是戰敗國買單,簡單地說:美國就是不缺錢,哪國的財力可以與世界的財力來較量?美國的軍事霸權就是:美軍的強大戰力和對世界重要港口,海峽、運河、航線的控制,其軍事基地遍布全球。天時就是控制聯合國,地利就是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人和就是大多數民族追求的民主。怎麼樣?還想打嗎?那就後果自負吧。
一樓,你先勸勸美國,把拖欠聯合國的會費交了吧……
一樓有著領導世界的才能!
你就他媽的一奴才相,我們自己的國家願意造多少架就造多少架,管它美國龜兒子怎麼看!龜兒子又不是你爹.
美國是你爹媽?你幹嘛要急著表白?也沒人說我們飛機比別人的強呀!可美、蘇飛機墜毀也是事實呀!這與正視和空話扯得上嗎?你就是給人家當孫子,也別TMD的這麼直白。
那我們投降了?
哇...那麼說,還投個P降,與其給人虐,乾脆自己滅種算了!吐血
螞蟻能放倒大象,美國在強大也不會永遠的,中國起步慢而已,對自己要有信心嘛!
這樣的流浪惡狗已經患狂犬病了!
數量優勢能彌補質量差距?小編你的物理課是數學老師教的吧?我真不知道你靠什麼樣的勇氣才敢這麼忽悠的?穩定的三代機發動機都沒有搞出來,落後美國30年以上的工業基礎光靠意淫、吹噓、忽悠就能立刻改變的嗎?醒醒吧,務實一點吧,別再意淫了!
發動機沒解決?那殲十上裝的單發太行是怎麼上天的?是鋼絲吊起來的嗎?
是的,飛上去了,仿造了蘇聯70年代的發動機,值得慶祝,終於把差距縮短到了40年。不用鋼絲了。
公知大V噴子你就繼續噴吧,噴完該搬磚的搬磚去。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PLA四代機之爭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僵局》)
圖博館
七百架殲20對於世界意味著什麼壓倒F22奪西太2016.1.4新浪軍事
根據官方透露的消息和媒體的猜測,中國總共將生產500架-700架殲-20戰鬥機。有報導稱,我國的殲-20將在2017年左右服役。但實際上,這個時間極有可能提前很多。這個事實後面的原因沉甸甸的,因為那是我國研製人員和試飛團隊加班加點高強度工作的結果。殲-20試飛多次至今,並沒有出現摔飛機的事故,而俄羅斯的T-50戰鬥機在2014年6月10日因為發動機著火,進行應急著陸時,嚴重損毀。
目前俄羅斯總共生產有5架T-50原型機,該機也進入最後的攻關階段。根據俄空軍透露的官方消息,T-50將在2016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進行交付,其在未來的服役時間將為35年或更長。從進度上判斷,T-50的進度要稍微晚於殲-20。
必須承認,殲-20同美俄的五代戰鬥機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最主要的是發動機的問題。同時也應當看到,我國目前也正在進行發動機的攻關,這方面的差距會逐步縮小。儘管存在著不足,但殲-20的研發成功在我國戰鬥機研發歷史上將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我國首次率先於俄羅斯研製出同一代、同一檔次的先進戰鬥機。
由於殲-20的生產數量將極為龐大,為500-700架,遠遠超過F-22 195架(8架用於測試,187架進入空軍服役),這意味著殲-20在數量方面同F-22相比,將擁有3:1的數量優勢。如果殲-20性能同F-22有一定差距,那麼這個數量優勢也足以填補質量差距。如果殲-20的性能同F-22相接近,那麼西太平洋地區的空中天平將就此扭轉。
中國不僅僅在研製殲-20,而且也在研製殲-31。一度有消息稱,殲-31可能被作為外貿型號。但是,我國仍然有許多中、輕型戰鬥機需要替換,也就是說我國將來對中型機的需求量仍然會是很大的,所以這種規格的戰鬥機研製也應當加快,殲-31被我國列入現役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屆時,殲-20和殲-31將形成高低搭配,共同捍衛我國的領空。這兩型戰鬥機如果都順利地進入軍隊服役,那麼我國的天空將獲得充分的安全保障。
回應
算了吧,如果有這麼龐大的數量的殲20戰機,其一,維修維護費用肯定會拖垮我們的經濟,嚴重影響我們的後續科技投入和改進。其二,這肯定會刺激超級大國美國的神經,面對我們的是又一輪冷戰,更甚的是,會引起世界一些無法理解我們的力量的敵視.
圖博館
從殲-20出現以後,國內一直流行著一種說法,即殲-20重量和體型大,航母可攜帶數量少,不如中型戰機可大量攜帶,而且還是鴨翼飛機,因此不適合做艦載機,認為殲-31戰機更適合。而實際上用數量較少的重型戰機替換數量龐大的輕型戰機,是長期以來世界航母艦載機部隊發展的潮流。
實際上因為航母甲板寸土寸金,艦載機起降需要擠占大量的甲板空間和人力,因此需要每架次出動的飛機發揮最大的效力,而不是靠機海淹沒天空,一架重型戰機消耗的資源和一架中、輕型戰機差異不超過50%,而戰鬥力差距可能超過100%,因此使用高性能戰機才是提髙航母戰鬥力的關鍵。
而殲-20這樣的鴨翼戰機,由於採用了放寬靜不安定度的設計,以及鴨翼帶來的抬頭力矩,其起降性能較之常規佈局更優秀。1970年代瑞典研製的JA-37戰鬥機採用固定鴨翼,在保證靜穩定度的情況下,輕鬆實現高速公路400米距離起飛,法國陣風M戰機也擁有同級戰機中最優秀的起降性能。
因此殲-20作為上艦改造帶來的重量增幅遠比其他飛機小,相對於蘇-33/殲-15需要額外增加一對前翼的重量,殲-20只需對結構加強,加裝折疊系統即可滿足需求,重量增幅可控制在8%以內,重量大致與蘇-33/殲-15相仿,並不存在太重難以操作的問題,而其的起降性能可比蘇-33/殲- 15更優秀。
作為一款大型戰機,殲-20具有優秀的飛行性能,是我國當前最適合使用的大型艦載機平台,在2019年後更換國產渦扇-1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後,在其基礎上衍生的艦載機將對美軍F-35B/C產生巨大的性能優勢,在相對較小的投入基礎上,它很可能成為打破美國對於海上製空權壟斷的利劍。
從目前曝光的照片來看,殲-20的兩條生產線年產量最高可達40-50架。
回應
現在這欄目講到關鍵技術就像本教科書那樣,越來越高深越來越難看懂了!
這是故意讓人一頭霧水。
那是你智商不夠
不要瞎說實話!
國家機密就這樣大搖大擺的被發到網上,安全部門都在忙什麼呢?你看網上我們的航母還沒下水就被人曝光,導彈還沒成功就被人發現等等,讓人家外國隨便研究,隨便拿這東西說事。
流浪恆星A [遼寧瀋陽]這東西只是對你來說是機密,類似於蘭德公司所掌握的信息比這些多得多。
怎麼?實在找不到噴點就開始誇主子了?看來這次流浪功力大減啊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955.html
圖博館
這是因為成飛對殲-20戰機的DSI進氣道進行了優化設計,將上唇緣前移,去掉了原側唇緣的尖角,將三角形改成了斜直線形,使原四唇緣進氣口變成三唇緣進氣口。這使殲-20戰機的超音速巡航性能得到提升,而DSI進氣道材質的變化也或許預示殲-20首次在DSI進氣道上使用新型柔性材料。
這種新型柔性材料被稱為柔性蒙皮材料,據了解,柔性蒙皮在承受飛機氣動載荷的同時,蒙皮面內能夠實現較大變形,以適應飛機在不同氣動佈局下的需求,從而滿足飛行器對氣動佈局的設計要求,而殲-20如採用柔性蒙皮自適應鼓包(DSI)進氣道,將是人類飛行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這種自適應鼓包(DSI)進氣道是一種使用特殊高彈性纖維材料製作的進氣道部件,其內部是碳纖維材料做成的一個個微小的四邊形蜂窩結構或網狀結構,與海綿類似,可扭動和彎曲變形,這種材料能使進氣道的鼓包外形在一定範圍內反復改變自己的幾何形狀,從而調節進氣道的實際進氣面積。
自適應鼓包(DSI)進氣道而解決了殲-20戰機在不同高度、速度下對機動和氣動性要求,專業術語叫調節激波能力。這讓殲20戰機可以從容地進行高空超音速巡航機動,同時還能減輕戰機的結構重量。此外,柔性蒙皮還有利於殲20的隱身性能,或已在戰機的機翼後緣、方向舵、襟副翼上應用。
如前文所說,就外形而言殲-20在世界戰鬥機界算是大塊頭飛機,一些外媒甚至認為殲-20戰機就是一架戰鬥轟炸機。而對於我國空軍來說,殲-20可能是未來一個時期內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隱身作戰飛機,因此利用它出色的隱身性配備精確制導武器,突擊對方縱深重要目標顯然是理想的選擇。
從F-22的能力來看,殲-20可以在配備2枚PL-15中距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和2枚PL-10紅外成像製導格鬥空空導彈的情況下,掛載2枚500公斤級的衛星/慣導制導炸彈,或8枚SDB級別的精確制導對地攻擊武器(最多可掛24枚),還可在攻擊地面目標後,執行空戰任務,多功能性戰力強大。
儘管國產機載雷達已經具備SAR模式,但是考慮到殲-20潛在作戰對象的電子戰能力較強,顯然會增加殲-20的暴露概率,如果配備EOTS這樣的光電探測系統,只在需要時才使用激光測距或者機載雷達測距,那麼就會降低飛機的暴露概率,同時也讓飛機可以攻擊時間敏感性目標或者機動目標。
殲-20版戰鬥轟炸機只能是應急之作,未來我國還是要發展隱身轟炸機,但仍可把殲-20的EOTS系統移植給現役其他戰機,提高這些戰機對於地面的探測和鎖定能力,更好的攻擊地面目標。
圖博館
談試生產型殲20的重要看點2016.01.04
據俄媒近日報導,中國將開始小批量試生產自主研製的殲-20第五代戰機,數量約為12-24架。目前,量產型殲20戰機2101號正在地面試車。那麼以2101號戰機為代表的這些從試飛向批量生產階段過渡的殲-20戰機都有哪些重要的看點呢?本期出鞘,我們將對此進行探討。
據美國專業航空媒體推測,殲-20的長度比F-22長出約2米。就體型而言,殲-20稱得上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第五代戰機。這樣的身形被外媒認為不適合機動作戰,在靈活性能也大大降低。殲-20目前使用的俄製AL-31F-M1改進型發動機的性能也並不出色,該型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僅為14噸左右。
而讓殲-20這樣最大起飛重量達33-36噸的戰機實現1.3-1.4M超音速巡航飛行(殲-20的空重約為14.5至15噸),需要推力達到15.5噸的第四代大推力發動機,而目前能達到這一級別的中俄發動機還在實驗室裡。為什麼中國要冒戰機推重比偏小的風險,將殲-20戰機製造的如此之大呢?
這就要從戰機如何實現超音速巡航的條件談起。戰機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主要措施有兩條:一是採用先進的氣動外形設計,使飛機的阻力盡量減少,翼身融合體技術就是一種,它能提高飛機的升阻比,減少超、跨音速波阻;二是採用高性能發動機,發動機最大推力大並具有較好的速度特性。
當然對戰機來說,發動機是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先決條件,正所謂“一代發動機一代戰機”。但境外專業航空媒體分析,殲-20長出的機身部分幾乎都被用做油箱,殲-20機內體積超F-22約15%-25%,機身內載油量多出35% -40%。這意味著殲-20的航程非常驚人,或達到空前的5500千米。
另外,殲-20戰機採用較長機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為了利於減小跨音速阻力,根據經典航空理論,強大的氣動性能設計可以更好地彌補發動機的不足,修長機身等氣動設計會有助於增強戰機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當然,中國工程師通過設計彌補戰機動力不足的地方還不止這一點。
細心的朋友也許還記得,早在2015年9月18日2016號殲-20原型機首飛時,該機的外部機體便進行了大量修改,特別是2016號殲-20原型機的DSI進氣道外形設計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戰鬥機兩側的進氣道前的鼓包為深灰色,但新進氣道的顏色為淺灰色,材質也發生了很大不同。
圖博館
日本組裝首架F35戰鬥機 妄圖憑此對抗中國殲20
據美國《防務新聞》2015.12.15報導,日本當天開始在名古屋展開F-35戰鬥機的生產工作,多家日本公司都將深度參與其中。
依據美日協議,日本將擁有42架F-35,其中前4架由美國負責生產,預計最早2016年交付;剩下的38架則授權日本在國內組裝。由日本企業自行組裝的第一批F-35將於2017年正式進入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
不同於以色列、挪威等國直接採購的模式,日本在採購美製F-35戰機時特別強調了要求日本企業參與生產。其中日本IHI集團將承擔本土組裝的38架F-35發動機渦輪和風葉等17種最重要的零部件製造,其餘多家日本企業也參與到電子設備等零部件的生產中。防衛省希望此舉不但能讓日本企業更深入了解隱形戰機的製造工藝,為日本自行研製隱形戰機奠定基礎,同時也希望與美國合作繼續生產F-35組件,出口其他國家。
相關新聞
中國殲20戰機主要用於空襲對空作戰中F22佔優
深度:殲20抄襲米格戰機謠傳已久 俄吃不到葡萄就說酸
美媒稱2017號殲20原型機首飛明年批量試產
日稱中國殲20遙遙領先亞洲日本5代機還只是個模型
回應
據實而論,別說殘次品的洛馬F-35,就是美國的F-22A面對中國殲-20也毫無勝算!鬼子的想法挺美好!可惜現實太殘酷。
哪來的自信,國人就是會吹的多.
J20應該是宇宙第一神機吧?美日妄憑F35對抗中國的J20?拿8架J2O去同美國.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公知大V噴子/邪者磚家叫獸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PLA四代機之爭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F-35-JSF )
圖博館
禮儀妹子為何捧花慶殲20首飛 答案令人提氣2015.12.17新浪軍事
從目前公開的資料看2011年首架殲-20戰機首次試飛以來,共出現了8架可見的原型機,其編號分別為2001、2002、2011、2012、2013、 2015、2016、2017號殲20。在其中出現了兩個空缺,2003號很可能是在地面進行靜力測試的原型機,再加上一架木質模型機,殲20原型機一共達到了10架!這個速度遠遠超過了俄羅斯T-50戰機只有5架原型機。
殲20由於採取了諸多新的技術,需要測試的項目會更多、更複雜,大批量原型機將有助殲20戰機的測試。
從2011年殲20隱身戰機亮相以來,2001和2002號戰機很可能就是為了進行測試用的,這兩架戰機主要負責氣動外形和隱身性能,特別是隱身塗料測試。時隔三年之後曝光的2014號殲20戰機其外形與2001完全不相同。而2011和2012號殲20戰機都裝有空速管,這表明戰機開始進行是氣動和飛行性能的訓練,而2013號殲20戰機取消了大型空速管,證明氣動試驗完全符合標準,開始雷達和火控試驗。之後的2015、2016號僅僅作為局部修改。對於整體外形已經無太大的影響。
2017 號將成為最終定型的模範機,說明這架戰機已經完成了各項指標任務,它將裝有完整的火控和雷達系統,進行空空導彈、對地導彈的測試。殲-20還要測試包括飛行性能等一些任務。大體還需要2年時間。殲20現在實際上就是處於小批量服役狀態,但是這不代表形成戰鬥力也沒有正式編制,相當於一個在新兵連里接受訓練的新兵,等2017年就是它下連扛槍的時候。
殲20戰機的體形較大較長,目前來看雖然殲20的體積比F22隱身戰機大很多,但是內置彈倉體積差不多,多出來的應該是內油了。這麼做是考慮到中國加油機的數量太少還有就是以後空戰加油機的生存率問題。內油空間多戰鬥機體積大會增加重量,降低機動性。
回應
全動尾翼加鴨翼,機動性能會不好? J20長度20米,比F22多1米而已
怎麼確定殲20能超越f35?
流浪恆星A : 哎呀,都比20強啊,20的外形而言,22和50何曾有過它那麼大的爭議,正所謂無風不起浪。
主機買來的二流貨,吹什麼?還他媽妹子?離不開女人的腐敗玩意會有好武器?呸。
你罵人幹嘛,文明評論
你一個吃狗糧的還要道德綁架,諷刺你還是諷刺我,再說對於你這種拿錢發帖的畜生我還用文明的詞,別逗了。而且別轉換話題,這是你們吃狗糧的慣用招數。
噴子多的地方爭議就大,顯然美國噴子遠少於中國噴子
這都行家(邪者磚家叫獸?)來的,旁聽吧!
圖博館
美媒《國家利益》揭秘:日本摧毀殲20和殲31的秘密武器2015-11-21 新華網
美國海軍的E-2D預警機。
日本將獲取4架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產的E-2D預警機,從而抵消中國隱形戰鬥機的威脅,並帶來強有力的導彈防禦能力。E-2D配備了強大的機械/電子掃描UHF(特高頻)頻段雷達,可連接至美國海軍尖端的海軍綜合火控防空作戰系統。
UHF頻段雷達運轉的頻率在300兆赫至1吉赫之間,波長在10厘米至1米之間。通常情況下,由於戰鬥機大小的隱形飛機的物理特性,必須經過優化才能抵消更高頻的Ka、Ku、X、C以及部分S頻段。
如果飛機部位(例如尾翼尖)不到特定頻率波長尺寸的8倍,就會產生共振效應。這種全方向共振效應會在飛機的雷達橫截面產生“階躍變化”。這就意味著,如果小型隱形飛機不在所有表面給2英尺或更多雷達吸波材料塗層留出尺寸或重量餘地,那麼就要被迫作出妥協,選擇向哪些頻段優化。
這類飛機包括殲-20、殲-31、蘇霍伊PAK-FA,以及美國自己的F-22和F-35。只有無突出尾翼表面的大型隱形飛機(例如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B-2“幽靈”轟炸機或即將問世的遠程打擊轟炸機)能夠滿足幾何光學要求。
五角大樓和業界官員承認,在VHF和UHF頻段運轉的雷達能夠探測,甚至追踪隱形飛機——這只不過是物理學原理而已。但傳統觀念一直認為,類似系統無法帶來追踪,無法制導導彈打擊目標。角度和範圍的低分辨率一直以來阻礙了雷達提供精確的定位和火力控制。
然而,電子掃描和新型信號處理技術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些缺陷。還有其他技術也正在研發中,例如通過高速數據鏈路連接多個低頻雷達,這也許能讓雷達具備武器質量的追踪能力。但業界官員表示,這些技術還不成熟。
然而,美國海軍和洛克希德可能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美國海軍公開談到E-2D在消除敵軍空中和導彈威脅的NIFC-CA作戰網絡中的中心節點角色。
對日本來說,考慮到來自中國和朝鮮的威脅日益增大,E-2D防禦超音速反艦導彈、隱形低空巡航導彈以及戰區彈道導彈的能力極具吸引力。讓中國對成飛殲-20和沈飛殲-31的投入變成徒勞。
回應
如果日本哪天有賊心,那第一個打掉的估計不會是殲20,而是F22或F35.
中國UHF雷達在航展上展示,美國說UHF雷達反不了隱身,日本弄兩個低功率航空版,美國又說反隱身,美國人裝b都不會,中國不久剛剛在美國雜誌上發布了這類隱身塗料技術,裝看不見,掩耳盜鈴.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1-21/0956844443.html
圖博館
中國公佈新型隱身技術美或用其促進新雷達研發2015-11-16 觀察者網
目前殲-20採用的仍是傳統隱身塗層技術,只能吸收特定波段的雷達波,與美國F-22、F-35的塗層技術屬同一代產品
中國公開論文中對智能隱身蒙皮樣品的照片和工作原理的圖片
11月10日,美國物理聯會主辦的《應用物理》雜誌118期上發表了一篇作者來自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英文論文。該論文闡述了將“有源頻率選擇吸收表面”技術用於吸收特高頻(UHF)波段雷達波的技術。相關的部分試驗早在2011年前後就已經完成,這項技術可能已經接近實用化,因此已可公開發表。
美國《科技藝術》網站稱,中國“有源頻率選擇表面”——一層很薄的材料,其表層是一層用於印刷電路板的物質,下方有半導體和銅片結構,通電後其可以在一定頻率範圍內吸收微波,且吸收的具體波段可調。
現役的隱身飛機主要針對的是超高頻頻段——例如S\C\X波段,而AN/SPY-1“宙斯盾”雷達工作的Ku波段也屬於這一範圍。但是如遇到更長波段的雷達,例如在特高頻(UHF)雷達,那麼它們至少就不是完全隱身的了。
然而,中國研究者們開發出的吸波蒙皮的構成是:0.8毫米的FR4,一種在印刷電路板上運用的材料;0.04毫米的一層銅和半導體結合的有源頻率選擇表面,再下面是7毫米的蜂窩裝材料,用於支持上面兩層物體並將其與再下面的機體材料隔離開。在測試中,在0.7到1.9吉赫波段之間,可以將反射率削減10-40分貝。
美軍方一直將隱身技術作為自己的戰略優勢,中國的突破技術可能成為讓美國軍方擔憂的一個理由。當然,這也可能促進美國研究頻率更低的新型雷達。而中國允許公開,顯然也是有目的的。
事實上,有源波段選擇技術不止可以用在隱身智能蒙皮,還可以用於製造飛機的雷達罩,或者天線等,對於實現無線電設備的小型化、多用途化、智能化具有極大的意義,是目前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前沿性技術。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隱身塗料超F-35厚度為以知材料1/10
美媒稱中國欲把隱身技術應用新戰機或成6代機
美媒稱中國隱身戰略轟炸機15年內服役將與美競爭
美軍新轟炸機隱身性能登峰造極將極大威脅中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1-16/1616844022.html
圖博館
為什麼要鴨翼,成飛人腦袋進水了? 卡巴防線 2015-11-13
有的人說F20加裝鴨翼是因為中國的發動機動力不足,為了彌補動力不足只好加裝鴨翼來提高升力。那麼我要問了:既然知道動力不足就應該設計一個小而輕的4代機嘛,這樣能保證有4S指標,現在設計成這麼一個大傢伙,動力又差,為了彌補又加裝鴨翼導致隱身性降低,這F20不就變成一個雞肋,難道成飛人腦袋進水嗎?
其實當F22面世後給4代機定了一個4S標準,那麼中國在20年後開發新的4代機必須在總體上超過F22,否則現在你還去複制別人20年前的技術那還沒面世就已經落後,這樣還不如不搞4代機,勞民傷財。由於中國的國防特色沒有海外基地,所以要求4代機在具備4S外還需具有超遠航程,能跨洲際對敵人進行隱蔽·快速的打擊,這就要求4代機要有足夠空間裝油料,而且為了對付美國的航母群也要求4代機能夠裝下重型的反艦導彈(也只有高速隱身的4代機能夠突破美國航母防空圈),這就要求4代機的機身必須足夠長,而且長機身也利於超音速巡航的穩定性。但是長機身帶來了機動性的損失,就像J8II一樣成了高速殲擊機,機動性差,為彌補這個損失加裝鴨翼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長機身就像是槓桿,尾部發動機噴口是支點,前面的鴨翼稍微給一點力就能輕鬆帶來上升動力,提高機動性,所以說這個邏輯關係是:長航程+載彈量》長機身》鴨翼=機動性,這三者是完美配合。而且從另外一個側面也說明中國的大推力發動機已經成熟過關,否則絕不敢設計成這樣一個超重·超長的機型,因為一旦外型決定了是不能輕易改動的,否則至少要多3- 5年去重新吹風洞。
圖博館
中國新材料幫戰機主動隱身令美國擔心優勢不再2015-11-14 環球時報
一篇科技論文最近兩天引起數家外媒密切關注。論文顯示,中國科技人員已研發出一種新型隱身材料,可應用於戰鬥機領域,能使其躲過世界上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的偵察。對此,美國《國際商業時報》13日評論稱,倘若這種材料被應用於軍事領域,中國在海上與空中的軍事實力將“急劇增長”,甚至將對美國在此領域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戰。
美國合眾社12日稱,這種新型隱身材料由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發,最大的特色是能夠在超高頻微波雷達前“隱形”,與此有關的科研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應用物理期刊》上。研究論文說,新材料的隱身能力甚至已經超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
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13日向《環球時報》證實了上述說法。研發小組成員、該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江建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以前大多數的隱形材料都是“被動式隱身”,即只能吸收特定頻段的雷達信號,而此次他們研發的新型材料則可以做到“主動式隱身”,也就是根據威脅環境動態的變化而變化。
“這款材料的另一大優勢和特色是超輕、超薄”,江建軍告訴《環球時報》,要達到類似的功能,傳統的隱身材料至少需要10厘米厚度,這意味著很難被應用到戰機的製造中。而此次研發的新材料只有7.8毫米厚,不到其他傳統材料的1/10。江建軍說,輕、薄的特色使這種新型隱身材料不僅可以應用於戰機、艦艇等軍事領域,還可以被用於手機天線製作等民用領域。
“中國在將所有戰機都變得看不見嗎?” 俄羅斯衛星網13日以此為題報導稱,中國的這種新材料可以讓世界最先進的武器在最強勁的反隱形雷達面前藏起來。合眾社評論說,這折射出中國政府正在快速推進軍事發展,以縮短與西方國家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國際商業時報》稱,在上個世紀,美國一直在隱形技術上佔據主導地位,但如今中國正在“飛快地追上”,成為美國的有力對手。
然而,新型隱形材料的研發者之一江建軍卻認為,美國媒體的形容“太過誇張”。他說,“我們只是在一個業內關注較少的次領域進行了研發,新技術所帶來的改變還遠遠達不到與美國抗衡,甚至挑戰美國的地步。而且目前該技術在應用上還有很大局限,尚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圖博館
按照三菱重工之前公開的數據和資料,XF5-1渦扇發動機採用了數字式控制系統,並綜合了數字式折流板矢量控制,實現了基本的推-矢綜合控制要求。發動機控制與飛機的光傳系統組合,又能夠實現基於氣動和矢量的飛推一體化。折流板矢量系統與發動機噴管隔離的特點,使其驅動設計的難度降低,也不需要考慮複雜的密封和燒蝕問題。折流板的優點是控制簡單,但獨立與噴管的折流板重量較大,會影響到飛機的重量平衡。同時,折流板無法實現密封,在工作時發動機噴流管會從板體間洩露,影響發動機在矢量驅動狀態下的有效推力。有資料稱,美國X-31A技術驗證機,折流板偏轉25度時,單發推力損失700 千克。如果兩台XF5-1 發動機損失1400 千克推力,對於本身動力孱弱的“心神”,不啻為一場災難。
從現在公開“心神”驗證機來看,能夠驗證的技術項目還有很多缺陷。例如由於機體太小,完全沒有內置彈倉的空間,也無法裝備全部的射頻傳感器。即便是隱身技術驗證恐怕效果也不會好,因為該機雖然採取了類似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氣動佈局,但是在設計上還比較粗糙,機翼和機身也沒有採用一體成型技術,起落架和座艙蓋似乎也沒有進行多少隱身處理。因此,“心神”被譏笑為“最隱身的教練機”。
總體來看,“心神”真正能夠驗證也就是光傳操縱系統,即用光纖取代原來的電纜,增加傳輸帶寬及在機體表面分散裝備相控陣雷達的收發單元的智能蒙皮技術等寥寥幾項。日本想要在“心神”的基礎上發展出合格的五代戰機,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特別是大推力發動機、系統融合等方面,日本還沒有突破技術障礙。
按照日本防衛省所公佈的技戰術性能設想,在“心神”基礎上研製的新一代戰機將具備“ 3F”能力,即“首先發現,首先攻擊”和“首先摧毀”。事實上,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是沒有權利發展進攻性武器和裝備的。不過,日本正在突破這種限制,而且隨著日本新安保體制改革的推進與軍事大國化的加速發展,“心神”戰機將突破技術和政治的雙重門檻,最終裝備到日本航空自衛隊,到那時亞太上空恐將再無寧日。對此,國際社會必須保持高度的關注和警惕。
圖博館
日本“心神”首飛為何一再爽約? by張殿成
“心神”首飛計劃又跳票了!據赫芬頓郵報日文版報導,日本防衛省裝備廳的相關人員2015-10-16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已經解決了“如何重啟空中停車的發動機”這個問題,但“心神”首飛的時間也因此將被繼續推遲到2016年1月。
“心神” 由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與三菱重工合作研製。2006年11月9日首次公開全尺寸模型,2007年進行了縮比模型的遙控飛行,2009年進行實機研製階段,直到2012年才在三菱重工飛島工廠製造首架原型機。按照計劃,“心神”將於2014年內開始在三菱重工進行工場試飛,2015年開始交給日本航空自衛隊進行試飛,2016年完成所有技術驗證工作。
但“ 心神”自去年開始就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了首飛,今年年初又推遲了一次。到了今年7月,日本媒體一度又開始鼓吹“心神”又要“公開”、“首飛”的消息,聲稱“心神”將在今年9月首飛,結果所有關心“心神”戰機的人士又被日本防衛省放了鴿子。到現在為止,“心神”的首飛日期被具體推遲了多少次,已經難以統計。戰機首飛計劃一再推遲不僅令研製者心神不寧,也讓急於在東海對中國獲得空中優勢的日本航空自衛隊倍感焦急。
日本防衛省很重視“心神”項目,政府也投入了很大的資源,整體設計體現出了很強的針對性。“心神”戰機的設計重點並不是達到具體的戰鬥力,而是為了建立先進戰鬥機的系統科研生產體系,將技術重點放到日本工業體系中有優勢,並不容易從國外引進的關鍵項目之中。其實,“心神”的項目名稱已經明確表明其不是真正隱身戰鬥機原型機,而是用於驗證新一代國產戰鬥機的關鍵技術,包括隱身技術、飛火推進一體化技術、綜合航電技術、光傳操縱系統、智能蒙皮技術等。
當然,要研製一款優秀的五代戰機除了要擁有以上技術外,發動機技術則是關鍵中的關鍵。“心神”戰機採用了日本首型自行設計的帶加力燃燒室的XF5-1渦扇發動機。按照公開數據,XF5-1採用了比較先進的結構形式,由3級風扇、6級壓氣機和單級高、低壓渦輪組成。設計新能指標是推力5200千克,重量622千克,推比達到8.3。現在的數據大致是推力5000千克,推比接近8,作為測試樣機的理論性能改善潛力約在7%左右,完善後大體可以接近最初計劃時的性能標準。按照國際標準,XF5-1的推力和推比完全無法滿足五代機對動力的需求。進一步來說,“心神” 患有的先天性“心髒病” ,不僅無法讓戰機保持超音速巡航的狀態,就連最基本的機動性可能都無法保證。
圖博館
中國殲20戰機採用了獨創的“可調DSI進氣道”。在美國F35的DSI進氣道技術上更先進一步。美國F35、或者中國梟龍戰機、中國殲10B型戰機上面的DSI進氣道,是不可調的。這意味著採用這種進氣道的戰機,儘管得到了減重、總壓恢復比較優、間接提高發動機推力的優勢,但是局限在於:這種優勢只能固定在某一速度範圍。但是中國殲20採用了“可調DSI進氣道”,鼓包固定但是進氣道側等位置可調,有效隨速度變化改變進氣量,從而達到各個主要速度段的優秀的總壓恢復比,在各個主要速度段間接提高發動機的推力。這一技術同未來2015年左右即將實用化的十五到十八噸級推力的WS15發動機相結合,可以確保中國四代重殲在目前所有四代戰機中的動力優勢。強勁的動力將意味著更好的加速性、爬升率、超巡能力、以及更強的穩定盤旋能力。
中國殲20戰機的主翼後掠角較大,與細長機身等因素綜合支持高音速能力,超巡能力在發動機到位之後可超越F22戰機,中國殲20的主翼後掠角較大,達到了47度乃至48度。高於F22。加之細長的機體迎風阻力小,這一構型可以實現高音速能力。在十五到十八噸級推力的國產WS15發動機到位之後,這一翼型和機型,超巡能力超過F22毫無問題,更不談F35。這意味著更高的接敵速度、以及更高的逃逸速度和生存能力。
現在2016號殲-20戰機首飛成功以後,未來它肯定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試飛活動,而且這個密度相對還會比較大。今後我們的殲-20戰機也會進行不斷的相關試飛活動,同時也會就一些相關的技術,包括性能參數進行不斷的修改。“第四代”戰鬥機通常意義上,它從首飛到真正裝備部隊的時間,可以在5到8年的時間。如果中國空軍能在2018年能換裝自己的第四代戰鬥機,那麼我們在戰鬥機的研發領域,我們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充分的自主的研發的能力和水平,這個應該說對中國航空工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進步。
圖博館
2016號殲20國難日首飛回擊日本四技術領先世界2015-9-24 新浪軍事
據多位網友現場目擊稱,9月18日15時35分,中國2016號殲-20原型機試飛成功。2016號殲-20原型機於9月11日首次露面,並進行了滑行測試。而2016號殲-20首飛的時間是非常令我們關注的地方:那就是在日本解禁安保法允許海外用兵的後一天,同時這一天是中國人民的國難日---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本正式入侵中國東北!用殲20戰機首飛回擊日本是對九一八國恥日最好的紀念!中國殲20戰機目前至少4項技術領先全球四代機!
中國四代戰機殲20的氣動構型決定了,升力特性是目前所有四代機當中最佳。中國四代重殲採用了“鴨翼邊條翼升力體”綜合佈局結構,把鴨翼、邊條翼、升力體三者結合一起的,這是成飛在全世界第一個採用的,在全球已有的四代戰鬥機(F22、F35、俄國T50)當中,升力特性最好、升力係數最高。美國F22、F35、俄國T50都只有變形的、大小不等的邊條翼,中國殲20戰機採用鴨翼同邊條翼和升力體結合之後,升力係數最大比“單純採用邊條翼的戰機”提高四成,何況F22/F35的邊條都是變形小邊條。這意味著中國四代隱身戰機有著更短的起飛距離。
中國殲20戰機的氣動構型決定了,俯仰、側滑、橫滾、轉向尤其是瞬間盤旋的能力和效率,是目前所有四代機中最佳或者最佳之一。目前所有四代機當中,氣動面採用“鴨翼+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綜合佈局提高飛控能力的,四代的差動鴨翼可以和全動小垂尾同步實施偏轉,這目前只有中國殲20戰機一家。所有的四代機都有前後襟翼,T50、F35也採用全動尾翼,但是它們沒有鴨翼同全動尾翼聯動,控制俯仰、側滑、橫滾、轉向尤其是瞬間盤旋的能力和效率,低於中國四代重殲。這意味著不論亞音速、跨音速、還是高音速狀態下,戰機的俯仰、側滑、橫滾、轉向的能力和效率,也就是戰鬥過程中的“佔位”、 “搶位”能力和速度,超過T50、F35。
而F22畢竟是1990年試飛的機型,採用的是80年代的技術,氣動佈局上連全動尾翼都沒有,靠的是二維矢量噴管與襟翼的共同作用,可以有限控制俯仰和轉向而已。在航向基本都未來得及變化的時刻,殲20的機頭指向已經迅速改變、瞄向敵機,加上我們研發中的大角度離軸發射的導彈,誰先發射攻敵,誰佔據先機,不言而喻。而這還只是瞬間盤旋能力優秀的表現而已。
圖博館
(三)超級機動。
殲-20發動機AL-31F( 或 WS-10),不具F-22的超機動性能,也許WS-15會有一些改變。殲-20的鴨翼雖然能提供一些升力,但被比F-22重3噸平衡掉。因此J-20在大迎角時候鴨翼的機動性值得懷疑的。
(四)超音速巡航。
很明顯,目前殲-20的發動機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
從以上來看,殲-20與F-22相比差距還不小。等WS-15到位,殲-20應該會有一些比較大的突破。(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相關新聞
漢和稱殲20或在2017年開始列裝 產量難超過殲10
深度:中國海軍戰時難突破美F22防線需研殲20艦載機
深度:殲11D搭殲20成為中國空戰利器需造中國版蘇35
深度:中國殲10戰機是否能打贏F35 別吹噓 讓殲20來幹
回應
笑死了,無論是F22和J20的數據都無法知道。這只不過是騙稿費的垃圾文章,深度軍情應該叫深度娛樂
小編全是瞎寫。J-11就實現了機內數據光纖傳輸了。J-20還用銅纜?
f-22使用的航電系統,是20年前的航電,殲20使用的航電是類似於f35使用的寶石台綜合航電,射頻系統,系統的架構工作原理和f22完全不同,領先一代,殲20,具有內置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也就是EODAS,而f22不具備這個能力,因為啥?因為你的系統架構處是20年前的,處理不了EODAS的海量數據。殲20,除了發動機不行,其他方面不輸f22,有些地方甚至領先一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04/1208836386.html
圖博館
深度:殲20距離四代機標準有多遠 大航程領先美F22 新浪軍事 2015-8-4
一、4S標準
美國的F-22為五代機樹立了一個4S(super)標準,為超級隱身,超級航電,超級機動,超音速巡航。這是一個相當嚴酷的標準,即使是美軍的F-35也只能達到3S無法做到超音速巡航。
二、殲-20距離4S還有多遠
(一)超級隱身
F-22採用S型進氣道,殲-20採取了DSI進氣道,但F-22的進氣道更小一些,所以RCS可能會更小。
F-22的天線內埋處理的很好,中國鑑於技術差距,不得不保留殲-20上一部分外露天線,成為雷達波繞射源。
S進氣道紅外隱身明顯要比DSI進氣道有優勢。F-22的紅外隱身塗料,減少了80%的紅外特徵。鴨翼也導致殲-20的RCS增大。
美國的雷達隱身塗層可讓RCS降低20db,中國的材料達不到。綜合以上說法,殲-20隱身和F-22至少差一個數量級。與F-35在一個等級上。
(二)超級航電
F-22使用了美軍最新的高速數據總線(HSDB),各個部分採用了光纖互聯,傳感器都能實現數據融合,加裝了最新的多功能先進數據鏈(MADL),雷達採取了APG-77有源相控陣天線,探測距離220公里,具備低可探測度能力(LPI)。
反觀殲-20,應該還是採取1553B數據總線,傳輸性能只有1M/s。數據鏈也落後於MADL,不具備其強大的低可探測度和抗干擾能力,也沒有那麼強的信號傳輸能力。我國確實有LPI雷達理論,但雷達的材料原件一直不過關,與美國雷達在信號處理能力上保持10db的差距。
殲-20的雷達要比F-22大。這就說明,其利用孔徑的優勢增加了功率和增益,彌補了信號處理能力的不足,但這樣做的弱點是其低可探測度和抗干擾能力大大降低。
圖博館
美軍記者:中國殲20設計師比美更懂得避免錯誤 2015-08-02
日前War is boring網站刊載美國軍事記者羅伯特·貝庫森文章稱,中國戰機設計師比美國人更懂得如何避免錯誤。作者用殲-20和JF-17的設計同F-35做比較,勾勒出楊偉團隊和西方迥異的設計思路。貝庫森稱,中國戰機設計師的秘訣就是保持戰機的簡潔、便宜和應用已有的成熟設計。 全世界生產飛機的工程師有成千上萬,然而王牌設計師則是幾十年一遇的。
楊偉主要負責了兩個飛機項目。殲-20,JF-17“雷電”。 J-20雙引擎三角翼飛機應該還能更隱形一點——至少從後方來說。這意味著它並不是一架以空空格鬥為主的格鬥機。另一派觀點認為殲-20是來充當一位長距離的狙擊手,直奔美國偵察預警機和加油機而去。
即便如此,它也有它自己的問題。鴨翼從機身的前半部突出,以增加更多的空氣動力穩定性,減少了隱身性能。 兩台AL-31F發動機對於一架需要兼顧速度和機動性的戰機來說太弱。再有就是電子和火控系統,中國在這方面缺乏創新。(觀察者網注:作者對中國的鴨翼,電子和火控系統及以下有偏見,) 但它確實代表了中國隱形機設計的一次重大飛躍。 成都已經生產6架原型機,設計團隊也在殲-20的開發中不斷改進。這架飛機破壞後部隱身的發動機噴口,在後繼的原型機中會被隱藏起來。成都已經在F-35公佈後模仿了其光電瞄準裝置。其它特徵,如前部類似美國F-22的設計,這可能是通過獲取美國隱形戰機計劃失竊數據來取得的。 此外,殲-20將從其巨大的三角翼設計獲得對F-35速度和可操作性上的優勢。殲-20的尺寸,射程和隱形能力還能使其成為一個強大的遠程打擊平台,特別是當搭載炸彈的攻擊機和空優配置的殲-20編組成為對第一島鍊和第二島鏈附近高價值目標的打擊梯隊時。
圖博館
F-35在模擬近距離空戰中不敵F-16 美出面解釋 2015-7-2
“下一代的F-35戰機打不過服役30年的F-16!”美國大眾軍事博客Medium.com近日披露了一則新聞讓備受爭議的F-35項目再次受到各界的拷問。2015-6-29,該媒體獲得了一份美軍試飛員駕駛F-35與F-16進行模擬戰後提交的報告,報告中稱,F-35在近距離格鬥中無法勝過F- 16。美國國防部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很快回應了這一消息,他們並沒有否認報告的真實性,但是表示報告沒有全面展現真實情況,並且正在調查為何這份僅供官方使用的報告是如何洩露的。
解釋稱F-35並不強調超機動性,其主要特點是隱形和先進的傳感器。這架參加近距離模擬戰測試的F-35沒有塗隱形塗料,使它在雷達上並不隱形,也沒有搭載足夠的傳感器,讓F- 35擁有自身被發現前提前發現敵機的能力,此外,這架F-35沒有安裝離軸發射的武器與軟件。
回應
狗斗狀態下隱身塗料有用麼?又不是可見光區隱身的!
沒塗隱身塗料就不隱身,F-35真是結構真的是隱身設計嗎?
作為美帝有史以來最大的釣魚項目,F-35真是已經大到不能倒了.
F-35的長處是在敵機還未發現自己之前發射導彈將敵機擊落,F-35那麼胖,近距離肉搏當然是弱項,製造商也無需推搪。
F-35A的翼載比二代戰鬥F-104還大,達到526kg/平方米!推重比比與F-4相當只有0.87. F104以笨重著稱,有人操火箭的惡名,現在這個帽子可以給F35了。F-35就是一架攻擊機,叫A-35才合適。F-35A的近距離空戰格鬥能力,還不如中國的殲8!
不要小看殲-8,殲-8在高空格鬥不輸蘇-27,好像有個金頭盔用8爺打了別人11比0
沒辦法,f16的機動性基本是三代機中最好的。想在狗鬥中取勝,我懷疑f22狗鬥中也就稍勝一籌。
胡扯,F16的機動性比蘇27、殲10差遠了。
機動性確實還是俄國的厲害,美國的電子比俄國厲害。
其實這個很難講,因為F16的潛能已經挖盡了,F35才開發出來,技術上的代差不足以彌補人員操作、人機一體的差距。
美國海軍更是明確了,將來製空權由F-18E來奪取,F-35只充當轟炸機的角色,只可惜F35的載蛋量很悲催.
隱形全靠塗料,現在三代半飛機都用相控陣雷達了,那F35不徹底失敗。
一句話形容35工程: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妄圖把所有高科技都用上,並且還是全軍種通用,心太大.
巴基斯坦曾表示,在近距格鬥測試中,JF-17/FC-1梟龍優於巴空軍的F-16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5_07_02_325394.shtml
圖博館
中華信天翁:F22與殲31和殲20一比嚇一跳 2015-6-17
目測F-35戰力如果是1的話,F22就是2;殲-31應該有1.5,殲-20應該有2.6”,比較形象,但我覺得還是將F22的分打高了一點。F22如果是全狀態的話,或許有2分,但其能要在2分的基礎上要做減分:
一是航電系統已過時。F22是15年前的產品,航電系統相對於F-35、殲31和殲20已經過時了。按照林董不久前說的話:F22是20年前的材料、技術所生產的飛機,這樣的材料、製造技術在我國現在研發五代機是不能再用了。
二是機體強度相對低。F22的鈦合金和機體整體加工技術已不如殲-31和殲-20,強度不如殲31和殲20。殲31的機體加工採用的是整體成型技術;殲20大樑和主承力框架製造採用的是整體成型技。但F22不是,採用的是鍛壓拼接技術,如果也採用整體成型製造技術,由於美國整體成型方法不對路,其成本會讓美國軍方承受不起的。
三是F22存在高空缺氧、漏油和限高飛行等問題。
四是F22的隱身塗料過時。F22隱身塗料已落後中國至少2個等級,並且容易脫落,重塗又非常麻煩。殲20在做地面檢查時,工作人員在飛機上爬上爬下,並且在大多數天氣不好的情況試飛,並沒有掉隱身塗料的發生情況。
五是F22的彈架設計沒有殲31和殲20的科學合理,要在大開彈倉的狀態下才能進行,這勢必會極大降低其隱身性能和格鬥性能。
六是F22座艙蓋比殲31和殲20重。F22座艙蓋重而且容易出現打不開艙蓋的問題,最後是不得已用電鋸鋸開的。
七是F22航電容易受干擾。F22數據傳輸採用的是金屬導線傳輸數據技術,不僅相對較重,且容易受電磁干擾。而我國的殲31和殲20採用的是光釬傳輸技術,相對金屬導線重量輕,且抗干擾性能要比F22強。
現在的F22除了發動機功率要比殲31和殲20強、以及航程上要比殲-31遠以外,其他方面的性能均不如我國的殲31和殲20了。
這樣算下來,F22扣分情況:0.1 0.1 0.05 0.05 0.1 0.05 0.05=0.5分。所以現在的F22分數只有1.5分了,與我國在研的殲31綜合性能相當。
回應
你以為是一對一街頭擺場子啊理解誤區沒有意義. 你說換引信高炮能不能平射任何裝備都要活用.
確實沒錯,手裡的裝備要有合適的作戰體系才能發揮作用。F35的致命傷,在於想搞一個萬能機,不符合客觀事實。我們的殲20一看就是大彈藏,理由很簡單我們的體系需要。
圖博館
蘇-30MKI是JF-17的主要對手
超視距空戰除了有先進的空戰武器,還需要有較好的機載防禦系統,從現代空戰的經驗來看,由於現代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具備較好的抗干擾能力,還可以攻擊干擾源,所以僅有主動干擾機可能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現代機載防禦系統開始引入拖曳式誘餌,以提高戰鬥機對抗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的能力,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有關單位已經完成機載拖曳誘餌的研製工作,所以JF-17BLOCKⅢ可能會引入拖曳式誘餌,以提高飛機的生存能力。
現代空戰除了飛機和飛行員的水平,還要依靠完善的指揮引導系統,JF-17BLOCKⅠ/Ⅱ雖然也有數據鏈,但是性能比較簡單,只能支持戰鬥機與地面指揮所進行簡單的數據交換,所以JF- 17BLOCKⅢ會換裝更加先進的數據鏈,本世紀初中國空軍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相當於LINK-16數據鏈的全軍綜合數據鏈,有消息中國相關單位已經獲得批准出口戰術數據鏈,表明我國出口數據鏈性能已經上升了一個級別,因此JF-17BLOCKⅢ的數據交換能力交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印度即將引進的陣風性能更強
新設備和系統增加,JF-17BLOCKⅢ空重肯定會增加,因此需要增加發動機推力以保持足夠的推重比,否則戰鬥機的飛行性能就會下降,因此有消息JF-17BLOCKⅢ的RD-93發動機的推力將會進一步地增加到9噸以上,以便在增加設備的情況下還能保持足夠的飛行性能。
綜上所述,經過較大改進的JF-17BLOCKⅢ已經具備對抗蘇-30MKI戰鬥力的能力,與陣風戰鬥機的差距也大為縮小,不過印度空軍準備升級蘇-30MKI,配備AESA雷達,還有RVV- SD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後者也配備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其整體作戰能力更加強大。
因此對於巴基斯坦空軍來說,它還需要更加先進的戰鬥機,尤其是第四代戰鬥機,以應付蘇-30MKI改進型戰鬥機和陣風戰鬥機帶來的威脅,F-35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但是從目前的國際環境及美巴關係來看,巴空軍短時期獲得F-35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巴空軍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中國的殲-31戰鬥機,它具備較好的隱身性能,配備AESA雷達、SD-10B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可以壓制蘇-30MKI改進型戰鬥機和陣風戰鬥機,還可以對抗印度未來的第四代戰鬥機。所以巴空軍可能需要引進殲-31。
圖博館
深度:巴鐵梟龍戰機如何對付印度陣風買殲31解決威脅2015-6-17
近日,巴基斯坦方面公佈了JF-17 BLOCKⅢ戰鬥機的一些情況,從公開的情況來看,JF-17BLOCKⅢ將會配備機載AESA火控雷達、新型機載導彈,以提高飛機的空戰能力。
根據巴空軍的說法,目前JF-17 BLOCKⅠ/Ⅱ配備的是KLJ-7機械掃描雷達,它是由中國南京14所研製的,對於RCS-5的目標可以提供130公里的探測距離,這個指標大約與AN/APG-68雷達相當,機載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是中國SD-10A,有效射程大約70公里左右,這個組合可以對抗印度空軍米格-29改進型戰鬥機,後者配備有ZHUK-M機械掃描火控雷達和R-77E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但是對抗蘇-30MKI就比較吃力,印度空軍還正在引進陣風戰鬥機,它配備有RBE2型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流星空空導彈,它對於巴基斯坦空軍構成了更大的壓力。
根據相關資料,JF-17的雷達孔徑大約在600毫米左右,這個孔徑的雷達可以佈署800-1000個的T/R模塊,按照國內機載X波段T/R模塊的水平來看,它可以提供1KW左右的平均功率,相比較之下,目前這個級別的機械掃描雷達只能提供幾百瓦的平均功率,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增強JF-17的探測能力,提高它與蘇-30MKI和陣風戰鬥機對抗能力。
目前蘇-30MKI配備的BARS雷達,它的平均功率也在1KW左右,雖然與JF-17的AESA大致相同,但是BARS屬於無源相控陣-PESA,與AESA相比,它的電磁輻射環節較多,損耗較大,甚至要大於機械掃描雷達,相比較之下AESA幾乎是直接輻射,所以損耗較小,一般而言,AESA的損耗要比PESA低5-6DB左右,相當於功率提供2- 3倍,這樣儘管BARS在孔徑上比JL-17的雷達要大的多,但是憑藉損耗方面的優勢,所以JF-17 BLOCKⅢ對抗印度空軍現役的蘇-30MKI能力顯然要更強一些。也可以與陣風之間的差距。
雷達方面,巴基斯坦空軍曾經表明會引進SD-10A的改進型-SD-10B,與SD-10A相比,SD-10B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推測可能是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它採用多次點火技術,提高發動機的工作時間,提高了平均速度,擴展了導彈的發射包線,它的末制導系統也升級主/被動制導系統,提高了探測距離,增加了導彈的抗干擾能力,從而提高了導彈的攔射距離和範圍,其戰術技術指標明顯高於R-77E空空導彈。
圖博館
中國欲批量出口梟龍戰機翼龍無人機取較大突破
2015-6-15,第51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正式開幕,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長城工業集團等十餘家中國航空航天企業攜各自的最新成果和拳頭產品在巴黎航展亮相。
近幾年來,形成批量出口的機型主要有梟龍、K8、直9,還有後期取得較大突破的翼龍無人機。梟龍飛機共簽訂100架出口合同,實現了航空軍貿產品向第三代的跨越,取得了航空工業軍貿歷史上的重大突破。
K8飛機也取得了批量成交的好成績,成功銷往亞洲、非洲和南美各國。直9系列直升機在最近的幾年間,先後出口亞洲、非洲和南美,共簽訂了近40架機的銷售合同,初步形成了規模。翼龍無人機出口多國,已初步打開了新興市場拓展的通道。L-15出口實現了零的突破。
中航工業表示,新舟系列飛機已簽訂訂單200餘架,交付客戶100架機,其中交付國外用戶56架,遍布全世界18各國家,28家用戶,並在260餘條航線上運營。投入航線運營以來,其安全性、經濟性及舒適性得到客戶認可。同時,運12系列飛機批量投入國外市場運營,累計出口近30個國家、交付78架機。特別是2014年在中國民機發展史上實現第一次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Y12出口到美國,與美國維景航空正式簽訂20架機銷售合同。
相關新聞
獨家:巴空軍準將證實梟龍戰機獲得首個出口訂單
深度:土耳其空軍是否會買殲31戰機或像HQ-9導彈把中國當槍使
中國HQ-9導彈已出口中亞兩國烏茲別克、土庫曼
中国商飞在巴黎航展展示C919大飞机/ARJ21进展 总订单达500/278架
巴黎国际航空展首日:空客波音揽大单共获230亿美元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中國無人機 中國大飛機 空巴大戰波音 中系教練機 FC-1 VS 殲7MF PLA四代機之爭
圖博館
許多人都拿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來說事,但其實航空發動機中國能造,只是壽命不行,航空發動機是超長期高風險高投入的超級工程,即使造出來,還要有個龐大的飛機裝機市場來消化才行,否則投入努力全部打水漂。
俄羅斯冷戰時舉國體制下瘋狂投入人力、財力、物力才達到現在水平(AL31家族)。這與美國的發動機相比仍有差距,現在的俄羅斯的新型發動機的研製也仍然沒有突破,否則印度怎麼會說T-50的發動機很糟糕。
中國目前對航空發動機很重視,筆者估計最多十年,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反超俄,這是因為,一流航空發動機並不是製造出來的,而是幾十年不斷試驗積累出來的,中國其實離研製出一流的航空發動機的日子並不太遠了。
中國在自已不斷的研製出新飛機的情況下,印度人還在不斷的買,印度人也是無奈之舉,自已的整體工業不行,自已研製吧,如光輝戰機,研製的時間長達三十年,投入的錢是天文數字,最終產品還是一款性能落後的飛機,連印度空軍都不想要,這就是兩國的工業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在短期內可以彌補的。
不要說印度,就是中國的軍工企業與俄羅斯相比,也是明顯強一些的,俄羅斯現在也就靠前蘇聯留下的核武庫壯壯膽了,要不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不過核武器是有壽命的,平時維護及到期銷毀的費用也很驚人,過二十年再看,就這些東西也得把它拖個半死。
中國的基礎工業已經超過俄羅斯,可是在基礎工業和高級工業之間的那部分,中國不如俄羅斯,高級工業兩國差不多——都不怎麼樣。這是技術層面,而規模方面中國無論低、中、高都比俄羅斯大得多,基礎工業比美國都大得多,全球第一。
近來年,俄羅斯在武器方面現在發展比較緩慢,在吃蘇聯時代的老本,新一代武器宣傳的多,不見實物。在國際市場上賣的都是原有型號的升級版,有些戰機如蘇27蘇30系列改型出口型多得眼花繚亂,但就是不見一款全新的飛機,俄羅斯在電子技術,發動機壽命,新材料方面其實全面落後西方,在隱形戰機的研製方面現在也明顯弱於中國。
圖博館
俄羅斯軍工也遇到了心髒病 網友:萬事靠自己
據俄副總理羅戈津日前表示,由於烏克蘭終端供應燃氣渦輪發動機,俄無法為海軍建造新型水上艦艇。俄目前正進行該發動機的替代項目,預計2018年方可自主生產燃氣輪機。俄軍工也遇到了心髒病,環球軍事2015-6-9 在網友間進行了調查顯示,5.5%的網友選擇了“機會!054A等軍艦有了售俄的空擋”; 59.3%的網友選擇“教訓!工業大國也捉襟見肘,中國應吸收俄教訓”;剩下的35.1%網友表示既是機會更是教訓。
不服不行中國軍工讓莫斯科目瞪口呆 2015-6-9
其一是,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新一代隱形殲擊機T-50遭遇嚴重災難,政府將大幅削減T-50項目支出。不久前俄空軍還計劃在21世紀10年代末裝備52架T-50。
其二是,中國展出隱形飛機殲20戰機近期試飛美圖。2013號殲20進行了低空機動測試,展示了小半徑轉彎、垂直爬升接筋斗、低空橫滾、空中倒懸、小速度低空通場等動作。
一架T-50飛機在2014年6月份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試驗機場測試時發動機著火。印度認為T-50只是俄羅斯的第五代的過渡機型,根本無法對抗中、美的殲20與F22。但價錢卻與前兩款飛機不相上下,而且俄羅斯人很狡猾,不願意與印度人分享關健技術,所謂的聯合研製,那就讓印度人出錢,其技術項目並不讓印度人參與。印度與法國人簽訂購買陣風戰鬥機的合同!印度寧願那50億元打水漂也不願意再投錢了,印度對T-50的失望可見之深。
反觀中國,中國的的隱形飛機的研製進度一直都很順利,中國不但推出了殲20,還在研製殲31,兩款隱形飛機同時上馬研製只有美國這樣幹過,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財力。
阿楨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那就是山寨沒好貨,不只與北約武器系統不相容,也搞的俄國很不爽、不再售中S-400,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啥山寨?是創新性模仿!紅旗9除了射程比S-300短些、防空和反導皆勝S-300,在競標實測中9發9中,連紫苑30、愛3都不如。就憑這點國際宣傳,土買不買中都贏了,而非糞青所噴、中自作賤且被人耍。
土被美人逼才會重新競標,美人常因妬而棒打鴛鴦,遠的不說,以色列與中國的預警機、美軍與法國加油機的採購案,便被美人政治掉了,相容性只是藉口,北約成員也有用S-300等俄國武器系統,更何況的出口武器如紅旗9之FD-2000早就依北約規格而設計生產。
至於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不難追上S-400/ S-500的4/5百公里。
故本文不再糾纏買不買,而析判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916861
阿楨
蘇-35是雞肋?
(楨:中俄蘇-35採購案一波三折,各種猜想都有,但多從中想買但俄不急售分析,這種分析欠全面性析判。
1.中俄領導人考量的是兩國的戰略關係,而不只是軍方的單一武器問題。
2.即使是蘇-35本身,中方此時也非急需,買更多是為了部分技術之參考。
3.了解上述二點,頭腦便能較清楚,而不會陷於網上噴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04982
版主回應
中國殲20一技術超美軍F22 機頭下方藏秘密2014-3-18 環球網
2014年3月2日,最新一架編號為2011的殲-20第四代戰鬥機成功首飛,標誌著我國殲-20戰鬥機的研製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這架全新的殲-20戰鬥機在外觀上就與之前出現的編號2001和2002的殲-20戰鬥機大不一樣,令廣大軍迷興奮不已。
在2011號殲-20戰機的最新照片中,不少網友都注意到機頭下方有一個菱形的視窗,從視窗表面規則的多邊形分佈形態和材質來看,應該是一個光學視窗。有分析認為,該裝置表明了殲-20戰鬥機可能採用了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
實際早在2001號殲-20戰鬥機試飛的時候,就有網友注意到機頭部位元也有類似的窗口(圖中紅圈處)。在早期的殲-20照片中,機頭部分可以清晰看到有明顯的凹陷,這與F-35戰鬥機上的AN/AAQ-37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EODAS)的探測頭十分相似。
F-35戰鬥機的AN/AAQ-37探測系統由六個探測頭加處理機組成。起初不少人認為這只是一種普通雷達的報警裝置,但在隨後公開的資料資料裡,令人大為吃驚。
F-35戰鬥機所搭載的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不僅能在敵方導彈來襲時提供預警,還能探測到遠處的敵機位置,此外,還能作為導航攝像頭使用,為戰鬥機提供360度的視野圖像,呈現在F-35戰鬥機專用的全景式頭盔中。這種能力對於近距空中格鬥戰至關重要,能使空空格鬥導彈獲得越肩發射能力。
有報導稱,F-35戰鬥機憑藉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在雙方雷達都不開機的情況下可以在遠達90公里以外發現F-16戰機,甚至可以在近1300公里外發現敵方飛行中的彈道導彈。同時,這套系統還可以探測到敵方地面目標的紅外信號,鎖定然後攻擊。美國F-35戰鬥機所使用的光電跟蹤作戰系統(EOTS),該系統是AN/AAQ-37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另外一款第五代戰鬥機,俄羅斯的T-50,採用的仍舊是傳統的球形光電探測系統,採用這種系統可能是出於降低杭電系統綜合性能和成本的考慮,但同時也增加了雷達反射面積。圖為T-50五代機,可以看到駕駛艙前方凸起的球形光電探測頭。
從目前來看,以雷達為主要探測手段的超視距空戰系統在已經發展到頂峰,它已經發展成為包括預警機、機載火控雷達、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敵我識別、資料鏈、綜合電子對抗系統在內的綜合性系統,特別是相控陣雷達、射頻存儲等技術運用,讓超視距空戰系統的目標探測、電子對抗、多目標攻擊等能力得到飛躍性的提高,已經成為現代空戰主要形式,已經成為新世紀作戰飛機的標準配備。
不過雷達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輻射電磁波,從而暴露自己的位置,這個缺點對於隱身飛機來說尤其敏感,另外雷達隱身技術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成功的讓戰鬥機的RCS下降了幾天個數量級,這樣雷達在第四代作戰飛機中的作用就在下降,戰鬥機需要新的探測手段來提高自己對戰場上的探測能力,這就是紅外探測系統。
不過紅外成像探測系統也有自己的缺點,就是它的波長較短,無法透過飛機蒙皮探測目標,必須探出機體觀察目標,這樣的話就會影響第四代戰鬥機的隱身性能,因此對於隱身戰鬥機來說,必須要保證機體表面平滑,沒有突出物,如果不採用突起的光電探測系統,就必須採用埋入式視窗,這樣每個光學視窗的視野受到限制,就需要多個光學視窗,如何把多個視窗的資訊融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從技術上而言,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有兩大關鍵問題。一是要解決紅外頭的高敏感性問題,讓它看得夠遠夠准;二是要配以高性能的電腦,要能把各個感測器的資訊集中處理。在這兩個問題上,中國的軍工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
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可以從中管窺到殲-20這種戰機起點之高。雖然國外評論很喜歡拿殲-20與美軍的F-22做比較,但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殲-20戰鬥機的整體設計可能是為了與F-22相抗衡,但是其航電系統則是瞄準著更高一籌的F-35。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3-18/0914769351.html
阿楨
漢和打賭中國殲-20改進型必山寨俄T-50一處設計2013-11-13 環球網
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在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首次亮相國外,吸引了眾多目光,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刊報導,這可能是殲-10戰鬥機與俄第五代戰機最近的一次接觸。
漢和認為,本屆莫斯科航展上並未展示117S試飛用發動機,俄羅斯方面真正的第五代發動機的研製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俄發動機的改良工程相當地腳踏實地,一次提升1000公斤的加力推力,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除了增大風扇尺寸之外,新的複合材料的運用是改良的重點,既要降低重量,還有增大推力,俄空軍還要求第五代發動機的價格不能高於試飛用的117S,漢和認為,這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文章稱,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T-50對前翼的精妙設計,前翼與主翼融為一體,既發揮了前翼的機動優勢,又照顧到了隱形。相不相信?漢和揣測中國的隱形機必將仿效類似的設計概念,原文寫道:“中國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後期型極有可能照抄這樣的設計概念,不信?那就看看。”
回應
漢和還有資格打賭麼?! 上次關於殲-20的消息賭輸了,怎麼不按照承諾的關門?!
飛機能拿一個翼就說抄襲,山寨,我只能說它有多無知,自己國家沒一點本事整天說別的國家這樣那樣的,真悲哀
外形相似就是抄襲啊?真可笑,所有的飛機不就哪幾種外形嗎?真正核心的機載能抄襲嗎?西方就是不能見咱們好
總說中國的山寨機,那你為國家又做了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11-13/0846749293.html
相關新聞
殲20 VS T-50雷達隱形性能對比:殲20優於T-50
殲-20為試飛俄制發動機 配套國貨3年內完成 平可夫
疑似殲-31改進型曝光 新增鴨翼與殲-20相似
版主回應
全球僅殲20和T50可抗美 印度參觀T50後批不可靠2014-2-3 環球網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月30日報導,印度空軍軍官有一次機會檢驗俄羅斯新出的第五代戰機T-50樣機,這是俄羅斯針對美國F-22戰機做出的回應。而據出資60億美元用於T-50研製的印度說,俄羅斯這種戰機陷入了大麻煩。
印度軍官說,按照當前的樣子組裝的T-50不可靠。俄羅斯雷達承諾性能優異,而實際上卻能力不濟。印方還指出,T-50隱形性能也不令人滿意。
T-50戰鬥機重34噸,比其將取代的33噸重的蘇-27操縱起來更加靈敏,電子系統提升很多,隱形而且可以超音速巡航。俄羅斯承諾戰鬥機壽命為6000飛行小時,發動機壽命為4000小時。俄羅斯承諾配備世界一流的航空電子設備,以及對飛行員來說非常舒適的駕駛艙。使用很多助推器和遙控自動駕駛儀,將使飛機的操控比早前的蘇-30(曾經非常靈巧)也更加靈敏。
報導指出,印度人的苦惱是,這些改進與追加的投資相比似乎不值。T-50比蘇-27至少貴50%。(基本配置)將要大約6000萬美元(齊全配置至少還要多花50%),相當於頂級的F-16的售價。蘇-27最初是針對美國的F-15而研製的。
T-50並非要直接匹敵F-22,因為俄羅斯這種戰鬥機隱形能力自愧不如。但是如果其操控性和先進的電子設備名副其實的話,該機將超過F-22除外的所有戰鬥機。如果T-50的售價低於1億美元,那將有很多買家。不過看來T-50的價格會更高。當下,T-50和中國的殲-20是僅有的有可能抗衡F-22的競爭者。與F-22一樣,T-50的研發費用不斷增加,看起來T-50的售價至少要1.2億美元(包括分攤的研發成本),但是生產數量要在500架以上。俄羅斯希望製造多達1000架。由於成本高昂,F-22只製造187架。
現在有5架T-50樣機在試飛。2010年1月,T-50首飛。現在又有5架樣機訂貨,如果順利,第一批成批生產的70架飛機在2016年可以訂貨,這個10年末可以交付。2014年將有一些樣機交給俄羅斯空軍試飛。估計會有更多延期,尤其在印度人發佈評論後。
報導稱,自T-50首飛後,俄羅斯和印度做了很多修補工作。儘管T-50是俄羅斯隱形能力最強的飛機,但是這方面不能與F-22甚至F-35或B-2相比。俄羅斯人顯然強調的是操控性而非隱形能力。印度希望隱形能力更強而且想要雙座飛機。T-50的發動機和防禦電子設備的問題很難解決。這讓T-50與F-22或F-35相比存在很大劣勢。這些問題顯然是交付推遲的主要原因。
阿楨
消息稱中國新型殲11D戰機曝光 擁有七大隱身絕技2013-9-1 世界報
據韓國《中央日報》8月19日報導,在韓國下一代戰機(F-X)最後價格招標中,美國波音公司的F-15SE“沉默鷹”成為最終候選機種。韓國裝備60架F-15SE准隱身戰鬥機可能性極大,加上之前購買的F-15K戰鬥機,韓軍在未來數年將裝備百餘架F-15系列重型戰鬥機。傳中國研製被稱為殲-11D的三代半戰鬥機加以應對。
“沉默鷹”邁向隱身化
美國空軍在大步邁向隱形化的同時,並沒有忽視對三代戰機的改進和升級工作,對F-15戰機的隱身化升級就是一個實例。經過改進後,F-15SE“沉默鷹”戰機雖然隱身能力難比F-22,但其正面隱身能力與國際版的F-35相當,稱得上是“半隱形戰機”。
美國推出F-15SE“沉默鷹”,是因為波音希望通過此舉可有效避開國會針對“猛禽”出口的“高端技術”洩密問題的限制。目前,每架F-15SE“沉默鷹”的價格約為1億美元。波音公司已將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和沙特確定為優先目標市場,並希望該機最終的國際訂單數量能夠達到190架。
殲-11D七大隱身技術很出色
有專家認為,中國可以採取“以四代機技術改進三代機成為半隱形戰機”的發展模式,最終發展出適應自身需要的3.5代或者3.75代隱形戰機。對於中國來說,在改造殲-11戰機上可謂得心應手,從殲-11A開始,B、C、D型號不斷出現,而且都有特定的作戰用途。前幾種型號僅是對電子設備進行改進,到了殲-11D,則是對這種機型最徹底的改進。
具體包括:一是對機頭雷達罩和與機身連接的部位進行隱身設計;二是對座艙蓋玻璃進行金屬鍍膜處理,使其能夠反射前方或者側面的雷達波照射進座艙內部,還有可能會對座艙與機身的連接部位進行隱身化鋸齒形改進;三是對發動機進氣口進行整形處理,並在進氣口和發動機渦輪葉片上噴塗特種隱身塗料,使其雷達反射波盡可能最小;四是機體機翼連接處掛載特殊保形武器艙或副油箱,把這個側翼的最大雷達波反射源遮蔽掉,還可使武器內置化;五是雙垂尾改用外傾式設計,這在殲-11系列是第一次實現;六是起落架艙蓋和武器艙蓋的鋸齒式設計,進一步減少雷達反射面,有利於戰機的隱身化;七是採用先進的AESA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及一套能夠與之協調運行的新一代數位式電子戰系統(DEWS),可進一步減少電磁波的洩露並增加攻擊的有效性。
版主回應
經過上述改進,殲-11D就會是一款成功的半隱身戰機,預計其雷達散射截面積(RCS)的值會從之前的十幾平方米減少到1平方米以下。在戰術性能上,採用中國最新航電技術的殲-11D的能力會更加出色,可以在隱蔽的狀態下突然發動致命一擊。
亂猜“對付韓國F-15SE”
據韓國《中央日報》分析說,韓空軍在未來數年將裝備百餘架重型戰鬥機,這無疑給中國東北部方向的防空作戰帶來了巨大挑戰,中國已經在研製被稱為殲-11D的三代半戰鬥機加以應對。其實,這種說法有些牽強。
其一,中國對殲-11進行隱身化改進是大勢所趨,不應該拿它與韓國引進F-15SE相提並論。如果拿這兩型戰機來進行比較,實際上意義不大,因為現代空戰都是體系的對抗,即使雙方有機會對抗,也要首先看誰的支持體系更強大,其次才由訓練水準和飛行員綜合素質來決定。
其二,現在韓國引進F-15SE還處在論證階段,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中國研發殲-11為隱身版的時間,要大大早于韓國引進的實施時間。即便日本和韓國引進F-35和F-15SE,對於中國來說也算不得什麼威脅,因為早已研發出了殲-20和殲-31。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01/0823738264.html
相關新聞
俄媒稱殲-15並非簡單複製品機載航電相當優異
資深軍迷掃盲識別中國空軍現役各型蘇式戰機
美稱中國正落實至少6型新戰機5年內將造200架
漢和:中國購蘇-35配俄新武器戰力超越殲15數倍
蘇35或加裝中國資料鏈戰力超日本軍機4倍
中國採購蘇-35談判接近尾聲:單價8000萬美元
陸購蘇-35 為獲K-100超遠端導彈
殲-31發動機EJ-200
改進型太行發動機開始試飛
曝殲20導彈掛載示意圖
俄T-50隐形战机「T/R單元」太少
LD-10 PL-16反輻射飛彈 可刺穿美神盾圍牆
中国成功研制新型3D照相机 可让隐形战机失灵
俄“天空-ME”55ZH6ME反隐身多功能雷达系统
「日產」F—35價格超原裝五成
美國政府允許日本企業為日本採購的F—35型戰機製造數十種部件。由於採購量42架較小,「日產」F—35價格預計將為原裝戰機的1.5倍。
日本《朝日新聞》網站2013-8-22援引日本防衛省的消息報導,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將為日本採購的F—35戰機製造17種部件,包括引擎風扇和渦輪;三菱電機獲准製造7種部件,包括雷達信號接收機。日企所產部件價格占整機價格大約10%。由於這些部件僅供應日本所購F—35,因而成本高。相比從美國購買整機,日企參與製造的F—35價格高50%。
另外,日本三菱重工等企業可能參与后機身、主翼和起落架製造,預計將進一步推高整機價格。
巴基斯坦梟龍戰機空戰完勝F-16 謝絕美國接觸(楨:說好的是人家巴基斯坦人說的,為什麼噴子們總愛說是我們自大?你還好意思說中國話呢?快說美國英語吧,美國人放個屁都有原子彈的威力!噴子和美狗不得入內!同樣的戰機,功能都差不多,在有些方面還要比F16強,難道你會腦袋缺鈣一樣買貴的F16?價錢貴就厲害啊,同樣一件衣服在批發市場100塊錢,在商場賣1500,難道你會選擇1500的?如果是只能說明你腦袋讓驢踢了!)
巴軍稱將出口梟龍 可與世界頂尖機型一比高低
中評社北京2013-09-01電/近日在中國參加第十屆中巴防務安全磋商的巴基斯坦陸軍聯合參謀委員會主席哈立德-沙米姆-韋恩(Khalid Shameem Wynne)於8月31日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採訪。韋恩表示,中巴兩國政府及軍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常態交流,在反恐方面有著有效的情報共享制度,效果令人滿意。他透露說,此次中巴雙方還討論了即將舉行的中巴空軍聯合軍演的一些策劃細節。此外,韋恩還對中巴聯合生產的JF-17梟龍戰機高度稱讚,他表示這一戰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將來有可能實現出口他國。
他說:“因為來自巴方空軍的訂單特別多,所以出口梟龍戰機還需要時間。但已有很多國家對這一戰機表示出了購買興趣,有的已經開始展開討論。我希望幾年後梟龍戰機的生產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梟龍戰機已經接近於世界先進水平,而幾年後這一戰機將採用更多的技術,與世界上其它頂尖戰機可以一比高低。”
阿楨
美F35禁飛後試驗機被曝發生座艙冒煙事故
中評社香港2013-02-26電,對於美軍一架F-35試驗機14日發生的座艙冒煙事故,在這起座艙冒煙事件發生數日前,F-35被第二次發現引擎裂痕,並遭到禁飛。但冒煙事件並未立刻得到媒體披露。
F35又停飛 不利澳採購計畫
F-35戰鬥機今年2度停飛,加上美國國防預算削日益減逼近,可能導致澳洲採購100架F-35的情況更趨複雜。之前預算刪減已迫使義大利縮減訂單,土耳其的採購計畫也延後兩年。不過,日本及以色列的訂單倒是讓洛克希德馬丁士氣大振,而預料以色列今年還會再下訂單。
日本引進F-35戰機 日媒:問題多多
日本防衛省去(2012)年初選定美國F-35隱形戰機作為航空自衛隊下一代戰機,預計採購42架F-35。不過,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採購F-35存有許多問題,恐加劇日美之間的分歧。
F-35由美國、英國等9個國家共同開發,其特點是具備雷達匿蹤能力,難被雷達偵測到。日本計畫購買42架。基於建立運用基礎和培育日本國內國防產業的觀點,日本負責機身的最終組裝和約40%的零部件製造;在2014年度預算案中已經提撥830億日元(約新台幣256億元)經費採購。
但採購F-35有許多問題。首先是採購價格,當初原定為每架99億日圓(約32.5億新台幣),但由於在研發階段屢次發現故障和美軍延遲採購等因素,使得2012年6月簽署採購協議時,日本必須以每架102億日元引進4架。而在下一年度預算案中,將以299億日圓採購2架F-35。價格之所以上漲,美國的理由是向日本輸送零件的體系,以及培訓日本組裝人員的所花費的人工費用等將出現增加。
另一個問題在性能方面。美國五角大樓於2013年1月向國會提交的2012會計年度報告顯示,交付日本的F-35恐怕無法搭載近距離空戰不可或缺的空對空飛彈。
最後,由於日本政府在2011年放寬了「武器出口三原則」,設置了「國際共同開發有助於日本安全保障的武器時,可以進行出口」的例外情況,但是部分F-35採購國位於衝突地區,將可能違背日本《和平憲法》精神。
版主回應
林中斌:美F35,全能戰機或敗家驕子?【聯合報2013.03.13
三月一日美國啟動「預算減支」,衝擊政府運作幅度之大,史無前例。因行政資源緊縮,安檢人員不足,於是早上七點飛機出國要清晨一點到機場!
全球首富如何落此窘境?請看美國研發最新戰機過程便知一二。
F35是全世界最優良的戰鬥機:隱形、短跑起飛垂直降落、可在航空母艦起降。駕駛艙前無眼花撩亂的按鍵,只有單一卻萬能的觸控螢幕。F35可用於空戰纏鬥、空中對地面攻擊、偵察等,似乎無所不能。它是戰機飛行員的終極夢想。
○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美國開始研發。原訂成本兩千三百億美元,兩千八百架,一○年交貨。現在成本已翻兩番:四千億美元,架數降低至兩千四百架,交貨時間延至一九年後。它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武器計畫。
F35原來構想是用於與大國作戰,而不是用於打窮國叛軍。它的前身F22戰機性能極佳,花大錢研發,部署在中東,卻從未派上一次用場,因為對手沒戰機。八百億美元造了一九五架,全白花了!如今,故事重演,但錢浪費更多。已有人說:「F35可能飛一次任務的機會都沒有。」
此外,F35瑕疵一籮筐:航程不夠長、攜帶的武器不夠支持地面作戰、空戰時轉彎靈活性不足、降落航母所用尾鉤位置不對容易失誤、閃電擊中會爆炸、駕駛會缺氧而死(已發生)。目前,三架試飛的只有一架未來半年可使用。此外,垂直降落尚未試過,炸彈飛彈武器也尚未發射過。更妙的是,它已研發十年了,但其作戰軟體還在電腦設計中,因為藍圖每天要改十次,一周要改七天!
未來,由於「預算減支」和建造問題,F35不排除交貨時間再拖,成本再增加。原先美國八個盟友參與投資,並預購F35。其中至少加拿大、澳洲、義大利現已考慮減買,其他國延遲下單。
F35計畫的失敗有以下五原因:
一、心態驕縱:美國太自信,認為錢多,F35各設計只求最頂尖,毫無節制。
二、選票壓力:建造F35提供十三萬員工就業機會,遍及全國五十州中四十五州。國會議員為選民謀職,極力推動F35計畫。
三、球員裁判:國會裡F35監督會中四十八位委員,許多又坐在國防部F35計畫委員會中,口袋裡收了不少製造商的競選捐款。如何能客觀審查?
四、集體決策:F35同時要滿足空軍、陸戰隊、海軍需要。結果顧此失彼,反而都不滿足,成了四不像:航程縮短、飛行時間受限、帶彈量減少。
五、構想過時:F35最初構想注重匿蹤,以保護空軍飛行員安全。但後來無人飛機崛起,人員飛行已無必要。而且感測器和電腦計算不斷進步,使偵破隱形戰機的能力與日俱進,隱形價值不斷降低。
一九六一年,艾森豪總統卸任演說特別警告要小心防範「軍工複雜勾結集團」(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不斷花費國家財源的危險。
去年秋天,權威期刊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社論說:「F35計畫已經失敗了。」但美國防部內有人說:「F35計畫太大,失敗不起(too big to fail)!」
誰是美國最大敵人?一○年六月美國最高職位軍人參謀聯席會主席Mike Mullen上將說:「我們最大的安全威脅是國債。」今年二月底,美國鷹派眾議員Justin Amash主張裁減F35計畫:「我們把國家搞破產了,陷大家於危險中。」他這所憂心的正是三月一日「預算減支」。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755438.shtml
阿楨
大陸研製隱形垂直起降戰機 2012-12-07 旺報
中國大陸最近密集曝光的多種先進軍事裝備,讓西方國家目不暇給,也令對手有些神經過敏。根據英國《詹氏防務週刊》5日報導,發展隱形戰機已有些心得的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現在又在發展類似美國F─35B的短場/垂直起降戰機。
據大陸媒體報導,垂直起降戰機的相關技術難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中國完全有能力研製。瀋陽飛機工業公司曾在「軍用專案發展計畫」中展示出一種垂直起降飛機的遙控模型,不過外界先前普遍認為,「僅僅是模型而已」。
殲─31首飛 改變外界想法
外界以為中國大陸在軍武發展上有些過度吹捧自己的實力,但10月首飛的殲─31隱形戰機改變了大家的想法。
在殲─31還沒有飛上天之前,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主辦的無人機比賽中,瀋陽飛機工業公司曾展出了一款隱形戰機的遙控模型,正是殲─31隱形戰機的第一次對外展示。因此《詹氏防務週刊》認為,這次亮相的垂直起降戰機模型,可能同樣預告了中國新型戰機發展方向。
不同F─35B 採兩台發動機
瀋陽飛機工業公司最新的模型照片顯示,飛機採用鴨式布局和隱形設計,由兩台發動機提供動力,機腹下則有專用升力風扇提供垂直向上的動力。不過F─35B只用一台發動機驅動,而可能的中國新戰機則是採用兩台發動機。
有關中國發展短場起飛/垂直起降戰機(STOVL)的傳聞由來已久,外界早就猜測中國大陸有發展短場起降戰機的計畫,中國大陸藉由發展此類戰機來對應洛馬公司的F─35B戰機和蘇聯時期的雅克─141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機。如果中國發展成功,來自俄羅斯的協助應該是很大的因素。
外界盛傳雅克航空集團(Yakovlev)在本世紀初,俄羅斯曾將雅克─141戰機發動機資料出售給中國。分析人士相信,解放軍希望研製成功兩款隱形戰機的兩家飛機製造商,瀋飛集團的殲─31和成都集團的殲─20在研發上形成競爭關係。對中國大陸的軍武發展特別是戰機研製能有正面上的助益。
版主回應
美國山寨機F-35戰鬥機醜聞
俄羅斯人說F-35是雅克-141的改進型
美國的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研制F35時,之前叫X-35時並無過多的垂直起落戰鬥機研制經驗,爲了和波音公司X-32競爭可以說全球尋找相關技術。英國由于研制了鷂式戰鬥機,都是冷戰結束,後續機型沒有繼續開發,其設計思想難以滿足超音速飛行需要。後來去俄羅斯與了解到俄羅斯雅克設計局的雅克141有超音速飛行的潛力,重金購買了,其相關圖紙和資料包括飛行試驗數據。(唉俄羅斯也到了賣家底的地步)後來聽說俄羅斯後悔了這個交易,這是後話了。
F-35樣機可以看到中部風扇進氣風扇之後,X-35進度加快,其原型機基本上就是雅克141的結構,加上F-22外殼。但是明眼人一看,簡直是雅克141的翻版,俄羅斯的力學設計就是紮實,後來X-35漸入佳境一舉打敗了波音的X-32拿到曆史上金額最大的軍火訂單。
X-35在發展初期,也參考雅克141的中部升力發動機,雖然這種獨立發動設計從原理上看很不錯,但是從成本上看難以承受。主要是獨立升力發動機壽命比較短,轉而設計了一個升力風扇。
雅克141的技術和F35差別非常大,141的尾噴管是靠非對稱面的旋轉來改變噴流方向的,35是直接偏轉噴口的。
詳參【圖博館】:Yak-38 F-35-JSF PLA四代機之爭 中國航母
媒體稱殲20可先於美軍F-22發射導彈 獲勝幾率大2013-7-24 世界報
中國媒體近日公佈了數張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照片,機身彈艙門打開,展示了一種全新型號的格鬥空對空導彈。這種導彈可能將成為殲-20在未來近距空戰中挑戰美軍的利器。一些分析人士稱,這種導彈也許稱霹靂-10(PL-10),與美國最新的AIM-9X導彈性能相當。
美國空軍的噩夢?
從圖片分析,霹靂-10空對空導彈重89公斤,長3米,直徑0.16米,採用先進的紅外成像制導模式,能區分真正的敵機和假目標誘餌。為有效打擊高機動性目標,該導彈採用了推力向量技術,具有極高的使用超載。
由於中國在新型戰機上早已全面採用頭盔瞄準具控制導彈發射,該彈可以實現“看哪打哪”。在殲-20的機身兩側彈艙中,可以分別掛載這種導彈各一枚,主要用於近距格鬥,而機身彈艙則被用來掛載6枚中距空對空導彈。
據稱,霹靂-10的性能與美國最先進的“響尾蛇”AIM-9X導彈不相上下,是一種非常致命的武器。美國媒體對霹靂-10的出現表示“憂慮”,認為在中國最新的殲-20以及殲-31隱身戰機配備這種導彈之後,對於美國空軍而言將是一個噩夢。
發射方式“很聰明”
分析人士製作的殲-20戰鬥機側彈艙結構示意圖顯示:新型霹靂-10格鬥導彈被安裝在一個旋轉機構的掛架上,導彈發射時,側彈艙艙門打開,導彈掛架被旋轉機構轉出艙外,然後側彈艙艙門關閉,而支撐導彈的的掛架則通過預留的小視窗獨自懸掛在艙外。這樣,留在機身外待發射的只是導彈和其特殊結構的掛架本身,而雷達反射面積最大的彈倉卻恢復到發射前的狀態。
應該說,殲-20攜載的霹靂-10格鬥導彈發射方式設計得很聰明。一般來說,近距格鬥彈鎖定敵方目標的時機往往只有2~3秒的時間,而如果把導彈從艙內轉移到艙外需要至少3秒鐘的話,那麼,疊加起來就是6秒,這對於稍縱即逝的空中格鬥來說可能會貽誤戰機。
霹靂-10格鬥導彈可以事先放在艙外,這就是巨大的發射時機優勢,可以比F-22“猛禽”更早發射,因而空戰獲勝的幾率就更大。對此,美國著名航空網站《飛行家》撰文稱:“與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武器艙設計相比,中國殲-20戰鬥機的霹靂-10的引導頭視野更好,不必採用異常複雜的‘發射後鎖定’的方式來使用導彈。”
美國空軍曾組織F-22之間進行同型機空戰,發現的問題之一就是隱形機之間互相空戰很可能會演變成近距離的格鬥空戰。中國顯然也接受了這一理論,霹靂-10與現有所有第四代空空短程格鬥導彈不同,是中國專為隱身戰機之間的空戰而設計的新型武器。
美國《中國軍事》網站刊發《殲-20攜帶中國最新導彈亮相》的文章認為,採用外型特殊、尺寸巨大的氣動舵面可以讓導彈在飛行後段也具有追蹤高機動目標的能力,這有助於使用霹靂-10來對付擁有高機動能力的第四代戰機如F-22和F-35。
相關新聞
美專家稱殲20戰機彈倉比F-22大1倍 可載遠端導彈
媒體稱6架殲20將奔赴閻良 或裝備超遠端對空導彈
阿楨
美智庫揭秘沈飛公司技術能力 殲-31是翻身仗 2012-12-03 法制文萃報
殲31或成中國第二代艦載戰機 外形與F-22A相似.
近日,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評估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費舍爾發表長篇文章稱,從殲-15艦載戰鬥機可以看出,沈飛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蘇霍伊系列戰機設計生産經驗。而殲-31隱形戰機的出現則表明,沈飛轉而借鑒更先進的歐美戰鬥機設計概念。在掌握兩種設計風格和制造能力之後,沈飛將會煥發青春。
沈飛已經研制出5款蘇-27戰鬥機的改進型,主要包括:殲-11B、殲-11BS、殲-15、殲-15S和殲-16。其中最新的是2012年11月3日曝光的雙座版殲-15S型艦載教練機。沈飛已經證明自己有能力研制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第五代隱形戰機,就像成都飛機制造公司一樣。而且,理查德費舍爾警告稱,沈飛還能夠研制現代化的無人飛行器,很快這些無人飛行器將會給美國及其盟友帶來巨大的軍事和商業挑戰。
國際戰略評估中心的文章稱,5年之後,即2007年,中國開始出現新的殲-11B型單座版多用途戰鬥機,開始的一批該型戰鬥機采用的是AL-31F型發動機,但後續生産的該型戰鬥機都采用了沈陽黎明公司生産的WS-10A“太行”發動機。據透露,這種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爲12.5噸,比AL-31F發動機略低。重要的是,WS-10A的安全使用時間(兩次全面檢修之間的使用時間)爲300小時,相比之下,AL-31F的安全使用時間爲500小時。據估計,在2010至2012年這三年時間裏,沈陽黎明公司已經生産了大約266臺“太行”發動機,以保障殲-11系列戰鬥機的生産。盡管有“中國在先進發動機制造方面問題重重”的報道,而且中國方面也承認存在缺陷,但WS-10A型發動機的性能對于一款蘇-27系列戰鬥機來說並不差,未來該發動機的性能很可能會進一步提升。有消息稱,截至2012年,沈飛已經生産了66架殲-11B型戰鬥機,且配備中國國産的雷達、航電和武器系統。而從2010年開始生産的雙座型殲-11BS戰鬥機也配備了WS-10A型發動機,以及與殲-11B同樣的航電系統。同樣是在2010年,殲-15戰鬥機的第一張照片出現在中國軍事網絡中,這是一架加裝鴨翼的殲-11戰鬥機,與俄羅斯蘇-33型艦載戰鬥機非常相似。後來的消息證實,中國從烏克蘭購買了蘇-33艦載戰鬥機的原型機。這對沈飛研制殲-15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到2012年,中國可能生産了12架殲-15戰鬥機,都采用WS-10A型發動機,2013年預計將再生産8架殲-15戰鬥機。
版主回應
2012年11月3日,第一架雙座版殲-15BS型戰鬥機(同樣采用WS-10A型發動機)首次曝光,很有可能被定位爲專用的航母艦載教練機,還有可能被發展成航母艦載機中隊裏專用攻擊型或電子支援型戰機。
關于殲-16戰鬥機的消息顯示,盡管這種戰鬥機于2011年底就進行了試飛,但是2012年中期才流傳出該機的照片。該機是雙座版殲-11BS戰鬥機的一種改進型,專門用于對地、對海攻擊,有報道稱該機搭載了有源相控陣雷達。
國際戰略評估中心的文章透露,從2007年開始,沈飛總共出現了五種國産型殲-11系列戰鬥機,截止到2012年,總共生産數量估計已經達到110架。有消息稱,最近三年時間裏,殲-11系列戰鬥機的生産數量分別爲:2010年22架、2011年28架、2012年28架。2013年的生産數量可能會下降到22架。到2020年,國産殲-11B型戰鬥機的總生産數量可能達到260多架,再加上大部分仍然服役的殲-11A型和蘇-30型戰鬥機,由沈飛生産的各種殲-11系列戰鬥機和蘇-30戰鬥機的總數將達到約430架。
殲-31是沈飛的翻身之仗
殲-31在采購價格上很有可能會比殲-20便宜很多,而且發展速度可能更快。後者的優勢來自殲-31采用了兩臺動力一般、設計制造難度更低的發動機。雖然殲-31的原型驗證機可能采用的是俄羅斯的RD-93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爲8.3噸,但是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一家發動機公司披露了一款推力達9.5噸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模型,且具有矢量技術。這種發動機可能是WS-13型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後繼改進項目。該發動機的發展狀態可能比推力爲15噸的WS-15型發動機更好,據稱WS-15發動機主要是爲殲-20戰鬥機而發展的。
沈飛無人攻擊機未來“更具威脅”
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沈飛繼“暗劍”無人攻擊機之後,又披露了一款名爲“戰鷹”的前掠翼超音速無人攻擊機模型,再次震驚西方。
然而,2011年9月,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舉行無人機模型競賽上,沈飛推出了一款新型飛翼式無人攻擊機的模型。理查德?費舍爾表示,從外表上看,這種無人機與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産的X-47B無人機以及波音公司生産的“幻影線”無人機應屬同一個等級。2011年6月,中國《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學報》雜志刊登了一篇文章,該文章的聯合作者是來自于沈陽601所(即沈飛)的一名無人機研究專家。這篇文章稱,沈飛正在設計一款無人攻擊機,翼展爲15米,機身長度爲11米,采用與波音公司“幻影線”無人機類似的飛翼式布局。由于在2011年中航工業集團的無人機模型競賽中最核心的項目是,將無人機降落在一個模擬的航空母艦甲板上,而沈飛推出的這款無人機模型非常好地完成了指定要求。這也表明,全尺寸的這款沈飛無人攻擊機很有可能會繼殲-31隱形戰鬥機之後,登上中國航空母艦的甲板。
回應
發動機在哪裏?山寨還恬不知恥
你媽也是山寨的,你媽山寨出你來以後,一定感覺羞恥。順便幫我問候她。
50年前說我們落後搞不出原子彈.出了,30年前說我們沒技術發不了衛星,出了,就是5年前還說我們的科技航天是不可能的,就神6了,說我們2025前不可能有隱形飛機什麽了,中國的武器沒有透明度也不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03/1034708509.html
美媒稱中國無人艦載戰機不久問世 技術不輸美X-47B 2012-12-03 環球網
2012年11月29日,美國馬裏蘭州帕塔克森特河海軍航空站,一架X-47B無人戰鬥機成功進行了首次陸基彈射起飛。這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蒸汽彈射器發射X-47B。
去年美國海軍成功測試了X-47B無人戰鬥飛行器的降落軟件。這是利用F-18D安裝軟件來實現完全的自動航母降落。F-18D上的兩名飛行員完全不用操作,只是爲了防止軟件一旦出現問題。美國海軍計劃在今年進行X-47B的航母降落和起飛。
不只是美國人在沿著這條路走,兩架歐洲企業也開始設計自己的UAV。對此,中國人當然也知道。所以,中國航空母艦上使用有人駕駛的戰鬥機的時間不會很長。中國工程師非常了解自動飛行軟件,知道它是怎麽運行的。現在,他們從中國艦載機飛行員那裏獲得了反饋,也能夠做美國人正在做的事。 .
相關新聞
中國“藍狐”無人機曝光 美媒稱源自L-15
媒體稱翼龍無人機已出口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03/1129708515.html
阿楨
陸主力殲─10至少250架服役 2012-10-28 旺報
屬於中國解放軍空軍「四代半」戰機的殲─10,在四年前投產之後,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看到了最後一批殲─10戰鬥機的試飛,序號排到了637號的第6批殲─10。殲─10性能號稱可以和美方的F─16抗衡。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將再露臉。
以中國大陸空軍對於序號架次的算法,殲─10表明生產到第8批次,一批次至少有37架殲─10戰機。表示說殲─10生產已接近尾聲,而這種飛機到底有多少架?計算至少有6批殲─10飛機和2批殲─10S雙座機,每批大約有37架飛機,那總共將有8×37=296架的殲─10戰機。
推測合理服役數量
根據外界推測可能的殲─10的總架次,第二批殲─10S和最後2批殲─10的產量為35─40架,而先前各批次的飛機數量可能會少一些。中國解放軍空軍有7個航空兵團裝備殲─10戰機,海軍航空兵也有一個團裝備了殲─10戰機。
此外,做為中國空軍顏面的八一飛行表演大隊也有12架殲─10,另外還有大約15─20架殲─10,在飛行試驗中心作為假想敵中隊。海軍航空兵團應該也有24架殲─10,而解放軍空軍的大多數殲─10團應該有28架飛機。最多應該有24+12+20+28×6+36=260架殲─10在服役。與前面計算的296架只差30架。理論上,正在服役的殲─10,總架數應該有250架。邊做邊改是發展中的通例。
殲─10、SU─27主戰機
殲─10是較先進的戰機,搭配自俄羅斯購回的SU─27是中國空軍中目前兩種主戰機種。不管是面對印度和台海,這兩種先進戰機都已有部署。未來發展中或者投產中的戰機,中國大陸的空軍戰力已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還有數種新世代的戰機可能加入。包括已至少有三架先導型測試機的殲─20,3到5年之內,有機會形成戰力,並進行部署。
外號「粽子機」的殲─31,最近透過各種管道讓外界知曉,如果經過測試同樣是新世代的戰機。做為「遼寧艦」艦載機的殲─15,儘管數量不多,短期之內還是會成軍成為主戰兵力之一。仿自SU─27的殲─11,數量雖不明,同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世代的戰機。
而過去做為主力還曾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強─5戰機,日前已宣布生產完成最後一架,強─5屬60年代的舊式設計,完成最後一架的生產,等於宣告新世代的戰機,將重新主宰中國大陸的領空。
阿楨
猛禽缺氧美軍有責任:圖省錢沒裝自動應急系統 2012-08-25 青年參考微博
早在2000年,軍方備忘錄就已獲悉F-22的機載供氧系統存在致命隱患,並在機密文件中給出了解決方案;不可思議的是,軍方竟然出于成本考慮而對此置若罔聞,以致釀成慘劇。2008年以來,F-22部隊已報告了不下20起意外,最近兩起發生在6月26日與7月6日,飛行員在例行任務中遭遇供氧系統罷工,導致眼冒金星。眼下,飛行員家屬的怒火與輿論的嚴厲批評,終于讓美國空軍身陷公關危機。今年3月,一紙訴狀將F-22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波音公司告到了地方法院,但美國空軍沒有被列爲被告。爲避免事情鬧得不可收拾,8月12日,兩家被告同意拿出一大筆錢,同原告達成庭外和解。訴訟雙方均拒絕透露和解協議詳情,但有知情人士表示,賠償金的數額相當可觀。
在備忘錄中,軍方派出的一個測試小組將矛頭指向F-22的環境控制系統(ECS),該系統負責調節幾個與座艙環境相關的重要參數。文件明確提到,高空飛行時,F-22的ECS可能意外關閉,引發可怕的連鎖反應,最嚴重時會切斷飛行員的供氧。
就此,測試小組並未忘記給出解決方案:“建議在ECS故障時提供一個可靠的備用氧氣源(含供氧系統)……考慮加入飛行員呼吸氣增壓設備,以應對ECS關閉及供氧系統失靈。”前海軍陸戰隊飛行員、美國廣播公司軍事顧問史蒂夫甘亞德表示,備忘錄中提及的增壓設備在普通戰機上也能找到,它類似主供氧系統內部的一個小匣,內有應急用氧氣。令人費解的是,F-22于2005年正式服役後,飛機上既找不到可靠的氧氣源,也未看到備用增壓裝置,制造商只提供了一個不那麽專業的手動拉環式應急供氧系統,安裝在180架同型戰機上。
如今,美國空軍已承認這種應急供氧系統並不可靠——ECS意外關閉後,飛行員將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即便戰機平穩飛行,要完成“找環-拉環-放氣”這一系列動作也並非易事,更不用說在飛機失控的情況下了。
話說回來,要徹底解決ECS問題,答案非常簡單——配備可靠的氧氣源或增壓裝置等自動應急供氧系統。軍方顯然已經意識到過失,于今年6月同洛克希德?馬丁簽訂了一份價值1900萬美元的合同,內容正是委托後者爲40架F-22安裝新型應急供氧設備。
相關報道:
美空軍承認F-22近戰能力不如部分三代機
美軍8架F-22戰鬥機抵達沖繩引發當地強烈抗議
美防長解除F-22戰機限飛令將向日本部署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8-25/0939699003.html
版主回應
俄媒稱殲-20可限制美航母群在南海自由活動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新聞網2012年9月6日報道,中國負責制訂國家軍事學說的新一代軍事思想家借鑒曆史經驗,結合當前現實,開始使用“撒手鐧”概念。而對中國空軍來說,新研制的第5代超音速隱身戰鬥機殲-20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克敵制勝的法寶。
俄媒稱,作爲中國戰爭藝術寶典的《孫子兵法》強調軍事行動出其不意的優勢,而撒手鐧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平時,無論是在戰略、戰役,還是戰術層面上,都能使用。在古代撒手鐧只是近身搏鬥時使用的戰術手腕,而在今天,其出其不意的效果既能在戰術上體現,也能産生戰略影響。比如,近年來中國軍費的增加,促使中國軍方改變戰術,開始披露此前根本不願向西方展示的軍事發展變化,彰顯自己對新軍事技術掌握程度越來越大的信心,橫空出世的殲-20殲擊機無疑就是這樣一種技術。
俄媒稱,爲了樹立並鞏固地區超級大國地位,維護並加強對油氣資源豐富的南海地區的領土主權,收複南海大陸架和油氣田,保障國家經濟發展,中國需要對突破第二島鏈後的行動提供空中掩護。爲此,中國戰機需要通過空中加油,迅速飛抵2400-2800公裏外的地方,展開空戰,擊敗任何對手,然後返回大陸基地。這種航程可以覆蓋美軍關島基地,對其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中國擁有200個能夠實施這種打擊的軍用機場,具有較大的優勢。而殲-20的隱身性能則可使中國空軍避開美軍防空體系,既能打擊美軍指揮、控制、情報和信息中心,實施打擊,也能打擊沖突期間美軍部署在太平洋的飛機,從而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活動在附近地區的美軍部隊的機動空間。
殲-20能適應多種角色和任務,具備多功能性,既可作爲攻擊機、防空攔截機、反衛星武器發射平臺,還可安裝電子戰設備和電子偵察設備。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多功能屬性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美軍研制的F-111多用途飛機,而且兩者的尺寸也大體相當。由于中國空軍加油機處于剛剛發展的階段,因此殲-20必須攜帶大量燃油,以便執行遠距離兵力投送任務,同時保證長時間留空以完成全部任務的能力,因此可以斷定殲-20必將安裝空中加油系統,確保增加航程,增加作戰半徑,從而具備飛到澳大利亞北部,比如達爾文港的潛力。近年來,印尼采購蘇-30MK2多用途戰鬥機,越南空軍換裝蘇-30殲擊機,意味著它們成爲南海沖突一旦爆發中國必須有能力打敗的兩個潛在對手,而另外一個對手則是配有航母攻擊群的美國海軍。殲-20的出現,可以限制美國海軍在南海的自由機動,大幅緩解戰略壓力。
從規模上看,殲-20可以歸類爲重型殲擊機,其空重估計爲18.1-22.7噸,內部燃油重達15.8噸。相比之下,美軍F-22最大重量爲29.3噸,內部燃油可達8.2噸,外挂油箱還可攜帶11.9噸。爲了實現隱身性能,殲-20明顯借鑒了F-22的許多設計特點,包括外形,這意味著殲-20的有效散射面積比T-50和F-35小得多。它選擇最佳的機身下平面和武器艙內置方案,減少飛機電磁輻射波水平和有效散射面積。使用長波和Ku波雙模式雷達,既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輻射指標,又能搜索亞洲國家防空目標。
應當說,殲-20的研發非常迅速,從圖紙設計到首飛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對美國許多人來說,都是個戰略意外,特別是美國前任國防部長蓋茨。他曾經聲稱中國在2020年前不可能研制出殲-20,即便到了2025年最多也只能制造出有限的幾架。現在衆所周知,這個評做過于謹慎,盡管對殲-20裝備部隊的日期還有很多推測,但是已經基本可以確定爲2017年。如果這個日期成真,那麽就將證明中國自主研發國産戰機的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水平。與此同時,中國民用航空業也開始研制出口型客機,使西方的傳統航空優勢面臨威脅。只有航空發動機的研制和生産是個例外,中國在此方面嚴重落後于俄羅斯和西方。或許正是因此,國産發動機的研制成爲中國航空工業的優先發展方向,有關中國研制WS-15發動機的相關傳言或許根本不是空穴來風。
俄媒稱,中國加速研究戰機隱身技術,爭取實現戰術上的出其不意,使美制F/A-18、F-22和俄制蘇-30很難發現殲-20。另外,中國指揮、通信、情報偵察、信息傳輸網絡系統的發展迅速,大幅增加了中國空軍對敵威懾能力。一旦擁有殲-20,中國軍隊網絡中心戰的實施能力將大幅提升,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國之間的任何沖突都將成爲非對稱對抗,美軍很難保證最終勝出。可以想象得到,在中美潛在沖突中,F-35盡管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其作戰威力將隨著殲-20的出現而銳減。現在爲了防範和避免中國撒手鐧的打擊,西方情報機關正在千方百計地刺探殲-20的情報,不僅重視飛機平臺本身,還非常關注殲-20配備的電子設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9-07/0953700282.html
阿楨
俄媒稱中國“粽子機”或研艦載版配國產航母
網上流傳的神秘“粽子機”。
中評社北京2012-6月27日電,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6月26日報道,從中國軍事論壇披露的相關圖片來看,沈飛研製的這種新型隱身殲擊機長度為16.94米,配備兩台RD-93級別的發動機。在飛機布局方面,雙垂直尾翼與F-22類似,發動機進氣道則與F-35相似。有網友評論稱,這種新型隱身殲擊機代號“沈飛中四”,其研製進程在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之後已經加速。
俄媒稱,如果上述消息屬實的話,那麼中國確實正在研製兩種型號的新一代隱身殲擊機。其中殲-20尺寸較大,用途廣泛,可對地面和海面目標實施遠程打擊,而“沈飛中四”尺寸稍小,與米格-29相當,主要研製目標可能是作為高機動性隱身殲擊機奪取制空權。由於尺寸稍小,因此對“沈飛中四”來說,更加重要的是艦載版的研製,將來可能會配備到國產新型航母上服役。有消息稱,中國1998年從烏克蘭購買當時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隨後自力更生完成了這艘航母的建造和改裝工作,如今已經順利完成了8次海試,預計將在近期服役,用作教學和科研艦,成為中國海軍首艘航母。今後,中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產新型航母也將會編入中國海軍服役。
千裏快運“粽子機”:神秘中國軍機運輸遭網友曝光
中國新聞周刊網2012-6月26日訊 有網友在端午節前幾天拍到中國某款戰機運輸照,從照片來看,該型戰機用迷彩帆布包裹緊實,具體型號不明,軍迷昵稱其爲粽子機。
各大軍事論壇紛紛對此戰機進行了分析:“此機尺寸不大,設計成熟,全機尺寸研判,采取常規布局中單翼,大平尾,傾斜雙尾翼,機長17米上下,機高5米上下,翼展12米左右,空重量12噸左右。”
有網友稱:“按照翼型判斷,類似雙發梟龍。翼型與梟龍類似,是梯形翼,後掠角相似,可能是42度左右。但是,照片上大致可以看到,機頭棱邊發端于進氣道的上側內角、高于進氣道的上側外角,也即機頭渦掠過機身背脊,産生增升效應。
同時,進氣道的上側外角,有小邊條可以産生邊條渦。雙渦融合,有一定的複合效應,不排除機頭渦外擴過程中融入並且增強邊條渦。渦流增升效應高于梟龍。加上升力體效應,在主翼翼型相似的情況下,升力特性肯定好于梟龍。具體數據不知道。”
還有網友表示:“此機不能拆開主機翼運輸,說明該機翼一體成型,材料工藝很先進。” 有網友猜測:“這款隱形戰機可能是沈飛設計的四代隱形戰機。”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29471_15998.html#p=1
版主回應
終于看到新版的殲20了!!矢量噴口! 2012-03-16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272426111/2738/48/76/6_1.html
韓媒稱殲20用上自研二元矢量噴口高端發動機 2012-03-23 東方網
韓國軍事網站《韓國軍事防務網》2012年3月19日發表文章,對近期爆出的全新殲-20戰機照片進行了解讀。從技術上講,這兩處變化預示中國已經掌握美式二元矢量推力與大功率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並成功的將其整合到了最頂尖的戰機之上。從發展上講,新型殲-20的出現,預示中國已經成功在自研戰機上擺脫俄式風格,成功整合了西方與自身的戰機技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2-03/2549829.html
俄媒稱美軍F-22再先進也難抵消殲-7數量優勢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6月26日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赫拉姆奇欣認爲,有人駕駛戰鬥機已經達到發展極限,主要是因爲:第一,飛機越來越昂貴,生産和維護更困難,導致有能力研制現代化作戰飛機的國家減少,限制了多數國家空軍的裝備數量。現在北約28國作戰飛機的數量總和也不如80年代末的美國。哪怕損失一架飛機都極其痛心;第二,飛行員培養費用更高,對其技術、體能、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合適人選自然越來越少。而且他們極有可能會流失到收入較高、風險較小的民航部門。哪怕損失一名飛行員都極其痛心;第三,當前類型的作戰飛機構想已窮盡想象,實際上難再發展和完善。而在當前網絡中心戰構想框架內,對飛機技術工藝標新立異的要求也更高。
俄專家稱,盡管現代化作戰飛機使用高精武器,飛行員對戰場局勢洞若觀火,作戰效能明顯提升,但是作戰潛力本身卻無法提高。即便能夠達到根本不現實的“一發彈藥命中一個目標”的最高作戰效能,也根本無法摧毀比機載導彈和炸彈數量多出許多的目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因素無論如何無法取代數量因素,比如不妨想象一下美軍兩架第5代戰鬥機F-22與中國20架第2代戰鬥機殲-7遭遇時的空戰場景,即使F-22能超視距擊落10到12架殲-7,剩余8到10架中國飛機一旦靠近,就能憑借數量多、尺寸小的優勢,以及機動性能相當的均勢,在視距內發射導彈,全殲兩架F-22。相比之下,美國損失兩架F-22,顯然要比中國損失10到15架殲-7要痛心得多。
赫拉姆奇欣認爲,美國的經驗表明,第5代殲擊機的構想顯然已陷入僵局。美軍F-22僅有188架,而不是最初計劃的750架,很難完全替代893架F-15A/D。而且,F-22極爲昂貴,單價3-4億美元,幾乎是F-15飛機0.3-0.5億美元的10倍。另外,F-22載彈量小,哪怕是相同的AIM-120和AIM-9空空導彈,也只是F-15的2/3。隱身的F-22生存能力較強,但是F-15的戰場生存能力也並不差,雖已多次參加實戰,卻沒有一架被證明在空戰中被擊落。何況F-22還有比較嚴重的座艙缺氧問題。相比之下,F-35的情況更糟糕,爲替代F-16、A-10、F/A-18A/D和AV-8,美空軍計劃采購1763架F-35A,海軍航空兵采購260架F-35C,海軍陸戰隊采購80架F-35C和340架F-35B。但是項目遇到嚴重技術問題,量産日期一再推遲,價格卻在猛漲,原本應比F-16便宜的F-35的價格現在至少是F-16最新型號的兩倍,是最舊型號的5-6倍。很難想象昂貴的F-35會像A-10一樣直接對抗敵方防空火力,雷達隱身性能也將無濟于事。
可能有3條發展道路:一是技術進一步複雜化,從第5代向第6代,以及高超音速無人機過渡;二是繼續完善第4代殲擊機;三是技術簡單化,借鑒4代和5代機技術,退向第3代。相比之下,第一條路障礙較多,而且無人殲擊機技術極其複雜;第二條路最簡單,分歧也少,但是飛機同樣日益昂貴而複雜。多數國家出于慣性在走這條路,其中歐洲和中國的情況最樂觀,歐洲“臺風”、“陣風”、“鷹獅”戰機都借鑒了美俄F-16、蘇-27,但是數量太少,不足1000架。中國完全不限制數量,而且殲-10、殲-11、殲-16性能先進,在生理年齡上遠遠優于美俄同類戰機;第三條路只有中國謹慎行走,繼續生産和完善殲-7,主要用于出口,同時也爲自己儲備。另外一個方案是把高級教練機發展爲輕型殲擊機,在此方面韓國FA-50較爲成功,在戰術技術性能上已成爲標准的 第4代輕型殲擊機,俄羅斯的雅克-130也有這種潛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6-27/0904694081.html
阿楨
日購42架F35戰機 總價達100億美元【聯合報2012.05.04
日本將導入的次世代F35隱形戰鬥機,因為價格上升的問題,造成了日本政府究竟買或不買的困擾。據美國國防部2日向國會提出的報告稱,日本預計要導入的42架F35戰鬥機,販賣價格設定在100億美元(約8000億日幣)左右,這是第一次美國確切提出販售F35價碼。
美國防部的這份報告,將在近期內通知日本政府。有關日本政府要求的在文書內寫入價格的維持與遵守交貨時間等的條件,是否會具體的明記在內,是這份報告的焦點所在。
日本準備向美國購買的F35A戰鬥機,將包含能夠與軍事衛星連線、隨時能夠掌握戰鬥狀況的電子機器等裝備,還要有飛機交貨後的飛行員訓練費用在內。
單純的計算,每架戰鬥機的價格為二億三千八百萬美元,不過美國國防部不願意透露F35的單價是多少。
【中央社/東京4日專電】
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國會提交報告顯示,日本預定向美國購買的42架最新型隱形戰機F35,總價估計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21億元)。這是美國首度透露F35戰機估價。
日本「共同通信社」、「時事通信社」等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顯示,100億美元涵蓋F35戰機的機體、安裝衛星資訊等電子系統、替換零件、訓練駕駛員等費用。
國防部報告指出,為確保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美國主要同盟國日本部署F35戰機,可使亞太地區維持軍事均衡。
日本政府去年選定由美國、英國等9國共同開發的F35戰機做為新世代主力戰機,並計畫引進42架,已在2012年度預算案編列首批4架經費。
日本2012年度預算案顯示,1架F35戰機的機體售價是89億日圓(約新台幣32億元),但美國國防部這次提出的價格雖涵蓋附屬系統和訓練費等,平均每架售價大幅增為191億日圓。
日本已要求美國儘速將詳細的估價單送交日方。由於F35戰機開發進程延緩,日方擔心無法如期引進戰機以及戰機價格可能逐漸上漲。
日本防衛大臣田中直紀曾表示,在無法避免交貨滯延或漲價的情況下,日方可能取消購買合約。
版主回應
資深試飛員徐勇淩評日本買F-35:被美國所忽悠 2012-05-06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日本采購42架F-35飛機,對于F-35而言是一個遲來的答案。然而,相對于F-35的研制進程,這一消息來得還是太早了。最近,F-35成本飆升,價格將達到令人拙舌的2億美元,著實讓日本人尷尬,是繼續還是放棄,對誰都是一個難以做出的選擇。
首先是技術層面。作爲F-35的主研制方,洛馬公司儼然已經成爲美國最大的軍火供應商。但從軍機研發的曆史來看,洛馬公司並非經驗和技術最強的團隊。在美國三代機以前的軍機研發中,道格拉斯、波音和通用動力,才是最具有軍機研發技術傳統的廠家。意外的是,自從洛馬公司在F-117計劃中後來居上之後,就仿佛一夜之間交了好運,F-22、F-35的訂單接踵而來,但一個團隊的技術水平不可能像它的運氣一樣說來就來,F-22和F-35戰機研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令人不堪的“衰”,充分證明了洛馬團隊並非軍機研制領域的強者。
洛馬公司並沒有因爲拿到了F-22的訂單,而在研制過程中增長團隊的技術能力,反而在F-22研發的技術糾結中墮入了技術的深淵。從F-35多種機型的設計方案中,我們再次看到了洛馬公司善于想象,但動手能力差的弱點,一款只有15噸級的中型戰機,被賦予了如此之多的功能,這種無法承載的技術之重令它難以起飛,這就是F-35計劃被一拖再拖的根本原因。
第二個原因在于美國四代機的根本理念——隱身。從F-117戰機在“沙漠風暴”和科索沃戰爭中的表現看,隱身能力的確在戰爭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資源戰爭時代,比的是誰的耗損更小,在這樣的高技術比拼中,隱身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技術優勢。然而,隱身這種技術理念最大的弊病在于,實現的難度巨大,而成本卻超高。因爲戰機並不是一枚導彈,而是進行空中進攻防禦的武器,對于戰機性能的要求必然是靈活性、殺傷力與低耗損的融合,但從設計制造的角度看,靈活性和殺傷力與隱身是一對矛盾,如何解決好這一矛盾,是四代機最大的技術糾結。
這一矛盾對于F-22來說還比較容易解決,因爲F-22畢竟有較大的空間,在設計上有回旋的余地,可以綜合考慮機動性、挂載能力與隱身的矛盾。但F-35就不同了,在一架單發15噸級的飛機上,既要滿足機動性和挂載能力的要求,又要滿足隱身的技術要求,實在是太難了,F-35因此顯得笨重不堪,而其過于複雜的技術也使戰機的可靠性與維修性難以達標。
F-35戰機的問題還在于美國人在技術上的自私。作爲西方盟國的老大哥,美國人在技術上一點都沒有老大哥的寬容,反倒是顯得過于霸道。在F-35的技術合作中,美國人堅守其對隱身技術的保密,不對合作國家轉讓隱身技術,這令那些合作國家變成了四代機的“打工仔”。出于對美國的忌憚,西方其他國家不敢對美國技術上的霸道有更多的抱怨,他們只好選擇放棄和等待,這直接導致了F-35訂單遲遲無法簽下的結果。
那麽,日本采購F-35的計劃是如何做出的呢?我認爲這是美國人在亞太戰略中的又一次成功,他們利用了日本人對于自身安全的恐懼,通過渲染亞太局勢的複雜,達到了推銷軍用産品的目的。我們回頭來看看亞太局勢近年來的發展:隨著沖繩民衆對美軍基地抱怨的逐步高漲,美國人對于日本的高壓政策也一步步升級,到2009年底,日美之間的矛盾陷入僵局。但2010年亞太局勢突然轉向,隨著韓國沈船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的發生,朝韓雙方的矛盾升級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加深了日本與韓國的戰略警覺,時間僅僅過去一年,普天間機場的問題再也無人提起,美國人成功地將人們對亞太地區的關注點,轉移到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上來。這是日本人做出購買F-35戰機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美國人在亞太的戰略忽悠成功了。
當然,采購F-35對日本而言不是什麽好消息,采購一款作戰性能沒有得到任何實戰檢驗的飛機,承載的是巨大的技術風險,是爲美國人檢驗戰機的效能。就像當年印度人采購蘇-30MKI一樣,爲俄羅斯人驗證鴨式布局戰機的效能和缺陷,最終俄羅斯人在裝備型蘇-35上放棄了鴨式布局,采用了傳統的氣動布局。
F-35從采購的意向到最終的列裝,大致還要經過幾年的時間,但日本的采購計劃必將對四代機的研發産生深遠的影響。對于日本的軍機工業而言,打擊是毀滅性的,日本作爲擁有巨大工業能力的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無法涉足國際軍用裝備的競爭,如今連爲本國制造戰機的機會也失去了,這種技術上的打擊所産生的效果將會對日本的民族工業産生幾十年的影響,很難想象日本將如何咽下這枚沈重的苦果。對于西方其他國家而言,這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是繼續裝備三代半戰機,還是像日本人一樣采購四代戰機,這種選擇難以定奪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06/0927689638.html
阿楨
日本驗證機心神的技術細節
日本朝雲新聞社2012年4月5日報導,日本2000年開始研發的「丸」式匿蹤戰機心神計畫在2016年9月首飛,現在終於開始組裝。
日本航空自衛隊2011年底決定將美國F-35A閃電2型作為F-4EJ戰機的替代機型,辜負了國內的製造商。技術研究本部主導的先進技術驗證機(ATD-X、心神)於3月28日正式進入製造階段。
三菱重工株式會社專案負責人說:「心神會是像『忍者』一樣的飛機,不會被對手發現。優越的機動性能(即使遭攻擊)也能輕易的躲閃。發動機具備推力向量噴嘴(TVN),通常情況下能失速那樣的低速也能保持飛行。也能快速改變機頭方向。」
總投入392億日元(4.9億美元)的開發的單座、雙發動機心神最大的特徵是:其一不反射電波的匿蹤形狀,表面塗有吸波材料等使其具有高匿蹤性。其二後燃器和推力向量噴嘴使其具備高機動性。
其中高機動性的實現是依靠新研發的綜合飛行控制系統(IFPC),飛行員依靠1套操縱桿可同時控制各機翼和推力方向,未來將實現現在不可能實現的高機動飛行。
另一方面高匿蹤性,空自雷達站和海自艦艇對入侵的匿蹤戰機究竟能否探知,為具備快速發現能力,心神也將作為今後研發新雷達的目標原型機發揮作用。
心神重量約13ton,是根據三菱重工之前製作的實物模型(全長14m、翼展9m)大體上推測,非官方公佈。F-22全長19.5m,F-35全長15.7m,相比較心神屬於小型戰機。有人也稱之為「平成零式戰機」。測試用心神沒搭載高性能雷達、電子戰設備和武器系統。這是考慮未來戰機實用化之時機身要為裝載飛彈等武器留下空間,機身有可能增大。心神在進行製造同時,也將以模擬器訓練試飛員。日本希望能由此造出日本自己的「丸」式匿蹤戰機。
F-35戰機2019年後才量產引起日方擔憂
日本朝雲新聞社2012年4月5日報導,美國國防部3月30日向國會提交的關於F-35戰機的最新報告指出,美國將在2019年以後開始量產新型戰機F-35,比預計推遲2年。研製生產費用比當初估計增加4.3%,約3957億美元。
美國國防部表示,美軍如果繼續採購2440架F-35,裝備後的維護費用將達11000億美元,比2011年的估計增長100億美元。
日本作為日本下一代主力戰機在2012年度預算中計畫通過海外軍售(FMS)採購4套F-35A戰機包括訓練模擬器,在2016年開始分批引進,預計採購42架。美國的推遲意味著日本將在美國尚未量產前引進F-35,日本擔心對是否能充分發揮飛機應有的性能感到不安,並可能對之後的採購及國內的使用產生消極影響。
阿楨
分析稱我國擁有J20J15兩張王牌將丟掉軍購拐杖2012-03-27世界新聞報
根據《航空周刊》的文章,2008年,沈陽飛機公司開始交付配備國産發動機、雷達和武器的殲-11B戰機,這被視爲中國現役“最強大的國産戰機”;2003年至今,成都飛機公司已生産超過200架單座的殲-10A型和雙座的殲-10S型戰機,同沈飛殲-11B型戰機構成“高低搭配”;與此同時,中國空軍與海軍已接收約170架殲轟-7雙引擎戰鬥轟炸機。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一支裝備1000架戰機的現代化空軍。
在轟炸機方面,與美軍升級轟炸機的思路類似,中國轟-6K轟炸機也換裝了功率更大的引擎,重新設計過的機鼻內換裝了先進雷達和光學設備,此外,升級版還可挂裝6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除戰機和轟炸機,中國還發展出一系列空中預警平臺,其中高端型號“空警”-2000和以運-8運輸機爲平臺、采用平衡木雷達天線的“空警”-200都是中國軍隊自用型號。另一種采用碟型雷達罩的ZDK-03型預警機則是爲巴基斯坦設計的。
在升級、改進第三代戰鬥機的同時,中國還緊跟隱形戰機潮流。《航空周刊》猜測,成飛的殲-20隱形戰機首飛後,沈飛仍在自籌資金研制中型隱形戰機,可能稱爲“殲-60”。
前段時間,有一則關于中國將從俄羅斯購買48架蘇-35戰機的消息被俄羅斯媒體炒得火熱,但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隨即否認了相關傳言。不可否認,中國的軍用飛機制造業確實曾長期受惠于俄羅斯(前蘇聯),但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出一整套完善的軍用飛機研發、制造體系,基本擺脫了對外依賴。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空軍現在需要購買戰機,也可能僅是出于補充數量或應急需要(楨:或回饋中俄戰略伙伴!),並不是非買不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27/1818686064.html
阿楨
美製F-35戰機造價攀升!仍是盟國最愛
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2011年12月28日報導,被美國視為第5代空軍機種的F-35閃電二式(Lighting II)戰機,由於軟體研發與測試不斷延遲,使得每架戰機平均造價高達1億5600萬美元,但仍是美國盟邦的最愛。
根據聯邦參議員約翰‧馬侃(John McCain)公布的資料,源於聯合打擊戰機(JSF, Joint Strike Fighter)計劃的F-35戰機,計畫10年期間便已花費560億美元,但到目前為止仍未正式在美國空軍服役。
馬侃指出,2001年預估每架F-35平均造價為6900萬美元,但至今造價已高達1億3300萬美元,如果加上研發與測試的費用,造價更將高達1億5600萬,除去通貨膨脹的因素,價格幾乎是10年前的1倍,F35勢將成為美國史上最昂貴的國防計畫。
控制F-35戰鬥功能的軟體,在當前所有戰機中擁有最複雜的設計與功能,最新1批機群得延後至2015年才能正式交貨。
F-35戰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設計生產,預計將取代F-16戰機,成為美國空軍21世紀的最新主力,由於研發成本高昂,英國、加拿大、澳洲與義大利等8國共同投入經費生產,不過主要研發與生產支出,仍由美國單方面買單。
F-35擁有最完整的匿蹤(隱形)技術,但技術測試至今只完成20%,當中牽涉作戰能力80%的軟體得再延遲4年才能正式上線。馬侃認為,「總價將破1兆美元的研發與製造計畫,根本一團糟,現在看來像悲劇一場。」
雖然F-35接近天價,但匿蹤、多功能、短距離起降等性能仍非當今戰機所能匹敵,日本政府已宣布將採購40架F-35,做為航空自衛隊新世代戰機,以色列2010年宣布採購最新機種。
洛馬公司表示,英國與荷蘭已預訂測試機型,義大利與澳洲也承諾長期支持戰機初期營運計畫。
更多新聞
美國新戰略發展遠端打擊能力引起英國擔憂JSF專案
設計缺失!美國F-35戰機難降航艦
日本不滿F-35打不過殲-20
澳門軍事專家:殲-20對日本所購F-35有絕對優勢
成飛殲20系列七大衍生型號浮出水面!
版主回應
俄稱中國殲20足以壓制F35 美盟友開始失去信心 2012-03-21 世界報
資料圖:中國殲20戰機
俄羅斯《軍事評論》揣測說,中國可能爲殲-20戰機開發了新型武器和電子系統,從而使它具備壓制美國F-35戰機的能力。美國在中國周邊布設F-35包圍圈實施圍堵的策略將遭到反制。
報道說,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又有新進展。可能有兩架樣機多次進行了試飛,並接受了大量測試,這使殲-20的隱身能力得到驗證。除了內置武器系統的標准化隱身設計,它還采用了菱形機身,其起落架艙門采用鋸齒設計,並擁有與美國F-22相同的整體式座艙蓋,這些設計都有助于減少雷達反射,從而實現隱身。另外,殲-20的機載武器系統可能也接受了測試。它擁有較大的彈倉,可搭載各種導彈,以實現較強的攻擊力。
殲-20可能配備了霹靂-12和霹靂-10中距空空導彈,以及雷石-6激光制導炸彈。另外,解放軍可能專門爲殲-20開發出新型霹靂-21高精度制導導彈,從而使它具備了出色的空中格鬥能力。
《軍事評論》援引俄羅斯武器分析人士的話說,中國很早就對俄制蘇-27SK和蘇-30戰機裝備的雷達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解放軍現役的先進機載雷達與俄羅斯“珍珠”雷達相似。另外,中國自行研制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很快將問世,這將進一步提高殲-20機載電子系統的性能。
俄羅斯目前正在爲T-50隱身戰機開發新型武器系統,包括30毫米機關炮、激光制導炸彈和各種射程的空空導彈。俄戰術導彈武器集團計劃在今年年內爲T-50開發一款新型遠程空空導彈,其最大攻擊距離可達200千米,這是其他任何空空導彈都無法企及的。而殲-20與T-50一樣,可能與F-22勢均力敵,並足以壓制美國F-35戰機。
報道認爲,如果說殲-20項目還有什麽短缺的話,那就是它與俄制戰機項目一樣,發動機的研制進度落後于戰機總體研制進度。中國要自主生産葉片,就必須解決一個棘手問題:自主生産新型高溫材料和合金。但目前中國仍須從俄羅斯進口渦輪葉片,用于組裝國産發動機。
隨著俄羅斯T-50和中國殲-20兩款戰機逐步形成作戰能力,澳大利亞越來越擔心它采購的F-35戰機未來不能確保空中安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防務研究員卡洛?庫伯聲稱:“中俄戰機將在亞太空域占據數量優勢,唯一可與之抗衡的是美國F-22戰機,其他任何戰機在遭遇T-50或殲-20時,都將遭受難以承受的戰鬥損失,這其中包括F-35。”近日,日本的F-35采購項目就出現了變數,日方可能會考慮其他戰機。
《軍事評論》揣測,美國盟友在采購F-35方面打退堂鼓,一個重要原因是認爲該機無法克制殲-20。美國一直希望搶在殲-20成軍前在亞太地區部署殲-20包圍圈,但其盟友已開始對F-35失去信心了。
更多新聞
專家稱中國應研制第六代戰機需令殲20無力招架 2012-03-09
高清圖:美國網友假想第六代戰機擊落中國殲20 2012-03-08
韓媒體稱中國殲20適于作艦載機戰鬥力勝美F35 2012-03-01
媒體稱中國在研三款隱型戰機 殲20或將提前量産 2012-02-28
俄稱中國空軍地下機庫可容納544架殲-20戰機 2012-02-2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21/1131685496.html
阿楨
成飛殲20系列七大衍生型號浮出水面!
第一部分、J20可能有哪些衍生型號?
幾乎每個機型都有衍生型號。最爲龐大的之一例如J7家族多達十幾個以上型號。那麽,同一生産廠生産的J20,會有哪些型號?筆者葉劍估計了一下,提出來大家批評指正:
(一)J20A:采用太行改或者AL31的初期型號。注意是初期型號。特點是動力不足,4S能力中具備3S能力,超巡能力較弱。但是隱形性能、機動性能等仍舊對于三代機構成絕對優勢。對于F35有一拼。F35也沒有強調超巡。可以列裝,用于對抗F35以及壓制周邊三代機。但是對于F22存在弱點。
(二)J20B:這是定型型號。也就是采用WS15的中後期型號。正式達到、全面達到4S標准的型號。對于F22可以全面抗衡乃至部分超出。有傳言稱WS15最大動力達到165kn,超過了F22發動機的159kn。如果如此,超巡方面預計持平,機動性敏捷性方面則超出。
(三)JJ20:J20的雙座型、教練型。專門推出教練型,存在爭議,可能性並不大(不要拿這一點來指責),類似SU27UBK的角色(這個SU27教練型的型號具體的名稱可能寫錯,歡迎糾正。我記得好像是UBK)。但同時可用于空優作戰、甚至對地對海作戰的話則可推出。
(四)J20H或者JH20:J20的單座/或者雙座多功能型、戰轟型。J20機體大、載彈多,只要改變雷達、增加對地對海功能、配挂不同彈種,可以執行不同任務。雙座型更能發揮對地對海能力。
(五)J20E:J20雙座型基礎上,發展J20電戰/指揮機也就是J20E。發揮類似米格31的指揮功能,後座可以專職指揮同一編隊中的無人隱身機、或者其他機種作戰。同時具備F18E的電戰能力。本機攜帶4枚或以上超視距彈及格鬥蛋。其余空間用于配載大功率發電機和電戰設備。
(六)J20Z:J20單雙座基礎上的偵察機。利用隱身、高速、超巡性能,展開偵查。J20機腹載彈位置,改爲電偵設備下視、俯視偵查。
(七)J20J:J20艦載機,這個存在爭議。過長的機身、較小的展弦比,據稱不利于上艦。但是可以說,如果某廠艦載機搞不好的話,在J20技術儲備的基礎上,搞一款隱身艦載機,對于CF應該不是問題了。只不過上艦有上艦的要求,需要減少後掠角、增大展弦比、強化機體、強化起落架、增設尾鈎、增加防鹽防蝕措施、乃至適當縮短機長等問題。
第二部分、J20推出雙座型的技術基礎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65e040102dx8y.html?tj=1
版主回應
關鍵時刻要買蘇35中國到底想幹什麽! 2012-03-08
從采購SU35傳聞管窺中國未來四代機的時間節點、規模和發展戰略
三月六日俄報關于中國采購48架SU35的消息流傳,在網上引起很大爭議。國內軍迷偏激、罵買辦罵有關飛機制造廠的都有。其實這事如果冷靜分析,是可以有所收獲的。需要分析一個問題:采購SU35到底會打包采購什麽?
SU35作爲SU27系列戰機,號稱絕殺所有三代和三代半戰機,主要技術優勢在于超遠程空空彈、相控陣雷達、矢推發動機117S(或者AL41)。這些,對于中國最重要的、肯定會打包采購的是矢推發動機117S(或者AL41)。這是可以配備四代機的發動機。其相對成熟的矢推是可以填補中國空軍的空白。通過采購SU35案大量打包采購117S發動機及以後的升級增推型,用之于中國的四代機,這可以爲中國的四代機發展規劃,提供雙保險:一重保險是我們自己研發的WS15。一種保險是外購的117S及其以後的增推型及其國産型。
目前我們的WS15,還處于實驗室階段。按照網絡資料,WS15正在進行各種試驗。暫無定型消息傳來。即便今年2012年能夠定型的話,從實驗室生産轉爲生産線生産,包括建成生産線,至少要三五年的功夫,那已經是2015到2017年的時間了,三年的話就是奇迹了。而從生産線批産,到有效度過澡盆曲線,至少又要二三年的時間,那已經是2017到2020年的時候。WS15的量産型如果在2015~2017年順利裝機並且度過澡盆曲線,那已經是奇迹。但如果是到了2020年之後才有效裝備四代機,較之于美日印,時間上還是晚了。
更何況WS15研發生産過程中可能還有大量不確定因素、不可測因素。從這個角度看,空軍要盡快形成四代機戰力,不能完全吊死在WS15一棵樹上。爲了四代機早日入役,發動機供應必須至少有雙保險。
這樣看的話,我們看看:如果今年采購SU35,SU35及其117S發動機到貨時間大約是2015年。也就是2015、2016年年左右。這樣,通過采購SU35打包采購117s,J20的發動機2015~2020年時段的供應問題,可以解決。這條路,同J10先用俄發再用國發的路子,其實是一樣的。 那麽,到了WS15量産之後,是不是就不需要俄發了?我認爲不一定,可能還需要俄發。假定量産四代機300架(相當于美國裝備數的一成五),就需要600臺發動機。加上備份,就接近900臺。這個供應量,WS15生産線按照一年幾十臺到一百臺的産量是肯定一時半時無法滿足的。因此,未來比較長一段時間,還會像AL31與太行發動機並行一樣,進口的117S發動機及其升級增推型會與WS15並行一段時間甚至較長時間,直到WS15産能完全自給自足。未來第一個一千臺四代發動機的供應量當中,不排除俄發占據一半以上(三代發動機俄發AL31系列占據大部分遠超一半)。
未來中國四代機的裝備數量達到美國2000架左右的3成,600架,安裝雙發計算,那需要的發動機及其備份發動機就是大約1800臺。這麽多數量,就必須有兩條以上供貨渠道保證了。
如果加上未來的出口型(例如出口巴基斯坦用于抗衡印度的T50),所需要的發動機就更多。
回應
買幾架研究研究,順便表個態支持俄羅斯産業。鞏固下中俄關系罷了。 確實是這麽個理。你一架都不買毛子貨的SU35,習主席新上任後到莫斯科訪問臉上也不光彩,再說老毛子還卡著400型防空導彈沒賣給我們呢。做人太摳門是不行的,給普京一定程度的支撐,對于瓦解西方反華聯盟是有政治意義的
中國買了那麽多波音,買點蘇35算什麽,爺有錢,想支持一下毛子的軍工,你Y有脾氣賣F22給爺啊。。。。哈哈哈哈。。。。。。
如果美國人願意的話中國倒想買F22,可是人家不幹啊!現在武器尤其是戰鬥機研制的費用越來越高,涉及的技術越來越複雜,很多國家要麽是聯合研制,要麽根本無力研制,只能出錢購買,而對中國來說,發展自己獨立的軍工業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能購買一些外國先進的武器的話,一方面可以引進吸收別人已經發展成熟的技術,一方面還能有效降低自己的研制成本,加快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何樂而不爲呢?俄羅斯的武器雖然有不少缺陷,但很多方面不說比中國,放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有著自己獨到優點的!中國軍工現在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和技術,外購武器是彌補這兩個缺陷很好的方式!
說的很有道理啊 頂
我至今還是認爲,中國購買俄羅斯的48架蘇-35在沒有我們官方確認之前,都是俄羅斯媒體的一廂情願的宣傳,當不得真的。因爲蘇-35相對于我們正在研制的J-11B系列的後繼改進型來說,性能只會落後,最多持平而已。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63312
阿楨
漫談隱形戰機
由於資料的敏感性,任何國家都不會公布自己作戰飛機的RCS。YST也絕不相信網上流傳的任何作戰飛機的RCS,不管它是製造國家自己公布的還是間諜偷來的。網上也好、權威軍事雜誌也罷,任何人聲稱某型戰機的RCS是多少都是瞎說。
YST記得「漢和防務評論」的主編平可夫曾經和讀者打賭,說如果中國能在2020年前造出隱形戰機他就關閉「漢和」網路上的中文部。後來他怕中國真的在2020年前造出隱形戰機,於是他為隱形戰機加了一個資格形容詞,他說所謂的「隱形戰機」就是要像美國的F-22,正前方的RCS要小於0.00001平方米。
F-22正前方的RCS小於0.00001平方米是絕對不可能的,連小於0.001平方米都不可能。
(回應:美國“官方”的數據在0.0001m2 到 0.0014m2。F22確實達到了這個標準。如果這數據是真的,那麼YST文章的可信度就要打個大問號,也因如此,就應了他自己說的,只是漫談,諸位切莫當真。)
美國公布的F-22和B-2的RCS數值非常嚇人,非常容易令人產生誤解。這是因為一般人對「目標雷達截面」和「目標探測距離」在直覺上認為它們之間的關係 是線性的(linear),所以「雷達截面」減了一半「探測距離」也應該降低一半,「雷達截面」降到十分之一「探測距離」也應該降到十分之一,「雷達截 面」降到百分之一「探測距離」也應該降到百分之一,等等。這可了不得了,F-22「雷達截面」如果真如美軍宣傳所言降到普通戰機的千分之一,於是「探測距離」也降到千分之一,那不是飛到頭頂上才探測到嗎?幾百公尺的距離,我打開窗子就看到了,要雷達做什麼?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目標雷達截面」和「目標探測距離」之間是四次方根的關係,這就對工程師的努力非常不利了。想想看,無論多小的數字開了四次方以後也不那 麼小了,根據四次方根,「雷達截面」減了一半「探測距離」才降到84%,「雷達截面」降到十分之一「探測距離」才降到56%,「雷達截面」降到百分之一 「探測距離」才降到32%,要達到更加隱形的效果工程師越來越辛苦、效果卻越來越小。就算F-22能把「雷達截面」降到千分之一,「探測距離」也不過降到 18%。
想想看,工程師把「雷達截面」從降低一千倍到降低一萬倍是多麼困難和多大的努力啊,但是在實際應用上「探測距離」才多降了 8%。
版主回應
看到沒有?隱形的工作剛開始時(最先的20dB)比較有回報,越到後來得到的回報和付出的代價就越不成比例,超過20dB以後這投資報酬率就很低了,RCS每降一個dB都絞盡工程師的腦汁、製造成本都要燒掉很多錢。
戊. 過度追求雷達隱形得不償失
YST 相信F-22的天價和極其困難的維護工作都跟盲目追求RCS的極小值密切相關。YST個人認為以目前的技術戰機正前方的 RCS 降到0.01平方米以下是得不償失的,F-22就是前車之鑑。一隻大鳥的RCS都有0.01平方米,戰機隱身到達大鳥的境地已經可以了,跟蜜蜂較什麼勁?
發展武器要合情合理與量力而為,不計成本的唯物器論除了對軍火商和軍火工程師有好處外,既對國家的財政造成傷害,也對贏得戰爭沒有必然的助益。
F- 22在決定停產時每架的生產價格是1.4億美元,如果算上研發的費用,每架F-22的成本是3.5億美元,這是天價;F-22每飛一小時所需要的保養費用 是4.4萬美元,也是天價。美國今天維持F-22已感到沈重,如果進入戰時要補充F-22的戰場損耗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即使進入戰時經濟也無法負擔。
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虎王」坦克舉世無敵,但是「虎王」再好德國也消耗不起,最後導致戰敗。蘇聯的T-34和美國的謝爾曼坦克在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出廠,最終獲得勝利。
戰爭打的是後勤補給,再好的武器如果買不起或維修不起也是白搭。美國盲目追求高科技武器,最後的結果是打不起自己發明的高科技戰爭。這是一個低級的戰略錯誤,也是對美國的軍事家莫大的諷刺。
戰機使用鉚釘是不可避免的,用多用少而已。我們看下面兩張照片,號稱隱形如何了得的F-22一樣有鉚釘外露,俄國的T-50外露的鉚釘就更多了。
當然,隱形戰機可以選擇在蒙皮外貼上吸波材料,這樣就可以減少鉚釘的散射,F-22就是這麼做的,所付的代價是幾百公斤的重量,如果吸波材料過厚肯定會對戰機的氣動性能造成影響。至於F-22的吸波材料在飛行時經常發生脫落現象造成維修的困擾就是另一回事了。F-22曾經發生吸波材料脫落後被吸入發動機險些釀成事故。上面這些都是追求極致隱形所付出的代價。
從上面這張照片我們可以清楚看到F-22的雷達天線不是一個像鏡子一樣光滑的平面而是由一大片網狀的孔洞組成的,它被敵人的電波照射的時候會是一個相當大的反射源,無處躲藏。
現代的機載雷達都是平面天線,YST 認為F-22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不使用的時候把天線面轉到朝上的方向,這樣被照射到的機會也許小一點。不過這樣一來雷達波照射到天線背後設備的機會就增加了,是不是划得來也是問題。
戊. 有關 RCS 的瞎扯與誤導
所有我們看到的有關F-22的RCS數值全是瞎扯,就連美國國防部公布的資料都是瞎扯,是一種刻意的誤導和誇大的宣傳。美國空軍2005年11月的報告非常清楚明白地說出:
1.F-22正前方的RCS為0.0001~0.0002平方米,相當於彈珠大小(直徑1.1~1.6公分);
2.F-35正前方的RCS為0.0015平方米,相當於高爾夫球大小(直徑4.4公分)。
想想看,這麼高度機密的資料美國居然把它公開,美國是傻瓜嗎?
美國當然不是傻瓜,相信它的人才是傻瓜。
上面這些數據資料非常明顯一定是假的,這就是Rockwell網友所說美國採用的一種反間的手段。
想要証明嗎?這其實一點兒都不難。
YST 可以負責任地說機頭的雷達艙是任何隱形戰機最大的、無法躲藏和不能屏蔽的電波反射源。看看 F-22的雷達天線(圖21),基本常識告訴我們這個天線用了大量金屬,還是凹凸不平的,一定產生散射,YST個人認為它的RCS一定大於0.001平方米,應該接近0.01平方米。
YST 沒有一點點意圖打探任何國家的任何軍事機密,但是必須指出錯誤的訊息、違反科學的訊息、尤其是刻意的誤導和遠離事實的軍事宣傳,因為這已經是政治問題和科學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了。
政治問題人人可談,科學問題更是一個是非對錯的問題所以必須談。
YST 所知有限,希望這方面的高手能提出意見,在不涉及機密的情況下,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http://city.udn.com/3011/4650794?tpno=0&cate_no=0
阿楨
外媒猜量產型殲20將配推力16.3噸WS15發動機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2011/1月21日報道,多數專家通過對網上出現的殲-20圖片和首飛視頻的研究和分析認為,殲-20性能先進,特點明顯。從發動機噴管板片顏色來看,中國可能已經制造出了兩架配備不同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
俄媒稱中國研出WS-15發動機消除與美俄歐差距
另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5月31日報道,R-79-300發動機曾裝配在世界首架垂直起降超音速殲擊機雅克-141上。但是俄羅斯1992年遭受嚴重經濟危機,在參加白俄羅斯明斯克航空裝備時決定停止研發雅克-141殲擊機,“聯盟”航空發動機科學技術綜合體研制的R-79-300發動機不再計劃安裝到任何一架雅克-141飛機上。1996年8月俄羅斯同中國簽署發動機轉讓協定,並提供全套圖紙和技術文獻。當時轉讓的發動機沒帶推力矢量噴管,後來在1998年俄羅斯深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經濟極其困難時,中國又成功得到了R-79-300發動機的噴管及其技術。隨後中國某燃氣渦輪研究所開始在R-79基礎上研制國産WS-15發動機,並且研發了幾種改型産品。
俄媒體稱,上述論壇還猜測WS-15發動機的一些技術性能,比如最大推力161.86千牛,中間推力(不開加力)105.22千牛,涵道比0.382,推重比8.86,總增壓比28.71,渦輪進口溫度1477K,最大直徑1.02米,長度5.05米,質量1862千克。裝配FADEC數字控制系統。總之,中國成功研制出WS-15發動機後,實際上已經消除了與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在現代化軍用噴氣式發動機上的差距。
WS-15中國的驕傲,五代戰機發動機衝破難關 2011-01-05
中國為四代機量體的發動機WS-15,早在國慶60週年前夕就運轉試車,各種性能完全達到了設計指標了,最大轉速達到或超過了100%。
WS-15發動機的公關也早在2006年開始了,取名為015項目總體部,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廠、430廠和113廠等單位專家組成。2010年7月19日出版的一期美國《防務新聞》週刊,曾發表該刊駐台北辦公室主任溫德爾-明尼克有關中國五代機研發問題的文章,文章稱2010年是一個關鍵年,中國在戰機發動機研製機上將有巨大突破,18噸推力的WS-15的成功將意味著中國五代機的誕生。事實上他的預測似乎很準,筆者以為用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正式宣佈,中國四代戰機J-XX通過試驗正式開始批量生產!
版主回應
媒體稱中國在研三款隱型戰機 殲20或將提前量産 2012-02-28 環球網
環球網記者劉昆報道:近日,港媒熱炒有關中國隱身戰機的消息,香港大公報援引香港《鏡報》3月號“軍事脈摶”專欄刊文稱,除了殲-20,中國航空工業還在發展第二款隱形四代機“雪鴞”,年內首飛;而被稱爲“隱形飛鯊”的第三款隱身戰機正加速研發,港媒文章據此認爲,打造“隱形戰機三劍俠”是中國空中力量的發展重點。
殲-20或提早定型和量産
港媒文章稱,中國第一型隱形四代機、成飛研制的殲-20“威龍”曆經13年的磨礪,相信有機會在明年下半年服役。文章指出,殲-20試飛情況令軍方十分滿意,因而傳出要求提早定型和量産。
《鏡報》這篇名爲《中國打造隱形戰機三劍俠》的文章還透露,軍方提出保留沈飛四代機的意見,沈飛研發的隱形四代機“雪鴞”,其三翼面與先進邊條的設計具有理論上更完美的性能,前鴨翼和平尾同時動作時能兼顧渦力和配平的平衡,還可以讓主翼和平尾的面積縮小,有利隱身和減輕重量。
“雪鴞”——第二款隱形四代機
港媒文章認爲,由于三翼面對電控要求高,設備複雜,也可能對推重比和阻力帶來負面影響,要求非常細致的設計加以避免,這些都存在風險,可能影響研制進度,因而當年與殲-20競標時落選。但軍方重新提出,從戰略層面和戰術運用考慮,兩款同屬重型的隱形四代機同時研制和生産,可加快裝備部隊,盡早滿足國防的迫切需要,只要盡量做到部件相通,不會影響後勤管理。文章推斷,“雪鴞”將成爲立項發展的第二型隱形四代機,並相信今年內可以正式首飛。
“隱形飛鯊”——航母艦載垂直起降四代機
港媒文章分析,中國第三種隱形四代機屬于中型機。文章引用解放軍一位退役將軍的意見,應先發展供航母使用的艦載中型隱身四代機,以此爲基礎再發展陸軍和空軍型、包括垂直起降中型隱身四代機。文章稱這款被喻爲“隱形飛鯊”的中型四代機目前正加速研發,相信一、兩年內有望見到其身影,並最終與“威龍”、“雪鴞”構成中國空中力量的“隱形三劍俠”。
港媒文章分析了三代機發展過程後指出,目前流傳的殲-16是由殲-11B發展而來的雙座殲擊轟炸機,被用來取代殲轟7戰機。文章透露,中國的三代和三代半戰機僅夠裝備3至4個空軍師,因此在發展四代機的同時,須騰出力量繼續發展三代半戰機,也就是外傳所謂的殲-17、殲-18等等,其實是殲-11B的改型和升級版,並非正意義的四代機。
打造中國版X-47B
港媒文章指出,發展中國版的X-47B是中國裝備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這款在航母裝備的隱形無人戰機將增添中國的海洋控制能力,有利國防安全和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1117681378.html
阿楨
殲20兩次試飛成功可能預示正結束概念驗證階段
斯裏蘭卡衛報22日報道,2011年4月17日,中國在四川省成都軍用機場,對當前仍處于研發中的殲- 20隱形飛機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試飛。目前,殲-20依舊處于概念驗證階段,還是已經進入量産階段?對此,許多防務觀察認爲傾向認爲,完成兩次試飛後,殲-20正在結束概念驗證階段,並且逐漸進入量産階段。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25/0943644101.html
美猜測中國4種新型戰機型號 殲18可能已試飛
資料圖:網絡流傳的正在試飛的中國殲15型艦載機。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 2011年4月22日刊登發表該刊駐臺北辦公室主任溫德爾-明尼克(Wendell Minnick)題爲《中國正在發展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文章。文章稱,從軍事博客透露的情況來看,中國極有可能已于本月早些時候試飛了殲-18“紅鷹”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
中國國防工業常常給外界以神秘莫測的印象,網上的相關消息也因此難于證實。然而,此次一些中文軍事博客卻透露了有關殲-20“黑鷹”戰鬥機秘密試飛的情況,令外媒感到驚訝。而現在,又出現了關于殲-15試飛情況的消息;外界認爲,此次試飛應實施于本月早些時候,該機型與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的蘇-33系列戰機類似。
但同時,他也指出,在中文博客中,存在衆多關于戰機制造項目的小道消息難以確證。其中就包括有消息稱,殲-16隱形戰機已在沈陽飛機工業公司(SAC)下線;而相比于殲-11B(與蘇-27類似)重型多功能戰機,該戰機在隱形能力更加出色,並配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和一個內置武器艙,將于今年夏天制造完成。
今年夏天,中國首艘航母將下水試航。分析人士認爲,作爲蘇-33翻版的“空中鯊魚”殲15,是中國首款未來直接從航母上起飛的戰鬥機。2001年,沈陽飛機工業公司從烏克蘭取得了蘇-33較早的原型機。報道稱,殲-15已于2009年中期完成首次試飛。
同時,一些消息來源不明的中文軍事博客也曾透露關于殲-17和殲-19戰機項目的模糊信息。據報道,殲-17是一種以俄羅斯蘇霍伊的蘇34爲基礎的遠程戰鬥轟炸機;而殲-19則是以殲-11B爲原型的重型多功能戰鬥機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25/0924644096.html
版主回應
J20爲什麽看不到鉚釘呢? 2011-07-17
J20出現後一反以往戰機的不同,整個機身幾乎看到鉚釘,有的人說是因爲外面的隱身塗層覆蓋了,所以看不到鉚釘,其實這是錯誤的。F22也是用鉚釘的,仔細近看就能看出來。
爲什麽F22的鉚釘不可以用塗層完全覆蓋到看不見呢?這是因爲F22的蒙皮是靠鉚釘一塊一塊的鉚上去的,鉚釘不能覆蓋是爲了維修方便,萬一蒙皮脫落可以迅速拆下鉚釘再換一塊,而且可以憑肉眼判斷機身蒙皮是否有裂縫。
那麽J20爲什麽看不到鉚釘呢?其實這和加工工藝有關,由于技術進步,J20的機身采用的的一大塊鈦鋁合金錠整體式鑄造,再通過專用壓力機擠壓,增加密度,(這個機器前兩年研制成功,曾經媒體有報道,這臺飛機機身壓力機就是專爲J20研制的),最後再采用數控機床挖空,這也是一臺**型,高精度的數控機床,把整個鈦鋁合金鑄件(直徑可能達到3米以上)挖空成飛機機身段的形狀,這樣飛機就不需要再覆蓋蒙皮,機身的框架和蒙皮都是那一塊鈦鋁合金錠加工而成,所以J20根本看不到鉚釘。
這樣的工藝能大幅度的增加飛機強度,而且加工的精確度也提高很多,這是飛機機身加工工藝的一次革命性進步。以往飛機是一步步搭建起來的,先搭建鈦鋁合金框架,框架間打孔並用螺栓擰緊,然後再用鉚釘鉚上蒙皮。
這些工藝完全是靠手工,精度難以控制,而且如果哪個螺栓沒有鉚緊或者老化嚴重的就可能導致整個飛機解體,輕的也會導致蒙皮開裂,所以飛機都要做靜力破壞性試驗以檢驗飛機是否達到設計強度。而J20因爲采用新工藝加工,整個機身是一體的,達到最佳強度,以後空中做高機動動作導致機身解體的情況將不再出現。
J20在機身加工好後只需要在機身表面貼上隱身貼片,大家注意下面的圖,J20的隱身貼片是一塊塊粘貼上去的,有點象潛艇的吸音橡膠塊。如果以後哪塊隱身貼片脫落了只需再貼一塊新的就OK,這樣飛機的維護工作就很輕松。
回應
複合材料注塑系列標准件,往上一卡就行了
J20的隱身貼片是一塊塊粘貼上去的.你從哪快看出啊.機腹啊
"采用的的一大塊鈦鋁合金錠整體式鑄造" 可能嗎??柳丁是有的,只不過被隱形塗層給整體覆蓋了,如果按LZ一體式鑄造,一旦機體某個部位需要維修則需要拆下一大塊機體,對于維護來講是極其不便的。
看不到是因爲你走得不夠近..
誰說沒有鉚釘的?你看前段時間有一張機頭高清照,放大了就能看到,還有,四代機的鉚釘一般都在機背上,機腹少,(除了俄毛踢五零)這樣有利隱身,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72558-1-1.html
美向日推銷最新F18戰機 稱可匹敵殲20(楨:?)
美國波音公司於6月29日向日方公開的最新型F-18戰機。
中評社北京 2011-7月7日電/環球網消息: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5日報道,美國波音公司首次向日本媒體公開其最新式的F/A-18E/F戰鬥/攻擊機(即未來型“超級大黃蜂”)的樣機。
報道稱,F/A-18E/F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鬥攻擊機,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下一代主力戰鬥機F-X的有力候補機型。該機機身具有較好的隱形性能,不易被雷達捕捉,而且在地面基地、艦船和軍事衛星的配合下,還可以發揮出高水平的電子戰鬥性能。F-X機型將在年內選定,各公司的爭奪戰也漸入佳境。
報道介紹說,為提高隱身性能和空戰能力,新式“大黃蜂”將老式裝在主翼下的導彈全部收納在機身內部,機體採用了嶄新的流線型。據波音公司戰鬥攻擊機開發負責人介紹說:“無論敵機具備多麼優秀的隱身性能,最新式的F/A-18E/F都可以一邊搜集敵方情報,一邊進行戰鬥。”在被問到中國最新式隱形戰機殲-20性能如何時,這位負責人悄悄地說:“不是F/A-18E/F的對手。”
對於F/A-18E/F現在備受關注的原因,報道認為,中國今年1月已經完成了第五代戰鬥機的樣機。日本的防空環境日益嚴峻,而航空自衛隊的F-4戰機老化嚴重,引進下一代戰機的任務非常緊迫。然而,被視為最有希望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開發F-35“閃電”戰鬥機方面一拖再拖,即使日本政府決定購買,也無法確定部署時間,而且定價方面也是F/A-18E/F的2至3倍。
報道稱,具備高度隱身性能的F-35雖然有能力深入攻擊敵方腹地,但“日本航空自衛隊的目標是確保在東海的制空權,因此沒有必要”。考慮到西太平洋的中國軍隊,美軍已經描繪出空海兩軍聯合擊破敵軍的“空海一體化構想”,對於日本航空自衛隊而言,新式F/A-18E/F是最理想的作戰機型。
阿楨
有效反制殲20(楨:?) 國防部:天弓三加好雷達 2011-03-21 中央台
針對國軍應如何有效因應大陸研發的殲20隱形戰機,國防部長高華柱21日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表示,與美製愛國者三型性能相彷的天弓三型反飛彈系統,如果能配合一套優異的雷達系統,應可對殲20構成威脅。
俄媒體猜測中國研制單發輕型殲20戰機用于出口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4月14日報道,有網絡媒體透露稱,今年3月份有傳言稱中國正在研制單發輕型殲-20殲擊機,像美國F-35一樣,主要用于出口。這種隱形戰機武器艙內置,造價不貴,物美價廉,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能力購買。
俄媒稱,以殲-20現有的布局和結構,如果裝配4臺發動機,就可以成爲隱形戰略轟炸機的基礎,從而實現以殲-20爲基礎的三種類型戰機在結構、動力裝置等方面相當高程度的通用化一體化。
殲20試用型機載液晶顯示技術可能用于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周舟 程士華) 中國新型戰鬥機殲-20機載液晶信息顯示系統項目負責人吳華夏3日在北京說,在殲-10及殲-20上試驗的機載信息顯示系統,其核心技術有望用于今年下半年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據介紹,中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了信息顯示系統的算法核心技術,但中國在計算機芯片和新材料等基礎技術方面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這制約了相關應用技術的發展。
吳華夏說,機載信息顯示系統民用潛力也很大,如開發相關民用産品,消費者無須戴眼鏡即可實現三維立體的逼真視像。
版主回應
中國等離子實驗室成立爲先進戰機研發奠定基礎
新華網專稿 (新華軍事評論員 鄭文浩)2011年 5月12日,中國首個航空等離子體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空軍工程大學成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等離子體這種宏觀的中性電離氣體距離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太遙遠了。即使是熱愛軍事的網友,很多對這方面也僅僅是表面的了解。等離子體與軍用航空的關系,流傳最廣泛的就是所謂的“俄羅斯戰機使用等離子體隱身”這個說法了。
說到“等離子體隱身”,就要提到人類的載人航天。在一次次飛船、航天飛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由于他們和大氣層的劇烈摩擦,飛船表面産生了等離子層,形成了電磁屏蔽。很多中國人都會記得幾次神舟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和地面暫時中斷聯系,就是這種現象的反映。當然,這種現象早就受到了軍事技術人員的注意,就是有可能通過這種等離子體的電磁屏蔽來實現作戰飛機的主動隱身。然而設想並不等于工程實踐,實際上通過等離子體來實現隱身從工程角度來講很難實現。因爲想實現覆蓋幾十米長作戰飛機的等離子層,要麽會犧牲飛機的氣動外形,要麽會對飛機的電源和燃料提出了很難實現的要求。
現在對等離子體的研究,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那種大氣摩擦産生的熱等離子,是不可能應用于飛機隱身的。即使在俄羅斯,現在也沒有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有實用的等離子體飛機隱身技術。唯一在技術界流傳廣泛的,就是有傳聞美國在B-2轟炸機上使用了一些由穩態電源或者微波産生的冷等離子體來實現隱身。這種傳聞,和美國公開B-2采用飛翼和塗料來實現隱身的說法差異很大。由于B-2轟炸機涉及到美軍的核心機密,等離子體隱身的說法只能是個疑問 。
除了等離子體隱身,那麽等離子體和軍用航空的契合點又在哪裏呢?
我們不妨再看看原來的那條新聞。不難發現,這個實驗室的全稱是“航空等離子體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裏面有動力學這個關鍵詞。而新聞中還提到:“這個實驗室的成立,是推進我國在航空動力發展領域實現理論和技術創新的重要舉措,並爲解決制約航空裝備發展和空軍戰鬥力生成的瓶頸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臺……”答案已經很明顯了,等離子體研究與“航空動力”這制約中國航空裝備發展和空軍戰鬥力生成的瓶頸問題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些公開的資料表明,等離子體在航空動力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燃燒穩定性和燃燒效率,極大改善航空發動機壓氣機增壓比升高後的工作穩定性,從而實現推重比10甚至更高渦扇發動機的生産;而在飛機氣動力上,等離子體可以減少飛機阻力,增加升力,提高戰機的失速攻角和機動性。
例如在航空發動機上,風扇、壓氣機是航空渦扇發動機的核心部件。提高航空渦扇發動機的推重比,只能增加壓氣機的增壓比,而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壓氣機出口面積急劇縮小、效率嚴重降低。而通過在壓氣機的特定位置上布置等離子體激勵裝置,則會有效改善發動機內氣體的流動效果。
毫無疑問,等離子體動力學的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個非常超前的領域。以至于在公開的資料中,只知道等離子體對空氣的流動會産生作用,但是其作用的機理卻不清楚。那麽國外的一些先進航空動力,例如F-119、F-135發動機,是否使用了等離子體技術,也是一個謎。不過這次我國成立等離子體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顯示我國在航空動力、飛行器氣動力研究方面,已經進入了最前沿領域。隨著我國在等離子體動力學研究上的不斷深入,中國在研制推重比10以上的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技術積澱,將更爲深厚,從而爲先進戰機、空天飛行器、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阿楨
蓋茲:美隱形戰機 遠多於中國【世界日報2011.02.19
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17日在國會參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指出,儘管北京上個月測試了殲20隱形戰機,引起對其軍力增強的憂慮,但在未來多年,美國擁有的尖端戰機數量將遠超過中國。
蓋茲說,中國要部署任何數量的殲20隱形戰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他也預測美國與中國擁有的隱形戰機數量,將繼續有「很大的差距」。
蓋茲說,中國到2020年可能部署50架隱形戰機,到2025年會有兩百架(楨:?)。但儘管美國削減國防預算,在未來五年減少取得最尖端的F-35戰機,但美國仍將在2016年底擁有325架F-35戰機,再加上F-22戰機,在2020年將擁有約850架第五代戰機,到2025年將增加為1500架。
中國在蓋茲1月訪問北京時,試飛了殲20隱形戰機。蓋茲說,這比美國情報估計的時間早半年至一年,但他淡化此情況的重要性,表示在未來多年,美國擁有的第五代戰機將遠超過中國。
蓋茲說:「就這些飛機來說,雙方有著巨大的差距,這是他們的第一批隱形戰機,鑑於我們經過的挑戰,和我們已擁有隱形戰機超過20年,中國在任何數量的隱形戰機成為正式作戰飛機之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蓋茲的談話顯然旨在降低對中國軍力增強的憂慮,中國軍力的增強已讓與其有領土爭執的亞太地區鄰國感到不安,也引起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優勢能維持多久的疑慮,華府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保持軍事優勢,對該地區的穩定,和確保國際貿易所需的海路暢通非常重要。
中國也發展了大量的彈道和巡弋飛彈,包括所謂的航母殺手飛彈,並增加其軍艦和潛艦的數量,這些行動有可能限制美國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作戰。
版主回應
殲-20最詳細的內置彈艙布局和載彈情況 2011-03-07
殲-20首飛到現在爲止,大家一直對內置彈艙的情況了解不多或者不全面。首飛的照片上,兩側彈艙和機腹彈艙也是模糊不清,網絡中更是衆說紛紜!
通過計算和標准CAD制圖分析,揭秘殲-20內置彈艙布局和載彈情況。本文只主要簡述殲-20內置彈艙布局,對于各種尺寸的標注和如何改進配套尺寸的武器都不再詳述!
一:殲-20前機身兩側彈艙
相信大家還記得殲-20的這張照片。網絡中也有關于殲-20如何設計兩側彈倉,貌似會被鴨翼擋住的討論。大家都已經很熟悉F-22的對開式兩側彈艙,但是殲-20與F-22的氣動布局設計不同,鴨翼的存在和偏轉,使殲-20不可能采用類似F-22的方式。
鴨翼偏轉會影響到兩側彈艙的開啓,這是一個矛盾。兩側彈艙主要挂近距格鬥導彈,而近距格鬥導彈的發射需由挂架伸出機體外,導引頭獲取相關信息後再發射,鴨翼影響導彈發射,這另是另一個矛盾。
解決方案如下:
如圖所示,殲-20的兩側彈艙設計在接近機腹的位置,艙門是單開式的,挂架直接設置在艙門的轉動軸上。這樣設計無論殲-20鴨翼偏轉任何角度,都不影響兩側彈艙開啓,而且也解決了如何將近距格鬥導彈伸出機艙的問題!
二:殲-20的前機腹彈艙
因爲兩側彈艙較低並占去了部分機腹的位置,所以殲-20的前機腹彈艙,只能容納4枚中距空空導彈。左右各一個前機腹彈艙,艙門對開式。
三:殲-20的後機腹彈艙
爲什麽說殲-20一定有後機腹彈艙呢?
一個方面,中國的四代機不可能,僅僅只有機身兩側帶2枚近距空空導彈和前機腹彈艙的4枚中距空空導彈。
另一方面,殲-20的機體長度,足足比F-22長近4米左右,這個長度完全足夠再增加一排機腹彈艙,而且不會影響到發動機的位置。
後機腹彈艙左右各一個,艙門對開式。由于寬度大過前機腹彈艙,采用前後錯位的排列,可共能攜帶6枚中距空空導彈。
綜上所述,殲-20內置彈艙有:前機身兩側彈艙各一個,前機腹彈艙左右各一個,後機腹彈艙左右各一個。殲-20內部攜帶導彈總量,近距空空導彈2枚,中距空空導彈10枚。從內部攜帶導彈數量比較,殲-20以2+10排名第一,超過了T-50,F-22,F-35!
另外:殲-20兩側主翼下,還有四個挂架,不但可以挂副油箱,還可挂隱形設計的外挂武器艙!在此就不一一詳述職了!
殲-20作爲中國第一款四代機,在空優型都沒有定型好的情況下,在這裏也不YY空談其後續的多用途發展,及如何攜帶對地/對海功擊武器,總之發展空間已預留好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24341-1-1.html
阿楨
俄稱殲20逼美軍降低新轟指標盡快裝備應對威脅(另參本館:圖—26“逆火”超音速轟炸機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 2011年2月16日報道,美國國防部決定恢複對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研制項目的財政撥款,現在還不清楚是延續從2004年開始並于2009年結束的原研發項目,還是重新設計新項目。唯一清楚的是美國空軍司令施瓦茨2月初宣布,在今後幾年預算吃緊的情況下,軍方將放寬對新飛機的各種要求,爭取盡快裝備,以便應對持續增加的中國威脅。
此前于年初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美國防長蓋茨表示,華盛頓非常擔心中國新出現的第5代殲擊機殲-20和“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美國情報機關嚴重低估了中國軍工企業的發展步伐。爲增強美軍實力,五角大樓將在2012年預算案中恢複對新型遠程轟炸機研制項目的財政撥款。
美國空軍于2004年首次考慮制造新型轟炸機,畢竟當時大部分B-52轟炸機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初裝備的,已經服役了30多年。隨後兩年,美軍基本擬訂了對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的基本要求,美空軍航空戰鬥司令部規定新飛機應當在2018年服役,因此該項目命名爲“2018年轟炸機”,隨後更名爲“新一代轟炸機”,即NGB項目。據悉,新飛機將屬于中型轟炸機,最大速度不會超過音速。之所以選擇亞音速,主要是因爲正是在這種飛行速度下才能保證最大程度地節省燃油,同時降低研制超音速飛機所需的額外研發費用。2007年美國空軍將領克萊裏解釋稱,新型轟炸機選擇亞音速飛行速度,是因爲盡管空軍裝備了許多轟炸機,但是只有亞音速的B-52服役時間最長,雖然目前僅有B-1B能夠達到超音速標准,但它仍然只能亞音速巡航飛行,只有在突破敵方防空區時才會使用超音速。至于此前的超音速轟炸機項目,如B-58、XB-70、FB-111等,都不成功。其中XB-70項目甚至沒能初步實現,有幾個原因,主要原因是損失了一架原型機,1966年在空中和F-104殲擊截擊機相撞墜毀。另外,該項目造價過于昂貴,而且技術過于複雜,當時規定XB-70轟炸機應達到3300公裏的時速。因此,在發生墜機事故後,軍方決定停止這一項目。
版主回應
至于NGB轟炸機項目,目前美軍方對其提出的初步技術要求是最大速度爲亞音速,最大航程9500公裏,最大戰鬥載荷12噸,持續飛行時間50-100個小時,選擇性有人駕駛,使用現有發動機,可攜帶巡航導彈和核彈,具備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實現與五角大樓統一信息網絡的一體化。其他要求是具備隱形能力,能在特定地形特定地點上空長時間盤旋待命,攜帶巡航導彈和核彈,能在敵區上空長時間停留。美國空軍于2007年正式招標,當時希望原型機最快能在2009年建成,2010年升空試驗。當時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魯普-格魯曼公司參與了競標,並于2008年初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當年底美國空軍選擇了諾格公司的方案,撥付了2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計劃采購175架新型轟炸機,其中120架將組成10個飛行大隊,其余55架用作預備隊,同時用于飛行員的培訓。整個項目造價,包括采購量産型飛機在內,約爲400-500億美元。
但是NGB轟炸機項目在2009年年中被迫中止,五角大樓宣布准備延長現役轟炸機B-1B、B-52和B-2的服役年限,停止對NGB研制項目的財政撥款,主要原因是國防部准備放棄對遠程航空兵的傳統理解,重新對待新飛機的研制。美軍希望研制的是全系列轟炸系統,使用新型武器和裝備,對敵方目標實施密集攻擊,不僅能發動核打擊,還能使敵方所有信息系統陷入癱瘓。預計這種前景轟炸系統將作爲一個整體參與作戰行動,打擊世界任何地點的目標。在美軍重點發展無人攻擊系統的大背景下,新型轟炸機要麽完全無人駕駛,要麽是有選擇性的有人駕駛。
現在美國空軍必須盡快解決在新型轟炸機研制方面的並不簡單的任務,盡快在節約預算資金的情況下研制出新飛機。現在還不清楚,美軍是否會改變現有的NGB研制項目,還是重新設計新項目。爲了降低新飛機的造價,可選方案之一是盡量使用模塊化設備,這樣美國空軍可以提前裝備新型飛機,將來不斷補充所有新技術新設備,不斷完善飛機性能,最終仍將得到比較先進的高技術飛機。當然,美軍還必須考慮其他許多技術方案。
目前美國軍方正在重新擬定對新型轟炸機的各種要求,剔除所有多余的要求,保留所有重要項目。現在已經清楚的是,新飛機將采用現有技術和設計方案,以便盡可能地節省研發費用。現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正在五角大樓合同框架內制造新型自適應多用途變循環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善于在各種飛行模式下實現從超音速到亞音速的轉換。美國空軍不排除未來新型轟炸機使用類似動力裝置的可能性。畢竟目前的所有殲擊機都使用單模式發動機,耗油量大,但是加速能力強,而民航飛機則使用經濟型亞音速發動機,現在研制的新型自適應多模式發動機能夠充分結合上述兩種性能要求,既控制飛機油耗,又能充分保障機載系統所需動力,使前景轟炸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動力模式,既能實現較爲經濟的亞音速飛行,又能以超音速速度快速打擊敵方縱深目標。
2011年2月中旬波音公司軍用發動機部主任博利宣布,如果前景轟炸機要求亞音速飛行速度,那麽完全可以裝配F-35殲擊機使用的普惠F135改進型發動機。如果提出超音速要求,那麽將會使用自適應多用途變循環發動機。有消息稱,美國空軍准備使用在現有發動機基礎上進行適當改進的産品,備選方案包括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以及波音和普惠公司建議的PW9000發動機。
考慮到新型轟炸機將主要采用現有技術,因此美國空軍將不會大幅調整項目期限。預計新飛機將在2016年首飛,2018年將裝備,成爲一種過渡型産品,之後將開始研制新型超音速轟炸機,即“2037年轟炸機”,計劃在2037年裝備,用于替代將在2040年退役的B-52和B-1轟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18/0939633492.html
阿楨
美軍首次考慮以劣勝優全面升級F-15對抗殲-20
圖:APG-82(V)1雷達采用APG-63(V)3雷達的天線和更加先進的APG-79雷達的末端處理器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2011年02月01日報道,據美國《連線》雜志日前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F-15很可能與F-22並肩作戰,但傳感器經過改進的F-15仍將是美軍及其亞太盟友的頭號戰將。報道表示,這其中的奧秘在于這款戰機的“頭部”——與采用隱形設計的F-22相比,F-15的機頭空間更大,方便改裝探測能力更強的大型雷達。而雷達越大,就越可能監測到殲-20。此外,相比F-22,F-15還可攜帶更多的燃料和導彈。
目前五角大樓已著手給175架F-15C提供雷神公司最新推出的APG-63(V)3有源相控陣雷達,另有220架F-15E將改裝APG-82(V)4雷達。據報道,F-15E本爲對地攻擊設計,但同樣可以爭奪制空權。
去年12月,首批改裝APG-63(V)3雷達的F-15戰機低調進駐日本沖繩。到2013年,常駐在此的美軍將配備54架該型戰機,與12至18 架F-22共同執勤。另外,美國空軍的一項新戰術是讓F-22與F-15“新老搭配”:攜帶更多燃料和導彈的F-15負責探測空中目標,F-22則關閉雷達,悄然接近對手發起猝然一擊。F-15戰機飛行員托德•格吉少校解釋說:“我們的目標是與F-22一道飛向前線,盡力堅持下來,然後由F- 22發起突襲。”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01/0812631080.html
中共致力研究 KO美軍隱形戰機 2011-02-01 中國時報 劉屏
《國防新聞》指出,在河南洛陽的光電技術發展中心,新近設置了美國F-117隱形戰機的模型,透露了共軍的意圖。
報導說,這個研究機構的代號是「六一二所」,不但研發飛彈,也產製精準炸彈等先進武器,包括著名的LS-6「雷石」炸彈、TY-90地對空及空對空飛彈、PL-9及PL-12兩種空對空飛彈。PL-9及中共另一種空對空飛彈PL-5已外銷至緬甸、伊朗、北韓、蘇丹、委內瑞拉、以及辛巴威。巴基斯坦則在不久前訂購PL-12。
有關這個研究中心,外界所知不多。不過根據二○○六年的珠海航空展手冊,它有近二千位員工,包括五百廿八位工程師。
報導說,根據台灣的國防官員說法,中共正在研發新的空對空飛彈「PL-21」,就是以隱形戰機為目標。這型飛彈使用固體燃料,射程可達一百公里。
版主回應
虎媽、殲-20再掀「中國時代」狂潮
殲-20是中國大陸第一次製造的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尖端武器,其研發速度超出美國軍方的預判。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曾於2009年表示,中國大陸在2025年之前不會有第四代戰鬥機,並因此關閉了美國F-22匿蹤(隱形)戰機生產線,還以法案的形式禁止F-22戰機出口(盟國只能購買性能相對較差的F-35戰機)。
中國大陸殲-20戰機首飛後,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立即宣佈將於2012年恢復新型長程戰略轟炸機(具有核攻擊能力)研製項目。更有美軍將領呼籲應恢復美國F-22戰機的生產線,以應對中國大陸殲20的威脅。他亦表示,中國大陸的航空母艦、反衛星飛彈及其它尖端系統為其鄰國和美國「敲響了警鐘」。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1年1月25日在首都華盛頓發表國情咨文時指出,美國當今面臨新的「Sputnik時刻」(註),正像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迫使美國奮起直追一樣,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中國大陸的挑戰。在國情咨文裏,歐巴馬4次提到中國大陸,直言中國大陸在一些科技和製造領域(綠色能源、超大型電腦、高速鐵路)已經超越美國,十幾年前曾經令美國人自豪的高科技優勢正在逐步喪失中。(註: Sputnik是俄文,意為伴隨者,或是衛星。)
2009年1月歐巴馬就職第44任美國總統時,美國人民普遍充滿「變革激情」。然而兩年過去了,儘管美國政府將駐伊拉克的5萬美軍改稱為「培訓人員」,並邀請塔利班加入阿富汗政府,但至今美國仍然深陷「反恐戰爭」和經濟危機的泥沼不能自拔。美國國債急增至14萬億美元,失業率高居9.0%,失業人數超過1500萬。
反觀中國大陸,隨著經濟快速起飛,解放軍研製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週期也跟著加速,從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到航空母艦,再到殲-20隱形戰機,中國大陸軍隊正大力推進陸、海、空聯合作戰及「空天一體化」戰略體系,顯現出「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有效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決心。
就在西方世界對殲-20戰機感到驚歎的同時,華爾街日報1月8日刊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美籍華人蔡美兒,新著一本名為《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書在美國引起轟動,介紹了她如何用中國大陸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索菲婭和露露,蔡美兒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引起了美國公眾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2011年1月31日出版的美國《時代》週刊(TIME)將「虎媽」刊登為封面人物,該刊內文《虎媽的真實故事》寫道:蔡美兒讓全美國的父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美國經濟糟糕得出奇,失業率高達9%,而中國大陸卻有10%的經濟增長,每年還有2500多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經濟是這樣,教育也如此,我們是不是就是虎媽所說的「失敗者」?
由於類似虎媽和殲-20的事例不斷掀起「中國時代」狂潮,對美國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蘭德公司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美國的對華戰略應該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國,使中國的意識形態西方化,從而失去與美國對抗的可能性;
第二步是當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時,對中國大陸進行全面遏制,在戰略上對中國大陸形成合圍,以削弱中國大陸的國際生存空間和戰略選擇餘地;
第三步是前兩步都不見效時,不惜與中國大陸一戰,作戰的最好形式是美國不直接參戰,而是支持中國內部謀求獨立的地區(例如西藏、新疆、台灣)或與中國有重大利益衝突的周邊國家。
對此84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大陸譯為基辛格)博士於2011年1月14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呼籲美中兩國避免再次陷入冷戰。季辛吉在文章中說:「我遇到的大多數中國人似乎都確信美國想遏制中國,制止其崛起。美國一些戰略思想家也要求關注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影響力以及中國大陸不斷增長的軍力」。季辛吉在文章的末尾表示,美中兩國關係的現實是「雙方都無法戰勝對方,如果雙方發生衝突,將耗盡各自的國力」。
正如季辛吉所說的,美國政府必須接受中國大陸發展壯大的現實,徹底放棄冷戰思維,與中國大陸合作互利,共創雙贏,才能推動21世紀人類社會的和平發展,造福於世界各國人民。
http://www.dtmonline.com/
另參本館:《空天一體作戰研究》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崛起 G2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快樂學習 超級電腦大戰 綠能產業 兩岸高鐵
阿楨
烏克蘭建議中國聯合生産第五代航空發動機(圖)
中國L-15獵鷹高級教練機采用烏克蘭發動機
東方網2010年9月8日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9月7日報道,烏克蘭斯奇發動機公司董事長維亞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近日在陪同亞努科維奇總統訪華期間宣布,公司將建議中國聯合生産第5代航空發動機,從而聯合研制和生産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飛機。
博古斯拉耶夫表示,在世界航空工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烏克蘭斯奇發動機公司准備和中國夥伴聯合擬訂未來合作項目,建立聯合航空制造企業,甚至不排除俄羅斯也會參與建立聯合企業的可能性。他認爲,近年來中烏航空制造領域的合作卓有成效,雙方完成了配備烏克蘭發動機的中國軍用飛機制造合作項目,建立了飛機聯合維修和服務基地,目前還在落實中國寬機身飛機、重型直升機和教練機研制項目方面密切合作。他呼籲兩國進一步加強銀行間的協作,創建金融合作系統,加強對兩國航空制造工業的金融支持。他說:“目前我們正在和中國的許多部門和企業討論擴大合作框架的問題。”
烏克蘭售中國6臺L-15用發動機但拒絕轉讓技術 2010-08-04
烏克蘭公司願與中國合作全力爲L-15提供發動機 2009-10-21
中國向烏克蘭求購發動機許可證裝備L-15高教機 2009-07-28
俄稱中國對烏克蘭制AI-222發動機需求可能增長 2009-04-13
美國媒體稱中國航母可能采用烏克蘭發動機(圖) 2009-04-09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9-08/0859609778.html
版主回應
日稱中國5代機進展不遜于俄羅斯 兩者相差不大
網友設計的中國空軍未來第五代戰機CG圖
日本外交家雜志2010年12月1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迅猛的武器出口增長勢頭日益引發軍火巨頭俄羅斯和美國擔憂,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向埃及、加納、蘇丹和委內瑞拉等國銷售250架洪都K-8教練機和對地攻擊機。中國還向孟加拉國、納米比亞、尼爾利亞等發展中國家出口100架基于俄羅斯米格-21研制的F-7戰鬥機。這意味著俄美等國將來要麽失掉向發展中國家出口軍用飛機的機會,要麽被迫降低售價以維持客戶。此外,文章還提到中國的五代機項目並不像外界想象地遠落後于俄羅斯,實際上兩者相差不大,情報機構認爲中國十年內將部署一定數量的五代機。
中國軍火出口迅猛引發美俄擔心
文章稱,人們曾經常看到俄羅斯軍火商在中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叫賣自己的商品,吸引潛在的中國買家。不過,上個月在珠海舉行的中國航展中,去鮮有俄羅斯軍火商的身影。他們的缺席是中俄兩國間大趨勢中的一部分——這個大趨勢就是,俄羅斯對華出售軍備和技術數量在不斷下降。
在生産100架蘇-27戰機之後,中國取消了剩余100架戰機的采購計劃,理由是蘇-27戰機的設計無法再滿足中國空軍日益嚴格的性能要求。然而,就在2007年,殲-11B戰機開始在中國媒體上出現,這款戰機看起來與蘇-27戰機極其相似。中國聲稱,殲-11B戰機近90%主要子系統是由中國生産,但與蘇-27相似,殲-11B戰機是一款設計用于對抗美國F-16戰機的單人多用途戰鬥機——在最近數十年中,F-16戰機是使用範圍最爲廣泛的戰機之一。殲-11B戰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該公司是所有解放軍戰機的生産公司——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建造的,與蘇-27K戰機的組裝地相同。
這一經曆使得俄羅斯在向中國轉讓更多軍用戰機技術時謹慎起來。據稱,對于中國人複制本國技術的擔憂,致使俄羅斯政府重新評估向中國出售高度先進的蘇-33戰鬥機(其可能會成爲未來中國航母的艦載機)是否爲明智之舉。而且,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有關該機潛在銷售的談判已經中止,因爲中方只想購買兩架蘇-33用于“試驗”。
此外,俄羅斯方面還將蘇-27戰機的相關問題,視爲廣泛問題的一部分:據一些俄羅斯分析家估計,每年非法制造的俄羅斯武器的出口都會使莫斯科損失多達60億美元,並且損害俄羅斯的名譽。
中國外銷250架K-8教練機和對地攻擊機
中國已經向埃及、加納、蘇丹和委內瑞拉等國發展中國家出售了約250架中巴聯合研發的“洪都”K-8教練機和地面攻擊機。而且中國在南美首次大規模銷售中,K-8擊敗了俄羅斯的競爭對手。此外,在俄羅斯“米格-21”的基礎上,中國還向孟加拉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售了約100架F-7噴氣戰機。所有這些意味著俄羅斯銷售商現在可能會喪失對發展中國家更多的軍用飛機銷售,或必須降低價格並制定更好的條款來保有他們的客戶。
對于這些發展趨勢,美國外交人員也深感不快。誠然,中國出口商不可能很快減少美國的軍事銷售,但過去美國軍火商僅需要與俄羅斯談判相互銷售制約,現在卻需要規勸中國遏制向伊朗、朝鮮以及其他被傳統武器市場禁售的國家出售武器的傾向。雖然有美國多年的遊說和制裁,但巴基斯坦仍從中國供應商處獲得了精密的核技術和導彈技術,這使美國頗爲沮喪。
同時,在發展第五代隱形戰機方面,預計中國落後俄羅斯並不太多。目前,俄羅斯剛剛開始測試其原型機,而據美國國防情報局估計,解放軍空軍也將在約十年時間內“大量”部署隱形戰機。
文章指出,盡管俄羅斯國防規劃者仍認爲至少在十年時間中國不會對俄羅斯造成軍事威脅,但美國、日本和其他太平洋海軍必須盡快考慮如何應對日益增長中國軍力。本月,日本將發布新的日本年度國防白皮書,這其中可能會更清楚的表明東京政府的意圖。
不過,文章進一步指出,對俄羅斯來說還有一種轉折。雖然蘇聯國防企業管理者可能覺得這一想法不可思議,但俄羅斯政府有一天可能會考慮從中國購買大型武器系統。俄羅斯政府受到俄船廠地方性問題的困擾,已經向法國尋求購買大型兩棲艦,而且俄羅斯國防部已經確認不再從本國購買航母(俄羅斯企業還未從蘇聯軍工聯合企業的瓦解中恢複過來,航母是在烏克蘭建造的)。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俄羅斯決定他們再次需要航母,那麽合乎常理的來源可能是中國,因爲中國多年來的工業複制可能意味著中國武器系統與西方供應商相比,互操作性問題會更少。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俄羅斯航海員和飛行員而言,如果硬件由中國制造的話,他們能夠更適應。(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16/0942623892.html
阿楨
中國向俄羅斯拋出RD-93發動機協議
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2010年7月26日報導,中國航空部門主管對他們的製造能量已變得如此自信,以至提出幫助俄羅斯提升戰機發動機的推力,以增加銷售量。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馬志平在英國法茵堡航空展期間談及俄羅斯製造的RD-93發動機,他說,中國的工藝可幫助這款發動機增加一些所需的推力,「在我們的幫助下,希望推力達到9000kg,如果我們做到這點,將促進銷售量。」
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副總經理亞歷山大‧米赫耶夫(Alexander Mikheyev)則表示無需擔心中國戰機的競爭,俄羅斯將繼續履行向中國交付RD-93的合約。5年前中國購進100具RD-93後,中國希望在2010年底或其後不久簽署另外100具的銷售合約。馬志平說,首批100具發動機將供應給巴基斯坦JF-17戰機訂單或者6至7個亞非國家名單中的一些(可能)訂單,而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主官去莫斯科(與俄方)討論第2批100具發動機訂單,上述飛機出口國家的名單也沒問題,如今,雙方正討論擴大目標出口國的名單。
萬一JF-17的銷售促使莫斯科當局重新考慮對中國製戰機的判定並阻撓RD-93對中國出口,有報導提到,中國正在籌劃推力更大的RD-93替代者——WS-13。馬志平說,如果俄製發動機仍可銷售,他更傾向俄製發動機,「我想RD-93是JF-17的單一選擇,但如果停止(供應)的話,我們必須重新考慮。」當問及是否尋求與俄羅斯在WS-13展開合作時,馬志平說:「我們討論過,但我更傾向與他們一起致力RD-93的工作,提升性能,我希望在我們的幫助下,達到9000kg的推力。」
烏克蘭售中國6臺L-15用發動機但拒絕轉讓技術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0年8月3日報道,烏克蘭斯奇發動機公司董事長維亞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在談到向中國出口交付L-15高級教練機用AI-222加力發動機的問題時,博古斯拉耶夫強調,烏中雙方簽署有供應6臺該型發動機的硬性合同,而且還規定了供應另外200臺發動機的選項,但是中國可能不會行使優先采購權,因爲他們將努力自主生産國産發動機,爲此斯奇發動機公司堅決反對向中國轉讓發動機生産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04/0937604160.html
另參本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FC-1 VS 殲7MF 中國軍工
版主回應
中國殲10等第三代戰機開始漸進式隱形化改進 2010-08-26 國際在線
當前,F-22、F-35 已經成爲多數空軍強國發展新型戰機的標杆和方向。但戰鬥力不斷飆升的 F-15系列戰機或許給出了另一種答案。據德國《防務專家》網站 8月16 日報道,美軍F-15E戰鬥機已裝備了先進的“聯合頭盔提示系統”,飛行員僅需要“用肉眼凝視”就能鎖定空中目標,並發動攻擊。F-15E的終極改進型號———“沈默鷹”更是“隱身”殺入市場與高端隱形戰機展開競爭。
第三代戰機越改越先進
美國空軍在大步邁向隱形化的同時,並沒有忽視對三代戰機的改進和升級工作,F-15戰機就是一個實例。據《防務專家》報道,美國空軍第336 戰鬥機中隊的 F-15E戰機已經換裝一種頗具科幻色彩的頭盔瞄准系統。在頭盔跟蹤系統和護目鏡顯示器的作用下,飛行員目光所及之處,武器和傳感器就能自動瞄准飛行員盯住的目標。第336中隊的馬特?斯萬森上校還進一步透露,“這種‘聯合頭盔提示系統’可將基本飛行參數和從其他飛機傳來的目標信息直接展示在飛行員的眼前,你可以輕松地識別地面目標,有效操控戰機支援地面行動。”
此外,美國空軍的F-15C 型戰機也開始換裝APG-63(V)3 型主動電子掃描雷達,具備了攔擊敵方彈道導彈的能力。顯然,美軍在發展高端隱形戰機的同時,仍在繼續發掘第三代戰機的潛力。
除了改進雷達和電子系統,三代戰機外形也開始向隱身戰機靠攏。波音推出的F-15“沈默鷹”戰機就采用內置武器艙以減少雷達回波,雖然隱形能力難比 F-22,但其正面雷達投影已與 “國際型”的F-35相當,稱得上是“半隱形戰機”。波音還透露出該公司同樣有能力研發出隱身版的F/A-18戰鬥機。可見在隱形戰機大受追捧的同時,三代戰機同樣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漸進化隱形提供新選擇
與武器完全內置、棱角突出的F-22、F-35 戰鬥機相比,“沈默鷹”只能算半路出家的隱形戰機。雖然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看不上這種半吊子隱形戰機,但對于經費有限、短時間內無法研發出隱形戰機的國家,裝備類似“沈默鷹”的半隱形戰機也不失爲一種提升空軍戰鬥力的捷徑。據英國《飛行國際》報道,波音公司在7月初就收到了F-15“沈默鷹”的出口許可證,未來有望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 以及歐洲的“臺風”戰鬥機競標韓國 2011 年的F-3X戰鬥機項目。韓國空軍本就裝備有F-15 戰機,因此“沈默鷹”競爭優勢明顯。
對于像中國這樣剛剛具備第三代戰鬥機研發能力的國家,靠外購獲得隱形戰機的可能性很小,而F-15的發展模式則是值得借鑒的。中國已經制造出殲 -10 和殲-11 兩種型號的准三代戰鬥機,但在短期內還無法達到 F-22的水平。有專家認爲,中國可以采取“漸進化隱形”的發展模式,先以三代戰機爲基礎,從子系統到整體對其進行局部隱形化改造,最終從“半隱形戰機”過渡到“全隱形戰機”。西方此前就曾猜測殲-10 改進型號的進氣道采用了F-35的無附面層隔離設計(“梟龍”戰機也應用了該技術),減少了雷達反射面積。這意味著,中國在發展殲-10 等三代戰機時,已經開始向隱身化邁進。(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阿楨
中國空中優勢時代 為時不遠【世界日報2010.07.21
「詹氏防衛周刊」日前刊發一篇分析世界各國戰鬥機及其戰鬥機生產技術的報導,提及中國下一代戰機的研發,並稱「中國空中優勢時代已為時不遠」。
「環球時報」援引該報導說,在世界範圍內,具備生產戰機工業基礎的國家屈指可數,僅法國、俄羅斯、美國等有此能力。中國也可能具備這種能力。這些國家為完整的戰機平台生產每個部件,而其他國家,如德國、瑞典和英國等設計和生產水平很高,但他們選擇(戰機的)合作研發計畫,或者關鍵的部件從國外採購,因為自產或自研的成本太高。
報導配圖介紹了中國殲-10的改進版殲-10B,稱研發殲-10是中國軍事航空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殲-10融合了國外的設計訣竅與中國的創新,是中國真正自主設計的下一代戰機標竿。報導說,殲-10B具備一定的隱身外形,配備紅外線搜索和跟蹤裝置,據信已配備了相控陣雷達(AESA)。
報導還在介紹俄羅斯戰機時提到,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已獲得100架蘇愷-30MKK戰機和蘇愷-30MK2戰機。中國的殲-11A戰機和殲-11衍生產品,即近期出現的艦載機—殲-15「飛鯊」,去年可能進行了首飛。該機可作為中國未來航母艦載機隊的選擇機種,而大連的瓦良格號航母正為到海軍服役作準備。
報導指出,中國一位空軍副司令員去年受訪時表示,中國下一代戰機將在 「不久後首飛」,在2017年和2019年間服役。儘管這一計畫的具體細節不得而知,但成都和瀋陽的飛機製造公司正在進行一系列下一代戰機的相關研發項目,因此中國真正的空中優勢時代或許已為時不遠。
版主回應
中國殲14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獲重大突破 2009-11-05 另參本館: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美聯社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考爾森上校于昨日白宮國防會議上,就中國殲-10隱身技術驗證飛機的隱身技術進行了彙報。殲-10隱身技術驗證機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研制。主要驗證了座艙隱身技術、雷達罩隱身技術和進氣道隱身技術。
座艙隱身技術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完成了座艙雷達反射截面積(PCS)的計算分析,並對風擋骨架上采用齒狀邊緣的座艙內結構采用吸波材料進行了研究。
大量的技術積累以及先進的氣動設計(有風洞實驗圖片爲證),我們的四代機隱身性能將極可能達到RCS0.1平方米,直追"猛禽"的隱身境界。
二.F/A-22配裝的APG-77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RCS=3平米)的目標達200公裏,可同時跟蹤攻擊30個空中目標,或16個地面目標。
我國在此方面正奮起直追,傳14所的用于沈飛國産殲14戰機的147X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漸已純青,已經取得了技術性突破,鑒于14所在相控陣雷達的經驗和實力,這則消息有很大的真實性。
14所所以研究遠程雷達和相控陣技術見長。1975年投入運行的彈道導彈相控預警雷達就是他們的傑作。89年該所又設計成功1471/KLJ1型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並投入生産。目前,14所正主導機載相控陣雷達、星載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以及空間目標監視相控陣等國家級重點工程的研制任務。希望早日見到實機。
另外,在雷達上,俄羅斯也是一個選擇,其一直積極向我推銷祖克MFE無源相控陣雷達,與APG-77在多功能性上有差距,但在探測距離上,差距不大。
三.四代機要求有超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性來源于推力矢量技術,2003年11月,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新建的矢量推力發動機試車臺通過了國家驗收。這是我國繼美、英、俄、法之後,第五個擁有該型試車臺的國家。
而美國《防務周刊》披露,中國已研制出新型矢量推力發動機(PW5000),其性能超過俄RD-33MK雙涵道渦輪噴氣發動機。
在發動機方面,仿AL-31的WS-10已成功,並且改進空間很大,基本能解決我們四代機的動力問題。
四.機載武器上,F/A-22搭載的AIM-120C與國産SD-10差別不大,一般需要與我機接觸到50公裏以內(AIM-120C的不可逃逸區)發射導彈,爲我戰機探測到它和發射導彈創造了條件。
在火控,電子幹擾等設備上,我們科研水平仍有差距,但在有預警機和電子戰機的協同下,對飛機的總體作戰性能應該影響不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cb4240100gcib.html
阿楨
美國專家:中國第五代戰機媲美F-22【中央社2010.05.22
一名美國情報官員指出,中國正在建造先進的戰鬥機,這種戰鬥機性能將足以與美國的隱形戰機F-22抗衡,並可能在8年後服役。
BBC中文網報導,這個預測時間要比五角大樓之前的預期要早,原因可能是中國軍事的迅猛發展已經超過很多專家的預估。
在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聽證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的阿爾曼表示,「我們認為中國將會在2018年裝備第五代戰鬥機。」
他說,「這種戰鬥機將會在造型、材料和推動系統方面都具有最新的設計,它們在雷達上顯示出來的影像可能會像一隻燕子那麼大。」
阿爾曼是這個專門關注國外航天和航空領域情報機構的「中國事務主任」。
阿爾曼在聽證會上還說,中國還在為對抗「美國為支持台灣做出的干預」做準備。
阿爾曼表示,搜集中國的情報資料「非常困難」。雖然不知道中國第五代戰鬥機與F-22的對比究竟如何,但是應該是在同個技術範圍內。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去年曾表示,中國不會在2020年以前推出第五代戰鬥機,而到2025年也只會擁有很少量的這類戰鬥機。
蓋茨去年7月16日做出這個講話的同時,也催促眾議院把F-22戰鬥機的生產數量限制在187架之內,目的是為下一個10年節省開支。
版主回應
美國國防情報局稱中國第五代戰機幾年內首飛
東方網2009年11月20日消息:美國華盛頓時報18日報道稱,據美國國防情報局(DIA)預測,中國第五代戰機未來幾年將實現首飛,但要實現批量部署仍需大概10年時間。
報道稱,盡管一名中國將軍日前透露,中國第五代噴氣式戰機將於2017年列裝--這比美國情報機構所推測的時間提前了數年,但國防情報局仍就堅持自己的觀點。
美國國防情報局發言人唐納德·布萊克表示:"我們相信中國第五代戰機將於未來幾年內首飛。不過,我們也相信,到人民解放軍開始批量實戰部署第五代戰機仍需要大約10年的時間。"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司令何為榮中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實際上解放軍的新型噴氣式戰斗機很快便可以舉行試飛。
何為榮指出,首架第五代噴氣式戰機有望於2017年部署。他的這一言論重燃了五角大樓內部有關是否繼續生產美國最先進噴氣機F-22戰機的爭論。盡管目前在產F-22戰機的數量超過了187架,但實際上今年初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已下令關閉該型戰機的生產線。另據軍事分析家透露,一旦中國第五代戰機於2017年列裝,就會使解放軍的噴氣戰機力量超過英國、法國以及西歐其他國家。
報道稱,布萊克在回答美方有關中國第五代戰機的預測是否存在錯誤時表示:"近年來,美國情報機構已多次提醒各國注意中國第五代戰機的發展情況。情報機構的推測給出的是中國第五代戰機可能會列裝時間范圍。而且,何為榮中將所說的時間也與美國情報機構推測的時間大體一致。"
報道稱,美國目前正在大批部署F-35戰機,但與同為第五代戰機的F-22相比,F-35缺失了一些性能及裝備,如超音速巡航、一種能夠延長航時的推進系統,以及發射遠程武器和在燃料未耗盡時撤離的能力。
美國稱中國正在研制兩款五代戰機形成高低搭配
東方網2009年9月3日消息:美國華爾街日報1日刊載美國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理查德?費舍爾文章,稱中國下一代空中優勢領域不輸于任何國家,尤其是美國。費舍爾在文章中稱,目前中國正在研發兩款第五代戰機,加之目前已取得相當成果的第四代半戰機,中國的空中力量將對當前及未來美國空軍構成更有效的挑戰,並迫使日本、韓國及臺灣地區淘汰他們的第四代戰機。
他表示,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會面臨著諸多技術障礙,而發展具備15噸級推力水平的先進發動機更是一個重要的瓶頸問題。不過,中國研發第五代戰機的努力可以上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而來自中國兩家重要戰機公司的兩款重型戰機就是中國第五代戰機的開始。
費舍爾稱,曾有中國消息人士在2005年初的時候告訴他,稱因研發殲-10第四代戰機而聞名的成都飛機公司,正在考慮開發一種能夠可媲美美國F-35戰機的中重型第五代戰機。這可能意味著成都正在研發的戰機將被建造成艦載垂直起飛版。2006年,沈陽飛機公司展示了單引擎前掠翼戰機的概念,該型戰機將具備高機動性,還可能具備隱身性能。看起來,在研發第五代戰機的項目中,解放軍是從兩個層次著手的:一款用來維持空中優勢的重型戰機,一款廉價的多用途中重型戰機。
費舍爾指出,在中國第五代戰機起飛前,中國在航空電子及發動機領域的進步就有可能催生出新型“四代半”戰機,比如最近開始進行飛行測試的殲-10B戰機。這些戰機及最終可能研制成功的第五代戰機將對當前及未來美國空軍構成更有效的挑戰,而且將使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地區被迫淘汰其第四代戰機。美國海軍目前沒有制造像F-22戰機那樣卓越的第五代戰機項目,但是其打算依靠飛行速度較慢的F-35C戰機——執行攻擊任務。
費舍爾認爲,中國人民解放軍意在通過這些項目促進自身的研發能力,減少對俄羅斯及其他外國技術的依賴程度。據烏克蘭消息人士透露,他的公司正在和成都相關機構談判,而雙方之間的交易可能會成爲中國第二個第五代戰機發動機項目。不過,一位來自曾向中國出售過不少飛機的蘇霍伊戰鬥機公司的官員明確指出,俄羅斯沒有幫助中國發展其第五代戰機項目。事實上,俄羅斯方面正在幫助印度研發第五代戰機,其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似乎是中國不願意簽署保護俄羅斯知識産權的合約。費舍爾認爲中國這樣做可能是受技術民族化的驅動。
挑戰美軍亞太空中優勢
……………
http://mil.eastday.com/m/20090903/u1a4629042.html
阿楨
漢和: 中國首架殲-15艦載機問世 2010-4-26
【大公網訊】西方有關中國航母及艦載機的猜測頻現報端,最近,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載文稱中國已經製造第一架名爲“殲-15”的艦載戰鬥機,目前正在等待進行試飛工作。
漢和稱,西方有消息稱,沈飛去年10月完成了第一架殲-15試飛型原型機的生産,從11月開始在瀋陽飛機廠進行了折叠翼的收放等實驗。消息稱,這架飛機是在在蘇-33的試驗機T-10K基礎上仿製而來,目前正在等待試飛。
漢和文章提到,在瀋陽廠出現了折叠機翼、外形酷似蘇-33的原型機,原來被某些西方武官誤認爲是從烏克蘭獲得的那架T-10K 03號機,但是,漢和認定這架黃色蒙皮的飛機已經使用了“殲-15”的名稱,而且是中國自生的,2010年開始計劃進行試飛。之所以如此快速地能夠仿造出蘇-33,主要原因是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蘇-33的原型機。“從幾次實驗的情況看,機翼折叠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
文章稱,目前的問題是試飛。按照慣例,戰鬥機的試飛應該首先在工廠進行,而工廠的試飛員是空軍出身,從來沒有出現過工廠所屬的海軍試飛員。隨後,新型戰鬥機將會送到閻良某基地進行試飛,所以,海軍需要建設自己的試飛中心,幷培養自己的戰鬥機試飛員。而海軍的試飛中心目前還在建設規劃之中,因此殲-15如何試飛,是一個問題。
文章總結說,中國的航母的確將會使用中國版蘇-33.整個殲-15的外形與蘇-33的基本外形很相似。文章提到,在4年前,成飛曾經提出過在殲-10的基礎上改成雙發戰鬥機,作爲中國航母未來戰鬥機的設想,但未獲實行。
漢和還猜測說,殲-15的研製速度應該可以跟上航母建造的水準,這樣從俄羅斯進口蘇-33的問題,已經沒有必要。而有關艦載機發動機的問題,文章提到“太行”發動機是一個選擇,但在材料運用和可靠性方面,與美俄還有差距。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4/26/junshi03-1248966.htm
阿楨
絕密內幕:爲何有了HQ9中國軍方還要進口俄S300導彈
一: 你不知道中國與俄羅斯貿易有太大的貿易順差?? 這個事情已經鬧了好多年了,拿什麽填補?俄羅斯也只有軍備還有點買頭,不買軍備裏面還算不錯,並且國防用的著的防空武器S300系列,難道買俄羅斯的生産的皮鞋來沖抵順差啊...
二: 中俄有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只可惜現在俄羅斯沒有什麽進步, 出于政治與戰略考慮,即使沒有S300.中國也會采購其他裝備,, 甚至采購性能並不出色,但是用的著的各類裝甲車輛,配套發動機等. 以此維護合作協議的政治聯系.
三: 國內軍隊發展增速,防空等能力要求加強, 國土面積這麽大,加之以前的S300防空部隊,也需要補充訓練彈藥以及更新導彈, 現在交付的S300.大多是紅酒剛剛定型通過時候簽訂的合同..都是爲了預防2008臺海出現危機預定的......只有下半年交付的,才是前年年底簽訂的新合同。
四: 光從一些展覽會拿些說明資料,是無法了解世界主要武器裝備性能,機制等真實情況的.沒有誰能夠保證除中國外,周邊國家(比如越南)以後不會有S300武器.從長遠戰略考慮. 熟悉世界其他主要武器性能等情況, 特別是俄羅斯武器研制,生産,使用規程等情況, 對本身國防戰略安全是有很大長久意義的.
另外從戰術/訓練層次是看,國土防空,有兩種機制的高端遠程地面防空武器並不是壞事.可以有效應付突發問題..,美國還買F5進行對比訓練那, 是不是美國無法制造F5? 美國很多俱樂部還買J6那....按你的思維都是想不通的~~
爲什麽有了HQ9防空導彈,還要繼續進口俄制S300,很多朋友的辯論與質疑,乃至回答都只是從武器性能上面看問題,其實大家都不了解解放軍高層的心思,這裏有個內幕...
回應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79357
版主回應
十年艱辛:中國有超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2010-03-25 10:06:33)
美國環球戰略網載文稱,中國相信在未來5到10年內將脫離對俄制軍用發動機的依賴而實現獨立。
文章說,當今中國從俄羅斯購進兩種發動機:價值350萬美元的AL-31 (配備蘇-27/30、殲-11、殲-10)和價值250萬美元的RD-93 (一種米格-29戰機所用RD-33發動機的升級版本),RD-93用于中巴聯合研制的類似美國F-16級別的JF-17戰機。
文章提到,同時,中國工程師們已經努力掌握發動機的制造技術,研制一種類似AL-31F的航空發動機,中國研發WS10A發動機,還研制WS-13發動機以替代RD-93型發動機。中國引進吸收外國(發動機)技術已經有些年月,雖然(這種努力)不總是成功。
文章接著說,近十年來,中國投入大量資金發展一種發動機制造能力,同俄國人當年發展發動機設計能力和工程技術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一樣,類似的問題中國人同樣遇到。
美媒的文章還總結說中國研發航空發動機具備幾大優勢。首先,中國了解當年俄國人犯過的錯誤,從而能夠避免很多類似錯誤;其次,中國還擁有獲得西方制造技術的更好途徑;最後,中國擁有當年的蘇聯所不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可以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國發展自己的發動機制造能力,與蘇聯受到70年指令經濟(計劃經濟)的羈絆不同,市場環境讓中國研發發動機更有效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80b720100hw3w.html?tj=1
中國4代戰機 將拉近與歐美差距【中央社 2010.04.25
香港商報報導,中國已研製出第4代戰機,正在加緊訓練駕駛員。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第4代戰機經過多年研製,目前已進入收成階段,中國會先進行內部小範圍試飛。
消息人士說,為配合新機,中國早已密鑼緊鼓地訓練新戰機機師,其中包括擁有殲10表演隊的空軍第24師,「主要是針對不同性能的一些常規性訓練」。
中國空軍副司令何為榮去年底曾透露,第4代戰機即將進行首飛,之後進入試飛階段,根據現有情況,8到10年後即可裝備部隊。
消息人士說,中國第4代戰機比第3代戰機的技術優勢呈現前所未有的代差,可媲美美製F-22,具備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短距起飛等特性。此機一出,將大幅提升中國空軍實力,拉近和歐美國家差距。
澳媒:中國殲-15艦載機已首飛殲-20兩年後上天 鳳凰網2010-2-22
澳大利亞空中力量雜誌部落格網站17日發表題為“中國秘密的隱形戰鬥機部隊”的文章,稱中國的殲-15戰鬥機于2009年8月31日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將部署到瓦良格航母上。
文章還透露,中國可能正在研發殲-20戰鬥機。全比例殲-20戰鬥機已于2009年完工,首次飛行計劃于2012年擇機進行,2015年將進入量產階段。
文章稱,這種跡象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1997年,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聲稱,他們確信中國正在研發第四代隱形戰機。2008年12月,享有盛譽的“簡氏全球戰機”也聲明,好多年以來,中國一直在研發“重型”隱形飛機。
文章還稱,中國設計戰鬥機和轟炸機的人員已經深入研究了B-2的推進系統和隱形設計特點。文章還稱,2009年4月,中國網路戰專家進入了美國國防部電腦,此電腦中有F-35項目的機秘數據,顯然大量數據已被下載,但最高安全級別的資訊並未外泄。
幾乎沒人想到中國正在研發至少兩種隱形戰機。
文章說,2002年披露的瀋陽殲-11B是非常先進的多用途戰機,擁有中國製造的航空電子設備和一定程度的減少雷達散射截面的能力——這是一個增加隱形能力的理想試驗平臺。
直到2006年,它一直都是中國FWS-10A“太行”渦扇發動機的測試平臺。FWS-10A與俄羅斯AL-31F類似,是下一代隱形戰機的備選推進器。
文章還猜測說,預計殲-15將部署到目前正在大連進行最後裝配的瓦良格航母上。俄羅斯先進的且被證明很實用的渦扇發動機AL-31F,是其動力設備的第一選擇。
與外界所知甚少的殲-15最相近的美國戰機是F/A-18C“超級大黃蜂”。有消息稱,殲-15已于2009年8月進行了首飛。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mil/2/201002/0222_340_1551645.shtml
阿楨
中國四代機是推力爲9000公斤級的雙發中型戰鬥機
從國際發動機的情況來看,基本分成三大部分,即小推力發動機,推力一般在3000公斤以下;中推力發動機,推力一般在6000-9000公斤;大推力發動機,推力一般在11000公斤-15000公斤。從研制的難度來看,中等推力發動機在加工、試驗要容易些,試驗時間要短一些,也比較容易修改設計,反複積累經驗,同時生産批量也相對較大,可以降低成本。而大推力發動機推卻更爲困難。我國的第三代發動機從1986年立項到2006年設計定型,曆時20年,而四代機的研制難度要大于三代機,如果一開始就從大推力級著手,其研制時間至少會在25年至30年。以90年代初開始研制四代機發動機算起,大約2020- 2030年才能定型,這將嚴重影響中國四代機的啓用時間。而如果從中等推力發動機的研制入手,大約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就可投入使用。因此,從保障使用角度來看,中國四代機的發動機必然會著眼于中等推力發動機,即研制8000-9000公斤級的發動機。另一方面,歐洲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比中國先進的多,但歐洲也僅研制出中等推力的第四代發動機,以中國目前的技術而言,是沒有能力超越歐洲研制出大推力第四代發動機的。2007年,《兵工科技》第七期披露了中國第四代發動機的核心機經過15年奮鬥已研制成功的消息,這意味著,在2015年前中國的中等推力第四代發動機將正式投入使用。
發動機是研制四代機的關鍵因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WS-10和AL31F都是典型的三代機發動機,無法承擔中國四代機的重任。所謂在殲-10的基礎上研制四代雙發機的傳聞是不可信的,因爲無論選用WS-10還是AL31F,殲-10雙發機性能都不會有飛躍的提升,甚至難以超越殲-11B,還會形成重複研制(相對于殲-11B),浪費資源。至于采用俄羅斯的AL41作動力,也不太可能,一是AL41還處于研制過程,還不是成熟的機型;二是中國沒有相類似的機型替代,而中國四代機發動機不可能完全依托進口。
所以從發動機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四代機是發動機推力爲9000公斤級的雙發中型戰鬥機,其外型有兩種可能:一是與F-22氣動外型基本類似,但外型尺寸較小的中型機;二是采用邊條翼鴨式布局、雙垂尾的中型機。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73240
版主回應
我4代機有望10年內服役 拒絕俄邀請因無法保密 2010-02-17 軍事世界
多年來,西方媒體一直聲稱,中國在航空技術方面得到了俄羅斯的大力支持,尤其在下一代戰鬥機的研制。2007年時,也有俄羅斯媒體稱,俄方已經邀請中國加入俄第五代戰機的研制項目,同時收到邀請的還有印度。
在鳳凰衛視“軍情觀察室”節目上,解放軍防化學院原院長,中國軍控裁軍協會理事徐光裕少將稱,中國拒絕了與俄羅斯和印度共同研制新一代作戰飛機,原因是缺乏技術保密性。
徐少將稱:據他所知,四代機十年前就已經上馬,目前就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已經突破,其中包括大推力比的發動機,甚至推力比已經超過10,最近通過航空航天的最新經驗,我國在電子和隱身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將來5-8年的時間裏中國自己研制的第四代戰機即可成軍。
我們總有一天會走在世界的前頭
關于跟隨發展與跨越式發展的問題,著名軍事評論家張召忠有自己的看法。在做客騰訊網嘉賓聊天室時,張召忠說:“我個人的觀點是,我們已經跟著別人走了很長的路了,從第一代走到第三代,我們一出來別人先給定義,這個殲-10到底是什麽飛機,第三代飛機幾個主要的指標。第四代戰機美國給定義了,美國都是先搞出一個模板,我告訴你F-22就是第四代,花錢多,很貴,一個多億一架,第二個研究時間比較長,二十多年,第三個全隱身,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等你發現他,已經到你跟前了;還有一個是超音速巡航,三代機平常都是經濟航速,到了近距格鬥或者對目標進行打擊的時候才超音速,因爲省油,四代機可以全程超音速巡航,這個對發動機的要求會非常高。另外,武器要求不僅對空打擊,而且要能對地打擊,還能夠釋放幹擾措施,飛機是整個軍事網絡當中的結點,能夠跟海軍、陸軍,跟空軍的其他飛機,跟海軍陸戰隊都能夠互聯互通。這些東西,全數字化的,全信息化的,這都是四代機的基本要求。”
我想中國空軍以後發展應該注意三個問題:一個是國外有四代機,我們可以繼續發展,爭取我們四代機縮短時間,盡快搞出來。第二個要關注無人機的發展,美軍已經正式裝備了,福特號航空母艦服役以後專門有一個中隊的無人機要服役了,美國空軍也有大量的無人機服役,下一步美國無人機還要重點發展無人攻擊機,我們在這方面有技術優勢,可以作爲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發展。第三個,中國人要有一種創新精神,錢老去世以後,我對錢老很尊重的,感覺他這個創新比較強。不能老跟著別人屁股後面,他們發展幾代我們就是幾代,他們定義四代,我們就是按照四代發展,要打破這個東西,要從信息化和機械化的結合上發展具有中國有特色的第一代飛機,哪一天我搞出一個飛機來,說這是中國搞的,我這是“中華一號”,我這是第一代,美國你跟我學,俄羅斯你跟我學,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膽魄。你們性能很好,但是有些性能我們不需要,就搞自己最需要的,中國特色的,要是機械化和信息化結合的,中國的第一代,我搞出來全世界都得跟我後頭,仿效我,總有一天人民空軍會實現這麽一個目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17/1053584386.html
俄印2月底或3月初將簽署首份第5代戰機轉讓合同
環球網消息 2010年2月15日,俄軍事合作局副局長亞曆山大?福明在新德裏表示,俄羅斯與印度將于今年2月底或3月初簽署首份第五代戰鬥機合同。
俄新社2月15日報道,福明說:“期待在2月底或3月初簽署設計第一階段合同,即圖紙技術設計項目合同。”他說,俄羅斯和印度目前正在就制造第五代戰鬥機問題積極進行談判。
福明表示:“我們目前正在就簽署合同積極進行談判,正處在向印度同行轉讓技術設計草圖階段,俄方正在探討新型戰鬥機技術問題。”
印度是俄羅斯建立前線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統的合作夥伴。預計,俄羅斯空軍將列裝單座機,印度空軍將列裝雙座機。不久前,第五代戰鬥機在共青團阿穆爾城試飛成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16/0959584333.html
阿楨
四代機鋼筋鐵骨的保證:北航的鈦合金大型結構件激光成形技術2010-2-3
近日,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專程考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激光材料制備與成形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華明教授就大型整體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研究進展及在飛機、發動機領域的應用前景,向林左鳴一行做了詳細彙報。林左鳴高度贊賞北航取得的國際領先研究成果,並表示中航工業將與北航加強合作,全力支持並加快該技術的研究和工程化應用進程。
王華明帶領他的團隊從2000年開始攻關,不到5年時間突破了鈦合金等高性能金屬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關鍵技術及關鍵成套工藝裝備技術,使我國躋身于國際上少數幾個全面掌握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的國家行列,並成爲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飛機上裝機應用技術的國家。
王華明所采用的激光快速成型技術非常奇妙。這是一種“變革性”的低成本、快速、高效、數字化大型金屬結構件先進制造技術,是國際材料工程與先進制造技術交叉學科前沿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過去,飛機上主體結構等大型結構件的生産采用傳統的鍛造和機械加工等方法,耗時費力,總花費可能高達幾十個億,光大型模具的加工就要用一年以上的時間,要動用幾萬噸級的水壓機來工作,要大量供電,甚至需要建電廠。模具加工出來後,再用它鍛造出一個大型結構件的毛坯,然後繼續加工各部位的細節,等到最後成型,幾乎90%的材料都被切削、浪費掉了。總之,傳統的方法工序繁多、工藝複雜、材料利用率低、機械加工量大、數控加工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生産周期長。王華明則走出了一條與傳統的方法截然不同的道路,是通過計算機控制,用激光將合金粉末融化,一層層堆積起來,“生長”出一個合金部件。這只需要一套激光設備來完成制造過程,大小部件都可以通用,任意複雜形狀的零件,在這裏都可以遊刃有余地制造。以前兩三年才能做好的複雜的大件,現在幾天時間就能完成,而且只需兩三個人在實驗室裏操作,還不會造成材料浪費。現在,王華明的激光合成零件已經實實在在地裝上了飛機。
這個成果已經在11B上成功應用了:
版主回應
簽署儀式上,中航工業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劉建總工程師與我校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副主任陶智教授,簽署開展微小發動機産學研合作的框架協議;中航工業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公司張健總經理與我校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適航中心執行主任丁水汀教授,簽署開展適航技術研究合作的框架協議;中航工業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公司肖波總工程師與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華明教授,簽署開展先進中推渦扇發動機、風扇鈦合金整體葉盤、激光近淨成形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協議。爲了進一步深入學習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同志的先進事迹,高建設副總經理代表中航工業向我校贈送了《我的中國心》一書,黨委常務副書記譚振亞代表我校接受贈書
王華明,男,1962年5月出生,漢族,四川省合江縣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礦山機械工程摩擦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92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基金”,並于1992.10~1994.11赴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金屬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進行國際合作研究(“洪堡學者”),回國後,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任教,先後任處理專業教研室科研副主任、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部主任、材料學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北京市特種功能能材料與表面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等職。1991年在中國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破格晉升副研究員,199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破格晉升教授,1996年被評爲博士生導師,現任北航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責任教授、北航《藍天計劃》“藍天學者”特聘教授。2006年受聘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王華明教授主要從事以下幾個方向的研究:
(1)提出“激光熔覆多元多相過渡金屬矽化物高溫耐磨耐蝕多功能塗層”研究新方向,研究出 Cr3Si/Cr2Ni3Si等耐磨性能優異並同時具有“反常磨損-載荷特性”、“反常磨損-溫度特性”、“不粘金屬特性”等性質的過渡金屬矽化物多功能塗層材料新體系10余個,系列研究論文被《Advanced Coatings & Surface Technology》國際期刊“專題報道”;
(2)在對高推重比航空發動機關鍵摩擦副零部件高溫高速“超常”摩擦學行爲深入研究基礎上,研究出含碳量高達9~12%的“激光熔覆超高碳Cr-Ni-C高溫自潤滑特種耐磨塗層新材料”,在我國某新型航空發動機關鍵熱端高溫耐磨運動副零部件上得到成功應用,獲 “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3)在對鈦合金非接觸激光熔化冶金晶體擇優生長特性深入實驗與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發明“定向生長柱晶鈦合金激光區域約束熔鑄冶金材料制備與發動機葉片等複雜零件激光直接成形新技術”,鈦合金高溫持久壽命提高10倍以上;
(4)突破飛機鈦合金等高性能金屬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關鍵技術及關鍵工藝裝備技術,激光快速成形BT20鈦合金機身關鍵結構件通過裝機試飛前構件全部地面考核並已通過裝機評審即將完成實際裝機應用;將“合金超純淨精煉”、“定向凝固”、“快速凝固”等三大先進高溫合金制備技術與“激光快速成形技術”有機融合爲一體,提出“超純淨徑向微細柱晶梯度組織高性能高溫合金渦輪盤”新思路及其近終形零件激光直接成形制造新技術,成功制造出直徑達450mm的超純淨徑向微細柱晶梯度組織高性能高溫合金渦輪盤件;
(5)發明了 “水冷銅模激光熔煉爐”及難熔、難加工、高活性金屬材料激光熔鑄材料制備與零件直接成形新工藝”,成功實現W等難熔合金及W/W5Si3等難熔金屬增強超高溫“原位”複合材料及其零件的激光熔鑄冶金制備與成形制造,爲難熔難加工高性能合金材料的制備與複雜零件成形制造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6)發現“高 Jackson因子小面晶體”光滑液-固界面及臺階生長機制對凝固冷卻速度及界面過冷度的高度不敏感性,對在經典凝固理論中被廣泛接受的“隨凝固冷卻速度或界面過冷度的增加、小面晶體液/固界面結構將由原子尺度光滑向原子尺度粗糙轉變、生長機制由側向生長向連續生長機制轉變”經典凝固理論“著名推論”的適用範圍進行了合理補充。
2000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課題”、“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總裝武器裝備重點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被SCI及EI收錄137篇次、授權與申請發明專利7項、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及“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70065
阿楨
解放軍長劍10號巡航導彈部署 威攝東亞2010-01-26 中國時報
根據加拿大漢和情報最新報導,去年大陸國慶閱兵首度展示的長劍10號巡航導彈,已經在廣西柳州正式部署;如果消息正確,將大幅增加解放軍在東亞地區的威攝力量。
漢和情報總編輯平可夫於報導中說,該刊通過衛星圖片確認,大約在2004年於柳州正式成立的215巡航導彈旅,營區相當廣大,內部有多達九座車庫、三座儲備車庫以及大小訓練場各一座,還有一個駕駛訓練場地。據聞此旅配備了解放軍最新銳的長劍10號巡航導彈,該導彈射程長達1500公里(某些大陸報導指稱長達1700公里),發射陣地設於此處,則可籠罩台灣、越南與印度北部等敏感地區,對解放軍在這些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有相當大的助益。
長劍10號一直是解放軍高度保密的新銳武器,曾經多次更換測試地點,並且於陸海空各種型號都進行過試射,直到去年中共國慶曝光,顯示長劍10號研發顯然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大陸目前尚欠缺自己的完整衛星導航能力,必須藉用美國GPS系統,在戰時可說相當不利。不過如果漢和報導屬實,長劍10號確實已經實兵部署,則解放軍在衛星導航上的進展,可能比外界預料的更快。
然而,漢和評論的諸多報導,長期以來均被大陸官方駁斥,事後也往往證實平可夫的某些報導缺乏確切證據。故此報導是否即為解放軍導彈發展的真實狀況,還有待更進一步訊息才可確認。
版主回應
俄試飛第五代戰機未配備專用發動機及雷達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俄《獨立報》2010年1月29日報道,今天成功進行的約45分鍾的俄五代機首飛的還不能稱爲真正的五代機,因爲沒有使用新發動機”。
報道稱,簡單的說試飛的只是具有五代機外貌的原型機,其配備的發動機是蘇35使用的過渡4++發動機,真正的發動機要更強勁。而且,該原型機也沒有配備五代機專用雷達。該雷達名爲主動相位陣列(AFAR),專門用于五代機,它仍處于地面和飛行試驗中。因此,真正的五代機何時起飛還未確定。
報道說,更大的秘密是五代機裝備的武器。目前只知道,首飛攜帶的武器裝備在機身內,就像圖-160飛機,增加了隱身效果。戰機外扔有8個外挂點。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29/1630582560.html
T50成功各國不同反映!
印度“帶著眼淚的欣喜若狂”
印度的《國家防務評論》報道說:“俄羅斯國最新研制的第五代戰鬥機T-50試飛成功,這個計劃中包含了我國提供的大約30%的隱身材料技術”。同時不少印度網民在論壇上都是興奮不已,似乎這就是印度研制第五代戰鬥機一樣。同時印度也告訴西方世界:“我的模式並不比中國差,我值得你們繼續投資我”。
美國“鷹的警覺目光”、“心的冷顫感覺
美國《國防新聞》也報道這個新聞。美國人以習慣做法,先把它這個T-50大批一頓。打壓到最低點。然後反過來再說,俄羅斯在隱身技術距離上,迅速在追趕美國。這引發美國軍方不安。同時軍方認爲這也是俄羅斯與美國力圖爭取“印度金磚”的戰鬥機市場的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因爲美國F-22戰鬥機是不能外銷與不能對外技術聯合的。因此俄羅斯可以簡單憑借這個T-50“不成熟型隱身戰鬥機”,幾乎完全控制占有印度戰鬥機未來市場。同時也爭奪掉美國在中東地區一部分地區市場。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已經公開說,俄羅斯不會對任何“盟國”技術封鎖。該報道說日本對俄羅斯T-50計劃已經感到十分的興趣。同時日本大運輸機計劃,已經出現擺脫美國制造形式的走勢。他們走了俄羅斯、烏克蘭的伊爾與安東若夫模式。這樣會再次逼迫美國軍方向國會施加壓力,迫使國會開放一部分“消減技術型”的簡裝版F-22來對抗俄羅斯的競爭。
歐洲看法的“反思怪異”
歐洲一直謀求研制一種可以類似美國的F-22歐洲聯合戰鬥機未來型。但是至今依舊未能達到目的。歐洲武器控制官員說:“今天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現在對華軍事武器出口限制令,實際上是在限制我們自己”。這樣的反思式想法看似十分怪異。但是有他可能的一面。這位官員隨後解釋說:“在很多常規武器技術發展方面,中國即是一個巨大需求市場,也是一個技術彌補市場,我們不能再把中國放在一個軍事技術十分落伍,落後國家地位上,它的沖壓火箭技術,局部隱身技術發展在目前已經達到世界主流水平。這一點我們早該在04年就承認的,但是我們一直都沒有”。
中國“一部分是海水,一部分是火焰”。
雖然公認的俄羅斯T50戰鬥機是“非成熟型隱身戰鬥機”。但是他試飛成功必定有他客觀存在的道理。單就它改進SU27型戰鬥機機體設計能力,就可以看出俄羅斯還是聰明的。
口水均以自己“十分專業”角度來分析俄羅斯T-50在隱身技術上那裏不如:F-22,那裏不如“中國傳說的第四、五代”。更有甚者以自己“內部消息、有背景”爲自豪的說:“中國的隱身未來戰鬥機比這個要厲害”接著拿出目前網絡流傳的“CG作品”。展示一下。
可以這樣說,俄羅斯此次T50驗證了俄羅斯在其航空戰鬥機發展設計方面,的確還是有自己成熟與成功的一套。能在老式SU27後部機體上,加上前段酷似F-22機頭組合一個所謂T50設計,就這個來說,俄羅斯人是聰明的。至少他們懂得了什麽叫做“循序漸進”。這一點日本也是這樣。日本的“風神”是在其F15機體上在後端加上一個酷似F22尾部。這都是“借住在本國設計能力基礎上”。如果非要超越自己能力200%去設計,那麽就等于“大躍進”。
縱觀中國春雷後20年軍備發展實驗來看,中國已經基本走上了“成熟”思維理念。例如:FBC“飛豹”原始技術起點在與中國參考了部分“SU24”外觀,但是其主要還是米格21。而中國90年代引入了SU27後,不久中國自行搞了自己的殲11B。而這個B是“局部隱身”戰鬥機。
回應
雖有進步!但還得在實踐中給予考評。例如:其機動性和隱身性能以及雷達控陣系統等
T50模樣挺另類,隱形線條的美感不足,看上去更象是一架SU-27的改良版,而不是一架全新設計的四代機.尾部發動機外露部分跟機身不是很協調呀,隱身效果不好,而且看樣子內挂空間會非常小,而且很大可能是部分導彈外挂。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68756
阿楨
漢和稱俄方認爲中俄蘇-33軍售項目已基本破裂
環球網實習記者關翔2010年01月06日報道,據臺灣“中廣網”1月5日報道,根據最新一期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導,俄羅斯方面認爲與中國談判出售蘇愷33型艦載戰鬥機的計劃已經“基本死亡”,中國想要自主研發並仿造俄羅斯研制20年才成功的蘇愷33戰機將會“非常困難”。
《漢和防務評論》引述俄羅斯方面的消息稱,俄羅斯原本希望出售40架可以在航空母艦起降的蘇愷33戰鬥機給中國,如果加上重開生産線所需要的投資,估計需要20億美元的投入。
有俄方相關人士表示,中國似乎無意進口整架蘇愷33,而只想引進制造技術,在過去的幾年裏,中國已經通過烏克蘭取得了一些艦載機使用的關鍵零部件。這些都導致中俄的談判始終沒有進展,俄方因此認爲,此次軍售計劃“基本死亡”,沒有繼續談判的必要。
《漢和防務評論》發行人平可夫表示,如果俄羅斯決定不出口蘇愷33給中國,中國想要發展航艦兵力,就得自主研發艦載戰鬥機。雖然中國目前正在設法仿造蘇愷33戰機,不過專家認爲成功的機會不大。蘇愷飛機制造公司總裁波格項也表示,俄羅斯花了20年的時間研發蘇愷33,中國想要仿造蘇愷33戰機將會“非常困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06/0852579707.html
另詳參本館: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彈射器 俄羅斯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版主回應
外媒猜測:殲10B已裝矢量發動機和部分隱形裝置
衆所周知,中國官方正式公布了殲10B戰鬥機。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也購買了120本《現代兵器》的殲10增刊,作爲對外展臺上的宣傳材料。《現代兵器》報道稱殲10B采用了蚌式進氣道,放棄了傳統的矩形進氣道設計,在保證飛機發動機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簡化了設計,減少了進氣道的活動部件,在減輕了飛機重量的同時,還降低了飛機的雷達發射截面。殲10B加裝了光電瞄准裝置,與中國裝備的殲-11B類似,該裝置位于殲- 10B座艙的右前側,包括紅外搜索與跟蹤傳感器和激光測距機,可在無需雷達開機的情況下被動探測敵方目標,降低了己方飛機被探測的概率。殲-11B加裝了電子對抗裝置,分別是位于坐艙的兩側、發動機尾噴口的兩側的電線陣列,以及垂尾的頂端的電子艙,據稱將主要用來進行電子對抗。
國內外的猜測
殲10B于2004年開始在殲10A的基礎上進行研制,2008年12月首飛。殲10B裝備可控矢量推力發動機,機身兩側安裝與美國F —16 Block 60類似的保形油箱。殲10B的機身兩側出現了額外的天線,裝備主動相控陣雷達。殲10B垂尾上方增加的一個較大整流罩,裏面安裝了電子戰和電子對抗設備。殲10B機身和機翼下的武器挂點也將有所增加,並會加挂目標指示吊艙。殲10B的最大飛行速度比殲10A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戰機的戰術性能。殲10B的機體重量下降,有助于提高機動性和航程。殲10B得到了俄羅斯米格飛機制造公司專家的技術幫助。
殲10B准隱形戰機
我分析認爲蘇-27的雷達截面積爲15平方米,F15爲10平方米,殲11B爲3—5平方米,F-18爲3平方米,F-16爲1—2平方米,F- 18E/F爲1平方米,殲10A爲1平方米,蘇-47爲0.3平方米,殲10B爲0.3平方米,T-50爲0.1—0.3平方米,EF-2000臺風爲 0.05—0.1平方米,B2A隱形轟炸機爲0.001—0.1平方米,F117A爲0.001—0.01平方米,F-35爲0.001—0.0015平方米,F-22爲0.0002—0.0005平方米。
按照美國的標准,雷達截面積低于0.1平方米才能算隱形飛機,低于0.5平米可以算准隱形飛機。俄羅斯即將首飛的第四代戰機T-50雷達截面爲0.1 —0.3平方米,剛好達到隱形飛機的最低標准。曾大江分析認爲殲10A的雷達截面積爲1平方米,與F-16相當。殲10B的雷達截面積低于0.5平米,甚至達到0.3平方米是可以做到的。這樣,殲10B就是名符其實的准隱形戰機。
美國F-22A的機載雷達APG-77對雷達截面積爲0.001 平米的目標有效追蹤距離爲20公裏,對0.1平米目標有效追蹤距離爲35公裏,對1.0平米目標有效追蹤距離爲112公裏,對5.0平米目標有效追蹤距離爲296公裏。曾大江認爲F-22A可以發現50公裏處的殲10B,殲10B要挑戰F-22A只能首先讓空警2000發現200公裏處的F-22A,然後空警2000把F-22A的數據傳送給殲10B,最後殲10B飛到距離目標100公裏處,發射射程爲100公裏的空空導彈,擊落F-22A。但是,中國的射程超過100公裏的空空導彈還不夠成熟,因此殲10B還不能有效地威脅F-22A。
美國F-35A/B/C的機載雷達APG-81對0.1平米目標的有效追蹤距離只有25公裏,只能發現30公裏處的殲10B。我認爲只要空警 2000提供F-35的數據,殲10B就可以飛到距離目標50公裏處,用射程50公裏的空空導彈就可以擊落F-35,而中國的射程50公裏的空空導彈已經非常成熟。因此,殲10B可以有效地威脅F-35。順便指出,印度即將購買的F-16C/D的機載雷達APG-80對10平米目標有效追蹤距離都只有 195公裏。殲10B對付F-16C/D是輕松愉快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65e040100gw69.html?tj=1
阿楨
探密中國四代戰機發動機以超常規速度推進
關于中國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一直以來是中國的瓶頸。但據可靠消息,中國的WS10H發動機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産了,艦載機已經用WS10A首飛,定型將用WS10H型發動機,推力比現有的10A發動機更高,滿足滑躍起飛的需要。
WS10A當初設計定型的時候由于單晶葉片和粉末合金渦輪盤的制造工藝還沒有過關,渦輪葉片和渦輪盤用的是DZ125定向凝固合金和GH4169高溫合金,熱端壽命較短,限制了翻修壽命的提高,生産定型的太行,渦輪葉片會換成DD3單晶葉片,渦輪盤會換成FGH95粉末合金盤,熱端部件的壽命大大增加。
現在裝了DD3單晶葉片和FGH95粉末盤的太行發動機已經在試飛中了,DD3單晶葉片都生産了數千片。
可以肯定的說:WS10的狀態是在逐步改善,解決了質量和可靠性的問題之後,太行徹底取代AL31將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多說有泄密嫌疑。
上月初,在上海舉行的200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預展上,中國自主設計、研制的首款國産飛機發動機模型首次揭開面紗。也算是官方第一次公開證明太行早已大批量生産,等到明年還將有更多的公開消息。
少校時評:應該說: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是從仿制起步,逐步達到完全自制。幾種系列的航發我們都早就可以自制。當然當今科技突飛猛進,所有航發也都在不斷更新完善,距世界最高水平的航發我們還存在距離,但對航發的制造我們不應有任何的懷疑。多年來,我國航空動力技術領域取得的成績在于,在軍用渦輪噴氣發動機和小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研制生産能力。我們可以有理由相信,中國人的智慧絕不會輸于任何人,不需要多久,我們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一定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40179
版主回應
中國空警2000勇勝印度費爾康預警機
兩種預警機相同之處:都是使用俄羅斯生産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作爲載體。最大的不同在于機載雷達,具體區別如下: 固態有源相控陣形體龐大,結構複雜,需要解決一系列的技術難題,如射頻組件、陣面電源、陣面冷卻管道等。一般認爲風冷天線比用液冷天線的重量大一倍,顯然不可取。
空警2000雷達的一個原始設計方案重量目標是9噸,使用液冷天線。液冷需要考慮二次冷卻的問題,如果功率很大、單元數很多,二次冷卻也會成爲嚴重的問題。比如燒紅的鐵塊放進一盆冷水裏,水已經很燙手了,鐵塊還不能用手接觸,顯然是失敗的冷卻。空警 2000雷達的一個原始設計方案采用了“組合單元式”液冷,在1000多個T/R組件與陣面電源的冷卻點上,“將若幹個收發組件組成一個組合單元(Unit),用冷板將其損耗的能量通過流經該冷板的冷卻液帶走,從而來確保滿足T/R組件及前級功放正常工作時的散熱要求!
由于該雷達是低副瓣天線和相控陣體制,對各個組合單元的輸出功率進行了加權處理,因此各個組合單元冷板要帶走的熱量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冷卻液分配網絡能夠自適應地作相應的流量調節,以保證整個陣面T/R組件的溫度趨于均勻、一致。”間接液冷指冷卻液不與電子器件直接接觸,電子器件裝冷板上。熱量自由對流,傳導或輻射至冷板,冷板傳給冷卻液,冷卻液將熱量帶走。國産防凍液沒有找到資料,也許可以用俄國的乙二醇防凍液。組合單元組件的結構設計帶來一個問題,T/R組件內部的元器件安裝極其緊湊,只能采用強迫液冷。
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口徑與工作頻率直接相關,天線尺寸和重量控制同樣重要,載機扛著太重的天線飛起來太累人。空警2000雷達的一個原始設計方案的天線反射體重量小于500kg,天線口徑8.88m×1.54m。天線反射體材料有鋁蜂窩夾層板與碳纖維複合材料,因爲鋁蜂窩夾層板技術更成熟,最有可能選中。蜂窩夾層板以鋁蜂窩作爲芯材,夾層板上下兩面覆蓋的鋁蒙皮與芯材之間用膠粘結的“三明治”結構。
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T/R組件發射的功率在空間合成,通過增加天線陣面中的T/R組件數量增加雷達輸出功率。一般來說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全壽命周期成本低,維修方便,具有高精度、多功能、高可靠性等性能優點。
以色列“費爾康”(Phalcon,Phase Array L-band Conformal,L波段共形相位陣列)預警機使用有源相控陣,機頭一個直徑2.9m的圓形陣列,前機身兩側各一個10 ×2m的長方形陣列,屬于二坐標雷達。9100m高度飛行,戰鬥機探測距370km,直升機 180km,可同時跟蹤100個目標,引導20 架飛機作戰。向印度出口的預警機背負式,圓罩內配置等邊三角形排列的3個陣面,每個陣面各掃描120°。印度版預警機和中國的空警2000形式一致了。
中國的空警2000利用了“後發優勢”,采用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美國雖然預警機沒有此雷達,固態有源相控陣卻上了戰鬥機,這比預警機上的雷達技術更先進。雷達是預警機的基礎,核心卻是信號處理、指揮控制等“軟件”技術,讓一架飛機背著雷達上天並不困難,如何使用雷達才是問題。空警2000進行技術儲備的時候,中國和以色列爲了預警機的買賣眉來眼去,顯然這票流産的采購項目讓中國獲得關于預警機信號處理、指揮控制等方面的具體知識。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47884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