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6 09:44:22阿楨

《丹敦》

1983年華依達導演的《丹敦》是在《幻影與真實:史家眼中的好萊塢歷史》一書中讀到的,原以為可在網上找到丹敦(Danton)、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或斷頭臺的相關電影,不料不只沒電影資料,連二人的簡傳也沒,只有在「法國大革命」等條目上提及。

網上不是有不少「斷頭臺」片子在賣?

拜託!那些是電玩或奇幻片!

斷頭臺

斷頭臺爲一執行死刑之器具,用以將犯人的頭斬去。在法國廢除死刑前,以斷頭臺斬首是該國執行死刑之唯一合法方式。
提起斷頭臺,人們常常會把它和法國大革命聯系起來。當時,一個名叫約瑟夫?伊尼亞斯?約吉坦的人發明了這種執行死刑的機器。在當時,斷頭臺不是一種殘忍,反而是一種進步。
法國大革命以前,法國處決死囚往往用車裂之刑。這種刑罰極其殘酷,令人慘不忍睹。制憲議會議員約吉坦醫生在議會中慷慨陳詞,要求改用新的刑具,免去受刑人的痛苦。議員們很受感染,改用新刑具的決議很快被通過了。新的行刑方式爲絞刑,但它也不能讓犯人無痛苦地死去。刑具還需要改進,約吉坦便親自擔負起這個任務。
1790年4月的一天,約吉坦同夫人在巴黎木偶劇院觀看了一場木偶劇。當看到劇中有一個機器飛快地砍下一個布袋木偶的腦袋時,他深受啓發。1791年5月3日,議會又在他的倡議下通過了改用斬刑的決議,並爲此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約吉坦爲制造一種新的斬首機器,專門請來德國的能工巧匠多皮亞斯?施密特。他很快制作了一臺快速斬首機,斬首機在用幾只活羊實驗成功後即投入使用。
但是,這種斬首機也遇到了新的問題,就是斬刀很容易卷刃。據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聞訊後,馬上召見有關人員。他建議將斬刀改成三角形,還親自在圖紙上進行了修改。也許他想得更多的是,將來可以用它來對付自己的反對者。
1792年4月25日,經過改進的斷頭臺正式啓用。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親自過問、參與了斷頭臺改進工作的路易十六,後來竟也成爲走上斷頭臺的人。路易十六表面上擁護大革命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背地裏卻陰謀複辟君主專制,最後他以通敵叛國的罪名被處死,于1793年1月被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著名領導人羅伯斯庇爾、丹東等,也由于嚴酷的政治鬥爭被推上了斷頭臺。
據統計,斷頭臺從問世到“退役”,曆時約200年,總共砍下了5000個人頭。1981年,法國總統密特朗宣布取消死刑,斷頭臺從此進入了曆史博物館。但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這個大革命時代的産物,仍然讓人不寒而栗,看見它,人們仿佛能夠感受到那個風雲激蕩時代的氣息。
早期的斷頭臺
最早的斷頭臺至少可追溯至14世紀。愛爾蘭曾于1307年以機器砍去一名犯人的頭顱。在此之前,英國、德國及意大利都有使用類似機器的文字記錄,但其確切性無從稽考。
英格蘭的 Halifax 曾長年設立一座斷頭臺,直至1648年以後停用。另外蘇格蘭在1564年起亦有類似的器材。
上述的斷頭臺都是用來替代斧頭的,所以它們的切割器呈斧狀。
法國大革命
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國會開始研究新的刑法。當時其中一位本職是醫生的議員吉約坦 (Joseph-Ignace Guillotin) 提出六點有關建議,認爲死刑應以快速及人道的方式執行,而且應對所有人施同一刑罰以提倡平等。他的選擇是斬首。值得留意的是,吉約坦本人是反對死刑的。
1791年,法國國會通過以斬首作爲唯一合法的死刑執行方式。
1792年,由吉約坦參與設計的新型斷頭臺正式面世,並以他的姓氏命名。這種斷頭臺參考的是劍的設計。它的刀刃本是與地面平行的,但在正式使用前被改成斜的。同年4月,斷頭臺進行了第一次處決。受刑者是一名強盜。
1793年1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處死,同年10月他的王後瑪麗?安東尼特也被斷頭臺處決;至1794年爲止三年內,斷頭臺斬首反革命份子保守估算超過六萬人。
斷頭臺在拿破侖時代傳入德國,到納粹時期仍有使用,主要是對付判死刑的罪犯。若對付政敵則多用毒氣、絞殺、槍殺,例外者爲白玫瑰爲首成員六人,包括蕭爾兄妹,1943年2月22日受審後數小時遭受斷頭臺處死。
吉約坦在1814年因肩膀生疽而過世,非如傳說中的死在源于其姓氏的斷頭臺。他的後人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以免和斷頭臺扯上關系。
後期發展
斷頭臺在1870年再次被改良。主要的改動在刀刃方面,用意是減少刀刃沖力所造成的損耗。
1939年6月,一名犯下六宗謀殺案的犯人歐仁?韋德文 (Eugene Weidmann) 被斷頭臺處決後,法國政府認爲群衆反應過于強烈,于是禁止公開行刑,改爲于巴黎一所監獄中進行。韋德文的受刑情況曾被拍成紀錄片段,直至現在仍于互聯網上流通。
1977年9月,斷頭臺最後一次在法國處決犯人。密特朗于1981年當選爲法國總統後便廢除了所有由斷頭臺執行的死刑。某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死刑並沒有被廢除,但這些死刑是以槍決執行的。
設計
以下資料是根據法國的標准。
斷頭臺的刀呈梯形,刀刃斜向,重約四十公斤。其木制支架高四米。
斷頭臺設有木條以固定犯人的頭部。刀刃落下時的落差爲二點三米,確保能快速斬斷犯人的頸項。
刀刃斜向的作用是使切斷的效果更佳。這個設計被盛傳是由法王路易十六親自設計,因此有人認爲路易十六是死在自己設計的刑具上。然而,當時有一位法國醫生安東尼?路易 (Antoine Louis) 也有份參與建造斷頭臺,有些人認爲他才是提出斜向刀刃設計的人,因爲這種事一般不會引起國王的注意。
立場
約吉坦最初引入斷頭臺的目的是爲了提供一個更人道的方法去執行死刑,很多人也認爲犯人的頭顱在被切離身體後很快便失去知覺。但這個觀點曾被質疑及引起爭議。在1905年,有人便聲稱經過實驗得知,一顆被斷頭臺砍下的人頭能反應達三十秒。
日常用語
現在中國很多人都以送上斷頭臺比喻給予嚴重的懲罰。
斷頭臺的英語 guillotine 也被用來形容“突然截止對某議案或法案的辯論”。
http://baike.baidu.com/view/268904.html?tp=0_11

協和廣場上的斷頭臺

 說起“協和廣場”這個名字,有著一段並不合協的暴力,甚至是血腥的曆史。協和廣場最初被命名爲“路易十五廣場”,中間鑄造的路易十五的騎馬雕像,顯示著其在位時期的威勢。但是,到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並改了斷頭臺,易名爲“革命廣場”,當時轟動世界的路易十六處決案,即在這個斷頭臺執行的,其後也亦有數千人在此被處決。有個傳說:當年由于這裏血腥味道太重,以置于一隊牛群要從這裏經過時都嘎然止步,拒絕經過此地而改道而行了。直到廣場被重建,爲了記念戰爭年代的結束和人民祈望和平的願望,再次改名爲“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的曆史
       協和廣場是在十八世紀由當時君臨天下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下令營建的,是爲了向世人展示他的集權統治以及皇權的至高無上,但在之後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它又被法國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在此上演了一出出廣爲世人所知的人間悲劇。曾經有一段時期,牛群行至協和廣場就停下而再也不肯向前,原因是濃重的血腥氣驚擾了食草的牛兒。自始廣場變殺場,牛羊再不渡協和。
     在1792到1794年間的恐怖統治時期,共和軍曾在此處決了當時的全部皇室家庭成員。其中包括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皇後瑪麗?安托瓦耐特(Marie-Antoinette)等大約1100名皇室成員及保皇派。結束了國王王後性命的這座曾經架設在協和廣場上的斷頭臺,據說還融彙 了被它砍斷脖子的國王路易十六的“智慧”。它起初的設計是爲了“以人道主義精神,迅速、無痛地處決死囚”。路易十六這位末世君王在爲斷頭臺的設計出謀劃策 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他也正是在爲自己設計死亡方式。
       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的大名鼎鼎的18世紀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政府的實際首腦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也是個法國曆史上極具 戲劇性的人物。他曾因反對極刑而辭去法官職務,後來在大革命時期又是他強烈主張以極刑處死國王路易十六世。處死路易十六後,他不再滿足于對王黨分子的審 判,一切不能與之保持絕對一致的人都成爲了他清除的對象。丹敦(Danton),就成了這場清洗運動中對羅伯斯庇爾來說最具價值的犧牲品。同樣在羅伯斯庇 爾的主張下,這位當時新共和國政府首腦于1794年 4月5日在協和廣場上被處死。
       在路易十六被處死一年多之後,1794年8月,爲法國大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羅伯斯庇爾最終也被推上了協和廣場的斷頭臺。是否冥冥之中真有因果報應?如同路易十六設計斷頭臺時的狀況一樣,羅伯斯庇爾在宣布路易十六死刑時怎麽也不會料到自己會背負著與路易十六同樣的命運。這就是曆史,無法預知,無法 左右,無法改寫。
       曆史有驚人的巧合,那些創造曆史的人是再也看不到了,但我們這些書寫曆史的人卻看得很清楚:路易十六(Louis XVI),丹敦(Danton),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這三個曾把握法國命運的人,死于同一個劊子手手下,死于同一座協和廣場之上。
       協和廣場一直象個上演真實曆史劇目的大舞臺。曾經,人們來這裏是爲了觀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殺,現在,人們來這裏則是爲了感受曆史發展,體味都市變遷。站在廣場的中心放眼寬廣的香榭麗舍田園大道,您可以一眼望到路盡頭的凱旋門和路兩邊著名的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和波旁宮(le Palais Bourbon)。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101.html?tp=0_00

 

上一篇:《雙城記》

下一篇:《拿破崙情史》